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714A - 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15714A CN104115714A CN201410325341.6A CN201410325341A CN104115714A CN 104115714 A CN104115714 A CN 104115714A CN 201410325341 A CN201410325341 A CN 201410325341A CN 104115714 A CN104115714 A CN 10411571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ft
- rice
- shelled turtle
- field
- paddy r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包括:1)鳖和水稻的选择;2)稻田的选择与准备;3)水稻栽植及鳖放养;4)饲养管理;5)水稻收割及鳖捕捞,本发明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养殖鳖,稻鳖兼作,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以鳖促稻,以稻养鳖,达到稻鳖双丰收,提高经济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养鳖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迅速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发展壮大,从1993年全国商品鳖产量仅有4400吨,到2013年全国商品鳖产量达到了24万多吨。20年间,商品鳖产量提高了近6倍。但由于生产规模的非正常发展和科技的滞后,养鳖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1)鳖作为保健食品的形象遭受损害,这同温室养鳖面积快速扩大,口感差、营养低的温室鳖大量充斥市场有关;(2)良种选育严重滞后,国内鳖的南北无序流动,以及台湾、泰国鳖的大量输进,我国中华鳖种质资源遭受混杂的威胁;(3)病害频繁而严重,成活率低;(4)市场疲软,养鳖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因此探索和发展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养殖鳖,稻鳖兼作,充分挖掘稻田的生产潜力,以鳖促稻,以稻养鳖,达到稻鳖双丰收,提高经济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包括1)鳖和水稻的选择;2)稻田的选择与准备;3)水稻栽植及鳖放养;4)饲养管理;5)水稻收割及鳖捕捞,所述稻田选择地势低洼、水源条件好、水流畅通、排灌方便、便于看护的水稻田,在选好的田块田埂周围用砖块或水泥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O~60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檐内伸20厘米,并建好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在田块四周和中央开4~5条鳖沟作为鳖的活动场所,并在向阳处搭设鳖的专用投饵台,水稻栽植后当秧苗返青竖直后进行鳖放养。
所述鳖为中华鳖黄河鳖品系,体重250g以上,健康无病。
所述水稻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
所述水稻按所选品种单季稻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和田间管理,鳖在稻田内活动产生抑草、除虫的效果,鳖的残铒与粪便能提供水稻养分。
所述水稻种植密度为30×28cm或30×30cm,每亩放养鳖的密度250~500只。
所述饲养管理包括①稻田灌排水控制:稻田水分管理方面,除孕穗抽穗期各保水半个月,其余阶段以湿润为主,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做到薄水插秧,活苗露田促根,浅水促蘖早发,够穗苗80%开始搁田,多次轻搁,搁实搁硬,控蘖促根壮秆,孕穗到抽穗期活水灌溉,灌一次水落一次干,养胎壮苞促穗,齐穗以后间歇灌溉,湿润到老,防止断水过早,实现青秆黄熟不早衰;②投饲:饲料以颗粒饲料或鲜鱼饲料为主,7~8月日投饲系数在0.8%左右,9月份投饲系数在0.5%左右,分二次投饲,早上9点左右和傍晚4点左右各一次,10月初,随着气温下降,鳖开始停食,投饲适时停止。
所述水稻收割及鳖捕捞包括①水稻收割:11月中下旬,收割水稻,此时,鳖已潜于稻田水沟的淤泥中,方便机械收割,也可人工收割;②鳖捕捞:水稻收割后,在稻田的水沟中,人工捕获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稻田可以为鳖生长提供良好的场所,使鳖生活环境宽畅,活动、摄食、晒背范围大,生长发育快,增重率高;另一方面鳖的活动又可为稻田疏松土壤、抑制杂草和捕捉害虫,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最后实现稻鳖双丰收,提高经济效益,既保证稻田生态环境,又保证食品安全,实现鳖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1)鳖和水稻的选择:鳖为中华鳖黄河鳖品系,体重250g以上,健康无病;水稻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
2)稻田的选择与准备:稻田选择地势低洼、水源条件好、水流畅通、排灌方便、便于看护的水稻田,在选好的田块田埂周围用砖块或水泥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O~60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檐内伸20厘米,并建好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在田块四周和中央开4~5条鳖沟(一般呈“王”、“井”字型,约占稻田总面积的40%左右)作为鳖的活动场所,并在向阳处搭设鳖的专用投饵台。
3)水稻栽植及鳖放养:水稻按所选品种单季晚稻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和田间管理,但因鳖在稻田内活动产生抑草、除虫的效果,鳖的残铒与粪便能提供水稻养分的作用,故一般在水稻生育期间,基本不施用农药和化肥,所述水稻种植密度为30×28cm或30×30cm,当秧苗返青竖直后(太早易爬坏秧苗)进行鳖放养,每亩放养鳖的密度250~500只。
4)饲养管理:包括①稻田灌排水控制:稻田水分管理方面,除孕穗抽穗期各保水半个月,其余阶段以湿润为主,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做到薄水插秧,活苗露田促根,浅水促蘖早发,够穗苗80%开始搁田,多次轻搁,搁实搁硬,控蘖促根壮秆,孕穗到抽穗期活水灌溉,灌一次水落一次干,养胎壮苞促穗,齐穗以后间歇灌溉,湿润到老,防止断水过早,实现青秆黄熟不早衰;②投饲:饲料以颗粒饲料或鲜鱼饲料为主,7~8月日投饲系数在0.8%左右,9月份投饲系数在0.5%左右,分二次投饲,早上9点左右和傍晚4点左右各一次,10月初,随着气温下降,鳖开始停食,投饲适时停止。
5)水稻收割及鳖捕捞:①水稻收割:11月中下旬,收割水稻,此时,鳖已潜于稻田水沟的淤泥中,方便机械收割,也可人工收割;②鳖捕捞:水稻收割后,在稻田的水沟中,人工捕获鳖。
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巧妙地利用复合生态系统中稻、鳖之间有利的一面,利用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截留”了生态系统中原来浪费的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鳖产品供人们食用,同时又促进水稻生长和稻谷丰收。该技术是将水产养殖业引入种植区,不仅调解了渔粮争地的难题,而且会增加稻田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Claims (7)
1.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1)鳖和水稻的选择;2)稻田的选择与准备;3)水稻栽植及鳖放养;4)饲养管理;5)水稻收割及鳖捕捞,所述稻田选择地势低洼、水源条件好、水流畅通、排灌方便、便于看护的水稻田,在选好的田块田埂周围用砖块或水泥板等材料建造高出地面5O~60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檐内伸20厘米,并建好进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在田块四周和中央开4~5条鳖沟作为鳖的活动场所,并在向阳处搭设鳖的专用投饵台,水稻栽植后当秧苗返青竖直后进行鳖放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鳖为中华鳖黄河鳖品系,体重250g以上,健康无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选择耐肥力强、茎秆粗壮、抗倒伏、抗病虫、产量高的杂交单季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按所选品种单季稻的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和田间管理,鳖在稻田内活动产生抑草、除虫的效果,鳖的残铒与粪便能提供水稻养分。
5.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种植密度为30×28cm或30×30cm,每亩放养鳖的密度250~500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管理包括①稻田灌排水控制:稻田水分管理方面,除孕穗抽穗期各保水半个月,其余阶段以湿润为主,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做到薄水插秧,活苗露田促根,浅水促蘖早发,够穗苗80%开始搁田,多次轻搁,搁实搁硬,控蘖促根壮秆,孕穗到抽穗期活水灌溉,灌一次水落一次干,养胎壮苞促穗,齐穗以后间歇灌溉,湿润到老,防止断水过早,实现青秆黄熟不早衰;②投饲:饲料以颗粒饲料或鲜鱼饲料为主,7~8月日投饲系数在0.8%左右,9月份投饲系数在0.5%左右,分二次投饲,早上9点左右和傍晚4点左右各一次,10月初,随着气温下降,鳖开始停食,投饲适时停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收割及鳖捕捞包括①水稻收割:11月中下旬,收割水稻,此时,鳖已潜于稻田水沟的淤泥中,方便机械收割,也可人工收割;②鳖捕捞:水稻收割后,在稻田的水沟中,人工捕获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5341.6A CN104115714A (zh) | 2014-07-09 | 2014-07-09 | 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25341.6A CN104115714A (zh) | 2014-07-09 | 2014-07-09 | 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5714A true CN104115714A (zh) | 2014-10-29 |
Family
ID=51761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25341.6A Pending CN104115714A (zh) | 2014-07-09 | 2014-07-09 | 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15714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09490A (zh) * | 2014-12-15 | 2015-04-15 | 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 |
CN104957093A (zh) * | 2015-07-07 | 2015-10-07 | 柳州市鑫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稻田养鳖的方法 |
CN106912438A (zh) * | 2017-04-17 | 2017-07-04 | 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稻田的甲鱼养殖方法 |
CN107211784A (zh) * | 2017-06-27 | 2017-09-29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 |
CN108293387A (zh) * | 2017-09-08 | 2018-07-20 | 无为县大洋生态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甲鱼抗病性的养殖方法 |
CN109329215A (zh) * | 2018-12-06 | 2019-02-15 | 铜陵向日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水稻田中甲鱼套养的生态种植方法 |
CN112314370A (zh) * | 2020-11-19 | 2021-02-05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8774A (zh) * | 2011-06-28 | 2012-01-11 | 苏芹 | 稻田养殖生态鳖的方法 |
CN103202253A (zh) * | 2013-04-12 | 2013-07-17 | 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 | 一种鳖稻共生种养方法 |
-
2014
- 2014-07-09 CN CN201410325341.6A patent/CN10411571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8774A (zh) * | 2011-06-28 | 2012-01-11 | 苏芹 | 稻田养殖生态鳖的方法 |
CN103202253A (zh) * | 2013-04-12 | 2013-07-17 | 浙江清溪鳖业有限公司 | 一种鳖稻共生种养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周爱珠等: "稻、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探讨", 《中国稻米》 * |
胡亚洲等: "稻鳖种养技术", 《科学养鱼》 * |
赵春光: "稻田养鳖新技术", 《科学养鱼》 * |
黄根元等: "甬优12 的主要特性和节能增效栽培技术", 《宁波农业科技》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09490A (zh) * | 2014-12-15 | 2015-04-15 | 惠州市财兴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中华鳖仿生态养殖方法 |
CN104957093A (zh) * | 2015-07-07 | 2015-10-07 | 柳州市鑫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 稻田养鳖的方法 |
CN106912438A (zh) * | 2017-04-17 | 2017-07-04 | 贵州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稻田的甲鱼养殖方法 |
CN107211784A (zh) * | 2017-06-27 | 2017-09-29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 |
CN107211784B (zh) * | 2017-06-27 | 2018-06-12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 一种稻鳖共生的新型综合种养方法 |
CN108293387A (zh) * | 2017-09-08 | 2018-07-20 | 无为县大洋生态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甲鱼抗病性的养殖方法 |
CN109329215A (zh) * | 2018-12-06 | 2019-02-15 | 铜陵向日葵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水稻田中甲鱼套养的生态种植方法 |
CN112314370A (zh) * | 2020-11-19 | 2021-02-05 |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稻鱼鳖生态种养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18965B (zh) | 一种稻虾共作的稻虾生态种养方法 | |
CN103493706B (zh) | 一种有机水稻生产方法 | |
CN105660285B (zh) | 一种核桃的立体生态栽培方法 | |
CN104115714A (zh) | 一种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 |
CN100399878C (zh) | 棉花水培漂浮育苗方法 | |
CN101897309A (zh) | 黄鳝、泥鳅的生态养殖方法 | |
CN106941988B (zh) | 一种虾、水稻、大麦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 |
CN210900695U (zh) | 一种仙草、小龙虾、水稻共生养殖系统 | |
CN103430807A (zh) | 一种樱桃苗木的培育方法 | |
CN107125175A (zh) | 一种虾、水稻、白菜型油菜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 |
CN102090291A (zh) | 水稻、克式原螯虾及鳖的组合种植、养殖方法 | |
CN103270918A (zh) | 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103875388A (zh) | 一种设施莲藕—泥鳅高效生态安全种养方法 | |
CN109511498A (zh) | 一种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方法 | |
CN109997750A (zh) | 一种水稻、小龙虾、鸭、螃蟹共生轮养的方法 | |
CN103782775A (zh) | 一种雷竹笋的种植方法 | |
CN113647349B (zh) | 一种基于无沟化稻田改造的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 |
CN108464208A (zh) | 一种稻鱼生态免耕综合种养方法 | |
CN105918030A (zh) | 一种环保高产的水稻种植方法 | |
CN104221664B (zh) | 一种玛咖规范化种植方法 | |
CN106614181A (zh) | 稻蟹共生养殖方法 | |
CN111887111A (zh) | 一种水稻-水芹-红螯螯虾综合种养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6922584A (zh) | 一种稻田养蟹的方法 | |
CN108207519A (zh) | 一种稻鳖鱼共生系统及养殖方法 | |
CN107047412A (zh) | 一种虾、水稻、紫云英连作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