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8758B -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8758B
CN104088758B CN201410296768.8A CN201410296768A CN104088758B CN 104088758 B CN104088758 B CN 104088758B CN 201410296768 A CN201410296768 A CN 201410296768A CN 104088758 B CN104088758 B CN 104088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crew
wind
ratio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967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8758A (zh
Inventor
钟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ehe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9676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875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8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8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8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87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8Onshore wind turb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能发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附壁形式,且能够感应发光的高效风能发电机。产品由风轮、电机、固架三个模块组成,包括发光二极管、下翼轮、负电滑环、疏风罩、大导电环、双向发电机、导电顶柱、连线槽盖、基座、弹触块、座盖销、光电控器、座盖扣、汇线座、汇线连条、接线柱等四十四种零件,克服当前公知风能发电机结构庞大、风能利用效率低、无法感应发光等缺陷,形成一种具有功能强大、体积精悍、运行可靠、适应范围广等精良特性的风能发电装置,另外,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美观大方,坚实耐用,还有运行安静,无需燃油、无污染等绿色环保优点,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能发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附壁形式,且能够感应发光的高效风能发电机。
背景技术
风能发电装置,是一种将天然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物理实体装置。目前公知的风能发电装置,虽有扇式、帆式、轮式、螺旋桨式等多种样式,且这些样式均能将空气运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但又大都存在下列一些缺陷:
⑴结构庞大,占用土地面积广。
⑵转化效能低,不能全方位采纳来自不同方位的天然气流,也不能将天然风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机械能。
⑶需有繁复的机构变速机构,设备复杂。
⑷无法根据外界光照条件感应发光,适用面窄。
如此等等,影响了公知风能发电装置的使用功能、应用范围及社会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风能发电机结构庞大、转化效能低、无法感应发光、需繁复变速机构等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风能发电装置。该装置除了能够像公知风能发电机一样利用天然风力产生电能之外,还通过附壁横伸的连接设置、垂直镜像的内凹翼轮、沿翼缘布设的灯光格局、感应外界光照的蓄能装置……,使风能发电机有了结构更精悍、转化更高效、应用再广泛、适应性更广等优点。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⑴将产品分为风轮、电机、固架三个模块来设计,其中,风轮模块用于采纳天然风能,和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电机模块用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将光电控器反馈的电能传递给风轮模块;固架模块用于整合、处理电机模块传递过来的电流,并根据外界光照变化将一部分电流反馈给风轮模块,大部分电流向外输出,以及作为固定产品的物理所在。
⑵在风轮模块中,设计二个相互垂直镜像的翼轮零件,用于对应套嵌双向发电机的转轴两端,将来自不向方位的天然风能转化为同一转向的机械能,形成推动发电机旋转的全力。
⑶在翼轮零件中,将每一翼叶均设计成内凹外凸的弧柱形态,以最大程度地吸纳天然风能。
⑷在翼轮零件中,将翼叶的数量设置为3,并使这三扇翼叶绕零件轴心环形阵列,翼叶与翼叶之间的翼面平滑过渡,尽可能将阻碍前一翼叶旋转的阻力转化为推动后一翼叶旋转的动力。
⑸在翼叶环形阵列的端面中心,设置一个圆形凸台,一方面用于强化翼叶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用于预置传递发光电流的导电滑环。
⑹在圆形凸台的正中位置,向外设置一根六棱轴柱,便于连接双向发电机,输出机械能。
⑺在每一翼叶外侧边缘,均匀分布设置4个小灯座,以连接电光源。
⑻根据翼轮零件的发光功能需要,在翼叶外边缘、底边缘等位置预置入相应的导线、灯套、发光二极管、灯罩、导电滑环等电气零件,支持产品发光。
⑼在电机模块中,设计二个疏风罩零件,用于嵌套在双向发电机的两端,支持风轮模块的运转。
⑽在疏风罩外壁,环形阵列16至24个疏风窗,用于发电机的散热;在疏风罩基座,环形阵列3个罩基螺孔,用于疏风罩的固定。
⑾在疏风罩内部,设置一个连线槽及二个导电孔,用于预置导电环,以传递光电控器反馈回来的灯光信号电流。
⑿在疏风罩轴心,设置一个轴孔,用于通过双向发电机的转轴及其附带的连接套。
⒀根据疏风罩导电孔的形态,设计二个结构相似、大小不一的导电环,用于分别传递正向灯光电流和负向灯光电流。
⒁在导电环中,设计一个圆形平环作为零件的主体,外伸一条延伸柄及其接线屏用于连接灯光信号线,环形阵列三个导电筒作为输出灯光电流的介体。
⒂在固架模块中,设计一个基座作为主体零件,用于安装、固定同一模块的其它零件。
⒃在基座零件中,设计一椭圆底盘,用于附着外界立壁;设计一集线座,用于安装光电控器;设计一采光孔,用于支持光电控器对外界光源的采集;设计一圆形筒架,用于横向连接电机模块。
⒄根据基座零件集线座形态,设计若干个弹触块零件,用于将电机模块输送的电源传递给光电控器,将光电控器整流处理的电源向外输出,或将光电控器感应产生的灯光信号电流反馈给电机模块,再让电机模块将灯光信号电流传递给风轮模块。
⒅在弹触块零件中,设计一有弹性的触片作为零件与光电控器连接的介体,设计一圆弧转面作为弹性触片活动缓冲地带,设计一凸台作为零件与外来导线连接的物理所在,设计一支撑柄和定位端作为零件嵌入于基座中的物理所在。
⒆在固架模块中,设计一汇线座零件作为各模块之间电流导线的终端交集之处;在汇线座顶面,横向平行排列四条连条槽,用于设置汇线连条;在汇线座底部,贯穿两个端面设置一个半圆形拱孔,用于通过发电机输入导线。
⒇综合基座零件圆形筒架、汇线座零件的形态,设计一连接盒,用于固架模块与电机模块的物理连接,使它们形成整个产品的主体。
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产品与目前公知的风能发电机相比,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功能强大──产品仅由风轮、电机、固架三个模块组成,无需任何燃料既可集采风、发电、感应发光于一身,绿色环保,功能强大。
2,体积精悍──产品结构紧凑,体积精悍,使用时无需占用任何地表面积,仅依附在立壁上即能稳定运行,且无需任何风向调节机构,不存在风向格禁问题。
3,运行可靠──产品微风即能启动,疾风仍能工作,风速适应范围从每秒0.2米到每秒20米之间,风能利用率高达75%以上,运行可靠,适应性强,
4,适应范围广──产品既能发电,又能发光,可适应于户外一切需要照明、发电的场合使用,尤其能适应家庭、巷道、工厂、船舶、公路、农场、运动场等场所使用外,应用范围广。
另外,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结构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工作可靠,故障率低;还有运行安静,无需燃油、无噪声、无污染等绿色环保优点,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
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风轮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下翼轮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机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疏风罩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大导电环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固架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基座零件结构全剖示例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弹触块零件结构示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汇线座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风轮模块装配示例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电机模块装配示例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固架模块装配示例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装配外观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作为一项产品制造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方案得到具体实施。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产品由风轮、电机、固架三个模块组成,其中,风轮模块由灯罩、发光二极管、灯套、下翼轮、导线、负电滑环、正电滑环、上翼轮八种零件组成,电机模块由疏风罩、罩紧定钉、大导电环、小导电环、风罩内盖、套筒螺钉、连接套筒、双向发电机、导电筒盖、压力弹簧、导电顶柱、连线槽盖、连线螺钉、风罩连线十四种零件组成,固架模块由基座、弹触块、输出线、触块螺钉、座盖销、座盖、光电控器、座盖扣、盖扣螺钉、输入线、线柱垫圈、线座螺钉、汇线座、连盒螺钉、连接盒、连盒垫圈、汇线连条、接线柱、线柱螺钉、连条垫圈、连条螺钉、连接螺钉二十二种零件组成。
实施例中,每种零件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风轮模块所属零件形态如图2所示。
图2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灯罩零件(1)、发光二极管零件(2)、灯套零件(3)、下翼轮零件(4)、导线零件(5)、负电滑环零件(6)、正电滑环零件(7)、上翼轮零件(8),其中,灯罩零件(1)、发光二极管零件(2)、灯套零件(3)的数量各自为24,导线零件(5)的数量为6,负电滑环零件(6)、正电滑环零件(7)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在这时,所谓的“导线零件(5)的数量为6”,是指整个风轮模块中的导线零件数量一共有6对,每对导线中均包括一条正电导线和一条负电导线。
风轮模块中,结构比较特殊的有下翼轮零件(4)和上翼轮零件(8)。下翼轮零件(4)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下翼轮零件(4)结构包括包括弧柱翼叶(9)、灯座(10)、轴座(11)、导线孔(12)、负电环槽(13)、正电环槽(14)、六棱轴柱(15)七个组成部分,其中,灯座(10)的数量为12,弧柱翼叶(9)、导线孔(12)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下翼轮零件(4)成品中,弧柱翼叶(9)、轴座(11)、六棱轴柱(15)自下而上依次排列,3扇弧柱翼叶(9)绕六棱轴柱(15)轴心线环形阵列;负电环槽(13)、正电环槽(14)位于轴座(11)顶面,由外而内依次环绕在六棱轴柱(15)周围;导线孔(12)位于弧柱翼叶(9)外边缘与上边缘的内部,灯座(10)均匀分布在弧柱翼叶(9)外边缘,且与导线孔(12)相通。
实施过程中,下翼轮零件(4)使用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下翼轮零件(4)成品中,同一水平面三个灯座(10)外端所形成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2之间,六棱轴柱(15)外径值与同一水平面三个灯座(10)外端所形成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8之间;六棱轴柱(15)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4之间。
实施例中,上翼轮零件(8)制造材质与下翼轮零件(4)相同,各组成部分的形状、数量、尺寸,均与下翼轮零件(4)相同,但其结构方向相反;上翼轮零件(8)结构与下翼轮零件(4)结构相比,是为上下垂直镜像关系。其中,上翼轮零件(8)结构同样包括弧柱翼叶、灯座、轴座、导线孔、负电环槽、正电环槽、六棱轴柱七个组成部分,灯座的数量为12,弧柱翼叶、导线孔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上翼轮零件(8)成品中,弧柱翼叶、轴座、六棱轴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3扇弧柱翼叶绕六棱轴柱轴心线环形阵列;负电环槽、正电环槽位于轴座底面,由外而内依次环绕在六棱轴柱周围;导线孔位于弧柱翼叶外边缘与下边缘的内部,灯座均匀分布在弧柱翼叶外边缘,且与导线孔相通。
电机模块所属零件形态如图4所示。
图4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疏风罩零件(16)、罩紧定钉零件(17)、大导电环零件(18)、小导电环零件(19)、风罩内盖零件(20)、套筒螺钉零件(21)、连接套筒零件(22)、双向发电机零件(23)、导电筒盖零件(24)、压力弹簧零件(25)、导电顶柱零件(26)、连线槽盖零件(27)、连线螺钉零件(28)、风罩连线零件(29)。其中,导电筒盖零件(24)、压力弹簧零件(25)、导电顶柱零件(26)的数量各自为12,套筒螺钉零件(21)的数量为8,罩紧定钉零件(17)的数量为6,连线螺钉零件(28)的数量为4,双向发电机零件(23)的数量为1,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
电机模块中,结构比较特殊的有疏风罩零件(16)、大导电环零件(18)和小导电环零件(19)。疏风罩零件结构如图5所示。
图5中,疏风罩零件(16)结构包括轴孔(30)、底面环槽(31)、小电环孔(32)、底面(33)、大电环孔(34)、连线槽(35)、导线孔(36)、疏风窗(37)、罩基(38)、罩基顶面(39)、罩基螺孔(40)、轴孔凸缘(41)、内小环槽(42)、内大环槽(43)、导电筒孔(44)十五个组成部分,其中,疏风窗(37)数量在16至24之间,导电筒孔(44)数量为6,罩基螺孔(40)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疏风罩零件(16)成品中,疏风窗(37)、罩基螺孔(40)各自绕轴孔(30)轴心线环形阵列,疏风窗(37)中心线与轴孔(30)轴心线相互平行,罩基螺孔(40)轴心线与轴孔(30)轴心线垂直相交;底面(33)、底面环槽(31)、内大环槽(43)、内小环槽(42)、轴孔凸缘(41)自下而上依次交错排列,底面(33)轴心线、底面环槽(31)轴心线、内大环槽(43)轴心线、内小环槽(42)轴心线、轴孔凸缘(41)轴心线与轴孔(30)轴心线相互重合;小电环孔(19)、大电环孔(18)对应置于内小环槽(42)、内大环槽(43)内部,且小电环孔(32)、大电环孔(34)分别与连线槽()相通;3个导电筒孔(44)均匀分布在小电环孔(32)中,且上下两端分别与内小环槽(42)、底面环槽(31)相通;另3个导电筒孔均匀分布在大电环孔(34)中,且上下两端分别与内大环槽(43)、底面(33)相通。
实施过程中,疏风罩零件(16)使用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疏风罩零件(16)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0.9到1:1.1之间;罩基(38)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比例,在1:9.0到1:9.4之间;轴孔(30)直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3.4到1:3.7之间。
大导电环零件(18)结构如图6所示。
图6中,大导电环零件(18)结构包括导电筒(45)、平环(46)、延伸柄(47)、接线屏(48)、接线螺孔(49)、筒基螺纹(50)、筒腔(51)、顶柱孔(52)八个组成部分,其中,导电筒(45)、筒基螺纹(50)、筒腔(51)、顶柱孔(52)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大导电环零件(18)成品中,接线屏(48)方向朝上,导电筒(45)方向朝下,导电筒(45)贯穿平环(46)上下两面且均匀分布,导电筒(45)轴心线与平环(46)轴心线相互平行;筒基螺纹(50)、筒腔(51)、顶柱孔(52)在导电筒(45)内腔中自上而下依次串连排列。
实施过程中,大导电环零件(18)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大导电环零件(18)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平环(46)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1到1:4.4之间;延伸柄(47)长度值与平环(46)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0到1:23之间;导电筒(45)外径值与平环(46)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导电筒(45)外径值与平环(46)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2之间;顶柱孔(52)直径值与导电筒(45)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8到1:3.2之间。
实施例中,小导电环零件(19)结构与大导电环零件(18)结构相似,且组成部分数量相同,制造材质相同,但各组成部分之间尺寸比例略有差异;其中,小导电环零件(19)使用与大导电环零件(18)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导电筒、平环、延伸柄、接线屏、接线螺孔、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八个组成部分,导电筒、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制成所形成的小导电环零件(19)成品中,接线屏方向朝下,导电筒方向朝下,导电筒贯穿平环上下两面且均匀分布,导电筒轴心线与平环轴心线相互平行;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在导电筒内腔中自上而下依次串连排列;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2到1:4.5之间;延伸柄长度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4到1:4.6之间;导电筒外径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9.9到1:11之间;导电筒外径值与平环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7.7到1:8.0之间;顶柱孔直径值与导电筒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8到1:3.2之间。
固架模块所属零件形态如图7所示。
图7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基座零件(53)、弹触块零件(54)、输出线零件(55)、触块螺钉零件(56)、座盖销零件(57)、座盖零件(58)、光电控器零件(59)、座盖扣零件(60)、盖扣螺钉零件(61)、输入线零件(62)、线柱垫圈零件(63)、线座螺钉零件(64)、汇线座零件(65)、连盒螺钉零件(66)、连接盒零件(67)、连盒垫圈零件(68)、汇线连条零件(69)、接线柱零件(70)、线柱螺钉零件(71)、连条垫圈零件(72)、连条螺钉零件(73)、连接螺钉零件(74),其中,线柱垫圈零件(63)、接线柱零件(70)、线柱螺钉零件(64)的数量各自为12,弹触块零件(54)、触块螺钉零件(56)的数量各自为6,输入线零件(62)、线座螺钉零件(64)、连盒螺钉零件(66)、连盒垫圈零件(68)、汇线连条零件(69)、连条垫圈零件(72)、连条螺钉零件(73)、连接螺钉零件(74)的数量各自为4,输出线零件(55)的数量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固架模块中,结构比较特殊的有基座零件(53)、弹触块零件(54)、汇线座零件(65)。基座零件(53)结构如图8所示。
图8中,基座零件(53)结构包括底盘围裙(75)、底盘通孔(76)、椭圆底盘(77)、座盖销耳(78)、座盖口(79)、集线座(80)、盖扣螺孔(81)、圆形筒架(82)、斜面盒盖(83)、盒盖螺孔(84)、盖顶斜面(85)、筒架内腔(86)、控器槽(87)、容空槽(88)、采光孔(89)、触块槽(90)、外线孔(91)十七个组成部分,其中,触块槽(90)的数量为6,底盘通孔(76)、盒盖螺孔(84)的数量各自为4,座盖销耳(78)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基座零件(53)成品中,椭圆底盘(77)、集线座(80)、圆形筒架(82)、斜面盒盖(83)自下而上依次串连排列,圆形筒架(82)轴心线与椭圆底盘(77)长轴相互垂直;采光孔(89)、控器槽(87)、触块槽(90)、外线孔(91)在集线座(80)内腔中自前而后依次排列,座盖口(79)位于集线座(80)后方正中位置,座盖口(79)上方设置盖扣螺孔(81),座盖口(79)下方设置座盖销耳(78)。
实施过程中,基座零件(53)使用绝缘热固性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基座零件(53)成品中,椭圆底盘(77)短轴值与椭圆底盘(77)长轴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椭圆底盘(77)长轴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2.0之间;集线座(80)长度值与椭圆底盘(77)长轴值之间的比例,在1:1.8到1:2.1之间;圆形筒架(82)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3之间。
弹触块零件(54)结构如图9所示。
图9中,弹触块零件(54)结构包括弹触面(92)、圆弧面(93)、支撑柱(94)、凸台(95)、凸台螺孔(96)、定位端(97)六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弹触块零件(54)成品中,弹触面(92)、圆弧面(93)、支撑柱(94)、凸台(95)、定位端(97)依次串连连接,凸台螺孔(96)位于凸台(95)顶面正中位置。
实施过程中,弹触块零件(54)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弹触块零件(54)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厚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0到1:4.3之间;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7到1:1.9之间;圆弧面(93)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8.5到1:8.8之间,凸台(95)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1之间;凸台(95)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6到1:4.9之间。
汇线座零件(65)结构如图10所示。
图10中,汇线座零件(65)结构包括座基(98)、连条槽(99)、连条螺孔(100)、线柱螺孔(101)、座基端面(102)、拱孔(103)、座角沉孔(104)七个组成部分,其中,线柱螺孔(101)的数量为12,连条槽(99)、连条螺孔(100)、座角沉孔(104)的数量各自为4,座基端面(102)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汇线座零件(65)成品中,连条槽(99)在座基(98)顶面横向平行排列,每一连条槽(99)中均匀分布3个线柱螺孔(101)和1个连条螺孔(100);座角沉孔(104)位于座基四角,拱孔(103)位于座基(98)底面,且与座基端面(102)垂直相交。
实施过程中,汇线座零件(65)使用绝缘电木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汇线座零件(65)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1到1:3.4之间;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2之间;拱孔(103)半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连条槽(99)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8到1:5.2之间;连条槽(99)深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7.7到1:8.1之间。
实施例中,当产品所需零件均已制造完毕之后,即可以模块为单位,将零件组装配合,生成成型产品。风轮模块中各零件之间装配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中,负电滑环零件(6)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4)、上翼轮零件(8)的负电环槽中;正电滑环零件(7)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4)、上翼轮零件(8)的正电环槽中;发光二极管零件(2)配合着灯套零件(3),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4)、上翼轮零件(8)的灯座中,灯罩零件(1)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4)、上翼轮零件(8)的灯座表面,且将发光二极管零件(2)笼罩其中;导线零件(5)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4)、上翼轮零件(8)的导线孔中,且一端分别与正电滑环零件(7)、负电滑环零件(6)连接,另一端依次与各发光二极管零件(2)并连连接。
电机模块中各零件之间装配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中,大导电环零件(18)置于疏风罩零件(16)中的大电环孔中;所述的小导电环零件(19),置于疏风罩零件(16)中的小电环孔中;所述的导电筒盖零件(24)、压力弹簧零件(25)、导电顶柱零件(26),自上而下依次分别置于大导电环零件(18)、小导电环零件(19)的导电筒内腔中,且导电顶柱零件(26)的顶端凸出在疏风罩零件(16)导电筒孔外面;所述的风罩连线零件(29),通过连线螺钉零件(28)的紧定,在疏风罩零件(16)连线槽中分别与大导电环零件(18)接线屏、小导电环零件(19)接线屏连接。
固架模块中各零件之间装配关系如图13所示。
图13中,弹触块零件(54)置于基座零件(53)触块槽中,且弹触块零件(54)弹触面与基座零件(53)控器槽相连接;汇线盒零件(65)通过线座螺钉零件(64)的紧定,置于连接盒零件(67)内腔;汇线连条零件(69)在连条垫圈零件(72)、连条螺钉零件(73)的紧定下,置于汇线座零件(65)连条槽中;输入线零件(62)一端通过接线柱零件(70)、线柱螺钉零件(71)的紧定,与汇线连条零件(69)连接,另一端通过触块螺钉零件(56)的紧定,与弹触块零件(54)相连接。
产品各模块之间装配关系如图14所示。
图14中,电机模块通过连接套筒零件(22)的套嵌配合,分别与风轮模块的下翼轮零件(4)、上翼轮零件(8)相连接,且电机模块导电顶柱零件(26)分别与风轮模块正电滑环零件(7)、负电滑环零件(6)对应接触;固架模块通过连盒螺钉零件(66)、连盒垫圈零件(68)的紧定,使连接盒零件(67)与电机模块双向发电机零件(23)紧密接触;电机模块风罩连线零件(29)在固架模块接线柱零件(70)、线柱螺钉零件(72)的紧定下,与汇线连条零件(69)相连接。
实施例中,通过所述风轮模块、电机模块、固架模块装配结合生成的成型产品,主要应用于风能发电,且能够根据外界光照程度的变化感应发光,其使用情况同样如图14所示。
图14中,产品在使用时,通过固架模块基座零件(53)附贴固定在外设立壁上,当无论来自哪个方位的天然风力流经产品风轮模块时,均可被下翼轮零件(4)和上翼轮零件(8)同时采纳吸收,转化为同向旋转的机械能,进而推动双向发电机零件(23)产生电能;当双向发电机零件(23)所产生电能通过固架模块光电控器零件(59)处理后,一部分电能积蓄起来,根据外界光照变化择时反馈给风轮模块发光二极管零件(2),驱动发光二极管零件(2)发光;剩下的大部分电能则通过输出线零件(55)向外输出,从而形成产品高效风能发电、感应发光的双重效能。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产品所有零件的形状、规格、材质等,均可以根据功能需要而灵活变通,从而实现多种规格、多种型号的有机组合,从而形成多种实施方案,开拓出千姿百态产品。

Claims (10)

1.一种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由风轮、电机、固架三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
⑴所述的风轮模块,由灯罩、发光二极管、灯套、下翼轮、导线、负电滑环、正电滑环、上翼轮八种零件组成,其中,灯罩零件、发光二极管零件、灯套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4,导线零件的数量为6,负电滑环零件、正电滑环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⑵所述风轮模块导线零件的数量为6,是指整个风轮模块中的导线零件数量一共有6对,每对导线中均包括一条正电导线和一条负电导线;
⑶所述风轮模块中的下翼轮零件,其结构包括弧柱翼叶、灯座、轴座、导线孔、负电环槽、正电环槽、六棱轴柱七个组成部分,其中,灯座的数量为12,弧柱翼叶、导线孔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下翼轮零件成品中,弧柱翼叶、轴座、六棱轴柱自下而上依次排列,3扇弧柱翼叶绕六棱轴柱轴心线环形阵列;负电环槽、正电环槽位于轴座顶面,由外而内依次环绕在六棱轴柱周围;导线孔位于弧柱翼叶外边缘与上边缘的内部,灯座均匀分布在弧柱翼叶外边缘,且与导线孔相通;
⑷所述风轮模块中的上翼轮零件,各组成部分的形状、数量、尺寸,均与下翼轮零件相同,但结构方向相反;其中,上翼轮零件结构同样包括弧柱翼叶、灯座、轴座、导线孔、负电环槽、正电环槽、六棱轴柱七个组成部分,灯座的数量为12,弧柱翼叶、导线孔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上翼轮零件成品中,弧柱翼叶、轴座、六棱轴柱自上而下依次排列,3扇弧柱翼叶绕六棱轴柱轴心线环形阵列;负电环槽、正电环槽位于轴座底面,且由外而内依次环绕在六棱轴柱周围;导线孔位于弧柱翼叶外边缘与下边缘的内部,灯座均匀分布在弧柱翼叶外边缘,且与导线孔相通;
⑸所述电机模块,由疏风罩、罩紧定钉、大导电环、小导电环、风罩内盖、套筒螺钉、连接套筒、双向发电机、导电筒盖、压力弹簧、导电顶柱、连线槽盖、连线螺钉、风罩连线十四种零件组成,其中,导电筒盖零件、压力弹簧零件、导电顶柱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2,套筒螺钉零件的数量为8,罩紧定钉零件的数量为6,连线螺钉零件的数量为4,双向发电机零件的数量为1,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2;
⑹所述电机模块中的疏风罩零件,其结构包括轴孔、底面环槽、小电环孔、底面、大电环孔、连线槽、导线孔、疏风窗、罩基、罩基顶面、罩基螺孔、轴孔凸缘、内小环槽、内大环槽、导电筒孔十五个组成部分,其中,疏风窗的数量在16至24之间,导电筒孔的数量为6,罩基螺孔的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疏风罩零件成品中,疏风窗、罩基螺孔各自绕轴孔轴心线环形阵列,疏风窗中心线与轴孔轴心线相互平行,罩基螺孔轴心线与轴孔轴心线垂直相交;底面、底面环槽、内大环槽、内小环槽、轴孔凸缘自下而上依次交错排列,底面轴心线、底面环槽轴心线、内大环槽轴心线、内小环槽轴心线、轴孔凸缘轴心线与轴孔轴心线相互重合;小电环孔对应置于内小环槽内部、大电环孔对应内大环槽内部,且小电环孔、大电环孔分别与连线槽相通;3个导电筒孔均匀分布在小电环孔中,且上下两端分别与内小环槽、底面环槽相通;另3个导电筒孔均匀分布在大电环孔中,且上下两端分别与内大环槽、底面相通;
⑺所述电机模块中的大导电环零件,其结构包括导电筒、平环、延伸柄、接线屏、接线螺孔、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八个组成部分,其中,导电筒、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大导电环零件成品中,接线屏方向朝上,导电筒方向朝下,导电筒贯穿平环上下两面且均匀分布,导电筒轴心线与平环轴心线相互平行;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在导电筒内腔中自上而下依次串连排列;
⑻所述的固架模块,由基座、弹触块、输出线、触块螺钉、座盖销、座盖、光电控器、座盖扣、盖扣螺钉、输入线、线柱垫圈、线座螺钉、汇线座、连盒螺钉、连接盒、连盒垫圈、汇线连条、接线柱、线柱螺钉、连条垫圈、连条螺钉、连接螺钉二十二种零件组成,其中,线柱垫圈零件、接线柱零件、线柱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2,弹触块零件、触块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6,输入线零件、线座螺钉零件、连盒螺钉零件、连盒垫圈零件、汇线连条零件、连条垫圈零件、连条螺钉零件、连接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4,输出线零件的数量为2,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⑼所述固架模块中的基座零件,其结构包括底盘围裙、底盘通孔、椭圆底盘、座盖销耳、座盖口、集线座、盖扣螺孔、圆形筒架、斜面盒盖、盒盖螺孔、盖顶斜面、筒架内腔、控器槽、容空槽、采光孔、触块槽、外线孔十七个组成部分,其中,触块槽的数量为6,底盘通孔、盒盖螺孔的数量各自为4,座盖销耳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基座零件成品中,椭圆底盘、集线座、圆形筒架、斜面盒盖自下而上依次串连排列,圆形筒架轴心线与椭圆底盘长轴相互垂直;采光孔、控器槽、触块槽、外线孔在集线座内腔中自前而后依次排列,座盖口位于集线座后方正中位置,座盖口上方设置盖扣螺孔,座盖口下方设置座盖销耳;
⑽所述固架模块中的弹触块零件,其结构包括弹触面、圆弧面、支撑柱、凸台、凸台螺孔、定位端六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弹触块零件成品中,弹触面、圆弧面、支撑柱、凸台、定位端依次串连连接,凸台螺孔位于凸台顶面正中位置;
⑾所述固架模块中的汇线座零件,其结构包括座基、连条槽、连条螺孔、线柱螺孔、座基端面、拱孔、座角沉孔七个组成部分,其中,线柱螺孔的数量为12,连条槽、连条螺孔、座角沉孔的数量各自为4,座基端面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汇线座零件成品中,连条槽在座基顶面横向平行排列,每一连条槽中均匀分布3个线柱螺孔和1个连条螺孔;座角沉孔位于座基四角,拱孔位于座基底面,且与座基端面垂直相交;
⑿在成型产品中,所述风轮模块的负电滑环零件,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上翼轮零件的负电环槽中;所述的正电滑环零件,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上翼轮零件的正电环槽中;所述的发光二极管零件,配合着灯套零件,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上翼轮零件的灯座中,所述的灯罩零件,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上翼轮零件的灯座表面,且将发光二极管零件笼罩其中;所述的导线零件,对应置于下翼轮零件、上翼轮零件的导线孔中,且一端分别与正电滑环零件、负电滑环零件连接,另一端依次与各发光二极管零件并连连接;
⒀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电机模块的大导电环零件,置于疏风罩零件中的大电环孔中;所述的小导电环零件,置于疏风罩零件中的小电环孔中;所述的导电筒盖零件、压力弹簧零件、导电顶柱零件,自上而下依次分别置于大导电环零件、小导电环零件的导电筒内腔中,且导电顶柱零件的顶端凸出在疏风罩零件导电筒孔外面;所述的风罩连线零件,通过连线螺钉零件的紧定,在疏风罩零件连线槽中分别与大导电环零件接线屏、小导电环零件接线屏连接;
⒁在成型产品中,所述固架模块的弹触块零件,置于基座零件触块槽中,且弹触块零件弹触面与基座零件控器槽相连接;所述的汇线盒零件,通过线座螺钉零件的紧定,置于连接盒零件内腔;所述的汇线连条零件,在连条垫圈零件、连条螺钉零件的紧定下,置于汇线座零件连条槽中;所述的输入线零件,一端通过接线柱零件、线柱螺钉零件的紧定,与汇线连条零件连接,另一端通过触块螺钉零件的紧定,与弹触块零件相连接;
⒂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电机模块通过连接套筒零件的套嵌配合,分别与风轮模块的下翼轮零件、上翼轮零件相连接,且电机模块导电顶柱零件分别与风轮模块正电滑环零件、负电滑环零件对应接触;
⒃在成型产品中,所述固架模块通过连盒螺钉零件、连盒垫圈零件的紧定,使连接盒零件与电机模块双向发电机零件紧密接触;电机模块风罩连线零件在固架模块接线柱零件、线柱螺钉零件的紧定下,与汇线连条零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轮模块中的下翼轮零件,使用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下翼轮零件成品中,同一水平面三个灯座外端所形成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2之间,六棱轴柱外径值与同一水平面三个灯座外端所形成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8之间;六棱轴柱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轮模块中的上翼轮零件,其制造材质与下翼轮零件相同;其结构与下翼轮零件相比,是为上下垂直镜像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机模块中的疏风罩零件,使用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疏风罩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0.9到1:1.1之间;罩基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比例,在1:9.0到1:9.4之间;轴孔直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3.4到1:3.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机模块中的大导电环零件,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大导电环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1到1:4.4之间;延伸柄长度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0到1:23之间;导电筒外径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导电筒外径值与平环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2之间;顶柱孔直径值与导电筒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8到1:3.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机模块中的小导电环零件,使用与大导电环零件相同的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导电筒、平环、延伸柄、接线屏、接线螺孔、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八个组成部分,导电筒、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的数量各自为3,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为1;在制成所形成的小导电环零件成品中,接线屏方向朝下,导电筒方向朝下,导电筒贯穿平环上下两面且均匀分布,导电筒轴心线与平环轴心线相互平行;筒基螺纹、筒腔、顶柱孔在导电筒内腔中自上而下依次串连排列;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2到1:4.5之间;延伸柄长度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4到1:4.6之间;导电筒外径值与平环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9.9到1:11之间;导电筒外径值与平环内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7.7到1:8.0之间;顶柱孔直径值与导电筒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8到1: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架模块中的基座零件,使用绝缘热固性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基座零件成品中,椭圆底盘短轴值与椭圆底盘长轴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椭圆底盘长轴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2.0之间;集线座长度值与椭圆底盘长轴值之间的比例,在1:1.8到1:2.1之间;圆形筒架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架模块中的弹触块零件,使用铜锌合金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弹触块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厚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0到1:4.3之间;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7到1:1.9之间;圆弧面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8.5到1:8.8之间,凸台长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1之间;凸台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6到1:4.9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固架模块中的汇线座零件,使用绝缘电木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汇线座零件成品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宽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3.1到1:3.4之间;最大宽度值与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2之间;拱孔半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2到1:1.4之间;连条槽宽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4.8到1:5.2之间;连条槽深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7.7到1:8.1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其特征是:通过所述风轮模块、电机模块、固架模块装配结合生成的成型产品,主要应用于风能发电,且能够根据外界光照程度的变化感应发光;产品在使用时,通过固架模块基座零件附贴固定在外设立壁上,当无论来自哪个方位的天然风力流经产品风轮模块时,均可被下翼轮零件和上翼轮零件同时采纳吸收,转化为同向旋转的机械能,进而推动双向发电机零件产生电能;当双向发电机零件所产生电能通过固架模块光电控器零件处理后,一部分电能积蓄起来,根据外界光照变化择时反馈给风轮模块发光二极管零件,驱动发光二极管零件发光;剩下的大部分电能则通过输出线零件向外输出,从而形成产品高效风能发电、感应发光的双重效能。
CN201410296768.8A 2014-06-28 2014-06-28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Active CN1040887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6768.8A CN104088758B (zh) 2014-06-28 2014-06-28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96768.8A CN104088758B (zh) 2014-06-28 2014-06-28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8758A CN104088758A (zh) 2014-10-08
CN104088758B true CN104088758B (zh) 2016-07-20

Family

ID=5163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96768.8A Active CN104088758B (zh) 2014-06-28 2014-06-28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875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03294U1 (de) * 2001-02-14 2001-09-27 Uckerwerk Energietechnik Gmbh Integrierte Rotor-Hindernisbefeuerungsanlage für Windenergieanlagen
US20040105256A1 (en) * 2002-11-22 2004-06-03 Jones Timothy R. Virtual color generating windmills, spinners, and ornamental devices powered by solar or wind energy
CN201190633Y (zh) * 2008-04-23 2009-02-04 彭成万 一种具有光源的风车
TW201109530A (en) * 2009-09-08 2011-03-16 Song-Yuan Hu Electronic device
CN103410669B (zh) * 2013-07-23 2015-11-18 钟明华 附壁式风能发电机
CN103397988B (zh) * 2013-07-23 2015-11-18 钟明华 立壁式风能动力挂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8758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43907U (zh) 360度led灯丝灯泡一体灯
US20090295293A1 (en) Fluid driven rotor with lights
CN104088758B (zh)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CN209146761U (zh) 一种可以自由调节发光颜色的led灯泡
CN202484745U (zh) 螺口式led射灯
CN201265785Y (zh) 一种箭头指示太阳能草坪灯
CN205001883U (zh) 一种led球泡灯
CN207316713U (zh) 一种新型led灯
CN20303545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
CN208312004U (zh) 一种可伸缩调节的led灯泡
CN104047808B (zh) 高效风能光电动力轮
CN103939294B (zh) 集成式路灯风能发电装置
CN103967715A (zh)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CN201896771U (zh) 幻光风轮
CN103939293B (zh) 拧旋式风能炫光轮
CN204268302U (zh) 一种风能自行车led灯
CN202660273U (zh) 一种led球泡
CN202056638U (zh) 一种无影台灯
CN203115584U (zh) 一种球泡灯
CN209688647U (zh) 一种新型led一体灯
CN202675013U (zh) Led落地灯
CN202569552U (zh) 带风力发电机灯的风筝
CN211316002U (zh) 具有内置风力发电装置的led路灯
CN211011175U (zh) 一种风能带动氛围灯
CN201748317U (zh) 新型太阳能草坪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6

Address after: Room 103, No. 108, Mingzhu Avenue, yonganzhou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n Sisi

Address before: 204, room 515041, block 20, Party School Road, Shant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ong Ji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9

Address after: 236000 No.1, building 23, Bailian Industrial Park, Xingtang Street office, Linquan County,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yang Linzhi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03, No. 108, Mingzhu Avenue, yonganzhou Town, Gaogang District,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 Sis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28

Address after: 236400, 4th Floor, Building 2, Phase 4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Linquan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nhui Lehe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6000 No.1, building 23, Bailian Industrial Park, Xingtang Street office, Linquan County, Fuyang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yang Linzhi Machiner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