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7715A -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7715A
CN103967715A CN201410215600.XA CN201410215600A CN103967715A CN 103967715 A CN103967715 A CN 103967715A CN 201410215600 A CN201410215600 A CN 201410215600A CN 103967715 A CN103967715 A CN 103967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screw
generator
tighten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56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21560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7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7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7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发生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天然风力、采用拧旋式风力翼叶轮、具有发电发光双重效能的电能发生器。产品由翼轮、电机二个模块组成,包括灯罩、LED灯管、翼叶轮、感应控制杆、光电二极管、调光帽、发电机、转换筒、螺塞、导电顶柱、风罩紧定钉、疏风罩、导线扣环等二十五个零件,克服目前公知风能发电机体积庞大、风能利用效率低、不能感应发光等缺陷,形成一种具有结构精悍、运行效率高、安全可靠、适应范围广的风力炫光发电装置;另外,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美观大方,坚实耐用,还有运行安静,无需燃料、没有污染等绿色环保优点,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能发生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利用天然风力、采用拧旋式风力翼叶轮、具有发电发光双重效能的电能发生器。
背景技术
电能发生器,是指一种利用机械能量或化学能量、核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物理装置;所谓的风力电能发生器,是指将天然空气运动能量转化为机械能量、再将机械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物理实体设备。目前公知的风力电能发生器,虽然或多或少均能将空气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但大多仅限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而已,没有直接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而使自身设备发光,没法给外界以一种照明、标示、提醒的光学照耀作用;某些风力采集装置虽然能够在生成电能的同时使自身发光,但其发光强度随着天然风力强度的变化而变化,或明或暗,飘忽不定,没有明显的实用意义,因而影响了公知风力电能发生器的使用功能、应用范围及社会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风力电能发生器无法兼有发电发光双重功能、发光时飘忽不定的缺陷,向公众提供一种独特的风能炫光发电装置。该装置除了能够像公知风力发电机一样利用天然风力产生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之外,还利用部分电能用以电光转换,使自身设备发光,同时通过感应控制装置,智能感知外界光亮强度,使设备灯光能够随着环境光照强度变化相应点亮或熄灭,且保持设备自发光强度的稳定性,从而使产品有了效能更广泛、适应性更宽广等优点。
本发明为实现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⑴ 将产品分为翼轮和电机两个模块来设计,其中,翼轮模块用于将天然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对外感应发光;电机模块用于将翼轮模块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将一部分电能反馈给翼轮模块,支持翼轮模块发光。
⑵ 在翼轮模块中,设计一个翼叶轮作为主体零件,用以吸纳来自不同方向的天然风力,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
⑶ 在翼叶轮零件中,设计出三个形态相同,且具有凹入兜风面和凸出滑风面的翼叶,使这三个翼叶环形阵列,绕轴拧旋形成三翼轮状。
⑷ 在翼叶轮零件中,将前一翼叶的凸出滑风面与后一翼叶的凹入兜风面平滑连接,使前一翼叶对天然气流的逆流阻力转化为后一翼叶对天然气流的迎流冲力,提高设备对天然风能的利用率。
⑸ 在翼叶轮零件每一翼叶中,在其外侧边缘自上而下均匀设置四个微型灯座,用于配套设置LED电光源。
⑹ 根据微型灯座的设置走向,沿着翼叶外边缘、底边缘贯通设置导线孔,且使导线孔与微型灯座相通,预置入电流导线。
⑺ 在翼叶轮零件下端,设置一六棱轴柄,用以连接电机模块,传递机械动力。
⑻ 在六棱轴柄垂直上方、三个翼叶拧旋绞合中心位置,设置一个沉孔,用于旋转感应控制杆,以控制产品炫光的开启和熄灭。
⑼ 在控制杆沉孔垂直偏下位置,预置二个扁平圆环,且使二个圆环分别与翼叶导线正负两极对应连接,用于接受感应控制杆传递出来的灯光信号。
⑽ 在六棱轴柄垂直偏上、二个扁平圆环下方位置,再预置二个扁平滑环,且使用导电连杆与感应控制杆连接,用以接受从发电机传递过来的电能,使产品感应控制杆具有充沛的能量。
⑾ 在产品的电机模块中,除制式发电机外,再设计一个疏风罩作为模块的主体零件,用以支持翼轮模块的机械运转,且将发电机生成的部分电能反馈给翼轮模块。
⑿ 在疏风罩零件中,设置一稳固罩脚,以便零件能够稳当地固定在发电机罩盖上。
⒀ 在疏风罩零件中,绕零件轴心环形阵列若干个疏风窗,用于产品运行时的散热,确保产品运转的安全可靠。
⒁ 在疏风罩零件中,预置二个设置导电圆环,用于接收发电机传递过来的电能。
⒂ 在每一导电圆环上,均布设置三个导电筒,用于配套设置导电顶柱、压力弹簧、螺纹筒塞,使导电圆环所接收的电能能够流畅地传递给翼轮模块。
⒃ 在疏风罩零件正中,设置一个轴孔,用于放置翼叶轮零件的轴柄,使翼轮模块机械能能够向电机模块传递。
⒄ 在电机模块中,设计一个转换筒零件,用于翼叶轮零件轴柄与发电机转子之间的连接。
⒅ 设计宽大一个发电机底盘,使发电机能够竖向垂直放置,以确保产品各项功能的顺利实现。
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产品与目前公知的风力发电机相比,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结构精悍──产品由翼轮、电机二个模块紧密结合组成,集采纳风力、发光、发电于一体,体积精悍,竖直放置,占用空间面积小。
2,运行效率高──产品微风即能启动,疾风仍能工作,不存在风向格禁问题,且能兜截来自地表自下而上的气流旋涡,风速适应范围从每秒0.3米到每秒20米之间,风能利用率达75%以上。
3,安全可靠──产品结构简单,无需额外风向调节机构,发光均匀稳定,发电安全可靠,设备连接牢固,故障率低。
4,适应范围广──产品可适应于一切需要发电发光的场合,能够满足工厂、机关、营房、农场、机场、牧场等场合的使用需要,尤其能够作为机场航标灯、道路标示灯、街道照明灯、家庭应急灯使用,且可以向外界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适应范围极为宽阔。
另外,本发明实施简单,制造简易,所形成产品美观大方,坚实耐用,安装方便,还有运行安静,无需燃料、没有污染等绿色环保优点,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
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翼轮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翼叶轮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感应控制杆零件结构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顶罩零件结构全剖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电机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转换筒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疏风罩零件结构局部剖示例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翼轮模块零件装配示例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电机模块零件装配示例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成型产品整体外观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作为一项产品制造的技术方案,通过相应组成部分的有机结合,可以使方案得到具体实施。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产品由翼轮、电机二个模块组成,其中,翼轮模块由灯罩、LED灯管、灯管内套、翼叶轮、感应控制杆、光电二极管、调光帽、防水垫圈、顶帽、顶帽螺钉十种零件组成,电机模块由电机底座、发电机、小紧定螺钉、大紧定螺钉、转换筒、内盖、螺塞、压力弹簧、导电顶柱、风罩紧定钉、疏风罩、导线扣环、垫圈、导线螺钉、导线盒盖十五种零件组成。
实施例中,每一零件都有其具体的形态,翼轮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具体形态如图2所示。
图2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灯罩零件(1)、LED灯管零件(2)、灯管内套零件(3)、翼叶轮零件(4)、感应控制杆零件(5)、光电二极管零件(6)、调光帽零件(7)、防水垫圈零件(8)、顶帽零件(9)、顶帽螺钉零件(10),其中,灯罩零件(1)、LED灯管零件(2)、灯管内套零件(3)的数量各12,顶帽螺钉零件(10)的数量为3,其它零件的数量各1。
在翼轮模块中,结构比较特殊的有翼叶轮零件(4)、感应控制杆零件(5)和顶帽零件(9)。翼叶轮零件(4)结构如图3所示。
图3中,翼叶轮零件(4)结构包括六棱轴柄(11)、紧定坑(12)、A翼(13)、B翼(14)、导线孔(15)、导线(16)、控制杆沉孔(17)、定向槽(18)、翼叶灯座(19)、顶帽槽(20)、顶帽螺孔(20)、防水围(22)、C翼(23)、负极导杆(24)、正极导杆(25)、正极连杆(26)、负极连杆(27),负极导环(28)、正极导环(29)、正极滑环(30)、负极滑环(31)二十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翼叶灯座(19)的数量为12,导线孔(15)、导线(16)、顶帽螺孔(21)的数量各3,紧定坑(12)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12个翼叶灯座(19)分为三组,各自对应均匀分布在A翼(13)、B翼(14)、C翼(23)的外侧边缘;3个导线孔(15)分别内藏于A翼(13)、B翼(14)、C翼(23)边缘,且与所在翼叶(在实施过程中,A翼、B翼、C翼统称为“翼叶”)的翼叶灯座(19)相通;3条导线(16)对应预置于导线孔(15)中,且导线(16)正负两端分别与正极导环(29)、负极导环(28)对应连接。
实施过程中,翼叶轮零件(4)除其预置的导线(16)、负极导杆(24)、正极导杆(25)、正极连杆(26)、负极连杆(27)、负极导环(28)、正极导环(29)、正极滑环(30)、负极滑环(31)九个组成部分为铜金属材料制成之外,其余组成部分均使用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翼叶轮成品零件(4)中,A翼(13)、B翼(14)、C翼(23)自下而上绕轴顺时针拧旋,拧旋所形成的最大直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0到1:2.3之间;六棱轴柄()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
感应控制杆零件(5)的结构如图4所示。
图4中,感应控制杆零件(5)结构包括杆底面(32)、杆立面(33)、电池装卸孔(34)、可充电电池(35)、定向开关(36)、限位圆筒(37)、感光螺口(38)、负极连片(39)、正极连片(40)、正极导片(41)、负极导片(42)十一组成部分,其中,杆立面(33)的数量为4,电池装卸孔(34)、可充电电池(35)的数量各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二个电池装卸孔(34)置于二个相对的杆立面(33)上,且互为贯通;负极连片(39)、正极连片(40)、正极导片(41)、负极导片(42)并列置于电池装卸孔相邻的杆立面(33)上,且底端与杆底面(32)齐平;感光螺口(38)位于限位圆筒(37)的上方,感光螺口(38)轴心线与限位圆筒(37)轴心线相互重合。
实施过程中,感应控制杆零件(5)杆底面(32)、杆立面(33)、限位圆筒(37)、感光螺口(38)四个组成部分均使用相同的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感应控制杆成品零件中,限位圆筒(37)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限位圆筒(37)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58到1:63之间。
顶帽零件(9)结构如图5所示。
图5中,顶帽零件(9)结构包括紧定翼(43)、套筒底面(44)、套筒外倒角(45)、套筒(46)、沉头孔(47)、防水槽(48)、透光罩(49)、套筒内腔(50)、套筒内倒角(51)九个组成部分,其中,紧定翼(43)、沉头孔(47)的数量各3,其它组成部分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三个沉头孔(47)分别对应位于紧定翼(43)末端,三个紧定翼(43)绕套筒(46)轴心环形阵列,透光罩(49)位于套筒(46)顶端,且透光罩(49)轴心线与套筒(46)轴心线相互重合。
实施过程中,顶帽零件(9)使用透明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顶帽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紧定翼(43)末端所形成外接圆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1到1:4.4之间;套筒()外径值与紧定翼(43)末端所形成外接圆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
实施例中,电机模块所属各零件形态如图6所示。
图6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电机底座零件(52)、发电机零件(53)、小紧定螺钉零件(54)、大紧定螺钉零件(55)、转换筒零件(56)、内盖零件(57)、螺塞零件(58)、压力弹簧零件(59)、导电顶柱零件(60)、风罩紧定钉零件(61)、疏风罩零件(62)、导线扣环零件(63)、垫圈零件(64)、导线螺钉零件(65)、导线盒盖零件(66),其中,螺塞零件(58)、压力弹簧零件(59)、导电顶柱零件(60)数量各6,风罩紧定钉零件(61)数量为3,小紧定螺钉零件(54)、大紧定螺钉零件(55)、导线扣环零件(63)、垫圈零件(64)、导线螺钉零件(65)数量各2,其它零件数量各1。
在电机模块中,结构比较独特的有转换筒零件(56)和疏风罩零件(62)。转换筒零件(56)结构如图7所示。
图7中,转换筒零件(56)结构包括小套筒(67)、小紧定螺孔(68)、小套筒内腔(69)、锥体中介(70)、大套筒(71)、大紧定螺孔(72)、大套筒内腔(73)七个组成部分,其中,小紧定螺孔(68)、大紧定螺孔(69)的数量各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小套筒(67)、锥体中介(70)、大套筒(71)依次串连排列,小套筒内腔(69)底面、大套筒内腔(73)底面隔着锥体中介(70)相互背向,小套筒内腔(69)轴心线与锥体中介(70)轴心线、大套筒内腔(73)轴心线相互重合;小紧定螺孔(68)位于小套筒(67)外壁中间,大紧定螺孔(72)位于大套筒(71)外壁中间,小紧定螺孔(68)轴心线、大紧定螺孔(72)轴心线均与大套筒内腔(73)轴心线相互垂直交叉。
在实施过程中,转换筒零件(56)使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转换筒成品零件中,小套筒(67)外径值与大套筒(71)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8到1:2.0之间;小套筒(67)外径值与小套筒内腔(69)深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6之间;大套筒(71)外径值与大套筒内腔(73)深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大套筒(71)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
疏风罩零件(62)结构如图8所示。
图8中,疏风罩零件(63)结构包括内壁(74)、疏风窗(75)、罩脚(76)、外壁(77)、导线孔(78)、导线盒沉槽(79)、导线盒扣槽(80)、下环电屏(81)、上环电屏(82)、顶环面(83)、顶柱孔(84)、沉环面(85)、轴孔(86)、顶柱通孔(87)、弹簧滑膛(88)、导电筒(89)、上平环(90)、下平环(91)、筒口螺纹(92)、紧定螺孔(93)、内塞扣槽(94)二十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疏风窗(75)数量在16至24个之间,顶柱孔(84)、顶柱通孔(87)、弹簧滑膛(88)、导电筒(89)、筒口螺纹(92)数量各6,紧定螺孔(93)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三个紧定螺孔(93)绕轴孔(86)轴心在罩脚(76)中环形阵列,紧定螺孔(93)轴心线与轴孔(86)轴心线相互垂直交叉;顶柱通孔(87)、弹簧滑膛(88)、筒口螺纹(92)三个组成部分在导电筒(89)内部自上而下依次串连排列,且垂直贯通导电筒(89)的上下;六个导电筒(89)分为二组,分别在上平环(90)、下平环(91)顶面环形阵列,导电筒(89)轴心与上平环(90)轴心、下平环(91)轴心相互平行。
实施过程中,疏风罩零件(63)除预置于内部的下环电屏(81)、上环电屏(82)、顶柱通孔(87)、弹簧滑膛(88)、导电筒(89)、上平环(90)、下平环(91)、筒口螺纹(92)八个组成部分使用铜金属材料制造之外,其它组成部分均使用相同的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疏风罩成品零件中,罩脚(76)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9.1到1:9.4之间;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罩脚(76)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外壁(77)直径值与罩脚(76)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内壁(74)直径值与罩脚(76)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2之间;内壁(74)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3到1:1.5之间;沉环面(85)深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2之间。
实施例中,当产品所需各零件均已制造完毕后,即可以以模块为单位,将零件配合组装,形成产品。翼轮模块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如图9所示。
图9中,翼轮模块的感应控制杆零件(9)置于翼叶轮零件(4)的控制杆沉孔中,且感应控制杆零件(9)中的负极连片、正极连片、正极导片、负极导片,分别与翼叶轮零件(4)的负极连杆、正极连杆、正极导杆、负极导杆相应接触;位于翼叶最外侧的灯罩零件(1),依次包裹着LED灯管零件(2)、灯管内套零件(3),与翼叶轮零件(4)的翼叶灯座配合连接,且使LED灯管零件(2)与翼叶轮零件(4)导线相连接;顶帽零件(9)在顶帽螺钉零件(10)的紧定下,置于翼叶轮零件(4)顶端正中,且顶帽零件(9)紧定翼两侧与翼叶轮零件(4)形态对应齐平。
电机模块各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如图10所示。
图10中,电机模块中的疏风罩零件(62),在风罩紧定钉零件(61)的配合下,固定置于发电机零件(53)上端机盖上方,疏风罩零件(62)罩脚底面与发电机零件(53)上端机盖顶面相接触,疏风罩零件(62)轴心线与发电机零件(53)转子轴心线相互重合;位于疏风罩零件(62)内腔的螺塞零件(58),依次顶抵着压力弹簧零件(59)、导电顶柱零件(60),配合置于疏风罩零件(62)导电筒的内腔下端,且使导电顶柱零件(60)顶端透过顶柱通孔、顶柱孔而露出疏风罩零件(62)表面;位于电线盒沉槽中的二个导线扣环零件(63),各自在垫圈零件(64)、导线螺钉零件(65)双重紧定下,与疏风罩零件(62)下环电屏、上环电屏对应接触,起着连接发电机零件(53)导线的作用;转换筒零件(56)在小紧定螺钉(54)的紧定下,套嵌固定在发电机零件(53)转子上方,且转换筒零件(56)轴心线与发电机零件(53)转子轴心线相重合。
通过翼轮模块与电机模块紧密结合生成的成型产品,外观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中,翼轮模块中的翼叶轮零件(4)置于电机模块中的疏风罩零件(62)上方,且翼叶轮零件(4)六棱轴柄在电机模块大紧定螺钉零件(55)的紧定下,与转换筒零件(56)紧密套嵌连接,翼叶轮零件(4)的正极滑环、负极滑环,分别与电机模块导电顶柱零件(60)对应接触。
通过翼轮模块与电机模块紧密结合生成的成型产品,主要作用于风能发电和风能发光的双重效能机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当天然气流推动翼叶轮零件(4)旋转时,翼叶轮零件(4)所产生的机械能通过转换筒零件(56)传递给发电机零件(53),驱动发电机零件(53)产生电能;发电机零件(53)所产生电能除大部分可向外输入另供他用之外,一小部分可通过导线扣环零件(63)、疏风罩零件(62)、导电顶柱零件(60)反馈给翼叶轮零件(4),再由翼叶轮零件(4)输送到感应控制杆零件(5)存储起来;当感应控制杆零件(5)通过光电二极管零件(6)感知外界光照不足时,自动开启电流输送到翼叶轮零件(4)中,通过翼叶轮零件(4)导线驱动LED灯管零件(2)发光;当感应控制杆零件(5)感知外界光照充足时,则自动停止电流输送,使LED灯管零件(2)光源熄灭,从而形成产品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将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发电发光双重效能机制。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产品各模块及其零件的形状、规格、方位等,均可以根据功能的需要而灵活变通,从而实现多种规格、多种型号的有机组合,形成多种实施方案,开拓出千姿百态产品。

Claims (9)

1.一种具有风力标灯形式的电能发生器,由翼轮、电机二个模块结合组成,其特征是:
⑴ 所述的翼轮模块,由灯罩、LED灯管、灯管内套、翼叶轮、感应控制杆、光电二极管、调光帽、防水垫圈、顶帽、顶帽螺钉十种零件组成,其中,灯罩零件、LED灯管零件、灯管内套零件的数量各12,顶帽螺钉零件的数量为3,其它零件的数量各1;
⑵ 所述翼轮模块中的翼叶轮零件,其结构包括六棱轴柄、紧定坑、A翼、B翼、导线孔、导线、控制杆沉孔、定向槽、翼叶灯座、顶帽槽、顶帽螺孔、防水围、C翼、负极导杆、正极导杆、正极连杆、负极连杆,负极导环、正极导环、正极滑环、负极滑环二十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翼叶灯座的数量为12,导线孔、导线、顶帽螺孔的数量各3,紧定坑的数量为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12个翼叶灯座分为三组,各自对应均匀分布在A翼缘、B翼、C翼的外侧边缘;3个导线孔分别内藏于A翼、B翼、C翼边缘,且与所在翼叶的翼叶灯座相通;3条导线对应预置于导线孔中,且导线正负两端分别与正极导环、负极导环对应连接;
⑶ 所述翼轮模块中的感应控制杆零件,其结构包括杆底面、杆立面、电池装卸孔、可充电电池、定向开关、限位圆筒、感光螺口、负极连片、正极连片、正极导片、负极导片十一组成部分,其中,杆立面的数量为4,电池装卸孔、可充电电池的数量各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二个电池装卸孔置于二个相对的杆立面上,且互为贯通;负极连片、正极连片、正极导片、负极导片并列置于电池装卸孔相邻的杆立面上,且底端与杆底面齐平;感光螺口位于限位圆筒的上方,且感光螺口轴心线与限位圆筒轴心线相互重合;
⑷ 所述的电机模块,由电机底座、发电机、小紧定螺钉、大紧定螺钉、转换筒、内盖、螺塞、压力弹簧、导电顶柱、风罩紧定钉、疏风罩、导线扣环、垫圈、导线螺钉、导线盒盖十五种零件组成,其中,螺塞零件、压力弹簧零件、导电顶柱零件数量各6,风罩紧定钉零件数量为3,小紧定螺钉零件、大紧定螺钉零件、导线扣环零件、垫圈零件、导线螺钉零件数量各2,其它零件数量各1;
⑸ 所述电机模块的疏风罩零件,结构包括内壁、疏风窗、罩脚、外壁、导线孔、导线盒沉槽、导线盒扣槽、下环电屏、上环电屏、顶环面、顶柱孔、沉环面、轴孔、顶柱通孔、弹簧滑膛、导电筒、上平环、下平环、筒口螺纹、紧定螺孔、内塞扣槽二十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疏风窗数量在16至24个之间,顶柱孔、顶柱通孔、弹簧滑膛、导电筒、筒口螺纹数量各6,紧定螺孔数量为3,其它组成部分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三个紧定螺孔绕轴孔轴心在罩脚中环形阵列,紧定螺孔轴心线与轴孔轴心线相互垂直交叉;顶柱通孔、弹簧滑膛、筒口螺纹三组成部分在导电筒内部自上而下依次串连排列,且垂直贯通导电筒的上下;六个导电筒分为二组,分别在上平环、下平环顶面环形阵列,导电筒轴心与上平环轴心、下平环轴心相互平行;
⑹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翼轮模块的感应控制杆零件置于翼叶轮零件的控制杆沉孔中,且感应控制杆零件中的负极连片、正极连片、正极导片、负极导片分别与翼叶轮零件的负极连杆、正极连杆、正极导杆、负极导杆相应接触;
⑺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翼轮模块的灯罩零件,依次包裹着LED灯管零件、灯管内套零件,与翼叶轮零件中的翼叶灯座配合连接,且使LED灯管零件与翼叶轮零件导线相连接;
⑻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翼轮模块中的顶帽零件,在顶帽螺钉零件的紧定下,置于翼叶轮零件顶端正中,且顶帽零件紧定翼两侧与翼叶轮零件形态对应齐平;
⑼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电机模块中的转换筒零件,在小紧定螺钉零件的配合下,套嵌固定在发电机零件转子上方,且转换筒零件轴心与发电机零件转子轴心相互重合;
⑽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电机模块中的疏风罩零件,在风罩紧定钉零件的配合下,固定置于发电机零件上端机盖上方,且疏风罩零件罩脚底面与发电机零件上端机盖顶面相接触,疏风罩零件轴心线与发电机零件转子轴心线相互重合;
⑾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电机模块中的螺塞零件,依次顶抵着压力弹簧零件、导电顶柱零件,配合置于疏风罩零件导电筒的内腔下端,且使导电顶柱零件顶端透过顶柱通孔、顶柱孔而露出疏风罩零件表面;
⑿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电机模块中的二个导线扣环零件,各自在垫圈零件、导线螺钉零件双重紧定下,与疏风罩零件下环电屏、上环电屏对应接触,起着连接发电机零件导线的作用;
⒀ 在成型产品中,所述电机模块中的转换筒零件,在小紧定螺钉的紧定下,套嵌固定在发电机零件转子上方,且转换筒零件轴心线与发电机零件转子轴心线相重合;
⒁ 在通过翼轮模块与电机模块紧密结合生成的成型产品中,翼轮模块中的翼叶轮零件置于电机模块中的疏风罩零件上方,且翼叶轮零件六棱轴柄在电机模块大紧定螺钉零件的紧定下,与电机模块转换筒零件紧密套嵌连接,翼叶轮零件正极滑环、负极滑环与电机模块导电顶柱零件对应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翼轮模块中的翼叶轮零件,除其预置的导线、负极导杆、正极导杆、正极连杆、负极连杆、负极导环、正极导环、正极滑环、负极滑环九个组成部分为铜金属材料制成之外,其余组成部分均使用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生成的翼叶轮成品零件中,A翼、B翼、C翼自下而上绕轴顺时针拧旋,拧旋所形成的最大直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0到1:2.3之间;六棱轴柄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翼轮模块中的感应控制杆零件,其杆底面、杆立面、限位圆筒、感光螺口四个组成部分均使用相同的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感应控制杆成品零件中,限位圆筒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6到1:19之间;限位圆筒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58到1:6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翼轮模块中的顶帽零件,其结构包括紧定翼、套筒底面、套筒外倒角、套筒、沉头孔、防水槽、透光罩、套筒内腔、套筒内倒角九个组成部分,其中,紧定翼、沉头孔的数量各3,其它组成部分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三个沉头孔分别对应位于紧定翼末端,三个紧定翼绕套筒轴心环形阵列,透光罩位于套筒顶端,且透光罩轴心线与套筒轴心线相互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翼轮模块中的顶帽零件,使用透明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顶帽成品零件中,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紧定翼末端所形成外接圆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4.1到1:4.4之间;套筒外径值与紧定翼末端所形成外接圆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机模块中的转换筒零件,其结构包括小套筒、小紧定螺孔、小套筒内腔、锥体中介、大套筒、大紧定螺孔、大套筒内腔七个组成部分,其中,小紧定螺孔、大紧定螺孔的数量各2,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1;在成品零件中,小套筒、锥体中介、大套筒依次串连排列,小套筒内腔底面、大套筒内腔底面隔着锥体中介相互背向,小套筒内腔轴心线与锥体中介轴心线、大套筒内腔轴心线相互重合;小紧定螺孔位于小套筒外壁中间,大紧定螺孔位于大套筒外壁中间,小紧定螺孔轴心线、大紧定螺孔轴心线均与大套筒内腔轴心线相互垂直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机模块中的转换筒零件,使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在制造所形成的转换筒成品零件中,小套筒外径值与大套筒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8到1:2.0之间;小套筒外径值与小套筒内腔深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6之间;大套筒外径值与大套筒内腔深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4到1:1.7之间;大套筒外径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4到1:2.7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所述电机模块中的疏风罩零件,除预置于内部的下环电屏、上环电屏、顶柱通孔、弹簧滑膛、导电筒、上平环、下平环、筒口螺纹八个组成部分使用铜金属材料制造之外,其它组成部分均使用相同的绝缘工程塑料制造;在制造形成的疏风罩成品零件中,罩脚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9.1到1:9.4之间;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罩脚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外壁直径值与罩脚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0到1:1.1之间;内壁直径值与罩脚外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1到1:1.2之间;内壁高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3到1:1.5之间;沉环面深度值与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9到1:2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能发生器,其特征是:通过所述翼轮模块与所述电机模块紧密结合生成的成型产品,主要作用于风能发电、风能发光双重效能机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当天然气流推动翼叶轮零件旋转时,翼叶轮零件所产生的机械能通过转换筒零件传递给发电机零件,驱动发电机零件产生电能;发电机零件产生电能除一部分向外输入之外,另一部电能通过导线扣环零件、疏风罩零件、导电顶柱零件反馈给翼叶轮零件,再由翼叶轮零件输送到感应控制杆零件存储起来;当感应控制杆零件通过光电二极管零件感应到外界光亮不足时,自动开启电流输送到翼叶轮零件中,通过翼叶轮零件导线驱动LED灯管零件发光;当感应控制杆零件感知外界光照充足时,则自动停止电流输送,使LED灯管零件光源熄灭,从而形成产品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将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发电发光双重效能机制。
CN201410215600.XA 2014-05-22 2014-05-22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Pending CN103967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5600.XA CN103967715A (zh) 2014-05-22 2014-05-22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5600.XA CN103967715A (zh) 2014-05-22 2014-05-22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7715A true CN103967715A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37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5600.XA Pending CN103967715A (zh) 2014-05-22 2014-05-22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771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813A (zh) * 2017-07-21 2017-09-08 李文 一种风能路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7721Y (zh) * 2007-12-25 2009-01-28 张文和 环保节能路灯
CN102713264A (zh) * 2010-01-05 2012-10-03 迈克尔·阿伦 垂直轴可变几何风能收集系统
CN203177042U (zh) * 2013-04-12 2013-09-04 东莞市科旺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式集风发电路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7721Y (zh) * 2007-12-25 2009-01-28 张文和 环保节能路灯
CN102713264A (zh) * 2010-01-05 2012-10-03 迈克尔·阿伦 垂直轴可变几何风能收集系统
CN203177042U (zh) * 2013-04-12 2013-09-04 东莞市科旺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式集风发电路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3813A (zh) * 2017-07-21 2017-09-08 李文 一种风能路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06759B1 (ja) 室外ledライト
CN205909181U (zh) 一种适用于场外舞台演出的led灯
CN103967715A (zh) 风力炫光电能发生器
CN202708825U (zh) 一种可旋转led壁灯
CN202195351U (zh) 一种led路灯
CN207334588U (zh) 一种多途径发电环保led节能灯
CN202938043U (zh) 移动方便的太阳能户外灯
CN207316713U (zh) 一种新型led灯
CN105020100A (zh) 立式灯笼风能发电装置
CN206771159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吊灯
CN206093665U (zh) 一种可旋转灯头结构
CN206802973U (zh) 一种多光谱智能调换的太阳能景观灯
CN103939294B (zh) 集成式路灯风能发电装置
CN105650582A (zh) 一种太阳能广场灯
CN104088758B (zh) 附壁式风能光照发电装置
CN204062594U (zh) 一种两用led灯
CN208832419U (zh) 一种led灯散热与余热回收装置
CN210088727U (zh) 一种用于户外亮化led照明灯
CN213040503U (zh) 一种户外太阳能灯
CN102401310A (zh) 烟囱效应自发电路灯
CN209511842U (zh) 一种风光一体化环保型路灯
CN206669599U (zh) 一种灯光效果可幻化的造型灯
CN104481808B (zh) 盘旋集聚式风能发电装置
CN201382358Y (zh) 一种风电路灯
CN103939293B (zh) 拧旋式风能炫光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