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0193B -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0193B
CN104080193B CN201310401294.4A CN201310401294A CN104080193B CN 104080193 B CN104080193 B CN 104080193B CN 201310401294 A CN201310401294 A CN 201310401294A CN 104080193 B CN104080193 B CN 1040801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telecom
telecom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0129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0193A (zh
Inventor
石村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80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0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0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20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access points, e.g.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信息处理设备。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第一识别信息。在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处于激活状态时产生的第一可通信范围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可通信范围相重叠或相匹配。当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时,信息处理设备产生使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激活状态的切换指令。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276866号中,公开了一种执行以下操作的技术。当用户Y接近数字多功能装置2时,所述数字多功能装置2使用无线通信模块29从识别信息发送设备4接收无线电波,并测量所述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电场强度。然后,根据至所述识别信息发送设备4的相对距离与所述电场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数据来计算出至发送源的相对距离,以及根据计算结果来控制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够使建立与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的操作简单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以及信息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以及信息处理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第一识别信息。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处于激活状态产生的第一可通信范围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可通信范围相重叠或相匹配。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产生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的切换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获取单元以及产生单元。所述获取单元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产生单元产生所述切换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二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比较单元,其将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获得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后、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到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限制除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以外的数据的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中,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指示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产生所述切换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意向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意向信息表示要使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意向。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意向信息时,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产生所述的切换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设备,该信息处理设备位于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识别信息。在该系统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处于激活状态时产生的第一可通信范围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可通信范围相重叠或相匹配。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产生单元,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的识别信息时,所述产生单元产生用于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的切换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在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系统中执行。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识别信息。在该系统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处于激活状态时产生的第一可通信范围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第二可通信范围相重叠或相匹配。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的识别信息时,产生用于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的切换指令。
根据第一、第七和第八方面,简化了建立至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的连接的操作。
根据第二方面,在所述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因而使得能够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
根据第三方面,确定了向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发送数据的移动通信终端是否与已经向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发送了识别信息的移动通信终端相同。
根据第四方面,在所述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切换至激活状态,并且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同时,限制了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与移动通信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根据第五方面,在所述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切换至激活状态,并且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
根据第六方面,当移动通信终端将意向信息发送至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时,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切换至激活状态,从而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信息处理设备的示例构造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包含在接入点中的示例过滤器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移动通信终端的示例操作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一示例操作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示出了信息处理设备的第二示例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以及方法。
图1是示出了信息处理系统1的示例构造的示意图。信息处理系统1包括信息处理设备2和至少一个接入点3。信息处理设备2和接入点3连接至有线通信网路以使它们能够互相通信。
例如,信息处理设备2是具有例如打印机功能和扫描器功能的装备。信息处理设备2包括无线通信接口(I/F)29(其作为示例性的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并且能够与移动通信终端4进行直接无线通信。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设备2与移动通信终端4能够通过一对一连接互相进行直接无线通信,而无需接入点3。例如,通过无线网络直接连接(Wi-Fi Direct)功能实现所述直接无线通信。例如,信息处理设备2打印从移动通信终端4接收的图像数据,以及将通过扫描得到的图像数据发送至移动通信终端4。
信息处理设备2的无线通信I/F29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例如,激活状态表示这样的一种状态:其中,提供给无线通信I/F29的电量足够大,以使得能够进行无线通信。在图1中,当无线通信I/F29处于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CA用虚线表示。例如,非激活状态表示这样的一种状态:其中,提供给无线通信I/F29的电量完全或近乎是零。这样,例如,当无线通信I/F29处于非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等于零。
接入点3是示例性的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并且能够与移动通信终端4进行无线通信。具体地,为移动通信终端4提供了通过接入点3连接至有线通信网络的连接(所谓的基础连接)。接入点3预先存储要被提供基础连接的移动通信终端4的识别信息(诸如MAC地址)。接入点3从移动通信终端4接收所述识别信息。在预先存储了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接入点3对移动通信终端4提供基础连接。相比之下,在未预先存储接收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接入点3不对移动通信终端4提供基础连接。也就是说,限制了除所述识别信息以外的数据的传输。
在示例实施例中,例如,接入点3将移动通信终端4的识别信息发送至信息处理设备2。下面将描述该操作。
接入点3的可通信范围与当无线通信I/F29处于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CA相重叠或相匹配。图1示出了接入点3的所述可通信范围与当无线通信I/F29处于所述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CA相匹配的示例,但本发明不仅限于此。例如,接入点3的整个可通信范围可以与当无线通信I/F29处于所述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CA相重叠。
移动通信终端4是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终端,例如,是便携式电话(包括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
图2是示出了信息处理设备2的示例构造的示意图。信息处理设备2包括控制器21、打印机单元25、扫描器单元26、有线通信I/F28以及无线通信I/F29。
例如,控制器21包括诸如中央处理器(CPU)的运算逻辑单元和诸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的存储单元,并且根据程序来执行信息处理。所述程序可以由诸如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的计算机可读信息记录介质来提供,或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线路来提供。
打印机单元25是用于实现打印机功能的单元,并且根据来自控制器21的指令在介质表面上形成图像。扫描器单元26是用于实现扫描器功能的单元,并且将从介质表面读出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控制器21。
有线通信I/F28是通过有线通信网络与其它设备(例如接入点3)进行有线通信的装备。无线通信I/F29是与上述移动通信终端4进行直接无线通信的装备,并且例如是用于实现Wi-Fi Direct功能的装备。
预先在接入点3中登记了其识别信息的移动通信终端4的用户(下文中称作正式用户)被允许通过接入点3来使用信息处理设备2。相比之下,未预先在接入点3中登记其识别信息的移动通信终端4的用户(下文中称作临时用户)不被允许通过接入点3来使用信息处理设备2。从而,临时用户通过Wi-Fi Direct功能来使用信息处理设备2,其中,信息处理设备2和移动通信终端4利用该无线网络直接连接功能而通过直接无线通信相互进行通信。
相关技术中的信息处理设备提供有用于启动Wi-Fi Direct功能的机械按钮。当临时用户要使用信息处理设备时,该用户需要走向该信息处理设备并按下所述按钮,这是一项麻烦的启动操作。另外,当Wi-Fi Direct功能常开时,功耗会格外高。
因此,当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2经由接入点3检测到位于可通信范围CA中的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时,信息处理设备2将无线通信I/F29从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激活状态,从而简化了启动Wi-Fi Direct功能的操作,并且降低了功耗。下面将具体地描述信息处理设备2、接入点3以及移动通信终端4的操作。
图3是示出了包含在接入点3中的示例过滤器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移动通信终端4的示例操作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信息处理设备2的第一示例操作的示意图。
在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中,在图4的步骤S11中启动搜索工具。例如,当所述临时用户要使用信息处理设备2时启动搜索工具。在步骤S12和S13中,搜索工具搜索位于移动通信终端4周围的接入点3。例如,根据由接入点3来发射且被移动通信终端4接收到的无线电波的强度来执行接入点3的搜索。在移动通信终端4的屏幕上列出由搜索工具提取的接入点3的诸如服务集识别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的识别信息。
当临时用户在步骤S14中选择了接入点3时,移动通信终端4将其MAC地址发送至所选择的接入点3。当接入点3接收到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的MAC地址时,接入点3确定该MAC地址未被预先登记,并将其作为尚未登记的MAC地址存储在MAC地址过滤器中(见图3)。因此,对于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未提供基础连接,从而限制了除了MAC地址登记之外的数据的传输。
在图5的步骤S21中,信息处理设备2从接入点3获得MAC地址过滤器(即作为示例性获取单元的功能)。例如,通过使用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802.11中的管理信息库(MIB)实现来MAC地址过滤器的获取。在步骤S23中,信息处理系统2确定获得的MAC地址过滤器中是否存在过滤器未登记的终端。从而,信息处理设备2认出在可通信范围CA中存在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而后,在步骤S25中,信息处理设备2启动Wi-Fi Direct功能。也就是说,信息处理设备2的控制器21产生将无线通信I/F29从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激活状态的指令,并将该指令输出至无线通信I/F29(即作为示例性产生单元的功能)。当启动了Wi-Fi Direct功能时,无线通信I/F29发送Wi-Fi保护设置(WPS)数据包。
当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接收到WPS数据包时,移动通信终端4确定附近是否存在可用的信息处理设备2(图4中的步骤S15中的“是”),并且在屏幕上显示表示这种情况的消息。从而,临时用户认识到附近存在可用的信息处理设备2。当临时用户在移动通信终端4的屏幕上选择了信息处理设备2以使用该信息处理设备2时,在步骤S16中执行Wi-FiDirect功能的WPS。因此,在图4的步骤S17和图5的步骤S27中建立了无线连接,从而互联网协议(IP)通信可用。因此,在步骤S18和步骤S29中,通过在移动通信终端4上执行的操作,允许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使用由信息处理设备2提供的服务(诸如打印和扫描)。
在上述的示例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设备2定期从接入点3获取MAC地址过滤器,由此检测到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接入点3检测到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时,接入点3可以指示信息处理设备2启动Wi-Fi Direct功能。
另外,信息处理设备2可以使用获得的MAC地址来认证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图6是示出了信息处理设备2的第二示例操作的示意图。以相同的标号指代与上述第一示例操作中的步骤相似的步骤,并将不再做详细的描述。在第二示例操作中,当在步骤S25中启动了Wi-Fi Direct功能后,信息处理设备2直接从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获得MAC地址,将获得的MAC地址与从接入点3获得的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的MAC地址进行比较,并在步骤S26中确定这些MAC地址是否相互匹配(即作为比较单元的功能)。如果这些MAC地址相互匹配(步骤S26中“是”),则在步骤S27中建立无线连接,从而互联网协议(IP)通信可用。
而且,当接入点3接收到表示使用信息处理设备2的意向的意向信息、连同来自移动通信终端4的识别信息时,信息处理设备2可以启动Wi-Fi Direct功能。例如,移动通信终端4中的搜索工具的启动(图4中的步骤S11)表示临时用户想要使用信息处理设备2。因此,表示搜索工具启动的信息可以作为意向信息从移动通信终端4被发送至接入点3。
在上述的示例实施例中,当信息处理设备2检测到临时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时,信息处理设备2启动Wi-Fi Direct功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信息处理设备2检测到正式用户的移动通信终端4时,信息处理设备2同样可以启动Wi-Fi Direct功能。
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示例实施例。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和具体体现各种改变。
为了例示和说明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该说明并非穷举的或者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例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进行最佳的阐述,以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及适用于具体应用场合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其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第二无线通信设备,其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第一识别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处于所述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可通信范围相重叠;以及
信息处理设备,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时,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产生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的切换指令,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获取单元,其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产生所述切换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并且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是预先登记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不产生所述切换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
比较单元,其将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获得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进行比较,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是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后、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限制除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以外的数据的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指示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产生所述切换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所述移动通信终端将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意向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意向信息表示要使用所述信息处理设备的意向,以及
其中,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第一识别信息和所述意向信息时,所述信息处理设备产生所述切换指令。
6.一种信息处理设备,该信息处理设备位于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识别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处于所述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可通信范围相重叠,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产生单元,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识别信息时,所述产生单元产生用于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的切换指令,
其中,所述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获取单元,其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获取所述识别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所述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产生所述切换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并且在所述识别信息是预先登记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不产生所述切换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
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信息处理方法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执行:所述系统包括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和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移动通信终端接收数据,并且能够在激活状态和非激活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接收识别信息,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处于所述激活状态时产生的可通信范围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的可通信范围相重叠,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接收到所述识别信息时,产生用于使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从所述非激活状态切换至所述激活状态的切换指令,
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获取所述识别信息;以及
在所述识别信息不是预先登记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产生所述切换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并且在所述识别信息是预先登记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不产生所述切换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设备与所述移动通信终端连接。
CN201310401294.4A 2013-03-25 2013-09-05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Active CN1040801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2808A JP2014187654A (ja) 2013-03-25 2013-03-25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62808 2013-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0193A CN104080193A (zh) 2014-10-01
CN104080193B true CN104080193B (zh) 2019-05-28

Family

ID=51569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01294.4A Active CN104080193B (zh) 2013-03-25 2013-09-05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86212A1 (zh)
JP (1) JP2014187654A (zh)
CN (1) CN1040801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4694B2 (ja) 2014-06-06 2020-01-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432503B (zh) 2015-01-06 2023-12-0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和设置音频设备网络的方法
JP6524717B2 (ja) * 2015-03-04 2019-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機器、通信モード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モード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167679A (ja) * 2015-03-09 2016-09-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1594A1 (en) * 2007-02-21 2008-08-21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liance, method of setting return interface, retur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159457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EP2387206A1 (en) * 2010-05-14 2011-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Fi Ser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Fi Devices
CN102595658A (zh) * 2011-01-13 2012-07-18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便携式终端装置及通信切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03506B2 (ja) * 1994-06-06 2000-01-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設定装置
US6724493B1 (en) * 1999-02-25 2004-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mage output system, electric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for image output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WO2003021978A1 (en) * 2001-08-10 2003-03-13 Strix Systems, Inc. Virtual linking using a wireless device
JP2004072565A (ja) * 2002-08-08 2004-03-04 Tdk Corp 無線lan通信方法、無線lan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当該システムに用いられる無線端末、無線lan通信装置、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当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20060080423A1 (en) * 2004-06-07 2006-04-13 James Brew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rinter access point
JP2006129020A (ja) * 2004-10-28 2006-05-18 Denso Corp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及び携帯電話機
JP5196716B2 (ja) * 2005-09-13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02254B2 (ja) * 2006-04-20 2012-03-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JP2009276866A (ja) * 2008-05-13 2009-11-26 Ricoh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4821878B2 (ja) * 2009-03-31 201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JP5112489B2 (ja) * 2010-09-30 2013-01-09 株式会社東芝 遠隔起動装置
US9007623B2 (en) * 2011-03-25 2015-04-14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abling a mobile customizable EIP interface to access multi-function devices
US8813198B2 (en) * 2011-07-05 2014-08-19 Apple Inc. Configuration of accessories for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US9036184B2 (en) * 2011-07-29 2015-05-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nter registration
CN108174435A (zh) * 2011-11-25 2018-06-15 班德韦斯克公司 用于为移动无线装置提供智能网络接入选择的系统
US10129417B2 (en) * 2012-02-01 2018-11-13 Apple Inc. Ad hoc transmission of scanned documents to computing devices
US8928917B2 (en) * 2012-11-08 2015-01-06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ly activating or deactivating features that are safet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a mobile multi-function device user interface
US10075814B2 (en) * 2012-12-24 2018-09-11 Intel Corporation Location-based selection of wireless peripheral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1594A1 (en) * 2007-02-21 2008-08-21 Son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liance, method of setting return interface, retur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CN101594578A (zh) * 2008-05-30 2009-12-02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EP2387206A1 (en) * 2010-05-14 2011-11-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Fi Ser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Fi Devices
CN102595658A (zh) * 2011-01-13 2012-07-18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便携式终端装置及通信切换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87654A (ja) 2014-10-02
CN104080193A (zh) 2014-10-01
US20140286212A1 (en) 2014-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75624B2 (en)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method for radiation imaging system,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6242241B2 (ja) 印刷装置、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2553782B1 (ko) 통신 장치 및 제어 방법
US10667303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41443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088863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193518B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gram
US9723650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hat disconnects a wireless connection after a service provided on the wireless connection is completed, depending on the servic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80069851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RU244759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US10291795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for selecting an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2366312B1 (ko) 근거리 통신의 재연결을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05306768A (zh) 信息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2014004401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setting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and program for setting communication configuration
CN104080193B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JP2015061169A (ja)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20180124769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program
JP2016111487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162224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US2019003762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5073250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009762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computer program
JP2014053725A (ja) 無線ルータ装置
JP2016111485A (ja)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113582A (zh) 通信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