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3221A - 电力变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力变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13221A
CN104113221A CN201410150732.9A CN201410150732A CN104113221A CN 104113221 A CN104113221 A CN 104113221A CN 201410150732 A CN201410150732 A CN 201410150732A CN 104113221 A CN104113221 A CN 1041132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terminal
producing medium
capacitor
electrod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073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田昌行
渥美贵司
三浦进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113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132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26)和层叠体(12)。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26)相对于冷却器(13)执行制冷剂的供给和排出。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26)被放置在层叠体(12)的第一端面上,该第一端面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该第一垂直方向垂直于层叠体(12)中的层叠方向。端子部分(30)和半导体模块(16、18、20)的电极端子(41、43)中的一个被放置在层叠体(12)的第二端面上,该第二端面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

Description

电力变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层叠体的电力变换装置,半导体模块、电容器和冷却器被层叠在该层叠体中。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1-320005(JP2001-320005A)中,提供了一种层叠体,半导体模块、电容器和制冷剂管被层叠在该层叠体中,将制冷剂供给到制冷剂管中的制冷剂供给部分被放置在层叠体的在垂直于层叠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并且从制冷剂管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部分被放置在层叠体的在垂直于层叠方向的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上。
发明内容
在层叠体的外表面上,有必要放置各种构件诸如供给制冷剂的制冷剂供给部分,排出制冷剂的制冷剂排出部分,连接到电源的端子部分,将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电容器和端子部分相互连接的配线部件等。在JP2001-320005A中,因为制冷剂供给部分和制冷剂排出部分被分别放置在层叠体的在垂直于层叠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面和另一个端面上,所以有必要在层叠体被夹在彼此相对的相应的平面之间的情况下在该彼此相对的相应的平面上放置端子部分和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这使得难以通过减小尺寸来实现空间节约。此外,用于连接它们的电气路径长度是长的,从而难以实现低的电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半导体模块、电容器和冷却器被层叠在该电力变换装置中,并且该电力变换装置提供了制冷剂供给部分、制冷剂排出部分、端子部分和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的布置,由此实现空间节约并且通过缩短电气路径长度实现了低电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冷却器、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半导体模块、电容器、端子部分、电极端子和配线部件。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相对于冷却器执行制冷剂的供给和排出。半导体模块、电容器和冷却器被层叠起来以便构成层叠体。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被放置在层叠体的第一端面上,第一端面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该第一垂直方向垂直于层叠体中的层叠方向。端子部分被连接到电源。电极端子被设置在半导体模块中。端子部分和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中的一个被放置在层叠体的第二端面上,第二端面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端子部分和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中的另一个被放置在层叠体的第三端面上,第三端面与第二垂直方向相交,该第二垂直方向垂直于层叠方向和第一垂直方向。配线部件将电极端子连接到电容器和端子部分。
在以上方面中,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可以在层叠方向上经由冷却器彼此相邻地放置。
在以上方面中,电抗器可以进一步被层叠在层叠体中,并且电抗器可以比半导体模块和电容器更靠近与层叠方向相交的端部放置。
在以上方面中,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可以设置有制冷剂供给端口,该制冷剂供给端口与冷却器的制冷剂通路连通,以便将冷却剂供给到冷却器的制冷剂通路,并且该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可以设置有制冷剂排出端口,该制冷剂排出端口与冷却器的制冷剂通路连通,以便从冷却器的制冷剂通路排出冷却剂。
在以上方面中,电容器可以包括滤波电容器和平滑电容器,并且滤波电容器可以比平滑电容器更靠近层叠体的第二端面放置。
根据以上方面,相对于冷却器执行制冷剂的供给和排出的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被放置在层叠体的第一端面上,第一端面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由此,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的第二端面空闲。因此,连接到电源的端子部分和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之一被放置在第二端面上,并且连接到电源的端子部分和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中的另一个被放置在第三端面上,该第三端面与第二端面相邻并且与第二垂直方向相交,该第二端面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这使得能够实现空间节约,并且通过减小将端子部分和电容器连接到半导体模块的电极端子的配线部件的电气路径长度而实现低电感。
附图说明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数字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示意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构造的实例的电路图;
图2是示意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3是示意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4是示意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5是用于描述限定层叠体的三维坐标系的透视图;
图6是示意升压电源卡的电极端子经由汇流条连接到电抗器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7是示意升压电源卡的电极端子经由汇流条连接到平滑电容器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8是示意逆变器电源卡的电极端子经由汇流条连接到平滑电容器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9是示意升压电源卡的电极端子经由汇流条连接到平滑电容器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10是示意逆变器电源卡的电极端子经由汇流条连接到平滑电容器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图11是示意滤波电容器被连接到平滑电容器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并且
图12是示意逆变器电源卡的电极端子的结构的实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意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电动机驱动系统的构造的实例的电路图。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驱动系统能够例如用于车辆的驱动系统。如在图1中所示意地,电动机驱动系统包括:二次电池27,该二次电池27作为能够充电和放电的直流电源;DC-DC转换器(升压转换器)15,该DC-DC转换器15将来自二次电池27的直流电力转换成具有不同电压值的直流电力并且输出该直流电力;滤波电容器22,该滤波电容器22被设置在DC-DC转换器15的输入侧上;逆变器17、19,该逆变器17、19将来自DC-DC转换器15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并且输出该交流电;平滑电容器24,该平滑电容器24被设置在逆变器17、19的输入侧(DC-DC转换器15的输出侧)上;和电动发电机28、29,该电动发电机28、29从逆变器17、19接收交流电以便被以旋转方式驱动。
DC-DC转换器15包括:两个开关元件Q1、Q2,所述两个开关元件Q1、Q2相互串联连接,使得它们相对于逆变器17、19的正侧线路PL和负侧线路SL分别被设置在源侧和汇侧上;两个二极管D1、D2,所述两个二极管D1、D2分别地与开关元件Q1、Q2反并联连接;和电抗器14,该电抗器14的一端被连接到二次电池27的一端(正侧端子)而另一端被连接到在开关元件Q1、Q2之间的连接点。开关元件Q1、Q2中的每一个开关元件例如由半导体元件诸如IGBT构成。开关元件Q1被放置在电抗器14的另一端和DC-DC转换器15的输出端(逆变器17、19的正侧线路PL)之间。开关元件Q2被放置在电抗器14的另一端和二次电池27的另一端(负侧端子)之间。DC-DC转换器15被构造成使得,当开关元件Q2打开时,将二次电池27、电抗器14和开关元件Q2相互连接的短路形成,使得根据从二次电池27流动的直流电,能量暂时地积聚在电抗器14中。在这种状态中,当开关元件Q2从它的打开状态关闭时,在电抗器14中积聚的能量经由二极管D1而积聚在平滑电容器24中。在此情形中,平滑电容器24的直流电压(DC-DC转换器15的输出电压)能够增加至高于二次电池27的直流电压(DC-DC转换器15的输入电压)。相应地,DC-DC转换器15用作升压转换器,该升压转换器升高从二次电池27输入的直流电力并且将其输出到逆变器17、19。同时,DC-DC转换器15能够通过使用平滑电容器24的电荷对二次电池27充电。
滤波电容器22在DC-DC转换器15的输入侧上与二次电池27并联设置。滤波电容器22的容量小于平滑电容器24的容量。在开关元件Q1、Q2的开关操作时,在流过电抗器14的电流中引起脉动成分。当滤波电容器22与二次电池27并联设置时,流过电抗器14的电流是通过迭加二次电池27的电流(直流成分)与滤波电容器22的电流(脉动成分)而获得的电流。结果二次电池27的电流变化受到抑制。
逆变器17包括在正侧线路PL和负侧线路SL之间相互并联连接的多个(在图1中三个)臂71。每一个臂71包括在正侧线路PL和负侧线路SL之间相互串联连接的一对开关元件Q11、Q12,和分别与开关元件Q11、Q12反并联连接的一对二极管D11、D12。电动发电机28的线圈(三相线圈)被连接到每一个臂71的中点。逆变器17通过开关元件Q11、Q12的开关操作将从DC-DC转换器15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成相位以120度相互不同的三相交流电,并且然后将该三相交流电供给到电动发电机28的三相线圈。由此,电动发电机28能够被以旋转方式驱动。同时,还能够使得逆变器17将电动发电机28的三相线圈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并且将该直流电供给到DC-DC转换器15。
逆变器19具有与逆变器17相同的构造。逆变器19包括多个(在图1中三个)臂72,每一个臂72包括开关元件Q21、Q22和二极管D21、D22,并且电动发电机29的三相线圈连接到每一个臂72的中点。逆变器19也通过开关元件Q21、Q22的开关操作将从DC-DC转换器15输入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三相交流电,并且然后将该三相交流电供给到电动发电机29的三相线圈。由此,电动发电机29能够被以旋转方式驱动。同时,还能够使得逆变器19将电动发电机29的三相线圈的交流电力转换成直流电并且将直流电供给到DC-DC转换器15。
接着,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图2到4是示意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的结构的透视图。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力变换装置包括层叠体12,逆变器电源卡18、20、升压电源卡16、滤波电容器22、平滑电容器24、电抗器14和多个冷却板13-1到13-5被层叠在该层叠体12。在层叠体12中相应的部件被层叠的方向被视为层叠方向。当层叠体12的层叠方向被视为x轴的xyz三维坐标系如在图2到4中所示意地被定义时,在图2到4中示意的层叠体12的实例中的这些部件沿着x轴从负侧到正侧按照如下顺序被层叠:冷却板13-1、电抗器14、冷却板13-2、升压电源卡16和逆变器电源卡18、冷却板13-3、滤波电容器22和平滑电容器24、冷却板13-4、逆变器电源卡20和冷却板13-5。当形成层叠体12时,通过从x轴负侧到x轴正侧在层叠体12上施加压缩负载来挤压层叠体12。
升压电源卡16是设置有开关元件Q1、Q2和二极管D1、D2的半导体模块,并且升压电源卡16与电抗器14一起形成用于在图1中示意的DC-DC转换器(升压转换器)15的电路。升压电源卡16设置有:多个电极端子41,该电极端子41向开关元件Q1、Q2和二极管D1、D2输入和输出电力;以及多个控制端子44,该控制端子44对于开关元件Q1、Q2执行开关控制。逆变器电源卡18是设置有开关元件Q11、Q12和二极管D11、D12的半导体模块,并且逆变器电源卡18形成用于在图1中示意的逆变器17的电路。逆变器电源卡18设置有:多个电极端子,该电极端子向开关元件Q11、Q12和二极管D11、D12输入和输出电力;以及多个控制端子45,该控制端子45对于开关元件Q11、Q12执行开关控制。逆变器电源卡20是设置有开关元件Q21、Q22和二极管D21、D22的半导体模块,并且逆变器电源卡20形成用于在图1中示意的逆变器19的电路。逆变器电源卡20设置有:多个电极端子43,该电极端子43向开关元件Q21、Q22和二极管D21、D22输入和输出电力;以及多个控制端子46,该控制端子46对于开关元件Q21、Q22执行开关控制。来自控制电路(未示出)的控制电压被输入到控制端子44、45、46中的每一个控制端子中。
在作为冷却器设置的冷却板13-1到13-5中的每一个冷却板的内部,形成制冷剂诸如冷却剂流过的制冷剂通路。电抗器14在层叠方向(x轴方向)上被夹在冷却板13-1、13-2之间,并且利用流过冷却板13-1、13-2内部的制冷剂通路的冷却剂从电抗器14的两侧执行电抗器14的冷却。升压电源卡16和逆变器电源卡18在层叠方向上被夹在冷却板13-2、13-3之间,使得利用流过冷却板13-2、13-3内部的制冷剂通路的冷却剂从升压电源卡16(开关元件Q1、Q2)和逆变器电源卡18(开关元件Q11、Q12)的两侧执行升压电源卡16(开关元件Q1、Q2)和逆变器电源卡18(开关元件Q11、Q12)的冷却。滤波电容器22和平滑电容器24在层叠方向上被夹在冷却板13-3、13-4之间。并且利用流过冷却板13-3、13-4中的制冷剂通路的冷却剂从滤波电容器22和平滑电容器24的两侧执行滤波电容器22和平滑电容器24的冷却。逆变器电源卡20在层叠方向上被夹在冷却板13-4、13-5之间,并且利用流过冷却板13-4、13-5中的制冷剂通路的冷却剂从逆变器电源卡20(开关元件Q21、Q22)的两侧执行逆变器电源卡20(开关元件Q21、Q22)的冷却。
制冷剂供给和排出管道26相对于冷却板13-1到13-5中的每一个冷却板执行冷却剂的供给和排出。制冷剂供给和排出管道26设置有:制冷剂供给端口26a,该制冷剂供给端口26a与冷却板13-1到13-5中的每一个冷却板的制冷剂通路连通,以便将冷却剂供给到制冷剂通路;以及制冷剂排出端口26b,该制冷剂排出端口26b与冷却板13-1到13-5中的每一个冷却板的制冷剂通路连通,以便从制冷剂通路排出冷却剂。
在负侧汇流条34与正侧汇流条32电绝缘的状态中,端子台30包括树脂壳体35、固定到树脂壳体35的正侧汇流条32和固定到树脂壳体35的负侧汇流条34。正侧汇流条32设置有正侧端子36,该正侧端子36被电连接到用作电源的二次电池27的正侧端子,负侧汇流条34设置有负侧端子38,该负侧端子38被电连接到二次电池27的负侧端子,并且来自二次电池27的直流电力被供给到正侧汇流条32的正侧端子36和负侧汇流条34的负侧端子38。在图3、4中,树脂壳体35在这里未被示意。
主配线模块40包括作为配线部件的多个汇流条。该多个汇流条将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和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滤波电容器22和端子台30的负侧汇流条34。将在以后描述主配线模块40的汇流条的详细说明。在图2中,主配线模块40未被示意。
如在图5中所示意地,在层叠体12中,在垂直于x轴(层叠方向)的y轴方向(第一垂直方向)上的一个端面被视为+y表面12a,在y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被视为-y表面12b,在垂直于x轴和y轴的z轴方向(第二垂直方向)上的一个端面被视为-z表面12c,并且在z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被视为+z表面12d。在该情形中,在本实施例中,制冷剂供给和排出管道26被放置在层叠体12中的+y表面12a(在第一垂直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端子台30被放置在层叠体12中的-y表面12b(在第一垂直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面)上,并且因此被放置在相对于放置了制冷剂供给和排出管道26的+y表面12a的反面上。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和主配线模块40被放置在层叠体12中的-z表面12c(在第二垂直方向上的一个端面)上,并且因此被放置在与放置了端子台30的-y表面12b相邻的表面上。此外,升压电源卡16的控制端子44、逆变器电源卡18的控制端子45、逆变器电源卡20的控制端子46和控制电路(未示出)被放置在层叠体12中的+z表面12d上,并且因此被放置在相对于放置了电极端子41、43和主配线模块40的-z表面12c的反面上。
升压电源卡16在y轴方向上比逆变器电源卡18更靠近-y表面12b(在端子台30侧上)放置。滤波电容器22在y轴方向比平滑电容器24更靠近-y表面2b(在端子台30侧上)放置。如在图1、3中所示意地,端子台30的正侧汇流条32被电连接到滤波电容器22的正侧端子和电抗器14的一端。滤波电容器22被放置在端子台30侧上,以便被电连接到正侧汇流条32,并且正侧汇流条32在-y表面12b侧上(在端子台30侧上)被电连接到电抗器14,由此能够缩短正侧汇流条32的电气路径长度。
接着将描述主配线模块40的汇流条的构造。在以下说明中,在有必要区分升压电源卡16的该多个电极端子41的情形中,将通过使用附图标记41-1、41-2、41-3来描述它们,并且在有必要区分逆变器电源卡20的该多个电极端子43的情形中,将通过使用附图标记43-1、43-2、43-3来描述它们。
如在图1、6中所示意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1经由主配线模块40的正侧汇流条61电连接到电抗器14的另一端。如在图1中所示意地,电极端子41-1是在开关元件Q1、Q2之间的连接点(例如,在IGBT的发射极端子和IGBT的集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点)的实例。
如在图1、7中所示意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2经由主配线模块40的正侧汇流条62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正侧端子。如在图1、8中所示意地,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1经由主配线模块40的正侧汇流条63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正侧端子。由此,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2、平滑电容器24的正侧端子和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1被相互电连接。正侧汇流条62、63这两者均可以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正侧端子,使得正侧汇流条62、63被相互电连接。正侧汇流条62、63可以被相互电连接,使得正侧汇流条62、63中的任一个被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正侧端子。如在图1中所示意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2是开关元件(IGBT)Q1的集电极端子的一个实例,并且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1是开关元件(IGBT)Q21的集电极端子的一个实例。
如在图1、9中所示意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3经由主配线模块40的负侧汇流条64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负侧端子。如在图1、10中所示意地,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2经由主配线模块40的负侧汇流条65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负侧端子。此外,如由图4中的粗线A所示意地,端子台30的负侧汇流条34被电连接到主配线模块40的负侧汇流条64,并且滤波电容器22的负侧端子被电连接到主配线模块40的负侧汇流条64。由此,端子台30的负侧汇流条34、滤波电容器22的负侧端子、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3、平滑电容器24的负侧端子和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2被相互电连接。例如,如在图11中所示意地,负侧汇流条64、65这两者均可以电连接到滤波电容器22的负侧端子,以便将负侧汇流条64、65相互电连接,并且负侧汇流条64、65中的任一个可以被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负侧端子。这使得促进负侧汇流条64、65的简化、铜使用量的降低和汇流条产率。可替代地,负侧汇流条64、65这两者均可以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的负侧端子,以便将负侧汇流条64、65相互电连接,并且负侧汇流条64、65中的任一个可以被电连接到滤波电容器22的负侧端子。如在图1中所示意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3是开关元件(IGBT)Q2的发射极端子的一个实例,并且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2是开关元件(IGBT)Q22的发射极端子的一个实例。此外,与正侧汇流条62相比较,负侧汇流条64被放置于在z轴方向上的正侧上的位置处,并且如在图9中所示意地,孔64a形成在负侧汇流条64中,电极端子41-2通过该孔64a电连接到正侧汇流条62。此外,与正侧汇流条63相比较,负侧汇流条65被放置于在z轴方向上的正侧上的位置处,并且如在图10中所示意地,凹口65a形成在负侧汇流条65中,电极端子-43-1通过该凹口65a电连接到正侧汇流条63。
此外,如在图1、12中所示意地,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3被电连接到电动发电机29的线圈。如在图1中所示意地,电极端子43-3是臂72的中点的实例,该中点是在开关元件Q21、Q22之间的连接点(例如,在IGBT的发射极端子和IGBT的集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点)。
注意,将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电连接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2和平滑电容器24的正侧端子的主配线模块40的正侧汇流条的构造能够利用与正侧汇流条62、63相同的构造实现,从而省略其说明,其中逆变器电源卡18的该电极端子是开关元件(IGBT)Q11的集电极端子的一个实例。此外,将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电连接到端子台30的负侧汇流条34、滤波电容器22的负侧端子、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3和平滑电容器24的负侧端子的主配线模块40的负侧汇流条的构造也能够利用与负侧汇流条64、65相同的构造来实现,从而省略其说明,其中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是开关元件(IGBT)Q12的发射极端子的一个实例。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用于供给冷却剂的制冷剂供给管道和用于排出冷却剂的制冷剂排出管道被组合成制冷剂供给和排出管道26,并且被放置在层叠体12的+y表面12a(同一表面)上,使得能够在层叠体12的-y表面12b(关于+y表面12a的反侧表面)上确保用于放置端子台30的空间。然后,在与放置了端子台30的-y表面12b相邻的-z表面12c上放置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和主配线模块40。由此,能够实现空间节约,并且在将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和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电连接到平滑电容器24、滤波电容器22和端子台30(负侧汇流条34)的主配线模块40(负侧汇流条64、65)方面,能够在不经过长的路径而通过控制电路(在+z表面12d上)的情况下缩短电气路径长度。相应地,主配线模块40的汇流条使用量减小,由此能够实现空间节约和低的电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平滑电容器24和逆变器电源卡20经由冷却板13-4在x轴方向(层叠方向)上彼此相邻地放置。由此,能够利用流过冷却板13-4中的制冷剂通路的冷却剂冷却平滑电容器24和逆变器电源卡20,并且进一步缩短将平滑电容器24电连接到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的主配线模块40(正侧汇流条63和负侧汇流条65)的电气路径长度。类似地,因为平滑电容器24和升压电源卡16经由冷却板13-3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地放置,所以能够利用流过冷却板13-3中的制冷剂通路的冷却剂冷却平滑电容器24和升压电源卡16,并且进一步缩短将平滑电容器24电连接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的主配线模块40(正侧汇流条62和负侧汇流条64)的电气路径长度。相应地,主配线模块40的汇流条使用量进一步减少,由此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空间节约和进一步低的电感。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抗器14、升压电源卡16、逆变器电源卡18、逆变器电源卡20、滤波电容器22和平滑电容器24中,具有高刚度并且宽的电抗器14被放置于在层叠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在x轴负侧上的端部)上。由此,当通过从x轴负侧到x轴正侧地在层叠体12上施加压缩负载而挤压层叠体12时,能够统一作用于层叠体12上的压缩负载。此外,因为电抗器14和升压电源卡16经由冷却板13-2在x轴方向上彼此相邻地放置,所以能够利用流过冷却板13-2中的制冷剂通路的冷却剂冷却电抗器14和升压电源卡16,并且进一步缩短将电抗器14电连接到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1的主配线模块40(正侧汇流条61)的电气路径长度。
上述实施例涉及端子台30被放置在层叠体12的-y表面12b上,并且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和主配线模块40被放置在层叠体12的-z表面12c上的情形。然而,通过利用主配线模块40的布置的取代端子台30的布置,还能够在层叠体12的-y表面12b上放置升压电源卡16的电极端子41、逆变器电源卡18的电极端子、逆变器电源卡20的电极端子43和主配线模块40,并且在层叠体12的-z表面12c上放置端子台30。
以上已经解释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显然本发明绝对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执行时被以各种方式修改,只要经修改的实施例不超过本发明的主旨即可。

Claims (5)

1.一种电力变换装置,包括:
冷却器(13);
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26),所述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相对于所述冷却器(13)执行制冷剂的供给和排出;
半导体模块(16、18、20);
电容器(22、24),
所述半导体模块(16、18、20)、所述电容器(22、24)和所述冷却器(13)被层叠起来以便构成层叠体(12),所述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26)被放置在所述层叠体(12)的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一垂直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垂直方向垂直于所述层叠体(12)中的层叠方向;
端子部分(30),所述端子部分被连接到电源(27);
电极端子(41、43),所述电极端子被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模块(16、18、20)中,所述端子部分(30)和所述半导体模块(16、18、20)的所述电极端子(41、43)中的一个被放置在所述层叠体(12)的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一垂直方向相交,所述端子部分(30)和所述半导体模块(16、18、20)的所述电极端子(41、43)中的另一个被放置在所述层叠体的第三端面上,所述第三端面与第二垂直方向相交,所述第二垂直方向垂直于所述层叠方向和所述第一垂直方向;和
配线部件(40),所述配线部件将所述电极端子(41、43)连接到所述电容器(22、24)和所述端子部分(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模块(16、18、20)和所述电容器(22、24)经由所述冷却器(13)彼此相邻地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进一步包括:
被层叠在所述层叠体(12)中的电抗器(14),所述电抗器(14)被放置在与所述层叠方向相交的端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26)设置有制冷剂供给端口(26a),所述制冷剂供给端口与所述冷却器(13)的制冷剂通路连通,以便将冷却剂供给到所述冷却器(13)的所述制冷剂通路;并且
所述制冷剂供给和排出部分(26)设置有制冷剂排出端口(26b),所述制冷剂排出端口与所述冷却器(13)的所述制冷剂通路连通,以便从所述冷却器(13)的所述制冷剂通路排出所述冷却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变换装置,其中:
所述电容器(22、24)包括滤波电容器(22)和平滑电容器(24),并且
所述滤波电容器(22)比所述平滑电容器(24)更靠近所述层叠体的所述第二端面放置。
CN201410150732.9A 2013-04-17 2014-04-15 电力变换装置 Pending CN1041132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86835A JP5821890B2 (ja) 2013-04-17 2013-04-17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3-086835 2013-04-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13221A true CN104113221A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09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0732.9A Pending CN104113221A (zh) 2013-04-17 2014-04-15 电力变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313671A1 (zh)
JP (1) JP5821890B2 (zh)
CN (1) CN10411322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3325A (zh) * 2015-04-15 2016-10-26 通用电气公司 逆变器驱动系统、汇流条及组件
CN110323951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11052585A (zh) * 2017-08-31 2020-04-21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力转换装置
CN111373850A (zh) * 2017-11-21 2020-07-03 赛峰电子与防务公司 电力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87500A1 (en) * 2014-06-02 2015-12-10 Enphase Energy, Inc. Ungrounded inverter enclosure and cabling
DE112014006676B4 (de) * 2014-06-25 2021-01-07 Hitachi, Ltd. Leistungsmodulvorrichtung
JP6187448B2 (ja) * 2014-12-24 2017-08-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積層ユニット
JP6365336B2 (ja) * 2015-02-13 2018-08-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6458529B2 (ja) * 2015-02-13 2019-0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6432381B2 (ja) * 2015-02-13 2018-12-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6451379B2 (ja) * 2015-02-13 2019-01-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6398800B2 (ja) * 2015-03-06 2018-10-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KR101714150B1 (ko) 2015-05-11 2017-03-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력변환 패키지
US9584061B1 (en) 2015-09-17 2017-02-2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Electric drive systems including smoothing capacitor cooling devices and systems
US9781867B2 (en) * 2016-02-19 2017-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 modul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power inverter
US10136564B2 (en) * 2016-09-30 2018-11-20 Denso Corporation Power converter
JP7087304B2 (ja) * 2017-08-24 2022-06-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DE102018202484A1 (de) 2018-02-19 2019-08-22 Zf Friedrichshafen Ag Leistungselektronikanordnung
JP7024592B2 (ja) * 2018-05-11 2022-0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2020137159A (ja) * 2019-02-13 2020-08-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器
KR102663609B1 (ko) * 2019-05-03 2024-05-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력변환 장치
US11502349B2 (en) 2020-08-31 2022-11-15 Borgwarner, Inc. Cooling manifold assembly
JP7134305B1 (ja) * 2021-06-25 2022-09-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7042A (ja) * 2006-02-09 2006-06-15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1110555A (zh) * 2006-07-21 2008-01-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变换装置
JP2008198750A (ja) * 2007-02-12 2008-08-28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1409515A (zh) * 2007-08-09 2009-04-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
JP2012139038A (ja) * 2010-12-27 2012-07-19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2249503A (ja) * 2011-05-31 2012-12-13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08668B2 (en) * 2003-08-21 2009-03-24 Denso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converter and mounting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05191082A (ja) * 2003-12-24 2005-07-14 Toyota Motor Corp 電気機器の冷却装置
JP2005332863A (ja) * 2004-05-18 2005-12-02 Denso Corp パワースタック
JP4979909B2 (ja) * 2005-08-19 2012-07-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電力変換装置
WO2011083578A1 (ja) * 2010-01-08 2011-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JP5338932B2 (ja) * 2011-07-26 2013-11-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5344013B2 (ja) * 2011-09-06 2013-11-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5747857B2 (ja) * 2012-04-06 2015-07-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JP5505451B2 (ja) * 2012-04-13 2014-05-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力変換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7042A (ja) * 2006-02-09 2006-06-15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1110555A (zh) * 2006-07-21 2008-01-2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变换装置
JP2008198750A (ja) * 2007-02-12 2008-08-28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N101409515A (zh) * 2007-08-09 2009-04-15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力转换装置
JP2012139038A (ja) * 2010-12-27 2012-07-19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JP2012249503A (ja) * 2011-05-31 2012-12-13 Denso Corp 電力変換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43325A (zh) * 2015-04-15 2016-10-26 通用电气公司 逆变器驱动系统、汇流条及组件
US10454349B2 (en) 2015-04-15 2019-10-22 Ge Global Sourcing Llc Inverter drive system, bus bar and assembly
CN111052585A (zh) * 2017-08-31 2020-04-21 株式会社电装 电力转换装置
CN111373850A (zh) * 2017-11-21 2020-07-03 赛峰电子与防务公司 电力模块
CN111373850B (zh) * 2017-11-21 2022-07-22 赛峰电子与防务公司 电力模块
CN110323951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13671A1 (en) 2014-10-23
JP5821890B2 (ja) 2015-11-24
JP2014212601A (ja) 2014-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13221A (zh) 电力变换装置
Aghabali et al. 800-V electric vehicle powertrains: Review and analysis of benefits, challenges, and future trends
Yuan et al. A review of bidirectional on-board chargers for electric vehicles
US10978948B2 (en) Interleaved multi-channel, multi-level, multi-quadrant DC-DC converters
US11970067B2 (en) Constant current fast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via DC grid using dual inverter drive
CN103378745B (zh) 功率转换设备
CN102859861A (zh) 可配置的混合转换器电路
US9130095B2 (en) Substrate for power module having uniform parallel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 and power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50173238A1 (en) Configurable power converter package
JP2015002648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hen et al. A modular and reconfigurable battery system
WO2021211630A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module-based cascaded energy systems
WO2015019160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05048817A (zh) 一种带耦合电感的Buck-Boost型大功率双向DC/DC变换器
US20150229206A1 (en) Electrical power converter
Payarou et al. Integrated multipurpose power electronics interface for electric vehicles
JP2013074722A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102355038A (zh) 一种高压直流充电机
CN202276177U (zh) 一种高压直流充电机
CN212543672U (zh) 功率模块、整流电路、逆变电路、斩波电路及逆变斩波组合电路
US20210184578A1 (en) Composite DC-DC Converter
Pradhan et al. Converter topology comparison for a two-stage level-2 onboard charger in 800-V EV powertrains
Opila et al. A reconfigurable three-and single-phase ac/dc non-isolated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for multiple worldwide voltages
Alzuguren et al. Ultra-Versatile Power Converter based on a Multi-Winding Flyback Transformer for EV Application
Karneddi et al. A Single-Phase Integrated Onboard Charger with a Wide Voltage Range for 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