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9882A -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9882A
CN103999882A CN201410255748.6A CN201410255748A CN103999882A CN 103999882 A CN103999882 A CN 103999882A CN 201410255748 A CN201410255748 A CN 201410255748A CN 103999882 A CN103999882 A CN 103999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
filtration
liquid
micro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57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文祥
方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557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98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9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8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80Food processing, e.g.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 or variable speed drives in handling, conveying or stacking
    • Y02P60/85Food storage or conservation, e.g. cooling or drying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具体步骤:将紫茎泽兰粉碎过筛,得到的紫茎泽兰粉末用溶剂浸泡提取,得到提取液;将得到的滤液进入微滤膜微滤分离,然后进行超滤、纳滤和反渗透浓缩,除去蛋白、大分子固形物、多糖、色素等,最终得到固含量为8~30%的紫茎泽兰提取物。该方法处理前后小分子有效活性成分基本保持不变,色素脱去95%左右,固含物除去50%左右。该方法节能环保,操作简单,有效活性成分损失小,溶剂容易回收,色素脱出率高,适于工业化规模生产,为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推广应用建立了物质基础。

Description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是菊科泽兰属多年丛生型半灌木植物,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约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我国云南南部。这种植物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可形成密集成片的单种优势群落,排斥其他植物的生长。近30年来,紫茎泽兰几乎以每年30km的速度向北、向东飞速蔓延,分布范围已达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西藏等省区,目前仅四川凉山州危害面积就达617×105km2以上,给蔓延区的农林牧副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各地在加强控制紫茎泽兰蔓延的同时,纷纷展开对其各方面的研究,如从紫茎泽兰的茎枝、叶和花序分离活性化合物,现已分离鉴定出100多种化合物,主要结构类型有倍半萜类、甾体和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酚类等,
力图变害为宝,为其利用开辟途径。
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相当复杂,迄今为止已发现100多种,包括倍半萜类、甾体和三萜类、黄酮类、苯丙素酚类等多种成分。紫茎泽兰对植物病原菌有较广泛的抑制效果。紫茎泽兰中所含有的β-蒎烯、柠檬烯、百里香酚、对-聚伞型花素、伞型花内酯、咖啡酸、阿魏酸、蒲公英甾醇等单萜类、倍半萜类、植物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活性。文献研究表明,紫茎泽兰提取物对尖孢镰刀菌、番茄灰霉菌、球座尾孢菌和小麦赤霉菌的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效果的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肝菌>枯草芽孢杆菌,对香蕉炭疽菌、柑橘炭疽菌、疫霉和桔青霉等水果采后病原菌的也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因此利用紫茎泽兰提取物开发相应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膜分离技术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的过滤方式不同,膜分离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个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会发生相的变化和无需添加助剂,所以膜分离明显优于吸收,蒸馏等传统分离方法。
专利CN101933533B公开了一种植物源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发明植物源保鲜剂的主要成分为紫茎泽兰叶的提取物。该发明植物源保鲜剂可以用于水果保鲜,并对多种水果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对荔枝、龙眼和香蕉的保鲜具有显著效果,且具有高效、无毒、环境友好、病菌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可作为理想的保鲜剂来保鲜水果,延长货架期,防止采后病害;专利CN101947327B公开了一种除臭剂,包含以紫茎泽兰为原料的活性提取物,所述活性提取物按照如下方法制备:(1)将干燥的紫茎泽兰叶粉碎,过40~60目筛,得到紫茎泽兰粉末;(2)将步骤(1)中得到的紫茎泽兰粉末放入提取釜中,加入质量为紫茎泽兰粉末5~6倍的溶剂,室温条件下浸泡5~7天,过滤,重复浸泡3~4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提取溶剂,得固含量为20~25%的浓缩液,即为所述活性提取物。该发明的除臭剂含有以紫茎泽兰为原料的活性提取物,同时具备良好的除臭和抑菌的效果,扩大了紫茎泽兰的开发利用范围,提供了紫茎泽兰提取物在除臭剂中的应用方法。
然而不难发现,这两个公开专利使用的紫茎泽兰提取物,在提取过程中采用低温浸泡的方式进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由于温度对活性成分的影响,但是在浓缩过程中,采用减压蒸馏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活性成分,使得有效成分含量降低。同时在使用中发现,得到的提取液颜色很深,在作为保鲜剂和除臭剂使用时,污染水果果皮、对除臭器具与环境,造成第二次污染,严重阻碍了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该方法在保证有效活性成分不变的情况下,分离纯化紫茎泽兰有效成分,脱去色素,制备可用于保鲜剂、除臭剂和抑菌剂的紫茎泽兰提取物。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包含如下具体步骤:
(1)将干燥的紫茎泽兰叶粉碎并过40~60目筛得到紫茎泽兰粉末;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紫茎泽兰粉末放入提取釜中,加入溶剂,浸泡提取,然后过滤,合并滤液得到提取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进行微滤(MF)得到微滤透过液;
(4)将步骤(3)得到的微滤透过液进行超滤(UF)得到超滤透过液;
(5)将步骤(4)得到的超滤透过液进行纳滤(NF)得到纳滤透过液;
(6)将步骤(5)得到的纳滤透过液进行反渗透(RO)浓缩,得到紫茎泽兰提取物;
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的质量为紫茎泽兰粉末的5~15倍;所述的浸泡条件为室温条件下浸泡1~3天;所述的提取次数为2~4次,所述的过滤方式为用120~160目钢网或3~4层纱布过滤;
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膜过滤孔径为0.02~10μm,其分离层材质为聚苯乙烯(PS)、聚偏氟乙烯(PVDF)或聚醚砜(PES),流道尺寸为28mil;
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膜过滤孔径优选为0.13μm;
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移至原料罐中,采用微滤膜进行微滤分离,以除去较大的固形物,控制操作压力为0.3~0.8MPa,当接近微滤完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溶剂进行置换,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微滤透过液;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分2~4次加入,每次3~5kg;
步骤(4)中所述的超滤膜的膜孔径为20~80KD,其分离层材质为聚醚砜(PES);
步骤(4)中所述的超滤膜的膜孔径为50KD;
步骤(4)中所述的超滤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3)得到的微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中,采用超滤膜进行超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0.3~0.8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超滤完微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溶剂进行置换,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超滤透过液;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分2~4次加入,每次3~5kg;
步骤(5)中所述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00D~600D,其分离层材质为聚酰胺(PA);
步骤(5)所述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00D或500D;
步骤(5)中所述的纳滤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4)得到的超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中,采用纳滤膜进行纳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纳滤完超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溶剂进行置换,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纳滤透过液;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分2~4次加入,每次3~5kg;
步骤(6)中所述的反渗透膜的公称截留率为98%,其分离层材质为聚酰胺(PA);
步骤(6)中所述的反渗透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5)得到的纳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反渗透膜进行浓缩,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收集浓缩液,得到紫茎泽兰提取物;
步骤(6)中所述的紫茎泽兰提取物的固含量为8~30%;
一种紫茎泽兰提取物通过上述方法制备得到,所述的紫茎泽兰提取物颜色浅、活性成分含量高,适应于在保鲜剂、除臭剂、抑菌剂配方中使用。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紫茎泽兰提取物的制备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短;溶剂可以回收重复使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产业化,经济效益高。
(2)本发明采用温和的(45℃以下)的条件下制备紫茎泽兰中提取物,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加热蒸发溶剂,提取物在去多糖、蛋白、有机大分子化合物、叶绿素的整个过程中,均为物理方法操作,对其中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无破坏性,提取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不发生分解、降解,保持了原有粗提物的活性。
(3)本发明制备的紫茎泽兰提取物,颜色浅、活性成分含量高,适应于在保鲜剂、除臭剂、抑菌剂配方中使用。同时将影响人们生活、对农业造成严重威胁的恶性杂草紫茎泽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防除和生态平衡的目的,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膜分离工艺流程图,其中,1原料罐,2温度传感器,3螺旋泵,4压力表,5膜池,6流量计。
图2是微滤卷式膜、超滤卷式膜、纳滤卷式膜或反渗透卷式膜的结构图。
图3是实施例1中膜分离前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化学成分HPLC谱图。
图4是实施例1中超滤透过液化学成分HPLC谱图。
图5是实施例1中纳滤透过液化学成分HPLC谱图。
图6为实施例1中反渗透截留液化学成分HPLC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所使用的膜分离设备为1812型实验室膜分离设备;
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购买自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ACCC No.31247;
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thora litchii)(陈兴龙,潘汝谦,盖云鹏,等.3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3):1-3.)由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提供;
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购买自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CICC No.2478;
实施例1
(1)将干燥的紫茎泽兰叶粉碎,过40目筛得到紫茎泽兰粉末;
(2)将10kg步骤(1)中得到的紫茎泽兰粉末放入提取釜中,并加入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室温条件下浸泡3天,提取3次(乙醇的使用质量分别为50kg、25kg、25kg),3层纱布过滤,滤液合并,得到86.7kg的提取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转移至原料罐中,采用微滤膜(过滤孔径为0.13μm,PS卷式微滤膜)进行微滤分离,以除去较大的固形物,控制压力0.3~0.8MPa,随着微滤进行,罐中物料浓度不断增加,应随时加入新的提取液,当接近微滤分离完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微滤透过液;微滤结束后,放出截留液,用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3次后保存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微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中,采用超滤膜(膜孔径为50KD,PES卷式超滤膜)进行超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0.3~0.8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超滤完微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超滤透过液,测固含量;超滤结束后,放出截留液,用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3次后保持备用;
(5)将步骤(4)得到的超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纳滤膜(截留分子量300D或500D,PA卷式纳滤膜)进行纳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纳滤完超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纳滤透过液,测固含量;纳滤结束后,用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3次后保持备用;
(6)将步骤(5)得到的纳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反渗透膜(PA卷式反渗透膜)进行浓缩,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浓缩到固含量9%左右时停止,收集浓缩液,得到紫茎泽兰提取物;
图1为本发明的膜分离工艺流程图,其中,1原料罐,2温度传感器,3螺旋泵,4压力表,5膜池,6流量计。图2为微滤卷式膜、超滤卷式膜、纳滤卷式膜或反渗透卷式膜的结构图。
对所有各步得到的溶液进行固含量、吸光度、抑菌活性的测定:
(1)固含量的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①将称量瓶洗净烘干,称得质量为m1
②将各步得到的适量提取液、透过液或截留液样品加入瓶中,称得其质量为m2
③将盛有提取液、透过液或截留液样品的称量瓶放到恒温干燥箱中,在45℃温度下经过2个小时烘干后,测得干燥后瓶及其内的残留物质量为m3
④根据式1计算干物质含量;
C % = m 3 - m 1 m 2 - m 1 × 100 %
式1;
(2)吸光度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在两个吸收波长(663nm、645nm)下的吸光度,并根据式2计算脱色率:
式2;
(3)抑菌活性的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取浓度为4mg/mL的供试品溶液0.4mL(体积)倒入装有20mL PDA培养基的玻璃平皿中,搅拌均匀,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个处理3个重复,用式3求出相对抑菌率;其中,菌落扩展直径=菌落直径-菌饼直径(0.5cm);
式3;
(4)HPLC测定: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色谱柱:Cnwsil C18柱(250mm×4.6mm,5μm,MerckKgaA,Germany);流动相:甲醇-水(80:20);流速1.0mL/min。吸收波长:254nm;
结果如下:
表1为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紫茎泽兰提取物膜分离前后干物质量的衡算分析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超滤膜、纳滤膜分离其透过液固含量依次降低,主要是因为膜分离过程中大分子蛋白质,糖类等被截留。而反渗透因为是一个浓缩的过程,所以固含量较高。
表1  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紫茎泽兰提取物膜分离前后干物质量的衡算分析结果
表2为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紫茎泽兰提取物膜分离前后不同溶液的吸光度与脱色率。从表2中可以看出,与原液相比,经截留分子量为300D的纳滤膜纳滤后,脱色率可以达到95%以上;与原液相比,经截留分子量为500D的纳滤膜纳滤后,其脱色率低于经截留分子量为300D的纳滤膜纳滤后的脱色率;
表2  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紫茎泽兰提取物膜分离前后不同溶液的吸光度与脱色率
表3为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紫茎泽兰提取物膜分离前后抑菌活性的变化分析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经膜分离后,尽管固含量减少,但其抑菌活性在增加。
表3  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紫茎泽兰提取物膜分离前后抑菌活性的变化分析结果
图3~6为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紫茎泽兰提取物膜分离前后化学成分HPLC谱图,从图中可看出,经所选用的超滤、纳滤和反渗透膜处理后,主要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由此可知,在膜分离实验过程中,紫茎泽兰乙醇提取液的主要的化学成分得到的了有效的保留。
实施例2
(1)将干燥的紫茎泽兰叶粉碎,过60目筛得到紫茎泽兰粉末;
(2)将10kg步骤(1)中得到的紫茎泽兰粉末放入提取釜中,并加入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室温条件下浸泡4天,提取3次(乙醇的使用质量分别为50kg、25kg、25kg),3层纱布过滤,滤液合并,得到81.5kg的提取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转移至原料罐中,采用微滤膜(过滤孔径为0.13μm,PS卷式微滤膜)进行微滤分离,以除去较大的固形物,控制压力0.3~0.8MPa,随着微滤进行,罐中物料浓度不断增加,应随时加入新的提取液,当接近微滤分离完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微滤透过液;微滤结束后,放出截留液,用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4次后保持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微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中,采用超滤膜(膜孔径为50KD,PES卷式超滤膜)进行超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0.3~0.8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超滤完微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超滤透过液,测固含量;超滤结束后,放出截留液,用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4次后保持备用;
(5)将步骤(4)得到的超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纳滤膜(截留分子量300D,PA卷式纳滤膜)进行纳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纳滤完超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纳滤透过液,测固含量;纳滤结束后,用质量分数为60%的乙醇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4次后保持备用;
(6)将步骤(5)得到的纳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反渗透膜(PA卷式反渗透膜)进行浓缩,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得到固含量为20%的紫茎泽兰提取物;
测定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抑菌活性,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紫茎泽兰提取物浓度分别0.5mg/mL、1mg/mL、1.5mg/mL、2mg/mL、2.5mg/mL。从表4中数据可知,在较低浓度下,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
表4实施例2得到的紫茎泽兰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
浓度mg/mL 0.5 1 1.5 2 2.5
菌落直径(cm) 5.01±0.32 4.01±0.22 3.36±0.27 2.79±0.14 2.15±0.19
对照菌落直径(cm) 4.94±0.17 4.82±0.08 4.61±0.22 4.48±0.15 4.22±0.19
相对抑菌率 0 18.81% 30.33% 42.44% 55.53%
实施例3
(1)将干燥的紫茎泽兰叶粉碎,过60目筛得到紫茎泽兰粉末;
(2)将10kg步骤(1)中得到的紫茎泽兰粉末放入提取釜中,并加入丙酮,室温条件下浸泡1天,提取3次(乙醇的使用质量分别为50kg、25kg、25kg),3层纱布过滤,滤液合并,得到89.5kg的提取液备用;
(3)将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转移至原料罐中,采用微滤膜(过滤孔径为0.13μm,PS卷式微滤膜)进行微滤分离,以除去较大的固形物,控制压力0.3~0.8MPa,随着微滤进行,罐中物料浓度不断增加,应随时加入新的提取液,当接近微滤分离完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丙酮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微滤透过液;微滤结束后,放出截留液,用丙酮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5次后保持备用;
(4)将步骤(3)得到的微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中,采用超滤膜(膜孔径为50KD,PES卷式超滤膜)进行超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0.3~0.8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超滤完微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丙酮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超滤透过液,测固含量;超滤结束后,放出截留液,用丙酮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5次后保持备用;
(5)将步骤(4)得到的超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纳滤膜(截留分子量500D,PA卷式纳滤膜)进行纳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纳滤完超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丙酮10kg进行置换(分两次加入,每次5kg),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纳滤透过液,测固含量;纳滤结束后,用丙酮反复洗膜至清,并去离子水洗5次后保持备用;
(6)将步骤(5)得到的纳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反渗透膜(PA卷式反渗透膜)进行浓缩,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得到固含量为27%的紫茎泽兰提取物;
测定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抑菌活性,具体方法同实施例1,其中紫茎泽兰提取物浓度分别0.5mg/mL、1mg/mL、1.5mg/mL、2mg/mL、2.5mg/mL。从表5中数据可知,在较低浓度下,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
表5  实施例2得到的紫茎泽兰提取物对香蕉炭疽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
浓度mg/mL 0.5 1 1.5 2 2.5
菌落直径(cm) 4.79±0.12 4.11±0.13 3.32±0.25 2.94±0.31 2.38±0.22
对照菌落直径(cm) 4.83±0.21 4.83±0.21 4.83±0.21 4.83±0.21 4.83±0.21
相对抑菌率 0 16.62% 34.71% 43.17% 56.55%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具体步骤:
(1)将干燥的紫茎泽兰叶粉碎并过40~60目筛得到紫茎泽兰粉末;
(2)将步骤(1)中得到的紫茎泽兰粉末放入提取釜中,加入溶剂,浸泡提取,然后过滤,合并滤液得到提取液;
(3)将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进行微滤得到微滤透过液;
(4)将步骤(3)得到的微滤透过液进行超滤得到超滤透过液;
(5)将步骤(4)得到的超滤透过液进行纳滤得到纳滤透过液;
(6)将步骤(5)得到的纳滤透过液进行反渗透浓缩,得到紫茎泽兰提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中所述的溶剂的质量为紫茎泽兰粉末的5~15倍;所述的浸泡条件为室温条件下浸泡1~3天;所述的提取次数为2~4次,所述的过滤方式为用120~160目钢网或3~4层纱布过滤;
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所述的紫茎泽兰提取物的固含量为8~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膜过滤孔径为0.02~10μm,其分离层材质为聚苯乙烯、聚偏氟乙烯或聚醚砜,流道尺寸为28mil;
步骤(4)中所述的超滤膜的膜孔径为20~80KD,其分离层材质为聚醚砜;
步骤(5)中所述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00D~600D;其分离层材质为聚酰胺;
步骤(6)中所述的反渗透膜的公称截留率为98%,其分离层材质为聚酰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移至原料罐中,采用微滤膜进行微滤分离,以除去较大的固形物,控制操作压力为0.3~0.8MPa,当接近微滤完步骤(2)得到的提取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溶剂进行置换,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微滤透过液;
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分2~4次加入,每次3~5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4)中所述的超滤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3)得到的微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中,采用超滤膜进行超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0.3~0.8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超滤完微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溶剂进行置换,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超滤透过液;
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分2~4次加入,每次3~5k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5)中所述的纳滤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4)得到的超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中,采用纳滤膜进行纳滤分离,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控制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当接近纳滤完超滤透过液,原料罐中的体积为罐总体积的1/5时,加入溶剂进行置换,使截留液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滤除,得到纳滤透过液;
所述的溶剂为有机溶剂或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丁醇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的溶剂分2~4次加入,每次3~5k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6)中所述的反渗透的具体操作为:将步骤(5)得到的纳滤透过液加入原料罐,采用反渗透膜进行浓缩,控制操作压力为1.0~2.0MPa,温度在40℃以下,当温度升高时,降低压力或用冷却水冷却;收集浓缩液,得到紫茎泽兰提取物。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所述的微滤膜过滤孔径为0.13μm;
步骤(4)中所述的超滤膜的膜孔径为50KD;
步骤(5)所述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300D或500D。
10.一种紫茎泽兰提取物由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CN201410255748.6A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Pending CN1039998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5748.6A CN103999882A (zh)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5748.6A CN103999882A (zh)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9882A true CN103999882A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6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5748.6A Pending CN103999882A (zh) 2014-06-10 2014-06-10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9882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3724A (zh) * 2016-03-21 2016-06-01 广州市和兴隆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复合纳米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12556A (zh) * 2017-02-28 2017-07-04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柑橘采后缓释型防腐保鲜剂及用途
CN107198790A (zh) * 2017-05-25 2017-09-26 李美英 一种兽医用无抗生素的可降解敷料
CN107568567A (zh) * 2017-09-08 2018-01-1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膜分离脱除白果致毒成分的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
CN107801981A (zh) * 2017-10-19 2018-03-16 广州泽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凝胶型茯苓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95117A (zh) * 2018-01-02 2018-06-01 广州泽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红景天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0339219A (zh) * 2019-08-16 2019-10-18 本溪朗峰药业有限公司 将中草药制备成浸膏的方法
CN115553485A (zh) * 2022-11-10 2023-01-03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用香料的一体式分离调香装置及分离调香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4068A1 (en) * 1996-10-04 1998-04-09 Prewell Industries, L.L.C. Solvent extraction process
CN1436786A (zh) * 2003-03-07 2003-08-20 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从罗汉果中提取罗汉果甜甙的方法
CN101659794A (zh) * 2009-09-27 2010-03-03 广西山云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分离纯化技术提取高纯度栀子黄色素新工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8014068A1 (en) * 1996-10-04 1998-04-09 Prewell Industries, L.L.C. Solvent extraction process
CN1436786A (zh) * 2003-03-07 2003-08-20 桂林莱茵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从罗汉果中提取罗汉果甜甙的方法
CN101659794A (zh) * 2009-09-27 2010-03-03 广西山云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膜分离纯化技术提取高纯度栀子黄色素新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夏泽敏 等: "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测定", 《广东农业科学》 *
夏泽敏: "植物提取物膜分离工艺研究", 《道客巴巴》 *
岑琴 等: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肖文军 等: "膜技术分离七叶参皂甙研究", 《食品科学》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13724A (zh) * 2016-03-21 2016-06-01 广州市和兴隆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植物源复合纳米果蔬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912556A (zh) * 2017-02-28 2017-07-04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柑橘采后缓释型防腐保鲜剂及用途
CN107198790A (zh) * 2017-05-25 2017-09-26 李美英 一种兽医用无抗生素的可降解敷料
CN107568567A (zh) * 2017-09-08 2018-01-12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基于膜分离脱除白果致毒成分的方法及其制备的产品和应用
CN107801981A (zh) * 2017-10-19 2018-03-16 广州泽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凝胶型茯苓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01981B (zh) * 2017-10-19 2020-09-29 广州泽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凝胶型茯苓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095117A (zh) * 2018-01-02 2018-06-01 广州泽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红景天提取物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CN110339219A (zh) * 2019-08-16 2019-10-18 本溪朗峰药业有限公司 将中草药制备成浸膏的方法
CN115553485A (zh) * 2022-11-10 2023-01-03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用香料的一体式分离调香装置及分离调香方法和应用
CN115553485B (zh) * 2022-11-10 2024-01-19 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用香料的一体式分离调香装置及分离调香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9882A (zh) 一种膜分离制备紫茎泽兰提取物的方法
Zagklis et al. Purification of grape marc phenolic compounds through solvent extraction, membrane filtration and resin adsorption/desorption
US10155176B1 (e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oncentrated cannabinoid product
Altuner et al.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 extrac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Maclura pomifera fruits
Zhu et al. 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of polyphenol from edible lotus (Nelumbo nucifera) rhizome knot: Ultra-filtration performance and HPLC-MS2 profile
Wang et al. Effects of three macroalgae, Ulva linza (Chlorophyta), Corallina pilulifera (Rhodophyta) and Sargassum thunbergii (Phaeophyta) on the growth of the red tide microalga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Rodrigues 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annins from Psidium guineense Sw.(Myrtaceae)
Zagklis et al. Isol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with high added values from agro-industrial solid wastes
Bao et al. Equilibrium and kinetic studies on the adsorption debittering process of ponkan (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juice using macroporous resins
CN108553527B (zh) 一种青刺果仁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096381A (zh) 一种乙醇和亚临界流体混合萃取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方法
Yu et al. Enhanced extraction performance of iridoids, phenolic acids from Eucommia ulmoides leaves by tailor-made ternary deep eutectic solvent
CN102342338A (zh) 一种利用多层膜分离制备速溶茶的方法
Raj UV–VIS and HPLC studies on Amphiroa anceps (Lamarck) Decaisne
Das et al. Application of jamun (Syzygium cumini Linn) seed extract on cotton fabric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ánchez-Arévalo et al. Green management of wet olive pomace by means of ultrafiltration of an aqueous extract of phenolic compounds
Woloszyn et al. Use of 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 technique to obtain extracts with biologic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from Mentha pulegium, Equisetum giganteum and Sida cordifolia
Thippeswamy et al. Evaluation of antimicrobial property of lichen-Parmelia perlata
CN107162891A (zh) 一种从薰衣草中提取的萘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affarzadeh-Matin et al. Simultaneous separation and concentration of polyphenols from pomegranate industrial waste by multistage counter-current system; comparing with ultrafiltration concentration
CN102742610B (zh) 用石油醚从大麦中提取具有抑藻活性化感细分组分的方法
CN107324983A (zh) 一种多取代基萘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08373B (zh) 一种中药蛇床子中总香豆素的提取方法
CN207614397U (zh) 一种茶多酚制备废水处理装置
CN108014176B (zh) 一种番石榴叶三萜类化合物的提纯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