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67414A - 铅蓄电池 - Google Patents

铅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67414A
CN104067414A CN201380005965.3A CN201380005965A CN104067414A CN 104067414 A CN104067414 A CN 104067414A CN 201380005965 A CN201380005965 A CN 201380005965A CN 104067414 A CN104067414 A CN 104067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late
pole
plate
connecting plate
lead accum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59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67414B (zh
Inventor
下田一彦
中岛孝
小岛优
菊池亮太
泉健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67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7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67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6741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10/12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01M50/541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for lead-acid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5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cel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3Terminals adapted for prismatic, pouch or rectangular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铅蓄电池,其具备:多个极板组和多个将各极板组与电解液一起收纳的单元室,所述极板组由多个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膜层叠而成,其中,极板组中的相同极性的极板之间分别通过极板连接板连接,多个单元室邻接地排列,在相邻的单元室间收纳的极板组之间通过与极板连接板连接的连接体而串联地连接,在与位于一端的单元室中收纳的极板组连接的极板连接板中,一方与和外部端子连接的极柱连接,极板连接板、连接体以及极柱由不含有锑而含有锡的铅合金构成,关于锡的含有比例,连接体以及极柱中的至少一方的锡的含有比例大于极板连接板的锡的含有比例。

Description

铅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怠速停止车辆的铅蓄电池。
背景技术
怠速停止车辆由于在停车中停止发动机而可以使燃料消耗提高。但是,铅蓄电池在怠速停止中要供给空调和风扇等的所有电力,因此铅蓄电池容易充电不足。为此,对于铅蓄电池,为了消除充电不足,要求具有在短时间内能够更大量充电的高充电接受性。另外,怠速停止车辆要频繁地反复发动机的开关,因此还没有将由放电生成的硫酸铅通过充电恢复成二氧化铅和铅就进行下一次放电了。因此,铅蓄电池的寿命容易降低。因而,对于铅蓄电池,为了消除寿命的降低,也同时要求具有高耐久性。
另外,作为与将单元室间的极板组之间连接的被称为连接体的部件和外部端子的中介部件的极柱由于车辆的振动而受到大的应力。因此,可以考虑将强度大的含锑的铅用于这些部件。但是含有锑时,对充放电反应的耐腐蚀性较差。特别是在怠速停止车辆中,与不具有怠速停止功能的车辆相比,从充电切换至放电和从放电切换至充电的次数以及充放电电量大幅增加,因此由于充放电反应不仅极板容易腐蚀,而且将极板与连接体/极柱连接的被称为所谓的极板的极耳的部分也容易腐蚀。
为了使铅蓄电池的充电接受性提高,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电解液中含有铝离子的铅蓄电池。铝离子具有抑制放电时在正极和负极上生成的硫酸铅的结晶的粗大化的效果,由此,可以使铅蓄电池的充电接受性能提高。
为了使铅蓄电池的耐久性提高,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不含锑的负极格栅的表面上设置含有锑的铅合金层的铅蓄电池。含有锑的铅合金层具有有效地使负极板充电恢复的效果,由此,可以使铅蓄电池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向不含锑的负极格栅中填充添加有锑的负极活性物质并且使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在0.7~1.3的范围内的铅蓄电池。向负极活性物质中添加的锑具有使负极的氢过电压降低的效果,由此,可以使负极活性物质的充电接受性提高。另外,通过使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在0.7~1.3的范围内,铅蓄电池发生过放电时,锑从负极活性物质中溶出到电解液中,能够抑制向负极极耳中析出,由此,能够抑制负极极耳的腐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63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563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14417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WO2012/120768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用于怠速停止车辆的铅蓄电池容易充电不足。因此,为了防止铅蓄电池的过放电,有时在怠速停止车辆中设置充电状态(SOC)达到规定值(例如60%)以下时使铅蓄电池不再放电的失效安全机构。
图1是示意地表示在怠速停止车辆中反复进行铅蓄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时的充电状态(SOC)的曲线图。图1所示的折线图表示如下图形:车在停止中铅蓄电池发生放电、SOC降低,车再次行驶,铅蓄电池被充电、恢复SOC、将该过程反复进行。
铅蓄电池的充电接受性如果提高,则在车辆的行驶中铅蓄电池的SOC恢复至约100%,因此,如图1中的折线图A所示,即使使怠速停止车辆长时间行驶,也可以反复进行铅蓄电池的充放电。
但是,铅蓄电池的充电接受性不高时,如图1中的折线图B所示,在行驶中无法充分地充电的状态频频发生。在SOC没有恢复至100%的状态下,车如果停止,则放电引起的SOC的降低增大。反复进行这样的充放电时,SOC逐渐持续降低。该情况下,如果在怠速停止车辆中设置失效安全机构,则在SOC达到规定值(例如60%)以下的时刻,失效安全机构工作,产生放电停止的情况。
特别是在反复进行1次行驶距离短的乘车的情况(以下将这样的乘车方法称为“短途乘车”)下,行驶中的充电无法充分,SOC没有恢复至100%,因此,导致失效安全机构频繁启动的情况。另外,在平日车辆不运转而仅仅在周末进行“短途乘车”这样的情况下,在平日停车时的自放电和暗电流引起的SOC的降低进一步发生,因此,失效安全机构启动的情况变得更加显著。但是,以往没有也能适用于以这样的“短途乘车”模式并且低频率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的、兼具有充分的充电接受性和耐久性(寿命特性、连接体/极柱的耐振动特性)的铅蓄电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也能适用于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的、兼具有充分的充电接受性和耐久性(寿命特性、连接体/极柱的耐振动特性)的铅蓄电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铅蓄电池具备:多个极板组和多个将所述各极板组与电解液一起收纳的单元室,所述极板组由多个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膜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组中的相同极性的极板之间分别通过极板连接板连接,多个所述单元室邻接地排列,在相邻的所述单元室间收纳的所述极板组之间通过与所述极板连接板连接的连接体而串联地连接,在与位于一端的所述单元室中收纳的所述极板组连接的所述极板连接板中,未与所述连接体连接的极板连接板与和外部端子连接的极柱连接,所述极板连接板、所述连接体以及所述极柱由不含有锑而含有锡的铅合金构成,关于锡的含有比例,所述连接体以及所述极柱中的至少一方的锡的含有比例大于所述极板连接板的锡的含有比例。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极板连接板的锡的含有比例为1.5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所述连接体以及所述极柱中的至少一方的锡的含有比例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体在所述极板的层叠方向且在所述极板连接板延伸的线上与所述极板连接板一体地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关于所述极柱的锡含有比例,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上部的锡含有比例大于与所述极板连接板连接的下部的锡含有比例。优选所述极柱的锡含有比例从所述下部向所述上部逐渐增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将极板组的层叠方向上的单元室的内侧的距离设为L、一个极板组中的多个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总厚度设为W时,W/L在0.50以上且0.80以下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适用于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的、兼具有充分的充电接受性和耐久性(寿命特性、连接体/极柱的耐振动特性)的铅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怠速停止车辆中的反复进行铅蓄电池的放电与充电时的充电状态(SOC)的曲线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铅蓄电池的构成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在单元室内收纳的极板组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连接部件的形状的示意立体图。
图5是表示另外的连接部件的形状的示意立体图。
图6是表示其他的连接部件的形状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可以在不脱离发挥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铅蓄电池1的构成的概略图。
如图2所示,铅蓄电池1具有多个正极板2和负极板3隔着隔膜4层叠而成的极板组5,该极板组5与电解液一起收纳在单元室6中。
在此,正极板2具备正极格栅(未图示)和填充到正极格栅中的正极活性物质(未图示),负极板3具备负极格栅(未图示)和填充到负极格栅中的负极活性物质(未图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正极格栅以及负极格栅均由不含有锑(Sb)的铅或铅合金构成,例如由Pb-Ca合金、Pb-Sn合金、Pb-Ca-Sn合金构成。不含有锑是指作为合金成分没有加入锑。是指在作为杂质在原料中含有微量的锑、为了除去该锑而需要很大成本的情况下不含有锑。即,是指锑为不可避免的杂质的情况在本申请发明中属于不含有锑。
多个正极板2的正极格栅的极耳部9之间通过正极连接片(极板连接板)7相互并联连接。多个负极板3的负极格栅的极耳部10之间通过负极连接片(极板连接板)8相互并联连接。另外,在各单元室6内收纳的多个极板组5之间通过连接体11串联连接。连接体11与正极连接片7或负极连接片8电连接。两端的单元室6中的正极连接片7以及负极连接片8的每一个都没有与相邻的单元室6的极板组5连接,而是与外部端子连接。也就是说,在两端的单元室6中的正极连接片7以及负极连接片8上分别焊接有极柱,各极柱分别焊接到设置于盖14的正极端子12和负极端子13上。
本实施方式中,极板连接板(正极连接片7,负极连接片8)、连接体11以及极柱由不含有锑的Pb-Sn合金形成。将这些极板连接板、连接体以及极柱合并称为连接部件。
将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件示于图4、5。如图4(a)所示,极板连接板50和连接体51作为分别的部件供给,如图4(b)所示通过焊接与极耳部60一起连接。另外,如图5(a)所示极柱53和极板连接板50作为分别的部件供给,如图5(b)所示通过焊接与极耳部60一起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体51通过连接中介部件52与极板连接板50连接,极柱53也通过连接中介部件54与极板连接板50连接。
在此,在连接体51和极柱53上吊垂多张正极板2或负极板3,并且进行连接体51之间的固定、或极柱53与外部端子的固定。对铅蓄电池施加振动时,对这些固定部分的附近施加的应力最大。因此,连接部件全部由相同的材料构成而为相同的强度时,连接体51和极柱53会先发生破损。可以认为为了能够耐受这样的振动,作为构成材料使用强度高的Pb-Sb合金是有效的,但如专利文献4所记载,可以认为在含有锑时,针对电解液的耐腐蚀性较差,因此,使用含有Sn的合金。特别是在怠速停止车辆用途中以“短途乘车”模式进行充放电时,充电不足,放电产物会形成直到极耳部,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对策。
但是,通过仅使用含有Sn的铅合金,对成本方面以及“短途乘车”模式会产生影响。因此,本申请发明人们对至今没有进行过研究的、“短途乘车”模式中的连接部件的原材料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连接部件中使用不含有锑的Pb-Sn合金,并且连接体51以及极柱53中的至少一方的Sn的含量要大于极板连接板50的Sn的含量。在极板连接板50中也含有Sn是由于通过振动对极板连接板50也会施加应力,根据应力的大小和充放电的模式、次数,得到上述的构成。
连接体51以及极柱53的Sn的含量比极板连接板50的Sn的含量大,在极板连接板50中含有1.5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的Sn,更优选在连接体51以及极柱53中的至少一方中含有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的Sn。
另外,关于极柱53,对与外部端子连接的顶端(上部)施加的应力比对与极板连接板50连接的下部施加的应力大,因此,更优选使上部的Sn的含有率更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下述方法作为更优选的实施例:不是使连接部件通过焊接与极耳部连接或相互连接、而是通过铸造进行包括与极耳部的连接来制作的方法(COS:Cast on Strap,汇流排铸焊)。该情况下,连接体和极柱可以通过预先制作Sn含有率高的部件后装入模具中的方法来制作,连接体和极柱也可以使用注入Sn含有率高的熔融原料而制作的方法。
通过铸造制作连接部件时,如图6所示,使连接体55置于极板连接板50延伸(极板的层叠方向)的线上。通过焊接制作连接部件时,为了使极耳部60与极板连接板50的连接可靠而使连接体51置于极板连接板50延伸的线上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与在图4所示的连接部件中电流的流动在单元室之间形成迂回路相比,在图6的连接部件中电流更加直线地流动。因此,充电接受性提高,即使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中应用,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但是,与通过焊接制作连接部件相比,通过COS制作的连接部件变重。
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极板组5的层叠方向上的单元室6的内壁间的距离设为L、在该单元室6内收纳的多个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总厚度设为W时,W/L优选在0.50~0.80的范围内。W/L的值成为正极板2与负极板3之间的间隙的大小、换言之成为电解液的蔓延量的指标,W/L的值在0.50~0.80的范围内时,铅蓄电池1的充电接受性进一步提高,即使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中应用,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
本实施方式中,在负极格栅的表面上形成有由含有锑的铅合金构成的表面层(未图示)。含有锑的铅合金具有降低氢过电压的效果,由此,可以使铅蓄电池1的充电接受性提高。需要说明的是,表面层优选由锑的含量为1.0~5.0质量%的Pb-Sb系合金构成。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电解液含有0.01~0.45摩尔/L、更优选0.03~0.28摩尔/L的钠离子。电解液中的钠离子具有使过放电恢复性提高的效果,由此,铅蓄电池1的充电接受性进一步提高,即使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中应用,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极板组5的两侧配置有负极板3,并且在袋状的隔膜4中收纳负极板3,优选在隔膜4的袋的内侧设置在负极板3与隔膜4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的多个肋15。由此,在极板组5的两侧配置的负极板3中也可以蔓延电解液,因此,铅蓄电池1的充电接受性进一步提高,即使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中应用,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在收纳至少在极板组5的两侧配置的负极板3的隔膜4中设置多个肋15,则可以发挥上述效果,当然,也可以在收纳所有负极板3的隔膜4中设置多个肋15。另外,铅蓄电池1仅具有一个单元室6的情况下,铅蓄电池1的电槽可以兼作该单元室6。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每个单元室6的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设为MP、负极活性物质的质量设为MN时,两者的质量比MN/MP优选设定成0.70~1.10的范围,更优选设定成0.80~1.0的范围。这是由于,负极活性物质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的质量比MN/MP在该范围内时,在维持寿命特性的同时,铅蓄电池1的充电接受性提高,即使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中应用,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
另外,正极活性物质密度优选为3.6~4.8g/ml。这是由于,在维持寿命特性的同时,铅蓄电池1的充电接受性提高,即使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中应用,也能够进一步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
实施例
以下,列举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构成以及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1)铅蓄电池的制作
本实施例中制作的铅蓄电池1为JISD5301中规定的D23L类型的大小的液式铅蓄电池。在各单元室6中收纳7片正极板2和8片负极板3,在袋状的聚乙烯制的隔膜4中收纳负极板3。在隔膜4的袋的内面设置有在与负极板3之间形成一定间隙的多个肋15。
关于实施例的电池1~16以及比较例的电池A、B的构成和电池的特性,示于表1。
关于表1所示的构成以外的各电池共同的构成,以下进行说明。
正极板2通过将氧化铅粉用硫酸和纯化水进行混炼来制作糊、并将其填充到由包含钙和锡的铅合金构成的扩张格栅中来制作。
负极板3通过向氧化铅粉中添加有机添加剂等、用硫酸和纯化水进行混炼来制作糊、将其填充到由包含钙和锡的铅合金构成的扩张格栅中来制作。
负极格栅由Pb-1.2Sn-0.1Ca的扩张格栅构成,表面层由Pb-3质量%Sb箔构成。
正极格栅由Pb-1.6Sn-0.1Ca的扩张格栅构成,没有设置表面层。
使制作的正极板2以及负极板3熟化干燥后,制作正极板2与负极板3隔着隔膜4交替重叠、7片正极板2与8片负极板3隔着隔膜4层叠而成的极板组5。此时,正极活性物质密度为4.2g/ml。制作在6个单元室6内分别收纳该极板组5、将6个单元(极板组5)通过连接部件串联连接而成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的铅蓄电池。
在该铅蓄电池中装入由密度为1.28g/cm3的稀硫酸构成的电解液,进行电槽化成,得到12V48Ah的铅蓄电池。
(2)铅蓄电池的特性评价
(2-1)寿命特性的评价
对于制作的铅蓄电池,反复进行如以下所说明的假定为怠速停止的充放电,进行铅蓄电池的寿命特性的评价。
寿命特性的试验在大致基于电池工业会标准(SBA S0101)的下述所示的条件下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环境温度在25℃±2℃下进行。
(A)在放电电流45A下进行59秒放电后,在300A下进行1秒放电。
(B)然后,在14.2V的充电电压(限制电流为100A)下进行60秒充电。
(C)将(A)、(B)的充放电作为1次循环,每3600次循环放置48小时,然后,再次开始循环。
反复进行上述的循环,将放电电压小于7.2V时的循环次数作为寿命特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试验中,直到30000次循环前不进行补水。
(2-2)“短途乘车”模式的特性评价
对于制作的铅蓄电池1,反复进行如以下所说明的假定为“短途乘车”模式的充放电,进行铅蓄电池的“短途乘车”模式的特性评价。需要说明的是,环境温度在25℃±2℃下进行。
(A)在9.6A下进行2.5小时放电,放置24小时。
(B)接着,在放电电流20A下进行40秒放电。
(C)接着,在14.2V的充电电压(限制电流为50A)下进行60秒充电。
(D)将(B)、(C)的充放电反复进行18次后,在放电电流20mA下进行83.5小时放电。
(E)将(B)~(D)的充放电作为1次循环,反复进行20次循环。
测定上述的20次循环后的铅蓄电池的充电状态(SOC),将该值作为“短途乘车”模式的特性。
(2-3)耐振动性
关于耐振动性,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评价。基本的评价方法基于日本工业标准JIS D5301中记载的耐振动性。但是,本方法仅能够判定相对于标准的好坏,因此标准中是将振动时间固定为2小时,但本方法中将振动时间设定为任意。另外,关于放电电流,标准中也是在5小时率电流下进行放电,但假定振动时间延长而变更为20小时率电流。在这样的条件下实施振动试验,逐次观察放电电流的行为,将电流行为出现异常的时间作为该电池的耐振动性。即,振动时间越长,耐振动性越高。
(极柱以及连接体的Sn含量)
电池1~8、电池A,B中,使极柱以及连接体的Sn含量作为参数发生变化,其他条件相同,比较电池特性。
如表1所示可知,在极柱以及连接体中的至少一方与极板连接板相比Sn含有率更大的电池1~8中,寿命特性为35000次以上,“短途乘车”模式特性也是SOC为75%以上,耐振动性为800分钟以上。满足这些值的铅蓄电池即使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怠速停止车辆也能够维持充分的耐振动性、并且可得到优良的寿命特性、能够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特别是极板连接板的Sn含量为2.0质量%,极柱以及连接体两者的Sn含量为5.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的范围的电池3~5,寿命特性为35000次以上,“短途乘车”模式特性也是SOC为75%以上,耐振动性也为1200分钟以上,这3个特性均优良,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怠速停止车辆的情况下,具有优选的性能。
另外,极板连接板的Sn含量为2.0质量%、极柱以及连接体二者的Sn含量为3.0质量%或10.0质量%的电池2、6与电池3~5相比时,耐振动性稍差,但在实用上具有充分的性能。
相对于此,极板连接板、极柱以及连接体全部为2.0质量%的Sn含量的电池A中,虽然“短途乘车”模式特性、寿命特性优良,但耐振动性较低,为300分钟。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在相对较大地施加应力的极柱以及连接体中,由于是与极板连接板相同的Sn的含有率,因此强度低。
另外,在极板连接板、极柱以及连接体全部含有3.8质量%的Sb的电池B中,虽然耐振动性优良,为1200分钟以上,但寿命特性较差,为18000次。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在连接部件中含有Sb,因此,部件的强度提高,耐振动性变好,但连接部件由于充放电反应而发生腐蚀,寿命缩短。
另外,电池7是连接体与极板连接板同为Sn含量2.0质量%,极柱为6.0质量%的Sn含有率。电池7的寿命特性以及“短途乘车”模式特性和寿命特性优良,但耐振动性为900分钟,在实用上是充分的但还是略低。相反,电池8是极柱为与极板连接板相同的Sn含量为2.0质量%、连接体为6.0质量%的Sn含有率,寿命特性以及“短途乘车”模式特性和寿命特性优良,但耐振动性为800分钟,在实用上没有问题,但比电池7更低。这可以认为是由于,将连接体与极柱进行比较时,极柱被施加的应力更大,因此使极柱的Sn含有率更大会使耐振动性提高。
(连接部件形态)
以实施例的电池4作为基础,通过铸造制作连接部件,制作形成图6的形状的电池9,以实施例的电池2作为基础,通过铸造制作连接部件,制作形成图6的形状并且使极柱的顶端(上部)的Sn含有率提高至6.0质量%的电池10,并进行了评价。
电池9、10与电池2、4进行比较,“短途乘车”模式特性均大幅提高。这可以认为是由于,与电流流路从极板连接板到达连接体为弯曲的电池2、4相比,电池9、10中形成了电流的迂回少的连接部件的形状。另外,与电池2相比,电池10的耐振动性提高,这可以认为是由于,极柱中认为所施加的应力最大的上部的Sn含有率大于极柱下部。
(单元室宽度与极板总厚度的比率)
以实施例的电池4作为基础,制作在将极板组的层叠方向上的单元室的内侧的距离设为L、多个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总厚度设为W时使W/L在0.45~0.85的范围内变化的电池11~16,评价各电池的寿命特性、“短途乘车”模式的特性以及耐振动性。
图3表示单元室6的截面图,将在单元室6内收纳的极板组的层叠方向上的内壁间的距离设为L、正极板2的厚度设为W1、负极板3的厚度设为W2,将正极板2和负极板3的总厚度(W1×7+W2×8)设为W。
如表1所示可知,W/L在0.50~0.80的范围的电池4、12~15中,寿命特性为35000次以上,表示“短途乘车”模式特性的SOC为70%以上,耐振动性也优良,为1200分钟以上。满足这些值的铅蓄电池即使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怠速停止车辆,也能够在维持充分的寿命特性以及耐振动性的同时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特别是W/L为0.60~0.70的范围的电池4、13、14的寿命特性为35000次以上,耐振动性也为1200分钟以上,“短途乘车”模式特性也是SOC为75%以上,3个均优良,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怠速停止车辆的情况时,具有优选的性能。
相对于此,W/L为0.45的电池11中,虽然寿命特性为36000次、耐振动性为1200分钟以上,但“短途乘车”模式特性略低,SOC为66%。这可以认为是由于,活性物质不足,因此充电接受性降低。
另外,W/L为0.85的电池16中,虽然寿命特性为36000次、耐振动性为1200分钟以上,但“短途乘车”模式特性略低,SOC为66%。这可以认为是由于,电解液无法充分移动,充电接受性降低。
由以上的结果可知,通过使W/L为0.50~0.80、更优选为0.60~0.70,充电接受性进一步提高,即使在以“短途乘车”模式使用的怠速停止车辆中应用,也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失效安全机构的启动。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记载不是限定事项,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
例如,也可以在正极中添加硫酸锡。在正极中添加硫酸锡时,放电容量提高,因此优选。
在通过铸造制作连接部件的情况下,在与极柱的上部相当的模具部分中预先装入Sn含有率大的Pb-Sn合金,调节温度条件等,由此可以使Sn含有率从极柱上部向下部逐渐降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对用于怠速停止车辆的铅蓄电池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 铅蓄电池
2 正极板
3 负极板
4 隔膜
5 极板组
6 单元室
7 正极连接片
8 负极连接片
9、10 极耳部
11 连接体
12 正极端子
13 负极端子
14 盖
15 肋
50 极板连接板
51 连接体
53 极柱
55 连接体

Claims (7)

1.一种铅蓄电池,其具备:多个极板组和多个将各所述极板组与电解液一起收纳的单元室,所述极板组由多个正极板和负极板隔着隔膜层叠而成,
其中,所述极板组中的相同极性的极板之间分别通过极板连接板连接,
多个所述单元室邻接地排列,
在相邻的所述单元室间收纳的所述极板组之间通过与所述极板连接板连接的连接体而串联地连接,
在与位于一端的所述单元室中收纳的所述极板组连接的所述极板连接板中,未与所述连接体连接的极板连接板与和外部端子连接的极柱连接,
所述极板连接板、所述连接体以及所述极柱由不含有锑而含有锡的铅合金构成,
关于锡的含有比例,所述连接体以及所述极柱中的至少一方的锡的含有比例大于所述极板连接板的锡的含有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其中,所述极板连接板的锡的含有比例为1.5质量%以上且3.5质量%以下,
所述连接体以及所述极柱中的至少一方的锡的含有比例为3质量%以上且10质量%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铅蓄电池,其中,所述连接体在所述极板的层叠方向且在所述极板连接板延伸的线上与所述极板连接板一体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铅蓄电池,其中,关于所述极柱的锡含有比例,与所述外部端子连接的上部的锡含有比例大于与所述极板连接板连接的下部的锡含有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铅蓄电池,其中,所述极柱的锡含有比例从所述下部向所述上部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铅蓄电池,其中,在将所述极板组的层叠方向上的所述单元室的内侧的距离设为L、一个所述极板组中的所述多个正极板和负极板的总厚度设为W时,W/L在0.50以上且0.80以下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铅蓄电池,其中,W/L在0.60以上且0.70以下的范围内。
CN201380005965.3A 2012-12-21 2013-09-20 铅蓄电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7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9609 2012-12-21
JP2012-279609 2012-12-21
PCT/JP2013/005563 WO2014097516A1 (ja) 2012-12-21 2013-09-20 鉛蓄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7414A true CN104067414A (zh) 2014-09-24
CN104067414B CN104067414B (zh) 2016-07-06

Family

ID=50977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596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67414B (zh) 2012-12-21 2013-09-20 铅蓄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67414B (zh)
WO (1) WO201409751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2157A (zh) * 2017-09-19 2017-12-1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耐振动型蓄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08370070A (zh) * 2015-12-11 2018-08-0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铅蓄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96259A (en) * 2017-10-31 2023-03-24 Gs Yuasa Int Ltd Lead-Acid Battery for Idling Stop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065A (ja) * 1991-07-03 1993-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020018931A1 (en) * 2000-07-12 2002-02-1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Connecting part for connecting internal components of lead acid battery
JP2005228685A (ja) * 2004-02-16 2005-08-25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鉛蓄電池
JP2006318658A (ja) * 2005-05-10 2006-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
CN1918740A (zh) * 2004-04-02 2007-0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铅蓄电池
JP2008041473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
JP2008262771A (ja) * 2007-04-11 2008-10-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92827B2 (ja) * 2004-11-12 2012-03-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鉛蓄電池
JP2013191351A (ja) * 2012-03-13 2013-09-26 Panasonic Corp 鉛蓄電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065A (ja) * 1991-07-03 1993-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020018931A1 (en) * 2000-07-12 2002-02-14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Connecting part for connecting internal components of lead acid battery
JP2005228685A (ja) * 2004-02-16 2005-08-25 Japan Storage Battery Co Ltd 鉛蓄電池
CN1918740A (zh) * 2004-04-02 2007-02-21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铅蓄电池
JP2006318658A (ja) * 2005-05-10 2006-1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
JP2008041473A (ja) * 2006-08-08 2008-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
JP2008262771A (ja) * 2007-04-11 2008-10-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鉛蓄電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0070A (zh) * 2015-12-11 2018-08-0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铅蓄电池
CN107482157A (zh) * 2017-09-19 2017-12-15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耐振动型蓄电池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67414B (zh) 2016-07-06
WO2014097516A1 (ja) 201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1781B (zh) 铅蓄电池
WO2014162674A1 (ja) 鉛蓄電池
JP2011521399A (ja) 内燃エンジン及び自動車に適した始動用無鉛蓄電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6045329B2 (ja) 鉛蓄電池
CN106059047A (zh) 一种带有超级电容的12v24v双输出应急启动电源
CN104067414A (zh) 铅蓄电池
JP2005302395A (ja) 鉛蓄電池
CN104541394A (zh) 铅蓄电池用板栅和铅蓄电池
EP2381524B1 (en) Lead acid battery
JP6398111B2 (ja) 鉛蓄電池
JP6197426B2 (ja) 鉛蓄電池
JP4538864B2 (ja) 鉛蓄電池及び該製造方法
JP6255696B2 (ja) 鉛蓄電池
CN202633420U (zh) 具有单格保护功能的蓄电池及其连接结构
JP2002289168A (ja) 制御弁式鉛蓄電池
CN201663205U (zh) 智能铅酸蓄电池
JP4529707B2 (ja) 鉛蓄電池
JP5504383B1 (ja) 鉛蓄電池
JP3572831B2 (ja) 組電池
CN1050012C (zh) 铅酸蓄电瓶增效复原添加剂
JP2011159551A (ja) 鉛蓄電池
JP2006079973A (ja) 鉛蓄電池
JP2007273403A (ja) 制御弁式鉛蓄電池とその充電方法
JP2003100289A (ja) 密閉式鉛蓄電池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6811955B2 (ja) バッテ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27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11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