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9558A - 压力腔室 - Google Patents

压力腔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9558A
CN104069558A CN201410106249.0A CN201410106249A CN104069558A CN 104069558 A CN104069558 A CN 104069558A CN 201410106249 A CN201410106249 A CN 201410106249A CN 104069558 A CN104069558 A CN 104069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ainer
inner peripheral
pressure chambe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624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9558B (zh
Inventor
渡边英夫
小林贤悟
石桥和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44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758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47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2891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Kasei Med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69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9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9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9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14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 A61M1/16Dialysis systems; Artificial kidneys; Blood oxygenators ; Reciprocating systems for treatment of body fluids, e.g. single needle systems for hemofiltration or pheresis with membra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安装于供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流动的液体回路,与用于检测上述液体回路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该压力腔室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液体室容器,其设有上述液体的入口和出口,形成供上述液体流动的液体室;气体室容器,其与上述液体室容器结合,形成与上述压力传感器连通的气体室;以及隔膜,其被上述液体室容器和上述气体室容器夹持而将上述液体室和上述气体室区划开,并通过弹性变形向上述气体室传递上述液体室的内压;上述液体室容器在用于夹持上述隔膜的夹持部具有上述液体室一侧的内周缘;上述隔膜在由上述内周缘包围的内侧配置为比包括上述内周缘在内的虚拟的分界面更偏向上述气体室一侧。

Description

压力腔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安装于供血液、血液制剂或补充液等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流动的血液回路等液体回路,与用于检测该液体回路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连接。
背景技术
在进行持续徐缓式血液过滤疗法(CRRT)等血液净化疗法的情况下,需要形成这样的血液回路,该血液回路用于从患者、即被检体取出血液并在利用血液净化装置对该血液进行净化处理之后将该净化后的血液返还给被检体。对于该血液回路,从确保密封性、容易使用的角度而言,能够采用将基本结构单元化的类型。例如,已知有这样的血液回路:对在血液过滤器等净化器的上游侧(动脉侧)和下游侧(静脉侧)配置的各管进行规整,并安装用于检测血液回路的内压的压力腔室,从而完成单元化(参照日本特开2008-051663号)。
在输送的液体为血液等特殊液体的情况下,灭菌性当然不用说,还需要抑制发生血栓,需要极力避免与空气接触。因此,例如,有时采用以下这样的类型的压力腔室作为安装于血液回路等特殊的液体回路的压力腔室,即,能够利用隔膜阻断血液与空气之间的接触的压力腔室(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种压力腔室中,被隔膜区划出的血液室(液体室)和空气室(气体室)形成在容器内,通过隔膜的弹性变形向气体室侧传递液体回路的内压,利用压力传感器检测该内压。
在以往的压力腔室的情况下,液体室和气体室利用隔膜区划开,因此在能够有效地阻断液体与气体之间的接触这一点上非常有效,但发明人的验证结果表明,对于这种压力腔室,负压特性可能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以上的课题,提供一种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检测供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流动的液体回路的内压。
在利用两个容器构件夹持隔膜的类型的压力腔室的情况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隔膜制作为平坦的状态是常见的,在设计上也比较简单、容易。然而,本发明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专心研究,发现:倒不如通过偏向气体室侧地配置隔膜,能够使压力腔室的负压特性稳定,能够提高液体回路的内压的检测精度,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是一种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安装于供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流动的液体回路,与用于检测液体回路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该压力腔室的特征在于,其包括:液体室容器,其设有液体的入口和出口,形成供液体流动的液体室;气体室容器,其与液体室容器结合,形成与压力传感器连通的气体室;以及隔膜,其被液体室容器和气体室容器夹持而将液体室和气体室区划开,并通过弹性变形向气体室传递液体室的内压;液体室容器在用于夹持隔膜的夹持部具有液体室一侧的内周缘;隔膜在由内周缘包围的内侧配置为比包括内周缘在内的虚拟的分界面更偏向气体室一侧。
在本发明中,即使在液体回路的内压成为负压时,偏向气体室侧地配置的隔膜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弹性变形而正常地发挥作用,防止负压特性降低。其结果,能够使压力腔室的负压特性稳定,从而能够提高液体回路的内压的检测精度。
而且,优选的是,液体室容器的夹持部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向气体室容器一侧突出,且沿着内周缘设置;气体室容器具有槽部,该槽部用于承接突起部,且朝向气体室一侧引导隔膜。在利用液体室容器和气体室容器夹持隔膜时,利用突起部与槽部之间的卡合,隔膜的用于在容器内将液体室和气体室区划开的主要部分能够可靠地配置为偏向气体室侧,从而有利于负压特性的稳定化。
特别是,在上述的液体为血液,而且液体回路为血液净化用回路时,能够抑制发生血栓并防止负压特性降低的本发明优越性非常高。
而且,优选的是,突起部在作为与内周缘相反的一侧的外侧具有锥形面;槽部具有斜面,该斜面具有与锥形面相对应的倾斜度。通过锥形面与倾斜面之间的卡合,能够降低在夹持隔膜时作用于隔膜的负荷。
而且,优选的是,夹持部具有平坦面,该平坦面在比突起部的锥形面更靠外侧,沿着与上述虚拟的分界面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夹持隔膜时,在夹持部的平坦面处自空气室容器侧沿与隔膜正交的方向作用有力。即,能够不向外侧牵拉隔膜地夹持隔膜,能够通过熔接等方法使液体室容器与空气室容器之间可靠地结合。而且,利用突起部的配置为比平坦面靠内侧的锥形面,能够强制地将隔膜的内侧配置为偏向气体室侧。
而且,优选的是,本发明的隔膜具有:被夹持部,其被夹持在液体室容器与气体室容器之间;膜主要部,其位于被夹持部的内侧将液体室和气体室区划开;以及卡定部,其沿被夹持部的外缘弯曲,抵接并卡定于液体室容器的外周。通过将卡定部卡定于液体室容器的外周,容易且可靠地确定向液体室容器设置时的位置,还有助于防止发生错位。其结果,在将隔膜夹持在液体室容器与气体室容器之间时不易在隔膜上产生褶皱等,从而能够提高压力腔室的品质。
而且,优选的是,气体室容器具有罩部,该罩部比液体室容器的夹持部更向外侧伸出,且与液体室容器的外周卡合。气体室容器的罩部卡合并卡定于液体室容器的外周,因此容易且可靠地确定气体室容器相对于液体室容器的中心位置,从而能够防止液体室容器的突起部与气体室容器的槽部之间的对应位置发生错位。另外,还能采用在罩部与液体室容器的外周之间夹持上述的卡定部的结构,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保持卡定部。
而且,优选的是,液体室容器具有罩部,该罩部比夹持部更向外侧伸出,且与气体室容器的外周卡合。该罩部卡合并卡定于气体室容器的外周,因此容易且可靠地确定液体室容器相对于气体室容器的中心位置,从而能够防止液体室容器的突起部与气体室容器的槽部之间的对应位置发生错位。另外,还能采用在罩部与气体室容器的外周之间夹持上述的卡定部的结构,采用该结构,能够进一步可靠地保持卡定部。
并且,为了解决下述的课题,上述的压力腔室与构成液体回路的管相连接并安装于管状的受压口,该受压口与用于检测液体回路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连通,而且该压力腔室能够构成为包括:容器主体,其与管相连接;连接管,其自容器主体突出而插入受压口,并且与气体室容器连通;环状的密封构件,其配置在连接管的外周,并被受压口的端部推压;以及环状肋,其自容器主体突出、呈环状包围密封构件,并且在压力腔室安装于受压口后超过受压口的端部而覆盖受压口。
通常,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血液净化装置设有与压力传感器连通的管状的受压口。在将安装于血液回路的压力腔室向血液净化装置安装时,将与空气室连通的连接管插入受压口内,之后,利用受压口的端部对配置在连接管的外周的O型密封圈等密封构件进行推压以确保气密性。并且,为了进行密封构件的定位,而在连接管的周围设有呈环状包围密封构件的环状肋(参照日本特开2008-259553号公报)。在该以往的压力腔室中,为了防止环状肋与受压口的端部相互干涉,而缩短环状肋的突出尺寸。因此,在将压力腔室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时,在受压口与环状肋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在正压时密封构件自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因此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密封构件自受压口与环状肋之间的间隙冒出,而有可能影响气密性。采用上述的压力腔室,能够解决该课题。
即,采用该压力腔室,环状肋呈环状包围密封构件,因此密封构件被定位在连接管与环状肋之间的空间内。并且,在将压力腔室安装于受压口时,受压口的顶端推压密封构件,由此能够谋求受压口与压力腔室之间的气密性,而且在压力腔室安装于受压口时环状肋超过受压口的端部而覆盖受压口,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密封构件自受压口与环状肋之间的间隙冒出,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气密性。
而且,优选的是,环状肋具有:第一内周面,其形成在顶端侧,在压力腔室安装于受压口后覆盖受压口;以及第二内周面,其形成在比该第一内周面更靠容器主体一侧的位置,包围密封构件,该第二内周面的内径小于该第一内周面的内径。包围密封构件的第二内周面的内径小于覆盖受压口的第一内周面的内径,因此密封构件配置在更靠内侧的位置,能够使密封构件离开第一内周面。由此,能够抑制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密封构件进入到受压口与第一内周面之间,能够进一步防止密封构件冒出。
而且,优选的是,第一内周面和第二内周面之间经由锥形面相连接。由此,即使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密封构件的一部分超过第二内周面而移动到第一内周面侧,也能够通过锥形面的倾斜度使密封构件返回到第二内周面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密封构件进入到受压口与第一内周面之间。
并且,优选的是,连接管的顶端的高度位置比由环状肋的顶端形成的面更靠容器主体一侧。因此,能够防止发生这样的问题:在以灭菌状态收容于袋中而进行搬运时,连接管将袋捅破。
采用以上的本发明,能够高精度且稳定地检测供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流动的液体回路的内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血液净化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安装了无空气压力腔室的血液板回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空气压力腔室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安装于腔室保持件的无空气压力腔室的后视图。
图5是沿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主体外壳的用于夹持隔膜的被夹持部的凸缘部和盖外壳的用于夹持隔膜的被夹持部的凸缘承接部的剖面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无空气压力腔室内的血液的流动的图,图8(a)用箭头表示从正面观察无空气压力腔室时血液的流动,图8(b)是无空气压力腔室的剖视图,表示血液板回路内的压力偏向正压的情况,图8(c)是表示压力偏向负压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根据隔膜配置的不同所得到的血液引出压力特性的图表。
图10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无空气压力腔室的剖视图。
图12是以往的压力腔室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血液净化装置;1a、压力传感器;2、血液回路(液体回路);2a、管;3、3A、压力腔室;4、容器主体;5、5A、主体外壳(液体室容器);51a、夹持部;51b、突起部;51d、突起部的外周面(锥形面);51f、平整面(平坦面);54、入口孔(液体的入口);55、出口孔(液体的出口);57、主体外壳的罩部;6、6A、盖外壳(气体室容器);61b、切槽(槽部);61c、切槽的斜面;62、盖外壳的罩部;7、7A、隔膜;16、受压口;16a、端部;63、O型密封圈(密封构件);64、环状肋;64a、顶端;64x、第一内周面;64y、第二内周面;64z、锥形面;65、连接管;65a、顶端;71a、被夹持部;71b、膜主要部;72、73、卡定部;A、空气室(气体室);B、血液室(液体室);Ba、血液(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Ea、内周缘;F、分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介绍血液净化装置的一个例子,并且,参照图2说明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的血液板回路。
(血液净化装置和血液板回路)
血液净化装置1采用能够应对各种治疗模式的两面式,在正面侧的回路安装部11安装血液类板回路,在打开右门12时暴露的右面侧的回路安装部(省略图示)安装液体类板回路。例如,在作为通过体外循环从被检体去除病因物质的技术的分离模式(apheresis mode)中,血液类的板回路安装于正面侧的回路安装部11,在右面侧的回路安装部安装有血浆类的板回路。并且,在腹水模式中,过滤类的板回路安装于正面侧,浓缩类的板回路安装于右面侧。在上述的各板回路内流动的液体基本上均为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因此,各板回路用于例示液体回路。
以下,参照图2,将用于持续徐缓式血液过滤疗法(CRRT)的血液板回路2作为液体回路(例如,血液净化用回路)的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CRRT为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的长时间且缓慢的体液调整疗法。在CRRT中,需要构成这样的循环回路:利用血液过滤器对自被检体取出的血液Ba(参照图8)进行净化处理,在对处理后的血液Ba适当添加补充液之后,将该添加补充液后的血液Ba返还给被检体。
血液板回路(以下,称作“血液回路”)2包括:上游侧的线路(以下,称作“动脉线路”)21,其用于将自被检体取出的血液Ba输送到血液过滤器;以及下游侧的线路(以下,称作“静脉线路”)22,其用于将经血液过滤器净化处理后的血液Ba返还给被检体。
动脉线路21和静脉线路22通常由氯乙烯制的管2a构成,动脉线路21和静脉线路22通过倒L字状的板2b而形成为一体。并且,在动脉线路21的两个部位配置有无空气压力腔室(以下,称作“压力腔室”)3,在该两个部位之间隔着用于设置血液泵13(参照图1)的部位。一个压力腔室3在成为被检体侧的血液引出侧与管2a相连接,另一个压力腔室3在成为血液过滤器侧的入口侧与管2a相连接。
在血液净化装置1的正面侧的回路安装部11安装有血液过滤器的保持件14、血液泵13等。并且,在回路安装部11设有用于供血液回路2的压力腔室3安装的腔室安装部15。腔室安装部15包括:管状的受压口16,其供压力腔室3的连接管65(参照图3)插入;以及一对钩部18,其用于对压力腔室3进行定位、保持。受压口16与用于对血液回路2的内压进行检测的压力传感器1a(参照图8)相连通。
(第1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如图3~图7所示,压力腔室3具有:容器主体4;以及隔膜7,其位于容器主体4内,用于将血液室B和空气室A区划开,通过弹性变形向空气室A传递血液室B的内压。
容器主体4包括主体外壳5和用于将主体外壳5的开口堵住的盖外壳6。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例示了血液Ba,主体外壳5为形成血液室(液体室)B的液体室容器的一个例子。并且,盖外壳6为与主体外壳5相结合、形成与压力传感器1a连通的空气室(气体室)A的气体室容器的一个例子。
主体外壳5为与盖外壳6相对的一端侧敞开的有底短筒状(杯状)的容器,在敞开侧的上端设有凸缘部51,该凸缘部51用于将隔膜7夹持在其与盖外壳6之间。在主体外壳5的周壁53等间隔地设有多个用于支承凸缘部51的大致三角形的加强肋52。并且,在周壁53并列地设有血液Ba的入口孔54和出口孔55,该入口孔54和出口孔55与管2a相连接。入口孔54和出口孔55利用自凸缘部51伸出的延伸部56而形成为一体,并被延伸部56加强。
凸缘部51的上表面为环状的夹持部51a,该夹持部51a用于将隔膜7夹持在其与盖外壳6之间,夹持部51a的内周缘Ea面朝用于形成血液室B的内侧空间。在夹持部51a设有环状的突起部51b,该突起部51b向盖外壳6侧突出,沿着内周缘Ea设置。突起部51b具有面向血液室B的内周面51c和与内周面51c相反侧的外周面51d(参照图7)。内周面51c的端部为内周缘Ea,位于与内周缘Ea相反的一侧的外周面51d为具有规定倾斜度的锥形面。并且,夹持部51a具有平整面(平坦面)51f,该平整面(平坦面)51f在比突起部51b的外周面(锥形面)51d靠外侧的位置,沿着与包括内周缘Ea在内的虚拟的分界面F相同的方向、即沿着与分界面F大致平行的平面延伸。
如图3和图7所示,隔膜7由能够与血液回路2的内压变化联动地进行弹性变形的膜构成。隔膜7为浅底碟状,包括:大致圆形的膜主体71,其形状与主体外壳5的凸缘部51的外形相对应;以及卡定片(卡定部),其沿膜主体71的外缘弯曲。膜主体71具有:大致环状的被夹持部71a,其为与凸缘部51重叠的区域;以及膜主要部71b,其位于在被夹持部71a的内侧,堵住主体外壳5的开口。被夹持部71a为被夹持在主体外壳5与盖外壳6之间的部位,膜主要部71b为用于在外壳内部将血液室B与空气室A区划开的部位。
卡定片72抵接并卡定于凸缘部51的外周、即主体外壳5的外周。在向主体外壳5设置隔膜7时,通过将卡定片72卡定于凸缘部51的外周,从而容易确定中心位置,并且,在利用盖外壳6夹持并固定时也不容易发生错位,能够简单且稳定地制造高品质的压力腔室3。其中,卡定片72并不是设于被夹持部71a的整个外缘,而是其一部分被切除。该切除部分为避开部71c(参照图3),该避开部71c避让主体外壳5的将入口孔54和出口孔55连接起来的延伸部56,通过以避开部71c套在(日文:嵌め込む)延伸部56的方式进行安装,还能够抑制隔膜7在周向上的旋转错位。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盖外壳6包括用于夹持隔膜7并形成空气室A的盖部61和沿盖部61的外缘设置的罩部62。罩部62在与主体外壳5结合的状态下,比主体外壳5的夹持部51a向外侧伸出,并与主体外壳5的外周卡合。更详细而言,罩部62向主体外壳5侧突出,并在与凸缘部51的外周之间夹持隔膜7的卡定片72。
在盖部61的背面侧(内表面侧)设有环状的凸缘承接部61a,该环状的凸缘承接部61a用于将隔膜7的被夹持部71a夹持在其与主体外壳5的凸缘部51之间。由凸缘承接部61a包围的靠中央的区域具有凹部,利用该凹部形成空气室A。
凸缘承接部61a为用于将隔膜7夹持在其与主体外壳5的夹持部51a之间的盖外壳(形成空气室的容器)6侧的夹持部,凸缘承接部61a的内周缘Eb(参照图7)面朝用于形成空气室A的内侧空间(凹部)。在凸缘承接部61a沿着内周缘Eb设有环状的切槽(槽部)61b。切槽61b为与主体外壳5的突起部51b相对应的形状,具有斜面61c,该斜面61c具有与突起部51b的锥形的外周面51d相对应的倾斜度。
切槽61b以隔着隔膜7的被夹持部71a的状态承接主体外壳5的突起部51b,朝向空气室A侧引导隔膜7的膜主要部71b。即,在突起部51b以隔着被夹持部71a的状态嵌入切槽61b时,被夹持部71a在面向血液室B的内周缘Ea(或内周缘Eb)附近被突起部51b推压,且沿着切槽61b挠曲。其结果,内侧的膜主要部71b配置为比包括内周缘Ea在内的虚拟的平坦分界面F靠盖部61、即偏向空气室A侧。
在盖部61的表面侧(外表面侧)设有连接管65,该连接管65自容器主体4突出,插入于血液净化装置1的受压口16内。连接管65与成为空气室A的、背面侧的凹部相连通。在连接管65上套有作为密封构件的O型密封圈63,在连接管65的周围竖立设有用于收容O型密封圈63的环状肋64。在将连接管65插入受压口16后,O型密封圈63被受压口16的顶端推压而将间隙封堵,从而确保气密。其中,对于环状肋64的详细情况,参照图10在后面进行说明。
另外,在盖部61设有自环状肋64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纵向加强肋6a,还设有多个圆形加强肋6b,该多个圆形加强肋6b与纵向加强肋6a交叉,呈与环状肋64同心的圆状。
主体外壳5和盖外壳6以隔着隔膜7的状态重叠,主体外壳5的凸缘部51、隔膜7的被夹持部71a及盖外壳6的凸缘承接部61a这三者之间的重叠的部位通过高频熔接、其他的接合方法相结合而成为一体。在此状态下,隔膜7将由主体外壳5和盖外壳6构成的容器主体4(参照图3)的内部区划成主体外壳5侧的血液室B和盖外壳6侧的空气室A,从而完成了压力腔室3。
压力腔室3组装于腔室保持件8(参照图4、图5及图6),并借助腔室保持件8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1的腔室安装部15(参照图1)。腔室保持件8包括:筒状的保持外壳81,其包围压力腔室3;爪部82(参照图5),其用于在保持外壳81内将压力腔室3保持在规定位置;以及一对卡合片83,其设于保持外壳81的外周,与腔室安装部15的钩部18相卡合。
组装于血液回路2的压力腔室3与腔室保持件8相嵌合之后,进行调整以使连接管65插入腔室安装部15的受压口16。之后,旋转腔室保持件8的一对卡合片83以使其卡定于腔室安装部15的一对钩部18,从而在规定位置进行安装。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在血液室B的内压与空气室A的内压相同的标准条件下、例如在组装于血液回路2之前的大气压条件下等,隔膜7配置为偏向空气室A侧。其结果,即使在血液回路2的内压成为负压时,偏向空气室A侧地配置的隔膜7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弹性变形而正常地发挥作用,防止负压特性降低。因此,采用压力腔室3,能够使负压特性稳定,能够提高血液回路2的内压的检测精度。参照图8和图9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此作用、效果。
如上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主体外壳5的夹持部51a具有靠血液室B侧的内周缘Ea,隔膜7被配置为在由内周缘Ea包围的内侧的膜主要部71b处比包括内周缘Ea在内的虚拟的分界面F偏向空气室A侧。另一方面,在比较例(参照图9)的压力腔室中,隔膜的膜主要部是平坦的,齐聚在分界面上,没有偏向空气室A侧。
将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安装于血液回路2的动脉线路21的血液引出侧,一边施加规定的内压(图9中的横轴)一边使液体(方便起见称作“血液Ba”)在血液回路2内流动,以此进行试验性运转,在此期间,利用压力传感器1a通过压力腔室3来测量血液回路2的内压(图9中的纵轴)。
在血液回路2内流动的血液Ba自压力腔室3的入口孔54流入,自出口孔55流出(参照图8(a))。在此状态下,如图8(b)所示,在血液回路2的内压(血液引出压力)相较于标准条件下的压力偏向正压侧时,隔膜7向使空气室A的容积减小的方向挠曲。另一方面,如图8(c)所示,在血液回路2的内压偏向负压侧时,隔膜7向使空气室A的容积增大的方向鼓起。
在上述的试验中,通过使内压上升、下降的往复变化来进行实验,并将利用压力传感器1a测量出的内压(血液引出压力)标示在图9中。另外,针对比较例的压力腔室,也进行同样的试验,并将利用压力传感器1a测量出的内压(血液引出压力)标示在图9中。
在图9中,对于在血液回路2内流动的液体被赋予的压力(横轴),实际上利用压力传感器1a测量到的测量值的允许上限值用单点划线表示,允许下限值利用双点划线表示。如图9所示,在正压状态下,本实施方式和比较例这两者均位于被夹在允许上限值与允许下限值之间的范围内,能够稳定地进行测量。
另一方面,在-300mmHg以下的负压状态下,比较例的压力腔室的压力超过允许上限值,可知负压特性降低。特别是,在本实验中,通过观察伴随着内压的上升和下降的往复变化而发现隔膜的滞后现象,对于比较例的压力腔室,因往复变化而偏移较大,滞后现象较明显。相对于此,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在负压状态下也位于被夹在允许上限值与允许下限值之间的范围内,并且,滞后现象也不明显,结果,能够稳定地进行测量,能够防止负压特性降低。
即,能够推测出: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即使在血液回路2的内压成为负压时,偏向空气室A侧地配置的隔膜7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弹性变形而正常地发挥作用,防止负压特性降低。其结果,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能够使负压特性稳定,能够提高血液回路2的内压的检测精度。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压力腔室3安装于作为透析用回路的一种的血液回路2,并且假设血液Ba为在回路内流动的液体。并且,采用该压力腔室3,利用隔膜7将血液室B与空气室A之间完全阻断,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血栓的发生,并且在能够防止负压特性降低这一点上优越性非常高。
其中,隔膜7的膜主要部71b比包括内周缘Ea在内的虚拟的分界面F偏向空气室A侧地配置,作为这样的形态,例如也能够想到这样的形态:预先使隔膜7的膜主要部71b自身弯曲成向空气室A侧鼓起那样的形状。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主体外壳5侧设置突起部51b,在盖外壳6侧设置切槽61b,从而强制地使隔膜7挠曲。其结果,通过突起部51b与切槽61b之间的卡合,能够可靠地使膜主要部71b偏向空气室A侧,有利于负压特性的稳定化。
并且,环状的突起部51b的外周面51d为锥形面,切槽61a具有与外周面51d相对应的斜面61c。即,通过使外周面51d与斜面61c之间相卡合,能够降低在夹持隔膜7时作用于隔膜7的负荷。
并且,夹持部51a具有平整面51f,该平整面51f比突起部51b的外周面(锥形面)51d靠外侧,沿与虚拟的分界面F相同的方向延伸。在夹持隔膜7时,在夹持部51a的平整面51f处自盖外壳6侧沿与隔膜7正交的方向作用有力。即,能够不向外侧牵拉隔膜7地夹持隔膜7,能够通过熔接等可靠地使主体外壳5与盖外壳6结合。而且,能够利用突起部51b的配置在比平整面51f靠内侧的外周面51d强制地使隔膜7的内侧偏向气体室A侧地配置该隔膜7。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隔膜7具有卡定部72,该卡定部72沿着被夹持部71a的外缘弯曲,抵接并卡定于主体外壳5的外周。在向主体外壳5设置隔膜7时,将卡定片72卡定于盖外壳6的外周,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定中心位置,并且,利用盖外壳6夹持并固定时也不易发生错位,不易在隔膜7上产生褶皱等,能够简单且稳定地制造高品质的压力腔室3。
而且,盖外壳6具有罩部62,该罩部62比主体外壳5的夹持部51a向外侧伸出,且与主体外壳5的外周相卡合。该罩部62卡合并卡定于主体外壳5的外周,因此容易且可靠地确定盖外壳6相对于主体外壳5的中心位置,能够防止主体外壳5的突起部51b与盖外壳6的切槽(槽部)61b之间的对应位置发生错位。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部62与主体外壳5的外周之间夹着隔膜7的卡定片72,从而能够利用罩部62可靠地保持卡定片72。
接下来,详细地说明压力腔室3与受压口16之间的连接结构。如图3~图7、图10所示,连接管65自容器主体4突出,插入受压口16,并与用于形成空气室A的内侧凹部相连通。并且,在连接管65的外周具有呈与连接管65同心的圆状的环状肋64。在将连接管65插入受压口16而将压力腔室3安装于受压口16的状态下,环状肋64超过受压口16的端部16a而覆盖受压口16。在此,“环状肋64覆盖受压口16”是指,环状肋64以呈环状包围受压口16的至少一部分(一部分或整个部分)的方式覆盖受压口16的至少一部分(一部分或整个部分)。
环状肋64为具有两个内周面的环状构造,具有:第一内周面64x,其形成在顶端64a侧,在压力腔室3安装于受压口16的状态下覆盖受压口16;以及第二内周面64y,其形成在比该第一内周面64x靠容器主体4侧的位置,包围O型密封圈63。其中,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小于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
并且,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与受压口16的外周面16x的外径大致相同或者比外周面16x的外径大。作为O型密封圈63的设计指标,存在O型密封圈63的填充率(对于O型密封圈所密封的空间容积而言的O型密封圈的容积率),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O型密封圈的容积率为80%左右。为了实现该容积率,优选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与受压口16的外周面16x的外径之差大致为零(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与受压口16的外周面16x的外径大致相同)。
对于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若考虑到压力腔室3向血液净化装置1安装的难易度,则优选的是,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为受压口16的外周面16x的外径+1mm以上,对于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优选的是,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设定为:O型密封圈的填充率为63处于适当的压溃率(20%~30%)时的填充率。而且,优选的是,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与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之差尽可能小。
上述的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和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以及外周面16x的外径是指:例如自内周面(第一内周面64x、第二内周面64y)或外周面16x到连接管65的中心轴线(以下,简称为“中心轴线”)的距离的两倍。在此,还存在这样的情况:第一内周面64x和第二内周面64y不一定与中心轴线平行,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和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沿着环状肋64的突出方向扩径。在像这样第一内周面64x和第二内周面64y这两者不与中心轴线平行的情况下,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和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是指:自内周面(第一内周面64x、第二内周面64y)到中心轴线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的两倍。
第一内周面64x和第二内周面64y之间经由倾斜的面、即锥形面64相连接。优选的是,锥形面64z的倾斜角度在如下范围内设定得较大,即,在O型密封圈63以处于适当的压溃率这样的压溃量被压溃时,受压口16的外周面16x与锥形面64z互不干涉的范围。
另外,优选的是,连接管65的顶端65a位于与由环状肋64的顶端64a形成的面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位于比由环状肋64的顶端64a形成的面靠容器主体4侧的位置。即,优选的是,连接管65相对于盖外壳6的突出高度与环状肋64相对于盖外壳6的高度相同或者比环状肋64的高度低。
在此,参照图12说明以往的压力腔室。如图12所示,在以往的压力腔室100中,为了防止环状肋101与受压口102相互干涉,而缩短环状肋101的突出尺寸。因此,在将压力腔室100安装于血液净化装置(受压口102)时,受压口102的端部102a与环状肋101的顶端101a之间产生间隙。并且,在正压时,O型密封圈103自中心向外周方向移动,因此被受压口102推压而发生变形的O型密封圈103自受压口102的端部102a与环状肋101的顶端101a之间的间隙冒出,而有可能影响气密性。
对于这一点,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中,环状肋64呈环状包围O型密封圈63,因此O型密封圈63被定位在连接管65与环状肋64之间的空间内。并且,在压力腔室3安装于受压口16时,受压口16的端部16a推压O型密封圈63,由此,能够谋求受压口16与压力腔室3之间的气密性,在压力腔室3安装于受压口16时,环状肋64超过受压口16的端部16a而覆盖压口16,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O型密封圈63自受压口16与环状肋64之间的间隙冒出,从而能够稳定地维持气密性。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环状肋64以呈环状包围受压口16的方式覆盖该受压口16,因此,即使环状肋64的高度超过受压口16的端部16a,环状肋64与受压口16也互不干涉。
并且,环状肋64具有:第一内周面64x,其形成在顶端64a侧,在压力腔室3安装于受压口16后覆盖受压口16;以及第二内周面64y,其形成在比该第一内周面64x靠容器主体4侧的位置,包围O型密封圈63,该第二内周面64y的内径小于该第一内周面64x的内径,由此利用与第一内周面64x相比内径较小的第二内周面64y包围O型密封圈63,O型密封圈63配置在更靠内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O型密封圈63离开第一内周面64x,能够抑制因受压口16的推压而发生变形的O型密封圈63进入到受压口16与第一内周面64x之间。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防止O型密封圈63冒出。
并且,第一内周面64x和第二内周面64y之间经由锥形面64z相连接,由此,即使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O型密封圈63的一部分超过第二内周面64y而移动到第一内周面64x侧,也能够利用锥形面64z的倾斜度使O型密封圈63返回到第二内周面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因推压而发生变形的O型密封圈63进入到受压口16与第一内周面64x之间。其结果,能够进一步防止O型密封圈63冒出。
并且,连接管65的顶端65a的高度位置比由环状肋64的顶端64a形成的面靠连接管65的容器主体4侧。以往,为了简单地向受压口安装压力腔室,使连接管形成为比环状肋等其他结构突出的高度,以便在安装压力腔室时起到引导作用。然而,形成为突出的高度的连接管例如在以灭菌状态搬运时,往往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连接管与搬运用的灭菌袋之间发生摩擦,而造成灭菌袋破损。在这一点上,本实施方式的连接管65的顶端65a的高度位置比由环状肋64的顶端64a形成的面向容器主体4侧降低,因此能够抑制因连接管65而导致灭菌袋破损。另外,对于以往连接管所担负的安装时的引导作用,也能够由与以往相比较高的环状肋64担负,安装的简单性能够维持以往的水准。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A。第2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A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相同的构件、构造。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的构件、构造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1所示,压力腔室3A具有:容器主体4A;以及隔膜7A,其在容器主体4A内,将空气室A和供血液Ba(参照图8)流动的血液室B区划开,通过弹性变形向空气室A传递血液室B的内压。而且,容器主体4A包括主体外壳(液体室侧容器)5A和用于堵住主体外壳5A的开口的盖外壳(气体室侧容器)6A。
隔膜7A包括膜主体71和卡定片(卡定部)73,该卡定片73沿着膜主体71的被夹持部71a的外缘弯曲。卡定片73抵接并卡定于盖外壳6A的外周。在向盖外壳6A设置隔膜7A时,将卡定片73卡定于盖外壳6A的外周,由此容易确定中心位置,并且,在利用主体外壳5A夹持并固定时也不易发生错位,不易在隔膜7A上产生褶皱等,能够简单且稳定地制造高品质的压力腔室3A。
主体外壳5A包括用于夹持隔膜7A的凸缘部51和沿着凸缘部51的外缘设置的罩部57。罩部57比夹持部51a向外侧伸出,且与盖外壳6A的外周卡合。更详细而言,罩部57向盖外壳6A侧伸出,并将隔膜7A的卡定片73夹持在其与盖外壳6A的外周之间。
罩部57卡合并卡定于盖外壳6A的外周,因此容易且可靠地确定主体外壳5A相对于盖外壳6A的中心位置,能够防止主体外壳5A的突起部51b与盖外壳6A的切槽61b之间的对应位置发生错位。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部57与盖外壳6A的外周之间夹持卡定片73,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卡定片73。
本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A也与第1实施方式的压力腔室3同样地,在血液室B的内压与空气室A的内压相同的标准条件下,例如在组装于血液回路2之前的大气压条件下等,将隔膜7A配置为偏向空气室A侧。其结果,即使在血液回路2的内压成为负压时,偏向空气室A侧地配置的隔膜7A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弹性变形而正常地发挥作用,防止负压特性降低。因此,采用压力腔室3A,能够稳定负压特性,能够提高血液回路2的内压的检测精度。
另外,本发明的压力腔室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对第一内周面64x和第二内周面64y之间借助锥形面64z连接起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一定要设置锥形面64z,例如,只要利用与第一内周面及第二内周面相交叉的面将第一内周面与第二内周面连接起来即可。
并且,环状肋的内周面不一定必须为两个(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内周面64x和第二内周面64y),也可以为3个以上或1个。

Claims (12)

1.一种压力腔室,该压力腔室安装于供要求避免与空气接触的液体流动的液体回路,与用于检测上述液体回路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相连接,
该压力腔室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液体室容器,其设有上述液体的入口和出口,形成供上述液体流动的液体室;
气体室容器,其与上述液体室容器结合,形成与上述压力传感器连通的气体室;以及
隔膜,其被上述液体室容器和上述气体室容器夹持而将上述液体室和上述气体室区划开,并通过弹性变形向上述气体室传递上述液体室的内压,
上述液体室容器在用于夹持上述隔膜的夹持部具有上述液体室一侧的内周缘,
上述隔膜在由上述内周缘包围的内侧配置为比包括上述内周缘在内的虚拟的分界面更偏向上述气体室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室容器的上述夹持部具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向上述气体室容器一侧突出,且沿着上述内周缘设置,
上述气体室容器具有槽部,该槽部用于承接上述突起部,且朝向上述气体室一侧引导上述隔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为血液,上述液体回路为血液净化用回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在作为与上述内周缘相反的一侧的外侧具有锥形面,
上述槽部具有斜面,该斜面具有与上述锥形面相对应的倾斜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夹持部具有平坦面,该平坦面在比上述突起部的锥形面更靠外侧,沿着与上述虚拟的分界面相同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膜具有:被夹持部,其被夹持在上述液体室容器与上述气体室容器之间;膜主要部,其在上述被夹持部的内侧将上述液体室与上述气体室区划开;以及卡定部,其沿上述被夹持部的外缘弯曲,抵接并卡定于上述液体室容器的外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气体室容器具有罩部,该罩部比上述液体室容器的上述夹持部更向外侧伸出,且与上述液体室容器的外周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体室容器具有罩部,该罩部比上述夹持部更向外侧伸出,且与上述气体室容器的外周卡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力腔室与构成上述液体回路的管相连接并安装于管状的受压口,该受压口与用于检测上述液体回路的内压的压力传感器连通,
该压力腔室包括:
容器主体,其与上述管相连接;
连接管,其自上述容器主体突出而插入上述受压口,并且与上述气体室容器连通;
环状的密封构件,其配置在上述连接管的外周,并被上述受压口的端部推压;以及
环状肋,其自上述容器主体突出、呈环状包围上述密封构件,并且在上述压力腔室安装于上述受压口后超过上述受压口的端部而覆盖上述受压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肋具有:第一内周面,其形成在顶端侧,在上述压力腔室安装于上述受压口后覆盖上述受压口;以及第二内周面,其形成在比该第一内周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一侧的位置,包围上述密封构件,该第二内周面的内径小于该第一内周面的内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内周面和上述第二内周面之间经由锥形面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压力腔室,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管的顶端位于比由上述环状肋的顶端形成的面更靠上述容器主体一侧。
CN201410106249.0A 2013-03-26 2014-03-20 压力腔室 Active CN1040695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4709 2013-03-26
JP2013064497A JP6117584B2 (ja) 2013-03-26 2013-03-26 圧力チャンバー
JP2013064709A JP6128913B2 (ja) 2013-03-26 2013-03-26 圧力チャンバー
JP2013-064497 2013-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9558A true CN104069558A (zh) 2014-10-01
CN104069558B CN104069558B (zh) 2016-05-11

Family

ID=51591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6249.0A Active CN104069558B (zh) 2013-03-26 2014-03-20 压力腔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955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032A (zh) * 2015-06-01 2018-01-19 日机装株式会社 医疗用液压检测装置
CN107823741A (zh) * 2017-10-27 2018-03-23 冯新庆 一种用于体外血液循环管路的压力检测接口
CN107923807A (zh) * 2015-07-20 2018-04-17 美国血液技术公司 用于测量流体流动的压力的系统和方法
WO2018077051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器
CN109498874A (zh) * 2018-12-26 2019-03-22 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静脉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
CN112105402A (zh) * 2018-05-16 2020-12-18 日机装株式会社 压力检测器
CN113164669A (zh) * 2018-12-06 2021-07-23 日机装株式会社 连接结构和血液净化装置
WO2022141319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顺磁气体的测量装置和医疗通气系统
US11925736B2 (en) 2019-11-12 2024-03-12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Blood treatment systems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6124A (en) * 1979-04-02 1980-10-07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Pressure isolator
US4227420A (en) * 1979-06-11 1980-10-14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Pressure coupling mechanism in a pressure monitoring assembly
US5722399A (en) * 1994-09-14 1998-03-03 Hospal Industrie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f a liquid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such a device
CN101421602A (zh) * 2006-04-19 2009-04-29 旭化成可乐丽医疗株式会社 体外循环回路的压力传感器
CN101888862A (zh) * 2007-12-06 2010-11-17 旭化成可乐丽医疗株式会社 校准压力测量部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6124A (en) * 1979-04-02 1980-10-07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Pressure isolator
US4227420A (en) * 1979-06-11 1980-10-14 Baxter Travenol Laboratories, Inc. Pressure coupling mechanism in a pressure monitoring assembly
US5722399A (en) * 1994-09-14 1998-03-03 Hospal Industrie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pressure of a liquid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such a device
CN101421602A (zh) * 2006-04-19 2009-04-29 旭化成可乐丽医疗株式会社 体外循环回路的压力传感器
CN101888862A (zh) * 2007-12-06 2010-11-17 旭化成可乐丽医疗株式会社 校准压力测量部的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032B (zh) * 2015-06-01 2021-03-02 日机装株式会社 医疗用液压检测装置
CN107614032A (zh) * 2015-06-01 2018-01-19 日机装株式会社 医疗用液压检测装置
US11802802B2 (en) 2015-07-20 2023-10-31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essure of fluid flow
CN107923807A (zh) * 2015-07-20 2018-04-17 美国血液技术公司 用于测量流体流动的压力的系统和方法
US11162859B2 (en) 2015-07-20 2021-11-02 Haemonetic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pressure of fluid flow
WO2018077051A1 (zh) * 2016-10-28 2018-05-03 珠海健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液净化器
CN107823741A (zh) * 2017-10-27 2018-03-23 冯新庆 一种用于体外血液循环管路的压力检测接口
CN112105402A (zh) * 2018-05-16 2020-12-18 日机装株式会社 压力检测器
CN113164669A (zh) * 2018-12-06 2021-07-23 日机装株式会社 连接结构和血液净化装置
CN109498874A (zh) * 2018-12-26 2019-03-22 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静脉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
CN109498874B (zh) * 2018-12-26 2023-12-29 贝恩医疗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静脉血液透析的体外循环管路
US11925736B2 (en) 2019-11-12 2024-03-12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Blood treatment systems
WO2022141319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顺磁气体的测量装置和医疗通气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9558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9558A (zh) 压力腔室
US10398826B2 (en) Pressure output device for extracorporeal hemodialysis machine
EP2155287B1 (en) Pressure sensing device and use of the same in a connecting structure
US10300190B2 (en) Target volume based diaphragm repositioning for pressure measurement apparatus
US9844620B2 (en) Blood set component connection detection
AU2017201694A1 (en) Peritoneal dialysis systems and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070269340A1 (en) Fluid Distribution Module and Extracorporeal Blood Circuit Including Such a Module
CN104363935A (zh) 利用位置感测的用于压力匣的隔膜重新定位
JPS625355A (ja) 流体流動室カセツト組立体
CN105102013A (zh) 使用再生透析液在线血液透析滤过用的通用便携式机器
EP3782672A1 (en) Pressure detector
KR101044298B1 (ko) 혈액 처리 집적 모듈용 지지 요소
US7361267B2 (en) Dialysis machine blood circulating circuit fitting
JP2014190755A (ja) 圧力チャンバー
JP6117584B2 (ja) 圧力チャンバー
CN209500402U (zh)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的滴口室
CN109464717B (zh)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管路的滴口室
US3857785A (en) Artificial kidney apparatus
CN104546262B (zh) 瘘管盖
US20100329926A1 (en) Extracorporeal fluid circuit
EP3789059B1 (en) Air trap chamber and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circuit
JP4695702B2 (ja) 血液浄化装置及び血液浄化装置本体への血液浄化用回路の取付け方法
KR20210145756A (ko) 센서 클립 및 액체 성분 측정 장치
WO2009104038A1 (en) An extracorporeal fluid circuit
JPS625959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