CN105914073B - 按键 - Google Patents

按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14073B
CN105914073B CN201610353222.0A CN201610353222A CN105914073B CN 105914073 B CN105914073 B CN 105914073B CN 201610353222 A CN201610353222 A CN 201610353222A CN 105914073 B CN105914073 B CN 1059140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cap
plate
side portion
bottom plate
shaped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32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14073A (zh
Inventor
廖本辉
林钦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Darfon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3532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140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140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40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140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140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1/00Actuators
    • H01H2221/036Return force
    • H01H2221/04Return force magnetic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包含底板、具有键帽长轴的键帽、升降机构、回弹装置及支撑机构。升降机构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且包含第一及第二板状支架,第一板状支架具有平行键帽长轴的第一及第二侧边部以分别抵接底板及键帽,第二板状支架具有平行键帽长轴的第三及第四侧边部以分别抵接底板及键帽,底板部分进入第一及第二板状支架的容纳开口以使第一及第二板状支架可动地连接于底板。回弹装置用来驱动键帽随第一及第二板状支架分别以第一及第三侧边部相对底板的枢转回位至未按压位置。支撑机构具有彼此枢接的第一及第二支撑件以可动地连接于键帽及底板之间。本发明用于增加键帽的拉拔力,进而有效地解决于的倍数按键的键帽容易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按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尤指一种利用位于第一板状支架以及第二板状支架之间的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以及底板之间以增加键帽拉拔力的按键。
背景技术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字、符号或数字。不仅如此,举凡日常生活所接触的消费性电子产品或是工业界使用的大型加工设备,皆需设有按键结构作为输入装置,以操作上述电子产品与加工设备。
传统按键的上下运动的距离较长,故可轻易地于其键帽下方设置碗形橡胶体,使得当键帽被向下按压时,碗形橡胶体亦被向下压缩而产生弹力,而当键帽被释放时,碗形橡胶体产生的弹力驱使键帽向上移动以回复原位。然而,随着键盘薄型化的趋势,键盘上下运动的高度被要求降低时,碗形橡胶体的高度也要随着降低,但是碗形橡胶体的高度降低后,寿命与弹力的特性都会变差。此外,对于较长的按键(又称倍数按键),通常于其键帽底部设置多个连杆让使用者在键帽上的任意位置按压时,可确实保持水平上下运动并且可让使用者感受到明确的回弹力(或手感),但随着键盘高度被要求再降低时,由于空间限制,这种设计不容易实施。除此之外,上述连杆连接设计也会导致键帽的拉拔力下降而产生键帽容易脱落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位于第一板状支架以及第二板状支架之间的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以及底板之间以增加键帽拉拔力的按键,以解决键盘高度被要求再降低时,上述连杆连接设计会导致键帽的拉拔力下降而产生键帽容易脱落的问题。
根据一实施例,本发明的按键包含底板、键帽、升降机构、回弹装置,以及至少一支撑机构。该键帽具有键帽长轴。该升降机构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相对于该底板在按压位置与未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板状支架以及第二板状支架,该第一板状支架与该第二板状支架彼此相对,该第一板状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纳开孔,该底板部分进入该至少一第一容纳开孔中以使该第一板状支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一板状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板,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且该第二侧边部抵接该键帽,该第一侧边部与该第二侧边部均平行该键帽长轴,该第二板状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纳开孔,该底板部分进入该至少一第二容纳开孔中以使该第二板状支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二板状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以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板,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且该第四侧边部抵接该键帽,该第三侧边部与该第四侧边部均平行该键帽长轴。该回弹装置位于该第一板状支架以及该第二板状支架之间,用来提供回复力以使该键帽随着该第一板状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该底板的枢转以及该第二板状支架以该第三侧边部相对该底板的枢转从该按压位置回位至该未按压位置。该至少一支撑机构位于该第一板状支架以及该第二板状支架之间,该至少一支撑机构具有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之间,该第二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之间且与该第一支撑件枢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侧边部具有第一中段部与第一尾段部,该第一中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中点,该第一尾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端点,该第三侧边部具有第二中段部与第二尾段部,该第二中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该中点,该第二尾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该端点,该第一尾段部与该第二尾段部彼此远离而具有容置空间,该支撑机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一板状支架对应该支撑机构的位置还具有让位槽以及辅助侧边部,该支撑机构部分容设于该让位槽中,该辅助侧边部自该让位槽向外延伸以位于该支撑机构远离该回弹装置的外侧且抵接于该底板,以使该第一板状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以及该辅助侧边部相对于该底板枢转。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回弹装置包含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自该第一侧边部往该第二板状支架延伸形成,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对应该第一磁性件的位置,该第一磁性件磁吸该第二磁性件以产生该回复力;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回复力使该键帽维持于该未按压位置;当该键帽被外力按压导致该第一磁性件随着该第一板状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板的枢转而与该第二磁性件远离时,该键帽伴随该升降机构由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当该外力释放时,该回复力使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靠近,使得该键帽伴随该升降机构由该按压位置回位至该未按压位置。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回弹装置包含弹性体,该弹性体分别抵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用来提供该回复力至该键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形成于该键帽上,该第一板状支架、该第二板状支架以及该底板的其中之一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的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卡合于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以防止该键帽的变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为自该键帽往该第一板状支架、该第二板状支架以及该底板的该其中之一延伸形成的卡勾,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为形成于该第一板状支架、该第二板状支架以及该底板的该其中之一上的扣合孔,该卡勾扣合于该扣合孔中以防止该键帽的变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还包含至少一辅助支架,该至少一辅助支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与该支撑机构间隔并排,该至少一辅助支架对应于该底板处具有第三卡合结构,该底板具有对应该第三卡合结构的第四卡合结构,该第三卡合结构卡合于该第四卡合结构以使该辅助支架可活动地连接该底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至少一辅助支架对应于该键帽处具有第五卡合结构,该键帽具有对应该第五卡合结构的第六卡合结构,该第五卡合结构卡合于该第六卡合结构以使该辅助支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键帽具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一卡槽,该底板具有第二滑槽以及第二卡槽,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枢接部,该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该第一枢接部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二卡槽中,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枢接部,该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该第二枢接部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一卡槽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按键还包含薄膜电路板,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对应于该第二侧边部处具有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以及对应于该第四侧边部处具有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当该键帽被按压至该按压位置时,该第二侧边部以及该第四侧边部分别触发该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以及该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侧边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弯折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弯折结构对应于该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处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该第四侧边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弯折结构,该至少一第二弯折结构对应于该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处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突出部,当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一突出部按压该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使该薄膜电路板导通,且该至少一第二突出部按压该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使该薄膜电路板导通。
综上所述,本发明采用上述连接结构的设计以在键帽在未按压位置与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时引导键帽相对接近键帽长轴的端点的侧边部分能够经由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而随着键帽相对接近键帽长轴的中点的中央部分共同作动,同时亦可利用支撑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以及底板之间的设计以增加键帽的拉拔力,进而有效地解决于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倍数按键的键帽容易脱落的问题。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按键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键帽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第一板状支架以及第二板状支架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1按键的底板、键帽以及支撑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1按键中设置辅助支架的区域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键帽被按压时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帽与第一板状支架以及第二板状支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10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按键10的内部机构设计,键帽14在图1中以虚线简示之。如图1所示,按键10可较佳地为长按键(又称倍数按键),按键10包含底板12、键帽14、升降机构16、回弹装置18,以及至少一支撑机构20(于图1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键帽14具有键帽长轴L。升降机构16设置于底板12与键帽14之间,键帽14经由升降机构16相对于底板12在按压位置与未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升降机构16包含第一板状支架22以及第二板状支架24。第一板状支架22与第二板状支架24彼此相对,第一板状支架22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纳开孔26(于图1中显示五个,但不受此限),底板12部分进入第一容纳开孔26中以使第一板状支架22可活动地连接于底板12,第一板状支架22具有第一侧边部28以及第二侧边部30,第一侧边部28抵接底板12以使第一板状支架22可以第一侧边部28相对于底板12枢转,第二侧边部30与第一侧边部28相对,且第二侧边部30抵接键帽14,其中第一侧边部28与第二侧边部30均平行键帽长轴L以使第一板状支架22可呈长条板状。第二板状支架24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纳开孔32(于图1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底板12部分进入第二容纳开孔32中以使第二板状支架24可活动地连接于底板12,第二板状支架24具有第三侧边部34以及第四侧边部36,第三侧边部34抵接底板12以使第二板状支架24可以第三侧边部34相对于底板12枢转,第四侧边部36与第三侧边部34相对,且第四侧边部36抵接键帽14,其中,第三侧边部34与第四侧边部36均平行键帽长轴L以使第二板状支架24可呈长条板状。
更详细地说,第一侧边部28可具有第一中段部38与第一尾段部40,第一中段部38邻近键帽长轴L的中点C,第一尾段部40邻近键帽长轴L的端点P,第三侧边部34可具有第二中段部42与第二尾段部44,第二中段部42邻近键帽长轴L的中点C,第二尾段部44邻近键帽长轴L的端点P,第一尾段部40与第二尾段部44彼此远离而具有容置空间46,支撑机构20可设置于容置空间46中。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板状支架22对应支撑机构20的位置可另具有让位槽48以及辅助侧边部50,支撑机构20部分容设于让位槽48中,辅助侧边部50自让位槽48向外延伸以位于支撑机构20远离回弹装置18的外侧且抵接于底板12,藉此,第一板状支架22可以第一侧边部28以及辅助侧边部50相对于底板12枢转,以使得第一板状支架22在底板12上的枢转可更加地平稳,从而提升按键10的按压手感。
回弹装置18位于第一板状支架22以及第二板状支架24之间,用以提供回复力以使键帽14随着第一板状支架22以第一侧边部28相对底板12的枢转以及第二板状支架24以第三侧边部34相对底板12的枢转从按压位置回位至未按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回弹装置18可较佳地采用磁吸复位设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2为图1的按键10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的键帽14被按压至按压位置时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回弹装置18包含第一磁性件52以及第二磁性件54,第一磁性件52自第一侧边部28往第二板状支架24延伸形成,第二磁性件54设置于底板12对应第一磁性件52的位置,藉此,第一磁性件52可磁吸第二磁性件54以产生回复力。通过上述设计,当键帽14未被按压时,第一磁性件52磁吸第二磁性件54所产生的回复力可使键帽14维持于如图2所示的未按压位置。当键帽14被外力按压导致第一磁性件52随着第一板状支架22以第一侧边部28相对于底板12的枢转而与第二磁性件54远离时,键帽14可伴随升降机构16由如图2所示的未按压位置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按压位置以完成按压触发动作而执行对应的输入功能。另一方面,当外力释放时,第一磁性件52磁吸第二磁性件54所产生的回复力可使第一磁性件52与第二磁性件54靠近,第一磁性件52吸附于第二磁性件54上,藉以使得键帽14伴随升降机构16由如图3所示的按压位置回位至如图2所示的未按压位置,从而产生键帽14可自动回位的功效。
至于键帽14的按压触发设计,其可参阅图1至图4,图4为图1的第一板状支架22以及第二板状支架24于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由图1至图4可知,按键10可还包含薄膜电路板56,薄膜电路板56可设置于底板12上且对应于第二侧边部30处具有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58(于图2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以及对应于第四侧边部36处具有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60(于图2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更进一步地说,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键帽14可更加确实地触发薄膜电路板56的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58以及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60,在此实施例中,第二侧边部30可具有至少一第一弯折结构62(于图4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第一弯折结构62对应于第一触发开关58处设置,且第一弯折结构62有相对应的第一突出部63,而第四侧边部36可具有至少一第二弯折结构64(于图4中显示一个,但不受此限),第二弯折结构64对应于第二触发开关60处设置,且第二弯折结构64有相对应的第二突出部65,如此一来,当键帽14经由升降机构16相对于底板移动12至如图3所示的按压位置时,第一突出部63按压第一触发开关58且第二突出部65按压第二触发开关60以使薄膜电路板56导通,藉以完成按压触发动作而执行对应的输入功能。
支撑机构20位于第一板状支架22以及第二板状支架24之间,支撑机构20可具有第一支撑件66以及第二支撑件68,第一支撑件66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14以及底板12之间,第二支撑件68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14以及底板12之间且与第一支撑件66枢接,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0可较佳地采用剪刀脚升降机构设计,其相关描述可参阅图1以及图5,图5为图1的底板12、键帽14以及支撑机构20的爆炸示意图,其中底板12与键帽14以部分结构简示。由图1以及图5可知,键帽14可具有第一滑槽70以及第一卡槽72,底板12可具有第二滑槽74以及第二卡槽76,第一支撑件66可具有相对应的第一滑动部78以及第一枢接部80,第一滑动部78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70中,第一枢接部80可转动地枢接于第二卡槽76中,第二支撑件68可具有相对应的第二滑动部82以及第二枢接部84,第二滑动部8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74中,第二枢接部84可转动地枢接于第一卡槽72中。如此一来,上述连接结构设计不仅可在键帽14于如图2所示的未按压位置与如图3所示的按压位置之间移动时引导键帽14相对接近键帽长轴L的端点P的侧边部分能够经由第一支撑件66以及第二支撑件68而随着键帽14相对接近键帽长轴L的中点C的中央部分共同作动,同时亦可利用第一支撑件66的第一滑动部78与键帽14的第一滑槽70的连接以及第二支撑件68的第二枢接部84与键帽14的第一卡槽72的连接,以增加键帽14的拉拔力,进而有效地解决于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倍数按键的键帽容易脱落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按键10可进一步地采用辅助支架的配置以提升键帽14的按压行程平稳度,举例来说,请参阅图1以及图6,图6为图1按键10中设置辅助支架86的区域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以及图6所示,按键10可还包含至少一辅助支架86(于图1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辅助支架86设置于键帽14与底板12之间且与支撑机构20间隔并排,辅助支架86对应于底板12处可具有第三卡合结构88,底板12可具有对应第三卡合结构88的第四卡合结构90,第三卡合结构88卡合于第四卡合结构90,例如,如图6所示,第三卡合结构88为滑动部,第四卡合结构90为滑槽,滑动部与滑槽配合以使辅助支架86可活动地连接底板12,但不受此限。更进一步地,辅助支架86对应于键帽14处具有第五卡合结构92,键帽14可具有对应第五卡合结构92的第六卡合结构94,第五卡合结构92卡合于第六卡合结构94,例如,如图6所示,第五卡合结构92为枢接部,第六卡合结构94为卡槽,枢接部与卡槽配合以使辅助支架86可活动地连接于键帽14,但不受此限。
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回弹装置设计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其亦可采用以弹性件,例如碗形橡胶体(rubber dome)或弹簧等的弹性回复特性来产生回复力的设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按键10’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键帽14被按压时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按键10’的内部机构设计,键帽14在图7中以虚线简示之,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代表其具有相同的结构或功能,其相关描述于此不再赘述。如图7以及图8所示,按键10’包含回弹装置18’、底板12、键帽14、升降机构16、至少一支撑机构20(于图7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以及薄膜电路板56。在此实施例中,回弹装置18’可包含弹性体96,弹性体96可分别抵接于键帽14以及底板12,藉此,当外力释放时,受到键帽14下压而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体96(如图8所示)可提供回复力至键帽14,藉以使得键帽14伴随升降机构16由如图8所示的按压位置回位至如图7所示的未按压位置,从而产生键帽14可自动回位的功效。
除此之外,请参阅图9,其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出的键帽14’与第一板状支架22以及第二板状支架24的组装示意图,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元件具有相同编号者,代表其具有相同的结构或功能,其相关描述于此不再赘述。如图9所示,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98(于图9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形成于键帽14’上,第一板状支架22具有对应第一卡合结构98的第二卡合结构99,更详细地说,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结构98可较佳地为自键帽14往第一板状支架22延伸形成的卡勾,第二卡合结构99可相对应地为形成于第一板状支架22上的扣合孔,第一卡合结构98例如为卡勾可扣合于第二卡合结构99例如为扣合孔中,藉以限制住键帽14’相对于第一板状支架22的变形位移,从而有效地解决键帽14’在按压作动期间因受力不均或应力集中等因素所产生的键帽中央部分隆起变形问题。需注意的是,上述利用卡合结构之间的卡合配合以防止键帽变形的设计亦可应用在第二板状支架24上(如图9所示)。另外,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亦可改利用键帽与底板之间的结构卡合来防止键帽的变形,也就是说,在另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例如为,卡勾,其可形成于键帽上;底板可具有对应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的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例如为扣合孔,藉此,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即可扣合于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中以产生防止键帽变形的功效。至于针对其他衍生实施例,例如第一板状支架上形成有卡勾以扣合于键帽的扣合孔中的相关描述,其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类推,于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包含:
底板;
键帽,该键帽具有键帽长轴;
升降机构,其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相对于该底板在按压位置与未按压位置之间移动,该升降机构包含第一板状支架以及第二板状支架,该第一板状支架与该第二板状支架彼此相对,该第一板状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一容纳开孔,该底板部分进入该至少一第一容纳开孔中以使该第一板状支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一板状支架具有第一侧边部以及第二侧边部,该第一侧边部抵接该底板,该第二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一侧边部且该第二侧边部抵接该键帽,该第一侧边部与该第二侧边部均平行该键帽长轴,该第二板状支架具有至少一第二容纳开孔,该底板部分进入该至少一第二容纳开孔中以使该第二板状支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底板,该第二板状支架具有第三侧边部以及第四侧边部,该第三侧边部抵接该底板,该第四侧边部相对于该第三侧边部且该第四侧边部抵接该键帽,该第三侧边部与该第四侧边部均平行该键帽长轴;
回弹装置,其位于该第一板状支架以及该第二板状支架之间,用来提供回复力以使该键帽随着该第一板状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该底板的枢转以及该第二板状支架以该第三侧边部相对该底板的枢转从该按压位置回位至该未按压位置;以及
至少一支撑机构,其位于该第一板状支架以及该第二板状支架之间,该至少一支撑机构具有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该第一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之间,该第二支撑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之间且与该第一支撑件枢接;
其中,该第一侧边部具有第一中段部与第一尾段部,该第一中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中点,该第一尾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端点,该第三侧边部具有第二中段部与第二尾段部,该第二中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该中点,该第二尾段部邻近该键帽长轴的该端点,该第一尾段部与该第二尾段部彼此远离而具有容置空间,该支撑机构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板状支架对应该支撑机构的位置还具有让位槽以及辅助侧边部,该支撑机构部分容设于该让位槽中,该辅助侧边部自该让位槽向外延伸以位于该支撑机构远离该回弹装置的外侧且抵接于该底板,以使该第一板状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以及该辅助侧边部相对于该底板枢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回弹装置包含第一磁性件以及第二磁性件,该第一磁性件自该第一侧边部往该第二板状支架延伸形成,该第二磁性件设置于该底板对应该第一磁性件的位置,该第一磁性件磁吸该第二磁性件以产生该回复力;当该键帽未被按压时,该回复力使该键帽维持于该未按压位置;当该键帽被外力按压导致该第一磁性件随着该第一板状支架以该第一侧边部相对于该底板的枢转而与该第二磁性件远离时,该键帽伴随该升降机构由该未按压位置移动至该按压位置;当该外力释放时,该回复力使该第一磁性件与该第二磁性件靠近,使得该键帽伴随该升降机构由该按压位置回位至该未按压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回弹装置包含弹性体,该弹性体分别抵接于该键帽以及该底板,用来提供该回复力至该键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形成于该键帽上,该第一板状支架、该第二板状支架以及该底板的其中之一具有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的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卡合于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以防止该键帽的变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为自该键帽往该第一板状支架、该第二板状支架以及该底板的该其中之一延伸形成的卡勾,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为形成于该第一板状支架、该第二板状支架以及该底板的其中之一上的扣合孔,该卡勾扣合于该扣合孔中以防止该键帽的变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至少一辅助支架,该至少一辅助支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且与该支撑机构间隔并排,该至少一辅助支架对应于该底板处具有第三卡合结构,该底板具有对应该第三卡合结构的第四卡合结构,该第三卡合结构卡合于该第四卡合结构以使该辅助支架可活动地连接该底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辅助支架对应于该键帽处具有第五卡合结构,该键帽具有对应该第五卡合结构的第六卡合结构,该第五卡合结构卡合于该第六卡合结构以使该辅助支架可活动地连接于该键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键帽具有第一滑槽以及第一卡槽,该底板具有第二滑槽以及第二卡槽,该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一枢接部,该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一滑槽中,该第一枢接部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二卡槽中,该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二枢接部,该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该第二滑槽中,该第二枢接部可转动地枢接于该第一卡槽中。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按键还包含薄膜电路板,该薄膜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且对应于该第二侧边部处具有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以及对应于该第四侧边部处具有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当该键帽被按压至该按压位置时,该第二侧边部以及该第四侧边部分别触发该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以及该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侧边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弯折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弯折结构对应于该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处设置有至少一第一突出部,该第四侧边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弯折结构,该至少一第二弯折结构对应于该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处设置有至少一第二突出部,当该键帽经由该升降机构相对于该底板移动至该按压位置时,该至少一第一突出部按压该至少一第一触发开关使该薄膜电路板导通,且该至少一第二突出部按压该至少一第二触发开关使该薄膜电路板导通。
CN201610353222.0A 2016-05-25 2016-05-25 按键 Active CN1059140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222.0A CN105914073B (zh) 2016-05-25 2016-05-25 按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53222.0A CN105914073B (zh) 2016-05-25 2016-05-25 按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4073A CN105914073A (zh) 2016-08-31
CN105914073B true CN105914073B (zh) 2018-03-06

Family

ID=5674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3222.0A Active CN105914073B (zh) 2016-05-25 2016-05-25 按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140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3318B (zh) * 2016-12-06 2018-08-31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7768167B (zh) * 2017-09-27 2019-07-3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磁吸式按键及其磁吸式键盘
CN107887186B (zh) * 2017-11-03 2019-08-27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7958807B (zh) * 2017-11-13 2020-02-04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8062167B (zh) * 2017-12-29 2024-01-05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键盘装置
CN109524265B (zh) * 2018-11-08 2020-08-18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10047681A (zh) * 2019-03-25 2019-07-2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11477487B (zh) * 2019-06-18 2023-07-14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输入装置
CN114267553A (zh) * 2020-09-16 2022-04-01 重庆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0514A (zh) * 2013-06-26 2013-11-1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3681052A (zh) * 2013-11-29 2014-03-2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TW201423811A (zh) * 2012-12-05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CN104201029A (zh) * 2014-08-29 2014-12-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23811A (zh) * 2012-12-05 2014-06-16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按鍵
CN103390514A (zh) * 2013-06-26 2013-11-13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
CN103681052A (zh) * 2013-11-29 2014-03-26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及键盘
CN104201029A (zh) * 2014-08-29 2014-12-10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14073A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4073B (zh) 按键
TWI607474B (zh) 按鍵
US5457297A (en) Computer keyboard key switch
TWI597751B (zh) 按鍵
TWI620220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I691983B (zh) 鍵盤
CN105206458B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I601172B (zh) 鍵盤
CN106816338B (zh) 按键结构
TWM466303U (zh) 按鍵及鍵盤
CN103681052A (zh) 按键及键盘
CN107887186A (zh) 按键
CN111354592B (zh) 键盘
TW201805978A (zh) 按鍵
CN107240525B (zh) 键盘
CN106298327B (zh) 按键及其键盘
CN106229172B (zh) 按键及其键盘
TWI702625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CN108807056A (zh) 按键结构
CN109243894A (zh) 按键及键盘
CN103354187A (zh) 按键及键盘
CN112466693A (zh) 键盘装置及其按键结构
CN107958807A (zh) 按键
CN202217593U (zh) 按键及应用该按键的键盘
TWI796185B (zh) 鍵盤裝置及其按鍵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