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4096A -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4096A
CN104104096A CN201410392542.8A CN201410392542A CN104104096A CN 104104096 A CN104104096 A CN 104104096A CN 201410392542 A CN201410392542 A CN 201410392542A CN 104104096 A CN104104096 A CN 104104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oad
power
idle work
del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25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凌云
栗秋华
谈四美
伏进
吴高林
宋伟
邓帮飞
周庆
朱光友
刘钊
宫林
张海兵
夏磊
肖前波
蔺立
唐凤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Chongq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9254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4096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4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40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建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的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确定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再利用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对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本申请根据负荷预测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未来运行环境的随机性,以正态分布来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在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时,记及了电力系统负荷分布不确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最终优化得到的解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降低系统有功损耗和维持电压正常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无功优化,合理调整发电机机端电压、可调变压器的档位和补偿设备的最佳投切等,以达到系统有功损耗最小、电压水平最好和系统运行费用最低等目标。
现有的无功优化问题主要集中在目标函数的选取、优化方法的改进等方面,采用的符合模型大都是单一模型,而缺乏对于负荷不确定性的研究,这就可能出现收敛到较差解甚至是不可行解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无功优化方法缺乏对于负荷不确定性的考虑,造成优化结果较差甚至不可行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包括:
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
确定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
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
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
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优选地,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f = P L + λ T Σ i = 0 N T T i + λ C Σ i = 0 N C Q C i + λ U Σ i = 0 N ( ΔU U i max - U i min ) 2 + λ G Σ i = 0 N G ( ΔQ Gi Q Gi max - Q Gi min ) 2
其中,PL为有功损耗,λT为可调变压器调节惩罚因子,Ti为可调变压器变比,NT为系统可调变压器总数,λC为电容补偿器调节惩罚因子,QCi为补偿电容容量,NC为系统补偿节点总数,λU为电压越限惩罚因子,N为节点数,λG为发电机无功越限惩罚因子,NG为发电机个数,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惩罚项中的ΔU和ΔQGi表示如下:
&Delta;U i = U i min - U i U i < U i min 0 U i min <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Delta;Q Gi = Q Gi min - Q Gi Q Gi < Q Gi min 0 Q Gi min <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所述无功优化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其中等式约束为:
P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cos &delta; ij + B ij sin &delta; ij ) Q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sin &delta; ij - B ij cos &delta; ij )
其中,Pi、Qi和Uj分别为节点i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Gij和Bij分别为导纳矩阵元素的实部与虚部,δij为节点i、j间电压的相角差,j∈i表示所有与节点i相连的节点;
不等式约束为:
Timin<Ti<Timax
Cjmin<Cj<Cjmax
其中,Timax和Timin分别为第i节点的可调变压器变比上下限,Cjmax和Cjmin分别为第j节点的补偿电容容量上下限;
Uimin<Ui<Uimax
QGimin<QGi<QGimax
其中,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优选地,所述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为:
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划分为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别用P和Q表示,P和Q均满足正态分布,即P~N(μ1,σ1)、Q~N(μ2,σ2),其中μ1,μ2为对应的均值,σ1,σ2为对应的方差;
将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段,每一段用它的中点表示,确定每一段的概率值。
优选地,所述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为:
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分为M段,得到M组系统总负荷[P1+jQ1,P2+jQ2,…,PM+jQM];
用总有功负荷PM的概率值来表示M组系统总负荷的概率,即[p1,p2,…,pM];
在每一组系统总负荷水平下,计算无功优化目标函数fi
将这M组系统总负荷对应的概率pi与fi结合在适应度函数中,得到计及负荷概率的适应度函数:
K = K 0 - &Sigma; i = 0 M - 1 ( f i &times; p i )
i=(0,1,…,M-1),K0为预设值,保证K值为正。
优选地,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
补偿电容器组数和可调变压器分接头位置。
优选地,所述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为:
将补偿电容器组数和可调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按一定排列方式编码成染色体,每一个染色体代表问题的一个解,即:
J=[C1,C2,…,Cn,T1,T2,…,Tm]
ci=Ci×Δci(i=0,1,…,n)
ti=Ti×Δti(i=0,1,…,m)
其中,Ci为第i个节点投入的电容器组数,Ci≤k,k为节点i补偿电容器的组数,Ti为第i个节点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n为电容器补偿点的个数,m为可调变压器的个数,Δci为第i个节点每组电容器的容量,Δti为可调变压器i的最小调节步长,ci为第i个节点投入使用补偿电容值,ti为第i个节点可调变压器的变比。
优选地,所述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为:
对预设染色体进行进化处理,得到当前代若干个染色体,所述进化处理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
计算当前代中每一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
判断每一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是否达到预设收敛条件,如果是则确定当前代中任意一个染色体为最优解,否则,筛选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若干个染色体遗传至下一代,并重复对筛选出的染色体进行进化处理过程。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
变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
负荷模拟单元,用于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
适应度函数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优选地,所述模型建立单元包括:
目标函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无功优化目标函数:
f = P L + &lambda; T &Sigma; i = 0 N T T i + &lambda; C &Sigma; i = 0 N C Q C i + &lambda; U &Sigma; i = 0 N ( &Delta;U U i max - U i min ) 2 + &lambda; G &Sigma; i = 0 N G ( &Delta;Q Gi Q Gi max - Q Gi min ) 2
其中,PL为有功损耗,λT为可调变压器调节惩罚因子,Ti为可调变压器变比,NT为系统可调变压器总数,λC为电容补偿器调节惩罚因子,QCi为补偿电容容量,NC为系统补偿节点总数,λU为电压越限惩罚因子,N为节点数,λG为发电机无功越限惩罚因子,NG为发电机个数,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惩罚项中的ΔU和ΔQGi表示如下:
&Delta;U i = U i min - U i U i < U i min 0 U i min <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Delta;Q Gi = Q Gi min - Q Gi Q Gi < Q Gi min 0 Q Gi min <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约束条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所述无功优化约束条件,其中等式约束为:
P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cos &delta; ij + B ij sin &delta; ij ) Q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sin &delta; ij - B ij cos &delta; ij )
其中,Pi、Qi和Uj分别为节点i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Gij和Bij分别为导纳矩阵元素的实部与虚部,δij为节点i、j间电压的相角差,j∈i表示所有与节点i相连的节点;
不等式约束为:
Timin<Ti<Timax
Cjmin<Cj<Cjmax
其中,Timax和Timin分别为第i节点的可调变压器变比上下限,Cjmax和Cjmin分别为第j节点的补偿电容容量上下限;
Uimin<Ui<Uimax
QGimin<QGi<QGimax
其中,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优选地,所述负荷模拟单元包括:
正态分布模拟单元,用于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划分为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别用P和Q表示,P和Q均满足正态分布,即P~N(μ1,σ1)、Q~N(μ2,σ2),其中μ1,μ2为对应的均值,σ1,σ2为对应的方差;
分段概率确定单元,用于将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段,每一段用它的中点表示,确定每一段的概率值。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首先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确定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然后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再利用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对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本申请根据负荷预测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未来运行环境的随机性,以正态分布来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在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时,记及了电力系统负荷分布不确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最终优化得到的解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负荷正态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模型建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负荷模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流程图。
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
具体地,以系统有功功耗最小为目标,将节点电压越限和补偿设备的调节代价作为惩罚函数计入其中,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步骤110:确定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
具体地,本申请将补偿电容器组数和可调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作为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通过调整这两个控制变量来求解最优目标函数。
步骤120: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
具体地,根据负荷预测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未来运行环境的随机性,假设负荷为一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其中,将系统总负荷划分为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别用P和Q表示,即P~N(μ1,σ1)、Q~N(μ2,σ2),其中μ1,μ2为对应的均值,σ1,σ2为对应的方差。本申请采用正态分布模拟负荷的分段,每一分段用它的中点表示。以13个分段为例,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负荷正态分布示意图。进一步可以参见下表1,表1为13分段正态分布表。表1中代表值一列给出了用标准差σ表示的每一分段的中点位置。
表1
步骤130: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具体地,本申请采用遗传算法来求解优化模型,遗传算法的关键是确定适应度函数。传统的适应度函数表示为K=K0-F,其中K0为事先给定的一个大数,保证K值为正数。F为无功优化数学模型中的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值。传统的适应度函数并未记及负荷的影响,因此本申请在传统适应度函数的基础上,加入电力系统负荷分布这一因素。
步骤140: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
具体地,遗传算法不能够直接处理问题空间的参数,必须把它们转换成遗传空间的由基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染色体或个体。本申请正是将控制变量进行编码,便于后续利用遗传算法对优化问题求解。
步骤150: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遗传算法是一种基于自然选择机制与自然遗传原理的自适应搜索方法。它使用一组染色体来表示问题的解,称之为种群。以染色体的适应度来表示解的优劣程度。适应度稿的染色体将有较大的概率繁殖下一代,体现适者生存的原理。经过多代遗传,能够产生一批适应度很高的染色体,最后将染色体还原就能够获得问题的解。这里,我们利用上述步骤130确定的适应度函数来进行最优求解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首先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确定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然后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再利用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对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本申请根据负荷预测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未来运行环境的随机性,以正态分布来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在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时,记及了电力系统负荷分布不确定的影响,从而使得最终优化得到的解更加贴近真实情况。
接下来,我们介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具体情况。
其中,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包括了有功损耗、补偿设备调节代价、节点电压越限和发电机无功出力越限惩罚函数。具体形式如下:
f = P L + &lambda; T &Sigma; i = 0 N T T i + &lambda; C &Sigma; i = 0 N C Q C i + &lambda; U &Sigma; i = 0 N ( &Delta;U U i max - U i min ) 2 + &lambda; G &Sigma; i = 0 N G ( &Delta;Q Gi Q Gi max - Q Gi min ) 2
其中,PL为有功损耗,λT为可调变压器调节惩罚因子,Ti为可调变压器变比,NT为系统可调变压器总数,λC为电容补偿器调节惩罚因子,QCi为补偿电容容量,NC为系统补偿节点总数,λU为电压越限惩罚因子,N为节点数,λG为发电机无功越限惩罚因子,NG为发电机个数,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其中,惩罚项中的ΔU和ΔQGi表示如下:
&Delta;U i = U i min - U i U i < U i min 0 U i min <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Delta;Q Gi = Q Gi min - Q Gi Q Gi < Q Gi min 0 Q Gi min <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无功优化问题是多变量多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其变量可以分为状态变量和控制变量两种。状态变量包括各发电机出力和节点电压等;控制变量包括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连续变量有发电机机端电压,离散变量有可调变压器分接头位置、补偿电容器投切容量等。
在无功优化过程中,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都必须满足响应的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其中等式约束为:
P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cos &delta; ij + B ij sin &delta; ij ) Q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sin &delta; ij - B ij cos &delta; ij )
上式中,Pi、Qi和Uj分别为节点i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Gij和Bij分别为导纳矩阵元素的实部与虚部,δij为节点i、j间电压的相角差,j∈i表示所有与节点i相连的节点。
不等式约束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控制变量约束和状态变量约束,其中控制变量约束为:
Timin<Ti<Timax
Cjmin<Cj<Cjmax
其中,Timax和Timin分别为第i节点的可调变压器变比上下限,Cjmax和Cjmin分别为第j节点的补偿电容容量上下限。
状态变量约束为:
Uimin<Ui<Uimax
QGimin<QGi<QGimax
其中,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在利用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时,可以参照下述过程。
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分为M段,得到M组系统总负荷[P1+jQ1,P2+jQ2,…,PM+jQM];
其中,P和Q分别为系统有功负荷和无功负荷,二者通过虚数相加,得到系统总负荷。这里,我们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划分为M段,从而得到M组系统总负荷。
用总有功负荷PM的概率值来表示M组系统总负荷的概率,即[p1,p2,…,pM];
具体地,总有功负荷PM的概率值pM可以通过步骤120中确定的正态分布模型求得。利用第M段的中点来代表该段,进而求得该中点值对应的概率值。
在每一组系统总负荷水平下,计算无功优化目标函数fi
将这M组系统总负荷对应的概率pi与fi结合在适应度函数中,得到计及负荷概率的适应度函数:
K = K 0 - &Sigma; i = 0 M - 1 ( f i &times; p i )
其中,i=(0,1,…,M-1),K0为预设的一个大数值,以保证K值为正。
在对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时,我们选择将补偿电容器组数和可调变压器的分接头位置按一定排列方式编码成染色体,每一个染色体代表问题的一个解,即:
J=[C1,C2,…,Cn,T1,T2,…,Tm]
ci=Ci×Δci(i=0,1,…,n)
ti=Ti×Δti(i=0,1,…,m)
其中,Ci为第i个节点投入的电容器组数,Ci≤k,k为节点i补偿电容器的组数,Ti为第i个节点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n为电容器补偿点的个数,m为可调变压器的个数,Δci为第i个节点每组电容器的容量,Δti为可调变压器i的最小调节步长,ci为第i个节点投入使用补偿电容值,ti为第i个节点可调变压器的变比。
不同的染色体代表无功优化目标函数的不同的解。
经过上述确定适应度函数及编码过程,接下来进行遗传算法对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过程。
在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时,首先设定一组初始解,即确定一组染色体。然后对该染色体进行进化处理,得到当前代若干个染色体。这里,进化处理指的是进行选择、交叉、变异操作。可选的,在选择操作时,我们可以使用轮盘赌选择算子。
计算当前代中每一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
具体地,利用每一个染色体来计算不同分段系统负荷状况下的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值,然后利用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值以及不同分段系统负荷的概率值,计算适应度函数值。
判断每一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是否达到预设收敛条件,如果是则确定当前代中任意一个染色体为最优解,否则,筛选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若干个染色体遗传至下一代,并重复对筛选出的染色体进行进化处理过程。
具体地,如果当前代中每一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均达到预设的收敛条件,则认为当前代中每一个染色体均可以最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解,否则的话,从当前代染色体中筛选出部分染色体,然后进入第一步中对染色体进行进化处理过程。重复迭代这个过程,直至当某一代中的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均满足预设收敛条件时,即可终止迭代,确定最优解。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与上文描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参见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单元300,用于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
变量确定单元310,用于确定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
负荷模拟单元320,用于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
适应度函数确定单元330,用于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编码单元340,用于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
计算单元350,用于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参见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模型建立单元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4所示,模型建立单元300可以包括:
目标函数确定单元301,用于确定无功优化目标函数:
f = P L + &lambda; T &Sigma; i = 0 N T T i + &lambda; C &Sigma; i = 0 N C Q C i + &lambda; U &Sigma; i = 0 N ( &Delta;U U i max - U i min ) 2 + &lambda; G &Sigma; i = 0 N G ( &Delta;Q Gi Q Gi max - Q Gi min ) 2
其中,PL为有功损耗,λT为可调变压器调节惩罚因子,Ti为可调变压器变比,NT为系统可调变压器总数,λC为电容补偿器调节惩罚因子,QCi为补偿电容容量,NC为系统补偿节点总数,λU为电压越限惩罚因子,N为节点数,λG为发电机无功越限惩罚因子,NG为发电机个数,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惩罚项中的ΔU和ΔQGi表示如下:
&Delta;U i = U i min - U i U i < U i min 0 U i min <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Delta;Q Gi = Q Gi min - Q Gi Q Gi < Q Gi min 0 Q Gi min <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约束条件确定单元302,用于确定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所述无功优化约束条件,其中等式约束为:
P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cos &delta; ij + B ij sin &delta; ij ) Q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sin &delta; ij - B ij cos &delta; ij )
其中,Pi、Qi和Uj分别为节点i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Gij和Bij分别为导纳矩阵元素的实部与虚部,δij为节点i、j间电压的相角差,j∈i表示所有与节点i相连的节点;
不等式约束为:
Timin<Ti<Timax
Cjmin<Cj<Cjmax
其中,Timax和Timin分别为第i节点的可调变压器变比上下限,Cjmax和Cjmin分别为第j节点的补偿电容容量上下限;
Uimin<Ui<Uimax
QGimin<QGi<QGimax
其中,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参见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负荷模拟单元的一种可选结构,如图5所示,负荷模拟单元320包括:
正态分布模拟单元321,用于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划分为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别用P和Q表示,P和Q均满足正态分布,即P~N(μ1,σ1)、Q~N(μ2,σ2),其中μ1,μ2为对应的均值,σ1,σ2为对应的方差;
分段概率确定单元322,用于将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段,每一段用它的中点表示,确定每一段的概率值。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
确定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
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
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
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为:
f = P L + &lambda; T &Sigma; i = 0 N T T i + &lambda; C &Sigma; i = 0 N C Q C i + &lambda; U &Sigma; i = 0 N ( &Delta;U U i max - U i min ) 2 + &lambda; G &Sigma; i = 0 N G ( &Delta;Q Gi Q Gi max - Q Gi min ) 2
其中,PL为有功损耗,λT为可调变压器调节惩罚因子,Ti为可调变压器变比,NT为系统可调变压器总数,λC为电容补偿器调节惩罚因子,QCi为补偿电容容量,NC为系统补偿节点总数,λU为电压越限惩罚因子,N为节点数,λG为发电机无功越限惩罚因子,NG为发电机个数,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惩罚项中的ΔU和ΔQGi表示如下:
&Delta;U i = U i min - U i U i < U i min 0 U i min <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Delta;Q Gi = Q Gi min - Q Gi Q Gi < Q Gi min 0 Q Gi min <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所述无功优化约束条件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其中等式约束为:
P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cos &delta; ij + B ij sin &delta; ij ) Q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sin &delta; ij - B ij cos &delta; ij )
其中,Pi、Qi和Uj分别为节点i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Gij和Bij分别为导纳矩阵元素的实部与虚部,δij为节点i、j间电压的相角差,j∈i表示所有与节点i相连的节点;
不等式约束为:
Timin<Ti<Timax
Cjmin<Cj<Cjmax
其中,Timax和Timin分别为第i节点的可调变压器变比上下限,Cjmax和Cjmin分别为第j节点的补偿电容容量上下限;
Uimin<Ui<Uimax
QGimin<QGi<QGimax
其中,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为:
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划分为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别用P和Q表示,P和Q均满足正态分布,即P~N(μ1,σ1)、Q~N(μ2,σ2),其中μ1,μ2为对应的均值,σ1,σ2为对应的方差;
将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段,每一段用它的中点表示,确定每一段的概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为:
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分为M段,得到M组系统总负荷[P1+jQ1,P2+jQ2,…,PM+jQM];
用总有功负荷PM的概率值来表示M组系统总负荷的概率,即[p1,p2,…,pM];
在每一组系统总负荷水平下,计算无功优化目标函数fi
将这M组系统总负荷对应的概率pi与fi结合在适应度函数中,得到计及负荷概率的适应度函数:
K = K 0 - &Sigma; i = 0 M - 1 ( f i &times; p i )
i=(0,1,…,M-1),K0为预设值,保证K值为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
补偿电容器组数和可调变压器分接头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为:
将补偿电容器组数和可调变压器分接头位置按一定排列方式编码成染色体,每一个染色体代表问题的一个解,即:
J=[C1,C2,…,Cn,T1,T2,…,Tm]
ci=Ci×Δci(i=0,1,…,n)
ti=Ti×Δti(i=0,1,…,m)
其中,Ci为第i个节点投入的电容器组数,Ci≤k,k为节点i补偿电容器的组数,Ti为第i个节点变压器分接头的位置,n为电容器补偿点的个数,m为可调变压器的个数,Δci为第i个节点每组电容器的容量,Δti为可调变压器i的最小调节步长,ci为第i个节点投入使用补偿电容值,ti为第i个节点可调变压器的变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为:
对预设染色体进行进化处理,得到当前代若干个染色体,所述进化处理包括选择、交叉和变异操作;
计算当前代中每一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
判断每一个染色体的适应度函数值是否达到预设收敛条件,如果是则确定当前代中任意一个染色体为最优解,否则,筛选出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若干个染色体遗传至下一代,并重复对筛选出的染色体进行进化处理过程。
8.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建立无功优化数学模型,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包括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无功优化约束条件;
变量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的控制变量;
负荷模拟单元,用于利用正态分布模拟电力系统负荷分布;
适应度函数确定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无功优化目标函数及电力系统负荷分布,确定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
编码单元,用于对所述控制变量进行编码,完成遗传算法的编码过程;
计算单元,用于利用遗传算法对所述无功优化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建立单元包括:
目标函数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无功优化目标函数:
f = P L + &lambda; T &Sigma; i = 0 N T T i + &lambda; C &Sigma; i = 0 N C Q C i + &lambda; U &Sigma; i = 0 N ( &Delta;U U i max - U i min ) 2 + &lambda; G &Sigma; i = 0 N G ( &Delta;Q Gi Q Gi max - Q Gi min ) 2
其中,PL为有功损耗,λT为可调变压器调节惩罚因子,Ti为可调变压器变比,NT为系统可调变压器总数,λC为电容补偿器调节惩罚因子,QCi为补偿电容容量,NC为系统补偿节点总数,λU为电压越限惩罚因子,N为节点数,λG为发电机无功越限惩罚因子,NG为发电机个数,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惩罚项中的ΔU和ΔQGi表示如下:
&Delta;U i = U i min - U i U i < U i min 0 U i min <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U i > U i max
&Delta;Q Gi = Q Gi min - Q Gi Q Gi < Q Gi min 0 Q Gi min <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Q Gi > Q Gi max
约束条件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包括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所述无功优化约束条件,其中等式约束为:
P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cos &delta; ij + B ij sin &delta; ij ) Q i = U i &Sigma; j &Element; i U j ( G ij sin &delta; ij - B ij cos &delta; ij )
其中,Pi、Qi和Uj分别为节点i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节点电压,Gij和Bij分别为导纳矩阵元素的实部与虚部,δij为节点i、j间电压的相角差,j∈i表示所有与节点i相连的节点;
不等式约束为:
Timin<Ti<Timax
Cjmin<Cj<Cjmax
其中,Timax和Timin分别为第i节点的可调变压器变比上下限,Cjmax和Cjmin分别为第j节点的补偿电容容量上下限;
Uimin<Ui<Uimax
QGimin<QGi<QGimax
其中,Uimax和Uimin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上下限,QGimax和QGimin分别为节点i发电机无功出力的上下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模拟单元包括:
正态分布模拟单元,用于将电力系统总负荷划分为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别用P和Q表示,P和Q均满足正态分布,即P~N(μ1,σ1)、Q~N(μ2,σ2),其中μ1,μ2为对应的均值,σ1,σ2为对应的方差;
分段概率确定单元,用于将总有功负荷和总无功负荷分段,每一段用它的中点表示,确定每一段的概率值。
CN201410392542.8A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41040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2542.8A CN104104096A (zh)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2542.8A CN104104096A (zh)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4096A true CN104104096A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2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2542.8A Pending CN104104096A (zh) 2014-08-11 2014-08-11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4096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739A (zh) * 2014-10-31 2015-02-04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遗传算法的太空发电接收站无功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578108A (zh) * 2015-01-13 2015-04-29 河海大学 一种考虑负荷波动特性的无功优化精细化在线控制方法
CN104836242A (zh) * 2015-05-22 2015-08-12 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地区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CN106253302A (zh) * 2016-08-11 2016-12-21 浙江群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无功控制低电压治理方法
CN106410819A (zh) * 2016-11-29 2017-02-15 重庆大学 含电压不可行节点的受端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7230986A (zh) * 2017-07-04 2017-10-03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分子动理论优化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
CN107437813A (zh) * 2017-07-17 2017-12-05 安徽大学 基于布谷鸟‑粒子群的配电网无功功率优化方法
CN108054760A (zh) * 2017-10-25 2018-05-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dna模糊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方法
CN109787247A (zh) * 2018-12-18 2019-05-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一种基于多参数规划的无功补偿规划方法
CN112993979A (zh) * 2021-02-22 2021-06-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50804A (ko) * 2009-11-09 2011-05-17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고어츨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무효전력변동기법의 단독운전 검출 방법
CN103050981A (zh) * 2012-11-30 2013-04-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分布式并行求解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50804A (ko) * 2009-11-09 2011-05-17 아주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고어츨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무효전력변동기법의 단독운전 검출 방법
CN103050981A (zh) * 2012-11-30 2013-04-1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的分布式并行求解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畅: "计及负荷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模型及算法",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谢开贵等: "计及负荷不确定性的无功优化模型与算法",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
谢开贵等: "计及负荷不确定性的无功优化模型与算法",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vol. 38, no. 4, 16 February 2011 (2011-02-16)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1739A (zh) * 2014-10-31 2015-02-04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遗传算法的太空发电接收站无功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331739B (zh) * 2014-10-31 2017-09-26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遗传算法的太空发电接收站无功补偿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578108A (zh) * 2015-01-13 2015-04-29 河海大学 一种考虑负荷波动特性的无功优化精细化在线控制方法
CN104578108B (zh) * 2015-01-13 2017-01-11 河海大学 一种考虑负荷波动特性的无功优化精细化在线控制方法
CN104836242B (zh) * 2015-05-22 2017-09-26 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地区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CN104836242A (zh) * 2015-05-22 2015-08-12 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地区电网无功优化方法
CN106253302B (zh) * 2016-08-11 2018-12-18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无功控制低电压治理方法
CN106253302A (zh) * 2016-08-11 2016-12-21 浙江群力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广域无功控制低电压治理方法
CN106410819A (zh) * 2016-11-29 2017-02-15 重庆大学 含电压不可行节点的受端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6410819B (zh) * 2016-11-29 2018-10-09 重庆大学 含电压不可行节点的受端电网动态无功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7230986A (zh) * 2017-07-04 2017-10-03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分子动理论优化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
CN107230986B (zh) * 2017-07-04 2020-01-03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改进分子动理论优化算法的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
CN107437813A (zh) * 2017-07-17 2017-12-05 安徽大学 基于布谷鸟‑粒子群的配电网无功功率优化方法
CN107437813B (zh) * 2017-07-17 2021-02-09 安徽大学 基于布谷鸟-粒子群的配电网无功功率优化方法
CN108054760A (zh) * 2017-10-25 2018-05-18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基于dna模糊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无功优化方法
CN109787247A (zh) * 2018-12-18 2019-05-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一种基于多参数规划的无功补偿规划方法
CN112993979A (zh) * 2021-02-22 2021-06-1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韶关供电局 配电网无功优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4096A (zh) 一种电力系统无功优化方法及系统
Mohseni-Bonab et al. A two-point estimate method for uncertainty modeling in multi-objective 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 problem
Zhou et al. Multi-objectiv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for short-term scheduling of hydrothermal system
Gjorgiev et al. A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based solution for the combined economic-environmental power dispatch problem
Mohseni-Bonab et al. Probabilistic multi objective optimal reactive power dispatch considering load uncertainties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CN110232490A (zh) 一种配电网工程投资成效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5207573A (zh) 基于离散概率模型的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定量优化配置方法
CN105529703B (zh) 一种基于供电能力瓶颈分析的城市电网改造规划方法
CN106786801A (zh) 一种基于竞价均衡的微电网运行方法
CN111682557A (zh) 电力系统无功设备配置地点和最佳补偿容量的优化方法
Zhang et al. Two-stage optimal operation strategy of isolated microgrid with TSK fuzzy identification of supply security
CN109888817B (zh) 对光伏电站和数据中心进行位置部署和容量规划方法
CN107565556A (zh) 一种考虑三相不平衡因素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CN104484555A (zh) 评估220kV自愈式环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
CN104484832B (zh) 评估220kv拉手网最大供电能力的方法
Vukobratović et al. Optimal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cement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Zhang et al. A new filter collaborative state transition algorithm for two-objective dynamic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Hoseini et al. A new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approach in distribution systems
CN114692994A (zh) 基于电力绿证市场联合出清模型的均衡优化装置
CN108009665A (zh) 一种考虑柔性电力负荷的最优潮流优化模型
Yapici et al. Reduction of power loss using reactive power optimization in a real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2036654A (zh) 基于协同进化的光伏电站与电动汽车充电网络规划方法
Suratgar et al. Distributed Optim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icity Grids, Including Electrical Vehicles
Hutterer et al. Dynamic optimal power flow control with simulation-based evolutionary policy-function approximation
CN108521131A (zh) 一种求解无功优化模型的混合交叉迭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 Lingyun

Inventor after: Liu Zhao

Inventor after: Gong Lin

Inventor after: Zhang Haibing

Inventor after: Xia Lei

Inventor after: Xiao Qianbo

Inventor after: Lin Li

Inventor after: Tang Fengying

Inventor after: Li Qiuhua

Inventor after: Tao Simei

Inventor after: Fu Jin

Inventor after: Wu Gaolin

Inventor after: Song Wei

Inventor after: Deng Bangfei

Inventor after: Zhou Qing

Inventor after: Zhu Guangyou

Inventor before: Wan Lingyun

Inventor before: Liu Zhao

Inventor before: Gong L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Haibing

Inventor before: Xia Lei

Inventor before: Xiao Qianbo

Inventor before: Lin Li

Inventor before: Tang Fengying

Inventor before: Li Qiuhua

Inventor before: Tan Simei

Inventor before: Fu Jin

Inventor before: Wu Gaolin

Inventor before: Song Wei

Inventor before: Deng Bangfei

Inventor before: Zhou Qing

Inventor before: Zhu Guangyo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WAN LINGYUN LI QIUHUA TAN SIMEI FU JIN WU GAOLIN SONG WEI DENG BANGFEI ZHOU QING ZHU GUANGYOU LIU ZHAO GONG LIN ZHANG HAIBING XIA LEI XIAO QIANBO LIN LI TANG FENGYING TO: WAN LINGYUN LI QIUHUA TAO SIMEI FU JIN WU GAOLIN SONG WEI DENG BANGFEI ZHOU QING ZHU GUANGYOU LIU ZHAO GONG LIN ZHANG HAIBING XIA LEI XIAO QIANBO LIN LI TANG FENGYING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