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9381B - 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 - Google Patents

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9381B
CN103999381B CN201280043054.5A CN201280043054A CN103999381B CN 103999381 B CN103999381 B CN 103999381B CN 201280043054 A CN201280043054 A CN 201280043054A CN 103999381 B CN103999381 B CN 1039993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 coefficient
balanced
advance
zero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305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9381A (zh
Inventor
藤森崇文
杉原隆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99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9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9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H04B10/5057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back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utput
    • H04B10/50572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using a feedback signal generated by analysing the optical output to control the modulating signal amplitude including amplitude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161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162Return-to-zero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10/25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H04B2210/254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efore the transmission line, i.e. pre-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具备:抽头系数选择部(2),预先保存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成为发送功率的变动的因素的参数的值,选择某一方输出;预均衡信号生成部(1),根据该抽头系数,生成RZ预均衡信号或者NRZ预均衡信号;以及调制部(8),使用对RZ预均衡信号或者NRZ预均衡信号进行D/A变换并放大而得到的信号,对来自光源(7)的光信号进行调制来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通过由抽头系数选择部(2)进行抽头系数的切换,在RZ方式与NRZ方式之间切换传送方式来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特别涉及用于光通信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系统中,作为针对通信路径中的传送特性的劣化的补偿技术,可以举出电气领域或者光领域中的发送接收均衡。在电气领域中,研究了发送均衡(预均衡)/接收均衡等各种补偿技术。另外,在光领域中,研究了分散补偿光纤等各种补偿技术。在其中,电气领域的发送均衡技术是不会发生噪声强调就能得到良好的特性的方式。在使用了光领域的分散补偿光纤的分散补偿中,一般情况下,光纤的设置成本以及设置场所成为问题,但具有通过使用预均衡能够减少分散补偿光纤的设置成本以及设置场所的优点。在预均衡传送方式中,有NRZ(Non-ReturntoZero,不归零)方式和RZ(ReturntoZero,归零)方式。RZ方式相比于NRZ方式,具有如下特征:抵抗码间干扰,并且在使最大振幅相等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平均功率。但是,在RZ方式中,相比于NRZ方式,使用带宽增加,所以期望与使用条件对应的应用。
另外,作为能够进行大容量光通信的方式,已知WDM(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波分复用)传送。在WDM传送中,使用多个波长,复用不同的信号来传送。因此,根据波长复用数/调制方式等,向光纤的发送功率变动。由于该发送功率变动,发生发送功率的过与不足,从而对传送质量造成大的影响。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式,提出了在发送端中插入VOA(VariableOpticalAttenuator,可调光衰减器)并使发送功率成为恒定的方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6示出其概要图。图6记载的以往的光通信装置包括发送侧装置a、接收侧装置b、以及连接了它们的传送路径c。发送侧装置a具备光放大部1a、使光放大部1a的输出通过的光滤波器2a、以及与光滤波器2a连接的最终级的VOA3a,通过该VOA3a,将向传送路径c的信号光的发送功率保持为恒定而传送。接收侧装置b包括:光滤波器2b,使经由传送路径c从发送侧装置a接收到的信号光通过;以及光放大部1b,与光滤波器2b连接。接收侧装置b使所接收到的信号光通过光滤波器2b,利用光放大部1b调整接收功率。图6所示的以往的光通信装置是通过如上述那样在发送侧装置中具备VOA从而使发送功率成为恒定、实现稳定的通信的方式。
通过并用预均衡传送和WDM传送,能够削减分散补偿光纤的设置成本以及设置场所,并且实现大容量的传送。在预均衡传送中,需要根据传送路径的分散量调整分散补偿量。预均衡的发送功率根据分散补偿量而大幅变动。进而,在多个波长上重叠的预均衡信号非同步地调整了分散补偿量的情况下,考虑合波的WDM发送信号光产生更大的瞬时功率变动。因此,在调整分散补偿量的情况下,需要增益大的光放大器、和能够跟踪瞬时的大幅的发送功率变动而将发送功率保持为恒定的高速动作并且动态范围宽的VOA,需要搭载昂贵的光放大器以及VOA。进而,尽管搭载了VOA,如果无法跟踪发送功率变动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引起传送质量劣化以及对接收侧的设备造成障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79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那样,在以往的光通信装置中,为了使得能够实现大容量的光通信,应用了WDM传送方式。但是,为了缩小分散补偿光纤等光学补偿部件的设置成本以及设置区,研究了组合WDM传送方式和预均衡传送方式的技术。在组合了WDM传送方式和预均衡传送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在预均衡传送中的分散补偿量调整时产生的发送功率变动而发生传送质量的劣化。因此,为了抑制该劣化,需要高性能并且昂贵的光放大器以及VOA,存在制造成本变高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通过切换预均衡传送的传送方式,能够抑制发送功率的变动,实现高质量且大容量的光通信。
本发明是一种预均衡光发送机,作为传送方式切换使用RZ方式和NRZ方式这两方,其特征在于,具备:抽头系数选择部,预先保存在所述RZ方式中使用的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在所述NRZ方式中使用的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成为发送功率的变动的因素的参数的值,选择所述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或者所述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中的某一方并输出;预均衡信号生成部,在从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RZ预均衡信号,在从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NRZ预均衡信号;数字-模拟变换部,将从所述预均衡信号生成部输出的所述RZ预均衡信号或者所述NRZ预均衡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放大部,对从所述数字-模拟变换部输出的所述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光源,输出光信号;以及调制部,通过根据从所述放大部输出的被放大的所述模拟信号对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信号进行调制,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通过由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根据所述参数的值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切换,在RZ方式与NRZ方式之间切换传送方式来进行发送。
本发明是一种预均衡光发送机,作为传送方式切换使用RZ方式和NRZ方式这两方,其特征在于,具备:抽头系数选择部,预先保存在所述RZ方式中使用的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在所述NRZ方式中使用的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成为发送功率的变动的因素的参数的值,选择所述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或者所述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中的某一方并输出;预均衡信号生成部,在从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RZ预均衡信号,在从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NRZ预均衡信号;数字-模拟变换部,将从所述预均衡信号生成部输出的所述RZ预均衡信号或者所述NRZ预均衡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放大部,对从所述数字-模拟变换部输出的所述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光源,输出光信号;以及调制部,通过根据从所述放大部输出的被放大的所述模拟信号对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信号进行调制,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通过由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根据所述参数的值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切换,在RZ方式与NRZ方式之间切换传送方式来进行发送,所以通过切换预均衡传送的传送方式,能够抑制发送功率的变动,抑制制造成本/设置成本/设置场所,并且实现高质量且大容量的光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用图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的、与预均衡传送时的各分散补偿量对应的调制之后的发送平均功率变动的说明图。
图3是用图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的、根据波长分散选择了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情况下的发送的平均功率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预均衡光发送机的结构的结构图。
图5用图表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的、通过应用分散补偿以外的预均衡来调整了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切换点处的平均功率差的情况下的发送平均功率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以往的光通信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2:抽头系数选择电路;3、4:数字-模拟变换器;5、6:驱动器;7:光源;8:调制器;10:抽头系数微调整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的结构的结构图。在图1所示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能够根据成为传送路径的质量劣化因素的参数的值,选择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也能够应用于WDM传送,能够削减分散补偿光纤的设置成本以及设置场所,并且进行大容量的光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RZ预均衡传送方式和NRZ预均衡传送方式中选择使用预均衡传送方式。因此,通过根据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组合使用这些方式,能够作为整体将发送功率的变动抑制得较低。另外,此处,作为成为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参数,举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为例子而进行说明。但是,不限于该情况,只要是成为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参数,也可以使用其他参数。
在图1中,1是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预均衡信号生成部)。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根据从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输入的抽头系数,生成RZ预均衡波形或者NRZ预均衡波形的预均衡信号,将该预均衡信号分成I通道数字信号和Q通道数字信号来输出。2是抽头系数选择电路(抽头系数选择部)。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预先存储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成为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的值选择这些抽头系数中的某一方,对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设置所选择的该抽头系数。3、4是数字-模拟变换器(数字-模拟变换部)。数字-模拟变换器3、4将从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输出的I通道数字信号和Q通道数字信号分别从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5、6是驱动器(放大部)。驱动器5、6将来自数字-模拟变换器3、4的输出放大至调制器8的输入电平。7是产生为了通过调制器生成光信号而输入的光的光源。8是调制器(调制部)。调制器8通过使用从驱动器5、6输出的信号对来自光源7的光进行光信号调制,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
另外,在调制器8中,如图1所示,设置了光调制部8a、8b和光相位调整部8c。光调制部8a、8b针对光源7并列地连接,分别输入来自光源7的分波光而生成第1以及第2光电场。光相位调整部8c与光调制部8b连接,控制第1以及第2光电场的相位差。光相位调整部8c的设定相位(I通道、Q通道间的相对相位差)被设定为例如π/2。在调制器8中,根据从驱动器5、6输出的信号,通过光调制部8a、8b对来自光源7的分波光进行光信号调制,并且进而通过光相位调整部8c对来自光调制部8b的输出进行相位调整,对来自光调制部8a的输出和来自光相位调整部8c的输出进行合波,从而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并输出。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的动作。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从预先保持的抽头系数(即,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作为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参数之一的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的值,选择某一方抽头系数,将该选择的抽头系数提交给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预先保持的抽头系数是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在以缓和平均功率变动的方式被调整的切换点切换这些抽头系数。关于该调整,将后述。
对于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如上述那样从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提交抽头系数,并且输入数据序列(或者符号序列)。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使用所输入的抽头系数和数据序列(或者符号序列)进行预均衡处理,生成预均衡数字信号(I通道数字信号和Q通道数字信号)。该预均衡处理可以是已知的处理,所以此处省略说明。预均衡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模拟变换器3、4被变换为预均衡模拟信号(I通道模拟信号和Q通道模拟信号),进而,通过驱动器5、6被放大至调制器8的输入电平。接下来,通过调制器8,根据来自驱动器5、6的被放大的预均衡模拟信号,对来自光源7的光进行光信号调制,从而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这样生成的预均衡光发送信号经由传送路径(未图示)被传送至预均衡光接收机(未图示)。
图2示出根据预均衡传送时的各分散补偿量利用调制器8调制之后的发送功率的平均值(以下设为平均功率)的变动。在图2中,横轴是分散补偿量,纵轴是平均功率。在图2中,实线9表示NRZ方式中的预均衡信号的平均功率变动,单点划线10表示RZ方式中的预均衡信号的平均功率变动。
如图2所示,在NRZ方式以及RZ方式中的任意方式中,在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值)小的情况下,平均功率都大。在分散补偿量是0ps/nm(无波长分散补偿)时,平均功率成为最大值。另一方面,在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值)大的情况下,由于波长分散的脉冲响应在时间方向上扩展,所以卷积的预均衡信号的平均功率变小。当比较NRZ方式的平均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时,产生约9dB程度的绝对值差。同样地,当比较RZ方式的平均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时,产生约9dB程度的绝对值差。进而,在各分散补偿量中,在NRZ方式以及RZ方式之间,平均功率产生约3dB程度的绝对值差,NRZ方式的平均功率总是更大。另外,此处,作为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参数,将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描述为例子,但不限于该情况,也可以使用其他参数。另外,即使在使用了其他参数的情况下,NRZ方式以及RZ方式也具有与其对应的平均功率的特性。
图3示出如下情况下的发送的平均功率: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基于图2的图表所示的平均功率的特性,根据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的值选择了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情况。在图3中,11表示根据波长分散的补偿量选择的传送方式(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粗线12表示切换了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情况下的发送的平均功率。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为了缓和预均衡时的发送功率变动,作为平均功率12,在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值)小的区域R1中,选择发送功率小的RZ预均衡传送,在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值)大的区域R2、R3中,选择发送功率大的NRZ预均衡传送。由此,能够缓和作为平均功率差的3dB程度的绝对值差。在图3的例子中,在从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最大的图表的左端至切换点ch1为止的区域(区域R2)中,选择了NRZ方式,在从切换点ch1至切换点ch2为止的区域(区域R1)中,选择了RZ方式,在从切换点ch2至分散补偿量最大的图表的右端为止的区域(区域R3)中,选择了NRZ方式。该切换是由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进行的。即,在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输出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期间,NRZ方式被选择。另一方面,在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输出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期间,RZ方式被选择。因此,根据由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输出哪一个抽头系数来进行切换。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的切换动作中,针对分散补偿量的值,预先将阈值设定为ch1、ch2,在分散补偿量的值成为ch1或者ch2时,将抽头系数的输出在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与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之间进行切换。另外,作为ch1、ch2的设定方法,例如,将NRZ方式中的平均功率的值成为RZ方式中的平均功率的最大值的时刻的分散补偿量设定为ch1、ch2即可。或者,也可以针对NRZ方式的平均功率,预先设定阈值,在该平均功率的值达到了该阈值时,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将抽头系数的输出从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切换为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作为该阈值的设定方法,例如,将RZ方式中的平均功率的最大值设定为该阈值。这样,在NRZ方式的平均功率的值成为与该阈值相同的值的时刻,将传送方式从NRZ切换为RZ即可。
如图3所示,通过根据作为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参数之一的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的值组合使用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从而能够在分散补偿量的整个值域中,调整平均功率的衰减量。当比较图3所示的平均功率12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绝对值差和图2所示的NRZ方式以及RZ方式的平均功率9、10的最小值与最大值的绝对值差时,可知平均功率12的绝对值差相比于平均功率9、10的绝对值差大幅变小。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成为传送路径的质量劣化因素的参数的值,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切换输出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和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中的某一方,所以能够在NRZ方式与RZ方式之间切换传送方式,作为整体,能够减少发送平均功率的变动。具体而言,作为成为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参数,使用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在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值)小于规定的阈值的区域中,选择发送功率小的RZ预均衡传送,在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值)是规定的阈值以上的区域中,选择发送功率大的NRZ预均衡传送。这样,在本实施方式1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通过根据传送劣化因素切换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来使其混合存在,从而能够缓和发送功率变动,能够相对光放大器以及VOA进行低负荷的预均衡传送。由此,不需要使用以往需要的高性能且昂贵的光放大器以及VOA,从而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与此同时,通过抑制发送功率变动,能够将传送质量始终保持得较高。如以上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削减分散补偿光纤的设置成本以及设置场所,将制造成本也抑制得较低,同时能够实现高质量并且大容量的传送。
实施方式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预均衡光发送机的结构的结构图。在图4中,在预均衡光发送机的外部,设置了抽头系数微调整部10。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如下实施方式: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预先存储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传送劣化因素的参数的值,在NRZ方式与RZ方式之间切换传送方式,组合使用两方的传送方式,从而抑制发送的平均功率的变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保存上述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之前,通过设置于外部的抽头系数微调整部10对这些抽头系数进行微调整,被微调整的该抽头系数被发送到(或者下载到)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而保存。
抽头系数微调整部10在传送方式的切换点的前后的区域中,进行抽头系数的微调整。另外,以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抽头系数的“微调整”,将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抽头系数的调整、即在NRZ预均衡波长生成用与RZ预均衡波长生成用之间切换抽头系数的情况称为抽头系数的“粗调整”。另外,“粗调整”是以基于分散补偿量的整体的平均功率变动的缓和为目的,“微调整”是以RZ方式与NRZ方式的切换点的平均功率变动的缓和为目的。关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此处省略说明。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中有约3dB的平均功率差,所以在RZ预均衡传送以及NRZ预均衡传送的切换点(ch1、ch2)中,瞬时发生平均功率差3dB程度的功率变动。因此,虽然只通过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那样的仅进行RZ方式和NRZ方式的切换的抽头系数的“粗调整”也能够如上述那样调整平均功率的衰减量,但更优选为除了图3的“粗调整”以外,还进行用于抑制切换点处的瞬时的功率变动的“微调整”,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进行该“微调整”的实施方式。
图5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为了抑制该功率变动的发生而进行了“微调整”的情况下的发送平均功率。在图5中,通过进一步应用考虑了分散补偿量以外的传送路径的劣化因素的预均衡来对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切换点处的平均功率差进行了微调整。在图5中,粗线13是进行了微调整的、切换了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情况下的发送的平均功率。
如上述图3所示,只是简单地组合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在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切换点(ch1、ch2)处,发生约3dB程度的平均功率变动,所以理想的是,需要缓和该平均功率变动。在基于分散补偿量的预均衡等的情况下,随着预均衡量变大,补偿对象的频率特性的脉冲响应在时间轴方向上扩展,所以被卷积的预均衡信号的发送平均功率降低。因此,通过利用分散补偿量以外的传送劣化因素的补偿、预均衡信号的生成法的调整来调整预均衡量,从而能够对发送平均功率进行微调整。
在图5中,将从分散补偿量的绝对值最大的图表的左端至切换点ch1为止的期间的区域设为R2,将从切换点ch2至分散补偿量最大的图表的右端为止的期间的区域设为R3。此时,在区域R2内适当设定微调整用切换点ch3,并且在区域R3内适当设定微调整用切换点ch4,并以从微调整用切换点ch3的时刻的NRZ方式的平均功率的值P1至分散补偿量为0ps/nm的时刻的RZ方式的平均功率的值P2为止、以及从分散补偿量为0ps/nm的时刻的RZ方式的平均功率的值P2至微调整用切换点ch3的时刻的NRZ方式的平均功率的值P3为止的平均功率平缓地变化的方式,对抽头系数进行了微调整。即,抽头系数微调整部10在进行传送方式的切换的切换点ch1、ch2各自的前后的区域中,进行抽头系数的微调整,由此,被调整为作为包括切换点ch1、ch2的整体的平均功率平缓地变化。另外,作为ch3的设定方法,例如,在图5中,设定为从ch3至ch1为止的分散补偿量的变化量与从ch1至分散补偿量为0的时刻为止的变化量相同即可。同样地,作为ch4的设定方法,例如,在图5中,设定为从ch4至ch2为止的分散补偿量的变化量与从ch2至分散补偿量为0的时刻为止的变化量相同即可。
在能够应用于预均衡量的“微调整”的预均衡方式中,例如,考虑如下等:(1)高通滤波分量(传送路径的光滤波器所致的带宽限制补偿/发送接收机的带宽限制补偿、光滤波器的窄化惩罚补偿)、(2)IQ的星座图的旋转、(3)利用频域滤波的、分散补偿量大的情况下的抽头系数的扩展的缓和、(4)利用向抽头系数的时域滤波的抽头系数的扩展的缓和、以及(5)生成RZ预均衡传送和NRZ预均衡传送的中间波形。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也可以如上述图3所示仅进行基于传送方式的切换的“粗调整”,但将基于这些(1)~(5)的预均衡方式的预均衡的“微调整”的至少一个方式与“粗调整”组合,生成抽头系数。另外,即使是上述(1)~(5)的预均衡方式以外,只要是能够表现为频率特性的补偿对象,就能够调整预均衡量,关于发送功率的微调整,不限于上述预均衡方式。
以下,说明(1)~(5)。
(1)根据对传送路径的光滤波器所致的带宽限制、和/或发送接收机的带宽限制进行补偿的高通滤波分量,进行发送功率的微调整。利用高通滤波分量的发送功率的微调整,具有如下特征:只要不过度地强调高频区域,就不易产生传送惩罚。由于通过利用高通滤波分量的高频区域的强调而预均衡量增加,所以在NRZ预均衡传送时,追加高通滤波分量,在RZ预均衡传送时,追加或者不追加低效的高通滤波分量,从而能够缓和平均功率变动。
(2)通过使IQ的星座图旋转,进行发送功率的微调整。在预均衡传送中,成为发送侧的数字信号处理,所以在发送侧需要DAC(DigitaltoAnalog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那样的数字-模拟变换器。因此,电信号中的能发送的最大振幅被DAC的最大值限制,所以通过使IQ的星座图旋转,能够调整平均功率。
(3)通过设置用于限制用作抽头系数的补偿对象的频率范围的频率滤波器,进行发送功率的微调整。通过以限制补偿对象的频率范围的方式实施频率滤波,去除通过频率滤波器的分量以外的其他分量,从而能够抑制脉冲响应的时域的扩大。通过利用频率滤波器对脉冲响应长度进行微调整,能够调整被卷积之后的预均衡信号的发送平均功率。
(4)作为能得到与上述(3)同样的效果的方式,通过设置用于在时间轴方向上限制用作抽头系数的补偿对象的频率特性的脉冲响应的时域滤波器,进行发送功率的微调整。通过针对补偿对象的频率特性的脉冲响应,在时域中进行滤波(即在时间轴方向上进行限制),能够对脉冲响应长度进行微调整,能够调整发送平均功率。
(5)通过在RZ预均衡传送与NRZ预均衡传送的切换之间,具有选择RZ预均衡波形与NRZ预均衡波形的中间波形的区域,能够缓和约3dB的切换所致的平均功率差。作为该中间波形,可以举出使用将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混合的抽头系数的例子。通过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的加权平均处理,能够进行发送功率的微调整。这样,在RZ方式和NRZ方式的切换点ch1、ch2的前后,具有选择RZ预均衡波形和NRZ预均衡波形的中间波形的区域,从而抑制瞬时的平均功率变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图3所示的“粗调整”以外,还通过上述(1)~(5)所示那样的预均衡方式,以对基于“粗调整”产生的切换点处的平均功率的瞬时的变动进行“微调整”而变得平缓的方式,调整抽头系数。具体而言,抽头系数微调整部10为了消除进行抽头系数的切换的切换点ch1、ch2处的瞬时的平均功率变动,使用上述(1)~(5)的预均衡方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在包括切换点ch1、ch2的切换点ch1、ch2的前后的区域中,对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进行微调整。这样,被微调整的抽头系数被发送到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将它们保存。这样,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如实施方式1说明那样,根据分散补偿量的值,选择所保存的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和NRZ预均衡波形用的抽头系数中的某一个,输出到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样组合“粗调整”和一个以上的“微调整”来生成抽头系数,并将其从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输出到预均衡信号生成电路1,从而能够如图5所示,抑制发生切换时的功率变动,作为还包括切换点的整体,平均功率的变动变得平缓。
关于抽头系数微调整部10使用上述(1)~(5)的预均衡方式中的哪一方式,既可以在设计阶段中设定,或者,也可以设为在生成向抽头系数选择电路2保存的抽头系数时由操作者(用户)能够适当选择的结构。
另外,不论RZ预均衡传送、NRZ预均衡传送,在低分散补偿量附近,发送功率都比预均衡传送时变大。特别是,波长分散补偿量为0ps/nm(无波长分散补偿)的情况下的发送功率大。但是,在波长分散补偿量为0ps/nm时,发送波形以大致2值变动,所以通过应用利用单纯的振幅降低的发送功率降低,能够进一步缓和发送功率变动。
如以上那样,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预均衡光发送机中,能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且,进而具备为了抑制抽头系数的切换点处的瞬时的平均功率的变动而对抽头系数进行微调整的抽头系数微调整部10,所以在抽头系数的切换点处平均功率的变动也变得缓和,所以能够使传送质量进一步稳定。

Claims (9)

1.一种预均衡光发送机,作为传送方式切换使用归零方式和不归零方式这两方,其特征在于,具备:
抽头系数选择部,预先保存在所述归零方式中使用的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在所述不归零方式中使用的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成为发送功率的变动的因素的参数的值,选择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或者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中的某一方并输出;
预均衡信号生成部,在从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归零预均衡信号,在从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不归零预均衡信号;
数字-模拟变换部,将从所述预均衡信号生成部输出的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或者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
放大部,对从所述数字-模拟变换部输出的所述模拟信号进行放大;
光源,输出光信号;以及
调制部,通过根据从所述放大部输出的被放大的所述模拟信号对来自所述光源的所述光信号进行调制,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
通过由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根据所述参数的值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切换,在归零方式与不归零方式之间切换传送方式来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均衡光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在所述抽头系数的选择中使用的所述参数是波长分散的分散补偿量,
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在所述分散补偿量的值小于阈值的情况下,选择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在所述分散补偿量是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选择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预均衡光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抽头系数微调整部,为了抑制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切换的切换点的发送功率的变动,该抽头系数微调整部用于在所述切换点的前后的区域中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微调整,
所述抽头系数选择部预先保存针对所述抽头系数通过所述抽头系数微调整部进行微调整而得到的抽头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均衡光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头系数微调整部通过预均衡来补偿传送路径的光滤波器所致的带宽限制、本机的带宽限制、和/或接收本机所发送的信号的接收机的带宽限制,由此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微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均衡光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头系数微调整部通过使IQ的星座图旋转来进行发送功率的调整,由此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微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均衡光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头系数微调整部通过实施限制频率范围的频率滤波,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微调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均衡光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头系数微调整部通过实施在时间轴方向上限制用作所述抽头系数的频率特性的脉冲响应的时域滤波,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微调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均衡光发送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头系数微调整部通过生成用于生成具有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的波形与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的波形之间的中间波形的预均衡信号的抽头系数,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微调整。
9.一种预均衡光发送方法,是作为传送方式切换使用归零方式和不归零方式这两方的预均衡光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抽头系数选择步骤,预先保存在所述归零方式中使用的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和在所述不归零方式中使用的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根据成为发送功率的变动的因素的参数的值,选择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或者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中的某一方并输出;
预均衡信号生成步骤,在通过所述抽头系数选择步骤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归零预均衡信号,在通过所述抽头系数选择步骤输出的所述抽头系数是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生成用的抽头系数的情况下,生成不归零预均衡信号;
数字-模拟变换步骤,将通过所述预均衡信号生成步骤输出的所述归零预均衡信号或者所述不归零预均衡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
放大步骤,对通过所述数字-模拟变换步骤输出的所述模拟信号进行放大;
光信号输出步骤,输出光信号;以及
发送信号生成步骤,根据通过所述放大步骤输出的放大模拟信号,对通过所述光信号输出步骤输出的所述光信号进行调制,从而生成预均衡光发送信号,
在所述抽头系数选择步骤中,通过根据所述参数的值进行所述抽头系数的切换,在归零方式与不归零方式之间切换传送方式来进行发送。
CN201280043054.5A 2011-10-20 2012-10-17 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 Active CN1039993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0264 2011-10-20
JP2011230264 2011-10-20
PCT/JP2012/076831 WO2013058276A1 (ja) 2011-10-20 2012-10-17 予等化光送信機および予等化光送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9381A CN103999381A (zh) 2014-08-20
CN103999381B true CN103999381B (zh) 2016-06-01

Family

ID=48140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3054.5A Active CN103999381B (zh) 2011-10-20 2012-10-17 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18422B2 (zh)
EP (1) EP2770649B1 (zh)
JP (1) JP5680215B2 (zh)
CN (1) CN103999381B (zh)
WO (1) WO201305827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6210B2 (ja) * 2012-11-19 2016-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エンファシス信号生成回路
US9871590B2 (en) * 2014-10-10 2018-01-1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transceiver implementing erbium doped fiber amplifier
CN107231193B (zh) * 2017-04-23 2020-04-24 复旦大学 基于特殊星座点和反向归零编码的可见光通信调光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82283A2 (en) * 1995-12-27 1997-07-02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Optical transmitting terminal for optical digital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scrambling
EP0539177B1 (en) * 1991-10-21 2002-03-13 Nec Corporation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CN1508790A (zh) * 2002-12-16 2004-06-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再生信号处理装置
CN1581737A (zh) * 2003-08-13 2005-02-16 朗迅科技公司 用于多信道缓和pmd/pdl/pdg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052423A1 (ja) * 2009-10-29 2011-05-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予等化光送信器および予等化光ファイバ伝送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940873D1 (de) * 1998-07-29 2009-06-25 Nippon Telegraph & Telephone Optisches Übertragungssystem
US6583917B2 (en) * 2000-12-22 2003-06-24 Pirelli Cavi E Sistemi S.P.A. Optical intensity modulation device and method
JP4708241B2 (ja) * 2006-03-28 2011-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散予等化光送信器
JP5211528B2 (ja) * 2007-03-29 2013-06-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変調装置および光変調方式切替方法
JP5181770B2 (ja) * 2008-03-27 2013-04-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
WO2009122509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信号処理光送信装置
JP2009267950A (ja) 2008-04-28 2009-11-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装置
JP5174573B2 (ja) * 2008-07-29 2013-04-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予等化光ファイバ通信システム
US7973681B2 (en) * 2009-09-28 2011-07-05 Broadcom Corporation High speed, low power non-return-to-zero/return-to-zero output driv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39177B1 (en) * 1991-10-21 2002-03-13 Nec Corporation A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EP0782283A2 (en) * 1995-12-27 1997-07-02 Kokusai Denshin Denwa Co., Ltd Optical transmitting terminal for optical digital communication using polarization scrambling
CN1508790A (zh) * 2002-12-16 2004-06-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再生信号处理装置
CN1581737A (zh) * 2003-08-13 2005-02-16 朗迅科技公司 用于多信道缓和pmd/pdl/pdg的系统和方法
WO2011052423A1 (ja) * 2009-10-29 2011-05-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予等化光送信器および予等化光ファイバ伝送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MD mitigation for 42x43Gb/s DPSK(NRZ and RZ)by distributed polarisation scrambling over 4820 km long nzdsf fiber;Klekamp A et.al;《Optical Communication(ECOC),2007 33rd European conference and ehxibition》;20070920;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18422B2 (en) 2015-08-25
EP2770649A1 (en) 2014-08-27
EP2770649A4 (en) 2015-08-05
JPWO2013058276A1 (ja) 2015-04-02
CN103999381A (zh) 2014-08-20
US20140133867A1 (en) 2014-05-15
WO2013058276A1 (ja) 2013-04-25
JP5680215B2 (ja) 2015-03-04
EP2770649B1 (en) 2018-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03887B2 (en) Pre-equalized optical transmitter and pre-equalize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EP2051417A1 (en) A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9048954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 using optical transmitter pre-distortion
US7715669B2 (en) Fiber optic link, a transceiver for use in the link, and methods for designing and constructing fiber optic links and transceivers
TWI808257B (zh) 供使用於每秒50十億位元及更大速率n階脈衝振幅調變光學收發器中之用於類比電子光纖色散與頻寬預補償(edpc)的設備及方法
CN1571307B (zh) 用于缓解符号间干扰的多信道光均衡器
US813115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signals with increased dispersion tolerance using a directly modulated laser transmitter
US6785446B1 (en) Multi-channel optical equalizer for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GB2428149A (en) Precompensating optical pulses to counteract dispersion in a multimode optical fibr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5269658A (ja) 直接変調型レーザの光学送信システム
JP2017511060A (ja) 光送信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621276B2 (en) Optical transmitter for transmitting a multilevel amplitude-shift-keying modulated signal
WO2011052423A1 (ja) 予等化光送信器および予等化光ファイバ伝送システム
Eiselt et al.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112-Gbit/s PAM-4 over up to 80 km SSMF at 1550 nm for Inter-DCI Applications
CN103999381B (zh) 预均衡光发送机以及预均衡光发送方法
US20090180785A1 (en) Optical transmitte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modulation scheme selection method
US6856724B2 (en) Compensation system for adaptive equalization of an optical signal
Jignesh et al. Transmitter-side Volterra filtering for increased dispersion tolerance in 56 Gbaud PAM-4 systems
JPWO2010090050A1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CN102763351A (zh) 光通信系统收发器与光通信系统
JP4091027B2 (ja) 光変調器の駆動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光送信機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WO2013136652A1 (ja) 光通信システム、光送信装置、光受信装置、光通信方法、光送信方法、及び光受信方法
US7623798B1 (en)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mitigation of multiple optic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JP2007325095A (ja) ディジタル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ィジタル伝送方法
JP2009141620A (ja) 補償分散量設定方法、補償分散量設定プログラム、センタ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