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2854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2854B
CN104022854B CN201310066145.7A CN201310066145A CN104022854B CN 104022854 B CN104022854 B CN 104022854B CN 201310066145 A CN201310066145 A CN 201310066145A CN 104022854 B CN104022854 B CN 1040228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modulating
value
modulation
averag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61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2854A (zh
Inventor
汪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6614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228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228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28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28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28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然后获取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基于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最后根据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信道是时变的、突发和高误码的信道。在高误码条件下,帧长越长,发生畸变而导致数据包重传率越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802.11n标准的产品将提供最高达600Mbps的连接速度,并且支持最高四个同时播放的高清视频流、音频流和数据流。此外该标准还有良好的后向兼容,这意味着新的Wi-Fi标准的设备也能够为较老的无线设备提供支持。802.11n标准最重要的新增性能还有链路自适应和帧聚合两种新功能。
其中,链路自适应功能实质通过信道估计,获得信道的瞬时状态信息,并且在发送端根据这些信息自适应的选取恰当的传输模式以适应信道的当前状态,从而提提高频带利用效率。
从无线传输物理层来看,可供选择的传输参数包括发射功率水平、传输的符号速率、交织参数、调制方式、信道编码方式和码率,或者是以上参数的任意组合。链路自适应技术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准确的信道估计,以掌握信道状态信息,二是具有反馈信道,以便及时传送信道状态信息。常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有自适应功率控制、自适应调制编码、自适应帧长等。自适应调制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是802.11n协议中采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信道环境发生变化时改变调制和编码的方式。在不同的信噪比区间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案(MCS)可以使系统达到最大吞吐量。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根据信道状态来调节调制编码方案(MCS)。信道状态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信道衰落状况的信息,如重传次数、误帧率、信道信噪比(SNR)以及译码器译码状况等等。根据信道状态信息不同,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以误帧率(亦可等效为数据帧的重传率)为参考度量。由于重传次数基本上能够充分反映误帧率的大小,这类方法不需要进行信道信噪比估计,而是统计每帧数据的重传次数来调整调制编码方案,这类方法被称为探索类(heuristic)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第二类是以信噪比估计值作为参考度量,接收端根据本帧数据的估计结果以及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估计出下一帧数据传输时的信道状态参数,并将其反馈到发送端。发送端根据此反馈值对MCS进行调整。这类方法被称为基于信道估计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总体来说,由于充分利用了信道信息,基于信道估计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性能比纯探索类算法更优,当然实现起来也相对复杂一些。
帧聚合从上层达到的数据包在通过空中接口发送前会被封装为一个数据协议单位MDPU发送。具体来讲,每一次发送都必须经过信道竞争过程。如果因为数据包在信道中与其它站点所发送数据包发生碰撞或其他原因导致发送失败,则需要重新竞争信道,由此导致信道资源消耗。在802.11n标准中,为了减少数据包竞争信道而将多个MPDU聚合为一个聚合数据协议单元A-MDPU,因此在帧聚合之后只需要进行一次信道竞争就可完成多个MPDU发送,从而减少了多次竞争信道带来的资源消耗,提高了信道资源的利用率,实现802.11n网络性能的提升。
本发明申请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或缺陷:
在802.11n标准中,通过增加帧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前提条件是具有理想的信道质量。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无线信道是时变的、突发和高误码的信道。在高误码条件下,帧长越长,发生畸变而导致数据包重传率越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信道是时变的、突发和高误码的信道。在高误码条件下,帧长越长,发生畸变而导致数据包重传率越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信息处理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
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可选的,所述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
判定所述第一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生成一判定结果;
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平均值确定出所述第一平均值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中的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以及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
获得所述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与所述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与所述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的比值获取所述第一平均值。
可选的,在所述判定所述第一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生成一判定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M为大于N的正整数;
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
获取所述第二平均值对应的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三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四数据。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并生成一检测结果;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时,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
可选的,在所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作为预测数据存储。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具体为:
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中的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以及第二最小调制编码值,通过所述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与所述第二最小调制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与所述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的比值获取所述第二平均值。
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
判定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第一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生成一判定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平均值确定出所述第一平均值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可选的,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M为大于N的正整数;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平均值对应的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三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四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至少存在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然后获取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基于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最后根据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信道是时变的、突发和高误码的信道。在高误码条件下,帧长越长,发生畸变而导致数据包重传率越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进而现有链路自适应和帧聚合两种技术相结合,通过动态调正数据帧长度提高系统吞吐率,并能与现有的相关无线局域网协标准兼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然后获取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基于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最后根据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在上述的方法中在获取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之前,该系统将接收一定时间段的反馈信息,在这些反馈信息中就包括了在该时间内所有的调制编码方式,由于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调制编码方式确定了当前的信道状态,因此,在第一时间段内的反馈信息就能够分析得出该段时间内信道的状态,最后根据该状态信息就能够得出下一次调制编码的方式,最后根据得到的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并得到调制编码后的第二数据,在该种调制编码的调制下,该系统中将能够得到适应该信道状态下的帧长,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信道是时变的、突发和高误码的信道。在高误码条件下,帧长越长,发生畸变而导致数据包重传率越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只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而并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
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需要确定出当前信道的状态,然后再根据当前信道的状态来调整需要传送数据的帧长。
比如说在802.11n无线局域网中,为了实现系统数据的吞吐量最优化,因此,在帧聚合过程中应该给予当前信道状态动态选取聚合数据协议单元A-MDPU长度,当信道衰落严重或者存在严重干扰或噪声时,采用较小的A-MDPU长度,甚至不聚合而只发送单独的MPDU,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相反,如果是在一定时间内拥有高质量的信道条件,此时就会对应的采用较长帧长,提高链路的平均数据吞吐率。
为了实现对数据帧长的选取,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就需要首先去确定出当前信道的状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系统中设置有两个站点:调制编码方式反馈方MFB(MCSFeedBack)以及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MCS Request),该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将实时的接收调制编码方式反馈方MFB发送的调制编码方式,然后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将对反馈的信息进行解析,然后就可以根据解析的信息中确定出当前信道的状态。
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对信道状态的准确预测或者是准确的判定当前信道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将获取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这N个调制编码方式反馈信息可以都是有调制编码方式反馈方MFB提供的反馈信息还可以是其他反馈信息中获取到的调制编码方式反馈。
当然,为了提高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对调制编码反馈信息的准确定位,因此,在该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接收到第一数据之后,该MRQ会对数据进行解析判定在该第一数据中是否存在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当在该第一数据中存在调制编码反馈信息才会对该数据进行解析处理,若在该第一数据中不存在调制编码反馈信息时,则该MRQ将不会对该第一数据做解析处理。
在获取到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后,则执行步骤102。
步骤102,获取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
在步骤101中获取到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后,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将对得到调制编码反馈信息进行解析,当该MRQ接收到第一条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后就会对该调制编码反馈信息进行解析,并且获取到第一调制编码值,该第一调制编码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自定义设置,比如说该调制编码值可以设置成1~5这几个值进行定义,每一值代表编码的帧长,在获取到该调制编码值之后,就可以确定出当前信道状态,比如说调制编码值为5时,则确定出发送的帧长较长,然后根据发送帧长就能够确定出当前网络信道状态较好,并且可以发送帧长较长的数据。
当然,在处理完第一条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后,该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将保存该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因此调制编码方式请求方MRQ接收到的每一条调制编码反馈信息都将进行保存,即在第一时间段内获取到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并且该N个调制编码值进行保存。
在获取到N个调制编码之后,则执行步骤103。
步骤103,基于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在步骤102中获取到N个调制编码值之后,根据这N个调制编码方式将对应的确定出当前信道状态,具体来讲就是当调制编码值越大,说明调制阶数越高,编码码率越大,当前信道状态越好,则可以增加聚合帧长度。
当然,若调制编码值越小,则说明调制编码阶数越低,编码码率越大,当前信道状态越差,则可以减小聚合帧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准确预测当前信道的状态,因此在获取到N个调制编码值之后,会根据这N个调制编码值获取第一平均值,具体来讲,该第一平均值的获取方式为:获取N个调制编码值中的第一最大编码值以及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然后获取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与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与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的比值获取第一平均值,比如说该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为maxF(n1),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为minF(n1),此时该第一平均值 此时通过上述的计算方式就能够获取到这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然后将该第一平均值与预设进行比较判定,并生成一判定结果,当该判定结果表征第一平均值大于预设阈值时,则根据第一平均值确定出第一平均值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当该判定结果表征该第一平均值小于该预设阈值时,则获取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给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M为大于N的正整数,在获取到这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且获取这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并根据得到的第二平均值获取到对应该第二平均值的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具体来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二平均值的获取方式主要是获取M个调制编码值中的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以及第二最小调制编码值,然后通过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与第二最小调制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与第二最大调制调制编码值的比值获取第二平均值,即其中maxF(n2)为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minF(n2)为第二最小调制编值,最后根据上述的公式就能够得到第二平均值。
然后根据该第二平均值就能够确定出当前信道的状态,然后根据当前信道的状态就能够对应的确定出需要的调制编码方式。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信道的预测方法包括了两个阶段:精确与预测和粗略预测。在预测未来信道状态时,采样值越多,采样窗口时间越长,则预测结果越不容易受信道状态突变的影响而保持稳定,进而保持帧长稳定。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精确预测和粗略预测,首先来讲,粗略预测以连续50帧MFB响应方提供的MCS反馈求平均值作为粗略预测结果;以连续10帧MFB响应方返回的、带有MSC反馈的数据帧为精确预测间隔,在此时间间隔内对10帧MFB响应方提供的MCS反馈求平均值作为精确预测结果。为了确定在某一个时间点,应该采用精确预测还是粗略预测,本发明提出精确预测节门限和粗略预测门限,精确预测门限值大于粗略预测门限值。
当信道预测方法启动时,执行精确预测。当精确预测结果的波动范围低于粗略预测门限,可以认为预测结果已经稳定,并在获得粗略预测结果后,以粗略预测结果作为信道预测结果;当在一个精确预测间隔内,精确预测结果的波动范围高于精确预测门限,则以精确预测结果作为信道预测结果,并将粗略预测结果复位,重新开始执行粗略预测。
简单的来讲,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进行信道状态预测时,首先是进行精确预测,然后获取到精确预测结果,然后判定该精确预测结果与粗略预测门限进行比较,当该精确预设结果大于粗略预测门限,则说明当前信道不稳定,则使用精确预测结果,然后根据该精确预测结果确定出下一刻信道状态,最后根据确定出的信道状态获得响应的调制编码方式,并根据该调制编码方式得到对应帧长数据,当该精确预设结果小于粗略预设门限时,则说明当前信道稳定,并且信道状态较好,此时就采用粗略预测结果,并且根据该粗略预设结果得到下一刻调制编码方式,然后根据该调制编码方式确定出对应帧长数据。
在得到编码方式之后,该系统将执行步骤104。
步骤104,根据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会根据不同的预测结果会得到不同的信道状态信息,然后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得到对应的调制编码方式,然后根据得到的调制编码方式得到最后能够发送的帧长,从而就能够将链路自适应与帧聚合相互结合,进而能够实现对信道的准确预测,并且根据信道的状态来准确发送对应帧长数据。
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然后获取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基于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最后根据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信道是时变的、突发和高误码的信道。在高误码条件下,帧长越长,发生畸变而导致数据包重传率越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进而现有链路自适应和帧聚合两种技术相结合,通过动态调正数据帧长度提高系统吞吐率,并能与现有的相关无线局域网协标准兼容。
对应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201,用于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第一获取单元202,用于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
第二获取单元203,用于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编码单元20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其中,该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M为大于N的正整数;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平均值对应的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三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四数据。
其中,该第二获取单元203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
判定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第一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生成一判定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平均值确定出所述第一平均值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至少存在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然后获取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基于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最后根据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线信道是时变的、突发和高误码的信道。在高误码条件下,帧长越长,发生畸变而导致数据包重传率越高,从而导致数据传输效果降低的技术问题,进而现有链路自适应和帧聚合两种技术相结合,通过动态调正数据帧长度提高系统吞吐率,并能与现有的相关无线局域网协标准兼容。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当前信道在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
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其中包括: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其中,所述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包括: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中的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以及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获得所述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与所述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与所述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的比值作为所述第一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具体包括:
判定所述第一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生成一判定结果;
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平均值确定出所述第一平均值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3.如权利要求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定所述第一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生成一判定结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M为大于N的正整数;
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
获取所述第二平均值对应的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三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四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数据中是否存在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并生成一检测结果;
当所述检测结果表征所述第一数据中存在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时,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作为预测数据存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具体为:
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中的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以及第二最小调制编码值,通过所述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与所述第二最小调制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与所述第二最大调制编码值的比值获取所述第二平均值。
7.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当前信道在第一时间段内的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N个调制编码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其中包括:基于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获得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其中,所述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一平均值包括:获取所述N个调制编码值中的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以及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获得所述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与所述第一最小调制编码值之间的差值与所述第一最大调制编码值的比值作为所述第一平均值;
第一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一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二数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判定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第一平均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并生成一判定结果;
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根据所述第一平均值确定出所述第一平均值对应的第一调制编码方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系统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判定结果表征所述第一平均值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则获取所述第一时间段之后的第二时间段内的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其中,M为大于N的正整数;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反馈信息中的M个调制编码值,并获取所述M个调制编码值的第二平均值;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第二平均值对应的第二调制编码方式;
第二编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调制编码方式对第三数据进行调制编码,得到第四数据。
CN201310066145.7A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40228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6145.7A CN104022854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6145.7A CN104022854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2854A CN104022854A (zh) 2014-09-03
CN104022854B true CN104022854B (zh) 2018-06-05

Family

ID=51439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6145.7A Active CN104022854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228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26976A1 (en) * 2015-07-20 2017-01-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Flexible coding schemes
CN106612156A (zh) * 2015-10-26 2017-05-03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二研究所 数据帧无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311727B (zh) * 2019-07-29 2022-05-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传输视频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828A (zh) * 2008-02-03 2009-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链路自适应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998538A (zh) * 2009-08-25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75300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选择调制编码方案和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0915B2 (en) * 2000-11-30 2005-09-0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Adaptive learning method and system to adaptive modul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828A (zh) * 2008-02-03 2009-08-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链路自适应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1998538A (zh) * 2009-08-25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075300A (zh) * 2009-11-20 2011-05-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选择调制编码方案和预编码矩阵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2854A (zh) 2014-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9025B (zh) Ap下行聚合帧长度和速率的自适应调整系统和方法
KR101319487B1 (ko) 티어들에 기초하여 다중캐리어-기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정보를 감소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EP2147508B1 (en) Channel control based on error correction values
US20090116589A1 (en) Performance-based link adaptation techniques
CN106533623B (zh) 跨协议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198180B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调整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744848B2 (ja) 通信リンクの品質に基づいて、送信データ・ブロック・サイズおよびレートを適合させ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5553616B (zh) 信道质量指示选择方法、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及装置
US2014006412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rate selection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4022854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US20090116544A1 (en) Performance-based link adaptation techniques using throughput indicator
KR20050104381A (ko) 무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스케일가능 비디오의 전력 효율적인송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프로그램 제품
CN105939181A (zh) 聚合的数据帧结构
CN103684668B (zh) 确定信道质量指示值的方法、装置及lte终端
CN101499828B (zh) 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链路自适应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8667564B (zh) 一种在线学习的自适应链路mcs切换控制方法
US20140195637A1 (en) Adapted physical-layer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based on packet stream
JP2005151580A (ja) 多入力多出力(mimo)通信リンクのパフォーマンスの評価
CN102100026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Punal et al. RFRA: random forests rate adaptation for vehicular networks
US11431543B2 (en) Facilitating a two-stage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765161A (zh) 一种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US20180227108A1 (en) Communication data rate selection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JP5118010B2 (ja) 無線品質から通信品質を推定する無線通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426628A (zh) 调制编码方式的阈值调整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