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45436A - 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45436A
CN104145436A CN201280068904.7A CN201280068904A CN104145436A CN 104145436 A CN104145436 A CN 104145436A CN 201280068904 A CN201280068904 A CN 201280068904A CN 104145436 A CN104145436 A CN 1041454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dm
equipment
switching equipment
circuit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890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池努
熊谷俊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454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454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diverting traffic away from congested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8Intermediate station arrangements, e.g. for branching, for tapping-off
    • H04J3/085Intermediate station arrangements, e.g. for branching, for tapping-off for ring networks, e.g. SDH/SONET rings, self-healing rings, meashed SDH/SONE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27Loop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 H04L12/43Loop networks with decentralised control with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e.g.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TDM], slotted r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28Local loop
    • H04J2203/003Medium of transmission, e.g. fibre, cable, radio
    • H04J2203/0035Rad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51Network Node Interface, e.g. tandem connections, transit switching
    • H04J2203/0053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03/00Aspects of 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by H04J14/05 and H04J14/07
    • H04J2203/0001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in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using frames of the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 [OTN] or using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TM], e.g. SONET, SDH
    • H04J2203/0064Admission Control
    • H04J2203/0067Resourc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 H04J2203/0069Channe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16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in which the time allocation to individual channels within a transmission cycle is variable, e.g. to accommodate varying complexity of signals, to vary number of channels transmitted
    • H04J3/1682Allocation of channels according to the instantaneous demands of the users, e.g. concentrated multiplexers, statistical multiplex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其中即使传输速度变化TDM线路数据也不被丢弃的线路中继设备。提供一种线路中继设备(1),其连接至使用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12)(以下称之为线路(11、12))以环形连接至相对设备,其中,当预先设定为TDM线路传送路由的线路(11)的传输速度减小被设备连接线路终止单元(109)检测到时,已经被添加了指示从线路(11)溢出的TDM线路带宽的量的信息和指示最终线路中继设备的目的地的映射请求,由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生成,并且经由另一线路(12)传输至在环形网络中连接的另一设备,以便将添加至映射请求的带宽的溢出量从其他设备至作为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顺序地映射至每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上,从而形成TDM线路迂回路由。

Description

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以及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并且具体地,本发明适当地适用于容纳传输带宽根据线路中继设备的现场的周围环境而变化的传输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诸如环形架构网络中的室外传输设备(无线电中继设备),从而使得TDM(时分复用)线路数据能够迂回,使得即使当传输带宽变化时,该数据也能够被传送而不被丢弃。
背景技术
在作为线路中继设备的一个示例的容纳无线电线路的无线电中继设备中,因为受到周围环境影响,所以能够传输的传输速度发生变化。通常,当设定网络时,网络设计师根据首先设计的传输速度来假定用于传输的吞吐量,并且容纳TDM(时分复用)线路和以太网(注册商标)线路,如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03-259471“packet/TDM integrated node device(分组/TDM集成节点设备)”中所描述。因此,当传输速度不变时,利用网络设计师所假定的吞吐量的传输是可能的。然而,当传输速度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等而变化时,可以假定,无法以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当前传输速度进行利用所容纳的TDM线路和以太网线路的吞吐量的传输,这导致了无法提供适当的服务。
当网络拓扑是环形架构时,甚至当在连接到线路中继设备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一个路由中的传输速度由于周围环境等的影响而下降,另一路由通过该环形架构连接到目的地,并且能够通过使用另一路由的迂回路径来实现传输。
然而,在以太网分组通信的情况下,虽然迂回、吞吐量减小等可以通过的流控制或交换按照协议被实现,但是需要固定带宽,并且在TDM通信的情况下,传输路由需要被预先独特地确定。
因此,在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由于周围环境等的影响而变化的情况下,当传输速度下降以降至TDM线路所需要的传输带宽以下作为传输速度的变化程度时,存在无法传送TDM线路数据的问题,并且该数据在不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输出TDM线路数据的情况下被丢弃。
此外,即使当对无线电调制方案等做出了修改,也存在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速度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并且因此,仅能够在流入线路中继设备的TDM线路数据当中变化之后,传送可以通过传输带宽被传送的TDM线路数据。因此,存在即使当无线电调制方案被修改时,溢出传输带宽的TDM线路数据不被传送到相对设备的问题。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3-259471(pp.5-8)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例如,使用如图4中所示的典型环形网络来描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图4是示出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以环形连接的网络的配置示例的网络配置图,并且其被用作解释图来描述在环形网络中用于TDM线路的现有数据传输方法。图4示出了环形网络的配置示例,其中,通过诸如无线电线路的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12和13以环形连接三个线路中继设备1、2和3。
在图4中,TDM线路被容纳在TDM终止设备21和线路中继设备1之间,并且以太网线路被容纳在L2交换机31和线路中继设备1之间。线路中继设备1、2和3通过如上所述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12和13以环形连接。在以太网通信中,为了避免在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12和13中的以太网通信的循环的发生,例如,使用STP协议(生成树协议)在正常时间在逻辑上断开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连接。
另一方面,例如,通过使用TDM线路连接的TDM终端设备21、终止TDM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1、连接该线路中继设备1和线路中继设备3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可变带宽线路)、终止TDM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3、以及使用TDM线路连接的TDM终端设备22,作为独特确定的传输路由来进行TDM通信。
此外,通过使用以太网线路连接的L2交换机31、终止以太网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1、连接线路中继设备1和线路中继设备3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终止以太网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3以及使用以太网线路连接的L2交换机33,来进行以太网线路通信。
类似地,线路中继设备2与使用以太网线路连接的L2交换机32进行通信,并且通过与线路中继设备1和3连接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和13来执行与其他设备的以太网通信。然而,应注意的是,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在正常时间通过如上所述的STP(生成树协议)在逻辑上断开。因此,从线路中继设备2向线路中继设备3传送的以太网通信数据实际上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线路中继设备1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迂回路由,被传送到线路中继设备3。
此外,在现有TDM通信中,即使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变化并且传输带宽减小时,例如,有必要使用预先已经独特确定的传输路由,而不使用另一迂回路由,来传送数据。因此,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减小时,线路中继设备1仅将对应于能够被传送的带宽的TDM线路数据量传送至线路中继设备3,并且溢出能够被传送的带宽的TDM线路数据量不从线路中继设备1传送至线路中继设备3,并且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被丢弃。因此,存在由于传输带宽的变化而导致不从线路中继设备1传送要被传送的数据的问题。
(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
本发明已经被实现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由此本发明的示例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以及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该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以及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根据传输速度变化使用环形架构来创建TDM线路迂回路由,并且从而提供具有用于在其他情况下被丢弃的TDM线路数据的冗余的服务。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以及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具有下列主要特征配置。
(1)根据本发明示例性方面的线路中继设备是用于通过通信线路中继数据传输的线路中继设备,该设备构成环形网络,其中,线路中继设备和相对设备通过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以环形连接,其中,当检测到由被预先设定为TDM线路传送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变化导致的能够传输的传输带宽减小时,线路中继设备根据传输速度变化程度来创建TDM线路迂回路由,其允许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通过经由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的迂回传送。
(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的TDM线路迂回系统是用于设定并取消使用环形网络的TDM线路迂回路由的TDM线路迂回系统,其被配置以便用于通过通信线路中继数据的传输的线路中继设备通过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以环形连接,其中,每个线路中继设备被配置成至少在上述(1)中所述的线路中继设备。
(3)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方面的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是用于设定并取消使用环形网络的TDM线路迂回路由的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该环形网络被配置成以便用于通过通信线路中继数据的传输的线路中继设备通过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以环形连接,其中,当检测到由被预先设定为TDM线路传送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变化导致的能够传输的传输带宽减少时,线路中继设备中的任何一个根据传输速度变化程度来创建TDM线路迂回路由,其允许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通过经由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的迂回传送。
根据本发明的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迂回系统、TD线迂回控制方法以及TDM线迂回控制程序具有下列示例性有益效果。
第一示例性有益效果是,当连接线路中继设备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变化时,用于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溢出量的迂回路由可以使用环形架构自动创建,并且因此,可能可靠地防止TDM线路数据被放弃,并且从而提供具有用于TDM传输带宽的冗余的服务。
第二示例性有益效果是,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在自动产生用于由连接线路中继设备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变化所导致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溢出量的迂回路由之后,返回至原始状态,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自动恢复至先前状态,并且因此,网络管理员没有必要在每次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变化时优化网络设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线路中继设备的块配置的一个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图4的网络中线路中继设备2的块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图4的网络中线路中继设备3的块配置的框图。
图4是示出了其中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以环形连接的网络的配置示例的网络配置图。
图5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在预先设定为TDM线路的数据传送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减小之前传送TDM数据的路由的解释视图。
图6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在预先设定为TDM线路的数据传送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减小之后传输TDM数据的路由的解释视图。
图7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源设备(线路中继设备)的操作流的流程图。
图8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恢复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源设备(线路中继设备1)的操作流的流程图。
图9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对象设备(线路中继设备2)的操作流的流程图。
图10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恢复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对象设备(线路中继设备2)的操作流的流程图。
图11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设备(线路中继设备3)的操作流的流程图。
图12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恢复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设备(线路中继设备3)的操作流的流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以及TDM线路迂回控制程序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的是,虽然在下文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但是本发明可以被实现为TDM线路迂回控制程序,其使得安装在线路中继设备上的计算机执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或者TDM线路迂回控制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此外,虽然本发明基于构成网络的线路中继设备通过传输速度根据周围环境等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彼此连接的假定,但是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可以通过任何类型的线路有线或者无线地形成。
(本发明的特征)
在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之前,下文将给出本发明的特征的概述。本发明提供自动地创建/取消迂回路由的方案,该迂回路由在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在环形网络中变化时,允许TDM(时分复用)线路数据迂回,在该环形网络中,线路中继设备通过其中传输速度依赖周围环境等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以环形连接,并且当能够用于TDM线路的传输的带宽根据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本发明实施由网络架构师所旨在的自动产生迂回路由的功能,以确保TDM线路所需要的传输带宽,并且自动取消所创建的迂回路由的设定的功能,以恢复初始传送路由。
为了更加具体,在图4中示出的环形构架网络中,例如,容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线路中继设备1,预存关于来自终止的TDM线路的数据和来自以太网线路的数据将被传输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中的哪个的路由选择信息。
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当事先被选择为例如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TDM线路数据的线的线的传输速度变化,并且能够传输的带宽变得低于当前的TDM线路容纳带宽时,可以通过利用环形构架网络来创建迂回路由,该迂回路由允许溢出其中该传输速度被减小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的TDM线路数据,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线路中继设备2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迂回。结果,通过该迂回路由可以传送溢出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TDM线路数据,并且从而可能防止其中溢出数据被丢弃的情形发生。
因此,本方案假定即使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12或13的传输速度变化发生时,迂回路由被自动地构建并且将数据可靠地传输至相对设备而不丢失TDM线路数据,并且当该传输带宽恢复至原始状态时,创建的迂回路由的设定自动地被取消并且初始传送路由被恢复。
(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示例)
在下文参考图1的框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路中继设备的配置示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线路中继设备的块配置的一个示例的框图。在该发明中假定构成图4中所出示的环形构架网络的线路中继设备1、2和3的每个是如图1中示出的线路中继设备。在该示例中,示出其中图4的线路中继设备1与图1的线路中继设备相对应的情形,并且线路中继设备2和3分别与图2和图3中示出的那些相对应,将在随后对其进行描述。
图1中示出的线路中继设备至少包括TDM线路终端单元101、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102、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03、STP处理单元104、MUX/DEMUX 105(复用器/解复用器)、设备连接线路聚合/分配单元106、映射单元107、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以及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和110。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和110是分别终止其在图4中示出的线路中继设备1中形成环形构架网络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部分。
MUX/DEMUX 105将通过TDM线路终端单元101接收的TDM数据和通过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102接收的以太网帧,转换成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可以传输的格式,并且执行与相对设备的数据传输,这些相对设备是连接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线路中继设备3和2。此外,MUX/DEMUX 105从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接收的传输格式中提取TDM数据和以太网帧,并且将TDM数据传输至TDM线路终端单元101并且将以太网帧经由STP处理单元104传输至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102。
设备连接线路聚合/分配单元106聚合和分配两个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和110的数据,并且根据将被设定成映射单元107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确定数据将通过哪个路由被传输。
此外,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和110分别存储/比较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当前传输速度信息,并且确定当当前传输速度与先前传输速度不同并且差在当前传输速度和先前传输速度之间出现时,该传输速度已经变化。在其中确定传输速度已经变化的情形下,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和110将关于变化之后的当前传输速度信息的通知传输至映射单元107,并且映射单元107进行适当的映射设定并且更新映射存储器。
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基于当前设定成映射单元107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和分别存储在设备连接线路终止终端单元109和110中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当前传输速度的信息,可以监控能够传输的TDM线路。由于传输速度的变化,当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检测在线路中继设备终止的TDM线数据不能被完全地容纳在例如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的其中TDM线路被当前映射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格式内时,使用例如作为迂回路由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10的其他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将请求TDM线路数据的迂回的映射请求传输至相对设备,该相对设备被连接至例如线路中继设备2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2。
例如,已经接收到映射请求的相对设备,该相对设备是线路中继设备2,基于接收到的映射请求来检验其设备本身与映射单元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的映射。作为检验结果,当确定可能容纳TDM线路以通过迂回路由迂回和传送TDM线路数据时,该设备将指示作为迂回路由的映射是可能的映射允许的通知传输至其他设备,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其他设备是例如线路中继设备1,并且同时向其他相对设备进行映射请求,最终迂回路由被设定成最终目的地的其他相对设备是例如线路中继设备3。另一方面,当确定不可能容纳TDM线路以通过迂回路由迂回和传送TDM线路数据时,该设备将映射不可能的通知传输至其他设备,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其他设备是例如线路中继设备1,或者仅让其超时而非执行传输映射允许的通知的操作,并且从而使得该设备意识至该映射不可能。
应注意的是,当网络被构建时,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03存储独特设备信息,例如MAC地址等,用于将构成包括线路中继设备1的网络的线路中继设备2和3与其他设备独特地区分。当将来自例如线路中继设备1的线路中继设备的映射请求传输至作为连接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时,用于将线路中继设备独特地指定用作例如作为线中继线路中继设备3的最终目的地的例如MAC地址等的独特设备信息,从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03提取,添加至映射请求并且传输至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此外,当接收到映射请求时,添加至映射请求的目的地地址(指示用于用作传输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的信息)是否指示了其设备本身是通过参考其存储在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103中的其设备本身的独特设备信息来确定的。
(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的描述)
使用图4中示出的环形构架网络的情形作为示例,首先描述图1中示出的线路中继设备的连接的示例。具体而言,图4中示出的线路中继设备1、线路中继设备2和线路中继设备3的每个具有与图1中示出的线路中继设备1相同的块配置,并且包括容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TDM线路和以太网线路的接口。此外,线路中继设备1、线路中继设备2和线路中继设备3的每个容纳两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其分别是一对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一对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和13、以及一对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路3和11,并且由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12和13形成环形构架。
在图4中的环形网络中,线路中继设备1通过TDM线路与TDM终端设备21连接,并且线路中继设备3也通过TDM线路与TDM终端设备22连接。线路中继设备1和线路中继设备3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被连接,并且在TDM终端设备21和TDM终端设备22之间执行TDM通信。
此外,线路中继设备1、线路中继设备2和线路中继设备3通过以太网线路分别于L2交换机31、32和33连接,并且执行以太网通信。
应注意的是,因为在图4的网络配置示例中使用环形构架,为了避免在以太网通信中循环的发生,例如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使用STP协议在正常时间与以太网通信逻辑上断开。然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作为物理线路被连接,并且数据传送对TDM通信和与以太网通信不同的其他协议通信是可能的。
将在其中具有与图1相同的配置的线路中继设备被应用至图4的环形构架网络中的线路中继设备1、2和3的每个的情形下的作为TDM线路的迂回控制的方案的操作的细节,在下文描述为一个示例。
在图4的网络中,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变化,并且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变得小于能够传输容纳在TDM终端设备21和线路中继设备1之间的整个TDM线路的传输带宽时,图1中的线路中继设备1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将关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1的传输速度的变化的检测的通知和关于变化之后的新速度信息的通知,传输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
接收这些通知,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基于变化后的新速度信息和在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确定图4中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当前传输速度是否能够传输容纳的TDM线路的整个数据。
当确定整个数据不能被传输时,为了创建用于TDM线路数据的溢出带宽量的迂回路由,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将作为请求迂回路由的产生的映射请求的用于检验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迂回路由的产生是否可能的请求,连同指示关于TDM线路带宽的溢出量信息的信息,传输至其他设备,连接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其他设备是图4中的线路中继设备2。
已经接收用于检验的请求,即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具有与除了参考符号不同的图1中的线路中继设备1相同的配置,如图2的设备配置中所示。图2是示出图4的网络中的线路中继设备2的块配置的框图,并且其至少包括TDM线路终端单元201、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202、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203、STP处理单元204、MUX/DEMUX205、设备连接线路聚合/分配单元206、映射单元207、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以及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209和210,如图1中的线路中继设备。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209和210是分别终止形成环形构架网络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和13的部分。
线路中继设备2通过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209将从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的用于检验的请求,即映射请求,传输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用于在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中进行处理。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基于关于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和关于用作迂回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传输速度的信息,确定是否有可能确保用于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的传输带宽。
当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确定有可能确保用于通过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的传输带宽时,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将由用作迂回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所满足的映射请求的通知,传输至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1,并且进一步将相似映射请求(用于检验是否可能产生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迂回路由的请求,其是请求迂回路由产生的映射请求)传输至连接至作为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作为通信的另一端的线路中继设备3。
已经接收用于检验的请求,即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3具有与除了参考符号不同的图1中的线路中继设备1的相同配置,如图3的设备配置中所示。图3是示出图4的网络中的线路中继设备3的块配置的框图,并且其至少包括TDM线路终端单元301、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302、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303、STP处理单元304、MUX/DEMUX305、设备连接线路聚合/分配单元306、映射单元307、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以及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309和310,如图1中的线路中继设备。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309和310是分别终止形成环形构架网络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3的部分。
当在线路中继设备1和线路中继设备2之间和在线路中继设备2和线路中继设备3之间都可以确保用于TDM线路的所请求的传输带宽时,迂回路由形成,该迂回路由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和13,将在预先设定作为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TDM路径)的线路中减小的TDM传输带宽的量相对应的数据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3,所述线路是将线路中继设备1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
图5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在预先设定为TDM线路数据传送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减小之前传送TDM数据的路由的解释视图,并且其图示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是在其中能够传输整个16ch TDM线路传输带宽被确保为具有重载线路的TDM路径的情形下用于TDM数据的传送路由41。
图6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在预先设定为图4的网络中的TDM线路的数据传送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减小之后传输TDM数据的路由的解释视图,并且其图示在其中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变化,并且预先设定为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41(TDM路径)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下降6ch并且减小至作为用于TDM数据的传送路径41(TDM路径)的10ch的传输带宽的情形下的示例。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迂回控制处理,通过线路中继设备1、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线路中继设备2、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和线路中继设备3的迂回路由被创建为用于TDM数据的迂回传送路由42,并且溢出传送路由41的6ch TDM数据通过线路中继设备2,被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3。
使用图7的流程图进一步描述如上文所述的TDM数据的迂回控制的流。图7是描述涉及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源设备(线路中继设备)的操作流的流程图,并且其作为示例图示使用其中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下降并且用于TDM线路的传输带宽不再确保的情形,引起TDM线路数据传送路由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迂回的迂回操作的流程。换言之,其示出在用作用于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请求源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中的迂回设定操作的一个示例。
在图7的流程图中,当线路中继设备1检测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在图1中示出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变化并且变得低于先前速度时(步骤ST1),指示其的通知被给予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并且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变化被检测时,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首先确定修改映射(映射设定修改标识)的功能是否被激活(打开)或禁用(关闭)(步骤ST2)。
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禁用时(在步骤ST2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9,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其进行用于更改传送路由的映射修改的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9)。
另一方面,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激活时(在步骤ST2中为是),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3,并且通过参考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检验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1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映射状态(步骤ST3)。
此后,在检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映射状态的结果的基础上,其检验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下降是否可能将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步骤ST4)。换言之,其检验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的下降而溢出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是否可以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迂回。
当其确定不可能将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线路12时(在步骤ST4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9,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9)。
另一方面,当确定其可能将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时(在步骤ST4中为是),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5,并且指示其作为TDM线路数据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的地址信息,以及指示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被添加的信息的映射请求,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传输至其是连接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步骤ST5)。
其作为映射请求已被传输至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执行与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相关的处理,并且确定映射请求是否可以满足,并且如果其可以满足,则将映射允许信息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1,从该线路中继设备1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已经进行映射请求。
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1确定是否接收映射允许信息,该映射允许信息从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回,该线路中继设备2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步骤ST6)。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该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回的映射允许信息还未被接收时(在步骤ST6中未否),其确定预定超时周期是否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消逝,并且从而得出映射允许信息接收超时是否到达(步骤ST8)。超时周期是根据传输速度和环境任意确定的时间周期。
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还未消逝并且接收超时还未到达时(在步骤ST8中为否),该处理返回至步骤ST5,并且重复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将映射请求传输至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的操作。另一方面,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已经消逝并且该接收超时到达时(在步骤ST8中为是),其认为线路中继设备2未准备好执行用于迂回路由的映射,并且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9,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9)。
另一方面,在步骤ST6中,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回的映射允许信息被接收时(在步骤ST6中为是),线路中继设备1和线路中继设备2二者都可以将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的下降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并且因此在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可以被修改,以便在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中所减小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新近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步骤ST7)中。结果,如图6中所示,从其被预先设定成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41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通过其被设定成迂回传送路由42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迂回路由,被传送至线路中继设备2。
在下文,如图7中所描述,参考图8的流程图详细描述在其中从执行用于将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下降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控制的状态,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的恢复,返回至能够将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整个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的状态的情形下,在带宽恢复时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的迂回恢复控制操作的流程的示例。
图8是描述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恢复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源设备(线路中继设备1)的操作流的流程图,并且其使用其中已经减少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恢复至先前带宽并且变得准备好确保整个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情形作为示例,图8图示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TDM线路数据从迂回路由恢复至正常传送路由的流程。换言之,其示出已经作为用于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请求源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中的迂回恢复操作的示例。
在图8的流程图中,当线路中继设备1检测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在图1中所示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109变化并且变得高于先前速度时(步骤ST11),指示其的通知被传输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并且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被检测时,映射请求处理单元108首先确定修改映射(映射设定修改标识)的功能是否被激活(接通)或禁用(断开)(步骤ST12)。
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禁用时(在步骤ST12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2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其进行用于更改传送路由的映射修改的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20)。
另一方面,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激活时(在步骤ST12中为是),处理进行至步骤ST13,并且通过参考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检验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1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映射状态(步骤ST13)。
此后,在检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和12的映射状态的结果的基础上,因为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的增加,其检验是否可能将已经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回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步骤ST14)。换言之,因为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增加,其检验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已经迂回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是否能被放回和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再次被传输。
当其确定不可能将已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回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时(在步骤ST14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2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20)。
另一方面,当确定其可能将已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回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在步骤ST14中为是),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15,并且在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以便已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TDM线传输带宽的量恢复至原始状态,并且被映射回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步骤ST15)。
此后,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16,并且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将指示其作为TDM线路数据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的地址的信息和指示通过迂回已经传送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被添加的信息的映射取消请求,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2,其是连接至已经被设定成TDM线路迂回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2的相对设备(步骤ST16)。
其作为映射取消请求已经被传输至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执行与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相关的处理,并且确定映射取消请求是否可以满足,并且如果其可以满足,则将映射取消允许信息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1,从该线路中继设备1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
从其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1确定是否接收映射取消允许信息,该映射取消允许信息从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回,该线路中继设备2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步骤ST17)。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该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回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还未被接收时(在步骤S17中为否),其确定预定超时周期是否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消逝,并且从而得出映射取消允许信息接收超时是否到达(步骤ST19)。超时周期是根据传输速度和环境任意确定的时间周期。
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还未消逝并且该接收超时还未到达时(在步骤ST19中为否),该处理返回至步骤ST16,并且重复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将映射取消请求传输至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的操作。另一方面,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已经消逝并且该接收超时至达时(在步骤ST19中为是),其认为线路中继设备2未准备好取消已经设定的用于迂回路由的应经设定的映射状态,并且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2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20)。应注意的是,在该情形下,在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状态可以返回至迂回路由设定时的状态,并且对线路中继设备2的迂回控制也可以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连续进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T17中,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回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被接收时(在步骤ST17中为是),线路中继设备1和线路中继设备2二者都准备好取消与已经被用于迂回传送的迂回传送路由相关的映射,其准备好恢复至原始状态,在该状态中,因为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1的传输速度增加,已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可以被映射回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
因此,在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以便已经传送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被映射回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以恢复至迂回路由创建之前的映射状态,其是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减小之前间的初始映射状态(步骤ST18)。结果,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如图6中所示的用于TDM线路的迂回传送路由42的设定被取消,并且其返回至其中仅通过被预先设定成TDM线路传送路由的图5中所示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送路由41传送输TDM线路数据的状态。
在下文,如图7中所图示,参考图9的流程图详细描述,当将映射请求从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至作为连接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以便执行用于将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下降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映射控制时,在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中的迂回路由设定操作的流程的示例。
图9是描述在图4的网络中的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控制时迂回路由请求对象设备(线路中继设备2)的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并且其使用其中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下降并且其变成不可能确保整个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情形作为示例,图9图示当在作为已经从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映射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中产生用于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时的流程。换言之,其示出从作为用于线路中继设备1(其是该映射请求被传输至的线路中继设备,除了线路中继设备3(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地设备),该线路中继设备3容纳作为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所容纳的TDM的数据的最终目的地的TDM线路)中所容纳的TDM线路的数据的潜在迂回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中的迂回设定操作的一个示例。
在图9的流程图中,线路中继设备2确定在图2中示出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209中是否检测到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从线路中继设备1映射请求的接收(步骤ST21)。当从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的接收未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21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3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其进行用于改变传送路由的映射修改的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34)。
另一方面,当从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的接收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21中为是),指示其的通知被传输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并且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被检测到时,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首先确定修改映射(映射设定修改标识)的功能是否被激活(接通)或禁用(断开)(步骤ST22)。
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禁用时(在步骤ST22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3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34)。
另一方面,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激活时(在步骤ST22中为是),处理进行至步骤ST23,并且通过参考存储在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203中的设备本身的独特设备信息,检验被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接收的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地址是否为作为设备本身的线路中继设备2(步骤ST23)。
当从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的映射请求的目的地是设备本身时(在步骤ST23中为是),处理进行至步骤ST31,并且通过参考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检验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2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映射状态,并且修改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以便在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2路中被添加至接收的映射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新近被映射并且确保(步骤ST31)。此后,指示该请求的映射被进行的映射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被传输回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1,并且该迂回控制处理结束。
当映射请求的目的地是设备本身时,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结束处理,不执行与用于连接至其他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210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线路中继设备3作为相对设备与其连接的线路)的迂回控制相关的任何处理。这是因为没有必要从线路中继设备1进一步传送映射请求,因为指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地址指示其本身的线路中继设备2。应注意的是,关于添加至映射请求的地址的信息可以是任何信息,只要当网络被构建时,每个线路中继设备能够独特地使其设备本身和其他设备相区分,并且例如,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MAC地址。
此外,当在步骤ST23中确定从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的映射请求的目的地不是设备本身时(在步骤ST23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24,并且通过参考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检验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2的其他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映射状态(步骤ST24)。
此后,基于检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映射状态的结果,确定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是否能够被映射至作为迂回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步骤ST25)。换言之,检验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的下降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是否能够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沿着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迂回。
当确定其不可能将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时(在步骤ST25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3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34)。
另一方面,当确定其可能将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时(在步骤ST25中为是),因为将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其是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下降溢出的TDM传输带宽的量,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映射可能作为迂回路由,在映射单元1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以便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被新近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步骤ST26)。
此后,指示请求的映射完成的映射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被传输回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1(步骤ST27)。结果,创建图6中示出的迂回传送路由42中的从线路中继设备1至线路中继设备2的迂回路由。
此外,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将指示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即来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的信息被添加至的映射请求,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传输至被指定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步骤ST28)。
作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已经传输至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执行与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相关的处理,并且确定该映射请求是否能够满足,并且如果能够满足,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将映射允许信息传输至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
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确定是否接收到映射允许信息,该映射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该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传输回(步骤ST29)。当还未接收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该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传输回的映射允许信息时(在步骤ST29中为否),其确定预定超时周期是否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已经消逝,从而得出映射允许信息接收超时是否到达(步骤ST33)。超时周期是根据传输速度和环境任意确定的时间周期。
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还未消逝并且接收超时还未到达时(在步骤ST33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T28,并且重复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将映射请求传输至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的操作。另一方面,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已经消逝并且接收超时到达时(在步骤ST33中为是),其认为线路中继设备3未准备好执行用于迂回路由的映射,并且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3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34)。应注意的是,在该情形下,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状态,可以恢复至步骤ST26中的修改之前的状态,以设定成其中在线路中继设备2中也不能进行迂回控制的状态,并且迂回控制变得不可能的通知可以被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1。
另一方面,在步骤ST29中,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传输回的映射允许信息被接收时(在步骤ST29中为是),线路中继设备2和线路中继设备3二者都可以将通过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即,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1的传输速度下降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并且因此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以便通过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即,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1的传输速度下降而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被新近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步骤ST30)。结果,如图6中所示,从其被预先设定成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41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溢出的TDM线传输带宽的量,通过其被设定成迂回传送路由42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线路中继设备2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迂回路由,被传送至线路中继设备3。
在下文,如图9中所描述,参考图10的流程图详细描述了,当从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指示迂回路由的设定的取消的映射取消请求,作为从执行用于将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其是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下降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和13的控制的状态,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的恢复,返回至能够将整个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的状态的结果时,在线路中继设备2中迂回恢复控制操作的流程的示例。
图10是描述在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恢复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对象设备(线路中继设备2)的操作流的流程图,并且其使用其中已经减少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恢复至先前带宽并且变得准备好确保整个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情形作为示例,图10图示当从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映射取消请求时,取消用于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的设定并且恢复至线路中继设备2中的正常状态的流程。换言之,其示出已经作为用于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请求对象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2中的迂回恢复操作的示例。
在图10的流程图中,线路中继设备2确定在图2中示出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209中是否检测到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从线路中继设备1映射取消请求的接收(步骤ST41)。当从线路中继设备1映射取消请求的接收未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41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5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其进行用于改变传送路由的映射修改的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50)。
另一方面,当从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接收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41中为是),指示其的通知被传输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并且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被检测到时,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首先确定修改映射(映射设定修改标识)的功能是否被激活(接通)或禁用(断开)(步骤ST42)。
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禁用时(在步骤ST42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5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备修改处理(步骤ST50)。
另一方面,当修改映射功能被激活时(在步骤ST42中为是),处理进行至步骤ST43,并且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用于重新映射,以便取消迂回路由的设定,并且将已经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恢复至原始状态(步骤ST43)。
此后,指示请求的映射取消已经进行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被传输至从其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1(步骤ST44)。结果,在图6中示出的迂回传送路由42中,从线路中继设备1至线路中继设备2的迂回路由被取消。
此外,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通过参考在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203中存储的设备本身的独特设备信息,检验被添加至接收的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地址是否是线路中继设备2本身(步骤ST45)。
当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目的地为设备本身时(在步骤ST45中为是),迂回控制处理结束,因为指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地址的地址指示线路中继设备2,并且因此,没有必要将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进一步传送至连接至其他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210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线路中继设备3作为相对设备与其连接的线路)。应注意的是,关于添加至映射请求的目的地地址的信息可以是任何信息,只要当构建网络时,每个线路中继设备能够独特地使其设备本身和其他设备相区分,并且例如,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MAC地址。
另一方面,当确定从线路中继设备1接收的映射取消请求的目的地不是设备本身时(在步骤ST45中为否),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208将指示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其为来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的信息被添加至的映射取消请求,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传输至被指定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步骤ST46)。
作为已经从线路中继设备2向其传输映射取消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执行与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相关的处理,并且确定映射取消请求是否能够被满足,并且如果能够被满足,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将映射取消允许信息传输至从其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
从其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确定是否接收到映射取消允许信息,该映射取消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该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传输回(步骤ST47)。当还未接收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传输回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时(在步骤ST47中为否),其确定预定超时周期是否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已经消逝,从而得出映射取消允许信息接收超时是否到达(步骤ST49)。超时周期是根据传输速度和环境任意确定的时间周期。
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还未消逝并且接收超时还未到达时(在步骤ST49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T46,并且重复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将映射取消请求传输至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的操作。另一方面,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已经消逝并且接收超时到达时(在步骤ST49中为是),其认为线路中继设备3未准备好取消已经被设定用于迂回路由的映射状态,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T5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50)。应注意的是,在该情形下,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状态可以返回至迂回路由设定时的状态,并且指示不取消迂回路由设定的通知可以被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1,以便从线路中继设备1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迂回控制也在线路中继设备2中连续进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T47中,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3传输回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被接收时(在步骤ST7中为是),线路中继设备2和线路中继设备3二者都准备好取消与已经被使用迂回传送路由相关的映射,其准备好恢复至原始状态,在该状态中,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已经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能够被映射回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
因此,在映射单元2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用于重新映射,以便取消用于已经由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指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的迂回路由的设定,并且将已经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恢复至原始状态(步骤ST48)。结果,用于如图6中所示的线路中继设备2的TDM线路的迂回传送路由42的设定被完全取消,以返回至先前状态。
在下文,如图7和9中所描述,参考图11的流程图详细描述,当将映射请求从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至被指定为从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的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以便进行将由于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下降TDM线路传输带宽溢出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的映射控制时,在作为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中的迂回路由设定操作的流程的示例。
图11是描述在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地设备(线路中继设备3)的操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并且其使用其中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下降并且其变得不可能确保整个TDM线传输带宽的情形作为示例,图11图示当在通过线路中继设备2已经接收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3中产生用于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时的流程。
换言之,其示出作为最终目的地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其为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地设备)的映射请求目的地地址所指示的线路中继设备3中迂回设定操作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9中所示,添加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地址的映射请求通过作为用于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所容纳的TDM线路数据的迂回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2而被传输至容纳作为线路中继设备1所容纳的TDM线路数据的最终目的地的TDM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3。
在图11的流程图中,线路中继设备3确定在图3中示出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310中是否检测到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13从线路中继设备2映射请求的接收(步骤ST61)。当从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的接收未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61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7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其进行用于改变传送路由的映射修改的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74)。
另一方面,当从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的接收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61中为是),指示其的通知被传输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并且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被检测到时,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首先确定修改映射(映射设定修改标识)的功能是否被激活(接通)或禁用(断开)(步骤ST62)。
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禁用时(在步骤ST62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7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备修改处理(步骤ST74)。
另一方面,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激活时(在步骤ST62中为是),处理进行至步骤ST63,并且通过参考其存储在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303本身的独特设备信息,检验被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接收的最终目的地地址是否指示了线路中继设备3本身(步骤ST63)。
当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的目的地是设备本身时(步骤ST63为是),处理进行至步骤ST71,并且通过参考在映射单元307中映射存储器的信息,检验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映射状态,并且修改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以便在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中被添加至接收的映射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新近被映射并且确保(步骤ST71)。此后,指示该请求的映射被进行的映射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设备连接线路13,被传输回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步骤ST72),并且该迂回控制处理结束。结果,在图6所示出的迂回传送路由42当中,创建从线路中继设备2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剩余迂回路由。
当映射请求的目的地是设备本身时,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结束处理,不执行与用于连接至其他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309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线路中继设备1作为相对设备与其连接的线路)的迂回控制相关的任何处理。这是因为没有必要从线路中继设备2进一步传送映射请求,因为指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地址指示线路中继设备3本身。应注意的是,关于添加至映射请求的地址的信息可以是任何信息,只要当网络被构建时,每个线路中继设备能够独特地使其设备本身和其他设备相区分,并且例如,可以使用如上所述的MAC地址。
此外,当在步骤ST63中确定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请求的目的地不是其设备本身时(在步骤ST63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64,并且通过参考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检验连接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其他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映射状态(步骤ST64)。应注意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形是,线路中继设备1检测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下降,并且传输针对作为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请求,以便设定用于已经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传送的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并且在步骤ST63中,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请求的目的地被确定为其设备本身,并且不存在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请求的目的地不被确定为其设备本身的情形(在步骤ST53中为否)。然而,为了描述线路中继设备1、2和3的每个被设定成能够执行与一般规则相同操作的状态,描述了其中存在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请求的目的地不被确定为其设备本身的情形(在步骤ST53中为否)的实例。具体而言,下文描述了一种情形,其中,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不是线路中继设备3,而是线路中继设备1。
此后,基于检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映射状态的结果,确定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是否能够被映射至作为迂回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步骤ST65)。换言之,检验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指定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是否能够进一步沿着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迂回。
当确定其不可能将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时(在步骤ST65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7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74)。
另一方面,当确定其可能将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时(在步骤ST65中为是),因为将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映射可能作为迂回路由,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以便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被新近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步骤ST66)。
此后,指示请求的映射完成的映射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被传输回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步骤ST67)。结果,创建从线路中继设备2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迂回路由,作为迂回传送路由。
此外,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将指示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的信息被添加至的映射请求,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传输至被指定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1(步骤ST68)。
作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请求已经传输至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执行与来自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请求相关的处理,并且确定该映射请求是否能够满足,并且如果能够满足,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将映射允许信息传输至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3。
从其已经进行映射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3确定是否接收到映射允许信息,该映射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该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回(步骤ST69)。当还未接收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该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回的映射允许信息时(在步骤ST69中为否),其确定预定超时周期是否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已经消逝,从而得出映射允许信息接收超时是否到达(步骤ST73)。超时周期是根据传输速度和环境任意确定的时间周期。
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还未消逝并且接收超时还未到达时(在步骤ST73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T68,并且重复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将映射请求传输至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的操作。另一方面,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请求之后已经消逝并且接收超时到达时(在步骤ST73中为是),其认为线路中继设备1未准备好执行用于迂回路由的映射,并且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74,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74)。应注意的是,在该情形下,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状态,可以恢复至步骤ST66中的修改之前的状态,以设定成其中在线路中继设备3中也不能进行迂回控制的状态,并且迂回控制变得不可能的通知可以被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2。
另一方面,在步骤ST69中,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回的映射允许信息被接收到时(在步骤ST69中为是),因为线路中继设备3和线路中继设备1二者都可以将通过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以便通过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被新近映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步骤ST70)。结果,创建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线路中继设备3和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迂回路由,作为用于TDM线路数据的迂回传送路由。
在下文,如图8和10所描述,参考图12的流程图详细描述了,当从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至被指定为指示迂回路由的设定的取消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以致其已经从执行用于将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请求所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其是由于可变传输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下降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2和13的控制的状态,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恢复,返回至能够将整个TDM线路传输带宽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的状态时,在作为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中的迂回路由设定操作的流程的示例。
图12是描述在图4的网络中与TDM线路相关的迂回恢复控制时的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地设备(中继设备3)的操作流的流程图,并且使用其中已经减少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带宽恢复至先前带宽并且变得准备好确保整个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情形作为示例,图12示出了由作为最终目的地被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地址所指示的线路中继设备3(作为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地设备)中的迂回恢复操作的示例。
换言之,图12示出了由作为最终目的地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1的映射取消请求的地址所指示的线路中继设备3(其是迂回路由请求最终目的地设备)的迂回恢复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线路中继设备3的地址所添加至的映射取消请求,通过作为用于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所容纳的TDM线路的数据的迂回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2,传输至容纳作为在线路中继设备1中所容纳的TDM线路的数据的最终目的地的TDM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3。
在图12的流程图中,线路中继设备3确定在图3中示出的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310中是否检测到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从线路中继设备2映射取消请求的接收(步骤ST81)。当从线路中继设备2映射取消请求的接收未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81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9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其进行用于改变传送路由的映射修改的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90)。
另一方面,当从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接收被检测到时(在步骤ST81中为是),指示其的通知被传输至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并且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被检测到时,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首先确定修改映射(映射设定修改标识)的功能是否被激活(接通)或禁用(断开)(步骤ST82)。
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禁用时(在步骤ST82中为否),该处理进行至步骤ST9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90)。
另一方面,当修改映射的功能被激活时(在步骤ST82中为是),处理进行至步骤ST43,并且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用于重新映射,以便取消迂回路由的设定,并且将已经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恢复至原始状态(步骤ST83)。
此后,指示请求的映射取消已经进行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3被传输至从其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2(步骤ST84)。结果,图6中示出的在迂回传送路由42中从线路中继设备2至线路中继设备3的迂回路由被取消。
此外,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通过参考在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303中存储的其设备本身的独特设备信息,检验被添加至接收的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地址是否是线路中继设备3本身(步骤ST85)。
当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取消请求的目的地不是其设备本身时(在步骤ST85中为是),迂回控制处理结束,因为指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地址指示线路中继设备3本身,并且因此,没有必要将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进一步传送至连接至其他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309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线路中继单元1作为相对设备与其连接的线路)。应注意的是,关于添加至映射请求的地址的信息可以是任何信息,只要当构建网络时,每个线路中继设备能够独特地使其设备本身和其他设备相区分,并且例如,可以使用上文所述的MAC地址。
另一方面,当确定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的目的地不是其设备本身时(在步骤ST85中为否),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请求处理单元308将指示添加至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的信息被添加至的映射取消请求,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传输至被指定为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1(步骤ST86)。应注意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形是,线路中继设备1检测到已经减少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传输速度恢复,并且传输针对作为最终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取消请求,以便取消已经被设定为用于已经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传送的TDM线路数据的迂回路由的迂回路由,并且在步骤ST85中,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取消请求的目的地被确定为其设备本身,并且不存在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取消请求的目的地不是被确定为其设备本身的情形(在步骤ST85中为否)。然而,为了描述线路中继设备1、2和3每个被设定为能够执行与通用规则相同的操作的状态,描述了其中存在从线路中继设备2接收的映射取消请求的目的地不被确定为其设备本身(步骤ST85中为否)的情形的实例。具体而言,下文描述了其中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取消请求的最终目的地不是线路中继设备3而是线路中继设备1的情形。
作为已经从线路中继设备3向其传输映射取消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执行与来自线路中继设备3的映射取消请求相关的处理,并且确定映射取消请求是否能够被满足,并且如果能够被满足,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将映射取消允许信息传输至从其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3。
从其已经进行映射取消请求的线路中继设备3,确定是否接收到映射取消允许信息,该映射取消允许信息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回(步骤ST87)。当还未接收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回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时(在步骤S87中为否),其确定预定超时周期是否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已经消逝,从而得出映射取消允许信息接收超时是否到达(步骤ST89)。超时周期是根据传输速度和环境任意确定的时间周期。
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还未消逝并且接收超时还未到达时(在步骤ST89中为否),处理返回至步骤ST86,并且重复通过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将映射取消请求传输至作为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的操作。另一方面,当超时周期在传输映射取消请求之后已经消逝并且接收超时到达时(在步骤ST89中为是),其认为线路中继设备1未准备好取消已经被设定用于迂回路由的映射状态,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T90,并且迂回控制处理结束,不执行映射控制设定修改处理(步骤ST90)。应注意的是,在该情形下,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状态可以返回至迂回路由设定时的状态,并且指示不取消迂回路由设定的通知可以被传输至线路中继设备2,以便从线路中继设备2至线路中继设备1的迂回控制也在线路中继设备3中连续进行。
另一方面,在步骤ST87中,当从其作为对其已经进行请求的相对设备的线路中继设备1传输回的映射取消允许信息被接收时(在步骤ST87中为是),线路中继设备3和线路中继设备1二者都准备好取消与已经被使用迂回传送路由相关的映射,其准备好恢复至原始状态,在该状态中,通过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已经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能够被映射回来。
因此,在映射单元307中的映射存储器的信息被修改用于重新映射,以便取消用于已经由来自线路中继设备2的映射请求所指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的迂回路由的设定,并且将已经被映射至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11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量恢复至原始状态(步骤ST88)。结果,在线路中继设备3中的TDM线路迂回传送路由的设定被完全取消,以返回至先前状态。
应注意的是,虽然其中一个线路中继设备2用于在分别容纳TDM线路的线路中继设备1和线路中继设备3之间创建迂回路由的示例在图4的环形网络配置图中示出,其不限于此,并且与线路中继设备2对应的任意数目的线路中继设备可以连接至环形网络,并且组成环形网络的设备数目不受限制。显而易见的是,当被预先设定为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已经变化时,与线路中继设备2对应的每个线路中继设备执行上述操作,并且从而创建用于容纳的TDM线路的迂回路由,并且进一步取消在该环形网络中创建的迂回路由的设定。
此外,从上文具体描述中容易理解的是,,迂回路由可以被自动创建和取消,不需要网络管理员根据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变化执行处理以修改网络配置,并且可以实现具有至TDM线路的足够冗余的网络。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当已经被设定的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由于诸如网络设备维护或故障的事件而变得不可用时,除了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变化之外,可能自动更新在组成环形网络的线路中继设备的每个中的映射存储器的设定,并且创建迂回路由。
(示例性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的描述)
如上文所具体描述的,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能够获得下列示例性有益效果。
第一示例性有益效果是,当连接线路中继设备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变化时,用于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溢出量的迂回路由可以使用环形架构自动创建,并且因此,可能可靠地防止TDM线路数据被丢弃,并且从而提供具有用于TDM传输带宽的冗余的服务。
第二示例性有益效果是,当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在自动产生用于由连接线路中继设备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变化所导致的TDM线路传输带宽的溢出量的迂回路由之后,返回至原始状态,用于TDM线路数据的传送路由自动恢复至先前状态,并且因此,网络管理员没有必要在每次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变化时优化网络设定。
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体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偏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各种更改。
本申请是基于并且要求于2011年12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1-264713的优先权益,其公开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线路中继设备
2    线路中继设备
3    线路中继设备
11   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
12   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
13   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
21   TDM终端设备
22   TDM终端设备
31   L2交换机
32   L2交换机
33   L2交换机
41   传送路由
42   迂回传送路由
101  TDM线路终端单元
102  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
103  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
104  STP处理单元
105  复用器/解复用器
106  设备连接线路聚合/分配单元
107  映射单元
108  映射请求处理单元
109  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
110  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
201  TDM线路终端单元
202  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
203  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
204  STP处理单元
205  复用器/解复用器
206  设备连接线路聚合/分配单元
207  映射单元
208  映射请求处理单元
209  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
210  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
301  TDM线路终端单元
302  以太网线路终端单元
303  独特设备信息存储单元
304  STP处理单元
305  复用器/解复用器
306  设备连接线路聚合/分配单元
307  映射单元
308  映射请求处理单元
309  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
310  设备连接线路终端单元

Claims (9)

1.一种用于通过通信线路中继数据的传输的线路中继设备,所述设备构成环形网络,其中,通过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来以环形连接所述线路中继设备和相对设备,其中,当检测到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的减小时,所述线路中继设备根据所述传输速度的变化程度来创建TDM线路迂回路由,所述TDM线路迂回路由允许从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量经由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通过迂回来传送,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的减小是由于预先设定为TDM线路传送路由的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而导致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路中继设备,其中,当创建TDM线路迂回路由时,所述线路中继设备通过下述步骤来创建对作为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的所述TDM线路迂回路由:将具有信息和目的地地址的映射请求传输到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所述信息指示从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量,所述目的地地址指示作为所述TDM线路数据的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并且从而顺序地从所述另一线路中继设备到作为所述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将添加到所述映射请求的溢出的所述TDM线路传输带宽量映射到每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路中继设备,其中,当检测到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恢复至原始状态时,所述线路中继设备取消所创建的TDM线路迂回路由的设定,以返回至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TDM线路传送路由传送TDM线路数据的状态,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恢复至原始状态是由于预先设定为TDM线路传送路由的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而导致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路中继设备,其中,当取消所创建的TDM线路迂回路由的设定时,所述线路中继设备通过下述步骤来取消对作为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的迂回路由的设定:将具有信息和目的地地址的映射取消请求传输到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所述信息指示从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量,所述目的地地址指示作为TDM线路数据的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并且从而顺序地从所述另一线路中继设备到作为所述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将在映射到每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当中的、添加到所述映射取消请求的溢出的所述TDM线路传输带宽量重新映射为原始状态。
5.一种TDM线路迂回系统,所述TDM线路迂回系统用于使用环形网络设定和取消TDM线路迂回路由,所述环形网络被配置为使得通过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来以环形连接用于通过通信线路中继数据的传输的线路中继设备,其中,所述线路中继设备中的每一个被配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线路中继设备。
6.一种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所述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用于使用环形网络设定和取消TDM线路迂回路由,所述环形网络被配置为使得通过传输速度变化的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来以环形连接用于通过通信线路中继数据的传输的线路中继设备,其中,当检测到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的减小时,所述线路中继设备中的任何一个根据所述传输速度的变化程度来创建TDM线路迂回路由,所述TDM线路迂回路由允许从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量经由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通过迂回来传送,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的减小是由于预先设定为TDM线路传送路由的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而导致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其中,当创建TDM线路迂回路由时,所述方法通过下述步骤来创建对作为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的所述TDM线路迂回路由:将具有信息和目的地地址的映射请求传输到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所述信息指示从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量,所述目的地地址指示作为所述TDM线路数据的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并且从而顺序地从所述另一线路中继设备到作为所述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将添加到所述映射请求的溢出的所述TDM线路传输带宽量映射到每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所述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其中,当检测到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恢复至原始状态时,所述方法取消所创建的TDM线路迂回路由的设定,以返回至通过所述预先设定的TDM线路传送路由传送TDM线路数据的状态,能够进行传输的传输带宽恢复至原始状态是由于预先设定为TDM线路传送路由的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速度的变化而导致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其中,当取消所创建的TDM线路迂回路由的设定时,所述方法通过下述步骤来取消对作为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的迂回路由的设定:将具有信息和目的地地址的映射取消请求传输到以环形连接的另一线路中继设备,所述信息指示从所述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溢出的TDM线路传输带宽量,所述目的地地址指示作为TDM线路数据的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并且从而顺序地从所述另一线路中继设备到作为所述最终传送目的地的线路中继设备,将在映射到每个可变传输速度设备连接线路的传输带宽当中的、添加到所述映射取消请求的溢出的所述TDM线路传输带宽量重新映射为原始状态。
CN201280068904.7A 2011-12-02 2012-09-27 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41454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4713A JP2013118486A (ja) 2011-12-02 2011-12-02 回線中継装置、tdm回線迂回システムおよびtdm回線迂回制御方法
JP2011-264713 2011-12-02
PCT/JP2012/006209 WO2013080411A1 (ja) 2011-12-02 2012-09-27 回線中継装置、tdm回線迂回システムおよびtdm回線迂回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45436A true CN104145436A (zh) 2014-11-12

Family

ID=4853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8904.7A Pending CN104145436A (zh) 2011-12-02 2012-09-27 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407553B2 (zh)
EP (1) EP2787689A4 (zh)
JP (1) JP2013118486A (zh)
CN (1) CN104145436A (zh)
IL (1) IL232872A0 (zh)
RU (1) RU2580440C2 (zh)
WO (1) WO20130804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41847B2 (en) * 2017-02-10 2019-07-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actionary data transfer to cold storage
CN111757341A (zh) 2019-03-28 2020-10-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3057A (ja) * 2002-05-14 2003-11-21 Nec Corp パケット通信経路制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20050002329A1 (en) * 2000-12-30 2005-01-06 Siegfried Lu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hybrid variable rate pipe
US6940808B1 (en) * 2000-04-13 2005-09-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rate traffic recovery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50244158A1 (en) * 2000-12-30 2005-11-03 Siegfried Lu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variable rate pipe on a linear connection
US20080170496A1 (en) * 2007-01-15 2008-07-17 Fujitsu Limited Management of protection path bandwidth and changing of path bandwidth
CN101707507A (zh) * 2009-10-28 2010-05-12 北京邮电大学 多波长无源光网络系统、其保护方法及多波长远端节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1254B1 (en) * 1999-03-15 2001-10-09 Tellabs Operations, Inc. Virtual path ring pro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724760B2 (en) * 2001-07-05 2010-05-25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guarantee and overload protection in a network switch
JP2003259471A (ja) 2002-03-06 2003-09-12 Hitachi Ltd パケット/tdm統合型ノード装置
RU2230435C2 (ru) * 2002-04-09 2004-06-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чрезвычайных ситуаций
RU2362270C2 (ru) * 2007-09-17 2009-07-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ые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е технологии" (ОАО "Интелтех")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ая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ля чрезвычайных ситуаци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0808B1 (en) * 2000-04-13 2005-09-06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Adaptive rate traffic recovery mechanism fo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20050002329A1 (en) * 2000-12-30 2005-01-06 Siegfried Lu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hybrid variable rate pipe
US20050244158A1 (en) * 2000-12-30 2005-11-03 Siegfried Luf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variable rate pipe on a linear connection
JP2003333057A (ja) * 2002-05-14 2003-11-21 Nec Corp パケット通信経路制御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US20080170496A1 (en) * 2007-01-15 2008-07-17 Fujitsu Limited Management of protection path bandwidth and changing of path bandwidth
CN101707507A (zh) * 2009-10-28 2010-05-12 北京邮电大学 多波长无源光网络系统、其保护方法及多波长远端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18486A (ja) 2013-06-13
RU2014126857A (ru) 2016-01-27
EP2787689A4 (en) 2015-07-08
EP2787689A1 (en) 2014-10-08
RU2580440C2 (ru) 2016-04-10
US9407553B2 (en) 2016-08-02
IL232872A0 (en) 2014-07-31
WO2013080411A1 (ja) 2013-06-06
US20140313896A1 (en)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87496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tection method
EP0452466B1 (en) Automatic fault recovery in a packet network
CN101340380A (zh) 一种实现主备倒换中双向转发检测包无中断转发的方法和装置
CN105871674A (zh) 环保护链路故障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933422B (zh) 网络故障切换方法
JP4895972B2 (ja) リングプロトコル高速切替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3634134A (zh) 跨域保护互通方法及系统
CN109120386A (zh) 无线通信装置、系统和方法
CN104145436A (zh) 线路中继设备、tdm线路迂回系统和tdm线路迂回控制方法
KR20150094239A (ko) 시간 확정적으로 대용량 경로를 전환하는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 및 데이터 처리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CN101136838B (zh) 一种桥模式弹性分组环跨环桥设备冗余保护的方法
US6993684B2 (en) Ring control node
CN106027313B (zh) 网络链路容灾系统及方法
CN105376130B (zh) 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JP2018160874A (ja) 光通信応急復旧方法及び装置
JPH10117175A (ja) 自己救済型ネットワーク、その伝送路切り替え方法および伝送装置
CN103634215A (zh) 一种mac地址同步的方法、装置
JPH10322379A (ja) クロックパス切替方法
JP3035949B2 (ja) マスタ装置の切替制御方式
CN103106229A (zh) 数据处理系统的同步
JPH0720121B2 (ja) リング網での障害箇所の検出方法
JP2891956B2 (ja) Atm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S59183553A (ja) ル−プ伝送方式
KR20110088391A (ko) 선형 보호 절체 방법
JPH0514356A (ja) アドレス設定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