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5816B -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5816B
CN111615816B CN201880086829.4A CN201880086829A CN111615816B CN 111615816 B CN111615816 B CN 111615816B CN 201880086829 A CN201880086829 A CN 201880086829A CN 111615816 B CN111615816 B CN 1116158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component carrier
information
bandwidth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68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5816A (zh
Inventor
张茜
黎超
邓猛
柴洪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158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58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58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58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该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包括:终端接收来自无线网络设备的对应于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对应于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地提升确定标称信道间距的准确性,进而提升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案的性能或降低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案的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通信系统的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LTE-A)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具体地,CA技术将多个连续或多个非连续的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聚合,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从而能够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其中,根据CA的成员载波所在的频段是否相同,可以将CA分为带内(intra-band)CA和带间(inter-band)CA。并且,根据成员载波在频率上是否不连续,带内CA又可分为带内连续(contiguous)CA和带内非连续(non-contiguous)CA。而带间CA的成员载波之间通常都是非连续的。对于带内连续CA,通信设备可以配置相同的射频接收通道以接收多个连续的成员载波。对于带内非连续CA,通信设备往往需要配置不同的射频接收通道以接收多个非连续的成员载波。因此,对于带内CA,LTE-A系统的标准协议中提供了辅助的指示信息,以供通信设备判断是否为带内连续CA并相应配置射频接收通道。
随着技术的演进,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渐发展到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例如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5G系统相比4G系统,技术更加复杂,如果简单地沿用4G系统的载波聚合相关的方案,可能会导致技术方案不可实施或者技术方案实施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用于载波聚合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提升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案的性能或降低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案的成本。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载波或成员载波用来表示符合系统规定的一段频率范围。这段频率范围可以由载波的中心频率和载波带宽共同确定。其中,载波的中心频率,以及载波带宽的取值集合均由系统的标准或协议具体规定。除非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个载波或成员载波是指多个不同的载波或成员载波,即频率范围不同。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调制解调器(modem)或系统芯片(syetem on chip,SoC)。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的取值单位为兆赫兹MHz。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或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在此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
在此基础上,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所述第二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应理解,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或者是可被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调制解调器或系统芯片。相应地,该接收单元和该处理单元可以是用于实现该无线通信装置的软件程序代码,例如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应接收或处理功能的软件模块。或者,该接收单元和该处理单元也可以是实现该无线通信装置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接收单元可以是终端的接收器、接收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或者是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或输入/输出电路。该处理单元可以是终端的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或者是芯片的CPU核或DSP核等各种运算或控制核心。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包括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的取值单位为兆赫兹MHz。
结合上述第二方面或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在此基础上,所述处理单元还可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对应的射频信号。
在此基础上,所述处理单元还可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所述第二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接收或发送)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由无线通信装置执行,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无线网络设备(如基站),或者是可被设置在无线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调制解调器或系统芯片。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二消息。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二消息。
应理解,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无线网络设备(如基站),或者是可被设置在无线网络设备中的芯片。该芯片具体可以是调制解调器或系统芯片。相应地,该发送单元和该处理单元可以是用于实现该无线通信装置的软件程序代码,例如实现软件算法的相应发送或处理功能的软件模块。或者,该发送单元和该处理单元也可以是实现该无线通信装置的硬件电路或器件。例如,该发送单元可以是终端的发送器、发送电路、收发机、收发器或收发电路,或者是芯片的输入/输出接口或输入/输出电路。该处理单元可以是无线网络设备的通用处理器或专用处理器,或者是芯片的CPU核或DSP核等各种运算或控制核心。
结合上述多种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例如,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信道带宽为10MHz时,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NRB为52个资源块RB。在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就等于52个RB。因此,终端就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52RB),准确地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为10MHz。
结合上述多种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例如,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信道带宽为10MHz时,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NRB为52个资源块RB。在该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可以包括26至52之间的全部或部分取值,只要保证所述第一取值区间能够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因此,终端就能够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例如28RB或50RB),准确地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为10MHz。
结合上述多种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FrequencyInfoDL)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
结合上述多种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FrequencyInfoUL)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元素。
结合上述多种方面中任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SCS-SpecificCarrier)的载波带宽(carrierBandwidth)域;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终端实现如第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程序代码被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网络设备,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使得所述无线网络设备实现如第三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无线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程序代码被无线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三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网络设备,以及如第二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或如第五方面提供的终端。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以及如第四方面或任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或如第八方面提供的终端。
应理解,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可被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所述第一消息的载波带宽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并采用所述第二消息的载波带宽信息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能够有效地提升确定标称信道间距的准确性,进而提升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案的性能或降低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案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可能的载波聚合载波配置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配置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应理解,上述结构示意图中,各框图的尺寸和形态仅供参考,不应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排他性的解读。结构示意图所呈现的各框图间的相对位置和包含关系,仅为示意性地表示各框图间的结构关联,而非限制本发明实施例的物理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系统结构和业务场景主要是为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不应被解读为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唯一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系统结构的演进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对类似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案,包括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由于这些技术方案解决问题的原理相同或相似,在如下具体实施例的介绍中,某些重复之处可能不再赘述,但应视为这些具体实施例之间已有相互引用,可以相互结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接入网和终端,在图1中仅示出了接入网所包括的无线网络设备以及终端。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设备01、一个或多个终端02。无线网络设备01既可以作为发射端也可以作为接收端。同理,终端02既可以作为接收端也可以作为发射端,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理解,无线通信系统00可以作为基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技术规范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示例,也可以涵盖基于其他无线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的802系列,如802.11、802.15、802.20等无线通信标准。
其中,无线网络设备01是一种具备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设备。无线网络设备01可以是像基站这样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基站具体可以是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用节点B(generation Node B,gNB),4G移动通信系统的演进节点B(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以及其他可能的无线接入技术中的基站。基站的物理形态和发射功率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宏基站(macro base station)或微基站(micro base station)。
终端02也可以被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或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SU)。终端02具体可以是但不限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眼镜等),以及其他具备无线接入能力的通信设备,如各种物联网设备,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电表、智能家电等),智能车辆等。
无线通信系统00可以工作在多种频段上,并不限于未来演进的5G系统、NR系统、M2M系统等。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只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无线通信系统00。
根据聚合载波所在的频段,可以将CA分为带内CA和带间CA。更具体地,根据成员载波是否连续,带内CA分为带内连续CA和带内非连续CA。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可能的载波聚合载波配置示意图,包括图2A、图2B、图2C。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内连续CA的成员载波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在同一个频段内配置多个连续成员载波,终端可以接收同一频段内的多个连续成员载波。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内非连续CA的成员载波结构示意图。如图2B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在同一个频段内配置多个非连续成员载波,终端可以接收同一频段内的多个非连续成员载波。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间CA的成员载波结构示意图。如图2C所示,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在多个频段内配置多个成员载波,终端可以接收多个频段内配置的多个成员载波。其中,多个频段可以在相同的频段内,多个频段也可以在不同的频段内。
图2A、图2B以及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CA的三个示例。对于频段和频段范围可以存在多种组合可能,并支持CA。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A配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图示出的情况。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配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于一个信道而言,信道带宽(channel bandwidth)所对应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个数包括了传输带宽配置(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所对应的RB个数和保护带宽(guardband)所对应的RB个数两部分。其中,传输带宽配置的单位为RB个数,信道带宽和保护带宽的单位分别为MHz和kHz,最小保护带宽(minimum guardband)由各UE信道带宽、子载波间隔共同确定。
对于单个UE而言,UE可以配置一个或多个载波。对于CA中的每个成员载波而言,各成员载波都具有单独一个UE信道带宽,也可称作该成员载波的载波信道带宽(channelbandwidth for carrier)或该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类似的,每个成员载波的载波信道带宽所包含的RB个数也包括了传输带宽配置所包含的RB个数和保护带宽所包含的RB个数两部分。最大传输带宽配置(maximum transmission bandwidth configuration)表示该载波所能支持或占用的最大RB数,由该载波的载波信道带宽和最小保护带宽共同确定。根据现有协议,对于NR系统中的信道,针对一个成员载波,无线网络设备仅下发一个不固定的载波带宽,所述载波带宽的取值为不大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正整数。换句话说,该载波带宽可能只是实际物理信道带宽的一部分。
与4G通信系统中采用单一15kHz的子载波间隔所不同的是,5G通信系统中采用了多种的子载波间隔,每种信道可以采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例如: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 Channel,PBCH)采用一种SCS,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采用另一种SCS。由于5G通信系统中,对于CA中的每个成员载波而言,为了节省功耗,分配一个或多个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给单个成员载波,终端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选择激活不同的BWP。每个BWP不仅是带宽和频点可能不同,还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置(比如,子载波间隔、CP类型),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对于单个成员载波而言,当前激活的BWP带宽应小于或等于该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
在4G通信系统中,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和实际信道间距可以根据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唯一确定。具体地,对于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带内连续载波聚合,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可以通过公式(1)计算得出,公式(1)如下: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101
其中,BWChannel(1)表示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BWChannel(2)表示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并且无线网络设备直接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信息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信息,因此,当终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即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在5G通信系统中,对于终端而言,无线网络设备不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信息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信息,终端无法直接或间接获取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具体大小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具体大小,因此,终端无法通过公式(1)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进一步地,根据NR通信协议TS 38.101-1中规定,对于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带内连续CA,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进行计算得出,对于100kHz信道栅格(channel raster)的NR操作频段,所述标称信道间距可以根据公式(2)确定,公式(2)如下: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111
对于15kHz信道栅格的NR操作频段,所述标称信道间距可以根据公式(3)确定,公式(3)如下: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112
其中,n=max(μ1,μ2),BWChannel(1)表示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BWChannel(2)表示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GBChannel(1)表示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小保护带宽,GBChannel(2)表示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小保护带宽,μ1和μ2分别代表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
在5G通信系统中,各成员载波支持多种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并且无线网络设备只指示针对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相应子载波间隔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和针对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相应子载波间隔的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对于终端而言,根据上述信息无法直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最小保护带宽,以及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最小保护带宽。并且,对于15kHz信道栅格的NR操作频段而言,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均可能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即存在多种子载波间隔配置,终端无法确定用于计算标称信道间距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的具体取值。同时,由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均可能支持多种子载波间隔,对于不同子载波间隔取值,相应载波的中心频点位置可能不同,终端无法根据上述信息直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实际信道间距。对于上述问题,如果直接通过终端自行选择参数进行计算,则可能会导致对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否为带内连续载波判断错误,例如,对于带内连续CA的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终端由于随机选择参数进行计算,误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非连续,则终端上报无线网络设备,降低了终端通信成功概率,增加了通信时延,或者终端配置两个射频接收通道分别对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进行接收,提高了硬件成本。因此,简单地沿用4G系统的CA相关的方案,可能会导致技术方案不可实施或者技术方案实施效果不佳。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A所示,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所述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401a,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S402a,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S403a,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B所示,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所述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401b: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S402b: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S403b: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二消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终端接收来自无线网络设备的消息,获取对应于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根据上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标称信道间距,以判断相应成员载波是否连续,提高射频接收通道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降低通信中断概率和时延。
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为了通过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来直接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无线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下发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所指示的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同理,为了通过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来直接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无线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下发的所述第二消息中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相应的,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消息的载波带宽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即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同理,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消息的载波带宽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即令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通过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直接指示相应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取值,可以进一步实现各成员载波之间标称信道间距的计算,提高终端对相邻载波是否连续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射频接收通道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降低通信中断概率和时延。
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应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取值区间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是载波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直接对应关系,也可以是通过其它参数(例如,载波信道带宽)的间接对应关系,可以是通过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预定的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呈现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表格、函数等。同样的,所述第二取值区间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是载波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直接对应关系,也可以是通过其它参数(例如,载波信道带宽)的间接对应关系,可以是通过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预定的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呈现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表格、函数等。
为了通过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来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无线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基于一种对应关系(例如,通过查表或函数计算)确定所下发的所述第一消息中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由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根据一种对应关系(例如,载波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的第一取值区间。为了通过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来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无线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基于一种对应关系(例如,通过查表或函数计算)确定所下发的所述第二消息中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由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根据一种对应关系(例如,载波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的第二取值区间。
相应的,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消息的载波带宽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即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所对应的RB个数,确定其所在的取值范围,根据所述载波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例如,通过查表或函数计算)确定所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具体取值。同理,终端通过所述第二消息的载波带宽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即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所对应的RB个数,确定其所在的取值范围,根据所述载波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例如,通过查表或函数计算)确定所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具体取值。
表1:载波信道带宽、子载波间隔、载波带宽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131
例如,通过表1示出了各UE载波信道带宽、载波带宽、子载波间隔之间的对应关系。表格的第一行代表载波信道带宽取值,表格的第一列代表子载波间隔取值,表格中的载波带宽代表载波带宽取值,单位是RB的个数。根据各终端载波信道带宽、最小保护带宽以及子载波间隔共同确定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无线网络设备根据查表1可知,对于子载波间隔为15kHz、载波信道带宽为15MHz的第一成员载波,其载波带宽可以为53-79中的任意一个整数,因此载波带宽信息可以是指示58个载波。
类似的,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息元素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息元素时,对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终端获取到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一组子载波间隔和载波带宽的取值为15kHz、10个RB,另一组子载波间隔和载波带宽取值为30kHz、38个RB。根据表1可知,对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而言,针对子载波间隔和载波带宽的取值为15kHz、10RB的情况,该载波对应的信道带宽为5MHz,针对子载波间隔和载波带宽的取值为30kHz、38RB的情况,该载波对应的信道带宽为15MHz。
进一步地,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的取值单位为兆赫兹MHz。
应理解的是,终端可以根据上述步骤确定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通过查表或函数计算的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根据上述步骤确定的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通过查表或函数计算的方式来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进而,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来确定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例如,通过查表或函数计算),标称信道间距的计算方法可以是通过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预定的。
进一步地,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
可选的,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元素。
进一步地,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消息为SIB1或RRC消息。对于无线网络设备而言,所述第一消息可以通过RMSI消息进行发送,也可以通过RRC重配消息进行发送。具体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可以是Frequency InfoDL Information Element,也可以是Frequency InfoUL Information Element,对于该信息元素对应于一个成员载波至少配置一组载波偏移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Frequency InfoDL InformationElement可以用于指示下行载波聚合的载波信息,Frequency InfoUL InformationElement可以用于指示上行载波聚合的载波信息。
可选的,所述第二消息为SIB1或RRC消息。对于无线网络设备而言,所述第二消息可以通过RMSI消息进行发送,也可以通过RRC重配消息进行发送。具体信息元素(information element)可以是Frequency InfoDL Information Element,也可以是Frequency InfoUL Information Element,对于该信息元素对应于一个成员载波至少配置一组载波偏移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Frequency InfoDL InformationElement可以用于指示下行载波聚合的载波信息,Frequency InfoUL InformationElement可以用于指示上行载波聚合的载波信息。
上述方法,通过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和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获取对应于第一载波的载波相关参数信息和第二载波的载波相关参数信息,可以实现各成员载波之间标称信道间距的计算,提高终端对相邻载波是否连续判断的准确性,降低通信中断概率和时延。
进一步地,可选的,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信息确定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信息确定第二成员载波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子载波间隔配置用于计算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为下列取值的至少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最大值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最小值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最小值;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当前激活的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当前激活的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所配置的初始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所述第一成员载波所配置的初始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所述配置的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最小值和所述第一成员载波所述配置的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最小值;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为下列取值的至少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最大值;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所对应子载波间隔配置中的最小值;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当前激活的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所配置的初始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所述配置的BWP所对应的子载波间隔配置中最大值。
应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可以用于确认计算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中的对应子载波间隔取值。例如,具体地,对于15kHz信道栅格的NR操作频段,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配置对应公式(3)中的μ1和μ2,以用于确认公式(3)中n的取值、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小保护带宽的取值、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小保护带宽的取值。其中,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小保护带宽的取值以及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小保护带宽的取值可以通过查表格或函数计算进行确定,所述表格或函数通过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预定的。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信息确定子载波间隔配置,以便于计算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准信道间隔,避免了由于子载波间隔配置的随机选择造成的计算结果不统一,提高终端对相邻载波是否连续判断的准确性,降低通信中断概率和时延。
进一步地,可选的,
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参考点绝对频点位置信息和频段信息,所述第二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参考点绝对频点位置信息和频段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实际信道间距。
应理解的是,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频段信息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频段信息,可以判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否为带内载波聚合。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参考点绝对频点位置、载波偏置和子载波间隔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相应中心频点位置,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参考点绝对频点位置、载波偏置和子载波间隔可以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相应中心频点位置。终端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相应中心频点位置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相应中心频点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实际信道间距。
进一步地,可选的,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应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所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取值,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所支持的子载波间隔可能有多种不同的取值。因此,对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其相应的子载波间隔取值可以有多组不同的组合。对于每一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取值,都有一个对应于该组取值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以及一个对应于该组取值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实际信道间距。因此,为了提高对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否为带内连续载波判断的准确性,针对每一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取值,进行相对应该组取值计算出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及实际信道间距。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属于同一频段时,至少存在一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取值,满足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标称信道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实际信道间距,则终端确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为带内连续载波,否则终端确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不是带内连续载波。可选的,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属于同一频段时,对于全部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取值,均满足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标称信道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实际信道间距,则终端确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为带内连续载波,否则终端确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不是带内连续载波。上述方法,通过针对不同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取值组合,进行相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标称信道间距与实际信道间距比较,进一步提高终端对相邻载波是否连续判断的准确性,提高终端对相邻载波是否连续判断的准确性,降低通信中断概率和时延。
进一步地,可选的,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
应理解的是,对于下行链路,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终端只需要配置一条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进一步合理配置了射频接收通道的资源,为降低硬件成本提供可能性,节省功耗。对于上行链路,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终端只需要配置一条射频通道,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进一步合理配置了射频接收通道的资源,为降低硬件成本提供可能性,节省功耗。
可选的,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所述第二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应理解的是,对于下行链路,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终端需要配置两条射频通道,分别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应理解,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基于以上方法,提高了射频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降低通信中断的概率和通信时延。对于下行链路,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终端需要配置两条射频通道,分别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应理解,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对于上行链路,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终端需要配置两条射频通道,分别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应理解,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基于以上方法,提高了射频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降低通信中断的概率和通信时延。对于下行链路,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终端需要配置两条射频通道,分别用于发送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应理解,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是指,可选的,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一射频通道;可选的,对一条射频通路进行参数配置,作为第一射频通道;可选的,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一射频通道,并进行参数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是指,可选的,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二射频通道;可选的,对一条射频通路进行参数配置,作为第二射频通道;可选的,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二射频通道,并进行参数配置。
基于以上方法,提高了射频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降低通信中断的概率和通信时延。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网络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为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装置,可以作为用于载波聚合的接收端装置。这里,也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00中的无线网络设备01或终端02。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该无线通信装置10包括:
接收单元110,用于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处理单元1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无线通信装置10通过接收单元110接收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取值,即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通过接收单元110接收的接收的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可以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取值,即令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该无线通信装置10通过处理单元120,对接收单元110接收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确定其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所属的第一取值区间,进而确定该第一取值区间所对应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同样的,该无线通信装置10通过处理单元120,对接收单元110接收的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确定其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所属的第二取值区间,进而确定该第二取值区间所对应的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单元1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包括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
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的取值单位为兆赫兹MHz。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单元120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进一步,可选的,处理单元120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对应的射频信号。应理解的是,所述配置第一射频通道可以是通过选定一条射频通道的方式实施,也可以通过配置一条射频通道的方式实施。
可选的,处理单元120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所述第二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是指,可选的,通过处理单元120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一射频通道;可选的,通过处理单元120对一条射频通路进行参数配置,作为第一射频通道;可选的,通过处理单元120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一射频通道,并进行参数配置。所述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是指,可选的,通过处理单元120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二射频通道;可选的,通过处理单元120对一条射频通路进行参数配置,作为第二射频通道;可选的,通过处理单元120选定一条射频通路作为第二射频通道,并进行参数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10可以对应于载波聚合的接收端,可以对应于前述方法中的无线通信装置或终端。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装置20可以为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装置,可以作为用于载波聚合的接收端装置。这里,也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00中的无线网络设备01,也可以对应于芯片、电路等。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该无线通信装置20包括:
处理单元210,用于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发送单元220,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二消息。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无线通信装置20通过处理单元210根据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生成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通过处理单元210根据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生成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无线通信装置20通过处理单元210根据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对应的第一取值区间,进而所述第一取值区间中选取一个合适的取值用于生成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通过处理单元210根据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对应的第二取值区间,进而所述第二取值区间中选取一个合适的取值用于生成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即令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无线通信装置30可以为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装置,可以作为用于载波聚合的发射端装置,也可以作为用于载波聚合的接收端装置。这里,也可以对应于图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00中的无线网络设备01或终端02。
该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总线系统330、接收器340和发送器350。其中,处理器310、存储器320、接收器340和发送器350通过总线系统330相连,该存储器320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器310用于执行该存储器320存储的指令,以控制接收器340接收信号,并控制发送器350发送信号,完成上述方法中无线通信装置(如基站)或终端的步骤。其中,接收器340和发送器350可以为相同或者不同的物理实体。为相同的物理实体时,可以统称为收发器。所述存储器320可以集成在所述处理器310中,也可以与所述处理器310分开设置。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接收器340和发送器350的功能可以考虑通过收发电路或者收发的专用芯片实现。处理器310可以考虑通过专用处理芯片、处理电路、处理器或者通用芯片实现。
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考虑使用通用计算机的方式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即将实现处理器310,接收器340和发送器350功能的程序代码存储在存储器中,通用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器中的代码来实现处理器310,接收器340和发送器350的功能。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无线通信装置40包括:天线模块410、与天线模块410耦合的射频子系统420、以及与射频子系统420耦合的基带子系统430。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基带子系统430用于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并以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对应的基带信号的形式发送至射频子系统420中。射频子系统420包括射频前端模块421和射频收发模块442两个模块,用于对自基带子系统430的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可以通过天线模块410发射的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模块410发送。应理解的是,天线模块410和射频子系统420可以共同组成射频发射通道440或射频接收通道450,以用于射频信号的发送。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天线模块410用于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以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对应的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射频子系统420,通过射频子系统42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滤波、降噪、放大等),将所述射频信号降频至基带信号以供基带子系统430进行处理,其中,射频子系统420包括射频前端模块421和射频收发模块442两个模块。应理解的是,天线模块410和射频子系统420可以共同组成射频接收通道440,以用于射频信号的接收。基带子系统4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并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否为带内连续载波。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带内连续载波时,基带子系统配置一条射频通道,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所对应的射频信号。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不是带内连续载波时,基带子系统配置两条射频通道,分别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成员载波所对应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所对应的射频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天线模块410用于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以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对应的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射频子系统420,通过射频子系统42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例如,滤波、降噪、放大等),将所述射频信号降频至基带信号以供基带子系统430进行处理。基带子系统4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并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否为带内连续载波。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带内连续载波时,基带子系统配置一条射频通道,以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对应的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射频子系统420中,射频子系统420用于对来自基带子系统430的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可以通过天线模块410发射的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模块410发送。当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带内连续载波时,基带子系统配置两条射频通道,以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对应的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射频子系统420中,射频子系统420用于对自基带子系统430的基带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成可以通过天线模块410发射的射频信号,并通过天线模块410发送。应理解的是,天线模块410和射频子系统420可以共同组成射频发射通道440或射频接收通道450,以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收发模块442也可以是射频接收模块或射频接收模块,可以与所述基带子系统430或/和天线模块410进行集成,也可以与所述基带子系统430或/和天线模块410分开设置。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装置是在图8所示无线通信装置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相关细节可借鉴前述说明,重复内容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无线通信装置40包括:天线模块410、与天线模块410耦合的射频子系统420、与射频子系统420耦合的基带子系统430、以及与基带子系统430耦合的第一存储器460。所述无线通信装置40具有多个(k个)射频接收通道440a至440k,多个(m个)射频发射通道450a至450m,具有多个(m个)射频发射通道450a至450k,以支持多个频段、载波聚合、MIMO传输技术等。其中,基带子系统430包括处理器431、第二存储器432。第一存储器460和基带子系统430中的第二存储器432耦合。
第一存储器460为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第二存储器432为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具体的,易失性存储器是指当电源供应中断后,内部存放的数据便会丢失的存储器。目前,易失性存储器主要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包括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非易失性存储器是指即使电源供应中断,内部存放的数据也不会因此丢失的存储器。常见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光盘、磁盘、固态硬盘以及基于闪存(flash memory)技术的各种存储卡等。
具体地,第一存储器460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图4A或图4B)所对应的一条或多条指令,在无线通信装置40上电后,所述代码加载至第二存储器432中,通过处理器执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对于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二消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以及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发射,基带子系统430处理(例如,调制、编码等)上述消息和上述成员载波,以基带信号的形式输入选定的射频发射通道,进而转换成待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天线模块410进行发射。下面的描述基于假定射频发射通道为射频发射通道450a,则通过发射电路451a对所述基带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以及从基带信号变频至射频信号,所述发射电路451a可以包括混频器、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锁相环、匹配电路等。功率放大器接收并放大经调制的射频信号,并提供具有合适放大输出功率的射频信号,依次通过输出电路453a、射频前端模块421、以供天线模块410进行发射。其中,输出电路443a可以包括匹配电路、发射滤波器、定向耦合器等,射频前端模块421可以包括天线开关、双工器(duplexer)等。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天线模块410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并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对应的射频信号输入选定的射频接收通道,进而转换成基带信号,供基带子系统430处理。下面的描述基于假定其中一条选定的射频接收通道为射频接收通道440a,则天线模块410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过射频前端模块421以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选定的射频接收通道440a,射频前端模块421可以包括天线开关、双工器、合路器(diplexer)等。对于来自射频前端模块421的射频信号,射频接收通道440a中的输入电路441a用于对其进行预处理(例如,滤波等),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提供给低噪放大器442a,输入电路441a可以包括匹配电路、接收滤波器等。低噪放大器242a在引入较低噪声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接收电路443a。接收电路443a对来自低噪放大器442a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下变频至基带信号,以供基带子系统进行处理判断。基带子系统430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否为带内连续载波。对于带内连续载波,基带子系统430将配置一条射频接收通道进行对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接收。对于非带内连续载波(包括带内非连续载波和带间载波),基带子系统430将配置两条射频接收通道分别进行对于所述对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接收,每条射频接收通道接收一个成员载波。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是,天线模块410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并将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对应的射频信号输入选定的射频接收通道,进而转换成基带信号,供基带子系统430处理。下面的描述基于假定其中一条选定的射频接收通道为射频接收通道440a,则天线模块410接收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通过射频前端模块421以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选定的射频接收通道440a,射频前端模块421可以包括天线开关、双工器、合路器等。对于来自射频前端模块421的射频信号,射频接收通道440a中的输入电路441a用于对其进行预处理(例如,滤波等),以射频信号的形式提供给低噪放大器442a,输入电路441a可以包括匹配电路、接收滤波器等。低噪放大器242a在引入较低噪声的情况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并以射频信号的形式输入接收电路443a。接收电路443a对来自低噪放大器442a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滤波、下变频至基带信号,以供基带子系统进行处理判断。基带子系统430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是否为带内连续载波。对于带内连续载波,基带子系统430将配置一条射频接收通道进行对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发送。对于非带内连续载波(包括带内非连续载波和带间载波),基带子系统430将配置两条射频接收通道分别进行对于所述对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发送,每条射频接收通道发送一个成员载波。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接收通道可以包括输入电路、低噪放大器、接收电路,还可以包括射频前端模块421、以及天线模块410。射频发射通道可以包括输出电路、功率放大器、发射电路,还可以包括射频前端模块421、以及天线模块410。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431可以单独或与其它部分结合(例如,第一存储器460、第二存储器432)实现无线通信装置10中处理单元120、无线通信装置20中处理单元22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30中处理器310的全部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频接收通道440可以单独或与其它部分结合(例如,射频前端模块421、天线模块410)实现无线通信装置10中接收单元11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30中接收器340的全部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射频发射通道450可以单独或与其它部分结合(例如,射频前端模块421、天线模块410)实现无线通信装置20中发射单元21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30中发射器350的全部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天线模块410可以单独或与其它部分结合(例如,射频前端模块421、射频接收通道440)实现无线通信装置10中接收单元11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30中接收器340的全部功能,或,无线通信装置20中发射单元21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30中发射器350的全部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存储器460或第二存储器432可以单独或与其它部分结合实现无线通信装置10中处理单元120、无线通信装置20中的处理单元210以及无线通信装置30中存储器320的全部功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部分器件可以集成在一个芯片或集成电路,也可以相应组合成不同芯片或电路,也可以组成整机(例如,终端,基站等)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以2个成员载波的CA为例,提供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可能过程。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取值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方案内容,对于实际情况的取值不作限定。
无线网络设备给终端配置了具有两个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其中第一成员载波记作CC1,第二成员载波记作CC2。其中,CC1的载波偏置为2个RB、子载波间隔为30kHz、以及载波信道带宽为15MHz。CC2的载波偏置为0个RB、子载波间隔为30kHz、以及载波信道带宽为15MHz。
首先,无线网络设备可以根据载波信道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确定各成员载波相应结构下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取值,所述载波信道带宽与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对应关系为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中预先定义的表格,例如表2所示。对于CC1查表可知,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为38个RB,此时下发的载波带宽应为38个RB。对于CC2查表可知,对应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为52个RB,此时下发的载波带宽应为52个RB。
因此无线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对应于CC1的第一消息,具体的形式可能为SCS-SpecificCarrier::=SEQUENCE{2,30kHz,38,...}。无线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对应于CC2的第二消息,具体的形式可能为SCS-SpecificCarrier::=SEQUENCE{0,15kHz,52,...}。
为了便于终端确定各成员载波的起始位置,无线通信装置还会发送关于参考点绝对频域位置的信息,对应于CC1的参考点绝对频域位置信息为absoluteFrequencyPointA=499185和对应于CC2的参考点绝对频域位置信息为absoluteFrequencyPointA=502065。为了便于终端确定各成员载波的频带,无线通信装置还会发送相应载波所属的频带信息(例如Band41:2495.925MHz和2510.325MHz),对应于CC1的频段信息和对应于CC2的频段信息分别为band41、band41。
表2:最大传输带宽配置NRB、子载波间隔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251
终端接收来自无线网络设备对应于CC1的第一消息,并从所述第一消息中获取到一组对应于CC1的参数取值是:载波偏置为2个RB、子载波间隔为30kHz、载波带宽为38个RB。类似的,终端接收来自无线网络设备的对应于CC2的第二消息,从所述第二消息中获取到一组对应于CC2的参数取值,对应于CC2的一组参数取值是:载波偏置为0个RB、子载波间隔为15kHz、载波带宽为52个RB。
下面终端根据上述对应于CC1的第一消息和CC2的第二消息确定CC1和CC2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为了确定CC1和CC2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首先需要确定CC1和CC2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进而以确定相应成员载波的载波信道带宽。
对于CC1而言,在子载波间隔取值为30kHz,载波带宽取值为38个RB的情况下,其最大传输带宽配置为38个RB,查表可知,对应的载波信道带宽为15MHz。对于CC2而言,在子载波间隔取值为15kHz、载波带宽为52个RB的情况下,其最大传输带宽配置为52个RB,查表可知,对应的载波信道带宽为10MHz。
进一步地,为了确定CC1和CC2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还需要确定CC1和CC2的最小保护带宽。终端可以根据载波信道带宽与最小保护带宽的对应关系确定各成员载波相应结构下最小保护带宽的取值,所述载波信道带宽与最小保护带宽的对应关系为通信标准或通信协议中预先定义的表格(例如,表3)。对于CC1而言,查表可知,对应的最小保护带宽为645kHz。对于CC2而言,查表可知,对应的最小保护带宽为312.5kHz。
表3:各UE信道带宽与子载波间隔(kHz)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261
具体地,对于100kHz信道栅格的NR操作频带,CC1和CC2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为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262
对于15kHz信道栅格的NR操作频带,CC1和CC2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为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263
由于终端获取CC1和CC2的参考点绝对频域位置分别为:2495.895MHz、2500.755MHz。因此CC1和CC2的中心频点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264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265
分别为:
Figure GPA0000291435080000266
此时CC1和CC2之间的实际信道间距为2515.005-2503.485=11.52MHz。易知,CC1和CC2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大于实际信道间距。因此,终端可以确定CC1和CC2为带内连续载波,配置一条射频通道用于接收。
本申请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表示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仅限于字面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字面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只存在A,只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应理解,在本申请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本申请提到的“耦合”一词,用于表达不同组件之间的互通或互相作用,可以包括直接相连或通过其他组件间接相连。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等)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电、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和磁带;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也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2)

1.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
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的取值单位为兆赫兹MHz。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所述第二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15.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二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
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20.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接收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消息和所述第二消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包括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
根据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确定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信道带宽的取值单位为兆赫兹MHz。
24.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
25.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上行链路信息元素。
26.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27.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之间的标称信道间距,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是否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
32.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为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和所述第二成员载波对应的射频信号。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确定所述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聚合不是带内连续的载波聚合时,配置第一射频通道,所述第一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配置第二射频通道,所述第二射频通道用于处理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射频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射频通道不同于所述第二射频通道。
34.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载波聚合至少包括第一成员载波和第二成员载波,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第一消息,以及生成对应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第二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偏置信息,子载波间隔信息以及载波带宽信息,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发送单元,用于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一消息以及所述第二消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等于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的资源块个数。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一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一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块个数属于第二取值区间,其中,所述第二取值区间唯一对应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最大传输带宽配置。
37.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一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所述第二消息包括第二成员载波的频率信息下行链路信息元素。
38.根据权利要求34至36中任一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一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载波带宽信息承载在所述第二成员载波的子载波间隔特定载波信息元素的载波带宽域。
3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终端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4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终端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41.一种无线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使得所述无线网络设备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4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了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被无线网络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至19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86829.4A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6158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00093 WO2020029298A1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5816A CN111615816A (zh) 2020-09-01
CN111615816B true CN111615816B (zh) 2022-04-05

Family

ID=69413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6829.4A Active CN111615816B (zh) 2018-08-10 2018-08-10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15816B (zh)
WO (1) WO20200292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80470A4 (en) * 2021-02-09 2024-03-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994709B (zh) * 2021-03-11 2022-09-27 陕西天基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5g频率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N115150814B (zh) * 2021-03-30 2024-04-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频谱分配方法和设备
CN116056095A (zh) * 2021-10-28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载波小区的建立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378780B (zh) * 2021-12-29 2023-07-18 比科奇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调制信号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8217A (zh) * 2011-11-07 2014-07-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间隔确定
CN104145519A (zh) * 2013-01-25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8311B2 (en) * 2016-09-26 2018-12-04 Lg Electronics Inc. Studies about MSD level in aggregating a plurality of downlink carriers and two uplink carrier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18217A (zh) * 2011-11-07 2014-07-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信道间隔确定
CN104145519A (zh) * 2013-01-25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波聚合传输的方法及实现载波聚合传输的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Remaining details 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 R1-1803625》.2018, *
Introduction of additional requirement for n50 & n51 bands into "TS 38.104 Combined updates (NSA) from RAN4 AH-1801";Huawei等;《3GPP TSG-RAN4 Meeting #86 R4-1802256》;20180302;第5.3.1-5.3.2、5.4.1.2节 *
Remaining details on synchronization signal;Huawei等;《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2bis R1-1803625》;20180420;第2.3节,附件A-C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9298A1 (zh) 2020-02-13
CN111615816A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15816B (zh) 一种用于载波聚合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096248A1 (zh) 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5166801A1 (ja)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3630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a segment carrier
US11082985B2 (en) Bandwidth and primary channel indication
CN111148196B (zh) 通过经由附加信令预先获得时域资源分配模式来降低功耗
CN110138534B (zh) 一种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72305B (zh) 新无线电未许可频谱(nru)的具有窄带监测的宽带传输
US20200229213A1 (en) Carrier switching method on unlicensed spectrum,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220271886A1 (en) Dynamic Adaptation of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27782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10409172A1 (en) Enhanced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KR20210034068A (ko) 자원 할당 방법, 단말 장치와 네트워크 장치
US20220279523A1 (en) Enhanc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867086A (zh) 通信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CN11202014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691358A (zh) 能力信息上报方法及其装置
CN114071745A (zh) 一种无线接入的方法以及装置
WO2021226994A1 (en) Control signaling for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WO2022077352A1 (en) Technologies for reliable physical data channel recep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8282279B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和终端
CN114930958A (zh) 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US20230362993A1 (en) Mechanism to handle transmit opportunity termination in non-primary channel access
EP4255038A1 (en) Mechanism to jointly signal a service period and channel for p2p operations
WO2022226802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support for reduced capability devic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