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85328A - 感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85328A
CN104185328A CN201410069118.XA CN201410069118A CN104185328A CN 104185328 A CN104185328 A CN 104185328A CN 201410069118 A CN201410069118 A CN 201410069118A CN 104185328 A CN104185328 A CN 1041853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heater coil
splicing ear
output
public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91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85328B (zh
Inventor
浜田浩典
山地宏和
增本悟一
小坂俊幸
小岩井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853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3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853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853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具有:切换继电器(11),其具有与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9a)和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10a)分别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以及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端(1a)连接的公共端子(12);与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9b)和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10b)的连接部(16)连接的谐振电容器(7)和开关元件(8);以及控制开关元件(8)和切换继电器(11)的控制部(18),控制部(18)构成为:在驱动开关元件(8)时,在根据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检测结果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9a)的电压VA处于被设定为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判定为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如下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从多个加热线圈中选择1个加热线圈来与公共的谐振电容器和开关元件连接,利用该选择出的加热线圈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存在如下装置:其具有2个加热线圈,并选择性地使该2个加热线圈中的1个加热线圈与公共的谐振电容器和开关元件连接而构成逆变器电路,通过向该逆变器电路提供高频电流来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使用切换继电器作为使2个加热线圈中的1个加热线圈与谐振电容器和开关元件连接的手段。并且,为了检测该切换继电器的触点的异常,在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有的设有用于检测触点的粘连的电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4是示出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要电路的框图。图4所示的感应加热装置由第1加热线圈50a、第2加热线圈50b、第1切换继电器51a、第2切换继电器51b、第1谐振电容器53a、第2谐振电容器53b、开关元件54、逆变器驱动电路55、继电器驱动电路56、振荡电压检测电路57和控制部58构成。
振荡电压检测电路57检测在开关元件54的两端产生的高频电压。控制部58为如下结构:在对继电器驱动电路56输出使第1切换继电器51a和第2切换继电器51b都切断的信号的状态下,判别振荡电压检测电路57是检测到零V还是检测到逆变器电路的振荡时的开关电压,来检测第1切换继电器51a和第2切换继电器51b的触点的异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0561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由于构成为每当对切换继电器进行切换时检测切换继电器的粘连,因此,在以使多个加热线圈的全部暂时断开的方式使切换继电器动作后,需要使逆变器电路动作一次。因此存在切换继电器的切换次数增加、切换继电器的寿命和装置整体的寿命缩短的这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装置,能够在不像上述现有结构那样进行切换继电器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检测出切换继电器的触点的异常,从而能够延长切换继电器的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直流电源;第1加热线圈;第2加热线圈;切换继电器,其具有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的高电位侧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子,该切换继电器用于将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或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方连接;谐振电容器,其一端与连接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该谐振电容器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形成谐振电路;开关元件,其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低电位侧输出端之间,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第1电压检测电路,其检测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以及控制部,其驱动所述开关元件,将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加热输出控制为规定值,并控制所述切换继电器的切换,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检测电压处于包含大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的值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
在如上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控制部将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并对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由此,在根据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处于被设定为大于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即在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大于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时,能够判定为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为开放状态且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电压大于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因此,控制部能够判定为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在第2加热线圈中流过谐振电流。即,在上述状态中,控制部将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并对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由此,能够检测出切换继电器的可动触点与第2连接端子为粘连状态的情况。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在不将第1加热线圈和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全部从直流电源断开的情况下,可靠地检测切换继电器的触点的异常。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在无需为了检测切换继电器的触点的异常而特别进行切换继电器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检测出切换继电器的触点的异常,能够延长切换继电器的寿命的、寿命长且可靠性高的感应加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要电路的框图。
图2是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主要电路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要电路的框图。
图4是示出现有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要电路的框图。
标号说明
1直流电源;2二极管桥;3扼流线圈;4平滑用电容器;5交流电源;6逆变器电路;7谐振电容器;8开关元件;9第1加热线圈;10第2加热线圈;11切换继电器;12公共端子;13第1连接端子;14第2连接端子;16连接部;17第1电压检测电路;18控制部;21分压电路;22峰值保持电路;26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7第1比较器;28第2比较器;30第2电压检测电路;31控制部;32输入电流检测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直流电源;第1加热线圈;第2加热线圈;切换继电器,其具有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的高电位侧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子,该切换继电器用于将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或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方连接;谐振电容器,其一端与连接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该谐振电容器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形成谐振电路;开关元件,其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低电位侧输出端之间,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第1电压检测电路,其检测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以及控制部,其驱动所述开关元件,将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加热输出控制为规定值,并控制所述切换继电器的切换,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检测电压处于包含大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的值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
在如上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结构中,在公共端子没有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时,在第1加热线圈中不流过谐振电流,因此,第1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施加于连接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与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部的电压。控制部在根据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处于包含大于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的值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即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大于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时,判断为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为开放状态且连接部的电压大于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因此,控制部判定为在第2加热线圈中流过谐振电流。这样,控制部能够根据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公共端子没有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而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因此,在控制部将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且对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的状态下,当检测到上述这样的连接状态时,能够判断为切换继电器的可动触点与第2连接端子成为粘连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第1方面的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检测电压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相同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连接。
在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在公共端子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的情况下和在公共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电压。在公共端子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的情况下,成为与直流电源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相同的电压,在公共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的情况下,成为与连接部相同的电压,即成为直流电源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的电压加上在第2加热线圈端子间产生的电压而得到的电压。控制部将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并对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由此,能够正确地判别出公共端子与第1连接端子正常连接,而没有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控制部即使在将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无需新进行切换继电器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可靠地确认切换继电器是否如指示那样正常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检测电压为阈值以下时,判定所述切换继电器没有正常动作,其中,该阈值具有比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小的值。
在如上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控制部中,在将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且对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的情况下,能够判别出公共端子与第1连接端子正常连接,而没有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第1方面或者第2方面的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当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零电压时,判定为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均未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
在如上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4方面中,如果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的线圈均未与公共端子连接,则第1电压检测电路到检测大致为零V的电压。在处于第1连接端子与公共端子连接的状态和第2连接端子与公共端子连接的状态中的任意一个情况下,第1电压检测电路均检测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以上的电压。因此,根据本发明,在第1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大致为零V的电压时,能够判定为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均未与公共端子连接。在第4方面的结构中,能够在无需新增加切换继电器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检测出例如切换继电器的触点夹有尘埃等异物、要使其动作的加热线圈处于未连接状态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该感应加热装置具有:直流电源;第1加热线圈;第2加热线圈;切换继电器,其具有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的高电位侧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子,该切换继电器用于将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或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方连接;谐振电容器,其一端与连接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所述谐振电容器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形成谐振电路;开关元件,其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低电位侧输出端之间,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第2电压检测电路,其对连接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进行检测;以及控制部,其驱动所述开关元件,将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加热输出控制为规定值,并控制所述切换继电器的切换,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2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连接部的检测电压处于第2电压范围内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2电压范围被设定为:包含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第2加热线圈中产生所述谐振电流时产生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值,且不包含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第1加热线圈中产生所述谐振电流时产生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值。
在如上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结构中,在使公共端子与第1连接端子连接而在第1加热线圈中流过谐振电流的情况下、以及在使公共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连接而在第2加热线圈中流过谐振电流的情况下,第2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不同的高频电压。控制部根据第2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出的电压值,能够判别出哪个加热线圈在进行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第5方面的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2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连接部的检测电压为以所述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第1加热线圈中产生所述谐振电流时产生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值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控制部在将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个连接的情况下,均能够在无需新进行切换继电器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可靠地确认切换继电器是否如指示那样正常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第5方面的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当所述第2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零电压时,判定为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均未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控制部构成为:在第2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零电压时,判定为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均未与公共端子连接,由此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的触点例如夹有尘埃等异物,要流过谐振电流的第1加热线圈或者第2加热线圈中的一方的加热线圈为未连接状态,并且没有与另一方的加热线圈连接的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装置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不限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感应加热装置的结构,还包含根据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思想和等同技术思想而构成的感应加热装置。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要电路的框图。
在图1中,直流电源1由二极管桥2、扼流线圈3和平滑用电容器4构成,其中,二极管桥2构成作为整流元件的全波整流器,扼流线圈3的一端与二极管桥2的高电位侧输出端连接,平滑用电容器4连接在扼流线圈3的另一端与二极管桥2的低电位侧输出端之间。交流电源5与直流电源1的输入端连接。在实施方式1中,为了进行说明,设交流电源5为日本国内的商用电源、即频率为50Hz或者60Hz的100V交流电。此外,作为交流电源5,不限于实施方式1的结构。直流电源1形成对交流电源5的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平滑而得到的直流电压,并将所形成的直流电压输出到平滑用电容器4的两端。直流电源1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1a与平滑用电容器4的高电位侧端子连接。此外,直流电源1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1b与二极管桥2的低电位侧输出端和平滑用电容器4的低电位侧端子连接。
逆变器电路6的高电位侧的输入端6a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端1a连接,逆变器电路6的与公共电位连接的低电位侧的输入端6b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端1b连接。直流电源1在逆变器电路6动作时,向逆变器电路6提供叠加有交流电源5的频率的2倍的波动(ripple)的脉动直流电压。
逆变器电路6具有第1加热线圈9和第2加热线圈10。此外,逆变器电路6具有开关元件8和构成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7,其中,该谐振电路与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中的任意一个进行谐振,产生谐振电流,该开关元件8用于使该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其高电位侧的一端8a与谐振电容器7的一端7a连接。通过在该谐振电路中流过谐振电流,在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中产生高频磁场,利用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来对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
切换继电器11具有公共端子12、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这3个端子。切换继电器11构成为:根据向驱动用电磁线圈(未图示)传送驱动信号的情况,移动可动触点,选择性地使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或者第2连接端子14中的某一个连接。公共端子12与逆变器电路6的输入端6a连接。
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与切换继电器11的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第1加热线圈9的另一端9b与谐振电容器7的一端7a连接。此外,第2加热线圈10的一端10a与切换继电器11的第2连接端子14连接。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与第1加热线圈9的另一端9b连接,并在连接部16处与谐振电容器7的一端7a连接。
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成为公共电位的输入端17b与逆变器电路6的低电位侧的输入端6b连接,高电位侧的输入端17a与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连接。第1电压检测电路17检测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与逆变器电路6的公共电位之间的电压VA(以下,简称作电压VA),并将其检测结果从输出端17c和输出端17d输出到控制部18。
控制部18由包含微型计算机的电路构成,向切换继电器11的驱动用电磁线圈(未图示)发送驱动信号,执行对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进行切换的控制。由此,控制部18选择性地将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或第2连接端子14中的某一个连接。然后,控制部18向开关元件8发送驱动信号,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输入电流检测部32检测与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的加热输出对应的直流电源1的输入电流。该输入电流的大小与逆变器电路6的输入电流的大小大致一致。控制部18如上所述地监视逆变器电路6的输入电流,将该感应加热装置的加热输出控制为规定值。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主要部分的电路图。
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低电位侧的输入端17b为公共电位。输入端17b与逆变器电路6的公共电位连接,高电位侧的输入端17a与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连接。因此,第1电压检测电路17检测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第1电压检测电路17具有分压电路21、峰值保持电路22、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和比较电路29。
分压电路21由对电压VA进行分压的电阻19和电阻20的串联电路构成。峰值保持电路22由集电极电阻22a、晶体管22c、发射极电阻22b和电容器22d构成。峰值保持电路22对利用分压电路21对电压VA进行分压而得到的分压电压的峰值电压进行保持,输出表示与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公共电位之间的电压的输出电压VB(以下,简称作电压VB)。后述的电压VC、VD、V1和V2也同样表示与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公共电位之间的电压。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由连接在控制电源V与公共电位之间的电阻23、电阻24和电阻25的串联电路构成。在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中,电阻23与电阻24的连接点的电位生成基准电压V1,电阻24与电阻25的连接点的电位生成基准电压V2(V1>V2)。
比较电路29具有第1比较器27和第2比较器28。第1比较器27对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生成的第1基准电压V1进行比较,在VB>V1的情况下,从输出端17c输出HIGH信号(高输出)。另一方面,在VB≤V1的情况下,输出LOW信号(低输出)。第2比较器28对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与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生成的第2基准电压V2进行比较,在VB>V2的情况下,从输出端17c输出HIGH信号。另一方面,在VB≤V2的情况下,输出LOW信号。比较电路29将这两个比较器27、28的输出输出到控制部18。
在实施方式1中,分压电路21的分压比被设定为将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分压为大致1/100。此外,分压电路21的分压比不限于实施方式1的结构,只要适当设定为满足构成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部件的电气规格即可。
对如上构成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的动作和作用进行如下说明。
如图1所示,假设为在切换继电器11中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成为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约141V)相同的电压。因此,无论逆变器电路6是否进行振荡动作,输入到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电压VA的峰值电压是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大致相等的直流电压,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成为VB≒VC/100=1.4V。
接下来,虽没有图示,但假设为在切换继电器11中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输入到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电压VA在第2加热线圈10的两端不产生谐振电压,因此,电压VA与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电压VD相同。
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状态下,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电压VD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相等。
在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情况下,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电压VD是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加上在第2加热线圈10的两端产生的高频电压而得到的值。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是对交流电源5进行整流而得到的脉动电压,在实施方式1中,成为峰值电压为约141V、且频率为120Hz或100Hz的脉动电流。由于开关元件8的高频率(例如,30kHz左右)的开关动作,第2加热线圈10与谐振电容器7进行谐振,在第2加热线圈10的两端产生高频电压。例如,逆变器电路6在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电压VD成为峰值电压为约650V且频率为33kHz左右的高频电压。
如上所述,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情况下,第1电压检测电路17输入的电压VA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相等,在进行振荡动作的情况下,电压VA与作为高频电压的电压VD相等。
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情况下,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成为VB≒VC/100=1.4V,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情况下,输出电压VB成为VB≒VD/100=6.5V。
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假设为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均未连接的状态。在该状态下,由于不对逆变器电路6施加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因此输入到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电压VA为零V,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也为零V。
如上所述,与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的状态对应地,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示出不同的值。比较电路29被输入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而能够识别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的状态。在实施方式1中,将第1电压检测电路17内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为了与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进行比较而生成的第1基准电压V1和第2基准电压V2的电压值分别设定为V1=4.0V、V2=0.6V。不过,这些设定值只是示例,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电路结构的规格等适当进行设定,而不限于这些数值。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上述第1基准电压V1和第2基准电压V2分别作为阈值而成为触点状态的判定基准。此外,第1基准电压V1以上被设定为第1电压范围。
接下来,按照在上述中说明的切换继电器11的连接状态的顺序,对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动作中的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状态检测动作进行说明。
[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的状态]
首先,在切换继电器11中,在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无论逆变器电路6是进行振荡动作的状态还是停止振荡的状态,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都是VB≒1.4V。因此,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低信号输出),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高信号输出)。
[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的状态]
接下来,在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状态下,如上所述,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为VB≒1.4V。其结果是,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状态下,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为VB≒6.5。因此,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状态下,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和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HIGH输出。
[公共端子12没有连接的状态]
此外,在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处于与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均未连接的状态的情况下,逆变器电路6不进行振荡动作,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为零V。此外,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与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LOW输出。
因此,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状态下,在来自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输入信号、即第1比较器27的输出和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LOW输出的情况下,控制部18能够检测为例如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与第1连接端子13或者第2连接端子14的触点之间夹有尘埃等的异物,而处于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或者第2连接端子14均未连接的状态。
[控制部18发出对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进行连接的指令的状态]
在控制部18为了从第1加热线圈9产生高频磁场来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而输出使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变为连接状态的指令信号来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了振荡动作时,能够如以下所述那样,根据来自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输入信号(HIGH信号/LOW信号)来检测切换继电器11的连接状态。
在控制部18使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变为了连接状态而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了振荡动作时,在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且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为正常连接状态、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正常。
此外,在输出使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变为连接状态的指令信号而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了振荡动作时,在第1比较器27的输出和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处于连接状态。因此,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与第2连接端子14发生粘连。
[控制部18发出对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进行连接的指令的状态]
在控制部18为了从第2加热线圈10产生高频磁场来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而输出使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变为连接状态的指令信号来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了振荡动作时,能够如以下所述这样,根据来自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输入信号(HIGH信号/LOW信号),检测切换继电器11的连接状态。
控制部18在使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变为了连接状态而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了振荡动作时,在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与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处于正常连接状态,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正常。
此外,在输出使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变为连接状态的指令信号而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了振荡动作时,在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且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处于连接状态,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与第1连接端子13发生粘连的情况。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具有第1加热线圈9、第2加热线圈10、切换继电器11、谐振电容器7、开关元件8、第1电压检测电路17和控制部18。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切换继电器11构成为具有与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13、与第2加热线圈10的一端10a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14以及与直流电源1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1a连接的公共端子12。切换继电器11构成为通过可动触点进行切换,使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或者第2连接端子14中的某一个连接。
谐振电容器7的一端与连接第1加热线圈9的另一端9b和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连接部16连接,另一端与直流电源1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连接,从而与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形成谐振电路。
开关元件8连接在连接第1加热线圈9的另一端9b和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连接部16与直流电源1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之间,通过对该开关元件8进行导通/截止来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第1电压检测电路17构成为检测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的电压,并将其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8。控制部18对开关元件8的导通/截止进行控制,并对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的切换进行控制,以使得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的加热输出成为规定值。并且,控制部18在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能够根据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检测结果,按照上述那样来检测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状态。
在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18在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的电压(VA)处于被设定为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例如,约141V)的第1电压范围内(例如,第1基准电压V1(约4.0V)以上)时,判定为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
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在第1连接端子13与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没有连接时,在第1加热线圈9中不流过谐振电流。因此,第1电压检测电路17检测到施加于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9b与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10b的连接部16的电压VD。在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且在第2加热线圈10中流过谐振电流的情况下,连接部16的电压VD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
因此,控制部18在根据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检测结果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的电压VA处于被设定为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即在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的电压VA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时,能够判断为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处于开放状态、且连接部16的电压VD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其结果是,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能够判定为谐振电流流过第2加热线圈10。由此,控制部18能够判定出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
例如,在控制部18输出指令信号使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变为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并对开关元件8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的状态下,在检测到连接部16的电压VD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时,能够判定为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与第2连接端子14成为粘连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如果控制部18检测到第1电压检测电路17检测出的电压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相同,则判定为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
当在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在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的情况下和在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的情况下是不同的电压。在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的情况下,电压VA成为与直流电源1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1a相同的电压VC,在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的情况下,电压VA成为与连接部16相同的电压、即成为直流电源1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1a的电压VC加上第2加热线圈10两端的电压而得到的电压VD。
此外,当在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控制部18根据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相同时,能够判定为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在第1加热线圈9中流过谐振电流。
例如,在控制部18将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控制为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并对开关元件8进行导通/截止控制的情况下,如果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9a的电压VA为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则能够判定为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正常连接。
如上所述,控制部18使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并检测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由此,无论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哪个连接端子连接,都能够在无需重新进行切换继电器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确认切换继电器11是否如控制部18的指示那样正常动作。
此外,控制部18可以仅使用如下两个方法中的任意一个来判别切换继电器11是否正常进行切换动作:其一是,判定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是否是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来判别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是否正常连接;其二是,检测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处于被设定为大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的第1电压范围内,来判别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在第1电压检测电路17检测到零电压时,控制部18判定为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均没有与公共端子12连接。由此,无需将继电器11的触点切换为特定的状态,即,无需新增加切换继电器11的切换动作,在谐振电路中没有产生谐振电流的状态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夹有尘埃等异物、控制部18希望进行动作的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不能产生谐振电流的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第1电压检测电路17构成为检测第1加热线圈9的一端9a的电压VA的峰值电压,由此,能够准确地掌握在第1连接端子13与公共端子12连接的情况下和在第2连接端子14与公共端子12连接的情况下不同的输入电压VA的差别,提高判别时的识别灵敏度,可靠地检测两者之差。
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构成为将第1电压检测电路17内的基准电压设为V1和V2这2个电压,对由切换继电器11的异物附着引起的触点开放和触点粘连都进行检测,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仅将基准电压设为V1,而仅能够检测触点粘连。
此外,切换继电器11使用了在1个继电器中具有2个触点、且能够将公共端子切换为与其中的任意一个触点连接的继电器,但是即使构成为使用具有单一的触点的两个继电器,将公共端子切换为与该触点连接或非连接,并使该2个继电器的公共端子连接,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实施方式1的切换继电器11构成为对两个加热线圈9、10进行切换动作,但是,即使在构成为能够连接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选择其中的一个加热线圈与逆变器电路6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与加热线圈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生成的基准电压的数量和比较电路29的比较器(comparator)的数量,也能够应对。即,在设加热线圈的数量为A的情况下,将基准电压的数量设为A,将比较电路的比较器的数量设为A。通过这样构成,在控制部中,基于来自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根据由于加热线圈与谐振电容器的谐振而产生并施加于开关元件的高频电压的峰值电压的不同,能够检测出哪个加热线圈与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处于连接状态。
此外,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和比较电路29的功能可以包含在设置于控制部18的微型计算机中,只要第1电压检测电路17至少将与加热线圈9或者10的一端的电压VA对应的电压或者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8即可。
(实施方式2)
以下,参照图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的主要部分电路的框图。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说明中,对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2的第2电压检测电路30具有与图2所示的第1电压检测电路17相同的结构,但是,在输入端17a与第1加热线圈9的另一端9b和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连接部16连接来检测电压VD这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确定第1加热线圈9与第2加热线圈10的规格,使得在向第1加热线圈9提供谐振电流来得到规定的加热输出(例如,1200W)的情况下的连接部16的电压VD大于在向第2加热线圈10提供谐振电流来得到所述规定的加热输出(例如,1200W)的情况下的连接部16的电压VD。
实施方式2的控制部31在以下方面与实施方式1不同:在将切换继电器11控制为使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第1加热线圈9)连接、且在谐振电路中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检测结果,在连接部16的电压VD处于第2电压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此处,第2电压范围是指如下范围:包含在第2加热线圈10中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时产生的连接部16的电压值、且不包含在第1加热线圈9中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时产生的连接部16的电压值。
关于如上构成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以下说明其动作和作用。
在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均未连接的状态下,输入到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电压VD为零V,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也为零V。
此外,在切换继电器11中,在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的状态(参照图3)下控制部18使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情况下,输入到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电压VD为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相同的电压。
在该连接状态(参照图3)下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情况下,输入到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电压VD成为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加上由于在第1加热线圈9与谐振电容器7的谐振电路中产生的谐振电流而在第1加热线圈9的两端产生的电压而得到的高频电压。控制部31对输入电流检测部32所检测的输入电流进行检测,并对开关元件8进行控制,使得第1加热线圈9的加热输出成为规定值,例如1200W。此时,输入到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电压VD成为例如峰值电压为约750V且频率为30kHz左右的高频电压。
因此,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情况下,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成为VB≒VC/100=1.4V,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情况下,输出电压VB成为VB≒VD/100=7.5V。
另一方面,在切换继电器11处于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第2加热线圈10)连接的状态下控制部18使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情况下,第1加热线圈9的另一端9b与第2加热线圈10的另一端10b的连接部16的电压VD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端1a的电压VC相同,且与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相同。
在该连接状态下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情况下,连接部16的电压VD成为直流电源1的输出电压VC加上由于在第2加热线圈10和谐振电容器7的谐振电路产生的谐振电流而在第2加热线圈10的两端产生的电压而得到的高频电压。在实施方式2中,该高频电压是峰值电压为大约650V且频率为33kHz左右的高频电压。
因此,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情况下,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的波形成为VB≒VC/100=1.4V,相反,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情况下,输出电压VB的波形成为VB≒VD/100=6.5V。
在实施方式2中,将第2电压检测电路30内的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生成的第1基准电压V1和第2基准电压V2的电压值分别设定为V1=7.0V、V2=0.6V。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中,所述的第1基准电压V1和第2基准电压V2分别作为阈值而成为触点状态的判定基准。
在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均未连接的状态下,由于VD=0V,因此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和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LOW输出。
此外,在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处于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的状态的情况下,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时,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成为VB≒VC/100=1.4V。相反,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时,成为VB≒VD/100=7.5V。因此,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状态下,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相反,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状态下,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HIGH输出,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
另一方面,在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处于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的状态的情况下,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时,峰值保持电路22的输出电压VB成为VB≒VC/100=1.4V。相反,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时,成为VB≒VD/100=6.5V。因此,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状态下,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相反,在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状态下,比较电路29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
因此,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状态下,在来自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输入信号、即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与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LOW输出的情况下,控制部18能够检测为在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的触点之间或者在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的触点之间夹有尘埃等异物而不能连接。
此外,在控制部18为了从第1加热线圈9产生高频磁场来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而使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变为连接状态从而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状态下,根据来自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输入信号,在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HIGH输出、且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与第1连接端子13处于正常连接状态。其结果是,在控制部18中,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正常。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来自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输入信号中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处于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的状态。因此,控制部31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与第2连接端子14发生粘连。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8为了从第2加热线圈10产生高频磁场来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而使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变为连接状态从而使逆变器电路6进行振荡动作的状态下,根据来自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输入信号,在第1比较器27的输出为LOW输出、且第2比较器28的输出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与第2连接端子14处于正常连接状,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正常。
在该连接状态下,在来自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输入信号中的第1比较器27的输出和第2比较器28的输出均为HIGH输出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公共端子12处于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的状态。因此,控制部31能够检测为切换继电器11的可动触点与第1连接端子13发生粘连。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具有第2电压检测电路30,该第2电压检测电路30检测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9b与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10b的连接部16的电压VD,在控制部31将切换继电器11控制为使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并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第2电压检测电路30的检测结果,在连接部16的电压VD处于第2电压范围内的情况下,判定为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其中,所述第2电压范围不包含在第1加热线圈9中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时产生的连接部16的电压值,并且,包含在第2加热线圈10中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时产生的连接部16的电压值。
在实施方式2中的具体的结构中,第2电压范围是指如下电压范围:该电压范围不包含在第1加热线圈9中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时在连接部16处产生的电压(例如,7.5V),并且,包含在第2加热线圈10中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时在连接部16处产生的电压(例如6.5V)。因此,在实施方式2中,在连接部16的电压VD处于第1基准电压(例如,V1=7.0V)以上的电压范围内的情况下,成为第1加热线圈9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的状态。此外,在连接部16的电压VD处于小于第1基准电压V1(例如,V1=7.0V)且为第2基准电压V2(例如,V2=0.6V)以上的电压范围内(第2电压范围内)的情况下,成为第2加热线圈10以规定的加热输出产生谐振电流的状态。此外,在逆变器电路6停止振荡的状态下,连接部16的电压(VD≒1.4V)处于小于第1基准电压V1(例如,V1=7.0V)且为第2基准电压V2(例如,V2=0.6V)以上的电压范围。
通过上述这样构成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使得在使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连接而在第1加热线圈9中流过谐振电流的情况下、以及在使公共端子12与第2连接端子14连接而在第2加热线圈10中流过谐振电流的情况下,第2电压检测电路30检测到不同的高频电压。控制部31能够根据第2电压检测电路30检测出的电压值,判别哪个加热线圈在进行动作。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在第2电压检测电路30检测到零电压时,控制部31判定为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均未与公共端子12连接。因此,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装置构成为能够检测出切换继电器11的触点夹有尘埃等异物、要流过谐振电流的第1加热线圈9或者第2加热线圈10处于未连接状态。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通过构成为由第2电压检测电路30来检测连接部16的电压VD的峰值电压,由此,在根据公共端子12与第1连接端子13和第2连接端子14中的哪一个连接而不同的电压值中,能够可靠地检测出施加于连接部16的电压差。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构成为将第2电压检测电路30内的比较电压设为电压VA和电压VB这2个电压,对由切换继电器11的异物附着引起的触点开放和触点粘连都进行检测,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仅将比较电压设为电压VA,而仅能够检测触点粘连。
此外,切换继电器11使用了在1个继电器中具有2个触点、且能够将公共端子切换为与其中的任意一个触点连接的继电器,但是即使构成为使用具有单一的触点的2个继电器,切换为使公共端子与该触点连接或非连接,并使该2个继电器的公共端子连接,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实施方式2的切换继电器11构成为对两个加热线圈9、10进行切换动作,但是,即使在构成为能够连接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选择其中的一个加热线圈与逆变器电路6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与加热线圈的数量对应地设置基准电压生成电路生成的基准电压的数量和比较电路的比较器的数量,也能够应对。即,在设加热线圈的数量为A的情况下,将基准电压的数量设为A,将比较电路的比较器的数量设为A。通过这样构成,在控制部中,基于来自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信号,根据由于加热线圈与谐振电容器的谐振而产生并施加于开关元件的高频电压的峰值电压的不同,能够检测出哪个加热线圈与切换继电器的公共端子处于连接状态。
此外,基准电压生成电路26和比较电路29的功能也可以包含在设置于控制部31的微型计算机中,只要第2电压检测电路30至少将与连接部16的电压VD对应的电压或者信号输出到控制部31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中,能够与控制部将切换继电器驱动为使与直流电源连接的公共端子和第1连接端子连接的情况无关地,检测出公共端子与第2连接端子的连接状态,其中,所述第2连接端子与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因此,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将第1连接端子和第2连接端子这两方都断开后进行驱动控制来检测连接状态,能够在不进行切换继电器的追加的切换动作的情况下,检测出切换继电器的连接状态。其结果是,根据本发明,能够延长切换继电器的寿命,乃至能够提供寿命长且可靠性高的感应加热装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多个加热线圈并从一个逆变器电路向各个加热线圈按时间顺序提供高频电力的煮饭器或电磁感应加热烹调器等各种电气设备。

Claims (7)

1.一种感应加热装置,该感应加热装置具有:
直流电源;
第1加热线圈;
第2加热线圈;
切换继电器,其具有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的高电位侧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子,该切换继电器用于将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或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方连接;
谐振电容器,其一端与连接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该谐振电容器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形成谐振电路;
开关元件,其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低电位侧输出端之间,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
第1电压检测电路,其检测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电压;以及
控制部,其驱动所述开关元件,将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加热输出控制为规定值,并控制所述切换继电器的切换,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检测电压处于包含大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的值的第1电压范围内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检测电压与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相同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的检测电压在阈值以下时,判定为所述切换继电器没有正常动作,其中,该阈值具有比所述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小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当所述第1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零电压时,判定为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均未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
5.一种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该感应加热装置具有:
直流电源;
第1加热线圈;
第2加热线圈;
切换继电器,其具有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1连接端子、与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一端连接的第2连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直流电源的高电位侧输出端连接的公共端子,该切换继电器用于将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或所述第2连接端子中的任意一方连接;
谐振电容器,其一端与连接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所述谐振电容器与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形成谐振电路;
开关元件,其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直流电源的低电位侧输出端之间,使所述谐振电路产生谐振电流;
第2电压检测电路,其对连接所述第1加热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另一端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部,其驱动所述开关元件,将所述第1加热线圈或所述第2加热线圈的加热输出控制为规定值,并控制所述切换继电器的切换,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2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连接部的检测电压处于第2电压范围内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连接,
所述第2电压范围被设定为:包含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第2加热线圈中产生所述谐振电流时产生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值,且不包含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第1加热线圈中产生所述谐振电流时产生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根据所述第2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在检测到所述连接部的检测电压为以所述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第1加热线圈中产生所述谐振电流时产生的所述连接部的电压值时,判定为所述公共端子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以规定的加热输出在所述谐振电路中产生谐振电流时,在所述第2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零电压时,判定为所述第1连接端子和所述第2连接端子均未与所述公共端子连接。
CN201410069118.XA 2013-05-24 2014-02-27 感应加热装置 Active CN1041853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9500 2013-05-24
JP2013109500 2013-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328A true CN104185328A (zh) 2014-12-03
CN104185328B CN104185328B (zh) 2018-06-08

Family

ID=51965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9118.XA Active CN104185328B (zh) 2013-05-24 2014-02-27 感应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68454B2 (zh)
CN (1) CN104185328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86787A (zh) * 2016-12-30 2017-05-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微波加热系统、方法及加热器具
CN107105533A (zh) * 2016-02-19 2017-08-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控制电路、装置和方法
CN111034354A (zh) * 2017-08-24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60041B (zh) * 2016-04-28 2019-05-21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干烧检测方法及装置、电磁加热装置
JP6819999B2 (ja) * 2016-11-11 2021-01-27 アーキヤマデ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溶着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70A (zh) * 1992-10-30 1994-05-04 台湾速普乐电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推挽多炉式电磁加热装置
JPH09140561A (ja) * 1995-11-22 1997-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炊飯器の制御装置
JPH10201614A (ja) * 1997-01-28 1998-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及び電磁調理器
CN202818656U (zh) * 2012-09-26 2013-03-20 张镇强 一种多段控制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370A (zh) * 1992-10-30 1994-05-04 台湾速普乐电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推挽多炉式电磁加热装置
JPH09140561A (ja) * 1995-11-22 1997-06-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炊飯器の制御装置
JPH10201614A (ja) * 1997-01-28 1998-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炊飯器及び電磁調理器
CN202818656U (zh) * 2012-09-26 2013-03-20 张镇强 一种多段控制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5533A (zh) * 2016-02-19 2017-08-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控制电路、装置和方法
CN107105533B (zh) * 2016-02-19 2023-06-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加热控制电路、装置和方法
CN106686787A (zh) * 2016-12-30 2017-05-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微波加热系统、方法及加热器具
CN106686787B (zh) * 2016-12-30 2020-04-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微波加热系统、方法及加热器具
CN111034354A (zh) * 2017-08-24 2020-04-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11034354B (zh) * 2017-08-24 2021-08-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85328B (zh) 2018-06-08
JP2015005491A (ja) 2015-01-08
JP6168454B2 (ja) 2017-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85328A (zh) 感应加热装置
CN105305848B (zh) 无桥式变换器
CN103138587B (zh) 开关电源
CN102570626A (zh) 非接触供电装置和其控制方法
CN103427474B (zh) 不间断电源装置、不间断电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081657B (zh) 电源控制装置
JP6753307B2 (ja) 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204795667U (zh) 电磁加热系统以及电磁加热系统的驱动装置
CN108475928A (zh) 具有电网分离位置和绝缘电阻测量的逆变器以及用于测量绝缘电阻的方法
CN105723233A (zh) 逆变器试验装置
CN108141127A (zh) 功率半导体元件的驱动电路、电力变换组件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CN106332338A (zh) 电磁加热系统以及电磁加热系统的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05071648A (zh) 空调系统的电网电压骤升应对方法和装置
CN105429548A (zh) 电动机驱动装置
US10067175B2 (en) Determining bond wire failures
CN102297492A (zh) 空调装置
CN102428619A (zh) 误连接检测装置
CN206594279U (zh) 一种开关电源寿命测试仪
CN104218684A (zh) 感应式电力传输装置和系统
CN106416054B (zh) 用于变换电机的运行状态的方法和装置、变流器和机动车
CN205791503U (zh) 一种换流器中充电电路、换流器及空调
CN102222887B (zh) 一种欠压监视电路
CN105301374B (zh) 整流器同步信号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13425778U (zh) 用于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充电控制系统
CN108475994B (zh) 电源装置、使用了该电源装置的逆变器装置和转换器装置、以及使用了该逆变器装置或转换器装置的冷冻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