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2757A - 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2757A
CN103982757A CN201310425035.5A CN201310425035A CN103982757A CN 103982757 A CN103982757 A CN 103982757A CN 201310425035 A CN201310425035 A CN 201310425035A CN 103982757 A CN103982757 A CN 103982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rotor
support
respect
bas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50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清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VELBON SEIKI KOGYO
Velbon KK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VELBON SEIKI KOGY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436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7795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VELBON SEIKI KOGYO filed Critical NIHON VELBON SEIKI KOGYO
Publication of CN103982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27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使用被支撑物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1)具备安装于支脚装置的底座体(31)。在底座体(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有转动体(32),该转动体(32)通过转动而成为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在转动体(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有支撑体(33),该支撑体(33)通过转动而成为纵用状态和横用状态。在转动体(32)为倒伏状态且支撑体(33)为横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横向姿势使用被该支撑体(33)支撑的作为被支撑物的照相机。在转动体(32)为立起状态且支撑体(33)为纵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纵向姿势使用被该支撑体(33)支撑的照相机。

Description

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稳定地使用被支撑物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云台等支撑装置。
该现有的支撑装置具备:底座体,其安装于支脚装置;摇摄转动体,其以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体;倾斜转动体,其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该摇摄转动体;以及支撑体,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倾斜转动体,并通过转动而成为纵用状态和横用状态。
并且,在支撑体的横用状态时(横向位置拍摄时),以横向姿势(横向位置)使用被该支撑体支撑的照相机等被支撑物,另外,在支撑体的纵用状态时(纵向位置拍摄时),以纵向姿势(纵向位置)使用被该支撑体支撑的照相机等被支撑物。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6612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现有的支撑装置中,在以纵向姿势使用例如照相机等被支撑物时,被支撑物的重心从支脚装置的中心大幅偏移,被支撑物的使用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使用被支撑物的支撑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支撑装置具备:底座体,其安装于支脚装置;转动体,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体,且通过转动而成为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以及支撑体,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该转动体,且通过转动而成为纵用状态和横用状态,在所述转动体为倒伏状态且所述支撑体为横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横向姿势使用被该横用状态的支撑体支撑的被支撑物,在所述转动体为立起状态且所述支撑体为纵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纵向姿势使用被该纵用状态的支撑体支撑的被支撑物。
技术方案2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支撑装置中,转动体通过相对于底座体向上方转动90度而成为立起状态,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底座体向下方转动90度而成为倒伏状态,支撑体通过相对于所述转动体向一个方向转动180度而成为纵用状态,并通过相对于所述转动体向另一个方向转动180度而成为横用状态。
技术方案3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支撑装置中,具备:第1操作体,其用于相对于底座体对转动体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和第2操作体,其用于相对于所述转动体对支撑体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
技术方案4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中,支撑体具有:支撑主体部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转动体;和装卸部件,其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主体部件进行装卸,且固定于被支撑物,所述装卸部件无论是在第1状态和从该第1状态起转动90度的第2状态中的哪一状态下,都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主体部件进行装卸。
技术方案5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中,底座体具有能够载置于被载置部上的载置面。
技术方案6所述的支撑装置为,在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中,底座体具有云台功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转动体为倒伏状态且支撑体为横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横向姿势使用被该横用状态的支撑体支撑的被支撑物,在转动体为立起状态且支撑体为纵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纵向姿势使用被该纵用状态的支撑体支撑的被支撑物,因此,无论在哪一情况下都能够稳定地使用被支撑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该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该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该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该支撑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该支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该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横向位置拍摄)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该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纵向位置拍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该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近距离拍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该支撑装置的后视图。
图13是沿图1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4是该支撑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该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横向位置拍摄)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该支撑装置的使用状态(纵向位置拍摄)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支撑装置;
2:作为被支撑物的照相机;
3:支脚装置;
31:底座体;
31a:载置面;
32:转动体;
33:支撑体;
36:第1操作体;
37:第2操作体;
71:支撑主体部件;
72:装卸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中的标号1是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1是对作为被支撑物的照相机2进行支撑的装置,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例如照相机用的支脚装置3的上端部来使用。
另外,这一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1在近距离拍摄时等不安装于支脚装置3,也能够将其自身直接载置于例如作为被载置部的被载置台的上表面上来使用(参照图10)。
如图8至图10所示,照相机2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的长方体状的照相机主体部6,圆柱状的镜头部7从该照相机主体部6的前表面朝向前方突出。另外,在照相机主体部6的后表面设有矩形状的作为显示部的液晶显示部8。在照相机主体部6的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供使用者即操作者用手操作的圆形状的操作部9。在照相机主体部6的下表面的中央部设有作为安装部的螺纹孔部(未图示)。
如图8和图9所示,支脚装置3为例如带云台的三脚架,支脚装置3由三脚架11和云台12构成,该云台12安装于该三脚架11的上端部。
三脚架11具备:基体13;能够伸缩的长条状的3根支脚体15,它们的上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该基体13的支脚连结部14;以及长条状的1根升降体16,其以能够升降的方式贯穿插入于基体13的中央孔部(未图示)。并且,升降体16在上端部具有圆板状的支撑部17,云台1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该支撑部17。
云台12具备:底座体21,其安装于升降体16的支撑部17;摇摄转动体22,其以能够向左右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体21;倾斜转动体23,其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该摇摄转动体22;以及支撑体24,其设于该倾斜转动体23。另外,云台12具备:操作旋钮25,其用于相对于底座体21对摇摄转动体22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和操作杆26,其用于相对于摇摄转动体22对倾斜转动体23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
并且,支撑装置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云台12的支撑体24的上表面,由云台12的支撑体24对支撑装置1进行支撑。即,支撑照相机2的支撑装置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脚装置3的云台12的上表面(支脚装置3的上端部),从而位于该云台12的上表面上。换而言之,支撑装置1经由云台12安装于三脚架11的上端部。
如图1至图7所示,支撑装置1具备:板状的底座体31,其载置于支脚装置3的云台12的上表面上,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该云台12的上表面;臂状的转动体32,其以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体31的作为左右方向端部的右端部;板状的支撑体33,其以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B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设于该转动体32的末端部,并用于支撑作为被支撑物的照相机2。
并且,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的转动中心即轴线A与作为支撑体33相对于转动体32的转动中心即轴线B互相平行地位于同一高度位置。
转动体32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相对于水平状的底座体31转动,转动体32通过相对于该水平状的底座体31向上方转动90度,从而成为与底座体31正交地配置的铅直状的立起状态,转动体32通过相对于该水平状的底座体31向下方转动90度,从而成为与底座体31接触并重叠在底座体31上地配置的水平状的倒伏状态。
支撑体33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B为中心相对于铅直状的立起状态的转动体32转动,支撑体33通过相对于该铅直状的转动体32向朝向左侧的一个方向(从后面观察时为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而成为铅直状的纵用状态,支撑体33通过相对于该铅直状的转动体32向朝向右侧的另一个方向(从后面观察时为顺时针方向)转动180度而成为铅直状的横用状态。即,在转动体32处于立起状态时,横用状态的支撑体33位于转动体32的右侧(图2),纵用状态的支撑体33位于转动体32的左侧(图3)。
另外,支撑装置1具备:能够旋转的第1操作体36,其用于相对于底座体31对转动体32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且形成为前后方向长条状;和能够旋转的第2操作体37,其用于相对于转动体32对支撑体33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且形成为前后方向长条状。
第1操作体36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相对于底座体31旋转,该第1操作体36的轴部91配设在转动体32的基端部内。并且,通过第1操作体36向紧固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被固定,通过第1操作体36向紧固解除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的固定被解除。
第2操作体37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B为中心相对于支撑体33旋转,该第2操作体37的轴部111配设在转动体32的末端部内。并且,通过第2操作体37向紧固方向的旋转,支撑体33相对于转动体32被固定,通过第2操作体37向紧固解除方向的旋转,支撑体33相对于转动体32的固定被解除。
底座体31仅由一个底座部件30构成,该底座部件30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例如支脚装置3,且该底座部件30呈板状。并且,仅由该底座部件30构成的底座体31具有矩形板状的底座板部41,该底座板部41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螺纹孔部42以贯通底座板部41的上下表面的方式设于底座板部41的中央附近。螺纹孔部42由下述部分构成:孔空间43,其贯通底座板部41的上下表面;周围表面44,其位于该孔空间43的周围;以及螺纹槽45,其形成于该周围表面44。
并且,通过将云台12的螺纹轴部(未图示)螺合于螺纹孔部42,由此将底座板部4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脚装置3的云台12的上表面。即,通过螺纹孔部42与螺纹轴部的螺合,底座板部41的下表面以与云台12的上表面相重叠的方式固定地安装于该上表面。
另外,在底座板部41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即右端部的上表面,朝向上方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前后一对的筒状部46,所述筒状部46的轴向两端面即前后表面开口,且所述筒状部46形成为圆筒状。在底座板部41的右端面设有铅直面状的支撑面部47。
并且,底座板部41的下表面部由例如作为防滑用的弹性板的橡胶板48构成。并且,例如在近距离拍摄时等能够载置于被载置部上的防滑用的载置面31a由橡胶板48构成。
转动体32具有稍稍呈长条状的转动臂部53,在该转动臂部5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呈圆筒状的筒状部分51、52,所述筒状部分51、52的轴向两端面即前后表面开口。
在转动臂部5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即基端部的筒状部分51的内周侧以贯穿插入的方式固定有作为筒状部件的基端侧筒状部56,该基端侧筒状部56的轴向两端面即前后表面开口,且该基端侧筒状部56呈圆筒状。即,底座体31侧的基端侧筒状部56固定安装于筒状部分51的内周面。
并且,基端侧筒状部56的前后部的外周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并插入于底座体31的前后的筒状部46的内周侧,第1操作体36的轴部91以沿轴向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该基端侧筒状部56内。并且,通过基端侧筒状部56的轴芯的前后方向的线为前后方向的轴线A。
同样,在转动臂部53的长度方向另一端部即末端部的筒状部分52的内周侧以贯穿插入的方式固定有作为筒状部件的末端侧筒状部57,该末端侧筒状部57的轴向两端面即前后表面开口,且该末端侧筒状部57呈圆筒状。即,支撑体33侧的末端侧筒状部57固定安装于筒状部分52的内周面。
并且,末端侧筒状部57的前后部的外周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并插入于支撑体33的前后的筒状部86的内周侧,第2操作体37的轴部111以沿轴向能够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该末端侧筒状部57内。并且,通过末端侧筒状部57的轴芯的前后方向的线为前后方向的轴线B。
在此,转动体32的基端侧筒状部56在前后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圆弧板状的多个变形部分61。即,在基端侧筒状部56的前后部,在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着轴向的狭缝状的切槽62。另外,在各变形部分61的端部内表面形成有倾斜面63,该倾斜面63越是靠近末端越是位于径向外侧。
同样,转动体32的末端侧筒状部57在前后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圆弧板状的多个变形部分64。即,在末端侧筒状部57的前后部,在周向隔开间隔地形成有沿着轴向的狭缝状的切槽65。另外,在各变形部分64的端部内表面形成有倾斜面66,该倾斜面66越是靠近末端越是位于径向外侧。
并且,如图1等所示,在转动体32的基端侧的筒状部分51的外周面,朝向右侧方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作为转动限制用的限制部的突部68,该突部68通过与底座体31的支撑面部47抵接来限制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的转动,从而将该转动体32定位在立起状态。该突部68在下表面具有抵接面69,在转动体32处于立起状态时,该抵接面69与底座体31的支撑面部47抵接。
支撑体33例如为快装(quick shoe)式支撑体,且由下述部分构成:板状的支撑主体部件71,其以能够转动180度的方式设于转动体32的末端部;和板状的装卸部件72,其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主体部件71装卸,并且以能够解除的方式固定于照相机2的下表面。
并且,装卸部件72无论是在第1状态(在图1上,由实线所示的通常使用状态)和第2状态(在图1上,由双点划线所示的近拍使用状态)中的哪一状态下,都能够相对于支撑主体部件71进行装卸,所述第2状态是使装卸部件72从该第1状态起以上下方向的螺纹轴部75为中心在水平方向转动90度后的状态。
装卸部件72具有:矩形板状的支撑板部73,其支撑照相机2的照相机主体部6的下表面;和嵌合部74,其设于该支撑板部73的下表面。嵌合部74形成为俯视观察呈正方形状的倒四棱锥台状。在支撑板部73的上表面中央部立起设置有能够与照相机2的下表面中央部的螺纹孔部螺合的螺纹轴部75,该螺纹轴部75从支撑板部73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并且,通过将装卸部件72的螺纹轴部75螺合于照相机2的下表面的螺纹孔部,由此将装卸部件72的支撑板部73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照相机2的下表面。即,通过螺纹孔部与螺纹轴部75的螺合,将装卸部件72的上表面固定地安装于照相机2的照相机主体部6的下表面。
另外,每当使用支撑装置1时,预先将该装卸部件72固定地安装于照相机2的下表面。在该情况下,在使装卸部件72的矩形状的支撑板部73的长度方向与照相机2的照相机主体部6的矩形状的下表面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下,将装卸部件72安装于照相机主体部6的下表面。这样,能够通过装卸部件72以一个动作将照相机2安装于支撑主体部件71。
支撑主体部件71具有俯视观察呈大致五边形的主体板部76。在主体板部76的上表面的周端部,朝向上方一体地突出设置有俯视观察呈コ字状的嵌合支撑部77,该嵌合支撑部77与装卸部件72的下侧的嵌合部74以能够嵌合和脱离的方式嵌合。在主体板部76的左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有操作杆部78,该操作杆部78用于相对于嵌合支撑部77对装卸部件72的嵌合部74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
操作杆部78具有倾斜状的防脱用的抵接面79,该抵接面79抵接于与嵌合支撑部77嵌合的嵌合部74的一部分,来防止该嵌合部74从嵌合支撑部77脱出。
另外,在主体板部76设有第1水平仪81、第2水平仪82以及第3水平仪83。由图1清楚可见,第1水平仪81位于主体板部76的后表面侧,并具有圆筒状的气泡管81a,该气泡管81a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轴向,在该气泡管81a内密封有乙醇等液体和一个气泡。第2水平仪82位于主体板部76的右侧面侧,并具有圆筒状的气泡管82a,该气泡管82a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轴向,在该气泡管82a内密封有乙醇等液体和一个气泡。第3水平仪83位于主体板部76的后表面与右侧面相交的角部,并具有圆筒状的气泡管83a,该气泡管83a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轴向,在该气泡管83a内密封有乙醇等液体和一个气泡。
另外,在主体板部76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下表面朝向下方一体地突出设置有前后一对的筒状部86,所述筒状部86的轴向两端面即前后表面开口,且所述筒状部86呈圆筒状。并且,转动体32的末端侧筒状部57的前后部的外周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前后的两个筒状部86的内周侧。
第1操作体36是供使用者即操作者从后方侧用手进行旋转操作的部件,第1操作体36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进行旋转。第1操作体36具有圆轴状的轴部91,前后方向的轴线A通过该轴部91的轴芯,在该轴部91的后端部固定设置有操作旋钮部92。
轴部91具有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依次设置的第1轴部分93、第2轴部分94以及第3轴部分95。在第1轴部分93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96,在该螺纹槽96上螺合安装有筒状的前侧筒状体(推压体)97,该前侧筒状体(推压体)97能够随着第1操作体36的旋转而相对于第1操作体36沿其轴向移动。该前侧筒状体97在外周面具有随着朝向前方而逐渐扩径大的锥状即圆锥台状的推压面98,该推压面98与转动体32的基端侧筒状部56的前端侧的变形部分61的倾斜面63始终呈面状接触。
另外,用于防止前侧筒状体97从轴部91脱出的螺母99与垫圈100一起安装在轴部91的前端部。在前侧筒状体97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圆板状的盖板101。
另外,在轴部91的第2轴部分94的外周侧以嵌合方式配设有筒状的后侧筒状体(推压体)102。该后侧筒状体102在外周面具有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扩径的锥状即圆锥台状的推压面103,该推压面103与转动体32的基端侧筒状部56的后端侧的变形部分61的倾斜面63始终面状接触。
后侧筒状体102与圆环状的环状部件105抵接,该环状部件105被轴部91的阶梯部分104卡定,对第1操作体36朝向后方施力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施力体即螺旋弹簧106以压缩状态配置于该环状部件105与操作旋钮部92之间。该螺旋弹簧106配设在第3轴部分95的外周侧,其前端与环状部件105抵接,且其后端经由垫圈107抵接于操作旋钮部92。
并且,当操作者使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向一个方向即紧固方向旋转时,转动体32的基端侧筒状部56的变形部分61被前后的筒状体97、102的推压面98、103推压而向径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该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变形部分61被压紧固定于底座体31的筒状部46的内周面。即,通过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的基端部相对于底座体31被压紧固定,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成为锁定状态。
另外,当操作者使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向另一个方向即紧固解除方向旋转时,转动体32的变形部分61相对于底座体31的筒状部46的内周面的压紧固定被解除。即,通过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的基端部相对于底座体31的压紧固定被解除,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在该锁定解除状态下,操作者能够使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以轴线A为中心在90度(包括大致90度)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内转动,从而能够对转动体32在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第2操作体37是与第1操作体36相同的结构,是供使用者即操作者从后方侧用手进行旋转操作的部件,第2操作体37能够以前后方向的轴线B为中心进行旋转。第2操作体37具有圆轴状的轴部111,前后方向的轴线B通过该轴部111的轴芯,在该轴部111的后端部固定设置有操作旋钮部112。
轴部111具有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依次设置的第1轴部分113、第2轴部分114以及第3轴部分115。在第1轴部分113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116,在该螺纹槽116上螺合安装有筒状的前侧筒状体(推压体)117,该前侧筒状体(推压体)117能够随着第2操作体37的旋转相对于第2操作体37沿其轴向移动。该前侧筒状体117在外周面具有随着朝向前方而逐渐扩径的锥状即圆锥台状的推压面118,该推压面118与转动体32的末端侧筒状部57的前端侧的变形部分64的倾斜面66始终呈面状接触。
另外,用于防止前侧筒状体117从轴部111脱出的螺母119与垫圈120一起安装在轴部111的前端部。在前侧筒状体117的前端部固定安装有圆板状的盖板121。
另外,在轴部111的第2轴部分114的外周侧以嵌合方式配设有筒状的后侧筒状体(推压体)122。该后侧筒状体122在外周面具有随着朝向后方而逐渐扩径的锥状即圆锥台状的推压面123,该推压面123与转动体32的末端侧筒状部57的后端侧的变形部分64的倾斜面66始终呈面状接触。
后侧筒状体122与圆环状的环状部件125抵接,该环状部件125被轴部111的阶梯部分124卡定,对第2操作体37朝向后方施力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施力体即螺旋弹簧126以压缩状态配置于该环状部件125与操作旋钮部112之间。该螺旋弹簧126配设在第3轴部分115的外周侧,其前端与环状部件125抵接,且其后端经由垫圈7抵接于操作旋钮部112。
并且,当操作者使第2操作体37相对于支撑体33以前后方向的轴线B为中心向一个方向即紧固方向旋转时,转动体32的末端侧筒状部57的变形部分64被前后的筒状体117、122的推压面118、123推压而向径向外侧发生弹性变形,该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变形部分64被压紧固定于支撑体33的筒状部86的内周面。即,通过第2操作体37相对于支撑体33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的末端部相对于支撑体33被压紧固定,支撑体33相对于转动体32成为锁定状态。
另外,当操作者使第2操作体37相对于支撑体33以前后方向的轴线B为中心向另一个方向即紧固解除方向旋转时,转动体32的变形部分64相对于支撑体33的筒状部86的内周面的压紧固定被解除。即,通过第2操作体37相对于支撑体33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的末端部相对于支撑体33的压紧固定被解除,支撑体33相对于转动体32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在该锁定解除状态下,操作者能够使支撑体33相对于立起状态的转动体32以轴线B为中心在180度(包括大致180度)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内转动,从而能够对支撑体33在纵用状态和横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并且,如图5所示,在转动体32为倒伏状态且支撑体33为横用状态的情况下,底座体31的螺纹孔部42位于第2操作体37的轴部111的下方,并且俯视观察时,底座体31的螺纹孔部42与支撑体33的螺纹轴部75一致。
另外,转动体32的转动臂部53在上表面具有横用抵接支撑部132,在支撑体33处于横用状态时,所述横用抵接支撑部132供该支撑体33的横用抵接部131抵接,转动体32的转动臂部53在下表面具有纵用抵接支撑部133,在支撑体33处于纵用状态时,所述纵用抵接支撑部133供该支撑体33的纵用抵接部(未图示)抵接。
接下来,对支撑装置1的作用等进行说明。
在使用支撑装置1的情况下,在使各自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下预先将支撑体33的装卸部件72安装于照相机2的照相机主体部6的下表面。
并且,在使用支撑装置1和支脚装置3来利用照相机2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时,将支撑装置1的底座体31安装于支脚装置3的上端侧,然后,将照相机2的下表面侧的装卸部件72以第1状态安装于支撑主体部件71,使支撑装置1支撑照相机2。
在此,如图8所示,在以照相机主体部6的长度方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横向姿势(横向位置姿势)使用照相机2来对被摄体进行横向位置拍摄的情况下,将转动体32固定成倒伏状态并将支撑体33固定成横用状态。
即,将支撑体33设置成横用状态,通过操作第2操作体37来相对于转动体32固定该横用状态的支撑体33,并且,将转动体32设置成倒伏状态,通过操作第1操作体36来相对于底座体31固定该倒伏状态的转动体32。
这样,照相机2被支撑装置1的支撑体33以横向姿势的状态支撑,从而能够使用该横向姿势的照相机2进行横向位置拍摄。此时,横向姿势的照相机2位于底座体31的上方,在俯视观察时,照相机2的重心位于支脚装置3的中心(重心)附近,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用横向姿势的照相机2。
另外,如图9所示,在以照相机主体部6的长度方向成为上下方向的纵向姿势(纵向位置姿势)使用照相机2来对被摄体进行纵向位置拍摄的情况下,将转动体32固定成立起状态并将支撑体33固定成纵用状态。
即,将转动体32设置成立起状态,通过操作第1操作体36来相对于底座体31固定该立起状态的转动体32,并且,将支撑体33设置成纵用状态,通过操作第2操作体37来相对于转动体32固定该纵用状态的支撑体33。
更具体来说,在从图8的横向位置拍摄状态向图9的纵向位置拍摄状态变更的情况下,操作者首先操作第1操作体36来解除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的固定,然后使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向上方转动90度而从倒伏状态切换为立起状态,然后,向相反方向操作第1操作体36来相对于底座体31固定立起状态的转动体32。
接下来,操作者操作第2操作体37来解除支撑体33相对于转动体32的固定,然后使支撑体33相对于立起状态的转动体32转动180度而从横用状态(支撑板部73朝向一侧的状态)切换为纵用状态(支撑板部73朝向另一侧的状态),然后,向相反方向操作第2操作体37来相对于立起状态的转动体32固定纵用状态的支撑体33。
这样,照相机2被支撑装置1的支撑体33以纵向姿势的状态支撑,从而能够使用该纵向姿势的照相机2进行纵向位置拍摄。此时,纵向姿势的照相机2位于底座体31的上方,在俯视观察时,照相机2的重心位于支脚装置3的中心(重心)附近,因此能够稳定地使用纵向姿势的照相机2。
另外,在从图9的纵向位置拍摄状态向图8的横向位置拍摄状态复位的情况下,使支撑体33相对于转动体32转动180度而成为横用状态,然后使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转动90度而成为倒伏状态。
并且,根据上述支撑装置1,在转动体32为倒伏状态且支撑体33为横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横向姿势使用被该横用状态的支撑体33支撑的照相机2,并且,在转动体32为立起状态且支撑体33为纵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纵向姿势使用被该纵用状态的支撑体33支撑的照相机2,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由支撑体33支撑的照相机2的至少一部分都位于底座体31的上方,因此照相机2相对于支脚装置3没有偏置,照相机2的重心没有从支脚装置3的中心(重心)大幅偏移,因此能够与支脚装置3一起稳定地使用照相机2。
另外,在例如从横向位置拍摄变更为纵向位置拍摄的情况下或者相反地从纵向位置拍摄变更为横向位置拍摄的情况下,不需要重新取景,能够在大致相同的位置进行横向拍摄和纵向拍摄。
再有,通过操作第1操作体36能够容易地相对于底座体31对转动体32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通过操作第2操作体37能够容易地相对于转动体32对支撑体33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因此操作性良好。
另外,支撑体33的装卸部件72无论是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中的哪一状态下,都能够相对于支撑主体部件71进行装卸,因此,不使用例如支脚装置3就能够稳定地使用照相机2,还能够进行近距离拍摄。
即,例如,如图10所示,能够将支撑装置1的底座体31的下表面的载置面31a不安装于支脚装置3而是载置于未图示的作为被载置部的被载置台的上表面上来使用。
在该情况下,将照相机2的下表面侧的装卸部件72不以第1状态(支撑板部73的长度方向与转动体32的转动臂部53的长度方向平行地设置的状态)而是以第2状态(支撑板部73的长度方向与转动体32的转动臂部53的长度方向正交地设置的状态)安装于支撑主体部件71。然后,在将转动体32和支撑体33分别固定成所希望的状态后,能够通过由支撑体33支撑的照相机2对被载置台上的被摄体进行近距离拍摄。
接下来,参照图11至图16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其他实施方式的支撑装置1的底座体31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不同,具有云台功能。
即,该支撑装置1的底座体31具有:底座部件151,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仅由三脚架11构成的支脚装置3的上端部(三脚架11的升降体16的支撑部17);摇摄转动部件152,其以能够以上下方向的轴线Y为中心向左右方向(水平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部件151;倾斜转动部件153,其以能够以左右方向的轴线X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该摇摄转动部件152;和能够进行转动操作的杆状的操作部件154,其设于该倾斜转动部件153。
在底座部件151的底部中央部形成有朝向下方开口的螺纹孔部156。并且,通过将三脚架11中的升降体16的支撑部17的螺纹轴部(未图示)螺合于该螺纹孔部156,由此将底座部件151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于支脚装置3的三脚架11的升降体16的上端面。即,在该实施方式中不通过云台12,而是将支撑装置1直接安装于作为支脚装置3的三脚架11的上端部来使用。
摇摄转动部件152是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轴向的圆筒状的部件,在摇摄转动部件152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孔部157,底座部件151的插入轴部15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插入于该孔部157内。在摇摄转动部件152形成有狭缝状的固定用切口部159。
倾斜转动部件153具有:圆筒状的嵌合部161,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摇摄转动部件152的外周侧;立起部162,其一体地立起设置于该嵌合部161的右端部;以及操作部件安装部163,其一体地设置于嵌合部161的左端部。
在嵌合部161的轴向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164,底座部件151的插入轴部158贯穿插入于该开口部164内。在嵌合部161的左右两端部安装有用于封闭该嵌合部161的左右的端面开口的罩部件169、170。
另外,在操作部件安装部163形成有狭缝状的固定用切口部165和螺纹孔部166,操作部件154的螺纹轴部167螺合于该螺纹孔部166。
并且,当操作者握持握持部168而使操作部件154相对于倾斜转动部件153向一个方向即紧固方向转动时,基于倾斜转动部件153的弹性变形使得固定用切口部165的宽度尺寸减小,倾斜转动部件153相对于摇摄转动部件152被压紧固定,同时,基于摇摄转动部件152的弹性变形使得固定用切口部159的宽度尺寸减小,摇摄转动部件152相对于底座部件151被压紧固定。
另外,当使操作部件154相对于倾斜转动部件153向另一个方向即紧固解除方向转动时,倾斜转动部件153相对于摇摄转动部件152的压紧固定被解除,同时,摇摄转动部件152相对于底座部件151的压紧固定被解除。并且,在该固定解除的状态时,操作者能够一边握持操作部件154的握持部168一边使倾斜转动部件153进行倾斜转动或使摇摄转动部件152进行摇摄转动。
另外,倾斜转动部件153的立起部162具有轴向两端面即前后表面开口的呈圆筒状的一个筒状部171,在该筒状部171形成有铅直面状的支撑面部172和水平面状的支撑面部173。
并且,作为筒状部件的基端侧筒状部56以贯穿插入的方式固定于筒状部171的内周侧,转动体32被该底座体31的基端侧筒状部(转动体支轴部)56支撑为能够转动。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基端侧筒状部56构成底座体31的一部分而不构成转动体32的一部分。
另外,该支撑装置1的转动体32的转动臂部53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不同,其具有前后两个筒状部分51,在所述两筒状部分51之间嵌合配设有倾斜转动部件153的筒状部171。
并且,基端侧筒状部56的中央部外周侧插入并固定于倾斜转动部件153的筒状部171的内周侧,该基端侧筒状部56的前后部外周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嵌合插入于转动体32的前后的筒状部分51的内周侧,第1操作体36的轴部91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插入于该基端侧筒状部56内。
这样,转动体32通过作为筒状部件的基端侧筒状部56以能够以轴线A为中心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底座体31的立起部162的上部。换而言之,转动体32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于基端侧筒状部56,该基端侧筒状部56固定安装于底座体31的筒状部171的内周侧。
并且,当操作者使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向一个方向即紧固方向旋转时,基端侧筒状部56的变形部分61被前后的筒状体97、102的推压面98、103推压而向径向外侧弹性变形,该发生了弹性变形的变形部分61被压紧固定于转动体32的筒状部分51的内周面。即,通过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的基端部相对于底座体31被压紧固定,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成为锁定状态。
另外,当操作者使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以前后方向的轴线A为中心向另一个方向即紧固解除方向旋转时,底座体31的变形部分61相对于转动体32的筒状部分51的内周面的压紧固定被解除。即,通过第1操作体36相对于底座体31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转动体32的基端部相对于底座体31的压紧固定被解除,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在该锁定解除状态下,操作者能够使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以轴线A为中心在90度(包括大致90度)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内转动,从而能够对转动体32在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另外,转动体32具有:限制部175,其通过与底座体31的铅直面状的支撑面部172抵接来限制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的转动,从而将转动体32定位成铅直状的立起状态;和通过与底座体31的水平面状的支撑面部173抵接来限制转动体32相对于底座体31的转动从而将转动体32定位成水平状的倒伏状态的限制部(未图示)。并且,螺钉部件177螺合安装于在转动体32形成的螺纹孔176。另外,该支撑装置1的其他结构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基本相同。
并且,对于该支撑装置1,也能够起到下述这样的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如图15和图16所示那样,无论在横向位置拍摄和纵向位置拍摄中的哪一情况下,由支撑体33支撑的照相机2的至少一部分都位于底座体31的上方,因此照相机2相对于支脚装置3没有偏置,照相机2的重心没有从支脚装置3的中心(重心)大幅偏移,从而能够与支脚装置3一起稳定地使用照相机2等。
另外,根据该支撑装置1,由于底座体31具有云台功能,因此无需另行准备云台12。
并且,无论在上述哪一个实施方式中,由支撑装置1的支撑体33支撑的被支撑物都不限于照相机,例如可以是摄像机、测量仪器或望远镜等。
另外,支脚装置3的三脚架11的支脚的根数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是1根。
而且,对下述这样的结构进行了说明:转动体32以能够转动90度的方式设于底座体31,支撑体33以能够转动180度的方式设于转动体32,但并不限定于该转动角度。
另外,例如也可以为这样的结构等:装卸部件(座板:shoe plate)72具有矩形板状的嵌合部,支撑主体部件71具有与该嵌合部以能够嵌合和脱离的方式嵌合的嵌合支撑部。
并且,支撑体33并不限定于快装式,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主体板部76、设于该主体板部76的上表面的螺纹轴部75、以及设于主体板部76的下表面的筒状部86的结构等。
另外,例如可以是转动体32的基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底座体31的作为左右方向端部的左端部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是左右的转动体32的基端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底座体31的左右方向两端部的结构等。
再有,例如也可以形成为,末端侧筒状部57构成支撑体33的一部分而不构成转动体32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末端侧筒状部57以贯穿插入的方式固定于支撑体33的筒状部86内,该末端侧筒状部57被转动体32的筒状部分52支撑成能够转动。

Claims (6)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具备:
底座体,其安装于支脚装置;
转动体,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该底座体,且通过转动而成为立起状态和倒伏状态;以及
支撑体,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该转动体,且通过转动而成为纵用状态和横用状态,
在所述转动体为倒伏状态且所述支撑体为横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横向姿势使用被该横用状态的支撑体支撑的被支撑物,
在所述转动体为立起状态且所述支撑体为纵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以纵向姿势使用被该纵用状态的支撑体支撑的被支撑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转动体通过相对于底座体向上方转动90度而成为立起状态,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底座体向下方转动90度而成为倒伏状态,
支撑体通过相对于所述转动体向一个方向转动180度而成为纵用状态,并通过相对于所述转动体向另一个方向转动180度而成为横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具备:
第1操作体,其用于相对于底座体对转动体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和
第2操作体,其用于相对于所述转动体对支撑体进行固定和解除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支撑体具有:
支撑主体部件,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转动体;和
装卸部件,其能够相对于该支撑主体部件进行装卸,且固定于被支撑物,
所述装卸部件无论是在第1状态和从该第1状态起转动90度的第2状态中的哪一状态下,都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主体部件进行装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底座体具有能够载置于被载置部上的载置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底座体具有云台功能。
CN201310425035.5A 2013-02-12 2013-09-17 支撑装置 Pending CN1039827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4368 2013-02-12
JP2013-024368 2013-02-12
JP2013043640A JP2014177951A (ja) 2013-02-12 2013-03-06 支持装置
JP2013-043640 2013-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2757A true CN103982757A (zh) 2014-08-13

Family

ID=5127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5035.5A Pending CN103982757A (zh) 2013-02-12 2013-09-17 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275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7426A1 (zh) * 2016-04-14 2017-10-19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竖向增稳机构、云台装置、支撑装置及拍摄设备
CN108843909A (zh) * 2018-08-21 2018-11-20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器重心调节机构
CN115218066A (zh) * 2021-04-21 2022-10-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9000U (ja) * 1984-07-24 1986-02-21 良一 守家 レンズ中心移動最小なる雲台
JP2002303928A (ja) * 2001-04-03 2002-10-18 Yayoi Seiko Kk カメラ取付け用アダプター
JP2004271867A (ja) * 2003-03-07 2004-09-30 Fujicolor Imaging Service Co Ltd カメラ用三脚
CN201050665Y (zh) * 2007-06-06 2008-04-23 余振荣 三脚架的云台
CN101571662A (zh) * 2008-04-28 2009-1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照相机
CN201818978U (zh) * 2010-09-07 2011-05-04 中山市加宝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三角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9000U (ja) * 1984-07-24 1986-02-21 良一 守家 レンズ中心移動最小なる雲台
JP2002303928A (ja) * 2001-04-03 2002-10-18 Yayoi Seiko Kk カメラ取付け用アダプター
JP2004271867A (ja) * 2003-03-07 2004-09-30 Fujicolor Imaging Service Co Ltd カメラ用三脚
CN201050665Y (zh) * 2007-06-06 2008-04-23 余振荣 三脚架的云台
CN101571662A (zh) * 2008-04-28 2009-11-04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照相机
CN201818978U (zh) * 2010-09-07 2011-05-04 中山市加宝摄影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摄影三角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77426A1 (zh) * 2016-04-14 2017-10-19 深圳市大疆灵眸科技有限公司 竖向增稳机构、云台装置、支撑装置及拍摄设备
CN108843909A (zh) * 2018-08-21 2018-11-20 桂林智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稳定器重心调节机构
CN115218066A (zh) * 2021-04-21 2022-10-21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4419B2 (en) Support device
CN105209971A (zh) 支撑装置
CN103982757A (zh) 支撑装置
EP2503210A2 (en) Support stand
CN102711581B (zh) 内窥镜装置
US8581207B2 (en) Specimen holder with 3-axis movement for TEM 3D analysis
JP2008167257A (ja) パン・チルト装置
WO2012086064A1 (ja) 内視鏡装置
CN102422218B (zh) 支脚装置
CN103792637A (zh) 一种补偿镜片调整装置
US2015019883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dual-monitor setting method
US20170023122A1 (en) Axle for Rotatably Supporting a Gear or the Like
JP2017083902A (ja) 支持装置
CN102865439B (zh) 转接器装置
JP2014199427A5 (zh)
JP2012120125A (ja) 表示装置
JP5913718B1 (ja) ディジタルカメラ
CN101387820A (zh) 屏幕
MX2013005010A (es) Estructura de montaje para varilla de carga de componentes.
CN108980572B (zh) 一种用以支撑显示装置的通用支架
CN101192454A (zh) 支撑机构和应用该支撑机构的显示器
JP4491199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47892A (ja) 平面型表示装置の支持台
JP6522704B2 (ja) 幼児用サークル
CN219102589U (zh) 一种不动产测绘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