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7911A - 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7911A
CN104007911A CN201410064756.2A CN201410064756A CN104007911A CN 104007911 A CN104007911 A CN 104007911A CN 201410064756 A CN201410064756 A CN 201410064756A CN 104007911 A CN104007911 A CN 104007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touch
user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scree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47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宰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3005208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40106353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07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7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用户接口(UI),在触摸屏上显示第一屏幕;传感器,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以及控制器,如果感测到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则控制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要求2013年5月8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3-0052087的优先权,并根据35U.S.C.§120要求2013年2月25日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768,713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通过全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构思总体上涉及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如果感测到用户对电子装置的紧握,则该电子装置显示非屏幕区域以便防止由用户紧握而引起的触摸错误。
背景技术
笔记本个人计算机(PC)是指易于携带的计算机。因此,人们随着移动而携带和使用笔记本PC。板状PC和平板PC得到广泛使用,该板状PC和平板PC包括触摸屏从而省略键盘输入部分以便进一步提高移动性。
边框(bezel)位于触摸屏周围。如果边框的尺寸较宽,则相较于电子装置的总体尺寸,显示图像的区域尺寸变得较小。为此,缩小了边框的尺寸。
然而,如果缩小了边框尺寸且用户紧握(或握住)电子设备,则用户手部可能接触触摸屏区域。因此,可能发生触摸错误。因此,需要一种即使缩小边框尺寸,也防止发生由于用户紧握引起的触摸错误的方法。
发明内容
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控制所述电子装置的方法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其中如果感测到用户对电子装置的紧握,则该电子装置显示非屏幕区域以便防止由用户紧握引起的触摸错误。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其它方面和/或优点部分地将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且部分地将通过以下描述而变得清楚明白,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践来获知。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触摸屏的电子装置来实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特征和用途。所述电子装置可以包括:用户接口(UI),在触摸屏上显示第一屏幕;传感器,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以及控制器,如果感测到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则控制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第二屏幕可以包括尺寸小于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
控制器可以控制UI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左右侧上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长度。
控制器可以控制UI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以预设比例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和垂直长度。
如果输入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则控制器可以将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处理为由误操作执行的触摸。
传感器可以包括位于触摸屏背面的触摸传感器,并根据触摸传感器是否操作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电子装置还可以包括接收用户控制命令的按钮。传感器可以根据所述按钮是否操作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如果将对第一屏幕预设区域的触摸输入了预设时间或更长时间,则传感器可以将对预设区域的触摸感测为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UI可以接收关于非屏幕区域的显示命令,且传感器可以根据关于非屏幕区域的显示命令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传感器可以感测触摸屏相对于用户的显示方向,且控制器可以控制UI在与所感测显示方向相对应的位置中显示非屏幕区域。
电子装置可以连接到对接装置,且如果将电子装置连接到对接装置,则电子装置可以控制传感器不激活传感器的操作。
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特征和用途。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在触摸屏上显示第一屏幕;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以及如果感测到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则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第二屏幕可以包括尺寸小于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
可以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左右侧上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长度。
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以预设比例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和垂直长度。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输入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则将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处理为由误操作执行的触摸。
可以通过使用位于触摸屏背面的触摸传感器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可以根据接收用户控制命令的按钮是否操作来感测用户对触摸传感器的紧握。
如果将对第一屏幕预设区域的触摸输入了预设时间或更长时间,则可以将所述触摸感测为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可以根据关于非触摸区域的显示命令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感测触摸屏的相对于用户的显示方向。可以显示第二屏幕,第二屏幕具有位于与所感测显示方向相对应的位置中的非屏幕区域。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如果将电子装置连接到对接装置,则控制传感器去活传感器的操作。
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以便包含作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从而执行上述或下述方法,来实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特征和用途。
也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包括壳体和触摸屏的电子装置来实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它特征和用途: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用户接口单元,在触摸屏上显示具有第一屏幕区域的第一屏幕;以及控制器,根据对壳体预定部分的用户接触,控制用户接口单元在触摸屏上将第一屏幕改变为具有第二屏幕区域和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对壳体预定部分的用户接触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对第一屏幕侧面部分的用户接触、对与用户接口相对应以有选择地显示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一的图标的用户接触、对控制用户接口以选择地显示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之一的按钮的用户接触、对在壳体上形成的传感器的用户接触和由壳体感测的用户手势。
非屏幕区域可以是触摸屏中与第一屏幕的一部分相对应的一部分。
可以根据对非屏幕区域的其它用户触摸,不用第一屏幕代替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可以根据对壳体预定部分的其它用户接触,将第二屏幕改变为第一屏幕。
可以根据对壳体其它预定部分的其它用户接触,将第二屏幕改变为第一屏幕。
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可以分别包括具有第一尺寸和第二尺寸的图像。
第一屏幕和第二屏幕可以分别包括具有第一分辨率和第二分辨率的图像。
非屏幕区域可以包括第二屏幕区域的一侧或多侧区域、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一侧上的区域之一。第二屏幕的非屏幕区域可以不包括在第一屏幕中。
预定部分和非屏幕区域可以相对于触摸面板中心位于壳体的同侧上。
壳体可以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且预定部分和非屏幕区域可以位于第一侧和第二侧之一上。
壳体可以包括第一侧和第二侧,且预定部分和非屏幕区域可以位于不同侧上。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清楚并更容易领会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及用途,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视图;
图2是示出了图1的电子装置结构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用户对电子装置的紧握形式的视图;
图4A到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虚拟边框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的框图;
图7和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另一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的视图;
图9和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另一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的视图;
图11A到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另一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的视图;
图13是简要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14是具体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贯穿附图使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部件。下文描述了实施例以便在参考附图的同时解释本发明总体构思。
提供了在描述中限定的事物,例如具体结构和元件,以便帮助对示例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因此,应清楚示例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限定事物的前提下实施。此外,由于本领域公知功能或结构可能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示例实施例,所以不对此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电子系统1000的视图。
参考图1,电子系统1000包括电子装置100和对接装置300。
电子装置100从用户接收驱动命令并根据该驱动命令执行任务。电子装置100可以具有多个组件以便执行任务、从外部电源接收电力,并具有电池以便存储从外部电源接收的电力和向对应组件提供电力供给。任务可以包括从外部设备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将音频或视觉数据产生为声音或图像、向外部设备发送数据、在其中存储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法与外部设备通信等。电子装置100也可以物理/电连接到对接装置300。电子装置100可以是PC、笔记本PC、智能电话、平板计算机装置、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MPEG音频层-3(MP3)播放器等。
电子装置100感测用户紧握以便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屏幕。这里,非屏幕区域是指尽管输入了用户触摸然而也无法如触摸输入一样进行处理的区域。可以将非屏幕区域称作虚拟边框区域或未激活区域。下文将参考图2描述电子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和操作。
对接装置300扩展电子装置100的功能。对接装置300本身不自主操作,但是如果将电子装置100安装在对接装置300中则可以进行操作。具体地,对接装置300可以扩展电子装置100的用户接口(UI)。例如,对接装置可以通过使用键盘、触摸板、或安装在其中的类似物来扩展输入功能,且可以通过连接到对接装置300的外部显示装置(未示出)扩展显示功能。
对接装置300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PI)以便扩展电子装置100的图形处理功能。对接装置300可以向电子装置100供电。对接装置300可以具有存储单元作为电子装置100附加存储空间。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假定对接装置300作为不自主进行操作的对接装置。然而,对接装置300可以实现为自主进行操作的装置。也就是说,尽管对接装置300可以在连接到外部设备时进行操作,然而对接装置300也能够根据通过其中形成的用户输入单元的外部命令来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对接装置可以具有配置为进行以下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单元:接收用户输入、处理所接收用户输入并输出处理结果。对接装置300可以包括可用作输入设备的键盘和/或鼠标,以便向电子装置100输入用户命令。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图1的电子装置100的框图。
参考图2,电子装置100包括通信接口单元110、用户接口(UI)单元120、存储单元130、传感器140和控制器150。
电子装置100具有多个操作模式。可以将多个操作模式分为正常模式和睡眠模式,在正常模式下电子装置100根据其操作状态执行正常操作,而在睡眠模式下停止向一个或多个预定模块供电或最小化向一个或多个预定模块供给的电力以便最小化功耗。
这里,睡眠模式是指以下操作模式:其中,系统不执行任何任务,或切断对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供电或最小化对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供电以便最小化当预定时间内用户没有输入任务命令时消耗的电力。在睡眠模式下,可以切断对主存储器(通常,外部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DRAM))的供电,或主存储器可以进行自更新。
尽管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将电子装置100示出为执行睡眠模式,然而电子装置100能够具有多个睡眠模式。多个睡眠模式可以包括切断对电子装置100所有元件的供电的电力断开模式。尽管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睡眠模式包括电力断开模式,然而电力断开模式和睡眠模式可以是相互独立的。
可以将多个模式分为平板模式和桌面模式。在平板模式下,根据与对接装置300的连接和断开,电子装置100在电子装置100没有连接到对接装置300时执行操作。在桌面模式下,电子装置100在电子装置100连接到对接装置300时执行操作。
这里,在平板模式下,电子装置100没有连接到对接装置300,即,用户在携带或手持电子装置100的同时使用电子装置100,因此用户可以紧握(触摸或接触)触摸屏。因此,在平板模式下,电子装置100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且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显示非屏幕区域。
在桌面模式下,电子装置100连接到对接装置300,即,电子装置100相对于对接装置300在固定位置处进行操作,因此用户可能不会紧握电子装置100。因此,在桌面模式下,可以禁用上述感测操作。然而,能够在将电子装置100从桌面模式改变为平板模式时启用电子装置100的感测操作,而与电子装置100和对接装置300的连接状态无关。
同样,可以根据触摸屏相对于用户的显示方向将多个操作模式分为横向显示模式和纵向显示模式。这里,横向显示模式被称作触摸屏的主轴基于用户平行于水平方向(或垂直于垂直方向)来显示正常屏幕的模式。纵向显示模式是指触摸屏的主轴基于用户平行于垂直方向来将正常屏幕的显示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90。从而显示正常屏幕的模式。触摸屏的主轴可以是触摸屏的纵向或触摸屏上显示图像的方向。主轴有能够是用户相对于在其上显示图像的触摸屏而设置的参考轴。
通信接口单元110形成为通过局域网(LAN)和互联网,或通过无线通信方法(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标准(GSM)、通用移动电话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WiBro等)将电子装置100和外部装置(未示出)相连接。通信接口单元110也与对接装置300进行通信。具体地,当电子装置连接到对接装置300时,通信接口单元110从对接装置300接收用户控制命令,并向该对接装置300发送要进行显示的图像(或移动画面)。通信接口单元110可以通过对接装置300连接到外部装置或互联网。
UI单元120包括触摸屏,接收对电子装置100中支持的多种类型功能的选择,并显示电子装置100中提供的多种类型信息。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示意了包括触摸屏的UI单元120。然而,除了触摸屏之外,UI单元120还可以包括多种类型输入设备(例如,多种类型物理按钮)和多种类型输出设备(例如,发光二极管(LED)等)。
UI单元120接收与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状态有关的信息。具体地,UI单元120通过附加物理按钮121接收与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状态有关的信息,或可以通过驱动特定应用程序(即,对触摸屏的控制命令)接收与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状态有关的信息。这里,物理按钮121可以是用于仅接收与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状态有关的信息的排他按钮,或执行其它功能并接收与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状态有关的信息的按钮(例如,电源按钮、音量按钮或显示模式改变模式)。
UI单元120根据用户紧握状态改变并显示屏幕。具体地,如果根据将在下文描述的传感器140的感测结果确定用户没有感测到触摸屏,则UI单元120在触摸屏上显示具有预设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一屏幕(或第一UI窗口)。这里,预设第一屏幕尺寸可以是触摸屏整个区域的尺寸,即,触摸屏支持的最大分辨率或用户预设的分辨率。
如果根据传感器140的感测结果确定用户感测到触摸屏,则UI单元120在触摸屏上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或第二UI窗口)。这里,第二屏幕包括尺寸小于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下文将参考图4A到5描述第二屏幕的示例。
存储单元130存储用于驱动电子装置100的程序。具体地,存储单元130存储作为在驱动电子装置100时所需多种类型命令集的程序。这里,所述程序包括用于提供特定服务的应用程序和用于驱动应用程序的操作程序。
存储单元130可以实现为电子装置100的存储介质或外部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实现为包括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器的可拆卸盘、通过网络的web服务器等。
传感器140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具体地,可以通过使用多种类型方法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稍后参考图5描述通过使用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来感测用户紧握的方法。稍后参考图7到8描述通过使用附加感测装置来感测用户紧握的方法。稍后参考图9和10描述通过使用物理按钮来感测用户紧握的方法。稍后参考图11到12描述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感测用户紧握的方法。
控制器150控制电子装置100的元件。具体地,控制器150感测对接装置300是否连接到电子装置100。例如,电子装置100包括物理/电连接到对接装置300连接器的连接器。如果对接装置300电连接到该连接器,则控制器150感测到电子装置100连接到对接装置300。备选地,如果通过对接装置300输入了适配器电力,则控制器150可以根据是否输入了适配器电力,来感测对接装置300是否连接到电子装置100。
控制器150根据对接装置300是否连接到电子装置100来确定操作模式。更具体地,如果电子装置100连接到对接装置300,则控制器150将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确定为桌面模式。如果电子装置100没有连接到对接装置300或如果电子装置100没有从对接装置300接收到适配器电力,则控制器150将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确定为平板模式。
控制器150确定对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改变。具体地,如果如上所述在平板模式下感测到对接装置300与电子装置100的连接,则控制器150确定将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改变为桌面模式。如果在桌面模式下感测到电子装置100与对接装置300断开或从用户输入了断开命令,则控制器150确定将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改变为平板模式。
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控制器150将普通模式改变为睡眠模式。例如,可能在预设时间内不输入命令。然而,本发明总体构思不限于此。能够发生多种类型的模式改变事件。
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控制器150将睡眠模式改变为正常模式。例如,如果如上所述发生对物理按钮的控制,则控制器150可以将睡眠模式改变为正常模式。
这里,如果电子装置100的操作模式是平板模式,则控制器150控制传感器140感测用户紧握。如果没有感测到用户紧握,则控制器150控制UI120显示第一屏幕。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控制器150控制UI120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例如,如果将1920x1080的分辨率改变为1680x1050的分辨率,且将缩放项指定为“中心图像选项”,则屏幕尺寸不会增加到整个屏幕,且在屏幕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形成未激活区域。因此,屏幕区域缩小。
如果当感测到用户紧握时感测到用户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并因此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则控制器150可以将用户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识别为由用户紧握执行的触摸,并将对应触摸处理为由误操作执行的触摸。误操作可以被称作用户的无意、不期望或不经意的接触操作。此外,误操作可以是用户的不可操作输入。非屏幕区域可以是未激活的,使得无法接收和识别任何输入。此外,可以忽略或放弃通过非屏幕区域的任何输入,使得当前操作不受通过非屏幕区域输入的影响。换言之,可以不将关于非屏幕区域的用户触摸命令识别为控制命令。
如上所述,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显示非屏幕区域,并不使用用户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以便防止触摸屏根据用户紧握进行操作。此外,由于如上所述防止了触摸屏根据用户紧握进行操作,因此最小化了边框区域以便最小化智能设备的尺寸,或最大地扩展智能设备的屏幕区域。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示例实施例的用户对电子装置的紧握形式的视图。
参考图3,当用户紧握(手持或触摸)电子装置100时,用户紧握电子装置100的边框100a。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用户手部仅接触电子装置100边框100a的边框区域。然而,如果电子装置100的边框100a宽度较窄或手部较大的用户紧握电子装置100,则用户手部的预定区域可以接触触摸屏200的预定区域。
因此,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如果感测到用户对电子装置100的紧握(具体地,用户对触摸屏200的紧握),则在屏幕上显示虚拟面板区域(或非屏幕区域)。现在参考图4A到5描述非屏幕区域。稍后参考图6到12描述感测用户紧握的方法。
图4A到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实施例的相对于电子装置100边框100a的屏幕的视图。
参考图4A,显示第一屏幕200。具体地,第一屏幕200是具有预设第一屏幕尺寸的UI窗口。这里,预设第一屏幕尺寸可以对应于触摸屏整个区域的尺寸,即,可以是触摸屏支持的最大分辨率或用户设置的分辨率。触摸屏可以指由边框100a限定的触摸屏,以便在其上显示图像。
参考图4B,当感测到用户紧握时,显示第二屏幕200’。具体地,第二屏幕200’包括尺寸小于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二屏幕区域210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220。具体地,第二屏幕区域200’包括第二屏幕区域210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210左右侧的非屏幕区域220,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的纵向缩小了第二屏幕区域210的纵向。如上所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相对于可以发生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的区域来布置非屏幕区域。因此,可以防止对应于由用户对部分触摸屏的紧握而执行的触摸来操作触摸屏。尽管图4A示出了两个部分的非屏幕区域,但是非屏幕区域能够具有单个部分,以便位于图4B第二屏幕区域210的一侧(例如,左侧或右侧)上,该一侧对应于图4A的第一屏幕200的侧部分。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非屏幕区域220位于第二屏幕区域210的左右侧。然而,当在屏幕的上部或下部发生用户紧握时,第二屏幕可以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上方和下方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垂直长度缩小第二屏幕区域的垂直长度。换言之,可以关于可能发生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的区域来产生非屏幕区域。第二屏幕的非屏幕区域可以根据横向显示模式和纵向显示模式之一,相对于触摸屏改变。
可以由制造商默认设置非屏幕区域的尺寸(或面积),并可以通过用户设置改变非屏幕区域的尺寸(或面积)。例如,如果用户具有大于其他人的手部,则用户可以调整触摸屏以便具有大于默认尺寸非屏幕区域的非屏幕区域。如果用户具有小于其他人的手部,则用户可以调整触摸屏以便具有小于默认尺寸非屏幕区域的非屏幕区域。
参考图5,当感测到用户紧握时,显示第二屏幕200’。具体地,第二屏幕200’是包括第二屏幕区域210’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210’周围的非屏幕区域220’的UI窗口,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200的水平和垂直长度以预设比例分别缩小第二屏幕区域210’的水平和垂直长度。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第二屏幕区域可以在区域、尺寸和/或形状方面与先前第一屏幕具有相同比例。因此,可以减小改变后屏幕之间的用户感测差异。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缩小显示多种类型信息的屏幕尺寸。然而,本发明总体构思不限于此。能够连同改变屏幕尺寸一起改变屏幕的分辨率。此外,能够根据下述用户操作(未示出)将第二屏幕改变回到第一屏幕。操作可以是对第二屏幕预定区域、第二屏幕上显示的图标、位于电子装置100壳体上的传感器、或在电子装置100的壳体上形成的按钮的用户触摸。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的框图。具体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在于仅通过触摸屏的输入感测用户紧握,而不使用附加传感器。
参考图6,电子装置100包括触摸屏面板(TSP)122、TSP控制器123、TSP驱动器151、应用(或应用单元)152、图形(GFX)驱动器153和显示器125。
如果感测到用户触摸或紧握,则TSP122产生关于用户触摸或紧握的区域的电信号。
TSP控制器123将TSP122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产生触摸信息,并向TSP驱动器151发送产生的触摸信息。TSP控制器123包括系统的TSP集成电路(IC)和处理器芯片(例如,扩展平台控制器集线器(ex PCH)或加速处理单元(APU))。
TSP驱动器151从TSP控制器123接收触摸信息,并基于所接收触摸信息确定是否发生用户紧握。具体地,如果与对第一屏幕预设区域(例如,非屏幕区域)的触摸相对应的信号输入了预设时间或更长时间,则TSP驱动器151确定对应触摸的输入是用户紧握执行的触摸。
如果从TSP驱动器152接收指示已发生用户紧握的感测信息,则应用152控制图形驱动器153产生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以便显示在显示器125上。
图形驱动器153产生屏幕(或UI窗口)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屏幕。具体地,如果没有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3产生第一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第一屏幕。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2产生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第二屏幕。
显示器125显示从图形驱动器153提供的屏幕。尽管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单独安装TSP122和显示器125,然而可以将其实现为一个装置。第二屏幕能够具有不同于第一屏幕分辨率的分辨率。
如参考图6所述,TSP驱动器151根据触摸信息确定触摸输入是否是用户紧握执行的触摸。然而,TSC控制器123可以确定触摸输入是用户紧握执行的触摸,并向TSP驱动器151发送指示已发生用户紧握的信息。此外,可以由应用152执行该确定操作。
图7和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实施例的电子装置感测操作的视图。具体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在于通过使用触摸传感器感测用户紧握。将图1的电子装置100可用作图7和8的电子装置。
参考图7,触摸传感器141位于UI单元120的背面(更具体地,触摸屏的背面)。UI单元120可以具有有正面和背面的壳体。触摸屏可以位于壳体的正面,而触摸传感器141可以位于壳体的与前面相对背面,。然而,本发明总体构思不限于此。触摸屏141能够位于壳体侧面。触摸传感器141感测是否存在用户对触摸板的接触。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仅使用触摸板。然而,本发明总体构思不限于此。能够使用感测用户触摸的任何传感器。
如参考图7所述,触摸传感器141位于触摸屏背面的一侧上。然而,本发明总体构思不限于此。有可能可以将触摸传感器141位于触摸屏背面的两侧上。备选地,触摸传感器141可以位于触摸屏的上部区域和/或下部区域。
参考图8,触摸屏100包括TSP122、TSP控制器123、TSP驱动器151、应用(或应用单元)152、图形驱动器153、显示器125、触摸传感器(或输入传感器)141和传感器控制器143。
如果感测到用户触摸或紧握,则TSP122产生关于被触摸或紧握区域的电信号。
TSP控制器123将通过TSP122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产生触摸信息,并向TSP驱动器151发送该触摸信息。TSP控制器123包括系统的TSP IC和处理器芯片(例如,ex PCH或APU)。
TSP驱动器151从TSP控制器123接收触摸信息,并基于所接收触摸信息确定是否发生了用户紧握。
如果从TSP驱动器151接收到指示已发生用户紧握的感测信息,或从传感器控制器143接收到指示已发生用户紧握的信息,则应用152控制图形驱动器153在显示器125上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图形驱动器153产生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屏幕。具体地,如果没有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3产生第一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第一屏幕。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3产生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第二屏幕。
显示器125显示从图形驱动器153提供的屏幕。
如图7所示,触摸传感器141可以位于触摸屏的背面,且可以是能够感测用户触摸的触摸板。如果感测到用户触摸,则触摸传感器141输出表示感测信息的信号。
传感器控制器143分析由触摸传感器141感测的信号,并向应用152发送所分析信号作为信息。传感器控制器143包括系统的传感器IC和处理器芯片(例如,ex MICOM、PCH或APU)。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从传感器控制器143向应用152立即发送信息。然而,TSP驱动器151可以接收并处理来自传感器控制器143的所感测传感器信息。TSP驱动器151可以向应用152发送表示TSP控制器123的感测信息和传感器控制器143的信息的信号。
图9和1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的视图。具体地,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在于通过使用物理按钮来感测用户紧握。
参考图9,物理按钮121位于电子装置100壳体的一侧。用户按压物理按钮121以便输入与触摸屏紧握状态有关的信息。
参考图10,电子装置100包括物理按钮121、控制器151、应用(应用单元)152、图形驱动器153和显示器125。
由用户控制来操作物理按钮121。
如果感测到已操作物理按钮121或物理按钮121操作,则控制器151向应用152发送指示已操作物理按钮121的信息。
如果应用152从控制器151接收到指示已操作物理按钮121的信息,则应用152确定将信息接收为关于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状态的信息,并控制图形驱动器153在显示器125上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如果当显示第二屏幕时应用152接收到指示已操作物理按钮121的信息,则应用152控制图形驱动器153在显示器125上显示第一屏幕。
图形驱动器153产生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屏幕。具体地,如果没有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3产生第一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第一屏幕。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3产生第二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第二屏幕。
显示器125显示从图形驱动器153提供的屏幕。
图11A到1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实施例的感测操作的视图。具体地,感测操作在于通过使用应用程序来感测用户紧握。
参考图11A,屏幕200显示指示特定应用的图标201。如果用户选择该图标201,则驱动与该图标201相对应的应用,并如图11B所示显示上述本发明总体构思的操作,即,具有第二屏幕区域210的第二屏幕220。
参考图11B,第二屏幕220也可以具有指示特定应用的图标201。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图标201,则显示第一屏幕。
参考图12,电子装置100包括TSP122、TSP控制器123、TSP驱动器151、应用(或应用单元)152、图形驱动器153和显示器125。
如果如图11A和11B所示通过图标感测到用户触摸或紧握,则TSP122产生关于被触摸或紧握区域的电信号。
TSP控制器123将通过TSP122产生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产生触摸信息,并向TSP驱动器151发送该触摸信息。TSP控制器123包括系统的TSP IC和处理器芯片(例如,ex PCH或APU)。
TSP驱动器151从TSP控制器123接收触摸信息,且如果所接收触摸信息是对预设图标的选择,则驱动与该预设图标相对应的应用程序。
如果驱动该应用程序(即,应用152),则TSP驱动器151控制图形驱动器153在显示器125上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图形驱动器153产生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屏幕。具体地,如果没有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3产生第一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第一屏幕。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图形驱动器153产生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并向显示器125提供该第二屏幕。
显示器125显示从图形驱动器153提供的屏幕。
如以上附图所示,以上描述了感测用户紧握的多种类型方法。然而,可以在电子装置中单独地或组合地使用不同类型的方法。例如,可以将上述示例实施例中描述的所有感测方法实现在电子装置100上。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3,在操作S1310,在触摸屏上显示具有预设第一屏幕尺寸和/或预设第一屏幕分辨率的第一屏幕。这里,预设第一屏幕尺寸对应于触摸屏整个区域的尺寸,且可以是触摸屏支持的最大分辨率或用户设置的分辨率。
在操作S1320,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具体地,可以通过使用用户对触摸屏的触摸或附加触摸传感器来感测用户紧握。备选地,可以通过物理按钮或应用程序输入用户紧握命令以便感测用户紧握。
在操作S1320中如果感测到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则在操作S1330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具体地,第二屏幕200’包括尺寸小于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至少一侧或周围的非屏幕区域。
如果当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时感测到用户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则可以将用户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识别为由用户紧握执行的触摸,并可以将对应触摸处理为由误操作执行的触摸。
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上述控制方法中,如果感测到用户紧握,则显示非屏幕区域,并不将用户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用作用户命令。因此,阻止与关于用户紧握对触摸屏的误操作相对应的任何操作。可以在具有图2结构的电子装置上或具有其他类型结构的电子装置上执行参考图13描述的控制方法。
此外,上述控制方法可以实现为包括计算机可执行算法的程序(或应用)。所述程序可以存储在非暂时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以便进行提供。
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通常是指不是临时存储数据的介质(例如,寄存器、高速缓存器或内存等),而是半永久地存储可通过设备读取的数据的介质。具体地,上述应用或程序可以存储和提供在非暂时性可读介质中,例如CD、DVD、硬盘、蓝光盘、通用串行总线(USB)、存储卡、ROM等。
图14是具体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示例实施例的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4,在操作1405显示具有最大屏幕(或最大分辨率)的屏幕(即,第一UI窗口)。
如果输入对触摸屏的触摸,则在操作S1410向触摸控制器发送输入触摸信息。在操作S1415,触摸控制器基于该输入触摸信息通知TSP驱动器或操作系统(OS)驱动器发生了触摸。在操作S1420,将触摸信息发送给应用(或应用单元)。
在操作S1425,基于触摸信息确定该输入触摸是否是由用户对电子装置的紧握而执行的触摸。触摸信息可以是与识别区域、屏幕内部、识别时间和/或指定时间或更多相对应的信息。如果在操作S1425确定该触摸是由用户紧握执行的触摸,则在操作1430改变显示器分辨率使得屏幕具有非屏幕区域。
如果输入了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则在操作1435将对应触摸设为被忽略。
在操作S1440,感测是否释放了用户紧握。如果在操作S1440没有释放用户紧握,则在操作S1450保持当前状态。如果在操作S1440释放了用户紧握,则在操作S1445改变显示器的分辨率以便显示不具有非屏幕区域的屏幕。
尽管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些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领会,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在这些实施例中进行多种改变,且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中限定了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包括触摸屏的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用户接口UI,在触摸屏上显示第一屏幕;
传感器,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以及
控制器,如果感测到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则控制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屏幕包括尺寸小于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UI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左右侧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控制UI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以预设比例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和垂直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如果输入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则所述控制器将对非屏幕区域的触摸处理为由误操作执行的触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位于触摸屏背面的触摸传感器,并根据触摸传感器是否操作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还包括:
按钮,接收用户控制命令,
其中所述传感器根据所述按钮是否操作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如果将对第一屏幕预设区域的触摸输入了预设时间或更长时间,则所述传感器将对预设区域的触摸感测为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UI接收关于非屏幕区域的显示命令,所述传感器根据关于非屏幕区域的显示命令来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传感器感测触摸屏的相对于用户的显示方向,所述控制器控制UI在与所感测显示方向相对应的位置显示非屏幕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连接到对接装置,如果电子装置连接到对接装置,则所述电子装置控制传感器不激活传感器的操作。
12.一种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触摸屏上显示第一屏幕;
感测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并且
如果感测到用户对触摸屏的紧握,则显示具有非屏幕区域的第二屏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屏幕包括尺寸小于第一屏幕尺寸的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左右侧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显示第二屏幕,所述第二屏幕包括第二屏幕区域和位于第二屏幕区域周围的非屏幕区域,其中相较于第一屏幕尺寸以预设比例缩小所述第二屏幕区域的水平和垂直长度。
CN201410064756.2A 2013-02-25 2014-02-25 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Pending CN104007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68713P 2013-02-25 2013-02-25
US61/768,713 2013-02-25
KR1020130052087A KR20140106353A (ko) 2013-02-25 2013-05-08 전자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KR10-2013-0052087 2013-05-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7911A true CN104007911A (zh) 2014-08-27

Family

ID=5002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4756.2A Pending CN104007911A (zh) 2013-02-25 2014-02-25 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40252A1 (zh)
EP (1) EP2770418A1 (zh)
CN (1) CN10400791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5001A (zh) * 2014-09-02 2016-0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弯曲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CN106527919A (zh) * 2016-09-27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屏幕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43553A (zh) * 2018-11-29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625865A (zh) * 2020-05-07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6759B (zh) * 2013-09-27 2017-04-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其畫面解析度調整方法
US9389703B1 (en) * 2014-06-23 2016-07-12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Virtual screen bezel
CN104571709B (zh) * 2015-01-07 2017-10-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移动终端及虚拟按键的处理方法
US20160195992A1 (en) * 2015-01-07 2016-07-07 Xiaomi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ignals generated from touching virtual keys
US20160259544A1 (en) * 2015-03-04 2016-09-08 Artem Polikarpov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 Periphery Intera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2547A1 (ja) * 2002-11-05 2004-05-21 Fujitsu Limited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KR101111566B1 (ko) * 2008-05-23 2012-0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인터페이스 전환 장치 및 방법
US8674959B2 (en) * 2010-06-28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bezel for a mobile device
US9268431B2 (en) * 2010-08-27 2016-02-23 Apple Inc. Touch and hover switching
KR101685363B1 (ko) * 2010-09-27 2016-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8719719B2 (en) * 2011-06-17 2014-05-06 Google Inc. Graphical icon presentation
DE102012108810A1 (de) * 2011-09-20 2013-03-21 Beijing Lenovo Software Ltd. Elektronische einrichtung und zustands-steuerverfahren
JP2013152693A (ja) * 2011-12-27 2013-08-08 Nintendo Co Ltd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US20140168126A1 (en) * 2012-12-14 2014-06-19 Jeffrey N. Yu Dynamic borde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35001A (zh) * 2014-09-02 2016-0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弯曲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CN105335001B (zh) * 2014-09-02 2020-06-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弯曲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US10891005B2 (en) 2014-09-02 2021-01-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ent display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reof
CN106527919A (zh) * 2016-09-27 2017-03-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整屏幕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1243553A (zh) * 2018-11-29 2020-06-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屏幕的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625865A (zh) * 2020-05-07 2021-1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3625865B (zh) * 2020-05-07 202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40252A1 (en) 2014-08-28
EP2770418A1 (en)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7911A (zh) 电子装置、控制电子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KR102139526B1 (ko) 전자 장치의 화면상에 표시되는 복수의 객체들을 실행하는 장치,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KR20150057645A (ko) 전자 장치, 도킹 장치, 구동 제어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JP588780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8898590B2 (en) Information input device, on-screen arrangement method thereof, and computer-executable program
TWI601039B (zh) 運算裝置、用於在平板上顯示畫面的方法以及機器可讀取媒體
EP3514668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touch pane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7884806B2 (en) Proximity sensor device and method with keyboard emulation
US20080055256A1 (en) Touch screen controller with embedded overlay
KR20150130474A (ko) 멀티-디스플레이 구성들에서의 가상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어들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9062471A1 (zh) 显示屏、移动终端和显示方法
US9250801B2 (en) Unlocking metho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evice
KR102101334B1 (ko) 멀티 레벨 드라이버를 구비한 입력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사용자 기기
EP276548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KR20150002312A (ko) 페이지 표시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 장치
KR101928955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와 연동하는 전자 펜과 전자 입력 시스템
KR20150052481A (ko) 콘텐츠 표시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 장치
CN103809903A (zh) 用于控制虚拟屏幕的方法和装置
US881958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CN105518634A (zh) 与外部终端交互的方法、装置和记录介质
CN107340906B (zh) 触摸输入装置的显示方法
CN104252263A (zh) 电子设备及其触摸感测方法
CN104850417A (zh)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242120B1 (ko) 터치스크린 운영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장치
CN103106023B (zh) 用于控制便携式终端中的显示尺寸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