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680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存在指示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存在指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1680A
CN104081680A CN201280066016.1A CN201280066016A CN104081680A CN 104081680 A CN104081680 A CN 104081680A CN 201280066016 A CN201280066016 A CN 201280066016A CN 104081680 A CN104081680 A CN 1040816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network
terminal
characteristic
transfer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60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1680B (zh
Inventor
M·韦勃
T·莫斯利
方翌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1043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6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81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1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2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by periodical 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5Long term evolution [L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以使UE自主地向网络指示它能够从哪些传输点(TP)接收特定广播信号。例如,通过在同步序列形式的广播信号中接收特定TP的物理标识,UE推断它应该何时(如果它希望的话)在UL上发送它从该TP接收广播信号的能力的指示–即,它存在于TP的覆盖内的指示。然后,网络能够响应于此采取合适的动作,例如调节网络覆盖、允许或禁止其它广播信道以及控制寻呼。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存在指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遵循3GPP长期演进(LTE)和3GPP LTE-A(LTE-高级)标准组的系统,更具体地讲,涉及这些系统中采用的用户设备的存在指示。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是广为人知的,其中基站(BS)与在BS的范围内的用户设备(UE)(也称为终端或者订户台或移动台)通信。
一个或更多个基站所覆盖的地理区域通常称作小区,并且通常在适当位置设置许多BS以与相邻和/或交叠小区几乎无缝地形成覆盖宽地理区域的网络。(在此说明书中,术语“系统”和“网络”作为同义词使用)。各个BS将其可用带宽分割成用于其所服务的用户设备的各个资源分配。用户设备通常是移动的,因此可在小区之间移动,从而导致需要在相邻小区的基站之间切换。用户设备可同时处于多个小区的范围内(即,能够检测来自这些小区的信号)并且一个小区可被整个包含在更大的小区内,但是在最简单的情况下,UE与一个“服务”小区通信。
从基站至UE的通信方向称作下行链路(DL),从UE至基站的通信方向称作上行链路(UL)。无线通信系统的两个熟知的传输模式是:TDD(时分双工),其中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传输发生在相同的载波频率上,但在时间上分开;以及FDD(频分双工),其中传输利用不同的载波频率同时发生在DL和UL上。
这种系统中的资源具有时间维度和频率维度二者。在LTE中,如图1所示,时间维度的单位是符号时间或“时隙”(其中“时隙”的持续时间通常为七个符号时间)。时域中的资源进一步以帧为单位来组织,各个帧具有多个“子帧”。帧连续地一个紧接着一个,并且将系统帧编号(SFN)赋予各个帧。
在LTE的一个帧结构中,如图1所示,10ms的帧被分割成20个0.5ms的相等大小的时隙。子帧由两个连续时隙组成,因此一个无线电帧包含10个子帧。FDD帧由同时出现的10个上行链路子帧和10个下行链路子帧组成。在TDD中,在UL与DL之间共享10个子帧,并且根据负荷条件,对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各种子帧分配是可能的。子帧因此可称作上行链路子帧或下行链路子帧。
此外,频率维度以子载波为单位分割。通过BS的调度功能向UE分配特定数量的子载波达预定时间量。这些分配通常适用于各个子帧。针对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链路传输二者(即,针对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二者)向UE分配资源。
如图2所示,各个时隙中发送的信号通过子载波和可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符号的资源网格来描述。资源网格中的各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各个资源元素对应于一个符号。根据使用的是短循环前缀(CP)还是长循环前缀,各个下行链路时隙的持续时间Tslot为每时隙7或6个符号。在频域中总共有NBW个子载波,该数字的值取决于系统带宽。12个子载波×7或6个符号的块称为资源块。资源块是UE中的资源分配的基本调度单位。
基站通常具有多个天线,因此可同时发送(或接收)多个数据流。由同一基站控制的物理天线可在地理上大大分开,但是并非必须如此。提供通向UE的逻辑上不同的通信路径的一组物理天线被命名为天线端口(并且也可被视作虚拟天线)。天线端口可包括任何数量的物理天线。经由天线端口可实现各种传输模式,包括(在LTE-A中)用于闭环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传输模式9”。全部处于同一地理位置的物理天线子集可被当作在同一基站的控制下的不同传输点(TP)。TP与小区之间通常存在固定关系:各个TP可限定网络中的不同小区,但是并非必须如此。除非上下文另外要求,否则本说明书的剩余部分中对“基站”的引用也适用于各个TP。
在网络内的各种抽象层面上定义用于数据和信令的多个“信道”。图3示出在LTE中在逻辑层面、传输层层面和物理层层面中的每一个上定义的一些信道以及它们之间的映射。
在物理层层面,在下行链路上,用户数据以及系统信息块(SIB)被包含在承载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传输信道DL-SCH中。可从图3看出,在传输层层面,PDSCH还承载寻呼信道PCH。在下行链路上有各种控制信道,这些控制信道承载用于各种目的的信令;具体地讲,例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用于从基站(在LTE中称为eNodeB)至该基站所服务的各个UE承载调度信息。PDCCH位于时隙的第一OFDM符号中。
各个基站向范围内的所有UE广播许多信道和信号,而不论UE当前是否由该小区服务。对于本发明而言尤其关注的是,这些信道和信号包括如图3所示的物理广播信道PBCH以及(未示出的)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下面更详细地描述)。PBCH承载所谓的主信息块(MIB),MIB将包括系统带宽、发送天线端口数和系统帧编号在内的基本信息赋予信号范围内的任何UE。读取MIB使得UE能够接收早前提及的SIB并对其进行解码。
此外,在上行链路上,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承载用户数据还有一些信令数据,控制信道包括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其用于承载来自UE的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报告和调度请求的信令。
以上针对各种数据和信令而定义的“信道”不应该与从UE与其服务基站之间的无线电链路的意义上讲的遭受衰落和干扰的“信道”相混淆。为了方便UE测量信道,基站将参考信号插入在资源块中,如(例如)图4所示。图4示出用于单天线端口传输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结构。可以看出,一个子帧具有在各个RE内的间隔处插入的参考信号(表示为R)。各种类型的参考信号是可能的,并且当使用更多天线端口时,参考信号结构或图案变化。
在LTE中(不同于LTE-A),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可分为小区特定(或公共)参考信号(CRS)、MBMS中使用的MBSFN参考信号(与本发明无关)以及用户设备特定参考信号(UE特定RS,也称作解调参考信号DM-RS)。还存在定位参考信号。
CRS被发送给小区内的所有UE并且用于信道估计。参考信号序列承载小区标识。在将参考信号序列映射至子载波时,应用小区特定频移。UE特定参考信号由小区内的特定UE或特定UE组接收。UE特定参考信号主要由特定UE或特定UE组用来进行数据解调。
CRS在支持非MBSFN传输的小区中在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并且可被eNodeB所覆盖的小区内的所有UE访问,而与分配给UE的特定时间/频率资源无关。UE使用这些CRS来测量无线电信道的性质–所谓的信道状态信息或CSI。此外,eNodeB仅在仅小区中的UE子集被分配接收的特定资源块内发送DM-RS。
从规范的版本10开始,LTE被称作LTE-高级(LTE-A)。LTE-A中的新参考信号是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为了使干扰降至最低,仅每多个子帧发送一次CSI-RS。在版本10规范中,针对1、2、4或8个天线端口定义CSI-RS图案的配置。其目的是为了使不止一个小区的信道估计改进以将信道质量信息以及可能的其它相关参数反馈给网络(与使用CRS相比)。时间和频率上的CSI-RS图案可由高层配置,以使得资源元素(RE)能够相当灵活地包含它们。
遵循LTE版本10的UE可配置有其服务小区所特定的多个CSI-RS图案:
-UE将针对CSI-RS假设非零传输功率的一种配置;以及
-UE将假设零传输功率的零或更多种配置。
“零功率CSI-RS图案”的目的是确保UE可以将如此配置的小区安全地假设为不在将包含其所协作的小区的CSI-RS的RE中发送。版本10UE可通过知道零功率CSI-RS图案的存在来减轻其对使用PDSCH的数据传输的可能影响。
在上行链路上也定义参考信号,尤其是由UE发送的探测参考信号(SRS),其向eNodeB提供信道信息。
UE经由RRC信令从网络接收两个SRS配置。一个是UE特定SRS配置,其详述SRS传输的周期性、偏移、传输梳索引(transmission comb index)、频域位置和跳频图案。SRS总是在它们所出现的子帧的最后OFDM符号中发送。还有小区特定SRS配置,其向所有UE指示SRS可能何时出现以及出现在哪里,使得UE可停止所有相关频域和时域资源中的PUSCH传输。在LTE版本10中,SRS可根据配置为周期性的或者非周期性的(由网络经由DL信令触发)。
在与网络通信之前,UE必须成功执行小区搜索过程并获得与小区的同步。各个小区由物理层小区标识(PCI)(在LTE中定义了504个PCI)来标识。这些PCI按照等级排列在168个唯一小区层标识组(各自包含三个物理层标识)中。为了承载物理层标识和物理层小区标识组,提供两个信号:主同步信号和辅同步信号(PSS和SSS)。如3GPP TS36.211中规定的(由此以引用方式并入),PSS指定三个值(0,1,2)中的一个以标识小区的物理层标识,SSS标识小区属于168个组中的哪一个。这样,仅需要PSS表示三个值中的一个,而SSS表示168个值中的一个。PSS是基于扎德奥夫-朱(Zadoff-Chu)序列的62比特信号,SSS使用利用从物理层标识得到的序列加扰的两个31比特序列的组合。PSS和SSS均由所有小区在固定资源中发送,使得它们可被信号的范围内的任何UE检测到。传统上,PSS和SSS中的每一个每帧被发送两次,换言之,具有5ms周期性(因此,仅在一些子帧中)。例如,如图5A和图5B所示,PSS和SSS均在每一帧的第一子帧和第六子帧上发送。图5A示出在FDD系统(使用正常CP)的情况下PSS与SSS以及PBCH的结构,图5B示出TDD的情况下PSS与SSS以及PBCH的结构。
成功地将PSS和SSS解码使得UE能够获得小区的定时和标识。一旦UE将小区的PSS和SSS解码,它就知道小区的存在并且可将早前提及的PBCH中的MIB解码。根据系统使用FDD还是TDD,PBCH占据第一子帧中的PSS和SSS之后或之前的时隙(可通过比较图5A和图5B看出)。类似同步信号SSS,PBCH也使用基于小区标识的序列加扰。PBCH每一帧地发送,从而在四个帧上传送MIB。
然后,UE将希望测量小区的参考信号(RS)。对于当前LTE版本,第一步骤是定位公共参考信号CRS,其在频域中的位置取决于PCI。然后,UE可将广播信道(PBCH)解码。另外,UE可将PDCCH解码并接收控制信令。具体地讲,在传输模式9的情况下,UE可能需要利用上述信道状态信息RS(CSI-RS)测量无线电信道。
在已与网络同步并将MIB解码的情况下,UE将还需要获得一些上行链路传输资源以用于将其数据发送给网络。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用于承载随机接入信道(RACH),RACH用于在UE没有任何分配的上行链路传输资源的情况下接入网络。如果在UE处(例如,通过用于在PUSCH上传输的数据的出现)触发调度请求(SR),当没有给UE分配PUSCH资源时,在专用于该用途的资源上发送SR。如果没有给UE分配这些资源,则发起RACH过程。通过发送SR,有效地请求PUSCH上的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以用于数据传输。
因此,RACH被提供用于使得UE能够在没有可用的任何专用资源的情况下在上行链路上发送信号,使得不止一个终端可同时在相同的PRACH资源上发送。使用术语“随机接入”(RA)是因为(除了下述无竞争RACH的情况之外)网络预先不知道在任何给定时间使用资源的UE的标识(顺便提一句,在此说明书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可互换使用)。UE采用前导码(当其被发送时,生成具有可由eNodeB标识的签名的信号)以使得eNodeB能够在不同的传输源之间进行区分。
UE可在基于竞争的模式和无竞争模式中的任一种模式下使用RACH。在基于竞争的RA中,UE随机地选择任何前导码,但要冒着如果两个或更多个UE意外地选择同一前导码,则在eNodeB处“冲突”的风险。无竞争RA通过由eNodeB告知各个UE可使用哪些前导码来避免冲突。
参照图6,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通常如下操作(对于基于竞争的接入):
(i)如已经提及的,UE10接收所关注小区(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广播信道PBCH。
(ii)网络(在图6中由eNodeB20表示)指示包括以下内容的小区特定信息:
·可用于PRACH的资源
·可用的前导码(最多达64)
·与小的消息尺寸和大的消息尺寸对应的前导码。
(iii)UE根据可用于基于竞争的接入的那些前导码和预期的消息尺寸来选择PRACH前导码。
(iv)UE10在服务小区的上行链路上发送PRACH前导码(也称为“消息1”,由图中的(1)指示)。网络(更具体地讲,服务小区的eNodeB)接收消息1并估计UE的传输定时。
(v)UE10针对来自网络(换言之,来自eNodeB)的响应监测指定的下行链路信道。响应于UE传输消息1,UE10从网络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或RAR(“消息2”,由图6中的(2)指示)。该消息包含对PUSCH上的传输的UL许可以及便于UE调节其传输定时的定时提前量(TA)命令。
(vi)响应于从网络接收到消息2,UE10利用消息2中包含的UL许可和TA信息在PUSCH上发送(“消息3”,图中(3)处所示)。
(vii)如(4)处所示,在eNodeB20同时从不止一个UE接收到相同的前导码,并且这些UE中的不止一个UE发送消息3的情况下,可从网络(在这种情况下,从eNodeB20)发送竞争解决消息。
如果UE未从eNodeB接收到任何响应,则UE在随机退避时间之后选择新前导码并在RACH子帧中发送新的传输。
如已经提及的,小区可交叠或者甚至整个被包含在更大的小区内。对于所谓的异构网络而言尤其如此。
图7示意性地示出异构网络的一部分,其中宏基站10覆盖宏小区区域MC,在该宏小区区域MC内存在由微微基站12(微微小区PC)以及各种毫微微基站14(形成毫微微小区FC)形成的其它交叠的小区。如图所示,UE20可同时与一个或更多个小区(在此示例中,与宏小区MC和微微小区PC)通信。小区可不具有相同的带宽;通常,宏小区的带宽将宽于各个微微/毫微微小区的带宽。
一些定义如下:
·异构网络:支持相同频谱中的宏站、微微站、毫微微站和/或中继器中的不止一个的混合的部署方式。
·宏基站–使用专用回程并且向公共接入开放的传统基站。典型的发送功率为大约43dBm;天线增益为大约12-15dBi。
·微微基站–具有专用回程连接并且向公共接入开放的低功率基站。典型的发送功率在大约23dBm-30dBm的范围内,天线自增益为0-5dBi;
·毫微微基站–可由消费者部署的利用消费者的宽带连接作为回程的基站;毫微微基站可具有受限的关联性。典型的发送功率<23dBm。
·中继器–回程和接入使用相同的无线电频谱的基站。功率类似于微微基站。
在LTE中,毫微微基站的示例是所谓的家庭eNodeB或HeNB。
在未来的LTE部署中,预计由网络顾客安装具有局部网络覆盖小区的基站(例如,毫微微基站(家庭eNodeB))将变得普遍。毫微微基站或微微基站可被安装在(例如)建筑物中,在该建筑物内,网络订户台在与宏小区的传输中将经历高的路径损耗。毫微微基站或微微基站可被顾客安装在他自己的住所内。由此形成的毫微微小区和微微小区可改进网络覆盖,但是对于各种小区之间的协调,优选的是所有毫微微小区和微微小区均在宏小区(更准确地讲,图7的MeNB10)的控制下,并且彼此同步。当以这样的方式组织时,除了由基站本身的天线端口提供的传输点之外,微微小区可被当作基站的传输点。
出于本公开的目的,上述传输点(TP)包括微微小区以及在宏小区内的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的天线集二者。
目前,UE至少在RRC层面连接到网络(尽管UE可能处于RRC_IDLE状态),UE和LTE网络才能够交换有关网络覆盖的信息。在需要立刻发送UL数据之前UE无法将其存在指示给网络,并且网络必须始终维持特定广播信号(尤其是PSS/SSS和PBCH)的传输,而与它们对于附近的UE而言是否有用无关。这种架构对于随着时间而变化的UE分布而言不够灵活,另外,当前网络设计依赖于传输点(TP)与小区的固定关联性。为了提供动态的部署灵活性、有效使用网络发送功率并且管理干扰,在未来的网络架构中有必要使得网络能够随着UE移动并且随着UE的服务需要随着时间改变而围绕UE动态地形成或配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以及控制至少两个传输点的至少一个基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点可各自被控制以广播第一信号,其中:
所述传输点中的一个广播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终端通过接收从所述传输点广播的所述第一信号来发现所述传输点;
所述终端此后发送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具有取决于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的至少一个特性;并且
在传输点从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基站使得能够从至少一个传输点广播第三信号。
这里,由终端发送的第二信号可被当作“存在指示”,并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此称呼。该存在指示使得终端能够自主地向网络指示它可从哪些传输点接收信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存在指示用信号通知基站:相关传输点应该开始广播第三信号。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包括承载传输点的标识符的同步序列。
另选地或另外地,第一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包括第一信号被广播的定时。
另选地或另外地,第一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意指第二信号的频率和/或可能传输定时列表(传输调度)。然后,优选地,所述终端按照所述可能传输定时列表所允许的任何定时自主地发送第二信号。
取决于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的第二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可包括下列项中的任何项:第二信号可被发送的一个或更多个定时;以及第二信号可被发送的一个或更多个频率。
例如,在基于帧的无线通信系统内,上述定时可以是不同的子帧。在特定第一子帧中从传输点接收到第一信号可意指所述终端可在与第一子帧具有预定关系的第二子帧中发送第二信号。
所述第二信号可具有另外的特性,所述另外的特性包括探测参考信号的配置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选择中的一个或更多个。这样,接收到特定第一信号的终端可作为响应,根据预定配置发送探测参考信号,或者发送对于网络而言具有隐含含义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通过将两种类型的信号(探测参考信号和随机接入前导码)组合,终端可将潜在大量的可能状态中的任何状态(换言之,关于终端或其偏好的信息)表示给网络。
存在终端可能希望告知网络的多种可能类型的信息。在目前为止限定的任何方法中,第二信号的特性可意指下列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输点在由终端发现的多个传输点当中的优先状态;以及从由终端发现的那些传输点当中的特定多个传输点接收传输的偏好。后一种偏好类型下面称作终端的聚合偏好。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信号而广播的第三信号可包括广播信道、寻呼信道、参考信号和同步序列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这使得能够通过仅在必要时(例如,当存在一个或更多个终端)广播第三信号来节省传输点处的传输功率。
当第三信号是(或包括)参考信号或同步信号时,它可按照取决于接收到第二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特性的密度来广播。这样,可控制第三信号的范围,而不仅仅是开/关状态,(例如)以适合对于参考信号或同步信号具有不同要求的终端。第三信号可在不同于第一信号的频率上广播。
在目前为止限定的任何方法中,所述方法的步骤可针对由基站控制并由终端发现的多个传输点重复。换言之,终端可朝着(或相对于)它所发现的多个传输点发送相应的第二信号。然而,终端相对于它所发现的每一个传输点发送第二信号并非必需的。
在所述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仅当终端从传输点接收到第一信号,但未从该传输点接收到指定的附加信号时,才允许所述终端发送第二信号。这避免了(例如)向传输点的不必要的信令以使它开始发送指定的附加信号(如果它已经如此做)。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仅当终端从其接收第二信号的传输点改变,换言之,发现的终端从其接收第一信号的传输点集合改变时,才使得所述终端能够发送第二信号。
另一实施方式适用于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传输点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提供不同的小区。来自终端的第二信号在一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中发送,但是其定时是基于另一小区的下行链路定时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以及控制至少两个传输点的网络,其中:
所述网络控制第一传输点发送第一广播信号;
所述终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广播信号时,发送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具有取决于所接收到的第一广播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的至少一个特性;并且
所述网络在从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时,使得能够从第二传输点发送第二广播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以及控制传输点的网络,其中:
所述网络控制所述传输点发送第一广播信号;
所述终端被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广播信号时,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信号,该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具有取决于所接收到的第一广播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的至少一个特性;
所述网络在从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时,使得能够从所述传输点发送第二广播信号;并且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广播信号时,发送第二上行链路信号,该第二上行链路信号具有取决于所接收到的第二广播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的至少一个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其被布置为执行如上限定的任何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其被配置为用在如上限定的任何传输方法中。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其被配置为用在如上限定的任何传输方法中。
另一方面涉及用于使得配备有处理器的无线收发器设备能够提供如上限定的终端或基站的软件。这种软件可被记录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
贯穿这一部分和权利要求,术语“小区”旨在也包括子小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以使UE自主地向网络指示它能够从哪些传输点(TP)接收特定广播信号。例如,通过在同步序列形式的广播信号中接收特定TP的物理标识,UE推断它应该何时(如果它希望的话)在UL上发送它从该TP接收广播信号的能力的指示–即,它存在于TP的覆盖内的指示。然后,网络能够响应于此采取合适的动作,例如调节网络覆盖、允许或禁止其它广播信道以及控制寻呼。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点可包括以下任何优点:
-终端(UE)无需知道任何明确的定时信息来接收广播信号并发送响应
-如果多个UE同时指示它们的存在,则无需竞争解决(与RACH形成对比)
-网络可以按照激活附加广播信道的形式对存在指示信号的UE传输作出响应
-对于网络而言确定终端存在于特定传输点的覆盖/服务区域内需要较少的传输开销和/或信令。
通常,并且除非有清楚的相反意图,相对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可按照任何组合同样适用于任何其它实施方式,即使本文中未明确提及或描述这种组合。
如以上描述明显的是,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基站可采取适合于发送和接收这些信号的任何形式。可以想到基站通常将采取3GPP LTE和3GPP LTE-A标准组的实现方式中建议的形式,因此可在不同的情况下被适当地描述为eNodeB(eNB)(该术语也涵盖家庭eNodeB或家庭eNodeB)。然而,根据本发明的功能要求,一些或所有基站可采取适合于发送和从用户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并且基于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调节传输给用户设备的信号的任何其它形式。
类似地,在本发明中,各个用户设备可采取适合于发送和从基站接收信号的任何形式。例如,用户设备可采取订户台或移动台(MS)的形式、或者任何其它合适的固定位置或可移动的形式。出于使本发明直观的目的,可能方便的是,将用户设备想象成移动手机(在许多情况下,至少一些用户设备将包括移动手机),然而这无论怎样都不是意指限制。
附图说明
仅通过示例参照附图,附图中:
图1示出LTE中使用的一般帧结构;
图2示出下行链路子帧中的资源块(RB)和资源元素(RE);
图3示出LTE中的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
图4示出下行链路子帧内的参考信号的一种插入图案;
图5A示出在基于FDD的LTE系统的情况下,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的时隙和子帧分配;
图5B示出在基于TDD的LTE系统的情况下,同步信号和广播信道的时隙和子帧分配;
图6示出LTE系统中的传统RACH过程;
图7示意性地示出宏小区、微微小区和毫微微小区交叠的异构网络;
图8是具体实现本发明的方法所涉及的主要步骤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在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对UE存在指示的网络响应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设想的主要情景是UE在大量TP之间操作,这些TP可能没有特定网络结构(从不必与特定小区关联的意义上讲)。一些较高层面的实体(例如,宏eNodeB(MeNB))可控制TP,或者可在别处保持控制。在任何情况下,假设TP之间同步。如果UE能够从旨在用于多个UE的广播信令直接获得关于网络结构的信息,则它将能够就其与网络的交互做出决定,而无需接收可能大量的高层信令,这些高层信令描述在密集、复杂、多频率层的情景下可用的特定资源。在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12/051452中考虑了这种问题。然而,如果UE还能够通过向网络指示其在哪些TP的接收范围内来自主地作用于该信息,则网络(或TP)将能够在覆盖和资源提供方面相应地做出反应。
主要情景不限于: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微微小区以及小区内的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天线集均可被视作TP,可替代的情景是在交叠的宏小区的控制下密集部署的微微小区层。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使得UE自发地向网络指示它能够从哪些TP接收信号的手段。这在以下称为“存在指示”。当应用于LTE时,通过从TP接收主同步序列和辅同步序列(PSS和SSS),并且将它们所承载的物理小区标识(PCI)与查找表匹配,UE推断出它应该何时(如果它希望的话)在UL上发送它接收广播信号的能力的指示–即,它存在于TP的覆盖内的指示(以下,称为“存在指示”)。下面参照了将这种存在指示发送“给”TP,但是将理解,UE相对于给定TP将信号发送给网络是有短处的,因为并不是所有TP均必然被配备为接收来自UE的信号。
在下文中,由同步序列传送的标识称作“物理传输点标识”(PTPI)以区分这样的事实:TP可能没有发送LTE中通常与形成小区的基础关联的所有(或任何)信号;并且明确可使用新同步序列,该新同步序列承载不同于经典PCI的物理标识。即,本发明可利用承载标识符的新版本的PSS和/或SSS来部署,所述标识符不必为PCI,但仍以一些方式标识TP。这是为了提供与不知道本发明的方法的遗留UE的向后兼容性。因此,下面的描述主要参照同步序列(SS),而非PSS和SSS。
图8概述了具体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处理流程。
在步骤102中,TP广播其SS,所述SS可以是已经提及的LTE网络的传统PSS/SSS,并且以一些方式包含相应TP的PTPI,例如,传统PCI。如已经提及的,传统PSS/SSS由利用从PCI得到的序列加扰的比特序列构造而成。可假设类似方法来构造任何新型SS。
在步骤104中,UE从它当前在其范围内的那些TP检测SS。
然后,在步骤106中,UE将接收的各个SS解码,以便得到由其承载的PTPI。因此,在传统PSS/SSS的情况下,成功解码使得UE能够确定用于对形成PSS/SSS所使用的序列进行加扰的小区PCI。
在步骤108中,UE推断关于响应于SS发送它自己的存在指示的可能性的一些信息,例如在与相关TP关联的UL上发送存在指示的可用定时(可能还有一个或更多个频率)。在刚才提及的情况下,这种推断基于PTPI的值(例如,其在可能值的表内的数字索引)。
在步骤110中,UE决定发送这种存在指示,并且这样做。将从以下实施方式的讨论变得清楚,该存在指示无需为单一传输,而是可包括信号的组合。为存在指示的传输选择的特定定时(在可用定时的集合或范围内)可向网络传达附加信息。
与单个SS有关地描述了步骤106至110,但是原则上,步骤106至110可被重复与UE所检测到的SS一样多次,其中步骤110是可选的。
UE可在发送存在指示之前就存在指示做出另外的自主决定,然后,网络能够采取合适的动作作为响应,例如调节网络覆盖和结构、允许或禁止其它广播信道以及控制寻呼信号。
开始本发明的另选方式是使用PSS/SSS与子帧的关联性(如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12/051452中公开的),以将UE从TP接收PSS/SSS的子帧与UE可发送存在指示的子帧链接。因此,UE推断存在指示的可能定时并非必然需要PTPI的值。
通常,除非另外指示,否则下面描述的实施方式基于LTE,其中网络利用FDD来操作,并且包括一个或更多个eNodeB/MeNB,各个eNodeB/MeNB控制一个或更多个下行链路小区,各个下行链路小区具有对应的上行链路小区。各个DL小区可为一个或更多个终端(UE)服务,所述一个或更多个终端可接收并解码该服务小区中发送的信号。在当前系统中,在正常操作期间,各个小区以广播方式将多个信号和信道发送给所有UE而不管它们是否由该小区服务,例如:PSS、SSS、CRS和PBCH。这些信号和信道传送定时信息、PCI以及小区所共有的其它必要系统信息。其它信息在包括PDCCH的信道上被发送给小区所服务的UE。PDCCH消息通常指示数据传输将在上行链路(使用PUSCH)中还是下行链路(使用PDSCH)中进行,它还指示传输资源以及诸如传输模式、天线端口数、数据速率、允许的码字数的其它信息。另外,PDCCH可指示可使用哪些参考信号来得到用于DL传输的解调的相位参考。用于不同天线端口但占据相同位置的参考信号通过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
然而,在LTE的背景下,除了PSS和/或SSS或者等同的SS之外,本发明的操作不需要网络发送任何信号和信道。
(a)通过SRS传输的UE存在指示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参与TP的集合发送它们承载PTPI的SS。各个PTPI是特定TP的特性,但是各个TP不必限于单个PTPI。不必发送其它广播信号。能够接收特定PTPI的UE可根据特定子帧编号m中的给定配置将这当作发送SRS的许可,因此将其存在指示给网络。可在规范中预留UE特定SRS配置的集合以用于此目的,而不同于SRS的传统UL信道探测用途。以相同UE特定SRS配置发送的多个UE可通过其SRS序列上的不同循环移位来区分。然而,网络可能没有必要能够在给定时刻确切标识有多少UE指示了它们的存在。
在SS实际上是承载经典PCI的LTE PSS和SSS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将PCI当中的特定一个指派给指示允许UE存在指示传输的子帧编号的功能。
此实施方式用于两个目的:(i)允许UE将其接近特定TP指示给网络;以及(ii)提供有关该TP的UL信道质量信息(该TP实际可能使用或者可能不使用该信息)。
在此实施方式的变型中,在宏小区叠置在密集部署的未组织的TP集合上的情景下,宏eNodeB可通过RRC用信号通知预留的SRS配置,并且可根据其需要(例如,MeNB的传统探测需要。SRS资源的适当分配也将取决于宏小区的覆盖区域内有多少活动的UE)改变这些预留的SRS配置。
(b)通过PRACH传输的UE存在指示
第二实施方式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允许UE在PRACH上传输。为了将PRACH的传统用途与本发明相区分,RA前导码的子集可被预留以用于此目的。在UE在没有与网络的RRC连接和/或未接入PBCH传输(参见稍后的实施方式)的情景下操作的情况下,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在规范中可预留PRACH资源的一部分以用于类似预留的RA前导码的传输。在接收到与此实施方式相关的RA前导码时,网络不进行通常的RA过程,而是相反,可遵循一系列动作,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中描述的那些动作。
如果在此实施方式中不止一个UE选择相同的前导码,则它们均将简单地在相同子帧中被网络接收到。这将“隐藏”UE的真实数量,但是仍将提供存在至少一个UE的指示。
在此实施方式的变型中,在宏小区叠置在密集部署的未组织的TP集合上的情景下,宏eNodeB可经由RRC用信号通知预留的PRACH资源和前导码,并且可根据其需要改变它们。
在申请人的共同待审的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11/067048和PCT/EP2012/051144(以引用方式并入)中进一步探讨了将前导码分割成子集。
(c)通过联合SRS和PRACH传输的UE存在指示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组合,使得UE通过在一个特定子帧m1中发送SRS,并且还在子帧m2中发送PRACH来指示其存在。m1和m2可相等或不等,并且m2可以是m1的函数,或者反之亦然。
如果SRS和PRACH冗余地提供相同的存在指示,则UE的存在指示的检测的可靠性增大。
另一方面,可通过SRS和PRACH的组合(而非单独地任一个)来构成存在指示。信号的这种组合使得能够用信号通知更多数量的可能状态,例如,使得能够区分更多数量的UE,或者与以下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一致地指示附加信息。
(d)用于UE指示的多个UL子帧许可
在此第四实施方式中,之前实施方式中的子帧编号m被扩展以允许多个子帧{m1,m2,…},在所述子帧中UE可发送表示存在指示的信号。UE选择使用哪一特定子帧来向网络指示关于UE对TP的认识的信息,例如:
-接收到的那些TP当中的TP的优先状态。例如,“高”偏好将指示(i)UE可接收该TP,且(ii)在它可接收的那些TP当中,它将更偏好这一个TP的(例如)PDSCH上的传输;而“低”偏好将指示(i)UE可接收该TP,但(ii)它将向至少一个其它TP发送“高”偏好指示。这种信息可有助于TP处或更高聚合层面(例如,eNodeB(参见上文))处的调度决定。
-TP聚合偏好。例如,UE将对此TP与至少一个其它TP结合的(例如)PDSCH上的另外的传输有高偏好,子帧的选择指示所述其它TP。TP可聚合成天线端口(在LTE术语中)或者一些其它传输布置方式。选择一个子帧可指示UE只偏好此TP。
这些偏好可基于来自TP的PSS和/或SSS的接收功率水平的测量。根据UE被许可选择多少子帧,可指示多少数量的状态。此实施方式可与第三实施方式组合以允许指示更多状态。
在此实施方式的变型中,允许UE在它所选择的那么多的提供的子帧中发送,如此使用的子帧的图案或数量如上指示状态。
(e)多频率存在指示
第五实施方式类似于之前的任何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允许UE在上行链路频率上向TP发送存在指示,所述上行链路频率不同于与承载UE所接收的PTPI的SS关联的上行链路的上行链路频率。这允许TP限制对能够在特定频带中发送的UE的可用性,或者将UE的存在指示引导向接收其它频率的TP。
在变型中,UE被允许在不止一个频率上同时发送存在指示,例如由一个TP或者分开的多个TP提供的主LTE载波和辅LTE载波(对任何特定数量的载波、频率或TP没有限制)。此变型将可能更偏好通过现有连接的RRC来配置,而非通过规范来配置,以避免来自UE的不必要的强制多载波存在指示。这还可允许TP根据诸如各个频率和TP上的优势负荷的因素随着时间而改变发送PTPI的频带。
图9概述网络对UE的存在指示传输的可能响应。
在步骤202中,网络接收UE依据之前任何实施方式所发送的各个存在指示。
在步骤204中,网络将存在指示与所述存在指示被朝其或相对于其发送的传输点进行对照。这使得网络能够确定任何UE是否当前正在从给定TP接收信号,如果是,则至少粗略确定有多少。
在步骤206中,网络响应于该确定适当地控制TP。例如,可控制TP打开或关闭任何寻呼信道、广播信道或参考信号。
下面的第六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给出此处理的示例。
(f)寻呼/跟踪区域限制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接收到一定数量(至少一个)TP处的UE的存在指示时,网络可使用该存在指示来管理寻呼信道(PCH)的传输,以将其上的物理传输限制到接收到相关存在指示的TP的局部区域。这里,对于限制物理传输的手段,例如,假设TP具有接收器或者与附近的接收器关联,将用于PCH传输的TP集合选择为在地理上靠近接收到存在指示的位置的那些TP。此实施方式避免了从知道(或者可假设)附近不存在UE的TP不必要地传输PCH。此信息还可由高层使用以向UE提供跟踪区域更新。
(g)PBCH传输限制
在此第七实施方式中,TP不必默认发送PBCH。在接收到一定数量(至少一个)TP处的UE的存在指示时,网络开始从那些TP当中的至少一些TP传输PBCH。稍后,当网络不再接收到对相关TP的存在指示时,它可停止其PBCH传输。这样做的优点是减少浪费的传输功率并且降低PBCH上的小区间干扰。
这样,网络不必从给定TP发送PBCH,除非它识别出在附近可能存在能够接收PBCH的UE。
PSS和SSS传输限制
(h)第八实施方式类似于第七实施方式,不同的是TP甚至不必默认发送PSS和SSS。在此实施方式中,UE现在处于PSS和SSS可用并且正在使用本发明的至少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或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域中。随着UE移动,网络能够估计它的运动方向,基于该运动方向,TP停止从UE接收存在指示,因此网络可激活它判断UE可能朝着移动的地理区域中的PSS和SSS。
这样,网络不必从给定TP发送PSS/SSS,除非它识别出在附近可能存在能够接收PSS/SSS的UE。因此,本发明之前的实施方式开始在那些区域中操作,此外,节省了传输功率。
(i)CRS传输限制
第九实施方式类似于第八实施方式,但是根据网络在哪些TP处接收到UE存在指示,按照与之前实施方式中相似的方式来控制从特定TP的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的传输,从而防止不必要的CRS传输。
(j)通过PBCH存在的UE许可控制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默认不允许UE进行之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处理。相反,仅允许UE向从其没有检测到PBCH传输,但检测到PSS/SSS传输的TP发送存在指示。这样,已经激活的TP不会接收意指它应该开始传输的不必要的信令,并且UE不需要发送这些信令,从而节省发送功率并降低对PRACH或SRS的干扰。
在一个变型中,检测到诸如CRS的参考信号(而非PBCH)的UE禁止本发明所提出的UE传输。
相比之下,传统上,在TP协同定位,从而形成传统小区的情况下,至少一些TP将一直发送PSS/SSS、CRS和PBCH,而不管任何UE是否已知存在于该小区中或者被认为存在于该小区中。
(k)通过SS接收改变的UE许可控制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类似于第十实施方式,默认不允许UE进行之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处理。相反,仅当UE能够接收的SS集合存在改变时,才允许UE向TP发送存在指示。这样,当UE对网络的认识保持不变时,UE不发送不必要的存在指示。
(l)通过SS子帧关联性提供存在指示
第十二实施方式类似于之前的任何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参与TP的集合按照基于特定子帧的调度来发送其SS,该调度在至少在给定地理区域内的TP之间协调。能够在子帧n中从特定TP接收SS的UE可将这当作在子帧m(至少n的函数)中根据给定配置发送SRS的许可。此实施方式的基本原理与申请人的共同待审的国际专利申请PCT/EP2012/051452(以引用方式并入)的实施方式有关。
(m)UE同步细化
LTE-A版本11将引入“新载波类型”(NCT),它可能无法与版本10以及之前的载波向后兼容。网络可向UE提供遗留载波和新载波二者,并且至少在一些环境下,UE将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独立于遗留载波获取新载波上的同步。“遗留载波”是适用于版本10以及之前的UE(以下称作遗留UE)的载波。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TP在NCT上以及在遗留载波上分别发送PSS/SSS。UE能够利用其PSS/SSS获得NCT上的粗略同步,但是在遗留载波上从UE接收到存在指示之后,网络允许NCT上的(例如)CRS或CSI-RS传输,UE可利用这来细化其与NCT的同步。
传统RACH过程(参见图6)可被当作一种形式的存在指示,因此在变型中,UE可对NCT执行传统RACH过程,因此在NCT上获得粗略定时并有效地提供存在指示,随后可在NCT上允许RS或CSI-RS等以使得能够获得精细定时。
与传统RACH的不同在于,这里,RACH过程不需要UE在新载波上接收CRS或PBCH。相反,随RACH之后激活新载波上的CRS和/或PBCH。UE在RACH之前经由PBCH正常接收的系统信息(MIB)将通过一些其它手段来发送。UE可从(例如)遗留载波上的信令接收此信息。
(n)UE存在指示上的可扩展参考信号
在此第十四实施方式中,存在指示用于控制参考信号的范围,而不仅仅是开/关传输。例如,NCT上默认不发送定时/参考信号或定时/参考信号的稀疏配置(PSS/SSS和/或CRS和/或CSI-RS)。当UE在遗留载波或NCT上指示其存在时,默认配置在时间和/或频率上的密度增大,以帮助UE在NCT上的同步。相同的原理还可适用于服从系统规范的遗留载波。
在CRS的情况下,这可通过将它们在默认情况下的传输限制为(例如)系统带宽的中心6RB,并且可能还通过应用子帧配置使得它们不在每一子帧中发送来实现。当接收到UE存在指示时,时间和/或频率上的密度适当增大,可能一直增大到版本8规范(即,为CRS预留的每小区每RB8至24个RE之间)。一旦UE足够紧密地同步,CRS的密度可再次减小。
在此实施方式下,网络可控制NCT上的PSS/SSS和/或CRS和/或CSI-RS的存在,以便满足特定版本的UE的要求。例如,版本8UE将需要完整的PSS/SSS和CRS集合。
类似原理适用于CSI-RS的传输,不同的是eNodeB可配置附加CSI-RS子帧配置作为默认配置,而不必替换它(LTE-A版本11可能允许针对UE配置不止一个非零功率CSI-RS图案)。
(o)从NCT至遗留载波的重新配置
在十五实施方式中,TP被配置为使得所有载波均为NCT。如果TP从遗留UE接收存在指示,所述存在指示由UE通过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用于存在指示的参数的特定子集(例如,存在指示集合当中的特定RA前导码)选择(或者限于选择)来标识,则TP可暂时重新配置相关参考信号和/或同步信号的传输以提供遗留载波。
(p)一个小区上基于另一小区的定时的存在指示
第十六实施方式可基于之前的任何实施方式,适用于小区对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具有不同的资源,并且UE配置有不止一个服务小区,各个服务小区具有不同的上行链路资源的情况。存在指示可在一个小区的上行链路中发送,但其定时基于另一小区的下行链路定时。当应用于LTE时,UE配置有Pcell和Scell。网络可请求UE基于Pcell的下行链路定时,或者另选地,基于Pcell上的上行链路传输的当前定时在Scell上行链路上发送PRACH。这种“请求”无需明确,可仅包括允许传输存在指示的网络。在这种情况下,UE对于存在指示的定时有一些自主性。可支持在“仅UL”下的Scell的操作,但其将需要对Scell上的PRACH的任何响应在Pcell上发送。
此实施方式的附加特征是,网络可从存在指示(在这种情况下,Scell上的PRACH)确定至少对于此UE,两个小区(例如,Pcell和Scell)的定时是否足够接近基于仅应用它们中的一个的定时的同步假设。否则,如果无法维持所述同步假设,则网络可根据第十四实施方式提供合适的信号(例如,PSS/SSS、CRS)。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修改。
参照LTE FDD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也可适用于LTE TDD以及诸如UMTS的其它通信系统。
以上引用了“小区”,但是这些小区无需与基站或传输点一对一对应。可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上定义不同的小区。可由同一传输点提供多个小区。因此,术语“小区”应该从广义上解释,并且包括(例如)子小区或小区扇区。
尽管实施方式示意性地涉及宏小区和微微天线端口,但是这并非限制可应用本发明的网络结构。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通常可组合,以一起限制PBCH和CRS的传输(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九实施方式组合)。
相关实施方式中描述的从TP的传输的激活和去激活可在TP处本地决定,或者可在一些较高的聚合层面(例如,控制多个TP的eNodeB)处决定。并非需要从UE接收存在指示的所有TP均参与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UE行为可通过规范预先确定,或者可通过高层信令(例如,利用已有的RRC连接)来配置。
UE通常无需将存在指示发送给它能够从其接收承载PTPI的SS传输的所有或者任何TP。这可用于(例如):
-防止网络由于存在指示信令而过载
-通过控制其存在指示向网络提供更好的信息(或者,如果优选的话,使得网络假设UE对网络的特定认识可能不同于它实际所具有的)。
例如,能够从多个TP检测信号的UE可选择对具有最强信号的一个TP做出响应。
以下情况是可能的:一些传输(例如,CRS和PSS/SSS)可不在NCT上发送,或者它们可以按照减小的时间-频率密度发送。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原理可适用于在新载波类型上以及遗留载波上激活或去激活这些传输。这与第五实施方式尤其相关,但也将适用于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第七实施方式、第八实施方式和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任何实施方式的组合。
总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以使UE自主地向网络指示它能够从哪些传输点(TP)接收特定广播信号。例如,通过在同步序列形式的广播信号中接收特定TP的物理标识,UE推断它应该何时(如果它希望的话)在UL上发送它从该TP接收广播信号的能力的指示–即,它存在于TP的覆盖内的指示。然后,网络能够响应于此采取合适的动作,例如调节网络覆盖、允许或禁止其它广播信道以及控制寻呼。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优点包括,首先,UE无需知道任何明确的定时信息以便接收广播信号并发送响应。这与(例如)传统RACH过程形成对比,在传统RACH过程中,从下行链路定时(通过监测PSS/SSS并尝试解码PBCH来建立)以及SIB内的PRACH资源的广播信令来确定从UE的初始PRACH传输的定时。另外,与传统PRACH不同,如果多个UE同时指示它们的存在,则无需解决冲突。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由网络以激活附加广播信道的形式对存在指示信号的UE传输做出响应的可能性。对于网络而言确定终端存在于特定传输点的覆盖/服务区域内需要较少的传输开销和/或信令。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任何方面或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在硬件中实现,或者实现为在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一个方面的特征可适用于任何其它方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存储有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任何方法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具体实现本发明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例如)为信号的形式,例如从互联网网站提供的可下载数据信号,或者可以是任何其它形式。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比现有技术更有效的手段以允许无线网络根据其内的UE分布来动态地构造和配置。本发明使现有蜂窝架构更加灵活,并且能够对覆盖需要的改变做出响应。这将更有效地使用这些网络的运行中的资金和运营花费,并且更有效地使用网络可提供的资源。更具体地讲,它允许UE向网络指示它从包括它的TP接收信号的能力,而不必建立RRC连接。这形成了这样的情况:网络可接收UE自主地判断为相关的信息,而无需来自网络的配置信令。与根据现有技术的仅由网络配置的测量报告中的信息相比,这种信息的相关性和时效性可提高,从而进一步改进了系统的调度和资源效率。

Claims (16)

1.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传输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终端以及控制至少两个传输点的至少一个基站,所述至少两个传输点能够各自被控制为广播第一信号,其中,
所述传输点中的一个传输点广播所述第一信号;
所述终端通过接收从所述传输点广播的所述第一信号来发现所述传输点;
所述终端此后发送第二信号,该第二信号具有取决于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的至少一个特性;并且
在传输点从所述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时,所述基站使得能够从至少一个传输点广播第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包括承载所述传输点的标识符的同步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包括广播所述第一信号的定时。
4.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意指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和/或可能传输定时列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终端在所述可能传输定时列表所允许的任何定时自主地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6.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取决于所接收到的第一信号的至少一个特性的所述第二信号的所述至少一个特性包括下列项中的任何项:能够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一个或更多个定时;以及能够发送所述第二信号的一个或更多个频率。
7.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具有另外的特性,所述另外的特性包括探测参考信号的配置以及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选择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8.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的特性意指下列项中的至少一个:所述传输点在由所述终端发现的多个传输点当中的优先状态;以及从由所述终端发现的那些传输点当中的特定多个传输点接收传输的偏好。
9.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信号包括广播信道、寻呼信道、参考信号和同步序列中的任一个或更多个。
10.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信号是参考信号或同步信号,并且按照取决于接收到所述第二信号和/或所述第二信号的特性的密度来进行广播。
11.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三信号在不同于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上广播。
12.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的步骤针对由所述基站控制并且由所述终端发现的多个传输点重复。
13.根据任何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仅当所述终端从所述传输点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但未从所述传输点接收到指定的附加信号时,使得所述终端能够发送所述第二信号。
14.一种无线通信网络,该无线通信网络依据根据权利要求1至13所述的任何方法来工作。
15.一种基站,该基站被配置为用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中。
16.一种终端,该终端被配置为用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传输方法中。
CN201280066016.1A 2012-03-27 2012-03-27 无线通信系统、用在该系统中的传输方法以及基站和终端 Active CN104081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0431.0A CN107566103B (zh) 2012-03-27 2012-03-27 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2/055442 WO2013143580A1 (en) 2012-03-27 2012-03-27 Presence ind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0431.0A Division CN107566103B (zh) 2012-03-27 2012-03-27 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1680A true CN104081680A (zh) 2014-10-01
CN104081680B CN104081680B (zh) 2017-09-12

Family

ID=459997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0431.0A Active CN107566103B (zh) 2012-03-27 2012-03-27 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
CN201280066016.1A Active CN104081680B (zh) 2012-03-27 2012-03-27 无线通信系统、用在该系统中的传输方法以及基站和终端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0431.0A Active CN107566103B (zh) 2012-03-27 2012-03-27 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913237B2 (zh)
EP (2) EP3242414B1 (zh)
JP (1) JP5954487B2 (zh)
KR (2) KR101617566B1 (zh)
CN (2) CN107566103B (zh)
WO (1) WO201314358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24767A (zh) * 2016-02-25 2017-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配置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781157A (zh) * 2016-03-16 2018-11-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窄带物联网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设计
CN109906661A (zh) * 2016-09-23 2019-06-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10619A (zh) * 2015-02-23 2021-06-04 苹果公司 用于基于多点多小区单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17566B1 (ko) 2012-03-27 2016-05-02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프레즌스 표시
JP6417335B2 (ja) * 2013-01-28 2018-11-0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超高周波帯域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高速初期接続過程を行う方法及びこ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US11582724B2 (en) * 2013-04-30 2023-02-14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access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1782393B1 (ko) * 2013-09-13 2017-09-28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캐리어 변환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시스템
US9973959B2 (en) * 2014-04-16 2018-05-1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ell aggregation
US10292091B2 (en) * 2014-04-17 2019-05-1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detecting discovery signal
US9980080B2 (en) * 2014-07-29 2018-05-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transmit powers
US9374796B2 (en) * 2014-10-10 2016-06-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ructure for a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system
US9930539B2 (en) * 2014-11-11 2018-03-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for coverage enhancement
WO2016095110A1 (zh) * 2014-12-16 2016-06-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基于探测参考信号的下行信道估计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CN106304392A (zh) * 2015-06-26 2017-01-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602465B2 (en) * 2015-09-09 2020-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FI3836472T3 (fi) * 2015-09-23 2024-02-29 Huawei Tech Co Ltd Päätelaite, verkkolaite, nousevan siirtotien lähetysmenetelmä ja nousevan siirtotien vastaanottomenetelmä
WO2017155238A1 (ko) * 2016-03-11 2017-09-1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시스템 정보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시스템 정보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US11522743B2 (en) 2016-04-27 2022-12-0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design for cellula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mmWave systems
CN107566149A (zh) * 2016-07-01 2018-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知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461199A4 (en) 2016-09-22 2019-07-0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616847B2 (en) * 2016-12-22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 in new radio
CN113067689A (zh) * 2017-01-17 2021-07-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0419197B2 (en) * 2017-04-27 2019-09-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haring of long-term evolution (LTE) uplink spectrum
WO2019028867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干扰测量配置方法、干扰测量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US10834689B2 (en) * 2017-08-15 2020-11-10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Base station wireless channel sounding
CN110035447B (zh) * 2018-01-11 2021-09-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配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0121501A1 (ja) * 2018-12-13 2020-06-1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485A (zh) * 2009-03-24 2010-09-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终端上报测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0110568A2 (ko) * 2009-03-22 2010-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채널 사운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1873661A (zh) * 2009-04-27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CoMP系统中确定协同小区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WO2011012087A1 (zh) * 2009-07-30 2011-02-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4539B2 (en) 2001-01-08 2005-08-2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identifying presence of wireless terminals in mobil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GB2441165B (en) * 2006-08-21 2011-02-09 Ipwireless Inc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network controller and method for obtaining feedback from subscriber communication units
CN101202585B (zh) * 2006-12-14 2011-09-2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无线通信基站、终端及其获取系统信息的方法
KR20100005084A (ko) 2007-04-28 2010-01-13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근접성 기반의 전송 모드 변경을 통한 간섭 감소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JP4954782B2 (ja) * 2007-05-01 2012-06-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EP2096887A1 (en) * 2008-02-29 2009-09-0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verage hole detection, and uplink reporting
WO2009140988A1 (en) 2008-05-23 2009-11-26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Re-activation of a base station in standby mode
JP2009296244A (ja) 2008-06-04 2009-12-17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687588B2 (en) 2008-07-02 2014-04-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ow power modes for femto cells
CN101777941B (zh) * 2009-01-12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的下行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和无线系统
US8818463B2 (en) * 2009-03-03 2014-08-26 Nec Corporatio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their control method
US8738095B2 (en) * 2009-07-02 2014-05-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operation of femto base station based on radio access system
KR101639407B1 (ko) * 2009-07-30 2016-07-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상태정보를 전송하는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5498097B2 (ja) 2009-08-27 2014-05-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管理サーバ
JP2011091748A (ja) 2009-10-26 2011-05-06 Fujitsu Ltd 基地局の電力供給制御方法および基地局装置
EP3709719A1 (en) 2010-02-12 2020-09-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6060855B (zh) 2010-05-06 2020-12-01 皇家Kpn公司 用于激活不活动小区的方法和电信基础设施
WO2012108805A1 (en) * 2011-02-09 2012-08-16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fficient use of reference symbol resources in a hierarchical heterogeneous cell deployment
US9635624B2 (en) * 2011-02-22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WO2012127279A1 (en) * 2011-03-18 2012-09-27 Nokia Corporation Switching cells on and off on a need basi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O2012134565A1 (en) * 2011-04-01 2012-10-04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si-rs configuration in distributed rrh systems
WO2013044970A1 (en) 2011-09-29 2013-04-04 Fujitsu Limited Uplink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GB2496205A (en) * 2011-11-07 2013-05-08 Renesas Mobile Corp Applying a biasing parameter associated with a transmission scheme to a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
JP5962772B2 (ja) 2012-01-25 2016-08-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伝送方法
EP2751948A1 (en) 2012-01-30 2014-07-09 Fujitsu Limi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4285418B (zh) * 2012-03-15 2019-06-14 诺基亚通信公司 载波相关的参考信号传输的配置
KR101617566B1 (ko) 2012-03-27 2016-05-02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프레즌스 표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0568A2 (ko) * 2009-03-22 2010-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 안테나를 이용한 채널 사운딩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1848485A (zh) * 2009-03-24 2010-09-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终端上报测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73661A (zh) * 2009-04-27 2010-10-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CoMP系统中确定协同小区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WO2011012087A1 (zh) * 2009-07-30 2011-02-0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AEWON LEE AND HANBYUL SEO;: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in LTE-Advanced: Deployment Scenarios and Operational Challenge",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 *
MOTOROLA MOBILITY: "Coordinated Scheduling (CS) Schemes with Low Power RRH: Details and Phase-2 Evaluations Results", 《3GPP TSG RAN1 #66, R1-112441,ATHENS, GREECE,AUG 22-26, 2011》 *
MOTOROLA MOBILITY: "Standardization Impact of CoMP Coordinated Scheduling Schemes", 《3GPP TSG RAN1 #66, R1-112442,ATHENS, GREECE,AUG 22-26, 2011》 *
SAMSUNG: "CoMP Feedback including preferred-TP indicator", 《3GPP TSG RAN WG1 #68BIS,R1-121622,JEJU, KOREA, MARCH 26–30, 2012》 *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10619A (zh) * 2015-02-23 2021-06-04 苹果公司 用于基于多点多小区单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910619B (zh) * 2015-02-23 2023-10-24 苹果公司 用于基于多点多小区单用户的多输入多输出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124767A (zh) * 2016-02-25 2017-09-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配置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124767B (zh) * 2016-02-25 202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配置方法、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781157A (zh) * 2016-03-16 2018-11-09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窄带物联网随机接入信道配置设计
CN108781157B (zh) * 2016-03-16 2021-04-02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窄带物联网随机接入信道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US11272550B2 (en) 2016-03-16 2022-03-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random access channel configuration design
CN109906661A (zh) * 2016-09-23 2019-06-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06661B (zh) * 2016-09-23 2023-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系统中的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784123B1 (ko) 2017-10-10
US9913237B2 (en) 2018-03-06
KR20160052776A (ko) 2016-05-12
KR101617566B1 (ko) 2016-05-02
CN104081680B (zh) 2017-09-12
US20140349645A1 (en) 2014-11-27
WO2013143580A1 (en) 2013-10-03
EP2798747B1 (en) 2017-11-01
CN107566103B (zh) 2020-06-30
JP2015516736A (ja) 2015-06-11
EP2798747A1 (en) 2014-11-05
JP5954487B2 (ja) 2016-07-20
KR20140111682A (ko) 2014-09-19
EP3242414A1 (en) 2017-11-08
EP3242414B1 (en) 2018-06-06
CN107566103A (zh) 201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168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存在指示
US11184870B2 (en) Discovery an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s for user-tracking zon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TWI827635B (zh) 用於隨機存取程序的先聽後說(lbt)模式
KR101968395B1 (ko) 비허가 무선 주파수 스펙트럼 대역을 통한 긴급 데이터 송신
CN104602320B (zh) 用于在具有部分覆盖的无线网络中发现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US20150326373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582517B2 (en) Scaling of shared spectrum exclusive resources
CN104380819A (zh) 使用感测的授权共享接入载波聚合
JP6265228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局、端末及び基地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