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5394A -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5394A
CN104125394A CN201410168817.XA CN201410168817A CN104125394A CN 104125394 A CN104125394 A CN 104125394A CN 201410168817 A CN201410168817 A CN 201410168817A CN 104125394 A CN104125394 A CN 1041253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refaction
focus detection
amount
camera head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88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5394B (zh
Inventor
船津庆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25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5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5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53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2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the phase dif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40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 H04N25/44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by partially reading an SSIS array
    • H04N25/445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by partially reading an SSIS array by skipping some contiguous pixels within the read portion of the arr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Focusing (AREA)
  •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该摄像装置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具有与各微透镜对应的多个像素单元。该控制方法包括使用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输出,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执行焦点检测。要用于所述焦点检测中的信号能够被合成,与在以第二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相比,在以第一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设置更大的信号合成量。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焦点检测技术。
背景技术
在以数字照相机作为代表的、使用图像传感器的摄像装置中,自动焦点检测(AF)通过下述方法实现:该方法主要分为使用不同于图像传感器的用于焦点检测的元件的方法,以及使用图像传感器的方法。使用用于焦点检测的元件的方法是利用从成像光学系统的不同出射光瞳出射的光束生成的两种图像波形之间的相关量(相位差)来获得散焦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相位差检测方法。另外,利用图像传感器的方法是下述方法:利用拍摄图像的对比度分量在对焦位置处最大的事实,搜索对比度分量最大的聚焦透镜位置,这种方法被称为对比度检测方法。
相位差检测方法的优点在于:由于能够由图像波形之间的相关量迅速获得散焦量,因此将聚焦透镜移动到对焦位置仅需要很短的时间量,但是另一方面,存在下述问题:由于需要提供用于焦点检测的设备,因此摄像装置的尺寸增大,并且成本增加。另外,由于在焦点检测期间需要通过用于焦点检测的设备拍摄被摄体图像,因此无法与图像传感器执行的摄像并行地执行焦点检测,或者需要提供诸如半反射镜等的特别机构。
为此,日本特开第2010-152161号公报提出了一种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实现自动焦点检测(Automatic Focus Detection)的结构,在该结构中,穿过成像光学系统的不同出射光瞳的光束被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接收(摄像表面相位差检测方法,下文简称为“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特征是:不需要用于焦点检测的设备,并且还能够并行地进行使用图像传感器的摄像以及相位差检测方法(相位差AF)的自动焦点检测。
期望由从二维(多个像素行×多个像素列)像素范围(焦点检测区域)获得的信号生成摄像表面相位差检测AF中的相位差检测所需的图像信号。这是因为难以利用从一维焦点检测区域(一个像素行或列)获得的信号而生成的图像信号来精确执行相位差检测。
日本特开第2010-152161号公报公开了如下内容:由像素生成图像信号,通过将各像素行中的信号在像素列延伸的方向上对齐来生成一对焦点检测图像信号,以及根据一维焦点检测图像信号计算相位差(图像偏差量)。日本特开第2010-152161号公报还公开了通过合计二维焦点检测区域中多个像素行的图像偏差量来获得二维焦点检测图像偏差量的方法。
通常,当利用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执行摄像时,在利用图像传感器拍摄运动图像的同时执行焦点检测,并且拍摄的视频被作为实时预览显示在摄像装置的显示单元上。当前通常使用的图像传感器的像素数大于显示单元的像素数,因此,通过稀疏化(thinning out)拍摄的视频帧中的像素来生成将要作为实时预览显示的视频。另外,与在读出所有像素之后稀疏化像素相比,在从图像传感器读出像素的同时稀疏化像素降低了处理负荷。另外,稀疏化数(稀疏化比率(thinning rate))不是恒定的,而通常随着负荷增加(例如帧速率增加)而增加。在执行稀疏化读出以后,根据需要执行调整大小处理,从而获得显示图像。
然而,在日本特开第2010-152161号公报中描述的图像信号生成方法中,当稀疏化像素信号时,执行焦点检测图像信号读出的图像传感器的像素范围根据稀疏化数而改变。由于稀疏化数例如根据读出帧速率而改变,因此在针对不同的拍摄模式使用不同的帧速率的情况下,焦点检测图像信号读出范围根据设置的拍摄模式而改变。
假定m是稀疏化数,在稀疏化后的图像中具有n行的像素范围由从稀疏化前的图像(原始图像)的m×n行的像素范围读出的像素构成。因此,稀疏化数m越小,在原始图像中对应的像素范围就越小。因此,与稀疏化数较大的情况相比,稀疏化数越小则用于获取图像信号的原始图像的范围(读出范围)越小,如果不能覆盖整个焦点检测区域,则焦点检测的精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传统技术中的问题,并且提供了即使当像素稀疏化数改变时也能够以稳定的精度执行焦点检测的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传感器,其具有与微透镜对应的多个像素单元;以及焦点检测单元,其使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来执行焦点检测,其中要用于所述焦点检测中的信号能够被合成,与在以第二稀疏化量(thinning amount)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相比,在以第一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所述焦点检测单元设置更大的信号合成量,并且与在使用所述第一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相比,在使用所述第二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的稀疏化量更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包括针对微透镜具有多个像素单元的传感器,该控制方法包括:焦点检测步骤,其使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来执行焦点检测,其中,要用于所述焦点检测中的信号能够被合成,在所述焦点检测步骤中,与在以第二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相比,在以第一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设置更大的信号合成量,并且与在使用所述第一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相比,在使用所述第二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的稀疏化量更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电路结构图。
图3A和图3B是图像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4是从拍摄镜头的出射光瞳出射的光束入射到像素上的情况的概念图。
图5是摄像装置的像素配置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像素稀疏化后得到的像素的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在执行3像素稀疏化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加行数(addition line number)对应的读出范围在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占的比例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焦点检测的流程图。
图9A至图9C是示出(在执行3像素稀疏化时)第二实施例中的读出范围在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占的比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示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摄像装置的示例的数字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下文简称为“照相机”)150的结构的示例的图。照相机150由照相机主体100以及能够从照相机主体100拆卸的镜头单元200构成。请注意,只要本实施例的照相机能够执行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照相机并不需要是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并且镜头单元200也不必须是可更换的。另外,照相机可以是配设在装置中的功能。换句话说,摄像装置可以是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任何电子设备或装置。这种电子设备或装置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个人计算机、平板终端、媒体播放器、游戏设备、导航装置以及家用电器。
首先描述照相机主体100的结构。正立像光学系统(erect image opticssystem)101由棱镜、反射镜等构成,并被配置为使得当通过目镜102观察时,从反射镜104反射的光学图像是正像。利用从反射镜104反射的光束在取景器画面103上形成被摄体图像。取景器画面103、正像光学系统101以及目镜102形成取景器光学系统。另外,取景器显示单元115是透射式显示屏板,并用于执行显示,使得包括摄像条件(例如快门速度和光圈值(F-number))的各种信息被叠加在取景器画面103上形成的被摄体图像上。
反射镜104使来自镜头单元200的入射光束的一部分向取景器画面103偏转。子反射镜105将穿过反射镜104的光束向焦点检测装置109偏转。当利用图像传感器106执行摄像时,反射镜104和子反射镜105被向上移动(反射镜锁定),使得来自镜头单元200的光束在图像传感器106上形成被摄体图像。
图像传感器106是诸如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的光电转换元件,并包括像素阵列。图像传感器106将由镜头单元200形成的被摄体图像作为以像素为单位的电信号输出。如稍后描述的,本实施例的图像传感器106能够生成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图像信号。如稍后描述的,本实施例的图像传感器106具有如下结构,即能够利用配设有用于光瞳分割的微透镜以及多个光电转换单元的像素,来生成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图像信号,然而,图像传感器106也可以具有其他结构,只要能够生成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图像信号即可。
快门装置107是在摄像控制装置112的控制下打开以将图像传感器106曝光的机械式快门。本实施例的照相机主体100具有内置闪光灯108,并且该内置闪光灯108配设有用于使出射光发散的菲涅尔透镜(Fresnellens)114。内置闪光灯108不仅被用作用于摄像的辅助光源,还被用作用于焦点检测的辅助光源。
焦点检测装置109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来由利用用于焦点检测的设备生成的图像信号计算散焦量。请注意,尽管本实施例中配设了当利用如图1所示的光学取景器时用于执行焦点检测的焦点检测装置109,但是,如果摄像装置不具有反射镜104,则子反射镜105和焦点检测装置109不是必须的。
测光装置110测量由透镜111形成的被摄体图像的亮度分布等。摄像控制装置112基于由测光装置110获得的测量结果实现自动曝光(AE)控制功能。摄像控制装置112控制照相机主体100和镜头单元200的操作。例如,摄像控制装置112是微处理器,并通过执行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程序控制各单元的操作。辅助插脚113用于安装外部闪存等。例如,显示装置116是LCD并显示实时预览图像和各种信息。
镜头单元200是可更换的,并且镜头控制装置201执行与摄像控制装置112的通信,并控制镜头单元200的操作。成像光学系统202由多个透镜(包括聚焦透镜)构成。镜头控制装置201控制成像光学系统202的聚焦透镜的驱动以及光圈装置203的驱动。
图2是示出照相机150的电路结构的示例的框图,并且与图1中相同的结构被分配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不对其进行描述。电机驱动电路1驱动照相机主体100的可移动的部分。快门控制电路4在摄像控制装置112的控制下控制快门装置107的打开和闭合操作。光圈控制电路5在摄像控制装置112的控制下控制光圈装置203。闪光灯控制电路7在摄像控制装置112的控制下控制内置闪光灯108。存储电路8具有用于存储照相机主体100的设置状态、程序等的非易失性存储电路,并且还具有用于执行程序和临时存储数据的易失性存储电路。另外,摄像控制装置112和镜头单元200的镜头控制装置201经由镜头通信电路10和26执行通信。
通信电路11被包括在辅助插脚113中,并用于与外部闪存的通信。SW112是用于开始摄像准备操作的开关,并且SW213是用于开始摄像的开关。通常,SW1和SW2被配置为使得当释放按钮被半按时,SW1打开,并且当释放按钮被全按时,SW2打开。
镜头单元200中的透镜驱动电路21驱动被包括在成像光学系统202中的聚焦透镜。另外,如果成像光学系统202是变焦透镜,则透镜驱动电路21还执行用于改变成像光学系统202的视角的驱动。透镜位置检测电路22检测聚焦透镜的位置。如果成像光学系统202是变焦透镜,则透镜焦距检测电路23检测当前视角(焦距)。存储电路24是用于保持镜头单元200的设置值的非易失性存储电路。光圈驱动电路25驱动光圈装置203。镜头通信电路26用于镜头控制装置201和摄像控制装置112之间的通信。
下文将描述图像传感器106。
图3A是示出图像传感器106的概况的结构图。像素单元301具有被布置在多个行和多个列中的多个像素。垂直选择电路302和水平选择电路303分别选择像素单元301中的像素行和像素列。读出单元304由各像素列配设的用于存储信号的存储器、增益放大器、AD转换器等构成。摄像控制装置112利用串行接口305来指定将要在图像传感器106的电路中使用的操作模式等。
图3B是从光束入射的方向观察时包含在图像传感器106中的像素单元301中的像素的配置的示例的平面图。微透镜401分散入射在像素400上的光束。像素400被配设有作为多个光电转换单元的示例的两个光电二极管,即光电二极管L(下文简称为“PDL”)402和光电二极管R(PDR)403。
下面将参照图4描述如下原理,根据该原理,从像素400获得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信号。图4是示出从镜头单元200的出射光瞳505入射在像素400上的光束的范围的概念图。图4示出了像素400的垂直(深度方向)结构的示例。另外,尽管图3B中没有示出,但是像素400具有位于微透镜401与PDL402和PDR403之间的滤色器504。
穿过出射光瞳505的光束以光轴508为中心入射在像素400上。所述光束经由所述微透镜被分割成两部分,并入射在PDL402和PDR403上。此时,入射在PDL402上的光束是从出射光瞳506出射的光束,而入射在PDR403上的光束是从出射光瞳507出射的光束。以此方式,PDL402和PDR403从不同的出射光瞳接收光束,然后通过从像素400读出由PDL402获得的信号以及由PDR403获得的信号,能够执行相位差焦点检测。
图5示出了图像传感器106的像素单元301的像素布置的示例。图3B中所示的多个像素400被二维地布置在像素单元301中。在执行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情况下,利用从与预先设置的焦点检测区域602对应的像素读出的信号来生成用于焦点检测的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与在执行稀疏化时读出的像素行对应的读出范围由等于稀疏化数的行数构成。换句话说,在稀疏化数是3的情况下,与在执行稀疏化时读出的一个像素行相对应的读出范围由三个像素行组成。请注意,稀疏化数不是稀疏化量(即被稀疏化的行数或排除掉的),而是指以1/稀疏化数执行稀疏化,也可以被认为是稀疏化率(thinning rate)。换句话说,如果垂直稀疏化数是3,则每三行读出一行。另外,假定读出的像素是对应的读出范围的中心的像素或者接近中心的像素。换句话说,如果垂直稀疏化数是3,则在读出范围的三行中,读出位于中心的行。如果垂直稀疏化数是4,则在读出范围的四行中,读出第二行或第三行。
根据从PDL402获得的信号组和从PDR403获得的信号组分别生成图像信号,所述信号组是针对各行由从读出范围603中的像素读出的信号获得,并且在列方向上合计相同类型的图像信号,以生成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两种图像信号。以此方式,通过针对各行生成图像信号,然后合计相当于所生成的图像信号的预设行数(相加行数),来生成用于焦点检测的图像信号。读出范围603中用于生成用于焦点检测的图像信号的行数等于相加行数和稀疏化数的乘积。
在图5中,由从PDL402读出的信号生成了图像信号604,并且由从PDR403读出的信号生成了图像信号605。由这两种类型的图像信号604和605之间的相位差计算成像光学系统202的散焦量。由于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用作用于由这两种图像信号之间的相位差获得散焦量的方法,因此这里不再描述上述方法。
下文将描述稀疏化读出。
图6A示意性地示出了在垂直方向上执行3像素稀疏化(稀疏化数为3)的同时从像素单元301执行读出的情况下被读出的像素行以及被稀疏化(不被读出)的像素行的示例。这里,701代表稀疏化后的像素的结构。请注意,在701的白色部分中没有像素。从图6A可以理解,在像素单元301中,针对每三行仅从一行中读出像素信号,即仅从灰色像素行中读出像素信号,而不从白色像素行中读出像素信号。类似地,图6B示出了在垂直方向上执行5像素稀疏化读出的情况,801代表稀疏化后的像素的结构。从图6B可以理解,在像素单元301中,针对每五行仅从一行中读出像素信号,即仅从灰色像素行中读出像素信号,而不从白色像素行中读出像素信号。以此方式,稀疏化数越小,像素被读出的行之间的间隔就越小,稀疏化量(thinning amount)就越小。
下面将参照图7A和图7B描述稀疏化数和与相加行数R相对应的读出范围在焦点检测区域中所占的比例之间的关系。与图6A相似,图7A示出了在从像素单元301以垂直稀疏化数3执行读出的情况下读出范围902和焦点检测区域901之间的关系。读出范围902包括像素行902a、902b、902c、902d、902e以及902f。读出范围902的垂直尺寸由稀疏化数n和相加行数R的乘积定义。由于相加行数R是6,因此读出范围902的垂直尺寸是18行。如上文所述,相加行数R是预定的固定值,并且不依赖于稀疏化数。
另外,与图6B类似,图7B示出了在以垂直稀疏化数5执行读出的情况下读出范围1002和焦点检测区域901之间的关系。读出范围1002包括像素行1002a、1002b、1002c、1002d、1002e以及1002f。由于相加行数R是6,因此读出范围1002的垂直尺寸是30行。在图7A和图7B中,灰色像素行是读出信号的像素行,阴影部分代表用于生成用于焦点检测的图像信号的读出范围。从图7A和图7B可以理解,与5像素稀疏化相比,当使用读出像素行之间的间隔更小的3像素稀疏化时,读出范围在垂直方向上占焦点检测区域901的比例更小。如图7A所示,不用于图像信号生成的像素行位于焦点检测区域901的上方和下方,并且对于仅包含在这些像素行中的被摄体不能执行焦点检测。
图7C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校正的读出范围。图7C示出了在从像素单元301以垂直稀疏化数3执行读出的情况下校正的读出范围1102和焦点检测区域901之间的关系。校正的读出范围1102包括像素行1102a至1102j。这里,如图7B所示,为了在垂直稀疏化数是5的情况下使读出范围包括焦点检测区域901的全部,校正了相加行数R,使得读出范围与执行5像素稀疏化时的读出范围相同。具体地,校正前的相加行数R(=6)乘以稀疏化比率α,以获得用作校正后相加行数的相加行数αR,并且该校正后相加行数用于设置对应的读出范围。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来计算所述稀疏化比率。
α=基准稀疏化数/当前(校正前)稀疏化数
在图7A至7C所示的示例中,稀疏化比率α为5/3,因此,通过将原始相加行数乘以5/3得到10来获得校正后相加行数R,并且像素读出范围中的垂直行数乘以稀疏化数3等于30行,这与在稀疏化数为5的情况下获得的结果相同。以此方式,由于利用稀疏化比率校正相加行数(信号将被读出的像素行数),因此,无论稀疏化数是多少,相应的读出范围的尺寸将与在使用基准稀疏化数的情况下的读出范围尺寸相同。请注意,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在垂直方向上执行5像素稀疏化时包括整个焦点检测区域,因此基准稀疏化数是5。通过利用从基于校正后相加行数设置的读出范围获得的图像信号计算散焦量,能够在整个焦点检测区域执行对象检测。
图8是描述本实施例中的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操作的流程图。例如在由于SW1打开而开始的摄像准备操作中执行上述操作。
在步骤S1201中,摄像控制装置112获取当前设置的稀疏化数n。可以通过准备与拍摄模式和稀疏化数n相关的表格等,然后利用当前拍摄模式参照所述表格来获取稀疏化数n,或者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获取稀疏化数n。例如,可以使用下述结构:准备与拍摄帧速率和稀疏化数n相关的表格等,然后利用当前拍摄帧速率参照所述表格来获取稀疏化数n。另外,也可以将拍摄帧速率应用到预先准备的计算等式中而不使用表格来获取稀疏化数n。
在步骤S1202中,摄像控制装置112由在步骤S1201中获取的稀疏化数n以及上文所述的预定基准稀疏化数来计算稀疏化比率α。在步骤S1203中,摄像控制装置112由相加行数R和稀疏化比率α计算校正后相加行数αR。
在步骤S1204中,摄像控制装置112根据计算出的校正后相加行数αR设置像素范围,从所述像素范围中要读出用于图像信号生成的信号。尽管对于设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使用预先存储的焦点检测区域和像素行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使用下述结构:例如假定顶端的像素行是1,使用在垂直方向向下增大的行编号,将位于焦点检测区域中心或者最靠近所述中心的读出像素行的行编号作为位置信息与稀疏化数相关联地存储。摄像控制装置112能够通过基于在步骤S1201中获取的稀疏化数n获取行编号,并在垂直方向上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利用校正后相加行数αRn获得的行数来设置读出范围。例如,如果图7A中的像素行902d的读出行编号被存储为位置信息,则通过将读出范围设置为在902a上方添加6行以及在902f下方添加6行的范围来设置诸如图7C所示的读出范围。
请注意,被作为位置信息存储的可以是焦点检测区域中包括的第一读出像素行的编号,或可以是焦点检测区域中包括的最后读出像素行的编号。在焦点检测区域中包括的第一读出像素行的编号是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从与(位置信息-(稀疏化数n/2))对应的行开始的αRn行数可以被设置为读出范围。请注意,水平方向上的像素读出范围只需要是以焦点检测区域901为中心的、在左右两个方向上预定像素数较大的范围,如图5所示。
在步骤S1205中,基于从在步骤S1204中设置的读出范围所包括的像素的PDL和PDR中读出的信号,摄像控制装置112生成用于焦点检测的图像信号。在步骤S1206中,摄像控制装置112由生成的图像信号计算偏移量(相位差)。在步骤S1207中,摄像控制装置112将所述偏移量转换成散焦量,并结束焦点检测。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摄像装置基于从具有相当于焦点检测区域中包括的像素行的相加行数的像素中读出的信号来生成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图像信号,在所述摄像装置中,根据用于读出的稀疏化数和基准稀疏化数之间的比率校正所述相加行数。换句话说,校正用于生成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图像信号的读出范围,以使得读出范围与在使用基准稀疏化数的情况下使用的读出范围相似。然后,利用根据校正后相加行数设置的读出范围生成用于摄像表面相位检测AF的图像信号,从而使得即使在例如稀疏化数根据读出帧速率而变化,也能够抑制在焦点检测区域出现不能执行焦点检测的区域。
第二实施例
下文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主要涉及在多个焦点检测区域被离散地布置、并且一次在许多焦点检测区域执行焦点检测的情况下的读出范围校正。
与图6A和6B相似,图9A至图9C是示出在设置了多个焦点检测区域1301的情况下稀疏化数和读出范围之间的关系的图。与图6A相似,图9A示出了在相加行数R是6以及垂直稀疏化数是3的情况下像素单元301中读出范围1302与焦点检测区域1301之间的关系。对于在水平方向上设置的三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各个,读出范围1302分别由像素行1302a至1302e、1302f至1302j以及1302k至1302o组成。另外,与图6B相似,图9B示出了在相加行数R是6以及垂直稀疏化数是5的情况下像素单元301中读出范围1402与焦点检测区域1301之间的关系。对于在水平方向上设置的三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各个,读出范围1402分别由像素行1402a至1402e、1402f至1402i以及1402k至1402o组成。
在图9A和图9B中,无论垂直方向上焦点检测区域1301的中心的稀疏化数为何,三个读出范围在列方向上都具有相同相加行数R。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当稀疏化数较小时,读出范围在焦点检测区域所占的比例较低,焦点检测区域将包括在生成用于相位差AF的图像信号中不使用(将不会从中进行读出)的像素行。换句话说,焦点检测区域将包括不能执行焦点检测的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也能执行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校正。图9C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利用相加行数R校正各个读出范围的结果。对于水平方向上设置的三个焦点检测区域中的各个,像素单元301中的校正后的读出范围1502分别由像素行1502a至15021、1502m至1502x以及1502y至1502aj组成。利用稀疏化比率α,读出范围的尺寸和位置被设置为与在利用如图9B所示的垂直稀疏化数5的情况下的读出范围相似。
校正相加行数和基于校正后的相加行数来校正读出范围的方法与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即使当设置了多个焦点检测区域时,也能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效果。
其他实施例
请注意,上述实施例仅描述了在当前稀疏化数小于基准稀疏化数的情况下的校正。然而,即使在当前稀疏化数大于基准稀疏化数的情况下也能执行类似的校正。在此情况下,会使得读出范围更小。通过即使在当前稀疏化数大于基准稀疏化数的情况下也执行相似的校正,能够抑制下述情况:当读出范围大于焦点检测区域时,位于焦点检测区域之外的被摄体对焦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装置的、用于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完成本发明中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计算机来实现;并且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完成本发明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的功能来执行。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及其他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独立计算机网络或独立计算机处理器网络。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以从例如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化通用盘(DVD)或蓝光盘(BD)TM)、闪存装置、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已经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便囊括所有此类变型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3)

1.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包括:
传感器,其具有与微透镜对应的多个像素单元;以及
焦点检测单元,其使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来执行焦点检测,
其中,要用于所述焦点检测中的信号能够被合成,
与在以第二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相比,在以第一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所述焦点检测单元设置更大的信号合成量,并且
与在使用所述第一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相比,在使用所述第二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的稀疏化量更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由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执行的信号合成使得用于执行焦点检测的区域的尺寸之差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从所述传感器的所述像素单元能够读出与不同的出射光瞳出射的光束分别对应的多个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
处理单元,其用于执行利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进行记录的图像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能够以像素行为单位输出信号,并且
所述焦点检测单元对由各个像素行生成的多个图像信号进行合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合成是相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稀疏化量和所述第二稀疏化量之比来改变信号合成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由所述焦点检测单元执行的信号合成使得用于在使用所述第一稀疏化量的情况与在使用所述第二稀疏化量的情况下执行焦点检测的区域的尺寸之差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稀疏化量和所述第二稀疏化量具有与所述摄像装置的拍摄模式对应的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稀疏化量和所述第二稀疏化量具有与所述摄像装置的拍摄帧速率对应的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在使用基准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用于执行焦点检测的范围是与预先设置的焦点检测区域对应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还包括:
镜头控制单元,其用于基于由所述焦点检测单元获得的焦点检测结果来控制镜头,
其中,所述焦点检测单元生成要用于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的所述焦点检测中的多个图像信号,并且
其中,当生成图像信号时,所述焦点检测单元使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当中的、来自包括在设置的读出范围中的像素单元的信号。
13.一种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摄像装置包括针对微透镜具有多个像素单元的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焦点检测步骤,使用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利用相位差检测方法来执行焦点检测,
其中,要用于所述焦点检测中的信号能够被合成,
在所述焦点检测步骤中,与在以第二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相比,在以第一稀疏化量从所述传感器输出的情况下,设置更大的信号合成量,并且
与在使用所述第一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相比,在使用所述第二稀疏化量的情况下的稀疏化量更大。
CN201410168817.XA 2013-04-26 2014-04-24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53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4638 2013-04-26
JP2013094638A JP6220148B2 (ja) 2013-04-26 2013-04-26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5394A true CN104125394A (zh) 2014-10-29
CN104125394B CN104125394B (zh) 2018-02-23

Family

ID=51770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881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25394B (zh) 2013-04-26 2014-04-24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44617B2 (zh)
JP (1) JP6220148B2 (zh)
CN (1) CN10412539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0729A (zh) * 2016-01-21 2017-08-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读取方法
US10764522B2 (en) 2015-12-18 2020-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e sensor, output method, phase focusing method, imaging device, and terminal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0458B2 (ja) * 2014-12-25 2019-10-3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焦点検出装置及び焦点検出方法
JP6557499B2 (ja) * 2015-04-09 2019-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撮像装置、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KR102622489B1 (ko) * 2015-07-31 2024-01-09 소니그룹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촬상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JP6624834B2 (ja) * 2015-07-31 2019-1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00973B2 (ja) * 2016-05-24 2020-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765859B2 (ja) * 2016-05-31 2020-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43115B2 (ja) * 2017-09-26 2021-09-2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撮像装置
JP7348756B2 (ja) * 2019-06-21 2023-09-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6387A (zh) * 2005-11-28 2007-06-06 索尼株式会社 固体摄像元件、固体摄像元件的驱动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JP2008113466A (ja) * 2008-01-15 2008-05-15 Fujifilm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9267893A (ja) * 2008-04-28 2009-11-12 Sony Corp 撮像装置
US7876980B2 (en) * 2004-11-11 2011-01-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for outputting a specified number of pixels in a specified area
CN102487432A (zh) * 2010-12-03 2012-06-0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687499A (zh) * 2009-11-09 2012-09-19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58492A (ja) * 1998-03-10 1999-09-24 Canon Inc 焦点検出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2005134621A (ja) * 2003-10-30 2005-05-26 Olympus Corp カメラの焦点検出装置
US7839439B2 (en) * 2007-01-12 2010-11-23 Sony Corporation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imaging device
JP2008211367A (ja) * 2007-02-23 2008-09-11 Olympus Imaging Corp 撮像装置
JP4935544B2 (ja) * 2007-07-06 2012-05-23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
JP5219778B2 (ja) * 2008-12-18 2013-06-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202289B2 (ja) * 2008-12-25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5319347B2 (ja) * 2009-03-17 2013-10-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52371B2 (ja) * 2011-09-01 2016-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019692B2 (ja) * 2012-04-16 2016-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撮像素子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76980B2 (en) * 2004-11-11 2011-01-25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for outputting a specified number of pixels in a specified area
CN1976387A (zh) * 2005-11-28 2007-06-06 索尼株式会社 固体摄像元件、固体摄像元件的驱动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JP2008113466A (ja) * 2008-01-15 2008-05-15 Fujifilm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9267893A (ja) * 2008-04-28 2009-11-12 Sony Corp 撮像装置
CN102687499A (zh) * 2009-11-09 2012-09-19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N102487432A (zh) * 2010-12-03 2012-06-06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64522B2 (en) 2015-12-18 2020-09-01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e sensor, output method, phase focusing method, imaging device, and terminal
US10880501B2 (en) 2015-12-18 2020-12-2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e sensor, output method, phase focusing method, imaging device, and terminal
CN107040729A (zh) * 2016-01-21 2017-08-11 佳能株式会社 摄像设备和读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20148B2 (ja) 2017-10-25
US20140320734A1 (en) 2014-10-30
JP2014215551A (ja) 2014-11-17
US9344617B2 (en) 2016-05-17
CN104125394B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5394A (zh) 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8730374B2 (en) Focus detection apparatus
KR102023904B1 (ko) 촬영 광학계
US8878966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focus detecting function
JP4935544B2 (ja) 撮像装置
JP2007121896A (ja)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光学システム
US10148863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12113171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2215330A (zh) 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
JP2014215551A5 (zh)
US20170257583A1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5391934B (zh) 焦点检测设备、其控制方法以及摄像装置
US10602050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US20170302844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JP2013097154A (ja) 距離測定装置、撮像装置、距離測定方法
US10630882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function of correcting defocusing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696075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2016200629A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1889186B2 (en) Focus detection device, focus detection method, and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US20220159191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10205870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KR101839357B1 (ko)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방법
JP668576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2019074634A (ja) 撮像装置
US9591204B2 (en) Focus detecting unit, focus detecting metho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