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9505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9505A
CN104049505A CN201410083217.3A CN201410083217A CN104049505A CN 104049505 A CN104049505 A CN 104049505A CN 201410083217 A CN201410083217 A CN 201410083217A CN 104049505 A CN104049505 A CN 104049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fixing
fixing device
heating
abnormal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32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9505B (zh
Inventor
斋藤一哉
关贵之
吉永洋
荒井裕司
民部隆一
池渊丰
山口嘉纪
田卷俊太郎
下川俊彦
汤浅周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49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95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9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95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早期检测定影构件的异常的温度上升的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通过加热机构(23)加热的定影构件(21)、与定影构件(21)抵接后在其间形成夹持部的对向构件、对加热机构(23)的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构件(27)、在对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位置和从该遮蔽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遮蔽构件(27)的驱动机构、对定影构件(21)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进行检测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将异常温度位测机构(60)与遮蔽构件(27)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定影构件(21)由加热机构(23)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媒介上进行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对载置在用纸等记录媒介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一般地,定影装置包括有通过加热管等加热机构来加热的定影构件,和与该定影构件抵接后形成夹持部的对向构件。当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成像动作开始,并且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用纸上时,该用纸通过被加热到规定温度的定影构件和对向构件之间的夹持部后,载置在用纸上的调色剂就会被加热熔融后使得图像得到定影。
另外,在定影装置中,因为通过夹持部的用纸而使得定影构件的热被夺去,所以是被管理为通过温度传感器等来使得定影构件被维持在适当的温度里的。因此,尤其是在对用纸进行连续通过纸张的时候,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会存在定影构件过度升温的问题。
于是,以往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案的定影装置是,在定影构件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设置对加热机构来热进行遮蔽的遮蔽构件(参照专利文献1、2、3)。
另外,在上述连续通过纸张时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的过度升温以外,当图像形成装置的故障(系统异常)等导致加热机构异常发热时,也有可能引起定影构件的过度升温。为了防止该过度升温,在定影装置中设置有作为安全装置的恒温器(thermostat)等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然后,万一因故障而导致定影构件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就在异常温度检测机构对此进行检测后,来停止定影构件的加热。
然而,在设置有对定影构件的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构件的构成中,由遮蔽构件遮蔽的部位和其他部位中的定影构件的温度上升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假如在定影构件的难以温度上升的部分中来检测异常温度时,就有可能导致安全装置的动作来不及。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30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8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口本)特开2008-1397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早期检测定影构件的异常的温度上升的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构件,其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对向构件,其与所述定影构件抵接后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形成夹持部;遮蔽构件,其对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进行遮蔽;驱动机构,其在对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位置和从该遮蔽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遮蔽构件;异常温度检测机构,其对所述定影构件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进行检测;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所述定影构件由所述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异常温度检测机构与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定影构件由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就能够检测定影构件中容易温度上升的区域的温度变化。由此,就能够早期检测到定影构件的异常的温度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搭载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定影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3所示是使得遮蔽构件向退避位置移动后的状态图。
图4所示是所述定影装置的斜视图。
图5所示是遮蔽构件的支持构造的示意图。
图6所示是遮蔽构件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7所示是遮蔽构件的形状和卤素发热管的发热部和用纸尺寸的关系图。
图8所示是使得遮蔽构件向遮蔽位置移动后的状态图。
图9所示是遮蔽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0所示是使得遮蔽构件向遮蔽位置移动后的状态图。
图11所示是定影带的轴方向中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的配置示意图。
图12(a)、(b)所示是定影带的圆周方向上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的配置示意图。
图13所示是将异常温度检测机构配设在时常直接加热区域和非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时的各自的定影带的温度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图面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的构件或构成零件等的构成要素,只要能够判别,就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经过一次说明后省略其再次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及动作。
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是彩色激光打印机,在该装置本体的中央设置有四个成像部4Y、4M、4C、4K。各成像部4Y、4M、4C、4K除了收容有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等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以外,其他的构成都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就是,各成像部4Y、4M、4C、4K包括有作为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5,和对感光休5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装置6,和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5的表面上的显影装置7,以及对感光体5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8等。还有,在图1中,仅对黑色的成像部4k包括的感光体5、带电装置6、显影装置7、清洁装置8赋予符号,对于其他的成像部4Y、4M、4C省略了其符号。
在各成像部4Y、4M、4C、4K的下方配设有对感光体5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9。曝光装置9包括有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等,并根据图像数据来将激光照射到各感光体5的表面。
另外,在各成像部4Y、4M、4C、4K的上方还配设有转印装置3。转印装置3包括了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30、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四个一次转印辊31、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36、二次转印支撑辊32、清洁支撑辊33、张紧辊34、带清洁装置35。
中间转印带30是环状的带,通过二次转印支撑辊32、清洁支撑辊33及张紧辊34来被张紧架设。这里,是通过二次转印支撑辊32的回转驱动,来使得中间转印带30在图的箭头所示方向上作环绕移动(回转)的。
四个一次转印辊31分别与各感光体5一起将中间转印带30夹入其间后来形成一次转印夹持。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31中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在各一次转印辊31上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
二次转印辊36和二次转印支撑辊32一起将中间转印带30夹入其间后来形成二次转印夹持。另外,与一次转印辊31同样地,二次转印辊36也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并在二次转印辊36上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
带清洁装置35包括有与被配设为与中间转印带30抵接的清洁刷和消洁刮板。从该带清洁装置35伸出的未图示的废调色剂移送管被连接到未图示的废调色剂收容器的进口部里。
在打印机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有罐收容部2,并在罐收容部2中可以装卸地安装了收容有补给用的调色剂的四个调色剂罐2Y、2M、2C、2K。在各调色剂罐2Y、2M、2C、2K和上述各显影装置7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补给路径,并借助于该补给路径来将调色剂从各调色剂罐2Y、2M、2C、2K向各显影装置7进行补给。
另一方面,在打印机本体的下部,设置了收容有作为记录媒介的用纸P的供纸盘10,或从供纸盘10来搬出用纸P的供纸辊11等。还有,记录媒介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括有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涂敷纸(涂层纸或铜版纸等)、描图纸、OHP片材等。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设置有手动的给纸机构。
在打印机本体内还配设有用于将用纸P从供纸盘10通过二次转印夹持后向装置外排出的搬送略径R。在搬送路径R中比二次转印辊36的位置更靠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中,配设有作为时机辊的一对对位辊12,其在计算搬送时机后将用纸P向二次转印夹持搬送。
另外,在比二次转印辊36的位置更靠用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里,配设了用于对被转印到用纸P上的未定影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20。更进一步地,在比定影装置20更靠搬送路径R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下游侧里,配设有用于将用纸向装置外排出的的一对排纸辊13。另外,在打印机本体的上面部设置有用于堆垛被排出到装置外的用纸的排纸盘14。
接着,参照图1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基本动作。当成像动作开始时,各成像部4Y、4M、4C、4K中的感光体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在图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被回转驱动,并且各感光体5的表面通过带电装置6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在被带电的各感光体5表面上分别照射了来自于曝光装置9的激光后,就在各感光体5的表面上形成了静电潜像。这时,在各感光体5上曝光的图像数据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等颜色数据后的单色的图像数据。在如此形成在感光体5上的静电潜像中,通过从各显影装置7供给来的调色剂,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像被显像化(可视图像化)了。
另外,当成像动作开始时,二次转印支撑辊32在图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被回转驱动,并使得中间转印带30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上环绕移动。另外,通过在一次转印辊31上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并经稳定电压或稳定电流控制了的电压,在各一次转印辊31和各感光体5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中形成有转印电场。
之后,随着各感光体5的回转,当感光体5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一次转印夹持时,就通过形成在上述一次转印夹持中的转印电场,来使得各感光体5上的调色剂像被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如此一来,就在中间转印带30的表面上载置了全彩色的调色剂像了。另外,没有被完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的各感光体5上的调色剂将通过带清洁装置8来除去。然后,各感光体5的表面通过未图示的除电装置来得到除电,并使得表面电位得到初始化。
在打印机的下部,供纸辊11开始回转驱动,并且用纸P从供纸盘10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中。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中的用纸P通过对位辊12来一旦停止搬送。
之后,在规定的时机下开始对位辊12的回转驱动,并对应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到达二次转印夹持里时的时机,来将用纸P朝向二次转印夹持搬送。这时,在二次转印辊36中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中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通过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30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用纸P上了。另外,这时候没有被完全转印到用纸P上的中间转印带30上的残留调色剂会通过带清洁装置35来除去,被除去的调色剂被搬送和回收到废调色剂收容器去。
之后,用纸P被朝向定影装置20搬送,并通过定影装置20来将用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用纸P上。然后,用纸P通过排纸辊13被排出到装置外后,被堆垛在排纸盘14上。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在用纸上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是使用4个成像部4Y、4M、4C、4K中的某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2个或3个的成像部后来形成2色或3色的图像。
图2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断面图。
以下,根据图2来说明定影装置20的构成。如图2所示地,定影装置20包括有作为定影构件的定影带21、作为与定影带21的外周面抵接的对向构件的加压辊22、作为加热定影带21的加热机构的卤素发热管23、从定影带21的内周侧与加压辊22抵接后来形成夹持都N的夹持形成构件24、作为支持夹持形成构件24的支持构件的支撑25、使得卤素发热管23的热向定影带21反射的反射构件26、对于从卤素发热管23向定影带21的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构件27、作为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传感器28等。
上述定影带21是由薄且具有可挠性的环状的带构件(也包括膜材)来构成的。详细来说就是,定影带21是由内周侧的基材和外周侧的脱模层来构成的,所述基材由镍或SUS等的金属材料或聚酰亚胺(PI)等的树脂材料形成,所述脱模层由四氟乙烯与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酸的共聚物(PFA)或聚四氟乙烯(PTFE)等来形成。另外,在基材和脱模层之间,也可以借助于硅橡胶、发泡性硅橡胶或由氟素橡胶等的橡胶材料形成的弹性层。
另外,没有弹性层时虽然因热容量减小而提高了定影性,但在将未定影图像压碎后定影时,带表面上的微小凹凸被转印到图像里后,就有可能在图像的实心(solid)部里产生光泽不均。为了防止这一点,以设置厚度为100μm以上的弹性层为好。通过设置厚度为100μm以上的弹性层,就能够通过弹性层的弹性变形来吸收微小凹凸,因而就能够避免光泽不均的发生。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定影带21的低热容量化,是使得定影带21薄且小口径化的。具体来说就是,将构成定影带21的基材、弹性层、脱模层的各自的厚度分别设定在2050μm、100-300μ、1050μm的范围里,并将全体的厚度设定在1mm以下。另外,定影带21的直径设定在2040mm里。更进一步地,为了实现低热容量化,优选的是将定影带21全体的厚度设定在0.2mm以下,更好的是设定在0.16mm以下。另外,定影带21的直径以在30mm以下为好。
上述加压辊22包括有芯棒22a,和由设置在芯棒22a的表面上的发泡性硅橡胶、硅橡胶或由氟素橡胶等构成的弹性层22b,以及由设置在弹性层22b的表面上的PFA或PTFE等构成的脱模层22c。加压辊22通过未图示的加压机构来朝向定影带21侧被加压,并借助于定影带21与夹持形成构件24抵接。在该加压辊22和定影带21压接的部位中,通过加压辊22的弹性层22b被按压变形,就形成了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夹持部N。还有,定影构件和对向构件不局限于相互压接的情况,也可以不进行加压而是单单的接触。
另外,加压辊22是通过设置在打印机本体里末图示的马达等的驱动源来回转驱动的。
当加压辊22回转驱动时,其驱动力就在夹持部N处传递到定影带21中,并使得定影带21作从动回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辊22是实心的辊,但也可以是中空的辊。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加压辊22的内部配设卤素发热管等的加热源。另外,弹性层22b虽然是实心的硬橡胶,但在加压辊22的内部没有加热机构时,也可以采用海绵橡胶。而海绵橡胶因为其绝热性高,定影带21的热不容易被夺去,所以更为优选。
上述卤素发热管23被配设在定影带21的内周侧且是夹持部N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中。详细来说就是,在图2中,将通过夹持部N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中央Q和加压辊22的回转中心0的假想直线作为L时,卤素发热管23是被配设在比该假想直线L更靠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图2的下侧)中的。卤索发热管23被构成为通过设置在打印机本体里的电源部的输出控制后来发热,并且,该输出控制是根据上述温度传感器28对定影带21的表面温度的测量结果来进行的。通过这种卤素发热管23的输出控制,就能够将定影带21的温度(定影温度)设定在所需的温度里了。还有,也可以设置检测加压辊22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省略图示),并通过该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预测定影带21的温度,从而代替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设置有两根卤素发热管23,但是,对应于打印机所使用的用纸的尺寸等,卤素发热管23的根数也可以是一根或三根以上。另外,作为加热定影带21的加热机构,在卤素发热管以外,也可以采用阻抗发热体或碳素发热管。
上述夹持形成构件24包括有底座垫241和被设置在底座垫241与定影带21相向面对的面上的低摩擦性的滑动片材240。底座垫241沿着定影带21的轴方向或加压辊22的轴方向被配设为长尺状。通过底座垫241受到的加压辊22的加压力,夹持部N的形状就得到了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部N的形状是平坦形状的,但也可以是凹形状或其他的形状。滑动片材240被设置为用来降低定影带21回转时的滑动摩擦。还有,当底座垫241本身是由低摩擦性的构件来形成时,也可以采用没有滑动片材240的构成。
底座垫241由耐热温度在200℃以上的耐热性构件来构成,以防止在调色剂定影温度范围内因热而导致的夹持形成构件24的变形,并确保稳定的夹持部N的状态后来实现输出画质的稳定化。作为底座垫241的材料可以采用聚醚砜树脂(PES)、聚苯硫醚(PPS)、液晶聚合物(LCP)、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醚醚酮(PEEK)等一般的耐热性树脂。
另外,底座垫2411是通过支撑25来被固定支持的。由此,来防止因加压辊22的压力而在夹持形成构件24中产生的弯曲,并在加压辊22的轴方向上获得均匀的夹持宽度。支撑25为了满足防止夹持形成构件24的弯曲的功能,以不锈钢或铁等的机械强度高的金属材料来形成为好。另外,底座垫241为了强度的确保,以一定程度上坚硬的材料来构成为好。作为底座垫241的材料,可以使用液晶聚合物(LCP)等的树脂或金属,抑或是陶瓷等。
上述反射构件26被固定支持在支撑25上后与卤索发热管23相向而对。通过该反射构件26来将卤素发热管23放射出来的热(或光)向定影带21反射后,就能够抑制热量向支撑25等的传递,并在有效加热定影带21的同时实现节能化。作为反射构件26的材料可以采用铝或不锈钢等。尤其是在铝制的基材中采用辐射率低(反射率高)的银来真空蒸镀时,就可以提高定影带21的加热效率。
上述遮蔽构件27是将厚度为0.1mm-1.0mm的薄板状的构件形成为沿着定影带21的内周面为圆弧状的断面形状后来构成的。因为遮蔽构件27需要有耐热性,所以其素材以采用铝、铁、不锈钢等的金属材料或陶瓷为好。遮蔽构件27根据需要可以在定影带21的圆周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影带21的圆周方向区域中,具有卤素发热管23与定影带21直接相向而对地来加热的直接加热区域,和在卤素发热管23与定影带21之间介在有遮蔽构件27以外的构件(反射构件26、支撑25、夹持形成构件24等)的非直接加热区域,但在需要热遮蔽时,就如图2所示地,将遮蔽构件27配设到直接加热区域侧的遮蔽位置中。
另一方面,在不需要热遮蔽时,就如图3所示地,可以将遮蔽构件27向非直接加热区域侧的退避位置移动,并使得遮蔽构件27向反射构件26或支撑25的背侧退避。
图4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斜视图。
如图4所示地,在定影带21的两端部中分别插入有作为带保持构件的法兰构件40,并且,定影带21通过该法兰构件40被保持为可以回转。另外,各法兰构件40、卤素发热管23及支撑25被固定支持在定影装置20的未图示的一对侧板上。
图5所示是遮蔽构件的支持构造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地,遮蔽构件27是借助于被安装在法兰构件40上的圆弧状的滑动构件41来得到支持的。具体来说就是,设置在遮蔽构件27的端部上的突起27a被插入到设置在滑动构件41中的孔部41a里后,遮蔽构件27就被安装到滑动构件41上了。另外,在滑动构件41中还设置有凸部41b,通过将该凸部41b插入到设置在法兰构件40中的圆弧状的槽部40a里,滑动构件41就可以沿着槽部40a滑动移动了。由此,遮蔽构件27就与滑动构件41一体地可以在法兰构件40的圆周方向上回转移动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法兰构件40及滑动构件41是由树脂来构成的。
还有,在图5中显示的仅是一方的端部的支持构造,另一方的端部也同样地借助于法兰构件41来被保持为可以回转移动。
图6所示是遮蔽构件的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遮蔽构件的驱动机构46,包括有驱动源的马达42,和由多个的传递齿轮43、44、45构成的齿轮列。齿轮列中的一端侧的齿轮43被连结到马达42中,而另一端侧的齿轮45被连结到设置在滑动构件41的圆周方向上的齿轮部41c上。
由此,当马达42驱动时,其驱动力就借助于齿轮列来传递到滑动构件41中,并使得遮蔽构件27来回转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驱动机构46仅设置在遮蔽构件27的长边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侧里,并从遮蔽构件27的一侧赋予驱动力的。虽然可以采用从遮蔽构件27的两端侧来分别赋予驱动力的构成,但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地,通过单侧驱动,就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并实现成本降低或轻量化。还有,驱动机构46也可以设置在装置本体和定影装置的任何一个中。
图7所示是遮蔽构件的形状和卤素发热管的放热部及用纸尺寸之间的关系图。
首先,根据图7来详细说明遮蔽构件27的形状。
如图7所示地,本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27具有为了遮蔽卤素发热管23来的热而设置在两端部里的一对遮蔽部48,和与遮蔽部48彼此连结的连结部49。另外,两遮蔽部48的之间是使得卤素发热管23的热不经遮蔽地放出的开口部50。
另外,在各遮蔽部48相互相向而对的内侧边缘上,形成有相对于遮蔽构件27的回转方向为平行的直边部51,和相对于其回转方向为倾斜的倾斜部52。在图7中,将遮蔽构件27向遮蔽位置回转移动的一侧作为遮蔽侧Y时,各倾斜部52是被连续地设置在直边部51的遮蔽侧Y里,并互相朝着遮蔽侧Y为分开地来倾斜的。由此,开口部50朝着其遮蔽侧Y后,在直边部51之间以相同的宽度来形成,而在倾斜部52之间以宽度扩展地来形成。
接着,对卤素发热管的发热部和用纸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是对应于用纸尺寸来变更加热区域的,所以是使得各卤素发热管23的发热部的长度或配设位置为不同的。两根卤素发热管23中的一方(图的下侧)的卤素发热管23的发热部23a被配设在长边方向中央部侧,而另一方(图的上侧)的卤素发热管23的发热部23b则分别被配设在长边方向两端部侧。在该例中,中央部侧的发热部23a被配设在对应于中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2的范围里,而两端部侧的发热部23b则被配设在中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2以上的包括大尺寸及特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W4的范围里。
另外,在遮蔽构件27的形状和用纸尺寸的关系中,各自边部51相对于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的端部被配设在宽度方向内侧附近,并且,各倾斜部52被配设在跨越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的端部的位置里。
还有,作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用纸尺寸可以例举如下,中尺寸为书信尺寸(通过纸张宽度为215.9mm)或A4尺寸(通过纸张宽度为210mm),大尺寸为双倍书信尺寸(通过纸张宽度为279.4mm)或A3尺寸(通过纸张宽度为297mm),特大尺寸为A3扩展(通过纸张宽度为329mm)等。但是,用纸尺寸例并不局限于此。另外,这里所说的中尺寸、大尺寸、特大尺寸显示的是各尺寸之间的相对的关系,也可以用小尺寸、中尺寸、大尺寸等来表示。
以下,参照图2来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基本动作。当打印机本体的电源开关被启动后,在电力被供给到卤素发热管23里的同时,加压辊22开始在图2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回转驱动。由此,定影带21就通过与加压辊22的摩擦力在图2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作从动回转了。
之后,通过上述图像形成工序而载置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T的用纸P在得到未图示的导向板的引导的同时在图2的箭头A1方向上被搬送,并被送入处于压接状态的定影带21及加压辊22的夹持部N中。然后,通过由卤素发热管23加热的定影带21的热,和定影带21与加压辊22之间的加压力,调色剂图像T就被定影到用纸P的表面上了。
定影有调色剂图像T的用纸P从夹持部N开始在图2中的箭头A2的方向上被搬出。这时,通过使得用纸P的先端接触到未图示的分离构件的先端上,用纸P就从定影带21上被分离了。之后,被分离后的用纸P如上所述地,通过排纸辊被排出到机体外后,被堆垛到排纸盘上。
接着,对每一种用纸尺寸时的卤素发热管的控制和遮蔽构件的控制进行说明。
首先,在对图7所示中尺寸用纸P2进行通过纸张时,是通过仅使得中央部侧的发热部23a发热后,来仅对对应于中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2的范围加热。另外,在对特大尺寸用纸P4进行通过纸张时,是在中央部侧的发热部23a之外,还使得两端部侧的发热部23b也发热后,来对对应于特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4的范围加热。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卤素发热管23的加热范围虽然对应于中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2和特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4,但不对应于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因此,在对大尺寸用纸P3进行通过纸张的时候,如果仅使得中央部侧的发热部23a发热,就会造成所需的范围得不到加热。另外,使得中央部侧和两端部侧的各发热部23a、发热部23b都发热时,被加热的范围就会超过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假如在中央部侧和两端部侧的各发热部23a、发热部23b都发热的状态下来对大尺寸用纸P3进行通过纸张,就会在比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更靠外侧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中产生定影带21的温度过度上升的问题。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大尺寸用纸P3进行通过纸张时,是如图8所示地,将遮蔽构件27向遮蔽位置移动的。由此,因为通过两端部侧的遮蔽部48能够覆盖从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的端部附近开始靠外侧的范围,所以就能够在非通过纸张区域中抑制定影带21的温度上升。
另外,在不再需要热遮蔽的时候,例如定影处理结束时,或定影带21的非通过纸张区域的温度在规定的阈值以下时,就将遮蔽构件27返回退避位置。如此,通过根据需要来使得遮蔽构件27向遮蔽位置移动,就能够在不降低通过纸张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定影。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在遮蔽部48里设置有倾斜部52,通过变更遮蔽构件27的回转位置,就能够通过遮蔽部48来调整覆盖发热部23b的范围。例如,当通过纸张页数或通过纸张时间增加时,因为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的定影带21的温度具有容易上升的倾向,当通过纸张页数到达规定页数或通过纸张时间到达规定时间时,通过使得遮蔽构件27在覆盖和遮掩两端部侧的发热部23b的方向上回转,就能够更好地抑制温度上升。
还有,检测定影带21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8以配设在定影带21的轴方向中温度上升较为显著的区域里为好。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因为尤其是在比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更靠外侧的区域中的温度容易上升,所以优选的是将温度传感器28配设在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的更为外侧里(参照图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两根卤索发热管23中主要引起上述温度上升的是在两端部侧里具有发热部23b的卤索发热管23,所以优选的是在与该卤素发热管23的发热部23b相向而对的位置里配设温度传感器28。图7所示是虽然是将温度传感器28配置在通过纸张宽度的两端中的情况,但也可以省略其中一方的温度传感器28。另外,也可以在图示部位以外配置温度传感器28(例如是通过纸张宽度的中央部)。温度传感器28的设置数量是任意的,也可以在定影带21的轴方向的3个部位以上。
另外,图9所示是遮蔽构件27的其他实施方式。在图9所示的遮蔽构件27中,两端部侧的遮蔽部48分别形成为具有两个阶梯部的形状。也就是说,各遮蔽部48是由长尺寸方向上宽度较小的小遮蔽部48a和长尺寸方向上宽度较大的大遮蔽部48b来构成。大遮蔽部48b彼此借助于连结部49来连结,小遮蔽部48a被连续地设置在大遮蔽部48b的遮蔽侧Y里。另外,小遮蔽部48a的相互对向的内侧边缘以及大遮蔽部48b的相互对向的内侧边缘是朝着遮蔽侧Y为相互分开地倾斜的倾斜部52a、52b,这里,并不形成上述图7所示遮蔽构件27那样的直边部51的。
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使用小尺寸用纸P1、中尺寸用纸P2、大尺寸用纸P3及特大尺寸用纸P4等四种用纸。作为该实施方式中的用纸尺寸例可以是,小尺寸为明信片尺寸(通过纸张宽度为100mm)、中尺寸为A4尺寸(通过纸张宽度为210mm)、大尺寸为A3尺寸(通过纸张宽度为297mm)、特大尺寸为A3扩展(通过纸张宽度为329mm)。但是,用纸尺寸例并不局限于此。
这里,小尺寸用纸P1的通过纸张宽度W1是比中央部侧的发热部23a的长度要小的范围。另外,在与遮蔽构件27的形状的关系中,大遮蔽部48b的各倾斜部52b被配设在跨越小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1的端部的位置里,小遮蔽部48a的各倾斜部52a被配设在跨越大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3的端部的位置里。还有,小尺寸以外的用纸尺寸(中、大、特大)和各发热部23a、23b的位置关系因为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
在对小尺寸用纸P1通过纸张时,是仅使得中央部侧的发热部23a来发热的。但这时候,由中央部侧的发热部23a加热的范围因为超过了小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1,所以就如图10所示地,是将遮蔽构件27移动到遮蔽位置里的。由此,由于通过两个大遮蔽部48b能够覆盖从小尺寸的通过纸张宽度W1的端部附近开始朝向外侧的范围,所以就能够抑制非通过纸张区域中的定影带21的温度上升。
还有,在对其他尺寸的用纸(中、大、特大)进行通过纸张时,对于卤索发热管23和遮蔽构件27的控制与上述实施方式是相同的。这时候,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遮蔽部48的功能是由小遮蔽部48a来实现的。
另外,图9所示实施方式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遮蔽部48同样地,因为在小遮蔽部48a和大遮蔽部48b里分别设置有倾斜部52a、52b,通过变更遮蔽构件27的回转位置,就能够通过各遮蔽部48a、48b来调整覆盖各发热部23a、23b的范围。
另外,如图11所示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设置有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来对定影带21的温度变成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时进行检测。作为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可以采用双金属或形状记忆合金等的机械式检测方式的恒温器。恒温器在定影带21的温度升高到规定温度(例如250℃)以上时,恒温器的内部接点就会打开后来切断对卤素发热管23的供电,并强制地停止加热。由此,就能够防止引起定影带21的热损伤程度的过度升温。另外,当恒温器检测到异常温度时,也可以是发出警告。
还有,恒温器相对于检测对象可以是接触方式或非接触方式中的任何一个。另外,在恒温器以外,也可以采用红外线放射温度计或热敏电阻等来作为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设置有两个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的。一方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A被配设在对应于在中央部侧具有发热部23a的卤素发热管23的发热部23a的位置里,另一方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B则被配设在对应于在两端部侧具有发热部23b的卤素发热管23的发热部23b的位置里。
图12(a)所示是图11的中央侧的D-D断面图,(b)所示是图11的端部侧的E-E断面图。
在图12(a)、(b)中,所示的是将遮蔽构件27从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退避位置开始向图中实线所示最遮蔽加热的遮蔽位置(最大遮蔽位置)移动后的状态。也就是说,图12(a)的符号H1所示的范围和图12(b)的符号H2所示的范围是遮蔽构件27的最大移动范围。
这里,在图12(a)所示中央侧的断面图中,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A位于遮蔽构件27的最大移动范围H1以外的区域,并被配设于在定影带21和卤索发热管23之间没有支撑25或反射构件26等其他构件介入的区域中。另外,在图12(a)所示中央侧的断面图中,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A位于遮蔽构件27的最大移动范围H1以外的区域,并被配设于在定影带21和卤素发热管23之间没有支撑25或反射构件26等其他构件介入的区域中。
如此,无论遮蔽构件27的移动位置如何,各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A、60B都被配设为对应于定影带21通过卤素发热管23被一直直接加热的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了。由此,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A、60B就能够检测定影带21中最容易温度上升的区域的温度变化了。其结果是,通过异常温度检测机构60A、60B就能够尽早检测到异常的温度上升,从而就能够事先防止定影带21的过度升温。
图13所示是将异常温度检测机构配设在时常直接加热区域,和将异常温度检测机构配设在加热由遮蔽构件遮住的区域(以下称为“非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时的各自的定影带的温度变化示意图。
在图13中,实线α所示是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的检测温度,双点划线β所示是非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的检测温度。
如图13所示地,相对于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的检测温度α,非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的检测温度β因为通过遮蔽构件被抑制了加热,所以是缓慢的温度上升。因此,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的检测温度α即使到达了显示异常的温度上升的规定温度t,非时常直接加热区域中的检测温度β也还没有到达所述规定温度t。其结果是,对应于非时常直接加热区域来配设异常温度检测机构时,对异常的温度上升的检测有可能会晚。相对于此,如本发明所示地,在对应于时常直接加热区域来配设异常温度检测机构时,就能够在较早的时间段检测到异常的温度上升,从而就能够事先防止过度升温。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因为能够事先防止定影构件的过度升温,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定影构件的热损伤等的损坏。尤其是,在直接加热定影带的构成中,因为定影带是即刻升温而容易受到过度升温的损坏,通过适用本发明后,因为能够在较早的时间段停止加热,所以就能够有效地避免对定影带的损坏的发生。
还有,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将本发明适用于通过遮蔽构件遮蔽来自于卤素发热管的辐射热的构成,但加热机构可以是产生用于加热(发热)定影构件的磁通量的磁通量发生机构,遮蔽构件也可以是遮蔽来自于该磁通量发生机构的磁通量的。
另外,适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也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定影构件采用了定影带,作为对向构件采用的是加压辊,但也可以采用定影辊来代替定影带,并采用加压带来代替加压辊。另外,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打印机,也可以是复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3年03月15日、在日本专利局申清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3-053791,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7)

1.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
定影构件,其通过加热机构来加热;
对向构件,其与所述定影构件抵接后在与定影构件之间形成夹持部;
遮蔽构件,其对所述加热机构的加热进行遮蔽;
驱动机构,其在对加热进行遮蔽的遮蔽位置和从该遮蔽位置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遮蔽构件;
异常温度检测机构,其对所述定影构件的温度变为规定温度以上的异常温度进行检测,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与所述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地对应于所述定影构件由所述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来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遮蔽构件的移动位置无关的所述定影构件由所述加热机构直接加热的区域是所述定影构件中的所述遮蔽构件的最大移动范围外的区域,并且是在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热机构之间没有其他构件介入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机构是卤素发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是红外线放射温度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是恒温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异常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所述定影构件的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就切断对所述加热机构的供电。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410083217.3A 2013-03-15 2014-03-07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0495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3791A JP6176437B2 (ja) 2013-03-15 2013-03-15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53791 2013-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9505A true CN104049505A (zh) 2014-09-17
CN104049505B CN104049505B (zh) 2017-03-01

Family

ID=5150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3217.3A Active CN104049505B (zh) 2013-03-15 2014-03-07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16968B2 (zh)
JP (1) JP6176437B2 (zh)
CN (1) CN104049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9379B2 (en) * 2012-09-11 2016-01-05 Ricoh Company, Limite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37531B2 (ja) * 2012-09-14 2015-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1707B2 (ja) * 2013-05-15 2017-05-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039B2 (ja) 2014-07-10 2018-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47163B2 (ja) 2014-07-10 2018-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89350B2 (ja) 2014-07-10 2019-10-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27206B2 (ja) 2014-07-31 2020-01-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72313B2 (ja) 2014-10-31 2018-08-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36723B2 (ja) * 2014-11-04 2018-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加熱装置
JP6455104B2 (ja) 2014-12-01 2019-01-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64819B2 (ja) * 2015-02-27 2019-02-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9874839B2 (en) 2015-06-23 2018-01-2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7449B2 (en) 2015-07-09 2018-09-0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04546B2 (en) 2015-07-15 2017-10-3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331062B2 (en) 2016-10-27 2019-06-25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4331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佳能株式会社 加热装置
JP2008058833A (ja) * 2006-09-01 2008-03-1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437113B2 (en) * 2004-10-22 2008-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agnetic flux shields and recovery operation
CN101661257A (zh) * 2008-08-25 2010-03-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定影单元及具有该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2879A (ja) * 2001-06-13 2002-12-26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4130898B2 (ja) 2003-03-04 2008-08-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2005338724A (ja) * 2004-05-31 2005-12-08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30917A (ja) * 2004-07-22 2006-02-02 Ricoh Co Ltd 熱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18826B2 (ja) 2006-06-19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9779A (ja) 2006-12-05 2008-06-19 Canon Inc 加熱手段、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92996A (ja) * 2007-10-10 2009-04-30 Ricoh Co Ltd 画像除去装置、画像除去方法、画像形成・除去システム
JP5239662B2 (ja) 2008-09-11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7218A (ja) * 2009-03-13 2010-09-30 Panasonic Corp 定着ベル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定着装置
JP2011064767A (ja) 2009-09-15 2011-03-31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0721B2 (ja) 2010-05-07 2014-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9311B2 (ja) 2012-02-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4331A (zh) * 2004-10-22 2006-04-26 佳能株式会社 加热装置
US7437113B2 (en) * 2004-10-22 2008-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magnetic flux shields and recovery operation
JP2008058833A (ja) * 2006-09-01 2008-03-1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661257A (zh) * 2008-08-25 2010-03-03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定影单元及具有该定影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78610A (ja) 2014-09-25
CN104049505B (zh) 2017-03-01
JP6176437B2 (ja) 2017-08-09
US20140270820A1 (en) 2014-09-18
US9316968B2 (en) 2016-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9505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166331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74B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49504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0222732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a lateral end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22938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046833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8953994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10488798B2 (en) Fixing device with nip former longer than opposed rotator
US20160161890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316972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158248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4216261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655181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5282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1389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03606B2 (ja)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368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0326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0200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90694A (ja) 画像加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