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7799A -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37799A CN104137799A CN201410388423.5A CN201410388423A CN104137799A CN 104137799 A CN104137799 A CN 104137799A CN 201410388423 A CN201410388423 A CN 201410388423A CN 104137799 A CN104137799 A CN 1041377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rey
- water
- northeast
- gently
- wi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首先捕获活力好的性成熟亲本七鳃鳗;轻柔按摩挤压雌性亲本七鳃鳗腹部,将卵细胞挤入干净的受精容器中,再将雄性亲本七鳃鳗的精液挤到卵细胞上,注入无菌水轻轻摇匀,15~21℃静置10min进行人工授精;再用无菌水轻轻清洗受精卵上多余的精液;受精卵在15~21℃的培养箱中培养,孵化出的七鳃鳗幼鱼分离到底部铺满细沙的、有循环流水系统的15~21℃恒温饲养箱中,培养20~25天后,投喂酵母50~100μg/条,每天投喂一次,至此获得东北七鳃鳗鱼苗。本发明所述方法解决了野生东北七鳃鳗难以人工繁育的技术问题,为实验室及规模化养殖七鳃鳗创造了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颌鱼类的繁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um),又名八目鳗、七星子、小脆骨,是圆口纲、七鳃鳗目的一种古老鱼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鸭绿江水域,属于陆封型而非洄游型,称为东北七鳃鳗。七鳃鳗是至今少数仅存的无颌类脊椎鱼形动物之一,号称“活化石”,是研究脊椎动物的模式动物,对于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同时,七鳃鳗也是一种名贵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高的水产品,尤其是作为一种东北特产,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欧洲从中世纪开始就视其为珍馐,其丰富的营养价值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肯定,肌肉组织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其中必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碳链较短,容易被吸收,尤其是对消化吸收不良的患者具有重要营养价值。
另外,七鳃鳗也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主治滋补壮阳、夜盲症、角膜干燥,口眼歪斜等。其肉中维生素A的含量比一般鱼类高,特别在睾丸与小肠中的含量更高。在鱼皮中维生素B1与维生素B2的含量远比其他鱼类高。
但是,由于过度捕捞,加上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变,七鳃鳗的数量一直在减少,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成为我国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之一,因此实现其人工繁育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药、食用价值。但是七鳃鳗的人工繁育工作存在着很多的技术难题,目前还没有成功人工繁育东北七鳃鳗的报道。这是因为七鳃鳗已处于濒危的边缘,且其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比较严格,生活的区域非常小,在我国仅限于东北鸭绿江一带水域。而且七鳃鳗的生活史比较特别,会经历一个变态的过程,消化系统等发生变化,其幼年和成年的习性和生活区域有很大的差别,更进一步造成了七鳃鳗人工繁育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七鳃鳗人工繁育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野生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从而为实验室和规模化饲养东北七鳃鳗创造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生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野生七鳃鳗人工繁育方法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捕获亲本七鳃鳗:在东北七鳃鳗的繁育季节采捕活力好的性成熟亲本七鳃鳗;性成熟雌性七鳃鳗的选择标准是:体态会变短变粗,变短至少1~2公分;并且不再进食。
S2.人工授精:轻柔按摩挤压活力好的性成熟雌七鳃鳗腹部将卵细胞挤入干净的受精容器中,再将活力好的性成熟雄七鳃鳗的精液挤到卵细胞上,注入无菌水轻轻摇晃混匀,在15~21℃环境下静置10min,得到受精卵;
S3.清洗受精卵:在受精容器中轻轻加入无菌水,并轻轻摇晃,洗去多余的精液,清洗3~5次;
S4.孵化受精卵:受精卵在水温为15~21℃的培养箱中培养,每天换水一次并及时清除死卵;水温为15~21℃为受精卵发育的最适宜温度,发育较快且不易被污染。
S5.培养幼鱼:将孵化出的七鳃鳗幼鱼分离到底部铺满细沙的、有循环流水系统的15~21℃恒温饲养箱中培养发育20~25天,其卵黄吸收完全,开始投喂酵母50~100μg/每条,每天投喂一次,获得东北七鳃鳗鱼苗。
优选地,步骤S1所述东北七鳃鳗的繁育季节为5~7月份;所述采捕的方法是用格栅鱼笼放入深水中,3天后起笼。
优选地,步骤S1所述亲本七鳃鳗可在15℃、光照周期12h:12h条件下,饲养3~5个月,以备人工授精。具体光照周期可以为白天7:00--19:00点正常日光灯,夜间19:00--7:00点关灯使处于黑暗环境。
优选地,步骤S1所述亲本七鳃鳗的运输条件为:冰:鱼水:空气=1:2:2,运输时间少于24h;运输后放入饲养箱时,半不保留换水,即保留原来运输中一半体积的水,同时加入等体积18℃预冷的水。按此方法可将鸭绿江水域的东北七鳃鳗成功饲养在广州的实验室。
优选地,步骤S2所述卵细胞或精液的挤出时机是观察亲鱼腹部肿胀,卵和精液往外自动流出时,方取出轻轻按摩腹部让卵和精液自然流出;顺序是先取卵细胞,再加上精液。
作为一种可选择方案,S3所述加入无菌水可使用注射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注射器针头不要伤害受精卵,清洗5次基本将精液可清除干净。
优选地,步骤S4所述水温均为18℃。
优选地,步骤S5所述的循环流水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将表面细沙轻轻吹起,形成沙水涡流;七鳃鳗幼体钻在流动的细沙中生存。
本发明上述野生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得到的,其每个步骤与条件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且每一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独立的。比如,如果亲本捕获的时期不对,则难以获得活力好的卵细胞或精液;亲本捕获之后的运输条件对亲本七鳃鳗卵细胞或精液的活力及数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另外,人工授精和受精卵的清洗过程中,一定要轻柔,而且人工授精时卵细胞和精液的顺序一定是先放入卵细胞,再将精液挤到卵细胞上。再比如,孵化出的七鳃鳗幼鱼一定要分离到底部铺满细沙的、有循环流水系统的15~21℃恒温饲养箱中培养,且循环流水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将表面细沙轻轻吹起,形成沙水涡流;这样七鳃鳗幼体才能很好的钻在流动的细沙中生存。另外,待其卵黄吸收完全后,开始投喂酵母,用量为50~100μg/每条,每天投喂一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才能够使七鳃鳗幼鱼更好的发育。综上所述,正是每一步骤的严格操作,紧密配合协调,才能实现野生七鳃鳗的人工繁育。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通过工艺条件的配合协调,解决了野生东北七鳃鳗这一古老的无颌类脊椎动物难以人工繁育的技术问题,为实验室及规模化养殖七鳃鳗创造了条件,也实现了七鳃鳗跨区域的人工繁育。
同时,本发明对繁育方法工艺进行了优化,所得到的野生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不仅繁育效果好、鱼苗成活率高,而且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利于规模化养殖。
由于七鳃鳗是至今少数仅存的无颌类脊椎鱼形动物之一,号称“活化石”,是研究脊椎动物的模式动物,对于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发明对科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对七鳃鳗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有很大的经济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
1、选择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地,即中朝边境鸭绿江水域山顶湖,在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季节,将多个格栅鱼笼放入水深处,3天后起笼,获得100余条活力强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
2、用冰块、鱼水、空气以体积1:2:2的比例运送至人工饲养地点。途中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以防止七鳃鳗缺氧或温度过高而致死亡。运输回来的七鳃鳗饲养于15℃恒温饲养箱,光照周期12h:12h。因东北七鳃鳗在性成熟时已不进食,故只需每周换淡水两次。
3、人工授精:分别取一条活力好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观察亲鱼腹部肿胀,卵和精液往外自动流出时,方取出轻轻按摩腹部让卵和精液自然流出。具体是轻轻挤压雌鱼腹部将卵细胞挤入干净的皿中,然后将雄鱼的精液挤到卵细胞上,加入双蒸水轻轻摇晃混匀,然后在18℃ 环境下静置10分钟,完成人工授精。
4、用注射器吸取双蒸水轻轻注入到授精容器中,避免注射器伤到受精卵,并轻轻摇晃,洗去多余的精液,反复清洗5次;在18℃培养箱中培养孵化,每天换水一次并及时清除死卵。
5、将孵化出的幼体分到底部铺满细沙、有循环流水系统的18℃恒温饲养箱中培养。循环流水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将表面细沙轻轻吹起,形成沙水涡流。
胚胎发育20天,待其卵黄吸收完全,开始投喂酵母,用量每条100μg,每天投喂一次。最终成功获得人工繁殖的东北七鳃鳗鱼苗,并可进一步养殖。
实施例2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
1、选择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地,即中朝边境鸭绿江水域山顶湖,在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季节,将多个格栅鱼笼放入水深处,3天后起笼,获得100余条活力强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
2、用冰块、鱼水、空气以体积1:2:2的比例运送至人工饲养地点。途中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以防止七鳃鳗缺氧或温度过高而致死亡。运输回来的七鳃鳗饲养于15℃恒温饲养箱,光照周期12h:12h。因东北七鳃鳗在性成熟时已不进食,故只需每周换淡水两次。
3、人工授精:分别取一条活力好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观察亲鱼腹部肿胀,卵和精液往外自动流出时,方取出轻轻按摩腹部让卵和精液自然流出。具体是轻轻挤压雌鱼腹部将卵细胞挤入干净的皿中,然后将雄鱼的精液挤到卵细胞上,加入双蒸水轻轻摇晃混匀,然后在15℃ 环境下静置10分钟,完成人工授精。
4、用注射器吸取双蒸水轻轻注入到授精容器中,避免注射器伤到受精卵,并轻轻摇晃,洗去多余的精液,反复清洗4次;在15℃培养箱中培养孵化,每天换水一次并及时清除死卵。
5、将孵化出的幼体分到底部铺满细沙、有循环流水系统的15℃恒温饲养箱中培养。循环流水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将表面细沙轻轻吹起,形成沙水涡流。
胚胎发育25天,待其卵黄吸收完全,开始投喂酵母,用量每条50μg,每天投喂一次。最终成功获得人工繁殖的东北七鳃鳗鱼苗,并可进一步养殖。
实施例3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
1、选择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地,即中朝边境鸭绿江水域山顶湖,在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季节,将多个格栅鱼笼放入水深处,3天后起笼,获得100余条活力强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
2、用冰块、鱼水、空气以体积1:2:2的比例运送至人工饲养地点。途中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以防止七鳃鳗缺氧或温度过高而致死亡。运输回来的七鳃鳗饲养于15℃恒温饲养箱,光照周期12h:12h。因东北七鳃鳗在性成熟时已不进食,故只需每周换淡水两次。
3、人工授精:分别取一条活力好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观察亲鱼腹部肿胀,卵和精液往外自动流出时,方取出轻轻按摩腹部让卵和精液自然流出。具体是轻轻挤压雌鱼腹部将卵细胞挤入干净的皿中,然后将雄鱼的精液挤到卵细胞上,加入双蒸水轻轻摇晃混匀,然后在20℃ 环境下静置10分钟,完成人工授精。
4、用注射器吸取双蒸水轻轻注入到授精容器中,避免注射器伤到受精卵,并轻轻摇晃,洗去多余的精液,反复清洗3次;在20℃培养箱中培养孵化,每天换水一次并及时清除死卵。
5、将孵化出的幼体分到底部铺满细沙、有循环流水系统的20℃恒温饲养箱中培养。循环流水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将表面细沙轻轻吹起,形成沙水涡流。
胚胎发育23天,待其卵黄吸收完全,开始投喂酵母,用量每条80μg,每天投喂一次。最终成功获得人工繁殖的东北七鳃鳗鱼苗,并可进一步养殖。
实施例4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
1、选择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地,即中朝边境鸭绿江水域山顶湖,在东北七鳃鳗的繁殖季节,将多个格栅鱼笼放入水深处,3天后起笼,获得100余条活力强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
2、用冰块、鱼水、空气以体积1:2:2的比例运送至人工饲养地点。途中运输时间不超过24小时,以防止七鳃鳗缺氧或温度过高而致死亡。运输回来的七鳃鳗饲养于15℃恒温饲养箱,光照周期12h:12h。因东北七鳃鳗在性成熟时已不进食,故只需每周换淡水两次。
3、人工授精:分别取一条活力好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观察亲鱼腹部肿胀,卵和精液往外自动流出时,方取出轻轻按摩腹部让卵和精液自然流出。具体是轻轻挤压雌鱼腹部将卵细胞挤入干净的皿中,然后将雄鱼的精液挤到卵细胞上,加入双蒸水轻轻摇晃混匀,然后在21℃ 环境下静置10分钟,完成人工授精。
4、用注射器吸取双蒸水轻轻注入到授精容器中,避免注射器伤到受精卵,并轻轻摇晃,洗去多余的精液,反复清洗5次;在21℃培养箱中培养孵化,每天换水一次并及时清除死卵。
5、将孵化出的幼体分到底部铺满细沙、有循环流水系统的21℃恒温饲养箱中培养。循环流水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将表面细沙轻轻吹起,形成沙水涡流。
胚胎发育23天,待其卵黄吸收完全,开始投喂酵母,用量每条70μg,每天投喂一次。最终成功获得人工繁殖的东北七鳃鳗鱼苗,并可进一步养殖。
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1~4所得到的七鳃鳗鱼苗的受精率、孵化率、 成活率等指标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例
以下各组对比例的方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组1:人工授精时:分别取一条活力好的性成熟雄鱼和雌鱼,未待亲鱼腹部有卵或精液往外自动流出时,就轻轻按摩腹部挤出卵或精液。
组2:受精卵没有无菌水清洗多余的精液。
组3:受精卵在21℃培养箱中培养孵化时,没有每天换水,也未及时清除死卵。
组4:孵化出的幼鱼在底部没有细沙、没有循环流水系统的常规21℃恒温饲养箱中培养。
组5:孵化出的幼鱼在底部铺满细沙、但没有循环流水系统的常规21℃恒温饲养箱中培养。
组6:幼鱼没有投喂酵母。
本发明对上述6组对比例所得到的七鳃鳗鱼苗的受精率、孵化率、 成活率等指标也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
Claims (7)
1.一种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捕获亲本:在东北七鳃鳗的繁育季节采捕活力好的性成熟亲本七鳃鳗;
S2.人工授精:轻柔按摩挤压雌性亲本七鳃鳗腹部,将卵细胞挤入干净的受精容器中,再将雄性亲本七鳃鳗的精液挤到卵细胞上,注入无菌水轻轻摇匀,15~21℃静置10min,得到受精卵;
S3.清洗受精卵:轻轻加入无菌水,并轻轻摇晃,洗去多余的精液;
S4.孵化受精卵:受精卵在水温为15~21℃的培养箱中培养,每天换水一次并及时清除死卵;
S5.培养幼鱼:将孵化出的七鳃鳗幼鱼分离到底部铺满细沙、有循环流水系统的15~21℃恒温饲养箱中,培养发育20~25天后,开始投喂酵母50~100μg/条,每天投喂一次,获得东北七鳃鳗鱼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东北七鳃鳗的繁育季节为5~7月份;所述采捕的方法是用格栅鱼笼放入深水中,3天后起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亲本七鳃鳗的运输条件为:冰:鱼水:空气=1:2:2,运输时间少于24h;运输后放入饲养箱时,半不保留换水,即保留原来运输中一半体积的水,同时加入等体积18℃预冷的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亲本七鳃鳗可在15℃、光照周期12h:12h条件下,饲养3~5个月,每周换淡水两次。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卵细胞或精液的挤出时机是观察亲鱼腹部肿胀,卵和精液往外自动流出时,方取出轻轻按摩腹部让卵和精液自然流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清洗3~5次;S4所述水温均为18℃。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所述的循环流水要保持一定的压力,将表面细沙轻轻吹起,形成沙水涡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88423.5A CN104137799B (zh) | 2014-08-08 | 2014-08-08 |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88423.5A CN104137799B (zh) | 2014-08-08 | 2014-08-08 |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7799A true CN104137799A (zh) | 2014-11-12 |
CN104137799B CN104137799B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184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88423.5A Active CN104137799B (zh) | 2014-08-08 | 2014-08-08 |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3779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7987A (zh) * | 2017-11-20 | 2018-02-09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肠道无菌的红棕象甲幼虫实验模型的创建方法 |
CN109496914A (zh) * | 2018-09-30 | 2019-03-22 | 中山大学 | 一种野生日本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
CN110583543A (zh) * | 2019-10-28 | 2019-12-20 | 林雅慧 | 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70700A (ja) * | 1984-02-15 | 1985-09-04 | 鈴木 康夫 | 高級脂肪酸の採取方法 |
CN1995345A (zh) * | 2006-08-31 | 2007-07-11 | 辽宁师范大学 | 重组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分泌具抗炎功效l-251蛋白 |
CN101033253A (zh) * | 2006-12-08 | 2007-09-12 | 辽宁师范大学 | 重组日本七鳃鳗口腔腺Grimin蛋白诱导细胞凋亡及其抗肿瘤的作用 |
CN101066047A (zh) * | 2007-05-31 | 2007-11-07 |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 野生马鲛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
CN101092621A (zh) * | 2007-05-22 | 2007-12-26 | 南京大学 | 七鳃鳗解偶联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
CN103520704A (zh) * | 2013-09-10 | 2014-01-22 | 辽宁师范大学 | 日本七鳃鳗基因重组蛋白rLj-RGD3在制备脑缺血再灌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
-
2014
- 2014-08-08 CN CN201410388423.5A patent/CN1041377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70700A (ja) * | 1984-02-15 | 1985-09-04 | 鈴木 康夫 | 高級脂肪酸の採取方法 |
CN1995345A (zh) * | 2006-08-31 | 2007-07-11 | 辽宁师范大学 | 重组日本七鳃鳗口腔腺分泌具抗炎功效l-251蛋白 |
CN101033253A (zh) * | 2006-12-08 | 2007-09-12 | 辽宁师范大学 | 重组日本七鳃鳗口腔腺Grimin蛋白诱导细胞凋亡及其抗肿瘤的作用 |
CN101092621A (zh) * | 2007-05-22 | 2007-12-26 | 南京大学 | 七鳃鳗解偶联蛋白基因及其应用 |
CN101066047A (zh) * | 2007-05-31 | 2007-11-07 |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 | 野生马鲛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
CN103520704A (zh) * | 2013-09-10 | 2014-01-22 | 辽宁师范大学 | 日本七鳃鳗基因重组蛋白rLj-RGD3在制备脑缺血再灌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叶元土等: "《水产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 31 January 2007, article "活鱼运输技术与装置" * |
李明德: "《中国经济鱼类生态学》", 31 March 2012, article "东北七鳃鳗", pages: 3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67987A (zh) * | 2017-11-20 | 2018-02-09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肠道无菌的红棕象甲幼虫实验模型的创建方法 |
CN109496914A (zh) * | 2018-09-30 | 2019-03-22 | 中山大学 | 一种野生日本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
CN110583543A (zh) * | 2019-10-28 | 2019-12-20 | 林雅慧 | 鳗鱼规范化生态养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7799B (zh) | 2016-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227808A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sh reproduction, hatching and larval culture | |
CN101066046B (zh) | 翘嘴鳜与斑鳜的杂交繁殖方法 | |
CN100577002C (zh) | 松江鲈鱼夏花苗种的生产方法 | |
CN102792908B (zh) | 斑鳜食性驯化用网箱及其食性驯化使用方法 | |
CN101940184B (zh) | 一种改良鲫的育种与养殖方法 | |
CN103621442B (zh) | 一种海蜇室内全人工繁育方法 | |
CN112352713B (zh) | 一种软鳍新光唇鱼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3314904A (zh) |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 |
CN104145865A (zh) | 一种杂交鳜鱼的育种方法 | |
CN111264423B (zh) | 一种棘头梅童鱼的育苗方法 | |
CN104642212A (zh) | 白甲鱼人工繁育方法 | |
CN107114283B (zh) | 一种棘头梅童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 |
CN102017921A (zh) | 一种翘嘴鳜鱼与大眼鳜鱼杂交及养殖方法 | |
KR20140040336A (ko) | 박대의 성숙유도 및 종묘 생산방법 | |
CN104137799B (zh) | 野生东北七鳃鳗的人工繁育方法 | |
CN104255608A (zh) | 厚唇重唇鱼人工催产方法 | |
KR101744393B1 (ko) | 해마 자, 치어 생산방법 | |
CN106577372A (zh) | 一种海龙的越冬及人工繁殖方法 | |
CN114568358A (zh) | 一种标准化热带海胆人工繁育与中间养成的方法 | |
CN105265362A (zh) | 一种长身鳜生长性状的杂交养殖方法 | |
CN102484983A (zh) | 齐口裂腹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 |
CN1391797A (zh) | 一种翘嘴红鲌的人工繁养殖方法 | |
CN107926774A (zh) | 大泷六线鱼野生亲鱼池塘网箱培育方法 | |
CN112167118A (zh) | 一种齐尔白鲑的人工繁殖方法 | |
CN107372225A (zh) | 台湾铲颌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