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25775A -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25775A
CN101425775A CNA2008102436113A CN200810243611A CN101425775A CN 101425775 A CN101425775 A CN 101425775A CN A2008102436113 A CNA2008102436113 A CN A2008102436113A CN 200810243611 A CN200810243611 A CN 200810243611A CN 101425775 A CN101425775 A CN 101425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suspending power
magnetic linkage
winding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24361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25775B (zh
Inventor
谭耳
朱熀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81024361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2577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25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5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25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25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直接转矩控制器通过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计算出磁链和转矩,构造转速和转矩双闭环,转速和转矩的指令值和实时值的比较差值经双PI调制生成磁链相位角增量,然后由参考磁链生成模块和SVM调制得到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悬浮力直接控制器通过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计算出磁链,构造转子位移和悬浮力双闭环,转子位移比较差值经PID调制生成悬浮力指令值,然后与其实时值的比较差值经力/磁链转换模块和SVM调制后得到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由直接转矩控制器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形成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简单且效果优良。

Description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传动控制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继承了磁轴承支承电机的无润滑、无磨损、无机械噪声等特点,在机床电主轴、涡轮分子泵、离心机、压缩机、机电贮能、航空航天等特殊电气传动领域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类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被控对象,其径向位置、转速难以通过外加的信号准确地控制。若要实现电机转子稳定悬浮和运行,必须对电机转矩力和悬浮力进行解耦控制。
目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解耦控制采用矢量控制。相对于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具有控制结构简单,转速响应快,优良的动静态性能,对电机参数表现出强的鲁棒性等优点。传统的悬浮力矢量控制中,系统过多依赖于电机参数以及矢量坐标变换的复杂性使得实际的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论分析的结果;悬浮力处于开环状态,限制了悬浮力控制的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采用电流跟踪型逆变器,逆变器开关频率高,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不高。
为进一步提高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工作性能,更好的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和径向悬浮力的解耦控制,需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技术和新的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使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优良的动、静态控制性能,抗电机参数变化及抗负载扰动能力强,又能有效地提高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各项控制性能指标,如动态响应速度、稳态跟踪精度及参数鲁棒性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和控制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方法技术方案是: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构造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获取直接转矩控制所需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信息;
步骤2.形成直接转矩控制器,直接转矩控制器生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进行直接控制;
步骤3.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构造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以获取悬浮力绕组磁链信息,由悬浮力估算模型根据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磁链及相位在线估算出悬浮力;
步骤4.形成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由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直接生成悬浮力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悬浮力绕组磁链和转子径向悬浮力进行直接控制;
步骤5.由直接转矩控制器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共同构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对电机转矩和径向悬浮力分别进行直接控制,实现了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独立控制。
上述步骤1中具体包括下列步骤,采用电流Clark变换、转矩绕组电压计算模块、磁链观测模型和转矩观测模型组成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
上述步骤2中进一步包括,由两个PI控制器、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参考磁链生成模块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组成直接转矩控制器。
上述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采用电流Clark变换、悬浮力绕组电压计算模块和磁链观测模型组成的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
上述步骤4中进一步包括,由两个PID控制器、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悬浮力估算模型、力/磁链转换模块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组成悬浮力直接控制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装置技术方案是: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包括直接转矩控制器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
直接转矩控制器用于生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进行直接控制;
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直接生成悬浮力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悬浮力绕组磁链和转子径向悬浮力进行直接控制。
所述直接转矩控制器进一步由两个PI控制器、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参考磁链生成模块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组成;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用于在线计算出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及电机转矩Te;转速指令值ω*和实时转速ω的比较差值经PI控制器调制后生成转矩指令值Te *,Te *与转矩实时值Te的比较差值,再经PI控制器调制后生成转矩绕组磁链相位角增量Δδ,然后参考磁链生成模块根据Δδ与转矩绕组磁链幅值指令值Ψs1 *及实时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生成电压指令值Uα和Uβ,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调制后生成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息,驱动逆变器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所述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由两个PID控制器、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悬浮力估算模型、力/磁链转换模块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组成;悬浮力估算模型用于计算出悬浮力静止坐标分量Fα和Fβ;首先转子位置指令值x*和y*分别与传感器获得的位移值x和y的比较差值经PID控制器调制后生成悬浮力指令值Fα *和Fβ *,然后Fα *和Fβ *分别与Fα和Fβ的比较差值经力/磁链转换模块根据 Δ F α Δ F β = k F cos μ sin μ - sin μ cos μ Δ ψ s 2 α Δ ψ s 2 β 生成悬浮力绕组磁链增量,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调制后得到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息,驱动逆变器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直接控制。
所述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由电流Clark变换、转矩绕组电压计算模块、磁链观测模型和转矩观测模型组成;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的输入为电机转矩绕组定子相电流ia、ib、电压源逆变器直流电压UDC和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输出为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转矩绕组合成气隙磁链幅值Ψm1和相位μ及转矩Te;磁链幅值Ψs1及相位θ将用于参考磁链生成模块,气隙磁链幅值Ψm1及相位μ将用于转子径向悬浮力估算,转矩Te将作为转矩闭环控制的反馈量。
所述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由电流Clark变换、悬浮力绕组电压计算模块和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模型组成;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的输入为电机悬浮力绕组定子相电流ia、ib、电压源逆变器直流电压UDC和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输出为悬浮力绕组磁链幅值Ψs2及相位λ;磁链幅值Ψs2及相位λ将用于转子径向悬浮力估算;悬浮力估算模型根据无轴承电机转子径向悬浮力公式在线计算出悬浮力Fα、Fβ,作为悬浮力闭环控制的反馈量。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及悬浮力估算模型将作为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的组成部分。
本发明的原理是改变传统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采用矢量控制的策略,设计了一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和转子径向悬浮力进行独立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方法,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复杂非线性强耦合系统的转矩和转子径向悬浮力控制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直接转矩控制和直接悬浮力控制两个直接控制子系统的独立控制问题,很容易实现电机转矩和悬浮力之间的独立控制,可获得优良的电机运行性能。
2.用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方法来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控制,具有控制结构简单,转速响应快,优良的动静态性能,对电机参数表现出强的鲁棒性等优点,完全摆脱了传统矢量控制过多依赖于电机参数、复杂的矢量坐标变换、电流跟踪型逆变器开关频率高和逆变器容量利用率不高的缺点。也摆脱了处于开环状态的悬浮力矢量控制对悬浮力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性能的限制。
本发明构造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提高了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性能,而且可推广到其它无轴承电机控制系统。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方法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方法在其它类型的无轴承电机中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由坐标变换11、转矩绕组电压计算模块12、转矩绕组磁链观测模型13以及转矩观测模型14组成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的原理图。
图2是由两个PI控制器24、25、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参考磁链生成模块2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 22组成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器20的原理图。
图3是由坐标变换31、悬浮力绕组电压计算模块32和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模型33组成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的原理图及悬浮力估算模型34的原理图。
图4是由两个PID控制器43、44、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悬浮力估算模型34、力/磁链转换模块4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 42组成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的原理图。
图5是由直接转矩控制器20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组成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50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基于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样机本体,将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系统等效为转矩直接控制和悬浮力直接控制两个子系统。对于转矩直接控制子系统,构造由两个PI控制器、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参考磁链生成模块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组成的带有转速和转矩双闭环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首先采用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来获取直接转矩控制所需的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信息;然后将所观测的转矩绕组实时磁链和转矩信息应用于直接转矩控制器,生成转矩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进行直接控制。对于悬浮力直接控制子系统,构造由两个PID控制器、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悬浮力估算模型、力/磁链转换模块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组成的带有转子位移和悬浮力双闭环的悬浮力直接控制子系统,首先采用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来获取悬浮力绕组磁链信息;然后由悬浮力估算模型根据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磁链在线计算出悬浮力;在此基础上,由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直接生成悬浮力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转子径向悬浮力进行直接控制。由直接转矩控制器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共同构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对电机转矩和径向悬浮力进行独立控制。
具体的实施分以下5步:
1.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构造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如图1所示。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由坐标变换11、转矩绕组电压计算模块12、转矩绕组磁链观测模型13和转矩观测模型14组成。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的输入为电机转矩绕组定子相电流ia、ib、电压源逆变器VSI15直流电压UDC和开关状态,输出为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转矩绕组合成气隙磁链幅值Ψm1和相位μ及转矩Te。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及相位θ将用于参考磁链生成模块,合成气隙磁链幅值Ψm1及相位μ将用于转子径向悬浮力估算,转矩Te将作为转矩闭环控制的反馈量。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将作为直接转矩控制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2.形成直接转矩控制器,如图2所示。直接转矩控制器20由两个PI控制器(24、25)、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参考磁链生成模块2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 22组成。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在线计算出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及电机转矩Te。首先转速指令值ω*和实时转速ω的比较差值经PI控制器24调制后生成转矩指令值Te *,Te *与转矩实时值Te的比较差值,再经PI控制器25调制后生成转矩绕组磁链相位角增量Δδ,然后参考磁链生成模块21根据Δδ与转矩绕组磁链幅值指令值Ψs1 *及实时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生成电压指令值Uα和Uβ,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22调制后生成电压源逆变器VSI15开关信息,驱动逆变器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3.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构造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及悬浮力估算模型,如图3所示。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由坐标变换31、悬浮力绕组电压计算模块32和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模型33组成。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的输入为电机悬浮力绕组定子相电流ia、ib、电压源逆变器VSI35直流电压UDC和开关状态,输出为悬浮力绕组磁链幅值Ψs2及相位λ。磁链幅值Ψs2及相位λ将用于转子径向悬浮力估算。悬浮力估算模型34根据无轴承电机转子径向悬浮力公式 F α = k M ψ m 1 ψ s 2 cos ( λ - μ ) F β = k M ψ m 1 ψ s 2 sin ( λ - μ ) 在线计算出悬浮力Fα、Fβ,作为悬浮力闭环控制的反馈量。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及悬浮力估算模型34将作为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的组成部分。
4.形成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如图4所示。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由两个PID控制器(43、44)、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悬浮力估算模型34、力/磁链转换模块4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42组成。悬浮力估算模型34计算出悬浮力静止坐标分量Fα和Fβ。首先转子位置指令值x*和y*分别与传感器获得的位移值x和y的比较差值经PID控制器(43、44)调制后生成悬浮力指令值Fα *和Fβ *,然后Fα *和Fβ *分别与Fα和Fβ的比较差值经力/磁链转换模块41根据 Δ F α Δ F β = k F cos μ sin μ - sin μ cos μ Δ ψ s 2 α Δ ψ s 2 β 生成悬浮力绕组磁链增量,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42调制后得到电压源逆变器VSI35开关信息,驱动逆变器35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直接控制。
5.形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如图5所示。由直接转矩控制器20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共同构成。可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采用不同的硬件或软件来实现。
根据以上所述,便可实现本发明。

Claims (10)

1、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构造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获取直接转矩控制所需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信息;
步骤2.形成直接转矩控制器(20),直接转矩控制器(20)生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VSI(15)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进行直接控制;
步骤3.对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构造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以获取悬浮力绕组磁链信息,由悬浮力估算模型(34)根据转矩绕组和悬浮力绕组磁链及相位在线估算出悬浮力;
步骤4.形成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由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直接生成悬浮力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VSI35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悬浮力绕组磁链和转子径向悬浮力进行直接控制;
步骤5.由直接转矩控制器(20)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共同构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50),对电机转矩和径向悬浮力分别进行直接控制,实现了转矩和径向悬浮力之间独立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1中进一步包括采用坐标变换(11)、转矩绕组电压计算模块(12)、转矩绕组磁链观测模型(13)和转矩观测模型(14)组成的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2中包括由两个PI控制器(24、25)、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参考磁链生成模块(2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22)组成直接转矩控制器(20);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在线计算出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合成气隙磁链幅值ψm1和相位μ及电机转矩Te,转速指令值ω*和实时转速ω的比较差值经PI控制器(24)调制后生成转矩指令值Te *,Te *与转矩实时值Te的比较差值经PI控制器(25)调制后生成转矩绕组磁链相位角增量Δδ,参考磁链生成模块(21)根据Δδ与转矩绕组磁链幅值指令值ψs1 *及实时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生成电压指令值Uα和Uβ,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22)调制后生成电压源逆变器VSI(15)开关信号,驱动电压源逆变器VSI(15)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3中进一步包括,采用坐标变换(31)、悬浮力绕组电压计算模块(32)和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模型(33)组成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步骤4中进一步包括,由两个PID控制器(43、44)、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悬浮力估算模型(34)、力/磁链转换模块(4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42)组成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所述的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在线计算出悬浮力绕组磁链幅值ψs2和相位λ,悬浮力估算(34)根据转矩绕组气隙磁链幅值ψm1和相位μ及悬浮力绕组磁链幅值ψs2和相位λ在线计算出悬浮力Fα和Fβ,首先转子位置指令值x*和y*分别与通过转子径向位移传感器获得的转子位移值x和y的比较差值分别经PID控制器(43)和PID控制器(44)调制后生成悬浮力指令值Fα *和Fβ *,然后Fα *和Fβ *分别与Fα和Fβ的比较差值经力/磁链转换模块(41)生成悬浮力绕组磁链增量,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42)调制后得到电压源逆变器VSI(35)开关信号,驱动电压源逆变器VSI(35)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直接控制。
6、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其特征是,该控制器包括直接转矩控制器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
直接转矩控制器用于生成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进行直接控制;
悬浮力直接控制器直接生成悬浮力绕组控制电压源逆变器开关信号,驱动逆变器对悬浮力绕组磁链和转子径向悬浮力进行直接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直接转矩控制器(20)进一步由两个PI控制器(24、25)、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参考磁链生成模块(2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22)组成;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用于在线计算出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及电机转矩Te;转速指令值ω*和实时转速ω的比较差值经PI控制器(24)调制后生成转矩指令值Te *,Te *与转矩实时值Te的比较差值,再经PI控制器(25)调制后生成转矩绕组磁链相位角增量Δδ,然后参考磁链生成模块(21)根据Δδ与转矩绕组磁链幅值指令值ψs1 *及实时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生成电压指令值Uα和Uβ,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22)调制后生成电压源逆变器VSI(150开关信息,驱动逆变器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悬浮力直接控制器(40)由两个PID控制器(43、44)、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悬浮力估算模型(34)、力/磁链转换模块(41)和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42)组成;悬浮力估算模型(34)用于计算出悬浮力静止坐标分量Fα和Fβ;首先转子位置指令值x*和y*分别与传感器获得的位移值x和y的比较差值经PID控制器(43、44)调制后生成悬浮力指令值Fα *和Fβ *,然后Fα *和Fβ *分别与Fα和Fβ的比较差值经力/磁链转换模块根据 ΔF α ΔF β = k F cos μ sin μ - sin μ cos μ Δψ s 2 α Δψ s 2 β 生成悬浮力绕组磁链增量,再经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块SVM调制后得到电压源逆变器VSI(35)的开关信息,驱动逆变器实现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悬浮力直接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由坐标变换(11)、转矩绕组电压计算模块(12)、转矩绕组磁链观测模型(13)和转矩观测模型(14)组成;转矩绕组磁链和转矩观测器(10)的输入为电机转矩绕组定子相电流ia、ib、电压源逆变器VSI(15)直流电压UDC和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输出为转矩绕组磁链幅值ψs1和相位θ、转矩绕组合成气隙磁链幅值ψm1和相位μ及转矩Te;磁链幅值ψs1及相位θ将用于参考磁链生成模块,气隙磁链幅值ψm1及相位μ将用于转子径向悬浮力估算,转矩Te将作为转矩闭环控制的反馈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其特征是,所述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由坐标变换(31)、悬浮力绕组电压计算模块(32)和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模型(33)组成;悬浮力绕组磁链观测器(30)的输入为电机悬浮力绕组定子相电流ia、ib、电压源逆变器VSI(35)直流电压UDC和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输出为悬浮力绕组磁链幅值ψs2及相位λ;磁链幅值ψs2及相位λ将用于转子径向悬浮力估算;悬浮力估算模型(33)根据无轴承电机转子径向悬浮力公式在线计算出悬浮力Fα、Fβ,作为悬浮力闭环控制的反馈量。
CN2008102436113A 2008-12-02 2008-12-02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57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36113A CN101425775B (zh) 2008-12-02 2008-12-02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2436113A CN101425775B (zh) 2008-12-02 2008-12-02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5775A true CN101425775A (zh) 2009-05-06
CN101425775B CN101425775B (zh) 2010-08-25

Family

ID=40616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24361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25775B (zh) 2008-12-02 2008-12-02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25775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136A (zh) * 2011-01-10 2011-05-25 江苏大学 一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磁链的软测量方法
CN102082544A (zh) * 2010-11-26 2011-06-01 江苏大学 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2425554A (zh) * 2011-11-10 2012-04-25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增益调度控制方法
CN103312263A (zh) * 2013-05-14 2013-09-1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电压矢量的优化选择方法
CN103427754A (zh) * 2013-08-05 2013-12-04 江苏大学 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径向位移直接控制器
CN103427755A (zh) * 2013-08-05 2013-12-04 江苏大学 一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位移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CN103997267A (zh) * 2014-04-11 2014-08-20 浙江大学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05379104A (zh) * 2013-05-08 2016-03-02 马格诺麦克斯有限公司 用于转子位置估算的方法和设备
CN105406784A (zh) * 2015-12-14 2016-03-16 江苏大学 单绕组无轴承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6130429A (zh) * 2016-08-22 2016-11-16 江苏大学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预测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6712619A (zh) * 2017-02-10 2017-05-24 江苏大学 基于磁链辨识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轴向振动抑制系统
CN107222148A (zh) * 2017-05-16 2017-09-29 江苏大学 基于改进电压模型法的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位移自检测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061676A (zh) * 2019-03-04 2019-07-26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磁链观测器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
CN111551872A (zh) * 2020-02-27 2020-08-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pmsm驱动系统逆变器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2544A (zh) * 2010-11-26 2011-06-01 江苏大学 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2075136B (zh) * 2011-01-10 2013-04-17 江苏大学 一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磁链的软测量方法
CN102075136A (zh) * 2011-01-10 2011-05-25 江苏大学 一种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磁链的软测量方法
CN102425554A (zh) * 2011-11-10 2012-04-25 北京中科科仪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增益调度控制方法
CN102425554B (zh) * 2011-11-10 2014-04-09 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分子泵增益调度控制方法
CN105379104A (zh) * 2013-05-08 2016-03-02 马格诺麦克斯有限公司 用于转子位置估算的方法和设备
CN103312263A (zh) * 2013-05-14 2013-09-18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电压矢量的优化选择方法
CN103427755B (zh) * 2013-08-05 2016-08-10 江苏大学 一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位移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CN103427754A (zh) * 2013-08-05 2013-12-04 江苏大学 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径向位移直接控制器
CN103427755A (zh) * 2013-08-05 2013-12-04 江苏大学 一种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转子径向位移控制器的构造方法
CN103997267A (zh) * 2014-04-11 2014-08-20 浙江大学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03997267B (zh) * 2014-04-11 2016-05-11 浙江大学 一种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串联补偿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CN105406784A (zh) * 2015-12-14 2016-03-16 江苏大学 单绕组无轴承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5406784B (zh) * 2015-12-14 2017-11-17 江苏大学 单绕组无轴承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6130429A (zh) * 2016-08-22 2016-11-16 江苏大学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预测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6130429B (zh) * 2016-08-22 2019-03-05 江苏大学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预测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CN106712619A (zh) * 2017-02-10 2017-05-24 江苏大学 基于磁链辨识的无轴承永磁薄片电机轴向振动抑制系统
CN107222148A (zh) * 2017-05-16 2017-09-29 江苏大学 基于改进电压模型法的无轴承异步电机转子位移自检测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0061676A (zh) * 2019-03-04 2019-07-26 江苏大学 一种基于磁链观测器的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器
CN111551872A (zh) * 2020-02-27 2020-08-18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pmsm驱动系统逆变器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CN111551872B (zh) * 2020-02-27 2021-10-22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pmsm驱动系统逆变器开路故障在线诊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25775B (zh)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25775B (zh)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和控制方法
Sun et al. Speed sensorless model predictive current control based on finite position set for PMSHM drives
Fan et al. Design, analysis, and sensorless control of a self-decelerating permanent-magnet in-wheel motor
Zhao et al. Sensorless control of a linear permanent-magnet motor based on an improved disturbance observer
Gujjar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eld oriented control of BLDC motor using SPWM and SVPWM techniques
CN201374678Y (zh) 无轴承永磁同步电机的控制器
CN102082544A (zh) 无轴承同步磁阻电机转矩和悬浮力直接控制器及构造方法
Geng et al. Sensorless fault-tolerant control strategy of six-phase induction machine based on harmonic suppression and sliding mode observer
Wang et al. A robust double closed-loop control scheme for PMLSM drives
Bu et al. Rotor position tracking control for low speed operation of direct-drive PMSM servo system
Ren et al. A vector control system of PMSM with the assistance of fuzzy PID controller
Usha et al.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BLDC motor using PID controller
Huang et al. Commutation Torque Ripple Suppression in Three Phase Brushless DC Motor Using Open-end Winding
Liu et al. An active DC-link stabilization strategy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drive system based on inverter voltage compensation
Singh et al. Sensor-based and sensorless vector control of PM synchronous motor drives: A comparative study
Ducar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for reversible pump at variable speed in PMSM applications
CN114157193B (zh) 一种寻优插值式同步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控制方法及系统
Mahawar et al. Pa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control based on 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approach
Balakrishnan et al. Estimation of rotor position and speed for Hybrid Stepper Motor under various phase excitation schemes and compensated resonance
Sun et al. An Improved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Sliding Mode Observer for Sensorless PMSM Drives
Li et al. Passive Control of Permanent Magnet Direct Drive Wi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Based on ESO
Liu et al. Speed-sensorless direct torque control of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extended kalman filter
Zhu et al. Direct torque and direct suspension force control of bearingless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Fellani et al. Sliding-mode control of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
Fan et al. Sensorless control of five-phase IPM motor based on high-frequency sinusoidal voltage inj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 Er

Inventor after: Zhu Huangqiu

Inventor after: Zhang Tingting

Inventor before: Tan Er

Inventor before: Zhu Huangqiu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TAN ER ZHU ZHUQIU TO: TAN ER ZHU ZHUQIU ZHANG TINGT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