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4080B - 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 Google Patents

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4080B
CN104054080B CN201380005576.0A CN201380005576A CN104054080B CN 104054080 B CN104054080 B CN 104054080B CN 201380005576 A CN201380005576 A CN 201380005576A CN 104054080 B CN104054080 B CN 104054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oint
interval
cavity
electric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55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4080A (zh
Inventor
饭盛康生
望月保弘
金井孝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54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4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408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01B21/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8Network design, e.g. design based on topological or interconnect aspects of utility systems, piping, heating ventilation air conditioning [HVAC] or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6Cables, cable trees or wire harnes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电线长度输出方法设定第一空腔基准截面(61)、第一节点基准截面(62)、第二节点基准截面(63)和第二空腔基准截面(64),计算每个基准截面区间的区间线长,并且输出区间线长的总和作为电线(41)的线长。

Description

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背景技术
在制造实际线束之前,利用计算机对虚拟线束建模,并且在虚拟线束的设计阶段进行研究。在专利文献1至4中公开了这种类型的仿真的实例。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8-180747
专利文献2:JP-A-2003-132102
专利文献3:JP-A-2009-181746
专利文献4:JP-A-2010-49591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对线束建模,需要确定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长度(在下文中,简称为电线长度)。顺便提及,近年来,在线束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用于将电线布置在夹具板上的工作的效率,在线束设计阶段,对其中电线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参见专利文献2)。例如,当对这样的线束建模时,如果未将电线长度设定为适当值,则可能发生下面的问题。
即,如果将电线长度设定得比理想值小,则在连接到电线的一端的连接器未到达安置在夹具板上的连接器固定装置的状态下进行建模,并且因此,不能适当地布置电线,或者即使连接器到达连接器固定装置,也处于过度的张力施加于电线的状态,使得不能布置电线。另一方面,如果将电线长度设定得比理想值大,则在布置的电线上形成过度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在其它电线与弯曲部缠在一起的状态下进行建模。
通过观察在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状态下建模的线束的分析员来确定是否将电线长度设定为适当值。当分析员确定未将电线长度设定为适当值时,分析员再次设定电线长度的值,以对线束建模。为了减少设定电线长度所需的时间和精力,需要能够在建模之前计算电线长度的方法。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之前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具有下面的特性(1)至(3)。
(1)一种用于使用分析器计算每根电线的线长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布置在夹具板上的所述电线包括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和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该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包括:
输入步骤,该输入步骤接收用于指定至少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信息输入,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另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电线弯曲的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
通过点计算步骤,该通过点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
区间线长计算步骤,该区间线长计算步骤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的第一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二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位于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二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三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在所述弯曲点处的弯曲角度来计算从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并且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三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第四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以及
输出步骤,该输出步骤输出在所述区间线长计算步骤中计算的各个所述区间中的所述区间线长的总和作为所述电线的所述线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步骤还接收用于指定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信息输入,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之间,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之间,其中,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第五通过点的密度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一通过点占用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大,并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第六通过点的密度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所述第四通过点的密度大,
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还计算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并且
所述区间线长计算步骤还基于所述第一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五通过点的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第五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二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第三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六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并且基于所述第六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四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
通过将所述第一通过点在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上的分布的减少投射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或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上,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第二通过点或所述第五通过点,并且通过将所述第四通过点在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上的分布的减少投射到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或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上,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第三通过点或所述第六通过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电线长度输出程序具有下面的特性(4)。
(4)一种电线长度输出程序,该电线长度输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1)至(3)的配置中的任意一项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的每一步骤。
根据以上(1)的配置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能够在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之前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
根据以上(2)的配置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能够根据实际线束的形状更精确地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
根据以上(3)的配置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能够根据实际线束的形状更精确地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
根据以上(4)的配置的电线长度输出程序,能够在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之前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能够在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之前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结果,由于将计算的适当电线长度设定为建模电线的电线长度,所以能够减少分析员在分析员确定未将电线长度设定为适当值时再次设定电线长度值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上面已经简要描述了本发明。通过将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的说明(在下文中,称为“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本发明的细节将变得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图1(a)和1(b)是使用原子间力势建模的线束的影像图,其中,图1(a)是示出原子间力势不作用的状态的图,并且图1(b)是示出原子间力势作用的状态的图。
图2(a)和2(b)是用于说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图,其中,图2(a)是示出吸引力作用在原子之间的情况的图,并且图2(b)是示出排斥力作用在原子之间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硬件配置的块图。
图4是示出用于计算电线长度的简单模型的图,包括四个参考截面以及当电线通过参考截面时的通过点和节点。
图5(a)和5(b)是利用通过节点的平面切割的电线的截面图,其中,图5(a)是通过使各根电线的节点在U形叉的宽度方向上分散得到的图,并且图5(b)是通过使各根电线的节点在U形叉的高度方向上分散得到的图。
图6(a)和6(b)是当假定布置在夹具板上时的简单模型的示意图,其中,图6(a)是当从上方观看夹具板时的图,并且图6(b)是沿着图6(a)中的VIb-VIb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用于计算电线长度的简单模型的图,包括六个参考截面以及当电线通过参考截面时的通过点和节点。
图8是用于说明每个参考截面在线束的电线捆束中的位置的图。
图9(a)和9(b)是用于说明计算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的区间线长的方法的图,其中,图9(a)是当从上方观看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和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透视图,并且图9(b)是当从侧面观看图9(a)的透视图时的侧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的区间线长的方法的图。
参考标记列表
311:输入单元
312:数据库单元
313:程序存储单元
314:数据存储单元
315:显示单元
316:处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具体描述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
[考虑电线之间的应力的线束仿真方法]
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之前,将首先描述考虑电线之间的应力的线束仿真方法的实例。
作为考虑作用在形成线束的电线之间的应力的算法,在“使用原子间势的线束仿真基础研究:TAKEI Amane,MATSUSHIMA Motoi,KOMIYA Shigeru,YAMAMOTO Ichiro,TheJap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The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Conference,Journal”中已经进行了研究。在该非专利文献中,在使用CAD设计线束时,作为考虑导线的刚度的用于避免导线之间的穿透的方法,通过重新考虑迄今为止提出的动态模型的原子间力势,已经提出了用于避免导线之间的穿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算法。下面将描述该计算算法的概要。在该说明书中,当对虚拟线束建模时,假定不考虑电线与除电线之外的物体之间的接触的状态下电线嵌入到物体内的状态称为“穿透”。图1(a)和1(b)是使用原子间力势建模的线束的图示。图1(a)是示出原子间力势不作用的状态的图,并且图1(b)是示出原子间力势作用的状态的图。图2(a)和2(b)是用于说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图。图2(a)是示出吸引力作用在原子之间的情况的图,并且图2(b)是示出排斥力作用在原子之间的情况的图。具体计算算法可以参考上述非专利文献。
如图1(a)和1(b)所示,对形成线束W/H的多根电线C1、C2和C3建模,使得许多用于势评估的球形原子S1、S2和S3彼此相邻安置。为了对电线C1、C2和C3建模,使得在纵向上的线径固定,形成电线C1、C2和C3的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S2和S3的半径R1、R2和R3是固定值。
如图2(a)所示,在两个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和s2中,如果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和s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比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的半径r1和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2的半径r2之和大,则吸引力作用在两个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和s2之间。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用两个于势评估的原子s1和s2中,如果两个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和s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比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的半径r1和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2的半径r2之和小,则排斥力作用在两个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和s2之间。在图2(a)和2(b)中,已经描述了作用在两个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和s2之间的原子间力势。然而,原子间力势作用在形成上述电线C1、C2和C3的用于势评估的各原子S1、S2和S3和除了用于势评估的对应原子S1、S2和S3之外的所有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S2和S3之间。
因此,作用在用于势评估的各原子S1、S2和S3和除了用于势评估的对应原子s1、s2和s3之外的所有用于势评估的原子之间的原子间力势的总值u被计算。对于电线C1、C2和C3,分别计算形成电线C1、C2和C3的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S2和S3的原子间力势的总值u的总和U1、U2和U3。以这种方式计算的U表示一根电线具有的势能。
当要建模的线束由N根电线C1、C2、...、CN形成时,对于各根电线C1、C2、...、CN计算势能U1、U2、...、UN。使用各个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S2、...、SN的坐标(x、y、z)作为设计变量重复计算以这种方式计算的势能U1、U2、...、UN,并且得到使势能U1、U2、...、UN最小化的设计变量。以这种方式得到的特定电线C1、C2、...、CN中的设计变量,即,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S2、...、SN的坐标(x、y、z)表示处于能量最稳定状态的电线的坐标。以这种方式,能够得到考虑电线之间的应力的线束。
顺便提及,在上述计算算法中,当得到使势能U1、U2、...、UN最小化的设计变量时,可以认为电线长度L0、L0、...、LN是对电线C1、C2、...、CN施加的约束。即,可以考虑满足下面的条件(1)和(2)的用于得到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S2、...、SN的坐标(x、y、z)的方法。
(1)使各个势能U1、U2、...、UN最小化。
(2)基于用于势评估的原子S1、S2、...、SN的坐标(x、y、z)计算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与各个设定的电线长度L0、L0、...LN之间的误差落入预定范围内。
可以将条件(2)说成是实际线束要求电线长度尽可能短的背景下施加的约束条件。
如在[技术问题]中所述,当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时,需要将适当的电线长度L0、L0、...、LN设定为电线长度。顺便提及,在考虑上述作用在电线之间的应力的算法中,需要花费很长的计算时间来对线束建模,即,得到使势能U1、U2、...、UN最小化的设计变量。由于该原因,当分析员确定未将适当值L0、L0、...、LN设定为电线长度时,如果通过再次设定作为电线长度的值,则时间损失不可估量。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已经发现了能够在建模之前计算电线长度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硬件构造]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硬件构造的块图。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构造成包括:输入单元311、数据库单元312、程序储存单元313、数据储存单元314、显示单元315以及处理单元316。当本发明的线束分析器是由例如通用PC形成时,利用诸如键盘、鼠标和数字键盘的各种输入界面来实现输入单元311,利用硬盘驱动器(HDD)来实现数据库单元312和程序存储单元313,利用随机访问存储器(RAM)来实现数据存储单元314,利用诸如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各种输出装置来实现显示单元315,并且利用中央处理单元(CPU)来实现处理单元316。当对线束建模时使用的电线形状信息、连接器形状信息、夹具形状信息等储存在数据库单元312中。另外,在上述[考虑电线与固定装置之间的应力的线束仿真方法]中描述的计算算法或将在稍后描述的使得处理单元316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执行处理的程序记录在程序储存单元313中。另外,在上述[考虑电线与固定装置之间的应力的线束仿真方法]中描述的计算算法或将在稍后描述的通过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执行处理的处理单元316输入/输出的数据记录在数据存储单元314中。
[电线长度计算方法的概要]
在下文中,将描述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的概要。图4是示出用于计算电线长度的简单模型的图,包括四个参考截面以及当电线通过参考截面时的通过点和节点。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线长度计算方法中,适当地从当对线束建模时使用的电线形状信息、连接器形状信息和夹具形状信息中提取作为用于计算的所需的输入信息的信息。电线形状信息是限定布置在车辆中的线束的电线的规格的信息。连接器形状信息是限定布置在车辆中的线束的连接器的规格的信息。夹具形状信息是限定设置在夹具板中的固定装置(用于使电线弯曲的U形叉,用于固定连接器的固定装置等)的形状和布置位置的信息。
基于提取的信息,建立如图4所示的简单模型。通过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电线41通过的通过点建模而得到图4所示的简单模型,电线41的一端连接到第一连接器31并且另一端连接到第二连接器32。更具体地,通过指定当在特定点51处以预定角度θ弯曲的电线41通过截面61、62、63和64的通过点的位置坐标而得到图4所示的简单模型。在下文中,将电线41弯曲处的点称为节点。
另外,能够从当对线束建模时使用的电线形状信息、连接器形状信息和夹具形状信息读取将连接器31和32固定在夹具板上的固定装置的布置位置、U形叉在夹具板上的布置位置,以及电线41的一端和另一端插入到其内的连接器31和32的空腔位置。从这样的信息,对于每根电线指定电线41沿着布置在夹具板上的路径和节点51的位置。
<截面设定过程>
对于以这种方式建模的简单模型,输入用于指定截面61、62、63、和64的信息,以在简单模型上形成截面61、62、63、和64。
截面61是包括电线41的连接到第一连接器31的一端的平面。在下文中,将截面61作为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截面64是包括电线41的连接到第二连接器32的另一端的平面。在下文中,将截面64称为第二空腔参考截面。通常,多根电线连接到连接器。因此,如果参考连接器形状信息来提取电线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坐标,则能够唯一地确定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
截面62是定位成朝着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与节点51分开预定距离的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平行的平面。在下文中,将截面62称为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截面63是定位成朝着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与节点51分开预定距离的与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平行的平面。在下文中,将截面63称为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是面对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以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平行的表面,并且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是面对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以与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平行的表面。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确定为,使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延伸的法线形成预定角度θ。如果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确定,并且与节点51的预定距离确定,则能够唯一地确定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
通过参考来自夹具形状信息的U形叉的位置坐标和U形叉的形状来确定电线41的节点51的位置。图5(a)和5(b)是被通过节点的平面切割的电线的截面图。图5(a)是通过在U形叉的宽度方向上分散各根电线的节点而得到的图,并且图5(b)是通过在U形叉的高度方向上分散各根电线的节点得到的图。
将节点51确定为子线束弯曲的位置或形成子线束的电线分支的位置。如果对特定的两根电线的节点指定相同的位置坐标,则两根电线互相交叉。这使得难以计算精确的电线长度。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5(a)所示,将节点的设定位置设定为在U形叉UF的宽度方向(图5(a)中的水平方向)上分散。在这种情况下,节点的设定位置集中在子线束SH1、SH2和SH3的单元中。
另外,如图5(a)所示,即使节点的设定位置在U形叉UF的宽度方向上分散,也可以考虑具有大的预定角度θ的电线与具有小的预定角度θ的电线互相交叉的情况。因此,如图5(b)所示,优选地,在U形叉UF的高度方向(图5(b)中的垂直方向)上分散节点的设定位置。在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中,通过如上所述地设定节点的位置,能够设定最佳电线长度,即,能够设定在不与其它电线交叉的情况下通过最短路径的电线的长度。
<通过点计算过程>
随后,计算电线41通过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能够通过参考连接器形状信息指定第一连接器31中的空腔的位置来计算电线41通过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的第一通过点71。电线41通过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第二通过点72计算为使第一通过点71与节点51互相连接的线段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交叉的点,即,作为第一通过点71在电线41的纵向上投射在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上的点。电线41通过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处的第三通过点73计算为将稍后描述的第四通过点74和节点51互相连接的线段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交叉的点,即,为第四通过点74在电线41的纵向上投射在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上的点。能够通过参考连接器形状信息指定第二连接器32中的空腔的位置来计算电线41通过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第四通过点74。
如图4所示,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具有相同的形状。因此,当使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互相面对时,如果第一通过点71和第四通过点74定位成互相面对,则能够如下计算第三通过点73。即,第三通过点73也能够计算为通过使第二通过点72相对于与节点51通过并且U形叉直立的方向平行的轴线以预定角度θ旋转得到的点,即,为通过使第二通过点72相对于轴线旋转并且投射得到的点。
<区间线长计算过程>
随后,计算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以及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中的每个区间中的电线41的线长(将位于每个区间中的电线41的线长称为区间线长)。根据第一通过点71的位置坐标和第二通过点72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的区间线长。另外,根据第二通过点72的位置坐标、第三通过点73的位置坐标、节点51的位置坐标和预定角度θ来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的区间线长。另外,根据第三通过点73的位置坐标和第四通过点74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的区间线长。稍后将描述计算区间线长的具体方法。
<电线长度计算过程>
在<区间线长计算过程>中计算的各个区间的区间线长之和被输出为电线41的电线长度。
在以上电线长度计算方法中,已经描述了计算图4所示的一根电线41的电线长度的过程。也对其它电线执行该过程。在图4所示的简单模型中,计算形成与电线41相同的子线束的其它七根电线的电线长度,并且也对于图5(a)和5(b)所示的其它子线束SH1、SH2和SH3计算形成每根子线束的电线的电线长度。如图6(a)和6(b)所示,使以这种方式计算电线长度的线束概念化。图6是当假定布置在夹具板上时的简单模型的示意图。图6(a)是当从上方观看夹具板时的图,并且图6(b)是沿着图6(a)中的线VIb-VIb截取的截面图。
在图6(a)中,U形叉UF、第一连接器31a和31b、以及第二连接器32a、32b和32c设置在夹具板上。通过执行上述的<截面设定过程>,确定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a和61b、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a、62b、62c和62d、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a、63b和63c,以及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a、64b和64c。
如图6(a)和6(b)所示,在两端连接到第一连接器31a和31b以及第二连接器32a、32b和32c的子线束中,每个连接器中的空腔位置都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分散。另外,如参考图5(a)和5(b)所描述地,各根电线的节点在U形叉的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上分散。由于该原因,在该简单模型中,子线束设定成使得任意两根电线都不互相交叉。从而,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中,通过考虑电线的布线位置和节点的位置,能够设定最佳电线长度,即,能够设定在不与其它电线交叉的情况下通过最短路径的电线的长度。
顺便提及,即使共用连接器31和32固定到所有电线的两端,如上所述计算的电线的电线长度也不同。在形成实际线束的电线中,当将共用连接器31和32固定到所有电线的两端时,在多数情况下,电线长度是统一的。然而,理想地,优选地电线长度不同。考虑此,在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中,该更加重视下面的点。
在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和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中,第二通过点72是通过将第一通过点71投射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上而得到的点,并且第三通过点73是通过将第四通过点74投射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上而得到的点。因此,存在八个第二通过点72或八个第三通过点73的区域的单位面积密度比存在八个第一通过点71或八个第四通过点74的区域的单位面积密度大。由于该原因,在相应的区间中的电线长度由于电线的第一通过点71或第四通过点74位于外侧而变大,并且相应的截面中的电线长度由于电线的第一通过点71或第四通过点74位于内侧而变小。另一方面,在实际线束的电线中,存在通过缠绕而系在一起的部分。在这样的线束的电线捆束中,在未从连接器到缠绕部缠绕的每个区间中,区间中的电线长度由于电线位于连接器的外侧而变大,并且区间中的电线长度由于电线位于连接器的内侧而变小(参考将在稍后描述的图8)。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考虑这样的实际线束的电线长度的不同,在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和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中,通过将第一通过点71投射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上而得到第二通过点72,并且通过将第四通过点74投射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上而得到第三通过点73。从而,在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中,通过考虑每个布线位置的不同电线长度,能够设定最佳电线长度,即,能够在抑制将电线的长度设定得太小的情况后设定电线长度。
在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中,第三通过点73能够计算为通过使第二通过点72相对于与节点51通过并且U形叉直立的方向平行的轴旋转预定角度θ得到的点。由于该原因,在相应的区间中的电线长度由于电线的第二通过点72远离节点51定位而变大,并且相应的区间中的电线长度由于电线的第二通过点72靠近节点51而变小。另一方面,同样在实际线束的电线捆束中,电线长度由于电线位于弯曲点外侧处而变大,并且电线长度由于电线位于弯曲点内侧处而变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考虑这样的实际线束的电线长度的不同,将采用将在稍后描述的参考图10的方法。从而,在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中,通过考虑每个布线位置的不同电线长度,能够设定最佳电线长度,即,能够在抑制将电线的长度设定得太小的情况后设定电线长度。
以上是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的概要。
[电线长度计算方法的细节]
随后,将具体描述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
如图4所示,在上述的[电线长度计算方法的概要]中,在简单模型上形成总共四个截面: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以及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增加两个截面65和66,在简单模型上形成总共六个截面61至66。图7是示出用于计算电线长度的简单模型的图,包括六个参考截面以及当电线通过参考截面时的通过点和节点。图8是用于说明在线束的电线捆束中的每个参考截面的位置的图。
<截面设定过程>
截面65是位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之间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分开预定距离的截面。在下文中,将参考截面65作为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是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和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平行的截面。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是将已经在以上条目[电线长度计算方法的概要]中描述的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分割成两个区间的截面。截面66是位于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之间从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分开预定距离的截面。在下文中,将截面66称为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是与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平行的截面。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是将已经在以上条目[电线长度计算方法的概要]中描述的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分割成两个区间的截面。通过增加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能够基于实际形状计算线束中的电线长度。
对于设定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位置有下面的影响。即,在实际线束的电线中,存在利用缠绕系在一起的部分。在这样的线束的电线捆束中,设定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每个位置都是边界,该边界使未缠绕的区间互相分开。将参考图8对此进行描述。位于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区间和从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中的电线捆束未被缠绕,但是电线为松散的。另一方面,位于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和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空分割参考截面66的区间中的电线捆束被缠绕。从而,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用于限定缠绕区间。另外,关于缠绕部分的信息包括在电线形状信息中,使得能够基于该信息指定设定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位置。在图8中,考虑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电线在多个点处弯曲或分支而确定多个节点51。
<通过点计算过程>
随后,计算电线41通过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由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是新设定的,所以计算通过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第二通过点72的方法改变。由于该原因,将描述计算通过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的方法。将避免计算通过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的方法的重复描述。
电线41通过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第五通过点75可以计算为:使第一通过点71与节点51互相连接的线段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交叉的点,即,作为第一通过点71在电线41的纵向上投射在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上的点。因此,在特定的电线捆束中,在第五通过点75通过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上通过点的密度比在第一通过点71通过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上通过点的密度大。
另外,电线41通过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第二通过点72计算为在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法线方向上从通过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第五通过点75延伸的直线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交叉的点,即,将第五通过点75在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法线方向上投射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上获得的点。如上所述,第二通过点72计算为将第五通过点75在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法线方向上投射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上得到的点的原因在于:位于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中的电线捆束被缠绕。即,这是因为可以认为位于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中的电线捆束的直径大概固定。
另外,第六通过点76可以计算为使第四通过点74和节点51互相连接的线段与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交叉的点,即,第四通过点74在电线41的纵向上投射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上的点。因此,在特定的电线捆束中,在第六通过点76通过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上通过点的密度比在第四通过点74通过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情况下单位面积上通过点的密度大。
另外,第三通过点73计算为在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法线方向上从通过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第六通过点76延伸的直线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交叉的点,即,将第六通过点76在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法线方向上投射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上获得的点。如上所述,第三通过点73计算为通过将第六通过点76在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法线方向上投射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上得到的点的原因在于:位于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区间中的电线捆束被缠绕。即,这是因为可以认为位于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区间中的电线捆束的直径大概固定。
<区间线长计算过程>
随后,计算在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区间、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区间、以及从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中的每个区间的电线41的线长。
首先,将具体描述计算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区间线长和从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线长的方法。图9(a)和9(b)是用于说明计算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线长的方法。图9(a)是当从上方观看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和第一区间参考截面时的透视图,并且图9(b)是当从侧面观看图9(a)的透视图时的侧视图。
根据第一通过点71的位置坐标和第五通过点75的位置坐标计算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区间的区间线长。即,根据下面示出的两个表达式(1)和(2)计算上述区间的区间线长。
Y=sqrt(L×L-X×X)…(1)
L'=(X×X/Y+Y)×atan(Y/X)…(2)
这里,L是使第一通过点71和第五通过点75互相连接的线段的长度。X是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之间的距离。Y是具有作为对角线的L的矩形的与X不同的侧边的长度。L'是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区间的区间线长。
如图9(b)所示,通过计算在由椭圆的主轴和副轴形成的π/2范围中绘制的轨迹的电线长度L'/2来计算根据两个表达式(1)和(2)计算的区间电线长度L',其中,主轴的长度是X/2,并且副轴的长度是Y/2,并且使该值翻倍。为了精确计算区间线长,需要考虑由于弯曲行动或作用在电线上的重力而引起的弯曲或扭转。通过考虑弯曲和扭转而得到由椭圆绘制的轨迹的线长L'/2。从而,在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中,通过考虑电线的弯曲和扭转,能够设定最佳电线长度,即,能够在抑制将电线的长度设定得太小的情况后设定电线的长度。
另外,根据第六通过点76的位置坐标和第四通过点74的位置坐标计算从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区间的区间线长。同样根据表达式(1)和(2)计算上述区间的区间线长。在计算从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的区间的区间线长的上述方法中,用第四通过点74替代第一通过点71,并且用第六通过点76替代第五通过点75。
接着,将具体描述计算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和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区间中的每个区间的区间线长的方法。可以认为位于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和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区间参考部分66的区间中的电线捆束的直径大概固定,并且可以认为缠绕的电线捆束具有杆状。因此,假定在这些区间中,电线捆束的各根电线的长度相同。基于这样的假定,从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区间的区间线长和第一区间参考截面65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之间的距离相等。另外,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的区间的区间线长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与第二区间参考截面66之间的距离相等。
接着,将具体描述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的区间线长的方法。图10是用于说明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的区间线长的图。
如在<通过点计算过程>中所述,通过执行投射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上而得到第二通过点72,使得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的第一通过点71的分布减少,并且通过执行投射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上得到第三通过点73,使得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的第四通过点74的分布减少。顺便提及,在图7所示的简单模型中,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当使第一空腔参考截面61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64互相面对时,第一通过点71和第四通过点74定位成互相面对。换句话说,限定第一通过点71的位置坐标的端子容纳在第一连接器31中的空腔位置,与限定第四通过点74的位置坐标的端子容纳在第二连接器32中的空腔位置在节点51插置在其间的情况下互相面对。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作为在圆的周边上连接第二通过点72和第三通过点73的弧的长度来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的区间线长,所述圆具有位于节点51的位置坐标处的中心和对应于从节点51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或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距离的半径。
然而,如果使连接到子线束的两端的连接器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形状,并且端子容纳在连接器中的空腔位置相对于节点对称,则显著限制设计子线束时的自由度。由于该原因,要求即使连接到子线束的两端的连接器具有不同的形状也能够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的区间线长的方法。因此,提出了不依赖连接到子线束的两端的连接器的形状并且不限制形成在各个连接器中的空腔的位置的方法。采用该方法来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的区间线长。
如图10所示,当使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与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平行地互相面对时,第二通过点72与第三通过点73不互相面对。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下面示出的表达式(3)来计算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的区间线长。
L'=Z+2πR{(2φ+180-θ)/360}…(3)
这里,R是从节点51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或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预定距离。φ是由连接第二通过点72、点O1和点Z1的线段形成的锐角。另外,点O1是朝着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的横向中心与第二通过点72距离预定距离R定位的点。点O2是朝着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横向中心与第三通过点73距离预定距离R定位的点。Z是使点Z1和Z2互相连接的线段,并且垂直于线段O1Z1和线段O2Z2。
示意性地,从第一节点参考截面62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63的区间的区间线长L'是图10所示的实线的长度,并且通过与具有位于点O1处的中心和半径R的圆周上的角度φ/360等同的的弧的长度、使点Z1和Z2互相连接的线段Z的长度、以及与具有位于点O2处的中心和半径R的圆周上的角度(180-θ+φ)/360等同于的弧的长度之和来计算。
如图10所示,通过考虑弧的长度来计算根据表达式(3)计算的区间线长L'。顺便提及,为了精确计算区间线长,需要考虑由于弯曲行动或作用在电线上的重力而引起的弯曲或扭转。假定考虑弯曲和扭转地设定包括在区间线长L'中的弧的长度。从而,在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中,通过考虑电线的弯曲和扭转,能够设定最佳电线长度,即,能够在抑制将电线的长度设定得太小的情况后设定电线长度。
<电线长度计算过程>
输出在条目<区间线长计算过程>中计算的各个区间中的区间线长之和,作为电线41的电线长度。
在前面已经描述了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分析器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能够在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之前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因此,能够减少分析员设定电线长度所需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减少错误地设定电线长度时对线束重新建模的可能性。
这里,在下面的[1]至[4]中简要概括了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的实施例的特性。
[1]一种用于使用分析器计算每根电线的线长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电线包括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和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该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包括:
输入步骤,该输入步骤接收用于指定至少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信息输入,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另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电线弯曲的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
通过点计算步骤,该通过点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和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
区间线长计算步骤,该区间线长计算步骤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的第一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二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位于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二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三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在所述弯曲点处的弯曲角度来计算从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以及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三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第四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以及
输出步骤,该输出步骤输出在所述区间线长计算步骤中计算的各个所述区间中的所述区间线长的总和作为所述电线的所述线长。
[2]根据上述[1]配置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步骤还接收用于指定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信息输入,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之间,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平行地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之间,其中,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第五通过点的密度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一通过点的密度大,并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第六通过点的密度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所述第四通过点的密度大,
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还计算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并且
所述区间线长计算步骤还基于所述第一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五通过点的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第五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二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第三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六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并且基于所述第六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四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
[3]根据上述[2]配置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
通过将所述第一通过点在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上的分布的减少投射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或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上,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第二通过点或所述第五通过点,并且通过将所述第四通过点在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上的分布的减少投射到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或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上,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第三通过点或所述第六通过点。
[4]一种电线长度输出程序,该电线长度输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1]至[3]配置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的每一步骤。
已经参考特定实施例具体描述了本发明,明显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本申请基于2012年1月1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009358,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涉及用于确定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并且其优势在于:能够在对布置在夹具板上的线束建模之前计算形成线束的每根电线的电线长度。

Claims (4)

1.一种用于使用分析器计算每根电线的线长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布置在夹具板上的所述电线包括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和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该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包括:
输入步骤,该输入步骤接收用于指定至少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信息输入,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另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电线弯曲的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
通过点计算步骤,该通过点计算步骤计算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
区间线长计算步骤,该区间线长计算步骤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的第一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二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位于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二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三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在所述弯曲点处的弯曲角度来计算从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并且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三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第四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以及
输出步骤,该输出步骤将在所述区间线长计算步骤中计算的各个所述区间中的所述区间线长的总和输出为所述电线的所述线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
所述输入步骤还接收用于指定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和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信息输入,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之间、并平行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之间、并平行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其中,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第五通过点的密度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一通过点的密度大,并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第六通过点的密度比单位面积上通过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所述第四通过点的密度大,
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还计算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并且
所述区间线长计算步骤还基于所述第一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五通过点的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第五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二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第三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六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并且基于所述第六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第四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计算从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其中
所述通过点计算步骤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上的所述第一通过点的分布减少地投射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或所述第一区间参考截面上来计算所述第二通过点或所述第五通过点,并且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上的所述第四通过点的分布减少地投射到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或所述第二区间参考截面上来计算所述第三通过点或所述第六通过点。
4.一种线束分析器,用于使用分析器计算每根电线的线长,其中,布置在夹具板上的所述电线包括连接到第一连接器的一端和连接到第二连接器的另一端,所述线束分析器包括:
输入单元;和
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输入单元接收用于指定至少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和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信息输入,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器的所述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是包括所述电线的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器的所述另一端的平面,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电线弯曲的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是与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平行的、定位成从所述弯曲点朝着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分开预定距离的平面;
所述处理单元计算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和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中的每个截面的通过点;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的第一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二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位于从所述第一空腔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二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第三通过点的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在所述弯曲点处的弯曲角度来计算从所述第一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并且基于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的所述第三通过点的所述位置坐标和所述电线通过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第四通过点的位置坐标来计算从所述第二节点参考截面到所述第二空腔参考截面的区间中的区间线长;并且
所述处理单元将计算的各个所述区间中的所述区间线长的总和输出为所述电线的所述线长。
CN201380005576.0A 2012-01-19 2013-01-17 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4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9358A JP5897911B2 (ja) 2012-01-19 2012-01-19 電線長出力方法及び電線長出力プログラム
JP2012-009358 2012-01-19
PCT/JP2013/050845 WO2013108853A1 (ja) 2012-01-19 2013-01-17 電線長出力方法及び電線長出力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4080A CN104054080A (zh) 2014-09-17
CN104054080B true CN104054080B (zh) 2017-03-01

Family

ID=4879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557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4080B (zh) 2012-01-19 2013-01-17 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8421B2 (zh)
EP (1) EP2806366A4 (zh)
JP (1) JP5897911B2 (zh)
KR (1) KR20140103348A (zh)
CN (1) CN104054080B (zh)
WO (1) WO20131088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7912B2 (ja) * 2012-01-19 2016-04-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解析装置、ワイヤハーネス解析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解析プログラム
JP6195476B2 (ja) 2013-05-31 2017-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解析装置、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195480B2 (ja) * 2013-07-08 2017-09-1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解析装置、解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76153B2 (ja) * 2014-09-24 2018-02-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挿入方法及び電線挿入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7122A2 (en) * 1998-06-22 1999-12-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length of electric wires for use in constructing a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wire harness
CN101377792A (zh) * 2007-08-30 2009-03-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绑定管理装置、方法和产品
CN101859988A (zh) * 2010-03-12 2010-10-13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装配式架线施工工艺
JP2011150498A (ja) * 2010-01-21 2011-08-04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布線設計方法、布線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9988B2 (ja) 1994-12-21 1999-11-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束の太さ計算方法および装置
EP1267285A3 (en) 2001-06-13 2003-02-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system for designing a wiring harness assembling table
JP4050493B2 (ja) 2001-10-29 2008-02-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設計装置
EP2031526A3 (en) 2007-08-30 2014-04-23 Fujitsu Limited Binding management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JP5242184B2 (ja) 2008-01-29 2013-07-24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梱包形態検討支援装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梱包形態検討支援プログラ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梱包形態検討方法
JP5059656B2 (ja) * 2008-02-27 2012-10-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分岐角度設計支援装置、分岐角度設計支援方法、及び、分岐角度設計支援プログラム
CN102016853B (zh) 2008-02-27 2013-03-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平面制造图制作支援装置、平面制造图制作支援方法、以及分支角度设计支援装置
JP5196429B2 (ja) 2008-08-25 2013-05-15 国立大学法人横浜国立大学 断面レイアウト計算装置、断面レイアウト計算方法、及び、断面レイアウト計算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67122A2 (en) * 1998-06-22 1999-12-29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length of electric wires for use in constructing a wire harnes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a wire harness
CN101377792A (zh) * 2007-08-30 2009-03-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绑定管理装置、方法和产品
JP2011150498A (ja) * 2010-01-21 2011-08-04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布線設計方法、布線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59988A (zh) * 2010-03-12 2010-10-13 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 装配式架线施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4080A (zh) 2014-09-17
KR20140103348A (ko) 2014-08-26
US10288421B2 (en) 2019-05-14
JP5897911B2 (ja) 2016-04-06
JP2013149098A (ja) 2013-08-01
EP2806366A4 (en) 2015-12-30
WO2013108853A1 (ja) 2013-07-25
US20140316741A1 (en) 2014-10-23
EP2806366A1 (en) 2014-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4080B (zh) 电线长度输出方法和电线长度输出程序
Closset et al. Supersymmetric partition functions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A-twist
CN101192307B (zh) 点云三角网格面构建方法
Tarus Effects of Job Rotation Strategy on High Performance Workplace, in Lake Victoria North Water Services Board, Kenya
Yang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parallel manipulators using a game algorithm
Smith et al. Computing parallel-jaw grips
CN108197417A (zh) 一种曲线加筋板有限元分析方法
CN107330185A (zh) 线缆的离散点坐标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he et al. Dimensional synthesis for a Rec4 parallel mechanism with maximum transmission workspace
CN109977433A (zh) 一种曲面约束下机器人线缆建模方法
McGrane et al. Theories of class $$\mathcal {S} $$ and new $$\mathcal {N} $$= 1 SCFTs
CN112115616A (zh) 一种输电塔的动力学特性分析方法及装置
CN107679011A (zh) 一种谐波阻抗的扫描方法及装置
CN107134007A (zh) 交通基础设施的三维快速建模方法
Feng et al. Calibration of a six-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for chromosome dissection
Constable et al. Fuzzy funnels: Non-abelian brane intersections
WO2020034416A1 (zh) 基于轴不变量的通用7r机械臂逆解建模与解算方法
CN108521128B (zh) 电力系统静态电压安全域边界的快速搜索方法
CN206967526U (zh) 一种基于三维力传感器的工业机器人标定装置
Malusa Geometric quantisation, the Hitchin–Witten connection, and quantum operators in complex Chern–Simons theory
Radu et al. Quantum effects in a rotating spacetime
Evslin et al. Trivializing and orbifolding the conifold's base
Mintakevich et al. On the spectra of scalar mesons from HQCD models
CN108984931A (zh) 一种基于约束法线的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CN109193617A (zh) 基于紧约束识别的电力系统脆弱点评价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