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5979B - 粒子测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粒子测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5979B
CN104075979B CN201410121220.XA CN201410121220A CN104075979B CN 104075979 B CN104075979 B CN 104075979B CN 201410121220 A CN201410121220 A CN 201410121220A CN 104075979 B CN104075979 B CN 104075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assay device
scattering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12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5979A (zh
Inventor
山田和宏
山本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5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5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5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5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 G01N15/143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using an analys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its optical arrangeme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 G01N15/1456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without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texture or inner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 e.g. processing of pulse signals
    • G01N15/1459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without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texture or inner structure of the particle, e.g. processing of pulse signals the analysis being performed on a sample strea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 G01N15/143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using an analys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its optical arrangement
    • G01N2015/1438Using two lasers in succes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 G01N15/1434Electro-optical investigation, e.g. flow cytometers using an analyser being characterised by its optical arrangement
    • G01N2015/1452Adjustment of focus; Align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流动室,用于供试样流动;第一光源,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光;第二光源,射出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光;照射光学系统,向所述流动室照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第一受光部件,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所获得的散射光;第二受光部件,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所获得的散射光。

Description

粒子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照含有血细胞等粒子的液流并测定粒子的粒子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利用光学式流式细胞仪的粒子测定装置已为人所知。在这种粒子测定装置中,使血液等含有受检粒子的试样在流动室流动,并向其流路照射光源射出的光。然后,通过受光光学系统检测各粒子发出的光,并根据检测出的光进行粒子的分类和计数。
在此,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2007-46947A号公开了一种粒子测定装置,该装置对含有染色细胞的试样照射多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并分别获取从各激光励起并产生的荧光。
然而,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2007-46947A号的粒子测定装置使用了在前向散射光检测装置中有选择地让蓝色激光光束透过的带通过滤器,还使用了对于检测侧向散射光的光电倍增管PMT1也只让蓝色侧向散射光透过的带通过滤器BPF1。因此,分析粒子时,散射光只使用了蓝色激光光束因细胞而散射后产生的散射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范围只由后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在任何程度上都不受这一节发明内容的陈述所限。
因此,本发明提供:
(1)一种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流动室,用于供试样流动,
第一光源,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光,
第二光源,射出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光,
照射光学系统,向所述流动室照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
第一受光部件,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所获得的散射光,
第二受光部件,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所获得的散射光;
(2)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受光光学系统,它将向测定粒子照射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引向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将向测定粒子照射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引向所述第二受光部件;
(3)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将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照射到所述流动室内的第一照射位置,将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照射到所述流动室内与所述第一照射位置不同的第二照射位置;
(4)根据(3)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照射位置和所述第二照射位置在所述流动室的试样的流动方向上错开;
(5)根据(4)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还具有分别获取基于所述第一受光部件接受的散射光的第一散射光数据和基于所述第二受光部件接受的散射光的第二散射光数据的分析部件,
所述分析部件将从同一测定粒子获得的所述第一散射光数据和所述第二散射光数据互相对应,根据所述第一散射光数据和所述第二散射光数据进行分析;
(6)根据(2)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将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以及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照射到所述流动室内的同一位置,
所述受光光学系统具有使基于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散射光的光路与基于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散射光的光路相互分离的分光部件;
(7)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分别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受光部件的第一光检测器和具有所述第二受光部件的第二光检测器;
(8)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在与其受光面平行的方向相邻配置;
(9)根据(8)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具有一个配置有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两者的光检测器;
(10)根据(9)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在与其受光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是相同的;
(11)根据(10)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光学系统包括色差矫正透镜,该色差矫正透镜将通过所述第一照射位置的测定粒子产生的散射光聚集于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将通过所述第二照射位置的测定粒子产生的散射光聚集于所述第二受光部件;
(12)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在所述第一波长和所述第二波长下不同;
(13)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中的其中之一是照射具有大于等于400nm并小于等于435nm的波长的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光源;
(14)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中的其中之一是照射具有大于等于610nm并小于等于750nm的波长的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光源;
(15)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分别接受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的前向散射光;
(16)根据(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还具有安装了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照射光学系统的基部;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具有:
让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透过、并反射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分色镜,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射出的、且经过了所述分色镜的光聚集于所述流动室的聚光透镜;
所述第二光源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部,
所述分色镜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向与所述第二光源的转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转动,
所述第二光源相对于所述基部转动,则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聚集位置变为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平行的第一方向和横切所述流路的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所述分色镜相对于所述基部转动,则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聚集位置变为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向;
(17)根据(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源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垂直的轴转动,所述分色镜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平行的轴转动;
(18)根据(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源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平行的轴转动,所述分色镜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垂直的轴转动;
(19)根据(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分色镜之间配置有准直透镜,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准直透镜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一起转动;
(20)根据(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还具有位置调整构件,该位置调整构件支撑所述基部并使所述基部能够变为接近所述流动室的流路的方向和横切所述流路的方向;
(21)根据(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聚光透镜固定在所述基部。
(22)一种粒子测定装置,其具有:
供试样流动的流动室,
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光的第一光源,
射出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光的第二光源,
将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照射到所述流动室的照射光学系统,
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所得到的光的第一受光部件,
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所得到的光的第二受光部件,
安装有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照射光学系统的基部;
其中,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具有:
让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透过、且反射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分色镜,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射出的、经过了所述分色镜的光聚集于所述流动室的聚光透镜;
所述第二光源安装在所述基部并能够转动,
所述分色镜安装在所述基部并能够向与所述第二光源的转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转动,
相对于所述基部转动所述第二光源,则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聚集位置会变为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平行的第一方向和横切所述流路的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相对于所述基部转动所述分色镜,则从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聚集位置变为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向。
在上述(1)的结构中,具有第一波长的光照射流动室所产生的散射光、以及具有第二波长的光照射流动室所产生的散射光分别由第一受光部件和第二受光部件接受。在此,由具有各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的特性在各种粒子中是不同的。即,即使是同样大小的粒子,如果粒子的种类不一样,由具有各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的特性也会不同。在本方式的粒子测定装置中,由具有各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由相应的受光部件接受,因此,来自各受光部件的检测信号反映了与粒子的种类相应的散射光的特性。因此,根据来自各受光部件的检测信号就能良好地区分试样中的粒子。
在上述(4)的结构中,由于第一照射位置与第二照射位置在空间上分离,因此,即使不在受光光学系统中特别设置用于分离基于具有第一波长的光的散射光和基于具有第二波长的光的散射光的结构,也能将这两种散射光引导到不同位置。由此,通过在各散射光被引导到的位置上分别配置相应的受光部件,就能接受各散射光。
如上所述,当第一照射位置与第二照射位置在空间上分离时,由于具有第一波长的光而产生的散射光的检测时间与由于具有第二波长的光而产生的散射光的检测时间会因为第一照射位置与第二照射位置错开而产生时间差。如上述(5)的结构所述,分析部件将从同一测定粒子得到的第一散射光数据和第二散射光数据相互对应,并基于第一散射光数据和第二散射光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即使在粒子浓度高,第一散射光数据和第二散射光数据混合存在时,也能正确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上述(6)的结构,能够将基于具有第一波长的光的散射光和基于具有第二波长的光的散射光引导至互不相同的位置。因此,通过在各散射光被引导到的位置上分别配置相应的受光部件就能够接受各散射光。
通过上述(9)的结构,用一个光检测器就能接受基于第一波长的散射光和基于第二波长的散射光,因此能够简化光检测部件的结构。
在上述(10)的结构中,在光检测器上能够将第一受光部件的受光面和第二受光部件的受光面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以此能够简化光检测器的结构。
在上述(11)的结构中,能够用第一受光部件和第二受光部件正确地接受相应的散射光,能够从光检测器获得良好的检测信号。
在上述(12)的结构中,含血红蛋白的红细胞的散射光和不含血红蛋白的其他血细胞的散射光互不相同,因此,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在信号状态上易于产生差异。
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在400~435nm附近为波峰。而且,一般来说,静脉血的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为75%左右。因此,通过上述(13)的结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其中之一射出的光的波长设定为400nm以上435nm以下,由此,具有该波长的光照射红细胞和其他血细胞时分别产生的散射光的差增大,这一差反映到用于接受具有该波长的光的受光部件的检测信号中。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中的其中之一射出的光的波长设定为400nm以上435nm以下,由此就能更好地将测定试样中的血细胞区分为红细胞和其他血细胞。
氧合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在610~750nm附近达到底部。因此,通过上述(14)的结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中的其中之一射出的光的波长设定为610nm以上750nm以下,由此,具有另一波长的光照射红细胞时产生的散射光和具有该波长的光照射红细胞时产生的散射光的差异增大。另一方面,红细胞以外的其他血细胞不会因血红蛋白而出现吸收现象,因此,具有各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的差异很小。因此,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中的其中之一射出的光的波长设定为610nm以上750nm以下,由此,相对于红细胞的各波长的散射光的差异比其他血细胞大,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区分开。
在上述(16)的结构中,使多个光源中的一个光源与分色镜能够分别独立转动,由此能够相对地调整相对于另一光源的照射位置的一个光源的照射位置。从而能够使多个光源的光的照射位置的调整作业更加简单。由于对象光源与分色镜分别独立转动,由此能够简化转动构件,从而能够实现安装在基部的照射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简单化。
在上述(20)的结构中,能够调整从第一和第二光源射出的激光的焦点位置,还能够调整第一光源射出的对流动室的照射位置。
在上述(22)的结构中,多个光源中的一个光源与分色镜能够分别独立转动,由此就能够相对地调整相对于另一光源的照射位置的一个光源的照射位置。从而能够使多个光源的光的照射位置的调整作业更加简单。由于对象光源与分色镜分别独立转动,由此能够简化转动构件,从而实现安装在基部的照射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血细胞分析装置的外观斜视图;
图2为实施方式的测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实施方式的光学检测器的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b)为X轴正方向看该光学检测器的光学系统时的示图;
图4(a)~(d)分别为实施方式的流动室、光束阻止器、针孔及光电二极管的结构图;
图5为实施方式的测定单元的结构示图;
图6为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单元的结构图;
图7(a)、(b)为使分析例1中从同一血细胞获取的各波长的数据相互对应的方法的说明图;图7(a)为表示粒子浓度低时检测出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时间的时间表,图7(b)为表示粒子浓度高时(使用普通浓度的血液试样时)检测出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时间的时间表;
图8(a)为分析例1中红细胞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吸收特性的示图;图8(b)、(c)分别为分析例1和比较例中粒子分析的模拟试验的结果图;图8(d)为基于分析例1的前向散射光的散点图;
图9为分析例1的血细胞分析装置的分析处理的流程图;
图10(a)~(c)分别为分析例2中根据采自不同受检者的血液样本制成的散点图,图10(d)~(f)为分析例2中根据采自不同受检者的血液试样进行的白细胞的分类结果示图;
图11为分析例2的血细胞分析装置的分析处理流程图;
图12为分析例3的血细胞分析装置的分析处理流程图;
图13为本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的结构例示的分解斜视图;
图14(a)为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后光照单元的斜视图,图14(b)为本实施方式的组装后光照单元的主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15(a)为本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设置于位置调整构件前的状态斜视图,图15(b)为本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设置于位置调整构件后的状态斜视图;
图16(a)为将本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设置于位置调整构件后的状态斜视图,图16(b)为在图16(a)的状态下取下蓝色光源单元的状态斜视图,图16(c)为基部的凹部附近的斜视图;
图17(a)、(b)为本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中蓝色激光的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方法图,图17(c)、(d)为本实施方式的光照单元中蓝色激光的X轴方向的位置调整方法图;
图18(a)为变更例中组装后光照单元的主要结构示意图,图18(b)、(c)分别为本变更例中的光照单元中蓝色激光的Y轴方向和X轴方向的位置调整方法示图;
图19为变更例的光学检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用在了对血液进行相关检查和分析的血细胞分析装置及其光照光学系统中。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实施方式的血细胞分析装置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血细胞分析装置1的外观斜视图。
血细胞分析装置1是一种检测出血液样本中所含有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并对各血细胞进行计数的多项目血细胞分析装置。血细胞分析装置1具有测定单元2、配置在测定单元2前面的运送单元3、以及信息处理单元4。采自患者的末梢血——即血液样本装入样本容器(采血管)T中。多个样本容器T被样本架L支撑,此样本架L由运送单元3运送,血液样本供给测定单元2。
信息处理单元4具有显示部件41和输入部件42,且该信息处理单元4与测定单元2、运送单元3及主计算机5(参照图2)进行了可通信连接。信息处理单元4控制测定单元2和运送单元3的作业,根据测定单元2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传送至主计算机5(参照图2)。信息处理单元4由个人计算机构成。
图2为测定单元2的结构示意图。
测定单元2具有手部件21、样本容器放置部件22、条形码单元23、样本吸移部件24、试样制备部件25和检测部件26。样本吸移部件24具有穿刺针24a,并从样本容器T中吸移样本。试样制备部件25具有混合室MC和加热器H,通过将试剂或稀释液与样本混合而制备测定用测定试样。检测部件26具有光学检测器D,并从测定试样检测出血细胞。根据信息处理单元4的指示控制测定单元2的各部件。
被运送单元3置于位置P1的样本容器T由手部件21夹持着从样本架L向上方抽出。然后,摇动手部件21,由此搅拌样本容器T内的样本。搅拌结束后的样本容器T由手部件21放置到被置于位置P1的样本容器放置部件22。然后,此样本容器T由样本容器放置部件22运送至位置P2。
样本容器T置于位置P2后,设置在位置P2附近的条形码单元23从贴在样本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读取样本号。然后,此样本容器T由样本容器放置部件22运送至位置P3。样本容器T置于位置P3后,由样本吸移部件24通过穿刺针24a从样本容器T吸移一定量样本。样本吸移完成后,此样本容器T由样本容器放置部件22向前方运送,由手部件21将其送回原来的样本架L的支撑位置。在穿刺针24a移到混合室MC的位置后,由样本吸移部件24向混合室MC注入一定量的通过穿刺针24a吸移的样本。
试样制备部件25通过管连接着装第一试剂的容器251、装第二试剂的容器252、装稀释液的容器253。此外,试样制备部件25还连接着压缩器(无图示),并能够通过该压缩器产生的压力从容器251~253分别获取第一试剂、第二试剂和稀释液。使用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时,试样制备部件25在混合室MC内混合血液样本和试剂,并用加热器H加热此混合液一定时间,制备测定试样。不使用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时,试样制备部件25在混合室MC内混合血液样本和稀释液制备测定试样。另外,不使用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时也可以适当对混合液加热。试样制备部件25制备的测定试样供应到检测部件26的光学检测器D。
第一试剂含有能够染色核酸的荧光色素,是一种用于对用第二试剂处理过的血液试样中的有核细胞的核酸进行荧光染色的试剂。第二试剂是一种溶解红细胞,并将白细胞的细胞膜损伤到能使上述荧光色素透过的程度的试剂。
检测部件26通过管连接着装鞘液的容器261。检测部件26还连接着压缩器(无图示),能够通过该压缩器产生的压力从容器261获取鞘液。
图3(a)、(b)为光学检测器D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方便起见,图3(a)标出了相互垂直相交的XYZ坐标轴。X轴方向为纸面上下方向,Z轴方向为纸面左右方向。图3(a)为Y轴负方向看到的光学检测器D的光学系统的视图。图3(b)为X轴正方向看到的光学检测器D的光学系统的视图。
图4(a)为流动室D1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光束阻止器203的结构示意图,图4(c)为针孔204的结构示意图,图4(d)为光电二极管205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3(a),光学检测器D具有流动室D1、鞘流系统D2、光照光学系统D3、前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4、侧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5、荧光受光光学系统D6。
鞘流系统D2使测定试样在被鞘液包被的状态下进入流动室D1内,在流动室D1内产生液流。如图4(a)所示,流动室D1具有朝着细孔部件D13向上方喷出测定试样的试样喷嘴D11、鞘液供应口D12、废液口D14。细孔部件D13内形成了供测定试样流动的流路D15。
光照光学系统D3具有半导体激光器101和103、准直透镜102和104、分色镜105、柱状透镜106、聚光透镜107。
配置半导体激光器101时要使发光部件(无图示)的半导体层的叠层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因此,从半导体激光器101发出的激光的发散角在X轴方向最大,在Y轴方向最小。半导体激光器101向Z轴正方向射出一定波长的激光(以下称为“红色激光RL”)。设定从半导体激光器101射出的波长,使该波长包含在610~750nm的范围内。半导体激光器101的射出光轴与光照光学系统D3的光轴O一致。
准直透镜102将半导体激光器101射出的红色激光RL转换成平行光。
配置半导体激光器103时使发光部件(无图示)的半导体层的层叠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因此,从半导体激光器103发出的激光的发散角在Z轴方向最大,在Y轴方向最小。半导体激光器103将一定波长的激光(以下称“蓝色激光BL”)射向X轴负方向。设定半导体激光器103的射出波长,使该波长包含在400~435nm范围内。半导体激光器103的射出光轴与光照光学系统D3的光轴O交叉。
准直透镜104将半导体激光器103射出的蓝色激光BL转换成平行光。
分色镜105使透过了准直透镜102的红色激光RL透过,并反射透过了准直透镜104的蓝色激光BL。配置分色镜105时,要使分色镜105反射的蓝色激光BL的行进方向如图3(b)所示从Z轴方向略偏向Y轴方向。
柱状透镜106使经过了分色镜105的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仅在X轴方向会聚。聚光透镜107聚集透过了柱状透镜106的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聚光透镜107使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在Y轴方向会聚,并聚焦于流动室D1的流路D15(参照图4(a))的位置处,并使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在X轴方向会聚,聚焦于流路D15的前面(Z轴负侧)的位置处。因此,被聚光透镜107会聚于X轴方向的光从聚焦位置到达流路D15的位置之前略有扩散。因此,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如图4(a)所示以在X轴方向呈细长形状的光束形状照射到流路D15。
如图3(b)所示,分色镜105反射的蓝色激光BL沿着从Z轴方向向Y轴方向略微偏斜的方向行进,因此,蓝色激光BL对流路D15的照射位置EP1比红色激光RL的照射位置EP2更偏向Y轴正方向。红色激光RL的照射位置EP2在光轴O上。
前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4具有前向聚光透镜201、光阑202、光束阻止器203、针孔204和光电二极管205。从流动室D1向前方(Z轴正方向)行进的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的散射光(前向散射光)分别由前向聚光透镜201聚集于针孔204的位置,然后,穿过针孔204,由光电二极管205接受。光电二极管205根据接受的前向散射光的峰值输出前向散射光信号。
配置前向聚光透镜201时使其光轴从光照光学系统D3的光轴O偏向Y轴正方向。因此,从红色激光RL的前向散射光(以下称“红色散射光RS”)的中心通过的光线透过前向聚光透镜201后向从Z轴正方向略偏向Y轴正方向的方向行进。从蓝色激光BL的前向散射光(以下称“蓝色散射光BS”)的中心通过的光线透过前向聚光透镜201后在从Z轴正方向略偏向Y轴负方向的方向行进。
如图4(c)所示,针孔204形成有在Y轴方向并列的两个孔204a、204b。孔204a、204b的直径W2分别设定为略大于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的会聚点的直径的数值。红色散射光RS聚集于Y轴正侧的孔204b的位置处,并穿过孔204b。蓝色散射光BS聚集于Y轴负侧的孔204a的位置处,并穿过孔204b。
如图4(d)所示,光电二极管205中配置有在Y轴方向并列的两个受光面205a、205b。受光面205a、205b在Z轴方向处于同一位置,并分别与X-Y平面平行。在光电二极管205中,受光面205a、205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穿过针孔204的孔204a的蓝色散射光BS照射到受光面205a,穿过孔204b的红色散射光RS照射到受光面205b。
另外,设定前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4的倍率,使照射受光面205a、205b时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的间隔与受光面205a的中心与受光面205b的中心之间的间隔一致。以此,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如图4(d)所示分别照射到受光面205a、205b的中央。
返回图3(a)、(b),照射到流动室D1的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中未照射到粒子(血细胞等)而透过了流动室D1的激光(以下称“直射光”)被前向聚光透镜201聚集于光束阻止器203上。光束阻止器203由不透光的薄板状的件构成。如图4(b)所示,光束阻止器203具有半圆形的开口203a、203b、以及在这些开口203a、203b之间形成的遮光部件203c。遮光部件203c的X轴方向的宽度W1是一定的。直射光聚集于此遮光部件203c上。如上所述,聚光透镜107会聚激光,使X轴方向的激光的焦点位置比Y轴方向上的激光的焦点位置更靠前(Z轴负侧)。因此,直射光被前向聚光透镜201聚集,且X轴方向的焦点位置比Y轴方向上的焦点位置更靠前(Z轴负侧)。配置光束阻止器203时使入射面位于直射光的X轴方向的焦点位置。因此,如图4(b)所示,直射光以Y轴方向较长的光束形状照射到遮光部件203c上。
来自流动室D1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大部分通过光束阻止器203的开口203a、203b,一部分被遮光部件203c遮挡。遮光部件203c的前向散射光的遮光量取决于遮光部件203c的宽度W1。因此,遮光部件203c的宽度W1最好尽可能小。然而,遮光部件203c的宽度W1设定为直射光的X轴方向的宽度的10倍左右,以便能够确实遮挡直射光。
侧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5具有准直透镜D51、分色镜D52、侧向聚光透镜D53和光电二极管D54。从流动室D1向侧面(X轴正方向)前进的散射光(侧向散射光)由准直透镜D51转换成平行光。如上所述,流动室D1会受到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的照射,因此,会产生基于各激光的两个侧向散射光。准直透镜D51将这两个侧向散射光分别转换成平行光。转换为平行光的两个侧向散射光在分色镜D52被反射,再由侧向聚光透镜D53聚集,然后由光电二极管D54接受。
光电二极管D54与光电二极管205同样地具有分别接受各波长的侧向散射光的两个受光面D54a、D54b。受光面D54a、D54b在Y轴方向并列,在Z轴方向处于同一位置。在光电二极管D54上,受光面D54a、D54b配置于同一平面上。光电二极管D54根据接受的各波长的侧向散射光的峰值输出侧向散射光信号。
设定侧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5的倍率,使照射受光面D54a、D54b时蓝色激光BL的散射光和红色激光RL的散射光的间隔与受光面D54a的中心与受光面D54b的中心之间的间隔一致。以此,这些散射光分别照射到受光面D54a、D54b的中央。
荧光受光光学系统D6具有分光过滤器D61、荧光聚光透镜D62、雪崩光电二极管D63、准直透镜D64和镜子D65。从流动室D1向X轴正方向行进的荧光在准直透镜D51转换成平行光,然后穿过分色镜D52,通过分光过滤器D61,并由荧光聚光透镜D62聚集。从流动室D1向X轴负方向行进的荧光在准直透镜D64转换成平行光,被镜子D65反射。 被镜子D65反射的荧光再次通过准直透镜D64和流动室D1,射入准直透镜D51。然后,此荧光透过分色镜D52,通过分光过滤器D61,并由荧光聚光透镜D62聚集。如此,被荧光聚光透镜D62聚集的荧光被雪崩光电二极管D63接受。雪崩光电二极管D63根据收到的荧光的峰值输出荧光信号(SFL)。获取荧光信号时,一般来说会驱动半导体激光器101、103中的其中之一。
另外,在图3(a)、(b)所示光学系统中,前向聚光透镜201由消色差透镜构成,且它具有对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两种波长进行色差矫正的功能。因此,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能够恰当地照射到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受光面205a、205b。同样,侧向聚光透镜D53也由消色差透镜构成,具有对基于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的两种侧向散射光的波长进行色差矫正的功能。因此,这两种侧向散射光能够恰当地照射到配置于同一平面上的受光面D54a、D54b。
返回图2,光学检测器D获取的前向散射光信号、侧向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传送至信息处理单元4。信息处理单元4根据收到的这些信号进行分析。
图5为测定单元2的结构示图。
测定单元2除了图2所示样本吸移部件24、试样制备部件25和检测部件26外,还具有传感器部件27、驱动部件28和控制部件29。传感器部件27包括用于检测出样本容器T和样本架L的位置的传感器等,驱动部件28包括用于测定样本的构件。图2所示条形码单元23包含在传感器部件27内。
控制部件29包括CPU291、存储器292、通信接口293和I/O接口294。
CPU291执行存储器292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器292由ROM、RAM和硬盘等构成。CPU291通过通信接口293与信息处理单元4之间传输数据。CPU291通过I/O接口294控制测定单元2内的各部件,并接受各部件输出的信号,进行处理。检测部件26获得的血液样本的测定数据由CPU291进行处理,并存入存储器292。对血液样本的测定结束后,存在存储器292的测定数据通过通信接口293传送到信息处理单元4,在信息处理单元4进行分析处理。
图6为信息处理单元4的结构图。
信息处理单元4由个人计算机构成,包括主机40、显示部件41和输入部件42。主机40具有CPU401、ROM402、RAM403、硬盘404、读取装置405、图像输出接口406、输入输出接口407和通信接口408。
CPU401执行存储在ROM402的计算机程序和下载到RAM403中的计算机程序。RAM403用于读取存储在ROM402和硬盘404的计算机程序。在执行这些计算机程序时,RAM403还能作为CPU401的作业空间使用。
硬盘404存储有操作系统、供CPU401执行的各种计算机程序、及执行计算机程序时所使用的数据。硬盘404还存储有用于进行后述分析处理的程序404a。读取装置405由CD驱动器或DVD驱动器等构成,能够读取存储于存储介质405a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上述程序404a存储于存储介质405a时,由读取装置405从存储介质405a读出的程序404a存入硬盘404。
图像输出接口406将与图像数据相应的影像信号输出到显示部件41,显示部件41根据图像输出接口406输出的影像信号显示图像。用户通过输入部件42输入指示,输入输出接口407接受通过输入部件42输入的信号。通信接口408连接着测定单元2、运送单元3和主计算机5,CPU401通过通信接口408与这些装置传输指示信号和数据。
关于图3(a)、(b)所示光学检测器D,除了将试剂混入血液样本中而制备的测定试样流入流动室D1的情况外,在没有混入试剂的测定试样流入流动室D1时,该光学检测器D也会用于获取用于血细胞分析的信号。在没有混入试剂的测定试样流入流动室D1时,半导体激光器101、103被驱动,蓝色激光BL和红色激光RL分别照射到照射位置EP1、EP2。从照射位置EP1、EP2产生的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分别被光电二极管205的受光面205a、205b接受,从光电二极管205输出基于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的前向散射光信号。根据如此获得的两种前向散射光信号进行血细胞分类和计数。
下面就基于这两种前向散射光信号的血细胞分类和计数处理进行说明。在以下分析处理中,使用了基于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的前向散射光信号,但基于由蓝色激光BL和红色激光RL分别产生的两种侧向散射光的侧向散射光信号也能够应用于同样的分析中。
(分析例1)
本分析例涉及用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对红细胞和其他血细胞进行分类的处理。在本分析例中,在制备测定试样时,只在从样本容器T吸移的样本中混入了稀释液,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均未混入。
如图3(b)所示,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EP1和红色激光RL的照射位置EP2彼此在Y轴方向错开。测定试样在流路D15向Y轴正方向流动。因此,从红色激光RL照射到在流路D15流动的血细胞起到蓝色激光BL照射到此血细胞会有一定时间迟滞。因此,将基于从蓝色激光BL和红色激光RL分别产生的两种前向散射光的前向散射光信号用于分析时,需要将从同一血细胞产生的两种前向散射光信号获取的两种数据(以下称“前向散射光数据”)进行对应。
图7(a)、(b)为使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相互对应的方法的说明图。图7(a)为粒子浓度低时检测出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时间的时间表,图7(b)为粒子浓度高时(使用普通浓度的血液试样时)检测出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时间的时间表。
参照图7(a),当测定试样的浓度低时,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与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是离散的。此时,一般来说,在一个血细胞的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和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之间的这段期间内不会有下一个血细胞的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因此,紧接着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之后的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便作为同一血细胞的检测时间,由此进行对应。在图7(a)所示例子中,检测时间T21~T25分别对应于检测时间T11~T15。同一血细胞的检测时间的时间差在所有血细胞中基本都一样。因此,比如,可以将相互对应的两个检测时间的时间差的平均值△t作为各血细胞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的时间差使用。
参照图7(b),当粒子的浓度高时(使用普通浓度的血液试样时),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与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是混在一起的。此时,很难将同一血细胞的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和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对应起来。然而,测定试样在流动室D1流动的速度在粒子浓度高和粒子浓度低时几乎没有变化。因此,能够将粒子浓度低时获取的时间差△t用作粒子浓度高时的同一血细胞的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和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的时间差。在图7(b)所示例子中,通过使用时间差△t来使检测时间T2n、T2m分别与检测时间T1n、T1m相对应。
在本分析例中,使用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进行血细胞分析前,粒子浓度低的试样流入流动室D1,获取时间差△t。再将如此获取的时间差△t用于使用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所进行的血细胞分析中,使基于蓝色散射光BS获取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和基于红色散射光RS获取的前向散射光数据相互对应。此对应作业是在图5所示测定单元2的控制部件29中进行的。控制部件29的CPU291依次用时间差△t对应从检测部件26(光学检测器D)收到的基于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并将其存入存储器292。
时间差△t的获取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比如,测定试样在流动室D1流动的速度会因测定试样的温度而变化。因此,还可以在流动室D1中配置用于测量在流动室D1流动的测定试样的温度的检测器,根据检测出的温度调整时间差△t的默认值,并获取时间差△t。
下面就红细胞产生的前向散射光与红细胞以外的其他血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产生的前向散射光的不同进行说明。
粒子因光照而产生的散射光是由该粒子的粒径和折射率决定的(Mie散射理论)。在此,折射率能够用由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构成的复数(complex number)表示。即,以复折射率为m,折射率为nr、吸收为ni时,复折射率m可由以下公式求出。
m=nr+ini
在上述公式中,复折射率m与吸收ni 相应地变化,因此,如果粒子对光的吸收程度不同的话,折射率也会不同。因此,当不同种类的粒子有着互不相同的吸收程度时,用光照射这些粒子时,产生的散射光也各不相同。
图8(a)为红细胞中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的吸收特性示图。横轴表示照射血红蛋白的光的波长,纵轴表示吸收系数(任意单位)。
图8(a)中分别显示了氧合血红蛋白(HbO2)和脱氧血红蛋白(Hb)的吸收系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为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混合存在的状态,一般情况下,静脉血的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约为75%,即,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存在比率为3比1。因此,在血液样本所含有的红细胞中,氧合血红蛋白的性质处于支配地位。
如图8(a)所示,在波长400~435nm的范围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吸收系数比其他波长段要大很多。另一方面,在波长610~750nm的范围内,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吸收系数比其他波长段要小很多。即,红细胞对蓝色激光BL的吸收程度与红细胞对红色激光RL的吸收程度的差很大。而红细胞以外的血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不含血红蛋白,因此,红细胞以外的血细胞对蓝色激光BL的吸收程度与红细胞以外的血细胞对红色激光RL的吸收程度的差很小。
由于上述原因,在红细胞和红细胞以外的其他血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之间,对蓝色激光BL的吸收程度和对红色激光RL的吸收程度的差会有显著不同,照射蓝色激光BL时产生的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和照射红色激光RL时产生的红色散射光RS的强度的差也不一样。具体而言,在红细胞中,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容易小于红色散射光RS的强度,在红细胞以外的其他血细胞中,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和红色散射光RS的强度容易差不多。
图8(b)、(c)分别为本分析例和比较例中粒子分析的模拟试验的结果图。
在本模拟试验中,在上述光学检测器D中将前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4的NA(数值孔径)设为0.22,将光束阻止器203的遮光部件203c的宽度W1设为0.3mm,将流动室D1和光束阻止器203之间设为6mm,将照射到流动室D1的光束的Y轴方向的宽度设为10μm。另外,在本模拟试验中,设定了具有与红细胞同样性质的粒子、以及具有与血小板同样性质的粒子,通过模拟试验算出用一定波长的激光照射这些粒子所产生的前向散射光的强度。
在本分析例的模拟试验中,向相当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粒子照射波长640nm的红色激光RL和波长405nm的蓝色激光BL,各粒子产生的640nm和405nm的前向散射光信号如图8(b)所示,标绘在散点图上。在比较例的模拟试验中,向相当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粒子照射波长约632nm的激光,各粒子产生的低角度(2~3度)和高角度(8~20度)的前向散射光信号如图8(c)所示,标绘在散点图上。
图8(b)、(c)所示散点图中分别显示了相当于红细胞的粒子的分布的图M1、M2。图M1、M2是根据体积的值为V30~V150,血红蛋白浓度的值为HC22~HC46的81个粒子制成的,各粒子标绘于图M1、M2的格子的交点处。健康人的红细胞大概体积为V60~V120,血红蛋白浓度为HC31~HC37。图8(b)、(c)所示散点图中分别显示了相当于血小板的粒子的分布的分布线C11、C12。分布线C11、C12是根据体积的值为V0.5~V33的4个粒子制成的。
如图8(b)、(c)所示,根据对相当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粒子进行的模拟试验的结果,可以认为,采自受检者的红细胞也分布于图M1、M2内,采自受检者的血小板也分布于分布线C11、C12上。
在本分析例中,表示红细胞分布的图M1位于比表示血小板分布的分布线C11更靠近左上方的位置,图M1与分布线C11不重叠。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如参照图8(a)所说明的那样,红细胞中所含有的血红蛋白吸收了蓝色激光BL,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比红色散射光RS小。另一方面,在比较例中,表示红细胞的分布的图M2与表示血小板的分布的分布线C12在左右方向位于同样位置,且分布线C12与图M2重叠。
在本分析例的情况下,如果采自受检者的血小板的体积大,则此血小板将被置于分布线C11的延长线C11a。然而,延长线C11a与图M1不相交,因此,此血小板不会与图M1重叠。因此,在本分析例中,即使在血小板体积大时,也能够提高分辨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精度。另一方面,在比较例的情况下,如果采自受检者的血小板的体积大,则此血小板会被置于分布线C12的延长线C12a。此时,延长线C12a与图M2相交,因此,此血小板可能与图M2重叠。因此,在比较例中,当血小板的体积大时,分辨红细胞与血小板的精度有可能降低。
血小板与白细胞有着大体相同的折射率,而且在没有血红蛋白这一点上也有同样的性质。因此,可以认为,从白细胞产生的前向散射光信号也大体位于分布线C11、C12上。此外,白细胞比血小板大,所以白细胞与血小板相比会位于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值较大的区域。在本分析例中,白细胞很难与图M1重叠,因此,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分辨精度也得到提高。而在比较例中,白细胞易与图M2重叠,因此,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分辨精度可能降低。
因此,如本分析例所示,使用蓝色激光BL和红色激光RL,如图8(b)所示,能够精确辨别红细胞和红细胞以外的血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图8(d)为本分析例中根据从实际的测定试样获得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制成的散点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光电二极管205输出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以从各血细胞获得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为参数,将各血细胞标绘在散点图上。
此时,表示红细胞的点分布于区域A1附近,表示血小板的点分布于区域A2附近,表示白细胞的点分布于区域A3附近。红细胞分布的区域A1位于分布曲线C1上,血小板分布的区域A2和白细胞分布的区域A3位于分布曲线C2上。分布曲线C2对应于图8(b)所示分布线C11和延长线C11a,分布曲线C1和分布曲线C2以互不相同的角度延伸,不会相交。如图8(d)所示,分布曲线C1和分布曲线C2互相分离,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红细胞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因波长而发生很大改变。
由此得知,在实测值中,位于分布曲线C1上的红细胞所分布的区域A1和位于分布曲线C2上的红细胞以外的血细胞所分布的区域A2、A3难以重叠。表示红色散射光RS的信号的阈值V1用于如后所述地除去含噪声的信号。
图9为本分析例的血细胞分析装置1的分析处理的流程图。
血细胞分析装置1启动后,首先,如参照图7(a)、(b)所作的说明,根据红色散射光RS的检测时间和蓝色散射光BS的检测时间的时间差获取时间差△t(S11)。然后,获取的时间差△t存入测定单元2的存储器292。时间差△t例如也可以通过让粒子浓度低的精度管理用试样流入流动室D1来获取,或者还可以根据配置在流动室D1内的温度测量用检测器测量出的温度修正默认值,以此来获取时间差△t。
分析处理开始后,如上所述,样本容器T被取入测定单元2,置于位置P3。然后,测定单元2的CPU291通过穿剌针24a从样本容器T吸移样本,试样制备部件25用所吸移的样本制备测定试样(S12)。在此时的测定试样制备中,不混合用于溶解红细胞的试剂和用于染色白细胞的试剂等。
接着,CPU291向流动室D1照射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让测定试样流入流动室D1(S13)。以此,产生了从同一血细胞产生的两种前向散射光(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这些前向散射光被光电二极管205接受。CPU291获取基于光电二极管205输出的两种前向散射光信号的前向散射光数据。然后,CPU291开始计数经过的时间(S14)。
然后,CPU291判断红色散射光RS的信号是否在图8(d)所示阈值V1以下(S15)。阈值V1设定为非常小的值,用于除去包括噪声的信号。当红色散射光RS的信号大于阈值V1时(S15:否),CPU291根据上述时间差△t将同一血细胞产生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相互对应,并将其存入存储器292(S16)。另一方面,当红色散射光RS的信号在阈值V1以下时(S15:是),CPU291不存储此时的血细胞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并使处理进入S17。
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前,就各个血细胞重复进行S15、S16的处理(S17)。经过一定时间,测定结束后(S17:是),CPU291向信息处理单元4传送存储器292所存储的前向散射光数据(S18)。
另一方面,信息处理单元4的CPU401从测定单元2收到前向散射光数据(S21:是)后,制成图8(d)所示散点图,并将其显示在显示部件41(S22)。然后,CPU401在制成的散点图上设定区域A1(S23)。于是,CPU401将散点图上的区域A1中所含有的点作为测定试样中含有的红细胞区分开来,并根据区域A1中所包含的点进行红细胞的分析处理(S24),将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件41(S25)。
在S23设定的区域A1既可以是事先决定的固定区域,也可以是根据固定区域进行了微调的区域。在此,区域A1的边界例如由直线或曲线的数学公式定义。
在此,为便于说明,在制成的散点图上设定区域A1,将此散点图上的区域A1中所包含的点作为与红细胞相对应的点区分出来,但散点图未必需要作成图形或图表,区域A1的设定和区域A1中所包含的点的区分作业也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来进行。
在本分析例中,在不使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的情况下就能将血细胞很好地分类为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如上所述,红细胞含有吸收系数因波长而发生很大变化的血红蛋白,因此,在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之间,红色散射光RS的强度和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大为不同。因此,如图8(d)的散点图所示,红细胞分布的区域A1、以及血小板及白细胞分布的区域A2、A3离得很远。红细胞沿图8(d)的散点图上示意性地显示的分布曲线C1分布,血小板及白细胞沿着分布曲线C2分布。如上所述,分布曲线C1和分布曲线C2之间有很大空间,而且,分布曲线C1和分布曲线C2也不会交叉。因此,在以横轴为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以纵轴为红色散射光RS的强度的散点图上,如图8(d)所示,红细胞分布的区域A1、以及血小板及白细胞分布的区域A2、A3大大分离。因此,在本分析例中,能够在不使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的情况下将血细胞较好地分类为红细胞与其他血细胞。
如此,在本分析例中,使用实施方式的血细胞分析装置1,能够在不使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步骤就能较好地从测定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中区分出红细胞并进行计数。此外还能够在测定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中分类红细胞和血小板。此外,还能够从测定试样所含有的血细胞中区分出血小板并进行计数。
在本分析例中,如图8(d)所示,除了红细胞外,还能够辨别血小板和白细胞。然而,白细胞的血细胞数比红细胞和血小板的细胞数相比要少很多,所以,本分析例中要辨别白细胞并获得高精度的分析结果的话,需要延长测定时间,提高测定结果中所含有的白细胞的数目。但是,如果延长测定时间的话,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血细胞数会过多,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分辨作业没有效率。因此,要在限制测定时间的同时有效地辨别和分类红细胞和血小板时,本分析例是非常适用的方法。关于白细胞,通过后述分析例2能够高效地进行辨别和分类。
在本分析例中,无需使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因此能够省略向血液样本混合试剂的步骤。因此,以简单的步骤即可很好地区分血细胞。
在本分析例中,无需使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因此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还能够削减试剂的消耗,且能够防止包括试剂在内的测定试样被废弃,从而得到了一种对环境有利的分析方法。
在本分析例中,如参照图7(a)、(b)所述,基于从同一血细胞获取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数据被相互对应,因此,即使在血细胞浓度高,基于各散射光的数据混在一起时也能够正确进行分析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检测器D如图3(b)所示,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EP1和红色激光RL的照射位置EP2在与流路D15平行的方向上错开,因此,不用另行配置分离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的元件,也能通过调整前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4的倍率来分别将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聚集到光电二极管205的受光面205a、205b。同样,通过调整侧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5的倍率,也能将基于蓝色激光BL的散射光和基于红色激光RL的散射光分别聚集到光电二极管D54的受光面D54a、D54b。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检测器D,在一个光电二极管205配置受光面205a、205b,由此能够简化光学检测器D的结构。同样地,在一个光电二极管D54配置受光面D54a、D54b,因此能够简化光学检测器D的结构。
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检测器D,受光面205a、205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简化光电二极管205的结构。同样地,受光面D54a、D54b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因此能够简化光电二极管D54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检测器D中,前向聚光透镜201具有对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两种波长进行色差矫正的功能,因此能够恰当地将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照射到受光面205a、205b上。同样,侧向聚光透镜D53也具有对基于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的两种侧向散射光的波长进行色差矫正的功能,因此能够使这两种侧向散射光恰当地照射到受光面D54a、D54b上。
(分析例2)
在上述分析例1,就用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从测定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中分辨出红细胞的处理进行了说明。本分析例将说明用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从测定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中分辨出白细胞并将白细胞分为三类的处理。另外,本分析例也与上述分析例1同样地,在制备测定试样时,只在从样本容器T吸移的样本中混入稀释液,而不混合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
如上所述,白细胞没有血红蛋白,因此,影响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对白细胞的强度变化的参数中,起支配性作用的是粒径。即,粒径不同,图8(d)散点图中示意性显示的分布曲线C2上的血细胞的分布位置就不同。在本分析例中,根据这种分布位置的差异,白细胞被分类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如上述分析例1中所述,红细胞分布的区域A1(分布曲线C1)距离包括白细胞在内的其他血细胞所分布的区域A2、A3(分布曲线C2)很远。因此,分类和计数白细胞时,能够从处理对象中排除红细胞分布的区域A1中所含有的数据。在本分析例中,禁止对光电二极管205输出的前向散射光信号中红细胞的分布区域A1所对应的前向散射光信号获取前向散射光数据,以此减轻处理负担。
图10(a)~(c)为本分析例中根据采自不同受检者的三种血液样本制成的散点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光电二极管205输出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在此时的测定试样的制备中,用与红细胞分析时同样的稀释液进行稀释,在此时的测定试样的测定中,以与红细胞分析时同样的测定时间进行测定。
在本分析例中,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在一定阈值V2以下的血细胞不用于分析处理。具体而言,光电二极管205输出的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如果在阈值V2以下,则从此血细胞获取的两种前向散射光信号不存入存储器292。以此,如图10(a)~(c)所示,基于各样本制成的散点图中,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在阈值V2以下的区域——即区域A10没有标绘血细胞。阈值V2设定为使区域A10含有大部分的红细胞的值。以此,区域A10以外的区域中含有大部分的白细胞。这样,如图10(a)~(c)所示,区域A10中所含有的血细胞被排除,红细胞分布的区域A1也被大大排除。
图10(d)~(f)为根据采自不同受检者的八个血液样本进行的白细胞的分类结果示图。图10(d)~(f)的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基于本分析例的处理所获得的结果、以及用通过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制备测定试样的分析方法(比较方法)所获得的结果。
在本分析例中,与图10(a)~(c)同样地,阈值V2以下的血细胞从分析对象中排除。获取区域A31~A33内的血细胞数并将其分别作为三个分类(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血细胞数,求出各分类的血细胞数在全部血细胞数中所占比率。图10(d)~(f)的纵轴分别表示了本分析例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在全部血细胞数中所占比率(%)。另一方面,在比较方法中,也按此方法将白细胞分为三类,求出各分类的血细胞数在全部血细胞数中所占比率。图10(d)~(f)的横轴分别表示在此装置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在全部血细胞数中所占比率(%)。如此,图10(d)~(f)中,以本分析例的比率与比较方法的比率为参数,分别标绘了表示8个样本相应的比率的点。
图10(d)~(f)中分别显示有表示8个样本的比率的点的近似直线L1~L3、由x(横轴的值)和y(纵轴的值)构成的近似直线L1~L3的表达式。图10(d)~(f)中还显示了本分析例的结果和比较方法的结果的相关系数R2的值。近似直线的倾斜度和相关系数的值两者都是越接近1越能说明本分析例的结果与比较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高。
如图10(d)~(f)所示,近似直线L1~L3的倾斜度分别为1.1735、0.9436、1.183,相关系数R2的值分别为0.9397、0.4948、0.9149,因此能够知道,关于淋巴细胞与粒细胞,本分析例的结果与比较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比较高。由此得知,采用分析例时,淋巴细胞与粒细胞的结果与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制备测定试样的比较方法有着同等的精度。
单核细胞中,各点对近似直线L2的会聚度略低,因此能够知道,本分析例的结果与比较方法的结果的相关性略低。然而,本分析例的分析处理是基于红细胞的分析方法(红细胞用稀释和测定时间)进行的,所以,如果本分析例的分析处理基于白细胞的分析方法(白细胞用稀释和测定时间)进行的话,本分析例和比较方法的相关性可能得到提高。
图11为本分析例的血细胞分析装置1的分析处理流程图。图11所示流程图是在图9所示上述分析例1的流程图中追加S101来取代S15,追加S201来取代S23。
测定单元2的CPU291与上述分析例1同样地进行S11~S14的处理。然后,CPU291判断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是否在图10(a)~(c)所示阈值V2以下(S101)。如果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大于阈值V2(S101:否),则CPU291根据上述时间差△t使同一血细胞产生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相互对应,并将其存入存储器292(S16)。另一方面,如果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在阈值V2以下(S101:是),则CPU291不存储此血细胞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使处理进入S17。
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前,反复就各个血细胞进行S101、S16的处理(S17)。此时的一定时间设定为长于上述分析例1的S17(参照图9)中设定的一定时间的值,以便更多地检测出比红细胞个数少很多的白细胞。经过一定时间,测定结束后(S17:是),CPU291将存储器292中所存储的前向散射光数据传送至信息处理单元4(S18)。
另一方面,信息处理单元4的CPU401收到测定单元2传送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后(S21:是),制成图10(a)~(c)所示散点图,并将其显示在显示部件41(S22)。接着,CPU401在制成的散点图上设定区域A31~A33(区域A3)(S201)。如此,CPU401将区域A31~A33中所包含的点作为测定试样中所包含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区分出来,根据区域A31~A33中所包含的点进行白细胞的分析处理(S24),将分析结果显示在显示部件41(S25)。
在S201设定的区域A31~A33可以是事先设定的固定区域,也可以是根据固定区域进行微调后得到的区域。在此,区域A31~A33的边界例如由直线和曲线的数学公式定义。
在此,为方便说明,在制成的散点图上设定了区域A31~A33,将此散点图上的区域A31~A33所包含的点分别作为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相应的点区分出来,但散点图不一定需要制成图形或图表,区域A31~A33的设定和区域A31~A33中所含有的点的区分作业也能够通过数据处理来进行。
如上所述,在本分析例中,能够在不使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的情况下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并计数。使用图3(a)、(b)所示结构的光学检测器D,能够在不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步骤较好地从测定试样所含有的血细胞中辨别出白细胞,并将白细胞分为三个分类,进行计数。
在本分析例中,当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在阈值V2以下时,此血细胞的前向散射光数据不存入存储器292。以此,不存储白细胞分析处理中所不需要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因此能够减轻分析处理的负担,同时能够高效地从测定试样所含有的血细胞中辨别出白细胞并进行计数。
(分析例3)
在上述分析例2说明的处理中,用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从测定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中辨别出白细胞,并将白细胞分为三个分类。本分析例将说明用一个测定试样同时进行用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从测定试样中所含有的血细胞中辨别出红细胞的处理、以及辨别白细胞并将白细胞分为三个分类的处理。本分析例也与上述分析例1、2同样,在制备测定试样时,只在从样本容器T吸移的样本中混入稀释液,而不混入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
图12为本分析例中用血细胞分析装置1进行分析处理的流程图。图12所示流程图在图11所示上述分析例2的流程图中的S14和S101之间追加了S111~S113,并追加S211~S214来取代S22和S201。
测定单元2的CPU291与上述分析例1、2同样地进行S11~S14的处理。接着,CPU291与图9的S15同样地判断红色散射光RS的信号是否在图8(d)所示阈值V1以下(S111)。当红色散射光RS的信号大于阈值V1时(S111:否),CPU291与图9的S16同样地根据上述时间差△t使从同一血细胞产生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相互对应,并将其存入存储器292(S112)。另一方面,当红色散射光RS的信号在阈值V1以下时(S111:是),CPU291不存储此时的血细胞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并使处理进入S113。
在经过一定时间之前,对各个血细胞反复进行S111、S112的处理(S113)。经过一定时间后(S113:是),处理进入S101。继续向流动室D1供应测定试样。
然后,CPU291与上述分析例2同样地,判断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是否在阈值V2以下(S101)。当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大于阈值V2时(S101:否),将前向散射光数据存入存储器292(S16),当蓝色散射光BS的信号在阈值V2以下时(S101:是),不存储此血细胞的两种前向散射光数据。当经过一定时间,测定结束后(S17:是),CPU291将在S112存入存储器292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和S16存入存储器292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发送至信息处理单元4(S18)。
另一方面,信息处理单元4的CPU401从测定单元2收到前向散射光数据后(S21:是),根据在S112获取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制成图8(d)所示散点图,并将其显示到显示部件41(S211)。然后,CPU401在S211制成的散点图上设定区域A1(S212)。然后,CPU401根据在S16获取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制成图10(a)~(c)所示散点图,并将其显示到显示部件41(S213)。然后,CPU401在S213制成的散点图上设定区域A31~A33(区域A3)(S214)。
然后,CPU401根据在S211制成的散点图和在S212设定的区域A1,与上述分析例1同样地,进行红细胞的分析处理,根据在S213制成的散点图和在S214设定的区域A31~A33,与上述分析例2同样地,进行白细胞的分析处理(S24)。然后,CPU401在显示部件41显示分析结果(S25)。
以上,在本分析例中,在不用染色剂和溶血剂等试剂的情况下就能从测定试样所含有的血细胞中分辨出红细胞,且能够分辨出白细胞,将白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并进行计数。
在本分析例中,在一次测定步骤中,能够获取辨别白细胞时所需要的前向散射光数据和辨别红细胞所需要的前向散射光数据。以此,用同一测定试样就能进行白细胞的辨别作业和白细胞以外的其他血细胞(红细胞)的辨别作业,因此,不需要为了辨别白细胞和辨别白细胞以外的其他血细胞而分别制备测定试样。
(光照单元)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照射流动室D1,并使得在流路D15的照射位置在Y轴方向错开。此时,以红色激光RL的光轴为基准,调整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即,将红色激光RL的强度峰值位置置于流路D15中央后,调整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使蓝色激光BL的强度峰值位置在流路D15中央。因此,蓝色激光的照射位置不仅需要在Y轴方向调整,在X轴方向也需要调整。
下面就这种能够将蓝色激光的照射位置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调整的光照单元UD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3为光照单元UD的结构例的分解斜视图。光照单元UD是将图3(a)所示光照光学系统D3单元化后得到的。
如图13所示,光照单元UD具有基部11、红色光源单元12、蓝色光源单元13、分色镜单元14和聚光透镜单元15。
基部11由基本呈立方体形状的中空的件构成,基部11的上面上有低一截的段部111,此段部111中有两个螺丝孔111a、111b、以及连通内部的开口111c。段部111的底面与X-Z平面平行。基部11的X轴正侧的侧面有在X轴负方向凹陷的凹部112。凹部112的X轴负侧的面(底面)与Y-Z平面平行,凹部112的Z轴正负侧的各个面(壁面)分别与X-Y平面平行。凹部112的底面有圆形的开口112a。凹部112的Z轴负侧的壁面中有向基部11的Z轴负侧的侧面贯通的螺丝孔112b。凹部112的Z轴正侧的壁面上设有向基部11的Z轴正侧的侧面贯通的圆形的孔112c、112d(图13中无图示,参照图16(c))。基部11的Z轴负侧的侧面有连通到内部的圆形的开口113。基部11的Z轴正侧的侧面也有连通到内部的圆形的开口114(图13中无图示,参照图14(b))。
红色光源单元12具有图3所示半导体激光器101和准直透镜102、以及用于收纳上述部分的罩121。
蓝色光源单元13具有图3所示半导体激光器103和准直透镜104、用于支撑这些部分的板状的支撑体131、收纳半导体激光器103和准直透镜104的罩132。半导体激光器103和准直透镜104由支持物133安放,此支持物133安装在支撑体131上。支撑体131在基本中央处有开口131a,在Z轴负侧的侧面有圆形的孔131b。支撑体131的Z轴正侧的侧面上有两个螺丝孔131c、131d(图13中无图示,参照图16(b))。
分色镜单元14具有分色镜105、用于支撑分色镜105的支撑体141。分色镜105具有立方体形状,内部设有使红色激光RL透过并反射蓝色激光BL的镜面。关于支撑体141的结构,在板状的件的下面有一体成形的立方体形状的台座141a。此台座141a上安装有立方体形状的分色镜105。支撑体141在与基部11的上面中设置的两个螺丝孔111a、111b分别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孔141b、141c。
聚光透镜单元15具有图3所示柱状透镜106和聚光透镜107、以及用于安放这些部分的支持物151。
光照单元UD是将红色光源单元12、蓝色光源单元13、分色镜单元14、聚光透镜单元15分别安装在基部11的相应的侧面上而进行组装的。
图14(a)为组装后的光照单元UD的斜视图,图14(b)为组装后的光照单元UD的主要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14(b)示意性地显示了由平行于X-Z平面的平面截断光照单元UD的中央附近时的截面,为方便起见,还显示了分色镜单元14的支撑体141和分色镜105。
参照图14(b),半导体激光器101和准直透镜102安放在支持物122上,此支持物122安装在基部11,由此,用基部11支撑半导体激光器101和准直透镜102。支持物122具有圆筒部分、以及直径比此圆筒部分大的边缘部分,在圆筒部分嵌入基部11的开口113的状态下,边缘部分用螺丝钉钉在基部11。以此,支持物122安装在基部11。支持物122如此安装在基部11后,罩121(参照图14(a))安装在支持物122上。
柱状透镜106和聚光透镜107被支持物151安放,将此支持物151安装在基部11,以此,用基部11支撑柱状透镜106和聚光透镜107。支持物151具有圆筒部分、以及比此圆筒部分宽的边缘部分,在圆筒部分嵌入基部11的开口114的状态下,边缘部分用螺丝钉钉在基部11。以此,支持物151安装在基部11。
半导体激光器103和准直透镜104安放在支持物133,此支持物133安装在支撑体131上。支撑体131上安装有罩132(参照图14(a))。支撑体131插入基部11的凹部112,由此将支撑体131组装在基部11上。在此,支撑体131组装在基部11上并能够围绕转轴RA1转动。关于支撑体131的组装方法,随后将参照图16(a)~(c)加以说明。
参照图14(a),分色镜单元14通过弹簧垫片142和螺钉143安装在基部11的上面的段部111。更详细地说,图13所示台座141a和分色镜105插入基部11上面的开口111c,支撑体141放置在段部111上面。然后,支撑体141的孔141b、141c分别与基部11一侧的螺丝孔111a、111b配合起来。在此状态下,螺钉143通过弹簧垫片142钉入一个螺丝孔111a,再通过弹簧垫片142将螺钉143钉入另一个螺丝孔111b。如此,分色镜单元14便组装在基部11。另外,两个弹簧垫片142与支撑体141上面之间还插有垫片(无图示)。
将分色镜单元14组装至基部11时,两个螺钉143松缓地钉住。如图13所示,设在支撑体141上的两个孔141b、141c中,孔141c比孔141b的直径大。而图14(a)所示两个螺钉143的螺丝部分的直径基本与图13所示孔141b的直径相等。因此,两个螺钉143松缓地钉住,则支撑体141能够围绕通过孔141b的中心的转轴RA2在一定角度范围转动。
图15(a)为将光照单元UD设置于位置调整构件PA前的状态斜视图,图15(b)为将光照单元UD设置于位置调整构件PA后的状态斜视图。
参照图15(a),位置调整构件PA具有第一调整板161、两个弹簧片162、第二调整板171、两个弹簧片172。
第一调整板161由薄板状的件构成,从平面看时有将正方形切掉一部分后的轮廓。第一调整板161上有向X轴方向延伸的长孔161a、以及同样向X轴方向延伸的缺口161b,X轴负侧的端部有向Y轴正方向突出且向Z轴方向延伸的两个壁部161c、161d。第一调整板161上有两个螺丝孔161e、161f。第二调整板171由薄板状的件构成,在平面看时具有将长方形切掉一部分的轮廓。第二调整板171在与长孔161a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171a,在与螺丝孔161e、161f相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向Z轴方向延伸的长孔171c、以及同样向Z轴方向延伸的缺口171b。
第一调整板161安装在血细胞分析装置1内配置的支撑基板(无图示)上。更详细地说,第一调整板161的Z轴正侧的端部压住设于该支撑基板上的且向X轴方向延伸的壁面(无图示)。在此状态下,如图15(b)所示,螺钉164通过弹簧垫片163插入长孔161a,螺钉164再通过弹簧垫片163插入缺口161b。此时,弹簧垫片163和第一调整板161的上面之间插有垫片(无图示)。两个螺钉164分别嵌入设在支撑基板上的螺丝孔(无图示)中,将螺钉164装入此螺丝孔,由此,第一调整板161组装到支撑基板。两个弹簧片162安装在支撑基板上并压住第一调整板161的Z轴负侧的端部。通过这些弹簧片162向Y轴负方向按压第一调整板161,并向Z轴正方向按压第一调整板161。
第一调整板161安装到支撑基板后,第二调整板171安装在第一调整板161的上面。即,第二调整板171的X轴负侧的端部被按压在第一调整板161的壁部161c、161d的内壁面上。在此状态下,如图15(b)所示,螺钉174通过弹簧垫片173插入长孔171c,螺钉174再通过弹簧垫片173插入缺口171b。此时,弹簧垫片173和第二调整板171的上面之间插入垫片(无图示)。两个螺钉174分别嵌入第一调整板161中设置的螺丝孔161e、161f中,螺钉174装入所述螺丝孔161e、161f,由此,第二调整板171组装到第一调整板161。此外,两个弹簧片172安装在第一调整板161,并按压第二调整板171的X轴正侧的端部。第二调整板171通过所述弹簧片172在Y轴负方向被按压,且在X轴负方向被按压。
如此,第二调整板171安装到第一调整板161上面后,光照单元UD安装到第二调整板171上面。以此成为图15(b)所示状态。
在图15(b)所示状态下,松缓地钉住螺钉164。因此,关于第一调整板161,Z轴正方向的端部可滑动地接着支撑基板的壁面(无图示),并能够向X轴方向移动。同样,松缓地钉住螺钉174,以此,关于第二调整板171,X轴负方向的端部可滑动地接触第一调整板161的壁部161c、161d的内壁面,并能够向Z轴方向移动。
光照单元UD安装到第二调整板171后,调整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对流动室D1的流路D15的位置。在此,首先,亮起半导体激光器101,调整红色激光RL的位置。具体而言,调整第一调整板161的Z轴方向的位置,使红色激光RL聚集于流动室D1的流路D15。再调整第二调整板171的X轴方向位置,使红色激光RL的强度峰值位置位于流路D15的中央。如此调整完第一调整板161和第二调整板171的位置后,拧紧螺钉164,将第一调整板161固定在支撑基板上,再拧紧螺钉174,将第二调整板171固定在第一调整板161上。以此,红色激光RL的位置调整完成。其后,亮起半导体激光器103,调整蓝色激光BL的位置。
图16(a)为从蓝色光源单元13一侧看到的将光照单元UD设置于位置调整构件PA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16(b)为从图16(a)的状态取下蓝色光源单元13后的状态斜视图,图16(c)为基部11的凹部112附近的斜视图。
参照图16(b),在支撑体131插入凹部112后,蓝色光源单元13用螺钉135、136安装到基部11。此时,设于支撑体131的Z轴正侧的面上的两个螺丝孔131c、131d分别与基部11一侧的孔112c、112d(参照图16(c))相配合,设于支撑体131的Z轴负侧的面上的孔131b(参照图13)与基部11一侧的螺丝孔112b(参照图16(c))相配合。两个螺钉135分别通过孔112c、112d装入支撑体131一侧的螺丝孔131c、131d,螺钉136再穿过螺丝孔112b插入支撑体131一侧的孔131b。
在螺钉135与基部11的Z轴正侧的侧面之间,从Z轴负侧起依次设置有弹簧垫片134、垫片(无图示)。Y轴负侧的螺钉135和螺钉136在Z轴方向直线状并列设置。支撑体131一侧的孔131b的直径与螺钉136的螺丝部分的直径基本相同。如图16(c)所示,基部11上侧的孔112c的直径比下侧的孔112d的直径大。在此,下侧的孔112d的直径与螺钉135的螺丝部分的直径基本相同。因此,松缓地拧住两个螺钉135后,蓝色光源单元13能围绕图16(c)的转轴RA1以一定角度范围转动。
调整蓝色激光BL相对于流动室D1的流路D15的位置的作业就是在如此松缓地拧住两个螺钉135的状态下进行的。此时,如上所述,分色镜单元14的螺钉143也松缓地拧住,支撑体141和分色镜105(参照图13)能够围绕转轴RA2转动。
图17(a)、(b)为光照单元UD中蓝色激光BL的Y轴方向的位置调整方法图,图17(c)、(d)为光照单元UD中蓝色激光BL的X轴方向的位置调整方法图。
参照图17(a),蓝色光源单元13围绕转轴RA1转动,则射入分色镜单元14的分色镜105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X-Y平面的方向转动。以此,射入聚光透镜单元15的聚光透镜107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Y-Z平面的方向转动,如图17(b)所示,蓝色激光BL相对于流动室D1的照射位置向与流路D15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移动。
参照图17(c),围绕转轴RA2转动分色镜单元14,则由分色镜105反射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X-Z平面的方向转动。以此,射入聚光透镜单元15的聚光透镜107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X-Z平面的方向转动,如图17(d)所示,蓝色激光BL相对于流动室D1的照射位置向与流路D15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移动。
调整蓝色激光BL的位置时,调整蓝色光源单元13的转动位置,使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从红色激光RL的照射位置向Y轴方向偏离一定距离,再调整分色镜单元14的转动位置,使蓝色激光BL的强度峰值位置位于流路D15中央。这样,蓝色光源单元13和分色镜单元14的位置调整完成后,拧上两个螺钉135,将蓝色光源单元13固定在基部11,再拧上两个螺钉143,将分色镜单元14固定到基部11。以此,蓝色激光BL的位置调整完成。
在本结构例中,分别独立转动蓝色光源单元13和分色镜单元14,由此就能够调整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因此,能够使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的调整作业简单易行。另外,由于分别独立转动蓝色光源单元13和分色镜单元14,因此,能够使与各个单元相对的转动构件更加简单,实现光照单元UD的小型化和简单化。此外,将红色光源单元12、蓝色光源单元13、分色镜单元14和聚光透镜单元15安装在立方体形状的基部11的各个侧面,由此能够实现光照单元UD的紧凑化。
在上述结构例中,蓝色光源单元13围绕与Z轴平行的转轴(垂直于流路D15的转轴)RA1转动,分色镜单元14围绕与Y轴方向平行的转轴(平行于流路D15的转轴)RA2转动,但光照单元UD的结构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以让蓝色光源单元13围绕与Y轴方向平行的转轴(平行于流路D15的转轴)转动,让分色镜单元14围绕与Z轴平行的转轴(垂直于流路D15的转轴)转动。
图18(a)为变更例中的组装后的光照单元UD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在本变更例中,基部11的X轴负侧的面上设置有段部111,此段部111上载有支撑体141。支撑体141对基部11的安装方法与上述结构例相同。以此,分色镜单元14能够围绕与X轴平行的转轴RA2以一定角度范围转动。蓝色光源单元13安装在基部11上,且使转轴RA1与Y轴平行。此时,设置凹部112,使X轴正负方向产生内壁面,支撑体131用螺钉在Y轴方向安装。
在本变更例中,围绕转轴RA1转动蓝色光源单元13,则射入分色镜105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X-Z平面的方向转动。以此,射入聚光透镜单元15的聚光透镜107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X-Z平面的方向转动,如图18(c)所示,蓝色激光BL相对于流动室D1的照射位置向与流路D15垂直的方向(X轴方向)移动。
围绕转轴RA2转动分色镜单元14后,被分色镜105反射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Y-Z平面的方向转动。以此,射入聚光透镜单元15的聚光透镜107的蓝色激光BL的光轴向平行于Y-Z平面的方向转动,如图18(b)所示,蓝色激光BL相对于流动室D1的照射位置向与流路D15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移动。
在此变更例中,同样地,分别独立转动蓝色光源单元13和分色镜单元14,由此能够调整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从而能够收到与上述结构例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此变更例中,蓝色光源单元13和分色镜单元14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安装上相应的螺钉,将蓝色光源单元13和分色镜单元14固定在基部11。
在上述结构例和本变更例中,关于光照光学系统D3的结构,使红色激光RL透过分色镜105,蓝色激光BL被分色镜105反射,但关于光照光学系统D3的结构,也可以使蓝色激光BL透过分色镜105,使红色激光RL被分色镜105反射。此时,蓝色激光BL的位置调整作业用图15(a)、(b)所示位置调整构件PA进行,红色激光RL的位置调整作业通过转动红色光源单元12和转动分色镜单元14进行。
(变更例)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分析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血液为测定对象,也可以以尿作为测定对象。即,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测定血液和尿等的生物试样中的粒子的装置。
在图3(a)、(b)所示光学系统中,前向聚光透镜201是消色差透镜,它对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两种波长进行色差矫正。但是,前向聚光透镜201也可以是不具有色差矫正功能的普通的聚光透镜。还可以使用衍射透镜代替消色差透镜。
此时,如图19(a)所示,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会聚位置在Z轴方向错开。因此,在图19(a)的结构中,蓝色散射光BS用的针孔206和红色散射光RS用的针孔207分别配置于蓝色散射光BS的会聚位置和红色散射光RS的会聚位置,蓝色散射光BS用的光电二极管208和红色散射光RS用的光电二极管209分别配置于针孔206和207的Z轴正侧。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分别被引导至受光面208a、209a。
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会聚位置的错位很小时,也能够使用具有两个直径互不相同的孔的一个针孔。此时,各孔的直径根据在针孔的配置位置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光束直径而定。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会聚位置的错位很小时,也能够使用具有大小各异的两个受光面的一个光电二极管。此时,各受光面的大小根据在各受光面的配置位置的红色散射光RS和蓝色散射光BS的光束尺寸而定。此时,两个受光面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还能够向Z轴方向错开。当两个受光面在Z轴方向相互错开时,这些受光面的大小不一定不同,也能够使大小相同。
图3(a)、(b)所示光学系统中,将分色镜105倾斜,由此使蓝色激光BL的照射位置EP1和红色激光RL的照射位置EP2在与流路D15平行的方向(Y轴方向)错开。然而,配置分色镜105时,也可以使经过分色镜105后的蓝色激光BL的中心轴(光轴)和红色激光RL的中心轴(光轴)相互一致,使蓝色激光BL和红色激光RL照射在流路D15上的同一照射位置EP0上。
此时,例如,如图19(b)所示,用于分离蓝色散射光BS的光路和红色散射光RS的光路的分光元件210配置在前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4。分光元件210为入射面和射出面互相平行的透明元件,它由玻璃等材料构成。如图19(b)所示,将分光元件210向与Y-Z平面平行的方向倾斜,由此就能够使蓝色散射光BS的光路相对于红色散射光RS的光路来说向Y轴负侧错位。以此,能够将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分别引导至受光面205a、205b。也可以使用波长选择性的衍射光栅取代分光元件210,以此分离蓝色散射光BS的光路和红色散射光RS的光路。
当蓝色激光BL和红色激光RL照射到流路D15上的同一照射位置EP0时,也可以在前向散射光受光光学系统D4中配置图19(c)所示分色镜211来取代图19(b)所示分光元件210。分色镜211反射蓝色散射光BS,并使红色散射光RS透过。在此结构中,蓝色散射光BS用的针孔212配置于蓝色散射光BS的会聚位置,其后面配置蓝色散射光BS用的光电二极管213。红色散射光RS用的针孔214配置于红色散射光RS的会聚位置,其后面配置红色散射光RS用的光电二极管215。以此就能够将蓝色散射光BS和红色散射光RS分别引导至受光面213a、215a。
在图19(a)~(c)的结构例中,也可以使用图13~图18所示光照单元UD。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用图13~图18所示光照单元UD进行调整,以便使多个光源的照射位置错开,并获取各个光源产生的前向散射光,但不限于此。比如,即使在用不同的多个光源获取荧光信号时,如果需要使多个光源的照射位置错开的话,能够用光照单元UD轻松地调整照射位置。
在图3(a)、(b)所示光学系统中,分别配置了射出红色激光RL的半导体激光器101和射出蓝色激光BL的半导体激光器103,比如,也可以使半导体激光器101具有两个发光部件(光源),从各个发光部件分别向Z轴方向射出红色激光RL和蓝色激光BL。此时,从图3(a)、(b)所示光学系统中省略半导体激光器103、准直透镜104和分色镜105。准直透镜102具有对红色激光RL的波长和蓝色激光BL的波长进行色差矫正的功能。两个发光部件配置在半导体激光器101上且在Y轴方向错开。
此时,在流路D15上的蓝色激光BL和红色激光RL的照射位置EP1、EP2之间的间隔由两个发光部件的间隔和光照光学系统D3的倍率而定。因此,设定装配在半导体激光器103中的两个发光部件的间隔,使照射位置EP1和EP2的间隔达到所希望的值。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检测器D中,使用从流动室D1向前方(Z轴正方向)射出的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前向散射光(红色散射光RS、蓝色散射光BS)进行血细胞的分类作业。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从流动室D1向侧向(X轴正方向)射出的具有各种波长的光的侧向散射光进行血细胞分类。
照射到流动室D1的两种光的波长也不限于上述波长,也可以适当选择波长,并使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各不相同。比如,可以用红细胞的吸收程度与蓝色激光BL一样高的黄色激光(射出波长550~600nm)代替蓝色激光BL。如果散射光的特性在各血细胞中不同的话,也可以使用其他波长。但是,将蓝色激光BL的波长设定为上述实施方式所示波长的话,能够如上所述地,更加明确地区分各血细胞的分布,计数各血细胞。
在分析例1中只对红色散射光RS的强度设定了阈值V1,限制前向散射光数据的获取,但也可以对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也设定阈值,以限制前向散射光数据的获取。在分析例2中,只对蓝色散射光BS的强度设定了阈值V2,限制前向散射光数据的获取,但也可以对红色散射光RS的强度也设定阈值,以限制前向散射光数据的获取。
在上述分析例1~3,散点图显示在显示部件41,但散点图不一定要显示。不过,显示散点图的话,用户更能通过视觉确认各血细胞的分离情况,因此能够更加顺畅地评价分析结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血细胞分析装置1不仅能够对未混合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还能对混和了这些试剂的测定试样进行测定。但血细胞分析装置1不一定要具备用于处理混和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而得到的测定试样的结构,比如,血细胞分析装置1也可以按照上述分析例1~3设计为只能测定未混和第一试剂和第二试剂的测定试样。此时,从图2所示测定单元2中省略装第一试剂的容器251和装第二试剂的容器252。从图3(a)所示光学检测器D中省略荧光受光光学系统D6,将分色镜D52改为全反射镜。如此,能够简化血细胞分析装置1的结构。由于省略了容器251和252,因此节省了将容器251和252连接到试样制备部件25的工作,同时还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适当变更。

Claims (21)

1.一种粒子测定装置,包括:
流动室,用于供试样流动;
第一光源,用于射出具有第一波长的光;
第二光源,用于射出具有不同于所述第一波长的第二波长的光;
照射光学系统,用于向所述流动室照射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
第一受光部件,用于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一光源的光所获得的散射光;以及
第二受光部件,用于接受向通过所述流动室的测定粒子照射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所获得的散射光;其中,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具有让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透过、并反射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分色镜;
所安装的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分色镜能够向相互不同的转动方向转动;
如果所述第二光源转动,则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的照射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移动;如果所述分色镜转动,则来自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的照射位置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受光光学系统,用于将向测定粒子照射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引向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将向测定粒子照射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散射光引向所述第二受光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将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照射到所述流动室内的第一照射位置,将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照射到所述流动室内与所述第一照射位置不同的第二照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照射位置和所述第二照射位置在所述流动室的试样的流动方向上错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还具有分别获取基于所述第一受光部件接受的散射光的第一散射光数据和基于所述第二受光部件接受的散射光的第二散射光数据的分析部件;
所述分析部件将从同一测定粒子获得的所述第一散射光数据和所述第二散射光数据互相对应,根据所述第一散射光数据和所述第二散射光数据进行分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将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以及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照射到所述流动室内的同一位置,
所述受光光学系统具有使基于具有所述第一波长的光的散射光的光路与基于具有所述第二波长的光的散射光的光路相互分离的分光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分别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受光部件的第一光检测器和具有所述第二受光部件的第二光检测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在与其受光面平行的方向相邻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具有一个配置有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两者的光检测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在与其受光面垂直的方向的位置是相同的。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光光学系统包括色差矫正透镜,该色差矫正透镜将通过第一照射位置的测定粒子产生的散射光聚集于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将通过第二照射位置的测定粒子产生的散射光聚集于所述第二受光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血红蛋白的吸收系数在所述第一波长和所述第二波长下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中的其中之一是照射具有大于等于400nm并小于等于435nm的波长的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光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中的其中之一是照射具有大于等于610nm并小于等于750nm的波长的光的半导体激光器光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受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受光部件分别接受来自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第二光源的光的前向散射光。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还具有安装了所述第一光源、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照射光学系统的基部;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具有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射出的、且经过了所述分色镜的光聚集于所述流动室的聚光透镜;
其中,所述第二光源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部,所述分色镜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向与所述第二光源的转动方向不同的方向转动;
如果所述第二光源相对于所述基部转动,则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聚集位置在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平行的第一方向和横切所述流路的第二方向中的其中一个方向上移动;如果所述分色镜相对于所述基部转动,则所述第二光源射出的光的聚集位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中的另一方向上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源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垂直的轴转动,所述分色镜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平行的轴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光源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平行的轴转动,所述分色镜能够围绕与所述流动室的流路垂直的轴转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射光学系统在所述第二光源与所述分色镜之间配置有准直透镜,所述第二光源和所述准直透镜安装在所述基部且能够一起转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粒子测定装置还具有位置调整构件,该位置调整构件支撑所述基部并使所述基部能够在接近所述流动室的流路的方向和横切所述流路的方向上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粒子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光源和所述聚光透镜固定在所述基部。
CN201410121220.XA 2013-03-29 2014-03-28 粒子测定装置 Active CN1040759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2987 2013-03-29
JP2013-072987 2013-03-29
JP2013270075A JP6121319B2 (ja) 2013-03-29 2013-12-26 粒子測定装置、照射光学系および照射位置調整方法
JP2013-270075 2013-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5979A CN104075979A (zh) 2014-10-01
CN104075979B true CN104075979B (zh) 2018-12-11

Family

ID=50345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1220.XA Active CN104075979B (zh) 2013-03-29 2014-03-28 粒子测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2) EP2975380B1 (zh)
JP (1) JP6121319B2 (zh)
KR (1) KR101647878B1 (zh)
CN (1) CN104075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0882B2 (ja) * 2015-02-18 2018-02-14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フローセル及びフローセルの製造方法
JP6688966B2 (ja) * 2015-07-27 2020-04-2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粒子検出センサ
KR101681422B1 (ko) * 2015-07-31 2016-11-30 가톨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수의 레이저를 사용하는 세포 분석 장치
WO2018096920A1 (ja) * 2016-11-22 2018-05-31 リオン株式会社 生物粒子計数システムおよび生物粒子計数方法
JP2018105761A (ja) * 2016-12-27 2018-07-05 東亜ディーケーケー株式会社 多波長蛍光分析装置
CN108414786B (zh) * 2018-01-26 2020-03-2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一种双线光电二极管阵列器件及粒子速度测量方法
KR102122020B1 (ko) * 2018-09-04 2020-06-12 경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혈구 분석 장치, 이를 이용한 혈구 분석 방법
KR20200034563A (ko) 2018-09-20 2020-03-31 주식회사 제우스 유동매체 모니터링장치
CN110806491B (zh) * 2019-11-15 2024-03-29 成都宜乐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poct多重检测液相芯片系统
EP3992611A1 (en) * 2020-10-27 2022-05-04 Medizinische Universität Innsbruck Device and process for analysing gas effects in sample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8766A (en) * 1982-03-25 1985-02-1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Light beam focal spot elongation in flow cytometry devices
US4957363A (en) * 1987-07-03 1990-09-18 Hitachi, Lt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 fluid by detecting light scattered at the particles
US5760900A (en) * 1989-03-18 1998-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ly measuring specim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99513A (en) * 1988-09-09 1991-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article measuring apparatus
JPH04188045A (ja) * 1990-11-21 1992-07-06 Canon Inc 検体測定装置
JPH03235037A (ja) * 1990-02-09 1991-10-21 Canon Inc 粒子解析装置
JPH06186156A (ja) * 1992-10-21 1994-07-08 Toa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粒子分析装置
JP3375203B2 (ja) * 1994-08-08 2003-02-1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細胞分析装置
JPH11295208A (ja) * 1998-04-13 1999-10-29 Sysmex Corp 粒子撮像装置
US7406391B2 (en) * 2004-09-20 2008-07-29 Affymetrix,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duct for detection instrument calibration
JP4756948B2 (ja) 2005-08-08 2011-08-24 ベイバイオ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フローサイトメータおよびフローサイトメトリ方法
US7843561B2 (en) * 2007-12-17 2010-11-30 Accuri Cytometers, Inc. Optical system for a flow cytometer with an interrogation zone
HU227875B1 (en) * 2008-10-13 2012-05-29 Diatron Medicinai Instr Laboratoriumi Diagnosztikai Fejlesztoe Gyarto Zartkoerueen Muekoedoe Reszven Optical circulation cytometer furthermore testing method
US8907312B2 (en) * 2010-08-20 2014-12-09 Bio-Rad Laboratories, Inc. Cytometry system with solid numerical-aperture-increasing lens
CA2842682A1 (en) * 2011-07-21 2013-01-24 Invitrox, Inc.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atient response to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therapy
GB2494733A (en) * 2011-09-14 2013-03-20 Malvern Instr Ltd Measur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by light scatter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98766A (en) * 1982-03-25 1985-02-12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Light beam focal spot elongation in flow cytometry devices
US4957363A (en) * 1987-07-03 1990-09-18 Hitachi, Lt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 fluid by detecting light scattered at the particles
US5760900A (en) * 1989-03-18 1998-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ly measuring specim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21319B2 (ja) 2017-04-26
KR20140118864A (ko) 2014-10-08
KR101647878B1 (ko) 2016-08-11
EP2975380A1 (en) 2016-01-20
EP2784481A3 (en) 2015-02-25
EP2784481A2 (en) 2014-10-01
EP2975380B1 (en) 2017-08-23
CN104075979A (zh) 2014-10-01
JP2014209087A (ja) 201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5979B (zh) 粒子测定装置
CN104075976B (zh) 血细胞分析装置及血细胞分析方法
CN105917211B (zh) 用于流式细胞仪的光学引擎、流式细胞仪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844922B (zh) 血液分析装置、试样分析装置以及流体观测仪表
US8575568B2 (en) Electrooptic measurement device and method intended for classifying and counting microscopic elements
CN104075981A (zh) 血细胞分析装置及血细胞分析方法
KR102162213B1 (ko) 이미지 형성 세포 계수기
JP6352750B2 (ja) 血液分析装置および血液分析方法
CN102792146B (zh) 用于流体中微颗粒的多参数测量的装置和方法
US10094760B2 (en) Particle measuring apparatus
CN104075978B (zh) 粒子分析装置及粒子分析装置用光学系统和透镜
US2009005920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photoluminescence, absorption and diffraction of microscopic objects in a fluid
CN202177564U (zh) 一种采用蓝色半导体激光器的血液细胞分析仪
US20220299436A1 (en) Microscopy unit
CN113196039A (zh) 样本光学检测装置、样本检测方法及样本分析仪
US11867607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for taking measurements of flow
JP6370659B2 (ja) 血液分析装置および血液分析方法
WO2023276230A1 (ja) 濃度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