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0960A - 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0960A
CN104050960A CN201410097559.0A CN201410097559A CN104050960A CN 104050960 A CN104050960 A CN 104050960A CN 201410097559 A CN201410097559 A CN 201410097559A CN 104050960 A CN104050960 A CN 104050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nt
acoustic
density
paint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755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0960B (zh
Inventor
辻野浄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50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0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0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0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2Selection of mater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1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e.g. denser near its faces
    • B32B5/145Variation across the thickness of the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06Vegetal fibres
    • B32B2262/062Cellulose fibres, e.g. cott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1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acous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102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6Resistant to heat
    • B32B2307/3065Flame resistant or retardant, fire resistant or retarda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3Coloured on the layer surface, e.g. in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02Coloured
    • B32B2307/4026Coloured within the layer by addition of a colorant, e.g. pigments, dy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吸音体以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该吸音体容易操作并且吸音性优异。该吸音体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所述吸音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密度有所不同,而且所述一面与所述另一面的颜色有所不同。

Description

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层叠了硬质层与软质层的多层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硬质层具有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所述软质层具有与稠密的部分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的部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上述多层吸音材料中,由于不能容易地识别出哪一面为硬质层、哪一面为软质层,因此存在如下课题,例如,当在装置类上安装多层吸音材料时,搞错了安装方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5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并且能够作为以下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所述吸音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密度有所不同,并且在所述一面与所述另一面上颜色有所不同。
根据该结构,例如,声音从吸音体的一面侧的密度较稀松的稀疏的部分进入,进入到吸音体中的声音由形成于另一面侧的、与稀疏的部分相比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反射。然后,所反射的声音再次于稀疏的部分中传播。而且,在该过程中使声音衰减,从而能够提高吸音性。此外,吸音体由一片构成。即,为被一体形成的吸音体。因此,例如与将稠密的部分和稀疏的部分被分别形成的材料交替层叠而得到的吸音体相比,无需实施对层叠界面的紧贴性等的管理,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此外,一面的颜色与另一面的颜色有所不同。即,与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颜色、和与稀疏的部分相对应的颜色有所不同。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出在吸音体中哪一面为与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哪一面为与稀疏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因此,例如在将吸音体配置在装置类上时,不会搞错吸音体的疏密方向,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安装。
应用例2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被安装在装置中,在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之中,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上的面为与所述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并且在与所述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上实施了着色。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密度较为稠密的部分的面被配置于装置侧,因此密度较为稀松的稀疏的部分成为表面侧。而且,由于吸音体相对于装置的安装面侧被实施了着色,因此能够在将吸音体安装于该装置中时不搞错吸音体的安装面的条件下进行配置。此外,由于吸音体的被实施了着色的面侧通过向装置的安装而被隐藏,因此无法目视观察到被实施了着色的面。因此,无需特别地限定进行着色的颜色,从而能够应用价格较低的着色材料。另外,作为安装有吸音体的装置,除了各种设备类的外壳部件之外,还可以应用驱动头或电机等。
应用例3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度为所述纤维的密度,所述纤维被实施了着色。
根据该结构,由于密度不同的纤维本身被实施了着色,因此稠密的部分看起来比稀疏的部分浓。由此,在具有稠密的部分的面与具有稀疏的部分的面上,颜色看起来不同,从而容易辨别。此外,由于无需在形成吸音体后进行着色,因此能够节省工时。
应用例4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包含所述稠密的部分、和与稠密的部分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的部分,在所述稠密的部分中,与所述稀疏的部分相比更多地含有纤维的长度较短的所述纤维。
根据该结构,例如通过在抽吸纤维的同时进行形成,从而使较短的纤维偏向一方,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稠密的部分和稀疏的部分。
应用例5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含有阻燃剂,所述密度为所述阻燃剂的密度,所述阻燃剂被实施了着色。
根据该结构,由于吸音体中所包含的阻燃剂被实施了着色,因此稠密的部分看起来比稀疏的部分浓。由此,在具有稠密的部分的面和具有稀疏的部分的面上,颜色看起来有所不同,从而能够辨别。此外,由于无需在形成吸音体后进行着色,因此能够节省工时。
应用例6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含有熔融树脂,所述密度为所述熔融树脂的密度,所述熔融树脂被实施了着色。
根据该结构,由于吸音体中所包含的熔融树脂被实施了着色,因此稠密的部分看起来比稀疏的部分浓。由此,在具有稠密的部分的面和具有稀疏的部分的面上,颜色看起来不同,从而能够辨别。此外,由于无需在形成吸音体后进行着色,因此能够节省工时。
应用例7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吸音体的被安装于所述装置的面上画记号从而进行着色。
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识别出被安装的面,从而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记号是被画在被安装的面上的,因此在安装了吸音体后,看不到该记号。因此,能够防止外观上的不美观的发生。另外,记号包括各种文字、字母数字、或标记等。而且,通过作为记号来标明安装于装置上的指定位置或顺序,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
应用例8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体被安装在装置上,在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之中,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上的面为与所述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并在与密度低于所述稠密的部分的稀疏的部分相对应的面上实施了着色。
根据该结构,由于具有密度较为稠密的部分的面被配置于装置侧,因此密度较为稀松的稀疏的部分成为表面侧。而且,由于吸音体相对于装置的表面侧被实施了着色,因此能够防止在将吸音体安装于装置上时搞错吸音体的安装面。此外,由于表面侧被着色,因此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
应用例9
上述应用例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特征在于,进行所述着色的颜色为,与所述装置的安装面的颜色类似的颜色。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吸音体的表面的颜色与装置的颜色类似,从而能够使吸音体的存在不那么显眼。
应用例10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吸音体、和所述装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吸音效果优异,而且吸音体的表面被实施着色,从而容易组装的设备。在此,作为设备,例如包括打印机等发出声音的各种电子设备、其他的各种装置类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2为表示打印机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图4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结构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各图中,为了将各个部件设为可识别程度的大小,而以使各个部件等的尺寸与实际不同的方式进行图示。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吸音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结构的模式图。吸音体200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且为例如被安装在装置的外壳部件的表面上以对从装置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吸音)的部件。图1(a)为侧剖视图。如图1(a)所示,在长方体形状的吸音体200的厚度方向T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密度有所不同,并且在一面与另一面中颜色有所不同。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200由一片(一体)形成,并且该吸音体200的厚度方向T上的一面200a侧为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210,另一面200b侧为与稠密的部分210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的部分220。而且,在稠密的部分210中,与稀疏的部分220相比更多地包含有纤维的长度较短的纤维。在以此方式构成的吸音体200中,例如在声音从稀疏的部分220进入时,所进入的声音将穿过稀疏的部分220并由稠密的部分210反射。所反射的声音再次于稀疏的部分220中传播。而且,在该过程中声音发生衰减。由此,能够获得吸音效果。
另外,也可以采用层叠了多个吸音体200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
吸音体200为,包含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以及阻燃剂的混合物,并且稀疏的部分220与稠密的部分210的密度根据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或阻燃剂中的至少一个而被规定。
纤维素纤维为,使用例如旋转式粉碎装置等干式解纤机对浆板等进行解纤而得到的材料。熔融树脂是实现纤维素纤维间的结合、使吸音体200保持适当的强度(硬度等)、防止纸粉或纤维的飞散、有助于吸音体200的形状维持的材料。熔融树脂可以采用纤维状或粉状等各种形态。而且,通过对混合了纤维素纤维和熔融树脂的混合物进行加热,能够使熔融树脂熔融,从而与纤维素纤维热粘并固化。另外,优选为,在不会使纤维素纤维等热劣化的温度下进行热粘。此外,熔融树脂优选为,易于与解纤物中的纤维素纤维缠绕在一起的纤维状。而且,优选为芯鞘结构的复合纤维。在芯鞘结构的熔融树脂中,通过周围的鞘部在低温下熔融,并且纤维状的芯部与熔融树脂本身、或者纤维素纤维接合,从而能够实施牢固的接合。
阻燃剂为,为了在吸音体200中赋予阻燃性而被添加的物质。作为阻燃剂,例如可以使用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等无机材料、磷类的有机材料(例如,磷酸三苯酯等芳香族的磷酸酯)。
作为吸音体200的形成方法,例如,将混合有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以及阻燃剂的混合物过筛,并使其堆积在被配置于筛的下方的网带上,从而形成堆积体。此时,例如在使用抽吸装置进行抽吸的同时使其堆积。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使较短的纤维偏向一面侧堆积,并且在一面侧形成稠密的部分。然后,对堆积而成的堆积物进行加压加热处理。由此,熔融树脂被溶解,并且被形成为所需的厚度。然后,通过成型为所需的尺寸,从而形成吸音体200。
图1(b)为从一面200a侧观察时的吸音体200的平面图,图1(c)为从另一面200b侧观察时的吸音体200的平面图。如图1(b)、(c)所示,在一面200a与另一面200b上颜色有所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一面200a被实施了着色。即,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面被实施了着色。具体而言,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或阻燃剂被实施了着色。另外,作为着色剂,例如可以适当使用炭黑或颜料粉末等。
着色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着色,即,在层叠了着色剂的着色层上,堆积混合了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以及阻燃剂的混合物,并对着色层与由混合物形成的堆积物进行加压加热处理。此外,既可以在形成了吸音体200之后,使用印刷装置对一面200a进行着色,也可以使用喷雾器或各种书写用具进行涂写。此外,作为着色方法,既可以对一面200a的整体进行着色,也可以仅对一面200a的一部分实施着色。此外,着色既可以仅为一种颜色,也可以由多种颜色构成。而且,着色也可以表示为记号。此处,记号只要以文字、数字或标记等形式被着色,便没有特别限定。此外,作为记号,也可以标明安装于装置上的指定位置或顺序。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提高操作性。
图1(d)为表示相对于装置M的吸音体200的安装方法的模式图。如图1(d)所示,吸音体200的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面、即一面200a被安装在装置M的外壳部件1的外壳面1a上。因此,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另一面200b被配置于表面侧。
由于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一面200a被安装于装置M侧,因此声音容易从成为表面侧的稀疏的部分220穿过,从而能够吸音。而且,由于在成为吸音体200的相对于装置M的安装面的一面200a侧实施了着色,因此能够在将吸音体200安装于装置M上时防止吸音体200的安装面的错误。此外,被实施了着色的一面200a通过向装置的安装而从吸音体200的表面隐藏起来,从而无法目视观察到被实施了着色的面。因此,无需特别地限定进行着色的颜色,从而能够应用价格较低的颜色材料。
接下来,对设备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设备的打印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表示打印机的结构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为,通过隔着墨带13而被设置于印字头3内的印字线(未图示)来对被配置于压纸滚筒2与印字头3之间的作为印字介质的印字纸张6施加冲击力,从而实施印字的设备。
印字纸张6从被设置于打印机10的外壳部件1上的供纸口7被供纸并被卷绕在压纸滚筒2上,并且通过印字头3而实施印字(为除了数字、文字等以外,还包括由点形成的图案等在内的较宽的概念),并从排纸口9被排纸。滑架4通过引导轴5而被引导,从而能够在轴向上移动。介于印字头3与印字纸张6之间安装有墨带13,被固定在滑架4上的印字头3在轴向上移动并在所需的时刻驱动被设置在印字头3内的多个印字线从而实施印字。
在外壳部件1上安装有开闭自如的盖11以及排纸口盖12,排纸口盖12以可转动的方式与盖11连结。此外,排纸口盖板12通过由透明且轻量的部件构成,因此能够易于看见印字纸张6而且易于取出印字纸张6。而且,被进行了印字的印字纸张6沿着印字纸张引导件8而从排纸口9被排出。
此外,打印机10具备对噪音进行吸收(吸音)的吸音体200。另外,由于吸音体200的结构与图1中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在外壳部件1的与印字头3的周围相对应的部分上,配置有吸音体200。具体而言,吸音体200被配置于,外壳部件1的与印字头3的驱动部的相反侧相对应的部分的外壳面1a上。而且,在与印字头3的上方相对应的盖11上也被配置有吸音体200。具体的配置方法为,以使吸音体200的稠密的部分210所对应的面、即一面200a与外壳面1a接触的方式来实施安装。由此,当因印字头3的驱动而产生噪音时,所产生的噪音将进入吸音体200,并由稠密的部分210反射声音,并且所反射的声音在稀疏的部分220中传播,因此能够在该过程中有效地吸收声音的,并且在外壳部件1的内部防止噪音的扩散。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备而列举了打印机的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至此,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1)吸音体200具有稠密的部分210和稀疏的部分220,当声音进入到吸音体200中时,声音由稠密的部分210反射,并且所反射的声音在稀疏的部分220中传播。由此,能够使声音衰减。而且,能够在不加厚吸音体200的厚度的条件下,提高吸音效果。此外,吸音体200由一片构成。即,为被一体形成的部件。因此,例如与将稠密的部分210和稀疏的部分220分别被形成的材料交替层叠而得到的吸音体相比,无需实施对层叠界面的紧贴性等的管理,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操作。
(2)在吸音体200的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一面200a上实施了着色,从而一面200a与另一面200b的识别变得容易。由此,能够在向装置或设备类进行安装时,防止吸音体200的安装方向的错误。
(3)在具备上述吸音体200的打印机10中,能够高效地降低印字头3的驱动时的噪音。而且,由于吸音体200的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被实施了着色的一面200a侧被贴在打印机10的外壳部件1的外壳面1a上,因此在外观上隐藏了被进行了着色的面。因此,无需特别限定进行着色的颜色,从而能够应用价格较低的颜色材料。由此,能够抑制作为打印机整体的成本。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吸音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结构的模式图。吸音体201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且为例如被安装在装置的外壳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对从装置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吸音)的部件。图3(a)为侧剖视图。如图3(a)所示,在长方体形状的吸音体201的厚度方向T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上密度有所不同,并且在一面与另一面上颜色有所不同。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201中,被形成为一片(一体)的吸音体201的厚度方向T上的一面201a侧由密度稠密的部分210构成,另一面201b侧由密度稀疏的部分220构成。而且,在稠密的部分210中,与稀疏的部分220相比更多地含有纤维的长度较短的纤维。在以此方式构成的吸音体201中,例如当声音从稀疏的部分220进入时,进入的声音将穿过稀疏的部分220并由稠密的部分210反射。而且,所反射的声音再次于稀疏的部分220中进行传播。而且,在该过程中声音发生衰减。由此,能够获得吸音效果。
另外,也可以采用层叠了多个吸音体201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
吸音体201为,含有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以及阻燃剂的混合物,并且稀疏的部分220与稠密的部分210的密度为,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或阻燃剂的密度。另外,关于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以及阻燃剂,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由于吸音体201的形成方法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3(b)为从一面201a侧观察时的吸音体201的平面图,图3(c)为从另一面201b侧观察时的吸音体201的平面图。如图3(b)、(c)所示,在一面201a与另一面201b上颜色有所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另一面201b上实施了着色。即,在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面上实施了着色。具体而言,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或阻燃剂被实施了着色。另外,作为着色剂,例如可以适当使用炭黑或颜料粉末等。
着色方法并未被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在形成吸音体201后,使用印刷装置对另一面201b进行着色,也可以使用喷雾器或各种书写用具进行涂写。此外,作为着色方法,既可以对另一面201b的整体进行着色,也可以仅对另一面201b的一部分实施着色。此外,着色既可以仅为一种颜色,也可以由多种颜色构成。而且,着色也可以表示为记号。此处,记号只要以文字、数字或标记等形式被着色,便没有特别限定。此外,作为记号,也可以标明安装于装置上的指定位置或顺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与装置的安装面颜色类似的颜色来实施着色。
图3(d)为表示相对于装置M的吸音体201的安装方法的模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d)所示,吸音体201的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面、即一面201a被安装在装置M的外壳部件1的外壳面1a上。因此,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另一面201b被配置于表面侧。
由于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一面201a被安装于装置M侧,因此容易使声音从成为表面侧的稀疏的部分220穿过,从而能够吸音。此外,由于在成为吸音体201的相对于装置M的表面侧的另一面201b侧实施了着色,因此能够防止在将吸音体201安装于装置M时搞错吸音体201的安装面的情况。而且,通过使吸音体201另一面201b的颜色与装置M(外壳面1a)的颜色类似,从而能够使吸音体201的存在不那么显眼。另外,由于搭载了装置的设备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至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进一步获得以下的效果。
吸音体201的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另一面201b被着色,从而在一面201a与另一面201b上颜色有所不同。由此,能够防止吸音体201相对于作为设备的打印机10的外壳面1a的安装方向的错误。而且,由于另一面201b的颜色与装置M(外壳面1a)类似,因此能够使吸音体201的存在不那么显眼。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吸音体的结构进行说明。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的结构的模式图。吸音体202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且为例如被安装在装置外壳部件的表面上从而对从装置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吸音)的部件。图4(a)为侧剖视图。如图4(a)所示,在长方体形状的吸音体202的厚度方向T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上密度有所不同,并且在一面与另一面上颜色有所不同。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音体202中,被形成为一片(一体)的吸音体202在厚度方向T上的一面202a侧由密度稠密的部分210构成,另一面202b侧由密度稀疏的部分220构成。而且,在稠密的部分210中,与稀疏的部分220相比更多地含有纤维长度较短的纤维。在以此方式构成的吸音体202中,例如当声音从稀疏的部分220进入时,进入的声音将穿过稀疏的部分220并由稠密的部分210反射。而且,所反射的声音再次在稀疏的部分220中传播。而且,在该过程中声音发生衰减。由此,能够获得吸音效果。
另外,也可以采用层叠了多个吸音体202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吸音效果。
吸音体202为,含有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以及阻燃剂的混合物,并且稀疏的部分220与稠密的部分210的密度为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或阻燃剂的密度。另外,关于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以及阻燃剂,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b)、(c)为一面202a侧以及另一面202b侧的平面图。如图4(b)、(c)所示,在一面202a与另一面202b上颜色有所不同。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音体202的形成时纤维素纤维被实施了着色,因此一面202a侧的稠密的部分被形成为,与另一面202b侧的稀疏的部分相比颜色看起来较浓。
在此,作为吸音体202的形成方法,例如,将混合有纤维素纤维、熔融树脂、阻燃剂以及着色剂的混合物过筛,并使其堆积在被配置于筛的下方的网带上,从而形成堆积体。此时,例如在使用抽吸装置进行抽吸的同时使其堆积。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使较短的纤维偏向一面侧堆积,并且在另一面侧形成稠密的部分,且形成颜色较浓的部分。然后,对堆积而成的堆积物进行加压加热处理。由此,熔融树脂被溶解,并且被形成为所需的厚度。然后,通过成型为所需的尺寸,从而形成吸音体202。
图4(d)为表示相对于装置M的吸音体202的安装方法的模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d)所示,吸音体202的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面、即一面202a被安装在装置M的外壳部件1的外壳面1a上。因此,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另一面202b被配置于表面侧。
由于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一面202a被安装于装置M侧,因此声音容易从成为表面侧的稀疏的部分220穿过,从而能够吸音。而且,成为吸音体202相对于装置M的安装面的一面202a与另一面202b相比颜色较浓。由此,能够在将吸音体202安装于装置M上时防止吸音体202的安装面的错误。另外,由于搭载了装置M的设备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至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除了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以外,还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一面202a以浓于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另一面202b的颜色而被着色。由此,能够防止吸音体202相对于打印机10的外壳面1a的安装方向的错误。此外,由于无需在形成吸音体202后另行着色,因此能够节省工时。
实施例
接下来,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1.混合物
(1)纤维素纤维
通过涡轮研磨机(TURBO工业株式会社制)而将使用裁剪机裁剪成几厘米(cm)的浆板解纤为棉絮状。
(2)熔融树脂
具有芯鞘结构,鞘为在100℃以上熔融的聚乙烯,芯为由聚酯构成的1.7dtex的熔融纤维(涤特纶(Tetoron,注册商标),帝人株式会社制)。
(3)阻燃剂
氢氧化铝B53(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制)。
(4)着色剂
炭黑。
2.吸音体的形成
实施例1:吸音体A的形成
首先,将着色剂堆积在网带上。然后,将100重量份的纤维素纤维、15重量份的熔融纤维、5重量份的阻燃剂在空气中混合,并将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C1过筛,而堆积在着色剂的堆积物上。此时,以使纤维素纤维而且是纤维素纤维中长度较短的纤维素纤维、小于熔融树脂的阻燃剂聚集于下侧的方式,通过抽吸装置对抽吸进行控制,并在网带上进行堆积。然后,在200℃下对堆积而成的堆积物进行加压加热处理。之后,切成φ29mm、厚度10mm,从而形成吸音体A。当对该吸音体A的密度进行测定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中密度并不均匀,被堆积于网带侧的与一面侧相对应的下层侧的密度为0.17g/cm3,而与另一面侧相对应的上层侧的密度为0.15g/cm3,与一面侧相对应的下层侧的密度高于与另一面侧相对应的上层侧的密度。此外,在与一面侧相对应的下层侧中,较多地分布有长度较短的纤维素纤维与长度较短的熔融纤维。然后,对密度较高的一面侧实施着色。
实施例2:吸音体B的形成
形成混合物C2,所述混合物C2为,将100重量份的纤维素纤维、25重量份的熔融纤维(平均纤维长度为3mm)、10重量份的阻燃剂、3重量份的着色剂在空气中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此外,形成混合物C3,所述混合物C3为,将100重量份的纤维素纤维、15重量份的熔融纤维(平均纤维长度为5mm)、10重量份的阻燃剂在空气中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然后,在不使用抽吸装置的条件下,使它们堆积在网带上。首先,使混合物C2过筛并自由下落,从而通过自重堆积在网带上。之后,使混合物C3过筛并朝向所堆积的混合物C2上自由下落,从而使混合物C3通过自重堆积在混合物C2上。然后,在200℃下对堆积而成的堆积物进行加压加热处理。之后,切成φ29mm、厚度10mm,从而形成吸音体B。当对该吸音体B的密度进行测定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中密度并不均匀,被堆积于网带侧的与一面侧相对应的下层侧的密度(0.17g/cm3),高于与另一面侧相对应的上层侧的密度(0.15g/cm3)。此外,在与一面侧相对应的下层侧中,较多地分布有长度较短的纤维素纤维与长度较短的熔融纤维。而后,对下层侧实施着色。
比较例1:吸音体R的形成
将100重量份的纤维素纤维、15重量份的熔融纤维、5重量份的阻燃剂在空气中混合,并将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C1过筛而使其堆积。此时,在通过抽吸装置对抽吸进行控制的同时,使混合物C1堆积在网带上。然后,在200℃下对堆积而成的堆积物进行加压加热处理。之后,切成φ29mm、厚度10mm,从而形成吸音体R。当对该吸音体R的密度进行测定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中密度并不均匀,被堆积于网带侧的与一面侧相对应的下层侧的密度为0.17g/cm3,与另一面侧相对应的上层侧的密度为0.15g/cm3,与一面侧相对应的下层侧的密度高于与另一面侧相对应的上层侧的密度。
3.评价以及结果
接下来,对在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中,能否通过对与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一面、和与密度较低的部分相对应的另一面进行目视观察,而识别出一面与另一面进行评价。其结果为,由于在实施例1以及实施例2中,在一面上实施了着色,因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出一面与另一面。另一方面,由于在比较例1中,在一面以及另一面上均未实施着色,因此无法识别出一面与另一面。
作为对本申请的特征点、即稠密的部分和稀疏的部分的验证方法,将油墨等分别滴到表面与背面上,如果浸透的难易程度不同,则可认为疏密有所不同。另外,在吸音体整体为均匀密度的情况下,如果滴下油墨,则无论在表面还是背面均会大致均等地浸透下去。
以下,对改变例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吸音体200、201、202的表面的起毛等,可以在表面上粘粘较薄的无纺布。由于所粘贴的无纺布与吸音体200、201、202相比较薄,因此对吸音性的影响较小。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吸音体200、201、202设为长方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长方体的一部分上具有切口或凹陷,并且还可以不为长方体而具有圆弧部或倾斜部。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层的厚度厚于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层的厚度的方式进行层叠,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使与稀疏的部分220相对应的层的厚度和与稠密的部分210相对应的层的厚度为相同厚度。即使采用这种方式,也能够提高吸音效果。
另外,虽然在各个实施例、比较例中记载了密度,但这只是一个示例。此外,密度为密度最大处与密度最小处的数字。
在上述实施例中,浆板包括:针叶树或阔叶树等的木浆;麻、棉或洋麻等非木材植物纤维;废纸等。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纤维素纤维为主体,但只要是吸收声音并且可具有密度差的材料,则并不限于纤维素纤维。也可以为以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塑料为原料的纤维、或羊毛等其他的纤维。
形成吸音体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只要能够体现出本申请的特征,则也可以为湿式等其他制法。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吸音体200、201、202的设备,列举出了打印机10的示例而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的各种设备中。而且,此外,作为安装吸音体200、201、202的装置类,例如可以安装于图2中的打印机10的印字头3上。在这种情况下,以覆盖印字头3的一部分或整体的方式来安装吸音体200、201、202。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能够降低从印字头3产生的噪音。而且,除了印字头3,还可以安装于电机等各种驱动装置上。即便如此,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符号说明
1…外壳部件;1a…外壳面;10…作为设备的打印机;200、201、202…吸音体;200a、201a、202a…一面;200b、201b、202b…另一面;210…稠密的部分;220…稀疏的部分。

Claims (10)

1.一种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为以纤维为主体的吸音体,
所述吸音体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面侧与另一面侧密度有所不同,并且在所述一面与所述另一面上颜色有所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被安装在装置上,
在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之中,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上的面为与所述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并且在与所述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上实施了着色。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度为所述纤维的密度,
所述纤维被实施了着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包含所述稠密的部分、和与所述稠密的部分相比密度较低的稀疏的部分,
在所述稠密的部分中,与所述稀疏的部分相比更多地含有纤维的长度较短的所述纤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含有阻燃剂,
所述密度为所述阻燃剂的密度,
所述阻燃剂被实施了着色。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含有熔融树脂,
所述密度为所述熔融树脂的密度,
所述熔融树脂被实施了着色。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在所述吸音体的被安装于所述装置的面上画记号从而进行着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音体被安装在装置上,
在所述一面以及所述另一面之中,被安装在所述装置上的面为与所述密度较高的稠密的部分相对应的面,并在与密度低于所述稠密的部分的稀疏的部分相对应的面上实施了着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吸音体,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着色的颜色为,与所述装置的安装面的颜色类似的颜色。
10.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音体、和所述装置。
CN201410097559.0A 2013-03-14 2014-03-14 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Active CN104050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1380A JP6015502B2 (ja) 2013-03-14 2013-03-14 吸音体、機器
JP2013-051380 2013-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0960A true CN104050960A (zh) 2014-09-17
CN104050960B CN104050960B (zh) 2020-09-11

Family

ID=51503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7559.0A Active CN104050960B (zh) 2013-03-14 2014-03-14 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62606A1 (zh)
JP (1) JP6015502B2 (zh)
CN (1) CN104050960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1916A (en) * 1959-04-06 1962-02-20 William G Kemp Reinforced acoustical unit
US3977492A (en) * 1975-01-09 1976-08-31 Acon, Inc. Acoustical material for use in association with noise generating machinery
CN86100457A (zh) * 1986-01-18 1986-09-10 黑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隔声、阻尼、防辐射材料的制造方法
JPH03218991A (ja) * 1990-01-24 1991-09-26 Minoru Sugisawa 軽量化して利用範囲を広げた屋上防水工法
US5684278A (en) * 1994-11-18 1997-11-04 Lockheed Missiles & Space Co., Inc. Acoustical ceramic panel and method
CN1202741A (zh) * 1997-06-13 1998-12-23 佳能株式会社 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太阳电池组件的安装方法
CN2641961Y (zh) * 2003-07-04 2004-09-15 张伟颖 低频吸音体
CN1681660A (zh) * 2002-09-19 2005-10-12 株式会社理光 墨盒与喷墨打印机
US7605097B2 (en) * 2006-05-26 2009-10-20 Milliken & Company Fiber-containing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1430173Y (zh) * 2009-06-25 2010-03-24 宁波金雄塑料有限公司 蓄电池极柱密封胶盖
CN201459943U (zh) * 2009-08-06 2010-05-12 卢耀成 轻型环保防火吸音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4270A (en) * 1965-05-12 1969-01-28 Us Plywood Champ Papers Inc Viscoelastic sound-blocking material with filler of high density particles
US4214646A (en) * 1978-06-19 1980-07-29 Conwed Corporation Space divider and acoustic panel
US4213516A (en) * 1978-11-29 1980-07-22 American Seating Company Acoustical wall panel
US4428454A (en) * 1981-09-24 1984-01-31 Capaul Raymond W Acoustical panel construction
US4590114A (en) * 1984-04-18 1986-05-20 Personal Products Company Stabilized absorbent structure containing thermoplastic fibers
US5149920A (en) * 1989-11-09 1992-09-22 Fiber-Lite Corporation Acoustical panel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H03221435A (ja) * 1990-01-29 1991-09-30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無機繊維質成形部材の製造方法
JPH10103728A (ja) * 1996-09-26 1998-04-21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消音装置
US6296075B1 (en) * 2000-06-02 2001-10-02 Lear Corporation Lightweight acoustical system
JP2002079598A (ja) * 2000-09-07 2002-03-19 Toray Ind Inc 吸音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吸音板
WO2002059870A1 (fr) * 2001-01-23 2002-08-01 Kasai Kogyo Co., Ltd. Materiau insonorise pour vehicul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20040002274A1 (en) * 2002-06-27 2004-01-01 Tilton Jeffrey A. Decorative laminate for fibrous insulation products
CA2498738A1 (en) * 2002-09-13 2004-03-25 Cta Acoustics, Inc. Improved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making
US7070848B2 (en) * 2002-10-21 2006-07-04 Cascade Engineering, Inc. Vehicle acoustic barrier
JP2005134769A (ja) * 2003-10-31 2005-05-26 San Chem Kk 防音材料
JP4242302B2 (ja) * 2004-02-03 2009-03-2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木質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306381A (ja) * 2005-03-31 2006-11-09 Toyoda Gosei Co Ltd 車両の外装材、同外装材を具備する車両の吸音構造、並びに同吸音構造の吸音周波数特性調整方法
US8051950B2 (en) * 2006-08-03 2011-11-08 Glacier Bay, Inc. System for reducing acoustic energy
US8256572B2 (en) * 2010-03-09 2012-09-04 Autoneum Management Ag Automotive insulating trim part
EP2366541A1 (de) * 2010-03-17 2011-09-21 Groz-Beckert KG Faserverbund-Akustik-Dämmmaterial
US8496088B2 (en) * 2011-11-09 2013-07-30 Milliken & Company Acoustic composite
JP6175790B2 (ja) * 2013-02-14 2017-08-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吸音体、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1916A (en) * 1959-04-06 1962-02-20 William G Kemp Reinforced acoustical unit
US3977492A (en) * 1975-01-09 1976-08-31 Acon, Inc. Acoustical material for use in association with noise generating machinery
CN86100457A (zh) * 1986-01-18 1986-09-10 黑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隔声、阻尼、防辐射材料的制造方法
JPH03218991A (ja) * 1990-01-24 1991-09-26 Minoru Sugisawa 軽量化して利用範囲を広げた屋上防水工法
US5684278A (en) * 1994-11-18 1997-11-04 Lockheed Missiles & Space Co., Inc. Acoustical ceramic panel and method
CN1202741A (zh) * 1997-06-13 1998-12-23 佳能株式会社 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制造方法和太阳电池组件的安装方法
CN1681660A (zh) * 2002-09-19 2005-10-12 株式会社理光 墨盒与喷墨打印机
CN2641961Y (zh) * 2003-07-04 2004-09-15 张伟颖 低频吸音体
US7605097B2 (en) * 2006-05-26 2009-10-20 Milliken & Company Fiber-containing composit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N201430173Y (zh) * 2009-06-25 2010-03-24 宁波金雄塑料有限公司 蓄电池极柱密封胶盖
CN201459943U (zh) * 2009-08-06 2010-05-12 卢耀成 轻型环保防火吸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0960B (zh) 2020-09-11
JP2014178413A (ja) 2014-09-25
US20140262606A1 (en) 2014-09-18
JP6015502B2 (ja) 2016-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63107B (zh) 用于隔音的非织造材料和制造工艺
US6762138B2 (en) Wet-laid nonwoven web from unpulped natural fibers and composite containing same
US7694779B2 (en)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US9416532B2 (en) Interior sound absorption sheet and sound absorbing sound-proofing panel containing same
US9038768B2 (en) Sound absorbing body and printing device
AU2004267301A1 (en) Sound absorbing material
JP2008213467A (ja) インク吸収体
JP2014124888A (ja)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JP6155747B2 (ja) 液体吸収体、液体タンク、液体吐出装置
CN104050960A (zh) 吸音体及使用该吸音体的设备
CN103996397A (zh) 吸声体、电子设备
DE602007005675D1 (de) Hochfester modulus-vliesstoff zur reinigung von druckmaschinen
CN107399426A (zh) 一种航空用隔热保温模块
JP2005208599A (ja) 撥水性吸音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車両用内装材
US9038767B2 (en) Sound absorbing body and printing device
CN102207019B (zh) 保持密封材料
JP2014124896A (ja) 液体吸収体、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CN203995144U (zh) 打印机及吸音件
US8563126B2 (en) Film for packaging product, especially an envelope
CN218453261U (zh) 一种防止侧向漏水的无纺布
CN217353308U (zh) 平板布艺吸音板
JP6332381B2 (ja) 吸音体、印刷装置
JP2017004023A (ja) 吸音体、印刷装置
JPH0797799A (ja) 無機質壁紙用基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無機質壁紙
MXPA99006762A (en) Wet-laid nonwoven web from unpulped natural fibers and composite contain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