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7537A - 用于翻新轮胎的多磨损层胎面中的可变高度沟槽 - Google Patents

用于翻新轮胎的多磨损层胎面中的可变高度沟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7537A
CN103987537A CN201180074508.0A CN201180074508A CN103987537A CN 103987537 A CN103987537 A CN 103987537A CN 201180074508 A CN201180074508 A CN 201180074508A CN 103987537 A CN103987537 A CN 103987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th
tire
undercut
thickness
tyr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45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E·B·科尔比
D·G·齐拉斯
C·E·扎拉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filed Critical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Switzerland
Publication of CN103987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52Unvulcanised treads, e.g. on used tyres; Retreading
    • B29D30/54Retreading
    • B29D30/56Retreading with prevulcanised t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2Replaceable t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Abstract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包括用于翻新轮胎的具有可变深度沟槽的多磨损层胎面、翻新轮胎和形成翻新轮胎的方法。在特定实施例中,这样的多磨损层轮胎胎面包括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的厚度,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这样的胎面还包括从顶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胎面厚度中的顶部沟槽,顶部沟槽具有沟槽底部,所述沟槽底部在胎面厚度内在深度方向上变化以形成多个磨损层。在其它实施例中,顶部沟槽可以是或不是可变深度沟槽,同时胎面还包括从底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胎面厚度中的底部沟槽。

Description

用于翻新轮胎的多磨损层胎面中的可变高度沟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翻新轮胎的胎面,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具有多个磨损层的预固化胎面,沟槽沿着胎面的底侧布置。
背景技术
当翻新轮胎时,众所周知用新的预固化胎面替换胎面。为此,胎面大体上形成为具有沿着胎面的外侧布置的沟槽。在特定情况下,沟槽也可以沿着胎面的内侧或底侧布置以提供一个或多个胎面磨损层,其中当胎面在深度方向上磨损到胎面的厚度时不同的胎面特征被暴露。
当翻新轮胎仅仅包括顶部沟槽时,除了从底表面突出小径向距离以便获得小圆周距离的磨损条(wear bars)和加强筋(tie bars)以外,翻新轮胎内的沟槽大体上以恒定(即,固定)深度延伸到胎面中。然而除此以外,深度是恒定的。因此,当沟槽从顶表面向沟槽的底部磨损固定、恒定距离时,除了沟槽的宽度的变化以外,无论是新的还是磨损的,可用于顶表面的表面空隙是大体上恒定的。此外,为了提供固化、操作和将预固化胎面施加到轮胎并且固化组件所必需的结构刚性,预固化胎面的沟槽深度大体上比胎面的全厚度小到高达5mm。该剩余厚度常常被称为胎面下沟槽(TUG)。在常规翻新轮胎中,在胎面磨损到沟槽底部之前轮胎报废;因此,TUG不直接在磨损过程中使用。
当胎面包括横越胎面横向地间隔的顶部和底部沟槽时,顶部和底部沟槽在深度方向上重叠使得当胎面磨损时,在到达顶部沟槽的底部(即,全深度)以完成从顶部沟槽到底部沟槽的过渡之前,顶部和底部沟槽同时暴露于后续磨损层的磨损顶侧。该结构胜过上述的常规胎面的优点在于胎面的全厚度现在可以在磨损过程中使用,即,胎面可以磨损到初始TUG。然而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不能利用整个胎面厚度,原因是在径向方向上从顶侧上的沟槽的底部到底侧上的沟槽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通常必须存在以防止轮胎报废的打滑深度的最小量。此外,当顶部和底部沟槽的同时暴露发生时,每个顶部和底部沟槽的全长度被暴露,原因是沟槽具有恒定深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表面空隙的明显增加。当胎面花纹从表面设计演变为基本设计时这可能导致轮胎牵引的减小。在任何情况下,由于对于磨损状态的指定范围顶部和底部沟槽的全长度同时被暴露,并且由于隐藏空隙存在于初始胎面肋中,因此胎面的局部刚度或硬度也会减小。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顶部和底部沟槽的布置,其提供后续磨损层中的顶部和底部沟槽的选择性暴露,代替沿着后续磨损层的磨损顶侧同时暴露顶部和底部沟槽的每一个的全长度,因此在翻新轮胎的磨损寿命期间保持相对恒定的橡胶-空隙比。当胎面磨损时这也可以用于保持相对恒定的胎面元件刚度。最后,需要最小化顶部和底部沟槽之间的过渡,并且在特定情况下,提供具有大致全深度沟槽的新胎面,减小将必须从胎体去除以便于轮胎翻新的橡胶的量,并且减小预固化胎面的厚度和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包括具有可变深度沟槽的胎面。这样的实施例包括轮胎胎面,所述轮胎胎面具有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的厚度,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这样的胎面还包括从所述顶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顶部沟槽,所述顶部沟槽具有沟槽底部,所述沟槽底部在所述胎面厚度内在深度方向上变化以形成多个磨损层。
在其它实施例中,一种轮胎胎面包括由顶、接地侧和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的厚度,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这样的胎面还包括从所述顶侧以特定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顶部沟槽。更进一步地,这样的胎面包括从所述底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底部沟槽,所述一个或多个底部沟槽均具有底部,当所述底部的每一个沿着所述胎面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时所述底部在深度方向上变化。
多磨损层轮胎胎面的另外实施例包括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的厚度,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所述胎面还可以包括从所述顶侧以特定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顶部沟槽,其与底部沟槽相邻布置,所述底部沟槽从所述底侧以特定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这样的胎面也可以包括分离相邻的顶部沟槽和底部沟槽的连接器。
形成翻新轮胎的这样的方法的特定实施例包括提供轮胎胎面的步骤,所述轮胎胎面具有: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的厚度,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以及顶部沟槽,所述顶部沟槽从所述胎面的所述顶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中,由此所述顶部沟槽的底部布置在离所述顶侧的可变深度处,或底部沟槽,所述底部沟槽从所述胎面的所述底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中,由此所述底部沟槽的底部布置在离所述底侧的可变深度处。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所述轮胎胎面布置在所述轮胎胎体的顶部上的步骤以及将所述轮胎胎面结合到所述轮胎胎体的步骤。
从如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显而易见本发明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相似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布置在轮胎胎体的顶部上的胎面的翻新轮胎的前视截面部分透视图。
图2是用于施加到轮胎胎体以形成翻新轮胎的图1的胎面的前视截面图。
图3是沿着线3-3获得的图2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该截面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沿着胎面的底侧或内侧布置的可变深度沟槽,其中沟槽是纵向或圆周沟槽并且沟槽的深度沿着阶梯形路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图4是沿着线4-4获得的图2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该截面图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与如图3中所示沿着底表面布置的沟槽关联的、沿着胎面的顶侧或外侧布置的可变深度沟槽,其中沿着顶表面布置的沟槽是纵向或圆周沟槽并且沟槽的深度沿着阶梯形路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图5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大体上如图3中所示的图2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其中沟槽深度沿着曲线路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图6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大体上如图4中所示的图2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其中沟槽深度沿着曲线路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
图7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图2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其中沟槽深度沿曲线路径中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所述曲线路径具有比相应的谷更长延伸的峰。
图8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轮胎胎面的前视截面图,其中沿着顶侧和底侧的沟槽的布置提供布置在底部沟槽的顶部上的顶部沟槽,胎面的厚度布置在顶部沟槽和底部沟槽之间。
图9A是沿着线9A-9A获得的图8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该视图显示形成由沿着曲线或以另外方式可变的深度路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器分离的大致全深度沟槽的顶部和底部沟槽。
图9B是显示图9A中所示的胎面的替代实施例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显示在胎面的全厚度上延伸的全深度沟槽,胎面包括横越全深度沟槽延伸并且沿着曲线或以另外方式可变的深度路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连接器。连接器也具有沿着连接器的长度变化的厚度。
图10是图9A的胎面的俯视图,显示沿着胎面的顶侧布置的顶部纵向或圆周沟槽,暴露沟槽沿着胎面的顶侧形成表面空隙。
图11是沿着线11-11获得的图9A的胎面的俯视截面图,该视图显示沿着胎面的中间磨损层获得的顶部和底部沟槽,暴露沟槽沿着磨损层的顶侧形成表面空隙。
图12A是根据图1的替代实施例的、显示为布置在轮胎胎体的顶部上的图2的轮胎胎面的前视截面图,其中胎面的底部沟槽与布置在轮胎胎体中的胎面沟槽对准。
图12B是根据图1的替代实施例的、显示为布置在轮胎胎体的顶部上的图12A的替代轮胎胎面的前视截面图,其中顶部沟槽布置在胎面的底部沟槽的顶部上,所述底部沟槽的每一个在布置在轮胎胎体中的胎面沟槽之上被对准。
图13是具有在胎面的全深度或厚度上延伸的可变深度顶部沟槽的轮胎胎面的前视截面图。
图14是沿着线14-14获得的图13的胎面的侧视截面图,显示沿着顶侧和底侧之间的非线性路径纵向地延伸的顶部沟槽。
图15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图8中所示的轮胎胎面的部分前视截面图,轮胎胎面包括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非线性路径横向地或横着地延伸的连接器或分离器,路径大体上形成具有倒U形横截面的连接器。
图16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图8中所示的轮胎胎面的部分前视截面图,轮胎胎面包括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线性路径横向地延伸的连接器或分离器,当连接器沿着连接器长度纵向地延伸时连接器的横向取向旋转或变为角位移使得它的布置横越连接器的宽度横向地变化。
图17A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图8中所示的轮胎胎面的部分前视截面图,轮胎胎面包括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线性、横向倾斜路径横向地或横着地延伸的连接器或分离器,路径也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延伸。
图17B是图17A的胎面的替代,由此连接器在厚度和倾斜度上沿着连接器的长度变化。
图18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图8中所示的轮胎胎面的部分前视截面图,轮胎胎面包括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非线性路径横向地延伸的连接器或分离器,路径大体上形成具有V形横截面的连接器并且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延伸。
图19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图8中所示的轮胎胎面的部分前视截面图,轮胎胎面包括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线性、横向倾斜路径横向地延伸的连接器或分离器,路径也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延伸。
图20是根据替代实施例的图8中所示的轮胎胎面的部分前视截面图,轮胎胎面包括沿着横向相邻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非线性路径横向地延伸的连接器或分离器,路径也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延伸。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供用于在翻新轮胎的冷翻新或制造中使用的轮胎胎面。在冷翻新中,胎面例如在平模中被模制,并且在施加到轮胎胎体之前被预固化。新胎面可以在其施加到轮胎胎体上之前完全地或部分地固化以形成预固化胎面。随后,预固化胎面布置或放置在预先存在的或用过的轮胎胎体的顶部上。轮胎胎体可以由任何已知的手段预制以接收新胎面,例如通过从胎体抛光、磨削、打磨或切割以前的胎面。在将胎面施加到轮胎胎体之前,结合材料可以布置在新胎面和轮胎胎体之间以促进胎面和轮胎胎体之间的附着和结合。结合材料可以包括适合将新胎面结合到轮胎胎体的它的预期目的的任何已知材料。例如,联结材料可以包括粘合剂或通过硫化可固化的材料,例如天然或合成橡胶或任何其它弹性体和/或聚合材料,其被称为联络橡胶或缓冲胶。
轮胎胎面常常形成为包括沿着胎面的外侧或外面(即,顶侧或顶面)的胎面花纹以便在轮胎操作期间与地面接合。胎面花纹包括沿着顶侧布置的沟槽,其中这样的沟槽可以包括纵向和/或横向沟槽。当胎面沿着轮胎布置时纵向沟槽形成圆周沟槽。沿着顶侧布置的沟槽在本文中被称为外部或顶部沟槽(或外侧或顶侧沟槽)。这样的胎面还可以包括埋入式空隙,所述埋入式空隙包括沿着胎面的内侧(即,底侧或底面)布置的沟槽。这些沟槽在本文中被称为内部或底部沟槽(或内侧或底侧沟槽)并且也可以包括圆周和/或横向沟槽。参考图1-2,显示示例性翻新轮胎。翻新轮胎10包括布置在轮胎胎体14的顶部上的胎面12,结合材料15布置在胎面和轮胎胎体之间。胎面12包括顶侧或顶面16(即,外侧)和底侧或底面18(即,内侧)。胎面花纹沿着顶侧16布置,花纹由多个顶部沟槽20(即,顶侧沟槽)形成。沿着顶侧或顶面布置的顶部沟槽的暴露部分表示表面空隙,而沿着顶侧的剩余胎面表面形成接触表面以便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表面空隙大体上提供到达体积空隙的通路,所述体积空隙大体上等于从顶侧延伸到胎面中的空隙的体积。顶侧沟槽20包括纵向沟槽20long(至少当沿着轮胎胎体安装时,也称为圆周沟槽)和横向沟槽20lat。在环形布置在轮胎胎体14上之前,例如当在平模中形成时,纵向沟槽20long可以在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而不圆周地延伸。横向沟槽20lat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或横向方向上延伸。顶部沟槽20的布置可以形成沿着外侧16布置的胎面花纹块或元件22。肋24可以包括形成于横向间隔的纵向沟槽20long之间(参见固体肋24a)或纵向沟槽与胎面的横向侧之间的单胎面花纹块22,或沿着胎面的长度纵向地或圆周地布置的胎面花纹块的布置或阵列(参见肋24b)。
在图1-2中也显示底部沟槽26,所述底部沟槽与顶部沟槽20组合提供一个或多个埋入式磨损层,其中在足够的胎面已从胎面12磨损之后埋入式底部沟槽26变为暴露于磨损顶侧16。正如顶部沟槽20可以包括纵向或横向沟槽,底部沟槽26也可以包括横向或纵向沟槽。在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底部沟槽26包括显示为布置在顶部沟槽之间或顶部沟槽与胎面的横向侧之间的纵向沟槽。然而应当理解顶部沟槽20和底部沟槽26可以以任何其它布置相关地定位,所述布置包括邻近底部沟槽布置顶部沟槽-例如并排布置,或例如将顶部沟槽布置在底部沟槽的顶部上,其中顶部沟槽的宽度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底部沟槽宽度的顶部上。在特定实施例中,顶部或底部沟槽的整个宽度被对准以在顶部和底部沟槽中的另一个的宽度内延伸,其大体上由图8、15-19中的例子显示。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顶部沟槽的中心线与底部沟槽的中心线对准,其大体上由图8、15、16和18中的例子显示。尽管可能显示顶部和底部沟槽可以具有在胎面的厚度内延伸的可变深度,然而应当理解当顶部沟槽布置在底部沟槽的顶部上时,每个沟槽的深度可以保持恒定或一个可以变化。
在特定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胎面包括在胎面的厚度内在深度上变化的顶部和/或底部沟槽,换句话说,是可变深度沟槽。在这样的情况下,沟槽具有在胎面的厚度内在深度方向上变化的底部。在深度方向上延伸表示以一定深度延伸到胎面厚度中或内。应当理解任何磨损指示器或排石器可以从沟槽底部向外延伸,并且不形成沟槽底部的一部分使得具有沿着沟槽底部布置的磨损指示器和/或排石器的沟槽不形成可变深度沟槽。可变深度在期望位置提供附加胎面以控制胎面刚度。附加胎面或它的缺失也可以用于控制表面空隙含量,从而例如改变沿着胎面的顶部、接地侧存在的胎面和/或空隙表面的量,无论在新状态还是磨损状态下。换句话说,可变深度沟槽能够控制顶部和底部沟槽的量和在胎面的任何磨损阶段通过顶侧呈现的表面空隙和体积空隙。控制表面空隙也控制顶侧到达包含在暴露于顶侧的每个凹陷空隙内的体积空隙的通路。例如,一旦当胎面磨损时底部沟槽变为暴露于顶侧,顶侧现在具有到达被称为空隙体积的沟槽体积的通路。参考图1-2的实施例,顶部纵向沟槽20long和底部沟槽26是可变深度沟槽。无论是否存在顶部和底部沟槽,任何顶部和/或底部沟槽深度的可变性提供当轮胎磨损时演变的多磨损层胎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足够的胎面已从胎面12磨损之后可变深度埋入式底部沟槽26变为在不同纵向位置处暴露于胎面外侧16。在特定实施例中,当轮胎未磨损和磨损时外侧的表面空隙是大体上相同的,也就是说,当沿着初始磨损层布置时并且当沿着已磨损或下磨损层布置时沿着外侧的表面空隙是大体上相同的。在其它实施例中,沿着后续磨损层的已磨损顶侧布置的顶部和底部沟槽的表面空隙大约等于胎面的初始顶表面的表面空隙的75%至125%。例如,当轮胎磨损并且打滑深度减小时可能期望增加每个后续磨损层的表面空隙。
参考图2-6,可变深度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在最小深度Dmin和最大深度Dmax之间在深度上变化。一般而言,对于任何顶部或底部沟槽,最小深度Dmin可以为零,而最大深度Dmax可以等于或大致等于总胎面厚度T。在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顶部沟槽20long在布置在顶侧16之下的最小深度Dmin和布置在底侧18之上的胎面厚度内的最大深度Dmax之间在深度方向上变化。例如,顶部沟槽深度可以在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变化,在特定实施例中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的差大约等于或大于最大深度的10%。在其它变型中,在其它特定实施例中所述差可以大约等于或大于最大深度的25%、50%或75%。作为另一例子,底部沟槽可以在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变化,在特定实施例中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的差大约等于或大于最大深度的10%。在其它变型中,在其它特定实施例中所述差可以大约等于或大于最大深度的25%、50%或75%。作为另一例子,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底部沟槽的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的差可以为至少1毫米(mm)、2mm或5mm。
大致等于胎面厚度T的沟槽深度大体上表示胎面的很薄部分横越沟槽的宽度、例如分别沿着邻近胎面的顶侧或底侧的沟槽的顶部或底部部分延伸。该很薄部分例如可以足够薄使得当预制胎面以便施加到轮胎胎体时它可以被擦掉或磨掉。当顶部或底部沟槽在胎面全厚度T上延伸时,这样的沟槽的一部分暴露于胎面的相对侧。例如,如果可变深度底部沟槽26在胎面全厚度T上延伸,则沟槽的长度将破坏沿着胎面的顶侧16布置的表面以形成沿着胎面外表面的表面空隙。类似地,可变深度顶部沟槽20可以完全地延伸以破坏沿着底侧18布置的表面(即,底侧表面)从而形成沿着底侧的表面空隙。在图13中显示示例性可变、全深度顶部沟槽20long。这是可获得的,原因是对于每个这样的沟槽,沟槽深度变化。尽管图将全部的顶部和底部沟槽显示为可变深度沟槽,但是应当理解小于全部(即,一部分)的顶部和/或底部沟槽可以包括可变深度沟槽。
任何顶部或底部沟槽20、26的深度的可变性可以根据需要变化,其包括沿着任何线性或非线性路径纵向地延伸(即,每个可以线性地或非线性地在深度方向上变化)。例如,参考图3-4,显示了可变深度底部沟槽26和可变深度顶部沟槽20,每个具有沿着限定纵向沟槽剖面(沿着在深度方向上并且在沟槽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平面观察,例如对于纵向沟槽在图3-6中显示)的路径纵向地延伸的相应深度D26、D20(或沟槽底部)。作为另一例子,参考图3-4,纵向沟槽剖面沿着表示阶梯函数的非线性路径延伸,所述非线性路径包括多个直线段。由直线段组成的非线性路径也包括曲折路径。作为另一例子,参考图5-6,底部沟槽26的深度D26和顶部沟槽20的深度D20显示为在表示波函数的非线性、曲线路径中纵向地延伸以提供特定深度剖面。特别地,图5-6中的每个沟槽的深度方向路径是重复、正弦路径,由此沟槽深度沿着由一致重复函数限定的一致交替、重复路径延伸。上述的任何沟槽可以被描述为具有在任何方向或可以是线性或非线性的路径上纵向地延伸的最大深度或沟槽底部。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布置在沟槽底部之下的胎面可以具有一致厚度并且可以在厚度上从零到大约4mm变化,其包括提供大约等于胎面全厚度的有效沟槽深度。因此,应当理解每个沟槽的深度(例如,最大深度Dmax或沟槽底部)可以在任何期望的线性或非线性路径中纵向地延伸以形成可变深度沟槽。
对于图3-6中所示的任何可变深度沟槽总深度或最大深度延伸所沿着的纵向路径可以被描述为波动或交替路径,其中每个路径的最大深度在通过胎面的厚度的各种峰30和谷32之间波动。对于顶部沟槽20,峰30表示路径从减小深度的路径过渡到增加深度的路径的位置,而谷32表示路径从增加深度的路径过渡到减小深度的路径的位置。对于底部沟槽20,峰30表示路径从增加深度的路径过渡到减小深度的路径的位置,而谷32表示路径从减小深度的路径过渡到增加深度的路径的位置。应当理解路径内的所有峰30可以布置在相同深度处,例如在图3-6中显示,或者在其它变型中,任何峰30的深度可以不同于布置在路径(未显示)内的另一峰。对于布置在路径内的所有谷32可以同样如此。所以,对于任何可变深度沟槽,峰均可以布置在相同或不同深度处,并且谷均可以布置在相同或不同深度处。例如参考图3-6,顶部沟槽20的峰30是最小沟槽深度D20,min的位置,而顶部沟槽20的谷32是最大深度D20,max的位置。此外,底部沟槽26的峰30是最大沟槽深度D26,max的位置,而底部沟槽26的谷32是最小深度D26,min的位置。
在图3-6所示的路径的每一个中,沟槽深度沿着一致交替路径延伸,其中沟槽深度在峰和谷之间一致地交替(图3-4中的阶梯函数路径,以及图5-6中的曲线、正弦路径)。然而,如上所述,波动路径可以不一致地波动。例如在其它实施例中,深度方向路径可以使得峰比谷在幅度上更大或者在长度上更大,反之亦然。作为另一例子,参考图7,峰30可以在朝着较短持续谷32交替之前持续较长距离,反之亦然。在某些实施例中,当位于下部沟槽正上方的上部沟槽之间的连接部分(即,连接器)随着连接部分在长度方向上延伸而厚度可以变化,或者换句话说,沿着纵向路径不保持恒定,例如目的是减小在磨损过程期间出现的沟槽的非空隙部分。例如,参考图9A,连接器28具有恒定厚度,而图9B中的连接部分具有沿着连接器28的长度的可变厚度,但是每个连接部分在胎面厚度内以可变深度延伸。由于类似的原因,连接部分的宽度方向延伸可以在胎面的厚度内在高程和/或厚度上变化。在任何情况下,沟槽底部延伸所沿着的路径可以包括可以在任何任意或恒定重复路径中波动的任何期望路径。例如当期望改变胎面刚度或硬度、提供特定的表面或体积空隙布置或改善例如胎面的噪声特性时,提供以任何期望方式波动的沟槽可以提供具有某些期望性质的胎面花纹。
作为可变深度沟槽的替代描述,峰可以称为顶部或底部沟槽的升高部分,并且谷可以称为顶部或底部沟槽的凹陷。例如,参考图3-6中的顶部沟槽20,峰30表示从最大沟槽深度Dmax或沟槽底部朝着顶侧16向外延伸的每个顶部沟槽20的升高区域或部分。相反地,谷32表示从最小沟槽深度Dmin朝着底侧18更深地延伸到胎面厚度T中的凹陷。关于底部沟槽26,峰30表示从最小沟槽深度Dmin朝着顶侧16延伸到胎面厚度T中的凹陷,而谷32表示从最大沟槽深度Dmax朝着底侧18向外延伸的沟槽的升高部分。
参考图2,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具有宽度W。应当理解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宽度W可以包括当每个沟槽沿着胎面长度纵向地延伸时和/或当每个沟槽在胎面厚度T内在深度方向上延伸时可以保持恒定或变化的任何期望宽度。例如,参考顶部沟槽20,当每个沟槽延伸到胎面厚度T中时这样的沟槽在宽度W上变窄。作为另一例子,当每个沟槽延伸到胎面厚度T中时底部沟槽26变宽,其可以被称为具有负拔模角的沟槽。
例如在改善胎面性能、例如胎面刚度、空隙布置和噪声特性的额外尝试中,也应当理解沿着顶侧16和/或底侧18的任何沟槽20、26可以相对于其它沟槽具有不同的深度和纵向延伸深度方向剖面。也应当理解每个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相对于其它顶部和底部沟槽的布置可以根据需要变化以获得任何期望的胎面特性。例如,横向间隔的可变深度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可以布置成彼此重叠。例如,参考图4和6,可以看到横向间隔的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在胎面厚度T内在深度方向上彼此重叠达到距离Do,也就是说,其中底部沟槽26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在顶部沟槽20所延伸的下方的深度。该重叠距离Do可以包括从零到胎面全厚度T的任何期望距离。此外,横向间隔的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例如可以间歇地或周期性地重叠,其在图4和6中显示。也应当理解横向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可以在沟槽20、26之一或两者的整个长度上重叠。在这样的布置中,重叠深度Do可以变化或保持恒定。
可以大体上通过在纵向方向上和/或在深度方向上相对于胎面厚度内的底部沟槽26的纵向/深度方向剖面的至少一部分不对准或移位顶部沟槽20的沟槽底部的纵向延伸程度或深度方向延伸程度(也称为“纵向/深度方向剖面”)获得重叠。例如,图4显示在底部沟槽26的至少一部分之下在深度方向上移位的顶部沟槽20的纵向/深度方向剖面。作为另一例子,参考图4和6,可以通过将顶部沟槽20的峰30布置在相邻底部沟槽26的相邻峰30之间在横向相邻的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之间获得重叠,反之亦然(通过大体上将顶部沟槽20的谷32布置在相邻底部沟槽26的相邻谷32之间)。特别地,参考图6,顶部沟槽20的峰30与底部沟槽26的谷32纵向地对准,而顶部沟槽20的谷32与底部沟槽26的峰30纵向地对准。
应当理解重叠的、横向间隔开的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纵向/深度方向剖面可以沿着相似形状的路径或不相似形状的路径延伸。例如,参考图4,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纵向/深度方向剖面沿着相似形状的路径延伸,但是由于路径相对于彼此在深度方向上并且在纵向上移位,因此当路径在纵向上并且在深度方向上不对准时深度重叠。在图6中也显示相似的路径,由此所述路径纵向地移位从而不对准路径并且产生路径的深度方向重叠。特别地,图6的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曲线路径移位半个相位使得每个沟槽20、26的最小深度D20,min、D26,min与另一沟槽20、26的最大深度D20,max、D26,max纵向地对准。然而应当理解相邻的顶部和底部可变深度沟槽20、26可以具有沿着相同路径延伸并且在纵向上和深度方向上大致对准的纵向/深度方向剖面。也应当理解一组n个沟槽20、26例如可以相对于彼此纵向地移位一个或半个周期长度除以n,从而获得围绕轮胎的圆周的恒定平均沟槽效果。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顶部和底部沟槽的布置形成具有多个磨损层的胎面,当胎面从胎面外侧磨损深入胎面厚度中时磨损层变为暴露。例如,参考图4,所示的胎面包括5个磨损层L1、L2、L3、L4和L5。第一磨损层L1是新磨损层,而当外侧的外表面通过(一个或多个)上层磨损时剩余的磨损层变为暴露。在图6中,根据另一实施例,顶部和底部沟槽的布置形成具有三个磨损层的L1、L2和L3的胎面。应当理解使用本文中所述的底部沟槽可获得具有任何数量的磨损层的胎面。通过使用本文中所述的可变深度沟槽,沿着与每个磨损层关联的每个顶侧或顶面布置的表面空隙可以更好地被控制。当顶部和/或底部沟槽例如具有如沿着线性或曲线路径变化的深度时,可以说胎面具有连续地演变或变化的多个磨损层。
如上所述,顶部或底部沟槽可以大致在胎面的全深度或厚度上延伸。当沟槽是可变深度沟槽时这是可获得的,所述可变深度沟槽可以包括横越沟槽延伸的可变深度连接器以将附加刚度提供给胎面,如上所述。可变深度连接器具有在胎面的厚度内在深度上变化的顶侧或底侧中的至少一个。在深度上变化的顶侧或底侧的每一个可以波动或交替。每个可变深度连接器具有当连接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时可以保持恒定或变化的厚度。参考图8-9A,胎面显示为具有大致全深度沟槽3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大致全深度沟槽大致在胎面的全厚度T上延伸并且包括横越沟槽的宽度延伸的薄可变深度连接器或分离器以分离顶部和底部沟槽。可以说大致全深度沟槽34包括布置在可变深度顶部沟槽20之下的可变深度底部沟槽26,连接器28布置在顶部和底部沟槽之间。换句话说,大致全深度沟槽34包括可变深度连接器28(即,其布置在胎面的厚度内在深度方向上变化的连接器)。可变深度连接器28布置在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之间。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中的至少一个或两者是可变深度沟槽,原因是当连接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时至少连接器28的顶部或底部在深度上变化。正如可变深度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长度方向延伸,如上面关于图2-7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可以包括任何非线性路径,所述非线性路径例如可以包括曲线路径或由多个直线段组成的路径(例如,曲折或阶梯形路径)。例如在图9A中,连接器28在正弦、曲线路径中纵向地延伸。该连接器自身可以在纵向或横向路径中在厚度上变化,这也可以导致可变深度连接器。横向路径在连接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在图9B中显示可变厚度的示例性连接器。
应当理解连接器28也可以在分离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任何路径中横向地(即,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所述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可以包括或不包括可变深度沟槽。在图8中,连接器横向地延伸而没有深度的任何变化(即,在大体垂直于胎面的径向或深度方向的方向上或在胎面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横向中心线的方向上)。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器可以在横向方向和/或纵向方向上沿着在深度上变化的路径延伸。为了示例性目的在图15-20中显示横向变化连接器28的不同实施例。可变深度连接器可以沿着任何线性或非线性路径延伸。例如在图15中,连接器28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20、26之间的非线性路径横向地延伸,路径大体上形成具有倒U形横截面的连接器。可以说顶部沟槽嵌套在底部沟槽的顶部上,因为在顶部沟槽随着胎面磨损被消除之前底部沟槽将变为暴露。孔口40显示为延伸通过连接器厚度并且在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之间流体连通,使得顶部和底部沟槽之间的气体或流体压力可以均衡,或使得底部沟槽内的气体可以排出到顶部沟槽,反之亦然。多个孔口40可以沿着本文中所述或预期的任何连接器28的长度布置。孔口40例如可以形成孔或纵向延伸狭缝。在图16中,连接器28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线性路径横向地或横着地延伸,当连接器沿着连接器长度纵向地延伸时连接器的横向取向旋转或变为角位移使得它的布置横越连接器的宽度横向地变化。图18描绘沿着非线性路径横向地延伸的连接器28,所述非线性路径大体上形成具有V形横截面的连接器并且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16、18之间延伸。可以看到当连接器纵向地延伸时连接器在胎面厚度内在高程上竖直地变化。
在图17A中,连接器28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20、26之间的线性、横向倾斜路径横向地延伸。连接器也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16、18之间延伸,但是在其它变型中,这样的连接器可以不从顶侧或底侧16、18之一或两者延伸。在该实施例中,连接器取向在胎面的长度方向上保持恒定。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当连接器纵向地延伸时任何连接器28的取向可以变化。例如,参考图17B,连接器28具有可变厚度,使得当每个沟槽在深度上减小时连接器厚度增加,由此减小连接器的径向倾斜度。任何连接器的取向也可以由于任何沟槽的宽度的任何变化而变化。
现在参考图19,连接器28沿着堆叠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线性、横向倾斜路径横向地延伸,路径也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之间延伸。最后,在图20中,连接器28沿着横向相邻的顶部和底部纵向沟槽之间的非线性路径横向地延伸,路径也在胎面的内侧和外侧16、18之间延伸并且包括在垂直于顶侧和底侧16、18的方向上径向地延伸的中心部分。可以说图15-19中的堆叠的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也相邻地布置,连接器布置在顶部和底部沟槽之间或分离顶部和底部沟槽。由连接器分离的两个或更多个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可以相邻地布置。例如,在图15-20中显示顶部和底部沟槽的相邻对,其可以在胎面厚度内在波动(即,可变深度)路径中或在恒定深度路径中在长度方向上(即,纵向地)延伸。相邻布置的沟槽20、26靠近地布置成使得当顶部沟槽被磨掉时,底部沟槽代替或更换下磨损层中的顶部沟槽。例如,在特定实施例中,当分离沟槽的连接器28具有大约5mm或更小的厚度时沟槽20、26彼此相邻。在其它实施例中,例如连接器28具有等于或小于沟槽20、26中的一个的沟槽深度的厚度。
因此,连接器28可以沿着分离顶部和底部沟槽的任何期望路径横向地延伸,其中这样的沟槽可以以径向堆叠布置(即,彼此堆叠)进行布置或彼此横向地相邻。此外,可以通过当连接器纵向地延伸时改变连接器的横截面形状和取向获得任何连接器28的深度方向布置的变化。通过使用在横向方向上在深度方向上变化(即,在胎面的厚度内在深度上变化)的连接器28,可以进一步控制胎面内的空隙的布置,使得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不同部分可以变为在胎面的不同磨损深度暴露以控制沿着胎面的外、接地侧的表面空隙。也可以通过改变连接器28的厚度获得顶部和底部沟槽的该可变暴露。通过提供可变深度连接器,沟槽可以沿着沟槽的长度保持连续,而沟槽的宽度变化,如图17A、17B、17C和18中示例性地所示,或者保持大体恒定,如图15、16、19和20中示例性地所示。
继续参考图9A,例如当连接器28足够薄或者当连接器的足够薄部分29沿着顶侧和/或底侧16、18布置时,顶部和底部沟槽布置通过连接器28形成大体全深度沟槽34。连接器部分29可以与连接器28的厚度相同,或者可以比连接器28更薄或更厚。当连接器部分29被去除时大致全深度沟槽34可以变为全深度沟槽。在轮胎操作期间的胎面使用之前在从模具去除胎面期间或之后(即,当脱模时)当去除连接器部分29时可以发生去除以沿着相应的顶侧或底侧16、18形成空隙或开口36。这可以通过简单地从胎面牵拉部分29或通过使用打磨或切割操作从胎面切割或打磨该部分而实现,所述操作可以包括使用打磨工具、例如抛光或磨削工具、切割工具、例如刀具。应当理解连接器部分29可以由形成于胎面模具内的相应腔有意地形成。也应当理解可以在模制操作期间当模具的相对部分充分地彼此闭合在彼此上乃至进入彼此中以防止连接器部分29的形成时形成连接器部分29,由此代替沿着相应的顶侧或底侧形成开口36,溢料模具沿着顶侧或底侧延伸以形成薄连接器部分29。在其它情况下,参考图9B,模制操作可以便于不连续连接器28的形成,由此空隙或开口36沿着任何顶侧或底侧16、18形成(即,模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全深度沟槽34模制到胎面中,代替大致全深度沟槽。显示为具有不连续波动连接器28(其具有沿着任何胎面外侧16、18布置的不连续部38)的模制胎面12也可以表示模制有沿着胎面的外侧16、18布置的连接器部分29的胎面,其中连接器部分29随后根据材料去除过程被去除,如先前所述。连接器28也显示为具有可变厚度,也就是当连接器纵向地延伸时沿着连接器的长度变化的厚度,但是所述连接器可以以恒定厚度在长度方向上延伸。应当理解连接器28可以在高程上根据重复函数或沿着任何其它任意、非重复路径上下地波动。
关于图8-9B所述的、具有波动连接器28的胎面的特征在于具有演变磨损层,正如关于图2-7所述。参考图10-11,在新的截面图中显示胎面的俯视图以证明当胎面通过胎面和连接器28的厚度磨损时沟槽36如何从顶部沟槽20到底部沟槽26演变。通过使用波动连接器28,可以形成更薄的胎面,原因是当连接器部分29或空隙36沿着胎面的顶侧和/或底侧16、18布置以提供大致全深度或全深度沟槽时连接器为胎面提供足够的刚性和完整性。例如,本发明允许在胎面的寿命期间沿着胎面的顶、外侧选择性地暴露任何数量的沟槽。应当注意的是图中所示的沟槽具有恒定宽度并且在线性路径中纵向地延伸。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可变深度沟槽可以在宽度上变化并且在任何线性或非线性路径中纵向地延伸。例如在图2所示的特定实施例中,可以预见沟槽的波动可以使得在任何指定磨损状态下,顶部沟槽20或底部沟槽26可以暴露于顶侧16。
通过使用本文中所述的创新特征,胎面可以比现有的胎面更薄地形成,同时保持胎面刚度、更好地控制空隙布置并且解决任何噪声问题等。当翻新轮胎胎体时更薄的胎面可能是有用的,由此旧胎面的一部分保留在轮胎胎体上。由于旧胎面的一部分保留,因此当翻新时可以使用更薄的胎面以减少浪费。不仅去除更少的旧胎面,而且使用更少的材料以形成新胎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旧胎面的一部分保留时,旧胎面中的沟槽也可以保留。因此,可以使用具有底部沟槽的新胎面,底部沟槽与轮胎胎体中的现有的胎面沟槽对准。例如,参考图12A和12B,使用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的更薄胎面12布置在具有磨损胎面层15a的轮胎胎体14的顶部上,磨损胎面层包括磨损沟槽15b。具体地,在图12A中,图2的胎面沿着轮胎胎体14布置,底部沟槽26在磨损沟槽15b的顶部上横向地对准。在图12B中,类似于图8中所示的胎面的轮胎胎面12布置在轮胎胎体14的顶部上,可变深度顶部沟槽20布置在胎面12内的可变深度底部沟槽26的顶部上。胎面12也相对于轮胎胎体14布置成使得底部沟槽26与磨损沟槽16b对准。然而应当理解本文中所述或预期的任何胎面可以布置在轮胎胎体14的顶部上,无论这样的胎体是否包括磨损胎面沟槽15b。但是通过使用具有顶部和底部沟槽20、26或大致全深度或全深度沟槽34的胎面,任何旧沟槽15b可以在翻新轮胎中保持有用。在轮胎上使用之前,本文中的上述和预期的任何胎面环形地围绕轮胎胎体布置或布置在轮胎胎体的顶部上并且与其结合以形成翻新轮胎。因此,本发明包括形成翻新轮胎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包括提供上面所述和预期的任何轮胎胎面。在特定实施例中,所提供的胎面具有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的厚度,该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胎面还包括顶部沟槽,所述顶部沟槽从胎面的顶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胎面中,由此顶部沟槽的底部布置在离顶侧的可变深度处,或底部沟槽,所述底部沟槽从胎面的底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胎面中,由此底部沟槽的底部布置在离底侧的可变深度处。
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提供轮胎胎体的步骤,轮胎胎体包括预先存在的胎面层。预先存在的胎面层可以包括布置在其中的沟槽,例如从预先存在的胎面层的顶侧延伸到预先存在的胎面层的厚度中的纵向沟槽。例如当层已暴露于非均匀磨损时,预先存在的胎面层可以具有恒定厚度或可变厚度。布置在预先存在的胎面层内的任何沟槽可以初始地形成于其中或者可以随后在将新胎面层布置在轮胎胎体的顶部上之前由打磨或切割操作形成于其中。也在施加新胎面层之前,预先存在的胎面层可以被预制,例如通过清洁预先存在的胎面层和/或通过从预先存在的胎面层去除胎面材料的任何已知手段从预先存在的胎面层去除材料。这样的手段可以包括使用任何打磨、抛光或磨削操作。
这样的方法的特定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在施加新的胎面层之前将结合层施加到预先存在的胎面层的顶部上的步骤。结合层由可固化的任何弹性体或聚合材料形成。结合层可以通过任何已知手段、例如通过挤出被施加。
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轮胎胎面布置在轮胎胎体的顶部上使得布置在轮胎胎面内的顶部或底部沟槽布置在设在轮胎胎体的预先存在的胎面层中的沟槽的顶部上的步骤。然而应当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顶部或底部沟槽不布置在预先存在的胎面层的沟槽的顶部上。
这样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将轮胎胎面结合到轮胎胎体的步骤。该步骤可以通过用于将胎面固化到轮胎胎体的任何已知手段实现。例如,已组装的翻新轮胎(即,轮胎胎体具有施加到它的胎面)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固化膜内并且插入高压釜中以将热和压力施加到已组装的翻新轮胎。
尽管已参考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这样的描述是作为示例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和内容将仅仅由附带的权利要求的术语限定。

Claims (31)

1.一种多磨损层轮胎胎面,其包括:
厚度,所述厚度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以及
顶部沟槽,所述顶部沟槽从所述顶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所述顶部沟槽具有沟槽底部,所述沟槽底部在所述胎面厚度内在深度方向上变化以形成多个磨损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沿着所述顶部沟槽的长度在深度方向上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在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变化,所述最小深度和所述最大深度之间的差等于或大于所述最大深度的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的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的差为至少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深度在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变化,所述最大深度至少大致等于所述胎面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还包括:
底部沟槽,所述底部沟槽从所述底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所述底部沟槽具有在深度方向上变化的沟槽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底部沟槽沿着所述底部沟槽的长度在深度方向上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底部沟槽的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的差为至少2m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底部沟槽深度在最小深度和最大深度之间变化,所述最大深度大致等于所述胎面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邻近所述底部沟槽定位,所述顶部沟槽和所述底部沟槽由连接器分离,所述连接器包括所述胎面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定位在所述底部沟槽的顶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连接器横越所述顶部沟槽或所述底部沟槽中的至少一个的全宽度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分离所述顶部沟槽和所述底部沟槽的所述连接器具有在所述胎面厚度内在深度方向上变化的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连接器厚度沿着所述连接器的长度纵向地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连接器厚度沿着所述连接器的宽度横向地变化。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分离所述顶部沟槽和所述底部沟槽的所述连接器具有纵向地和横向地延伸的恒定厚度。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的深度沿着在峰和谷之间交替的第一路径延伸并且所述底部沟槽的深度沿着也在峰和谷之间交替的第二路径延伸,所述第一路径相对于所述第二路径纵向地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路径的峰纵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路径的谷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的深度沿着在峰和谷之间交替的第一路径延伸并且第二顶部沟槽的深度沿着也在峰和谷之间交替的第二路径延伸,所述第一路径相对于所述第二路径纵向地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路径的峰纵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路径的谷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底部沟槽的深度沿着在峰和谷之间交替的第一路径延伸并且第二底部沟槽的深度沿着也在峰和谷之间交替的第二路径延伸,所述第一路径相对于所述第二路径纵向地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路径的峰纵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二路径的谷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轮胎胎面是结合到用过的轮胎胎体的新的预固化胎面。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轮胎胎面是结合到用过的轮胎胎体的新的预固化胎面,所述顶部沟槽或所述底部沟槽布置在设在所述轮胎胎体的预先存在的胎面层中的沟槽的顶部上。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胎面包括布置在所述顶侧之下的、位于所述胎面厚度内的特定深度处的磨损层,其中所述磨损层形成所述胎面的磨损顶侧并且所述底部沟槽沿着后续磨损层的磨损顶侧不连续地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沿着后续磨损层的磨损顶侧不连续地延伸。
24.一种形成翻新轮胎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轮胎胎面,所述轮胎胎面具有:
厚度,所述厚度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以及
顶部沟槽,所述顶部沟槽从所述胎面的所述顶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中,由此所述顶部沟槽的底部布置在离所述顶侧的可变深度处,或底部沟槽,所述底部沟槽从所述胎面的所述底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中,由此所述底部沟槽的底部布置在离所述底侧的可变深度处;
将所述轮胎胎面布置在所述轮胎胎体的顶部上;以及
将所述轮胎胎面结合到所述轮胎胎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将所述轮胎胎面布置在所述轮胎胎体的顶部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轮胎胎面布置在所述轮胎胎体的顶部上使得布置在所述轮胎胎面内的所述顶部沟槽或所述底部沟槽布置在设在所述轮胎胎体的预先存在的胎面层中的沟槽的顶部上。
26.一种多磨损层轮胎胎面,其包括:
厚度,所述厚度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
从所述顶侧以特定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顶部沟槽;以及
从所述底侧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一个或多个底部沟槽,所述一个或多个底部沟槽均具有底部,当所述底部的每一个沿着所述胎面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时所述底部在深度方向上变化。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在深度方向上以可变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
28.一种多磨损层轮胎胎面,其包括:
厚度,所述厚度由配置成在轮胎操作期间接合地面的顶侧和配置成用于附连到轮胎胎体的底侧在深度方向上界定,所述厚度在相对侧缘之间横向地并且在所述胎面的长度方向上纵向地延伸;
从所述顶侧以特定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顶部沟槽和相邻布置的、从所述底侧以特定深度延伸到所述胎面厚度中的底部沟槽;以及
分离相邻的顶部沟槽和底部沟槽的连接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顶部沟槽布置在所述底部沟槽的顶部上,所述连接器包括在所述顶部沟槽的宽度和所述底部沟槽的宽度之间横向地延伸的所述胎面的厚度。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所述连接器具有厚度,当所述连接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时所述厚度保持恒定。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轮胎胎面,其中分离所述顶部沟槽和所述底部沟槽的所述连接器具有厚度,当所述连接器在长度方向上延伸时所述厚度在所述胎面厚度内在深度方向上变化。
CN201180074508.0A 2011-10-31 2011-10-31 用于翻新轮胎的多磨损层胎面中的可变高度沟槽 Pending CN1039875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1/058684 WO2013066309A1 (en) 2011-10-31 2011-10-31 Variable height grooves in multiple wear layer treads for retreaded tir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7537A true CN103987537A (zh) 2014-08-13

Family

ID=48192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4508.0A Pending CN103987537A (zh) 2011-10-31 2011-10-31 用于翻新轮胎的多磨损层胎面中的可变高度沟槽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61938A1 (zh)
EP (1) EP2773518A4 (zh)
CN (1) CN103987537A (zh)
AU (1) AU2011380539A1 (zh)
IN (1) IN2014DN03085A (zh)
MX (1) MX2014004901A (zh)
RU (1) RU2014122191A (zh)
WO (1) WO201306630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433A (zh) * 2016-12-28 2019-08-13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重型货物车辆轮胎的胎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0888A4 (en) * 2011-12-14 2016-01-13 Michelin Rech Tech DIAGONAL MATRIX OF FLARE-SUMMIT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IRES
WO2015030825A1 (en) 2013-08-30 2015-03-05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Methods for forming a retreaded tire
FR3014022B1 (fr) 2013-12-02 2016-07-08 Michelin & Cie Bande de roulement evolutive pour pneu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5099A (en) * 1984-02-27 1989-09-1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s with variable depth grooves
US5439040A (en) * 1992-12-16 1995-08-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including a tread with tie bars
US5603366A (en) * 1988-03-29 1997-02-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recure tread for retread tire
JP2010052453A (ja) * 2008-08-26 2010-03-11 Bridgestone Corp プレキュアトレッ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更生タイヤ
WO2011002446A1 (en) * 2009-06-30 2011-01-06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Tread band for retreaded tire
WO2011039194A1 (fr) * 2009-09-29 2011-04-07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 de rigidite amelioree
CN102149548A (zh) * 2008-09-11 2011-08-10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表面面积的轮胎胎面和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19300A (en) * 1983-11-30 1986-10-2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 tread
JPH04113905A (ja) * 1990-09-05 1992-04-15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用プレキュアトレッ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タイヤならびにその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DE4107916A1 (de) * 1991-03-12 1992-09-17 Continental Ag Fahrzeugreifen mit wellenfoermigen laengsrillen
JPH05155202A (ja) * 1991-12-09 1993-06-22 Bridgestone Corp タイヤ用プレキュアトレ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更生タイヤ
JP5132956B2 (ja) * 2007-03-14 2013-01-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695655B2 (en) * 2007-10-15 2014-04-15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 with tread wear indicator
US8636044B2 (en) * 2009-06-30 2014-01-28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Reduced weight precured tread band for retreaded tire
WO2011022445A2 (en) * 2009-08-19 2011-02-24 Zeus Scientific, Inc. Improved multiplexed, microparticle-based assay for antibodies to antigen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65099A (en) * 1984-02-27 1989-09-12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treads with variable depth grooves
US5603366A (en) * 1988-03-29 1997-02-1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recure tread for retread tire
US5439040A (en) * 1992-12-16 1995-08-08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radial tire including a tread with tie bars
JP2010052453A (ja) * 2008-08-26 2010-03-11 Bridgestone Corp プレキュアトレッ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更生タイヤ
CN102149548A (zh) * 2008-09-11 2011-08-10 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变表面面积的轮胎胎面和轮胎
WO2011002446A1 (en) * 2009-06-30 2011-01-06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Tread band for retreaded tire
WO2011039194A1 (fr) * 2009-09-29 2011-04-07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 de rigidite ameliore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433A (zh) * 2016-12-28 2019-08-13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重型货物车辆轮胎的胎面
CN110121433B (zh) * 2016-12-28 2021-03-12 米其林企业总公司 用于重型货物车辆轮胎的胎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66309A1 (en) 2013-05-10
IN2014DN03085A (zh) 2015-05-15
US20140261938A1 (en) 2014-09-18
EP2773518A4 (en) 2016-03-30
AU2011380539A1 (en) 2014-05-22
MX2014004901A (es) 2014-05-28
EP2773518A1 (en) 2014-09-10
RU2014122191A (ru) 2015-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109C (zh) 充气轮胎
US9561630B2 (en) Tread including at least one wavy groov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4334371B (zh) 重型货车从动轴轮胎胎面及具有该胎面的重型货车轮胎
JP4460075B2 (ja) タイヤトレッド用のトレッドパターンおよび金型
CN103180152B (zh) 具有多个耐磨层的轮胎胎面
EP3201011B1 (en) A tire tread comprising variable thickness sipes with multiple areas of reduced thickness
US20100078107A1 (en) Tread Comprising Dual Orientation Incisions
CN103282215B (zh) 用于翻新轮胎的方法
CN102196923B (zh) 用于保持轮胎胎面中的空隙的特性部件
US20110180191A1 (en) Undulated progressive tire mold element
CN102458812B (zh) 用于翻新轮胎的重量减小的预固化胎面带
CN104080621A (zh) 模制在浸没的胎面空隙中的突出特征结构
US20060144492A1 (en) Tire tread having a tread block with an undercut design
JP2016037243A (ja) 非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501769A (ja) 切り込み及び空所を有するスノータイヤ用トレッド
CN103987537A (zh) 用于翻新轮胎的多磨损层胎面中的可变高度沟槽
CN102686416A (zh) 具有低滚动摩擦的轮胎
CN102239057A (zh) 轮胎胎面
CN109562652B (zh) 重型卡车轮胎胎面和重型卡车轮胎
US7048344B2 (en) Endless track for a track-propelled vehicle
CN102834277B (zh) 用于翻新轮胎的胎面带
EP2344350B1 (en) Tyre for vehicle wheels
CN103889737A (zh) 用于翻新轮胎的凹入可去除胎面部分
EP3145730B1 (en) Tire profile and molding form
JP200909625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7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