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8505A -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38505A
CN104138505A CN201410409671.3A CN201410409671A CN104138505A CN 104138505 A CN104138505 A CN 104138505A CN 201410409671 A CN201410409671 A CN 201410409671A CN 104138505 A CN104138505 A CN 104138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weight portions
radix
weight
herb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096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春妍
朱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40967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385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38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38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蝉蜕、菊花、浮萍、寒水石、天花粉、鸭跖草、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白鲜皮、苦豆子、马尾连、连翘、穿心莲、重楼、金荞麦、金果榄、木蝴蝶、马齿苋、甘草、刺五加、绞股蓝、水红花子、天浆壳、金瓜核、吉祥草、伊贝母、猪仔笠、大肺筋草、秋海棠根、蝤蛑和天脚板根。本发明具有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本发明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内外兼治,治表的同时治本,并且采用纯天然中药材,重视整体观念,靶向性较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同时可提高整体免疫力,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脐带,哺乳类的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由两条动脉和一条脐带静脉构成。船舶工程中,脐带指潜水器和其他水下装置从水面或水下补给基地获得气体、淡水、电能和联络信号的一束管线。
哺乳类的连接胎儿和胎盘的管状结构。原来是由羊膜包卷着卵黄囊和尿膜的柄状伸长部而形成的。脐带中通过尿膜的血管即脐动脉和脐静脉,卵黄囊的血管即脐肠系膜动脉及脐肠系膜静脉。当卵黄囊及其血管退化,脐动脉和脐静脉就发达起来,在这些间隙中可以看到疏松的胶状的间充质。在子宫中,子宫动脉在胎盘的母体部分出的毛细血管,与胎盘的子体部胎儿毛细血管靠近,在此处母体和胎儿的血液间进行CO2和O2,代谢产物即代谢废物和营养物质的交换。脐动脉将胎儿来的废物运送至胎盘,脐静脉将O2和营养物质从胎盘运送给胎儿。最后由子宫静脉将来自胎儿的代谢废物运走。某种激素和抗体等也通过脐带从母体移交给胎儿。此外,在哺乳类以外的羊膜类动物的胚胎上,对其胚体下方的卵黄囊等与胚体相连的部分,也称脐带。
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会将脐带结扎,切断。断脐后,脐带残端逐渐干枯变细,而成为黑色。一般在宝宝出生后后3-7天脐带脱落,脐带脱落前伤口很容易感染而发生脐炎。脐炎是指脐残端被细菌入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
在断脐时,或断脐后,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常见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或混合细菌感染等。
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并不表示存在感染,必须具有脐部的炎症表现,应予鉴别。脐带根部发红,或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这是脐带发炎的最早表现。以后脐周围皮肤发生红肿,脐窝有浆液脓性分泌物,带臭味,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败血症,病情危重会引起腹膜炎,并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不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慢性脐炎时局形成脐部肉芽肿,为一小樱红色肿物突出、常常流粘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轻者脐轮与脐周皮肤轻度红肿,可伴有少量浆液脓性分泌物。重者脐部和脐周明显红肿发硬,分泌物呈脓性且量多常有臭味。可向周围皮肤或组织扩散,引起腹壁蜂窝织炎、皮下坏疽、腹膜炎、败血症、门静脉炎、以后可发展为门静脉高血症、肝硬化。
中医学认为,新生儿脐炎属于祖国医学“脐疮”、“脐湿”等范畴。
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感受外邪所致。婴儿洗浴时,脐部为水湿所侵,或为尿液浸渍;或脐带未干,脱落过早;或为衣服摩擦损伤等,使湿浊浸淫皮肤,久而不干者,则为脐湿。若湿郁化热,或污秽化毒,则湿热之邪蕴郁,致营卫失和、气滞血瘀,而致脐部红、肿、热、痛,进而湿热酿毒化火,毒聚成疮,致脐部溃烂化腐,则为脐疮。
临床诊断: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2.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气味臭秽者为脐疮。脐疮临床上应辨常证与变证。仅见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脓水渗出,一般情况尚好为常证;若脐部红肿,有脓性或血性渗出,伴烦躁不宁,甚则昏迷抽风为变证。辩证分类:①风寒袭肺:哭声低弱,口吐白沫,喉有痰鸣,面白肢冷,口周微紫,鼻翼轻微煽动,点头呼吸,体温正常或稍低。舌质淡红,舌苔白,指纹在风关或气关色泽淡红。②风热犯肺:发热咳嗽,气急痰鸣,吮乳困难,口唇微紫,点头呼吸。舌苔黄,舌质红,指纹紫红。③肺热血瘀:精神萎软,拒食咳嗽,呼吸浅快。肢端及口唇发紫,面色灰黯,体温不稳定,甚至出现黄疸或瘀点。舌质微紫,苔黄,指纹紫滞。
  西医治疗新生儿脐炎:1、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2、局部换药;3、抗生素如青霉素等治疗。轻者局部用2%碘酒及75%酒精清洗,每日2—3次,重者需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静脉注射,如有脓肿形成、则需行切除引流。但是,西医治疗新生儿脐炎存在需应用大量抗生素不良反应较多,毒副作用较大等不足之处。脐部疾患发生在新生儿期,一般预后良好。但是,脐疮处置不当亦可酿成败血症等重症。
中医治疗新生儿脐炎,内外兼治,治表的同时治本,并且采用纯天然中药材,重视整体观念,靶向性较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同时可提高整体免疫力,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内外兼治,治表的同时治本,并且采用纯天然中药材,重视整体观念,靶向性较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同时可提高整体免疫力,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蝉蜕、菊花、浮萍、寒水石、天花粉、鸭跖草、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白鲜皮、苦豆子、马尾连、连翘、穿心莲、重楼、金荞麦、金果榄、木蝴蝶、马齿苋、甘草、刺五加、绞股蓝、水红花子、天浆壳、金瓜核、吉祥草、伊贝母、猪仔笠、大肺筋草、秋海棠根、蝤蛑和天脚板根。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10-30重量份、菊花15-32重量份、浮萍10-28重量份、寒水石12-25重量份、天花粉10-28重量份、鸭跖草10-20重量份、黄芩15-25重量份、黄柏10-20重量份、龙胆12-26重量份、苦参10-20重量份、白鲜皮15-25重量份、苦豆子6-12重量份、马尾连10-20重量份、连翘15-25重量份、穿心莲5-11重量份、重楼8-15重量份、金荞麦10-20重量份、金果榄14-25重量份、木蝴蝶10-26重量份、马齿苋15-28重量份、甘草10-26重量份、刺五加10-20重量份、绞股蓝10-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28重量份、天浆壳10-28重量份、金瓜核15-30重量份、吉祥草10-20重量份、伊贝母15-27重量份、猪仔笠10-28重量份、大肺筋草12-28重量份、秋海棠根10-26重量份、蝤蛑13-24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0-20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20-30重量份、菊花25-32重量份、浮萍10-18重量份、寒水石12-20重量份、天花粉10-18重量份、鸭跖草15-20重量份、黄芩15-20重量份、黄柏15-20重量份、龙胆12-20重量份、苦参15-20重量份、白鲜皮15-20重量份、苦豆子6-7重量份、马尾连15-20重量份、连翘15-20重量份、穿心莲5-7重量份、重楼8-12重量份、金荞麦15-20重量份、金果榄14-20重量份、木蝴蝶10-16重量份、马齿苋15-20重量份、甘草10-16重量份、刺五加10-15重量份、绞股蓝15-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20重量份、天浆壳10-18重量份、金瓜核15-20重量份、吉祥草15-20重量份、伊贝母15-20重量份、猪仔笠10-18重量份、大肺筋草12-20重量份、秋海棠根10-16重量份、蝤蛑13-20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5-20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10重量份、菊花22重量份、浮萍28重量份、寒水石25重量份、天花粉25重量份、鸭跖草12重量份、黄芩25重量份、黄柏14重量份、龙胆26重量份、苦参13重量份、白鲜皮25重量份、苦豆子8重量份、马尾连12重量份、连翘25重量份、穿心莲9重量份、重楼14重量份、金荞麦12重量份、金果榄25重量份、木蝴蝶26重量份、马齿苋28重量份、甘草26重量份、刺五加20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28重量份、天浆壳28重量份、金瓜核30重量份、吉祥草2重量份、伊贝母27重量份、猪仔笠20重量份、大肺筋草25重量份、秋海棠根26重量份、蝤蛑24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3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20重量份、菊花25重量份、浮萍18重量份、寒水石20重量份、天花粉18重量份、鸭跖草20重量份、黄芩20重量份、黄柏15重量份、龙胆12重量份、苦参15重量份、白鲜皮20重量份、苦豆子6重量份、马尾连20重量份、连翘15重量份、穿心莲7重量份、重楼8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金果榄14重量份、木蝴蝶16重量份、马齿苋20重量份、甘草16重量份、刺五加15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重量份、天浆壳18重量份、金瓜核15重量份、吉祥草20重量份、伊贝母20重量份、猪仔笠18重量份、大肺筋草20重量份、秋海棠根16重量份、蝤蛑20重量份和天脚板根20重量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8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5~6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7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薄膜衣片剂、糖衣片剂、软胶囊滴剂、口含剂、颗粒剂、肠溶衣片剂、冲剂、蜜丸剂、口服液、溶液剂、丹剂、栓剂、糖浆剂、注射剂、散剂、涂抹剂、喷雾剂、滴剂、贴剂和擦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7天为一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贴剂、擦剂使用时,一日2次,每7天为一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喷雾剂、滴剂使用时,一日4-6次,每7天为一疗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清肺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本发明治疗新生儿脐炎,内外兼治,治表的同时治本,并且采用纯天然中药材,重视整体观念,靶向性较强,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同时可提高整体免疫力,及时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 
 
具体实施方式
祖国医学认为,脐带脱落前后,脐部湿润浸淫,久而不干,称为脐湿;脐周皮肤红、肿、热、痛,或形成脓疡,称为脐疮;发于脐带脱落之后者,称落脐疮。脐湿、脐疮二者,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脐湿为脐疮的初起阶段,脐疮则是脐湿的发展和加重。
脐部为水湿或尿液浸渍,或为秽毒之邪所侵袭,壅于肌表,故局部渗出脂水,浸淫不干。秽毒之邪侵入脐部,壅于肌肤,经络受阻,气血凝滞,发为脐疮。局部红、肿、热、痛,渐为糜烂化脓,溃则脓血流溢。风火交织,邪毒内攻,则见恶寒发热,啼哭烦躁。
因此本发明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以清肺化痰,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选用以下原料药材:蝉蜕、菊花、浮萍、寒水石、天花粉、鸭跖草、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白鲜皮、苦豆子、马尾连、连翘、穿心莲、重楼、金荞麦、金果榄、木蝴蝶、马齿苋、甘草、刺五加、绞股蓝、水红花子、天浆壳、金瓜核、吉祥草、伊贝母、猪仔笠、大肺筋草、秋海棠根、蝤蛑和天脚板根。
其中,蝉蜕、菊花、浮萍、寒水石、天花粉、鸭跖草祛风清热;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白鲜皮、苦豆子、马尾连清热燥湿;连翘、穿心莲、重楼、金荞麦、金果榄、木蝴蝶、马齿苋清热解毒,消肿;甘草、刺五加、绞股蓝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水红花子、天浆壳、金瓜核、吉祥草、伊贝母、猪仔笠、大肺筋草清肺化痰;秋海棠根、蝤蛑和天脚板根活血化瘀。全方配伍严谨,疗效显著。
现将各味药的药理情况分述如下: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本草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菊花:性微寒,味苦、辛。《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等多种药理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绿脓杆菌、蒺疾杆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对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高血压病等都有很好疗效。
浮萍:辛,寒;入肺、小肠经。《唐本草》:“水萍者,有三种:大者名苹;水中又有蒋菜,亦相似而叶圆;水上小浮萍主火疮。”《名医别录》:“主消渴者,以湿热之邪去,则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气,以休浴生毛发者,亦以寒能除热,凉血之验也。”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治时行热痈,斑疹不透,风热痛疹,皮肤瘙痒,水肿,经闭,疮癣,丹毒,烫伤。浮萍有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钾及氯化钾。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症,临床常与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应用。对风热瘾疹亦可内服、外用。浮萍能泄热利水,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用之。浮萍水浸膏对奎宁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强心作用,钙可增强之,大剂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
寒水石:辛、咸,寒;归心、胃、肾经。《名医别录》:“凝水石,色如云母,可拆者良,盐精也。生常山山谷又中水县及邯郸。”《本草纲目》:“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主治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痈疽,丹毒,烫伤。 寒水石治五脏六腑积熟,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治风热心躁, 口干狂言,浑身壮热及中诸毒。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其捣细澄粉之法。”《本草求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续绝,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鸭跖草:甘,寒,淡;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用于外感发热,或热性病发热不退,或咽喉肿痛,以及痈肿疮疡等症。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或湿入下注膀胱、小便淋沥涩痛等症。同属植物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有解热、镇静、降血压、利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痢疾球菌、新城疫、绿脓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菌痢等有较好的疗效。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可入药,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檗分布于中国东北和华北各省等地区,喜生长于山区、杂林之中,适应性强,适合阳光充足的地方栽培,也能抗严寒。黄柏为常用中药,其性寒、味苦,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白带以及热痹、热淋等症。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含小蘖碱、黄柏酮等主要成分,有抗菌、收敛、消炎的作用,对各种皮肤湿毒、疮疡等症状,功效良好。《本经逢原》曰:“黄柏,生用降实火,酒制治阴火上炎,盐制治下焦之火,姜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治湿热,盐酒炒黑制虚火,阴虚火盛面赤戴阳,附子汁制”。
龙胆:味苦,性寒;归肝、胆经。《本草纲目》:“疗咽喉痛,风热盗汗。相火寄在肝胆,有泻无补,故龙胆之益肝胆之气,正以其能泻肝胆之邪热也。但大苦大寒,过服恐伤胃中生发之气,反助火邪,亦久服黄连反从火化之义。”《本草经疏》:“草龙胆味既大苦,性复大寒,纯阴之药也,虽能除实热,胃虚血少之人不可轻试。空腹饵之令人溺不禁,以其太苦则下泄太甚故也。”《药性论》:“主小儿惊痫入心,壮热骨热,痈肿;治时疾热黄,口疮。”功用清热燥湿,泻肝定惊。主治湿热黄疸,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头胀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热病惊风抽搐。
苦参: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能利尿、抗过敏、镇痛、平喘、祛痰。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广泛应用与多重湿热病症,如湿热泻痢 外用可以煎汤外洗,用于痔疮,妇女妇科;杀虫(外用),利尿。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本草纲目》曰:“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白鲜皮:苦,咸,寒;入脾经,肺经,小肠经,胃经,膀胱经。《名医别录》:“白鲜。生上谷及宛朐。四月、五月采根、阴干。”《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主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等。”《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为诸黄风痹要药,世医止施之疮科,浅矣。”本品所含白藓碱于小量时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分钟输出量及博出量均增加。白藓碱对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伊红染色法结果表明本品非极性溶剂提取物及挥发油有体外抗癌活性,根皮有解热作用,给发热(温刺法)之家兔口服其煎剂,能使体温下降。
苦豆子: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止痛,杀虫。主治湿热泄痢,白带过多,溃疡等。从全草中提取的苦豆子总生物碱有抗炎、抗癌、抗变态反应、抗心率失常、抗溃疡、升高白细胞、平喘、解热、杀虫、镇静、镇痛、抗病毒等作用。苦豆子生物碱的药理作用: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体现在镇静催眠、镇痛及降温;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体现在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作用,降压和降低心率作用,对心肌缺血和梗塞的保护作用,降血脂作用;③抗病毒、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苦参总碱能抑制多种病毒繁殖.增强免疫调节功能和免疫促进作用;④抗肿瘤作用,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明显,对宫颈癌、淋巴肉瘤、肺癌也有抑制作用;⑤对平滑肌的作用,总碱和一些单体生物碱均能对抗由炎症介质诱导的离体回肠收缩,对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对整体模型也有作用。
马尾连: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泻痢,黄疸,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目赤肿痛。现在应用于肠炎,传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痈肿疮疖,结膜炎。非替定碱有降压作用,其粗制剂可治高血压。木兰花碱、小檗碱、药根碱等参见青木香、黄连条。同属植物瓣蕊唐松草Thalictrumpetaloideum或箭头唐松草T.simplex含箭头唐松草碱(Thalsimine),对动物有消炎、镇痛、降温作用.紫唐松草T.Dasycarpum含唐松草卡品碱(Thalicarpine)、紫唐松草碱(Thalidasine)、香唐松草碱,对大鼠瓦g癌一256及小鼠Lewis肺癌有效。唐松草卡品碱还有弱的降压作用。
连翘:味苦,性微寒;入心、肺、小肠经。《药性论》:“主通利五淋,小便不通,除心家客热。”《唐本草》:“连翘有两种,大翘、小翘。大翘叶狭长,如水苏,花黄可爱,生下湿地,著子似椿实之未开者,作房翘出众草。其小翘生岗原之上,叶花实皆似大翘而小细,山南人并用之。今京下惟用大翘子,不用茎花也。”有抗菌、强心、利尿、镇吐等药理作用,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痈肿疮毒等症状,其抑菌作用与金银花大体相似。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本品所含齐墩果酸有强心、利尿及降血压作用,维生素P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及脆性,防止溶血。煎剂有镇吐作用、抗肝损伤作用。
穿心莲: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作用。主治细菌性痢疾、尿路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肠炎、咽喉炎、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外用可治疗疮疖肿毒、外伤感染等。穿心莲具有消炎解毒作用,临床上曾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重楼:苦、寒;入肝经。《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七叶一枝花有毒部位,地下茎,皮部含毒较多。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头痛,严重者引起痉挛。”有清热解毒、凉肝定惊之功,适用于多种热毒疮疡,咽喉肿痛,痄腮,毒蛇咬伤,惊痫,高热神昏等。药理研究表明,本品对肠道杆菌、化脓性球菌等多种细菌的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的平喘,止咳作用,但无祛痰作用。因此,感冒咽痛时,吃些蚤休或蚤休粥,能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对咽喉肿痛有明显疗效。
金荞麦:性凉,味辛、苦。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疮毒,蛇虫咬伤。主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痈肿癌。体外实验虽无明显抗菌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固酶、溶血素及绿脓杆菌内毒素有对抗作用。
金果榄:苦,寒。归肺、大肠经。《药性考》:“解毒。咽喉痹急,口烂宜服。疽痈发背,焮赤疔瘯,蛇蝎虫伤,磨涂。治目痛,耳胀,热嗽,岚瘴,吐衄,一切外症。”《柑园小识》:“祛内外结热,遍身恶毒,消瘴疠,双单喉蛾及齿痛,切薄片含;磨涂疔疮肿毒。”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痈疽疔毒,泄泻,痢疾,脘腹热痛。
木蝴蝶:味微苦,甘,性微寒;归肺、肝、胃经。《滇南本草》:“定喘,消痰,破蛊积,除血蛊、气蛊之毒。又能补虚,宽中,进食。”《纲目拾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利咽润肺,疏肝和胃,敛疮生肌。主治咽痛喉痹,声音嘶哑,咳嗽,肝胃气痛,疮疡久溃不敛,浸淫疮。种子、茎皮含黄芩甙元,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利尿、利胆,降胆固醇的作用。种子和茎皮中含白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其半数有效量为13mg/ml。
马齿苋:性寒,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肠经。《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开宝本草》:“服之长年不白。治痈疮,杀诸虫。生捣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功用清热解毒,利水去湿,散血消肿,除尘杀菌,消炎止痛,止血凉血。主治痢疾,肠炎,肾炎,产后子宫出血,便血,乳腺炎等病症。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甘草:性味甘,平。入脾、胃、肺经。《本经》曰:“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人阴(不)《药性论》曰:“主腹中冷痛,治惊痫,除腹胀满;补益五脏;制诸药毒;养肾气内伤,令痿;主妇人血沥腰痛;虚而多热;加而用之”。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西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甘草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延长上皮细胞寿命,有抗炎活性,常用于慢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甘草的黄酮具有消炎、解痉和抗酸作用;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温,入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刺五加甘A为胡萝卜素,人蔘中也含这类成分。在人体内能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可防治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症。刺五加甘B为紫丁香素( Syringin ),是刺五加的主要强壮成分,有促性腺、抗辐射、抗疲劳等作用,具有与人蔘皂素相似的生理活性。刺五加含超氧化歧化酵素SOD(Superoxide dimutase)复合物,SOD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增强人体免疫以及抵抗自由基攻击的效果,具有抗氧化作用,可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止老化及促进健康。
绞股蓝:味甘、苦,性微寒;归肺经、脾经、肾经。能益气,安神,降血压,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服绞股蓝后,肠胃蠕动加快,食欲增加耐饥渴的时间长,既治便秘又治便溏。对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反应能保持适当的平衡,对中枢神经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优良的镇痛、安眠、抗紧张的功效。在降低心肌壁紧张、缓和脑血管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基础上,能增强心脑活力,加大冠状动脉流量,缓和动脉硬化,促使整体循环更加旺盛而流畅。
水红花子:性味咸,寒。①《别录》:"味咸,微寒,无毒。"②《滇南本草》:"性寒平,味苦。"③《药材资料汇编》:"辛,无毒。"④《药材学》:"性平,味甘。"功能主治消瘀破积,健脾利湿。治胁腹症积,水臌,胃疼,食少腹胀,火眼,疮肿,瘰疬。①《别录》:"主消渴,去热,明目,益气。"②《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儿痞块积聚,消年深坚积,疗妇人石瘕症。"③《品汇精要》:"明眼目,消疮毒。"④《国药提要》:"去热,治烦渴及颈淋巴腺炎。"⑤《药材学》:"清肺化痰,降气通便,透疹。治痰嗽喘咳,大小便不利,麻疹不透。"⑥《上海常用中草药》:"散血,消积,止痛。"⑦《新疆中草药手册):"健脾利湿,清热明目。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消化不良,腹胺胃痛,小儿食积,结膜炎。"
天浆壳:性味甘、辛、性平。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散瘀止血。主咳嗽痰多;气喘;百日咳;惊痫;麻疹不透;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金瓜核: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甘微酸,寒。"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热咳血,小儿疳积,痢疾,疔肿疖疮。①《广西药植名录》:"止咳化痰,催乳。治肺病,贫血,体弱。"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肺化痰,凉血解毒。治肺燥咳血,小儿疳积,跌打肿痛,疖疮肿毒,蛇咬伤。"
吉祥草:性味甘,凉。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平。"②《纲目拾遗》:"性凉,味甘。"③《植物名实图考》:"味甘辛。"功能主治清肺,止咳,理血,解毒。治肺热咳嗽,吐血,衄血,便血,跌打损伤,疮毒,赤眼,疳积。①《生草药性备要》:"叶止热咳,新咳血,理伤症,大肠结热,泻血,小儿脱肛下血,俱煲肉食。"②《纲目拾遗》:"理血,清肺,解火毒,为咽喉症要药。"③《植物名实图考》:"治筋骨痿,用根浸酒,加虎骨胶;治遗精加骨碎补。"④《分类草药性》:"敷疮毒。"⑤《天宝本草》:"清肺止咳化痰。治衄,赤疮,火眼,跌打损伤。"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润肺止咳,补肾接骨。治肺结核咳嗽,吐血,哮喘,慢性肾盂肾炎,遗精,跌打,骨折。"
伊贝母:性味苦、甘,微寒。归肺、心经。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猪仔笠:性味甘,平。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温,无毒。"②《广西中药志》:"味甘淡,性平,无毒。"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治肺热咳嗽,烦渴,赤白痢疾。①《生草药性备要》:"止咳化痰,润肺滋肾。"②《广西中药志》:"清心肺,生津止渴,治肺热咳嗽,湿热腹痛。"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凉血消肿。"
大肺筋草:性味辛甘,平。①《四川中药志》:"甘淡,平,无毒。"②《贵州草药》:"性温,味辛微苦。"功能主治散风,清肺,化痰,行血。治愈冒,咳嗽,哮喘,经闭。①《天宝本草》:"散风寒,化痰。治四时感冒,哮吼,咳嗽,脐风。"②《四川中药志》:"清热润肺,行血通经。治咳嗽或虚咳,妇女经闭腰痛。"
秋海棠根:性味①《贵州草药》:"性平,味酸涩。"②《陕西中草药》:"味苦涩酸,性寒。"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止血,清热。治跌打损伤,吐血、咯血,痢疾,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淋浊,喉痛。①《分类草药性》:"治吐血,跌打损伤。"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止吐血、咯血、刀伤出血。"③《贵州草药》:"活血化瘀,凉血止血。"④《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清热,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胃溃疡,痢疾,肺痈,崩漏,白带,月经不调。"⑤江西《草药手册》:"行气行血,消肿止痛,镇痉,治瘰疬。"
蝤蛑:生态环境:生活于低潮线10m的水深内,有海藻的泥沙质水底或石隙间。每年5-6间为产卵期。资源分布:全国沿海均有分布。性味咸;微辛;性温。归经脾;胃经。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食;通乳。主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消化不良;食积痞满;乳法不足。
天脚板根:性味苦;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10-30重量份、菊花15-32重量份、浮萍10-28重量份、寒水石12-25重量份、天花粉10-28重量份、鸭跖草10-20重量份、黄芩15-25重量份、黄柏10-20重量份、龙胆12-26重量份、苦参10-20重量份、白鲜皮15-25重量份、苦豆子6-12重量份、马尾连10-20重量份、连翘15-25重量份、穿心莲5-11重量份、重楼8-15重量份、金荞麦10-20重量份、金果榄14-25重量份、木蝴蝶10-26重量份、马齿苋15-28重量份、甘草10-26重量份、刺五加10-20重量份、绞股蓝10-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28重量份、天浆壳10-28重量份、金瓜核15-30重量份、吉祥草10-20重量份、伊贝母15-27重量份、猪仔笠10-28重量份、大肺筋草12-28重量份、秋海棠根10-26重量份、蝤蛑13-24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0-20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20-30重量份、菊花25-32重量份、浮萍10-18重量份、寒水石12-20重量份、天花粉10-18重量份、鸭跖草15-20重量份、黄芩15-20重量份、黄柏15-20重量份、龙胆12-20重量份、苦参15-20重量份、白鲜皮15-20重量份、苦豆子6-7重量份、马尾连15-20重量份、连翘15-20重量份、穿心莲5-7重量份、重楼8-12重量份、金荞麦15-20重量份、金果榄14-20重量份、木蝴蝶10-16重量份、马齿苋15-20重量份、甘草10-16重量份、刺五加10-15重量份、绞股蓝15-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20重量份、天浆壳10-18重量份、金瓜核15-20重量份、吉祥草15-20重量份、伊贝母15-20重量份、猪仔笠10-18重量份、大肺筋草12-20重量份、秋海棠根10-16重量份、蝤蛑13-20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5-20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10重量份、菊花22重量份、浮萍28重量份、寒水石25重量份、天花粉25重量份、鸭跖草12重量份、黄芩25重量份、黄柏14重量份、龙胆26重量份、苦参13重量份、白鲜皮25重量份、苦豆子8重量份、马尾连12重量份、连翘25重量份、穿心莲9重量份、重楼14重量份、金荞麦12重量份、金果榄25重量份、木蝴蝶26重量份、马齿苋28重量份、甘草26重量份、刺五加20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28重量份、天浆壳28重量份、金瓜核30重量份、吉祥草2重量份、伊贝母27重量份、猪仔笠20重量份、大肺筋草25重量份、秋海棠根26重量份、蝤蛑24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3重量份。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20重量份、菊花25重量份、浮萍18重量份、寒水石20重量份、天花粉18重量份、鸭跖草20重量份、黄芩20重量份、黄柏15重量份、龙胆12重量份、苦参15重量份、白鲜皮20重量份、苦豆子6重量份、马尾连20重量份、连翘15重量份、穿心莲7重量份、重楼8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金果榄14重量份、木蝴蝶16重量份、马齿苋20重量份、甘草16重量份、刺五加15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重量份、天浆壳18重量份、金瓜核15重量份、吉祥草20重量份、伊贝母20重量份、猪仔笠18重量份、大肺筋草20重量份、秋海棠根16重量份、蝤蛑20重量份和天脚板根20重量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8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5~6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7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50℃干燥,获得颗粒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薄膜衣片剂、糖衣片剂、软胶囊滴剂、口含剂、颗粒剂、肠溶衣片剂、冲剂、蜜丸剂、口服液、溶液剂、丹剂、栓剂、糖浆剂、注射剂、散剂、涂抹剂、喷雾剂、滴剂、贴剂和擦剂。
所述中药组合物,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每7天为一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贴剂、擦剂使用时,一日2次,每7天为一疗程;当本中药组合物为喷雾剂、滴剂使用时,一日4-6次,每7天为一疗程。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涂抹剂
蝉蜕10重量份、菊花22重量份、浮萍28重量份、寒水石25重量份、天花粉25重量份、鸭跖草12重量份、黄芩25重量份、黄柏14重量份、龙胆26重量份、苦参13重量份、白鲜皮25重量份、苦豆子8重量份、马尾连12重量份、连翘25重量份、穿心莲9重量份、重楼14重量份、金荞麦12重量份、金果榄25重量份、木蝴蝶26重量份、马齿苋28重量份、甘草26重量份、刺五加20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28重量份、天浆壳28重量份、金瓜核30重量份、吉祥草2重量份、伊贝母27重量份、猪仔笠20重量份、大肺筋草25重量份、秋海棠根26重量份、蝤蛑24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3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8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实施例2 颗粒剂
蝉蜕20重量份、菊花25重量份、浮萍18重量份、寒水石20重量份、天花粉18重量份、鸭跖草20重量份、黄芩20重量份、黄柏15重量份、龙胆12重量份、苦参15重量份、白鲜皮20重量份、苦豆子6重量份、马尾连20重量份、连翘15重量份、穿心莲7重量份、重楼8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金果榄14重量份、木蝴蝶16重量份、马齿苋20重量份、甘草16重量份、刺五加15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重量份、天浆壳18重量份、金瓜核15重量份、吉祥草20重量份、伊贝母20重量份、猪仔笠18重量份、大肺筋草20重量份、秋海棠根16重量份、蝤蛑20重量份和天脚板根20重量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的醇浓度为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Mpa下减压浓缩至55℃时相对密度为1.14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5℃、出风温度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倍的蔗糖粉和0.1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干燥,获得颗粒剂。
实施例3胶囊滴剂
蝉蜕20g、菊花25g、浮萍18g、寒水石20g、天花粉18g、鸭跖草20g、黄芩20g、黄柏15g、龙胆12g、苦参15g、白鲜皮20g、苦豆子6g、马尾连20g、连翘15g、穿心莲7g、重楼8g、金荞麦15g、金果榄14g、木蝴蝶16g、马齿苋20g、甘草16g、刺五加15g、绞股蓝20g、水红花子15g、天浆壳18g、金瓜核15g、吉祥草20g、伊贝母20g、猪仔笠18g、大肺筋草20g、秋海棠根16g、蝤蛑20g和天脚板根20g。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蝉蜕、菊花、浮萍、寒水石、天花粉、鸭跖草、黄芩、黄柏、龙胆和苦参按比例混合,用醇浓度为75%~80%的甲醇作为溶剂,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减压浓缩并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粉末,所加入的甲醇的质量是第一步混合物质量的2~5倍;
第二步,将剩余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粉碎成粉末;
第三步,加入相对于第二步获得的粉末质量3~5倍的蒸馏水,煎煮2~4小时,过滤,获得第一过滤液;将滤渣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蒸馏水,煎煮1~2小时,过滤,获得第二过滤液;合并第一过滤液和第二过滤液,浓缩出去2/3~3/4体积的水,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使醇浓度达到70%~80%,静置12~24小时,滤过,减压浓缩,干燥,获得干膏,粉碎成粉末;
第四步,将第一步和第三步获得的粉末混合,加相对于粉末质量3~5倍量的蒸馏水,0.01~0.02倍的苯甲酸钠,搅拌,煮沸,冷却,过滤,装入明胶胶囊壳体内即可。
毒性试验
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一次限量试验法,选择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90g~180g,将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涂抹剂,一次经皮涂抹5000mg/kg体重剂量,观察15天,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动物大体解剖未见异常,判断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②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4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8~22g,进行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2制备的颗粒剂溶解在水中,(浓度为7.2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即单次给药剂量为36g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因此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临床试验
病例选择: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肺热血瘀型脐炎的新生儿共200例。其中,男103例,女97例,0-10日龄的40例,11-20日龄的100例,21日龄以上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并根据病情的轻重门诊治疗。
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新生儿脐部红肿,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或脐中心有少量渗血,无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体温不高或有轻微发热但不超过38℃;并且有精神萎软,拒食咳嗽,呼吸浅快,肢端及口唇发紫,面色灰黯,体温不稳定,甚至出现黄疸或瘀点,舌质微紫,苔黄,指纹紫滞等症状。
排除标准:不愿意接受本药物治疗者, 特殊病菌感染引起者, 严重发烧( 体温>38℃ ) 引起败血症者, 伴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组:本组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颗粒剂进行治疗。将颗粒剂溶解于水中或奶中,灌服量为1.5g生药量/次,灌服一日2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西药治疗组:本组使用青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日一次静脉注射。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脐部红肿消失,表面干燥、结痂,无渗出物;好转:脐部红肿减轻,渗出物基本消失,表面较干燥,仍需继续治疗;无效:脐部仍有红肿,有较多分泌物或较前加重。
治疗结果
表1为各组的治疗情况对比
组别 治愈 好转 无效
中药治疗组 98(98%) 2(2%) 0(0%)
西药治疗组 70(70%) 8(8%) 22(22%)
由表1可以看出,中药治疗组的治疗情况要比西药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好,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治疗效果好,疗效确切。
表2为各组的治愈的治疗时间对比
组别 治愈人数 第一个疗程 第二个疗程
中药治疗组 98 80(81.63%) 18(18.37%)
西药治疗组 70 40(57.14%) 30(42.86%)
由表2可以看出,中药治疗组的治愈的新生儿第一个疗程治愈人数要高于西药治疗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治疗速度快,见效快。
表3为各组的治疗前后平均体重增长情况(2个疗程)
组别 治疗前平均体重 治疗后平均体重 平均日增长体重
中药治疗组 3.51kg 3.98kg 0.047kg/日
西药治疗组 3.52kg 3.62kg 0.01kg/日
由表3可以看出,中药治疗组的新生儿,在治疗脐炎的同时,增长体重远远快于西药治疗组,由此可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治疗肺热血瘀型脐炎的同时,还能保证正常生长。
典型病例:山东省儿童医院接受诊治过的男婴,患有肺热血瘀型脐炎。症状表现为:脐部红肿,有浆液流出,精神萎软,拒食咳嗽,呼吸浅快。肢端及口唇发紫,面色灰黯,体温不稳定。舌质微紫,苔黄,指纹紫滞。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颗粒剂进行治疗。将颗粒剂溶解于水中或奶中,灌服量为1.5g生药量/次,灌服一日2次,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治疗进行2个疗程,治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蝉蜕、菊花、浮萍、寒水石、天花粉、鸭跖草、黄芩、黄柏、龙胆、苦参、白鲜皮、苦豆子、马尾连、连翘、穿心莲、重楼、金荞麦、金果榄、木蝴蝶、马齿苋、甘草、刺五加、绞股蓝、水红花子、天浆壳、金瓜核、吉祥草、伊贝母、猪仔笠、大肺筋草、秋海棠根、蝤蛑和天脚板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10-30重量份、菊花15-32重量份、浮萍10-28重量份、寒水石12-25重量份、天花粉10-28重量份、鸭跖草10-20重量份、黄芩15-25重量份、黄柏10-20重量份、龙胆12-26重量份、苦参10-20重量份、白鲜皮15-25重量份、苦豆子6-12重量份、马尾连10-20重量份、连翘15-25重量份、穿心莲5-11重量份、重楼8-15重量份、金荞麦10-20重量份、金果榄14-25重量份、木蝴蝶10-26重量份、马齿苋15-28重量份、甘草10-26重量份、刺五加10-20重量份、绞股蓝10-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28重量份、天浆壳10-28重量份、金瓜核15-30重量份、吉祥草10-20重量份、伊贝母15-27重量份、猪仔笠10-28重量份、大肺筋草12-28重量份、秋海棠根10-26重量份、蝤蛑13-24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0-2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20-30重量份、菊花25-32重量份、浮萍10-18重量份、寒水石12-20重量份、天花粉10-18重量份、鸭跖草15-20重量份、黄芩15-20重量份、黄柏15-20重量份、龙胆12-20重量份、苦参15-20重量份、白鲜皮15-20重量份、苦豆子6-7重量份、马尾连15-20重量份、连翘15-20重量份、穿心莲5-7重量份、重楼8-12重量份、金荞麦15-20重量份、金果榄14-20重量份、木蝴蝶10-16重量份、马齿苋15-20重量份、甘草10-16重量份、刺五加10-15重量份、绞股蓝15-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20重量份、天浆壳10-18重量份、金瓜核15-20重量份、吉祥草15-20重量份、伊贝母15-20重量份、猪仔笠10-18重量份、大肺筋草12-20重量份、秋海棠根10-16重量份、蝤蛑13-20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5-2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10重量份、菊花22重量份、浮萍28重量份、寒水石25重量份、天花粉25重量份、鸭跖草12重量份、黄芩25重量份、黄柏14重量份、龙胆26重量份、苦参13重量份、白鲜皮25重量份、苦豆子8重量份、马尾连12重量份、连翘25重量份、穿心莲9重量份、重楼14重量份、金荞麦12重量份、金果榄25重量份、木蝴蝶26重量份、马齿苋28重量份、甘草26重量份、刺五加20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28重量份、天浆壳28重量份、金瓜核30重量份、吉祥草2重量份、伊贝母27重量份、猪仔笠20重量份、大肺筋草25重量份、秋海棠根26重量份、蝤蛑24重量份和天脚板根13重量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蝉蜕20重量份、菊花25重量份、浮萍18重量份、寒水石20重量份、天花粉18重量份、鸭跖草20重量份、黄芩20重量份、黄柏15重量份、龙胆12重量份、苦参15重量份、白鲜皮20重量份、苦豆子6重量份、马尾连20重量份、连翘15重量份、穿心莲7重量份、重楼8重量份、金荞麦15重量份、金果榄14重量份、木蝴蝶16重量份、马齿苋20重量份、甘草16重量份、刺五加15重量份、绞股蓝20重量份、水红花子15重量份、天浆壳18重量份、金瓜核15重量份、吉祥草20重量份、伊贝母20重量份、猪仔笠18重量份、大肺筋草20重量份、秋海棠根16重量份、蝤蛑20重量份和天脚板根20重量份。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8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时,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5~6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7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50℃干燥,获得颗粒剂。
8.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涂抹剂,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8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7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9.一种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8倍的醇浓度为80%~9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4小时,过滤,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06~0.09Mpa下减压浓缩至55~60℃时相对密度为1.14~1.20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度170~175℃、出风温度70~85℃,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步骤二: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0.2~0.4倍的蔗糖粉和0.1~0.2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45~50℃干燥,获得颗粒剂。
10.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薄膜衣片剂、糖衣片剂、软胶囊滴剂、口含剂、颗粒剂、肠溶衣片剂、冲剂、蜜丸剂、口服液、溶液剂、丹剂、栓剂、糖浆剂、注射剂、散剂、涂抹剂、喷雾剂、滴剂、贴剂和擦剂。
CN201410409671.3A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1385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9671.3A CN104138505A (zh)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09671.3A CN104138505A (zh)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38505A true CN104138505A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47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09671.3A Pending CN104138505A (zh) 2014-08-20 2014-08-20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385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346A (zh) * 2016-04-29 2016-07-20 伏传升 一种治疗距骨骨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中药大辞典》", 30 March 2006,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冰主编: "《临床中药学》", 30 September 2012,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李炳照编著: "《实用临床儿科学》", 30 November 2009,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章如虹等主编: "《中医病证治疗常规》", 30 August 1997,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0346A (zh) * 2016-04-29 2016-07-20 伏传升 一种治疗距骨骨折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5111B (zh) 一种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45064B (zh) 一种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173B (zh) 一种治疗皮炎、湿疹的中药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2338B (zh) 一种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04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7172B (zh) 用于治疗乌龟肠胃炎病的功能性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90853B (zh) 一种治疗湿烂型脚癣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1423A (zh) 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组合物
CN102205026A (zh) 一种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00772A (zh) 一种防治阴道炎症的妇科外用洗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1352A (zh) 一种治疗妇科炎症的外用中药洗液
CN104815192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31647A (zh) 一种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中成药混合物
CN104274763A (zh) 治疗外感时毒型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499A (zh) 一种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52B (zh) 一种治疗急性结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41247B (zh) 一种治疗阴道炎的中药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95072B (zh) 一种治疗支气管扩张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413A (zh) 用于治疗乌龟肠胃炎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8252A (zh) 一种用于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7145B (zh) 一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8505A (zh) 一种治疗新生儿肺热血瘀型脐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523A (zh) 一种治疗痰热蕴肺型支原体肺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502A (zh) 一种用于治疗鸡伤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