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5535A -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5535A
CN112425535A CN202011515267.6A CN202011515267A CN112425535A CN 112425535 A CN112425535 A CN 112425535A CN 202011515267 A CN202011515267 A CN 202011515267A CN 112425535 A CN112425535 A CN 112425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day
compound feed
hatching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5152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奇
张磊
刘鹰
刘滨玮
王子维
李伟缘
张琦
沈旭芳
王秀利
闫红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51526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553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5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5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属于海水鱼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为:从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轮流投喂,且配合饲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增多,生物饵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减少,从孵化后第32、33或34天开始,只投喂配合饲料。本发明根据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的摄食规律,采用组合投喂的方式,逐步使用不同粒径的配合饲料替代传统生物饵料,完成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并减少了饵料的支出成本和简化了养殖操作,从而提高了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苗种培育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属于海水鱼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海水鱼养殖产业的日益扩大,人工繁殖苗种需求量也不断攀升,海水鱼早期苗种阶段包括受精卵、仔鱼和稚鱼阶段,因个体较小,导致人工繁殖流程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已成为制约大规模人工繁殖海水鱼苗种的关键因素。目前人工繁殖的早期苗种主要依赖生物饵料,如轮虫、卤虫等。而配合饲料尚不能在整个繁育阶段完全替代生物饵料,导致海产鱼早期苗种的生长与成活受生物饵料质量和产量的影响明显。在海产鱼繁育成本中,生物饵料占到了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比如养殖红鳍东方鲀2个月,购置生物饵料的花费就占到繁育成本的25-35%,而生物饵料换算成干重仅占所需总饵料干重的10-20%。另一方面,相较于配合饲料,生物饵料容易携带病菌,可能会对早期苗种造成病害,且保存时间短,饵料采集以及投喂过程较为费时费力。随着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早期苗种对营养元素需求种类以及比例会不断发生变化,而长时间投喂生物饵料,很可能达不到早期苗种的生长所需,尤其生物饵料所含蛋白质干重比例小,无法满足早期苗种生长需要。此外,在养殖模式方面,因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生物养殖密度大、生长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水鱼类首选的人工养殖模式。但海水鱼类早期苗种在投喂生物饵料阶段无法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故极大地影响了海水鱼类的养殖效率。针对目前海水鱼养殖过程中,难于驯化早期苗种摄食配合饲料,以及生物饵料投喂周期过长的现状,根据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的生长特性,采用组合投喂的方式,减少早期苗种对生物饵料依赖性,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策略,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益。
红鳍东方鲀俗称“河鲀”,隶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因其味道鲜美、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素有“鱼中之王”的美称,深受消费者喜爱,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红鳍东方鲀的养殖产量每年均超过3000吨。目前红鳍东方鲀一般采用“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其中苗种生产环节完全来自人工繁殖。由于对其养殖理论研究尚不充分,在早期苗种生产过程中,依然存在生物饵料投喂时间无法科学掌控,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间的转食策略缺乏深入分析,导致早期苗种养殖过程中,排污量较大,养殖用水量激增,生物饵料购买、运输、投喂流程繁琐,人力成本难于降低,饵料支出成本较高,不利于环境保护和降低企业成本。另外,在早期苗种阶段也因较长时间投喂生物饵料难于开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因此,通过建立有效的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投喂方法,对于环境保护和增加企业经济利益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从红鳍东方鲀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根据红鳍东方鲀生长情况,口裂大小,逐步使用不同粒径的配合饲料替代传统生物饵料,至孵化后第32、33或34天开始,可以完全投喂配合饲料,完成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解决了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所述方法为:从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轮流投喂,且配合饲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增多,生物饵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减少,从孵化后第32、33或34天开始,只投喂配合饲料。
本发明优选为培育水温为20-21℃。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配合饲料为漂浮型配合饲料。
本发明优选为从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每日开灯时投喂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过2-2.5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以上时,然后再投喂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1.5-2.5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1.5-2.5小时内投喂1次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生物饵料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10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10个/mL;投喂至孵化后第25或26天的前1天。
本发明优选为从孵化后第25或26天开始,每日开灯时投喂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过2-2.5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以上时,然后再投喂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3-4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3-4小时内投喂2次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为按质量比1:0.5-1的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和0.36-0.58mm配合饲料,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生物饵料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0-15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0-15个/mL;投喂至孵化后第30或31天的前1天。
本发明优选为从孵化后第30或31天开始,每日开灯时投喂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过2-2.5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以上时,然后再投喂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5-6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5-6小时内投喂2-3次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生物饵料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5-20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5-20个/mL;投喂至孵化后第32、33或34天的前1天。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从孵化后第3或4天开始,投喂轮虫;从孵化后第12或13天开始,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从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轮流投喂,且配合饲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增多,生物饵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减少,从孵化后第32、33或34天开始,只投喂配合饲料。
本发明优选为从孵化后第3或4天开始,每日开灯期间,每隔2-4小时投喂轮虫1次;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2-3个/mL;投喂至孵化后第6或7天的前1天。
本发明优选为从孵化后第6或7天开始,每日开灯期间,每隔2-4小时投喂轮虫1次;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8个/mL;投喂至孵化后第12或13天的前1天。
本发明优选为从孵化后第12或13天开始,每日开灯期间,每隔2-4小时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1次;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8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2个/mL;投喂至孵化后第15或16天的前1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根据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的摄食规律,采用组合投喂的方式,逐步使用不同粒径的配合饲料替代传统生物饵料,完成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并减少了饵料的支出成本和简化了养殖操作,从而提高了红鳍东方鲀工厂化苗种培育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养殖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可以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下述轮虫为裂壶藻强化的轮虫;
下述粒径0.25-0.36mm漂浮型配合饲料购于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品名:海童仔稚鱼开口料;
下述粒径0.36-0.58mm漂浮型配合饲料购于三通生物工程(潍坊)有限公司,品名:海童仔稚鱼开口料。
实施例1
按常规方法经人工催产,获得红鳍东方鲀受精卵;
将受精卵在15ppm聚维酮碘中消毒30秒,再经新鲜海水冲洗,洗净消毒液后,置于培育池中孵化,24小时光照,光谱为白光,辐射照度为0.5W/m2,在培育池底部充气,使受精卵可以在水体中翻滚,避免黏连沉淀,导致缺氧,在孵化期间,避免温度的剧烈变化,每2天换1次水,换水量为养殖水体的80%,以保证养殖水体的水温20-21℃、pH 7.9-8.1、盐度30-32‰、溶氧量>8mg/L、氨氮<0.2mg/L、亚硝酸盐<0.05mg/L;
经5天培育,受精卵孵化后,停止充气,收集上浮的刚孵化出仔鱼,并转置于另一个培育池,继续培养;
从孵化后第3天开始,光照时间改为8点开灯、20点关灯,此时仔鱼口裂逐渐发育完整,可以投喂轮虫,每日开灯期间,每隔3小时投喂轮虫1次,夜间不投饵,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2个/mL,随着摄食量增大,从孵化后第6天开始,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6个/mL,换水量变为养殖水体的30%;
从孵化后第12天开始,在投喂轮虫的同时,根据口裂大小,再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每日开灯期间,每隔3小时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1次,夜间不投饵,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7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个/mL,换水量变为养殖水体的40%;
从孵化后第15天开始,红鳍东方鲀的平均体长为4.00mm、平均体重为0.06g,在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生物饵料)的同时,再投喂粒径0.25-0.36mm漂浮型配合饲料,配合饲料选择漂浮型配合饲料的原因为:考虑了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的运动行为和摄食特点,每日开灯时投喂粒径0.25-0.36mm漂浮型配合饲料,过2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时,然后再投喂粒径0.25-0.36mm漂浮型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2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2小时内投喂1次粒径0.25-0.36mm漂浮型配合饲料,夜间不投饵,粒径0.25-0.36mm漂浮型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饱食的判断方法为: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摄食后15分钟内不再摄食为止,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10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8个/mL,换水量变为养殖水体的50%;
从孵化后第25天开始,红鳍东方鲀的平均体长为7.70mm、平均体重为0.11g,每日开灯时投喂等质量的两种粒径的漂浮型配合饲料,过2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时,然后再投喂上述两种粒径的漂浮型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4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4小时内投喂2次上述两种粒径的漂浮型配合饲料,夜间不投饵,上述两种粒径的漂浮型配合饲料为粒径0.25-0.36mm漂浮型配合饲料和0.36-0.58mm漂浮型配合饲料,上述两种粒径的漂浮型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12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12个/mL,换水量变为养殖水体的60%;
从孵化后第30天开始,红鳍东方鲀的平均体长为10.40mm、平均体重为0.12g,每日开灯时投喂粒径0.36-0.58mm漂浮型配合饲料,过2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时,然后再投喂粒径0.36-0.58mm漂浮型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6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6小时内投喂3次粒径0.36-0.58mm漂浮型配合饲料,夜间不投饵,粒径0.36-0.58mm漂浮型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15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增加到15个/mL,换水次数变为每天换1次水,换水量变为养殖水体的70%;
从孵化后第32天开始,红鳍东方鲀的平均体长为12.10mm、平均体重为0.13g,每日开灯期间,不再投喂生物饵料,只投喂漂浮型配合饲料,完成生物饵料至配合饲料间的转食,在孵化后32天里,培育水温控制在20-21℃之间,当高于此温度时,则容易滋生细菌,诱发疾病;当低于此温度时,则使食性转换周期延长,甚至影响早期苗种的成活率。
较以往养殖模式,本发明培育的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的成活率没有受到影响,且可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转食进度1个月以上,进而减少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在培育期间30%的饵料支出,简化养殖操作,精简养殖人员15%,同时还可以使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提早进入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laims (10)

1.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从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轮流投喂,且配合饲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增多,生物饵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减少,从孵化后第32、33或34天开始,只投喂配合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水温为20-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饲料为漂浮型配合饲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每日开灯时投喂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过2-2.5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以上时,然后再投喂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1.5-2.5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1.5-2.5小时内投喂1次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
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
生物饵料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10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10个/mL;
投喂至孵化后第25或26天的前1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孵化后第25或26天开始,每日开灯时投喂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过2-2.5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以上时,然后再投喂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3-4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3-4小时内投喂2次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
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为按质量比1:0.5-1的粒径0.25-0.36mm配合饲料和0.36-0.58mm配合饲料,所述两种粒径的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
生物饵料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0-15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0-15个/mL;
投喂至孵化后第30或31天的前1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孵化后第30或31天开始,每日开灯时投喂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过2-2.5小时再投喂生物饵料,待生物饵料被摄食90%以上时,然后再投喂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以此类推,在关灯前的5-6小时内不投喂生物饵料,但在关灯前的5-6小时内投喂2-3次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
粒径0.36-0.58mm配合饲料每次投喂至饱食;
生物饵料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5-20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5-20个/mL;
投喂至孵化后第32、33或34天的前1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从孵化后第3或4天开始,投喂轮虫;
从孵化后第12或13天开始,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
从孵化后第15或16天开始,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轮流投喂,且配合饲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增多,生物饵料的投喂次数逐渐减少,从孵化后第32、33或34天开始,只投喂配合饲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孵化后第3或4天开始,每日开灯期间,每隔2-4小时投喂轮虫1次;
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2-3个/mL;
投喂至孵化后第6或7天的前1天。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孵化后第6或7天开始,每日开灯期间,每隔2-4小时投喂轮虫1次;
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8个/mL;
投喂至孵化后第12或13天的前1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孵化后第12或13天开始,每日开灯期间,每隔2-4小时投喂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1次;
轮虫每次的投喂密度为5-8个/mL,卤虫无节幼体每次的投喂密度为1-2个/mL;
投喂至孵化后第15或16天的前1天。
CN202011515267.6A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Pending CN1124255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5267.6A CN112425535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515267.6A CN112425535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5535A true CN112425535A (zh) 2021-03-02

Family

ID=74696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515267.6A Pending CN112425535A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553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3149A (zh) * 2022-09-22 2022-11-2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四指马鲅幼鱼从生物饵料向配合饲料转食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96A (zh) * 1995-03-20 1996-02-21 青岛海洋大学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方法
CN104054597A (zh) * 2014-03-17 2014-09-24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CN108077116A (zh) * 2017-12-08 2018-05-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生六斑刺鲀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9819913A (zh) * 2019-03-26 2019-05-31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密斑刺鲀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0074023A (zh) * 2019-06-05 2019-08-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96A (zh) * 1995-03-20 1996-02-21 青岛海洋大学 红鳍东方鲀人工育苗方法
CN104054597A (zh) * 2014-03-17 2014-09-24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黄姑鱼苗种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方法
CN108077116A (zh) * 2017-12-08 2018-05-29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生六斑刺鲀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09819913A (zh) * 2019-03-26 2019-05-31 海南晨海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密斑刺鲀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0074023A (zh) * 2019-06-05 2019-08-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3149A (zh) * 2022-09-22 2022-11-22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四指马鲅幼鱼从生物饵料向配合饲料转食的方法
CN115363149B (zh) * 2022-09-22 2023-11-21 广东海洋大学 一种提高四指马鲅幼鱼从生物饵料向配合饲料转食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hujel On-farm feed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in Thailand
CN104115775B (zh) 一种洄游型大西洋鲑工厂化人工育苗方法
CN103314904B (zh)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CN110100768B (zh) 一种黄鳍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1366363A (zh) 青虾规模化育苗方法
CN103385194B (zh) 一种大菱鲆规模化高效养殖方法
CN103828748A (zh) 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三茬轮养的方法
CN111226843A (zh) 一种海水鱼虾育苗专用卤虫室内养殖方法
CN110692551A (zh) 一种尖翅燕鱼苗种高位池生态培育方法
CN110074026B (zh) 一种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方法
CN101444192A (zh) 褐菖鲉工厂化苗种培育方法
CN113080110B (zh) 一种斑头鱼亲鱼性腺促熟的方法
CN109644911A (zh) 一种红螯螯虾-草鱼-轮叶黑藻生态综合种养方法
CN111194707B (zh) 一种高效的红九棘鲈的室外生态池塘人工育苗方法
CN102919186A (zh) 一种多鳞鱚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12568159A (zh) 一种有机虾养殖病害防控方法
CN110250047B (zh) 一种工厂化养殖四指马鲅的方法
CN112425535A (zh) 一种加快红鳍东方鲀早期苗种食性转换的方法
CN114766397B (zh) 一种膨腹海马的养殖方法
CN113455428B (zh) 一种马夫鱼的人工育苗方法
CN110833052A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北育南养技术
CN111820155A (zh) 一种四指马鲅的池塘养殖方法
CN110476845A (zh) 一种鳡鱼鱼种的工厂化培育方法
UA65842A (en) Metod of commercial growing rosenberg's giant freshwater shrimp (macrobrachium rozenbergii)
CN110235811B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与圆斑星鲽的越冬混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