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6047B -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6047B
CN104086047B CN201410338645.6A CN201410338645A CN104086047B CN 104086047 B CN104086047 B CN 104086047B CN 201410338645 A CN201410338645 A CN 201410338645A CN 104086047 B CN104086047 B CN 1040860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treatment
water
aeration
pr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386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6047A (zh
Inventor
杨立峰
蔡芝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WATER TREATMENT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386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86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6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6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6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60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污水经稳流池、格栅间处理后,进入调节池,再经提升泵房分别进行分质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将污水分类收集,预处理是指污水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选菌处理、氧化处理、二次沉淀、后物化气浮后排出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以预处理气浮排出的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平流沉淀、氧化后,进行深处理后再经后物化气浮排出。将本发明应用于污水处理,不仅实现了污水的分质提标,且处理效果更好,处理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促进节能减排,2012年10月19日,环境保护部颁布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2012),规定自2013年1月起,染整行业废水排放将执行纳管COD浓度为200mg/L的标准。同时根据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要求,造纸和印染废水排入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从2014年起按企业出厂界污染物排放浓度计算排放量。环保部颁布的新标准和核算细则符合国家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要求,有利于印染行业的提升转型和健康发展土地资源及资金的制约。然而,如果按照此标准进行污水改造的话,以目前的现状而言,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缺,绝大多数印染企业根本不具有新建设施的征地指标或土地空间;同时,企业缺乏前期投入、后续运行的资金。经测算,如果要满足新标准要求,还需新投入资金50亿元以上,平均每家企业需新增投资约2000万元;在处理成本上,分散处理成本预计要5元/吨水以上,比原先提高了37%,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巨大。
其次,工艺技术和专业管理限制。印染废水污染物浓度高、降解难,各企业单独将COD处理到200mg/L以下,主要采用的处理工艺是物化和生物处理流程。由于多数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有限,在实施运行中因处理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污水处理稳定达标的难度较大。单独预处理不仅效率低、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并且会提高环境监管难度,同时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持续性臭气、总量急剧增加的工业污泥等环境问题将日益显现。而且印染废水属生物难降解,经过企业单独的预处理,污水的可生化性会大幅降低,增加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难度并造成重复投资和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基于目前印染企业与国家标准之间所存在的这种矛盾关系,申请人提供一种可对生活污水以及印染废水这两种主要类型的污水精细、高效、低成本处理的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分质即对污水收集系统进行全面改造,以实现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分类收集与输送,“提标”即对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处理,使之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集中预处理,一是将部分污水处理单元分离出来改造为印染废水集中预处理厂,用于对印染集聚区外印染废水的预处理,二是对现有集中预处理工程按照新标准进行提标改造,印染废水进行预处理后再深度处理。
具体来讲,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污水经稳流池、格栅间处理后,进入调节池,再经提升泵房分别进行分质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所述的分质处理是指将污水分类收集,经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中级沉淀、曝气、二级沉淀、后物化气浮处理后排出并输送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处理水,格栅采用细格栅,过栅流速为0.9m/s,栅条间隔5mm,栅前水深0.95m,单组格栅宽度1.9m,格栅处理时间7.4分钟,前物化沉淀时其沉淀区的上升流速为8.3m/h,水解酸化采用A2O生物处理法,标准状态下供氧量为36964m3/h,620m3/min,气水比3.0:1,处理12小时,中级沉淀采用A2O与AO结合,其污水表面负荷为1.33m3/m2·h,曝气采用AO池,以微孔鼓风曝气方式充氧,标准状态下的供氧量为29572m3/h,700m3/min,气水比3.3:1,曝气器为高密度聚乙烯管式曝气器,曝气处理16.8小时,二级沉淀的污水表面负荷为0.72m3/m2·h,后物化气浮处理污水表面负荷6.22m3/m2.h,上升流速1.73mm/s,停留时间9.65min,溶气水回流比30%;所述的预处理是指污水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选菌处理、氧化处理、二次沉淀、后物化气浮后排出,格栅间采用粗格栅,处理8.2分钟,调节池处理9小时,前物化沉淀由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反应区、沉淀区和浓缩区组成,沉淀区上升流速为6.7-10m/h,水解酸化9小时,氧化曝气处理43.22小时,二次沉淀污水表面负荷为0.41-0.5m3/m2·h;所述的深度处理以预处理气浮排出的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平流沉淀、氧化后,进行深处理后再经后物化气浮排出,前物化沉淀时沉淀区的上升流速为8.3m/h,水解酸化处理10小时,平流沉淀的污水表面负荷为1.44m3/m2·h,氧化处理10小时,后物化气污水浮表面负荷4.15-5.18m3/m2.h,上升流速1.15-1.4mm/s,溶气水回流比30%。
其中:
生活污水(压力)→稳流及细格栅、曝气沉砂池→A2O生物处理系统→二沉池→深度处理提升泵房→气浮池→纤维转盘滤池→二氧化氯消毒池→排水泵房→钱塘江排海泵房。
印染废水集中预处理方案:
印染废水→粗格栅及稳流池→调节池→进水提升泵房→前物化高效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处理池→二沉池→出水(设置在线检测设施)。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方案:
集中预处理出水→深度处理提升泵房→后物化气浮池→纤维转盘滤池→提升泵房→Ⅰ级臭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Ⅱ级臭氧接触池(第二阶段)→排水泵房→输出。
整体污水处理分为三期进行:
一期工程主要处理各工业企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其中印染废水占总量的80%,设计采用前物化+厌氧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后物化的工艺流程。主要处理构筑物有:格栅及稳流池、调节池、水解酸化池、中沉池(用于厌氧水解污泥的分离)、曝气池、二沉池、絮凝池、凝聚沉淀池、后物化提升泵房、后物化气浮池以及相应辅助设施如鼓风机房、加药间、污泥脱水间等。
二期工程主要负责接纳并处理企业生产污水,污水中印染污水约占总进水量的85%以上,是以处理工业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工程。二期工程采用意大利泰克皮奥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印染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新型氧化沟”工艺,设计处理能力30万m3/d。工程建有稳流池及格栅间、调节池、进水提升泵房、前物化高效沉淀池、中和池、选菌池、鼓风曝气氧化沟、沉淀池、配水井及污泥回流泵房、后物化气浮池等水处理单元,并配有鼓风机房、总降压变配电所、低压变配电所、加药间及药库、加酸间等辅助生产单元。
三期工程设计采用前物化+厌氧水解+好氧处理+后物化系统的工艺流程。构筑物包括前物化高效沉淀池、水解酸化池、鼓风曝气氧化沟、二沉池配水井1、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泵房、二沉池、后物化气浮池、污泥浓缩池、贮泥池、污泥脱水机房,放空泵井。其中进水稳流池、调节池、进水提升泵房均与一期构筑物共用,进水提升泵房增加设备。因为一期工程经过技术改造后,不需经过凝聚沉淀池即可达原设计标准,三期工程利用一期工程已建的6个凝聚沉淀池做为二沉池。
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的出厂水水质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一级标准的A标准。印染废水集中预处理后的水质为COD≤200mg/L,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后的出厂水水质COD第一阶段降低至80mg/L及其他相关的水质指标下降,第二阶段出厂水水质COD降低至60mg/L。
生活污水处理程度见表1。
表1生活污水处理程度对照表
项目 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
BOD5(mg/L) 200 ≤10
COD(mg/L) 400 ≤50
SS(mg/L) 350 ≤10
TN(mg/L) 55 ≤15
氨氮(mg/L) 45 ≤8
TP(mg/L) 3~5 ≤0.5
生活污水纳入一期工程处理,现有系统需进行相关改造,其处理方式又分为基本深度处理和高级深度处理工艺。
①基本的深度处理工艺方案
工艺方案一:二级出水+消毒;
工艺方案二:二级出水+微絮凝过滤+消毒;
工艺方案三:二级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工艺方案四:二级出水+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
其中,较为常用的深度处理滤池有纤维转盘滤池、砂滤池、快速反冲洗滤池等。纤维转盘滤池可实现高滤速、高精度的过滤,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出水质量。其控制可采用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可根据用户需要制定,灵活、先进;特有的拦截技术,可保证滤料在反冲洗时不会流失;反冲洗耗水率低(约1%~2%),运行费用省。同时,纤维转盘滤池的水头损失较小,能够适应水头差的现状条件,无需建设提升泵房,节省能耗,更符合目前的现状。较为优选推荐以纤维转盘滤池作为生活污水深度处理设施。
污水经上述处理后,水质得到改善,但仍可能含有大肠杆菌和病毒,因此,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污水处理厂出水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方法有加氯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等。
(一)加氯消毒法:加氯法主要是投加液氯或氯化合物。
A.液氯
液氯是迄今为止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是液氯成本低、工艺成熟、效果稳定可靠。其不足是:由于加氯法一般要求不少于30min的接触时间,接触池容积较大;氯气是剧毒危险品,储存氯气的钢瓶属高压容器,存在潜在危险,需严格按照规定兴建氯库和加氯间。
B.二氧化氯
含氯化合物包括二氧化氯、次氯酸纳和漂白粉等。其特点与液氯相似,但危险性小,对环境影响较小。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消毒剂(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其对微生物的杀灭机理为:二氧化氯对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徽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经实验证明,二氧化氯作为高效消毒剂,其主要的消毒特性如下:
(1)高效、强力。在多种常用消毒剂中,在相同时间内达到同样的杀菌率所需的ClO2浓度是最低的。对杀灭异养菌所需的ClO2浓度仅为Cl2的一半。ClO2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
(2)快速、持久。二氧化氯溶于水后,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别在低浓度时更为突出。当细菌浓度在105~106个/mL时,0.5ppm的ClO2作用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养菌,作用12小时杀灭率保持不变,而同量的Cl2最高只能达到75%。
(3)广谱、灭菌。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对一切经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尤其对伤寒、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等也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
(4)无毒、无刺激。经急性口毒性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消毒灭菌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肤和头发产生损伤,其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理学上都是绝对安全的。
(5)安全、多功能。二氧化氯不与水体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对高等动物细胞、精子及染色体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并且二氧化氯使用量很低,因此用二氧化氯消毒十分安全,无残留毒性,其安全性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I级。
几种加氯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列于表2。
表2几种加氯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
由此可见:液氯虽然处理成本低,但危险性高;二氧化氯具有成本低、消毒效果好的特点。
(二)臭氧消毒法
臭氧消毒杀菌彻底可靠,危险性较小,对环境基本上无副作用,接触时间比加氯法小。缺点是基建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目前,一般只用于游泳池水和饮用水的消毒。在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实例较少。
(三)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线消毒的基本原理为:紫外线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即DNA)有畸变作用,在吸收了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后,DNA的结合键断裂,细胞失去活力,无法进行繁殖,细菌数量大幅度减少,达到灭菌的目的。因为当紫外线的波长为254mm时,DNA对紫外线的吸收达到最大,在这一波长具有最大能量输出的低压水银弧灯被广泛使用,在水量较大时,也使用中压或高压水银弧灯。
紫外线消毒的主要优点是灭菌效率高,作用时间短、危险性小、无二次污染等。由于消毒时间短,不需建造较大的接触池,建消毒渠即可,占地面积和土建费用大大减少。缺点是设备投资高、灯管寿命短、运行费用高、管理维修麻烦、抗悬浮固体干扰的能力差,对水中SS浓度有严格要求且消毒无延续性
工艺方案一在污水深度处理的初级阶段使用较为方便,但该工艺显然已不能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
工艺方案二传统、简单、实用,适用于工业循环冷却用水,城市道路浇洒、绿化、景观、消防、补充河湖等市政用水和居民住宅冲洗厕等杂用水,以及不受限制的农业用水,是一种水质适用面广处理费用低、安全实用的常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工艺方案三在工艺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沉淀单元,即通过混凝沉淀进一步去除二级生化处理系统未能除去的胶体物质、部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确保过滤效果,延长过滤周期,因而出水水质更优,适用面更广,效果更稳定。
工艺方案四的特点是在工艺方案三的基础上增加了活性炭吸附,对微量有机污染物、微量金属离子、色度及病毒等有毒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该工艺处理流程长,适用于除直接饮用外的各种工农业用水和城市杂用水。由于该工艺的活性炭吸附成本较高,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使用较少。
②以膜分离和臭氧为主的高级深度处理工艺
在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使用的膜处理技术有微滤、超滤、渗板、纳滤、反渗透和电渗析等,用以替代传统工艺中的沉淀过滤单元。臭氧的作用主要是将有机物低分子化,可以提高铁、锰的去除率,此外还可以去除异臭味。
③以活性炭和膜分离为主的高级深度处理工艺
活性炭可有效吸附水中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再利用膜加以截留去除,更重要的是活性炭可有效地防止膜污染。
④以生物膜法为主的脱氮除磷深度处理工艺
该工艺的主要作用是将出水中的TN含量降至极低的水平(4mg/l以下)。由于二级出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基本上已消耗殆尽,系统中已没有反硝化脱氮所需要的碳源,因此必须外加碳源,应用最普遍的外加碳源是工业甲醇
在上述一期工程中要应当包含有沉砂处理,其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旋流沉砂池(钟式沉沙池、比式沉沙池)和曝气沉沙池等形式。
曝气沉砂池通过曝气使包裹在砂粒表面的有机物得到分离,使沉砂比较清洁,易处理,另外亦可使悬浮物上浮,得到去除。具有良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适合水量大、含砂量高(如合流污水)、含有油脂的污水处理厂。本工程污水中含泥砂量较大,因此本工程推荐采用曝气沉砂池。
上述深度处理中过滤所采用的滤池有纤维转盘滤池、砂滤池、快速反冲洗滤池等。纤维转盘滤池可实现高滤速、高精度的过滤,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出水质量。其控制可采用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两种方式,可根据用户需要制定,灵活、先进;特有的拦截技术,可保证滤料在反冲洗时不会流失;反冲洗耗水率低(约1%~2%),运行费用省。同时,纤维转盘滤池的水头损失较小,能够适应水头差的现状条件,无需建设提升泵房,节省能耗,更符合目前的现状。
印染废水进入二期、三期工程进行处理,根据印染废水的集中预处理进出水水质要求,充分利用现状的处理设施,将污水处理厂的现状工艺流程分为预处理及深度处理两部分,预处理工艺段为:前物化+生物处理,即:
原水→粗格栅及稳流池→调节池→进水提升泵房→前物化高效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处理池→二沉池→预处理出水。
表3印染废水集中预处理系统去除率
水质项目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备注
CODcr(mg/L) 500 ≤200 ≥60.00 主要控制指标
BOD5(mg/L) 150 ≤60 ≥60.00
SS(mg/L) 180 ≤120 ≥33.33
色度(稀释倍数) 200 ≤120 ≥40.00
氨氮(mg/L) 20 ≤15 ≥25.00
总氮(mg/L) 30 ≤20 ≥33.33
总磷(mg/L) 4 ≤2 ≥50.00
表4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系统去除率
水质项目 进水 出水 去除率(%) 备注
CODcr(mg/L) 200 80 60.00 主要控制指标
BOD5(mg/L) 60 25 58.33
SS(mg/L) 120 70 41.67
色度(稀释倍数) 120 80 33.33
氨氮(mg/L) 15 15 0.00
总氮(mg/L) 20 20 0.00
总磷(mg/L) 2 1 50.00
气浮出水pH较低,为5~7,投加NaOH调节pH,调节至7.0~7.5,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过程中,其前物化沉淀由臭氧处理和多级曝气沉淀过滤构成:
臭氧处理的臭氧发生器面板上设置有臭氧浓度调节按钮,但在40%~100%范围内调节时流量电流均为1.2A,产生的臭氧浓度为50mg/L。
多级曝气沉淀过滤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h、温度在18~22℃、气水比为2:1的条件下进行自然挂膜启动。连续运行约20d左右,活性炭及火山岩滤料表面逐步出现灰褐色生物膜,COD去除效果也趋于稳定,挂膜初步完成。
活性炭滤池运行开始阶段由于吸附性能,COD去除率较高,但大约经过28h后COD即超过60mg/L,之后主要依靠生物降解作用。陶粒挂膜效果较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1)臭氧加量为50mg/L,接触时间45min;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火山岩陶粒滤料,停留时间为3h。
(2)在上述工艺条件下,臭氧对COD的去除率为25.0%,单位臭氧投加量去除的COD为0.48gCOD/gO3。臭氧氧化能有效去除色度,但对B/C的改善作用有限,臭氧接触池进出水B/C分别为0.092、0.105。
(3)在该试验过程中,粘土陶粒挂膜效果较差,没有明显的生物作用;活性炭滤池运行开始阶段由于吸附性能COD去除率较高,但经过约28h后COD即超过60mg/L,挂膜完成后活性炭和火山岩对COD的去除效果基本相同,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7%、16.8%。
(4)经“臭氧-火山岩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后COD平均值由95.3mg/L降至56.1mg/L,去除率为40.8%。其中,臭氧氧化和火山岩陶粒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环节去除COD的量分别为24mg/L和15.2mg/L。曝气生物滤池COD容积负荷为0.76kgCOD/(m3.d)。
(5)曝气生物滤池采用自然挂膜方式启动,约运行20d后挂膜完成。曝气量按2:1控制,实际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出水DO浓度变化适当调整。曝气生物滤池采用气水反冲洗,反冲洗周期为10d。
表5COD结果一览表(1)
表6COD去除率一览表(2)
附图说明
图1为生活污水分质及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2为印染废水预处理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结合图1和图2,污水经稳流池、格栅间处理后,进入调节池,再经提升泵房分别进行分质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分质处理中将污水分类收集,经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中级沉淀、曝气、二级沉淀、后物化气浮处理后排出并输送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处理水;预处理是指污水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选菌处理、氧化处理、二次沉淀、后物化气浮后排出进行深度处理,深度处理以预处理气浮排出的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平流沉淀、氧化后,进行深处理后再经后物化气浮排出。
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为:
生活污水(压力)→稳流及细格栅、曝气沉砂池→A2O生物处理系统→二沉池→深度处理提升泵房→气浮池→纤维转盘滤池→二氧化氯消毒池→排水泵房排出。
生活污水进水管为DN1200及DN1400各一根。
DN1400对应的泵站:规模:18万m3/d,水泵共5台。
20MNC-30R,3台,Q=2250m3/h,H=17m,P=160kw
20MNC-30R,2台,Q=2250m3/h,H=24m,P=200kw
DN1200对应的泵站:规模15万m3/d,水泵共4台;水泵型号为400QW1800-32-250。
(1)稳流及格栅间、曝气沉砂:
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各一座,处理水量30万m3/d,相应的工艺设计参见表7和表8。
表7细格栅工艺设计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设计参数 备注
1 设计流量(万m3/d) 30
2 设计过栅流速(m/s) 0.9
3 栅条间隙(mm) 5
4 栅前水深(m) 0.95
5 单组格栅宽度(m) 1.9
6 转鼓细格栅台数 6 进口
7 水头损失(m) 0.30
8 单组平面尺寸(长×宽) 8.05m×1.9m 共6组
9 格栅电机功率(KW/台) 1.5 共6台
10 栅渣输送机功率(KW/台) 2.2 共2台
表8曝气沉砂池工艺设计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设计参数 备注
1 设计流量(万m3/d) 30
2 水力停留时间 4min
3 去除砂及油体积 9m3/d
4 池数量(组) 4 共4组
5 单组平面尺寸 30×3.5m 共4组
6 水深(m) 5.5
7 鼓风机 ,P=18.5Kw 共6套
8 链板刮砂机 B=1000,P=0.375KW 共4套
9 砂水分离器 配电机功率0.37KW/台 共2台
10 总平面尺寸 50.6x16.4m 与细格栅合建
(2)生物处理系统
对生物处理系统的改造设计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中沉池废止,不做任何改动,架设管道直接超越中沉池。
生物处理池总容积V=VA+VC=116670+175104=291774m3
按照规范计算污泥负荷和容积负荷如下:
污泥浓度MLSS3.5g/L;
BOD总量200(mg/L)×30(万m3/d)=60000kgBOD/d;
COD总量400(mg/L)×30(万m3/d)=120000kgCOD/d
容积负荷:0.205kgBOD/m3.d;污泥负荷:0.059kgBOD5/kgMLSS.m3.d
相对应的COD负荷为:0.410kgCOD/m3.d;0.118kgCOD/kgMLSS.d
总氮负荷率:0.016kgZT/kgMLSS.d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脱氮除磷生物处理的规定:BOD5污泥负荷为0.1~0.2kgBOD/(kgMLSS.d),总氮负荷率≤0.05kgMLSS.d,可见本项目不计入中沉池的容积能够满足要求。
方案二:生物处理系统分为二级处理系统,即两个独立的A2O+AO系统组成(A2O工艺是将厌/好氧除磷系统和缺氧/好氧脱氮系统相结合而成,是生物脱氮除磷的基础工艺,可同时去除水中的BOD、氮和磷;AO工艺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是厌氧段,用于脱氧除磷;O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生物处理系统中,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见表9,各段的污泥负荷如表10。
表9生物处理系统的进出水水质及处理程度
表10生物处理系统各段的污泥负荷
按照两段串联运行的方式设计,则有机物负荷、总氮负荷率和停留时间也满足规范的要求,但是第二段的碳源较低,污水没有直接进入该段的缺氧区,对脱氮不利。
方案三:厌氧水解池和中沉池作为整个生物处理系统的一个部分,串联运行。
生物处理系统方案三的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1。
表11生物处理系统方案三中的主要设计参数
三个方案的主要差别:
方案一,超越中沉池的连接管道、水解酸化池的内回流增加回流泵。
方案二,水解酸化池增加内回流泵。
方案三,改造中沉池为曝气池;水解酸化池内回流利用现状的1#污泥泵房,仅增加部分回流污泥管。
根据以上三种运行改造方式的参数复核,基本上全部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规定。因此,三种改造完善方式均是可行的。
方案一、方案三中的中沉池连接管道以及中沉池改造曝气池实际实施上困难较大,因此,不宜采用;因此,考虑生物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采用以方案二为基础,结合方案三的形式,既可以按照方案二也可以按照方案三方式运行,但是中沉池在以方案三的方式运行时,不做曝气池,仅在中沉池中设置可移动的混合搅拌设备,以后根据实际水质情况能够灵活调整运行方式。
将水解酸化池和曝气池分别设计为A2/O池和A/O池。
(3)水解酸化池
将水解酸化池改造为A2/O池的A/A区,处理规模30万m3/d。每条廊道的第一格和第二格维持现状,保留现有搅拌器,将第一格作为厌氧池,第二格作为缺氧池。第三、四格取消现有的搅拌器,增设曝气头。后端出水井增设内回流泵,至池子最前端的混合配水井,回流管道长度约120m。内回流比按最大100%考虑。
增加设施设备主要包括:内回流泵。
(4)曝气池
采用混合液回流系统,内回流泵:每座池内设4台潜水轴流泵(无备用),单泵规格Q=1600m3/h,H=3.0m,N=30kW。一共增设3座×4台/座=12台。混合液回流至水解酸化池。
(5)中沉池
中沉池的供氧量按照满足基本低强度曝气为主。4座直径50m中沉池,总面积7854m2,按照80%的供气面积考虑,实际的面积6280m2,水深约4.5m,按照气水比2.5:1设计,则供气量为25000m3/h,单位面积的供气量约为5m3/m2.h,供气压力为5.5m水柱压力。
中沉池供气用机械与鼓风结合的方式。在中沉池边设简易设备间,新增2台风机(无备用),单台鼓风机流量210m3/min,风压5.5m水柱,功率300kW,对中沉池供气。
池内设钟罩式棕刚玉曝气器,单池配置3500套,4座池总共需要14000套。另在中沉池内设双曲面涡轮搅拌器,单池选用4台直径为2.4米的双曲面涡轮搅拌器,单台功率为5.5kw,总共16台。
(6)供氧量:
①厌氧水解酸化池供氧
按照设计规范的上限考虑,规范规定的需氧量为1.1~2.0kgO2/kgBOD5,采用1.8,去除的BOD5总量为:34500kgBOD5/d,则需氧量为:2588kgO2/h,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为:2588/0.28/0.25=36964m3/h,620m3/min。气水比3.0:1。
②曝气池
按照规范的上限考虑,即需要量采用2.0kgO2/kgBOD5,去除的BOD5总量为:34500kgBOD5/d,则需氧量为:2875kgO2/h,标准状态下的供气量为:2875/0.28/0.25=29572m3/h,700m3/min。气水比3.3:1。
(7)气浮池
一期设计流量12500m3/h。已建高效浅层池10座。单座直径16m,表面负荷6.22m3/m2.h;上升流速1.73mm/s;停留时间9.65min;溶气水回流比30%。
(8)纤维转盘滤池
纤维转盘滤池一座,分6格,处理规模30万m3/d;滤盘过滤速度8.2m3/h.m2。单盘过滤面积12.70m2,滤池平面尺寸46.7m×19.3m;选用6套纤维转盘过滤设备。
纤维转盘滤池废水回收水池:一座,平面尺寸15m×4m;纤维转盘滤池的反冲洗废水提升至后物化提升泵房吸水井;3台泵,水泵:Q=150m3/hH=12mN=7.5kw。
(9)接触消毒池:一座,水力停留时间:HRT=0.5h;平面尺寸L×B×H=52m×18m×7.95m。
(10)加氯间(ClO2):1座,框架结构,规模为30万m3/d;采用加ClO2消毒的方法,按最大投加量10mg/L设计加氯系统的投加能力,平均投加量为7mg/L;八套CLO2发生器,对处理后出水进行消毒;加氯间通风采用轴流风机4台。
集中预处理工艺流程
印染废水集中预处理厂利用现状的二期、三期工程的前物化及生物处理单元进行印染废水的集中预处理,工艺流程为:
原水→粗格栅及稳流池→调节池→进水提升泵房→前物化高效沉淀池→水解酸化池→生物处理池→二沉池→预处理出水。
(1)调节池
二期已建调节池2座,单座尺寸L×B×H=174.50m×72.40m×10.80m。水深10m,调节水深6m,总调节容积151606m3;三期已建调节池3座,单座平面尺寸70.4×50.4m,水深6.0m,调节水深3.55m,总容积56678m3,总调节容积37275m3。总调节容积188881m3,调节时间7.56h。
(2)前物化高效沉淀池
一期工程前物化高效沉淀池三座,每座分为2组。每组由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反应区、沉淀区和浓缩区组成。总停留时间1.2h,其中混合4.9min,絮凝21min,沉淀46min。沉淀区上升流速10m/h。
二期高效沉淀池10座,设计流量16667m3/h。机械搅拌池停留时间6.98min,中间反应池停留时间1.64min,快速混合反应池停留时间35.49min,推流区停留时间3.52min,沉淀区有效沉淀面积192m2,上升流速8.68m/h。
三期工程高效沉淀池三座,每座分为2组。总停留时间2.1h。其中混合8.3min,絮凝36.9min,沉淀80.8min。沉淀区上升流速6.7m/h。
(3)生物池
二期工程鼓风曝气氧化沟共6座,每座分为2组。单座氧化沟尺寸174.50m×72.40m×10.80m,总停留时间43.22h;曝气器采用球冠形曝气头。
三期工程水解酸化池两座,单座尺寸155m×48m,有效水深10m,停留时间12.5h。已建氧化沟四座,单座尺寸185.2m×46.6m,有效水深10m,氧化沟总停留时间36.24h。
(4)二沉池
二期工程二沉池及配水井共3组,每组设4座二沉池及1座配水井。沉淀池采用中进周出幅流式沉淀池,单池直径66m,沉淀时间10.5h,表面负荷0.41m3/m2.h。
三期工程二沉池共4座。单池直径46m,有效水深4m,沉淀时间8.0h,表面负荷0.5m3/m2.h。同时一期工程的6座凝聚沉淀池也作为三期工程的二沉池运行。
(5)出水水质监测
在集中预处理的出水处,设置流量、COD、pH、SS等水质监测设施。
(6)污泥处理
处理工艺包括浓缩系统、脱水系统、加药系统和输送系统等。
主要的设施设备包括,均质池1座、浓缩池30只、贮泥池4只、进口脱水离心机2台(1开1备)、国产脱水离心机16台(12开4备)、脱水带压机27台(22开5备)、泥饼输送设备20台套。
主要设备处理能力,带压机70吨泥饼/日、老区离心机250吨泥饼/日、新区离心机150吨泥饼/日,可日处理泥饼3600吨/日,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泥全处理。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工艺流程为:
集中预处理出水→纤维转盘滤池→深度处理提升泵房→后物化气浮池→Ⅰ级臭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Ⅱ级臭氧接触池→排水泵房→输出。
深度处理根据功能分为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和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主要构筑物包括细格栅间及曝气沉砂池、纤维转盘滤池、接触消毒池及排放明渠、二氧化氯加药间及原有池体改造;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主要构筑物包括新建纤维转盘滤池、Ⅰ号废水回收水池、深度处理提升泵房、I级臭氧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Ⅱ号反冲洗泵房废水回收水池、臭氧发生间、加药间、配电间等主要建(构)筑物。
工艺流程的处理效果估算
根据试验结果,每kgO2去除0.5kgCOD;在投加药剂后曝气生物滤池的实际去除率约为20%,则水质深度处理工艺流程的处理效果如下:
气浮池出水的COD≤100mg/L,经纤维转盘过滤后到达Ⅰ级臭氧接触池,其臭氧投加量30mg/L,COD去除15mg/L,此时,COD≤85mg/L;投加还原剂亚硫酸氢钠10-20mg/L、碳源乙酸钠10-25mg/L,并送入曝气生物滤池,去除率约20%,此时COD≤68mg/L,送入Ⅱ级臭氧接触池,臭氧投加量20mg/L,COD去除10mg/L,此时,COD降至58mg/L以下。
(1)气浮池
二期设计流量16667m3/h。高效浅层池16座,每4座为1组;单座直径16m,有效水深1.0m;表面负荷5.18m3/m2.h,上升流速1.4mm/s,停留时间11.6min,溶气水回流比30%。
每4座合建一座储泥池,储泥池平面尺寸2-5.0×4.6m,有效水深2.25m。
三期设计流量8333m3/h。高效浅层池10座;单座直径16m,表面负荷4.15m3/m2.h,上升流速1.15mm/s,停留时间14.5min,溶气水回流比30%。
(2)纤维转盘滤池:纤维转盘滤池一座,分14格,处理规模60万m3/d;滤盘过滤速度7.2m3/h.m2,单盘过滤面积12.70m2,滤池平面尺寸53.70×35.60m。
(3)Ⅰ号废水回收水池:平面尺寸8.80m×21.80m。
(4)提升泵房:进水提升泵房两座,单座30万m3/d,单座设水泵4台,3用1备;水泵:Q=4200m3/hH=16mN=280kw。
(5)Ⅰ级臭氧接触池
O3投加量30mg/L,接触时间60min。
臭氧接触池,两座,每座分六条廊道,两条廊道共一根进水管,出水三条廊道合到一起一根管,进入两座曝气生物滤池;池顶设臭氧尾气破坏装置等。
(6)曝气生物滤池
共6座曝气生物滤池,每座处理规模10万m3/d,每座分14格,主要设计数据如下:
单座处理能力:Q=10万m3/d,
单座平面尺寸:59.8m×35.7m
单格过滤面积:90m2
滤速:3.3m/h
接触时间:1.2h
滤料:火山岩陶粒,厚度:4.0m
冲洗过程:单独气冲→气水联合冲→单独水冲;单独气冲强度12~15L/s.m2;气水联合冲气冲强度8~12L/s.m2,水冲强度7L/s.m2
由于经过臭氧接触后,水中的溶解氧难度较高,因此,曝气生物滤池的气水比2:1。风量50000m3/h。单座滤池设罗茨风机7台,单台参数Q=1050m3/h,H=68.6kpaP=55Kw。
(7)Ⅱ级臭氧接触池
O3投加量20mg/L,接触时间45min;臭氧接触池,两座,每座分六条廊道,两条廊道共一根进水管,出水三条廊道合到一起一根管,进入两座曝气生物滤池;池顶设臭氧尾气破坏装置等。
(8)反冲洗泵房
反冲洗泵房设置,1座,单座泵房平面尺寸:31.45m×13.30m,主要有反冲洗水泵、反冲洗鼓风机、空压机等设备。
A.单座反冲洗泵房设备:
①反冲洗水泵
根据滤池反冲洗要求,单独水冲时反冲水量为2250m3/h,设计选用水泵5台,4用1备。单泵性能参数:Q=1260m3/h,H=16m,N=75kW。
②反冲洗鼓风机
滤池要求反冲气量为80m3/min,设计选用罗茨风机3台,2用1备,性能参数为:Q=4600m3/h,H=800mbarP=160Kw。
③其它
为确保滤池气动阀门的气源不间断供应,采用了可独立运行的两套压缩空气服务系统。其中包括空压机、干燥器、除油器、空气罐和空气过滤装置。设空压机2台,1用1备,单台性能参数:Q=90Nm3/h,860Kpa,P=15Kw。
Ⅱ号反冲洗泵房及回收水池:一座,平面尺寸21m×18.15m。
B.加药间
①药剂投加位置与作用
a.在二三期深度处理臭氧接触池进水端投加H2O2,以提高臭氧的利用率和处理效果。
b.在二三期深度处理臭氧接触池出水端投加还原剂中和出水中多余的臭氧,以免影响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生物的功效。
c.在曝气生物滤池进水投加碳源,增加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及生物处理效果。
②投加药剂的种类
a.H2O2
在O3水溶液中添加H2O2会显著加快O3分解产生·OH的速率其反应为:O3+OH-→HO2 -+O2
当溶液中存在H2O2时,它会部分离解产生HO2-
2H2O2→HO2 -+H3O+
上述反应生成的HO2 -是·OH形成的诱发剂。其机理如下
O3+HO2 -→HO2·+O3 -·HO2·→H++O2 -·
O2 -·+O3→O2+O3 -
O- 2·+H+→HO3
HO3→OH·+O2
OH·+O3→HO2·+O2
臭氧本身具有极强氧化性,能去除大量有机物,但对某些卤代烃及农药等有机物的氧化效果较差,将臭氧与过氧化氢结合使用,可大大提高氧化效率。臭氧水溶液中加入H2O2,臭氧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速度会显著加快,污染物在O3/H2O2氧化过程中的降解速率比单一的氧化过程快2~200倍。
b.还原剂
在废水处理中常用的还原剂有:①在给出电子后被氧化成带正电荷的中性原子,例如铁屑、锌粉等;②带负电荷的原子在给出电子后被氧化成带正电荷的原子,例如硼氢化钠中的硼元素为负5价,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汞离子还原成金属汞,同时自身被氧化成正三价。③金属或非金属的带正电的原子,在给出电子后被氧化成带有更高正电荷的原子。例如硫酸亚铁、氯化亚铁中的二价铁离子Fe2+在给出一个电子后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Fe3+;二氧化硫SO2和亚硫酸盐SO3 2-中的四价硫在给出两个电子后,被氧化成六价硫,形成SO4 2-
目前用于中和多余的余氯或臭氧所采用的还原剂一般为亚硫酸氢钠。
亚硫酸氢钠(NaHSO3),白色结晶性粉末,有二氧化硫的气味,具不愉快味。暴露空气中失去部分二氧化硫,同时氧化成硫酸盐。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水溶液呈酸性。相对密度1.48。
亚硫酸氢钠具有强还原性。接触酸或酸气能产生有毒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具有腐蚀性。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000mg/kg。有刺激性。对皮肤、眼、呼吸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反应。可引起角膜损害,导致失明。可引起哮喘;大量口服引起恶心、腹痛、腹泻、循环衰竭、中枢神经抑制。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久存,以免变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本工程采用投加固体亚硫酸氢钠。
c.碳源
碳源是生物处理过程所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生物处理过程需要提供足够数量的碳源,保证一定的碳氮比才能使反应顺利完成。而本工程的深度处理阶段的污水中C/N比偏低时,外加碳源可提高C/N,现有研究表明多种物质都可以作为外加碳源。
现有的外加碳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甲醇、乙醇、乙酸、葡萄糖等液态有机物为主的传统碳源,二是以包括含纤维素类物质的天然植物、一些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污泥水解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等在内的新型碳源。
低分子有机物易于生物降解、极易被反硝化细菌利用且微生物细胞产率较低,因此在污水脱氮工艺中常常作为外加碳源的首选。
甲醇和乙醇等液体在储存运输及安全方面难以控制,因此对乙酸钠、葡萄糖进行比较。
以葡萄糖作为碳源,费用高,大大增加了处理工艺的运行成本。以蔗糖为碳源虽然价格相对便宜,但以蔗糖为碳源的反硝化作用容易受溶解氧限制,易产生亚硝酸盐。
乙酸钠的强化反硝化速率是葡萄糖的2倍,其有效时间仅为葡萄糖的一半,约1.5h,考虑与后续曝气生物滤池的工序相匹配及葡萄糖的副作用,因此本工程外加碳源采用投加固体乙酸钠。
乙酸钠无色无味的结晶体,在空气中可被风化,可燃。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123℃时失去结晶水。但是通常湿法制取的有醋酸的味道。水中发生水解。呈碱性。无水物的密度1.528克/立方厘米。
③臭氧投加方式
臭氧在水中分解迅速,根据气液传质原理,增加臭氧的传质效率可提高臭氧的利用率,因此,选用不同的投加方式,臭氧的利用率不同。目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投加方式有曝气器、射流法等,射流投资高利用率也高;曝气方式无回流,电耗少,经济上更加合理,因此,本设计推荐采用曝气方式
④药剂投加量
a.双氧水(27.5%)
污水量:60万m3/d
双氧水投加量:6.36mg/L
27.5%双氧水投加量:14t/d
投加溶液浓度:3%
液体投加量:127m3/d
5.3m3/h
投加点:在臭氧接触池6个进水端分别投加
加药泵:设8台加药泵,6用2备,每台=1000L/h,H=50m,N=1.5kw,均采用变频泵
b.固体亚硫酸氢钠
污水量:60万m3/d
固体投加量:10~20mg/L
6~12t/d
投加溶液浓度:20%
液体投加量:30~60m3/d
1.25~2.5m3/h
投加点:在臭氧接触池6个出水端分别投加。
加药泵:设8台加药泵,6用2备。
每台Q=1000L/h,H=50m,N=1.5kw,均采用变频泵。
c.固体乙酸钠
污水量:60万m3/d
固体投加量:10~25mg/L
6~15t/d
投加溶液浓度:10%
液体投加量:60~150m3/d
2.5~6.25m3/h
投加点:分别在曝气生物滤池6条进水管上投加
加药泵:设8台加药泵,6用2备,每台Q=1000L/h,H=50m,N=1.5kw,均采用变频泵。
⑤加药间设计
三种药剂投加间合建,内设溶药池与溶液池和加药泵,以及药库,总建筑面积为755m2
溶药池4座,每座平面内空尺寸2.1x2.1m,有效水深1.5m。
乙酸钠及亚硫酸氢钠溶液池4座,每座平面内空尺寸4.1x4.1m,有效水深1.5m。
27%双氧水溶液池2座,每座平面内空尺寸4.1x4.1m,有效水深1.5m。
3%双氧水溶液池2座,每座平面内空尺寸1.5x4.1m,有效水深1.5m。
(9)排水泵房
排水泵房的扩建规模为20万m3/d。总规模为60万m3/d。
主要设备:潜水泵,3台,2用1备,变频。
单泵参数:Q=4583m3/h,H=20m,P=385kw。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
(1)工程规模及建设目标为:工程规模为90万m3/d,其中生活污水30万m3/d,工业废水60万m3/d。
改造目标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分质处理,生活污水的出厂水水质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一级标准的A标准。印染废水集中预处理后的水质为COD≤200mg/L,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后的出厂水水质COD第一阶段(2015年底)降低至80mg/L及其他相关的水质指标下降,第二阶段(2017年底)出厂水水质COD降低至60mg/L。
(2)工程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72102.0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9952.6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59711.4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910.11万元,预备费3331.08万元),建设期借款利息1486.2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63.16万元。
生活污水处理厂总投资11183.8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0884.1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9136.4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29.40万元,预备费518.29万元),建设期借款利息230.5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9.16万元。
工业废水处理第一阶段总投资55348.0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3693.8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46078.5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058.46万元,预备费2556.85万元),建设期借款利息1140.86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13.40万元。
工业废水处理第二阶段总投资5570.1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374.7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4496.5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22.25万元,预备费255.94万元),建设期借款利息114.8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0.61万元。

Claims (7)

1.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污水经稳流池、格栅间处理后,进入调节池,再经提升泵房分别进行分质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所述的分质处理是指将污水分类收集,经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中级沉淀、曝气、二级沉淀、后物化气浮处理后排出并输送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的处理水,格栅采用细格栅,过栅流速为0.9m/s,栅条间隔5mm,栅前水深0.95m,单组格栅宽度1.9m,格栅处理时间7.4分钟,前物化沉淀时其沉淀区的上升流速为8.3m/h,水解酸化采用A2O生物处理法,标准状态下供氧量为36964m3/h,620m3/min,气水比3.0:1,处理12小时,中级沉淀采用A2O与AO结合,其污水表面负荷为1.33m3/m2·h,曝气采用AO池,以微孔鼓风曝气方式充氧,标准状态下的供氧量为29572m3/h,700m3/min,气水比3.3:1,曝气器为高密度聚乙烯管式曝气器,曝气处理16.8小时,二级沉淀的污水表面负荷为0.72m3/m2·h,后物化气浮处理污水表面负荷6.22m3/m2·h,上升流速1.73mm/s,停留时间9.65min,溶气水回流比30%;所述的预处理是指污水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选菌处理、氧化处理、二次沉淀、后物化气浮后排出,格栅间采用粗格栅,处理8.2分钟,调节池处理9小时,前物化沉淀由混合区、絮凝区、推流反应区、沉淀区和浓缩区组成,沉淀区上升流速为6.7-10m/h,水解酸化9小时,氧化曝气处理43.22小时,二次沉淀污水表面负荷为0.41-0.5m3/m2·h;所述的深度处理以预处理气浮排出的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前物化沉淀、水解酸化、平流沉淀、氧化后,进行深处理后再经后物化气浮排出,前物化沉淀时沉淀区的上升流速为8.3m/h,水解酸化处理10小时,平流沉淀的污水表面负荷为1.44m3/m2·h,氧化处理10小时,后物化气污水浮表面负荷4.15-5.18m3/m2·h,上升流速1.15-1.4mm/s,溶气水回流比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处理包括依次进行的基本处理和高级处理,基本处理是包括消毒、微絮凝过滤后消毒、混凝沉淀并过滤后消毒或混凝沉淀并过滤再活性炭吸附后消毒四种模式,高级处理包括以膜分离和臭氧为主的深度处理、以活性炭和膜分离为主的深度处理、以生物膜法为主的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三种模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采用纤维转盘滤池、砂滤池或快速反冲洗滤池过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转盘滤池中,过滤速度8.2m3/h·m2,单盘过滤面积12.70m2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毒分为加氯消毒法、臭氧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三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质处理还包括有沉砂处理,沉砂处理设置于格栅处理之后,该沉砂处理包括平流沉砂、旋流沉砂以及曝气沉砂三种方式。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度处理中,前物化沉淀采用臭氧处理与多级曝气沉淀过滤相结合的方式,臭氧处理浓度为20-80mg/L;曝气滤料选用火山岩、粘土陶粒或活性炭,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曝气温度在18~22℃,曝气的气水比为2:1。
CN201410338645.6A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6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8645.6A CN104086047B (zh)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38645.6A CN104086047B (zh)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6047A CN104086047A (zh) 2014-10-08
CN104086047B true CN104086047B (zh) 2015-11-25

Family

ID=51633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3864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86047B (zh) 2014-07-16 2014-07-16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860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1531A (zh) * 2014-10-25 2015-01-21 吴玲玲 污水处理方法以及污水处理装置
CN104787966B (zh) * 2015-03-30 2016-08-24 常州大学 废油回收加工废水臭气处理系统
CN105271556A (zh) * 2015-12-03 2016-01-27 重庆甘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场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5858950A (zh) * 2016-04-11 2016-08-17 绍兴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 臭氧、双氧水和活性炭对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336037A (zh) * 2016-08-30 2017-01-18 江苏万邦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过滤式污水处理设备
CN107055971B (zh) * 2017-06-02 2018-01-19 张宝爽 一种城市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08947006A (zh) * 2018-07-20 2018-12-07 江苏力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109607948B (zh) * 2018-12-27 2020-10-23 河海大学 一种印染和食品类污水分质处理高比例回用系统及其回用方法
CN114974436B (zh) * 2022-04-23 2024-03-22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离散原理计算氯接触池有效接触时间计算方法
CN116332420A (zh) * 2023-04-07 2023-06-27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一种改进型物理化学结合的凝聚法污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9304A (ja) * 2003-12-12 2005-06-30 Canon Inc 高濃度着色有機排水の処理方法
CN101549940A (zh) * 2009-05-18 2009-10-07 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N101613167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东莞市明珠染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再利用印染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2923903A (zh) * 2011-08-09 2013-02-13 刘良贵 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69304A (ja) * 2003-12-12 2005-06-30 Canon Inc 高濃度着色有機排水の処理方法
CN101613167A (zh) * 2008-06-27 2009-12-30 东莞市明珠染整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再利用印染污水的处理方法
CN101549940A (zh) * 2009-05-18 2009-10-07 东海翔集团有限公司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CN102923903A (zh) * 2011-08-09 2013-02-13 刘良贵 一种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6047A (zh) 2014-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6047B (zh) 一种污水分质提标及深度处理方法
CN106007221B (zh) 一种医药废水处理工艺
CN100406399C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8191162A (zh) 一种含苯胺高盐含量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工艺
CN106116031A (zh) 一种屠宰废水的高效处理工艺
CN102107997A (zh) 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滤出液的方法
CN109368925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1659502B (zh) 利用高脱氮合建式奥鲍尔氧化沟处理垃圾渗液的方法
CN102786179A (zh)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及综合利用的方法
CN107265791A (zh) 餐厨垃圾浆料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CN114291942A (zh) 一种催化电解市政污水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06587531A (zh) 一种综合型工业园区废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10104873A (zh) 市政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12707603A (zh) 一种市政污水的深度净化再生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Sercombe The control of septicity and odours in sewerage systems and at sewage treatment works operated by Anglian Water Services Limited
CN103241892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115367963A (zh) 小型压缩站渗滤液处理工艺
CN207159054U (zh) 一种利用臭氧、厌氧及两级ao工艺处理竹制品废水装置
CN207259332U (zh) 一种餐厨垃圾发酵废水处理装置
CN212713182U (zh) 一种多级多段复合式化工高难废水零排放处理系统
CN111875191A (zh) 基于电解脱氮和mbr的水体深度净化系统及其方法
CN111960618A (zh) 一种沿海地区达准ⅳ类水的叠拼污水处理设备及方法
CN215403551U (zh) 一种市政污水的催化电解净化系统
CN2811285Y (zh) 将达标工业生活废水处理为自来水的水处理设备
CN1724416A (zh) 将达标工业生活废水处理为自来水的水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