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5519A -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5519A
CN104145519A CN201380000113.5A CN201380000113A CN104145519A CN 104145519 A CN104145519 A CN 104145519A CN 201380000113 A CN201380000113 A CN 201380000113A CN 104145519 A CN104145519 A CN 104145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hz
carrier wave
mcps
band width
width val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1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45519B (zh
Inventor
尚政
王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Fus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45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5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45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5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该方法采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其中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5MHz,并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0.2MHz的整数倍,从而不需要改变现有UMTS终端的扫频能力或方式也能实现载波聚合传输,并且进一步合理设置不同标称带宽载波所对应的码片速率,有效提升了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并且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Description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 聚合传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 UMTS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通用移动通信 系统) FDD (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 频分双工)只支持一种标称带宽, 也 称为标称信道间隔 ( nominal channel spacing )和一种码片速率 ( chip rate ), 即 5 兆赫(Mega Hertz, 筒称 MHz )标称带宽,对应 3.84兆码片数 /秒( Mega chips per second, 筒称 Mcps )的码片速率。 未来的业务需求, 对 UMTS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包括: 更好的覆盖, 更好的容量和速率、 支持更多的连接数, 如支持 MTC (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机器类通信)业务。 为支持更高的速率, 一个潜在的技术方向是使 UMTS系统支持小带宽(小于 5 MHz ), 以及窄带载 波聚合。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升 UMTS 的链路性能和系统容量。 另外, 全球移 动通信系统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筒称 GSM)逐步退网, 如何利用 GSM重整的频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小带宽和窄带载波聚合技术, 为 UMTS系统提供了整合 GSM频谱的可能性。
在 LTE( Long Frequency Division,长期演进)关于 NCT( New Carrier Type, 新载波 )的标准讨论中, 提出了独立 ( standalone )和非独立 ( non- standalone ) 两种 NCT方式。 其中, standalone新载波与传统载波( legacy carrier )一样, 通过支持同步 /广播 /公共信道, 为终端提供接入参考; 而 non-standalone载波, 主要用来提供数据传输, 为减小系统开销, 可以有选择的删减同步 /广播 /公共 信道, 因而 non-standalone载波不支持用户的接入。
现有技术中采用降低码片速率的方法实现小带宽,该方法保持原有帧结构 不变, 即帧包含的码片样点数目不变, 等效拉长帧的物理时间。 但是该方法对 应的系统性能不够好, 例如, 时延会相对变长。 另外, 在终端同时支持不同带 宽的载波聚合时, 会极大增加终端的复杂度。 为使 UMTS 支持小带宽的另外 一个思路是重新设计帧结构,这就需要重新定义所支持的载波带宽和对应的码 片速率。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法是采用均分 5 MHz带宽的方法,例如,将 5 MHz 带宽均分为 2等分、 3等分或者 4等分, 则支持下面 3种类型的系统带宽: 2.5 MHz、 1.66 MHz, 1.25 MHz, 对应码片速率 chip rate为 1.92 Mcps, 1.28 Mcps, 0.96 Mcps o
参见图 1所示,将 5 MHz带宽均分成 4份,假定在一个传统 legacy的 5 MHz 带宽上, 只配置一个 standalone的小载波, 如图 1中 C2载波是 standalone载 波, C0、 C1和 C3是 non-standalone载波。 如果按照等分 legacy 5 MHz带宽的 方式构造窄带小带宽, 当将 legacy 5 MHz带宽均分成 N (不妨假设 N < =5 , 即最小带宽为 1 MHz )个窄带载波时, 窄带载波中心距原 5 MHz带宽中心频 点的最小间隔 A fmm为:
在传统 UMTS系统中, 信道栅格( channel raster △ f )是 0.2 MHz, 由上 式可以看出, 当 N为偶数时, 无论将哪个窄带载波作为 standalone载波, 都无 法保证窄带载波与 legacy载波中心频点间距为 0.2 MHz的整数倍。 但当 N为 奇数时, 将 standalone的窄带放置在 legacy 5 MHz带宽的中心频点处, 即可以 保证以 0.2 MHz的扫频粒度被扫描到。 该方法只有当 N为奇数时, 才可以保 证窄带载波被以 0.2 MHz的扫频粒度被扫描到;若引入新的扫频间隔粒度和扫 频起始偏移, 这会极大增加终端的扫频次数。 因此, 采用均分 5 MHz带宽的 方法, 会增加终端频点扫描次数, 也约束了所能支持的小宽带数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以期有效提升 UMTS系统的性能, 并使得聚合的载波能同时兼顾 UMTS系统的 信道栅格和码片速率, 提高对现有硬件和算法的利用度。
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 在预设段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不超过 5 兆赫 MHz;
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所述载波的码片速率 FC等 于 3.84 兆码片数 /秒 Mcps除以 Nc, 其中 Nc为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成型滤波因子 Fsp大于等于 1.2且小于等于 1.3;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等于 Fc乘以 Fsp, 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2 MHz的整数倍。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一集合 B1 , 所述第一集合 B1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进一步的, 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所述方法还包 括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l , 所述集合 Fcl为 {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并且当码 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二集合 B2, 所述第二集合 B2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进一步的,取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 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所 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2 , 所述集合 Fc2为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并且, 当码 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三集合 B3 , 所述第三集合 B3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进一步的, 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一方面, 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四集合 B4, 所述第四集合 B4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进一步的, 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信道间隔。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包括 包括承载模块、 聚合模块和传输模块;
所述承载模块用于使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 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对所述聚合模块聚合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所述 N个载波中载波的码片 速率 Fc等于 3.84 Mcps除以 Nc, 其中 Nc为正整数;
载波的成型滤波因子 Fsp大于等于 1.2且小于等于 1.3;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等于 Fc乘以 Fsp, 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2 MHz的整数倍。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 方式,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一集合 B1 ,所述第一集合 B1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
进一步的,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一计算单元,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根据所述 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 为: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 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 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所述第 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还 包括第一速率设置模块, 用于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l ,所述集合 Fcl为 {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 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5 MHz。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二集合 B2, 所述第二集合 B2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进一步的,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二计算单元,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 所述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 体为: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所得结 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三集合 B3 , 所述第三集合 B3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进一步的,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三计算单元, 所述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 所述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 体为: 所述第三计算单元计算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所得结果作 为第一结果;计算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 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 果和第三结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 结合第二方面, 或者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 的实施方式,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四集合 B4, 所述第四集合 B4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
进一步的,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四计算单元, 所述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 所述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 体为: 所述第四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所得结 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第三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包括: 输 入装置、 输出装置、 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其中, 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预设段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 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 然后对多个载 波进行聚合, 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 倍, 从而不需要改变现有 UMTS终端的扫频能力或方式也能实现载波聚合传 输, 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附图说明 图 1是现有技术中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载波聚合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 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5 MHz带宽的载波;
图 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 5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5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5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5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5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 6 MHz带宽的载波;
图 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2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 6 MHz带宽进行载波聚合的示意图; 图 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2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2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2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以期有效提升 UMTS系统的性能, 并使得聚合的载波能同时兼顾 UMTS系统的 信道栅格和码片速率, 提高对现有硬件和算法的利用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 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 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 有其他实施例, 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包括:
在预设段频带上^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不超过 5 兆赫 MHz;
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载波的标称信道间隔也就是载波的标称带 宽; 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也就是相邻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间隔。
所述聚合后的 N个载波, 也称为成员载波 ( component carrier )。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nominal channel spacing between two adjacent component carriers ),定义为相邻两个成员载波的中心频点 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通用移动通讯系 统 UMTS中, UMTS支持的带宽是 5 MHz, 对应的码片速率是 3.84 Mcps。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聚合, 是指使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携带调制信息, 并 按照特定的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排列在频段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频带上的载波的码片速率 Fc、成型滤波 因子 Fsp和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满足以下条件:
载波的码片速率 Fc等于 3.84 兆码片数 /秒 Mcps除以 Nc, 其中 Nc为正整数, Nc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如从集合 {2,3,4,5,6,7,8,9,10}中取值;
成型滤波因子 Fsp的取值范围为, 大于等于 1.2且小于等于 1.3;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等于 Fc乘以 Fsp, 根据 Nc、 Fsp取值的不同得到多个载 波的标称带宽值, 从得到的多个带宽值中选取为 0.2 MHz的整数倍的带宽值作 为最终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试验,得到满足上述条件的载波的标称带宽值有第一 集合 B1 , 第一集合 Bl={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 与第一集合 Bl中的带宽值——对应的码片速率为 Fcl={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从第一集合 Bl中选择载波进行聚合, 并且保证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为 0.2 MHz整数倍, 具体为: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从而任意两个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都为 0.2 MHz的整数倍。 例如, 若从第一集合 B1中选择 0.8 MHz和 1.2 MHz分别作为相邻的两个载波的标称带 宽值,带宽值为 0.8 MHz的载波和带宽值为 1.2 MHz的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 ( 0.8 MHz+1.2 MHz ) /2+mod[(1.2 MHz-0.8 MHz)/2, 0.2 MHz]=l MHz=5*0.2 MHz;若从第一集合 Bl中选择 0.6 MHz和 0.8MHz分别作为相邻的两个载波的标 称带宽值,则带宽值为 0.6 MHz的载波和带宽值为 0.8 MHz的载波之间的标称信 道间隔 = ( 0.6 MHz+0.8 MHz ) /2+mod[(0.8 MHz-0.6 MHz)/2, 0.2 MHz]=0.8 MHz=4*0.2 MHz。
UMTS系统中,信道栅格为 0.2 MHz, 并且 legacy 5 MHz载波的中心频点是 在信道栅格上, 因此只要保证新载波中心频点与 legacy 5 MHz载波中心频点间 隔为 0.2 MHz整数倍, 即能保证新载波的中心频点在信道栅格上, 进而保证被 终端以 0.2 MHz的扫频粒度扫描到。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 并将多个载波 进行聚合, 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从而不需要改变现有 UMTS终端的扫频能力或方式也能实现载波聚合传输, 有 效提升了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并且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 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参见图 2所示, 包括: S201、 在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每个载波的 标称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5202、 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为 0.2 MHz的整数倍;
5203、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可用于对 Legacy
5 MHz的载波进行载波聚合。
上述聚合,是指使预设频带上的多个载波在携带调制信息, 并按照特定的 载波的中心频点之间的间隔约束排列在频段上。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成型滤波因子 Fsp、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满足以下条件:
码片速率 Fc=3.84 Mcps/Nc , Nc为正整数, Nc的取值范围可以为 {2,3,4,5,6,7,8,9,10} ; 1.2 < =Fsp < =1.3; 同时 B=Fc*Fsp, 且 B=0.2 MHz *Nbl , Nbl为正整数。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取值为第一集合 B1 , 第一集合 Bl={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 第一集合 Bl中的带 宽值对应的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l , Fcl={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从第一集合 B 1中选择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在预设频带上承载选取的带宽 值对应的载波, 其中, 选取的多个带宽值可以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设定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根据设定的间隔将多个载波 进行聚合,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设定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合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最后使排列的多个载波携带上相关的调制信息后进行传输。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再对得到的多 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 数倍, 从而使得载波中心能被 UMTS 0.2 MHz的载波间隔粒度扫描到, 有效提 升了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 并且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参见图 3所示, 包括:
5301、 在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 B属于第一集合 Bl , Bl={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5302、 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 以下方法获取: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5303、 设置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 Fc属于集合 Fcl , Fcl={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并且, 集合 Fcl中的值与第一 集合 Bl中的值——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2.4 MHz;
S304、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 从集合 B1中选择满足 B 1=0.4 MHz*Nb2的带宽子集, Nb2为正 整数, 得到子集 Be={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对应的码片速 率 Fce={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Be的补集 Bo={0.6 MHz} , 对应的码片速率 Fco={ 0.48 Mcps};
从第一集合 B 1中选择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再在一个连续频带内进行载波 聚合。
当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属于同一个子集时, 即同时都属于子集 Be, 或 者同时都属于补集 Bo, 相邻载波之间不保留频带间隔, 两个相邻载波间的标 称信道间隔 ( Nominal channel spacing ) 为:
、 , , , BW + BW 、
Nominal channel spacing = [MHz J 当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属于同一个子集时, 即一个属于子集 Be, 而另 一个属于补集 Bo, 相邻载波之间保留 0.1 MHz的频带间隔, 两个相邻载波间的 标称信道间隔 ( Nominal channel spacing ) 为:
, · BW + BW 八
Nominal channel spacing = + ϋ. I [MHz J 两种情况可以统一表示为:
、 , , · BW + BW , W - BW
Nominal channel spacing = + mod| ,0.2 I MHz I
2 其中, BWChannel ( 1 )和 BWChannel ( 2 )为两个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标称带宽值属于第一集合 Bl , Bl={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 mod表示取余运算。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 然后将多个载波进 行聚合, 并设置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使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同时兼顾了 UMTS系统 0.2 MHz的信道栅格和 3.84 Mcps 的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 同时有利 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参见图 4所示, 包括: S401、 在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 B属于第二集合 B2, B2={0.8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S402、 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且取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 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5403、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 Fc属于集合 Fc2, Fc2={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集合 Fc2中的值与第二集合 B2中的值——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2.4 MHz;
5404、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设置为该两个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例如, 若从第二集合 B2中 选择 0.8 MHz和 1.2 MHz分别作为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则标称带宽值为 0.8 MHz的载波和标称带宽值为 1.2 MHz的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 ( 0.8 MHz+1.2 MHz ) /2=1 MHz=5*0.2 MHz。 若从第二集合 B2中选择 0.8MHz和 1.6 MHz作为相邻的载波, 则标称带宽值为 0.8 MHz的载波和标称带宽值为 1.6 MHz的载波质检单标称信道间隔= ( 0.8 MHz+1.6 MHz ) /2=1.2 MHz=6*0.2 MHz。 因此, 第二集合 B2中任意两个标称带宽值的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都为 0.2 MHz的整数倍。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窄带带宽, 然后对多个载 波进行聚合, 并设置多个载波的码片速率,使所述多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 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同时兼顾了 UMTS系统 0.2 MHz信道栅格和 3.84 Mcps的码片速率的约束, 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 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参见图 5所示, 包括: S501、 在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N个载波中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三集合 B3, B3={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5 MHz} ;
S502、 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 以下方法获取: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5503、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 Fc属于集合 Fc3, Fc3={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 并且集合 Fc3中的值 与第三集合 B3中的值——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5 MHz;
5504、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需求的多样性, 有可能需要对大于 5 MHz的宽带带宽 进行载波聚合, 因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5 MHz的带宽值供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的选择。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再将 N个载波进行 聚合, 并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使得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同时兼顾了 UMTS系统 0.2 MHz的信道栅格和 3.84 Mcps 的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 同时有利 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参见图 6所示, 包括: S601、 在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N个载波的 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四集合 B4, B4={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5 MHz};
S602、 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按照 以下方法获取: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5603、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 Fc属于集合 Fc4, Fc4={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 集合 Fc4中的值与第四集合 B4中 的值——对应;
当码片速率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为 5 MHz;
5604、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在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再对 N个载波进行 聚合, 并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使得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同时兼顾了 UMTS系统 0.2 MHz的信道栅格和 3.84 Mcps 的码片速率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 同时有利 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 下面假设对 legacy 5 MHz带宽的 UMTS系统进行 载波聚合进行分析, 参见图 7所示, 图 7所示的为 5 MHz的载波, 其中虚线箭头 表示 UMTS的信道栅格, 方框上的实线箭头表示 5 MHz载波的中心频点, 可见 legacy 5 MHz载波的中心频点在 UMTS信道栅格上。
1、 从第一集合 B1或者第二集合 B2或者第三集合 B3或者第四集合 B4中选 择标称带宽值,选择载波数目,使得载波聚合后的总带宽 Be与 5 MHz比较接近, 例如, 相对带宽偏差小于 0.1 , 即 abs ( Bc-5 ) /5 < 0.1 , 其中, abs为求绝对值函 数。
满足条件的载波聚合方式可以有多种, 例如: 0.6 X 8=4.8 MHz, 即 8个 0.6 MHz的小带宽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0.8 x 6=4.8 MHz, 即 6个 0.8 MHz的小带宽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0.6 7+0.8=5 MHz,即 7个 0.6 MHz的小载波与 1个 0.8 MHz的小载波进行聚 合; 或者,
1.2 x 4=4.8 MHz, 即 4个 1.2 MHz的小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1.2 x 3+1.6=5.2 MHz, 即 3个 1.2 MHz的小载波与 1个 1.6 MHz的小载波进行 聚合;
2、 将多个小载波进行聚合传输;
例如, 采用 0.6 x 8=4.8 MHz方式, 参见图 8所示的载波的部署方式, 可以 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 0.2 MHz整 数倍, 而不满足 0.4 MHz整数倍的约束, 但相邻载波为相同值, 即 0.6MHz。 因 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 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 0.2 MHz整数倍 的约束。 但为了使得各 0.6 MHz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必然使得 各载波的整体偏移 0.1 MHz, 因而无法将多余出来的 0.2 MHz平均保留在 legacy 5 MHz带宽的两端, 只能使得多余出来的 0.2 MHz集中在一端。 此时, 相邻载 波间隔为(0.6+0.6)/2=0.6 MHz。
再如, 采用 0.8 x 6=4.8 MHz方式, 参见图 9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使 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 0.4 MHz整数 倍的约束, 因而相邻载波间隔必然满足 0.2 MHz整数倍的约束。 因而可以将该 4 个载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 另外, 由于聚合后的带宽略小于 5 MHz, 即小 0.2 MHz, 因此可以在 legacy 5 MHz带宽的两边各保留 0.1 MHz, 有利于克服相邻 频带间的干扰。 此时, 相邻载波间隔为(0.8+0.8)/2=0.8 MHz。
再如, 采用 0.6 x 7+0.8=5 MHz方式, 参见图 10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 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在 0.8 MHz和 0.6 MHz的载波之间,必 须空置 0.1MHz的间隔, 才能使得该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点都放置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该 0.1MHz间隔的存在, 必然使得聚合后的总带宽增加 0.1MHz , 即 5.1 MHz。 此时, 0.8 MHz的载波与 0.6 MHz的载波间的载波间隔为 0.1+(0.8+0.6)/2=0.8 MHz。
再如, 采用 1.2 x 4=4.8 MHz方式, 参见图 11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使 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 0.4 MHz整数 倍的约束, 因而相邻载波间隔必然满足 0.2 MHz整数倍的约束。 因而可以将该 4 个载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另外,由于聚合后的带宽略小于 5 MHz,小 0.2 MHz, 可以在 legacy 5 MHz带宽的两边各保留 0.1 MHz, 有利于克服相邻频带间的干 扰。 此时, 相邻载波间间隔为(1.2+1.2)/2=1.2 MHz。
再如, 采用 1.2 x 3+1.6=5.2 MHz方式, 参见图 12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 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所选带宽值满足 0.4 MHz整数 倍的约束, 因而相邻载波间隔必然满足 0.2 MHz整数倍的约束。 因而可以将该 4 个载波紧密的排列在一起。 另外, 由于聚合后的带宽略大于 5 MHz ( 0.2M ), 可以在 legacy 5 MHz带宽的两边各扩展 0.1 MHz。此时, 1.6 MHz载波与 1.2 MHz 载波间隔为( 1.6+ 12)12= 1.4 MHz。
考虑到抑制频段间干扰, 当将 legacy 5 MHz载波升级为载波聚合时, 优选 在第一集合 B1内选择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假设对一种非标准带宽进行聚合传输。 例如图 13所示的 6 MHz的连续带 宽, 如果仅部署 5 MHz的 UMTS系统, 剩余 1 MHz带宽无法使用, 这会造成极 大资源浪费。 结合上述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带宽, 具体如下两种 方法:
方法 1 :直接利用上述载波聚合的方法,将 6 MHz带宽全部用于载波 UMTS。 即, 从第一集合 Bl、 或第二结合 B2, 或第三集合 B3 , 或第四集合 B4中选择标 称带宽值, 选择载波数目, 使得载波聚合后的总带宽 Be与目标带宽, 如 6 MHz 比较接近, 例如, 相对带宽偏差小于 0.1 MHz, 即 abs ( Bc-6 ) /0.05。
满足条件的载波聚合方式可以有多种, 例如:
采用 0.6 X 10=6 MHz, 即 10个 0.6 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1.2 5=6 MHz, 即 5个 1.2 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选择好载波数目和相应的标称带宽值后, 再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传输; 再如, 采用 0.6 x 10=6.0 MHz方式, 参见图 14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 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由于所选带宽值满足 0.2 MHz整数倍, 而不满足 0.4 MHz整数倍的约束, 但相邻载波为相同值(0.6MHz )。 因而相邻 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 0.2 MHz整数倍的约束。 但为了使得各 0.6 MHz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必然使得各载波的 整体偏移 0.1 MHz, 因而会在频带的一段超出 0.1 MHz,聚合后占用的总带宽实 际是 6.1 MHz。
再如, 采用 1.2 x 5=6.0 MHz方式, 参见图 15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使 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所选带宽值满足 0.4 MHz整数倍, 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 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 0.2 MHz整数 倍的约束, 聚合后实际占用的总带宽为 6.0 MHz。 方法 2: 在 6 MHz带宽中, 先部署一个 legacy宽带 UMTS, 如 5 MHz, 然后 将剩余的带宽再进行载波聚合, 所述、 载波标称带宽值的选取集合为 B1或者 B2。 在实现中, 可以利用频带压缩技术, 例如, 用更小的成型滤波因子, 使 得实际部署的 legacy UMTS带宽小于 5 MHz, 如, 4.8MHz, 4.6MHz, 甚至 4.2MHz„ 下面给出一些实施方式:
4.6+1.2=5.8 MHz, 即 1个被压缩的 5 MHz的载波(压缩成 4.6 MHz )与 1个 1.2 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4.6+0.6 2=5.8 MHz, 即 1个被压缩的 5 MHz的载波(压缩成 4.6 MHz )与 2 个 0.6 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4.8+1.2=6 MHz, 即 1个被压缩的 5 MHz的载波(压缩成 4.8 MHz )与 1个 1.2 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4.8+0.6 2=6 MHz, 即 1个被压缩的 5 MHz的载波(压缩成 4.8 MHz )与 2 个 0.6 MHz的载波进行聚合; 或者,
5+1.2=6.2 MHz, 即 1个未被压缩的 5 MHz的载波与 1个 1.2 MHz的载波进行 聚合; 或者,
5+0.8=5.8 MHz, 即 1个未被压缩的 5 MHz的载波与 1个 0.8 MHz的载波进行 聚合;
选择好载波数目和相应的标称带宽值后, 再将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传输; 例如, 采用 4.6+1.2=5.8 MHz方式, 参见 16图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 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 4.6 MHz不是 0.4 MHz的整数被, 而 1.2 MHz是 0.4 MHz的整数倍, 因而需要在 4.6 MHz和 1.2 MHz两个载波之间 空置 0.1 MHz的间隔, 才能使得该两个载波的中心频点都放置在信道栅格上。
再如, 采用 4.6+0.6 x 2=5.8 MHz方式, 参见图 17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 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 4.6 MHz和 0.6 MHz都是 0.2 MHz的整数倍, 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
再如, 采用 4.8+1.2=6.0 MHz方式, 参见图 18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 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由于所选标称带宽值满足 0.4 MHz整 数倍,因而相邻载波间隔紧密排列在一起时,同样满足相邻载波间隔为 0.2 MHz 整数倍的约束。
再如, 采用 4.8+0.6 x 2=6.0 MHz方式, 参见图 19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 以使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再如, 采用 5+1.2=6.2 MHz方式, 参见图 20所示的载波部署方式, 可以使 得各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再如, 采用 5+0.8=5.8 MHz方式, 参见图 21所示的部署方式, 可以使得各 载波的中心频点都在信道栅格上。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包括:
所述承载模块用于使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 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对所述聚合模块聚合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是指聚合模块 使 N个载波在携带调制信息后, 按照特定的载波的中心之间的间隔约束排列在 频段上。
上述承载模块、 聚合模块和传输模块依次相连,
进一步的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成型滤波因子 Fsp和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 满足以下条件: Fc=3.84 Mcps/Nc, Nc为正整数, 且 Nc={2,3,4,5,6,7,8,9,10}; 1.2 < =Fsp < =1.3; B=Fc*Fsp, 并且 B=0.2 MHz *Nbl , Nbl为正整数。
因此同时满足 B=Fc*Fsp和 B=0.2 MHz *Nbl这两个条件的标称带宽值都可 以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例如集合 Bl={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对应的码片速率 Fcl={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集合 Bl可以划分为子集 Be={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和补集 Bo={0.6 MHz };
当选择属于同一子集中的值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即同时属于子集 Be, 或者同时属于补集 Bo时, 则相邻两个载波中心频点的间隔为两个相邻载波的 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当选择属于不同子集中的值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即一个属于子集 Be, 另一个属于补集 Bo, 则相邻两个载波中心频点的间隔为 两个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加上 0.1 MHz的频带间隔。 因此从集合 B 1中选择任意两个值作为载波的标称带宽值,都可以使 N个载波中任意两个载 波中心频点的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中的承载模块使 预设频带上承载多个载波, 聚合模块对得到的多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多个载 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并设置了各个载波对应 的码片速率, 同时兼顾了 UMTS系统 0.2 MHz的信道栅格和 3.84 Mcps码片速率 的约束,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 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 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参见图 22所示,包括: 承载模块 701、 聚合模块 702和传输模块 703;
承载模块 701用于使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聚合模块 702用于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使得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 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传输模块 703用于对聚合模块 702所聚合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一集合 B1 , 第一集合 Bl={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参见图 23所示, 聚合模块 702中包括第一计算单元 702al , 第一计算单元 702al根据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第一计算单元 702al将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载 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 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速率设置模块
704,用于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l ,集合 Fcl={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集合 Fcl中的值与第一 集合 Bl中的值——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或者,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二集合 B2, 第二集合 B2={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参见图 24所示,聚合模块 702包括第二计算单元 702a2,第二计算单元 702a2 用于根据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计 算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所得结果作为相邻载波的中心频点的间 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速率设置模块
705,用于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2,集合 Fc2={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并且集合 Fc2中的值与第二集合 B2 中的值——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或者,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三集合 B3 , 第三集合 B3={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参见图 25所示,聚合模块 702包括第三计算单元 702a3,第三计算单元 702a3 用于根据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第 三计算单元 702a3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 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速率设置模块 706,用于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3,集合 Fc3={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并且, 集 合 Fc3中的值与第三集合 B3中的值——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5 MHz。 或者,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四集合 B4, 第四集合 B4={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
参见图 26所示,聚合模块 702包括第四计算单元 702a4,第四计算单元 702a4 用于根据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第 四计算单元 702a4将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相邻 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第二结果对 0.2 MHz 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相邻载波间的 标称信道间隔。
本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进一步包括第四速率设置模块 707,用于设置 N个载波的码片速率 Fc, Fc属于集合 Fc4,集合 Fc4为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并且, 集合 Fc4中的值与第四 集合 B4中的值——对应, 也就是说,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5 MHz。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中的承载模块 701使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并由聚合模块 702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并进一步的设置 了各个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同时兼顾了 UMTS系统 0.2 MHz的信道栅格和 3.84 Mcps码片速率的约束, 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 同时 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算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包括: 输入装置、 输出装置、 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其中, 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预设段频带上^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 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进一步的, 所述处理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的载波的码片速率为 3.84 Mcps 除以 Nc, 其中 Nc为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的成型滤波因子 Fsp大于等于 1.2且小于等于 1.3;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等于 Fc乘以 Fsp, 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2 MHz的整数倍。
进一步的, 所述处理器在预设频带上承载的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一 集合 B1 ,所述第一集合 B1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在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预设频带上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 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 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 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由上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中处理器使预 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 并对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 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并进一步的设置了各个载波对应的码片 速率,同时兼顾了 UMTS系统 0.2 MHz的信道栅格和 3.84 Mcps码片速率的约束, 有效的提升小带宽和窄带带宽聚合系统的性能,同时有利于重用现有的硬件和 算法。 进一步的,用户终端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接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波聚合 信号。
一、 终端接入过程。
终端上电后, 进行频点搜索, 当有历史频点信息或预置频点列表时, 按历 史频点或预置频点列表进行扫描搜索; 否则, 按 0.2 MHz间隔在合法频带内进 行频点扫描;
对任意一个扫描的频点上, 按照不同的带宽假设进行检测, 例如, 假定当 前频点对应的载波带宽值可以为集合 B2, 或 B3中任意一元素; 带宽值与频点 值可以有一定的关系,使得某些特定的频点上只需要搜寻某种带宽值, 或不需 要搜索某些带宽值;
当检测到同步信道, 并同步到当前频点对应的载波后,读取该载波的系统 广播消息; 所述系统广播消息中, 可以包括相邻的载波配置信息, 例如, 相邻 载波的频点与带宽值信息;
终端根据自身需求, 例如, 倾向的带宽值, 结合当前载波对相邻载波信息 的广播, 选择合适的频点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二、 终端接收载波信号。
终端接入系统后, 数据可以在多个聚合的载波上并传, 或选择性传输。 例 如, 6个 0.8 MHz聚合的小载波系统,一个数据块可以在一个或几个信道系数最 优的小载波上传输, 获得频率选择性增益; 或者在多个 0.8 MHz载波上进行并 行传输,获得频率分集增益。终端从主接入载波上获取各聚合载波的调度信息, 并根据调度信息接收下行数据, 或者发射上行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存储介质中, 存储介质可以包括: 只读存储器(ROM, Read Only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 磁盘或光盘等。
同时, 在上述实施例中, 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 某个实施 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 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 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同时,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 依据本发明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 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 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 制。

Claims (11)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预设段频带上^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不超过 5 兆赫 MHz;
    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 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将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码片速率 FC等 于 3.84 兆码片数 /秒 Mcps除以 Nc, 其中 Nc为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成型滤波因子 Fsp大于等于 1.2且小于等于 1.3;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等于 Fc乘以 Fsp, 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2 MHz的整数倍。
    3、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一集合 B1 ,所述第一集合 B1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2.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 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5、 根据权利要求 3或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 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l ,所述集合 Fcl为 {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6、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二集合 B2, 所述第二集合 B2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3.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 间隔等于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所 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2,所述集合 Fc2为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9、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三集合 B3,所述第三集合 B3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4.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 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 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3 , 所述集合 Fc3为 {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并 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Β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5 MHz。
    12、 根据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四集合 B4,所述第四集合 B4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5.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 道间隔按照以下方法获取: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
    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信道间隔。
    14、 根据权利要求 12或 1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设置 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4, 所述集合 Fc4为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5 MHz。
  6. 15、 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承载模块、 聚合模 块和传输模块;
    所述承载模块用于使预设频带上承载 N个载波,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所述聚合模块用于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 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对所述聚合模块聚合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N个载波中载波的码 片速率 Fc等于 3.84 Mcps除以 Nc, 其中 Nc为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成型滤波因子 Fsp大于等于 1.2且小于等于 1.3;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等于 Fc乘以 Fsp, 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2 MHz的整数倍。
    17、 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 值 B属于第一集合 B1 , 所述第一集合 B1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
    18、 根据权利要求 1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一计 算单元,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计算 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 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 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 结果; 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7. 19、 根据权利要求 17或 18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速率设置 模块, 用于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l ,所述集合 Fcl为 {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20、 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 值 B属于第二集合 B2, 所述第二集合 B2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8.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二计 算单元,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所述第二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相邻载 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所得结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22、 根据权利要求 20或 2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速率设置 模块, 用于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2,所述集合 Fc2为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23、 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 值 B属于第三集合 B3, 所述第三集合 B3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24、 根据权利要求 2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三计 算单元, 所述第三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所述第三计算单元计算相邻载波的 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所得结果作为第一结果; 计算所述相邻载波的标称带 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 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 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所述第一结果和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 标称信道间隔。
  9. 25、 根据权利要求 23或 2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速率设置 模块, 用于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3,所述集合 Fc3为 {0.48 Mcps,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4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5 MHz。
    26、 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 值 B属于第四集合 B4, 所述第四集合 B4为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5 MHz L 27、 根据权利要求 26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模块包括第四计 算单元, 所述第四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频带上的 N个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计算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具体为: 所述第四计算单元计算所述相邻载 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 所得结果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
  10. 28、 根据权利要求 26或 27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四速率设置 模块, 用于设置所述载波对应的码片速率 Fc;
    所述码片速率 Fc属于集合 Fc4,所述集合 Fc4为 {0.64 Mcps、 0.96 Mcps、 1.28 Mcps、 1.92 Mcps, 3.84 Mcps} , 并且,
    当码片速率 Fc为 0.6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8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0.96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2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28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1.6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1.92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2.4 MHz;
    当码片速率 Fc为 3.84 Mcps时, 对应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5 MHz。
  11. 29、 一种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输入装置、 输出 装置、 存储装置和处理器;
    其中, 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在预设段频带上^载 N个载波, 其中 N为大于 1的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标称 带宽值不超过 5 MHz; 对所述 N个载波进行聚合, 使得所述 N个载波中相邻载 波间的标称信道间隔为 0.2 MHz的整数倍;
    所述输出装置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聚合后的 N个载波进行传输。
    30、 根据权利要求 2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在预设频带上 7 载的载波的码片速率为 3.84 Mcps除以 Nc, 其中 Nc为正整数;
    所述载波的的成型滤波因子 Fsp大于等于 1.2且小于等于 1.3;
    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等于 Fc乘以 Fsp, 并且所述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为 0.2 MHz的整数倍。
    31、 根据权利要求 28或 29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在预设频 带上承载的载波的标称带宽值 B属于第一集合 B1 , 所述第一集合 B1为 {0.6 MHz、 0.8 MHz, 1.2 MHz, 1.6 MHz, 2.4 MHz}。
    32、 根据权利要求 3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预设 频带上相邻载波的标称带宽值之和的一半作为第一结果;将所述相邻载波的标 称带宽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半作为第二结果;将所述第二结果对 0.2 MHz取余, 所得结果作为第三结果;将所述第一结果与第三结果之和作为所述相邻载波间 的标称信道间隔。
CN201380000113.5A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Active CN104145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70996 WO2014113975A1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5519A true CN104145519A (zh) 2014-11-12
CN104145519B CN104145519B (zh) 2018-03-09

Family

ID=51226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113.5A Active CN104145519B (zh) 2013-01-25 2013-01-25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25740B2 (zh)
EP (1) EP2941079A4 (zh)
CN (1) CN104145519B (zh)
WO (1) WO201411397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1799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666690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带宽配置方法和系统、基站及用户终端
WO2020029298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09912B (en) * 2013-01-16 2018-08-15 Sony Corp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WO2019033290A1 (en) * 2017-08-16 2019-02-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NON-STANDARD BANDWIDTH AND NETWORK DEVICE INCLUDING THE APPARATUS
KR102047885B1 (ko) * 2017-09-11 2019-11-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싱크 래스터에 따라 ssb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사용자 장치
CN109803267B (zh) * 2017-11-17 2022-1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
US11516804B2 (en) * 2020-08-05 2022-11-29 Apple Inc.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ndicating spectrum shar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2540A1 (en) * 2005-09-29 2008-09-04 Nxp B.V. Frequency Scanning Method, Memory and Terminal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CN101465831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参数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和网络设置方法
CN101808402A (zh) * 2009-02-12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成员载波信息的获取方法、及成员载波信息的收发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54666B2 (en) * 2008-11-03 2014-02-18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multi-carrier system
CN102835164B (zh) * 2010-04-02 2015-06-10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用于同步资源分配指示信息次序的方法和装置
US8606261B2 (en) * 2011-04-19 2013-12-10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scan using a differential power metric
EP2579487B1 (en) * 2011-10-03 2014-05-21 ST-Ericsson SA Non-contiguous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918217B (zh) * 2011-11-07 2019-05-03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间隔确定
WO2013180607A1 (en) * 2012-05-28 2013-12-0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12540A1 (en) * 2005-09-29 2008-09-04 Nxp B.V. Frequency Scanning Method, Memory and Terminal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CN101465831A (zh) * 2007-12-17 2009-06-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频谱参数的获取方法及装置和网络设置方法
CN101808402A (zh) * 2009-02-12 2010-08-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成员载波信息的获取方法、及成员载波信息的收发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Multi-Standard Radio (MSR) Base Station (BS) conformance testing", 《3GPP TS 37.141 V10.9.1》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01799A1 (zh) * 2015-12-15 2017-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7666690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带宽配置方法和系统、基站及用户终端
CN107666690B (zh) * 2016-07-29 2023-03-2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灵活带宽配置方法和系统、基站及用户终端
WO2020029298A1 (zh) * 2018-08-10 2020-0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15816A (zh) * 2018-08-10 2020-09-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615816B (zh) * 2018-08-10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3975A1 (zh) 2014-07-31
CN104145519B (zh) 2018-03-09
US9825740B2 (en) 2017-11-21
EP2941079A4 (en) 2016-03-16
EP2941079A1 (en) 2015-11-04
US20150333881A1 (en) 2015-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5519A (zh)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US11147067B2 (en) Communication radio transmitter
US896458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carrier information and carrier information indication
CN102378370A (zh) 一种载波聚合能力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EP4181453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5340351A (zh) 用于使用多址技术进行高效Wi-Fi(HEW)通信的主站和方法
CN101873648A (zh) 一种lte系统中信息的发送方法、系统和设备
TR201809615T4 (tr) Veri bloğu ayırma ve uzatılmış serpiştirme uzunluğuna yönelik sistem ve yöntem.
EP4027601A1 (en) Reference signal arrangement
CN102036401A (zh) 多载波信道配置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KR101796880B1 (ko) 멀티캐리어 선택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KR101974016B1 (ko) Ofdm 및 noma을 결합한 통신 방법을 이용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US117785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function spli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733830A (zh) 一种多载波信号产生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48266B (zh) 一种载波分配的方法及基站
CN101686502A (zh) 为长期演进宽带系统提供大传输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24029339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414240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2346202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a first and a second and a third parameter
CN102014497A (zh) 上下行成员载波对应关系的配置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1609585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696609A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139378A (zh) 一种多窄带聚合终端的信道选择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27

Address after: 450046 Floor 9, building 1, Zhengshang Boya Plaza, Longzihu wisdom Island, Zhengdong New Area,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per fu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