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5857A -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5857A
CN104125857A CN201380009482.0A CN201380009482A CN104125857A CN 104125857 A CN104125857 A CN 104125857A CN 201380009482 A CN201380009482 A CN 201380009482A CN 104125857 A CN104125857 A CN 104125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llicle
nonwoven
layer
supporter
coat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94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5857B (zh
Inventor
楚山智彦
根本纯司
浜边久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Vietna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kuetsu Kishu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kuetsu Kishu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kuetsu Kishu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125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5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5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5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B01D69/107Organic support material
    • B01D69/1071Woven, non-woven or net mes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2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0Supported membranes; Membrane supports
    • B01D69/105Support pretrea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04H1/43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42Adhesive fibres
    • D04H1/55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 D04H1/5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welding together the fibres, e.g. by partially melting or dissolving in combination with mechan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s other than emboss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5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 D04H1/64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by applying, incorporating or activating chemical or thermoplastic bonding agents, e.g. adhesives the bonding agent being applied in wet state, e.g. chemical agents in dispersions or solu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21PAPER-MAKING; PRODUCTION OF CELLULOSE
    • D21HPULP COMPOSITIONS; PREPARATION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D21C OR D21D; IMPREGNATING OR COATING OF PAPER; TREATMENT OF FINISHED PAPER NOT COVERED BY CLASS B31 OR SUBCLASS D21G; PAP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21H13/00Pulp or paper, comprising synthetic cellulose or non-cellulose fibres or web-forming material
    • D21H13/10Organic non-cellulose fibres
    • D21H13/20Organic non-cellulose fibre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21H13/24Polye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5/00Details relating to properties of membranes
    • B01D2325/40Fibre reinforced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5/00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 B32B2255/02Coating on the layer surface on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2Synthetic macromolecular fibres
    • B32B2262/0276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4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sters, e.g.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505/00Industrial
    • D10B2505/04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42/00Fabric [woven, knitted, or nonwoven textile or cloth, etc.]
    • Y10T442/60Nonwoven fabric [i.e., nonwoven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 Y10T442/659Including an additional nonwoven fabric
    • Y10T442/671Multiple nonwoven fabric layers composed of the same polymeric strand or fiber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Paper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向支撑体涂布半透膜涂布液并进行固化后,MD卷曲良好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是将有机合成纤维作为主体的无纺布,并由该无纺布的一侧的面支撑半透膜,在将涂布上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而分成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时,相对于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与该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Description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纺布,详细地说,涉及在具有超滤膜、精密过滤膜、反渗透(RO)膜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的制造中,作为用于制膜的支撑体来加固半透膜的半透膜支撑体用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饮料/工业用水中杂质的去除、海水的淡化、食品中杂菌的去除、排水处理或者生物化学领域等中,半透膜被广泛使用。
就半透膜而言,根据其用途可以选择纤维素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聚丙烯腈系树脂、聚酯系树脂、氟系树脂等各种各样的高分子。然而,半透膜自身的强度弱,单独在超滤、反渗透等中使用时,无法承受1~10MPa以上这样的高压。因此,以如下形态使用,即在强度强且通液性高的无纺布、织布等支撑体的单面上涂布半透膜的树脂液来形成半透膜。在工业上,多采取在卷取等长尺状支撑体的单面上连续涂布的制造装置。予以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将在支撑体上涂布半透膜的面称为“半透膜的涂布面”、“半透膜涂布面”或简称为“涂布面”。
然而,在将半透膜的树脂液涂布于支撑体后,在使树脂固化时树脂会收缩,因此形成了半透膜的支撑体会以制造装置中的移动方向(纵向,MD(machine direction))为轴,容易发生沿宽度方向弯曲的所谓“MD卷曲”。该MD卷曲会引起如下品质方面的问题:将半透膜加工成组件时在装置上引起故障而使装置停止等对加工性造成影响,或者发生产品组件中的渗透(裏抜け)等。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如下半透膜支撑体,其是包含由合成树脂细纤维构成的主体纤维和粘合剂纤维,在抄纸后进行加热加压处理来制造的无纺布,其抄纸移动方向与宽度方向的抗拉强度比为2:1~1:1(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提出了如下分离膜支撑体:在由无纺布构成的分离膜支撑体中,与配置于分离膜的非制膜面侧的纤维相比,配置于分离膜的制膜面侧的纤维更加横向(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进一步提出了在由无纺布构成的分离膜支撑体中,该无纺布的宽度方向(横向)的沸腾水收缩率为0.1~5.0%的非织造布;以及包括加热至60~200℃的温度从而向宽度方向(横向)扩宽1.01~1.05倍的工序的制造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此外,提出了如下在滤水器支撑体领域中有用的聚酯热压接无纺布,其是对以聚酯主体纤维和聚酯粘合剂纤维为主成分的无纺布织物进行热压接而形成的热压接无纺布,所述聚酯主体纤维由拉伸丝构成,所述聚酯粘合剂纤维为非拉伸丝或与主体纤维相比熔点低的低熔点丝,聚酯主体纤维是熔点为290℃以上的熔融液晶性全芳香族聚酯纤维,聚酯粘合剂纤维是熔点为290℃以下的熔融液晶性全芳香族聚酯纤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此外,提出了如下分离膜支撑体,其由将成为树脂涂层面的表面层、中间层以及背面层通过热压接而形成一体化的层叠无纺布构成,表面层是纤维径为7~30μm的热塑性树脂长纤维层,中间层是纤维径为5μm以下的由熔喷纤维构成的层,背面层是纤维径为7~20μm的热塑性树脂长纤维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
此外,提出了如下用作分离膜支撑体的片状物:在包含上层和下层而构成的多层结构的片状物中,上层是包含由合成纤维构成的主体纤维的无纺布,下层是包含制纸用浆体的浆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959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6134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1260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4-1000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WO2006/068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9-1789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不易利用抄纸机来控制抗拉强度比,即使进行该方法产生MD卷曲的情况也多。
此外,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技术存在如下问题:为了实现该技术,需要特殊的装置,无法容易解决MD卷曲的问题。
进而,在专利文献4~6中,虽然提出了改善支撑体的强度、尺寸稳定性,防止制膜时的穿透,改善与涂层树脂的一体性、,但是没有给出任何有关涂布膜固化时的MD卷曲的解决对策。
作为半透膜支撑体用非织造布,正寻求在涂布膜固化时使MD卷曲良好的容易的解决方法。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将半透膜涂布液涂布于支撑体后固化时,MD卷曲良好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是将有机合成纤维作为主体的无纺布,并由该无纺布的一侧的面支撑半透膜,在将涂布上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而分成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时,相对于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与该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优选其是湿式无纺布。借助这样的结构,容易使无纺布的中层的通气性提高,且容易提高对半透膜支撑体的密合性(锚定效应)。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优选热压加工处理前的无纺布是1层结构。根据这种构成,由于在利用热压延机进行热压加工时热的传导方式是均一的,因此容易利用加工条件进行剥离位置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优选在将涂布上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区分为设置半透膜侧的涂布层部位、中层部位以及与设置半透膜的面相反侧的非涂布层部位时,与上述涂布层部位以及上述非涂布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相比,上述中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更低。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上述无纺布的任一面都可以作为半透膜的涂布面。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在上述无纺布中,优选配合的纤维是有机合成纤维。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上述有机合成纤维含有主体纤维,并且包含该主体纤维的形态是一种聚酯主体纤维的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是将有机合成纤维作为主体的无纺布,并由该无纺布的一侧的面支撑半透膜,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对含有上述有机合成纤维的纤维浆料进行抄纸而得到湿纸的工序;利用干燥机将该湿纸干燥而得到连续的卷取原纸的工序;以及在热压延装置的上辊与下辊之间设置表面温度差,使在利用上述干燥机将上述湿纸干燥时该湿纸变为完全干燥状态以后从上述干燥机接受更多热量的表面侧与设定为低温的辊接触,对该原纸热压加工处理得到无纺布的工序。在进行该热压加工处理时,向上述原纸的表面提供的热量与向背面提供的热量的关系满足条件1。
条件1:在将上述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而分成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时,相对于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该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在将涂布上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区分为设置半透膜侧的涂布层部位、中层部位以及与设置半透膜的面相反侧的非涂布层部位时,与上述涂布层部位以及上述非涂布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相比,优选上述中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更低。
发明效果
在将无纺布剥离为2层时,剥离的位置是在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进行比较时物理强度(以下,有时简单记为“强度”)弱的部位(以下,将该部位记为“中层部位”)。如果将存在于无纺布的表背面的纤维的热熔解程度与存在于中层部位的纤维的热熔解程度比较,则中层部位的纤维的热熔解程度低,处于“半熔融状态”。如此,由于中层部位是半熔融状态而与无纺布的表背面位置的纤维之间的空隙相比纤维之间的空隙大,因此半透膜涂布液容易浸透。其结果是,在将半透膜涂布液涂布于无纺布时,向无纺布层内浸透的涂布液较多地停留在中层部位。其结果是,在涂布液进行固化时,涂布面表层的半透膜的收缩与作为支撑体的无纺布层内的半透膜的收缩同步进行,从而能够防止MD卷曲。如此,能够创造出以往没有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示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得解释为局限于这些记载。只要能够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就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是将有机合成纤维作为主体的无纺布,并由该无纺布的一侧的面支撑半透膜,在将涂布上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而分成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时,相对于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与该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即,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与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质量比在35:65~70:30的范围内。
作为成为半透膜支撑体的无纺布的主要构成要素的有机合成纤维,可以分为主体纤维和粘合剂纤维。
作为主体纤维,可以例示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聚酯、聚氨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氟乙烯、聚芳酰胺、聚酰亚胺、聚丙烯腈、尼龙等由合成树脂纺丝的纤维。此外,人造纤维等再生纤维素、乙酸纤维素、硝基纤维素等纤维素衍生物,或者聚乙烯、聚丙烯、丙烯、芳纶等合成树脂浆体,或者将近年作为生物化学用途而活跃研究的聚乳酸、聚丁酸、聚琥珀酸等天然物质作为原料来源的纤维也被包含在有机合成纤维的范畴中。在上述合成纤维中,从耐热性、耐药品性、纤维径、性状的种类的丰富程度考虑,优选使用聚酯纤维。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合成纤维之中,将不以低温下的熔融粘接为目的的具有通常的熔点、例如140℃~300℃的熔点的有机合成纤维称为“主体纤维”。根据主体纤维的形状,如果使用纤维径细的纤维,则所形成的片材的孔径会变得较小,如果使用纤维径粗的纤维,则片材的强度增加。如果使用的纤维短,则在则湿式抄纸工序中的水中的分散性提高,如果使用的纤维长,则片材的强度增加。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合使用的合成纤维的粗细为0.05分特~5.0分特、优选为0.1分特~3.0分特,长度为1 mm~8mm、优选长度为3mm~6mm的范围。此外,纤维的截面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限定。
粘合剂纤维以提高产品的强度物性,在片材化工序、卷取工序之间保持充分的片材强度为目的混合在主体纤维中。在此,“粘合剂纤维”是指纤维整体或者纤维表面(鞘部分)与主体纤维相比熔点低20℃左右或者20℃以上的有机合成纤维,其具有如下效果:通过抄纸后的干燥工序、热压工序的加热而使纤维表面或者纤维整体熔融粘接,从而赋予片材物理强度。
粘合剂纤维具有如下类型:其构成树脂全部熔点低的类型、具有内侧与外侧的双重结构(即所谓芯鞘结构)且只有表面会熔接的类型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任意一种。适合使用熔点为200℃~230℃左右的未拉伸聚酯纤维。此外,粗细、长度、断面的形状等与主体纤维同样地可以根据目的来选择。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适合使用的粘合剂纤维的粗细为0.1分特~5.0分特、优选为0.5分特~3.0分特,长度为1mm~8mm、优选长度为3mm~6mm的范围。粘合剂纤维优选具有与主体纤维相同或相近的树脂组成,也可以根据要求特性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组成。此外,也适合使用具有在湿热条件下熔解的特性的维尼纶粘合剂纤维。
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作为有机合成纤维只配合主体纤维的情况、和配合主体纤维和粘合剂纤维两者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纤维与粘合剂纤维的配合量的比例(质量比)优选主体纤维:粘合剂纤维=100:0~50:50的范围。虽然通过对只含有作为主体纤维的合成纤维而不混合粘合剂纤维的片材进行热压加工处理,能够使主体纤维彼此熔融粘接,但由于主体纤维不适合在低温下进行熔融粘接,因此需要将热压加工处理时的加热温度提高至主体纤维的熔点附近。在将粘合剂纤维配合于主体纤维的情况下,能够在比主体纤维的熔点低的温度下使纤维彼此熔融粘接。但是,如果粘合剂纤维的比例超过50%,则由于粘合剂纤维自身的物理强度比主体纤维的物理强度弱,因此片材的物理强度会降低。
在配合的纤维中,有机合成纤维以50%以上、优选为70%以上的配合率作为无纺布的主要构成纤维。此时,除有机合成纤维之外,可以根据需要配合如下材料:浆状原料,例如抄纸用木浆、棉短绒等纤维素系浆;或玻璃纤维、二氧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等无机纤维;或碳酸钙、滑石、高岭土等无机充填材料等。
作为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例如可以使用利用湿式抄造法制造的湿式无纺布。或者,也可以使用干式无纺布。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湿式无纺布与干式无纺布相比,本发明的效果更大。这是因为,切割成短纤维的有机合成纤维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湿式无纺布与连续长纤维的有机合成纤维为主要构成要素的干式无纺布相比,中层的通气性易于提高,对半透膜无纺布的密合性(锚定效应)易于提高。
使用湿式无纺布的时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例如如下。其具有如下工序:(1)对含有有机合成纤维的纤维浆料进行抄纸而得到湿纸的工序;(2)利用干燥机将湿纸干燥而得到连续的卷取原纸的工序;(3)在热压延装置的上辊与下辊之间设置表面温度差,使在利用干燥机将湿纸干燥时该湿纸变为完全干燥状态以后从干燥机接受更多热量的表面侧与设定为低温的辊接触,对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得到无纺布的工序。并且,在进行热压加工处理时,使向原纸的表面提供的热量与向背面提供的热量的关系满足条件1。
条件1:在将上述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而分成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时,相对于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该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热压加工处理前的无纺布不管是1层结构还是将2层以上的层重叠的多层结构都能够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热压加工处理前的多层结构的无纺布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全部的层就可以由相同原材料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材料构成。此外,即使是相同原材料,也可以改变有机合成纤维的纤维径、纤维长度。但是,由于在利用热压延机进行热压加工时热的传导方式是一样的,因此容易利用加工条件进行剥离位置的控制,因而优选1层结构。如果是2层以上的多层结构,则有时在层彼此接触的断层部分,热的传导方式发生变化,从而有时剥离位置的控制不顺利。
作为湿式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可以使用所谓的湿式抄纸法,该湿式抄纸法中,将作为原材料的有机合成纤维分散于水中后,将纤维层叠于抄纸网上并从网下方进行脱水来形成片材。其中,利用湿式抄纸法得到的湿式无纺布与干式无纺布相比,容易均一形成构成纤维的网格,因此特别优选。湿式抄纸法中使用的抄纸机的种类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限制,例如,可以使用单片式抄纸装置,或者作为连续抄纸机的长网式抄纸机、短网式抄纸机、圆网式抄纸机、斜网式抄纸机、夹网成形器(gap former)、三角成形器(delta former)等。
由于抄纸的片材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需要利用干燥区进行干燥。此时的干燥方法没有特别限定,适合使用热风干燥、红外线干燥、多圆筒干燥机干燥、借助于杨克式干燥机的干燥等。作为干燥温度,优选为100℃~160℃,更优选为105℃~140℃。
虽然存在将由上述方法制造的湿式无纺布、干式无纺布直接用作半透膜支撑体的情况,但在多数情况下,其作为半透膜支撑体的强度不足。因此,为了得到作为半透膜支撑体充分的强度,通过在主体纤维的熔点附近或粘合剂纤维的熔点附近的温度下进行热压加工处理,将纤维热熔接来提高强度。在该处理中,可以使用各种热压加工装置,通常,热压延装置是有效的。例如,可以是使用能够在16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处理的金属辊夹持压延机的方法,如果是具有高耐热性的树脂辊则也可以使用金属辊/树脂辊软夹持压延机(resin roll soft nip calender)的方法。
热压加工处理的温度条件通常优选160℃~260℃的范围,更优选180℃~240℃的范围,但根据使用的合成纤维的种类,也有时优选较低温度、较高温度。例如,在将粘合剂纤维配合于主体纤维的情况下,通过在粘合剂纤维的熔点附近的温度下进行热压加工处理,将纤维熔融粘接来提高强度。线压优选50~250kN/m的范围,更优选100~200kN/m的范围,但不局限于此。此外,为了使织物整体表现出均一的性能,优选尽可能在均一的温度分布、线压分布条件下进行处理。热压延装置的辊径可以根据热压加工处理的基材、夹持压力、速度等参数进行适当选定。在没有配合粘合剂纤维而只使用主体纤维的情况下,在主体纤维的熔点附近的温度下进行热压加工处理。
就热压加工处理的多次处理而言,可以在第一次处理和第二次及以后的处理中反复使用相同的热压装置,此外还可以使用配备多台热压装置进行连续处理的方法、使用在高度方向上配置成多级的热压延辊的热压延装置。就第一次处理和第二次及以后的处理的处理温度而言,优选第二次及以后的温度设为与第一次相同的温度或者第一次温度以上的温度。
在使第二次处理及以后的处理的处理温度比第一次处理的处理温度高的情况下,与第一次的热压加工温度相比,第二次及以后的热压加工温度优选高10℃以上,更优选高13℃以上,进一步优选高15℃以上。但是,优选温度差的上限到70℃为止。
作为得到本实施方式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中层部位的半熔融状态的方法,并不局限于以下方法,作为方法的一例,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在支撑体(无纺布)制造中,利用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融工序中的熔融温度与线速度的关系。如果线速度比较慢,则在无纺布厚度方向上热会传导至内部,从而涂布层部位、中层部位、非涂布层部位均匀地热熔接。予以说明的是,涂布层部位是在无纺布的两面中任意选择的面上涂布了半透膜的一侧的部位,非涂布层部位是与涂布层部位相反的部位。另外,涂布半透膜的面是无纺布的单面。如果具有线速度超过某一定速度,则热难以传导至无纺布的内部,无法推进在中层部位的热熔接,从而形成半熔融状态。但是,如果线速度进一步提高,则更加无法推进中层部位的热熔融,从而大部分形成未熔解状态。其结果是,涂布液向无纺布过度浸透使半透膜的形成恶化、或者引起无纺布自身在中层部分剥离等问题。关于中层部位的半熔解状态,应当进行严格的工序管理。作为热熔融工序的例子,可以举出上述抄纸工序的干燥区、热压加工处理等,特别是热压加工处理的诸多条件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是重要的。
为了使本实施方式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中层部位的剥离位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需要一边考虑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涂布层部位侧和非涂布层部位侧的热平衡,一边进行均匀的热压加工处理。如果向涂布层部位侧提供大量热,则该部位的热熔接会推进,从而半熔融状态的中层部位会偏向非涂布层部位侧。相反,如果向非涂布层部位侧提供大量热,则中层部位会偏向涂布层部位侧。特别是在热压延装置的情况下,与无纺布的涂布层部位侧和非涂布层部位侧接触的辊温度的管理是重要的。
然而,由于在多数情况下,热压加工处理前的湿式无纺布在干燥工序中经受了不均匀的热处理,因此即使在热压加工处理中进行均匀的热处理,也不一定会使剥离位置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作为热压加工处理前的湿式无纺布的干燥方法,多使用杨克式干燥机,但在该情况下,由于在热压加工处理后半熔融状态的中层部位容易发生偏向,因此特别是管理为重要。由于杨克式干燥机只从抄纸的片材的单面侧提供热来进行干燥,因此使片材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侧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融推进得更多。其结果是,在利用金属辊夹持热压延机的2个辊进行热压加工处理时,即使辊温度相同,半熔融状态的中层部位也更容易偏向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的相反面侧。在该情况下,优选将片材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的辊温度降低,提高相反面的辊温度。根据加工机的线速度,上辊与下辊的温度差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在线速度为30m/分钟以上的情况下,优选温度差大于10℃。如果温度差过大,则由于中层部位容易发生相反偏向,因此需要注意。
此外,作为另一个例子,在干燥方法中使用多圆筒干燥机的情况下,交替地接触湿式无纺布的两面来进行干燥,因此中层部位的偏向比较难以发生,但抄纸的湿式无纺布的湿纸在完全干燥后发生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融,因此无纺布两面未必会发生均匀的热熔融。在完全干燥后,半熔融状态的中层部位容易偏向与圆筒干燥机接触的面侧。与杨克式干燥机的情况同样地,在该情况下也优选设置上辊与下辊的温度差。上辊与下辊的温度差优选为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在线速度为30m/分钟以上的情况下,优选温度差大于10℃。
在作为热压加工处理使用金属辊/树脂辊软夹持热压延机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次热压处理,在第二次热压处理中,对在第一次中接触金属辊的面的相反面进行处理。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提高中层部位偏向的相反面侧的金属辊温度来使剥离位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提高第一次、第二次中任一次的辊温度。此外,在第一次使用金属辊夹持热压延机、第二次将金属辊/树脂辊软夹持热压延机组合使用的情况下,使第一次的温度差为较小,例如10℃以内、优选为5℃以内,在第二次的软夹持热压延机中,使金属辊接触中层部位偏向的相反面侧,从而能够使剥离位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涂布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时,相对于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与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即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与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质量比在35:65~70:3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为在40:60~60:40的范围内。如果该质量比中的半透膜涂布面侧层的比例小于35,则由于半熔融状态的中层部位偏向涂布层部位侧,因此在将半透膜涂布液涂布于无纺布时,涂布液向无纺布层内的浸透浅,涂布液固化时的涂布面表层的半透膜的收缩与无纺布层内的半透膜的收缩在涂布层部位侧引起更多收缩,因而发生卷曲。此外,如果该质量比中的半透膜涂布面侧层的比例大于70,则由于半熔融状态的中层部位偏向非涂布层部位侧,因此半透膜涂布液容易向无纺布片材的非涂布面侧渗透。在此,对涂布层部位、中层部位和非涂布层部位与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涂布层部位、中层部位和非涂布层部位是沿无纺布的厚度方向分成3个区域的各区域。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是使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时的各层。并且,由于主要在中层部位发生剥离,因此半透膜涂布面侧层由涂布层部位和中层部位的一部分构成,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由非涂布层部位和中层部位的剩余部分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无纺布剥离为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2层,求出各自的质量比。在此,作为无纺布的剥离方法,例如有如下方法:(1)对使用片材分离器(例如,熊谷理机工业公司制)剥离为2层的样品分别测定重量,求出质量比的方法;(2)依照日本TAPPI纸浆试验方法No.18-2:2000“纸和板纸-内部结合强度试验方法-第2部:内结合强度试验法”测定内部结合强度后,对剥离为2层的样品分别测定重量,求出质量比的方法;(3)依照日本TAPPI纸浆试验方法No.18-1:2000“纸和板纸-内部结合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Z轴方向抗拉试验法”测定内部结合强度后,对剥离为2层的样品分别测定重量,求出质量比的方法。虽然还有用手剥离为2层的方法,但是容易发生不均匀的剥离,从而优选采用上述(1)~(3)中的任一方法。
中层部位中的纤维的半熔融状态例如可以由上述片材横向的内部结合强度表示。在此,所谓内部结合强度是利用内部结合试验机测定的数值,该内部结合试验机用于评价依照上述日本TAPPI纸浆试验方法No.18-2:2000“纸和板纸-内部结合强度试验方法-第2部:内结合强度试验法”测定的内部结合强度。在试验方法中,将两面粘贴有粘着胶带的试片粘贴于试样粘接板上,对粘贴在该试片上的L形配件,利用小锤给予冲击,测量试片与L形配件一同剥离时的工作量,从而求出内部结合强度。单位是N·m。由于内部结合强度测定无纺布层内强度弱的部分的剥离强度,因此能够作为表示无纺布中层部位的纤维的热熔融状态高低程度的指标。在片材横向上取内部结合强度的原因是,由于通常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性容易变成纵向,与片材纵向相比,横向的内部结合强度存在变低的倾向,容易出现纤维的热熔融状态的差异。
片材横向的内部结合强度优选在0.4~0.8 N·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0.5~0.75N·m的范围内。如果大于0.8 N·m,则由于中层部位的纤维的热熔融性变高使中层部位变得致密,因此半透膜涂布液难以向中层部位浸透,容易发生卷曲。如果小于0.4 N·m,则中层部位的纤维的热熔融性变低使中层部位变得稀疏,因此半透膜涂布液向中层部位过度浸透,使半透膜的表面性能(厚度均一性)恶化或者产生树脂渗透。
此外,所谓贝克平滑度是依照JIS P 8119:1998“纸和板纸-利用贝克平滑度试验机的平滑度试验方法(Paper and Board Paper-Method forTesting Smoothness by Bekk Smoothness Tester)”的试验法,其能够使用贝克平滑度试验机来测定。在本发明中,半透膜的涂布面和非涂布面的贝克平滑度优选为5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秒以上。如果贝克平滑度低于5秒,则半透膜的涂布面和非涂布面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接性变差,从而面的致密性变低。因此,如果半透膜的涂布面的平滑度低于5秒,则由于半透膜的涂布面的纤维熔解状态差,因此纤维绒毛穿透半透膜而半透膜的表面性能恶化。此外,如果非涂布面的平滑度低于5秒,则浸透至中层部位的半透膜涂布液过度浸透至非涂布层部位,从而产生树脂渗透,而且使半透膜的表面性能(厚度均一性)恶化。
此外,如果半透膜的涂布面的贝克平滑度高,则由于能够更均匀地涂布半透膜涂布液,因此半透膜的厚度不均变少,半透膜的表面性能变得良好。但是,如果贝克平滑度过高,则对半透膜的无纺布表面的附着(食い付き)变差,难以出现锚定效应,结果是半透膜与无纺布容易发生剥离。贝克平滑度低的一侧对半透膜的无纺布表面的附着良好,从而容易出现锚定效应。即,半透膜的涂布面的贝克平滑度与剥离强度的关系是相反的关系。
然而,由于本发明的无纺布的中层部位形成为半熔解状态,即使半透膜的涂布面的贝克平滑度变得比较高,涂布液也会向中层部位浸透,因此出现锚定效应,半透膜与无纺布难以发生剥离,同时半透膜的表面性能也变得良好。但是,如果无纺布的片材横向的内部结合强度过大,则在贝克平滑度高的情况下,半透膜涂布液难以向中层部位浸透,难以表现出锚定效应,从而半透膜与无纺布容易发生剥离。反之,如果无纺布的片材横向的内部结合强度过小,则即使贝克平滑度高,半透膜涂布液也会向中层部位过度浸透,从而半透膜的表面性能恶化。虽然对贝克平滑度的上限没有限制,但优选为5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秒以下。
为了使对无纺布的半透膜涂布液的涂布适应性良好,还需要控制热压加工处理后的无纺布的通气性。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性以压力损失表示。其单位是Pa。作为该湿式无纺布的面风速为5.3cm/s时的压力损失,优选为50Pa以上且3000Pa以下,更优选为80Pa以上且1500Pa以下。如果小于50Pa,则半透膜涂布液向无纺布过度浸透,从而半透膜的表面变得不均匀或者引起渗透。此外,如果压力损失大于3000Pa,则相反地半透膜涂布液难以向湿式无纺布的片材内部浸透,因此对半透膜的湿式无纺布的表面的附着变差。
为了使对无纺布的半透膜涂布液的涂布适应性良好,还需要提高作为基材的无纺布的片材密度。片材密度优选为0.5g/cm3以上,更优选为0.6g/cm3以上,最优选为0.7g/cm3以上。如果小于0.5g/cm3,则半透膜涂布液向无纺布过度浸透,从而半透膜的表面变得不均匀或者引起渗透。例如,片材密度的上限为1.0g/cm3
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30g/cm2~200g/cm2,更优选为50g/cm2~150g/cm2。如果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大于200g/cm2,则在将所制造的半透膜制成组件时,由于过厚而使每个组件的面积变小,从而过滤性能降低,如果小于30g/cm2,则由于厚度过薄而有可能在制膜工序中产生半透膜涂布液的渗透。此外,无纺布的厚度优选为30μm~400μm,更优选为55μm~300μm。如果无纺布的厚度大于400μm,则在将所制造的半透膜制成组件时,由于过厚而每个组件的面积变小,从而过滤性能降低,如果小于30μm,则由于厚度过薄而有可能在制膜工序中产生半透膜涂布液的渗透。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将22kg粗细为1.45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主体纤维(商品名:EP133、可乐丽公司(Kuraray Co.,Ltd.)制)和8kg粗细为1.2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粘合剂纤维(商品名:TR07N、帝人纤维公司(Teijin Fibers,Ltd.)制)放入水中,利用分散机分散5分钟,得到纤维成分浓度为1质量%的纤维原料浆料。
<纤维浆料的调制>
向纤维原料浆料1中加入水使整体稀释,得到纤维成分浓度为0.03质量%的纤维浆料。
<片材的制作>
将该纤维浆料放入短网式抄纸机的头箱(head box)中,对纤维浆料进行抄纸后,利用表面温度为120℃的杨克式干燥机进行干燥,得到连续的卷取原纸。
<热压加工处理>
使用金属辊的面长为1170mm、辊径为450mm的金属辊/金属辊的硬夹持方式的热压延装置,在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为190℃/180℃、辊间间隙为70μm、线压为100kN/m、线速度为17m/分钟的条件下,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上述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2)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2℃/178℃,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3)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5℃/175℃,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4)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200℃/170℃,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5)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5℃/175℃、线速度设为20m/分钟,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6)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5℃/185℃、线速度设为12m/分钟,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7)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0℃/180℃、线速度设为8m/分钟,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8)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使用金属辊的面长为1170mm、辊径为450mm的金属辊/金属辊的硬夹持方式的热压延装置,在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为190℃/180℃、辊间间隙为70μm、线压为100kN/m、线速度为30m/分钟的条件下,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上述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接着,使用金属辊的面长为1170mm、辊径为450mm、棉辊的面长为1170mm、辊径为400mm的金属辊/棉辊的软夹持方式的热压延装置,在辊表面温度为195℃、辊间间隙为0μm、线压为150kN/m、处理速度为15m/分钟的条件下,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棉辊接触的方式,对该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9)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实施例1中,作为干燥方法,以使4个表面温度为110℃的多圆筒干燥机连续通过的方式进行干燥,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连续的卷取原纸。予以说明的是,干燥是以抄纸片材的表面交替地接触第1个和第3个圆筒干燥机面、背面交替地接触第2个和第4个圆筒干燥机面的方式进行。但是,由于抄纸片材在第3个圆筒干燥机后被完全干燥,在第4个圆筒干燥机中产生纤维的热熔融,因此在片材背面侧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融推进得更多。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5℃/175℃,以原纸的背面(第4个圆筒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10)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0℃/180℃、线压设为150kN/m,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11)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将15kg粗细为1.45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主体纤维(商品名:EP133、可乐丽公司制)、7kg粗细为0.1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主体纤维(商品名:TM04PN、帝人公司(Teijin,Ltd.)制)和8kg粗细为1.2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粘合剂纤维(商品名:TR07N、帝人纤维公司制)放入水中,利用分散机分散5分钟,得到纤维成分浓度为1质量%的纤维原料浆料。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0℃/180℃、线速度设为18m/分钟,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12)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将15kg粗细为1.45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主体纤维(商品名:EP133、可乐丽公司制)、7kg粗细为3.1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主体纤维(商品名:EP303、可乐丽公司制)和8kg粗细为1.2分特、切割长度为5mm的市售聚酯粘合剂纤维(商品名:TR07N、帝人纤维公司制)放入水中,利用分散机分散5分钟,得到纤维成分浓度为1质量%的纤维原料浆料。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0℃/180℃、线速度设为18m/分钟,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13)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实施例1中,作为干燥方法,以使4个表面温度为113℃的多圆筒干燥机连续通过的方式进行干燥,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连续的卷取原纸。予以说明的是,干燥是以抄纸片材的表面交替地接触第1个和第3个圆筒干燥机面、背面交替地接触第2个和第4个圆筒干燥机面的方式进行。由于抄纸片材在第2个圆筒干燥机后被完全干燥,在第3个和第4个圆筒干燥机中产生纤维的热熔融,因此在片材表面和背面均匀地进行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融。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5℃/185℃,以原纸的表面(第3个圆筒干燥机接触面)与上辊接触、原纸的背面(第4个圆筒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14)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0℃/190℃,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上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实施例15)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使用金属辊的面长为1170mm、辊径为450mm的金属辊/金属辊的硬夹持方式的热压延装置,在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为190℃/190℃、辊间间隙为70μm、线压为100kN/m、线速度为40m/分钟的条件下,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上述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接着,使用金属辊的面长为1170mm、辊径为450mm、棉辊的面长为1170mm、辊径为400mm的金属辊/棉辊的软夹持方式的热压延装置,在辊表面温度为200℃、辊间间隙为0μm、线压为150kN/m、处理速度为17m/分钟的条件下,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棉辊接触的方式,对该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从而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1)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5℃/185℃,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2)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205℃/165℃,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3)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90℃/180℃、线速度设为30m/分钟,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4)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8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5℃/185℃,以原纸的背面(第4个圆筒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5)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5℃/185℃、线压设为150kN/m,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6)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5℃/185℃、线速度设为18m/分钟,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7)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0℃/190℃,以原纸的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比较例8)
<纤维原料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纤维浆料的调制>
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
<片材的制作>
与实施例8同样地操作。由于抄纸片材在第2个圆筒干燥机后被完全干燥,在第3个和第4个圆筒干燥机中产生纤维的热熔融,因此在片材表面和背面均匀地进行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融。
<热压加工处理>
实施例1中,将辊表面温度上辊/下辊设为180℃/190℃,以原纸的表面(第3个圆筒干燥机接触面)与上辊接触、原纸的背面(第4个圆筒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的方式,对卷取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对实施例中得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由以下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依照JIS P 8124:1998“纸和板纸-单位面积重量测定方法(Paperand board-Determination of grammage)”进行。其单位是g/m2
<厚度、密度的测定>
依照JIS P 8118:1998“纸和板纸-厚度和密度的试验方法(Paperand Board Paper-Method for testing thickness and density)”进行。其单位是μm。
<压力损失的测定>
使用自制的装置,利用微差压计(manostar gage,山本电机制作所公司(Yamamoto Electric Works Co.,Ltd.)制)测定了对有效面积为100cm2的过滤材料以5.3cm/秒的面风速进行通风时的压力损失。其单位是Pa。
<片材横向内部结合强度的测定>
使用熊谷理机工业公司(Kumagai Riki Kogyo Co.,Ltd.,)制内结合强度试验机,依照日本TAPPI纸浆试验方法No.18-2:2000“纸和板纸-内部结合强度试验方法-第2部:内结合强度试验法(Paper and BoardPaper–Method for Testing Internal Bond Strength–Part 2:Internal BondTester Method)”对片材横向进行了内部结合强度的测定。样品的大小为25.4×25.4mm,求出5点的平均值。其单位是N·m。将满足0.4~0.8N·m的情况定为合格。
<半透膜涂布层的形成>
从实施例中得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中切出A4尺寸的试样,使用间隙涂敷器(gap applicator),将15质量%的聚砜树脂的DMF(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涂布于半透膜支撑体上。干燥后的膜厚为50μm。涂布后,立即在水中浸渍10秒使涂布层凝固。接下来,将其在80℃的温水中浸渍2分钟,然后利用40℃的干燥机进行干燥,形成半透膜。予以说明的是,将半透膜涂布面设为热压加工中与上辊接触的面。
<树脂渗透>
对形成了上述半透膜涂布层的支撑体用无纺布试样,目视评价了非涂布面的半透膜涂布液的渗透状态。将在非涂布面上观察到渗透的试样评为×(实用上存在问题),将观察到渗透迹象的试样评为△(实用下限水平),将没有渗透的试样评为○(实用上没有问题),将○、△定为合格,将×定为不合格。
<片材剥离位置>
在进行上述片材横向内部结合强度的测定后,对剥离的样品分别测定了涂布面侧层和非涂布面层的重量,并求出涂布面侧层:非涂布面层的质量比(总和为100)。
<涂布后MD卷曲>
从上述涂布纸,取移动纵轴方向(MD)为25mm、横轴方向(CD)为38mm的大小的样品。对该样品测定了横轴方向的两端距离,将其从原来的长度(38mm)中扣除,作为MD卷曲。数值越大表示卷曲越大。将4.0mm以下的情况定为合格,将大于4.0mm的情况定为不合格。
<贝克平滑度的测定>
使用熊谷理机工业公司制贝克平滑度试验机,对样品的半透膜的涂布面以及非涂布面测定了依照JIS P 8119:1998“纸和板纸-利用贝克平滑度试验机的平滑度试验方法(Paper and Board Paper–Method forTesting Smoothness by Bekk Smoothness Tester)”的贝克平滑度。【表1】
[表2]
将结果示于表1和表2。在实施例1~7中,使用了利用杨克式干燥机只从单面进行干燥的卷取原纸,但在热压加工处理中设置上/下温度差,从而使片材剥离位置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涂布后MD卷曲变小至没有问题的水平。但是,在实施例7中,由于线速度慢,因此无纺布中层部位的纤维的热熔融性变高,内部结合强度变高从而MD卷曲稍稍变大。
另一方面,在没有上/下温度差的比较例1中,片材剥离位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外,MD卷曲变大。此外,比较例2由于将上/下温度差设置得过大,因此片材剥离位置过度偏向非涂布面侧,从而产生树脂渗透。
在改变了热压加工的线压条件的实施例10和比较例5、以及混合了多种主体纤维的实施例11、实施例12和比较例6中,也显示出热压加工处理中的上/下温度差的效果。
此外,实施例14是将热压加工处理中的上/下温度差逆转,使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上辊接触的例子。与实施例1同样地,片材剥离位置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涂布后MD卷曲变小至没有问题的水平。但是,在比较例7中,以将上/下温度差逆转的状态使杨克式干燥机接触面与下辊接触,因此片材剥离位置较大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涂布后MD卷曲变大。
此外,比较例3虽然设置了上/下温度差,但线速度过快,使无纺布整体的热熔融性变差,片材剥离位置也过度偏向涂布面侧,从而MD卷曲变大。另一方面,在采用比较例3的条件之外进一步进行软夹持的热压加工的实施例8中,用金属的上辊对涂布面侧进行了加热,其结果是,涂布面侧的热熔融推进,片材剥离位置接近中层部位中央部,从而MD卷曲变小。此外,在实施例15中显示出,在1次热压中没有设置上/下温度差,仅通过2次热压的软夹持加工的效果,MD卷曲变小。
实施例9和比较例4是这样的例子:在制作卷取原纸时没有使用杨克式干燥机,而利用多圆筒干燥机将片材两面交替地干燥,但最终在第4个圆筒干燥机中发生纤维的热熔融,因此片材背面的热熔融推进。实施例9与实施例1~7同样地在热压加工处理中设置了上/下温度差,因此片材剥离位置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MD卷曲变小。另一方面,在比较例4中,由于没有上/下温度差,因此片材剥离位置偏向涂布面侧,MD卷曲变大。
在实施例13中,与实施例9同样地,在制作卷取原纸时没有使用杨克式干燥机,而利用多圆筒干燥机将片材两面交替地干燥。将多圆筒干燥机的表面温度改变的结果是,在第3个和第4个两个圆筒干燥机中发生纤维的热熔融,因此在片材表面和背面均匀地推进热熔融。热压加工处理中的上/下温度差为5℃,片材剥离位置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涂布后MD卷曲变为没有问题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比较例8中,在该卷取原纸的热压加工处理中,使上/下的温度差变大,其结果是,相反地,片材剥离位置在本发明的范围外,涂布后MD卷曲变大。

Claims (9)

1.一种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是将有机合成纤维作为主体的无纺布,并由该无纺布的一侧的面支撑半透膜,
在将涂布所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而分成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时,相对于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与该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是湿式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热压加工处理前的无纺布是1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在将涂布所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区分为设置半透膜侧的涂布层部位、中层部位以及与设置半透膜的面相反侧的非涂布层部位时,与所述涂布层部位以及所述非涂布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相比,所述中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更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的任一面都可以成为半透膜的涂布面。
6.根据权利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无纺布中,配合的纤维是有机合成纤维。
7.根据权利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合成纤维包含主体纤维,并且该主体纤维是一种聚酯主体纤维。
8.一种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是将有机合成纤维作为主体的无纺布,并由该无纺布的一侧的面支撑半透膜,所述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
对含有所述有机合成纤维的纤维浆料进行抄纸而得到湿纸的工序;
利用干燥机将该湿纸干燥而得到连续的卷取原纸的工序;以及
在热压延装置的上辊与下辊之间设置表面温度差,使在利用所述干燥机将所述湿纸干燥时该湿纸变为完全干燥状态以后从所述干燥机接受更多热量的表面侧与设定为低温的辊接触,对该原纸进行热压加工处理得到无纺布的工序,
在进行该热压加工处理时,向所述原纸的表面提供的热量与向背面提供的热量的关系满足条件1,
条件1:在将所述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剥离为2层而分成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时,相对于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和该半透膜非涂布面侧层的合计,该半透膜涂布面侧层为3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涂布所述半透膜的无纺布沿厚度方向区分为设置半透膜侧的涂布层部位、中层部位以及与设置半透膜的面相反侧的非涂布层部位时,与所述涂布层部位以及所述非涂布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相比,所述中层部位的有机合成纤维的热熔解程度更低。
CN201380009482.0A 2012-03-01 2013-02-15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125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45398 2012-03-01
JP2012045398A JP5203518B1 (ja) 2012-03-01 2012-03-01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3/053715 WO2013129141A1 (ja) 2012-03-01 2013-02-15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5857A true CN104125857A (zh) 2014-10-29
CN104125857B CN104125857B (zh) 2017-03-08

Family

ID=48713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9482.0A Active CN104125857B (zh) 2012-03-01 2013-02-15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004865A1 (zh)
EP (1) EP2821125B1 (zh)
JP (1) JP5203518B1 (zh)
KR (1) KR101624443B1 (zh)
CN (1) CN104125857B (zh)
ES (1) ES2632943T3 (zh)
WO (1) WO201312914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368A (zh) * 2014-12-16 2017-08-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多孔性支撑体、复合半透膜、及螺旋型分离膜元件
CN107405579A (zh) * 2015-03-13 2017-11-28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用半透膜用支撑体、过滤膜和模块
CN109594390A (zh) * 2018-11-23 2019-04-09 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透膜支撑材料的热压设备
CN112663399A (zh) * 2020-12-16 2021-04-16 宁波日新恒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处理反渗透膜支撑体基材的湿法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5796A (zh) * 2020-12-16 2021-05-07 宁波日新恒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3515B1 (ja) 2012-01-16 2013-06-05 北越紀州製紙株式会社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
US10975340B2 (en) * 2017-05-16 2021-04-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ctive agent-containing fibrous structure articles
US10975339B2 (en) * 2017-05-16 2021-04-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ctive agent-containing articles
US10975338B2 (en) * 2017-05-16 2021-04-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ctive agent-containing three-dimensional articles
JP7190855B2 (ja) * 2018-09-28 2022-12-16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半透膜支持体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8911A (zh) * 2004-10-29 2006-05-1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半透膜支撑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819866A (zh) * 2003-07-07 2006-08-16 瑞梅有限公司 湿铺纺粘层压膜支持物
CN101084055A (zh) * 2004-12-21 2007-12-05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分离膜支撑体
JP2009233666A (ja) * 2001-12-10 2009-10-15 Toray Ind Inc 分離膜
JP2009240893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シート状物
WO2011049231A1 (ja) * 2009-10-21 2011-04-2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半透膜支持体、スパイラル型半透膜エレメント及び半透膜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55024C3 (de) * 1976-12-04 1982-04-22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Trägerschicht für eine semipermeable Membran
DE9320208U1 (de) * 1993-12-31 1994-03-31 Kalthoff Luftfilter Und Filter Mehrschichtiges Filtermaterial
US5851355A (en) * 1996-11-27 1998-12-22 Bba Nonwovens Simpsonville, Inc. Reverse osmosis support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its manufacture
EP1044719B8 (en) * 1997-02-13 2009-04-22 Miki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Support for semipermeable membrane
US6602406B1 (en) * 1999-02-19 2003-08-05 Innova Pure Water Inc. Static filter pitcher
JP5291274B2 (ja) * 2000-09-22 2013-09-18 阿波製紙株式会社 半透膜支持体およびこれを使用する半透膜の製造方法
JP2004100047A (ja) 2002-09-04 2004-04-02 Miki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ポリエステル熱圧着不織布の製造法
US7988860B2 (en) * 2007-03-15 2011-08-02 Donaldson Company Inc. Superabsorbent-containing web that can act as a filter, absorbent, reactive layer or fuel fuse
JP2009178915A (ja) 2008-01-30 2009-08-13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シート状物
US8172092B2 (en) * 2009-01-22 2012-05-08 Clarcor Inc. Filter having melt-blown and electrospun fibers
JP5585105B2 (ja) 2010-02-08 2014-09-10 東レ株式会社 分離膜支持体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分離膜および流体分離素子
JP5581779B2 (ja) 2010-03-31 2014-09-03 東レ株式会社 分離膜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CN103080418B (zh) * 2010-09-07 2014-04-02 东丽株式会社 含有聚苯硫醚纤维的无纺布
ES2673943T3 (es) * 2010-12-27 2018-06-26 Hokuetsu Kishu Paper Co., Ltd. Procedimiento de producción de una tela no tejida formada por vía húmeda para el cuerpo de soporte de membrana semipermeable, y procedimiento de identificación de defectos de densidad baja de la tela no tejida formada por vía húmeda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233666A (ja) * 2001-12-10 2009-10-15 Toray Ind Inc 分離膜
CN1819866A (zh) * 2003-07-07 2006-08-16 瑞梅有限公司 湿铺纺粘层压膜支持物
CN1768911A (zh) * 2004-10-29 2006-05-1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半透膜支撑材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84055A (zh) * 2004-12-21 2007-12-05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分离膜支撑体
JP2009240893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kushu Paper Mfg Co Ltd シート状物
WO2011049231A1 (ja) * 2009-10-21 2011-04-28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半透膜支持体、スパイラル型半透膜エレメント及び半透膜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0368A (zh) * 2014-12-16 2017-08-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多孔性支撑体、复合半透膜、及螺旋型分离膜元件
CN107000368B (zh) * 2014-12-16 2019-12-20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多孔性支撑体、复合半透膜、及螺旋型分离膜元件
CN107405579A (zh) * 2015-03-13 2017-11-28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用半透膜用支撑体、过滤膜和模块
CN107405579B (zh) * 2015-03-13 2020-05-12 三菱制纸株式会社 膜分离活性污泥处理用半透膜的支撑体、过滤膜和模块
CN109594390A (zh) * 2018-11-23 2019-04-09 浙江福斯特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透膜支撑材料的热压设备
CN112663399A (zh) * 2020-12-16 2021-04-16 宁波日新恒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处理反渗透膜支撑体基材的湿法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55796A (zh) * 2020-12-16 2021-05-07 宁波日新恒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半透膜支撑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63399B (zh) * 2020-12-16 2022-08-09 宁波日新恒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处理反渗透膜支撑体基材的湿法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21125A4 (en) 2015-09-16
JP5203518B1 (ja) 2013-06-05
KR101624443B1 (ko) 2016-05-25
EP2821125B1 (en) 2017-05-03
EP2821125A1 (en) 2015-01-07
CN104125857B (zh) 2017-03-08
WO2013129141A1 (ja) 2013-09-06
JP2013180236A (ja) 2013-09-12
US20150004865A1 (en) 2015-01-01
KR20140116436A (ko) 2014-10-02
ES2632943T3 (es) 2017-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5857A (zh)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及其制造方法
CN103269782B (zh) 半透膜支撑体用湿式无纺布、其制造方法及其低密度缺陷的确认方法
CN102574070B (zh) 半透膜支撑体、半透膜、螺旋型半透膜元件及半透膜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CN104093479B (zh)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织物
KR101254423B1 (ko) 반투막 지지체 및 반투막 지지체의 제조 방법
CN103080418B (zh) 含有聚苯硫醚纤维的无纺布
CN104053493B (zh)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CN103962012B (zh) 半透膜支撑体用无纺布
US20160252269A1 (en) Heat exchange element and heat exchanger
CN111663246B (zh) 一种圆网无纺布及有机水处理膜
CN111485453A (zh) 一种分离膜支撑用无纺布的制造方法
CN106582313A (zh) 一种双层耐碱分离膜支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170293A (ja) 半透膜支持体
JP6886900B2 (ja)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13070B2 (ja) 半透膜支持体用不織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20116569A1 (ja) 長繊維不織布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ィルター補強材
CN109594390A (zh) 一种半透膜支撑材料的热压设备
JP2014180639A (ja) 半透膜の製造方法
JP7341905B2 (ja) 半透膜支持体
JP7102571B1 (ja) 半透膜支持体及び半透膜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H0376894A (ja) 熱孔版印刷用ポリエステル不織布
JP2014036923A (ja) 半透膜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19063727A (ja) 半透膜支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iigata County of Nagaoka City

Patentee after: North Vietnam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Niigata County of Nagaoka City

Patentee before: Hokuetsu Kishu Pape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