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0244A -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0244A
CN104040244A CN201280066544.7A CN201280066544A CN104040244A CN 104040244 A CN104040244 A CN 104040244A CN 201280066544 A CN201280066544 A CN 201280066544A CN 104040244 A CN104040244 A CN 104040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rectangular area
mounting surface
diffusing lens
led12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65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40244B (zh
Inventor
酒井宏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40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40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02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1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means for improving the brightness uniform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 G02F1/133607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the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 including light directing or refracting elements, e.g. prisms or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用作平面光源单元的背光源(3)配备有:多个LED(12);以及具有安装表面(11a1)的底板(11a)。在比底板(11a)小的矩形区域(RA)中的安装表面(11a1)上以二维方式安排多个LED(12)。此外,矩形区域(RA)中的LED(12)的排列密度在中心部分(Rc)处要小于周围部分(Rp)处。矩形区域(RA)具有角区域,其中在四个角的每一个处提供至少一个LED(12)。位于各自的角区域中的LED(12)被安装成使得LED的中心轴相对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方向朝着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

Description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安装表面上的矩形区域中以二维方式设置多个光源的平面光源器件,还涉及包括该平面光源器件的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提出过所谓的直接型的照射器件,作为照射液晶板的平面光源器件,它被设置在液晶板后表面的正下方。作为如此照射器件的光源,有可能如在专利文献1到3中那样使用管状光源(例如,冷阴极灯管)或如在专利4中那样使用点光源(例如,LED(发光二极管))。尤其,在长寿命和低功耗方面,LED是有利的,并且近年来,使用许多LED作为照射器件的光源。
同时,当人类观看液晶板的屏幕时,他们观看屏幕中心要比观看屏幕周围更仔细。因为这样,在使用LED作为光源的情况中,即使在周围部分处的LED配置密度较低,视觉亮度的不均匀性也不会突出。如上所述,部分地改变LED的配置密度,有可能保证需要区域(屏幕中心)的亮度,并且通过减少LED的安装数量而得到低成本。
当部分地改变LED的配置密度时,在专利文献4中,如图25所示,平行地设置安装多个LED101的LED板102,并且部分地改变LED板102的设置间隔。尤其,在LED板102的排列方向中,在中心部分Rc处,使相邻LED板102的间隔较窄,而在LED板102的排列方向中,在相对于中心部分Rc的外围部分Rp处,使相邻LED板102的间隔较宽。如上所述,可以想象,通过调节LED板102的间隔而部分地改变LED的配置密度,有可能容易地处理照明设备100的大小变化。
此外,在专利文献4中的照明器件中,在安装有LED板102的背光源机壳的底板(安装表面)上设置反射片103。反射片103具有用于暴露LED101的开口部分,并且设置在底板上以便覆盖LED板102。反射片103的边缘部分103a从底板倾斜地升起。如上所述,通过设置反射片103,即使没有把LED101设置在底板的周围部分,也有可能借助从LED101发射的并且通过反射片103的边缘部分103a反射的光来照射液晶板的屏幕周围部分。因此,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减少安装的LED101的数量而得到低成本。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LT1:国际公报2009/004848号小册子(见权利要求1、图5等)。
PLT2:国际公报2009/004841号小册子(见权利要求1、图5等)。
PLT3:国际公报2010/146920号小册子(见权利要求1、图11、图12等)。
PLT4:国际公报2010/146921号小册子(见权利要求1、2、段落[0005]、[0008]、[0035]、[0036]、图7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同时,在图25中,在底板上不存在反射片103的边缘部分103a的区域(即,V1(cm)高度×H1(cm)宽度的矩形区域)中设置了LED101。另一方面,后机壳的底板具有V2(cm)高度×H2(cm)宽度的大小,其中V1<V2,以及H1<H2。如上所述,因为安装的LED101的数量减少了,所以如果LED101的放置区域的大小(V1×H1)变得小于底板的大小(V2×H2),并且在放置区域中,LED101在周围部分Rp中的配置密度变得小于中心部分Rc中的配置密度,则光线难以从该放置区域的四个角处的LED101a到101d到达液晶板的屏幕的四个角。结果,如图26所示,容易发生一个现象,其中在液晶板屏幕的四个角区域201a到201d的亮度下降了。
已经实现本发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平面光源器件,该器件能够缓解照射目标的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甚至在比底板的大小要小的一个小区域中放置多个光源以致周围部分的放置密度比中心部分的放置密度低的一种结构中也能实现该缓解;以及包括该平面光源器件的液晶显示设备。
问题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平面光源器件包括:多个光源以及底板,该底板具有安装表面,其上安装所述多个光源,其中以二维方式把所述多个光源设置在小于底板的大小的安装表面的一矩形区域中,并且在该矩形区域中光源的放置密度在周围部分中小于在中心部分中的光源放置密度,其中在该矩形区域的四个角处具有角区域,其中放置至少一个光源,并且在每个角区域中设置光源的位置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该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的平面光源器件包括:多个光源以及底板,该底板具有安装表面,其上安装所述多个光源,其中以二维方式把多个光源设置在小于底板的大小的安装表面的一矩形区域中,并且在该矩形区域中光源的配置密度在周围部分中小于在中心部分中的光源配置密度,该平面光源器件还包括漫射透镜,该漫射透镜是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的并且使从光源发射的光发生漫射,其中在矩形区域的四个角处具有设置至少一个光源的角区域,并且与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所处的位置比光源的发光部分更接近该矩形区域的外周侧。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方面的平面光源器件包括:多个光源以及底板,该底板具有安装表面,其上安装所述多个光源,其中以二维方式把多个光源设置在小于底板的大小的安装表面的一矩形区域中,并且在该矩形区域中光源在周围部分中的配置密度小于在中心部分中的光源配置密度,平面光源器件还包括漫射透镜,该漫射透镜是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的并且漫射从光源发射的光,其中在该矩形区域的四个角处具有设置至少一个光源的角区域,并且与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该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方面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以及调制从平面光源器件提供的光以便执行显示的液晶板。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合适地设置位于安装表面的四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放置角度、与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角度,即使在为得到低成本而减少光源的安装数量的结构中,使用于光源的放置区域小于底板的尺寸,并且在该放置区域中使周围部分中的光源放置密度小于中心部分中的光源放置密度,有可能通过每一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照射来缓解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横截面图,示出液晶显示设备的示意性结构。
[图1B]是上述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的平面图。
[图2]是上述背光源的漫射透镜的横截面图。
[图3A]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当把设置有多个LED的矩形区域分割成上述背光源的底板上的多个区域时的一个分割的例子。
[图3B]是描述图,示出上述分割例子中的每个分割区域的地址。
[图4]是描述图,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上述矩形区域的四个角区域中的LED以及从LED发射的光经由漫射透镜的亮度分布。
[图5A]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上述矩形区域的另一个分割例子。
[图5B]是描述图,示出上述分割例子中的每个分割区域的地址。
[图6]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另一个结构。
[图7]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再另一个结构。
[图8]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又另一个结构。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背光源的平面图。
[图10]是描述图,示意性地示出在上述背光源的底板上设置了多个LED的矩形区域的四个角区域中的LED以及从LED发射的光经由漫射透镜的亮度分布。
[图11]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上述矩形区域的另一个分割例子。
[图12]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另一个结构。
[图13]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再另一个结构。
[图14]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又另一个结构。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背光源的平面图。
[图16]是描述图,示意性地示出在上述背光源的底板上设置了多个LED的矩形区域的四个角区域中的LED以及从LED发射的光经由漫射透镜的亮度分布。
[图17]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上述矩形区域的另一个分割例子。
[图18]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另一个结构。
[图19]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再另一个结构。
[图20]是平面图,示出上述背光源的又另一个结构。
[图21]是横截面图,示出在上述矩形区域的角区域中的LED和漫射透镜的另一个配置例子。
[图22]是横截面图,示出在上述矩形区域的角区域中的LED和漫射透镜的再另一个配置例子。
[图23]是横截面图,示出在上述矩形区域的角区域中的LED和漫射透镜的又另一个配置例子。
[图24]是横截面图,示出在上述矩形区域的角区域中的LED和漫射透镜的再又另一个配置例子。
[图25]是平面图,示出传统背光源的结构。
[图26]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背光源照射的液晶板的显示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1如下。同时,存在这样的情况,用相同的部件号来表示对于每个实施例为通用的结构,并且忽略其说明。
图1A是横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1的示意性结构,而图1B是液晶显示设备1的背光源3的平面图。同时,在图1B中,为了方便起见,忽略了以后描述的漫射板15和光学片16的说明。如这些附图所示,液晶显示设备1具有液晶板2以及背光源3。
液晶板2是对背光源3提供的光进行调制以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元件,是通过在一对板之间夹入液晶层而组成的。一块板配备了:设置成相互以直角交叉的源极布线和栅级布线、执行由彼此相邻的源极布线和栅级布线封闭的像素的驱动的通/断的开关元件(例如,TFT:薄膜晶体管)、连接到开关元件的像素电极等。另一块板配备了:相对于每个像素设置的、由R(红色)、G(绿色)、和B(蓝色)彩色滤光片构成的彩色滤光片、每个像素公用的公共电极等。此外,每块板面对液晶层的一侧配备了:使液晶分子定向的定位片(orientation film),而每块板的外侧(与液晶层相对侧)配备了仅透射预定偏振光的偏光板。
背光源3是直接型的平面光源器件(照射器件),正好设置在液晶板2的后表面之下,并且以平面方式照射液晶板2。背光源3包括背光源机壳11、作为多个光源的LED12、LED板13、漫射透镜14、漫射板15、光学片16、反射片17以及未示出的电路板。上述电路板是控制来自LED12的光发射的电路板,但是可以包括用于驱动液晶板2以及其它板(电源板、控制板)的电路板。
背光源机壳11是通过把金属板弯曲成预定形状而形成的机壳部件,具有底板11a和侧板11b。当从顶部观看时,形成底板11a为矩形形状,并且在其一个表面(面对液晶板2的表面)上,通过LED板13安装多个LED12。此后,把这个表面称为安装表面11a1,在该表面上安装多个LED21。把侧板11b连接到底板11a的外周部分(底板11a的四个侧边缘部分),使之实质上从底板11a直立。
LED12的每一个都是发光二极管(点光源),具有光发射部分12a(见图2)并且安装在作为安装板的LED板13的一行中。在底板11a上平行地设置多个LED板13。如此,在底板11a上按二维方式设置多个LED12。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以后描述的反射片17配备有边缘部分17b,所以在底板11a上,LED12的配置区域是小于底板11a的大小的矩形区域RA。
这里,分别把与底板11a的安装表面11a1平行的以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定义为H方向(第一方向)和V方向(第二方向)。同时,例如,H方向对应于矩形区域RA的长边方向,而V方向对应于矩形区域的短边方向。矩形区域RA的大小是H1(cm)×V1(cm),而底板11a的大小是H2(cm)×V2(cm),其中H1<H2、V1<V2。如上所述,矩形区域RA的大小小于底板11a的大小。
此外,在底板11a上,在LED板13的安排方向上的中心部分Rc处,LED板13的配置间隔较窄,而在安排方向上相对于中心部分Rc的外周部分Rp处则较宽。结果,在矩形区域RA的中心部分Rc处,LED12的配置密度较高,而在外周部分Rp处配置密度较低。如上所述,通过部分地改变LED12的配置密度,有可能保证必要区域(中心区域Rc)中的照射亮度,并且通过减少整体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而得到低成本。此外,通过调节LED板13的配置间隔而部分地改变LED12的配置密度,有可能容易地处理背光源3的大小变化。
在LED板13上,以对应于多个LED12中的每一个的方式设置漫射透镜14,漫射透镜14使从每个LED12发射的光发生漫射。同时,随后描述漫射透镜14的详细结构。通过设置漫射透镜14,来自LED12的光通过漫射透镜14而漫射;因此,即使在相邻LED12之间的间隔较大的情况中,也不会在每个LED12的亮度分布中发生点状不均匀性。结果,通过进一步减少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有可能得到低成本。同时,在通过调节上述LED板13的配置间隔而充分减少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的情况中,有可能使用不设置漫射透镜14的一种结构。
漫射板15进一步使经由漫射透镜14从每个LED12发射的光发生漫射并平均化,形成漫射板15为平板形状,并且位置设置得离液晶板2比离漫射透镜14更近。光学片16输出了通过漫射板15的光作为平面光,并且是由透镜片、棱镜片、回射片等构成。经由反射片17的末端部分通过背光源机壳11的侧板11b,来支撑漫射板15和光学片16的相应的末端部分。
反射片17具有暴露每个LED12的开口部分17a,把它设置在底板11a上以覆盖LED板13,并且反射从LED12发射并直接进入反射片的光以及从LED12发射并被漫射板15等反射以进入反射片且再次进入液晶板2的光。如此,有可能提高从LED12发射的光的使用效率。
反射片17具有从矩形区域RA外的底板11a向上斜升的边缘部分17b。换言之,设置边缘部分17b使之围绕矩形区域RA。通过背光源机壳11的侧板11b从下面支撑边缘部分17b的末端部分(外周部分)。
通过设置反射片17,即使不在底板11a的外周部分设置LED12,也有可能通过从LED12发射且被反射片17的边缘部分17b反射的光来照射液晶板2的屏幕周围部分。因此,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减少所安装的LED12而得到低成本,因为在底板11a的周围部分没有设置LED12。
接着,描述上述漫射透镜14的结构细节。图2是漫射透镜14的横截面图。
漫射透镜14具有透镜部分14a和把透镜部分14a支撑在LED板13上的多个腿部分14b(例如,三个),并且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为转动体的形状(当从顶部观看时为圆形)。在沿透镜部分14a的外圆周的方向上,以相等的间隔设置腿部分14b(例如,120°的角度间隔),例如,并且通过粘合剂(未示出)安装在LED板13的预定位置处。通过调节每个腿部分14b的长度,有可能调节漫射透镜14对LED板13的安装角度;然而,在本实施例中,腿部分14b的长度是全部相同的。结果,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光轴)C垂直于底板11a的安装表面11a1
透镜部分14a具有光输出表面(上表面)14c以及下表面14d。把光输出表面14c形成为在接近中心轴C的中心区域处向LED12凹陷的凹入形,并且在透镜径向方向上相对于中心区域的外圆周区域处,形成为相对于LED12上升的凸出形状。此外,在下表面14d处,与LED12相对的一部分具有相对于LED12凹陷的凹入部分14e。
根据漫射透镜14如此的结构,通过凹入部分14e和光输出表面14c使从LED12发射的光的行进方向改变成向外,以致光扩展角变大。
同时,漫射透镜14的光输出表面14c和下表面14d的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可以使用任何形状,如果这些形状使从LED12发射的光发生漫射(放大该光扩展角)。因此,例如,有可能包括漫射透镜14而不在光输出表面14c的中心区域设置向LED12凹陷的凹入部分,也有可能包括漫射透镜14而不在下表面14d处形成在凹入部分14e。
接着,描述一种结构,该结构缓解了作为照射目标的液晶板2的屏幕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图3A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当把设置有多个LED12的矩形区域RA分割成底板11a上的多个区域时的一个分割例子,而图3B是描述图,示出多个分割区域(此后也称之为分割区域)的地址。在图3A中,例如,在H方向(长边方向)上把矩形区域RA分割成7个区域,而在V方向(短边方向)上分割成,例如,4个区域;因此,图3B示出总共28个区域Rij,其中i是1到4的整数,并且对应于平行于H方向的行的数量,而j是1到7的整数,并且对应于平行于V方向的列的数量。
这里,为了便于进行下面说明起见,在矩形区域RA中,把位于四角的区域R11·R17·R41·R47称为角区域P1。此外,在矩形区域RA中,包括四个角区域P1(即,区域R11到R17、区域R21·R27、区域R31·R37、以及区域R41到R47)的位于最外周部分的区域称为外周区域P2。此外,在矩形区域RA中,除了角区域P1和外周区域P2之外的剩余区域,即,位于外周区域P2内的区域R22到R26以及区域R32到R36(被外周区域P2包围的),称之为中心区域P3。在图3B中,为了便于识别角区域P1、外周区域P2、和中心区域P3,分别用符号○、△、和□来表示这三类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在四个角区域P1的每一个中设置一个LED12。此外,对每个LED12相应地设置上述漫射透镜14;因此,在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一个漫射透镜14。
图4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四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以及从LED12发射的、经由漫射透镜14的光的亮度分布。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位于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以致其中心轴D从垂直于底板11a(安装表面11a1)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尤其向矩形区域RA的四个角的每个顶点倾斜。同时,在图3A中,附到LED12的箭头表示LED12的中心轴D的倾斜方向,出现在本实施例中的其它附图都以相同的方式表示。此外,对于没有附加箭头的LED12,中心轴D的方向垂直于底板11a。
同时,LED12的中心轴D具有与从LED12发射的光通量的中心轴(光轴)相同的意义。换言之,定义通过LED12的光发射部分12a以及从LED12发射的光的强度(辐射强度)变得最高的一个位置的轴为LED12的中心轴D。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倾斜LED12的中心轴D,如上所述,经由支撑部件18在LED板13上安装LED12。把支撑部件18形成为横截面具有直角的三角柱形状,并且侧身设置在LED板13上。因此,通过把LED12设置到对LED板13倾斜一个锐角的支撑部件18的表面上,并且把支撑部件18设置到LED板13上,以致支撑部件18的表面的法线面对矩形区域RA的四个角的每个顶点,有可能使LED12的中心轴D倾斜,如上所述。
如上所述,在四个角区域P1中,通过设置LED12以致LED12的中心轴D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如图4所示,在从每个角区域P1中的每个LED12发射的光的分布中,有可能升高边(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上的照射亮度,其中中心轴D相对于通过LED12(光发射部分12a)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例如,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向所述边倾斜。如此,即使在通过减少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而得到低成本的结构中,即,即使LED12的配置区域比底板11a的大小要小,并且在周围部分Rp中的配置区域中LED12的配置密度要小于中心部分Rc中的LED12的配置密度,也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的照射而缓解照射区域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尤其,在进一步减少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的情况中,或在探求背光源3的厚度减小的情况中,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极容易下降;因此,如上所述,LED12倾斜以缓解四角处的亮度下降的结构是很有效的。
此外,在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背光源3照射液晶板2的液晶显示设备1中,有可能缓解液晶板2的屏幕四角处的亮度下降;因此有可能提高显示质量。
此外,设置LED12使之位于每个角区域P1中,以致其中心轴D向矩形区域RA的四个角的顶点倾斜;因此,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的照射而把光确实地提供给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因此,有可能确实地缓解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同时,甚至在LED12的光发射侧上没有设置漫射透镜14的情况中也可得到上述效果。然而,在设置漫射透镜14的情况中,通过漫射透镜14使来自LED12的光发生漫射,以致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变得不太显著;因此,希望使用设置了漫射透镜14的结构。
此外,与按平面方式把光照到光导板的末端表面以照射液晶板2的边缘型相比,在从正下方照射液晶板2的直接型的背光源3中,液晶板2中容易发生亮度不均匀性(例如,屏幕四角的亮度下降)。因此,通过设置和倾斜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来缓解屏幕四角处的亮度下降的上述结构非常有效。
此外,与使用管状光源(例如,冷阴极管)的情况相比,在使用LED12作为背光源3的光源的情况中,容易发生由于减少了所安装的光源而引起的亮度下降。因此,在使用LED12作为光源的情况中,通过设置并倾斜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来缓解屏幕四角处的亮度下降的上述结构非常有效。
此外,如上所述,在背光源3中设置漫射片17的情况中,有可能通过反射片17的边缘部分17b反射的光来照射液晶板2的屏幕周围部分。然而,既然是这样,没有在底板11a的周围部分设置LED12;因此,有可能减少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但是光难以到达液晶板2的屏幕的四角。因此,在通过反射片17的边缘部分17b照射液晶板2的情况(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减少的情况)中,为了缓解屏幕四角处的亮度下降,使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倾斜的结构非常有效。
同时,之前描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把一个LED12设置在矩形区域RA的每个分割区域中,并且使设置在角区域P1中的一个LED12倾斜;然而,可以使用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在每个分割区域中设置多个LED12,并且使角区域P1中的多个LED12倾斜。换言之,在LED12的总数量恒定的情况中,可以使用一种结构,该结构较大地减少分割区域的数量,增加设置在一个分割区域中的LED12的数量,并且使角区域P1中的多个LED12倾斜。以后将更详细地描述这点。
图5A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矩形区域RA的另一个分割例子,而图5B是描述图,示出每个分割区域的地址。例如,在图5A中,在H方向上把矩形区域RA分割成3个区域,例如,在V方向上分割成3个区域;因此,图5B示出总共9个区域Rij,其中i是1到3的整数,并且与平行于H方向的行数相对应,而j是1到3的整数,并且与平行于V方向的列数相对应。
这里,在矩形区域RA中,把位于四角区域中的区域R11·R13·R31·R33称为角区域P1。此外,在矩形区域RA中,包括四个角区域P1(即,区域R11到R13、区域R21·R23、区域R31·R33)的位于最外周部分的区域称为外周区域P2。此外,在矩形区域RA中,除了角区域P1和外周区域P2之外的区域,即,位于外周区域P2内的区域R22(被外周区域P2包围的),称之为中心区域P3。在图3B中,为了便于识别角区域P1、外周区域P2、和中心区域P3。在图5中,为了便于识别角区域P1、外周区域P2和中心区域P3,这三类区域分别用符号○、△、和□来表示。
在LED12的总数量与图3A和图3B中相同以及矩形区域RA中的分割区域的数量像图5A和图5B那样减少的情况中,在一个分割区域中设置的LED12的数量相比图3A和图3B的情况要增加。在这个例子中,在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两个LED12。同时,相对于每个LED12设置上述漫射透镜14;因此,在每个角区域P1中也设置两个漫射透镜14。
如上所述,通过在角区域P1中设置多个LED12以致中心轴D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与倾斜一个LED12的结构相比,通过多个LED12向照射区域的四角提供的光的量增加。因此,有可能更加缓解了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从上述说明,可以说较佳的是,如果设置有LED12的矩形区域RA的四角处具有设置至少一个LED12的角区域P1,设置LED12使之位于每个角区域P1中,以致其中心轴D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
此外,通过四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来保证照射区域中心部分处的高照射亮度同时缓解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有必要通过矩形区域RA的中心区域的LED12照射照射区域同时防止中心区域中的LED12的中心轴D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此时,例如,如果把矩形区域RA分割成总共四个区域,其中在H方向上分割成2个区域,并且在V方上向分割成2个区域,所有这四个区域变成包括四角的每个顶点的角区域P1,并且所有LED12的中心轴D都向外周侧倾斜。换言之,既然是这样,在矩形区域RA中不存在LED12的中心轴D不倾斜的一个区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把矩形区域RA分割成至少9个区域,其中在H方向上分割成3个或多个区域,并且在V方向上分割成3个或多个区域,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确实缓解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同时通过位于除每个角区域P1之外的区域(例如,中心区域P3)中的LED12而保证得到照射区域的中心部分处的发光亮度的提高。此时,每个角区域P1变成一个区域,其中当把矩形区域RA在H方向上分割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时的双末端区域以及当把矩形区域RA在V方向上分割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时的双末端区域相互重叠。
此外,之前描述的例子,其中从与底板11a(安装表面11a)垂直的方向上,每个角区域中的LED12的每个中心轴D向四个角的每个对应的顶点倾斜;然而,如果中心轴D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则不局限于向四个角的每个顶点方向的倾斜方向。
图6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另一个结构,而图7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再另一个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可以在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LED12以致其中心轴D从与底板11a(安装表面11a1)垂直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长边或短边倾斜。
此外,图8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又另一个结构。可以设置LED12使之位于外周区域P2中(见图3B、图5B)以致每个中心轴D从垂直于底板11a(安装表面11a1)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长边、短边)倾斜。
既然是这样,在外周区域P2中,在从LED12发射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提高侧边(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的亮度,所述侧边是中心轴D相对于通过LED12的并且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向其倾斜的一个侧边。如此,有可能不仅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缓解亮度下降,而且还缓解外周部分处的亮度下降,例如,有可能缓解发生在液晶板2的显示屏幕上的帧状(frame-shaped)亮度不均匀性。因此,有可能进一步减小外周区域中的光源的数量。此外,通过位于外周区域P2内的区域(中心区域P3)的LED12照射照射区域的中心部分,有可能得到上述效果,同时保证中心部分处的亮度。
[实施例2]
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2如下。
图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3的平面图。同时,在图9中,为了方便起见,跳过了漫射板15和光学片16的图示。在本实施例中,不是使根据实施例1的结构中的矩形区域RA的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的LED12倾斜,而是使与上述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相对于LED12偏移。更详细地,在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与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尤其是相对于LED12的发光部分12a向矩形区域RA的四角的每个顶点倾斜。
同时,在图9中,附加到漫射透镜14上的箭头表示漫射透镜14相对于LED12偏移的方向,并且以与此相同的方式示出出现在本实施例中的其它附图。此外,对于没有附加箭头的漫射透镜14,中心轴C没有从LED12的发光部分12a偏移(通过发光部分12a)。
图10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四角区域P1中的LED12以及从LED12发射的光经由漫射透镜14的亮度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与LED12的发光部分12a相比,在每个角区域P1中与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位于与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较接近的一个位置处,以致在上述亮度分布中,与没有使漫射透镜14偏移的情况相比,有可能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漫射透镜14向该侧偏移)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减少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而得到低成本的结构中,LED12的配置区域也可以小于底板11a的大小,并且外周部分Rp中的配置区域中的LED12的配置密度可以小于中心部分Rc中的配置密度,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P1中LED12的照射而缓解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尤其,在角区域P1中,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与LED12的发光部分12a相比,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位于与矩形区域RA的四角的每个顶点更接近的一个位置处;因此,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的照射而把光确实地提供给照射区域的四角,并且确实缓解了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这里,图11是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3的矩形区域RA的另一个分割例子。同时,在图11中,为了方便起见,跳过了漫射板15和光学片16的示图。如附图所示,为了在一个分割区域中设置多个LED12,可以把底板11a上的矩形区域RA分割成3×3的区域,即,总共9个区域,并且可以在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对应于多个LED12(图11中为2个)的漫射透镜14,以致与LED12的发光部分12a相比,中心轴C位于位置更接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处。
既然是这样,从角区域P1中的LED12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14提供给照射区域的四角的光的量比角区域P1中只有向外周侧偏移的一个漫射透镜14的结构要增加。因此,有可能更加缓解了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从上述说明,可以说较佳的是,如果设置其中具有LED12的矩形区域RA,在角区域P1的四角的每一角处至少设置一个LED12,并且设置与位于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以致与LED12的发光部分12a相比,其中心轴C的位置更接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
此外,如果中每个角区域P1处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位于与LED12的发光部分12a相比更接近于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的位置处,漫射透镜14相对于发光部分12a偏移的方向比一局限于向四个角的每个顶点的方向。
图12是平面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3的另一个结构,并且图13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再另一个结构。如图12和13所示,可以在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与发光部分12a相比,其中心轴C位于更接近矩形区域RA的长边或短边的位置处。
此外,图14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又另一个结构。可以设置与位于外周区域P2中的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见图3B、图5B),以致中心轴C的位置比发光部分12a更接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长边、短边)。
既然是这样,在从外周区域P2中的LED12发射的和经由漫射透镜14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与没有使漫射透镜14偏移的情况相比,有可能相对于通过LED12的发光部分12a的并且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例如中心轴D)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漫射透镜14向该侧偏移)上的亮度。如此,有可能不仅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缓解亮度下降而且还缓解外周部分处的亮度下降,并且有可能缓解发生在液晶板2的显示屏上的帧状亮度不均匀性,例如。因此,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外周区域中的光源数量。此外,通过位于外周区域P2内的区域(中心区域P3)中的LED12,通过照射照射区域的中心部分,有可能得到上述效果,同时保证中心部分处的亮度。
[实施例3]
根据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3如下。
图1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3的平面图。同时,在图15中,为了方便起见,跳过了漫射板15和光学片16的图示。在本实施例中,不是倾斜位于根据实施例1的结构中的矩形区域RA的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而是倾斜和设置与上述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更详细地,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与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尤其,向矩形区域RA的四个角的每个顶点倾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上述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通过LED12的发光部分12a。
同时,在图15中,附在漫射透镜14附近的箭头表示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方向倾斜的一个方向,并且本实施例中出现的其它附图都以相同的方式表示。此外,对于没有附有箭头的漫射透镜14,中心轴C不倾斜(方向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为了使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倾斜,调节漫射透镜14的腿部分14b的长度。例如,通过形成离开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最远的多个腿部分14b中的腿部分14b的长度使之比最接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的那些更长,有可能使中心轴C从垂直于底板11a的方向向上述外周侧倾斜。同时,对于与上述腿部分不同的腿部分14b,可以根据中心轴C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合适地调节长度。
图16示意性地示出设置在四角区域P1中的LED12以及从LED12经由漫射透镜14发射的光的亮度分布。在本实施例中,与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倾斜而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以致在上述亮度分布中,与漫射透镜14不倾斜的情况相比,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发光部分12a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例如,LED12的中心轴D)而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漫射透镜14倾斜方向的一侧)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通过减少所安装的LED12的数量而得到低成本的结构中,也使LED12的配置区域小于底板11a的大小,并且使外周部分Rp中的配置区域中LED12的配置密度小于中心部分Rc的配置密度,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的照射来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尤其,在角区域P1中,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四角的每个顶点倾斜;因此,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的照射而确实把光提供给照射区域中的四角,并且确实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这里,图17使平面图,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背光源3的矩形区域RA的另一个分割例子。同时,在图17中,为了方便起见,跳过了漫射板15和光学片16。如附图所示,为了在一个分割区域中设置多个LED12,可以把底板11a上的矩形区域RA分割成多个区域(例如,总共3×3的9个区域),并且可以设置与每个角区域P1中的多个LED12(图17中为2个)对应的漫射透镜14,以致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
既然是这样,与角区域P1中只有一个漫射透镜14向外周侧倾斜的结构相比,从角区域P1中LED12发射的、并且经由漫射透镜14提供给照射区域的四角的光的量增加。因此,有可能更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从上述说明,可以说较佳的是,如果设置有LED12的矩形区域RA在四角处的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至少一个LED12,并且设置与位于每个角区域P1的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
此外,在每个角区域P1中,如果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漫射透镜14的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则漫射透镜14倾斜的方向不局限于向矩形区域RA的四角的每个顶点的方向。
图18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另一个结构,而图9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再另一个结构。如图18和图19所示,可以在每个角区域P1中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长边或短边倾斜。
此外,图20是平面图,示出背光源3的又另一个结构。可以设置与位于外周区域P2中的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见图3B、图5B)以致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长边、短边)倾斜。
既然是这样,在从外周区域P2中的LED12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14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与漫射透镜14不倾斜的情况相比,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发光部分12a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例如,LED12的中心轴D)来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漫射透镜14倾斜方向的一侧)上的亮度。如此,有可能不仅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缓解亮度下降,而且还在外周部分处缓解亮度下降,并且有可能缓解发生在液晶板2的显示屏幕上的帧状亮度不均匀性,例如。因此,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外周区域中的光源的数量。此外,通过位于外周区域P2内的区域(中心区域P3)中的LED12来照射照射区域的中心部分,有可能得到上述效果,同时保证中心部分处的亮度。
[补充]
当然可能通过合适地组合上述实施例而组合背光源3和液晶显示设备1。此后,描述实施例的组合。
图21是横截面图,示出矩形区域RA的角区域P1中的LED12和漫射透镜14的另一个配置例子。如附图所示,背光源3可以具有通过组合实施例1和2而得到的结构。换言之,可以如此地构成背光源3:(1)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以致其中心轴D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以及(2)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的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的位置比LED12的发光部分12a更接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
在这个结构中,在从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14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即使在LED12的中心轴D的倾斜角(对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方向的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中,由于漫射透镜14的上述配置,也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发光部分12a并且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而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漫射透镜14偏移方向的一侧)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LED12的中心轴D的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中,也有可能保证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得到缓解亮度下降的效果。此外,在增大LED12的中心轴D的倾斜角的情况中,结合上述漫射透镜14的配置,有可能进一步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此外,图22是横截面图,示出矩形区域RA的角区域P1中的LED12和漫射透镜14的又再另一个配置例子。如附图所示,背光源3可以具有通过组合实施例1和3得到的结构。换言之,可以如此地构成背光源3:(1)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以致其中心轴D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以及(2)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的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
在这个结构中,在从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14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即使在LED12的中心轴D的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中,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发光部分12a并且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而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漫射透镜14倾斜方向的一侧)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LED12的中心轴D的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中,也有可能保证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得到缓解亮度下降的效果。此外,在增大LED12的中心轴D的倾斜角的情况中,结合上述漫射透镜14的配置,有可能进一步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此外,图23是横截面图,示出矩形区域RA的角区域P1中的LED12和漫射透镜14的又再另一个配置例子。如附图所示,背光源3可以具有通过组合实施例2和3得到的结构。换言之,可以如此地构成背光源3:(1)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与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的位置比LED12的发光部分12a更接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以及(2)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
在这个结构中,在从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14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即使在漫射透镜14离开发光部分12a的偏移量较小的情况中,也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发光部分12a并且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的轴(例如,LED12的中心轴D)而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漫射透镜14离开发光部分12a的偏移量较小的情况中,也有可能保证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得到缓解亮度下降的效果。此外,在增大漫射透镜14的偏移量的情况中,结合上述漫射透镜14的倾斜,有可能进一步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此外,图24是横截面图,示出矩形区域RA的角区域P1中的LED12和漫射透镜14的又再另一个配置例子。如附图所示,背光源3可以具有通过组合所有实施例1到3得到的结构。换言之,可以如此地构成背光源3:(1)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以致其中心轴D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以及(2)设置每个角区域P1中与LED12对应的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的位置比LED12的发光部分12a更接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又(3)设置漫射透镜14以致其中心轴C从垂直于安装表面11a1(底板11a)的方向向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倾斜。
在这个结构中,在从每个角区域P1中的LED12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14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即使在LED12的至少一个倾斜角的情况中,漫射透镜14的偏移量和漫射透镜14的倾斜角较小,也有可能提高矩形区域RA的外周侧上的亮度以及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此外,通过LED12的倾斜、漫射透镜14的偏移和漫射透镜14的倾斜的协同效应,有可能大大地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同时,说明每个实施例中表示的平面光源器件和液晶显示设备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光源器件包括多个光源以及具有安装表面的底板,在所述安装表面上安装了多个光源。其中按二维方式在安装表面的矩形区域中设置多个光源,所述安装表面的大小小于底板的大小,并且在周围部分中的矩形区域中的光源的配置密度小于中心部分的配置密度,其中矩形区域在其四角处具有角区域,在所述角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光源,并且设置位于每个角区域处的光源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在每个角区域中从光源发射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提高侧边(矩形区域的外周侧)上的亮度,其中所书中心轴相对于通过光源的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向该侧边倾斜。如此,即使在通过减少所安装的光源数量而得到低成本的结构中,使光源的配置区域比底板的大小要小,并且使配置区域中的光源的配置密度小于中心部分的周围部分,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照射而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可以设置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四角的每个顶点倾斜。
既然是这样,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照射保证把光提供给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并且确实缓解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上述平面光源器件可以包括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以及散射从光源发射的光的漫射透镜。
既然是这样,通过漫射透镜散射来自光源的光;因此,在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变得更不起眼。此外,即使在相邻光源之间的间隔较大的情况中,在通过每个光源的亮度分布中,变得不可能发生点状不均匀性;因此,通过进一步减少所安装的光源数量有可能得到低成本。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的每个角区域中,可以设置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比光源的光发射部分更接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
在该结构中,在从光源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光源的发光部分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而提高矩形区域的外周侧(漫射透镜偏移方向的一侧)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光源的中心轴的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中,也有可能确实缓解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的每个角区域中,可以设置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在该结构中,在从光源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光源的发光部分的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而提高矩形区域的侧边(矩形区域的外周侧,漫射透镜的中心轴向其倾斜)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光源的中心轴的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中,也有可能确实缓解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当把矩形区域分割成包括每个角区域的最外周区域以及相对于最外周区域的内区域时,可以为设置位于最外周区域中的光源,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既然是这样,在从矩形区域中的最外周区域中的光源发射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光源的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而提高侧边(矩形区域的外周侧,中心轴向其倾斜)上的亮度。如此,有可能不仅缓解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而且还缓解外周部分处的亮度下降,并且有可能缓解帧状亮度不均匀性的发生。此外,通过位于最外周区域内的区域中的光源来照射照射区域的中心部分,有可能得到上述效果,同时保证中心部分处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光源器件包括多个光源以及具有安装了多个光源的安装表面的底板,其中按二维方式在比底板的大小要小的安装表面的矩形区域中设置多个光源,以及在周围部分中的矩形区域中的光源的配置密度小于中心部分中的配置密度。平面光源器件还包括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以及散射来自光源发射的光的漫射透镜,其中矩形区域在其四个角处具有其中设置至少一个光源的角区域,以及设置与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的位置比光源的光发射部分更接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光源的光发射部分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来提高矩形区域的外周侧(漫射透镜偏移方向的一侧)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通过减少所安装的光源的数量而得到底成本的结构中,也使光源的配置区域比底板的大小要小,并且使周围部分中的配置区域中光源的配置密度要小于中心部分处的配置密度,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照射而缓解照射区域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此外,漫射透镜散射来自光源的光;因此,在四角处的亮度下降变得更不起眼。此外,即使在相邻光源之间的间隔较大的情况中,在通过每个光源的亮度分布中,也变得不可能发生点状不均匀性;因此,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减少所安装的光源数量而得到低成本。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可以设置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的位置比光源的光发射部分更接近矩形区域的四角的每个顶点。
既然是这样,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照射而保证把光提高给照射区域的四角,并且确实缓解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可以设置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在该结构中,在从光源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使漫射透镜的中心轴相对于通过光源的光发射部分的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而提高矩形区域的侧边(矩形区域的外周侧,漫射透镜的中心轴向其倾斜)上的亮度。如此,即使在光源(光发射部分)的中心轴的倾斜角较小的情况中,也有可能缓解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处的亮度下降。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当把矩形区域分割成包括每个角区域的最外周区域以及相对于最外周区域的内区域时,可以设置与位于最外周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的位置比光源的光发射部分更接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
既然是这样,在从矩形区域中的最外周区域中的光源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相对于通过光源的光发射部分的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而提高矩形区域的外周侧(漫射透镜偏移方向的侧边)上的亮度。如此,有可能不仅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而且也有可能缓解帧状亮度不均匀性的发生。此外,通过位于最外周区域内的区域中的光源照射照射区域的中心部分,有可能得到上述效果同时保证中心部分处的亮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个实施例的平面光源器件包括多个光源以及具有安装了多个光源的安装表面的底板,其中在比底板的大小小的安装表面的矩形区域中按二维方式设置多个光源,并且周围部分中的矩形区域中的光源的配置密度要小于中心部分的配置密度,平面光源器件还包括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以及散射从光源发射的光的漫射透镜,其中矩形区域在其四角处具有设置至少一个光源的角区域,并且设置与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在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提高侧边(矩形区域的外周侧)上的亮度,所述漫射透镜的中心轴相对于通过光源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向所述侧边倾斜。如此,即使在通过减少所安装的光源数量得到低成本的结构中,也使光源的配置区域小于安装表面的大小,并且使周围部分中的配置区域中光源的配置密度小于中心部分中的配置密度,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照射来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此外,漫射透镜散射来自光源的光;因此,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变得更不起眼。此外,即使在相邻光源之间的间隔较大的情况中,在通过每个光源的亮度分布中,点状不均匀性变得不可能发生;因此,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减少所安装的光源而得到低成本。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可以设置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四个角的每个顶点倾斜。
既然是这样,有可能通过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的照射保证把光提供给照射区域的四角,并且确实缓解照射区域四角处的亮度下降。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当把矩形区域分割成包括每个角区域的最外周区域和相对于最外周区域的内区域时,可以设置对应于位于最外周区域中的光源的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向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既然是这样,在从矩形区域中的最外周区域中的光源发射的以及经由漫射透镜得到的光的亮度分布中,有可能提高侧边(矩形区域的外周侧)上的亮度,漫射透镜的中心轴相对于通过光源的光发射部分的以及垂直于安装表面的轴向所述侧边倾斜。如此,有可能不仅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而且还缓解外周部分处的亮度下降,并且有可能缓解帧状亮度不均匀性的发生。此外,通过位于最外周区域内的区域中的光源照射照射区域的中心部分,有可能得到上述效果同时保证中心部分处的亮度。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当把平行于安装表面的和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时,角区域的每一个可以是这样的一个区域,即,当在第一方向上把矩形区域分割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时的双末端区域以及当在第二方向上把矩形区域分割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时的双末端区域相互重叠的一个区域。
既然是这样,有可能通过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确实地缓解四角处的亮度下降,同时通过位于与角区域不同的区域中的光源来保证与照射区域的四角不同的区域中的照射亮度,并且有可能缓解整个照射区域的亮度不均匀性。
上述平面光源器件可以是通过多个光源以平面方式从正下方照射照射目标的直接型的器件。
因为与边缘光型相比,在直接型的情况中减少了所安装光源的数量,所以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容易发生亮度下降;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结构是有效的。
在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中,可以用发光二极管来构成多个光源的每一个。
在使用LED作为光源的结构中,在照射区域的四角处容易发生亮度下降,因为与使用管状光源(例如,冷阴极管)的结构相比,减少了所安装的光源的数量;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结构见效。
上述平面光源器件还可以包括具有暴露多个光源的每一个的开口部分的反射片,设置在底板上,并且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其中反射片可以具有从矩形区域的外侧上的底板斜升起来的边缘部分。
在通过从光源发射的以及通过反射片的边缘部分反射的光来照射照射区域的周围部分的结构中,不是把光源设置在底板的周围部分来形成边缘部分;因此,有可能减少所安装的光源的数量,但是光难以到达照射区域的四个角。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的结构,能够缓解照射区域的四角处的亮度下降,在通过使用反射片的边缘部分的照射来减少所安装的光源的数量的情况中,是非常有效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表示的液晶显示设备包括上述平面光源器件以及调制从平面光源器件提供的光以实现显示的液晶板。
在这个结构中,有可能缓解液晶板屏幕四角处的亮度下降以及提高显示质量。
工业应用性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平面光源器件可用于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源。
参考符号列表
1 液晶显示设备
2 液晶板
3 背光源(平面光源器件)
11a 底板
11a1 安装表面
12 LED(光源,发光二极管)
14 漫射透镜
17 反射片
17a 开口部分
17b 边缘部分
C 中心轴
D 中心轴
P1 角区域
P2 外周区域(最外周区域)
P3 中心区域
RA 矩形区域
Rc 中心部分
Rp 周围部分

Claims (18)

1.一种平面光源器件,包括:
多个光源,以及
具有安装表面的底板,在所述安装表面上安装了多个光源,其中
在比底板的大小要小的安装表面的一矩形区域中以二维方式设置多个光源,并且在所述矩形区域中的光源的配置密度在周围部分处比在中心部分处更小,其中
所述矩形区域在其四个角处具有设置至少一个光源的角区域,以及
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四个角的每个顶点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并且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发生漫射的漫射透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角区域的每一个中,设置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的位置比光源的光发射部分更接近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角区域的每一个中,设置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当把所述矩形区域分割成包括所述角区域的每一个的最外周围区域以及相对于所述最外周围区域的内区域时,位于所述最外周围区域中的光源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7.一种平面光源器件,包括:
多个光源,以及
具有安装表面的底板,在所述安装表面上安装了多个光源,其中
在比底板的大小要小的安装表面的一矩形区域中以二维方式设置多个光源,并且在所述矩形区域中的光源的配置密度在周围部分处比在中心部分处更小,
平面光源器件还包括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并且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发生漫射的漫射透镜,其中,
所述矩形区域在其四个角处具有设置至少一个光源的角区域,以及
与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的位置比光源的光发射部分更接近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设置所述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所在的位置与光源的光发射部分相比更接近所述矩形区域的四个角的每个顶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设置所述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当把所述矩形区域分割成包括所述角区域的每一个的最外周围区域以及相对于所述最外周围区域的内区域时,与位于所述最外周围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的位置比光源的光发射部分更接近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
11.一种平面光源器件,包括:
多个光源,以及
具有安装表面的底板,在所述安装表面上安装了多个光源,其中
在比底板的大小要小的安装表面的一矩形区域中以二维方式设置多个光源,并且在所述矩形区域中的光源的配置密度在周围部分处比在中心部分处更小,
所述平面光源器件还包括与多个光源的每一个对应地设置并且使从光源发出的光发生漫射的漫射透镜,其中,
所述矩形区域在其四个角处具有设置至少一个光源的角区域,以及
与位于每个角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设置所述漫射透镜以致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四个角的每个顶点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当把所述矩形区域分割成包括所述角区域的每一个的最外周围区域以及相对于所述最外周围区域的内区域时,与位于所述最外周围区域中的光源对应的漫射透镜被设置成使得其中心轴从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朝着所述矩形区域的外周侧倾斜。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当把平行于安装表面且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时,角区域的每一个是这样的区域,即在第一方向上把所述矩形区域分割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时的双末端区域以及在第二方向上把所述矩形区域分割成三个或更多个区域时的双末端区域相互重叠的区域。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光源器件是通过多个光源以平面方式从正下方照射一照射目标的直接型的器件。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
用发光二极管构成多个光源的每一个。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具有暴露多个光源的每一个的开口部分,所述反射片设置在底板上,并且反射从光源发射的光,其中
所述反射片具有从所述矩形区域的外侧上的底板斜升起来的边缘部分。
18.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到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平面光源器件,以及
调制从所述平面光源器件提供的光以执行显示的液晶板。
CN201280066544.7A 2012-01-10 2012-12-20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0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2531 2012-01-10
JP2012002531A JP5848612B2 (ja) 2012-01-10 2012-01-10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PCT/JP2012/082987 WO2013105407A1 (ja) 2012-01-10 2012-12-20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0244A true CN104040244A (zh) 2014-09-10
CN104040244B CN104040244B (zh) 2016-01-06

Family

ID=48781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654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40244B (zh) 2012-01-10 2012-12-20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48436B2 (zh)
JP (1) JP5848612B2 (zh)
CN (1) CN104040244B (zh)
TW (1) TW201329582A (zh)
WO (1) WO201310540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472A (zh) * 2014-11-12 2015-03-1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7161759A1 (zh) * 2016-03-22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9491146A (zh) * 2019-01-15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716345A (zh) * 2018-07-11 2020-01-21 夏普株式会社 芯片安装基板、显示装置以及芯片安装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15877611A (zh) * 2022-12-06 2023-03-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149098A (zh) * 2023-04-18 2023-05-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5793B2 (ja) * 2012-03-14 2016-1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生成装置
JP6448999B2 (ja) 2014-11-14 2019-01-09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反射部材および当該反射部材を有する面光源装置
US11242975B2 (en) * 2015-08-26 2022-02-08 Saturn Licensing Llc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N105511161B (zh) * 2016-01-05 2019-02-05 开发晶照明(厦门)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源及液晶电视
TWI561899B (en) * 2016-01-05 2016-12-11 Kaistar Lighting Xiamen Co Ltd Direct-type backlight source and liquid crystal television
CN107422540A (zh) * 2017-09-18 2017-12-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TWI666479B (zh) * 2019-01-30 2019-07-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組件及使用其之背光模組
JP7134126B2 (ja) 2019-04-12 2022-09-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光源装置、および光源装置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7373293B2 (ja) 2019-04-12 2023-11-0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光源装置
JP7214544B2 (ja) 2019-04-12 2023-01-30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光源装置
WO2020227916A1 (zh) * 2019-05-14 2020-11-19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光源结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307455B2 (en) * 2019-09-25 2022-04-19 Nichia Corporation Light-emitting module having array of light sources, some aligned and others offset with array of lense structures
CN114335304A (zh) 2020-09-29 2022-04-12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面发光光源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15280230A (zh) * 2021-03-01 2022-11-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US20240168330A1 (en) * 2022-11-22 2024-05-23 Lg Electronics Inc. Display device
CN116466514A (zh) * 2023-04-18 2023-07-2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发光布局结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501A (zh) * 2006-09-14 2007-09-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与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JP2009295434A (ja) * 2008-06-05 2009-12-1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1004637A1 (ja) * 2009-07-06 2011-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器
JP2011090217A (ja) * 2009-10-23 2011-05-06 Denso Corp 照明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88851B (en) * 2005-03-09 2007-10-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Backlight source module
EP2161493A4 (en) 2007-07-04 2010-12-01 Sharp Kk LIGHTING APPARATUS, SCREEN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RU2430298C2 (ru) 2007-07-04 2011-09-27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Подсвеч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телевизионный приемник
JP5302598B2 (ja) * 2008-08-22 2013-10-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8081271B2 (en) 2008-07-28 2011-12-20 Panasonic Corporation Backlight apparatu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CN102449380A (zh) 2009-06-15 2012-05-09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459994A (zh) 2009-06-15 2012-05-16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JP2012089341A (ja) * 2010-10-19 2012-05-10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2501A (zh) * 2006-09-14 2007-09-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单元与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JP2009295434A (ja) * 2008-06-05 2009-12-17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1004637A1 (ja) * 2009-07-06 2011-0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器
JP2011090217A (ja) * 2009-10-23 2011-05-06 Denso Corp 照明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07472A (zh) * 2014-11-12 2015-03-1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WO2017161759A1 (zh) * 2016-03-22 2017-09-28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10716345A (zh) * 2018-07-11 2020-01-21 夏普株式会社 芯片安装基板、显示装置以及芯片安装基板的制造方法
CN109491146A (zh) * 2019-01-15 2019-03-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9491146B (zh) * 2019-01-15 2022-04-26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制造方法、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877611A (zh) * 2022-12-06 2023-03-31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6149098A (zh) * 2023-04-18 2023-05-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48436B2 (en) 2016-09-20
JP2013143240A (ja) 2013-07-22
US20140368768A1 (en) 2014-12-18
WO2013105407A1 (ja) 2013-07-18
CN104040244B (zh) 2016-01-06
TW201329582A (zh) 2013-07-16
JP5848612B2 (ja)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40244B (zh) 平面光源单元和装备该平面光源单元的液晶显示设备
CN1991518B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US9341766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US843695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good heat radiating function
US20150219940A1 (en) Curve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curve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4896120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US9864231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33205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5116477B (zh) 光学元件、导光板、棱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77740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03578A (zh) 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KR102266737B1 (ko) 렌즈, 렌즈를 포함하는 발광 장치, 및 발광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백 라이트 유닛
CN1637522B (zh) 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结构
CN103765618A (zh) 发光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688648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3727493A (zh) 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472446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TW201411244A (zh) 光學元件及具有其之顯示裝置
CN103728681B (zh) 棱镜片、包括该棱镜片的背光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KR10129912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JP201005599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CN10290208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4061488A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KR20120135651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3149542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