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7134B - 万灵五香膏 - Google Patents

万灵五香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7134B
CN103977134B CN201410252990.8A CN201410252990A CN103977134B CN 103977134 B CN103977134 B CN 103977134B CN 201410252990 A CN201410252990 A CN 201410252990A CN 103977134 B CN103977134 B CN 1039771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radix
semen
medicinal
fine pow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299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7134A (zh
Inventor
何海珍
沈如杰
李阅东
唐建飞
姚成娥
郭艳超
赵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ZHUYANG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ZHUYANG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ZHUYANG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ZHUYANGXI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299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713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7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7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7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7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万灵五香膏。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称为万灵五香膏的供外用的药用膏剂,其是由21味药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成;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麝香、肉桂、白芷、乳香、没药、马钱子、穿山甲、地黄、桃仁、当归、羌活、大黄、怀牛膝、赤芍、血余炭、苦杏仁、生川乌、川芎、玄参、红花、续断。本发明的外用膏剂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和小袋装或瓶装的黄棕色粉末;气香,其使用方法为:加温软化,将混合细粉部分倒在膏药部分的膏药中心,稍加粘合后,贴于患处。本发明的外用膏剂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风湿痹痛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痛。

Description

万灵五香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供外用的药物,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的外用药物,更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风湿痹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疼的药物。
背景技术
内病外治法是中医的主要法则之一,中医外治即经皮用药法源远流长,吴尚先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秘如内治者,先求其本”。但就药物的吸收途径而言,汤液由口入,重在取其味;外治通过其表,重在其气。阐明了外治法的理论。故对于外用复方中药提取,需要重视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有效成分的提取。
已知万灵五香膏是一种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作用的有效外用药物,临床上常用于用于风湿痹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疼。万灵五香膏已在临床上应用30余年,其临床疗效已被充分验证。CN1522745A中公开了一种具有活血抗炎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该提取物是将万灵五香膏处方的21味药进行合理分类提取,从而获得富含挥发性有效成分,活血化瘀、消炎镇痛效果显著的新型成灵五香提取物。该提取物可用于制备治疗风湿痹症、关节肿痛、跌打损伤、陈伤隐疼、骨折瘀阻等症的药物。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仍然期待有治疗风湿痹痛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本发明通过提供具有优良性质的万灵五香膏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发现,使用本发明技术制备得到的万灵五香膏具有出人意料的优点,本发明基于此发现而得以完成。
为此,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称为万灵五香膏的供外用的药用膏剂,其是由21味药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乳香是制乳香。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没药是制没药。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包括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由麝香、肉桂、白芷三者制成的混合细粉。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混合细粉部分时,使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比之于使麝香肉桂或者使麝香与白芷肉桂二者研磨所得细粉呈现明显优良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以密封包装的形式提供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密封包装于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中。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大豆油。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膏药部分时,使马钱子单独用油煎炸,比之于使马钱子与穿山甲、地黄、桃仁一同煎炸,所得产物中士的宁的含量更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用药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用药剂量中包括:混合细粉部分0.38g、膏药部分每张膏药净重15g,或者是该剂量的1/3倍、2/3倍、1.3倍、或2倍(即细粉0.76g、膏药净重30g,其余倍数亦可类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5%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1~0.4%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2~0.4%的麝香酮。
进一步地,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药盒产品,其包括药盒、置该药盒内的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和任选的使用说明书。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是由麝香、肉桂、白芷三者制成的混合细粉。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由以下配比的药材制成:麝香10重量份,肉桂50-70重量份,白芷25-35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由以下配比的药材制成:麝香10重量份,肉桂55-65重量份,白芷28-32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由以下配比的药材制成:麝香10重量份,肉桂60重量份,白芷30重量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混合细粉部分时,使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比之于使麝香肉桂或者使麝香与白芷肉桂二者研磨所得细粉呈现明显优良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以密封包装的形式提供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密封包装于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中。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是由以下18味药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成:乳香、没药、穿山甲、地黄、桃仁、马钱子、当归、羌活、大黄、玄参、怀牛膝、赤芍、血余炭、红花、苦杏仁、生川乌、川芎、续断。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以该药盒中每10重量份的麝香计,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由以下配比的18味药材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以该药盒中每10重量份的麝香计,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由以下配比的18味药材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以该药盒中每10重量份的麝香计,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由以下配比的18味药材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乳香是制乳香。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没药是制没药。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大豆油。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膏药部分时,使马钱子单独用油煎炸,比之于使马钱子与穿山甲、地黄、桃仁一同煎炸,所得产物中士的宁的含量更高。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用药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用药剂量中包括:混合细粉部分0.38g、膏药部分每张膏药净重15g,或者是该剂量的1/3倍、2/3倍、1.3倍、或2倍(即细粉0.76g、膏药净重30g,其余倍数亦可类推)。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使用说明书中记载使用该药盒产品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说明书中记载了如下使用该药盒产品的方法:加温软化,将混合细粉部分倒在膏药部分的膏药中心,稍加粘合后,贴于患处。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5%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1~0.4%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2~0.4%的麝香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制备可称为万灵五香膏的药用膏剂的方法,该药用膏剂是由21味药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乳香是制乳香。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没药是制没药。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药用膏剂包括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药用膏剂的混合细粉部分是由麝香、肉桂、白芷三者制成的混合细粉。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包括分别制备混合细粉部分和膏药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制备混合细粉部分包括以下步骤: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混合细粉部分时,使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比之于使麝香肉桂或者使麝香与白芷肉桂二者研磨所得细粉呈现明显优良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所制备的药用膏剂的混合细粉部分是以密封包装的形式提供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密封包装于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中。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制备膏药部分包括以下步骤: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大豆油。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膏药部分时,使马钱子单独用油煎炸,比之于使马钱子与穿山甲、地黄、桃仁一同煎炸,所得产物中士的宁的含量更高。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所制备的药用膏剂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用药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用药剂量中包括:混合细粉部分0.38g、膏药部分每张膏药净重15g,或者是该剂量的1/3倍、2/3倍、1.3倍、或2倍(即细粉0.76g、膏药净重30g,其余倍数亦可类推)。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方法,其所制备的药用膏剂中的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5%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1~0.4%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2~0.4%的麝香酮。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下列药材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风湿痹痛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痛的药用膏剂中的用途:麝香、肉桂、白芷、乳香、没药、穿山甲、地黄、桃仁、马钱子、当归、羌活、大黄、玄参、怀牛膝、赤芍、血余炭、红花、苦杏仁、生川乌、川芎、续断。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是由21味药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成。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乳香是制乳香。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没药是制没药。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包括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由麝香、肉桂、白芷三者制成的混合细粉。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混合细粉部分时,使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比之于使麝香肉桂或者使麝香与白芷肉桂二者研磨所得细粉呈现明显优良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以密封包装的形式提供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密封包装于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中。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膏药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花生油。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步骤(3)中所用的食用植物油是大豆油。已经出人意料地发现,在制备膏药部分时,使马钱子单独用油煎炸,比之于使马钱子与穿山甲、地黄、桃仁一同煎炸,所得产物中士的宁的含量更高。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用药剂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用药剂量中包括:混合细粉部分0.38g、膏药部分每张膏药净重15g,或者是该剂量的1/3倍、2/3倍、1.3倍、或2倍(即细粉0.76g、膏药净重30g,其余倍数亦可类推)。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用膏剂是按如下方法使用的:加温软化,将混合细粉部分倒在膏药部分的膏药中心,稍加粘合后,贴于患处。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用途,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5%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1~0.4%的麝香酮,例如包含0.2~0.4%的麝香酮。
本发明任一方面或该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所具有的任一技术特征同样适用其它任一实施方案或其它任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案,只要它们不会相互矛盾,当然在相互之间适用时,必要的话可对相应特征作适当修饰。下面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特点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所引述的所有文献,它们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并且如果这些文献所表达的含义与本发明不一致时,以本发明的表述为准。此外,本发明使用的各种术语和短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一般含义,即便如此,本发明仍然希望在此对这些术语和短语作更详尽的说明和解释,提及的术语和短语如有与公知含义不一致的,以本发明所表述的含义为准。
本发明总体上提供了一种可称为万灵五香膏的中药外用膏剂,其成份包括:麝香、马钱子、生川乌、穿山甲、乳香(制)、没药(制)、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续断、羌活、肉桂、大黄、玄参、怀牛膝、血余炭、苦杏仁、地黄、白芷。本发明的外用膏剂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和小袋装或瓶装的黄棕色粉末;气香。本发明的外用膏剂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风湿痹痛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痛。
具体实施方式
所提供的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是用于,也不应被解释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超越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对以下实施例做出常规变化和修改。
特别地,本发明下面以可称为万灵五香膏的中药外用膏剂为例具体验证了本发明的可行性以及其它一些细节。下述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在下面制备各种膏剂或试药中,使用的各种药材以及辅料均是同一批次以便于比较。
A、测试方法
1、混合细粉部分中的麝香含量测定方法:
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苯基(50%)甲基硅酮(OV-17)为固定相,涂布浓度为2%;采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200度保持15min,然后以每分钟25℃的速率升温至250℃,保持10分钟;理论板数按麝香酮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麝香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0.3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混合细粉约1.0g,精密加入无水乙醇10ml,密塞、振摇、放置1小时,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2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计算混合细粉中的麝香酮(C16H30O)含量。
2、膏药部分中的士的宁的含量测定方法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1mol/L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用10%磷酸调节pH值2.8)(21:7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士的宁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士的宁对照品6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含士的宁0.12mg);
药材溶液的制备:取与制备膏药部分相同批次的马钱子药材0.6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3ml,混匀,放置30分钟,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ml,密塞,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回流提取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分取三氯甲烷液,用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相当于含马钱子0.6g的膏药适量,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3ml,混匀,放置30分钟,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ml,密塞,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回流提取2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分取三氯甲烷液,用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3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药材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按外标法计算药材中的士的宁(C21H22N2O2)含量C0以及膏药中的士的宁(C21H22N2O2)含量C1,计算膏药中的士的宁含量与药材中的士的宁含量的比值,即C1/C0。
3、稳定性考察
将混合细粉部分分别用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分装,置38℃温度下放置6个月(其该处置方法在本发明可称为高温处置、高温处置6月、高温考察或类似表述),测定在此高温处置前、后麝香酮的含量,计算在此高温处理后麝香酮的残余量(%),即该残余量(%)为样品中6月时麝香酮含量除以0月时麝香酮含量再乘以100%。以此残余量(%)评估混合细粉部分中麝香酮的稳定性。
B、实施例部分
实施例1:制备药用膏剂
配方:
制法:
1、制备混合细粉部分:
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将该混合细粉分成三部分,分别用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分装,每个独立包装中包括混合粉末0.38g。
2、制备膏药部分: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g的花生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g的大豆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g,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一半分摊于兽皮上,另一半分摊于布上,每张膏药净重15g。
将一张膏药(膏药净重15g)和一瓶混合细粉(0.38g)置于药品包装盒中,盒中还附有药品使用说明书,其中记载了以下使用方法:将膏药加温软化,将混合细粉部分倒在膏药部分的膏药中心,稍加粘合后,贴于患处。另外,该药品包装盒中可以装双份(2张膏药、2瓶混合细粉)、三份或更多份的上述膏药和混合细粉。另外,混合细粉部分还可以每瓶装0.76g,同时配以膏药部分每张膏药净重30g,将这种加倍剂量的组合装于药品包装盒中,以供临床使用。
经测定,本实施例1制备的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稳定性考察,结果6月时,三种包装中的麝香酮残余量(%)均在96.6%~98.2%范围内,例如玻璃瓶分装的试样残余含量(%)为98.2%。本实施例1制备的膏药部分中C1/C0=0.69。
比较例11:照实施例1中混合细粉的配料比,照以下方法制备混合细粉: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将该混合细粉分成三部分,分别用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分装,每个独立包装中包括混合粉末0.38g。将这些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稳定性考察,结果6月时,三种包装中的麝香酮残余量(%)均在79.3%~83.6%范围内,例如铝塑复合膜袋分装的试样残余含量(%)为81.4%。
比较例12:照实施例1中混合细粉的配料比,照以下方法制备混合细粉: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白芷、肉桂三者一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将该混合细粉分成三部分,分别用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密封分装,每个独立包装中包括混合粉末0.38g。将这些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稳定性考察,结果6月时,三种包装中的麝香酮残余量(%)均在80.7%~84.2%范围内。
比较例13:照实施例1中混合细粉的配料比,照以下方法制备混合细粉: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1/3量的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和余量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用玻璃瓶密封分装,进行高温处置6月稳定性考察,结果6月时混合细粉中麝香酮残余量(%)为86.3%。
比较例14:照实施例1中混合细粉的配料比,照以下方法制备混合细粉: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2/3量的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和余量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用玻璃瓶密封分装,进行高温处置6月稳定性考察,结果6月时混合细粉中麝香酮残余量(%)为92.4%。
以上结果可见,麝香先与白芷研配,再与肉桂研配,可以赋予混合细粉优良的麝香酮稳定性。而麝香先与过少量的白芷研配或者先直接与肉桂研配时所得混合细粉的麝香酮稳定性明显是不能令人接受的。
比较例15:参照实施例1中膏药部分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在步骤(3)中将大豆油分别改为葵花子油、玉米油、或茶油,得到三批膏药。经测定,所得三批膏药部分中C1/C0值均在0.64~0.71范围内。表明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与大豆油具有基本相同的效果,均能获得高含量的士的宁。
比较例16:参照实施例1中膏药部分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仅是在步骤(2)处理马钱子时将其中的花生油改为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或茶油,得到四批膏药。经测定,所得四批膏药部分中C1/C0值均在0.14~0.26范围内,例如使用大豆油所得膏药中C1/C0值为0.22。表明在马钱子时在使用花生油是极为有利的,而使用其它油明显不能获得如花生油所述高含量士的宁的良好效果。
比较例17:参照实施例1中膏药部分的配方和制法,不同的是将步骤(2)、步骤(3)、步骤(4)合并处理:使马钱子与穿山甲、地黄、桃仁四种药材一起酌予碎断,与3750g的大豆油(或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花生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g,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其余步骤(1)和步骤(5)同实施例1,得到由五种食用植物油制备成的膏药部分。经测定,所得五批膏药部分中C1/C0值均在0.12~0.29范围内,例如使用大豆油所得膏药中C1/C0值为0.17,使用花生油所得膏药中C1/C0值为0.26。表明在马钱子与其它药材一起处理时不能获得高含量士的宁的良好效果,即使使用花生油亦是如此。
比较例18:参照实施例1中的药材配方制备药用膏剂,制法如下:肉桂、白芷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分装至玻璃瓶或铝塑复合膜袋中(每瓶或每袋0.38g);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穿山甲、地黄、马钱子、桃仁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大豆油)3750g同置锅内煎熬至200℃,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约1700g,摇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取膏用文火加热溶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每张膏药净重15g,即得。经测定,本比较例18制备的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稳定性考察,结果6月时,二种包装中的麝香酮残余量(%)均在81.2%~84.6%范围内,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中C1/C0值均在0.21~0.24范围内。
比较例19:(1)取肉桂240g、当归120g、川芎120g、羌活120g、白芷120g、桃仁120g、苦杏仁120g、玄参120g粉碎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温度40℃,提取压力30Mpa,分离温度40℃条件下收集挥发油混合提取物,测得肉桂醛2.63%,可检出当归、川芎、羌活及异欧前胡素;(2)取川乌120g、马钱子120g、赤芍120g、地黄120g、大黄120g、怀牛膝120g粉碎及超临界提取后药材951g,加90%乙醇加热回流3次,每次1.5h,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60℃)的稠膏,测得士的宁含量为0.072%,可检出大黄酚、芍药苷;(3)取红花120g、续断120g、血余炭12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9(56℃)的稠膏;(4)取麝香40g、穿山甲120g、乳香(制)120g、没药(制)120g打粉过80目,混合均匀;(5)另取高岭土、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及水浴溶解的明胶液等物料,恒温(50~60℃)混合搅拌,再分别加入上述步骤(1)至(4)所得活性成份物料,搅拌均匀,涂铺,盖衬,切割即得巴布剂。每片相当于含麝香药材0.038g。使该巴布剂用玻璃瓶密封,并照本发明高温处置6月考察麝香酮稳定性,结果6月时麝香酮残余量为84.3%,显示其在麝香酮稳定性不能令人满意。另外测定该巴布剂中的士的宁含量,算得C1/C0值为0.34,显示该方法不能如本发明那样获得高含量士的宁的良好效果。
实施例2:制备药用膏剂
配方:
制法: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混合细粉部分用玻璃瓶分装,每瓶0.38g;膏药部分分摊于布上,每张膏药净重15g。经测定,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时,麝香酮残余量为97.4%,膏药部分中C1/C0=0.67。
实施例3:制备药用膏剂
配方:
制法: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混合细粉部分用塑料瓶分装,每瓶0.38g;膏药部分分摊于兽皮上,每张膏药净重15g。经测定,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时,麝香酮残余量为97.1%,膏药部分中C1/C0=0.68。
实施例4:制备药用膏剂
配方:
制法: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混合细粉部分用玻璃瓶分装,每瓶0.38g;膏药部分分摊于布上,每张膏药净重15g。经测定,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时,麝香酮残余量为97.1%,膏药部分中C1/C0=0.70。
实施例5:制备药用膏剂
配方:
制法:同实施例1,制备得到混合细粉部分用玻璃瓶分装,每瓶0.38g;膏药部分分摊于布上,每张膏药净重15g。经测定,混合细粉经高温处置6月时,麝香酮残余量为97.4%,膏药部分中C1/C0=0.68。
另外,经测定,以上实施例1~实施例5所得混合细粉部分,比较例11~比较例14所得混合细粉部分,比较例18所得混合细粉部分,测定这些混合细粉中的麝香酮含量,结果显示它们均在0.26%~0.38%范围内,例如实施例1的混合细粉中麝香酮含量为0.33%,这些混合细粉样品中麝香酮含量无明显差异。
试验例1:本发明药用膏剂的活血通络与消肿止痛效果
参照文献(庞丹梅,等,万灵五香巴布膏活血通络与消肿止痛的药理作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4):385-388)记载的方法,考察本发明药用膏剂的活血通络与消肿止痛效果。
试验组及试药:正常对照组(a)、实施例1药用膏剂组(b)、比较例18药用膏剂组(c)、比较例19巴布剂组(d),其中实施例1药用膏剂组和比较例18药用膏剂组的膏体和混合细粉在临用前混合均匀,各组剂量以每kg动物体重给予试药按药材麝香计0.01g。
按上述文献进行小鼠光热法镇痛实验、小鼠扭体法镇痛实验、小鼠巴豆油耳肿胀实验、大鼠佐剂关节炎实验。
结果:
(1)对光热法小鼠痛阈的影响
计算给药后2小时时各组的痛阈(s),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b、c、d组痛阈均值分别为4.4、9.7、7.3、7.6;与对照组比较,b组p<0.01,c和d组p<0.05。表明本发明试药具有比其它组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提高小鼠痛阈。
(2)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计算抑制率,结果b、c、d组抑制率分别为59.6%、45.1%、40.3%,与对照组比较,b组p<0.01,c和d组p<0.05。表明本发明试药可显著减少小鼠由冰醋酸引起疼痛扭体的次数。
(3)对巴豆油诱导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计算抑制率,结果b、c、d组抑制率分别为48.4%、36.3%、33.6%,与对照组比较,b组p<0.01,c和d组p<0.05。表明本发明试药可显著减轻由巴豆油诱导的小鼠耳肿胀。
(4)对佐剂关节炎大鼠足肿胀的影响
计算给药后24小时时各组的足肿胀度(mm),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a、b、c、d组足肿胀度均值分别为5.8、2.9、4.1、4.3;与对照组比较,b组p<0.01,c和d组p<0.05。表明本发明试药可显著减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右侧足跖原发性肿胀。
以上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用膏剂具有显著优良的生物学效果。
本发明总体上提供了一种可称为万灵五香膏的中药外用膏剂,其成份包括:麝香、马钱子、生川乌、穿山甲、乳香(制)、没药(制)、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续断、羌活、肉桂、大黄、玄参、怀牛膝、血余炭、苦杏仁、地黄、白芷。本发明的外用膏剂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和小袋装或瓶装的黄棕色粉末;气香,其使用方法为:加温软化,将混合细粉部分倒在膏药部分的膏药中心,稍加粘合后,贴于患处。本发明的外用膏剂具有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风湿痹痛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痛。

Claims (36)

1.一种供外用的药用膏剂,其是由21味药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成;
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麝香10重量份,肉桂50-70重量份,白芷25-35重量份,
乳香25-35重量份,没药25-35重量份,
马钱子25-35重量份,
穿山甲25-35重量份,地黄25-35重量份,桃仁25-35重量份,
当归25-35重量份,羌活25-35重量份,大黄25-35重量份,
怀牛膝25-35重量份,赤芍25-35重量份,血余炭25-35重量份,
苦杏仁25-35重量份,生川乌25-35重量份,川芎25-35重量份,
玄参25-35重量份,红花25-35重量份,续断25-35重量份;
该药用膏剂包括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
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
所述的膏药部分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成的: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花生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2.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麝香10重量份,肉桂55-65重量份,白芷28-32重量份,
乳香28-32重量份,没药28-32重量份,
马钱子28-32重量份,
穿山甲28-32重量份,地黄28-32重量份,桃仁28-32重量份,
当归28-32重量份,羌活28-32重量份,大黄28-32重量份,
怀牛膝28-32重量份,赤芍28-32重量份,血余炭28-32重量份,
苦杏仁28-32重量份,生川乌28-32重量份,川芎28-32重量份,
玄参28-32重量份,红花28-32重量份,续断28-32重量份。
3.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麝香10重量份,肉桂60重量份,白芷30重量份,
乳香30重量份,没药30重量份,
马钱子30重量份,
穿山甲30重量份,地黄30重量份,桃仁30重量份,
当归30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大黄30重量份,
怀牛膝30重量份,赤芍30重量份,血余炭30重量份,
苦杏仁30重量份,生川乌30重量份,川芎30重量份,
玄参30重量份,红花30重量份,续断30重量份。
4.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乳香是制乳香。
5.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没药是制没药。
6.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以密封包装的形式提供的。
7.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密封包装于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中。
8.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步骤(3)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花生油。
9.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用药剂量。
10.权利要求9的药用膏剂,每个用药剂量中包括:混合细粉部分0.38g、膏药部分每张膏药净重15g,或者是所述每个用药剂量的1/3倍、2/3倍、1.3倍、或2倍。
11.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5%的麝香酮。
12.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4%的麝香酮。
13.权利要求1的药用膏剂,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2~0.4%的麝香酮。
14.一种药盒产品,其包括药盒、置于该药盒内的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和任选的使用说明书;
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由以下配比的药材制成:麝香10重量份,肉桂50-70重量份,白芷25-35重量份;并且该混合细粉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
以该药盒中每10重量份的麝香计,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由以下配比的18味药材制成:
乳香25-35重量份,没药25-35重量份,
马钱子25-35重量份,
穿山甲25-35重量份,地黄25-35重量份,桃仁25-35重量份,
当归25-35重量份,羌活25-35重量份,大黄25-35重量份,
怀牛膝25-35重量份,赤芍25-35重量份,血余炭25-35重量份,
苦杏仁25-35重量份,生川乌25-35重量份,川芎25-35重量份,
玄参25-35重量份,红花25-35重量份,续断25-35重量份;
并且所述的膏药部分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成的: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花生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15.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由以下配比的药材制成:麝香10重量份,肉桂55-65重量份,白芷28-32重量份。
16.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由以下配比的药材制成:麝香10重量份,肉桂60重量份,白芷30重量份。
17.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以密封包装的形式提供的。
18.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密封包装于玻璃瓶、塑料瓶或铝塑复合膜袋中。
19.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以该药盒中每10重量份的麝香计,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由以下配比的18味药材制成:
乳香28-32重量份,没药28-32重量份,
马钱子28-32重量份,
穿山甲28-32重量份,地黄28-32重量份,桃仁28-32重量份,
当归28-32重量份,羌活28-32重量份,大黄28-32重量份,
怀牛膝28-32重量份,赤芍28-32重量份,血余炭28-32重量份,
苦杏仁28-32重量份,生川乌28-32重量份,川芎28-32重量份,
玄参28-32重量份,红花28-32重量份,续断28-32重量份。
20.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以该药盒中每10重量份的麝香计,其中所述的膏药部分由以下配比的18味药材制成:
乳香30重量份,没药30重量份,
马钱子30重量份,
穿山甲30重量份,地黄30重量份,桃仁30重量份,
当归30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大黄30重量份,
怀牛膝30重量份,赤芍30重量份,血余炭30重量份,
苦杏仁30重量份,生川乌30重量份,川芎30重量份,
玄参30重量份,红花30重量份,续断30重量份。
21.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乳香是制乳香。
22.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没药是制没药。
23.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花生油。
24.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的用药剂量。
25.权利要求24的药盒产品,每个用药剂量中包括:混合细粉部分0.38g、膏药部分每张膏药净重15g,或者是所述每个用药剂量的1/3倍、2/3倍、1.3倍、或2倍。
26.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的使用说明书中记载使用该药盒产品的方法。
27.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所述说明书中记载了如下使用该药盒产品的方法:加温软化,将混合细粉部分倒在膏药部分的膏药中心,稍加粘合后,贴于患处。
28.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5%的麝香酮。
29.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1~0.4%的麝香酮。
30.权利要求14的药盒产品,其中所述混合细粉部分的混合粉末中包含0.2~0.4%的麝香酮。
31.制备药用膏剂的方法,该药用膏剂是由21味药材以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制成;
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麝香10重量份,肉桂50-70重量份,白芷25-35重量份,
乳香25-35重量份,没药25-35重量份,
马钱子25-35重量份,
穿山甲25-35重量份,地黄25-35重量份,桃仁25-35重量份,
当归25-35重量份,羌活25-35重量份,大黄25-35重量份,
怀牛膝25-35重量份,赤芍25-35重量份,血余炭25-35重量份,
苦杏仁25-35重量份,生川乌25-35重量份,川芎25-35重量份,
玄参25-35重量份,红花25-35重量份,续断25-35重量份;
所述药用膏剂包括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
制备混合细粉部分包括以下步骤: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
制备膏药部分包括以下步骤: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花生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32.权利要求31的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麻油、花生油。
33.权利要求3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麝香10重量份,肉桂55-65重量份,白芷28-32重量份,
乳香28-32重量份,没药28-32重量份,
马钱子28-32重量份,
穿山甲28-32重量份,地黄28-32重量份,桃仁28-32重量份,
当归28-32重量份,羌活28-32重量份,大黄28-32重量份,
怀牛膝28-32重量份,赤芍28-32重量份,血余炭28-32重量份,
苦杏仁28-32重量份,生川乌28-32重量份,川芎28-32重量份,
玄参28-32重量份,红花28-32重量份,续断28-32重量份。
34.权利要求31的方法,其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麝香10重量份,肉桂60重量份,白芷30重量份,
乳香30重量份,没药30重量份,
马钱子30重量份,
穿山甲30重量份,地黄30重量份,桃仁30重量份,
当归30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大黄30重量份,
怀牛膝30重量份,赤芍30重量份,血余炭30重量份,
苦杏仁30重量份,生川乌30重量份,川芎30重量份,
玄参30重量份,红花30重量份,续断30重量份。
35.下列药材组合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风湿痹痛症、关节肿痛、筋骨酸楚、跌打损伤、骨折瘀阻、陈伤隐痛的药用膏剂中的用途:麝香、肉桂、白芷、乳香、没药、穿山甲、地黄、桃仁、马钱子、当归、羌活、大黄、玄参、怀牛膝、赤芍、血余炭、红花、苦杏仁、生川乌、川芎、续断;
所述药用膏剂包括混合细粉部分以及摊于兽皮或布上的膏药部分;
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21味药材组成为:
麝香10重量份,肉桂50-70重量份,白芷25-35重量份,
乳香25-35重量份,没药25-35重量份,
马钱子25-35重量份,
穿山甲25-35重量份,地黄25-35重量份,桃仁25-35重量份,
当归25-35重量份,羌活25-35重量份,大黄25-35重量份,
怀牛膝25-35重量份,赤芍25-35重量份,血余炭25-35重量份,
苦杏仁25-35重量份,生川乌25-35重量份,川芎25-35重量份,
玄参25-35重量份,红花25-35重量份,续断25-35重量份;
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混合细粉部分是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成的:将肉桂和白芷分别粉碎成细粉,将麝香与白芷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再将所得混合粉末与肉桂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即得;
所述药用膏剂中所述的膏药部分是通过以下步骤制备成的:
(1)使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将马钱子酌予碎断,与500重量份的花生油置锅内煎熬至200℃,炸枯,备用;
(3)穿山甲、地黄、桃仁酌予碎断,与3250重量份的食用植物油置锅内煎熬至200℃,再加入酌予碎断的当归等其余十二味,炸枯;
(4)合并步骤(2)和步骤(3)所得物料,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加入红丹1700重量份,搅匀收膏,将膏浸于水中;
(5)取膏用文火加热熔化后,加入乳香、没药细粉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36.权利要求35的用途,步骤(3)中所述的食用植物油选自:大豆油、葵花子油、玉米油、茶油、麻油、花生油。
CN201410252990.8A 2014-06-09 2014-06-09 万灵五香膏 Active CN1039771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990.8A CN103977134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万灵五香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990.8A CN103977134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万灵五香膏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7134A CN103977134A (zh) 2014-08-13
CN103977134B true CN103977134B (zh) 2016-06-15

Family

ID=51269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2990.8A Active CN103977134B (zh) 2014-06-09 2014-06-09 万灵五香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713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745A (zh) * 2003-09-12 2004-08-25 庞丹梅 一种具有活血抗炎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
CN101322805A (zh) * 2008-08-06 2008-12-17 冯大海 一种活血化瘀祛痹镇痛的膏药及制备方法
CN103989812A (zh) * 2014-06-09 2014-08-20 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 万灵五香膏及其制法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2745A (zh) * 2003-09-12 2004-08-25 庞丹梅 一种具有活血抗炎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
CN101322805A (zh) * 2008-08-06 2008-12-17 冯大海 一种活血化瘀祛痹镇痛的膏药及制备方法
CN103989812A (zh) * 2014-06-09 2014-08-20 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 万灵五香膏及其制法和用途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万灵五香巴布膏活血通络与消肿止痛的药理作用;庞丹梅等,;《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0831;第8卷(第4期);385-38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7134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57823B (zh) 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3800438B (zh) 川芎茶调制剂和制法
CN103989812B (zh) 万灵五香膏及其制法和用途
CN103784505B (zh) 川芎茶调制剂
CN103372051B (zh) 一种调节血脂的红曲葛根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318A (zh) 一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中药熏洗袋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2073A (zh) 一种调节血脂的红曲山楂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35912B (zh) 控制人体血脂和体重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912594A (zh) 一种治疗肠胃疾病的中药制剂
CN102058822B (zh) 一种用于健胃消食的药物组合物
CN103977134B (zh) 万灵五香膏
CN104173922B (zh) 一种治疗瘿病的中药
CN100531721C (zh) 一种治疗痛经的药物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04064C (zh) 具有抗病毒和解热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16223B (zh) 无糖型川芎茶调颗粒
CN101347568A (zh) 山药丸新制剂及质量控制方法
CN100358503C (zh) 复方锁阳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5344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89065B (zh) 包含大黄炭和白芨胶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623005B (zh) 心可舒的新用途
CN102526289A (zh) 一种麻仁润肠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49737A (zh) 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2114B (zh) 一种调节血脂的红曲泽泻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72040A (zh) 一种调节血脂的红曲川芎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07003A (zh) 一种香青兰提取物及其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