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4597A -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4597A
CN104054597A CN201410096528.3A CN201410096528A CN104054597A CN 104054597 A CN104054597 A CN 104054597A CN 201410096528 A CN201410096528 A CN 201410096528A CN 104054597 A CN104054597 A CN 104054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artifical compound
something
spotted maigre
fee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65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4597B (zh
Inventor
史会来
余方平
楼宝
邢雪金
黄道胡
张涛
俞学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4100965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45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4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5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45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5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本发明采用:一、延长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时间;二、提早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三、灯光诱导集群驯化;四、分离漂苗培养的方法,来完成黄姑鱼苗种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提高黄姑鱼苗种成活率。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黄姑鱼苗种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35日龄的黄姑鱼苗种80%成功转化人工配合饲料,20%的漂苗经后续驯化后60%成功转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未出现批量死亡现象,育苗成活率达35%。

Description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背景技术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俗称黄婆鸡,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体形与黄花鱼有相似处,为近海中下水层鱼类,主要栖息于砂泥底质较浅沿岸海域,以小型甲壳类及小鱼等底栖动物为食。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南海、东海及黄海南部,适温范围8℃-33℃,最适生长水温为24℃-29℃,产卵水温24℃-28℃,性成熟年龄为2周龄,生长适盐范围10‰-40‰,是我国东南沿海增殖和养殖的理想品种。目前,在我国的福建和浙江地区已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繁育和养殖,但在浙江地区黄姑鱼育苗过程中的成活率一直较低,仅为10%左右,原因是黄姑鱼苗种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较难,由生物活饵料向人工配合饲料转化过程中个体大小差异大,会出现大批死亡。
CN101273717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黄姑鱼的养殖方法,采用人工池塘饲养,塘水盐度为16-28‰,温度为12-25℃;放养的鱼苗体长3-5CM,放养密度为8000-11000尾/亩;饲料选用鸟啄类食物;所述池塘的池底为斜面;池水最浅处0.5-1.5M,池水最深处2.5-3.5M;在池塘边设置可伸缩的大棚,通过调节可伸缩的大棚遮盖或暴露池塘以调节水;每日投放2次饲料,日投喂数量为鱼体重的10%-20%。该发明虽然公开了如何养殖黄姑鱼的办法,但是并未公开黄姑鱼苗种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以尽早完成黄姑鱼苗种由生物活饵料向人工配合饲料的转换,提高黄姑鱼育苗的成活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黄姑鱼初孵仔鱼在25-27℃水温条件下培育,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14点换水一次,黄姑鱼仔鱼3-4日龄开口,开始投喂轮虫,轮虫在每次换水后投喂一次;
(2)当黄姑鱼仔鱼16-17日龄时,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方法为:早上6:00、6:30、7:00、7:30各投喂1次,下午12:00、12:30、13:00、13:30各投喂1次,每次将5-7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育苗池内;
(3)当黄姑鱼仔鱼22-23日龄时,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配比为1:1的重量比混合)以及卤虫无节幼体,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25-26日龄时,全部改投2号人工配合饲料,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完轮虫30 min后投喂;
(4)当黄姑鱼仔鱼28-29日龄时,开始投喂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配比为1:1的重量比混合),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30-31日龄时,全部改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5)当黄姑鱼仔鱼33-34日龄时,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配比为1:1的重量比混合),当黄姑鱼苗种38-39日龄时全部改投喂4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及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早上6:30、7:00、7:30各投喂1次,然后10:00、11:00、12:00、13:00各投喂1次,下午15:00、16:00、17:00各投喂1次,每次将10-12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育苗池内;
(6)当黄姑鱼仔鱼40-42日龄时,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改为:早上7点投喂1次,然后10:00、11:30、13:00各投喂一次,下午15:00、16:30、18:00各投喂一次。
作为优选,步骤(1)中轮虫每次投喂量为4-8 ind /ml。
作为优选,轮虫投喂前用轮虫强化液强化12-15h,强化的密度为300-500ind/ml。轮虫投喂前用轮虫强化液处理时为了增强轮虫营养,从而给鱼苗增强营养,提高苗种成活率。轮虫强化液主要是提供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作为优选,所述轮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和海水混配而成,轮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4.5×107-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0万个轮虫用0.2-0.3g。
作为优选,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为0.1-0.15 ind/ml。
作为优选,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用卤虫强化液强化12-15h,强化的密度为80-100ind/ml。卤虫投喂前用卤虫强化液处理时为了增强轮虫营养,从而给鱼苗增强营养,提高苗种成活率。卤虫强化液主要是提供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作为优选,所述卤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和海水混配而成,卤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4.5×107-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万个卤虫无节幼体用0.2-0.3g。
作为优选,当黄姑鱼仔鱼28-29日龄时,进行投饵驯化,投饵驯化具体为:晚上19:00时在育苗池的一角设置一个光源,灯光诱导黄姑鱼仔鱼20-30min集群,然后投饵,每次将5-6g的 3号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在鱼群集群区,待漂浮在水面上的饲料消失后继续投喂,每天投饵总时间在30-40min,投饵驯化结束后用虹吸法将灯光下池底中的残饵吸出,共持续投饵驯化5-6d。黄姑鱼仔鱼28-29日龄时对灯光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通过灯光集群,投人工配合饲料驯化,这样能加快由生物活饵料向人工配合饲料的转换,提高育苗的成活率。投饵驯化结束后用虹吸法将灯光下池底中的残饵吸出是为了防止饲料的污染,降低育苗的成活率。
作为优选,当黄姑鱼仔鱼33-34日龄时,将育苗池中的漂苗取出到单独的培育池中培育,培育池中继续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同时进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培育7-8d后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进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投饵驯化具体为:晚上19:00时在育苗池的一角设置一个光源,灯光诱导黄姑鱼仔鱼20-30min集群,然后投饵,每次将5-6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在鱼群集群区,待漂浮在水面上的饲料消失后继续投喂,每天投饵总时间在30-40min,投饵驯化结束后用虹吸法将灯光下池底中的残饵吸出,共持续投饵驯化5-6d。
作为优选,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2mm,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21-0.30mm,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31-0.47mm,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48-0.63mm。
本发明根据黄姑鱼苗种生理生态学特性开发了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采用:一、延长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投喂时间(一般轮虫投喂时间在20天左右,本发明在30天左右;一般卤虫无节幼体投喂时间在3天左右,本发明在6-7天左右);二、提早使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一般人工配合饲料在20日龄左右投喂,本发明在16日龄左右开始投喂);三、灯光诱导集群驯化;四、分离漂苗培养的方法,来完成黄姑鱼苗种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提高黄姑鱼苗种成活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黄姑鱼苗种进行人工配合饲料驯化,35日龄的黄姑鱼苗种80%成功转化人工配合饲料,20%的漂苗经后续驯化后60%成功转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未出现批量死亡现象,育苗成活率达35%。该方法具有使用简便,经济实用,有效提高了黄姑鱼育苗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本发明所用的人工配合饲料为日本林兼株式会社生产的“鱼宝”牌海水鱼专用系列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是市售产品,饲料的主要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粗蛋白52%、粗脂肪8%、粗纤维5%、粗灰分17%、赖氨酸3%、矿物质4%、总磷1%、水分10%。饲料颗粒尺寸分别为:1号人工配合饲料0.2mm、2号人工配合饲料0.21-0.30 mm、3号人工配合饲料0.31-0.47 mm、4号人工配合饲料0.48-0.63 mm。
实施例1:
2012年5月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舟山市)进行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
(1)黄姑鱼初孵仔鱼在25℃左右水温条件下培育,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14点吸底换水一次,黄姑鱼仔鱼3日龄开口,开始投喂轮虫(褶皱臂尾轮虫),轮虫在每次换水后投喂一次,轮虫每次投喂量为4ind /ml,轮虫投喂前用轮虫强化液强化12h,强化的密度为500ind/ml;轮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市售,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克B)和海水混配而成,轮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0万个轮虫用0.3g。
(2)当黄姑鱼仔鱼16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4mm左右),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方法为:早上6:00、6:30、7:00、7:30各投喂1次,下午12:00、12:30、13:00、13:30各投喂1次,每次将5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20立方米育苗池内。
(3)当黄姑鱼仔鱼22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5mm左右),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以及卤虫无节幼体,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25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6mm左右),全部改投2号人工配合饲料,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完轮虫30 min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为0.10 ind/ml,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用卤虫强化液强化12h,强化的密度为100ind/ml;卤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市售,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克B)和海水混配而成,卤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万个卤虫无节幼体用0.3g。
(4)当黄姑鱼仔鱼28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10mm左右),开始投喂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30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11mm左右),全部改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当黄姑鱼仔鱼28日龄时,天黑时还进行投饵驯化,投饵驯化具体为:晚上19:00时在育苗池的一角设置一个100w的日光灯,灯泡距离水面40cm,灯光诱导黄姑鱼仔鱼30min集群,然后投饵,每次将5g的 3号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在鱼群集群区,待漂浮在水面上的饲料消失后继续投喂,每天投饵总时间在40min,投饵驯化结束后用虹吸法将灯光下池底中的残饵吸出,共持续投饵驯化5d。
(5)当黄姑鱼仔鱼33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15mm左右),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当黄姑鱼苗种38日龄时全部改投喂4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及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早上6:30、7:00、7:30各投喂1次,然后10:00、11:00、12:00、13:00各投喂1次,下午15:00、16:00、17:00各投喂1次,每次将10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20立方米育苗池内。
当黄姑鱼仔鱼33日龄时,由于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黄姑鱼鱼苗大小出现差异,育苗池中四周角落中会出现批量漂苗,将育苗池中的漂苗取出到单独的培育池中培育(25℃左右水温条件下培育,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14点吸底换水一次),培育池中继续投喂轮虫(轮虫的投喂方法同步骤(1))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的投喂方法同步骤(3)),同时进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投饵驯化方法同步骤(4)),培育7d后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进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投饵驯化方法同步骤(4))。
(6)当黄姑鱼仔鱼40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20mm左右),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改为:早上7点投喂1次,然后10:00、11:30、13:00各投喂一次,下午15:00、16:30、18: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时选择育苗池的一个角落,先将少量4号人工配合饲料慢慢投到水面,待大部分苗种集中争食后,加大投饵量,投至苗种吃饱后散开,且池底出现残饵后,停止投喂。
实施例2:
2012年5月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闪试验场(舟山市)进行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
(1)黄姑鱼初孵仔鱼在27℃左右水温条件下培育,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14点吸底换水一次,黄姑鱼仔鱼4日龄开口,开始投喂轮虫(褶皱臂尾轮虫),轮虫在每次换水后投喂一次,轮虫每次投喂量为8 ind /ml,轮虫投喂前用轮虫强化液强化15h,强化的密度为300ind/ml;轮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市售,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克B)和海水混配而成,轮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4.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0万个轮虫用0.2g。
(2)当黄姑鱼仔鱼17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4mm左右),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方法为:早上6:00、6:30、7:00、7:30各投喂1次,下午12:00、12:30、13:00、13:30各投喂1次,每次将7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20立方米育苗池内。
(3)当黄姑鱼仔鱼23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5mm左右),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以及卤虫无节幼体,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26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6mm左右),全部改投2号人工配合饲料,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完轮虫30 min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为0.15 ind/ml,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用卤虫强化液强化15h,强化的密度为80ind/ml;卤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市售,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康克B)和海水混配而成,卤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4.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万个卤虫无节幼体用0.2g。
(4)当黄姑鱼仔鱼29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10mm左右),开始投喂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31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11mm左右),全部改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当黄姑鱼仔鱼29日龄时,天黑时还进行投饵驯化,投饵驯化具体为:晚上19:00时在育苗池的一角设置一个光源,灯光诱导黄姑鱼仔鱼20min集群,然后投饵,每次将6g的 3号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在鱼群集群区,待漂浮在水面上的饲料消失后继续投喂,每天投饵总时间在30min,投饵驯化结束后用虹吸法将灯光下池底中的残饵吸出,共持续投饵驯化6d。
(5)当黄姑鱼仔鱼34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15mm左右),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按照1:1的重量比混合),当黄姑鱼苗种39日龄时全部改投喂4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及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早上6:30、7:00、7:30各投喂1次,然后10:00、11:00、12:00、13:00各投喂1次,下午15:00、16:00、17:00各投喂1次,每次将12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20立方米育苗池内。
当黄姑鱼仔鱼34日龄时,由于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黄姑鱼鱼苗大小出现差异,育苗池中四周角落中会出现批量漂苗,将育苗池中的漂苗取出到单独的培育池中培育(27℃左右水温条件下培育,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14点吸底换水一次),培育池中继续投喂轮虫(轮虫的投喂方法同步骤(1))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的投喂方法同步骤(3)),同时进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投饵驯化方法同步骤(4)),培育8d后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进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投饵驯化方法同步骤(4))。
(6)当黄姑鱼仔鱼42日龄时(黄姑鱼仔鱼平均全长21mm左右),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改为:早上7点投喂1次,然后10:00、11:30、13:00各投喂一次,下午15:00、16:30、18:00各投喂一次,每次投喂时选择育苗池的一个角落,先将少量4号人工配合饲料慢慢投到水面,待大部分苗种集中争食后,加大投饵量,投至苗种吃饱后散开,且池底出现残饵后,停止投喂。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对黄姑鱼苗种进行配合饲料驯化,35日龄的黄姑鱼苗种80%成功转化配合饲料,20%的漂苗经后续驯化后60%成功转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未出现批量死亡现象,育苗成活率达35%,成功培育出黄姑鱼幼鱼50余万尾。该方法具有使用简便,经济实用,有效提高了黄姑鱼育苗成活率。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黄姑鱼初孵仔鱼在25-27℃水温条件下培育,每天早上8点及下午14点换水一次,黄姑鱼仔鱼3-4日龄开口,开始投喂轮虫,轮虫在每次换水后投喂一次;
(2)当黄姑鱼仔鱼16-17日龄时,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方法为:早上6:00、6:30、7:00、7:30各投喂1次,下午12:00、12:30、13:00、13:30各投喂1次,每次将5-7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育苗池内;
(3)当黄姑鱼仔鱼22-23日龄时,开始投喂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以及卤虫无节幼体,1号人工配合饲料和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25-26日龄时,全部改投2号人工配合饲料,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完轮虫30 min后投喂;
(4)当黄姑鱼仔鱼28-29日龄时,开始投喂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2号人工配合饲料和3号人工配合饲料混合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当黄姑鱼仔鱼30-31日龄时,全部改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同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
(5)当黄姑鱼仔鱼33-34日龄时,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开始投喂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当黄姑鱼苗种38-39日龄时全部改投喂4号人工配合饲料,3号人工配合饲料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混合料及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为:早上6:30、7:00、7:30各投喂1次,然后10:00、11:00、12:00、13:00各投喂1次,下午15:00、16:00、17:00各投喂1次,每次将10-12g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到育有100万尾黄姑鱼仔鱼的育苗池内;
(6)当黄姑鱼仔鱼40-42日龄时,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方法改为:早上7点投喂1次,然后10:00、11:30、13:00各投喂一次,下午15:00、16:30、18:00各投喂一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轮虫每次投喂量为4-8 ind /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轮虫投喂前用轮虫强化液强化12-15h,强化的密度为300-500ind/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和海水混配而成,轮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4.5×107-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0万个轮虫用0.2-0.3g。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为0.1-0.15 ind/m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卤虫无节幼体在投喂前用卤虫强化液强化12-15h,强化的密度为80-100ind/ml。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卤虫强化液由微绿球藻、营养强化剂和海水混配而成,卤虫强化液中微绿球藻的浓度为4.5×107-5×107cell/ml,营养强化剂用量为每10万个卤虫无节幼体用0.2-0.3g。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黄姑鱼仔鱼28-29日龄时,进行投饵驯化,投饵驯化具体为:晚上19:00时在育苗池的一角设置一个光源,灯光诱导黄姑鱼仔鱼20-30min集群,然后投饵,每次将5-6g的 3号人工配合饲料均匀撒在鱼群集群区,待漂浮在水面上的饲料消失后继续投喂,每天投饵总时间在30-40min,投饵驯化结束后用虹吸法将灯光下池底中的残饵吸出,共持续投饵驯化5-6d。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黄姑鱼仔鱼33-34日龄时,将育苗池中的漂苗取出到单独的培育池中培育,培育池中继续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同时进行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培育7-8d后停止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进行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投饵驯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1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2mm,2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21-0.30mm,3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31-0.47mm,4号人工配合饲料的颗粒尺寸为0.48-0.63mm。
CN201410096528.3A 2014-03-17 2014-03-17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Active CN1040545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6528.3A CN104054597B (zh) 2014-03-17 2014-03-17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6528.3A CN104054597B (zh) 2014-03-17 2014-03-17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4597A true CN104054597A (zh) 2014-09-24
CN104054597B CN104054597B (zh) 2016-01-20

Family

ID=515427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6528.3A Active CN104054597B (zh) 2014-03-17 2014-03-17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459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247A (zh) * 2015-07-29 2015-12-02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高白鲑育苗培育转食方法
CN105830962A (zh) * 2016-03-29 2016-08-1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仔鱼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CN107494344A (zh) * 2017-07-31 2017-12-22 兰溪市普润斯水产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黄颡鱼鱼苗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1226843A (zh) * 2020-03-31 2020-06-05 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水鱼虾育苗专用卤虫室内养殖方法
CN112425535A (zh) * 2020-12-21 2021-03-02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636A (zh) * 2008-02-14 2008-10-29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一种网箱养殖黄姑鱼的方法
CN101401555A (zh) * 2008-10-21 2009-04-08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鮸状黄姑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及其专用亲鱼强化剂
CN102440204A (zh) * 2011-09-30 2012-05-09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姑鱼和大黄鱼混合育苗的方法
CN102960268A (zh) * 2011-09-02 2013-03-1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提高黄姑鱼仔鱼开口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636A (zh) * 2008-02-14 2008-10-29 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一种网箱养殖黄姑鱼的方法
CN101401555A (zh) * 2008-10-21 2009-04-08 浙江海洋学院 一种鮸状黄姑鱼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及其专用亲鱼强化剂
CN102960268A (zh) * 2011-09-02 2013-03-1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提高黄姑鱼仔鱼开口率的方法
CN102440204A (zh) * 2011-09-30 2012-05-09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姑鱼和大黄鱼混合育苗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孙忠 等: "舟山近海黄姑鱼室内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柴学军 等: "日本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楼宝 等: "日本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楼宝 等: "黄姑鱼全人工繁育及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现代渔业信息》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4247A (zh) * 2015-07-29 2015-12-02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高白鲑育苗培育转食方法
CN105830962A (zh) * 2016-03-29 2016-08-10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仔鱼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CN105830962B (zh) * 2016-03-29 2018-09-07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仔鱼成活率的培育方法
CN107494344A (zh) * 2017-07-31 2017-12-22 兰溪市普润斯水产养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黄颡鱼鱼苗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1226843A (zh) * 2020-03-31 2020-06-05 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水鱼虾育苗专用卤虫室内养殖方法
CN112425535A (zh) * 2020-12-21 2021-03-02 大连海洋大学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4597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5240B (zh) 绿色高产的鱼类混合养殖方法
CN101919359B (zh) 综合调控波纹唇鱼性腺成熟排卵方法
WO2020073280A1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04823883A (zh) 一种罗氏沼虾虾苗的繁育方法
CN101103706B (zh) 一种美国鲥鱼人工养殖亲鱼的繁殖方法
CN108207723A (zh) 一种澳洲淡水龙虾养殖的方法
CN101669452A (zh) 一种美国鲥鱼养殖亲鱼的仿生态繁殖方法
CN104054597B (zh)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CN101715747A (zh) 一种促使长江刀鱼自然产卵的方法
CN105309338A (zh) 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
CN102440204B (zh) 一种黄姑鱼和大黄鱼混合育苗的方法
CN105994072B (zh) 一种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养殖方法
CN102870722B (zh) 绿鳍马面鲀的大规模苗种培育方法
CN102669013A (zh) 中华乌鳖生态养殖的方法
CN109287539A (zh) 一种红螯螯虾的育苗方法
Liu et al. Sea urchin aquaculture in China
CN103918615A (zh) 一种室内循环水立体养殖红沙蚕的方法
CN100370896C (zh) 半滑舌鳎的亲鱼培育方法
CN103314903A (zh) 塔里木裂腹鱼一龄鱼种的培育方法
CN110754405B (zh) 一种卤虫成虫大规模生产方法
Li et al. The success of yellow catfish aquaculture in China: from rare wild fish to popular farmed fish
Chen et al. Sea cucumber aquaculture in China
CN101971783B (zh) 江鳕全人工生态模拟养殖技术
CN107087560A (zh) 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CN108094282B (zh) 一种三疣梭子蟹优质抱卵蟹的培育方法及其形态学筛选方法和配方饲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Assignee: Zhoushan Lanke Marine Bi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General Partner)

Assignor: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3000053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omestication method of artificial compound feed for yellow croaker fr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021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Assignee: SHENGSI COUNTY GUANDAO AQUATIC PRODUCTS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3000060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Domestication method of artificial compound feed for yellow croaker fr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028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Assignee: Haida (Zhoushan) Water Environment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Zhejiang Marine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98001542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kind of domestication method of artificial compound feed for yellow croaker fr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920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