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8001A -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8001A
CN104058001A CN201310682064.XA CN201310682064A CN104058001A CN 104058001 A CN104058001 A CN 104058001A CN 201310682064 A CN201310682064 A CN 201310682064A CN 104058001 A CN104058001 A CN 104058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electromagnetic valve
oil
valve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8206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8001B (zh
Inventor
万俊
龙少辉
杨凯
王力波
彭中源
王红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8206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800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8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80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80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80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通过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电磁阀以及其他辅助液压元件,以控制液压油分别进入前后两组转向油缸的不同无杆腔和有杆腔,以实现前、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和八字转向模式;通过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实现应急转向功能;通过三通流量阀,先导式卸荷阀,对中油缸,蓄能器,电磁换向阀以及其他辅助液压元件控制非转向后桥的全自动锁定;通过前、后驾驶室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和带压力切断、负载敏感的变量泵实现液压系统的节能;通过先导式卸荷阀,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散热马达的工作,实现液压系统的散热。

Description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双向驾驶车辆是在车辆前、后两头均带有驾驶室并能够在两个驾驶室分别实现行驶,转向,制动等各种功能的车辆。现有双向驾驶车辆的转向功能一般是通过液压传动系统实现的,液压转向具有方便布置和易于前、后驾驶室切换等优点,但是液压转向系统的车辆一般缺少转向泵失效情况下的应急转向功能。
双向驾驶车辆的转向模式一般分为前、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和八字转向模式两种。汽车驾驶模式是通过锁定不转向的后桥,操作前桥进行转向,汽车驾驶模式在行驶过程中转向时车辆摆动幅度小,但具有转弯半径大的缺点,适合速度较快、且车辆较短、或使用工况对转弯半径无要求的车辆;八字转向模式是前,后驾驶室均要进行转向,前桥和后桥的转向角度形成一个汉字的“八”字型;八字转向模式在行驶过程中转向时车辆摆动幅度大,但具有转弯半径小的优点,适合速度较慢、车长较长、或使用工况要求转弯半径小的车辆。
而现有技术中,现有双向驾驶车辆的转向液压系统一般只具有前、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和八字转向模式的其中一种,而无论其中哪种,不仅均缺少转向泵失效情况下的应急转向功能,且无法适用车长较长、行驶速度较快、且路面转弯要求高的双向驾驶车辆。
并且,对于只具有前、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的双向驾驶车辆,需在行驶前对非转向的后桥进行锁定,这种锁定方式通常分为人工锁定和油缸锁定两种。人工锁定一般是手工使用锁销,将非转向的后桥进行锁定,而油缸锁定一般是用液压缸来进行推动锁销,从而使非转向的后桥进行锁定。这两种方法均存在需要人为进行观察和反复调整后桥以达到直线位置,这不仅不方便,并且人工观察不准确,容易对准不精确且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和车辆操作的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缺少转向泵失效情况下的应急转向功能,且在锁定时需要人工进行锁定造成技术难度增加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以适应车长较长、行驶速度较快、且路面转弯要求高的双向驾驶车辆,方便快捷,易于操作,在汽车驾驶模式时能够实现非转向后桥的全自动锁定,增加安全性的同时降低工业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其特征于,由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油路,转向对中液压系统和液压散热系统构成;其中第一油路与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中应急阀的T口相连,第三油路与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中三通流量阀的2口相连,第五油路分别和第二油路、第四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一油路作为所述液压散热系统中液压马达的供油管道,所述第二油路作为所述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所述第三油路作为所述转向对中液压系统的供油管道,所述第四油路作为转向对中系统的回油管道,所述第五油路作为所述液压散热系统中散热器的供油管道;
所述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包括定量泵,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油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溢流阀,第一、第二压力过滤器,应急阀,三通流量阀,前左、前右、后左、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电磁阀,第一、第二单向阀,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梭阀;其中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第一压力过滤器的进口、出口和应急阀依次串联在第六油路上,第一溢流阀在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和第一压力过滤器进口之间,与第六油路并联;所述的定量泵、第二压力过滤器进口、出口和应急阀依次串联在第八油路上,第二溢流阀在定量泵和第二压力过滤器之间,与第八油路并联;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和梭阀的三通口串联;所述应急阀的一端口与三通流量阀的一端口相连,应急阀的另一端口与液压散热系统串联接入第一油路,所述三通流量阀的另一端另与转向对中液压系统串联接入所述第三油路,所述三通流量阀的第三个端口与所述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并联,所述第六电磁阀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两个端口相连,所述第七电磁阀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两个端口相连,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溢流阀并联接入第十三油路,所述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一端口、第一单向阀、第三溢流阀、与第五电磁阀并联,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另一端口、第二单向阀、第四溢流阀与第三电磁阀并联,第五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串联,第五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后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并联接入第十一油路,第五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溢流阀,第一、第二单向阀、并联接入所述第二油路,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前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前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十油路;所述第三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后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二油路;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前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前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九油路,所述前、后驾驶室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LS口与梭阀的三通口相连;
所述的转向对中液压系统包括第三单向阀,先导式卸荷阀,低压报警压力开关,第八、第九电磁阀,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油路,前、后驾驶室对中油缸,手动开关阀,蓄能器;其中所述的第三单向阀和先导式卸荷阀并联接入所述第三油路,所述先导式卸荷阀,第三单向阀,第八、第九电磁阀,低压报警压力开关与手动开关阀并联,且所述先导式卸荷阀,第十六油路,第八、第九电磁阀并联接入所述第四油路,所述第八电磁阀、前驾驶室对中油缸组并联接入所述第十四油路,所述第九电磁阀、后驾驶室对中油缸组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五油路,所述手动开关阀与蓄能器串联;
所述的液压散热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箱低油位报警开关,空气滤清器,液位液温计,液压油箱电子温度开关,回油滤,第十电磁阀,第四单向阀,第十七油路,液压散热器总成,第十八油路;其中所述液压油箱低油位报警开关,空气滤清器,液位液温计,液压油箱电子温度开关,回油滤安装在液压油箱上;第四单向阀,第十电磁阀串联接入第一油路;第十电磁阀与液压散热器总成并联接入第五油路;第十电磁阀,液压散热器总成串联接入第十七油路;液压散热器总成,回油滤串联接入第十八油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该系统通过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电磁阀以及其他辅助液压元件,以控制液压油分别进入前后两组转向油缸的不同无杆腔和有杆腔,以实现前、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和八字转向模式;通过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实现应急转向功能;通过三通流量阀,先导式卸荷阀,对中油缸,蓄能器,电磁换向阀以及其他辅助液压元件控制非转向后桥的全自动锁定;通过前、后驾驶室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和带压力切断、负载敏感的变量泵实现液压系统的节能;通过先导式卸荷阀,电磁换向阀控制液压散热马达的工作,实现液压系统的散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转向对中液压系统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液压散热系统8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图1中的前驾驶室对中油缸51,后驾驶室对中油缸52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图1中的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图1中的液压散热系统8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
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1,第一油路2,第二油路3,第三油路4,转向对中液压系统5,第四油路6,第五油路7,液压散热系统8,定量泵9,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第六油路11,第七油路12,第一溢流阀13,第二溢流阀14,第八油路15,第一压力过滤器16,第二压力过滤器17,应急阀18,三通流量阀19,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第九油路22,第十油路23,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第十一油路26,第十二油路27,第一电磁阀28,第二电磁阀29,第三电磁阀30,第四电磁阀31,第五电磁阀32,第三溢流阀33,第四溢流阀34,第一单向阀35,第二单向阀36,第五溢流阀37,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梭阀40,第十三油路41,第六电磁阀42,第七电磁阀43,第三单向阀44,先导式卸荷阀45,低压报警压力开关46,第八电磁阀47,第九电磁阀48,第十四油路49,第十五油路50,前驾驶室对中油缸51,后驾驶室对中油缸52,第十六油路53,手动开关阀54,蓄能器55,液压油箱56,液压油箱低油位报警开关57,空气滤清器58,液位液温计59,液压油箱电子温度开关60,回油滤61,第十电磁阀62,第四单向阀63,第十七油路64,液压散热器总成65,
第十八油路6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所述的第一油路2作为所述液压散热系统8中液压马达的供油管道,所述第二油路3作为所述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1的回油管道,所述第三油路4作为所述转向对中液压系统5的供油管道,所述第四油路4作为转向对中系统5的回油管道,所述第五油路7作为所述液压散热系统8中散热器的供油管道。
如图2-7所示,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1中,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的X口和梭阀40的出口相连,梭阀40的进油口分别与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的LS口相连,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或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把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将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压力传输至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的X口,当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工作时,使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的输出压力与油缸压力一致,系统发热量小;当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伸到极限位置时,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的压力切断功能起作用使系统最大压力限制在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的最大切断压力,并不通过第二溢流阀14卸荷,同时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输出的小排量仅满足自身建压和润滑所用,所以系统发热量小;综上,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或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的应用,使系统更加节能。
定量泵9的第一溢流阀13和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和第二溢流阀14起保护液压泵的作用,第一压力过滤器16和第二压力过滤器17能够保证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有足够的清洁度。
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10(作为转向主泵)的出油口与应急阀的P1口相连,定量泵9(作为转向应急泵和驱动散热马达功能)的出油口与应急阀的P2口相连,应急阀的作用是通过液压的“流量和压差原理”实现了当转向主泵损坏无流量时,能产生压差自动把转向应急泵的液压油切换至转向油路,使车辆有应急转向功能,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三通流量阀19的作用有两个:1.限制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和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的流量,当车辆怠速或者大油门时,进入转向器的流量都一致,使转向器的左右极限转向圈数不随发动机转速而变化,提高了驾驶操作性;2.三通流量阀19旁的流量通口用于对中液压系统的供油。
第六电磁阀42的P口和第七电磁阀43的P口并联,与三通流量阀19的3口相连,第六电磁阀42的B口和第七电磁阀43的B口与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或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的P口相连,当第六电磁阀42阀得电,第七电磁阀43失电时,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进油;当第六电磁阀42失电,第七电磁阀43得电时,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油。
所述第六电磁阀42,第七电磁阀43,第一电磁阀28的P口,第四电磁阀31的T口,第一电磁阀28,第四电磁阀31的P口和第五溢流阀37的P口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三油路41;所述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的L口,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的R口,第一单向阀35的出油口,第三溢流阀33的P口与所述第五电磁阀32的P口并联,所述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的R口,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的L口,第二单向阀36的出油口,第四溢流阀36的P口与所述第三电磁阀30的P口并联,所述第五电磁阀32的A口与所述第二电磁阀29的A口串联,所述第五电磁阀32的B口,第四电磁阀31的A口,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一油路26,所述第五电磁阀32,第二电磁阀29,第三电磁阀30的T口,第一溢流阀13,第二溢流阀14,第三溢流阀33,第四溢流阀34,第五溢流阀37的T口,第一单向阀35,第二单向阀36的进油口并联接入所述第二油路3,所述第三电磁阀30的A口,第一电磁阀28的B口,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十油路23,所述第三电磁阀30,第二电磁阀29,第四电磁阀31的B口,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无杆腔,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有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二油路27,所述第二电磁阀29的P口,第一电磁阀28的A口,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有杆腔,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无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九油路22,所述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或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的LS口并联后与梭阀40的三通口相连。
当所述第七电磁阀43得电,第一电磁阀28、第二电磁阀29、第三电磁阀30、第四电磁阀31、第五电磁阀32、第六电磁阀42失电,称为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电磁阀28、第三电磁阀30、第四电磁阀31、第五电磁阀32、第七电磁阀43得电,第二电磁阀29、第六电磁阀42失电,称为第二状态;当所述第二电磁阀29、第四电磁阀31、第五电磁阀32、第六电磁阀42得电,第一电磁阀28、第三电磁阀30、第七电磁阀43失电,称为第三状态;当所述第二电磁阀29、第四电磁阀31、第五电磁阀32、第七电磁阀43得电,第一电磁阀28、第三电磁阀30、第六电磁阀42失电,称为第四状态。
在第一状态,液压油通过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进入第九油路22或第十油路23,再进入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或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或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有杆腔;另一侧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或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有杆腔,和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或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无杆腔的液压油进入第十油路23或第九油路22,最终接回油箱,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
在第二状态,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入第十一油路26和第十二油路27,进入不同侧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和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或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另一侧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或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和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无杆腔的液压油进入第第十二油路27和第十一油路26,最终接回油箱,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
在第三状态,液压油通过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进入第十油路23,再进入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而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一油路26,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左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入第十一油路26,进入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而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油路23,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右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在第四状态,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入第十一油路26,再进入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而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油路23,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左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入第十油路23,再进入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而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一油路26,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右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如图3所示,所述的转向对中液压系统5中,所述第八电磁阀47得电,第九电磁阀48失电,称为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九电磁阀48得电,第八电磁阀47失电,称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液压油进入后驾驶室对中油缸52,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在第二状态,液压油进入前驾驶室对中油缸51,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
在转向对中液压系统5中,从三通流量阀19旁通口出来的液压油先通过第三单向阀44连接至第八电磁阀47的B口,第九电磁阀48的A口,蓄能器55的进油口和先导式卸荷阀45的A口,此时先导式卸荷阀45的A口的压力会不断升高,当先导式卸荷阀45的A口的压力达到其卸荷的设定值,先导式卸荷阀45的P口和T口接通,此时P口的液压油直接回油;当先导式卸荷阀45的A口的压力小于其充压的设定值,先导式卸荷阀45的P口和T口断开,此时先导式卸荷阀45的A口会重新充液,压力又重新升高至其卸荷的设定值之后不断循环;所述第八电磁阀47的P口,前驾驶室对中油缸51的进油口并联接入所述第十四油路49,所述第九电磁阀48的P口,后驾驶室对中油缸52的进油口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五油路50,所述手动开关阀54的出油口与蓄能器55的进油口串联。
如图4所示,所述的液压散热系统8中,所述第十电磁阀62失电为第一状态,所述第十电磁阀62得电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液压油直接进入液压散热器总成65的进油口,液压散热系统8的散热器马达不工作,在第二状态,液压油进入液压散热系统8的散热器马达,向液压散热器吸风进行散热。
液压油箱56除了提供液压油和进行散热功能之外,液压油箱56上还集成了空气滤清器58,液位液温计59,液压油箱电子温度开关60,回油滤61。空气滤清器58是过滤进入液压油箱中的空气,液位液温计59是提供液压油箱56油位和油温的显示,液压油箱电子温度开关60是当油箱温度超过开关的设定温度时,向外输出一个电信号,以控制第十电磁阀62得电,使散热马达工作,回油滤61是用作把整个液压散热系统8的液压油进行过滤。
在液压散热系统8中,从应急阀18的T口出来的液压油通过第四单向阀63进入第十电磁阀62,所述第十电磁阀62的A口、T口,液压散热器总成65的进油口并联接入所述第五油路7,所述第十电磁阀62的B口,液压散热器总成65的马达进油口串联接入所述第十七油路64,所述液压散热器总成65的出油口,回油滤61的进油口串联接入第十八油路6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其特征于,由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油路,转向对中液压系统和液压散热系统构成;其中第一油路与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中应急阀的T口相连,第三油路与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中三通流量阀的2口相连,第五油路分别和第二油路、第四油路相连;所述的第一油路作为所述液压散热系统中液压马达的供油管道,所述第二油路作为所述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的回油管路,所述第三油路作为所述转向对中液压系统的供油管道,所述第四油路作为转向对中系统的回油管道,所述第五油路作为所述液压散热系统中散热器的供油管道;
所述多模式转向液压系统,包括定量泵,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油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溢流阀,第一、第二压力过滤器,应急阀,三通流量阀,前左、前右、后左、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电磁阀,第一、第二单向阀,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梭阀;其中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第一压力过滤器的进口、出口和应急阀依次串联在第六油路上,第一溢流阀在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和第一压力过滤器进口之间,与第六油路并联;所述的定量泵、第二压力过滤器进口、出口和应急阀依次串联在第八油路上,第二溢流阀在定量泵和第二压力过滤器之间,与第八油路并联;负载敏感压力切断变量泵和梭阀的三通口串联;所述应急阀的一端口与三通流量阀的一端口相连,应急阀的另一端口与液压散热系统串联接入第一油路,所述三通流量阀的另一端另与转向对中液压系统串联接入所述第三油路,所述三通流量阀的第三个端口与所述第六电磁阀和第七电磁阀并联,所述第六电磁阀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两个端口相连,所述第七电磁阀的两个端口分别与所述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两个端口相连,第六电磁阀,第七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溢流阀并联接入第十三油路,所述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一端口、第一单向阀、第三溢流阀、与第五电磁阀并联,前、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另一端口、第二单向阀、第四溢流阀与第三电磁阀并联,第五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串联,第五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后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并联接入第十一油路,第五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溢流阀,第一、第二单向阀、并联接入所述第二油路,第三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前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前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十油路;所述第三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后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二油路;所述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前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前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并联接入所述第九油路,所述前、后驾驶室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的LS口与梭阀的三通口相连;
所述的转向对中液压系统包括第三单向阀,先导式卸荷阀,低压报警压力开关,第八、第九电磁阀,第十四、第十五、第十六油路,前、后驾驶室对中油缸,手动开关阀,蓄能器;其中所述的第三单向阀和先导式卸荷阀并联接入所述第三油路,所述先导式卸荷阀,第三单向阀,第八、第九电磁阀,低压报警压力开关与手动开关阀并联,且所述先导式卸荷阀,第十六油路,第八、第九电磁阀并联接入所述第四油路,所述第八电磁阀、前驾驶室对中油缸组并联接入所述第十四油路,所述第九电磁阀、后驾驶室对中油缸组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五油路,所述手动开关阀与蓄能器串联;
所述的液压散热系统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油箱低油位报警开关,空气滤清器,液位液温计,液压油箱电子温度开关,回油滤,第十电磁阀,第四单向阀,第十七油路,液压散热器总成,第十八油路;其中所述液压油箱低油位报警开关,空气滤清器,液位液温计,液压油箱电子温度开关,回油滤安装在液压油箱上;第四单向阀,第十电磁阀串联接入第一油路;第十电磁阀与液压散热器总成并联接入第五油路;第十电磁阀,液压散热器总成串联接入第十七油路;液压散热器总成,回油滤串联接入第十八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于:
当所述第七电磁阀得电,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失电,称为第一状态,此时液压油通过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进入第九油路或第十油路,再进入前左转向活塞油缸或前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或前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另一侧前右转向活塞油缸或前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和前左转向活塞油缸或前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的液压油进入第十油路或第九油路,最终接回油箱,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
当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得电,第二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失电,称为第二状态,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进入第十一油路和第十二油路,进入不同侧后左转向活塞油缸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和后右转向活塞油缸或后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另一侧后右转向活塞油缸或后左转向活塞油缸的有杆腔,和后左转向活塞油缸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的无杆腔的液压油进入第第十二油路和第十一油路,最终接回油箱,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
当所述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得电,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失电,称为第三状态,液压油通过前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8进入第十油路23,再进入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而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一油路26,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左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入第十一油路26,进入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而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油路23,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右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当所述第二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第七电磁阀得电,第一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六电磁阀失电,称为第四状态,在第四状态,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入第十一油路26,再进入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而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油路23,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左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液压油通过后负载敏感全液压转向器39进入第十油路23,再进入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有杆腔,而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的有杆腔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无杆腔的液压油接入第十一油路26,最终接回油箱,其中前左转向活塞油缸20的左侧无杆腔和前右转向活塞油缸21的左侧有杆腔和右侧无杆腔,与后左转向活塞油缸24或后右转向活塞油缸25的左侧无杆腔和右侧有杆腔之间的液压油形成联动,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右转的八字转向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于,所述的转向对中液压系统中,所述第八电磁阀得电,第九电磁阀失电,称为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九电磁阀得电,第八电磁阀失电,称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液压油进入后驾驶室对中油缸,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前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在第二状态,液压油进入前驾驶室对中油缸,此时车辆转向模式为后驾驶室汽车驾驶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于,在转向对中液压系统中,从三通流量阀旁通口出来的液压油先通过第三单向阀连接至第八电磁阀的B口,第九电磁阀的A口,蓄能器的进油口和先导式卸荷阀的A口,此时先导式卸荷阀的A口的压力会不断升高,当先导式卸荷阀的A口的压力达到其卸荷的设定值,先导式卸荷阀的P口和T口接通,此时P口的液压油直接回油;当先导式卸荷阀的A口的压力小于其充压的设定值,先导式卸荷阀的P口和T口断开,此时先导式卸荷阀的A口会重新充液,压力又重新升高至其卸荷的设定值之后不断循环;所述第八电磁阀的P口,前驾驶室对中油缸的进油口并联接入所述第十四油路,所述第九电磁阀的P口,后驾驶室对中油缸的进油口并联接入所述第十五油路,所述手动开关阀的出油口与蓄能器的进油口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于,所述的液压散热系统中,所述第十电磁阀失电为第一状态,所述第十电磁阀得电为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液压油直接进入液压散热器总成的进油口,液压散热系统的散热器马达不工作,在第二状态,液压油进入液压散热系统的散热器马达,向液压散热器吸风进行散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的使用方法,在液压散热系统中,从应急阀的T口出来的液压油通过第四单向阀进入第十电磁阀,所述第十电磁阀的A口、T口,液压散热器总成的进油口并联接入所述第五油路,所述第十电磁阀的B口,液压散热器总成的马达进油口串联接入所述第十七油路,所述液压散热器总成的出油口,回油滤的进油口串联接入第十八油路。
CN201310682064.XA 2013-12-13 2013-12-13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Active CN1040580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2064.XA CN104058001B (zh) 2013-12-13 2013-12-13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82064.XA CN104058001B (zh) 2013-12-13 2013-12-13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8001A true CN104058001A (zh) 2014-09-24
CN104058001B CN104058001B (zh) 2016-08-31

Family

ID=51546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82064.XA Active CN104058001B (zh) 2013-12-13 2013-12-13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8001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68236A (zh) * 2016-08-31 2016-11-30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的加载提升液压系统
WO2017071596A1 (zh) * 2015-10-28 2017-05-04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
CN106954401A (zh) * 2017-04-13 2017-07-18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手动自动导航一体式履带联合收割机转向系统
CN107891854A (zh) * 2017-12-14 2018-04-10 湖北先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向驾驶制动离合系统
CN107972730A (zh) * 2017-12-19 2018-05-0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桥联动系统及起重机
CN108202757A (zh) * 2016-12-16 2018-06-2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锁桥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双向行驶车辆
CN108313123A (zh) * 2018-03-05 2018-07-24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电液转向电气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834665A (zh) * 2019-11-04 2020-02-25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车辆及其随动转向装置
CN112455536A (zh) * 2020-12-08 2021-03-09 吉林大学 一种电液冗余全轮转向系统
CN113404730A (zh) * 2021-07-30 2021-09-17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液压蓄能器和变量马达的电动装载机的转向系统
CN113911207A (zh) * 2021-09-30 2022-01-11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带有自动对中及应急启动功能的转向系统
CN114290855A (zh) * 2022-01-10 2022-04-08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115320706A (zh) * 2022-08-25 2022-11-11 吉林大学 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实现非道路车辆线控转向的液压系统
CN115447667A (zh) * 2022-09-19 2022-12-09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装载机的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4905A1 (en) * 1991-09-03 1993-03-18 Caterpillar Inc. Steering control arrangement
DE102005013104A1 (de) * 2005-03-18 2006-10-05 Thyssenkrupp Presta Steertec Gmbh Servolenkung mit hydraulischer Momentüberlagerung
CN101155722A (zh) * 2005-03-31 2008-04-02 卡特彼勒公司 电液转向控制系统
CN201357777Y (zh) * 2009-02-24 2009-12-0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运输框架车液压系统
CN101954927A (zh) * 2010-10-19 2011-0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 单动力源多系统工作的多负荷传感液压系统
JP2012111335A (ja) * 2010-11-24 2012-06-14 Showa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故障検出装置および故障検出方法
CN102785694A (zh) * 2012-08-11 2012-11-21 山西强力矿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车辆实现双向行驶的液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3004905A1 (en) * 1991-09-03 1993-03-18 Caterpillar Inc. Steering control arrangement
DE102005013104A1 (de) * 2005-03-18 2006-10-05 Thyssenkrupp Presta Steertec Gmbh Servolenkung mit hydraulischer Momentüberlagerung
CN101155722A (zh) * 2005-03-31 2008-04-02 卡特彼勒公司 电液转向控制系统
CN201357777Y (zh) * 2009-02-24 2009-12-09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运输框架车液压系统
CN101954927A (zh) * 2010-10-19 2011-01-26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军械技术研究所 单动力源多系统工作的多负荷传感液压系统
JP2012111335A (ja) * 2010-11-24 2012-06-14 Showa Corp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故障検出装置および故障検出方法
CN102785694A (zh) * 2012-08-11 2012-11-21 山西强力矿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车辆实现双向行驶的液压系统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1596A1 (zh) * 2015-10-28 2017-05-04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行驶摆渡车液压系统
CN106168236B (zh) * 2016-08-31 2018-06-08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的加载提升液压系统
CN106168236A (zh) * 2016-08-31 2016-11-30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半挂车的加载提升液压系统
CN108202757A (zh) * 2016-12-16 2018-06-26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锁桥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双向行驶车辆
CN106954401A (zh) * 2017-04-13 2017-07-18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手动自动导航一体式履带联合收割机转向系统
CN107891854A (zh) * 2017-12-14 2018-04-10 湖北先行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向驾驶制动离合系统
CN107972730A (zh) * 2017-12-19 2018-05-0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桥联动系统及起重机
CN108313123A (zh) * 2018-03-05 2018-07-24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程车辆的电液转向电气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834665A (zh) * 2019-11-04 2020-02-25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一种车辆及其随动转向装置
CN112455536B (zh) * 2020-12-08 2021-11-19 吉林大学 一种电液冗余全轮转向系统
CN112455536A (zh) * 2020-12-08 2021-03-09 吉林大学 一种电液冗余全轮转向系统
CN113404730A (zh) * 2021-07-30 2021-09-17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液压蓄能器和变量马达的电动装载机的转向系统
CN113404730B (zh) * 2021-07-30 2023-05-05 华侨大学 一种基于液压蓄能器和变量马达的电动装载机的转向系统
CN113911207A (zh) * 2021-09-30 2022-01-11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带有自动对中及应急启动功能的转向系统
CN113911207B (zh) * 2021-09-30 2024-02-20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一种带有自动对中及应急启动功能的转向系统
CN114290855A (zh) * 2022-01-10 2022-04-08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114290855B (zh) * 2022-01-10 2023-09-12 徐州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车辆底盘和车辆
CN115320706A (zh) * 2022-08-25 2022-11-11 吉林大学 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实现非道路车辆线控转向的液压系统
CN115320706B (zh) * 2022-08-25 2023-09-19 吉林大学 基于负载口独立控制实现非道路车辆线控转向的液压系统
CN115447667A (zh) * 2022-09-19 2022-12-09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装载机的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5447667B (zh) * 2022-09-19 2023-07-28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挖掘装载机的转向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8001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8001A (zh) 带多模式转向和自动对中功能的双向驾驶车辆液压系统
CN102351005B (zh) 多模式转向液压控制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轮式起重机
CN102673639B (zh) 液压转向控制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起重机
US10370027B2 (en) Steering system for a trailing axle of a vehicle
CN203528598U (zh) 一种多轴分组转向装置及多轴车辆
US20170327147A1 (en) Steering System for a Trailing Axle of a Vehicle
CN104608819A (zh) 用于多轴车辆的多轴转向系统和多轴车辆
CN111301518B (zh) 后桥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386853A (zh) 双向驾驶液压转向系统及双向驾驶车辆
CN103465957A (zh) 一种手动切换的多模式转向液压控制系统以及轮式起重机
CN114179906A (zh) 应急转向系统及作业车辆
CN203543914U (zh) 支腿控制液压系统与工程车辆
CN103994216B (zh) 手动转向液压动力牵引车液压控制系统
CN204055960U (zh) 一种多轴越野车全轮转向装置
BR112015010414B1 (pt) Veículo rodoviário pesado compreendendo um sistema de propulsão híbrido e método para controle de um sistema de propulsão híbrido
CN111120433B (zh) 电动叉车及其液压系统
CN103465955A (zh) 起重机转向轴锁定的液压控制阀组、转向系统及起重机
CN104071218A (zh) 一种车辆纵向行驶转向机构
CN203450197U (zh) 一种牵引车液压转向系统
CN206485591U (zh) 开合型静压挂弹车
CN113635966B (zh) 一种四轮驱动滑移转向底盘液压控制系统
CN103727182A (zh) 一种四驱分动箱
CN209814088U (zh) 一种金属矿山井下混凝土搅拌车全液压转向系统
GB1480031A (en) Vehicle auxiliary hydrostatic drive system
CN107879290A (zh) 一种多向叉车前轮转向的放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