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6758B -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6758B
CN104166758B CN201410384747.1A CN201410384747A CN104166758B CN 104166758 B CN104166758 B CN 104166758B CN 201410384747 A CN201410384747 A CN 201410384747A CN 104166758 B CN104166758 B CN 104166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represent
rotor
centerdot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847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6758A (zh
Inventor
马辉
太兴宇
吴志渊
闻邦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hina
Priority to CN2014103847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66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66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6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6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6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属于机械动力学技术领域,本发明节省了实验测试需要的传感器、放大器以及显示或记录仪表所用的成本费用;能够获得较高阶次的固有频率以及旋转状态下的固有频率;本发明无需重复建模,仅需修改系统的结构尺寸后即可得到不同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本发明考虑了耦合系统复杂阶梯转轴的弯曲和扭转的影响、轴和盘的陀螺效应,以及离心刚化、旋转软化和叶片的科氏力影响,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此外,本发明还能进行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不平衡响应、叶尖碰摩等故障分析,从而实现系统结构的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动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确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基于实验测试
固有频率测试就是通过传感器、放大仪器以及显示或记录仪表,获得固有频率等特性参数,为机械或工程结构的动力设计服务。
力锤激励法具有测试方便、所要求的仪器设备简单等特点,已成为测试固有频率的首选方法;利用力锤激励法,可由响应信号和锤头所激励的宽频力信号的比值,即频响函数来辨识结构的各阶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力锤激励法实验方便,花费少,但其能量有限且不易控制,对于大型结构,往往因能量不足造成远端响应太小,使测量信噪比小,造成较大误差;不同传感器位置及激励点的位置对测试精度也有较大影响;且实验获得的固有频率有限,不易获得系统的高阶固有频率以及旋转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2.基于大型商业有限元分析软件
将CAD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中或者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建立的三维模型;并选择合适的单元及各零部件的材料参数,对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有限元模型;设置约束及添加载荷后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模态分析,得到系统结构的固有频率;但在利用成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较复杂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时,建模(软件的前处理部分)过程非常复杂且繁重,而且对于具有相类似结构,需要进行近乎重复的、繁重的建模过程,不同方式的建模得到的固有频率也会有较大差距。
3.基于理论计算
通过建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从理论上推导系统的固有频率;然而现有的转子-叶片的耦合动力学模型主要考虑了转轴的扭转和叶片的弯曲变形的影响,且现有的动力学模型仍旧适用于光轴这种较为理想的系统结构,对于复杂阶梯轴的横向、扭转运动以及叶片的耦合影响的技术处于空白状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出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以达到在考虑转轴的弯曲和扭转,转轴和盘的陀螺效应,叶片的离心刚化、旋转软化和科氏力影响的情况下,准确确定旋转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目的。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所需三维坐标系,包括:整体坐标系、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圆盘坐标系和第i个旋转坐标系;
具体如下:
整体坐标系OXYZ:以静止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构建整体坐标系,该坐标Z轴平行于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转轴方向;
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以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第i个叶片根部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叶片局部坐标系,该坐标的xb轴沿着叶片长度方向,yb轴沿着叶片厚度方向,zb轴沿着叶片宽度方向;
圆盘坐标系oxdydzd:以旋转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圆盘坐标系,该坐标zd轴垂直于圆盘,该坐标的xd、yd轴分别平行于整体坐标系的X、Y轴;
第i个旋转坐标系oxryrzr:以旋转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建立旋转坐标系,该坐标zr轴垂直于圆盘,该坐标xr轴与圆盘坐标系xd轴的夹角为
其中,θ(t)为圆盘运动的角位移,表示第i个叶片在叶片组中的位置;Nb为叶片数;
步骤2、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旋转态下,确定系统的总动能,具体如下:
步骤2-1、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第i个叶片的动能,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1、根据圆盘处转轴的扭转角,确定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与第i个旋转坐标系的转换矩阵A1
步骤2-1-2、根据圆盘运动的角位移和每个叶片在所有叶片中的位置,确定第i个旋转坐标系与圆盘坐标系的转换矩阵A2
步骤2-1-3、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旋转态下,根据旋转时圆盘所产生的位移、圆盘半径和叶片的剪切角,确定第i个叶片上任意一点Q在整体坐标系中的位移向量;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表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沿叶片长度方向的位置;y表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沿叶片厚度方向的位置;表示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剪切角;x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X方向位移;y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Y方向位移;z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Z方向位移;Rd表示圆盘的半径;u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长度方向位移;v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厚度方向位移;w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宽度方向位移;
步骤2-1-4、根据叶片的横截面积、叶片密度、叶片长度和Q点的速度,获得叶片动能;
第i个叶片动能Tblade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表示叶片的横截面积;ρb表示叶片密度;L表示叶片长度;为第i个叶片上任意一点Q的速度;T1表示第i个叶片振动产生的动能项;T2表示第i个叶片与转子耦合振动产生的动能项;T1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3)中,表示圆盘运动的角速度;Ib表示叶片任意位置处的截面惯性矩;表示v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u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T2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4)中,表示Ψ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步骤2-2、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转轴的动能,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2-1、根据圆盘质心与圆盘形心位移之间的关系,获得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的位移xc和Y方向的位移yc
步骤2-2-2、根据获得的圆盘质心位移,结合圆盘的极转动惯量、轴段的极转动惯量、圆盘的直径转动惯量、轴段的直径转动惯量、圆盘在整体坐标系中的摆角和轴段在整体坐标系中的摆角,确定系统中转轴的动能;
转轴的动能Trotor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位移xc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Y方向位移yc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Jpd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极转动惯量;Jdd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直径转动惯量;Jpj表示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极转动惯量;Jdj表示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直径转动惯量;θxd表示圆盘绕整体坐标系X轴的摆角;θyd表示圆盘绕整体坐标系Y轴的摆角;md表示圆盘的质量;m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质量;x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位移;y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在整体坐标系中Y方向位移;θx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绕整体坐标系X轴的转角;θy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绕整体坐标系Y轴的转角;表示θxd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yd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xj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yj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Nd表示集中质量点数;j≠pdisc,pdisc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编号;
根据圆盘质心和形心之间的位置关系,获得转轴动能最终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6)中,e表示圆盘质心与形心不对中时的偏心距;
步骤2-3、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叶片动能与转轴动能进行求和,获得系统总的动能;
步骤3、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旋转态下,确定系统的总势能,具体如下:
步骤3-1、根据叶片的弹性模量、叶片的剪切模量、剪切修正系数、离心力和法向力,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第i个叶片的势能;
第i个叶片的势能Vblade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b表示叶片的弹性模量;Gb表示叶片的剪切模量;κ表示叶片的剪切修正系数;fc表示叶片的离心力;Fn表示叶尖受到的法向力;
步骤3-2、根据圆盘处转轴的扭转刚度和转轴的各集中质量点位移向量,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转轴的势能;
转轴的势能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Ψ表示圆盘处转轴的扭转刚度;qr表示转轴的各集中质量点位移向量,qr=[…xj θyj……yj θxj…]T;Kr表示转轴刚度矩阵;
步骤3-3、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叶片势能与转轴势能进行求和,获得系统总的势能;
步骤4、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总的动能和总的势能,结合哈密顿原理通过变分运算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情况,具体如下:
步骤4-1、根据获得的系统总的动能和势能,结合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第i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4-2、根据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4-3、根据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4-4、根据正则坐标对第i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中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第i个叶片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根据正则坐标对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中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系统质量矩阵耦合项、阻尼矩阵耦合项和刚度矩阵耦合项;
步骤4-5、对叶片的质量矩阵、叶片科氏力矩阵、叶片刚度矩阵、质量矩阵耦合项、阻尼矩阵耦合项、刚度矩阵耦合项、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质量、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阻尼、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刚度、转轴的质量矩阵、转轴的陀螺矩阵和转轴的刚度矩阵进行组集,获得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结合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广义坐标向量和外激振力向量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5、设定外激振力向量为零,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
步骤6、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确定系统的工作转速,避免共振,使系统运行稳定。
步骤2-1-4所述的叶片的横截面积和叶片任意位置处的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b1表示叶尖处的叶片宽度;h1表示叶尖处的叶片厚度;b0表示叶根处的叶片宽度;h0表示叶根处的叶片厚度;A0表示叶根处的横截面积,A0=b0h0;I0表示叶根处的惯性矩,
步骤4-1所述的确定每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将系统总动能和总势能,代入哈密顿原理表达式(10)中:
其中,Ttotal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总动能;Vtotal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总的势能;t1表示初始时间;t2表示终止时间;
以δu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一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ü表示u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θ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A′b表示Ab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u′表示u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u″表示u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表示Ψ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xd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yd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
以δv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二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表示v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f′c(x)表示叶片离心力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v′表示v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v″表示v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表示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F′n表示叶片的法向力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
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三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表示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I′b表示Ib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
步骤4-2所述的确定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以δΨ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
步骤4-3所述的确定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以δqr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Mr表示转轴的质量矩阵;Gr表示转轴的陀螺矩阵;Fr表示转轴的外激振力向量;Cb为转轴轴承的阻尼矩阵。
步骤4-4所述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具体如下:
公式(16)中,U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V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厚度方向位移;ψ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剪切角;φ(x)表示叶片长度方向振动的第ξ阶振型函数;φ(x)表示叶片厚度方向振动的第ξ阶振型函数;φ(x)表示叶片剪切角的第ξ阶振型函数;
公式(17)中,ξ=1,2,3,…,Nmod,L为叶片的长度,Nmod为截断的模态数。
步骤4-5所述的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如下:
其中,M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
公式(19)中,Mb表示叶片的质量矩阵;Mc1为扭转运动的质量耦合项;Mc2为横向运动的质量耦合项;MΨ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质量;Mr转轴的质量矩阵;
D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阻尼矩阵;
DRB的表达式如下:
DRB=GRB+Db (20)
公式(20)中,Db为系统轴承的阻尼矩阵;
公式(20)中,GRB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21)中,Gb表示叶片的科氏力矩阵;Gc1表示阻尼耦合项;GΨ表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阻尼;Gr表示系统转轴的陀螺矩阵;
K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刚度矩阵;
公式(22)中,Kb表示叶片刚度矩阵;KΨ表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刚度;Kr表示转轴的刚度矩阵;
q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广义坐标向量,qb表示叶片的广义坐标向量;表示qRB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qRB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f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外激振力向量。
步骤5所述的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具体如下:
步骤5-1、设置外激振力向量fRB为零,构建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如下:
步骤5-2、对所构建的特征方程进行简化;
即设置如下关系:
将Amod、Bmod、Zmod代入公式(23),获得如下方程:
并设置Zmod=Ze-λt,代入到式(25)中化简获得如下方程:
(Amod-λBmod)Z=0 (26)
公式(26)中,λ表示特征方程的特征值;Z表示特征方程的特征向量;
步骤5-3、将化简后方程中的系数行列式设置为零;
即:
|Amod-λBmod|=0 (27)
步骤5-4、根据该系数行列式的特征值,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
即计算获得系数行列式的一组特征值λ,取其虚部的绝对值除以2π,并进行从小到大排序,获得一组固有频率ωk,其中,k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模态的第k阶,k=1,2,…。
本发明优点:
本发明为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节省了实验测试需要的传感器、放大器以及显示或记录仪表所用的成本费用;能够获得较高阶次的固有频率以及旋转状态下的固有频率;本发明无需重复建模,仅需修改系统的结构尺寸后即可得到不同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本发明考虑了耦合系统复杂阶梯转轴的弯曲和扭转的影响、轴和盘的陀螺效应,以及离心刚化、旋转软化和叶片的科氏力影响,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此外,本发明还能进行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不平衡响应、叶尖碰摩等故障分析,从而实现系统结构的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子-叶片试验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盘片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圆盘的瞬时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矩阵组集示意图,其中,图(a)为质量矩阵,图(b)为阻尼矩阵,图(c)为刚度矩阵;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子-盘片耦合系统的两个有限元模型,其中,图(a)为有限元模型1示意图,图(b)为有限元模型2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在4、6、8叶片情况下的Campbell图,其中,图(a)为4叶片情况示意图,图(b)为6叶片情况示意图,图(c)为8叶片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系统实验台如图1所示,1表示电机(型号YVP100L2-3)、2表示弹性联轴器(型号YLD7)、3表示左轴承、4表示右轴承、5表示阶梯轴、6表示轮盘和7表示叶片。轴的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盘的半径和厚度分别为140mm和58mm。叶片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分别为82mm、44mm和3mm。转子和叶片的材料参数均为:杨氏模量E=200GPa、密度ρ=7800kg/m3和泊松比υ=0.3。两个滚珠轴承完全相同,均通过线性弹簧和阻尼来模拟,忽略交叉耦合项,水平和竖直方向刚度假定为kbx1=kby1=kbx2=kby2=1.5×107N/m。
本发明实施例基于表1所示数据,转轴划分为15个集中质量单点,圆盘所处的集中质量点编号为9。为了研究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忽略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轴承的阻尼矩阵Db,在计算固有频率时,忽略转轴扭转和叶片变形的高阶耦合项。
其轴段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所需三维坐标系,包括:整体坐标系、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圆盘坐标系和第i个旋转坐标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考虑转子的弯曲和扭转变形、叶片的纵向和横向振动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示意图如图3所示,图中OXYZ为整体坐标系、oxdydzd为圆盘的坐标系,由于转子在运动中产生涡动,所以圆盘的坐标系与整体坐标系并不重合;oxryrzr为旋转坐标系;oxbybzb为叶片的局部坐标系;坐标系建立具体如下:
整体坐标系OXYZ:以静止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构建整体坐标系,该坐标Z轴平行于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转轴方向;
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以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第i个叶片根部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叶片局部坐标系,该坐标的xb轴沿着叶片长度方向,yb轴沿着叶片厚度方向,zb轴沿着叶片宽度方向;
圆盘坐标系oxdydzd:以旋转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圆盘坐标系,该坐标zd轴垂直于圆盘,该坐标的xd、yd轴分别平行于整体坐标系的X、Y轴;
第i个旋转坐标系oxryrzr:以旋转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建立旋转坐标系,该坐标zr轴垂直于圆盘,如图4所示,该坐标xr轴与圆盘坐标系xd轴的夹角为;其中,θ(t)为圆盘运动的角位移,表示第i个叶片在叶片组中的位置;Nb为叶片数;
图3中,xb1表示左轴承水平方向、yb1表示左轴承竖直方向、mb1表示左轴承质量、cbx1表示左轴承水平方向阻尼、cby1表示左轴承竖直方向阻尼、kbx1表示左轴承水平方向刚度、kby1表示左轴承竖直方向刚度、xb2表示右轴承水平方向、yb2表示右轴承竖直方向、mb2表示右轴承轴承质量、cbx2表示右轴承水平方向阻尼、cby2表示右轴承竖直方向阻尼、kbx2表示右轴承水平方向刚度、kby2表示右轴承竖直方向刚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系统做如下假设:
(1)材料各向同性,本构关系满足Hooke定律;
(2)忽略叶-盘-轴之间的接触问题,认为三者之间是固定连接的;
(3)圆盘简化为刚性盘,不考虑圆盘的柔性变形;
(4)轴和刚性盘均采用质点模型,其轴向变形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5)轴承部分采用线性刚度和阻尼模型(弹簧阻尼模型)。
步骤2、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旋转态下,确定系统的总动能,具体如下:
步骤2-1、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第i个叶片的动能,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1、根据圆盘处转轴的扭转角,确定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与第i个旋转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根据图4确定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与第i个旋转坐标系的转换矩阵A1如下:
其中,Ψ为圆盘处转轴的扭转角;
步骤2-1-2、根据圆盘运动的角位移和第i个叶片在所有叶片中的位置,确定第i个旋转坐标系与圆盘坐标系的转换关系:
根据图4确定第i个旋转坐标系与圆盘坐标系的转换矩阵A2如下:
步骤2-1-3、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旋转态下,根据旋转时圆盘所产生的位移、圆盘半径和叶片的剪切角,确定第i个叶片上任意一点Q在整体坐标系中的位移向量;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表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沿叶片长度方向的位置;y表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沿叶片厚度方向的位置;表示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剪切角;x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X方向位移;y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Y方向位移;z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Z方向位移;Rd表示圆盘的半径;u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长度方向位移;v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厚度方向位移;w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宽度方向位移;
步骤2-1-4、根据叶片的横截面积、叶片密度、叶片长度和Q点的速度,获得叶片动能;
第i个叶片动能Tblade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表示叶片的横截面积;ρb表示叶片密度;L表示叶片长度;为第i个叶片上任意一点Q的速度;T1表示第i个叶片振动产生的动能项;T2表示第i个叶片与转子耦合振动产生的动能项;T1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3)中,表示圆盘运动的角速度;Ib表示叶片任意位置处的截面惯性矩;表示v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u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T2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4)中,表示Ψ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所述的叶片任意位置处的横截面积Ab和截面惯性矩Ib,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b1表示叶尖处的叶片宽度;h1表示叶尖处的叶片厚度;b0表示叶根处的叶片宽度;h0表示叶根处的叶片厚度;A0表示叶根处的横截面积,A0=b0h0;I0表示叶根处的惯性矩,
步骤2-2、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转轴的动能,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2-1、根据圆盘质心与圆盘形心位移之间的关系,获得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的位移xc和Y方向的位移yc
如图5所示,圆盘质心位移与圆盘形心位移之间的关系满足:
其中,e表示圆盘质心与形心不对中时的偏心距;xd、yd依次表示转子圆盘形心处的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
步骤2-2-2、根据获得的圆盘质心位移,结合圆盘的极转动惯量、轴段的极转动惯量、圆盘的直径转动惯量、轴段的直径转动惯量和圆盘在圆盘坐标系中的摆角,确定系统中转轴的动能;
转轴的动能Trotor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位移xc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Y方向位移yc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Jpd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极转动惯量;Jdd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直径转动惯量;Jpj表示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极转动惯量;Jdj表示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直径转动惯量;θxd表示圆盘绕整体坐标系X轴的摆角;θyd表示圆盘绕整体坐标系Y轴的摆角;md表示圆盘的质量;m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质量;x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位移;y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在整体坐标系中Y方向位移;θx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绕整体坐标系X轴的转角;θy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绕整体坐标系Y轴的转角;表示θxd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yd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xj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yj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Nd表示集中质量点数;j≠pdisc,pdisc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编号;
获得转轴动能最终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2-3、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叶片动能与转轴动能进行求和,获得系统总的动能;
步骤3、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旋转态下,确定系统的总势能,具体如下:
步骤3-1、根据叶片的弹性模量、叶片的剪切模量、剪切修正系数、离心力和法向力,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第i个叶片的势能;
第i个叶片的势能Vblade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b表示叶片的弹性模量;Gb表示叶片的剪切模量;κ表示叶片的剪切修正系数;fc表示叶片的离心力;Fn表示叶尖受到的法向力;
所述的离心力,其表达式为:
步骤3-2、根据圆盘处转轴的扭转刚度和转轴的各集中质量点位移向量,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转轴的势能;
转轴的势能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kΨ表示圆盘处转轴的扭转刚度;qr表示转轴的各集中质量点位移向量,qr=[…xj θyj……yj θxj…]T;Kr表示转轴刚度矩阵;
所述的转轴刚度矩阵,包括结构刚度矩阵和轴承支承刚度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Kx表示转轴结构刚度矩阵X方向刚度矩阵;Ky为转轴结构刚度矩阵Y方向刚度矩阵;Kbx表示轴承在X方向的刚度矩阵;Kby表示轴承在Y方向的刚度矩阵:
步骤3-3、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叶片势能与转轴势能进行求和,获得系统总的势能;
步骤4、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总的动能和总的势能,结合哈密顿原理通过变分运算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情况,具体如下:
步骤4-1、根据获得的系统总的动能和势能,结合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第i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
所述的确定第i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将系统总动能和总势能,代入哈密顿原理表达式(10)中:
其中,Ttotal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总动能;Vtotal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总的势能;t1表示初始时间;t2表示终止时间;
以δu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一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ü表示u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θ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A′b表示Ab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u′表示u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u″表示u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表示Ψ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xd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yd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
以δv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二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表示v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f′c(x)表示叶片离心力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v′表示v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v″表示v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表示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F′n表示叶片的法向力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
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三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表示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I′b表示Ib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
步骤4-2、根据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
所述的确定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以δΨ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
步骤4-3、根据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
所述的确定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以δqr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Mr表示转轴的质量矩阵;Gr表示转轴的陀螺矩阵;Fr表示转轴的外激振力向量;Cb为转轴轴承的阻尼矩阵。
所述转轴的质量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Mrx表示转轴质量矩阵X方向质量矩阵;Mry表示转轴质量矩阵Y方向质量矩阵;
所述转轴的陀螺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J1=diag[0 Jp1 … 0 Jpd … 0 Jpj …]T
所述转轴轴承的阻尼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Cbx表示转轴轴承的阻尼矩阵X方向阻尼矩阵;Cby表示转轴轴承的阻尼矩阵Y方向阻尼矩阵;Cbx=diag[0… 0cbx10 … 0cbx20 …0];Cby=diag[0… 0cby10 … 0cby20 …0]。
步骤4-4、根据正则坐标对第i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中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第i个叶片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根据正则坐标对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中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系统质量矩阵耦合项、阻尼矩阵耦合项和刚度矩阵耦合项;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假设模态法对叶片的每个方向变形进行离散化,通过引入正则坐标Uξ(t),Vξ(t)和ψξ(t),纵向位移u(x,t)、横向位移v(x,t)和剪切角可以写作:
公式(16)中,U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V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厚度方向位移;ψ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剪切角;φ(x)表示叶片长度方向振动的第ξ阶振型函数;φ(x)表示叶片厚度方向振动的第ξ阶振型函数;φ(x)表示叶片剪切角的第ξ阶振型函数;公式(17)中,ξ=1,2,3,…,Nmod,L为叶片的长度,Nmod为截断的模态数。
步骤4-5、对叶片的质量矩阵、叶片科氏力矩阵、叶片刚度矩阵、质量矩阵耦合项、阻尼矩阵耦合项、刚度矩阵耦合项、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质量、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阻尼、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刚度、转轴的质量矩阵、转轴的陀螺矩阵和转轴的刚度矩阵进行组集,获得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结合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广义坐标向量和外激振力向量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根据上面得到的第i个叶片的运动方程以及转子弯扭耦合运动方程,经过离散化,写成矩阵形式。由于第i个叶片都有相应的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需要将各个叶片的矩阵与转子系统矩阵组集起来,形成转子-多叶片耦合系统整体矩阵。图6中图(a)、图(b)和图(c)为转子-多叶片耦合系统矩阵组集示意图。图中Ndof为第i个叶片的自由度数,Nrdof为转轴自由度数。
所述的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如下:
公式(18)中,M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
公式(19)中,Mb表示叶片的质量矩阵;Mc1为扭转运动的质量耦合项;Mc2为横向运动的质量耦合项;MΨ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质量;Mr转轴的质量矩阵;
所述叶片的质量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i个叶片的质量矩阵,i=1,2,3,…,Nb,矩阵各元素如下:
表示矩阵的第m行,n列元素,后文中矩阵元素表示方式同理,m,n=ξ=1,2,…,Nmod
所述扭转运动的质量耦合项,其表达式为:
所述横向运动的质量耦合项,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第i个叶片的扭转运动的质量耦合项,表示第i个叶片的横向运动的质量耦合项,矩阵各元素如下:
所述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质量,其表达式为:
其中,
D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阻尼矩阵;DRB的表达式如下:
DRB=GRB+Db (20)
公式(20)中,Db为系统轴承的阻尼矩阵;
GRB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21)中,Gb表示叶片的科氏力矩阵;Gc1表示阻尼耦合项;GΨ表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阻尼;Gr表示转轴的陀螺矩阵;
所述叶片的科氏力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i个叶片的科氏力矩阵,矩阵各元素如下:
所述阻尼耦合项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i个叶片的阻尼耦合项矩阵,矩阵各元素如下:
所述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阻尼,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U对时间t的一阶导,表示V对时间t的一阶导。
K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刚度矩阵;
公式(22)中,Kb表示叶片刚度矩阵;KΨ表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刚度;Kr表示转轴的刚度矩阵;
所述叶片刚度矩阵,其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i个叶片的刚度矩阵,矩阵各元素如下:
其中,φ′1n表示φ1n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φ″1n表示φ1n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φ′2n表示φ2n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φ″2n表示φ2n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φ′3n表示φ3n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φ″3n表示φ3n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
所述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刚度,其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U对时间t的二阶导,表示V对时间t的二阶导。
q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广义坐标向量,qb表示叶片的广义坐标向量;表示qRB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qRB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所述叶片的广义坐标向量,其表达式为:
其中,为第i个叶片的广义坐标向量,
f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外激振力向量。
步骤5、设定外激振力向量为零,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
步骤5-1、设置外激振力向量fRB为零,构建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如下:
步骤5-2、对所构建的特征方程进行简化;
即设置如下关系:
将Amod、Bmod、Zmod代入公式(23),获得如下方程:
并设置Zmod=Ze-λt,代入到式(25)中化简获得如下方程:
(Amod-λBmod)Z=0 (26)
公式(26)中,λ表示特征方程的特征值;Z表示特征方程的特征向量;
步骤5-3、将化简后方程中的系数行列式设置为零;
即:
|Amod-λBmod|=0 (27)
步骤5-4、根据该系数行列式的特征值,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
即计算获得系数行列式的一组特征值λ,取其虚部的绝对值除以2π,并进行从小到大排序,获得一组固有频率ωk,其中,k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模态的第k阶,k=1,2,…。
步骤6、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确定系统的工作转速,避免共振,使系统运行稳定;此外,还可根据公式(18)进行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不平衡响应、叶尖碰摩等故障分析,从而指导系统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模型验证和数值仿真分析
为了更好的验证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如图7所示建立了两个有限元模型来分析本发明的有效性。图7中图(a)为限元模型1,其中转轴划分为14个Timoshenko梁单元(ANSYS中BEAM188单元)和15个节点,除了最左端节点约束其轴向自由度外,其余节点均采用6个自由度;盘采用壳单元来模拟(ANSYS中SHELL181单元),划分了96个单元和335个节点。每个节点有6个自由度;四个叶片也采用Timoshenko梁单元(ANSYS中BEAM188单元),每个叶片划分4个单元和5个节点。轴和盘采用刚性连接,盘和叶片通过共用节点实现连接。轴承采用弹簧-阻尼单元(ANSYS中COMBI214单元);图7中图(b)为限元模型2,其中盘采用ANSYS中MASS21单元来模拟,轴上的节点9和叶片根部通过命令“CERIG”实现刚性连接,其它处理过程同有限元模型1。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两个子系统即转子-轴承系统和叶片的固有频率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对于转子-轴承系统,叶片的影响被忽略,其它部件的处理方式同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对于叶片,叶片根部固支,仅仅第1阶弯曲固有频率被计算。表3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展示了4种方法(本发明、有限元模型1、有限元模型2和实验)的固有频率对比结果,本发明和实验结果的误差对比,如表3第7列所示。
表2
表3
注:“----“代表无值
由表2和表3对比,获得以下结论:
(1)由于叶片附加质量和惯性的影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大部分固有频率略小于转子-轴承系统。
(2)本发明与有限元模型和测定的试验结果均吻合很好,这均表明本发明所提的动力学模型是合理的。可能存在少许误差的原因:叶片和盘实际连接形式为榫连接触,然而仿真忽略这种连接影响;测试过程中轻质加速传感器放在叶尖位置会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测试结果;转轴和叶片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也影响仿真结果。
(3)由于均为刚性盘的假定,本发明更接近于有限元模型2的结果,而有限元模型1的结果更接近于实测结果,这是因为有限元模型2中将圆盘考虑为弹性体,而本发明和有限元模型1将圆盘考虑为刚性体。表2与表3中本发明与有限元模型和实验结果的误差均不超过5%,说明本发明满足计算精度,而且由于本发明采用较少的自由度,因而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在对于计算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复杂的非线性振动响应方面更具前景。
对于转子-叶片系统旋转态下的模态进行实际测试是十分困难的,而在ANSYS软件中,对于非轴对称的转子-叶片系统而言,在静态坐标系中叶片的离心刚化效应和转轴的陀螺效应不能同时考虑。分别考虑转轴(轴和盘)的陀螺效应和叶片的旋转软化、离心刚化效应,计算转子-叶片系统的动频。其中计算转子系统的扭转固有频率和叶片的弯曲固有频率时仅考虑叶片的离心刚化和旋转软化的影响,计算转子有关的俯仰、摆动和弯曲固有频率时仅考虑了轴和刚性盘陀螺效应的影响。为了方便对比,这些动频均绘制在一个Campbell图中。在4、6和8叶片情况下,三种仿真模型计算的Campbell图,如图8中图(a)、图(b)和图(c)所示。图中A表示转轴扭转模态,B1表示系统水平俯仰模态,B2表示系统竖直俯仰模态,C1表示圆盘反进动摆动模态,C2表示圆盘正进动摆动模态,D叶片一阶弯曲模态,E1表示转轴反进动弯曲模态,E2表示转轴正进动弯曲模态;“-“代表本发明,“----“代表有限元模型1,“-·-“代表有限元模型2。图8所展示的动力学现象如下:
(1)动频曲线的对比表明,本发明所提的方法对于所研究的转子-叶片系统是非常准确的。
(2)扭转固有频率(A)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小;扭转固有频率的缩减程度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而增大;其中缩减程度最大的为本发明模型,其次为有限元模型2,最后为有限元模型1,这也表明盘的柔性对于系统的扭转固有频率有一定影响。由于陀螺力矩的影响,系统俯仰振动模态(B1和B2)有轻微的改变。
(3)随着转速的增加,三种类型的振动模态改变较大。由于陀螺效应的影响,转速对摆动模态(C1和C2)有最大的影响;由于叶片离心刚化和旋转软化的影响,转速对叶片第1阶弯曲模态(D)有第二大影响;第三大影响为转子的弯曲模态(E1和E2)。
(4)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耦合振动模态数(D附近)也增加。在4、6、8叶片情况下,分别出现了和叶片数相同的耦合振动模态(参见表3所列4叶片情况)。由于存在较小的误差,这些动频曲线机会重叠在一起(参见图8中D)。
本发明实施例中旋转柔性叶片采用Timoshenko梁来模拟,其考虑旋转导致的离心刚化、旋转软化和科氏力影响;刚性盘采用集中质量点来模拟,考虑陀螺效应;转轴通过多个无质量弹性轴段相连的多个质量点来模拟,考虑转轴的横向运动和陀螺力矩影响。本发明实施例中转轴的扭转振动仅在盘的位置被考虑。转子-叶片系统的运动方程通过Hamilton原理结合假设模态法来进行离散化。为了计算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忽略了轴承的阻尼矩阵,和非线性方程中转轴扭转、叶片变形的高阶耦合项。
通过两个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实验测定的固有频率对本发明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发明计算的固有频率和有限元模型结果及实测结果均吻合很好;系统扭转固有频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小,其减幅程度随着叶片数的增加而增大;在4、6和8叶片情况下会出现和叶片数相同的多叶片耦合模态。

Claims (8)

1.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所需三维坐标系,包括:整体坐标系、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圆盘坐标系和第i个旋转坐标系;
具体如下:
整体坐标系OXYZ:以静止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构建整体坐标系,该坐标Z轴平行于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转轴方向;
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以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第i个叶片根部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叶片局部坐标系,该坐标的xb轴沿着叶片长度方向,yb轴沿着叶片厚度方向,zb轴沿着叶片宽度方向;
圆盘坐标系oxdydzd:以旋转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圆盘坐标系,该坐标zd轴垂直于圆盘,该坐标的xd、yd轴分别平行于整体坐标系的X、Y轴;
第i个旋转坐标系oxryrzr:以旋转态下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圆盘中心点为原点建立旋转坐标系,该坐标zr轴垂直于圆盘,该坐标xr轴与圆盘坐标系xd轴的夹角为
其中,θ(t)为圆盘运动的角位移,表示第i个叶片在叶片组中的位置;Nb为叶片数;
步骤2、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旋转态下,确定系统的总动能,具体如下:
步骤2-1、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第i个叶片的动能,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1-1、根据圆盘处转轴的扭转角,确定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与第i个旋转坐标系的转换矩阵A1
步骤2-1-2、根据圆盘运动的角位移和每个叶片在所有叶片中的位置,确定第i个旋转坐标系与圆盘坐标系的转换矩阵A2
步骤2-1-3、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旋转态下,根据旋转时圆盘所产生的位移、圆盘半径和叶片的剪切角,确定第i个叶片上任意一点Q在整体坐标系中的位移向量;
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表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沿叶片长度方向的位置;y表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沿叶片厚度方向的位置;表示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剪切角;x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X方向位移;y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Y方向位移;zd表示圆盘旋转时在整体坐标系OXYZ中的Z方向位移;Rd表示圆盘的半径;u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长度方向位移;v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厚度方向位移;w为Q点在第i个叶片局部坐标系oxbybzb中叶片宽度方向位移;
步骤2-1-4、根据叶片的横截面积、叶片密度、叶片长度和Q点的速度,获得叶片动能;
第i个叶片动能Tblade计算公式如下:
T b l a d e = 1 2 ∫ 0 L ρ b A b r · Q 2 d x = 1 2 ( T 1 + T 2 ) - - - ( 2 )
其中,Ab表示叶片的横截面积;ρb表示叶片密度;L表示叶片长度;为第i个叶片上任意一点Q的速度;T1表示第i个叶片振动产生的动能项;T2表示第i个叶片与转子耦合振动产生的动能项;T1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3)中,表示圆盘运动的角速度;Ib表示叶片任意位置处的截面惯性矩;表示v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u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T2的表达式如下:
公式(4)中,表示Ψ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步骤2-2、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转轴的动能,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2-2-1、根据圆盘质心与圆盘形心位移之间的关系,获得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的位移xc和Y方向的位移yc
步骤2-2-2、根据获得的圆盘质心位移,结合圆盘的极转动惯量、轴段的极转动惯量、圆盘的直径转动惯量、轴段的直径转动惯量、圆盘在整体坐标系中的摆角和轴段在整体坐标系中的摆角,确定系统中转轴的动能;
转轴的动能Trotor计算公式如下:
T r o t o r = 1 2 J p d ( θ · + Ψ · ) 2 + 1 2 m d ( x · c 2 + y · c 2 ) - J p d ( θ · + Ψ · ) θ · y d θ x d + 1 2 J d d ( θ · x d 2 + θ · y d 2 ) + Σ j = 1 N d 1 2 m j ( x · j 2 + y · j 2 ) - Σ j = 1 N d J p j θ · θ · y j θ x j + Σ j = 1 N d 1 2 J d j ( θ · x j 2 + θ · y j 2 ) - - - ( 5 )
式中,表示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位移xc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圆盘质心在整体坐标系中Y方向位移yc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Jpd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极转动惯量;Jdd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直径转动惯量;Jpj表示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极转动惯量;Jdj表示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直径转动惯量;θxd表示圆盘绕整体坐标系X轴的摆角;θyd表示圆盘绕整体坐标系Y轴的摆角;md表示圆盘的质量;m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的质量;x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在整体坐标系中X方向位移;y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在整体坐标系中Y方向位移;θx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绕整体坐标系X轴的转角;θyj表示转轴上的第j个集中质量点绕整体坐标系Y轴的转角;表示θxd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yd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xj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表示θyj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Nd表示集中质量点数;j≠pdisc,pdisc表示圆盘处集中质量点的编号;
根据圆盘质心和形心之间的位置关系,获得转轴动能最终计算公式如下:
T r o t o r = 1 2 J p d ( θ · + Ψ · ) 2 + 1 2 m d ( ( x · d - e sin ( θ + Ψ ) ( θ · + Ψ · ) ) 2 + ( y · d + e cos ( θ + Ψ ) ( θ · + Ψ · ) ) 2 ) - ( θ · + Ψ · ) J p d θ · y d θ x d + 1 2 J d d ( θ · x d 2 + θ · y d 2 ) + Σ j = 1 N d 1 2 m j ( x · j 2 + y · j 2 ) - Σ j = 1 N d θ · J p j θ · y j θ x j + Σ j = 1 N d 1 2 J d j ( θ · x j + θ · y j ) 2 - - - ( 6 )
公式(6)中,e表示圆盘质心与形心不对中时的偏心距;
步骤2-3、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叶片动能与转轴动能进行求和,获得系统总的动能;
步骤3、在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旋转态下,确定系统的总势能,具体如下:
步骤3-1、根据叶片的弹性模量、叶片的剪切模量、剪切修正系数、离心力和法向力,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第i个叶片的势能;
第i个叶片的势能Vblade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Eb表示叶片的弹性模量;Gb表示叶片的剪切模量;κ表示叶片的剪切修正系数;fc表示叶片的离心力;Fn表示叶尖受到的法向力;
步骤3-2、根据圆盘处转轴的扭转刚度和转轴的各集中质量点位移向量,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中转轴的势能;
转轴的势能计算公式如下:
V r o t o r = 1 2 k Ψ Ψ 2 + 1 2 q r T K r q r - - - ( 8 )
其中,kΨ表示圆盘处转轴的扭转刚度;qr表示转轴的各集中质量点位移向量,qr=[…xjθyj……yj θxj…]T;Kr表示转轴刚度矩阵;
步骤3-3、将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叶片势能与转轴势能进行求和,获得系统总的势能;
步骤4、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总的动能和总的势能,结合哈密顿原理通过变分运算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情况,具体如下:
步骤4-1、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总的动能和总的势能,结合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第i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4-2、根据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4-3、根据哈密顿原理进行变分运算,确定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4-4、根据正则坐标对第i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中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第i个叶片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根据正则坐标对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中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获得系统质量矩阵耦合项、阻尼矩阵耦合项和刚度矩阵耦合项;
步骤4-5、对叶片的质量矩阵、叶片科氏力矩阵、叶片刚度矩阵、质量矩阵耦合项、阻尼矩阵耦合项、刚度矩阵耦合项、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质量、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阻尼、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刚度、转轴的质量矩阵、转轴的陀螺矩阵和转轴的刚度矩阵进行组集,获得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结合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广义坐标向量和外激振力向量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步骤5、设定外激振力向量为零,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
步骤6、根据获得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确定系统的工作转速,避免共振,使系统运行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1-4所述的叶片的横截面积和叶片任意位置处的截面惯性矩,计算公式如下:
A b = A 0 ( 1 - τ b x L ) ( 1 - τ h x L ) , τ b = 1 - b 1 b 0 I b = I 0 ( 1 - τ b x L ) ( 1 - τ h x L ) 3 , τ h = 1 - h 1 h 0 - - - ( 9 )
其中,b1表示叶尖处的叶片宽度;h1表示叶尖处的叶片厚度;b0表示叶根处的叶片宽度;h0表示叶根处的叶片厚度;A0表示叶根处的横截面积,A0=b0h0;I0表示叶根处的惯性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1所述的确定每个叶片的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将系统总动能和总势能,代入哈密顿原理表达式(10)中:
δ ∫ t 1 t 2 ( T t o t a l - V t o t a l ) d t = 0 - - - ( 10 )
其中,Ttotal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总动能;Vtotal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总的势能;t1表示初始时间;t2表示终止时间;
以δu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一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表示u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θ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A′b表示Ab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u′表示u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u″表示u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表示Ψ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xd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yd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
以δv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二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表示v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f′c(x)表示叶片离心力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v′表示v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v″表示v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表示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F′n表示叶片的法向力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
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第i个叶片的第三个运动微分方程为:
其中,表示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对积分域x的二阶导数;I′b表示Ib对积分域x的一阶导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2所述的确定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以δΨ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圆盘位置处的扭转运动微分方程为:
( J p d + e 2 m d + C 1 ) Ψ ·· + C 2 Ψ · + ( k Ψ - e 2 m d θ · 2 + C 3 ) Ψ - em d sin θ x ·· d + em d cos θ y ·· d + e 2 m d θ ·· - J p d ( θ · x d θ · y d + θ x d θ ·· y d ) + θ ·· J p d + C 4 - C 5 - C 6 = 0 - - - ( 14 )
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3所述的确定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以δqr为独立变量进行变分运算,获得转轴的横向运动微分方程为:
M r q ·· r + ( G r + C b ) q · r + K r q r = F r - - - ( 15 )
其中,Mr表示转轴的质量矩阵;Gr表示转轴的陀螺矩阵;Fr表示转轴的外激振力向量;Cb为转轴轴承的阻尼矩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4所述的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厚度方向位移和剪切角进行离散化处理,具体如下:
公式(16)中,U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长度方向位移;V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厚度方向位移;ψξ(t)表示离散处理后叶片的剪切角;φ(x)表示叶片长度方向振动的第ξ阶振型函数;φ(x)表示叶片厚度方向振动的第ξ阶振型函数;φ(x)表示叶片剪切角的第ξ阶振型函数;
φ 1 ξ ( x ) = sin ( α ξ x ) α ξ φ 2 ξ ( x ) = 1 - cos ( α ξ x ) α ξ φ 3 ξ ( x ) = sin ( α ξ x ) - - - ( 17 )
公式(17)中,ξ=1,2,3,…,Nmod,L为叶片的长度,Nmod为截断的模态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5所述的构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具体如下:
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如下:
M R B q ·· R B + D R B q · R B + K R B q R B = f R B - - - ( 18 )
其中,M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质量矩阵,
M R B = M b M c 1 M c 2 M c 1 T M Ψ 0 M c 2 T 0 M r - - - ( 19 )
公式(19)中,Mb表示叶片的质量矩阵;Mc1为扭转运动的质量耦合项;Mc2为横向运动的质量耦合项;MΨ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质量;Mr转轴的质量矩阵;
D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阻尼矩阵;
DRB的表达式如下:
DRB=GRB+Db (20)
公式(20)中,Db为系统轴承的阻尼矩阵;
公式(20)中,GRB的表达式如下:
G R B = G b G c 1 0 - G c 1 T G Ψ 0 0 0 G r - - - ( 21 )
公式(21)中,Gb表示叶片的科氏力矩阵;Gcl表示阻尼耦合项;GΨ表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阻尼;Gr表示系统转轴的陀螺矩阵;
K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刚度矩阵;
K R B = K b 0 0 0 K Ψ 0 0 0 K r - - - ( 22 )
公式(22)中,Kb表示叶片刚度矩阵;KΨ表示圆盘位置处转轴的扭转刚度;Kr表示转轴的刚度矩阵;
q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广义坐标向量,qb表示叶片的广义坐标向量;表示qRB对时间t的二阶导数;表示qRB对时间t的一阶导数;
fRB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外激振力向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述的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具体如下:
步骤5-1、设置外激振力向量fRB为零,构建特征方程;
特征方程如下:
D R B T M R B T M R B T 0 q · R B q ·· R B + K R B T 0 0 - M R B T q R B q · R B = 0 0 - - - ( 23 )
步骤5-2、对所构建的特征方程进行简化;
即设置如下关系:
A mod = K R B T 0 0 - M R B T , B mod = D R B T M R B T M R B T 0 , Z mod = q R B q · R B - - - ( 24 )
将Amod、Bmod、Zmod代入公式(23),获得如下方程:
B mod Z · mod + A mod Z mod = 0 - - - ( 25 )
并设置Zmod=Ze-λt,代入到式(25)中化简获得如下方程:
(Amod-λBmod)Z=0 (26)
公式(26)中,λ表示特征方程的特征值;Z表示特征方程的特征向量;
步骤5-3、将化简后方程中的系数行列式设置为零;
即:
|Amod-λBmod|=0 (27)
步骤5-4、根据该系数行列式的特征值,确定转子-叶片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
即计算获得系数行列式的一组特征值λ,取其虚部的绝对值除以2π,并进行从小到大排序,获得一组固有频率ωk,其中,k表示转子-叶片耦合系统模态的第k阶,k=1,2,…。
CN201410384747.1A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Active CN104166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4747.1A CN104166758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84747.1A CN104166758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6758A CN104166758A (zh) 2014-11-26
CN104166758B true CN104166758B (zh) 2017-03-22

Family

ID=51910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4747.1A Active CN104166758B (zh) 2014-08-07 2014-08-07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66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9037A (zh) * 2015-05-21 2015-08-19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复信号双边谱分析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
CN104899878A (zh) * 2015-05-21 2015-09-09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机车涡轮增压器转子三维模型是否合理建立的检验方法
CN105260563B (zh) * 2015-11-03 2019-01-29 复旦大学 一种叶轮预应力模态的实体与轴对称变维度有限元分析法
CN108446445B (zh) * 2018-02-12 2021-12-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气动力降阶模型的复合材料机翼优化设计方法
CN109299492B (zh) * 2018-05-23 2023-04-1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验证柔性双圆管翼梁扭转变形的方法
CN109614707B (zh) * 2018-12-12 2023-04-07 东北大学 一种基于阶梯轴-柔性盘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9800512B (zh) * 2019-01-23 2020-11-10 东北大学 旋转圆柱壳-变截面盘-预扭叶片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9885898B (zh) * 2019-01-28 2023-04-07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非线性矩形截面中凸弹簧的固有振动频率的测算方法
CN110309615B (zh) * 2019-07-09 2023-01-10 东北大学 一种旋转叶片固有频率的预测方法
CN111444607B (zh) * 2020-03-24 2022-04-19 重庆大学 一种转子-轴承多源激励非线性系统建模方法
CN112231861B (zh) * 2020-10-16 2021-07-06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抑制调姿共振的集群式控制力矩陀螺隔振方法
CN113029620B (zh) * 2021-03-02 2022-03-08 上海交通大学 轴-盘-叶片非轴对称旋转机械振动响应预测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56576A (ja) * 1990-03-05 1991-11-15 Toyo Electric Mfg Co Ltd 超音波モータ
CN102750410A (zh) * 2012-06-12 2012-10-2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水平轴风力机叶片铺层的优化设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56576A (ja) * 1990-03-05 1991-11-15 Toyo Electric Mfg Co Ltd 超音波モータ
CN102750410A (zh) * 2012-06-12 2012-10-2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一种水平轴风力机叶片铺层的优化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叶片_机匣系统碰摩振动响应分析;太兴宇等;《振动、测试与诊断》;20140415;第34卷(第2期);第280-287页 *
复杂转子耦合系统有限元建模及其动力特性研究;费钟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40615(第6期);第15-50页 *
随机结构系统振动的频率可靠性分析;张义民等;《机械强度》;20020630;第24卷(第2期);第240-24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6758A (zh)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6758B (zh) 一种转子‑叶片耦合系统固有频率的确定方法
Chung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a rotating cantilever beam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Gao et al. A hybrid of FEM simulations and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to classify faults in rotor-bearing systems
Gu et al. Free vibration of rotating cantilever pre-twisted panel with initial exponential function type geometric imperfection
CN108776734B (zh) 一种螺栓连接鼓筒转子结构的响应特性分析方法
Hosseini et al. Free vibrations analysis of a rotating shaft with nonlinearities in curvature and inertia
CN109883380A (zh) 一种基于叶端定时的转子叶片位移场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Kessentini et al. Modeling and dynamics of a 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
CN108804853B (zh) 基于变截面梁的弹性支承下扭形凸肩叶片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9800512B (zh) 旋转圆柱壳-变截面盘-预扭叶片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10457740A (zh) 一种机械结构在基础激励下的响应特性分析方法
CN105068504B (zh) 一种考虑结合部特性的电主轴系统建模方法
Thai et al. Finite-element modeling for static bending analysis of rotating two-layer FGM beams with shear connectors resting on imperfect elastic foundations
CN110020468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轮盘裂纹故障的动力学响应分析方法
CN106394945B (zh) 太阳翼挠性模拟器
CN108984936B (zh) 高速双联滚动轴承电主轴转子系统动态设计方法
CN105043737A (zh) 一种基于误差分离技术的轴承保持架运动轨迹测量方法
CN109614707B (zh) 一种基于阶梯轴-柔性盘耦合系统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Lee et al. Dynamic response of coupled shaft torsion and blade bending in rotor blade system
Xu et al. Rotor dynamic balancing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fuzzy auto-tuning single neuron PID
CN107194032B (zh) 一种基于安装角的扭形叶片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10532732A (zh) 一种叶片-机匣碰摩关系的确定方法
CN106813816A (zh) 载荷平衡测量
CN116754134A (zh) 基于试验与仿真数据融合的转子不平衡状态识别方法
CN109960870A (zh) 基于接触面积极大化测调的大型高速回转装备多级零部件刚度预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