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94148A -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94148A
CN104094148A CN201380006988.6A CN201380006988A CN104094148A CN 104094148 A CN104094148 A CN 104094148A CN 201380006988 A CN201380006988 A CN 201380006988A CN 104094148 A CN104094148 A CN 104094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protuberance
lens
monitor camera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69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94148B (zh
Inventor
合场大悟
中村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94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94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94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镜筒等产生变形的情况下可靠地对操作环进行锁定、且容易进行操作环的锁定操作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当旋转锁定旋钮(46)而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与锁定旋钮(46)一体化的制动构件(40)向接近聚焦环(14)的方向移动,制动构件(40)的内周面整体与聚焦环(14)接触。同时,制动环(42)向与制动构件(40)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制动环(42)的内周与聚焦环(14)接触。如此,当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通过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从上下方向夹持聚焦环(14)而将聚焦环(14)锁定(固定)。

Description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用于进行变焦、聚焦的操作环中具备锁定机构的监视照相机用的透镜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手动来进行变焦、聚焦的监视照相机用的透镜装置(例如,监视用可变焦距镜头)中,为了避免设定好的变焦位置和聚焦位置发生移动,而在变焦和聚焦的操作环中设置有锁定机构。
在现有的操作环的锁定机构中,通过将被螺纹固定于操作环的外周部的旋钮朝向镜筒主体拧入,从而将旋钮的前端部按压于镜筒主体的外周面上,由此对操作环进行锁定。
但是,在这样地将旋钮的前端部按压于镜筒主体的外周面上而对操作环进行锁定的方式中,由于对圆筒的一点施加集中载荷并进行压迫,因此当镜筒主体的刚性较低时,存在镜筒主体发生弯曲、单侧模糊(one-sidedblurring)等对光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的缺点。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在旋钮的前端部被按压的位置装入橡胶带的透镜装置。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通过转动操作旋钮而使按压板与形成于镜筒主体的槽的内壁抵接来对操作环进行锁定的透镜装置。
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紧缩大致C字形状的止动环时、通过止动环发生弹性变形而从大致整周按压操作环来进行锁定的透镜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51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543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543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将旋钮按压于镜筒上,因此从一个方向对镜筒施加有力,从而无法避免镜筒以被向内侧压入的方式发生变形的情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中,虽然不会出现镜筒以被向内侧压入的方式发生变形的情况,但由于从一个方向对镜筒施加有力,因此有可能使光学系统发生偏心、倾倒。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中,不会出现从一个方向对镜筒施加力的情况。但是,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发明中,由于旋钮沿着镜筒的接线方向配置,因此存在难以进行操作环的锁定操作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镜筒等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可靠地对操作环进行锁定、且容易进行操作环的锁定操作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具备:移动透镜,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镜筒主体;操作环,其设置为相对于镜筒主体转动自如,通过转动操作该操作环而使移动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大致圆筒形的环构件,其设置于操作环的外周;固定构件,其设置在操作环与环构件之间;锁定操作构件,其设于环构件与固定构件之间,通过旋转该锁定操作构件而使环构件和固定构件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动;支承机构,其将环构件和锁定操作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支承为仅能够在与移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通过使锁定操作构件旋转,而使环构件和固定构件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操作环紧固为不能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操作环设置为相对于镜筒主体转动自如,通过操作环的转动操作而使移动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当使锁定操作构件旋转时,设于操作环的外周的大致圆筒形的环构件和设于操作环与环构件之间的固定构件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操作环紧固为不能转动。由此,能够在不使镜筒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可靠地对操作环进行锁定。另外,由于只需旋转锁定操作构件即可,因此具有易于进行操作环的锁定操作这样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中,也可以为,固定构件为与操作环相接的面以与操作环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的构件。由此,能够进一步分散施加于环构件的载荷以防止环构件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中,也可以为,在固定构件上形成有与操作环相接的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以其前端位于与操作环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的线上的大小形成。由此,能够经由凸部对操作环施加载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中,也可以为,第一凸部间隔大致90°地形成。由此,能够以均等的间隔对操作环施加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中,也可以为,在环构件的与第一凸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凸部。由此,能够在凸部所抵接的位置施加载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中,也可以为,在镜筒主体上形成有与移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孔,通过使锁定操作构件贯穿孔而构成支承机构。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锁定操作构件、环构件以及固定构件的旋转限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中,也可以为,镜筒主体具有设于操作环的内侧的大致圆筒形的筒部和以与环构件的端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在凸缘部以及环构件的相互抵接的面上,作为支承机构而形成有与移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凸部以及与该凸部卡合的槽。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锁定操作构件、环构件以及固定构件的旋转限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镜筒等产生变形的情况下可靠地对操作环进行锁定、且容易进行操作环的锁定操作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是表示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制动环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制动构件的图。
图7是表示制动构件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一镜筒主体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9是表示锁定机构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锁定旋钮的变形例的图。
图11是表示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侧视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整体结构]
图1、图2分别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侧视剖视图。该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为应用于小型的监视照相机(未图示)的装置。监视照相机具有圆顶形的外观,其具备基座、安装有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的监视照相机主体、用于覆盖监视照相机主体以及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的罩。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相对于基座以能够改变角度的方式安装。另外,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相对于基座而言能够以中心线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为具备变焦功能和聚焦功能的可变焦距镜头。变焦通过对设于镜筒主体12的外周部的变焦环16进行转动操作来进行,聚焦通过对设于镜筒主体12的外周部的聚焦环14进行转动操作来进行。
在用于进行该变焦的变焦环16(操作环)和用于进行聚焦的聚焦环14上分别具备锁定机构,构成为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固定。关于这一点,将在之后进行详细说明。变焦以及聚焦在将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相对于基座定位后进行,在变焦以及聚焦结束后通过罩来覆盖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
镜筒主体12由第一镜筒主体12-1和第二镜筒主体12-2构成,通过将第一镜筒主体12-1以位于同轴上的方式连结于第二镜筒主体12-2的前端而形成一个镜筒主体12。聚焦环14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于第一镜筒主体12-1的外周部,变焦环16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于第二镜筒主体12-2的外周部。
聚焦环14被与聚焦环14一体化了的聚焦环装饰部44覆盖,变焦环16被变焦环装饰筒18覆盖。
在第二镜筒主体12-2的后端部安装有镜头接环22,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通过该镜头接环22安装于监视照相机主体。
在镜筒主体12的内部,沿着光轴L从前侧起依次配置有聚焦透镜24、光圈(iris)单元26、变焦透镜28。
聚焦透镜24(移动透镜)被保持于聚焦透镜框30,且设为在第一镜筒主体12-1内沿着光轴L前后移动自如。在保持该聚焦透镜24的聚焦透镜框30的外周面上,以在径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未图示的三个凸轮销。三个凸轮销等间隔地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分别嵌入到以与光轴L平行的方式形成于第一镜筒主体12-1的周面上的未图示的三个聚焦用直行槽中,并且嵌入到形成于聚焦环14的内周部的未图示的三个聚焦用凸轮槽中。其结果为,当转动操作聚焦环14时,在凸轮销、聚焦用直行槽以及聚焦用凸轮槽的作用下,聚焦透镜24沿着光轴L前后移动。而且,通过该聚焦透镜24沿着光轴L前后移动,从而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的对焦位置发生变化。
变焦透镜28被保持于变焦透镜框32,且设为在第二镜筒主体12-2内沿着光轴L前后移动自如。在保持该变焦透镜28的变焦透镜框32的外周面上,以在径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有未图示的三个凸轮销。三个凸轮销等间隔地配置在同一圆周上,分别嵌入到以与光轴L平行的方式形成于第二镜筒主体12-2的周面上的未图示的三个直行槽中,并且分别独立地嵌入到形成于变焦环16的内周部的未图示的三个变焦用凸轮槽中。其结果为,当转动操作变焦环16时,在凸轮销、变焦用直行槽以及变焦用凸轮槽的作用下,变焦透镜28沿着光轴L前后移动。而且,通过该变焦透镜28沿着光轴L前后移动,从而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的焦距发生变化。
光圈单元26形成为板状,通过未图示的小螺钉以螺纹固定的方式安装于第二镜筒主体12-2的规定位置处。该光圈单元26具备未图示的光圈,光圈通过被光圈仪34驱动而动作。光圈被配置为,当光圈单元26被安装在第一镜筒主体12-1上时,光圈的中心位于光轴L上。
[锁定机构]
如上所述,在聚焦环14和变焦环16上分别设置有锁定机构,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处固定。
首先,对变焦环16的锁定机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配设于变焦环16的外周的变焦环装饰筒18上形成有供锁定旋钮50螺合的螺纹孔18A。当旋转拧入锁定旋钮50时,锁定旋钮50的前端与变焦环16的外周抵接,从而变焦环16被锁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2中,锁定旋钮50以及螺纹孔18A分别设置一个,但是也可以将锁定旋钮50以及螺纹孔18A设于多处、例如上下两处或间隔120°的三处。
接下来,对聚焦环14的锁定功能进行说明。图3是将图2中的聚焦环14的锁定机构的部分放大后的图,图4是从聚焦透镜24侧(图2的左侧)观察聚焦环14的锁定机构的图。
在聚焦环14的外周部设置有制动环42。
如图5所示,制动环42(环构件)为筒形的构件,且形成有沿着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椭圆形状的孔42A。孔42A形成为对置的直线间的距离比聚焦环14的外周的直径大几百分之一毫米左右的间隙配合的关系。制动环42能够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金属、塑料、橡胶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形成。但是,加工精度会根据材料而发生变化,在金属的情况下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
在制动环42上形成有沿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贯穿的螺纹孔42B。在螺纹孔42B中螺合有锁定旋钮46(锁定操作构件)。因此,锁定旋钮46被设置为从制动环42向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突出。另外,在制动环42的端面上形成有止转的槽42C。
如图6所示,锁定旋钮46具有与螺纹孔42B螺合的螺纹部46A和比螺纹部46A细的前端部46B,在前端部46B上形成有能够供E环47插入的凹部46C。
如图4所示,在制动环42的孔42A的未与聚焦环14的外周相接的圆弧部分与聚焦环14之间设置有制动构件40(固定构件)。
图6是制动构件40的立体图,图7是制动构件40的剖视图。制动构件40为以与聚焦环14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的板状的构件。
如图6所示,在制动构件40的与聚焦环14对置的一侧的面(内周面)上形成有用于装入E环47的大致U字形状的槽40A。另外,在制动构件40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供锁定旋钮46的前端贯穿的孔40C。槽40A的一端到达制动构件40的端面,因此在将制动构件40沿着聚焦环14插入到孔42A中并将锁定旋钮46插入到孔40C中后,能够将E环47从槽40A的到达制动构件40的端面的一侧(图3的左侧)嵌入到锁定旋钮46的凹部46C中。由此,制动构件40在E环47的作用下与锁定旋钮46一体化。
如图7所示,在制动构件40的外周面上,以能够与螺纹部46A的前端部46B侧的端面抵接的方式形成有槽40B。另外,在制动构件40的端面上形成有止转的槽40D。
如图4所示,制动构件40的长度方向沿着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即沿着聚焦环14的周向设置。
在第一镜筒主体12-1上形成有突出部12B(支承机构),所述突出部12B上形成有供锁定旋钮46贯穿的孔12A。另外,在第一镜筒主体12-1上形成有止转的肋12C。通过将该肋12C插入到槽40D以及槽42C内,从而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相对于第一镜筒主体12-1仅能够在肋12C的形成方向、即图2的上下方向上移动(支承机构)。
对使用这种构成的锁定机构将聚焦环14锁定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当旋转锁定旋钮46而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与锁定旋钮46一体化了的制动构件40向接近聚焦环14的方向移动。由于止转的肋12C及槽40D沿图2的上下方向设置,因此制动构件40向图2的下方(图4的下方)移动。其结果为,制动构件40与聚焦环14抵接。由于制动构件40以与聚焦环14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因此制动构件40的内周面整体与聚焦环14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分散施加于聚焦环14的载荷以防止聚焦环14的变形,优选为,进一步增长制动构件4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并将长度方向设为沿着聚焦环14的周向。
另外,当旋转锁定旋钮46而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制动环42向与制动构件40相反的方向(图4的上方)移动。由于止转的肋12C以及槽42C沿图2的上下方向设置,因此制动环42向图2的上方(图4的上方)移动。其结果为,制动环42的内周与聚焦环14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制动环42与聚焦环14为间隙配合的关系,因此在制动环42移动时不会施加负载。
如此,当旋转锁定旋钮46而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从图4的上下方向按压聚焦环14,从而利用制动构件40及制动环42和第一镜筒主体12-1将聚焦环14紧固为不能转动。即,聚焦环14被锁定(固定)。
[动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10中,通过转动操作聚焦环14来进行聚焦,通过转动操作变焦环16来进行变焦。
在进行变焦时,在变焦环16被锁定的情况下,旋转操作锁定旋钮50,以使锁定旋钮50的前端与变焦环16分离,从而解除变焦环16的锁定。在该状态下转动操作变焦环16,设定为期望的焦距。
在设定为期望的焦距后,旋转操作锁定旋钮50,以使锁定旋钮50的前端与变焦环16抵接,从而将变焦环16锁定。由此,变焦环16无法旋转。
另一方面,在进行聚焦时,在聚焦环14被锁定的情况下,解除聚焦环14的锁定。具体而言,从图2的锁定状态旋转锁定旋钮46,以使制动构件40向图2的上方移动,且使制动环42向图2的下方移动。由此,如图9所示,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与聚焦环14的外周面分离,从而聚焦环14的锁定被解除。在该状态下转动操作聚焦环装饰部44、即聚焦环14,设定于期望的对焦位置。
在设定于期望的对焦位置后,旋转操作锁定旋钮46,从而将聚焦环14锁定。即,使锁定旋钮46向与解除聚焦环14的锁定时相反的方向旋转,以使制动构件40向图9的下方移动,且使制动环42向图9的上方移动。由此,使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与聚焦环14的外周面抵接,从而变焦环16的旋转被锁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两个方向对聚焦环14施加均等的力而将其锁定。因此,不会从一个位置对聚焦环14施加过大的载荷,从而能够在不使聚焦环14、镜筒主体12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对聚焦环14、变焦环16进行锁定。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制动构件40和聚焦环14以面进行接触。并且,制动环42由弹性构件形成,因此制动环42和聚焦环14以面进行接触。因此,对于从上下两个方向对聚焦环14施加的各载荷而言,载荷不会集中在一个位置处。因此,不会使光学系统产生偏心、倾倒,能够可靠地对聚焦环14进行锁定。
另外,锁定旋钮46与现有的锁定旋钮同样地以在聚焦环14的法线方向上突出的方式设置,因此用户容易进行锁定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止转件,在第一镜筒主体12-1上形成有肋12C,在制动构件40上形成有槽40D,在制动环42上形成有槽42C,但是由于锁定旋钮46在贯穿孔12A以及螺纹孔42B之后与制动构件40形成为一体,能够发挥止转件的功能,因此,肋12C、孔12A以及螺纹孔42B并非是必需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弹性构件形成制动环42而使制动环42和聚焦环14以面进行接触,但是也可以通过将制动环的圆弧的顶部附近的曲率形成为与聚焦环的外周的曲率大致相同而使制动环和聚焦环以面进行接触。另外,在用弹性构件形成制动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制动环的圆弧的顶部附近的曲率形成为与聚焦环的外周的曲率大致相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锁定旋钮46上形成螺纹且在制动环42上形成螺纹孔42B而使制动环42向与锁定旋钮46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但使制动环42向与锁定旋钮46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代替锁定旋钮46的螺纹16A而形成有图10所示那样的凸轮51A的锁定旋钮51。当旋转锁定旋钮51时,能够与凸轮51A的抵接位置相应地使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反向地上下移动。
<变形例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镜筒主体12-1上形成有突出部12B,所述突出部12B上形成有锁定旋钮46能够贯穿的孔12A,但是也可以在第一镜筒主体12-1上形成供锁定旋钮46螺合的螺纹孔。
图11是在第一镜筒主体12-1’(固定筒)上形成供锁定旋钮46螺合的螺纹孔的变形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镜筒主体12-1’的突出部12B上形成有螺纹孔12D。螺纹孔12D的螺旋方向与螺纹孔42B的螺旋方向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螺纹孔42B中应用右旋螺纹,因此,螺纹孔12D为左旋螺纹。
锁定旋钮52(锁定旋钮)具有与螺纹孔42B螺合的螺纹部52A、与螺纹孔12D螺合的螺纹部52B和比螺纹部52A、52B细、用于与制动构件40一体化的前端部52C。由于螺纹孔42B为右旋螺纹,因此螺纹部52A为右旋螺纹,由于螺纹孔12D为左旋螺纹,因此螺纹部52B为左旋螺纹。
当右旋旋转锁定旋钮52时,锁定旋钮52相对于第一镜筒主体12-1’向被拧入的方向(向图11的下方)移动。其结果为,制动构件40向与锁定旋钮52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向图11的下方)移动,制动环42向与锁定旋钮52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向图11的上方)移动。其结果为,通过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从图11的上下方向按压聚焦环14,从而聚焦环14被锁定(固定)。
<变形例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分别以面与聚焦环14抵接而对聚焦环14进行锁定,但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即使不以面与聚焦环14抵接也能够对聚焦环14进行锁定。
另外,在将锁定旋钮46过于紧固的情况下、随时间的变化而导致制动构件40的长度方向发生变形而翘曲的情况下,认为也存在制动构件40与聚焦环14不是以面而是以两条线(在截面中观察时为两点)进行接触的情况。另外,在用金属等几乎不会发生变形的材料形成制动环42的情况下,认为也存在制动环42与聚焦环14不是以面而是以一条线(在截面中观察时为一点)进行接触的情况。
图12是制动构件40以及制动环42分别在多个点与聚焦环14抵接的变形例。需要说明的是,对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制动构件54(固定构件)为以与聚焦环14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的板状的构件。制动构件54在E环47的作用下与锁定旋钮46一体化,并且制动构件54位于未与聚焦环14的外周相接的圆弧部分和聚焦环14之间,该制动构件54设为长度方向沿着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
在制动构件54的大致中央形成有供锁定旋钮46贯穿的孔54A。在制动构件54的与聚焦环14对置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用于装入E环47的大致U字形状的槽54B。并且,在制动构件54的与聚焦环14对置的一侧的面上,在两端附近形成有凸部54C(第一凸部)。两个凸部54C彼此之间的间隔期望尽可能地远,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凸部54C彼此之间的间隔为90度。需要说明的是,凸部54C优选为沿着光轴方向的肋。
制动环56(环构件)为形成有椭圆形状的孔56A的筒形的构件。孔56A也形成为对置的直线间的距离比聚焦环14的外周的直径大几百分之一毫米左右的间隙配合的关系。制动环56能够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例如金属、塑料、橡胶等各种各样的材料形成。但是,加工精度根据材料而发生变化,在金属的情况下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在制动环56上形成有供锁定旋钮46螺合的螺纹孔56B。
并且,在制动环56上形成有两处凸部56C(第二凸部)。凸部56C与凸部54C同样,优选为沿着光轴方向的肋。两个凸部56C以与凸部54C对置的方式设置在穿过凸部54C和光轴L的直线上。因此,两个凸部54C彼此之间的间隔为90度。而且,凸部54C与凸部56C之间的间隔也为90度。
需要说明的是,就凸部54C以及凸部56C而言,优选为,前端以位于与聚焦环14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的线上的大小形成,即,连结凸部54C的前端的线为与聚焦环14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连结凸部56C的前端的线为与聚焦环14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
当旋转锁定旋钮46而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与锁定旋钮46一体化的制动构件54向接近聚焦环14的方向移动。由于锁定旋钮46贯穿孔12A,因此制动构件54向图12的下方移动。其结果为,制动构件54的凸部54C与聚焦环14抵接。
另外,当旋转锁定旋钮46而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制动环56向与制动构件40相反的方向(图4的上方)移动。由于锁定旋钮46贯穿孔12A,因此制动环56向图12的上方移动。其结果为,制动环56的凸部56C与聚焦环14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制动环56与聚焦环14为间隙配合的关系,因此,在制动环56移动时不会施加负载。
如此,当旋转锁定旋钮46而相对于聚焦环14拧入锁定旋钮46时,制动构件54的凸部54C以及制动环56的凸部56C从图12的上下方向按压聚焦环14,从而聚焦环14被紧固地锁定(固定)为无法旋转。
如此,通过在制动环以及制动构件上形成凸部,能够使制动环以及制动构件以凸部与聚焦环抵接。因此,通过间隔90°地设置凸部,能够以均等的间隔对聚焦环施加力。
另外,在凸部54以及凸部56C的前端以位于与聚焦环14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的线上的大小形成的情况下,凸部54C以及凸部56C大致同时与聚焦环14抵接,并且凸部54C以及凸部56C被以大致相同大小的力按压于聚焦环14。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分散力来防止镜筒的变形这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凸部54C以及凸部56C间隔90°地形成,但是凸部54C彼此之间的间隔、凸部56C之间的间隔以及凸部54C与凸部56C之间的间隔并不限定于90°。另外,凸部54C、凸部56C并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另外,凸部54C以及凸部56C并不是双方必需同时存在,可以仅有凸部54C,也可以仅有凸部56C。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所涉及的锁定机构应用于聚焦环14,但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聚焦环,也能够应用于透镜装置的所有的操作环(例如,变焦环)。
【符号说明】
10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12 镜筒主体
12A 孔
12B 突出部
12C 肋
12D 螺纹孔
14 聚焦环
16 变焦环
16A 螺纹
18 变焦环装饰部
18 变焦环装饰筒
18A 螺纹孔
22 镜头接环
24 聚焦透镜
26 光圈单元
28 变焦透镜
30 聚焦透镜框
32 变焦透镜框
34 光圈仪
40 制动构件
40A 槽
40B 槽
40C 孔
40D 槽
42 制动环
42A 孔
42B 螺纹孔
42C 槽
44 聚焦环装饰部
46 锁定旋钮
46A 螺纹部
46B 前端部
47 E环
50 锁定旋钮
51 锁定旋钮
51A 凸轮
52 锁定旋钮
52A 螺纹部
52B 螺纹部
52C 前端部
54 制动环
54 制动构件
54A 孔
54B 槽
54C 凸部
56 制动环
56A 孔
56B 螺纹孔
56C 凸部
L 光轴

Claims (7)

1.一种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其具备:
移动透镜,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于镜筒主体;
操作环,其设为相对于所述镜筒主体转动自如,通过转动操作该操作环而使所述移动透镜沿光轴方向移动;
大致圆筒形的环构件,其设于所述操作环的外周;
固定构件,其设于所述操作环与所述环构件之间;
锁定操作构件,其设于所述环构件与所述固定构件之间,通过旋转该锁定操作构件而使所述环构件和所述固定构件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动;
支承机构,其将所述环构件和所述锁定操作构件中的至少一方支承为仅能够在与所述移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通过使所述锁定操作构件旋转,而使所述环构件和所述固定构件向相互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操作环紧固为不能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构件为与所述操作环相接的面以与所述操作环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的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其中,
在所述固定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操作环相接的第一凸部,该第一凸部以其前端位于与所述操作环的外周面大致相同的曲率的线上的大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凸部间隔大致90°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其中,
在所述环构件的与所述第一凸部对置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凸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其中,
在所述镜筒主体上形成有与所述移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孔,
通过使所述锁定操作构件贯穿所述孔而构成所述支承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其中,
所述镜筒主体具有设于所述操作环的内侧的大致圆筒形的筒部和以与所述环构件的端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的凸缘部,
在所述凸缘部以及所述环构件的相互抵接的面上,作为所述支承机构而形成有与所述移动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上的凸部以及与该凸部卡合的槽。
CN201380006988.6A 2012-02-13 2013-01-21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Active CN1040941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28780 2012-02-13
JP2012-028780 2012-02-13
PCT/JP2013/051039 WO2013121832A1 (ja) 2012-02-13 2013-01-21 監視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148A true CN104094148A (zh) 2014-10-08
CN104094148B CN104094148B (zh) 2016-03-02

Family

ID=48983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6988.6A Active CN104094148B (zh) 2012-02-13 2013-01-21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684944B2 (zh)
CN (1) CN104094148B (zh)
WO (1) WO2013121832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668B (zh) * 2015-07-08 2017-02-21 Monitor lens positioning component
CN112083542A (zh) * 2019-06-14 2020-12-1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摄像机
CN112433330A (zh) * 2020-12-10 2021-03-02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锁附结构
CN113534578A (zh) * 2020-04-15 2021-10-22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13568128A (zh) * 2020-04-10 2021-10-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焦机构与投影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06315B2 (ja) * 2018-01-30 2022-0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レンズ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ー
JP7425564B2 (ja) 2019-08-30 2024-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CN114935807B (zh) * 2022-06-01 2023-11-24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一种可抗载荷冲击的光学调焦锁紧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1581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miya Op Co Ltd レンズ鏡筒
CN201289538Y (zh) * 2008-03-31 2009-08-12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US20100232044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Sato Masumi David Lens device
CN201780400U (zh) * 2010-05-27 2011-03-30 泉州市东南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镜头
US20110181970A1 (en) * 2010-01-28 2011-07-28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apparatus for surveillance camera
JP2011154308A (ja) * 2010-01-28 2011-08-11 Fujifilm Corp 監視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54309A (ja) * 2010-01-28 2011-08-11 Fujifilm Corp 監視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1581A (ja) * 2005-03-14 2006-09-21 Mamiya Op Co Ltd レンズ鏡筒
CN201289538Y (zh) * 2008-03-31 2009-08-12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US20100232044A1 (en) * 2009-03-13 2010-09-16 Sato Masumi David Lens device
US20110181970A1 (en) * 2010-01-28 2011-07-28 Fujifilm Corporation Lens apparatus for surveillance camera
JP2011154308A (ja) * 2010-01-28 2011-08-11 Fujifilm Corp 監視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CN201780400U (zh) * 2010-05-27 2011-03-30 泉州市东南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镜头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1668B (zh) * 2015-07-08 2017-02-21 Monitor lens positioning component
CN112083542A (zh) * 2019-06-14 2020-12-15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摄像机
CN113568128A (zh) * 2020-04-10 2021-10-29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焦机构与投影装置
CN113568128B (zh) * 2020-04-10 2024-02-02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调焦机构与投影装置
CN113534578A (zh) * 2020-04-15 2021-10-22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13534578B (zh) * 2020-04-15 2022-11-25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投影机
CN112433330A (zh) * 2020-12-10 2021-03-02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锁附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94148B (zh) 2016-03-02
JPWO2013121832A1 (ja) 2015-05-11
JP5684944B2 (ja) 2015-03-18
WO2013121832A1 (ja) 201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4148A (zh) 监视照相机用透镜装置
CN102023367B (zh) 具有透镜镜筒的图像摄取设备
EP3260896B1 (en) Circumferential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for bus bar in cylindrical lens, and lens barrel equipped with circumferential angle adjustment device for bus bar in cylindrical lens
JP5546188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US8134784B2 (en) Lens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extension/retraction operation with respect to image pickup apparatus body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4067156A (zh) 透镜装置
JP5573425B2 (ja) ねじマウントレンズ鏡筒
JP2011065001A5 (zh)
JP5369928B2 (ja) レンズ鏡筒
US20050231831A1 (en) Lens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same
JP2006227576A (ja) ガイド筒ユニット及びガイド筒ユニットをそなえた鏡筒
JP2004138770A (ja) レンズ鏡筒のaf−mf切替機構
US6476978B2 (en) Linear-motion helicoid mechanism for CCTV camera
US6867926B2 (en) Cam rib support structure
US7004672B2 (en) Bayonet coupling for axially mounting one of two relatively rotatable ring-shaped members on the other
JP5883260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KR101313860B1 (ko) 광학장치
JP2011154309A (ja) 監視カメラ用レンズ装置
US8879176B2 (en) Lens device
US20150268443A1 (en) Optical Device
JP6049294B2 (ja) レンズ鏡筒
CN101558347B (zh) 双目镜
US9983381B2 (en) Lens barrel and optical instrument
JP718969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US20130308200A1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