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7805A -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7805A
CN104057805A CN201410279896.1A CN201410279896A CN104057805A CN 104057805 A CN104057805 A CN 104057805A CN 201410279896 A CN201410279896 A CN 201410279896A CN 104057805 A CN104057805 A CN 104057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obile
conditioning system
converter
thermoelectric
local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798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7805B (zh
Inventor
邓亚东
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4102798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7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7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7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7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78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热电发电装置,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布置在催化反应器与消声器之间,且所述热电发电装置串联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上;第一DC/DC转化器,连接在所述热电发电装置与汽车电源之间;热电制冷装置;第二DC/DC转化器,连接在所述汽车电源与热电制冷装置之间;以及变频器,连接在汽车电源与汽车空调压缩机之间。该系统能够弥补传统汽车空调上述不足,充分利用人体的温度场、湿度场与乘坐舒适性、工作效率的规律,将现今利用尾气温差发电所收回的电能有效地作为空调系统的动力来使用。既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又减少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并可提高乘员夏季高温乘坐舒适性。

Description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属于热电发电及热电制冷技术在制冷及汽车空调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燃料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用于驱动汽车做有用功的比例为:柴油机为34~38%,汽油机为25~28%;尾气带走热量的比例为30~45%。发动机废气的直接排放既会造成大气污染,又是对能量的浪费。
汽车空调压缩机一般与汽车主发动机通过电磁离合器进行连接,因而通过控制电磁离合器的吸合和断开,可以实现压缩机的非连续运行,进而实现制冷剂流量的调节。该方法的缺点是容易使系统运行不平稳,造成车室温度波动大,而且压缩机在启动时功耗大,能量损失较大,效率低,对轿车的行驶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局部空调系统是在较大的空间内,设置的一个满足个人生存和工作环境需求的空调系统。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就是在车内驾驶区设置的一个能保证驾驶者高效工作,且能与车内传统空调系统兼容的空调子系统。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可根据车内乘员需求,通过变频调节方法,实现空调压缩机的低功耗输出,减少空调系统的能耗。
传统汽车空调制冷时,通常只会通过风机、风道将冷空气送入驾驶室。但人体各个部位对热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这种单一制冷方式没有合理利用人体温度场、湿度场分布特点,不利于快速、有效地降低乘员体表温度、散去乘员体表汗液以提高夏季高温乘坐舒适性,且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该系统能够弥补传统汽车空调上述不足,充分利用人体的温度场、湿度场与乘坐舒适性、工作效率的规律,将现今利用尾气温差发电所收回的电能有效地作为空调系统的动力来使用。既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又减少了空调系统的能耗,并可提高乘员夏季高温乘坐舒适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
热电发电装置,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布置在催化反应器与消声器之间,且所述热电发电装置串联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上;
第一DC/DC转化器,连接在所述热电发电装置与汽车电源之间;
热电制冷装置;
第二DC/DC转化器,连接在所述汽车电源与热电制冷装置之间;以及
变频器,连接在汽车电源与汽车空调压缩机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水箱、第一热电模块、高温气箱、第二热电模块和第二冷却水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电制冷装置包括:冷却水箱、循环水泵、第一导热金属片和第二导热金属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金属片和第二导热金属片之间的热电模块;第一导热金属片分别与冷却水箱和循环水泵连接,冷却水箱与循环水泵连接;第二导热金属片与座椅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汽车电源与热电制冷装置之间设置开关S1、汽车电源与局部空调系统之间设置开关S2、发动机与电磁离合器之间设置开关S3.
本发明充分利用人体的温度场、湿度场与乘坐舒适性、工作效率的规律,将现今利用尾气温差发电所收回的电能有效地作为空调系统的动力来使用。它具有以下优点:
实现了汽车节能减排。本发明既能充分利用废气中的低品位热能产生电能,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又能降低进入消声器的废气流温度、压力,而使整车噪声水平下降,改善整车排放性能。
热电制冷装置弥补了传统汽车空调的不足。本发明中热电制冷装置无压缩机、R12或R134a等制冷介质,因而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无噪声、使用时间长、无R12或R134a等制冷介质污染等优点,可灵活布置在各种需要冷却的场合。
减轻了对直流电源的依赖。本发明中热电发电装置与热电制冷装置联合工作,热电发电装置基于塞贝克效应,利用发动机废气高温与冷却水低温形成的温差发电,为布置在座椅上的热电制冷装置工作提供电能。当热电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大于热电制冷装置所需电能时,还可为局部空调系统供电。
制冷效果好、能耗小。本发明合理利用了人体温度场、湿度场分布特点,设置了3个可供选择的制冷模式,对提高乘员夏季乘坐舒适性有显著效果。本发明通过变频调节方法,实现空调压缩机的低功耗输出,故能耗较小。
与传统汽车空调兼容性好。本发明可与传统汽车空调系统共用压缩机、风机、风道,可实现独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热电发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为热电制冷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为局部空调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传统空调系统与局部空调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包括:热电发电装置、第一DC/DC转化器、热电制冷装置和第二DC/DC转化器,热电发电装置布置在汽车催化反应器与消声器之间,且该热电发电装置串联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上。第一DC/DC转化器连接在热电发电装置与汽车电源之间;第二DC/DC转化器连接在汽车电源与热电制冷装置之间。本发明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分别接收感应的乘员温度场和湿度场信号,然后分别与热电发电装置和局部空调系统连接。控制单元可对系统中气路、水路中流体温度、流量及电路中电流、电压进行实时监测,并控制在合适范围内。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变频器对空调压缩机排量进行无级控制,控制单元控制局部空调系统优先使用热电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
如图2所示,热电发电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水箱、第一热电模块、高温气箱、第二热电模块和第二冷却水箱。
电发电装置是基于塞贝克效应,在控制单元的作用下,利用发动机废气高温与冷却水低温形成的温差发电。
热电发电装置串联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上,布置在催化反应器与消声器之间。热电发电装置与发动机共用一个冷却系统。
热电模块安装在冷却水箱与高温气箱之间,通过冷却水箱外侧的紧固装置进行定位夹紧。上下两层冷却水箱采取同一层内串联,不同层之间并联的连接方式为热电模块提供较低且恒定的冷端温度。
如图3所示,热电制冷装置包括:冷却水箱、循环水泵、第一导热金属片和第二导热金属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金属片和第二导热金属片之间的热电模块;第一导热金属片分别与冷却水箱和循环水泵连接,冷却水箱与循环水泵连接;第二导热金属片与座椅连接。
局部空调系统的结构如图4所示,局部空调系统包括变频器,变频器连接在汽车电源与空调压缩机之间,变频器连接有控制子单元,通过控制子单元控制变频调节方法,实现空调压缩机的低功耗输出。局部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的结构如图5所示,传统空调系统是电磁离合器连接在发动机与空调压缩机之间,实现空调压缩机的高功耗输出。
本发明通过在传统空调管路增设控制阀和增湿装置,在驾驶区增设进、出风和导风装置,在驾驶区增设控制开关,实现人体最佳舒适性温度、湿度调节;在座椅上布置热电制冷装置,实现人体最佳接触温度要求。
本发明在汽车电源与热电制冷装置之间设置开关S1、汽车电源与局部空调系统之间设置开关S2、发动机与电磁离合器之间设置开关S3,从而对应有三种制冷模式:座椅制冷(S1接通)、局部空调制冷(S2接通)、传统空调制冷(S3接通),其中模式1、2可同时工作(S1、S2可同时接通),模式1、3可同时工作(S1、S3可同时接通),模式2、3不可同时工作(S2、S3不可同时接通)。驾驶员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单模式或者组合模式。当车内乘员较少时,可开启模式1或2或1、2组合模式,当车内乘员较多时,可开启模式3或1、3组合模式。

Claims (4)

1.一种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电发电装置,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布置在催化反应器与消声器之间,且所述热电发电装置串联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上;
第一DC/DC转化器,连接在所述热电发电装置与汽车电源之间;
热电制冷装置;
第二DC/DC转化器,连接在所述汽车电源与热电制冷装置之间;以及
变频器,连接在汽车电源与汽车空调压缩机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发电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第一冷却水箱、第一热电模块、高温气箱、第二热电模块和第二冷却水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制冷装置包括:冷却水箱、循环水泵、第一导热金属片和第二导热金属片,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金属片和第二导热金属片之间的热电模块;第一导热金属片分别与冷却水箱和循环水泵连接,冷却水箱与循环水泵连接;第二导热金属片与座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电源与热电制冷装置之间设置开关S1、汽车电源与局部空调系统之间设置开关S2、发动机与电磁离合器之间设置开关S3。
CN201410279896.1A 2014-06-20 2014-06-20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7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9896.1A CN104057805B (zh) 2014-06-20 2014-06-20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79896.1A CN104057805B (zh) 2014-06-20 2014-06-20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7805A true CN104057805A (zh) 2014-09-24
CN104057805B CN104057805B (zh) 2016-03-30

Family

ID=51545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7989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7805B (zh) 2014-06-20 2014-06-20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780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6133A (zh) * 2015-06-14 2015-10-21 杜耀珂 多能源同步发电装置
CN105564200A (zh) * 2016-01-12 2016-05-1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除湿加湿的汽车空调系统
CN107839630A (zh) * 2017-10-25 2018-03-2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夏季汽车高温利用的车内定时制冷系统
CN109057924A (zh) * 2018-09-25 2018-12-21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0330A (en) * 1977-09-19 1981-07-28 Verdell Harris Vehicle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US20090139207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Caterpillar Inc. Thermo-electric auxiliary power unit
JP2013062349A (ja) * 2011-09-13 2013-04-04 Ngk Spark Plug Co Ltd 熱電発電モジュール、熱電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3158496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提高机动车辆的能量效率的设备
US20130291921A1 (en) * 2011-01-21 2013-11-07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Thermoelectr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80330A (en) * 1977-09-19 1981-07-28 Verdell Harris Vehicle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US20090139207A1 (en) * 2007-11-30 2009-06-04 Caterpillar Inc. Thermo-electric auxiliary power unit
US20130291921A1 (en) * 2011-01-21 2013-11-07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Thermoelectric device
JP2013062349A (ja) * 2011-09-13 2013-04-04 Ngk Spark Plug Co Ltd 熱電発電モジュール、熱電発電システム、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CN103158496A (zh) * 2011-12-08 2013-06-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提高机动车辆的能量效率的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6133A (zh) * 2015-06-14 2015-10-21 杜耀珂 多能源同步发电装置
CN105564200A (zh) * 2016-01-12 2016-05-11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智能除湿加湿的汽车空调系统
CN107839630A (zh) * 2017-10-25 2018-03-27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夏季汽车高温利用的车内定时制冷系统
CN109057924A (zh) * 2018-09-25 2018-12-21 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7805B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96215U (zh) 太阳能汽车空调系统
CN102529642B (zh) 一种用于增程式电动车的空调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法
US20050257545A1 (en) Dual compressor HVAC system
CN201438053U (zh) 新型大客特种车空调系统
JP2007168775A (ja) 空調システムのための省エネ容量制御
KR20070122413A (ko) 도로 차량의 엔진 정지 공조 모듈에 대한 에너지 절감 제어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4057805B (zh) 基于汽车尾气温差发电的汽车局部空调系统
JP2000219035A (ja) 自動車の停止時空調法
JP2011116331A (ja) 電気自動車の空気調和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JP2005200011A (ja) 車両を停車時に空調するための空調装置
JP2006525899A (ja) 自動車用エネルギー供給システム
CN102476572A (zh) 车辆用温度控制装置
CN112635789B (zh)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182341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燃气采暖系统
WO2014107820A1 (zh) 燃油/燃气汽车用电动空调系统
CN203046811U (zh) 车载太阳能空调机组
CN103946062A (zh) 汽车空调的气温调节系统
KR20140144942A (ko) 전기 자동차
CN102008196A (zh) 一种垫子调温器
CN202186258U (zh) 一种冷暖型电动式客车用空调装置
CN201659863U (zh) 电动变频冷暖型工程车空调机组
CN111559220A (zh) 燃料电池的热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216783270U (zh) 燃料电池热管理集成系统及汽车
CN203032436U (zh) 座椅中风扇管道式温度控制模组装置
CN216002118U (zh) 一种增程式混合动力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