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02089B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02089B
CN102902089B CN201210424722.0A CN201210424722A CN102902089B CN 102902089 B CN102902089 B CN 102902089B CN 201210424722 A CN201210424722 A CN 201210424722A CN 102902089 B CN102902089 B CN 102902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unit
light source
blooming piec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247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02089A (zh
Inventor
马文文
陈秀云
尹大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247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02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902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2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02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02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底部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支撑单元。本发明所述显示装置能够防止显示面板的中间部分区域因外界振动而碎裂,并避免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间产生吸附。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因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已在当前的平板显示器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液晶显示器中,由于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其只对光线进行调控,为了使液晶显示器的屏幕上显示图像,需要为显示面板(Panel)配置背光模组(BLU,BackLightUnit)。
如图1所示,现有的液晶显示器一般包括显示面板1、设置在显示面板1底部的背光模组2和外框架(图中未示出),所述背光模组2包括光学膜片3,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与光学膜片3的外围均固定在外框架上,且显示面板1与光学膜片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棱镜片、扩散片、保护片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棱镜片、扩散片、保护片分别为至少一层。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发展,大尺寸的液晶显示器已成为平板显示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110英寸的液晶显示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中的显示面板由于只有外围被固定,因此在受到外界振动影响时,其中间部分区域会因重力作用而向下弯曲且易碎,并且,容易与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片接触而产生吸附,使得光学膜片产生褶皱,从而引发液晶显示器画面不良。当然,除了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中,所述背光模组应用在其他显示装置中时,也会出现上面所述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显示面板的中间部分区域因外界振动而碎裂并避免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间产生吸附的显示装置。
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底部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支撑单元,以支撑显示面板并避免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表面,和/或,所述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光学膜片下方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子光源,所述支撑单元采用多个,每个支撑单元均设置在一个子光源正上方的光学膜片上。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光学膜片下方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子光源和多个单元补充光源,所述子光源与单元补充光源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单元采用多个,每个支撑单元均设置在一个单元补充光源正上方的光学膜片上。
优选地,所述单元补充光源的功率为子光源功率的10%~20%。
优选地,所述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或电致发光片。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范围为1mm~3mm。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为球冠状,或者为中间具有弧形凹陷的球冠状。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的材质采用透明材料。
优选地,所述支撑单元与光学膜片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单元与光学膜片分体成型,且所述支撑单元固定在光学膜片上。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单元既能够支撑显示面板,以防止显示面板因受到外界振动影响而引发中间部分区域碎裂,又能阻隔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以避免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之间因接触而产生吸附,因此解决了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中的显示面板中间部分区域弯曲易碎的问题,以及显示面板中间部分区域易与光学膜片发生吸附的问题,故提高了产品的信赖性。本发明可应用于屏幕尺寸为55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
2)本发明所述显示装置中的支撑单元表面和/或内部分散设置有扩散粒子,能够将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所发射的光线进一步的扩散,并起到散射和匀光的作用,故改善了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从而改善了产品的画面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显示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图中:1-显示面板;2-背光模组;3-光学膜片;4-子光源;5-支撑单元;6-扩散粒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支撑单元;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底部,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之间,以支撑显示面板,并避免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相接触。所述支撑单元可采用多个。
本实施例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光源。优选所述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tEmittingDiode)或电致发光片(EL,electrolliminescent)。所述背光模组既可以为直下式背光模组,也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优选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可采用多个,且所述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表面,和/或,所述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内部。所述扩散粒子可将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所发射的光线进一步扩散,以起到匀光的作用。当然,所述扩散粒子也可不设置在支撑单元上,例如,直接将扩散粒子设置在光学膜片上未设置有支撑单元的位置处,或者,当所述支撑单元采用多个时,在每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设置透明凸起,将扩散粒子设置在所述透明凸起的表面和/或内部。
其中,所述扩散粒子可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制成。所述扩散粒子可通过模具成型,也可涂布形成。优选所述扩散粒子的尺寸相同,当然所述扩散粒子的尺寸也可以随机分布。
若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表面,则所述扩散粒子与支撑单元既可以采用相同的材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材质;若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内部,则所述扩散粒子与支撑单元采用不同的材质。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值范围为1mm~3mm,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与所述间隙值相等,故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也为1mm~3mm。
优选所述支撑单元的材质采用透明材料,以减少或避免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所发射的光线被支撑单元遮挡而在显示面板上产生暗影。所述支撑单元可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或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制成。所述支撑单元与光学膜片可通过模具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单元与光学膜片分体成型,且所述支撑单元固定在光学膜片上,例如通过粘性胶等固定在光学膜片上,安装方便。
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单元可以为球冠状(图2(a)),也可以为中间具有弧形凹陷的球冠状(图2(b))。上述形状的支撑单元更有利于固定显示面板,以及在其表面和/或内部设置有扩散粒子时更有利于将光源所发射的光线进一步扩散。
优选所述光学膜片包括棱镜片、扩散片、保护片中的至少一种,且所述棱镜片、扩散片、保护片分别为至少一层。
其中,所述扩散片用于将光源所发射的光线均匀地扩散,以提高背光模组的均匀性,并能够起到拓宽视角及使光线柔和的作用;所述棱镜片具有将扩散片扩散的光在一定角度内汇聚的作用,以提高背光模组的亮度;所述保护片设置在棱镜片及扩散片的最外侧,以保护棱镜片及扩散片不受损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光学膜片中棱镜片、扩散片及保护片的相对位置及层数。
本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的屏幕尺寸可以为55寸以上。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采用直下式背光模组。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设置在显示面板1底部的背光模组2、以及设置在显示单元1与背光模组2之间的多个支撑单元5,所述多个支撑单元5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并避免光学膜片3与显示面板1相接触。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2包括与显示面板1相对设置的光学膜片3,和设置在光学膜片3下方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子光源4,且各个子光源4分散设置(例如分散排列成矩形);每个支撑单元5均设置在一个子光源4正上方的光学膜片3上。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撑单元5的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小于子光源4的数量,也就是说,不一定每个子光源4正上方的光学膜片3上都设置有支撑单元5。
如图4所示,每个支撑单元5的表面和/或内部都分散设置有扩散粒子6,而且,由于支撑单元5设置在子光源4的正上方,使得子光源4所发射的光线经光学膜片3入射到支撑单元5上,支撑单元5上的扩散粒子6可将光线进一步扩散后入射至显示面板1,使显示画面亮度均匀,且与带有扩散粒子6的支撑单元5设置在光学膜片上的其他位置相比,匀光性更好,并可消除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亮度不均的现象(Hotspot现象)。
优选所述子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或电致发光片。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及作用都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还包括多个单元补充光源,所述单元补充光源也设置在光学膜片的下方,且所述子光源与单元补充光源间隔设置(可以为每两个子光源之间设置一个单元补充光源);每个支撑单元不是设置在一个子光源正上方的光学膜片上,而是设置在一个单元补充光源正上方的光学膜片上。同理,所述支撑单元的数量可以等于或者小于单元补充光源的数量,也就是说,不一定每个单元补充光源正上方的光学膜片上都设置有支撑单元。
其中,所述子光源与单元补充光源不限于采用间隔设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例如所述子光源与单元补充光源均成排(列)设置,各排(列)子光源与各排(列)单元补充光源间隔设置,且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各排(列)单元补充光源正上方。
本实施例中,由于支撑单元并未设置在子光源的正上方,为减少或避免背光模组中的光源所发射的部分光线被支撑单元所吸收,而在显示面板上产生暗影,需要在背光模组上设置单元补充光源以补充被吸收的光,并将表面和/或内部设置有扩散粒子的支撑单元设置在所述单元补充光源的正上方,这样,单元补充光源所发射的光经扩散粒子扩散之后进入显示面板中,也弥补了相邻两子光源所发射的光线的边缘交叠区域的亮度不足。
所述单元补充光源的功率比子光源的功率小,优选所述单元补充光源的功率为子光源功率的10%~20%。以所述子光源的功率为0.6w为例,所述单元补充光源的功率范围可为0.06w~0.12w。
优选所述单元补充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或电致发光片。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及作用都与实施例2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底部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光学膜片与显示面板之间的支撑单元;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光学膜片下方的光源,所述光源包括多个子光源和多个单元补充光源,所述子光源与单元补充光源间隔设置,所述支撑单元采用多个,每个支撑单元均设置在一个单元补充光源正上方的光学膜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还包括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表面,和/或,所述扩散粒子分散设置在支撑单元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补充光源的功率为子光源功率的10%~2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采用发光二极管或电致发光片。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高度范围为1mm~3mm。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为球冠状,或者为中间具有弧形凹陷的球冠状。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的材质采用透明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与光学膜片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支撑单元与光学膜片分体成型,且所述支撑单元固定在光学膜片上。
CN201210424722.0A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902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4722.0A CN102902089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24722.0A CN102902089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2089A CN102902089A (zh) 2013-01-30
CN102902089B true CN10290208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7574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24722.0A Active CN102902089B (zh) 2012-10-30 2012-10-30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02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2130A (zh) * 2013-12-26 2014-04-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液晶显示装置及光学膜片
CN104443518A (zh) * 2014-09-26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液晶面板在装箱时形成真空吸附的结构
CN109491141A (zh) * 2018-11-30 2019-03-1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CN111458932A (zh) * 2020-04-03 2020-07-28 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和屏下指纹识别显示屏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8705A (zh) * 2008-09-24 2009-02-18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支撑装置及直下式背光模块
CN202253175U (zh) * 2011-09-13 2012-05-30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621723A (zh) * 2012-04-13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膜片
CN102679285A (zh) * 2012-05-30 2012-09-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其框架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82038A (ja) * 2009-06-05 2010-12-16 Funai Electric Co Ltd 液晶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8705A (zh) * 2008-09-24 2009-02-18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直下式背光模块支撑装置及直下式背光模块
CN202253175U (zh) * 2011-09-13 2012-05-30 扬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2621723A (zh) * 2012-04-13 2012-08-0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光学膜片
CN102679285A (zh) * 2012-05-30 2012-09-19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其框架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02089A (zh) 2013-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1823B2 (en) Back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0547462C (zh) 液晶显示器的棱镜片及使用其的背光单元
US7304694B2 (en) Solid colloidal dispersions for backlighting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N106019697A (zh) 显示装置
CN101344609B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CN102052607B (zh) 背光单元
CN102798908B (zh) 一种扩散板、直下式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661535B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3982815B (zh) 光源模组
US20160116646A1 (en) Display device
CN104765097A (zh) 一种导光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2158424U (zh) 一种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902089B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04494220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1561118B (zh) 面光源装置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2472844A (zh) 光学板
CN101688648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3727493A (zh) 一种扩散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413349A (zh) 液晶顯示裝置及其直下式背光模組
CN203131706U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3912819A (zh) 一种背光模块与液晶显示装置
CN104763910A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0430801C (zh) 背光模块及其照明装置
CN206363053U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US20100214514A1 (en) Optical diffus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