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3030B - 载带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带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3030B
CN104003030B CN201310056359.6A CN201310056359A CN104003030B CN 104003030 B CN104003030 B CN 104003030B CN 201310056359 A CN201310056359 A CN 201310056359A CN 104003030 B CN104003030 B CN 1040030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mold
molding
centre bore
mold
latera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5635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3030A (zh
Inventor
周天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iande Baidi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周天宇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周天宇 filed Critical 周天宇
Priority to CN20131005635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030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03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3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30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30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载带成型装置,是于机台上设有非接触式加热组件、整合模具及动力源,该整合模具由上、下模所组成,该动力源驱动该上、下模产生相对往复活动,于该下模上依序设有相邻的成型下模、边孔下模及中心孔下模,而该上模上则对应设有成型上模、边孔上模及中心孔上模,藉由该非接触式加热组件先行加热预设载带至一预设温度后,使该载带通过该上、下模之间,利用该上、下模相对动作,使该成型上、下模、边孔上、下模及中心孔上、下模可同步完成相对结合与分离的各加工动作,藉以达到最佳加工效率及精度。

Description

载带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载带成型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有效增进成型加工效率、提升打孔加工精度的载带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应用于自动化加工的载带生产机具,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M265327号「电子IC产品包装卷带成型机之结构改良」新型专利案所揭示的,其主要包括有一进带装置、加热模块、吹气成型模块、成型打孔模块、拉料装置与卷带装置所组成,其中装设于进带装置上的包装卷带系藉设置于机台最末端附有步进马达的卷带装置运转卷动而前进,包装卷带先进入加热模块中将带料加热软化,再进入吹气成型模块中,进行空气吹气动作,完成吹气成型加工后,再进入成型打孔模块作打孔加工,最后,再藉由卷带装置将成型的包装卷带卷收至卷带圆轮上。
此种结构其于实际应用上具有下列缺失:
1.一般常见的加热模块多为接触式加热设计,虽然相较于非接触式加热装置具有较快传热速度,但受限于加热压合时间以及气缸往复动作周期,影响后续加工的动作效率,因此,其一般整体的制程效率不佳。
2.其加热模块、吹气成型模块、成型打孔模块等皆是分别各自独立间隔设置,因此其包装卷带于加热后至吹气成型之间的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冷却收缩,影响后续加工的尺寸精度;因此,需有聘用有经验的现场人员,随时依不同环境条件适当对应调整,对于人员需求素质较高。
3.由于该吹气成型模块与成型打孔模块间的间距较长,且其皆是依赖该拉料装置由后端拉动该包装卷带而可产生滑移输送动作,而该拉料装置的拉力作用于该载带时,不但会使包装卷带产生拉伸变形,且于输送的过程中会产生偏滑及位移,亦会影响其后续打孔加工的精度。
有鉴于已知的载带生产机具有上述缺点,发明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发明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载带成型装置,其利用非接触式加热方式单次进行大面积加热,配合后续整合的模具同步进行成型、打孔作业,不会因各模块分别压合而影响载带行进速度,因此可有效提升整体制程的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成型装置,其藉由将成型模具、边孔模具及中心孔模具皆设置于同步动作的整合模具内,且于最后进行中心孔加工时,亦是以前一加工程序完成的边孔为定位基准,因此可维持极佳的加工精度,进而确保载带成品的质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带成型装置,其将成型模具及各打孔模具整合设置于单一的整合模具内,因此可有效缩小整体机具的体积及载带成型精度,可提升制程稳定性及空间利用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带成型装置,其至少包括机台和整合模具,该机台具有能连动一驱动件产生往复移动的动力源;该整合模具设于该机台上,其特点是:所述整合模具由上模及下模所组成,且该上模及下模的其中之一与该驱动件相结合,使该上、下模得以经由该动力源的驱动而产生往复活动,于该下模上至少设有相邻的成型下模及边孔下模,而该上模上则对应设有成型上模及边孔上模,藉由该上、下模相对动作,能使各成型上、下模及边孔上、下模随之同步完成相对结合与分离的加工动作。
所述成型下模于载带通过的路径上设有等距间隔的数个成型凹部,该成型上模则于对应各成型凹部的部位分别设有相对凸伸的成型凸部。
所述成型下模中段设有一贯通以供容置该载带通过的导引槽道,且该数个成型凹部设置于该导引槽道上,该成型上模则于对应该导引槽道的部位设有可嵌入该导引槽道内的定位凸部,且各成型凸部设置于该定位凸部上。
所述成型上模由结合于上模底侧的成型固定座、及弹性设置于该成型固定座下方的成型活动座所组成,于该成型活动座上设有数个成型通孔,该数个成型凸部设置于该成型固定座上,且能分别通过各成型通孔对外延伸。
所述边孔下模中段设有一贯通以供容置该载带通过的导引槽道,于该导引槽道的至少一边侧设有数个等距间隔排列的边针孔,该边孔上模则于对应部位设有能分别伸入各边针孔的数个边针。
所述整合模具的下模于边孔下模远离成型下模的一旁侧相邻设有中心孔下模,而该上模则于边孔上模远离成型上模的一旁侧对应设置中心孔上模。
所述中心孔下模于载带通过的路径上设有等距间隔的数个中心针孔,于该中心针孔旁侧设有数个对应于各边针孔的定位针孔,该中心孔上模于对应部位设有能分别伸入各中心针孔和定位针孔的数个中心针和定位针。
所述中心孔上模由结合于上模底侧的中心孔固定座及弹性设置于该中心孔固定座下方的中心孔活动座所组成,该定位针设置于该中心孔活动座上,且于该中心孔活动座上设有数个中心通孔对应于各中心针孔,该数个中心针设置于中心孔固定座上,且能分别通过各中心通孔对外延伸。
所述机台上另设有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预先加热该欲送至整合模具内上、下模之间的载带。所述加热组件为非接触式加热组件。
所述动力源为气压缸。该机台上设有上支架,该气压缸设置于该上支架上,且该气压缸经由一活动压板连动该整合模具。
如此,本发明的装置确实具有提升加工效率、增进产品精度及质量的功效。
至于本发明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部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整合模具的下模俯视平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整合模具的上模俯视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成型上、下模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边孔上、下模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中心孔上、下模的局部侧视剖面图。
标号说明
1.....加热组件 11....热罩
12....红外线底板 2.....下模
21....成型下模 211...导引槽道
212...成型凹部 22....边孔下模
221...导引槽道 222...边针孔
23....中心孔下模 231...中心针孔
232...定位针孔 3.....上模
31....成型上模 311...成型固定座
312...成型凸部 313...成型活动座
314...定位凸部 315...成型通孔
32....边孔上模 321...边孔固定座
322...边针 323...边孔活动座
324...压掣凸部 325...边通孔
33....中心孔上模 331...中心孔固定座
332...中心针 333...中心孔活动座
334...中心通孔 335...定位针
4.....机台 41....放料支架
42....上支架 43....动力源
431...驱动件 432...活动压板
44....拉料组件 5.....载带
50....料卷 51....加热区域
52....置料部 53....边孔
54....中心孔 A.....整合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及图2所示,可知本发明的结构主要包括:加热组件1、整合模具A及机台4等部份,其中该机台4于二对侧分别设有放料支架41及拉料组件44,该放料支架41供设置料卷50,该料卷50可输出一载带5连结至该拉料组件44,并利用该拉料组件44的拉收,而使该料卷50的载带5可持续向外等速输出。
加热组件1可加热该料卷50输出的载带5,于图示的实施例中,该加热组件1可为非接触式加热组件,其具有一大面积的红外线底板12及一可限制加热范围的热罩11,藉由红外线底板12配合热罩11,可对载带5形成由前方预热,再由后方正式加热,藉以提升整体的加热效率、减少加热时间。
整合模具A设于该机台4上的加热组件旁侧,该整合模具A由上模3及下模2所组成,于实际应用时,可依需要于该机台4对应于整合模具A位置上方设置上支架42,于该上支架42上设有动力源43(可为气压缸),该动力源43可经由一输出动力的驱动件431(输出轴)连结一活动压板432,并以该活动压板432带动该整合模具A的上模3(或下模2)配合二者间的弹性组件(图中未示)以产生相对的往复活动。
该下模2上依序设有相邻的成型下模21(较接近该加热组件1)、边孔下模22以及中心孔下模23,而该上模3上则对应设有成型上模31、边孔上模32及中心孔上模33,使各成型上、下模31、21、边孔上、下模32、22及中心孔上、下模33、23可随该上、下模3、2相对动作,而能同步完成相对结合与分离的动作。
请参见图3至图7所示,可知本发明的成型下模21于中段(载带5通过的路径上)设有贯通以供容置该载带5通过的导引槽道211,且于该导引槽道211上设有数个等距间隔的成型凹部212;该成型上模31由一结合于上模3A底侧的成型固定座311及弹性设置于该成型固定座311下方的成型活动座313所组成,于该成型活动座313上设有对应于该导引槽道211内的定位凸部314,该定位凸部314上设有数个对应各成型凹部212的成型通孔315,于该成型固定座311上设有数个成型凸部312,该数个成型凸部312分别伸入各成型通孔315内(参见图3至图5所示)。
于操作时,经加热组件1加热后的载带5会形成数个等距排列的加热区域51,该载带5受拉料组件44带动而伸入成型下模21的导引槽道211内,该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而向下活动,先由该成型活动座313向下以定位凸部314将载带5压掣于该导引槽道211上,然后,由该成型固定座311带动各成型凸部312通过成型通孔315向下将各加热区域51压入各成型凹部212内,以使各加热变软的加热区域51可分别被成型为数个凹陷的置料部52,最后,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向上活动,该成型固定座311随之向上移动,连动该定位凸部314脱离导引槽道211,再由该成型活动座313向上移动,使成型凸部312脱离成型凹部212并回收入成型通孔315内,以完成该载带5的成型加工程序。
该边孔下模22中段设有一贯通以供容置该载带5通过的导引槽道221,于该导引槽道221的至少一边侧设有数个等距间隔排列的边针孔222,该边孔上模32由一结合于上模3底侧的边孔固定座321及一弹性设置于该边孔固定座321下方的边孔活动座323组成,于该边孔活动座323上设有一对应于各边针孔222上方的压掣凸部324,于该压掣凸部324上设有数个边通孔325分别对应于各边针孔222,于该边针固定座321上设有数个边针322,该数边针322分别伸入各边通孔325内(参见图3、图4及图6所示)。
于操作时,当该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而向下活动时,先由该边孔活动座323向下以压掣凸部324将载带5的边缘压住固定于该边针孔222上方,然后,该边孔固定座321带动各边针322通过边通孔325向下贯穿该载带5,以于各置料部52旁侧的部位形成数个边孔53;然后,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而向上活动,连动该边孔固定座321向上移动,使各边针322脱离边针孔222并回收入边通孔325内,再使该边孔活动座323向上移动,其使该压掣凸部324脱离边孔下模22,完成该载带5的边孔加工程序。
该中心孔下模23于载带5通过的路径上设有等距间隔的数个中心针孔231,于该中心针孔231旁侧设有数个对应于前述各边针孔222的定位针孔232,该中心孔上模33由一结合于该上模3底侧的中心孔固定座331及一弹性设置于该中心孔固定座331下方的中心孔活动座333所组成,于该中心孔活动座333设有数个对应于各定位针孔232的定位针335,以及对应于载带5上各置料部52底部的数个中心通孔334,该中心孔固定座331上设有数个中心针332,该数个中心针332分别伸入各中心通孔334内(参见图3、图4及图7所示)。
于操作时,当该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而向下活动时,先由该中心孔活动座333带动定位针335向下插入载带5上对应的边孔53内以形成一定位,再由中心孔固定座331带动各中心针332向下,以于载带5的各置料部52底部贯穿至少一中心孔54;然后,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而向上活动,中心孔固定座331先带动各中心针332向上回收入中心通孔334内,再使该中心孔活动座333带动定位针335向上脱离各边孔53,以完成该载带5的中心孔加工程序。
综上所述,当该整合模具A作动时,该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而向下活动,一并带动该成型上模31、该边孔上模32及该中心孔上模33向下活动,于各上模向下作动时,依其先后顺序,该定位针335先行插入载带5经由前一加工程序完成的边孔53内以形成第一阶段的定位,随后该中心孔上模33的各中心针332与该边孔上模32的各边针322贯穿载带5进行中心孔54与边孔53的加工程序,并利用边孔加工程序形成第二阶段的定位,最终该成型上模31的各成型凸部312向下将载带5的各加热区域51压入各成型凹部212内,进行成型加工程序后,最后上模3受动力源43驱动而向上活动,使各上模一并向上移动。藉此,透过相邻的该成型上、下模31、21、该边孔上、下模32、22及该中心孔上、下模33、23于进行加工程序时,可于彼此间形成定位的依据,大幅提升载带成型、冲孔的加工精度。
本发明的上述结构,其于应用上有下列特点:
1.藉由非接触式加热设计,可经由提高加热温度,使材料快速软化,大大减少接触式加热模块热压合的迟滞时间,以提升加工效率。
2.藉由将成型、冲孔合并的机制,可使各加工程序更为缩短,使材料同步收缩,以控制尺寸精度,让使用者生产时,可轻松还原制程条件,且无须聘用特别有经验人员,可降低人员需求素质。
3. 藉由将成型模具、边孔模具及中心孔模具皆设置于同步动作的整合模具内,且于进行冲孔加工时,亦是以前一加工程序完成的边孔为定位基准,而于进行成型加工时,可进一步以当前进行的冲孔加工为二次定位基准,因此可维持极佳的加工精度,进而确保载带成品的质量。
由上所述可知,本发明的载带成型装置确实具有提升加工效率、增进产品精度及质量的功效,确已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新颖性及进步性。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创作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载带成型装置,其至少包括机台和整合模具,该机台具有能连动一驱动件产生往复移动的动力源;该整合模具设于该机台上,该整合模具由上模及下模所组成,且该上模及下模的其中之一与该驱动件相结合,使该上、下模得以经由该动力源的驱动而产生往复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上至少设有相邻的成型下模及边孔下模,而该上模上则设有与该成型下模对应的成型上模及与该边孔下模对应的边孔上模,该边孔下模设有边针孔,且该边孔下模旁于远离成型下模的一侧设有数个对应于该边针孔的定位针孔,该上模上设有能分别伸入各定位针孔的数个定位针,藉由该上、下模相对动作,该定位针先行插入载带经上、下模前次加工所完成的边孔形成定位,能使各成型上、下模及边孔上、下模随之同步完成相对结合与分离的加工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下模于载带通过的路径上设有等距间隔的数个成型凹部,该成型上模则于对应各成型凹部的部位分别设有相对凸伸的成型凸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下模中段设有一贯通以供容置该载带通过的导引槽道,且该数个成型凹部设置于该导引槽道上,该成型上模则于对应该导引槽道的部位设有可嵌入该导引槽道内的定位凸部,且各成型凸部设置于该定位凸部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上模由结合于上模底侧的成型固定座、及弹性设置于该成型固定座下方的成型活动座所组成,于该成型活动座上设有数个成型通孔,该数个成型凸部设置于该成型固定座上,且能分别通过各成型通孔对外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孔下模中段设有一贯通以供容置该载带通过的导引槽道,所述边针孔呈等距间隔排列地设于该导引槽道的至少一边侧,该边孔上模则于对应部位设有能分别伸入各边针孔的数个边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合模具的下模于边孔下模远离成型下模的一旁侧相邻设有中心孔下模,而该上模则于边孔上模远离成型上模的一旁侧对应设置中心孔上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下模于载带通过的路径上设有等距间隔的数个中心针孔,所述定位针孔设于该中心针孔旁侧,该中心孔上模于对应部位设有能伸入各中心针孔的数个中心针,所述定位针设于该中心孔上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孔上模由结合于上模底侧的中心孔固定座及弹性设置于该中心孔固定座下方的中心孔活动座所组成,该定位针设置于该中心孔活动座上,且于该中心孔活动座上设有数个中心通孔对应于各中心针孔,该数个中心针设置于中心孔固定座上,且能分别通过各中心通孔对外延伸。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5或6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上另设有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预先加热该欲送至整合模具内上、下模之间的载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载带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为非接触式加热组件。
CN201310056359.6A 2013-02-22 2013-02-22 载带成型装置 Active CN1040030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6359.6A CN104003030B (zh) 2013-02-22 2013-02-22 载带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56359.6A CN104003030B (zh) 2013-02-22 2013-02-22 载带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3030A CN104003030A (zh) 2014-08-27
CN104003030B true CN104003030B (zh) 2016-11-23

Family

ID=5136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56359.6A Active CN104003030B (zh) 2013-02-22 2013-02-22 载带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030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34527B (zh) * 2016-12-14 2019-04-26 新昌县长城空调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冲孔机
CN108058401B (zh) * 2017-12-19 2024-03-22 湖北磁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载带生产装置
CN112590173A (zh) * 2020-11-25 2021-04-02 苏州专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接触式加热的载带成型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3107A (ja) * 1997-03-28 1998-10-13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エンボステープ製造装置およびエンボス成形金型
CN2425861Y (zh) * 2000-06-29 2001-04-04 刘沧雅 一种电子ic产品包装卷带成型机
CN2635526Y (zh) * 2003-07-14 2004-08-25 周海明 一种电子ic产品包装卷带成型机
CN1571746A (zh) * 2001-10-17 2005-01-26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载带模压装置和载带生产方法
CN201530489U (zh) * 2009-10-16 2010-07-21 许建平 一种滚轮载带成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00530A1 (ja) * 2002-06-25 2003-12-31 Sumitomo Bakelite Company Limited キャリアテープの加工装置及び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3107A (ja) * 1997-03-28 1998-10-13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エンボステープ製造装置およびエンボス成形金型
CN2425861Y (zh) * 2000-06-29 2001-04-04 刘沧雅 一种电子ic产品包装卷带成型机
CN1571746A (zh) * 2001-10-17 2005-01-26 住友电木株式会社 载带模压装置和载带生产方法
CN2635526Y (zh) * 2003-07-14 2004-08-25 周海明 一种电子ic产品包装卷带成型机
CN201530489U (zh) * 2009-10-16 2010-07-21 许建平 一种滚轮载带成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3030A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3030B (zh) 载带成型装置
CN202588291U (zh) 直立化纤棉罩杯生产设备
KR101461882B1 (ko) 드로우 프레스 장치
CN104890177A (zh) 环形双密度聚氨酯连帮鞋底注射流水线及其加工方法
CN105172176A (zh) 一种微型载带的成型装置
CN202090177U (zh) 一种用于连续浸渍干燥热定型非织造材料的装置
CN105839384A (zh) 一种断布机
CN104093117A (zh) 自动蒙网布装置
CN204112082U (zh) 一种履带涤纶压花设备
CN205009622U (zh) 一种微型载带的成型装置
CN203553057U (zh) 一种温度保险丝星片成型自动装配装置
CN202202115U (zh) 四针六线缝纫机的调整式送布齿
CN2895471Y (zh) 平缝机的抗皱装置
CN204712357U (zh) 环形双密度聚氨酯连帮鞋底注射流水线
CN103290645B (zh) 面料压花装置及工艺
CN210451437U (zh) 一种新型面料切割机
CN210656966U (zh) 皮革曲面定型装置
CN208514948U (zh) 一种纯pvc片热压设备
CN207736409U (zh) 一种波纹管自动打孔程控装置
CN204686980U (zh) 一种双冲头冲孔简易装置
TW201431747A (zh) 載帶成型裝置
CN103082541B (zh) 一种内裤臀型热压成型机
CN203290340U (zh) 一种用于皮面折边的高效率液压冲压装置
CN104738849B (zh) 一种烘干定型粉点涂层联合一体机
CN214677838U (zh) 一种鞋加工用皮鞋压力成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4

Address after: Kaohsi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Antiande Baidi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And in the Central Plains area of bridge and road China Taiwan New Taipei 120 No. 5 floor 6

Patentee before: Zhou Tianyu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