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66284A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66284A
CN104166284A CN201410429512.XA CN201410429512A CN104166284A CN 104166284 A CN104166284 A CN 104166284A CN 201410429512 A CN201410429512 A CN 201410429512A CN 104166284 A CN104166284 A CN 104166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pattern
length
sector region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295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66284B (zh
Inventor
王聪
杜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2951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66284B/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5852 priority patent/WO2016029500A1/zh
Priority to US14/384,157 priority patent/US956309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166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6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66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66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该扇形区域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并包括中心导线以及位于中心导线两侧的多条扇出导线,中心导线和扇出导线均设置有第一导线图案,并且沿朝向中心导线的方向,多条导线中不同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依次增大,和/或长度依次减小,同一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相同且长度相同。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减小扇形区域中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缓解或避免由阻抗差异产生的色偏与亮度不均匀现象,并且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液晶显示面板在周边线路区的导线走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的导线布局,以减小扇形区域的阻抗差异。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周边线路区,显示区内设置有像素单元用以画面显示,周边线路区设置有驱动芯片IC以及与其连接的扫描线、数据线等导线。为了减小周边线路区并增大显示区,通常设计导线朝向驱动芯片IC集中而构成扇形区域(Fan-out)。
在扇形区域中,导线与驱动芯片IC的相对位置的不同导致每条导线具有不同的长度。一般而言,扇形区域的中心导线的长度最短,位于中心导线两侧的导线长度较长,长度的差异导致各条导线之间存在阻抗差异(Rmax-Rmin),且长度差越大阻抗差异越大。尤其是对于采用HighPin Count(高引脚数)设计的显示液晶面板,由于其仅设置有一个驱动芯片IC和一个扇形区域,因此各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非常大,导致阻抗差异也非常大。在显示时,阻抗差异越大,则显示画面的色偏与亮度不均匀现象越严重,显示效果越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以减小扇形区域中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缓解或避免由阻抗差异产生的色偏与亮度不均匀现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扇形区域,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该扇形区域包括多条导线,多条导线包括中心导线以及位于中心导线两侧的多条扇出导线,其中:中心导线和扇出导线均设置有第一导线图案,并且沿朝向中心导线的方向,多条导线中不同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依次增大,和/或长度依次减小,同一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相同且长度相同。
其中,第一导线图案包括第一子图案和第二子图案,第一子图案与第二子图案交错且依次首尾垂直连接,第一子图案的长度为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第二子图案的长度为第一导线图案的长度。
其中,沿朝向中心导线的方向,不同导线的第一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增大,且不同导线的第二子图案的长度相同。
其中,沿朝向中心导线的方向,不同导线的第二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减小,且不同导线的第一子图案的长度相同。
其中,沿朝向中心导线的方向,不同导线的第一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增大,且不同导线的第二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减小。
其中,扇形区域还包括转折部和第二导线图案,转折部连接第一导线图案和第二导线图案,且转折部与第二导线图案的连接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其中,中心导线和扇出导线的第一子图案的宽度与第二子图案的宽度相同,并且与第二导线图案的宽度相同。
其中,多条导线中任意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相等。
其中,多条扇出导线对称设置于中心导线的两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周边线路区具有上述扇形区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设计沿朝向中心导线的方向,扇形区域中不同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依次增大和/或长度依次减小,且同一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相同且长度相同,以此减小扇形区域中导线之间的长度差,从而减小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缓解或避免由阻抗差异产生的色偏与亮度不均匀现象;并且,导线之间的长度差的减小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小扇形区域的面积,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实施例的相邻三条导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实施例的扇形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相邻三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扇形区域的结构俯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相邻三条导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扇形区域的结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相邻三条导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扇形区域的结构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相邻三条导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发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扇形区域中各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越大则阻抗差异越大的本领域公知常识,可知若要减小阻抗差异则必须降低各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下面结合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中扇形区域的相邻三条导线,首先描述相邻两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的关系:
请参阅图1所示,位于扇形区域中的三条导线a、b、c依次相邻设置,且对应具有位于同一条直线L1上的转折点o1、o2、o3,导线a、b、c朝向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一端与另一条直线L2具有三个交点,并且直线L2与矩形显示区的某一条边相平行。
其中,d为导线a与导线b之间的垂直距离,θ为导线a、b、c与直线L2的夹角,l和p对应为以θ为顶角且以导线b与直线L2的交点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的长直角边和斜边,l′为导线a与导线b的背向直线L1和转折点o1的另一端在沿直线L2所处方向上的距离,α为直线L2与d所在直线的夹角,β为直线L1与直线L2的夹角,x为转折点o1与转折点o2在沿l所处方向上的距离,y为转折点o1与转折点o2在垂直于直线L1方向上的距离,h1为转折点o1与直线L2在沿垂直于直线L2方向上的距离,h2为转折点o2与直线L2在沿垂直于直线L2方向上的距离。据此,可得到如下八个关系式:
l=pcosθ  .....(式1-1)
d=psinθ  .....(式1-2)
tan α = x d   .....(式1-3)
tan β = y l ′   .....(式1-4)
θ = π 2 - α - β   .....(式1-5)
tan θ = h 1 s 1 = h 2 s 2   .....(式1-6)
s1-s2=p-l′  .....(式1-7)
h1-h2=y  .....(式1-8)
根据上述八个关系式可得出导线a与导线b之间的长度差为:
ΔL 1 = l - x - y = ( p - l ′ ) cos θ ( cos 2 θ - sin θ )   .....(式1-9)
同理,可得出导线b与导线c之间的长度差为:
ΔL 2 = l - x - y = ( p - l ′ ) cos θ ( cos 2 θ - sin θ )   .....(式1-10)
依此递推,可得出第n-1条导线与第n条导线的长度差为:
ΔL n = n ( p - l ′ ) cos θ ( cos 2 θ - sin θ )   .....(式1-11)
请参阅图2所示,为了减少各条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业界设计导线具有“弓”型图案,通过设置每条导线具有的“弓”型图案的数量,使得扇形区域中各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减小直至为零。
如图3所示,当前扇形区域中各条导线(以n、n-1、n-2为例)具有的“弓”型图案,其宽度Δs相同且长度Δh相同。为了减小阻抗差异,则须保证“弓”型图案的宽度Δs以及长度Δh满足式1-12:
n · Δs = ( p - l ′ ) cos θ ( cos 2 θ - sin θ )   .....(式1-12)
其中,n为正整数。
当扇形区域中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最小时,“弓”型图案的宽度Δs和长度Δh应满足如下关系式:
Δs=l′-d1  .....(式1-13)
ΔL n Δs = N   .....(式1-14)
NΔh≤h1  .....(式1-15)
Δh≥d1>0  .....(式1-16)
其中,N为满足上述关系式的最大正整数解,d1>0。
由于每条导线所具有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和长度Δh均相同,以及扇形区域(沿垂直显示区的一条边的方向上)的高度限制,即h1的取值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1-12~式1-16,得到N的解值,是很难实现的。也就是说,每条导线具有宽度相同和长度相同的“弓”图案型极难减小直至消除各自之间的长度差,从而使得扇形区域中各条导线之间仍具有很大的阻抗差异。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设计每条导线中“弓”型图案的结构,重新布局扇形区域中的导线,以减小阻抗差异。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扇形区域的结构俯视图,图5是图4所示相邻三条导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4和图5所示,
扇形区域40包括多条导线,多条导线分为位于扇形区域40的中心区域的中心导线41以及位于中心导线41两侧的多条扇出导线42。在本实施例中,多条扇出导线42对称设置于中心导线41的两侧,多条导线中任意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相等。
中心导线41和扇出导线42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导线图案43。并且,沿朝向中心导线41的方向,即沿图中箭头a1和箭头a2所示方向,多条导线中不同导线(包括中心导线41和扇出导线42)之间的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依次增大。本实施例优选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以相同的第一幅值依次增大。
注意的是,此时同一导线中的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相同且长度相同,也就是说,沿朝向中心导线41的方向,同一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和长度保持不变。
另外,扇形区域40中每条导线还包括第二导线图案44和转折部45,转折部45连接第一导线图案43和第二导线图案44,且转折部与45与第二导线图案44的连接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据此,通过改变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和/或长度,能够使得各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相同,从而减小扇形区域40中导线之间的长度差,减小阻抗差异。下面具体阐述:
第一导线图案43包括第一子图案431和第二子图案432,第一子图案431与第二子图案432交错且依次首尾垂直连接,即构成类似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弓”型图案。其中,中心导线41和扇出导线42的第一子图案431的宽度与第二子图案432的宽度相同,并且与第二导线图案44的宽度相同。另外,在每条导线中,第一子图案431的长度即为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第二子图案432的长度即为第一导线图案43的长度。例如,第n条导线中第一子图案431的长度Δsn即为其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第n条导线中第二子图案432的长度Δhn即为其第一导线图案43的长度。
沿朝向中心导线41的方向,不同导线的第一子图案431的长度以相同的幅值依次增大,且不同导线的第二子图案432的长度相同,均为Δhn。进一步结合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和长度Δh应满足的关系式1-13~式1-16,以及本实施例的扇形区域40中每条导线的第二导线图案44和转折部45与现有技术中的走向(并不是长度)相同,可以得知,在每条导线中,第一子图案431的长度和第二子图案432的长度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0≤Δs1<Δs2...<Δsn≤l′-d1  .....(式1-17)
ΔL n Δs n = N    .....(式1-18)
NΔh≤h1  .....(式1-19)
其中,Δs1、Δs2.、…、Δsn分别为扇形区域40中的第一条导线、第二条导线…第n条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43的宽度,d1为扇形区域40中相邻两条导线之间的距离,即相邻两条导线的第二子图案432之间的距离,由于Δhn与Δh取值相等,故在式1-19中Δh即为Δhn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保持整个扇形区域40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位置不变,而是将每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依次递增,使得阻抗最小的线(中心导线41)对应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变为最大,另外通过设计每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依次递增,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宽度不变,更加容易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1-17~式1-19,得到N的解值。也就是说,每条导线具有宽度递增和长度不变的“弓”图案型很容易减小直至消除各自之间的长度差,从而减小扇形区域40中各条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
进一步地,对于一条导线,本实施例在递增“弓”图案型的宽度的同时还会降低其长度,即在沿垂直于显示区的方向上的长度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会减小,极为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扇形区域的结构俯视图,图7是图6所示相邻三条导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6和图7所示,
本实施例的扇形区域60在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描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扇形区域60中,沿朝向中心导线61的方向,不同导线的第二子图案632的长度依次减小而其宽度不变,且不同导线的第一子图案631的长度相同。其中,优选不同导线的第二子图案632的长度以第二幅值依次减小,第一幅值和第二幅值没有必然的数学关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同理,结合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和长度Δh应满足的关系式1-13~式1-16,以及本实施例的扇形区域60中每条导线的第二导线图案64和转折部65与现有技术中的走向(并不是长度)相同,可以得知,在每条导线中,第一子图案631的长度和第二子图案632的长度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Δs=l′-d1  .....(式1-20)
ΔL n Δs = N   .....(式1-21)
NΔhn≤h1  .....(式1-22)
其中,Δs为扇形区域60中的每条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63的宽度,d1为扇形区域60中相邻两条导线之间的距离,即相邻两条导线的第二子图案632之间的距离,Δhn为第n条导线的第二子图案632的长度。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保持整个扇形区域60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位置不变,并且每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不变,而是依次减小每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长度Δhn,使得阻抗最小的线(中心导线61)对应的“弓”型图案的长度Δhn变为最小,由于扇形区域60的高度不变,因此长度Δhn减小必然会增加“弓”型图案的横向条数(第一子图案631的条数),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长度不变,更加容易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1-20~式1-22,得到N的解值。也就是说,每条导线具有宽度不变和长度递减的“弓”图案型很容易减小直至消除各自之间的长度差,从而减小扇形区域60中各条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
进一步地,对于同一条导线,本实施例在递减“弓”图案型的长度且增加第一子图案631的条数的同时,使得导线在沿垂直于显示区的方向上的长度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会大大减小,这极为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扇形区域的结构俯视图,图9是图8所示相邻三条导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8和图9所示,
本实施例的扇形区域80在图4和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描述,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扇形区域80中,沿朝向中心导线81的方向,不同导线的第二子图案832的长度依次减小、其宽度依次增大,且不同导线的第一子图案831的长度相同。
同理,结合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弓”型图案的宽度Δs和长度Δh应满足的关系式1-13~式1-16,以及本实施例的扇形区域80中每条导线的第二导线图案84和转折部85与现有技术中的走向(并不是长度)相同,可以得知,在每条导线中,第一子图案831的长度和第二子图案832的长度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0≤Δs1<Δs2...<Δsn≤l′-d1.....(式1-23)
ΔL n Δ s n = N   .....(式1-24)
NΔhn≤h1  .....(式1-25)
其中,Δs1、Δs2.、…、Δsn分别为扇形区域80中的第一条导线、第二条导线…第n条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83的宽度,d1为扇形区域80中相邻两条导线之间的距离,即相邻两条导线的第二子图案832之间的距离,Δhn为第n条导线的第二子图案832的长度。
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保持整个扇形区域80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位置不变,将每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宽度递增,且依次减小每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长度,使得阻抗最小的线(中心导线81)对应的“弓”型图案的长度Δhn变为最小且宽度Δsn变为最大,由于扇形区域80的高度不变,因此长度减小必然会增加“弓”型图案的横向条数(第一子图案831的条数),且结合每条导线的“弓”型图案的宽度依次递增,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更加容易同时满足上述关系式1-23~式1-25,得到N的解值。也就是说,每条导线具有宽度递增和长度递减的“弓”图案型很容易减小直至消除各自之间的长度差,从而减小扇形区域80中各条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
进一步地,对于同一条导线,本实施例在递减“弓”图案型的长度以增加第一子图案631的条数,以及递增“弓”型图案的宽度的同时,使得导线在沿垂直于显示区的方向上的长度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会大大减小,极为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计沿朝向中心导线的方向,扇形区域中不同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依次增大和/或长度依次减小,且同一导线的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相同且长度相同,以此减小扇形区域中导线之间的长度差,从而减小各条导线之间的阻抗差异,缓解或避免由阻抗差异产生的色偏与亮度不均匀现象。并且,扇形区域中各条导线之间的长度差的减小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能够减小扇形区域的面积,有利于液晶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再次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扇形区域,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区域包括多条导线,所述多条导线包括中心导线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导线两侧的多条扇出导线,其中:
所述中心导线和所述扇出导线均设置有第一导线图案,并且沿朝向所述中心导线的方向,所述多条导线中不同导线的所述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依次增大,和/或长度依次减小,同一导线的所述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相同且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图案包括第一子图案和第二子图案,所述第一子图案与所述第二子图案交错且依次首尾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子图案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导线图案的宽度,所述第二子图案的长度为所述第一导线图案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沿朝向所述中心导线的方向,所述不同导线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增大,且所述不同导线的所述第二子图案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沿朝向所述中心导线的方向,所述不同导线的所述第二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减小,且所述不同导线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沿朝向所述中心导线的方向,所述不同导线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增大,且所述不同导线的所述第二子图案的长度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区域还包括转折部和第二导线图案,所述转折部连接所述第一导线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线图案,且所述转折部与所述第二导线图案的连接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线和所述扇出导线的所述第一子图案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子图案的宽度相同,并且与所述第二导线图案的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导线中任意相邻两条之间的距离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扇形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扇出导线对称设置于所述中心导线的两侧。
10.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具有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扇形区域。
CN201410429512.XA 2014-08-27 2014-08-27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Active CN1041662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9512.XA CN104166284B (zh) 2014-08-27 2014-08-27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PCT/CN2014/085852 WO2016029500A1 (zh) 2014-08-27 2014-09-03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US14/384,157 US9563092B2 (en) 2014-08-27 2014-09-03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fan-out area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29512.XA CN104166284B (zh) 2014-08-27 2014-08-27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66284A true CN104166284A (zh) 2014-11-26
CN104166284B CN104166284B (zh) 2018-01-09

Family

ID=51910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29512.XA Active CN104166284B (zh) 2014-08-27 2014-08-27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3092B2 (zh)
CN (1) CN104166284B (zh)
WO (1) WO2016029500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1877A (zh) * 2014-12-09 2015-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4614887A (zh) * 2015-02-02 2015-05-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6297623A (zh) * 2015-06-10 2017-01-0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电路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TWI610281B (zh) * 2017-03-09 2018-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CN108595889A (zh) * 2018-05-10 2018-09-28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迪杰斯特拉最短路径的轨道布线电阻补偿方法
CN109324453A (zh) * 2018-09-30 2019-02-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91153A (zh) * 2018-11-15 2019-03-19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1029571B2 (en) 2018-04-25 2021-06-0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5540B (zh) * 2016-08-31 2019-02-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改善显示亮度均一性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液晶显示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966A (zh) * 2005-10-21 2006-03-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20070296659A1 (en) * 2006-06-27 2007-12-27 Yun-Hee Kwak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131491A (zh) * 2006-08-25 2008-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延迟补偿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157364A1 (en) * 2007-01-02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an-out,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KR20080082189A (ko) * 2007-03-07 2008-09-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00225624A1 (en) * 2009-03-04 2010-09-09 Chien-Hao Fu Flat display panel
CN102053434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49753A (zh) * 2013-03-28 2013-06-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扇出线结构
CN103309069A (zh) * 2013-07-05 2013-09-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的扇出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03886844A (zh) * 2013-12-31 2014-06-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及其调节方法、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94177B (en) * 2003-07-23 2004-06-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for eliminating flicker
KR20070117268A (ko) * 2006-06-08 2007-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판
JP5727120B2 (ja) * 2006-08-25 2015-06-03 三星ディスプレイ株式會社Samsung Display Co.,Ltd.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87042B1 (ko) * 2006-12-01 2013-07-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101627245B1 (ko) * 2009-05-11 2016-06-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팬아웃 배선을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2060789B1 (ko) * 2013-02-13 2019-12-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6966A (zh) * 2005-10-21 2006-03-15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US20070296659A1 (en) * 2006-06-27 2007-12-27 Yun-Hee Kwak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1131491A (zh) * 2006-08-25 2008-02-2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延迟补偿的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157364A1 (en) * 2007-01-02 2008-07-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an-out, display substrate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substrate
KR20080082189A (ko) * 2007-03-07 2008-09-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어레이 기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00225624A1 (en) * 2009-03-04 2010-09-09 Chien-Hao Fu Flat display panel
CN102053434A (zh) * 2009-10-27 2011-05-1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设备的阵列基板、液晶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49753A (zh) * 2013-03-28 2013-06-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扇出线结构
CN103309069A (zh) * 2013-07-05 2013-09-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的扇出线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03886844A (zh) * 2013-12-31 2014-06-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组件及其调节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1877A (zh) * 2014-12-09 2015-02-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4614887A (zh) * 2015-02-02 2015-05-1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6297623A (zh) * 2015-06-10 2017-01-04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电路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CN106297623B (zh) * 2015-06-10 2019-11-0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扇出电路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TWI610281B (zh) * 2017-03-09 2018-0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面板
US11029571B2 (en) 2018-04-25 2021-06-0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CN108595889A (zh) * 2018-05-10 2018-09-28 北京华大九天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迪杰斯特拉最短路径的轨道布线电阻补偿方法
CN109324453A (zh) * 2018-09-30 2019-02-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91153A (zh) * 2018-11-15 2019-03-19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029500A1 (zh) 2016-03-03
US9563092B2 (en) 2017-02-07
CN104166284B (zh) 2018-01-09
US20160238868A1 (en)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6284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扇形区域
CN104732908B (zh) 显示面板
DE102015108278B4 (de) Integriertes elektromagnetisches und kapazitives berührungssubstrat, berührungsfeld und berührungs-anzeigefeld
CN103278977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像素结构和驱动方法
CN10491463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440903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226268B (zh) 一种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E102015221942A1 (de) Array-Substrat; Touch-Display Panel und Touch-Display-Vorrichtung
DE102015107790A1 (de) Anzeigetafel und Anzeigevorrichtung
DE102015112489B4 (de) Arraysubstrat, anzeigetafel und anzeigevorrichtung
CN107589599B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439838A (zh) 像素结构
CN105549288A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6773382A (zh)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器
US9804457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2385179B (zh) 扇出线路
TW201317693A (zh) 電極圖樣、畫素佈局方法及液晶顯示器
DE102017101009A1 (de) Integriertes Berührungssteuerungs-Anzeigefeld und Anzeigevorrichtung
WO2020118822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537805B (zh) 單層電容式觸控面板
TWI625580B (zh) 電泳顯示器
US20210356818A1 (en) Pixel electrode structure
CN101320172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2629061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166283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