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2260B - 双电源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电源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2260B
CN104102260B CN201310115604.6A CN201310115604A CN104102260B CN 104102260 B CN104102260 B CN 104102260B CN 201310115604 A CN201310115604 A CN 201310115604A CN 104102260 B CN104102260 B CN 104102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switch
voltage
power supply
move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156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2260A (zh
Inventor
张存才
李鸿雁
赵辉
杨世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Nationz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31011560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2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2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2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2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22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压比较器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压比较器根据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信号,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一电源和/或第二电源进行低压差线性稳压,其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开关、电流镜电路以及稳压电路,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在电流镜电路和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第二晶体管在第一晶体管产生的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以使第一电源经第二晶体管输出至稳压电路。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减少芯片的面积和电路的复杂度,有效降低设计成本。

Description

双电源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芯片使用双电源供电,这意味着芯片可以在任何一个电源下工作,也可以在两个电源都存在时工作。这就要求电源电路设计成两套,即每个电源端使用自己的电源模块,然后再供给其他电路使用。目前的双电源芯片为了节省面积,将两个电源所分别使用的稳压电路进行了部分复用,具体如图1中所示。但由于两个电源VCC1、VCC2的功率管P4和P5的输出接在一起,电流倒灌会破坏外部电路,容易造成功耗浪费。因此,增加了四个晶体管P0-P3来防止电流倒灌到电源端口,但是这就增加了芯片面积。由于要传输足够大的电流,这四个晶体管的面积会比较大,造成芯片面积的浪费,同时都需要做较复杂的处理电路来解决电流倒灌的问题,增加了额外的开销。
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能够减少芯片的面积和电路的复杂度,有效降低设计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电压比较器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压比较器根据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信号,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一电源和/或第二电源进行低压差线性稳压,其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开关、电流镜电路以及稳压电路,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和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源,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的动端,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一电压,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经电流镜电路连接第二电压,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电路;其中,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进一步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二开关,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和第四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一电压,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经电流镜电路连接第二电压,第四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电路;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阈值时,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差值大于预定阈值且第一电源大于第二电源时,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之间的差值大于预定阈值且第二电源大于第一电源时,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
其中,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截止,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在电流镜电路和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第二晶体管在第一晶体管产生的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以使第一电源经第二晶体管输出至稳压电路。
其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都为PMOS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漏极。
其中,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截止,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的动端与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三晶体管在电流镜电路和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第四晶体管在第三晶体管产生的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以使第二电源经第四晶体管输出至稳压电路。
其中,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都为PMOS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漏极。
其中,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运算放大器,第五晶体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串联于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之间,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二电阻之间,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五晶体管的输入端与第二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连接。
其中,电流镜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和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六晶体管的输入端接收参考电流并与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第六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连接,第七晶体管的输入端与第一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晶体管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连接。
其中,第五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五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源极,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为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都为NMOS晶体管,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源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的双电源供电系统通过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截止,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在电流镜电路和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第二晶体管在第一晶体管产生的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以使第一电源经第二晶体管输出至稳压电路,能够解决电流倒灌的问题,同时减少芯片的面积和电路的复杂度,有效降低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双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的双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双电源供电系统10包括电压比较器11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电压比较器11与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连接,其中电压比较器11将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进行比较,判断哪个电源较高或较低,然后根据比较结果产生控制信号控制需要哪个电源供电。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一电源VCC1和/或第二电源VCC2进行低压差线性稳压,具体而言,在判断需要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同时供电时,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同时进行低压差线性稳压,以使输出端VDD的电压值保持平稳。在判断需要第一电源VCC1供电时,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一电源VCC1进行低压差线性稳压。在判断需要第二电源VCC2供电时,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根据控制信号对第二电源VCC2进行低压差线性稳压。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图3是图2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包括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PM2、第三晶体管PM3、第四晶体管PM4、第一开关S1、第二开关S2、稳压电路121以及电流镜电路122。
第一晶体管PM1的输入端和第二晶体管PM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源VCC1,第一晶体管PM1的控制端和第二晶体管PM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S1的动端,第一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一电压VH,第一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一晶体管PM1的输出端,第一晶体管PM1的输出端经电流镜电路122连接第二电压VSS,第二晶体管PM2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电路121。第三晶体管PM3的输入端和第四晶体管PM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VCC2,第三晶体管PM3的控制端和第四晶体管PM4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S2的动端,第二开关S2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一电压VH,第二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三晶体管PM3的输出端,第三晶体管PM3的输出端经电流镜电路122连接第二电压VSS,第四晶体管PM4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电路121。其中,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PM2、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分别为PMOS晶体管。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PM2、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的输入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PM2、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的控制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PM2、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的输出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漏极。
进一步,稳压电路12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运算放大器EA,第五晶体管NM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于第二晶体管PM2和第四晶体PM4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VSS之间,运算放大器E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之间,运算放大器EA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VREF,运算放大器EA的输出端与第五晶体管NM1的控制端连接,第五晶体管NM1的输入端与第二晶体管PM2和第四晶体PM4的输出端连接,第五晶体管NM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VSS连接。其中,第五晶体管NM1为NMOS晶体管,第五晶体管NM1的输入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五晶体管NM1的控制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五晶体管NM1的输出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源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是根据实际需要而特定设置的,运算放大器EA的第一输入端为正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EA的第二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EA的第一输入端也可以为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EA的第二输入端为正相输入端,具体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电流镜电路122包括第六晶体管NM2和第七晶体管NM3,第六晶体管NM2的控制端和第七晶体管NM3的控制端连接,第六晶体管NM2的输入端接收参考电流IREF并与第六晶体管NM2的控制端连接,第六晶体管NM2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VSS连接,第七晶体管NM3的输入端与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三晶体管PM3的输出端连接,第七晶体管NM3的输出端与第二电压VSS连接。其中,第六晶体管NM2和第七晶体管NM3为NMOS晶体管,第六晶体管NM2和第七晶体管NM3的输入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六晶体管NM2和第七晶体管NM3的控制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六晶体管NM2和第七晶体管NM3的输出端对应于NMOS晶体管的源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低压差线性稳压器12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之间的差值大于预定阈值且第一电源VCC1大于第二电源VCC2时,电压比较器1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S1的动端与第一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S2的动端与第二开关S2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其中,预定阈值为用户设定的值,具体数值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当然,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S1和第二开关S2的动端与第一不动端和第二不动端之间的连接,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开关S1的动端与第一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二晶体管PM2的栅极与电流镜电路122连接,电流镜电路122为第一晶体管PM1的栅极提供一参考电流IREF,由此,第一晶体管PM1在电流镜电路122和第二电压VSS的作用下导通。其中,第二电压VSS为地电压或者电源的负极。同时,第一晶体管PM1导通后,在第一晶体管PM1的栅极产生偏置电压,其偏置电压的电压值小于第一电源VCC1的电压值,由此第二晶体管PM2在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使得第一电源VCC1经第二晶体管PM2输出至稳压电路121。
第二开关S2的动端与第二开关S2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的栅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H,其中第一电压VH的电压值为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中较高的电压值,由此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的栅极的电压值高于源极的电压值,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在第一电压VH的作用下截止,则第二电源VCC2不经第四晶体管PM4输出至稳压电路1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PM2、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为PMOS晶体管,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三晶体管PM3产生的偏置电压使第二晶体管PM2和第四晶体管PM4导通。
当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之间的差值大于预定阈值且第二电源VCC2大于第一电源VCC1时,电压比较器1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S1的动端与第一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S2的动端与第二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连接。
第一开关S1的动端与第一开关S1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二晶体管PM2的栅极连接到第一电压VH,由于第一电压VH的电压值为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中较高的电压值,即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二晶体管PM2的栅极电压值高于源极电压值,则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二晶体管PM2在第一电压VH的作用下截止,第一电源VCC1不经第二晶体管PM2输出至稳压电路121。
第二开关S2的动端与第二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的栅极与电流镜电路122连接,电流镜电路122为第三晶体管PM3的栅极提供一参考电流IREF,则第三晶体管PM3在电流镜电路122和第二电压VSS的作用下导通。同时,第三晶体管PM3导通后,在第三晶体管PM3的栅极产生偏置电压,第四晶体管PM4在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使得第二电源VCC2经第四晶体管PM4输出至稳压电路121。
当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阈值时,电压比较器1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S1的动端与第一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二开关S2的动端与第二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由于第一开关S1的动端连接到第一开关S1的第二不动端和第二开关S2的动端连接到第二开关S2的第二不动端,则第一晶体管PM1、第二晶体管PM2、第三晶体管PM3和第四晶体管PM4的栅极与电流镜电路122连接。电流镜电路122分别为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三晶体管PM3提供参考电流IREF,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三晶体管PM3在电流镜电路122和第二电压VSS的作用下导通。同时,在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三晶体管PM3的栅极产生偏置电压,第二晶体管PM2和第四晶体管PM4在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使得第一电源VCC1和第二电源VCC2分别经第二晶体管PM2和第四晶体管PM4输出至稳压电路121。
第一电源VCC1和/或第二电源VCC2分别经第二晶体管PM2和第四晶体管PM4输出至输出端VDD,稳压电路121会对输出端VDD电压值进行稳压。具体来说,当输出端VDD电压值变大时,则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也变大,同时,运算放大器EA的正相输入端的输入电压也变大,运算放大器EA两输入端的电压差变大,由此可得运算放大器EA的输出端的电压变大,即第五晶体管NM1的栅极电压变大,而VSS电压值不变,使得第五晶体管NM1的电流增大,则输出端VDD电压值变小,从而保持输出端VDD的电压值稳定。反之则相同道理,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晶体管PM1和第三晶体管PM3控制第二晶体管PM2和第四晶体管PM4的导通实现对输出端VDD电压值管理,能够减少芯片的面积,有效降低设计成本。
如图4所示,图4是图2中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低压差线性稳压器22包括第一晶体管PM5、第二晶体管PM6、第三晶体管PM7、第一开关S3、第二开关S4、稳压电路221和电流镜电路22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晶体管PM5、第二晶体管PM6、第一开关S3、稳压电路221和电流镜电路222与图3中所述的第一晶体管PM1、第三晶体管PM3、第一开关S1、稳压电路121和电流镜电路122一一对应,其工作原理也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主要区别是:第三晶体管PM7的输入端连接第二电源VCC2,第三晶体管PM7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S4的动端,第三晶体管PM7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电路221,第二开关S4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一电压VH,第二开关S4的第二不动端连接第二电压VSS。其中,第三晶体管PM7为普通PMOS晶体管,第三晶体管PM7的输入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三晶体管PM7的控制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晶体管PM7的输出端对应于PMOS晶体管的漏极。
当电压比较器1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S4的动端与第二开关S4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第三晶体管PM7在第一电压VH的作用下截止。当电压比较器1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二开关S4的动端与第二开关S4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三晶体管PM7在第二电压VSS的作用下导通,以使第二电源VCC2经第三晶体管PM7输出至稳压电路221。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VCC2不再使用功率管供电,而是直接将第三晶体管PM7当作开关,能够提高第二电源VCC2的供电能力以及可接受第二电源VCC2最低供电电压,同时可以使得输出端VDD得到一个接近第二电源VCC2的电压值。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电源供电系统通过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在第一电压的作用下截止,当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动端与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第一晶体管在电流镜电路和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导通,第二晶体管在第一晶体管产生的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以使第一电源经第二晶体管输出至稳压电路,能够解决电流倒灌的问题,同时减少芯片的面积和电路的复杂度,有效降低设计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电源供电系统包括电压比较器和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所述电压比较器根据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比较结果产生控制信号,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对所述第一电源和/或所述第二电源进行低压差线性稳压,其中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一开关、电流镜电路以及稳压电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第一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输出端经所述电流镜电路连接第二电压,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
其中,所述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进一步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二开关,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经所述电流镜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所述第四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
当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之间的差值小于预定阈值时,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当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之间的差值大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第一电源大于所述第二电源时,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当所述第一电源和所述第二电源之间的差值大于预定阈值且所述第二电源大于所述第一电源时,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作用下截止,当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所述第一晶体管在所述电流镜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导通,所述第二晶体管在所述第一晶体管产生的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以使所述第一电源经所述第二晶体管输出至所述稳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都为PMOS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漏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不动端连接时,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在所述第一电压的作用下截止,当所述电压比较器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的动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不动端连接时,所述第三晶体管在所述电流镜电路和所述第二电压的作用下导通,所述第四晶体管在所述第三晶体管产生的偏置电压的作用下导通,以使所述第二电源经所述第四晶体管输出至所述稳压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都为PMOS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所述PMOS晶体管的漏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运算放大器,第五晶体管,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串联于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接收参考电压,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镜电路包括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和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输入端接收参考电流并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晶体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压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所述第五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源极,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为正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为反相输入端,所述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都为NMOS晶体管,所述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输入端对应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控制端对应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六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输出端对应于所述NMOS晶体管的源极。
CN201310115604.6A 2013-04-03 2013-04-03 双电源供电系统 Active CN104102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5604.6A CN104102260B (zh) 2013-04-03 2013-04-03 双电源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115604.6A CN104102260B (zh) 2013-04-03 2013-04-03 双电源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2260A CN104102260A (zh) 2014-10-15
CN104102260B true CN104102260B (zh) 2016-03-02

Family

ID=51670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15604.6A Active CN104102260B (zh) 2013-04-03 2013-04-03 双电源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2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6297B (zh) * 2014-06-25 2018-12-18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内部电压产生装置
CN106385100B (zh) * 2016-09-18 2019-11-05 英特格灵芯片(天津)有限公司 Ldo电路
US10379553B2 (en) 2017-04-11 2019-08-13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Overcurrent protection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43354B (zh) * 2017-04-11 2018-07-1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179797B (zh) * 2017-05-27 2018-08-21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线性稳压器
CN110320955B (zh) * 2019-07-10 2024-02-09 深圳市锐能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差线性稳压电路和集成电路
CN111290464B (zh) 2020-05-12 2020-08-21 上海视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稳压器和硅基显示面板
CN111585432B (zh) * 2020-06-16 2021-06-01 奉加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荷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897387A (zh) * 2020-08-07 2020-11-06 珠海智融科技有限公司 线性低压差电压转换电路及其工作方法、供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36574A (zh) * 2020-12-30 2021-04-09 华清瑞达(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输出保护电路
CN216390922U (zh) * 2021-11-01 2022-04-26 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电压域的电源规划电路、射频放大器及芯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6561A (en) * 1996-11-18 1999-03-23 Waferscale Integration, Inc. Backup battery switch
CN1310504A (zh) * 2000-02-22 2001-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电源选择电路以及设备装置
US6522190B1 (en) * 2001-10-31 2003-02-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multiple input voltage sources power supply
US7038522B2 (en) * 2001-11-13 2006-05-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ndant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CN101141078A (zh) * 2006-09-04 2008-03-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供电设备
CN102591391A (zh) * 2011-01-10 2012-07-18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调节器
CN202363968U (zh) * 2011-12-14 2012-08-01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电源输入选择、防电源反接电路
CN102789257A (zh) * 2012-08-31 2012-11-21 电子科技大学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86561A (en) * 1996-11-18 1999-03-23 Waferscale Integration, Inc. Backup battery switch
CN1310504A (zh) * 2000-02-22 2001-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电源选择电路以及设备装置
US6522190B1 (en) * 2001-10-31 2003-02-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igh efficiency multiple input voltage sources power supply
US7038522B2 (en) * 2001-11-13 2006-05-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ndant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CN101141078A (zh) * 2006-09-04 2008-03-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供电设备
CN102591391A (zh) * 2011-01-10 2012-07-18 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压调节器
CN202363968U (zh) * 2011-12-14 2012-08-01 陕西千山航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电源输入选择、防电源反接电路
CN102789257A (zh) * 2012-08-31 2012-11-21 电子科技大学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2260A (zh) 2014-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02260B (zh) 双电源供电系统
CN105446404B (zh)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
JP4756138B2 (ja) 低電圧トランジスタを使用する高電圧電力スイッチ
CN103917012B (zh) 一种具有欠压锁定和过温保护模块的白光led驱动系统
CN202486648U (zh) 基准电压源启动电路
KR20130073669A (ko) 전원 스위칭 구동 장치, 이를 갖는 역률 보정 장치 및 전원 공급 장치
CN102208898B (zh) 差动放大电路
CN105242734A (zh) 一种无外置电容的大功率ldo电路
CN104914909A (zh) 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4158516A (zh) 电压比较器
CN104991113A (zh) 应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中的过零检测电路
US20140354258A1 (en) Supply voltage circuit
CN105577165B (zh) 一种io接口电平转换电路及io接口电平转换方法
WO2012019563A1 (zh)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控制方法及电源管理集成电路
CN211180688U (zh) 一种用于高压输入的偏置电路
CN103631298A (zh) 线性稳压源
CN202978247U (zh) 过电流保护电路
CN104464788A (zh) 分压电路、操作电压的控制电路及存储器
CN101964648A (zh) 一种用高精度低压比较器组成的高阈值电压比较电路
CN104020809B (zh) 多电源供电选择电路
CN103257665A (zh) 无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系统及其偏置电流调整电路
CN105929886A (zh) 基准电压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29174A (zh) 线性稳压器电路
CN107422773A (zh) 数字低压差稳压器
CN109787613B (zh) 一种输出级的驱动电路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