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6491B -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6491B
CN104056491B CN201410103348.3A CN201410103348A CN104056491B CN 104056491 B CN104056491 B CN 104056491B CN 201410103348 A CN201410103348 A CN 201410103348A CN 104056491 B CN104056491 B CN 1040564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surface side
mentioned
interval holding
former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033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6491A (zh
Inventor
堀江百合
新井雅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56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6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9/00Filtering material for liquid or gaseous fluids
    • B01D39/14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 B01D39/16Other self-supporting filtering material ; Other filtering material of organic material, e.g. synthetic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2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s embodying folded corrugated or wound sheet material
    • B01D46/521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s embodying folded corrugated or wound sheet material using folded, pleated material
    • B01D46/52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filters embodying folded corrugated or wound sheet material using folded, pleated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maintaining spacing between the pleats or fol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制造过滤器滤材时的多孔质层的透气性的降低并且能够使压力损失较低的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形成于上述滤材原材的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和形成于滤材原材的另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以隔着各平板部中的粘合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将粘合部相互间粘接的方式构成。

Description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捕集被过滤气体所含有的颗粒的过滤器滤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包括用于捕集该颗粒的多孔质层和粘合于该多孔质层的基材层在内的滤材原材进行打裥加工而成的过滤器滤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制造半导体、液晶的工厂的洁净室等中使用的过滤器滤材,公知有对包括用于捕集被过滤气体所含有的颗粒的多孔质层(例如由聚四氟乙烯构成的多孔质层等)和粘合于该多孔质层的至少一个面的基材层(例如无纺布等)在内的滤材原材进行打裥加工而成的过滤器滤材。
作为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粘合的方法,公知有例如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热层压的方法。具体地讲,公知有以下方法:使用具有热塑性的原材料构成的基材层,一边在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层叠了的状态下进行加热,一边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压接的方法;在将该基材层加热了的状态下将该基材层与多孔质层层叠和压接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在上述方法中,通过使软化了的基材层的一部分进入到多孔质层的孔中而产生的固着效果来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粘合。
然而,如上所述,在利用热层压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粘合的情况下,软化了的基材层的一部分会进入到多孔质层的孔中而将多孔质层的孔闭塞。因此,使多孔质层的透气性降低,从而成为压力损失较高的过滤器滤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012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在制造过滤器滤材时的多孔质层的透气性的降低并且使压力损失较低的过滤器滤材和该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器滤材,其是将滤材原材在多处弯曲而形成为皱襞状而成的,该滤材原材包括用于捕集被过滤气体所含有的颗粒的多孔质层和粘合于该多孔质层的至少一个面的基材层,该过滤器滤材包括:弯曲部,其是通过将上述滤材原材沿着一个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平板部,其是通过将滤材原材中的除了弯曲部之外的区域形成为板状而成的;以及多个间隔保持部,其形成在滤材原材的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之间和另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之间而保持相邻的弯曲部相互间的间隔,上述平板部具有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粘合而形成的粘合部、以及多孔质层和基材层没有粘合的非粘合部,形成于上述滤材原材的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和形成于滤材原材的另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以隔着各平板部中的粘合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将粘合部相互间粘接的方式构成。
采用该结构,通过在平板部上形成非粘合部,从而与在整个平板部上形成粘合部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压力损失较低的过滤器滤材。具体地讲,在非粘合部,多孔质层和基材层没有粘合起来,因此,不会发生以下情况:基材层的一部分进入到多孔质层的孔中而将该孔闭塞、或用于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粘接的粘接剂将多孔质层的孔闭塞。因此,非粘合部的透气性高于粘合部的透气性。
另外,由于穿过过滤器滤材的被过滤气体主要透过平板部,因此,通过使非粘合部形成于平板部,与在整个平板部上形成有粘合部的情况相比,会使过滤器滤材的透气性变高。如上所述,通过在平板部设置非粘合部,能够获得压力损失较低的过滤器滤材。
另外,有时该过滤器滤材在被向平板部相互间的间隔扩大那样的方向(以下也记作拉伸方向)拉伸了的状态下使用,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多孔质层和基材层局部地分离。具体地讲,当过滤器滤材被沿拉伸方向拉伸时,形成于滤材原材的一面侧的间隔保持部(以下也记作一面侧间隔保持部)和形成于滤材原材的另一面侧的间隔保持部(以下也记作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沿着拉伸方向被拉开。此时,在一面侧间隔保持部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隔着平板部重叠的区域(以下也记作间隔保持部重叠部)中,形成平板部的滤材原材被一面侧间隔保持部向一面侧拉伸的同时被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向另一面侧拉伸。因此,在间隔保持部重叠部,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拉开那样的力会施加于滤材原材,从而有可能在多孔质层与基材层之间形成空间。
然而,一面侧间隔保持部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以隔着平板部中的粘合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将粘合部相互间粘接的方式构成,由此,即使一面侧间隔保持部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沿着拉伸方向分开时,也能够利用粘合部来维持位于一面侧间隔保持部与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之间的多孔质层与基材层之间的粘合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多孔质层和基材层被拉开,从而能够抑制在多孔质层与基材层之间形成空间而使过滤器滤材的压力损失增加。
另外,优选的是,上述粘合部沿着与上述弯曲部交叉的方向连续或间断性地形成,上述间隔保持部形成在各平板部中的粘合部的内侧,并且沿着与弯曲部交叉的方向连续或间断性地形成。
另外,优选上述粘合部与上述间隔保持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是粘合部的面积的10%~100%。并且,优选通过将上述多孔质层和上述基材层热层压而形成粘合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其是形成上述过滤器滤材的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在滤材原材的两个面上以隔着形成于上述滤材原材中的成为上述平板部的区域的上述粘合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了粘接剂之后,使滤材原材弯曲成皱襞状而形成多个弯曲部和多个平板部,并且,在滤材原材的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和另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之间,将滤材原材的一面侧的粘接剂相互间接合,将滤材原材的另一面侧的粘接剂相互间接合,从而在滤材原材的一面侧和另一面侧以隔着粘合部重叠的方式形成间隔保持部。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能够抑制制造过滤器滤材时的多孔质层的透气性的降低并且能够使压力损失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滤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滤材所使用的滤材原材的立体图和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的(a)是利用与平板部交叉的面剖切该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滤材而成的剖视图,图3的(b)是利用沿着过滤器滤材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的面剖切间隔保持部重叠部而成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滤材的剖视图。
图5的(a)是表示构成另一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滤材的滤材原材的立体图,图5的(b)是表示构成该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滤材的间隔保持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滤材1是通过将用于捕集被过滤气体所含有的颗粒的滤材原材2在多处弯曲而形成为皱襞状而成的过滤器滤材(以下也记作打裥加工)。另外,过滤器滤材1包括:多个弯曲部1a,该多个弯曲部1a是通过将滤材原材2沿着一个方向弯曲而形成的;多个平板部1b(具体地讲是弯曲部1a、1a之间的平板状的部位),该多个平板部1b是通过将该弯曲部1a之外的区域形成为板状而成的;以及多个间隔保持部3,该多个间隔保持部3形成在滤材原材2的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1b和另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1b之间而保持相邻的弯曲部1a、1a相互间的间隔。
间隔保持部3配置在相邻的平板部1b、1b中的相对的一对相对面(以下也记作滤材相对面)1c、1c之间并粘接在各滤材相对面1c、1c上。由此,相邻的平板部1b、1b(具体地讲是一对滤材相对面1c、1c)经由间隔保持部3相连结。
间隔保持部3是通过将肋(日文:ビード)部3a、3a相互间连结而形成的,该肋部3a、3a是在一对滤材相对面1c、1c上分别涂敷粘接剂而成的。具体地讲,以横跨各弯曲部1a的峰侧面的方式呈线状涂敷粘接剂而形成肋部3a。然后,通过将相邻的肋部3a、3a中的位于一对滤材相对面1c、1c之间的部位相互间连结而形成间隔保持部3。作为构成肋部3a的粘接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热熔胶。作为肋部3a的厚度,能够根据期望的各弯曲部1a之间的间隔而适当设定。
另外,沿各弯曲部1a延伸的方向(长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间隔保持部3。具体地讲,以与相邻的两个弯曲部1a、1a中的、沿一个弯曲部1a的长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的多个肋部3a中的每一个肋部相对应的方式,沿另一个弯曲部1a的长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多个肋部3a。并且,通过将相邻的肋部3a、3a相互间连结,从而沿各弯曲部1a的长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多个间隔保持部3。
如图2所示,上述滤材原材2在进行打裥加工之前的状态下形成为与一个方向正交的另一个方向为长度方向。另外,滤材原材2既可以构成为通过自形成为长条状且被卷起的状态放卷而成为片状,也可以是形成为规定长度的单片体状。另外,滤材原材2包括用于捕集被过滤气体所含有的颗粒的多孔质层2a、和具有透气性且层叠于该多孔质层2a的至少一个面的基材层2b。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材层2b粘合于多孔质层2a的一个面而形成滤材原材2。
使用能够捕集上述颗粒的多孔质的片材(以下也记作多孔质片)来形成上述多孔质层2a。作为该多孔质片,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根据过滤器滤材1的用途而适当选择。作为该多孔质片,能够使用例如将聚四氟乙烯(PTFE)形成为片状而成的PTFE片。作为形成该PTFE片的方法,例如能够采用下述方法。
具体地讲,向PTFE细粉中添加液状润滑剂而形成膏状的混合物。作为液状润滑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对混合物表面赋予适度的润湿性即可,若液状润滑剂能够利用提取处理、加热处理而被除去,则特别优选。例如,作为液状润滑剂,能够使用流体石蜡、石脑油、白油等烃类物质等。作为液状润滑剂的添加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的是,例如相对于PTFE细粉100重量份为5重量份~50重量份。
然后,将上述混合物预成形而形成预成形体。优选在液状润滑剂不会自混合物分离的程度的压力下进行预成形。接下来,通过将得到的预成形体挤出成形、轧制成形而成形为片状。之后,通过将得到的成形体单轴拉伸或者双轴拉伸而使该成形体多孔质化,成为PTFE片。此外,作为拉伸条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在30℃~400℃的温度环境下,针对各轴来说,拉伸倍率为1.5倍~200倍。另外,在拉伸工序中没有进行烧制处理的情况下,优选在拉伸工序后以熔点以上的温度烧制PTFE片。
上述基材层2b是使用具有透气性的片材(以下也记作透气性片)形成的。作为透气性片,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使用例如无纺布、纺布、网等。特别是,在使多孔质层2a(多孔质层片)和基材层2b(透气性片)热熔接(热层压)的情况下,优选使用由具有热塑性的原材料构成的透气性片。例如,能够使用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等)、聚酰胺、聚酯、芳香族聚酰胺、丙烯酸、聚酰亚胺等合成纤维以及上述物质的复合材料等。此外,若透气性片由单一成分构成,则有可能使整个透气性片熔融而不能保持基材层2b的形态,因此,优选使用以具有熔点差的两种成分为原料的透气性片。例如,能够将PET/PE的芯鞘纤维、PP/PE的混纺无纺布等用作透气性片。
滤材原材2是通过将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局部粘合而形成的。具体地讲,滤材原材2具有将多孔质层2a的一部分和基材层2b的一部分粘合而形成的粘合部2c以及由该粘合部2c以外的区域(即,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没有粘合的区域)构成的非粘合部2d。并且,在粘合部2c中形成有将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中的对峙的面相互间进行粘合的区域(以下也记作粘合区域)A1。
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呈带状)形成。并且,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以遍布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全长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另外,沿着滤材原材2的宽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另外,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沿着与在对滤材原材2进行打裥加工时被弯曲的区域(以下也记作弯曲预定区域)A2交叉的方向(更详细地讲,以与区域A2交叉的方式)形成。由此,在对滤材原材2进行打裥加工时,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的一部分形成在弯曲部1a的内侧。
另一方面,非粘合部2d形成于粘合部2c彼此之间并形成于滤材原材2中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与粘合部2c之间。非粘合部2d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本实施方式中呈带状)形成。并且,非粘合部2d以遍布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全长的方式连续地形成。在该非粘合部2d中,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以贴紧的状态层叠。
作为形成上述那样的滤材原材2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的方法:在用于形成多孔质层2a的多孔质片和用于形成基材层2b的透气性片之间配置热熔胶、压敏型粘接剂,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压接。或者,能够采用在将透气性片加热而软化后将该透气性片与多孔质片压接(换言之为热层压)的方法。
作为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压接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的方法: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一边层叠一边输送至一对辊构件(未图示)之间,而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连续地压接。或者,能够采用在将单片体状的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层叠的状态下配置于一对板(未图示)之间而对每个单片体间断性地进行压接的方法。
在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热层压时,能够使用由表面温度被设定为透气性片的熔点温度的热辊和自下方对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以层叠状态进行支承的支承辊构成的一对辊构件。并且,通过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热层压,从而使透气性片软化而进入到多孔质片的孔中,利用固着效果使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粘合而形成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
另外,作为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呈带状形成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构成为,例如,在热辊的表面上沿着旋转方向设置凸状部,在该凸状部与另一个辊构件之间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压接。由此,透气性片仅在与热辊的凸状部接触的位置处软化,而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热层压。由此,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呈带状形成粘合部2c和粘合区域A1,并且呈带状形成非粘合部2d。
作为使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滤材原材2来形成过滤器滤材1的方法,首先,对滤材原材2进行打裥加工。具体地讲,将滤材原材2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在多处(即,各弯曲预定区域A2)弯曲而形成为皱襞状。由此,在滤材原材2中形成过滤器滤材1中的多个弯曲部1a和多个平板部1b。
接着,在滤材原材2的两个面上涂敷粘接剂而形成肋部3a。具体地讲,将形成为皱襞状的滤材原材2拉伸为打裥加工前的平坦状态,并在滤材原材2的两个面上涂敷粘接剂而形成肋部3a。该肋部3a形成于滤材原材2的粘合部2c的内侧。另外,形成在滤材原材2的一面侧和另一面侧的肋部(以下也记作一面侧肋部和另一面侧肋部)3a分别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并且沿着滤材原材2的宽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此外,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大致同一直线上。
此外,作为肋部3a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形成为线状。此外,肋部3a形成在弯曲预定区域A2中的在形成了弯曲部1a时成为峰侧的面的附近。具体地讲,肋部3a以与滤材原材2中的弯曲预定区域A2交叉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形成为线状的肋部3a在其大致中央部与弯曲预定区域A2交叉。此外,肋部3a形成在形成了弯曲部1a时成为峰侧的面上。也就是说,构成为相邻的弯曲预定区域A2、A2中的一个弯曲预定区域A2和一面侧肋部3a交叉、并且另一个弯曲预定区域A2和另一面侧肋部3a交叉。
此外,作为从肋部3a和弯曲预定区域A2的交叉位置到肋部3a的端部为止的长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肋涂敷长度比率大于50%的长度。肋涂敷长度比率是指,从肋部3a和弯曲预定区域A2的交叉位置到肋部3a的一端部为止的长度相对于相邻的弯曲预定区域A2、A2之间的距离的比例。也就是说,肋部3a从与弯曲预定区域A2的交叉位置形成到超过相邻的弯曲预定区域A2、A2之间的区域(即,成为平板部1b的区域)(以下记为平板部预定区域)A3的中央部的位置。另外,相邻的弯曲预定区域A2、A2之间的距离是指,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连结一个弯曲预定区域A2的中央部和另一个弯曲预定区域A2的中央部的距离。
此外,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以隔着滤材原材2(具体地讲是平板部预定区域A3)重叠的方式形成。更详细地讲,以分别与相邻的弯曲预定区域A2、A2交叉的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中的、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同一直线上的肋部3a相互间在平板部预定区域A3中隔着滤材原材2重叠的方式形成。此外,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以它们位于平板部预定区域A3的内侧的端部相互间隔着滤材原材2重叠的方式形成。此外,作为平板部预定区域A3中的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重叠的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的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
通过像上述那样形成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从而在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重叠的区域中,滤材原材2的粘合部2c位于一面侧肋部3a与另一面侧肋部3a之间。换言之,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以隔着滤材原材2的粘合部2c重叠的方式形成。
作为用于构成肋部3a的粘接剂,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热熔胶。作为将热熔胶涂敷在滤材原材2上时的温度,根据热熔胶的成分而不同,例如优选为100℃~250℃,更优选为140℃~230℃。
将像上述那样形成有肋部3a的滤材原材2在各弯曲预定区域A2中再次弯曲而形成为皱襞状。由此,如图3的(a)和图3的(b)所示,形成多个弯曲部1a和多个平板部1b,并且,各肋部3a中的位于各平板部1b之间的部位相互间接合而形成间隔保持部3,从而成为过滤器滤材1。因此,在使用热熔胶作为用于构成肋部3a的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热熔胶软化到热熔胶相互间能够接合的程度时(敞露时间内)将滤材原材2再次形成为皱襞状。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过滤器滤材1中的与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相当的方向上的尺寸设为过滤器滤材1的长度L1。此外,将过滤器滤材1中的与滤材原材2的宽度方向相当的方向上的尺寸设为过滤器滤材1的宽度L2。此外,将以滤材原材2的一面侧成为峰侧的方式形成的弯曲部1a和以滤材原材2的另一面侧成为峰侧的方式形成的弯曲部1a之间的间隔设为过滤器滤材1的高度L3。
在像上述那样形成的过滤器滤材1中,在滤材原材2的一面侧和另一面侧分别形成有间隔保持部3。此外,各间隔保持部3从过滤器滤材1的高度L3方向上的一侧朝向另一侧形成为直线状。此外,过滤器滤材1的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3(以下也记作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3(以下也记作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沿着过滤器滤材1的长度L1方向(具体地讲是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交替地排列。
而且,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以隔着平板部1b(具体地讲是粘合部2c)重叠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以它们位于平板部1b的中央侧的端部相互间隔着平板部1b(具体地讲是粘合部2c)重叠的方式形成。此外,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构成为在过滤器滤材1的高度L3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隔着平板部1b(具体地讲是粘合部2c)重叠。具体地讲,构成为从弯曲部1a和平板部1b的连结位置到各间隔保持部3的一端部为止的长度大于平板部1b中的与一对弯曲部1a、1a的连结位置之间的长度的50%,由此,构成为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在过滤器滤材1的高度L3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重叠。
通过像上述那样使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重叠,沿着过滤器滤材1的长度L1方向形成有各间隔保持部3隔着平板部1b重叠的部位(以下也记作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该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形成在过滤器滤材1的高度L3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此外,在过滤器滤材1的宽度L2方向上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具体地讲是3处)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在过滤器滤材1的宽度L2方向上的各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之间未形成间隔保持部3,在平板部1b之间形成有空间。
具有上述结构的过滤器滤材1既可以以平板部1b与被过滤气体的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式配置而被使用,也可以高度L3方向沿着被过滤气体的流动方向地配置而被使用。并且,被过滤气体主要会透过过滤器滤材1中的平板部1b(具体地讲是平板部1b中的非粘合部2d)。
另外,也可以在以具有上述结构的过滤器滤材1的外形(从高度L3方向看到的形状)成为规定的形状的方式形成该过滤器滤材1之后将该过滤器滤材1以收容在框体(未图示)中的状态使用。作为该框体的形状,只要是能够收容过滤器滤材1的形状,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内尺寸为1180mm×1180mm、外尺寸为1220mm×1220mm、厚度为75mm的长方体状、具有规定的内径的圆形形状等。此外,作为框体的材质,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铝制的材料。在过滤器滤材1和框体之间填充有敛缝剂。作为该敛缝剂,例如能够使用二液型环氧敛缝剂(具体地讲是汉高公司制造将Macroplast8104MC-18和MacroplastUK5400以3: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二液型环氧敛缝剂)。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过滤器滤材和其制造方法,能够抑制在制造过滤器滤材时的多孔质层的透气性的降低并且能够使压力损失较低。
即,对于上述过滤器滤材1,在对滤材原材2进行打裥加工时,能够防止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发生相对错位。具体地讲,在对滤材原材2进行打裥加工时,会向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发生相对错位那样的方向(具体地讲是沿着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的相对面的方向)对滤材原材2的弯曲预定区域A2施加力。
然而,通过使弯曲预定区域A2和粘合部2c交叉,从而在弯曲预定区域A2中使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固定。因此,在进行打裥加工时,即使对弯曲预定区域A2施加有使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产生相对错位那样的力,也能够防止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发生相对错位。
通过在平板部1b上形成非粘合部2d,从而与在整个平板部1b上形成粘合部2c的情况相比,能够获得压力损失较低的过滤器滤材1。具体地讲,在非粘合部2d,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没有粘合起来,因此,不会发生以下情况:基材层2b的一部分进入到多孔质层2a的孔中而将该孔闭塞、或用于将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粘接的粘接剂将多孔质层2a的孔闭塞。因此,非粘合部2d的透气性高于粘合部2c的透气性。
另外,由于穿过过滤器滤材的被过滤气体主要透过平板部1b,因此,通过使非粘合部2d形成于平板部1b,与在整个平板部1b上形成有粘合部2c的情况相比,会使过滤器滤材的透气性变高。如上所述,通过在平板部1b设置非粘合部2d,能够获得压力损失较低的过滤器滤材1。能够使用Manostar微差压计(最小刻度:1.0Pa)、或电微差压计(精度:1.0Pa)来测定压力损失。
另外,如图4所示,有时过滤器滤材1在处理时会被向平板部1b相互间的间隔扩大那样的方向(以下也记作拉伸方向)拉伸、或者在被向平板部1b相互间的间隔扩大那样的方向拉伸了的状态下使用,但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局部地分离。具体地讲,当过滤器滤材1被沿拉伸方向拉伸时,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沿着拉伸方向(具体地讲是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向X方向,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向Y方向)被拉开。此时,在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中,形成平板部1b的滤材原材2被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向X方向拉伸的同时被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向Y方向拉伸。因此,在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将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拉开那样的力会施加于滤材原材2,从而有可能在多孔质层2a与基材层2b之间形成空间。
然而,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以隔着平板部1b中的粘合部2c重叠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将粘合部2c相互间粘接的方式构成,由此,即使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沿着拉伸方向分开时,也能够利用粘合部2c来维持位于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与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之间的多孔质层2a与基材层2b之间的粘合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被拉开,从而能够抑制在多孔质层2a与基材层2b之间形成空间而使过滤器滤材1的压力损失增加。
此外,本发明的过滤器滤材和其制造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此外,不言而喻,也可以任意地采用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的结构、方法等来进行组合(也可以将1个实施方式的结构、方法等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方法等),并且,也可以任意地选择下述各种变更例的结构、方法等并将其应用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方法等。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粘合部2以遍布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的方式连续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的(a)所示,也可以是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间断性地形成粘合部2e。例如,粘合部2e在不与滤材原材2的弯曲预定区域A2交叉的情况下形成于平板部预定区域A3的内侧。并且,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形成于粘合部2e的内侧。由此,在形成过滤器滤材1时,如图5的(b)所示,在平板部1b中的与弯曲部1a分开的位置(具体地讲是平板部1b的中央部)形成间隔保持部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滤材原材2沿着宽度方向在多处弯曲,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使被形成为单片体状的滤材原材的中心部以放射线状在多处弯曲而形成圆锥状的过滤器滤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由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构成的滤材原材2来构成过滤器滤材1,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将基材层2b粘合于多孔质层2a的两个面而成的滤材原材来构成过滤器滤材。或者,也可以使用将多孔质层2a粘合于基材层2b的两个面而成的滤材原材来构成过滤器滤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空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连续地(即,呈线状)形成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
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施例1
1.多孔质片
作为多孔质片,使用了PTFE片。具体地讲,相对于PTFE细粉(大金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称:F104)100重量份,添加液状润滑剂(正癸烷)19重量份而制成膏状的混合物。然后,通过在将该混合物预成形之后将该混合物挤出成形,得到了挤出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平板状的成形体。之后,将该平板状的成形体轧制而使其厚度达到0.4mm。然后,为了自平板状的成形体除去液状润滑剂,在干燥炉内以150℃对该成形体进行加热。之后,将平板状的成形体在280℃的环境下沿着长度方向拉伸15倍,并且在100℃的环境下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拉伸15倍,得到了PTFE片。
2.透气性片
作为透气性片,使用了长条状的PET/PE芯鞘无纺布(尤妮佳公司制造,商品名称:T1003WDO)。
3.制作滤材原材
以上述多孔质片的长度方向和透气性片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在透气性片的两个面上层叠多孔质片的同时,将上述多孔质片和上述透气性片输送到一对辊构件(上述热辊和上述支承辊)之间,从而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粘合起来而制成图2所示那样的滤材原材2。具体地讲,作为热辊,使用具有3个沿着旋转方向形成的凸状部的热辊,仅在该凸状部与支承辊之间将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以200℃热层压而形成粘合部2c。
该粘合部2c一体且呈带状地形成于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另外,粘合部2c的宽度为1cm,相邻的各粘合部2c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间隔为5cm。另外,粘合部2c的厚度为0.32mm,非粘合部2d的厚度为0.45mm。此外,使粘合部2c的总面积相对于滤材原材2的面积的比率(层压比率)为20%。另外,作为各辊构件,使用外径(自轴心到凸状部的顶端位置的直径)为200mm的辊构件。另外,各片的输送速度为10m/min,粘合时的压力为0.8MPa。
4.打裥加工
在对得到的滤材原材2进行了打裥加工之后,如图2所示那样形成肋部3a。具体地讲,在各粘合部2c的内侧,沿着滤材原材2的长度方向形成有多个肋部3a,并且各肋部3a以与弯曲预定区域A2交叉的方式形成。另外,一面侧肋部3a和另一面侧肋部3a以隔着平板部1b重叠的方式形成。具体地讲,一面侧肋部3a的端部和另一面侧肋部3a的端部以隔着平板部1b中的粘合部2c重叠的方式形成。然后,在滤材原材2中的一面侧和另一面侧,通过在平板部1b、1b之间将肋部3a、3a相互间连结起来,从而形成间隔保持部3而制得图1和图3所示那样的过滤器滤材1。作为用于形成肋部3a的粘接剂(热熔胶),使用了汉高公司制造的Macromelt6202(聚酰胺系)。
5.计算压力损失上升率
分别对滤材原材2、该滤材原材2所使用的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进行了压力损失的测定。具体地讲,使用Manostar微差压计(最小刻度:1.0Pa)对测定有效面积为100cm2且表面速度为5.3cm/sec时的压力损失进行了测定。然后,计算多孔质片和透气性片的压力损失的总和相对于滤材原材2的压力损失的比率,并将该比率作为压力损失上升率。将压力损失上升率表示在下述表1中。
6.测定捕集效率
将过滤器滤材1收容在框体(内尺寸为1180mm×1180mm、外尺寸为1220mm×1220mm、厚度为75mm的铝制框)的内侧,并使用二液型环氧敛缝材料将框体与过滤器滤材1之间的间隙密封而制成过滤器单元。此外,作为二液型环氧敛缝材料,使用了将汉高公司制造的Macroplast8104MC-18和Macroplast UK5400以3:1的比例混合而成的二液型环氧敛缝材料。然后,使用该过滤器单元进行了捕集效率的测定。将测定结果表示在下述表1中。
在测定捕集效率时,使含有107个/L以上的作为捕集颗粒的PAO(聚-α-烯烃)的气体透过过滤器单元(具体地讲是过滤器滤材1的平板部1b之间)。然后,利用颗粒计数器对透过试验试样后的气体的PAO浓度进行了测定,并使用以下的式(1)算出了捕集效率(%)。此外,表面速度为0.4±0.1m/sec,下游侧探头速度(日文:プローブ速度)为22mm/sec。PAO颗粒在0.1μm~0.2μm的范围内。
捕集效率(%)={1-(下游浓度/上游浓度)}×100...(1)
另外,使用重复了10次直至长度L1方向上的两端部接触的弯曲动作(沿着拉伸方向对过滤器滤材施加力的动作)的过滤器滤材1,像上述那样制作过滤器单元并测定了捕集效率。将测定结果表示在下述表1中。
比较例1
在形成滤材原材时,以使层压比率达到100%的方式(换言之,以不形成非粘合部2d的方式)进行了热层压,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滤材原材并形成了过滤器滤材。然后,使用得到的过滤器滤材,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计算压力损失上升率并测定了捕集效率。
比较例2
使肋部3a形成于粘合部2c的外侧(即,非粘合部2d),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制作滤材原材并形成了过滤器滤材。然后,使用得到的过滤器滤材,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计算压力损失上升率并测定了捕集效率。
表1
总结
根据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比较,看出实施例1的压力损失较低。其原因在于,通过如实施例1那样使层压比率小于100%,从而在过滤器滤材1上形成粘合部2c和非粘合部2d。于是,在非粘合部2d,多孔质片的孔不会被由于热层压而被熔融了的透气性片的一部分闭塞。因此,在非粘合部2d,能够维持多孔质片的透气性。由此,与如比较例1那样使粘合部2c形成于滤材原材2的整个区域的情况相比,并且能够降低压力损失。
另外,根据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比较,看出即使在弯曲动作后实施例1也能够维持捕集效率。其原因在于,当拉伸方向上的力施加于过滤器滤材1时(当施加弯曲动作时),力会以将构成滤材原材2的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剥离的方式施加于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隔着平板部1b重叠的部位(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然而,当如实施例1那样在粘合部2c的内侧形成肋部3a时,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和另一面侧间隔保持部3以隔着粘合部2c重叠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由于在间隔保持部重叠部B1形成粘合部2c,因此,即使在拉伸方向上的力施加于过滤器滤材1时,也难以将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剥离。由此,能够抑制因多孔质层2a和基材层2b被剥离而使过滤器滤材的捕集效率降低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过滤器滤材;1a、弯曲部;1b、平板部;2、滤材原材;2a、多孔质层;2b、基材层;2c、粘合部;2d、非粘合部;3、间隔保持部;3a、肋部;A1、粘合区域;A2、弯曲预定区域;A3、平板部预定区域;B1、间隔保持部重叠部。

Claims (6)

1.一种过滤器滤材,其是将滤材原材在多处弯曲而形成为皱襞状而成的,该滤材原材包括用于捕集被过滤气体所含有的颗粒的多孔质层和粘合于该多孔质层的至少一个面的基材层,其特征在于,
该过滤器滤材包括:
弯曲部,其是通过将上述滤材原材沿着一个方向弯曲而形成的;
平板部,其是通过将滤材原材中的除了弯曲部之外的区域形成为板状而成的;以及
多个间隔保持部,其形成在滤材原材的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之间和另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之间而保持相邻的弯曲部相互间的间隔,
上述平板部具有将多孔质层和基材层粘合而形成的粘合部、以及多孔质层和基材层没有粘合的非粘合部,
形成于上述滤材原材的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和形成于滤材原材的另一面侧的各间隔保持部以隔着各平板部中的粘合部重叠的方式形成,并且以将粘合部相互间粘接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滤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部沿着与上述弯曲部交叉的方向连续或间断性地形成,上述间隔保持部形成在各平板部中的粘合部的内侧,并且沿着与弯曲部交叉的方向连续或间断性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滤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部与上述间隔保持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是粘合部的面积的10%~1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滤材,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合部与上述间隔保持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是粘合部的面积的1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滤材,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上述多孔质层和上述基材层热层压而形成粘合部。
6.一种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其是形成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过滤器滤材的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滤材原材的两个面上以隔着形成于上述滤材原材中的成为上述平板部的区域的上述粘合部重叠的方式配置了粘接剂之后,使滤材原材弯曲成皱襞状而形成多个弯曲部和多个平板部,并且,在滤材原材的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和另一面侧中的各平板部之间,将滤材原材的一面侧的粘接剂相互间接合,将滤材原材的另一面侧的粘接剂相互间接合,从而在滤材原材的一面侧和另一面侧以隔着粘合部重叠的方式形成间隔保持部。
CN201410103348.3A 2013-03-21 2014-03-19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056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8044A JP6106479B2 (ja) 2013-03-21 2013-03-21 フィルタ濾材およびフィルタ濾材の製造方法
JP2013-058044 2013-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6491A CN104056491A (zh) 2014-09-24
CN104056491B true CN104056491B (zh) 2017-09-01

Family

ID=513729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03348.3A Active CN104056491B (zh) 2013-03-21 2014-03-19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CN20142012589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90711U (zh) 2013-03-21 2014-03-19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589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90711U (zh) 2013-03-21 2014-03-19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06479B2 (zh)
CN (2) CN104056491B (zh)
TW (1) TWI633920B (zh)
WO (1) WO20141481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6479B2 (ja) * 2013-03-21 2017-03-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濾材およびフィルタ濾材の製造方法
WO2019059382A1 (ja) * 2017-09-22 2019-03-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濾材、フィルタプリーツパックおよびエアフィルタユニット
US10918976B2 (en) * 2018-10-24 2021-02-16 Pall Corporation Support and drainage material, filter, and method of us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15426A (en) * 1954-02-01 1959-12-01 Poelman Armand Jacques Julien Fil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filter device
CN1181714A (zh) * 1995-04-21 1998-05-13 唐纳森公司 褶皱式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32407A (zh) * 1996-08-09 1999-10-2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过滤器过滤材料和使用该过滤材料的空气过滤器装置
CN101156997A (zh) * 2006-08-17 2008-04-09 日本宝翎株式会社 滤芯、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2448577A (zh) * 2009-05-29 2012-05-09 日本无机株式会社 过滤器元件及使用该过滤器元件的双褶型空气过滤器
CN102614722A (zh) * 2011-01-14 2012-08-01 帕尔公司 用于过滤气体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和方法
WO2013031229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エアフィルタユニット及び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の製造方法
CN203790711U (zh) * 2013-03-21 2014-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93008A (ja) * 1990-04-06 1991-12-24 Toyobo Co Ltd エレクトレット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6178905A (ja) * 1992-12-11 1994-06-28 Miki Rubber Kk フィルターの濾材補強構造
JP2000107526A (ja) * 1998-10-01 2000-04-18 Daikin Ind Ltd エアフィルターパックおよびエアフィルター
JP3584855B2 (ja) * 1999-10-07 2004-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ー濾材
JP4133180B2 (ja) * 2002-01-09 2008-08-13 日本エアー・フィルター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の製造装置
JP4497453B2 (ja) * 2004-03-16 2010-07-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トナー容器用通気フィルタ、通気部材、それらを用いた現像装置、トナーボックス、およびトナー容器用通気フィルタ集合体
JP6109334B2 (ja) * 2012-12-14 2017-04-0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不織布エレクトレット繊維ウェ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15426A (en) * 1954-02-01 1959-12-01 Poelman Armand Jacques Julien Filt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king a filter device
CN1181714A (zh) * 1995-04-21 1998-05-13 唐纳森公司 褶皱式过滤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232407A (zh) * 1996-08-09 1999-10-2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过滤器过滤材料和使用该过滤材料的空气过滤器装置
CN101156997A (zh) * 2006-08-17 2008-04-09 日本宝翎株式会社 滤芯、及其制造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2448577A (zh) * 2009-05-29 2012-05-09 日本无机株式会社 过滤器元件及使用该过滤器元件的双褶型空气过滤器
CN102614722A (zh) * 2011-01-14 2012-08-01 帕尔公司 用于过滤气体的气体过滤器组件和方法
WO2013031229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エアフィルタユニット及びエアフィルタ用濾材の製造方法
CN203790711U (zh) * 2013-03-21 2014-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6491A (zh) 2014-09-24
WO2014148172A1 (ja) 2014-09-25
TW201440871A (zh) 2014-11-01
JP2014180641A (ja) 2014-09-29
CN203790711U (zh) 2014-08-27
TWI633920B (zh) 2018-09-01
JP6106479B2 (ja)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6491B (zh)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RU2011124023A (ru) Техническая ткань, содержащая спирально навитые полосы материала
CN104069686B (zh)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JP6116590B2 (ja) 清掃部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
CN104069687B (zh) 过滤器滤材的制造装置
CN102516953A (zh) 具有石墨膜和石墨烯复合结构的散热材料及其实现方法
JP2005521566A5 (zh)
KR20160043951A (ko) 필터 여과재
CN105682915A (zh) 无纺布和强化层叠体
CN107497205A (zh) 过滤器滤材和过滤器滤材的制造方法
CN206520294U (zh) 一种瓦楞复合板和蜂窝复合板复合生产线
JPH10204765A (ja) 良好な蒸気透過性を有する低減された重量の防水性多層不織布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3790712U (zh) 过滤器滤材
CN107148342A (zh) 挠性容器和制备挠性容器的方法
CN203634963U (zh) 过滤器滤材及过滤器滤材的制造装置
CN103889847A (zh) 用于封闭管状袋体的方法
KR100816353B1 (ko) 소성 지지체를 갖는 이온교환 화학필터용 소재 및 그제조장치
CN107531020A (zh) 夹芯板、其制造方法及夹芯板结构体
CN107000008A (zh) 管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及管状构件
TW202019543A (zh) 具有包含經局部薄化彎曲區帶之強化細絲之起褶襉空氣過濾器
JPS63207993A (ja) 熱交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TWM393522U (en) Structural improvement of ribbon
DE10209118A1 (de) Verfahren zur Verfestigung netzartig fibrillierter Folien aus Polypropylen oder Polyäthylen
JPS58120881A (ja) 土木資材シ−ト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