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7267A -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7267A
CN103997267A CN201410145307.0A CN201410145307A CN103997267A CN 103997267 A CN103997267 A CN 103997267A CN 201410145307 A CN201410145307 A CN 201410145307A CN 103997267 A CN103997267 A CN 103997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oltage
component
imag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453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7267B (zh
Inventor
孙丹
周文志
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41014530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72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7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7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7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其通过对主变换器和补偿变换器进行协同控制,使主变换器承担大部分的有功功率和必要的无功功率;补偿变换器承担大部分的无功功率以及必要的有功功率,使得主变换器的功率因数接近1或达到1。本发明采用直接转矩的控制方法,在弱磁控制过程中,考虑主变换器同时承担部分无功功率以及直流母线电压和电容电压均可能发生变化这一实际情况,在弱磁控制过程中采用主变换器电压反馈的弱磁控制方法,有效的扩展了电机的弱磁工作区,增大了电机的运行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永磁电机具有功率密度大、运行效率高、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运行稳定,目前已广泛应用到电力机车、电动汽车、航天、国防等领域。但由于永磁电机采用的是永磁体励磁,存在弱磁升速困难,运行范围较窄,限制了永磁电机在电力牵引中的应用。目前常见的解决方案是改进电机的设计,但是会使电机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性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必须寻找一种既能提高电机的运行性能,又能控制电机系统成本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是将传统Y接定子绕组的中性点打开,形成六个出线端,在电机两端分别接两个变换器实现对电机的供电。这种拓扑结构与传统三电平逆变电路相比,减少了功率开关器件数量,具有同等的电压输出能力,具备多电平逆变技术优势和特有的容错能力,保障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目前这种开绕组拓扑结构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感应电机上,在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尚少,且多采用两个独立电源对变换器供电,因此限制了双变换器开绕组电机在仅能提供单一有限电源场合的应用。
公开号为CN103281026A的中国发明专利针对电源有限的场合,提出了一种混合变换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所使用的两个变换器分别采用直流电源和大电容供电,其中由电源供电的主变换器仅提供有功功率,进行开绕组电机的驱动控制;由大电容供电的补偿变换器仅提供无功功率,作为主变换器驱动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串联补偿装置,为电机提供功率补偿;通过对主变换器和补偿变换器进行有效的协同控制,可有效提升有限电源条件下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运行范围和运行性能。
但在该专利的弱磁磁链计算模块中,最大电压的计算仅考虑了主变换器提供全部有功功率、补偿变换器提供全部无功功率的特定情况,且假定直流母线电压和电容电压均恒定。而实际控制中会存在主变换器同时承担部分无功功率的情况,且直流母线电压特别是电容电压均可能发生变化,因此该控制方法实现了对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有效控制,但控制效果并非最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能够在有限电源条件下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范围以及动态运行性能。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电机的转速ω、三相定子电压、三相定子电流以及电机两侧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
(2)对三相定子电压和三相定子电流进行Clarke变换,对应得到α-β坐标系下的定子电压分量uα和uβ以及定子电流分量iα和iβ,进而确定定子电流矢量幅值Is以及定子电流矢量与α轴的夹角θi
(3)根据定子电压分量uα和uβ以及定子电流分量iα和iβ,计算电机的电磁转矩Te、定子磁链Ψs及其与α轴的夹角δ;
(4)确定电机的参考电磁转矩Te *和参考定子磁链Ψs *
(5)根据参考电磁转矩Te *和参考定子磁链Ψs *,计算出α-β坐标系下电机的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
(6)根据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确定电机两侧变换器各自的调制电压分量,进而通过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生成两组PWM(脉宽调制)信号分别对两侧变换器进行控制。
所述的步骤(2)中根据以下算式确定定子电流矢量幅值Is以及定子电流矢量与α轴的夹角θi
I s = i α 2 + i β 2 θ i = arctan ( i β i α )
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算式计算电机的电磁转矩Te、定子磁链Ψs及其与α轴的夹角δ:
T e = 3 2 p ( ψ α i β - ψ β i α )
ψ s = ψ α 2 + ψ β 2 δ = arctan ( ψ β ψ α )     ψ α = ∫ ( u α - Ri α ) dt ψ β = ∫ ( u β - Ri β ) dt
其中:R为电机的定子相电阻,p为电机的极对数,t为时间。
所述的步骤(4)中确定电机的参考电磁转矩Te *的方法如下:
A1.使预设给定的转速ω*减去电机转速ω得到转速误差Δω,进而对转速误差Δω进行PI调节得到初始电磁转矩Te’;
A2.根据以下表达式对初始电磁转矩Te’进行限幅,以得到参考电磁转矩Te *
若Te’≤Temax时,则Te *=Te’;
若Te’>Temax时,则Te *=Temax
T e max = 3 2 p ψ s I s max - i M     iM=Is *cos(θi-δ)
其中:Ismax为电机的最大定子电流。
所述的步骤(4)中确定电机的参考定子磁链Ψs *的方法如下:
B1.使预设给定的转速ω*减去电机转速ω得到转速误差Δω,进而对转速误差Δω进行PI调节得到初始电磁转矩Te’;
B2.将初始电磁转矩Te’的幅值限制于电机在MTPA(最大转矩电流比)运行策略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电磁转矩以下,进而根据限幅后的初始电磁转矩Te’通过MTPA查询表查找出对应的初始定子磁链Ψs’;
B3.根据以下算式确定电压误差ΔV,对电压误差ΔV进行PI调节得到定子磁链增量ΔΨs,进而使初始定子磁链Ψs’与定子磁链增量ΔΨs相加得到参考定子磁链Ψs *
ΔV = V dc 1 3 - V s 1 *     V s 1 * = V 1 real ′ 2 + V 1 imag ′ 2
其中:Vdc1为电机主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V1imag’和V1real’分别为上一时刻电机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和有功轴分量。
所述的步骤(5)中计算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的方法如下:
C1.使参考电磁转矩Te *减去电磁转矩Te得到转矩误差ΔTe,进而对转矩误差ΔTe进行PI调节得到定子磁链的角度增量Δδ;
C2.使夹角δ与角度增量Δδ相加得到定子磁链与α轴的参考夹角δ*
C3.根据以下算式计算α-β坐标系下电机的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
V α * = ψ s * cos ( δ * ) - ψ s cos δ T s V β * = ψ s * sin ( δ * ) - ψ s sin δ T s
其中:Ts为采样周期。
所述的步骤(6)中确定电机两侧变换器各自的调制电压分量的具体方法如下:
D1.使直流母线电容的给定电压Vdc2 *减去电机补偿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Vdc2得到电压误差ΔVdc2,进而对电压误差ΔVdc2进行PI调节得到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参考分量V2real
D2.根据以下表达式确定电机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V2imag *和有功轴分量V2real *
则V2imag *=Vimag *,V2real *=V2real
V imag * 2 + V 2 real 2 > V dc 2 3 V 2 imag * = V dc 2 3 V imag * 2 + V 2 real 2 V imag * , V 2 real * = V dc 2 3 V imag * 2 + V 2 real 2 V 2 real * ;
其中:Vimag *为电机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参考分量且Vimag *=Vssin(θvi),
V s = V α * 2 + V β * 2 θ v = arctan ( V β * V α * ) ;
D3.使电机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参考分量Vreal *与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分量V2real *相加得到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参考分量V1real,使电机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参考分量Vimag *减去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V2imag *得到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参考分量V1imag;其中,Vreal *=Vscos(θvi);
D4.根据以下表达式确定电机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V1imag *和有功轴分量V1real *
则V1real *=V1real,V1imag *=V1imag
V 1 real 2 + V 1 imag 2 > V dc 1 3 , V 1 real * = V dc 1 3 V 1 real 2 + V 1 imag 2 V 1 real , V 1 imag * = V dc 1 3 V 1 real 2 + V 1 imag 2 V 1 imag .
本发明通过对主变换器和补偿变换器进行协调控制,使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得到合理分配,主变换器主要承担有功功率部分,补偿变换器主要承担无功功率部分,主变换器的功率因数接近或达到1,提高了系统的输出能力。本发明在电机的弱磁控制过程中,采用了主变换器电压反馈的控制策略,使得弱磁控制过程不受补偿变换器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扩展了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区,增大了运行范围,提高了系统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控制框图。
图3为本发明转矩和磁链参考量计算模块的具体流程框图。
图4为本发明电压分配模块的具体流程框图。
图5为本发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仿真波形图。
图6为本发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仿真波形图。
图7为本发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有功功率仿真波形图。
图8为本发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无功功率仿真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为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例电机系统由直流电源1、主变换器2、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3、补偿变换器4、大电容5、定子电压电流传感器6、电容电压传感器8、速度传感器7和控制器28等组成。控制器28通过对主变换器2和补偿变换器4的协同控制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配,达到主变换器2主要承担有功功率,补偿变换器4主要承担无功功率的控制效果。通过对补偿变换器4的控制,改变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3的阻抗特性以增大弱磁工作区,提高电机的运行范围;采用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提高了电机的瞬态响应速度。
如图2所示,系统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信号采集。
利用定子电压电流传感器6采集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3的三相定子电压信号ua,ub,uc,三相定子电流信号ia,ib,ic,利用电容电压传感器8采集补偿变换器4的直流母线电压,即大电容5的反馈电压Vdc2,利用速度传感器7得到转子的转速ωr,利用主变换器的电压传感器9采集主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Vdc1
(2)信号变换。
将步骤1采集到的三相定子电压信号ua,ub,uc,三相电流信号ia,ib,ic通过电压电流变换模块16得到两相α-β坐标系中α轴电压分量uα,电流分量iα;β轴电压分量uβ,电流分量iβ,电流矢量IS的幅值Is和电流矢量IS超前α轴的夹角θi
电压电流变换模块16,其电流根据恒幅值变换,其三相/两相静止坐标变换为以下公式:
i α i β = 2 3 1 - 1 2 - 1 2 0 3 2 - 3 2 i a i b i c
电流矢量IS的幅值Is和电流矢量IS超前α轴的夹角θi的计算可以由以下公式计算:
I s = i α 2 + i β 2 θ i = arctan ( i β i α )
电压根据恒幅值变换,其三相/两相静止坐标变换为以下公式:
u α u β = 2 3 1 - 1 2 - 1 2 0 3 2 - 3 2 u a u b u c
(3)计算电磁转矩Te、定子磁链Ψs
根据电流分量iα、iβ和电压分量uα、uβ,通过定子磁链、电磁转矩估计模块18,计算得到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磁链Ψs、定子磁链相对于α轴的夹角δ、电磁转矩Te
定子磁链、电磁转矩估计模块18的计算公式为:
T e = 3 2 p ( ψ α i β - ψ β i α )
ψ s = ψ α 2 + ψ β 2 δ = arctan ( ψ β ψ α )       ψ α = ∫ ( u α - Ri α ) dt ψ β = ∫ ( u β - Ri β ) dt
其中:R为定子相电阻,p为电机的极对数。
(4)计算参考电磁转矩Te *和参考定子磁链Ψs *
将给定转速ω*与转子转速ω相减得Δω,经PI控制器10得到初始电磁转矩Te’。将初始电磁转矩Te’、电机定子磁链Ψs、定子磁链相对于α轴的夹角δ、电流矢量的幅值Is、电流矢量相对于α轴的夹角θi,通过电磁转矩与定子磁链参考量计算模块11,计算出参考电磁转矩Te *和参考定子磁链Ψs *
电磁转矩与定子磁链参考量计算模块11如图3所示,步骤如下:
a.计算M轴电流分量iM
将电流矢量的幅值Is和电流矢量相对于α轴的夹角θi,反馈定子磁链相对于α轴的夹角δ通过M轴电流计算模块20,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电流矢量Is在定子磁链方向上的投影iM
iM=Iscos(θi-δ)
b.计算参考电磁转矩Te *
利用电流矢量Is在定子磁链方向轴上的投影iM和定子磁链Ψs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参考电磁转矩限幅模块21的限幅值Temax,以保证电机定子电流维持在最大值Ismax;然后电磁转矩的初始值Te’再经过限幅后,得到电磁转矩的参考量Te *
T e max = 3 2 p ψ s I s max - i M
当Te’≤Temax时,Te *=Te
当Te’>Temax时,Te *=Temax
其中,Ismax为电机最大定子电流。
c.计算获得定子磁链的参考量Ψs *
将电磁转矩的初始值Te,通过转矩限幅器22,将转矩限制在最大转矩(最大转矩值为MTPA控制策略下,电机所能达到的最大转矩)之内,将经过转矩限幅器22限幅得到的转矩值,通入到MTPA查询表23查出对应转矩的定子磁链Ψs’。MTPA查询表23是一张根据MTPA算法得到的磁链转矩对应表格,可根据电磁转矩查表得出对应的定子磁链,以获得单位电流下输出最大转矩的特性。
将上一时刻电机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和有功轴分量V1imag’和V1real’通过电压计算模块24,得到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矢量幅值Vs1 *,将主变换器2的直流母线电压Vdc1倍与主变换器2的调制电压矢量幅值Vs1 *相减得到的电压误差ΔV经PI控制器25得到ΔΨs。ΔΨs与所述的定子磁链Ψs’相加即为定子磁链的参考量Ψs *
其中主变换器2的电压计算模块24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V s 1 * = V 1 real ′ 2 + V 1 imag ′ 2
其中:V1imag’和V1real’分别为上一时刻电机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和有功轴分量。
(5)生成调制电压矢量Vs并将调制电压矢量Vs分解为有功电压分量Vreal *和无功电压分量Vimag *
将参考电磁转矩Te *与电机的电磁转矩Te的差经过PI控制器12,得到定子磁链的角度增量Δδ。
将定子磁链的角度增量Δδ、参考定子磁链Ψs *、电机的定子磁链Ψs、电机的定子磁链相对于α轴的夹角δ以及电流矢量相对于α轴的夹角θi通过参考电压计算模块13,计算出调制电压矢量Vs在α轴和β轴方向上的分量Vα *、Vβ *,并将定电压矢量Vs分解为有功电压分量Vreal *和无功电压分量Vimag *,其计算步骤如下:
a.将定子磁链的角度增量Δδ与电机的定子磁链相对于α轴的夹角δ相加,得到电机参考定子磁链相对于α轴的夹角δ*
b.根据参考定子磁链Ψs *、参考定子磁链相对于α轴的夹角δ*与电机定子磁链Ψs、定子磁链与α轴的夹角δ,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电机的调制电压矢量Vs在α轴、β轴上的分量Vα *、Vβ *
V α * = ψ s * cos ( δ * ) - ψ s cos δ T s V β * = ψ s * sin ( δ * ) - ψ s sin δ T s
其中:Ts为系统的采样周期。
再根据下式计算出调制电压矢量幅值Vs和电压矢量相对于α轴的夹角θv
V s = V α * 2 + V β * 2 θ v = arctan ( V β * V α * )
c.计算有功电压分量Vreal *和无功电压分量Vimag *
将调制电压矢量Vs分解为垂直于电流矢量的分量Vimag *和平行于电流矢量的分量Vreal *计算公式如下:
Vreal *=Vscos(θvi
Vimag *=Vssin(θvi)
(6)计算主变换器2和补偿变换器4的调制电压分量。
电压分配模块14的分配流程如图4所示:
a.将大电容5的给定电压Vdc2 *和大电容5的实际采样电压Vdc2之差经PI控制器19得到补偿变换器的参考有功电压分量V2real
b.使无功电压分量Vimag *和补偿变换器4的参考有功电压调制分量V2real经过控制器9的补偿变换器过调制处理器26的过调制处理,将电压矢量的幅值限制在大电容5电压的倍,即得到补偿变换器的有功电压调制分量V2real *和补偿变换器的无功电压调制分量V2imag *
过调制处理器26的计算公式如下:
则V2imag *=Vimag *,V2real *=V2real
V imag * 2 + V 2 real 2 > V dc 2 3 , V 2 imag * = V dc 2 3 V imag * 2 + V 2 real 2 V imag * , V 2 real * = V dc 2 3 V imag * 2 + V 2 real 2 V 2 real * .
c.将有功电压分量Vreal *与补偿变换器的有功电压调制分量V2real *相加,得到主变换器的有功电压参考分量V1real。将无功电压分量Vimag*与补偿变换器的无功电压调制分量V2imag *相减,得到主变换器的无功电压参考分量V1imag。将主变换器的有功电压参考分量V1real,主变换器的无功电压参考分量V1imag经过主变换器的过调制处理模块27,将V1real与V1imag组成的电压矢量的幅值限制在直流母线电压的倍,即得到主变换器的有功电压调制分量V1real*和无功电压调制分量V1imag*。
主变换器的过调制处理模块27的计算公式如下:
则V1real *=V1real,V1imag *=V1imag
V 1 real 2 + V 1 imag 2 > V dc 1 3 , V 1 real * = V dc 1 3 V 1 real 2 + V 1 imag 2 V 1 real , V 1 imag * = V dc 1 3 V 1 real 2 + V 1 imag 2 V 1 imag .
(7)生成开关控制信号。
a.将主变换器2的有功电压调制分量V1real *、主变换器2的无功电压调制分量V1imag *、电流矢量Is超前α轴的夹角θi、主变换器2的直流母线电压Vdc1经过主变换器SVPWM模块15生成开关信号,得到主变换器2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信号Sa1,Sb1,Sc1
b.将补偿变换器4的有功电压调制分量V2real *、补偿变换器4的无功电压调制分量V2imag *、电流矢量Is超前α轴的夹角θi、补偿变换器4的直流母线电压即电容5的电压Vdc2经过补偿变换器SVPWM模块17生成开关信号,得到补偿变换器4功率开关器件的开关信号Sa2,Sb2,Sc2
以下为我们对本实施方式进行测试,所采用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定子电阻Rs 1.35Ω 直流母线电压 311V
直轴电感Ld 7.76e-3H 电压限幅 150V
交轴电感Lq 17e-3H 电容值 100uF
永磁磁链 0.1286Wb 额定转速 2500rpm
极对数 4 机械惯量 0.00109Kgm2
额定电流 4.07A
图5是电机转速波形。其中N1表示是仅有主变换器2供电,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N2是本实施例的加入补偿变换器4且供电电容电压设置为311V,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时,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由图5可知,当仅有主变换器供电,永磁同步电机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加速到N=3000rpm便无法继续加速;加入由电容供电的补偿变换器4后,电机采用本发明提出的直接转矩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可达到并稳定运行于N2=4500rpm。由此可见,加入补偿变换器4,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电机的起动快速、稳定,电机的速度运行范围显著提高。
图6是电机电磁转矩波形。Te1表示是仅有主变换器2供电,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Te2是本实施例的加入补偿变换器4且供电电容电压设置为311V,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时,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转矩。由Te1可知,当仅有主变换器2供电,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电机启动运行到0.1s时,电机以恒转矩运行,在0.1s到0.11s之间电机运行于弱磁工作区,在0.11s之后电机转速达到最大值,无法继续加速,此时电机的电磁转矩为0;由Te2可知,当加入补偿变换器4且供电电容电压设置为311V,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时,电机启动运行到0.1s时,电机以恒转矩运行,在0.1到0.2s之间电机的转矩开始减少,电机运行在弱磁工作区,在0.2s之后电机转速达到最大转速,转矩保持不变。由Te1与Te2可已看出,加入补偿变换器,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扩大了电机的弱磁工作区。
图7是电机有功功率波形。P1表示是仅有主变换器2供电,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有功功率仿真图;P2本实施例的加入补偿变换器4且供电电容电压设置为311V,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有功功率。由P1可知,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在0到0.11s之间,电机工作加速阶段,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大,有功功率P1不断增大,在0.11s之后电机达到稳定速度,有功功率P1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变为0。由P2可知,当加入补偿变换器4且供电电容电压设置为311V,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时,电机启动运行到0.1s时,随着转速的不断增加,有功功率P2不断增大,在0.1s到0.2s随着电机转速的继续增加,电机的有功功率保持不变,电机运行在恒功率区,在0.2s之后电机的转速达到最大值,电机将不能继续加速,电机的有功功率P2为0。
图8是电机无功功率波形。Q1表示是仅有主变换器2供电,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无功功率仿真图;Q2为本实施例的加入补偿变换器4且供电电容电压设置为311V,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时,永磁同步电机的无功功率。由Q1可知,采用常规直接转矩控制时永磁同步电机,在0到0.11s之间,电机工作加速阶段,随着速度的不断增大,无功功率Q1不断增大,在0.11s之后电机达到稳定速度,无功功率Q1达到最大值后开始变为-500var。由Q2可知,当加入补偿变换器4且供电电容电压设置为311V,采用本实施例的直接转矩控制策略时,电机启动运行到0.1s时,随着转速的不断增加,无功功率Q2不断增大,在0.1s到0.2s随着电机转速的继续增加,电机的无功功率开始逐渐减小,电机运行在弱磁工作状态,在0.2s之后电机的转速达到最大值,电机将不能继续加速,电机的无功功率Q2变为恒值。
由图5~8显示,本发明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具有传统直接转矩控优良特性的同时能够有较宽速度运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集电机的转速ω、三相定子电压、三相定子电流以及电机两侧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
(2)对三相定子电压和三相定子电流进行Clarke变换,对应得到α-β坐标系下的定子电压分量uα和uβ以及定子电流分量iα和iβ,进而确定定子电流矢量幅值Is以及定子电流矢量与α轴的夹角θi
(3)根据定子电压分量uα和uβ以及定子电流分量iα和iβ,计算电机的电磁转矩Te、定子磁链Ψs及其与α轴的夹角δ;
(4)确定电机的参考电磁转矩Te *和参考定子磁链Ψs *
(5)根据参考电磁转矩Te *和参考定子磁链Ψs *,计算出α-β坐标系下电机的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
(6)根据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确定电机两侧变换器各自的调制电压分量,进而通过SVPWM技术生成两组PWM信号分别对两侧变换器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根据以下算式确定定子电流矢量幅值Is以及定子电流矢量与α轴的夹角θi
I s = i α 2 + i β 2 θ i = arctan ( i β i α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根据以下算式计算电机的电磁转矩Te、定子磁链Ψs及其与α轴的夹角δ:
T e = 3 2 p ( ψ α i β - ψ β i α )
ψ s = ψ α 2 + ψ β 2 δ = arctan ( ψ β ψ α )    ψ α = ∫ ( u α - Ri α ) dt ψ β = ∫ ( u β - Ri β ) dt
其中:R为电机的定子相电阻,p为电机的极对数,t为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确定电机的参考电磁转矩Te *的方法如下:
A1.使预设给定的转速ω*减去电机转速ω得到转速误差Δω,进而对转速误差Δω进行PI调节得到初始电磁转矩Te’;
A2.根据以下表达式对初始电磁转矩Te’进行限幅,以得到参考电磁转矩Te *
若Te’≤Temax时,则Te *=Te’;
若Te’>Temax时,则Te *=Temax
T e max = 3 2 p ψ s I s max - i M    iM=Is *cos(θi-δ)
其中:p为电机的极对数,Ismax为电机的最大定子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确定电机的参考定子磁链Ψs *的方法如下:
B1.使预设给定的转速ω*减去电机转速ω得到转速误差Δω,进而对转速误差Δω进行PI调节得到初始电磁转矩Te’;
B2.将初始电磁转矩Te’的幅值限制于电机在MTPA运行策略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电磁转矩以下,进而根据限幅后的初始电磁转矩Te’通过MTPA查询表查找出对应的初始定子磁链Ψs’;
B3.根据以下算式确定电压误差ΔV,对电压误差ΔV进行PI调节得到定子磁链增量ΔΨs,进而使初始定子磁链Ψs’与定子磁链增量ΔΨs相加得到参考定子磁链Ψs *
ΔV = V dc 1 3 - V s 1 *     V s 1 * = V 1 real ′ 2 + V 1 imag ′ 2
其中:Vdc1为电机主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V1imag’和V1real’分别为上一时刻电机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和有功轴分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5)中计算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的方法如下:
C1.使参考电磁转矩Te *减去电磁转矩Te得到转矩误差ΔTe,进而对转矩误差ΔTe进行PI调节得到定子磁链的角度增量Δδ;
C2.使夹角δ与角度增量Δδ相加得到定子磁链与α轴的参考夹角δ*
C3.根据以下算式计算α-β坐标系下电机的调制电压分量Vα *和Vβ *
V α * = ψ s * cos ( δ * ) - ψ s cos δ T s V β * = ψ s * sin ( δ * ) - ψ s sin δ T s
其中:Ts为采样周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6)中确定电机两侧变换器各自的调制电压分量的具体方法如下:
D1.使直流母线电容的给定电压Vdc2 *减去电机补偿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Vdc2得到电压误差ΔVdc2,进而对电压误差ΔVdc2进行PI调节得到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参考分量V2real
D2.根据以下表达式确定电机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V2imag *和有功轴分量V2real *
则V2imag *=Vimag *,V2real *=V2real
V imag * 2 + V 2 real 2 > V dc 2 3 V 2 imag * = V dc 2 3 V imag * 2 + V 2 real 2 V imag * , V 2 real * = V dc 2 3 V imag * 2 + V 2 real 2 V 2 real * ;
其中:Vimag *为电机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参考分量且Vimag *=Vssin(θvi),
V s = V α * 2 + V β * 2 θ v = arctan ( V β * V α * ) ;
D3.使电机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参考分量Vreal *与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分量V2real *相加得到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有功轴参考分量V1real,使电机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参考分量Vimag *减去补偿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V2imag *得到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参考分量V1imag;其中,Vreal *=Vscos(θvi);
D4.根据以下表达式确定电机主变换器调制电压的无功轴分量V1imag *和有功轴分量V1real *
则V1real *=V1real,V1imag *=V1imag
V 1 real 2 + V 1 imag 2 > V dc 1 3 , V 1 real * = V dc 1 3 V 1 real 2 + V 1 imag 2 V 1 real ,
V 1 imag * = V dc 1 3 V 1 real 2 + V 1 imag 2 V 1 imag ;
其中:Vdc1为电机主变换器的直流母线电压。
CN201410145307.0A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9972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5307.0A CN103997267B (zh)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45307.0A CN103997267B (zh)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267A true CN103997267A (zh) 2014-08-20
CN103997267B CN103997267B (zh) 2016-05-11

Family

ID=5131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45307.0A Active CN103997267B (zh)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7267B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062A (zh) * 2014-10-22 2015-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开放式绕组感应电机3h桥驱动系统
CN104753418A (zh) * 2015-03-19 2015-07-0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切割法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弱磁控制方法
CN104953910A (zh) * 2015-06-25 2015-09-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及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4967382A (zh) * 2015-06-29 2015-10-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04993761A (zh) * 2015-07-21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100478A (zh) * 2016-07-06 2016-11-09 扬州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
CN106330033A (zh) * 2015-07-10 2017-01-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永磁同步系统
CN107508520A (zh) * 2017-09-14 2017-1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634691A (zh) * 2016-07-14 2018-01-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以增强磁通弱化的定子电流的修正
CN108124501A (zh) * 2015-01-06 2018-06-05 克莱蒙奥弗涅大学 电流转换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运输工具
CN110729933A (zh) * 2018-07-17 2020-01-24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步调制的交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769778A (zh) * 2019-06-11 2020-10-13 沈阳工业大学 基于简化三电平svpwm算法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12217410A (zh) * 2020-11-17 2021-01-12 中南大学 三电平逆变器开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9212A (ja) * 2005-12-02 2007-06-21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のベクトル制御装置,イ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及び永久磁石同期電動機モータ定数表示システム
CN101425775A (zh) * 2008-12-02 2009-05-06 江苏大学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02882458A (zh) * 2012-10-22 2013-01-16 东南大学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内模解耦控制器
CN103281026A (zh) * 2013-05-22 2013-09-04 浙江大学 一种混合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59212A (ja) * 2005-12-02 2007-06-21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のベクトル制御装置,インバータモジュール、及び永久磁石同期電動機モータ定数表示システム
CN101425775A (zh) * 2008-12-02 2009-05-06 江苏大学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N102882458A (zh) * 2012-10-22 2013-01-16 东南大学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内模解耦控制器
CN103281026A (zh) * 2013-05-22 2013-09-04 浙江大学 一种混合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062A (zh) * 2014-10-22 2015-01-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开放式绕组感应电机3h桥驱动系统
CN108124501A (zh) * 2015-01-06 2018-06-05 克莱蒙奥弗涅大学 电流转换方法和装置以及包括该装置的运输工具
CN104753418B (zh) * 2015-03-19 2017-04-12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切割法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弱磁控制方法
CN104753418A (zh) * 2015-03-19 2015-07-01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电压切割法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弱磁控制方法
CN104953910A (zh) * 2015-06-25 2015-09-3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及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4953910B (zh) * 2015-06-25 2017-11-10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永磁同步电机及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4967382B (zh) * 2015-06-29 2017-11-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04967382A (zh) * 2015-06-29 2015-10-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
CN106330033A (zh) * 2015-07-10 2017-01-1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永磁同步系统
CN106330033B (zh) * 2015-07-10 2018-11-2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装置及永磁同步系统
CN104993761A (zh) * 2015-07-21 2015-10-2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的弱磁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100478A (zh) * 2016-07-06 2016-11-09 扬州大学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
CN107634691A (zh) * 2016-07-14 2018-01-2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以增强磁通弱化的定子电流的修正
CN107508520A (zh) * 2017-09-14 2017-1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508520B (zh) * 2017-09-14 2020-04-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永磁电机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729933A (zh) * 2018-07-17 2020-01-24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步调制的交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729933B (zh) * 2018-07-17 2021-06-08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异步调制的交流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769778A (zh) * 2019-06-11 2020-10-13 沈阳工业大学 基于简化三电平svpwm算法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11769778B (zh) * 2019-06-11 2024-01-30 沈阳工业大学 基于简化三电平svpwm算法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12217410A (zh) * 2020-11-17 2021-01-12 中南大学 三电平逆变器开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217410B (zh) * 2020-11-17 2022-04-08 中南大学 三电平逆变器开路故障容错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7267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97267B (zh)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03281026B (zh) 一种混合逆变器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3780191B (zh) 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串联补偿矢量控制方法
US827885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ation of third harmonic current injection in a multi-phase machine
US8742712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ird harmonic voltage when operating a multi-phase machine in an overmodulation region
CN108418489B (zh) 抑制零序电流的绕组开放式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US20030020429A1 (en) Motor controller
CN102223133B (zh) 一种凸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的最大转矩控制方法
EP2068438A1 (e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ization motor vector control device
CN104753418B (zh) 一种基于电压切割法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弱磁控制方法
CN105245159A (zh) 基于新型脉宽调制的五相永磁容错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04378035A (zh) 电压差值判断弱磁时刻的混合励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
CN110752795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降额控制方法、装置及永磁同步电机
CN103107763B (zh) 基于非线性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电机负载脉动的补偿方法
CN106961232A (zh) 采用小容量薄膜电容的高功率因数二极管整流器永磁电机控制方法
EP2395650B1 (en) Direct-current to three-phase alternating-current inverter system
CN103532466B (zh) 一种用于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变化率的方法及装置
EP2802072A1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CN104767455A (zh) 一种混合励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12865653A (zh) 一种新型变交轴电压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方法
CN110875696A (zh) 用于大功率永磁直驱系统的牵引变流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978439A (zh) 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系统及采用此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6533294A (zh) 一种基于线电压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方法
CN103840732B (zh) 驱动电机弱磁控制方法
CN104953910A (zh) 永磁同步电机及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un Dan

Inventor after: Zhou Wenzhi

Inventor after: Chen Min

Inventor after: Lin Bin

Inventor before: Sun Dan

Inventor before: Zhou Wenzhi

Inventor before: Lin Bi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