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6794B -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6794B
CN104116794B CN201410359607.9A CN201410359607A CN104116794B CN 104116794 B CN104116794 B CN 104116794B CN 201410359607 A CN201410359607 A CN 201410359607A CN 104116794 B CN104116794 B CN 1041167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esity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rhizoma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596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16794A (zh
Inventor
李晓
姜萍
王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3596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167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167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67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167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67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属于医学科学领域,涉及一种中药,包括下列组分的原料,按重量为:黄芪15~45g、柴胡6~15g、升麻6~12g、白芍6~15g、苍术10~20g、厚朴10~20g和川芎10~20g。还可进一步包括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为:陈皮10~20g和干姜6~12g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本发明中药结合中、西医配合治疗,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改善血压、减轻体重和调节血脂方面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问题少,运脾升清法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不仅治疗效果肯定,而且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医学基础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相关性血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向。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科学领域,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临床上常见,但其发生机制复杂,多因素参与,目前仍无令人信服的阐述。现代医学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体重和降压,中医关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治疗多从肝论治,均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结合前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出“脾失健运”是肥胖以及肥胖并发症的主要病机,木不疏土或者土壅木实,两者相因,导致肝气郁滞、脾失健运是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核心病机。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化,聚为痰湿,而痰浊中阻,风阳夹痰,清气不升,肝气郁滞、头窍失养,则发为肥胖和眩晕,即肥胖病相关性高血压病。故认为“脾失健运,肝气郁滞”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所以本发明中药通过疏肝运脾,运脾升清,从脾论治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
本发明中药技术方案为: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包括下列组分的原料药,按重量为:黄芪15~45g、柴胡6~15g、升麻6~12g、白芍6~15g、苍术10~20g、厚朴10~20g和川芎10~20g。
其中,优选原料药组成,按重量为:黄芪30g、柴胡12g、升麻6g、白芍12g、苍术12g、厚朴12g和川芎12g。
本发明中药,在上述组分基础上,还可进一步包括下列原料药,按重量为:陈皮10~20g和干姜6~12g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用法用量:水煎服,温水浸泡30-50分钟,加水没过原料药约1-2厘米,原料药煎煮2次,第一煎煮沸后约30分钟,第二煎煮沸后约2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共200ml;
配合常规降压西药治疗,分早、晚餐后1小时温服,每次100ml,每日一剂。
上述常规降压西药为缬沙坦胶囊和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的一种或二者配合使用。
本发明中药的组方依据:
方中黄芪性甘温,《本草新编》认为“黄芪乃补气之圣药”,《本草分经》言:(黄芪)升浮……生用泻火,炙用补中”,故选用黄芪以补气健脾。苍术辛香苦温,入脾胃经,为燥湿运脾化痰要药,《本草正义》言:“凡湿困脾阳,非茅术芳香猛烈,不能开泄”,《本经崇原》认为“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黄芪和苍术合而为君,共凑补气健脾,助脾健运之功。
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为疏肝解郁之要药;升麻,辛、甘,微寒,入脾胃经,善引清阳之气上升;白芍,补养肝血,使肝气调达,使柴胡、升麻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臣以柴胡、升麻和白芍可以使清气得升,肝气条达,助脾运化。
佐以厚朴燥湿化痰,行气除满,苍术、厚朴合用则燥痰湿以醒脾困,行气以助脾运,川芎活血行气,以助化湿理气疏肝。综合诸药,共奏运脾升清兼以祛除痰湿之功,使清气得升,膏脂得化,眩晕自止。
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具有增强免疫、抗疲劳、抗心肌缺血、抗衰老的作用;苍术可直接作用胃肠道平滑肌而实现对胃肠运动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其丙酮提取物能明显促进胃肠运动;柴胡具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如镇静、安定、镇痛、解热、镇咳等,柴胡中的有效成分柴胡皂苷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可以抗动脉粥样硬化;升麻其有效成分升麻苷可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白芍中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可以降低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因子,从而抑制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粥样硬化;厚朴煎液对离体心脏有抑制作用,厚朴花的酊剂水溶物具降压作用;川芎含有苯酞类、萜烯类、有机酸及其酯、生物碱、多糖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川芎嗪能通过抑制或阻断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极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核因子κB出活化及核内移位,抑制血管壁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抑制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而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川芎可参与脂类物质的代谢,川芎通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防治高血压。
组方中可选成分原料药药理研究:
陈皮:动物实验研究发现陈皮具有降低肝细胞脂质作用,可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比例以及胆固醇饱和指数(CSI)。陈皮降脂机理可概括为:首先通过抑制胆汁酸重吸收,阻断胆汁酸肝肠循环,从而促进体内胆固醇大量转化为胆汁酸;其次直接干扰脂肪和胆固醇吸收。另外陈皮也可通过抑制胰脂酶活性,通过干扰脂质代谢防止肥胖发生。关于血压:1.陈皮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有镇静催眠、抗炎、抗病毒、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疟疾、杀虫等作用:其中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增加小动脉的弹性。
干姜:干姜中含有姜烯酮可使大鼠血压暂时性降低,继则上升,以后又持续下降呈现三向性变化。分析其作用机制时,发现其初期的降压作用为兴奋迷走神经而引起心脏抑制所致, 当切断迷走神经则无降压及心脏抑制现象。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中药结合中、西医配合治疗,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改善血压、减轻体重和调节血脂方面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问题少,运脾升清法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不仅治疗效果肯定,而且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医学基础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相关性血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向。
2)合理选用中草药,具有减轻患者症状,减小西药副作用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中药的有益效果。
临床试验
目的:主要观察本发明中药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疗效及相关指标影响。
一、 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
1)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
依据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对我国人群大规模测量数据,提出中国成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以体重指数(BMI,Body MassIndex)BMI 值“24”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BMI“28”为肥胖的界限;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为腹部脂肪蓄积和中心性肥胖的界限。如表:
表1 中国成人肥胖分型及患相关疾病危险度
注:本发明把超重即肥胖前期也归为肥胖,超重及以上即体重指数BMI≥24,诊为肥胖。
2)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依据2010年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意见,在未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其中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称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亦诊断为高血压。如表:
表2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2、中医诊断标准
1)肥胖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学》肥胖诊断依据制定:
①有饮食过多,恣食肥甘厚味等不良饮食习惯,或者缺乏体育运动,或有肥胖家族病史。
②体重明显超过标准体重,或有身体沉重、头晕乏力、行动迟缓、甚或动则喘促等症状。
③排除水肿等器质性病变。
2)眩晕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中医内科学》制定:
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②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④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⑤应注意本试验室是探究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应除外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严重血液病等。
3)中医脾失健运、清气不升证型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拟定脾失健运、肝气郁滞证的诊断标准:
头晕眼花,视物不清,神疲懒言,身体沉重,困倦乏力,食不知味,食后腹胀或脘闷,纳呆便溏,口淡不渴,舌淡嫩苔白,或舌体胖大或伴齿痕,舌苔白腻,脉弱或虚等。
4)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二)病例纳入标准
1、 符合脾失健运、清气不升、肝气郁滞证。
2、 符合中医肥胖同时符合头痛或眩晕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肥胖和血压正常高值或者高血压一级的诊断标准。
3、 年龄在20-60岁之间。
4、 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病例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脾失健运、清气不升证诊断标准。
2、继发性高血压病,如肾实质病变和肾血管狭窄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及服用麻黄碱,等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3、继发性肥胖症,如库欣综合征、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性肥胖等,药物引起的肥胖,如有服用抗精神药物、糖皮质激素等病史。
4、虽有高血压病史,近3个月未服药而血压正常者。
5、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有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或其他严重原发疾病。
6、年龄在20岁以下或6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7、对观察药物所含成分过敏者;存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ARB)药物禁忌症者;不能定期随访者。
8、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
(四)病例终止观察标准
1、疗程结束。
2、确因病情变化,如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病情加重而需改变治疗方案者。
3、患者依从性差违背观察者意愿者。
二、 观察及治疗方法
(一)分组及其治疗情况
通过收集自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或病房就诊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患者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制订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基本信息表,进行信息采集。预设两样本的含量都为40例。
对上述80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统计分析,有神疲懒言表现者69例(86.25%),体倦乏力者61例(76.25%),身体困重者60例(75%),食后腹胀或脘闷者55例(68.8%),便溏不爽者73例(91.25%),口淡不渴者60例(75%),舌体胖大者60例(75%),舌苔腻者63例(78.8%)。说明上述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确存在脾失健运症状,可用于验证本发明中药疗效。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案如下:
基础治疗:饮食调节和运动治疗。
对照组:基础治疗+口服降压药:缬沙坦80mgqd(代文)。
治疗组:基础治疗+口服降压药:缬沙坦80mg qd(代文)+本发明中药治疗。
治疗组普通患者,服用本发明配方一中药。
配方一:黄芪30g、柴胡12g、升麻6g、白芍12g、苍术12g、厚朴12g、川芎12g。兼脾胃虚寒患者,配方一基础上加可选原料药干姜,温补中焦。配合服用缬沙坦,分早、晚餐后1小时温服,每次100ml,每日一剂。
疗程:一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二)观察项目及相关指标
1、安全性指标
1)一般体检项目。
2)血、尿、大便常规检查。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3)肝肾功能,血生化检查。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4)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2、降压疗效指标及评定标准
以收缩压的变化来判定降压疗效,试验前后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血压疗效的评定标准:
1)显效:血压值下降10mmHg或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血压值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
2)有效:血压值下降不及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
3)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3、 减重疗效
以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变化来判定减重疗效。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试验前后各记录一次。
4、理化指标
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 LP(a)、总胆固醇 CHOL 、甘油三酯TG,试验前后各测量一次。
5、中医症状疗效
头晕眼花,视物不清,神疲懒言,身体沉重,困倦乏力,食不知味,食后腹胀或脘闷,纳呆便溏,口淡不渴,舌淡嫩苔白,或舌体胖大或伴齿痕,舌苔白腻,脉弱或虚等。
中医症状变化按中医症状积分法进行记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按照上述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正常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
1)中医症状总疗效及判定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规定制订,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总疗效。
①临床痊愈:原有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95%;
②显效: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70%;
③有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30%,<70%;
④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者症状较前加重,总积分减少<30%。
注: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及判定标准(参考同上)
①临床痊愈:原有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或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95%;
②显效: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减少>70%;
③有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30%,<70%;
④无效:原有症状无明显好转,或者症状较前加重,总积分减少<30%。
(三) 统计学方法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取方差分析,组间采用独立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三、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80例,全部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及门诊,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性别构成、年龄、病程见表3和表4。
表3 两组性别构成
注:两组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 **p<0.01。
表4 两组年龄、病程情况
注: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p<0.05, **p<0.01。
(二) 病情体征
主要采集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及肥胖情况。见表5表6。
表5 两组血压比较(±s)
注: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p<0.05,**p<0.01。
表6 两组肥胖情况比较(±s)
注: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p<0.05,**p<0.01。
四、 研究结果
(一) 血压疗效(见表7)
表7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疗效比较(±s)
注: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p<0.01;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p<0.05,△△p<0.01。
表7组内比较说明治疗组对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治疗疗效显著(p<0.01),而对照组对收缩压治疗疗效显著(p<0.01),舒张压的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说明治疗组对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
表8 两组降压疗效比较
注:治疗组40例,显效21例,显效率52.5%,有效35例,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8说明治疗组降压有效率达87.5%,优于对照组(p<0.05)。
(二) 肥胖疗效(见表9)
表9 两组肥胖治疗效果比较(±s)
注: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p<0.01;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p<0.05,△△p<0.01。
表9组内比较,对照组患者腰围(WC)治疗后有降低(p<0.05),BMI、WHR无显著性变化;治疗组BMI、WHR和WC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BMI、WHR和WC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
(三) 血脂疗效(见表10)
表10 两组血脂疗效比较(±s)
注: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p<0.01;组间比较用独立t检验,p<0.05,△△p<0.01。
表10组内比较说明对照组对TG、CHOL、HDL及LDL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a)降低(p<0.05),而治疗组TG、CHOL 、LDL-C及LP(a)均降低(p<0.05,p<0.01),HDL-C显著升高(p<0.01)。组内比较,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组血脂水平整体改善(p<0.05,p<0.01)。
(四)中医症状疗效
1、中医总症状疗效(见表11)
表11 两组中医症状总疗效分析
注:表11可见治疗组显效率32.5%,总有效率97.5%,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经Ridit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
2、中医单症状疗效(见表12)
表12 两组中医单症状疗效比较(±s)
注:两组疗效比较Ridit分析,p值见上表。
表12表明两种方式对眩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运用本发明中药后,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变,对身体困重、便溏不爽及口淡不渴等症的有效改善率达90%以上,对神疲懒言、舌体胖大、舌质和舌苔腻等症的改善率达80%以上,优于对照组。
上述临床试验结果可见,本发明中药,对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有确切疗效。
本发明中药配合常规降压西药服用,治疗40例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改善显效率52.5%,总有效率87.5%;肥胖程度BMI、WHR和WC均有改善(p<0.05,p<0.01);血脂水平TG、CHOL、LDL-C及LP(a)均显著降低(p<0.01),HDL显著升高(p<0.01);中医症状改善显效率32.5%,总有效率97.5%,优于单用西药组,降压效果更加明显,并且可以改善肥胖症状和调节血脂水平,对延缓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益。
下面选取典型病例及优选配方对本发明中药复方进行具体说明。
实施例1
患者李某,女,50岁,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人,2007年因“头晕、头胀”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高血压病,间断服用降压药物,未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既往高脂血症3年余,未行系统治疗。
2012年7月6日初诊:患者头晕眼花,时作时止,精神倦乏,思睡,懒于言语,体态肥胖,体倦乏力,身体困重,活动后减轻,轻微腹胀,大便稍溏,小便正常,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和缓。查体:血压167/102mmHg,腰围86.9 cm,腰臀比0.92,体重指数(BMI)29.4,血脂:TG 1.4mmol/l,TC 5.9mmol/l,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上,配合常规降压西药代文,以运脾升清为原则,服用上述本发明配方一中药。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服用7天;配合常规降压缬沙坦胶囊(西药代文,80mg,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mg/d。
2012年7月13日二诊:患者眩晕症状减轻,精神倦乏、身体困重等症状改善,仍腹微胀。大便稍溏,小便正常,舌质淡,舌体胖大,苔白,脉和缓。继续配合常规降压西药代文,服用本发明配方二中药,继服7剂。
配方二:黄芪30g、柴胡9g、升麻6g、白芍12g、苍术12g、厚朴12g、川芎12g和陈皮15g。
2012年7月20日三诊:患者偶有眩晕,无精神倦乏、身体困重、腹胀等症状。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舌体仍胖大,苔白,脉和缓。继续配合常规降压西药代文,服用上述本发明配方二中药组合物,改陈皮为10g,继续服用28剂。嘱其复查血脂血糖及肝肾功能。
2012年8月31日四诊:患者患者眩晕症状基本消失,无精神倦乏、身体困重、腹胀等症状。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缓。查体:血压148/92mmHg,腰围86.4 cm,腰臀比0.91,体重指数(BMI)29.1。血脂:TG 1.2mmol/l,TC 5.5mmol/l。患者血压明显降低,肥胖症状略有改善,血脂有也不同程度降低。治疗期间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实施例2
患者吴某,女,47岁,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史5年。
2013年4月13日初诊:患者视物旋转,不能行走,精神不振,偶有身体困重,纳眠可,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舌质淡,舌体胖大,不灵活,苔白腻,脉滑。查体:血压165/99mmHg,腰围90.2 cm,腰臀比0.91,体重指数(BMI)28.7,血糖7.6mmol/l,血脂、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治疗上,配合常规降压缬沙坦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以运脾升清为原则,服用上述本发明配方一中药。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服用7天;配合常规降压缬沙坦胶囊(西药代文,80mg,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80mg/d ,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0.5g,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0.25g/d。
2013年4月20日二诊:患者视物旋转,不能行走等症状减轻,仍精神不振,身体仍困重,纳眠可,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舌质淡,舌体胖大,不灵活,苔白腻,脉滑。继续配合常规降压缬沙坦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片,服用本发明配方三中药,继服14剂。
配方三:黄芪45g、柴胡12g、升麻6g、白芍12g、苍术12g、厚朴12g、川芎12g和陈皮15g。
2013年5月4日三诊:患者视物旋转明显减轻,可以行走,精神可,身体困重改善,仍轻微乏力,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缓。上述本发明配方一中药,继服14剂。
2013年5月28 日四诊:患者偶有视物旋转,精神可,无身体困重乏力等症状,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缓。查体:血压150/92mmHg,腰围90.1 cm,腰臀比0.9,体重指数(BMI)28.3血糖6.8mmol/l。患者血压和血糖降低,肥胖症状得到改善。
经上述两例实施病例,可以看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存在“脾失健运”证,本发明中药治疗有效,运脾升清可能是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方法。

Claims (4)

1.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组成,按重量为:黄芪15~45g、柴胡6~15g、升麻6~12g、白芍6~15g、苍术10~20g、厚朴10~20g和川芎10~2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组分的原料药组成,按重量为:黄芪30g、柴胡12g、升麻6g、白芍12g、苍术12g、厚朴12g和川芎12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配合常规降压西药服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常规降压西药为缬沙坦胶囊和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的一种或二者配合使用。
CN201410359607.9A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Active CN1041167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9607.9A CN104116794B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59607.9A CN104116794B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6794A CN104116794A (zh) 2014-10-29
CN104116794B true CN104116794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762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59607.9A Active CN104116794B (zh) 2014-07-28 2014-07-28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1679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97A (zh) * 1993-08-24 1995-03-01 文国强 物理、药物型减肥(衣)带
KR20050121815A (ko) * 2004-06-23 2005-12-28 조찬욱 한약재로 조성된 고혈압 예방 및 저하용 건강보조식품
CN1586558A (zh) * 2004-07-07 2005-03-02 香港养春堂中药有限公司 高血压降压丸
CN101095869A (zh) * 2006-06-28 2008-01-02 陈正美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CN102988488A (zh) * 2011-09-19 2013-03-27 冉兵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6794A (zh) 2014-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43586A (zh) 一种健脾活络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147345B (zh) 一种治疗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中药组合物
CN102836333A (zh) 治疗不明原因发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586465C (zh) 治疗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5796B (zh) 一种治疗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24039B (zh) 一种治疗肾脏纤维化的二黄益肾中药组合物
CN102772491A (zh) 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417950B (zh) 一种用于防治肥胖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16794B (zh) 一种辅助治疗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病的中药
CN104095938B (zh) 一种治疗抑郁症的蒙药制剂
CN106177759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5194355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CN104998087A (zh) 一种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134A (zh) 一种改善微循环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0639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气血亏虚型高血压的中药
CN104352973A (zh) 一种用于产后抑郁的中成药
CN101890135B (zh) 一种抗抑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059302B (zh) 用于治疗胃肠动力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2772540B (zh) 一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物
CN102068670B (zh) 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920409A (zh) 一种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5381260A (zh) 一种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774A (zh)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兼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中药
CN103272079A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回药复方及其应用
CN104383441A (zh) 一种治疗产后抑郁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