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7609A -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7609A
CN104067609A CN201280065955.4A CN201280065955A CN104067609A CN 104067609 A CN104067609 A CN 104067609A CN 201280065955 A CN201280065955 A CN 201280065955A CN 104067609 A CN104067609 A CN 1040676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bit
bit set
subscriber equipment
code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59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7609B (zh
Inventor
宇飞·吴·布兰肯西普
迈克尔·约因·巴克利
马克·安德鲁·厄恩肖
马索德·安布拉赫米塔泽玛哈勒
许允亨
许华
李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lackBer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lackBer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lackBerry Ltd filed Critical BlackBer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676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76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76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76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36Reed-Muller [RM]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5Unequal or adaptive error protection, e.g. by providing a different level of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significance of source information or by adapting the coding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 H03M13/35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UEP]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5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22Intended application, e.g.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standard
    • H03M13/65253GPP LTE including E-UT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以及用于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用户设备,其中,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是利用发射功率或速率匹配来单独地编码的,以增加信息比特集合的成功解码,或者是利用使用先验信息或比特定位联合编码的,以增加成功解码。此外,提供了联合编码的使用(其中,首先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然后对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和调制符号映射。

Description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来自用户设备(UE)的上行链路通信,具体地,涉及确认或否定确认以及信道状态指示有效载荷的上行链路通信。
背景技术
在接收到来自网络元件的通信传输时,用户设备可能需要向该网络提供用于确认或否定确认数据分组的接收的指示。具体地,确认(ACK)将向网络指示分组被成功地接收和解码并且可以发送针对用户设备的下一个分组。相反,否定确认(NACK)将向网络指示先前发送的数据分组未被成功地解码。
用户设备可能还需要周期性地向网络发送信道状态信息(CSI)以向网络指示信道的状态。该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尤其包括例如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或秩指示符(RI)。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版本10规范中,用户设备(UE)被配置为以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格式3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ACK。如果要在相同的子帧中发送HARQ-ACK和周期性CSI,则可以丢弃周期性CSI。CSI丢弃是处理同时传输的简单方法。然而,可能由于下行链路业务的稳定流动需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HARQ-ACK信息所引起的过多CSI丢弃可能降低下行链路吞吐量,这是因为演进节点B(eNB)调度器未及时地接收到CSI报告。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示例性协议栈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示例性ACK/NACK传输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LTE中的CSI有效载荷排序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针对同时的HARQ-ACK和CSI传输的示例性编码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针对TDD中的HARQ-ACK的传统编码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具有不同功率设置的HARQ-ACK和CSI的示例性编码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具有不同速率匹配的HARQ-ACK和CSI的示例性编码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HARQ-ACK和CSI的示例性编码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基于联合编码的HARQ-ACK和CSI的示例性排序和编码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UE中的编码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了简化的示例性网络元件的框图;以及
图12是示例性用户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单独地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以与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发射功率不同的发射功率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通信子系统,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单独地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与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相比,以不同的发射功率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线性分组编码器单独地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向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应用第一速率匹配,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的参数是根据表示上限和第二值中的最小值的值来选择的,所述第二值是通过将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乘以偏置值来计算的;针对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使用第二速率匹配,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的参数是通过预定义值减去所述第一速率匹配值来确定的;以及发送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通信子系统,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利用线性分组编码器单独地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向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应用第一速率匹配,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的参数是根据表示上限和第二值中的最小值的值来选择的,所述第二值是通过将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乘以偏置值来计算的;针对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使用第二速率匹配,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的参数是通过预定义值减去所述第一速率匹配值来确定的;以及发送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比特矢量与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比特矢量与所述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单独地将所述第一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一码字并且将所述第二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二码字;以及发送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通信子系统,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在第一比特矢量与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比特矢量与所述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单独地将所述第一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一码字并且将所述第二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二码字;以及发送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进一步对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发送经进一步编码的比特。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通信子系统,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首先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进一步对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发送经进一步编码的比特。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单独地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调制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以创建调制符号;将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参考符号附近;将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余符号;以及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通信子系统,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单独地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调制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以创建调制符号;将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参考符号附近;将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余符号;以及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网络中的控制信息传输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执行载波聚合的设备。
现在参考图1,图1示出了针对控制面的系统中的各个元件之间的通信的简化架构。针对用户面存在类似的协议栈。在下文中,使用控制面协议栈作为示例。具体地,eNB110向第一区域提供小区覆盖并且可以为UE120提供服务,其中,UE120通过无线通信链路122与eNB110进行通信。
如图1的示例中所示,每一个元件包括用于与其他元件进行通信的协议栈。在eNB110的情况下,eNB包括物理层130、媒体访问控制(MAC)层132、无线链路控制(RLC)层134、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136和无线资源控制(RRC)层138。
在UE120的情况下,UE包括物理层140、MAC层142、RLC层144、PDCP层146、RRC层147和非接入层(NAS)层148。
实体之间(例如,eNB110与UE120之间)的通信通常在实体之间的相同协议层之间发生。因此,例如来自eNB110处的RRC层的通信通过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并且通过物理层发送到UE120。当在UE120处接收到通信时,该通信通过物理层、MAC层、RLC层、PDCP层到达UE120的RRC层。此类通信通常是使用通信子系统和处理器来完成的,如下文更详细所述的。
下面关于3GPP LTE架构提供本公开。然而,本公开不限于这种架构,并且其他通信系统可以等同地用于利用本文所提供的实施例。因此,本公开不限于3GPP LTE。
ACK/NACK
在3GPP LTE中,在子帧中在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上的数据传输之前,eNB对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上在控制区域中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区域可以由子帧起始处的多达4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构成。
UE尝试在每一个子帧起始处进行PDCCH解码。一旦UE检测到包含针对该UE的PDSCH调度信息的PDCCH,UE就根据包含在检测到的PDCCH中的调度信息来执行PDSCH解码。如果PDSCH数据的循环冗余校验(CRC)成功,则UE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ACK。在一个情况下,可以在PDSCH接收之后的第四个子帧上发送ACK。备选地,如果系统是时分复用的(TDD),则ACK传输可能甚至更晚,这取决于配置。虽然在特定场景下可以经由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发送HARQ-ACK和CSI,但是本公开以PUCCH上的HARQ-ACK和CSI传输为例。
如果PDSCH数据的CRC校验不成功,则UE可以在PUCCH上发送NACK以请求重传。通常,在LTE版本8规范中如果UE针对频分双工(FDD)未检测到PDCCH,则在上行链路PUCCH上不指示确认(肯定的或否定的)。这被称作不连续传输(DTX)。虽然理想情况下三个HARQ响应(ACK、NACK、DTX)是可能的,但是为了简化传输,还可以针对数据分组使用两个HARQ响应(ACK、NACK),其中,DTX和NACK均由NACK表示。因此,只需要一个比特来表示HARQ响应。例如,每一个肯定确认(ACK)被编码为二进制“1”,并且每一个否定确认(NACK)被编码为二进制“0”。在LTE中,PDSCH可以承载一个或两个传输块(TB)。下行链路上的每一个TB在上行链路上的响应中需要一个HARQ-ACK比特。因此,PDSCH传输根据PDSCH承载的TB的数量在响应中需要一个或两个HARQ-ACK比特。
在LTE中,可以使用载波聚合以支持更宽传输带宽从而得到增加的潜在峰值数据速率。在载波聚合中,多个分量载波(CC)被聚合并且可以在子帧中分配给UE。因此,每一个分量载波可以具有例如20MHz的带宽,并且当聚合五个分量载波时,总聚合系统带宽可以达到100MHz。UE可以根据其能力在多个分量载波上进行接收或发送。此外,载波聚合可以在位于相同频带中的载波和/或位于不同频带中的载波的情况下发生。例如,一个载波可以位于2GHz频带处,第二聚合载波可以位于800MHz频带处。
目前,UE可以根据UE的能力和部署场景来在多个(多达五个)下行链路分量载波上进行接收。可以在相同子帧中但是在不同的载波上将多个PDSCH调度给一个UE,并且可以并行地对多个PDSCH进行解码。
为了节省UE电池电量,信号通知的一个示例包括UE在上行链路主分量载波(PCC)中在一个PUCCH上发送多个ACK或NACK。
由于如果UE未检测到发送的PDCCH则UE与eNB对HARQ-ACK有效载荷大小的理解之间可能出现潜在失配,因此HARQ-ACK有效载荷大小基于配置的CC和针对每一个分量载波所配置的传输块(TB)的数量。因此,HARQ-ACK有效载荷大小不取决于所有PDCCH消息的成功解码,因此在半静态的意义上保持恒定。换言之,HARQ-ACK有效载荷大小不会动态地改变。因为配置的CC的数量由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给出,因此需要RRC信令来改变CC的数量。在TDD系统中,HARQ-ACK比特的数量可以由配置的CC的数量和下行链路(DL)或上行链路(UL)子帧比或者下行链路指派索引(DAI)信息中的值来确定,以支持多个下行链路子帧的HARQ-ACK比特在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中传输的情况。
当基于配置的CC的数量和针对每一个配置的CC所配置的传输块的数量来确定HARQ-ACK比特的数量时,如果在配置的CC中的至少一个CC上接收到PDCCH,则针对在其上还未检测到PDCCH的所有其他CC发送NACK。如果检测到PDCCH,则UE尝试接收相应的PDSCH数据。如果PDSCH解码成功,则UE向eNB发送肯定确认消息,否则,指示否定确认。在CC被配置用于双传输块传输的情况下,可以针对该CC使用每子帧两个HARQ-ACK比特,而针对被配置用于单传输块的载波,每子帧仅一个HARQ-ACK比特可能是必须的。
现在参考图2。如图2中所示,UE通过五个分量载波(即,分别为分量载波210、212、214、216和218)接收数据。
在特定的子帧中,分量载波212、214和216由eNB调度以向UE发送数据。在该情况下,eNB将经由PDCCH指示分量载波212、214和216具有数据然后UE将尝试对分量载波212、214和216进行解码。
在子帧中未使用分量载波210和218。对于HARQ响应,UE针对分量载波212、214和216信号通知ACK和NACK,这取决于针对这些分量载波对PDSCH的解码是否成功。对于分量载波210和218,UE将发送NACK以表示DTX。
因此,eNB将具有针对分量载波210和218的响应的先验信息信息。具体地,eNB知道PDCCH和PDSCH传输未在其上发生的分量载波和子帧,因此具有关于如果在子帧中调度至少一个PDCCH因此一个PDSCH,那么将针对这些资源指示NACK的先验信息。如果在子帧中未调度信息,则UE在HARQ响应中预期发送NACK(=DTX)而不预期发送ACK。
因此,UE将针对未检测到PDCCH的情况和当检测到PDCCH但未对PDSCH进行成功解码的情况信号通知NACK。然而,eNB中的检测可以利用关于与PDCCH未在其上传输的分量载波和子帧相对应的任何HARQ-ACK比特必须具有“NACK”值的先验信息。
CSI
如3GPP技术规范(TS)36.212,V.9.0.0“Technical Specification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9)”的部分5.2.2.6.4中所定义的(其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在3GPP LTE版本-8和版本-9中使用单个Reed-Muller(RM)码来对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传输的CSI进行编码。Reed-Muller码是在通信中使用的线性纠错码。在3GPP TS36.212的情况下,在多达11个比特的有效载荷的情况下,Reed-Muller码可以与32比特的码字一起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针对多达13个比特的有效载荷,使用单个Reed-Muller码(20、A)对在PUCCH上传输的CSI进行编码。
当信息比特从最高有效位移至最低有效位时,利用RM码的编码为信息比特提供了越来越小的可靠性和越来越大的误码率。
具体地,如图3所示,CSI310包括CQI312和PMI314。从CQI的最高有效位到最低有效位以及附加在其上的PMI示出了RM编码比特322。如箭头330所示,当从CQI的最高有效位移至最低有效位并且移至PMI时,增加的误码率发生。
因此,CSI消息的CQI部分的有效载荷排序是CQI消息的最高有效位至最低有效位的顺序。该排序补充了在RM码上呈现的不同误码率的特性,其中,编码消息的最高有效信息位没有最低有效信息位可能出错,这是因为与最低有效位相比,CQI消息的最高有效位对错误CQI报告具有更大的影响。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PMI对错误更敏感,但是仍然占用最低有效位的位置,其中,在版本8LTE系统中,所述位置最可能受到解码器失效的影响。
在版本10LTE系统中,当HARQ-ACK比特的数量大于11个比特时,使用双Reed-Muller编码。这用于允许在聚合多个载波的情况下发送大量HARQ-ACK比特。例如,在可能需要多达40个HARQ-ACK比特的TDD的情况(假设在TDD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2的每载波两个传输块的情况下聚合5个载波并且调度4个子帧)下,这可能是最常见的。然而,因为这种较大HARQ-ACK信令可能对控制信令造成负担,因此可以使用要发送的多达20个HARQ-ACK比特的限制并且当HARQ-ACK比特的数量大于20时应用空间捆绑。
因为用于CSI传输的RM编码支持多达11个比特,因此两个RM编码器用于发送多达22个比特。
为了简单起见,下面的描述不包括正交覆盖序列和循环移位的应用。然而,在应用中,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处理之前应用正交覆盖码和循环移位来以PUCCH格式3发送HARQ-ACK。
如上所述,如果在相同的子帧中传输HARQ-ACK,则版本10载波聚合可能使周期性CSI被丢弃。在LTE版本11规范中,当以PUCCH格式3传输HARQ-ACK时,提议同时传输CSI和HARQ-ACK。在下面的描述中,上行链路传输集中于两种类型的信息HARQ-ACK和CSI的同时传输。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可以根据需要通过以下相同原理在相同的上行链路传输上级联和/或交织其他类型的信息。可以与HARQ-ACK和CSI同时传输的其他类型的信息的示例是调度请求(SR)。
进行该操作的一种可能方式是重用双Reed-Muller编码以增加UE可以以PUCCH格式3发送的有效载荷大小。如上所述,双RM码可以支持多达22个比特的有效载荷。
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例,讨论了HARQ-ACK的编码。根据本公开提供了用于编码的三种方式。此外,还提供了基于调制符号位置的可靠性增加。
具体地,所讨论的提供编码的三种方式包括:对高可靠性信息进行单独编码;利用线性分组码对信息进行联合编码;以及利用卷积码进行联合编码。下面对每一种方式进行讨论。
单独编码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在形成HARQ-ACK和CSI消息有效载荷时,通过一个组成编码器对有效载荷的HARQ-ACK部分进行编码,同时通过剩余的组成编码器对CSI部分进行编码。在一个实施例中,组成编码器是Reed-Muller编码器,其是一种线性分组码。然而,编码器的其他示例是可能的。
现在参考图4。在图4中,将HARQ-ACK比特AN0至ANm-1410以及CSI比特CSI0至CSIL-1412提供给两个单独的Reed-Muller编码器,即,RM420和RM422。
从图4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HARQ-ACK比特被提供给RM420,CSI比特被提供给RM422。
在一个备选的示例中,对CSI信息进行排序的一个可能方式是从最高有效位至最低有效位首先放置RI信息、后接CQI、后接PMI。这提供了增强的RI可靠性。
根据图4的实施例,该方法可能导致分量码的不同有效载荷大小,这是因为HARQ-ACK比特的数量可能与CSI比特的数量不同。但是,单独编码有效载荷类型可以允许对控制消息类型进行单独的控制。
单独控制的一个优点可以是灵活地控制HARQ-ACK和CSI信息的相应可靠性。下面关于针对不同编码器的单独功率控制或者通过针对单独编码器的速率匹配提供了这一点。在另一实施例中,不是仅使HARQ-ACK比特410被提供给RM420,而是还可以针对第一编码器420包括RI。这提供了具有需要更高可靠性的比特(即,HARQ-ACK和RI比特)的块、以及具有常规可靠性要求(即,剩余CSI比特)的块。
对于功率控制方法,可以以不同的功率电平来发送每一个RM码字。可以通过将每一个RM码字映射到PUCCH在其中发送的子帧中的不同时隙来实现这一点。
现在参考图5,图5提供了利用第一方法的HARQ-ACK和CSI编码的示例。具体地,在图5的示例中,使用根据长度为32的代码打孔的8个比特对HARQ-ACK和CSI中的每一个进行RM编码,从而提供24个比特的码字。使用框510和512示出了这一点。
来自块510和512的输出被提供给级联块520,级联块520然后对比特进行级联并且提供48比特的输出。
级联块输出被提供给加扰块530,加扰块530提供与随机序列的XOR以产生48个比特,然后在调制块540处对48个比特进行调制。在图5的示例中,调制是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然而,其他调制技术是可能的。
来自QPSK调制块540的输出是24个符号,然后24个符号被划分为进入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块550的第一12个符号和被提供给第二DFT块555的第二12个符号。
然后,来自DFT块550的输出乘以针对HARQ-ACK的功率电平,如块560所示。类似地,DFT块555的输出乘以针对CSI的功率电平,如块565所示。
来自块560处的乘法的输出然后被提供给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块570,然后输出被发送到网络。在图5的示例中,通过子帧的时隙0来发送来自块570的输出。
类似地,来自乘法块565的输出被提供给IFFT块575,然后乘法的输出被发送到网络元件。在图5的示例中,通过子帧的时隙1来发送来自块575的输出。
在备选实施例中,不是提供级联块520,而是可以针对来自块510和512中的每一个的输出分别提供单独的加扰和调制块530和540。
因为在加扰和QPSK调制之后将单独的DFT处理应用于基于编码器510的码字和基于编码器512的码字,因此基于编码器510和编码器512的码字的级联简单地首先定位HARQ-ACK比特然后定位CSI比特以产生串行比特。
为了在每一个时隙中发送HARQ-ACK和CSI,可以针对时隙0或时隙1以固定方式向DFT传递HARQ-ACK并且针对时隙1或时隙0向DFT555传递CSI符号。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平衡用于HARQ-ACK符号的较高功率,HARQ-ACK符号可以交替地在时隙0和时隙1上发送,这平均了对相邻小区造成的干扰。将清楚的是,如果在相同的子帧中不存在探测参考符号传输,则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的数量在时隙0和时隙1中是相同的,因此即使当在时隙0中发送CSI符号并且在时隙1中发送HARQ-ACK符号时,也没有区别。
在DFT处理之后,调整发射功率,如上所述。在该情况下,输出符号乘以幅度缩放因子。针对ACK符号应用与用于CSI符号的功率电平βPUCCH_CSI不同的功率电平βPUCCH_ACK
在LTE中,确定幅度缩放因子以符合在3GPP TS36.213V10.2.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10)”的部分5.1.2.1中规定的发射功率PUCCH,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根据上文,可以针对HARQ-ACK和CSI单独地定义PUCCH的功率。
P PUCCH ( i ) = min P CMXA , c ( i ) , P 0 _ PUCCH + PL c + h ( n CQI , n HARQ , n SR ) + Δ F _ PUCCH ( F ) + Δ TxD ( F ′ ) + g ( i ) - - - ( 1 )
如上面在等式1中所示,h(nCQI,nHARQ,nSR)是用于根据实际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来调整功率电平的偏移参数。因为针对以PUCCH格式3发送的HARQ-ACK定义了h(nCQI,nHARQ,nSR)参数,因此可以在向HARQ-ACK功率添加增量的情况下重用该等式。在一个实施例中,考虑仅在一个时隙上发送增量,如果必要的话,增量可以是3dB或者更大。
对于CSI,还需要新等式。备选地,可以半静态地配置CSI的h(nCQI,nHARQ,nSR)的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本公开之后将清楚的是,针对在块510处编码的比特使用比用于在块512处编码的比特的发射功率更高的发射功率为在块510处编码的比特提供了更高的可靠性。这确保诸如HARQ-ACK比特(以及在一些情况下RI比特)等的某些比特将更可能被成功地解码从而减小对这些比特错误解码的影响。
在单独编码下的第二方法中,不同的速率匹配级别可以应用于组成码字。具体地,在RM编码的情况下,当前规范利用32比特码字或可以通过长度为32比特的码字经由打孔获得的24比特码字。这产生了24比特的输出,因此两个RM编码器的组合提供了48个比特。所利用的码字比特的数量增加了利用该码字发送的数据的可靠性和可复原性。因此,根据第二方法,需要更高可靠性的块可以利用使用比用于剩余正常可靠性的比特的码字更大的码字的编码。
例如,假设相同数量的HARQ-ACK和CSI有效载荷比特,因为HARQ-ACK的准确接收比CSI的准确接收更加重要,因此与基于HARQ-ACK的RM组成码字相比,更多打孔可以应用于基于CSI的RM组成码字。
现在参考图6。在图6中,HARQ-ACK比特被提供给编码器610,在图6的实施例中,编码器610是具有32比特码字的RM编码器。
然后,在块612处对32个比特进行速率匹配以提供“A”个比特的输出。
类似地,CSI比特被提供给RM编码块620,RM编码块620提供了32比特的编码,然后在块622处发生速率匹配,块622提供了“B”个比特。在一个实施例中,A+B=48,然后在块630处级联比特。
因此,根据图6,不是如当前双RM编码中一样针对每一个编码器打孔8个比特,而是将HARQ-ACK编码比特速率匹配为A个比特同时将CSI编码比特速率匹配为B个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TDD中的当前双RM编码中使用的一样,打孔可以通过分别对最后(32–A)个比特或(32–B)个比特进行打孔而发生。如果A或B大于32,则可以应用重复。备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应用不同的打孔方式。
考虑到HARQ-ACK和CSI之间的可靠性差异,A和B的精确值可以由RRC信令来配置或者被预定义。A和B可以根据HARQ-ACK和CSI比特的数量而改变。例如,1个HARQ-ACK比特的默认值可以被定义为A1,HARQ-ACK比特的数量是NHARQ-ACK,然后可以按下式计算A的实际值:
A=A1×NHARQ-ACK (2)
该等式的更一般的形式可以是:
A=min{ceil(A0+A1×NHARQ-ACK),A2} (3)
其中,A0是基值。例如,A0可以等于0或者可以是非零整数或浮点值。A1是固定值,其可以用于以每HARQ-ACK比特为基础增加HARQ-ACK的编码比特的总数。A1可以是整数或浮点值。根据等式3,“ceil”函数用于浮点确定(因为A必定是整数),并且在备选实施例中,“floor”函数可以等同使用。
A2是可以用于HARQ-ACK编码的编码比特的数量的上限。在一个实施例中,A2≤32。然而,这不是限制性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A2提供其他值。备选地,如果允许使用全部比特来进行HARQ-ACK传输,则A2是48或可以不需要A2值。
然后,可以通过确保比特的总数为48来确定B,使得B=48–A。这确保了可以在两个时隙中发送24个调制符号。在其他调制方案或发射机方案中,可以利用与48不同的值。
再次参考图6,在块630处的级联之后,加扰然后在块640处发生,调制在块650处发生,然后符号中的每一个被划分为第一12个符号和第二12个符号。
第一12个符号被提供给DFT660,这些符号然后在块670处乘以功率值然后被发送到IFFT块680。类似地,第二12个符号被提供给DFT块665、功率乘法块675和IFFT块685。
图6的实施例中的块670和675处的功率乘法是相同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采用RM码的32比特输出并且使用子块交织器循环缓冲区速率匹配方法来实现针对每一个组成RM码所需的打孔,如3GPP36.212V9.0.0“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9)s”的部分5.1.4.2.1和5.1.4.2.2中详述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通常,生成两个32比特码字,第一个32比特码字用于HARQ-ACK有效载荷,第二个32比特码字用于CSI有效载荷。对于每一个码字,应用以下速率匹配过程。
如TS36.212规范的部分5.1.4.2.1中所述,可以将32比特RM输出读入到子块交织器中。从该缓存中读出期望数量的码字比特。如果码字比特的期望数量大于32,则读取回绕至从缓存的起点开始。
因此,根据上述方法,如果需要24个比特,则将输出读入到子块交织器中以提供第一24个比特。相反,如果需要40个比特,则从循环缓冲区中读取32个比特以及再次读取前8个比特以形成40个比特。
基于上文,不一定在每一个时隙中单独地发送HARQ-ACK和CSI。因此,当级联HARQ-ACK和CSI时,可以应用HARQ-ACK与CSI之间的交织以尽可能在两个时隙之间均等地分发HARQ-ACK和CSI比特。在该情况下,HARQ-ACK比特将形成第一RM编码的起始部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并行地使用这两个方法,其额外优点是当对CSI有效载荷进行排序时由Reed Muller码提供不同的差错保护。具体地,因为误差对RI字段后接PMI字段后接CQI字段具有更多不利影响,因此当构成CSI有效载荷时,这些字段可以遵循类似的排序。目标可靠性可以继续集中于误帧率(FER)。然而,为了通过比特排序获得最大益处,应当集中于单独字段的FER。例如,如果有效载荷由CQI字段和PMI字段构成(其中,PMI字段具有10-3FER的要求而CQI字段具有10-2FER的要求),则功率控制可以以对这些字段有效载荷要求的更多约束为目标。
现在参考图7,图7示出了并行使用上述两种方案。具体地,HARQ-ACK比特被提供给RM32比特编码器710,然后被提供给块712处的速率匹配。CSI比特被提供给RM32比特编码器720,然后被提供给速率匹配块722。
来自块712和块722的输出被提供给级联块730,并且来自块730的输出然后被提供给加扰块740。调制在块750处发生,并且第一12个符号被发送到DFT块760并且第二12个符号被发送到DFT块765。
在乘法块770中,根据上文关于图5所述的功率设置来设置功率,然后功率乘以块760的输出。
类似地,以与上面图5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找到块775的功率,并且该功率乘以块765的输出。
来自乘法块770的输出被提供给IFFT块780,并且来自乘法块775的输出被提供给IFFT块785。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对基于有效载荷目标可靠性要求的单独编码一般化。例如,如果HARQ-ACK字段具有与RI字段类似的可靠性要求但是具有与CQI和PMI不同的要求,则一个配置可以是根据HARQ-ACK和RI比特形成一个RM码字并且根据CQI和PMI比特形成第二RM码字。下面关于图8示出了这一点。具体地,如图8中所示,HARQ-ACK比特和RI比特作为输入810被提供,并且CSI和PMI比特作为输入812被提供。
输入810被提供给RM1820,输入812被提供给RM2822。
联合编码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每一个分量RM码中对HARQ-ACK和CSI进行联合编码。在生成HARQ-ACK和CSI消息有效载荷时,可以尽可能均匀地在两个组成码之间分发未知的HARQ-ACK比特。假设在矢量xi中顺序地对HARQ-ACK比特进行排序,可以通过如图9中所示并且如3GPP TS36.212V9.0.0技术标准的部分5.2.2.6中所规定的奇数/偶数重排序来实现目标。
参考图9,HARQ-ACK和CSI被放在一起并且按xo至xn-1排序。然后,将输入提供给奇数/偶数重排序块910。
然后,比特被重排序并且以流ro至rn-1被提供,然后对该流进行划分。比特r0,…,rm-1被提供给第一RM编码器920。此外,比特rm至rn-1被提供给RM编码器930。
例如,如果存在两个HARQ-ACK比特和两个CSI比特,则可以按HARQ-ACK比特1、HARQ-ACK比特2、CSI比特1和CSI比特2放置这些比特作为块910的输入。在块910之后,HARQ-ACK比特1、CSI比特1、HARQ-ACK比特2、CSI比特2是比特的排序,然后在编码器920和930之间划分这些比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HARQ-ACK比特作为最高有效位提供给RM编码器920和930,而可以在最低有效位顺序中提供CSI比特。
上述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在要在两个组成解码器之间解码的多个消息比特中实现了更大的平衡。也即是说,eNB处的解码器可以具有对上述各个HARQ-ACK比特中的一些的先验信息。这些HARQ-ACK比特与PDCCH未在其上传输的CC相对应。解码器将知道这些比特的值,因此将能够更准确地选择解码的码字。
此外,通过使HARQ-ACK比特在两个编码器之间划分,可以在不同的时隙上发送ACK比特,从而产生更多的频率分集并因此产生更好的性能。
虽然块910提供了奇数/偶数重排序,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类型的重排序,并且本公开并不旨在仅限制于奇数和偶数重排序。
因此,当要同时发送HARQ-ACK和CSI时,HARQ-ACK和CSI被复用以构成用于联合编码的一个有效载荷。如图9中所示,提供了利用该方法的编码结构。
这种编码的单独的第二目的是利用组成RM有效载荷比特的不同差错保护。具体地,因为RM码的第i个消息比特的可靠性由于i值的增加而减小,由此断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较小i的位置处定位更重要的有效载荷类型。因此,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HARQ-ACK比特或RI比特可以被放置在CQI和PMI比特之前。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各种其他类型的排序。
具体地,比特的第一排序可以是HARQ-ACK比特、后接RI比特、后接PMI比特、后接CQI比特。在这里,假设HARQ-ACK信息对错误最敏感,然后可以基于对误码事件的灵敏度来对CSI信息字段进行排序。具体地,因为当CQI和PMI不太重要时需要鲁棒的HARQ-ACK和RI操作以用于功能系统操作,因此排序可能是适合的。
在第二排序方案中,RI比特可以后接HARQ-ACK比特、然后可以后接PMI比特、然后可以后接CQI比特。再次基于对误码事件的灵敏度来对CSI信息字段进行排序。如果其他字段对误码事件更敏感,则可以对CSI字段进行重排序。在第二排序的情况下,假设存在一些CC未被调度因此一些先验信息可能存在这样的可能性,HARQ-ACK被放置在RI字段之后。可以通过增加这种先验信息占用不太可靠的有效载荷比特中的一些的可能性来增加成功解码的可能性。
在第三排序中,RI后接PMI、然后后接HARQ-ACK比特、然后后接CQI比特。再次基于对误码事件的灵敏度对CSI信息字段进行排序。然而,在第三排序的情况下,假设存在一些CC未被调度并且因此一些先验信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HARQ-ACK被放置在RI和PMI字段之后。可以通过增加这种先验信息占用不太可靠的有效载荷比特中的一些的可能性来增加成功解码的可能性。
在第四排序实施例中,RI后接PMI、后接CQI、后接HARQ-ACK比特。在该情况下,基于对误码事件的灵敏度对CSI信息字段进行排序。然而,在这里,假设存在一些CC未被调度并且因此一些先验信息存在这样的可能性,HARQ-ACK被放置所有CSI信息字段之后。可以通过增加这种先验信息占用不太可靠的有效载荷比特中的一些的可能性来增加成功解码的可能性。
在第五排序示例中,可以通过更高层信令来配置HARQ和CSI字段的顺序。例如,可以从eNB向UE发送使用特定排序的指示符,或者UE可以在PUCCH上发送指示排序的指示符。在一个实施例中,排序可以利用位图来映射各个可能的排序选项。用于信号通知的其他选项是可能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比特字段可能仅提供两个可能方式。在该情况下,单个比特可以用于指示排序。例如,如果比特被设置为TRUE,则HARQ-ACK被设置为比CSI更高的优先级,并且如果比特被设置为FALSE,则CSI被排在第一位,并且HARQ-ACK被排在第二位。
根据上文,如果因为在不同的子帧中对RI、PMI和/或CQI进行配置因此未发送RI、PMI和/或CQI,则无需预留用于该CSI信令的有效载荷比特。换言之,以上文的排序示例一为例,如果仅发送HARQ-ACK和CQI,则从x0开始定位HARQ-ACK,然后CQI位于HARQ-ACK之后。因此,在该场景中将不发送RI和PMI。
此外,配置有两个TB的CC比仅配置有一个TB的CC具有略微更大的差错事件容限。具体地,两个可用的HARQ-ACK比特中的仅一个需要是ACK,以便成功地指示PDCCH的成功解码。因此,考虑到发送了ACK,在CC配置有单个TB的情况下,仅ACK到NACK/DTX差错事件是可能的,而在CC配置有两个TB的情况下,ACK-NACK差错事件也是可能的。因为DTX需要更多资源来进行重传,因此这推断出与具有单个TB的CC相对应的HARQ-ACK比特可以位于更可靠的有效载荷位置处。
联合编码
(32、O)RM码可以取最多11个信息比特。在双RM码的情况下,可以对多达22个比特进行编码。如果多达20个比特专用于HARQ-ACK,则不存在足以承载CSI比特的空间。
此外,随着信息比特的总数的增加,RM码相比于其他类型的编码技术的相对性能下降。在LTE中,已经定义了咬尾卷积码。当CQI/PMI报告针对多于一个下行链路小区并且有效载荷大小大于11个比特时,咬尾卷积码用于保护PUSCH上的CQI/PMI报告。
因此,如果HARQ-ACK反馈和CSI被级联为相对大的有效载荷以进行联合编码,则编码方案可能需要改变为卷积码。可以使用CRC附着、咬尾卷积码编码和循环缓冲区速率匹配来处理级联比特。
为了减小有效载荷大小,可以使用例如L=4而不是L=8来选择新CRC多项式。
为了支持更大的有效载荷大小,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可以是:
(1)具有更多资源的PUCCH。当前PUCCH格式3可以发送多达22个比特。然而,如果使用高阶调制(QAM)或小于4的扩频因子,则可以以PUCCH格式2发送更多比特;或者
(2)可以使用不具有数据有效载荷的PUSCH,其被半持久地调度。
为了提供对HARQ-ACK比特更多的保护,可以使用对HARQ-ACK比特的额外编码。换言之,首先对HARQ-ACK比特进行编码,然后使用卷积码对编码比特与CSI比特进行联合编码。HARQ-ACK比特的编码可以与非常简单的代码(例如,CRC码)相加。通过这种方式,利用几个CRC比特增加了对HARQ-ACK比特的保护级别。如果CRC编码的HARQ-ACK比特和CSI比特的总数不超过双RM可以支持的比特的数量,则该方法也可以与双RM码而不是卷积码一起使用。
现在参考图10。图10的过程在框1010开始,并且前进至框1020,在框1020中,使用第一编码方案对更高可靠性比特进行编码。这种第一编码方案可以尤其包括例如RM编码、额外CRC。
然后,过程前进至框1030,在框1030中,进一步将先前编码的比特与正常可靠性比特一起编码。框1030处的编码可以尤其是卷积编码、RM编码。
然后,过程前进至框1040,并且发送或传送来自框1030的输出。在传输中,对更高可靠性比特编码两次。然后,该过程前进至框1050并且结束。
单独的调制符号分发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果假设对HARQ-ACK和CSI进行单独编码,则提供不同差错保护的另一种方式是向具有更有利RE位置的RE指派HARQ-ACK调制符号。例如,HARQ-ACK的调制符号可以尽可能映射到参考符号附近的OFDM符号,而CSI调制符号可以被指派给远离参考符号的OFDM符号。因此,参考图5、图6和图7,框540、650或750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用于为第一RM块提供更接近参考符号的调制符号。
因此,根据上文,单独编码HARQ-ACK和CSI的益处是例如通过更高功率控制和/或速率匹配实现对两个有效载荷类型的单独控制。这增加了灵活性,并且当使用有限的可用资源时可以导致两个控制消息类型之间更准确的可靠性折中。
当针对HARQ-ACK和CSI有效载荷类型使用联合编码时,控制信息可以均匀地分布在两个分量码之间以最大化解码性能。此外,可以通过将更高值的控制信息放置在提供更大可靠性的有效载荷比特中以减轻解码器失效的影响,来获得额外益处。
上文可以通过任意网元来实现。参考图11示出了简化网元。
在图11中,网元1110包括处理器1120和通信子系统1130,其中,处理器1120和通信子系统1130协作以执行上述方法。
此外,上文可以通过UE来实现。以下参考图12描述一个示例性设备。
UE1200一般是具有语音和数据通信能力的双向无线通信设备。UE1200通常具有与因特网上的其他计算机系统通信的能力。根据所提供的精确功能,UE可以例如被称为数据消息传送设备、双向寻呼机、无线电子邮件设备、具有数据消息传送能力的蜂窝电话、无线因特网装置、无线设备、移动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
在启用UE1200用于双向通信的情况下,其可以合并通信子系统1211,通信子系统1211包括接收机1212和发射机1214以及相关联组件(例如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1216和1218、本地振荡器(LO)1213以及处理模块(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P)1220))。将对通信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是,通信子系统1211的具体设计将取决于设备期望在其中操作的通信网络。通信子系统1211的射频前端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
网络接入需求也将根据网络1219的类型而变化。在一些网络中,网络接入与UE1200的订户或用户相关联。为了在网络上操作,UE可能需要可拆卸用户标识模块(RUIM)或订户标识模块(SIM)卡。SIM/RUIM接口1244通常与可以插入和弹出SIM/RUIM卡的卡槽类似。SIM/RUIM卡可以具有存储器,并且保存很多密钥配置1251和其他信息1253(例如,标识和与订户相关的信息)。
当已经完成所需网络注册或激活过程时,UE1200可以通过网络1219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如图12所示,网络1219可以由与UE通信的多个基站组成。
向接收机1212输入由天线1216通过通信网络1219接收的信号,接收机1212可以执行常见接收机功能,例如信号放大、下变频、滤波、信道选择等。接收信号的A/D转换允许在DSP1220中执行更复杂的通信功能,例如解调和解码。以类似方式,要发送的信号由DSP1220处理(包括例如调制和编码)并且被输入到发射机1214用于D/A转换、上变频、滤波、放大以及经由天线1218通过通信网络1219传输。DSP1220不仅处理通信信号,而且提供接收机和发射机控制。例如,可以通过在DSP1220中实现的自动增益控制算法自适应地控制在接收机1212和发射机1214中对通信信号应用的增益。
UE1200通常包括控制设备的整体操作的处理器1238。通过通信子系统1211执行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的通信功能。处理器1238也与另外的设备子系统交互,例如显示器1222、闪存1224、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226、辅助输入/输出(I/O)子系统1228、串口1230、一个或更多个键盘或键区1232、扬声器1234、麦克风1236、其他通信子系统1240(例如短距离通信子系统)和通常指定为1242的任意其他设备子系统。串口1230可以包括USB端口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他端口。
图12中示出的某些子系统执行与通信有关的功能,而其他子系统可以提供“驻留”或设备上功能。注意,一些子系统(例如键盘1232和显示器1222)可以用于与通信有关的功能(例如输入用于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本消息)和设备驻留功能(例如计算器或任务列表)。
处理器1238使用的操作系统软件可以存储在永久性存储设备(例如闪存1224)中,其可以取而代之的是只读存储器(ROM)或类似存储元件(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操作系统、特定设备应用或其部分可以临时地装载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AM1226)中。接收的通信信号也可以存储在RAM1226中。
如图所示,闪存1224可以被分为用于计算机程序1258和程序数据存储1250、1252、1254和1256的不同区域。这些不同存储类型指示:每一个程序可以为其自身的数据存储需求,分配闪存1224的一部分。除了其操作系统功能之外,处理器1238还可以使得能够在UE上执行软件应用。控制基本操作的预定应用集合(例如至少包括数据和语音通信应用)通常将在制造期间安装在UE1200上。可以随后或动态地安装其他应用。
应用和软件可以存储在任意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有形的或在瞬时/非瞬时介质(例如光存储器(例如,CD、DVD等)、磁存储器(例如,磁带)或本领域已知的其他存储器)中。
一个软件应用可以是具有组织和管理与UE的用户有关的数据项(例如但不限于:电子邮件、日历事件、语音邮件、约定和任务项)的能力的个人信息管理器(PIM)应用。自然地,一个或更多个存储器将可用在UE上,以促进PIM数据项的存储。这种PIM应用可以具有经由无线网络1219发送和接收数据项的能力。其他应用也可以通过网络1219、辅助I/O子系统1228、串口1230、短距离通信子系统1240或任意其他合适子系统1242装载到UE1200上,并且可以由用户安装在RAM1226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未示出)上以便由处理器1238执行。这种应用安装的灵活性增加了设备的功能,并且可以提供增强型设备上功能、与通信有关的功能或两者。例如,安全通信应用可以使得能够使用UE1200执行电子商务功能和其他这种金融交易。
在数据通信模式中,通信子系统1211将处理接收的信号(例如文本消息或网页下载)并且将其输入到处理器1238,处理器1238可以进一步处理接收的信号,以将其输出到显示器1222,或备选地输出到辅助I/O设备1228。
UE1200的用户还可以使用键盘1232(可以是完整字母数字键盘或电话式键区等等)结合显示器1222以及可能的辅助I/O设备1228,来编写数据项(例如电子邮件消息)。然后,可以通过通信子系统1211在通信网络上传输这种编写项。
针对语音通信,UE1200的整体操作是类似的,除了一般将接收的信号输出到扬声器1234并且将通过麦克风1236生成用于传输的信号。备选的语音或音频I/O子系统(例如语音消息记录子系统)也可以在UE1200上实现。虽然优选地主要通过扬声器1234完成语音或音频信号输出,但是显示器1222还可以用于提供例如呼叫方的身份的指示、语音呼叫的持续时间或其他与语音呼叫有关的信息。
通常将在期望与用户的台式计算机(未示出)同步的个人数字助理(PDA)类型UE中实现图12中的串口1230,但是串口1230是可选的设备组件。这种端口1230将使用户能够通过外部设备或软件应用设置偏好,并且将通过不同于通过无线通信网络的方式向UE1200提供信息或软件下载来扩展UE1200的能力。可以使用例如备选下载路径来通过直接的并因此是可靠且可信的连接将密钥装载到设备上,从而实现安全设备通信。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的是,串口1230还可以用于将UE与计算机相连,以用作调制解调器。
其他通信子系统1240(例如短距离通信子系统)是可以在UE1200和不同系统或设备(不一定是类似设备)之间提供通信的其他可选组件。例如,子系统1240可以包括用于提供与具有类似功能的系统和设备的通信的红外设备及相关联的电路和组件或蓝牙TM通信模块。子系统1240还可以包括非蜂窝通信(例如,WiFi或WiMAX)。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是具有与本申请的技术的要素相对应的要素的结构、系统或方法的示例。本书面说明书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完成和使用具有与本申请的技术的要素同样相对应的备选要素的实施例。因此,本申请的技术的期望范围包括与本文描述的本申请的技术无区别的其他结构、系统或方法,并且还包括与本文描述的本申请的技术具有非实质性区别的其他结构、系统或方法。

Claims (84)

1.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单独地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
以与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不同的发射功率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是通过第一线性分组码进行编码的,并且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是通过第二线性分组码进行编码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比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还包括秩指示符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CQI和PMI。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射功率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或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偏移参数来确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完成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是在子帧中的时隙0或时隙1中的一个时隙上发送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是在所述子帧中的时隙0或时隙1中的另一个时隙上发送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在时隙0和时隙1之间交替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11.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通信子系统,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
单独地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
以与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不同的发射功率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是通过第一线性分组码进行编码的,并且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是通过第二线性分组码进行编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比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还包括秩指示符比特。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CQI和PMI。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发射功率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或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偏移参数来确定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是在子帧中的时隙0或时隙1中的一个时隙上发送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是在所述子帧中的时隙0或时隙1中的另一个时隙上发送的。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被进一步配置为在时隙0和时隙1之间交替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
21.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线性分组编码器单独地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
向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应用第一速率匹配,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的参数是根据表示上限和第二值中的最小值的值来选择的,所述第二值是通过将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乘以偏置值来计算的;
针对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使用第二速率匹配,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的参数是通过预定义值减去所述第一速率匹配值来确定的;以及
发送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值还将偏移加至所述乘积。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比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还包括秩指示符比特。
25.根据权利要求2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CQI和PMI,并且是基于对差错的灵敏度来排序的。
27.根据权利要求2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完成的。
28.根据权利要求2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应用和所述使用采用循环缓冲区。
29.根据权利要求2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的代码比特和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代码比特进行交织。
30.根据权利要求2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值基于在子帧中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的调制符号的数量。
31.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通信子系统,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
利用线性分组编码器单独地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
向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应用第一速率匹配,所述第一速率匹配的参数是根据表示上限和第二值中的最小值的值来选择的,所述第二值是通过将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乘以偏置值来计算的;
针对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使用第二速率匹配,所述第二速率匹配的参数是通过预定义值减去所述第一速率匹配值来确定的;以及
发送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值还将偏移加至所述乘积。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比特。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还包括秩指示符比特。
35.根据权利要求3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包括CQI和PMI,并且是基于对差错的灵敏度来排序的。
37.根据权利要求3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被配置为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
38.根据权利要求3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被配置为采用循环缓冲区。
39.根据权利要求3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被配置为对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的代码比特和经速率匹配的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代码比特进行交织。
40.根据权利要求31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预定值基于在子帧中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发送的调制符号的数量。
41.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比特矢量与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比特矢量与所述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单独地将所述第一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一码字并且将所述第二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二码字;以及
发送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比特矢量是通过第一线性分组码进行编码的,并且所述第二比特矢量是通过第二线性分组码进行编码的。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被分发在所述第一比特矢量和所述第二比特矢量的最高有效位中。
44.根据权利要求4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含接收机处先验已知的值。
45.根据权利要求4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比特。
46.根据权利要求41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47.根据权利要求4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发利用奇数和偶数重排序。
48.根据权利要求4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完成的。
49.根据权利要求4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后接秩指示符、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
50.根据权利要求4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秩指示符后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
51.根据权利要求4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秩指示符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
52.根据权利要求4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秩指示符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后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
53.根据权利要求49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排序是基于更高层信令来选择的。
54.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通信子系统,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
在第一比特矢量与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并且在所述第一比特矢量与所述第二比特矢量之间分发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单独地将所述第一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一码字并且将所述第二比特矢量编码为第二码字;以及
发送所述第一码字和所述第二码字。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通过第一线性分组码对所述第一比特矢量进行编码,并且通过第二线性分组码对所述第二比特矢量进行编码。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被分发在所述第一比特矢量和所述第二比特矢量的最高有效位中。
57.根据权利要求54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含接收机处先验已知的值。
58.根据权利要求54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比特。
59.根据权利要求54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60.根据权利要求54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通过利用奇数和偶数重排序进行分发。
61.根据权利要求54至6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被配置为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
62.根据权利要求54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后接秩指示符、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
63.根据权利要求54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秩指示符后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
64.根据权利要求54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秩指示符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
65.根据权利要求54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被排序使得秩指示符后接预编码矩阵指示符、后接信道质量指示符、后接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比特。
66.根据权利要求62至6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排序是基于更高层信令来选择的。
67.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首先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
进一步对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
发送经进一步编码的比特。
68.根据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首先编码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码。
69.根据权利要求67或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一步编码利用卷积码。
70.根据权利要求67或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一步编码利用Reed Muller编码器。
71.根据权利要求67至7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HARQ-ACK比特。
72.根据权利要求67至7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73.根据权利要求67至7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是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完成的。
74.根据权利要求67至7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发送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75.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通信子系统,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
首先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
进一步对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以及
发送经进一步编码的比特。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首先编码利用循环冗余校验码。
77.根据权利要求75或权利要求7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进一步编码利用卷积码。
78.根据权利要求75或权利要求7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进一步编码利用Reed Muller编码器。
79.根据权利要求75至7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HARQ-ACK比特。
80.根据权利要求75至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包括信道状态信息。
81.根据权利要求75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被配置为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上进行发送。
82.根据权利要求75至8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还被配置为使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进行发送。
83.一种用于由用户设备同时发送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单独地对所述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述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
对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调制以创建调制符号;
将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参考符号附近;
将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余符号;以及
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84.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通信子系统,
其中,所述处理器和所述通信子系统协作以:
单独地对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编码;
对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进行调制以创建调制符号;
将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参考符号附近;
将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的调制符号映射到剩余符号;以及
发送所编码的第一信息比特集合和所编码的第二信息比特集合。
CN201280065955.4A 2011-11-04 2012-10-12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040676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56102P 2011-11-04 2011-11-04
US61/556,102 2011-11-04
PCT/US2012/059979 WO2013066599A1 (en) 2011-11-04 2012-10-12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harq-ack and csi transmiss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7609A true CN104067609A (zh) 2014-09-24
CN104067609B CN104067609B (zh) 2018-04-03

Family

ID=48192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5955.4A Active CN104067609B (zh) 2011-11-04 2012-10-12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043667B2 (zh)
EP (1) EP2774358B1 (zh)
KR (1) KR101658936B1 (zh)
CN (1) CN104067609B (zh)
CA (1) CA2848517C (zh)
WO (1) WO2013066599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723A (zh) * 2014-10-28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根据电流消耗来确定信道的通信方法和用于支持其的电子装置
CN107710805A (zh) * 2015-07-03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7852281A (zh) * 2015-07-10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带处理器、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08575117A (zh) * 2017-01-09 2018-09-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不等差错保护消息进行csi反馈的技术
WO2018228596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CN10987368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0582955A (zh) * 2017-05-04 2019-12-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码的编码装置
CN112219365A (zh) * 2018-04-04 2021-01-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随时间变化的信道上的极性编码的harq方案
CN113169747A (zh) * 2018-10-22 2021-07-23 Idac控股公司 用于对差分三角形集合乘积卷积码进行纠错的方法和装置
US11271594B2 (en) 2017-06-16 2022-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ing an interleaved codeword
US11343018B2 (en) 2017-06-17 2022-05-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interleav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69365B2 (en) 2010-10-08 2014-07-01 Blackberry Limited Message re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wireless code performance
CN103814541B (zh) * 2011-09-23 2017-05-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9374808B2 (en) * 2011-09-23 2016-06-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JP5873708B2 (ja) * 2011-12-19 2016-03-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3209483B (zh) * 2012-01-12 2015-09-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WO2013115623A1 (ko) * 2012-02-03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125908A1 (ko) * 2012-02-22 2013-08-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385838B2 (en) * 2012-05-10 2016-07-05 Lg Electronics Inc. Encoding method and encoding apparatu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4335498B (zh) * 2012-05-11 2019-02-22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的上行链路harq和csi复用的方法和系统
EP2688238B1 (en) * 2012-07-20 2015-06-03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jointly encod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s an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175563A1 (en) 2014-07-30 2017-06-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eceiver for detecting and decoding signals
WO2016123372A1 (en) 2015-01-28 2016-08-04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Uplink feedback methods for operati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carriers
GB2538286A (en) * 2015-05-14 2016-11-16 Fujitsu Ltd Control channe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6745870B2 (ja) * 2015-08-14 2020-08-26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10540165B2 (en) 2016-02-12 2020-01-21 Nutanix, Inc. Virtualized file server rolling upgrade
US11171746B2 (en) * 2016-06-15 2021-11-09 Apple Inc. Channel state and beam related information reporting
US10608856B2 (en) * 2016-06-16 2020-03-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412534B2 (en) * 2016-11-04 2022-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pp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10601563B2 (en) * 2017-01-09 2020-03-24 Mediatek Inc. UCI resource determination for CSI reporting
CN108880565B (zh) * 2017-05-12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和通信设备
EP3632021A1 (en) * 2017-06-02 2020-04-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ize indication for feedback signaling
WO2018227614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for flexible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US20180367197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Mediatek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near Combination Codebook Design And CSI Feedback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GB2565111B (en) * 2017-08-02 2022-04-20 Tcl Communication Ltd Improvement in or relating to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ing Reed-Muller codes
CN111034086B (zh) * 2017-08-10 2022-06-10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报告harq ack/nack的方法及其装置
WO2019107547A1 (ja) * 2017-12-01 2019-06-06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SG11202101185QA (en) 2018-08-07 2021-03-30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rq enhancement
JP2020025217A (ja) * 2018-08-08 2020-02-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TWI729427B (zh) * 2018-09-27 2021-06-01 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方法及裝置、電腦可讀介質
US11742983B2 (en) 2019-04-08 2023-08-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Communication node and method performed therein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US11552837B2 (en) 2020-01-13 2023-01-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timing and frequency offset estimation and compensation for CSI estimation and tracking
WO2021249632A1 (en) * 2020-06-10 2021-12-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ccumulative iterative code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1991696B2 (en) * 2020-12-17 2024-05-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cheduling multiple downlink transmissions
US11375486B1 (en) * 2021-01-07 2022-06-28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assisted by noise estimation
US11581979B2 (en) * 2021-04-26 2023-02-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Feedback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2324A (en) * 1998-09-02 2000-09-19 Burchett, Jr.; Robert Lee Narrowband simultaneous multibit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CN101695017A (zh) * 2009-10-27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US20100135181A1 (en) * 2008-11-26 2010-06-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ntrol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01902313A (zh) * 2010-06-22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WO2011019795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US20110249578A1 (en) * 2010-01-08 2011-10-13 Shahrokh Nayeb Naza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27013A (en) * 1988-07-01 1992-06-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5721745A (en) 1996-04-19 1998-02-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arallel concatenated tail-biting convolutional code and decoder therefor
IL141800A0 (en) * 1999-07-06 2002-03-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ate ma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EP1098445B1 (en) 1999-11-04 2011-02-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terleaving method for the turbocoding of data
FI114766B (fi) 1999-11-30 2004-12-15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kehyksen sisäisen lomituksen toteuttamiseksi
US6445476B1 (en) * 2001-01-29 2002-09-03 Stratalight Communications,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uobinary multilevel pulse-amplitude-modulated optical signals using subsequence-based encoder
KR100464360B1 (ko) 2001-03-30 2005-01-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채널에 대한 효율적인 에너지 분배 장치 및 방법
KR100459573B1 (ko) * 2001-08-25 2004-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역방향 전송 전력 오프셋과 고속 순방향 공통 채널 전력레벨을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US7372837B2 (en) * 2001-10-26 2008-05-13 Texas Instrument Incorporated Incremental redundancy using two stage rate matching for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o obtain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JP2005510173A (ja) * 2001-11-19 2005-04-14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符号分割多重接続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逆方向送信電力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JP3882665B2 (ja) 2002-04-17 2007-0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複数の搬送波を用いる無線通信方式のための通信装置、受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3961870B2 (ja) * 2002-04-30 2007-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KR100584170B1 (ko) * 2002-07-11 2006-06-02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터보 부호화된 복합 재전송 방식 시스템 및 오류 검출 방법
US7254769B2 (en) 2002-12-24 2007-08-0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itute En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using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
KR101000388B1 (ko) * 2003-05-15 2010-1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이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처리하는 방법
KR20050119595A (ko) 2004-06-16 2005-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연접 지그재그 부호를 이용한 채널부호화/복호화 장치 및 방법
US20060039409A1 (en) 2004-08-18 2006-02-23 Marko Lampinen Code domain bit interleaving and reordering in DS-CDMA MIMO
AU2005239657B2 (en) * 2004-12-01 2007-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with high relia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packet data transmission
JP4824953B2 (ja) * 2005-06-23 2011-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方法並びに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US7797615B2 (en) 2005-07-07 2010-09-14 Acer Incorporated Utilizing variable-length inputs in an inter-sequence permutation turbo code system
US8780944B2 (en) * 2005-08-26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e signa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20070153760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Nir Shapira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of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EP2280506A3 (en) 2006-01-23 2015-03-11 Motorola Mobility LL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a message difference prior to decoding based on apriori knowledge of modified codeword transmission
US8954105B2 (en) * 2006-12-18 2015-0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04034B2 (en) * 2006-12-18 2011-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an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065714B2 (en) * 2007-01-10 2015-06-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using cyclically shifted sequences
EP2111703B1 (en) 2007-06-13 2013-01-0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ub -packet generation with adaptive bit index
US8116270B2 (en) * 2007-06-13 2012-02-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98052B1 (ko) 2007-09-19 2015-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정보와 제어 정보를 다중화 하는 방법
EP2201717B1 (en) * 2007-10-05 2013-08-14 Nokia Corporation User specific load balancing
JP5247355B2 (ja) 2007-10-31 2013-07-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信装置
US7995578B2 (en) 2007-12-14 2011-08-09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peti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peatedly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packet using different puncturing patterns
US10051658B2 (en) * 2008-01-07 2018-08-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enhanced RACH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345794B2 (en) 2008-04-29 2013-01-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coded control channel information interleaving
US8385288B2 (en) * 2008-08-20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channel SDMA
CN102187726B (zh) 2008-10-20 2014-07-23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载波聚合
CN102282903B (zh) 2008-10-31 2015-01-21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使用多个上行链路载波处理上行链路传输
CN101771418B (zh) 2009-01-07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其装置
BRPI1012727B1 (pt) 2009-03-16 2020-12-29 Blackberry Limited método de transmissão a partir de um transmissor em um enlace de comunicação e estação base
US8897235B2 (en) 2009-12-18 2014-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ection of broadcast signals in heterogeneous networks
US20110268045A1 (en) 2010-04-30 2011-11-03 Youn Hyoung Heo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20120113831A1 (en) 2010-04-30 2012-05-10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Determination of Carriers and Multiplexing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S8582638B2 (en) 2010-04-30 2013-11-12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channel state feedback in carrier aggregation
US8520572B2 (en) 2010-05-05 2013-08-27 Motorola Mobility Llc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on multilayer uplink transmissions
US8781006B2 (en) 2010-05-21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daptation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13418B2 (en) * 2010-07-14 2015-08-18 Lg Electronics Inc.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for initial data transmission after network ent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2018228A2 (en) * 2010-08-03 2012-02-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ssion of uplink control signal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36977B2 (en) 2010-10-04 2016-01-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UCCH and PUSCH encoding
EP2445279B1 (en) 2010-10-21 2018-12-0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549374B2 (en) * 2011-02-11 2013-10-0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ual Reed-Muller (RM) code segmentation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2324A (en) * 1998-09-02 2000-09-19 Burchett, Jr.; Robert Lee Narrowband simultaneous multibit wireless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100135181A1 (en) * 2008-11-26 2010-06-0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ntrol Information Feedback Over the Long-Term Evoluti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WO2011019795A1 (en) * 2009-08-13 2011-02-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US20110205981A1 (en) * 2009-08-13 2011-08-25 Changsoo Koo Multiplexing uplink l1/l2 control and data
CN101695017A (zh) * 2009-10-27 2010-04-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传输上行控制信令的方法与装置
US20110249578A1 (en) * 2010-01-08 2011-10-13 Shahrokh Nayeb Naza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or multiple carriers
CN101902313A (zh) * 2010-06-22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usch传输的上行控制信息的编码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13723B (zh) * 2014-10-28 2020-08-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根据电流消耗来确定信道的通信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7113723A (zh) * 2014-10-28 2017-08-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根据电流消耗来确定信道的通信方法和用于支持其的电子装置
CN107710805A (zh) * 2015-07-03 2018-02-16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7710805B (zh) * 2015-07-03 202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US10516505B2 (en) 2015-07-10 2019-12-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aseband processors, base station,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CN107852281A (zh) * 2015-07-10 2018-03-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带处理器、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08575117B (zh) * 2017-01-09 2020-07-31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1884693A (zh) * 2017-01-09 2020-11-03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1884693B (zh) * 2017-01-09 2024-04-0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的无线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8575117A (zh) * 2017-01-09 2018-09-25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不等差错保护消息进行csi反馈的技术
US11121814B2 (en) 2017-01-09 2021-09-14 Mediatek Inc. Techniques of CSI feedback with 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messages
CN110582955A (zh) * 2017-05-04 2019-12-1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极化码的编码装置
US11271594B2 (en) 2017-06-16 2022-03-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using an interleaved codeword
WO2018228596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装置
US11394400B2 (en) 2017-06-16 2022-07-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bit error rate
US11343018B2 (en) 2017-06-17 2022-05-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interleaving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873689A (zh) * 2017-12-01 2019-06-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09873689B (zh) * 2017-12-01 2021-10-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消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
CN112219365A (zh) * 2018-04-04 2021-01-1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随时间变化的信道上的极性编码的harq方案
CN112219365B (zh) * 2018-04-04 2024-05-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随时间变化的信道上的极性编码的harq方案
CN113169747A (zh) * 2018-10-22 2021-07-23 Idac控股公司 用于对差分三角形集合乘积卷积码进行纠错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58936B1 (ko) 2016-09-23
US9043667B2 (en) 2015-05-26
CA2848517C (en) 2018-01-09
EP2774358A4 (en) 2015-05-06
KR20140089575A (ko) 2014-07-15
CA2848517A1 (en) 2013-05-10
CN104067609B (zh) 2018-04-03
EP2774358B1 (en) 2016-05-18
EP2774358A1 (en) 2014-09-10
US20130117622A1 (en) 2013-05-09
WO2013066599A1 (en) 201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67609A (zh) 用于上行链路harq-ack和csi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JP7392035B2 (ja)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ンネルで制御情報多重化
US11240789B2 (en) Codeword determination for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CN109495230B (zh) 收发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102127021B1 (ko) 캐리어 어그리게이션을 위한 업링크 harq 및 csi 다중화를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CA2904521C (en)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information in adaptively configur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789618B1 (ko) 다중 안테나 전송 기법을 지원하기 위한 효율적인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8837450B2 (en) Transmissionof HARQ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user equipment for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270710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14560A (zh) 用于在具有下行链路载波聚合的时分双工系统中的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的发送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07409014A (zh) 用于操作大量载波的上行链路反馈方法
CN102845038A (zh)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CN102918793A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69736B (zh) 在使用载波聚合的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编码若干个反馈信息消息的方法
CN103843278A (zh)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CN107852281A (zh) 基带处理器、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CN102754384A (zh) 具有用于dtx和ack/nack的不对等差错保护的用两个分开的码字将harq反馈信息编码的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