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23108A -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23108A
CN104123108A CN201410165664.3A CN201410165664A CN104123108A CN 104123108 A CN104123108 A CN 104123108A CN 201410165664 A CN201410165664 A CN 201410165664A CN 104123108 A CN104123108 A CN 104123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device
allowed
user
radio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56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23108B (zh
Inventor
内川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123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3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23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23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4Secrecy systems
    • H04N1/4406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 H04N1/4433Restricting access, e.g. according to user identity to an apparatus, part of an apparatus or an apparatus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22Increasing security of the print job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7Print job management
    • G06F3/1238Secure printing, e.g. user identification, user rights for device usage, unallowed content, blanking portions or fields of a page, releasing held job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7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rinting apparatus, e.g. a laser beam prin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8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tele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g. a switched network of teleprinters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text-based information, a selective call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04W12/084Access security using delegated authorisation, e.g. open authorisation [OAuth] protoc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96Portabl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当识别出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时,促使用户确认是否与所识别的通信伙伴执行无线通信。当用户已发出指令要执行无线通信时,与被识别为通信伙伴的通信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的连接处理。此外,如果被识别的通信伙伴是被允许装置,那么不促使用户确认就执行无线通信的连接处理。

Description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Wi-Fi联盟建立了被称为Wi-Fi Direct(商标)的标准。Wi-Fi Direct中规定了一种用于确定诸如个人计算机(PC)或打印装置的通信装置是作为接入点还是作为客户端操作的协议。通过执行该协议,能够自动确定哪个通信装置作为接入点并且哪个通信装置作为客户端。通过使用Wi-Fi Direct,就不用单独准备接入点,并且通信装置彼此能够直接进行无线通信。日本特开2012-19988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利用Wi-FiDirect来发送和接收语音数据及摄影数据的技术。
仅使用上述Wi-Fi Direct,通信装置就可以识别出通信伙伴,并彼此执行直接通信。例如,可以使用Wi-Fi Direct将打印装置和便携式终端彼此连接,将打印数据从该便携式终端发送到该打印装置,并将配有扫描器的打印装置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给该便携式终端。
然而,例如,当打印装置正在搜索通信伙伴以将利用扫描器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给第一便携式终端时,与该第一便携式终端不同的第二便携式终端可能也正在搜索通信伙伴。这时,在某些情况下,打印装置可能会将第二便携式终端识别为通信伙伴,而不是第一便携式终端。从而打印装置与第二便携式终端连接,而该第二便携式终端并不是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用户的本意。如果第一便携式终端的用户在没有意识到上述事实的情况下将图像数据从打印装置发送给便携式终端的话,那么图像数据就不会被发送给第一便携式终端,而是被发送给了第二便携式终端。
作为对策,可以想到的是,当识别出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时,促使用户确定是否与被识别的通信伙伴执行通信。然而,对用户来说,每当建立无线通信时都需要进行确定。这样会增加用户的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制,当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被识别,且所识别的通信伙伴是满足特定条件的装置时,所述机制能够不用与用户确认就建立无线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包括:识别单元,被配置为识别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由识别单元所识别的外部装置是否为被允许成为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的被允许装置;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当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外部装置不是被允许装置时,显示确认画面以使用户确认是否与所述外部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连接单元,被配置为当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外部装置是被允许装置或当用户已通过确认画面发出指令以执行与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时,执行连接处理以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Wi-Fi Direct的处理次序。
图2示出了打印装置的硬件配置。
图3A、3B及3C示出了在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
图4的流程图示出了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打印装置执行的处理。
图5示出了在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
图6的流程图示出了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打印装置执行的处理。
图7A及7B示出了在操作面板上显示的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征以及各方面。应当理解,下文所述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根据权利要求的范围而限定本发明。另外,作为解决本发明的问题的方案,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所有的特征的组合并不是必须的。
以下将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示出了Wi-Fi Direct的处理次序。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是支持Wi-Fi Direct的通信装置的示例。
首先,在步骤S101中,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中的每一个均执行设备搜索以识别通信伙伴。在通过设备搜索识别出通信伙伴后,在步骤S102中,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就判断哪一个成为接入点(GroupOwner)以及哪一个成为客户端。步骤S102中的处理被称为角色判断。在图1中,作为步骤S102中的角色判断的结果,打印装置100成为GroupOwner,而便携式终端110成为客户端。
接下来,利用Wi-Fi联盟建立的Wi-Fi保护设置(WPS,Wi-Fi ProtectedSetup),充当GroupOwner的打印装置100向充当客户端的便携式终端110提供用于执行连接的参数。因此,在步骤S103中,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共享所述参数。在步骤S104中,利用所述参数执行安全连接。注意,安全连接被作为开放式系统互连(OSI,Open Systems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中的通信来执行,直到完成步骤S104中的处理。
如果完成了安全连接,在步骤S105中,在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之间执行互联网协议(IP)通信的寻址。此时,作为GroupOwner的打印装置100充当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并向作为客户端的便携式终端分配IP地址。注意,在步骤S105的处理以及后续处理中,可以在比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更高的层中执行通信。
通过执行上述处理,在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之间建立起了无线通信。利用这种无线通信,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能够直接执行通信,而无需单独准备接入点。
图2示出了打印装置100的硬件配置。打印装置100是能够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的示例。
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202的控制单元201控制整个打印装置100的操作。CPU202读取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204中的控制程序,并执行各种控制,例如通信控制。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03被用作CPU202的主存储器以及工作区域的临时区域。硬盘驱动器(HDD)205存储数据、各种程序或者各种信息表。此外,HDD205可以存储从外部装置发来的图像数据。
打印机接口(I/F)206将打印机207(打印机引擎)和控制单元201彼此连接。基于经由打印机接口206输入的打印数据,打印机207在从片材盒(未示出)进给的片材上执行打印处理。
扫描器接口208将扫描器209和控制单元201彼此连接。扫描器209读取所放置的文件并生成图像数据。扫描器209生成的图像数据被打印机207打印、存储在HDD205中或者经由无线LAN接口212或有线LAN接口213被发送至外部装置。
操作面板接口210将操作面板211和控制单元201彼此连接。操作面板211包括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单元、键盘以及各种功能键。用户可以确认显示在操作面板211上的画面,并利用触摸面板向打印装置100输入各种指令。
无线LAN接口212与外部装置(例如便携式终端或PC)执行无线通信。通过这种无线通信,打印装置100从外部装置接收打印数据。打印机207基于接收到的打印数据执行打印处理。此外,打印装置100还能够经由无线LAN接口212将扫描器209生成的图像数据发送给外部装置。
有线LAN接口213与LAN电缆(未示出)连接。有线LAN接口213能够执行与外部装置(未示出)的通信。
注意,在打印装置100中,提供了一个CPU202利用一个存储器(RAM203)执行下文描述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各个处理。但是也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例如,也可以使一个或多个CPU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互相协作以便执行下文描述的流程图中所示的各个处理。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打印装置100可以执行Wi-Fi Direct。图3A中的设置画面300是显示在操作面板211上的画面。当用户发出执行Wi-FiDirect的指令时使用所述设置画面300。如果用户通过触摸操作等选择了项目301,那么打印装置100就执行下文所述的图4中所示的处理以利用Wi-Fi Direct连接至外部装置。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搜索通信伙伴并识别出通信伙伴时,促使用户确认所识别的通信伙伴是否为用户想要的通信伙伴(在下文中,促使用户确认想要的通信伙伴的功能被称为用户确认功能)。因此,当识别出不是用户想要的装置时,用户可以意识到该错误。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预先在打印装置100上设置是否令用户确认功能有效。如果用户在图3A的设置画面300上选择项目302,那么就在操作面板211上显示图3B所示的设置画面310。如果用户在设置画面310上选择项目311,那么该项目311就被存储在例如HDD205等的存储器中以令用户确认功能有效。另一方面,如果用户选择项目312,那么该项目312就被存储在例如HDD205等的存储器中以令用户确认功能无效。在以下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403中的判断中使用在设置画面310上执行的所述设置。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打印装置100上注册被允许与Wi-Fi Direct连接的装置(下文中称为“被允许装置”)。当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试图与打印装置100进行Wi-Fi Direct连接时,即使已预先将用户确认功能设置为有效,也不需要用户确认就执行Wi-Fi Direct连接。
如果用户在设置画面310上选择项目313,那么就在操作面板211上显示图3C所示的设置画面320。用户利用软件键盘等将期望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例如便携式终端110)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输入(指定)到设置画面320上的项目321中。在将所述MAC地址输入到项目321中后,用户选择按钮322。因此,输入到项目321中的MAC地址被存储在例如HDD205等存储器中,具有所述MAC地址的装置被作为“被允许装置”进行处理。
另外,如果用户在设置画面310上选择项目314,那么就显示确认画面(未示出)以确认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在确认画面上,用户可以删除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的信息。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任何用户都能在设置画面310上执行设置。然而,通过将用户认证功能引入打印装置100,可以只允许特定用户(例如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在设置画面310上执行设置。
以下将参照图4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用户在设置画面300上选择了项目301时所执行的处理。CPU202将存储在ROM204等存储器中的程序解析到RAM203上,并执行所解析的程序。从而处理图4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
如果用户在设置画面300上选择了项目301,那么首先在步骤S401中,无线LAN接口212搜索通信伙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LAN接口212发送搜索数据包以搜索正在执行连接处理的外部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S401的同时,用户也指示外部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的连接处理。因此,利用步骤S401中的处理搜索正在执行连接处理的外部装置。
接下来,在步骤S402中,CPU202识别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CPU202将第一个对步骤S401中发送的搜索数据包作出应答的外部装置识别为通信伙伴。
接下来,在步骤S403中,CPU202判断是否促使用户确认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例如HDD205等存储器存储了用户已在设置画面310上选择了项目311这一信息时,CPU202就确定促使用户确认所识别的通信伙伴(在步骤S403中为“是”),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4。另一方面,当例如HDD205等存储器存储了用户已在设置画面310上选择了项目312这一信息时,CPU202就确定不促使用户确认所识别的通信伙伴(在步骤S403中为“否”),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8。
现在将描述步骤S408。在步骤S408中,无线LAN接口212执行与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间的连接处理。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执行以下四种处理作为连接处理。第一个处理是用于判断哪个装置作为接入点(GroupOwner)及哪个装置作为客户端的角色判断。第二个处理是利用WPS共享参数。第三个处理是利用所共享的参数的安全连接。第四个处理是用于在打印装置100和外部装置间执行IP通信的寻址。这四种处理与参照图1中的步骤S102至S105所描述的Wi-Fi Direct中的处理次序类似。通过在步骤S408中执行这四种处理作为连接处理,在打印装置100和外部装置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因此,打印装置100和外部装置可以彼此直接执行通信。
以下将描述步骤S404。在步骤S404中,基于存储在例如HDD205等存储器中的信息,CPU202判断在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是否被预先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具体而言,当所识别的通信伙伴的MAC地址与设置画面320上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的MAC地址相一致时,CPU202判定所识别的通信伙伴就是“被允许装置”(在步骤S404中为“是”),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8。在步骤S408中,无线LAN接口212执行与所识别的通信伙伴间的连接处理。换句话说,当在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是满足预定条件的装置时(当所识别的通信伙伴是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时),不需要下文所述的步骤S405中的用户确认就执行连接处理。
另一方面,当所识别的通信伙伴的MAC地址与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的MAC地址不一致时,在步骤S404中,CPU202判定所识别的通信伙伴不是“被允许装置”(在步骤S404中为“否”),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5。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响应于步骤S401中发送的搜索数据包而由外部装置发送的应答数据包包括外部装置的MAC地址。从所述应答数据包获得该MAC地址。基于所获得的MAC地址和存储在例如HDD205等存储器中的信息,执行步骤S404中的判断。
以下将描述步骤S405。在步骤S405中,CPU202在操作面板211上显示图5所示的连接确认画面500。连接确认画面500是用户确认步骤S402中识别的外部装置是否为用户想要的通信伙伴的画面。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户也指示外部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的连接处理。然而,如果同时有另一个用户向另外的外部装置发出类似的指令,可能所述另外的外部装置会被识别为步骤S402中的通信伙伴。在步骤S404中显示连接确认画面500,以在非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被识别为通信伙伴时促使用户意识到这点。
在连接确认画面500上,在项目501中显示用户用来辨别在步骤S402中被识别为通信伙伴的外部装置的辨别信息。在连接确认画面500上,被识别为通信伙伴的外部装置的服务集标识符(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显示在项目501中。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外部装置的SSID被包括在响应于步骤S401中发送的搜索数据包而由外部装置发送的应答数据包中。从应答数据包获得的SSID被显示在项目501中。此外,辨别信息并不限于SSID。也可以使得应答数据包包括其他辨别信息(例如该外部装置的任意名称)。与SSID不同的辨别信息可以显示在项目501中。
在连接确认画面500的项目501中确认了被识别为通信伙伴的外部装置后,用户选择项目502或项目503。当在项目501中显示的外部装置是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时,用户选择项目502。另一方面,当在项目501中显示的外部装置不是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时,用户选择项目503。
接下来,在步骤S406中,CPU202判断是否要执行与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的连接处理。当用户在连接确认画面500上选择项目502时,CPU202判定要执行连接处理,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8。在步骤S408中,无线LAN接口212执行与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的连接处理。
另一方面,当用户在连接确认画面500上选择项目503时,在步骤S406中,CPU202判定不要执行连接处理(在步骤S406中为“否”),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7。在步骤S407中,CPU202不执行步骤S408中描述的连接处理而以错误结束。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402中识别的外部装置不是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因此,CPU202执行控制,不与不想要的外部装置执行无线通信。由于步骤S407中的处理,可以避免与用户不想要的外部装置间的通信。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当识别出作为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的外部装置时,可以促使用户确认所识别的外部装置是否为上文所述的用户想要的装置。因此,可以避免与用户不想要的外部装置间的通信。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用户可以在打印装置100中预先设置是否要将促使用户确认所识别的外部装置是否为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的用户确认功能有效。因此,当期望避免与用户不想要的外部装置间的通信时,用户可以令确认功能有效,而当期望缩短直到完成与外部装置的连接处理所需的时间时,可以令确认功能无效。此外,在不存在一个或多个外部装置或者外部装置的数量很少的环境下,与不是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连接的可能性会很小。因此,通过将用户确认功能无效,可以缩短直到完成与外部装置的连接处理所需的时间。
另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用户可以在打印装置100中预先注册被允许与Wi-Fi Direct连接的装置(“被允许装置”)。因此,在被识别为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的外部装置与预先注册的“被允许装置”相一致的条件下,可以不显示连接确认画面500而执行Wi-Fi Direct的连接处理。例如,可信用户的便携式终端被预先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因此,当该可信用户使用Wi-Fi Direct时,即使用户确认功能有效,仍可以不需在连接确认画面500上进行确认而执行连接处理。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的配置中,打印装置100中具有例如HDD205等存储器以存储表明“被允许装置”的信息。然而,表明“被允许装置”的信息可以存储在外部服务器中,而不是打印装置100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参考存储在外部服务器中的信息执行步骤S404中的判断。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利用设置画面320将表明“被允许装置”的信息注册在打印装置100中。除此之外,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将要描述以下配置:当利用用户确认功能确认了通信伙伴时,该配置将该通信伙伴注册为“被允许装置”。注意,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打印装置100的配置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参照图2描述的配置)相同。因此,省略对配置的描述。
以下将参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用户发出指令要执行Wi-Fi Direct时(当用户在设置画面300上选择了项目301时)执行的处理。CPU202将存储在ROM204等存储器中的程序解析到RAM203上,并执行所解析的程序。从而处理图6的流程图中所示的步骤。注意,在图6所示的流程图中,与图4中的编号相同的步骤执行的处理与图4所示的流程图中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对这些步骤的描述。
在步骤S404中,基于存储在HDD205等存储器中的信息,CPU202判断在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是否被预先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具体而言,当所识别的通信伙伴的MAC地址与设置画面320上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的MAC地址相一致时,CPU202判定所识别的通信伙伴就是“被允许装置”(在步骤S404中为“是”),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8。另一方面,当所识别的通信伙伴的MAC地址与设置画面320上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装置的MAC地址不一致时,CPU202判定所识别的通信伙伴不是“被允许装置”(在步骤S404中为“否”),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601。
以下将描述步骤S601。在步骤S601中,CPU202在操作面板211上显示图7A所示的连接确认画面700。连接确认画面700是用户以与图5所示的连接确认画面500相同的方式确认步骤S402中识别的外部装置是否为用户想要的通信伙伴的画面。
在连接确认画面700上,在项目701中显示用户用来辨别在步骤S402中被识别为通信伙伴的外部装置的辨别信息。当项目701中显示的外部装置是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时,用户选择项目702。另一方面,当项目701中显示的外部装置不是用户想要的外部装置时,用户选择项目703。
接下来,在步骤S406中,CPU202判断是否要执行与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的连接处理。当用户在连接确认画面700上选择项目703时,CPU202判定不要执行连接处理(在步骤S406中为“否”),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7。在步骤S407中,CPU202不执行连接处理,而是以错误结束。
当用户在连接确认画面700上选择项目702时,在步骤S406中,CPU202判定要执行连接处理(在步骤S406中为“是”),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602。在步骤S602中,CPU202在操作面板211上显示图7B所示的注册确认画面710。注册确认画面710是用户用来选择是否将步骤S402中识别的外部装置注册为“被允许装置”的画面。之后,想要将步骤S402中识别的外部装置作为“被允许装置”进行处理的用户就在注册确认画面710上选择项目711。另一方面,不想将步骤S402中识别的外部装置作为“被允许装置”进行处理的用户选择项目712。
接下来,在步骤S603中,CPU202判断是否要将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用户在注册确认画面710上选择了项目711时,CPU202就判定将该通信伙伴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在步骤S603中为“是”),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604。在步骤S604中,CPU202将所识别的通信伙伴作为“被允许装置”存储在例如HDD205等存储器中。具体而言,CPU202将所识别的通信伙伴的MAC地址作为表明“被允许装置”的信息存储在例如HDD205等存储器中。处理推进至步骤S408以执行连接处理。换句话说,当用户在注册确认画面710上选择了项目711时,以下两种处理都要执行:将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注册为“被允许装置”,与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建立无线通信。
注意,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响应于步骤S401中发送的搜索数据包而由外部装置发送的应答数据包包括该外部装置的MAC地址。从所述应答数据包获得该MAC地址。在步骤S604中,所获得的MAC地址被作为表明“被允许装置”的信息存储在例如HDD205等存储器中。
另一方面,当用户在注册确认画面710上选择了项目712时,在步骤S603中,CPU202就判定不将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在步骤S603中为“否”),然后处理推进至步骤S408。在这种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604中的处理(即不将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就执行连接处理。
如上文所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当利用用户确认功能确认了通信伙伴时,该通信伙伴就可以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例如,当步骤S402中识别的通信伙伴是便携式终端110,且用户已在注册确认画面710上发出指令以将便携式终端110注册为“被允许装置”时,在步骤S604中,便携式终端110被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因此,在便携式终端110和打印装置100下次执行Wi-Fi Direct连接时,在步骤S404中就判定便携式终端110是“被允许装置”。从而不显示连接确认画面700就执行连接处理。
此外,由于当利用用户确认功能确认了通信伙伴时可以将该通信伙伴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因此用户有必要将该通信伙伴的MAC地址输入到打印装置100中。因此,可以避免由于MAC地址的输入失误造成“被允许装置”中的注册错误。
【其他实施例】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当判定所识别的通信伙伴是“被允许装置”时(当判定图4和图6的步骤S404中的结果为“是”时),不显示连接确认画面就执行连接处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当判定所识别的通信伙伴是“被允许装置”时也可以显示连接确认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所识别的通信伙伴是“被允许装置”,不需要用户确认。例如,可以在用户在预定时间内未发出执行连接的指令的条件下执行连接处理。
另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打印装置100和便携式终端110执行Wi-Fi Direct作为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并不限于Wi-Fi Direct。只要一个或多个通信装置可以像在Wi-Fi Direct中那样直接通信,就可以应用本发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系统或装置的、用于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本发明中上述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的计算机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通过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来执行。计算机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及其他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也可以包括独立计算机的网络或独立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可以从例如网络或存储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及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存储器、光盘(例如压缩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装置、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虽然已经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应当认识到,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当适合最广泛的解释,以囊括所有改动、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能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识别单元,被配置为识别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
判断单元,被配置为判断由所述识别单元所识别的外部装置是否为被允许成为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的被允许装置;
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外部装置不是被允许装置时,显示确认画面以使用户确认是否与所述外部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连接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外部装置是被允许装置或当用户已通过所述确认画面发出指令以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时,执行连接处理以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用户已通过所述确认画面发出指令以不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时,所述连接单元不执行连接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当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外部装置是被允许装置时,所述显示单元不显示所述确认画面,并且所述连接单元执行连接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注册单元,被配置为注册表明将被处理的装置是被允许装置的信息,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基于所述注册单元所注册的信息,判断所述识别单元所识别的所述外部装置是否是被允许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还包括:询问单元,被配置为:当用户已通过所述确认画面发出指令以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时,询问用户是否将所述外部装置注册为被允许装置,其中,作为所述询问单元执行的询问结果,当用户已发出指令将所述外部装置注册为被允许装置时,所述注册单元注册表明所述外部装置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注册单元注册MAC地址作为表明被允许装置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在连接处理中,在所述外部装置和所述通信装置间确定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所述通信装置的角色,并基于所确定的角色建立无线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的角色是组所有者GroupOwner或客户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无线通信是基于Wi-Fi Direct的通信。
10.一种能执行无线通信的通信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识别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
判断识别步骤所识别的外部装置是否为被允许成为无线通信的通信伙伴的被允许装置;
当判定所述外部装置不是被允许装置时,显示确认画面以使用户确认是否与所述外部装置执行无线通信;以及
当判定所述外部装置是被允许装置或当用户已通过所述确认画面发出指令以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时,执行连接处理以执行与所述外部装置的无线通信。
CN201410165664.3A 2013-04-26 2014-04-22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123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3889 2013-04-26
JP2013093889A JP6288939B2 (ja) 2013-04-26 2013-04-26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3108A true CN104123108A (zh) 2014-10-29
CN104123108B CN104123108B (zh) 2019-01-18

Family

ID=51768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5664.3A Active CN104123108B (zh) 2013-04-26 2014-04-22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37419B2 (zh)
JP (1) JP6288939B2 (zh)
CN (1) CN10412310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9996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执行通信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8606A4 (en) * 2015-02-13 2018-02-14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Reproduction device and output device
JP6589449B2 (ja) 2015-08-07 2019-10-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35713B2 (ja) * 2015-08-21 2020-01-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142290B1 (en) * 2016-03-30 2018-11-27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Host-based firewall for distributed computer systems
US10178119B1 (en) 2016-03-30 2019-01-08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rrelating threat information across multiple level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US10148675B1 (en) 2016-03-30 2018-12-04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Block-level forensics for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US10333962B1 (en) 2016-03-30 2019-06-25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orrelating threat information across sources of distributed computing systems
JP6531730B2 (ja) 2016-07-21 2019-06-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6746426B2 (ja) * 2016-08-05 2020-08-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94198B2 (ja) * 2016-09-14 2020-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08412B2 (ja) 2016-09-16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送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61965B2 (ja) 2016-10-28 2019-08-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6346A (zh) * 2006-04-11 2007-10-17 夏普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CN101346909A (zh) * 2005-10-28 2009-01-14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US20110072501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2547685A (zh) * 2011-12-28 2012-07-04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CN102572584A (zh) * 2011-12-12 2012-07-1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移动电话进行扩展的智能电视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3736B2 (ja) * 2006-09-06 2012-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762607B1 (ko) * 2011-02-11 2017-07-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의 무선 장치 탐색 방법
JP5664390B2 (ja) 2011-03-23 2015-0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101863564B1 (ko) * 2011-08-18 2018-06-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와이파이 다이렉트 연결 설정 시 그룹 오너를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30025749A (ko) * 2011-09-02 2013-03-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P2p 연결을 지원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것의 신호 세기에 기초한 보안 관리 방법
JP5838839B2 (ja) * 2012-02-07 2016-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6909A (zh) * 2005-10-28 2009-01-14 京瓷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1056346A (zh) * 2006-04-11 2007-10-17 夏普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US20110072501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2572584A (zh) * 2011-12-12 2012-07-1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对移动电话进行扩展的智能电视系统及方法
CN102547685A (zh) * 2011-12-28 2012-07-04 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终端及通信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9996A (zh) * 2019-05-31 2020-12-01 佳能株式会社 执行通信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23108B (zh) 2019-01-18
JP2014216913A (ja) 2014-11-17
JP6288939B2 (ja) 2018-03-07
US9137419B2 (en) 2015-09-15
US20140320886A1 (en) 2014-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3108A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18362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EP3065436B1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information recording medi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method
US9229666B2 (en) Device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980727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9794252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device control method
US20150128231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152176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4095969A (ja) ネットワーク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印刷用プログラム
US10602021B2 (en) Authentication sett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O2016025756A1 (en) Form filling method and related terminal
US2015000727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9985961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authentication method
CN104010103A (zh) 通信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423990B2 (en)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an account management program,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6221581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15737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607501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及び情報提供方法
JP6044202B2 (ja) 情報表示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携帯端末装置並びに情報表示方法
US20180048642A1 (en) Wireless network apparatus, wireless network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22030880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601886B (zh) 基于终端的网桥主从端配置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JP6643280B2 (ja) 通信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304408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提供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49720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