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3077A - 动力传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3077A
CN103973077A CN201410044796.0A CN201410044796A CN103973077A CN 103973077 A CN103973077 A CN 103973077A CN 201410044796 A CN201410044796 A CN 201410044796A CN 103973077 A CN103973077 A CN 1039730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magnmet
low speed
magnmet rotor
high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479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田聪
唐玉琪
三泽康司
宫入茂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730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30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9/0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 H02K49/10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of the permanent-magnet type
    • H02K49/102Magnetic gearings, i.e. assembly of gears, linear or rotary, by which motion is magnetically transferred without physical conta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5/00Transmission of mechanical pow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5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H02K16/005Machines with only rotors, e.g. counter-rotating ro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同时可实现更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的动力传递装置。具备:高速磁铁转子(10),其具备径方向磁化的磁铁列(12);低速磁铁转子(20),其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22);感应器转子(30),其使来自高速磁铁转子(10)的磁铁列(12)的磁通通过,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及感应器转子(30)同心状地配置,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铁列(22)将邻接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磁力的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使用的动力传递装置使用驱动轴和从动轴的齿轮相互啮合的机械式齿轮机构。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中,齿轮彼此直接接触,同时传递动力,因此,产生噪音或振动而难以长寿命化。另外,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为了抑制长期变化引起的噪音或振动的增加,且为了最小限度地磨损齿轮,需要定期的维护。由于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必须考虑维护性,因此,其设置场所被限制,而失去设计的自由度。
近年来,使用齿轮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决定性地具有的、可解除上述那样各个缺点的、例如与使用磁力的非接触动力传递装置相关的技术逐渐备受关注。
作为非接触动力传递装置,下述的专利文献1公开有具备磁力齿轮的磁力增减速装置。专利文献1的磁力增减速装置在内侧具有具备磁铁列的高速转子,且在高速转子外侧具有具备磁极列的感应器,且在感应器的外侧具有具备磁铁列的低速转子。该磁力增减速装置在高速转子及低速转子中,利用沿着它们的旋转轴方向极化的磁铁,形成通过高速转子、低速转子及感应器的闭磁场。闭磁场根据通过高速转子的磁铁、低速转子的磁铁、感应器的磁性体凸部的3个对向部分的磁通,沿着径方向及周方向而形成。该磁力增减速装置中,由于高速转子、低速转子、感应器的任一驱动轴的旋转,闭磁场的平衡瓦解,利用其中产生的磁场的恢复力使驱动轴以外的从动轴旋转。
磁场的恢复力根据磁场强度(磁通密度,平均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数)的不同而不同。磁场强度越大,磁场的恢复力越大。如果磁场的恢复力增大,则可在驱动轴和从动轴之间传递的轴动力的允许扭矩变大。因此,为了生成较大的允许扭矩,需要增多形成闭磁场的磁力线的平均单位面积的数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1/0057456号说明书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磁力增减速装置为表面磁铁型的磁力增减速装置,因此,根据通过高速转子的磁铁、低速转子的磁铁对向的部分的磁力线数来决定闭磁场的磁场强度。高速转子的磁铁中,也存在通过不与低速转子的磁铁对向的部分的磁力线,但该磁力线几乎无助于上述闭磁场的磁场强度。
因此,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磁力增减速装置中,为了进一步增大允许扭矩,必须增大高速转子的磁铁和低速转子的磁铁的对向面积,因此,磁力增减速装置必然大型化。在目前情况下,要求磁力增减速装置的小型化,因此,不能采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
另外,如果在小型的状态下增大高速转子的磁铁和低速转子的磁铁的对向面积,则低速转子的磁铁间距必然变大。如果间距变大,则可在相同圆周上配置的低速转子的磁铁数变少,因此,磁力增减速装置的增减速比不能增大。因此,在想要实现更大的增减速比的情况下,也不能采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同时可实现更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的动力传递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所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具有高速磁铁转子、低速磁铁转子及感应器转子。
高速磁铁转子具备径方向磁化的磁铁列。低速磁铁转子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感应器转子通过高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的磁通。高速磁铁转子、低速磁铁转子及感应器转子同心状地配置。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将邻接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地形成。
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通整列。因此,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通的大部分可在被整列的状态下通过,而漏磁通减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使邻接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因此,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通的大部分可在被整列的状态下通过,而漏磁通减少。
因此,可提供小型同时可实现更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的动力传递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形成于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说明图;
图4A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B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A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5B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A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6B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形成于图7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5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12是形成于图1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图13是形成于实施方式6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图14是形成于实施方式7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图15是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16是图15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感应器转子的结构图;
图17是形成于图15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图18是实施方式9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19是图18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结构图;
图20是实施方式10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21是图20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结构图;
图22是实施方式1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图23是图22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感应器转子的结构图;
图24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1的结构图;
图25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2的结构图;
图26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3的结构图;
图27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4的结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1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2的图;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3的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4的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5的图。
符号说明
10 高速磁铁转子
12 磁铁列
14a、14b 永久磁铁
15 间隙
20 低速磁铁转子
22 磁铁列
24a、24b 永久磁铁
25 间隙
26a、26b 磁性体部
30 感应器转子
32 磁力齿
50 动力传递装置
710 高速磁铁转子
712 磁铁列
714a、714b 永久磁铁
715a、715b、725 间隙
720 低速磁铁转子
722 磁铁列
724a、724b 永久磁铁
726a、726b 磁性体部
730a、730b 双重感应器转子
732a、732b 磁力齿
750 动力传递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及动作分成〔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11〕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所示的部件的说明中,对同一部件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同一部件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将各图所示的部件间的尺寸比率放大,有时与实际的尺寸比率不同。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形成于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说明图。图4~图6是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动力传递的结构的说明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表示将动力传递装置按照与其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另外,图1中记载的箭头方向为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箭头的箭头方向表示N极,箭头的基方向表示S极。
动力传递装置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感应器转子30。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及感应器转子30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高速磁铁转子10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径最大的感应器转子30配置于最外侧。低速磁铁转子20以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10之间的间隙15的方式且形成和感应器转子30之间的间隙25的方式,配置于高速磁铁转子10和感应器30之间。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及感应器转子30被各自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器转子30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固定,高速磁铁转子10和低速磁铁转子20旋转自如地支承。
高速磁铁转子10具备由径方向磁化的两个半圆状的永久磁铁14a、14b构成的磁铁列12。永久磁铁14a将内周侧磁化成S极,将外周侧磁化成N极,永久磁铁14b将内周侧磁化成N极,将外周侧磁化成S极。因此,高速磁铁转子10具有图面上侧成为N极且下侧成为S极的1组N极和S极。
另外,图1中,示例了两个分割的半圆状的永久磁铁14a及14b,但也可以使用以一半区域的外侧成为N极且剩余一半的区域的外侧成为S极的方式磁化的1个环状的永久磁铁。
另外,图1中,示例了高速磁铁转子10的极数为2的情况,但高速磁铁转子1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以后所示,除了极数2的情况以外,极数为2a(a为2以上的自然数)。如果在高速磁铁转子10上设置2a的极数,则高速磁铁转子10中,在2a个部位的区域形成后述的闭磁场。
高速磁铁转子10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在低速磁铁转子20上,按照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52个凹部。在各个凹部嵌入按照周方向磁化的52个永久磁铁24a、24b,…。如果向凹部嵌入永久磁铁24a、24b,…,则低速磁铁转子20将永久磁铁24a、24b,…和磁性体部26a、26b,…按照周方向交替配置。
低速磁铁转子20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22。磁铁列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整列。利用磁铁列22,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的大部分在被整列的状态下通过,因此,漏磁通减少。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铁列22使邻接的永久磁铁24a、24a的同极性面(N极侧)经由磁性体部26a在周方向上面对面,且使邻接的永久磁铁24b、24b的同极性面(S极侧)经由磁性体部26b在周方向上面对面。低速磁铁转子20的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中,箭头的箭头方向表示N极,箭头的基方向表示S极。因此,在磁性体部26a上配置使N极面对面的两个永久磁铁24a,在磁性体部26b上配置使S极面对面的两个永久磁铁24b。
N极的永久磁铁24a面对面地夹持的磁性体部26a和S极的永久磁铁24b面对面地夹持的磁性体部26b朝向低速磁铁转子20的周方向地交替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20上。在低速磁铁转子20上嵌入52个永久磁铁24a、24b,…,因此,形成56个磁极。
图1中,示例了低速磁铁转子20具有56个磁极的情况,但低速磁铁转子2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2以后所示,除了极数56的情况以外,还具有2b(b为比a大的自然数:a<b)的磁极。如果在低速磁铁转子20上设置2b的磁极,则低速磁铁转子20在b部位的区域使要从高速磁铁转子10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整列。
低速磁铁转子20与高速磁铁转子10一样,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感应器转子30使来自高速磁铁转子10的磁铁列12的磁通经由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性体部26a而通过。另外,感应器转子30使感应器转子30的磁通经由磁性体部26a、26b向高速磁铁转子10的磁铁列12通过。在感应器转子30的内周部上,沿着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27个磁力齿32。磁力齿32吸收可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性体部26a的磁通的大部分。
设于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的个数以使高速磁铁转子10或低速磁铁转子20的一方旋转时能使另一方旋转的方式,考虑高速磁铁转子10的磁极数2a及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极数2b而设定。具体地讲,形成满足下述式1所示的关系那样的c个磁力齿18。磁力齿18和磁力齿18之间成为凹部,在该状态下,低速磁铁转子20进行旋转时,在凹部内产生涡流,而产生空气阻力。为了降低空气阻力,优选向凹部填充粘接剂或树脂填充剂等非磁性体。
c=b+d*a(d=±1)…(式1)
其中,a为高速磁铁转子10的磁极组数
b为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极组数
图1中,如上述,高速磁铁转子10的磁极组数a为1,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极组数b为26。因此,在设为d=-1的情况下,为了设于感应器转子30上,磁力齿18的数根据式1而成为25,在设为d=+1的情况下,为了设于感应器转子30上,磁力齿18的数成为27。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50中,在感应器转子30上形成有27个磁力齿18。
感应器转子30与高速磁铁转子10及低速磁铁转子20一样,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闭磁场的形成)
首先,对在动力传递装置50中形成的闭磁场进行说明。图2是形成于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闭磁场的说明图。另外,图2所示的箭头线表示磁力线,箭头线的箭头方向表示磁力线的方向。
如图2所示,从永久磁铁14b向永久磁铁14a的磁通在高速磁铁转子10内以左右平分高速磁铁转子10的圆筒的方式分布。从高速磁铁转子10的永久磁铁14a向感应器转子30的磁通从两个路径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性体部26a。
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14a暂时进入永久磁铁24a被永久磁铁24a感应而从磁性体部26a到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的第一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14a直接进入磁性体部26a而从磁性体部26a到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的第二路径。磁通经由第一路径到达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磁通经由第二路径到达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性体部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性体部26b上。因此,能使磁通从永久磁铁14a导向磁性体部26a,还能通过永久磁铁24b的磁力使从永久磁铁14a进入磁性体部26b且到达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的、成为漏磁通那样的磁通强制性地导向磁性体部26a。
这样,磁铁列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26a整列。磁铁列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26a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通过低速转子20的磁性体部26a且导向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的磁通在感应器转子30的圆筒内会聚而成为磁通在感应器转子30内以左右平分的方式分布。磁通朝向与高速磁铁转子10的永久磁铁14b对峙的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从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朝向高速磁铁转子10的永久磁铁14b的磁通从两个路径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性体部26a、26b。
一个路径是从磁力齿32暂时进入永久磁铁24a被永久磁铁24a感应而从磁性体部26a到达永久磁铁14b的第三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磁力齿32直接进入磁性体部26b并到达永久磁铁14b的第四路径。磁通经由第三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10的永久磁铁14b。磁通经由第四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10的永久磁铁14b。另外,在位于磁铁列12的永久磁铁14a与14b的边界的磁力齿32中,经由第一及第二路径,从永久磁铁14a流出回路磁通且回路磁通从相邻的磁力齿32经由第三及第四路径流入永久磁铁14b。
这样,磁铁列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26a、26b整列。磁铁列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26a、26b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并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如以上,在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中,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铁列22,闭磁通被磁性体部26a、26b有效地感应,因此,可减少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及感应器转子30的漏磁通。另外,可提高这些转子的磁耦合力,并能够减薄成为感应器转子30的轭的外周部侧的厚度。另外,可实现闭磁通的有效利用,可减小感应器转子30的外形,因此,小型同时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
(增减速的原理)
接着,如图2所示,说明了在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及感应器转子30中形成闭磁通的状态下,在旋转各转子时,其它转子以怎样的旋转数进行旋转。
图3是动力传递装置50的动力传递的说明图。
其中,
将高速磁铁转子10的极数设为2a(a为自然数),
将低速磁铁转子20的极数设为2b(b为比a大的自然数,a<b),
将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数设为c(c=b+d·a),
系数d=1或-1,
且,
将高速磁铁转子10的速度设为α,
将低速磁铁转子20的速度设为β,
将感应器转子30的速度设为γ。
3个各个转子的速度关系可以由下式表示。
a(α-β)=c·d(γ-β)
当将该式展开整理时,如下式。
a·α=(a-c·d)β+c·d·γ…(式2)
3个转子全部旋转自如地支承,但可以固定任一转子。此时的各转子的速度可以由下式表示。
在固定高速磁铁转子10的情况下,α=0,因此,低速磁铁转子20和感应器转子30的速度,(c·d-a)β=c·d·γ
另外,在固定低速磁铁转子20的情况下,β=0,因此,高速磁铁转子10和感应器转子30的速度,a·α=c·d·γ
另外,在固定感应器转子30的情况下,γ=0,因此,a·α=(a-c·d)β
当观察这些式子时,各个转子间的旋转速度中存在差异,表示可在转子间进行增减速。另外,在符号相反的情况下,意味着向相互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
在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情况下,
由于高速磁铁转子10的极数为2a=2,
低速磁铁转子20的极数为2b=52,
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数为c=27,
系数d=1,因此,
当将a=1、b=26、c=27、d=1代入式2中时,
得到α=-26·β+27·γ。
3个转子中,在固定任一转子的情况下,剩余的两个转子的速度可以如下述表示。
在固定高速磁铁转子10的情况下,成为26·β=27·γ,当使低速磁铁转子20旋转27圈时,感应器转子30旋转26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30旋转26圈时,低速磁力转子20旋转27圈。
在固定低速磁铁转子20的情况下,成为α=27·γ,当使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27圈时,感应器转子30旋转1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3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27圈。
在固定感应器转子30的情况下,成为α=-26·β,当使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26圈时,低速磁铁转子20旋转-1圈(向高速磁铁转子10的相反方向旋转1圈),相反,当使低速磁铁转子2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26圈(向低速磁铁转子20的相反方向旋转26圈)。
接着,对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及感应器转子30间的增减速的原理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图4~图6中,为了易于区分表示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只将图1及图2所示的动力传递装置的一部分放大表示。
图4A表示取得闭磁场的平衡时的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4B表示闭磁场的平衡瓦解时的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中的表示通过磁性体部26a并进入一个磁力齿32的闭磁场的磁通密度(磁力线数)。另外,Δpb表示低速磁铁转子20的极性相同的磁极间的间距,Δpc表示感应器转子30的磁力齿32间的间距。另外,Δd0、Δd1表示磁性体部26a右侧的边缘和磁力齿32右侧的边缘的相对位置。
在将Δpb和Δpc重叠的部分的角度设为x的情况下,下述式(3)、(4)的位置关系成立。
Δpb=Δd0+x…(式3)
Δpc=Δd1+x…(式4)
考虑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从图4A到图4B的方式进行变化的情况。如图4A所示,在取得闭磁场的平衡的情况下,在磁通通过的一个磁力齿32中时,磁性体部26a和磁力齿32具有Δd0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4A中,当固定感应器转子30且使高速磁铁转子10向箭头方向旋转磁力齿32的间距Δpc的量时,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图4B所示进行变化。图4B中,磁场的恢复力Tb发挥作用,以从磁通成为磁通要取得闭磁场的平衡。通过恢复力Tb,低速磁铁转子2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以从上述相对位置Δd1成为Δd0。
利用上述式(3)、(4)的关系,低速磁铁转子20的旋转角度Δd成为式(5)。
Δd=Δd1-Δd0=Δpc-Δpb…(式5)
其中,当磁力齿32的齿数为c,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极组为b时,Δpc=360°/c,Δpb=360°/b,因此,旋转角度Δd成为式(6)所示。
Δd=360°*(b-c)/(b*c)…(式6)
即,当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Δpc(360°/c)的量时,低速磁铁转子20旋转360°*(b-c)/(b*c)的量。因此,在将高速磁铁转子10的旋转速度设为α,且将低速磁铁转子20的旋转速度设为β的情况下,高速磁铁转子10和低速磁铁转子20具有下述式(7)的速度关系。
(b-c)*α=b*β…(式7)
因此,成为减速比α/β=b/(b-c),高速磁铁转子10的旋转速度α以b/(b-c)倍减速传递至低速磁铁转子20。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50中,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极的组数数b为26,感应器转子30的磁极齿32的数c为27,因此,减速比成为-26,当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26圈时,低速磁铁转子20向高速磁铁转子10的相反方向旋转1圈。
图5A表示取得闭磁场的平衡时的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5B表示闭磁场的平衡瓦解时的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图5的Δpb、Δpc、Δd0、Δd1的符号的意思与图4相同。
如图5A所示,在取得闭磁场的平衡的情况下,在磁通通过的磁力齿32中,磁性体部26a和磁力齿32具有Δd0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5A中,当固定低速磁铁转子20,且使高速磁铁转子10向箭头方向旋转低速磁铁转子20的同一磁极的间距Δpb的量时,转子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图5B所示。
与图4的情况一样,磁场的恢复力Tb发挥作用,以从磁通成为要维持新的平衡。在图5的情况下,磁场的恢复力Tb对感应器转子30进行作用。因此,以从上述的相对位置Δd1成为Δd0的方式,感应器转子30向高速磁铁转子10的同方向旋转。旋转角度Δd与上述式(5)、式(6)相同的关系成立。
即,当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Δpb(360°/b)的量时,感应器转子30旋转360°*(b-c)/(b*c)的量。因此,在将高速磁铁转子10的旋转速度设为α,且将感应器转子30的旋转速度设为γ的情况下,具有下述式(8)的速度关系。
(b-c)*α=-c*γ…(式8)
因此,成为减速比α/γ=-c/(b-c),高速磁铁转子10的旋转速度α以-c/(b-c)倍减速传递至感应器转子30。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50中,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极的组数数b为26,感应器转子30的磁极齿数c为27,因此,减速比成为27,且当高速磁铁转子10旋转27圈时,感应器转子30向高速磁铁转子10的旋转方向的同方向旋转1圈。
最后,考虑图6的情况。在取得闭磁场的平衡的情况下,磁通通过的一个磁力齿32中,磁性体部26a和磁力齿32具有一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在图6的情况下,与图4、5不同,形成闭磁场的高速磁铁转子10本身不旋转,因此,闭磁场也如图4、5那样,在规定间隔(低速磁铁转子20的同一磁极的间距或磁力齿32的间距)的范围内不存在取得新的平衡的相对位置,低速磁铁转子20和感应器转子30总是要维持当前的相对位置关系。
因此,在旋转低速磁铁转子20或感应器转子30的任一方的情况下,如图6B所示,可减少进入当前位置的磁力齿32的磁通在该情况下,为了更易于磁通流通,而产生磁阻扭矩,通过这样,使另一方转子旋转,维持相对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当低速磁铁转子20旋转Δpb(=360°/b)的量时,感应器转子30旋转Δpc(=360°/c)的量。
即,减速比成为式(9)。
β/γ=Δpb/Δpc=c/b…(式9)
图1的动力传递装置50中,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极的组数数b为26,感应器转子30的磁极齿数c为27,因此,减速比成为27/26或26/27。即,当使低速磁铁转子20旋转26圈时,感应器转子30以追随低速磁铁转子20的方式向同方向旋转27圈,当使感应器转子30旋转27圈时,低速磁铁转子20向感应器转子30的同方向旋转26圈。
以上是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结构及动作。如从图4~图6所示,在使任一转子旋转的情况下,在转子间形成的闭磁场的平衡瓦解,为了保持该平衡,各个转子进行旋转。通过取得转子间的闭磁场平衡的作用,可得到式2所示那样的3个的各个转子的速度关系。
如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50中,低速磁铁转子20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22,磁铁列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0的磁通整列,因此,可使漏磁通极小化,且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7是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图8是形成于图7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150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相比,由于将低速磁铁转子和感应器转子的位置交换而不同。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1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110、低速磁铁转子120、感应器转子130。高速磁铁转子110、低速磁铁转子120及感应器转子130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高速磁铁转子110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径最大的低速磁铁转子120配置于最外侧。感应器转子130以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110之间的间隙115的方式且形成和低速磁铁转子120之间的间隙125的方式,配置于高速磁铁转子110和低速磁铁转子120之间。3个转子各自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
高速磁铁转子110具备由径方向磁化的两个半圆状的永久磁铁114a、114b构成的磁铁列112。高速磁铁转子11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低速磁铁转子120在其内周部按照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52个凹部。在各个凹部嵌入按照周方向磁化的52个永久磁铁124a,124b,…。低速磁铁转子120的外周部作为使磁通通过的轭发挥作用,因此,凹部的深度成为直到低速磁铁转子120的厚度的一半程度的深度。
低速磁铁转子120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122。磁铁列1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整列。利用磁铁列122,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的大部分可在被整列的状态下通过,而漏磁通减少。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铁列122使邻接的永久磁铁124a、124a的同极性面(N极侧)经由磁性体部126a在周方向上面对面,且使邻接的永久磁铁124b、124b的同极性面(S极侧)经由磁性体部126b在周方向上面对面。低速磁铁转子12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感应器转子130使来自高速磁铁转子110的磁铁列112的磁通朝向低速磁铁转子120而通过。在感应器转子130的外周部上,沿着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27个磁力齿132。感应器转子13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150中,高速磁铁转子110的磁极组数、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极组数、感应器转子130的磁力齿数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相同。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对在动力传递装置150中形成的闭磁场进行说明。图8是形成于图7的动力传递装置150的闭磁场的说明图。另外,图8所示的箭头线表示磁力线,箭头线的箭头方向表示磁力线方向。
如图8所示,从永久磁铁114b向永久磁铁114a的磁通在高速磁铁转子110内以左右平分高速磁铁转子110的圆筒的方式分布。从高速磁铁转子110的永久磁铁114a向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通过感应器转子130的磁力齿132。通过磁力齿132的磁通从两个路径流入低速磁铁转子120中。
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114a经由磁力齿32直接进入磁性体部126b的第一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114a到磁力齿32且从磁力齿32暂时进入永久磁铁124a、124b并到达磁性体部126a的第二路径。磁通经由第一路径到达低速磁铁转子120。磁通经由第二路径到达低速磁铁转子120。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1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性体部1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1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性体部126b上。因此,能够使从感应器转子130的磁力齿132成为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124a及124b的磁力导向磁性体部126a及126b。
这样,磁铁列122使到达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126a、126b整列。磁铁列1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126a、126b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导向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在低速磁铁转子120的圆筒内会聚而成为磁通在低速磁铁转子120内以左右平分的方式分布。磁通朝向与高速磁铁转子110的永久磁铁114b对峙的感应器转子130的磁力齿32。从低速磁铁转子120朝向高速磁铁转子110的永久磁铁114b的磁通到达感应器转子130的磁力齿132。从低速磁铁转子120朝向磁力齿132的磁通从两个路径流入感应器转子130中。
一个路径是从磁性体部126b暂时进入永久磁铁124a、124b并到达磁力齿132的第三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磁性体部126a直接到达磁力齿132的第四路径。磁通经由第三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110的永久磁铁114b。磁通经由第四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110的永久磁铁14b。另外,在位于磁铁列122的永久磁铁114a与114b的边界附近的磁力齿132及低速磁铁转子120中产生在磁力齿132、磁性体部126a、126b、永久磁铁124a、124b间环状传递的回路磁通
这样,磁铁列1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126a、126b整列。磁铁列1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126a、126b整列而通过,因此,使漏磁通极小化,并能够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
如以上,在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150中,通过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磁铁列122,闭磁通被磁性体部126a、126b有效地感应,因此,可减少高速磁铁转子110、低速磁铁转子120及感应器转子130的漏磁通。另外,可提高这些转子的磁耦合力,并能够减薄成为低速磁铁转子120的轭的外周部侧的厚度。另外,可实现闭磁通的有效利用,可减小低速磁铁转子120的外形,因此,小型同时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
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150的增减速的原理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增减速的原理相同。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9是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9所示,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250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相比,由于将高速磁铁转子和感应器转子的位置交换而不同。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2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210、低速磁铁转子220、感应器转子230。高速磁铁转子210、低速磁铁转子220及感应器转子230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感应器转子230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最大的高速磁铁转子210配置于最外侧。低速磁铁转子220以形成和感应器转子230之间的间隙215的方式且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210之间的间隙225的方式,配置于高速磁铁转子210和感应器230之间。3个转子各自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
高速磁铁转子210具备由径方向磁化的两个半圆状的永久磁铁214a、214b构成的磁铁列212。高速磁铁转子210在其内周部配置磁铁列212。永久磁铁214a中,内周侧磁化成S极,外周侧磁化成N极,永久磁铁214b中,内周侧磁化成N极,外周侧磁化成S极。因此,高速磁铁转子210具有附图的上侧成为N极且下侧成为S极的1组N极和S极。高速磁铁转子21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2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220的磁性体部2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2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220的磁性体部226b上。因此,能够使磁通从感应器转子230的磁力齿232导向磁性体部226a,另外,能够使成为从磁力齿232进入磁性体部226b并到达高速磁铁转子210的永久磁铁214a的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224b的磁力导向磁性体部226a。
这样,磁铁列222使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226a整列。磁铁列2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226a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感应器转子230使来自高速磁铁转子210的磁铁列212的磁通朝向低速磁铁转子220而通过。在感应器转子230的外周部上,沿着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向外周侧突出的27个磁力齿232。感应器转子23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250中,高速磁铁转子210的磁极组数、低速磁铁转子220的磁极组数、感应器转子230的磁力齿数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相同。
在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250中,通过低速磁铁转子220的磁铁列222,闭磁通被磁性体部226a有效地感应,因此,可减少高速磁铁转子210、低速磁铁转子220及感应器转子230的漏磁通。另外,可提高这些转子的磁耦合力,并能够减薄成为高速磁铁转子210的轭的外周部侧的厚度。另外,可实现闭磁通的有效利用,可减小高速磁铁转子210的外形,因此,小型同时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250的增减速的原理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增减速的原理相同。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10是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10所示,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350与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250相比,由于将低速磁铁转子和感应器转子的位置交换而不同。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3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310、低速磁铁转子320、感应器转子330。高速磁铁转子310、低速磁铁转子320及感应器转子330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低速磁铁转子320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径最大的高速磁铁转子310配置于最外侧。感应器转子330以形成和低速磁铁转子320之间的间隙315的方式且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310之间的间隙325的方式,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320和高速磁铁转子310之间。3个转子各自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
高速磁铁转子310与实施方式3的动力传递装置250相同。
低速磁铁转子320在按照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52个凹部。在各个凹部嵌入按照周方向磁化的52个永久磁铁324a,324b,…。低速磁铁转子320的内周部需要让磁通通过,因此,凹部的深度成为直到低速磁铁转子320的厚度的一半程度的深度。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3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磁性体部3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3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320的磁性体部326b上。因此,能够使磁性体部326a的磁通导向感应器转子330的磁力齿332,另外,能够使成为从磁力齿332进入磁性体部326b的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324a、324b的磁力导向磁性体部326a、326b。
这样,磁铁列3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3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326a整列。磁铁列3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3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326a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感应器转子330使来自低速磁铁转子320的磁通朝向高速磁铁转子310而通过。在感应器转子330的内周部上,沿着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27个磁力齿332。感应器转子330的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350中,高速磁铁转子310的磁极组数、低速磁铁转子320的磁极组数、感应器转子330的磁力齿数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相同。
在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350中,通过低速磁铁转子320的磁铁列322,闭磁通被磁性体部326a有效地感应,因此,可减少高速磁铁转子310、低速磁铁转子320及感应器转子330间的漏磁通。另外,可提高这些转子间的磁耦合力,并能够减薄成为高速磁铁转子310的轭的外周部侧的厚度。另外,可实现闭磁通的有效利用,可减小高速磁铁转子310的外形,因此,小型同时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350的增减速的原理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增减速的原理相同。
〔实施方式5〕
接着,对实施方式5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实施方式5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450的结构及动作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结构及动作大致相同。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4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410、低速磁铁转子420、感应器转子430。高速磁铁转子410、低速磁铁转子420及感应器转子430同心状地配置。低速磁铁转子420以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410之间的间隙415的方式且形成和感应器转子430之间的间隙425的方式,配置于高速磁铁转子410和感应器430之间。
高速磁铁转子410、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高速磁铁转子10、低速磁铁转子20的结构相同。另外,感应器转子430的结构中,磁力齿432的齿数为25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感应器转子30的结构(磁力齿数为27)不同。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结构相同。
在实施方式5的动力传递装置450的情况下,
高速磁铁转子410的极数为2a=2,
低速磁铁转子420的极数为2b=52,
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数为c=25,
系数d=-1,因此,
当将a=1、b=26、c=25、d=-1代入上述式2时,
得到α=-26·β-25·γ。
3个转子中,在固定任一转子的情况下,剩余两个转子的速度可以如下述表示。
在固定高速磁铁转子410的情况下,成为26·β=25·γ,当使低速磁铁转子420旋转25圈时,感应器转子430旋转26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430旋转26圈时,低速磁力转子420旋转25圈。
在固定低速磁铁转子420的情况下,成为α=-25·γ,当使高速磁铁转子410旋转25圈时,感应器转子430向高速磁铁转子410的反方向旋转1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43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410向感应器转子430的反方向旋转25圈。
在固定感应器转子430的情况下,成为α=26·β,在使高速磁铁转子410旋转26圈时,低速磁铁转子420旋转1圈,相反,当使低速磁铁转子42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410旋转26圈。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在动力传递装置450中形成的闭磁场进行说明。图12是形成于图11的动力传递装置450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如图12所示,从永久磁铁414b向永久磁铁414a的磁通在高速磁铁转子410内以左右平分高速磁铁转子410的圆筒的方式分布。从高速磁铁转子410的永久磁铁414a向感应器转子430的磁通从两个路径通过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性体部426a。
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414a暂时进入永久磁铁424a并被永久磁铁424a感应且从磁性体部426a到达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的第一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414a直接进入磁性体部426a并从磁性体部426a到达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的第二路径。磁通经由第一路径到达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磁通经由第二路径到达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4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性体部4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4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性体部426b上。因此,能够使磁通从永久磁铁414a导向磁性体部426a,另外,能够使成为从永久磁铁414a进入磁性体部426b并到达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的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424b的磁力强制性地导向磁性体部426a。
这样,磁铁列4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426a、426b整列。磁铁列4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426a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通过低速转子420的磁性体部426a并导向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的磁通在感应器转子430的圆筒内会聚而成为磁通在感应器转子430内以左右平分的方式分布。磁通朝向与高速磁铁转子410的永久磁铁414b对峙的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从感应器转子430的磁力齿432朝向高速磁铁转子410的永久磁铁414b的磁通从两个路径通过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性体部426a、426b。
一个路径是从磁力齿432暂时进入永久磁铁424a且被永久磁铁424a感应并从磁性体部426a到达永久磁铁414b的第三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磁力齿432直接进入磁性体部426b并到达永久磁铁414b的第四路径。磁通经由第三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410的永久磁铁414b。磁通经由第四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410的永久磁铁414b。另外,在位于磁铁列412的永久磁铁414a与414b的边界的磁力齿432及低速磁铁转子420中产生在磁力齿432、磁性体部426a、426b、永久磁铁424a、424b间环状传递的回路磁通
这样,磁铁列4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426a、426b整列。磁铁列4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4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426a、426b整列而通过,因此,使漏磁通极小化,并能够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
在实施方式5的动力传递装置450中,可减少高速磁铁转子410、低速磁铁转子420及感应器转子430间的漏磁通,可提高这些转子的磁耦合力,并能够减薄成为感应器转子430的轭的外周部侧的厚度。另外,可实现闭磁通的有效利用,可减小感应器转子430的外形,因此,小型同时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
〔实施方式6〕
接着,对实施方式6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13是形成于实施方式6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5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510、低速磁铁转子520、感应器转子530。高速磁铁转子510、低速磁铁转子520及感应器转子530同心状地配置。低速磁铁转子520以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510之间的间隙515的方式且形成和感应器转子530之间的间隙525的方式,配置于高速磁铁转子510和感应器530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极数为4极,低速磁铁转子520的极数为52极,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数为28。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结构相同。
在实施方式6的动力传递装置550的情况下,
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极数为2a=4,
低速磁铁转子520的极数为2b=52,
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数为c=28,
系数d=1,因此
当将a=2、b=26、c=28、d=1代入上述式2中时,
得到α=-13·β+14·γ。
3个转子中,在固定任一转子的情况下,剩余两个转子的速度可以如下述表示。
在固定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情况下,成为13·β=14·γ,当使低速磁铁转子520旋转14圈时,感应器转子530旋转13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530旋转13圈时,低速磁力转子520旋转14圈。
在固定低速磁铁转子520的情况下,成为α=14·γ,当使高速磁铁转子510旋转14圈时,感应器转子530旋转1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53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510旋转14圈。
在固定感应器转子530的情况下,成为α=-13·β,在使高速磁铁转子510旋转13圈时,低速磁铁转子520向高速磁铁转子510的相反方向旋转1圈,相反,当使低速磁铁转子52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510向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相反方向旋转13圈。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在动力传递装置550中形成的闭磁场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高速磁铁转子510内形成具有从永久磁铁514b、514d朝向永久磁铁514a的磁通和从永久磁铁514b、514d向永久磁铁514c的磁通的磁通因此,在高速磁铁转子510内,磁通以将4个区域等分的方式进行分布。从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永久磁铁514a及514c向感应器转子530的磁通从两个路径通过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性体部526a。
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514a、514c暂时进入永久磁铁524a并被永久磁铁524a感应且从磁性体部526a到达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的第一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永久磁铁514a、514c直接进入磁性体部526a并从磁性体部526a到达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的第二路径。磁通经由第一路径到达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磁通经由第二路径到达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5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性体部5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5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性体部526b上。因此,能够使磁通从永久磁铁514a、514c导向磁性体部526a,另外,能够使成为从永久磁铁514a进入磁性体部526b并到达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的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524b的磁力强制性地导向磁性体部526a。
这样,磁铁列5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526a整列。磁铁列5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526a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通过低速转子520的磁性体部526a并导向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的磁通在感应器转子530的圆筒内会聚而成为磁通在感应器转子530内以4个区域分布。磁通朝向与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永久磁铁515b、514d对峙的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从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532朝向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永久磁铁514b、514d的磁通从两个路径通过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性体部526a、526b。
一个路径是从磁力齿532暂时进入永久磁铁524a且被永久磁铁524a感应并从磁性体部526a到达永久磁铁514b、514d的第三路径,另一个路径是从磁力齿532直接进入磁性体部526b并到达永久磁铁514b、514d的第四路径。磁通经由第三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永久磁铁514b、514d。磁通经由第四路径到达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永久磁铁514b、514d。另外,在位于磁铁列512的永久磁铁514a与514b的边界、永久磁铁514a与514d的边界、永久磁铁514c与514b的边界、永久磁铁514c与514d的边界的磁力齿532及低速磁铁转子520中产生在磁力齿532、磁性体部526a、526b、永久磁铁424a、424b、424c、424d间环状传递的回路磁通
这样,磁铁列5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526a、526b整列。磁铁列5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5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526a、526b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使漏磁通极小化,并能够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及大范围的增减速比。
在实施方式6的动力传递装置550中,可减少高速磁铁转子510、低速磁铁转子520及感应器转子530间的漏磁通,可提高这些转子的磁耦合力。通过将成为感应器转子530的轭的外周部侧的厚度设为恰当的厚度,小型同时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
〔实施方式7〕
接着,对实施方式7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14是形成于实施方式7的动力传递装置的闭磁场的说明图。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65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6的动力传递装置550的结构大致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高速磁铁转子610的极数为4极,低速磁铁转子620的极数为52极,感应器转子630的磁力齿数为25。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6的动力传递装置550的结构相同。
在实施方式7的动力传递装置650的情况下,
高速磁铁转子510的极数为2a=4,
低速磁铁转子520的极数为2b=52,
感应器转子530的磁力齿数为c=24,
系数d=-1,因此,
当将a=2、b=26、c=24、d=-1代入上述式2中时,
得到α=13·β-12·γ。
3个转子中,在固定任一转子的情况下,剩余两个转子的速度可以如下述表示。
在固定高速磁铁转子610的情况下,成为13·β=12·γ,当使低速磁铁转子620旋转12圈时,感应器转子630旋转13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630旋转13圈时,低速磁力转子620旋转12圈。
在固定低速磁铁转子620的情况下,成为α=-12·γ,当使高速磁铁转子610旋转12圈时,感应器转子630向高速磁铁转子610的反方向旋转1圈,相反,当使感应器转子63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610向感应器转子630的反方向旋转12圈。
在固定感应器转子630的情况下,成为α=13·β,在使高速磁铁转子610旋转13圈时,低速磁铁转子620旋转1圈,相反,当使低速磁铁转子62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610旋转13圈。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接着,对在动力传递装置650中形成的闭磁场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高速磁铁转子610内形成的磁通与实施方式6中说明的图13的磁通相同。另外,形成于低速磁铁转子620和感应器转子630之间的磁通与实施方式6中说明的图13的磁通大致相同。另外,在感应器转子630中形成的磁通也与实施方式6中说明的图13的磁通大致相同。
另外,在位于构成磁铁列612的4个永久磁铁的各边界的磁力齿632及低速磁铁转子620中产生图示那样的回路磁通但该回路磁通也与实施方式6中说明的图13的回路磁通大致相同。
在实施方式7的动力传递装置650中,可减少高速磁铁转子610、低速磁铁转子620及感应器转子630间的漏磁通,可提高这些转子间的磁耦合力。通过将成为感应器转子630的轭的外周部侧的厚度设为恰当的厚度,小型同时可实现较大的允许扭矩。
〔实施方式8〕
接着,对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与实施方式1~7的动力传递装置不同,由4个转子构成。当用4个转子构成动力传递装置时,能够将使扭矩作用的面设为两个转子的正、背面,因此,能够产生更大的允许扭矩,可以更小型化。
图15是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图16是图15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感应器转子的结构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图15是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表示将动力传递装置按照与其旋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时的截面。另外,图15中记载的箭头方向表示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箭头的箭头方向表示N极,箭头的基方向表示S极。
动力传递装置7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710、低速磁铁转子720、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高速磁铁转子710、低速磁铁转子720及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高速磁铁转子710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最大的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配置于最外侧。在高速磁铁转子710和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之间配置直径比高速磁铁转子710大的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和直径比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大的低速磁铁转子720。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以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710之间的间隙715a的方式配置,低速磁铁转子720以分别形成和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之间的间隙715b且形成和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之间的间隙725的方式配置。高速磁铁转子710、低速磁铁转子720及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分别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另外,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也可以设为机械性地连接的双层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710具备由径方向磁化的两个半圆状的永久磁铁714a、714b构成的磁铁列712。永久磁铁714a中,内周侧磁化成S极,外周侧磁化成N极,永久磁铁714b中,内周侧磁化成N极,外周侧磁化成S极。因此,高速磁铁转子710具有附图上侧成为N极且下侧成为S极的1组N极和S极。
另外,图15中示例了高速磁铁转子710的极数为2的情况,但高速磁铁转子710也可以如实施方式6、7所示,除了极数为2的情况以外,极数为2a(a为2以上的自然数)。如果在高速磁铁转子710上设置2a的极数,则高速磁铁转子710中,在2a个部位的区域形成后述的闭磁场。
高速磁铁转子710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在低速磁铁转子720上,按照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52个凹部。在各个凹部嵌入按照周方向磁化的52个永久磁铁724a、724b,…。如果向凹部嵌入永久磁铁724a、724b,…,则低速磁铁转子720将永久磁铁724a、724b,…和磁性体部726a、726b,…按照周方向交替配置。
低速磁铁转子720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722。磁铁列7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整列。利用磁铁列722,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的大部分在被整列的状态下通过,因此漏磁通减少。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铁列722使邻接的永久磁铁724a、724a的同极性面(N极侧)经由磁性体部726a在周方向上面对面,且使邻接的永久磁铁724b、724b的同极性面(S极侧)经由磁性体部726b在周方向上面对面。低速磁铁转子720的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中,箭头的箭头方向表示N极,箭头的基方向表示S极。因此,在磁性体部726a上配置使N极面对面的两个永久磁铁724a,在磁性体部726b上配置使S极面对面的两个永久磁铁724b。
N极的永久磁铁724a面对面地夹持的磁性体部726a和S极的永久磁铁724b面对面地夹持的磁性体部726b朝向低速磁铁转子720的周方向交替地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720上。在低速磁铁转子720上嵌入52个永久磁铁724a、724b,…,因此,形成52个磁极。
低速磁铁转子720与高速磁铁转子710一样,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使来自高速磁铁转子710的磁铁列712的磁通转移到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性体部726a。另外,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使来自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转移到高速磁铁转子710的磁铁列712。在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的外周部上,沿着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27个磁力齿732b。磁力齿732b吸收来自高速磁铁转子710及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的大部分。
另外,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经由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性体部726a引入来自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另外,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将感应器转子730a的磁通经由磁性体部726a、726b转移到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铁列722。在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的内周部上,沿着周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向内周侧突出的27个磁力齿732a。磁力齿732a吸收可通过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性体部726a的磁通的大部分。
如图16所示,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的磁力齿732a和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的磁力齿732b相互错开一半间距。因此,如图15所示,双重感应器转子730b的磁力齿732b位于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的磁力齿732a间。
设于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的磁力齿32的个数,以在使高速磁铁转子710或低速磁铁转子720的一方旋转时能够使另一方旋转的方式,考虑高速磁铁转子710的磁极数2a及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极数2b而设定。
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与高速磁铁转子710及低速磁铁转子720一样,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闭磁场的形成)
首先,对在动力传递装置750中形成的闭磁场进行说明。图17是形成于图15的动力传递装置750的闭磁场的说明图。另外,图17所示的箭头线表示磁力线,箭头线的箭头方向表示磁力线的方向。
在高速磁铁转子710内,从永久磁铁714b向永久磁铁714a的磁通以左右平分高速磁铁转子710的圆筒的方式分布。
来自永久磁铁714a的磁通被双重感应器730b的磁力齿732b感应。来自磁力齿732b的磁通从磁性体部726b被永久磁铁724a感应并从磁性体部726a到达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的磁力齿732a。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7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性体部7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7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性体部726b上。因此,能够使磁通从永久磁铁714a导向磁性体部726a,另外,能够使从永久磁铁714a进入磁性体部726b而成为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724a的磁力强制性地导向磁性体部726a。
这样,磁铁列7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726a整列。磁铁列7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726a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通过低速转子720的磁性体部726a并导向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的磁力齿732a的磁通在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的圆筒内会聚,且在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内以左右平分的方式分布。分布的磁通朝向与高速磁铁转子710的永久磁铁714b对峙侧的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的磁力齿732a。
这样,磁铁列7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朝向磁性体部726a、726b整列。磁铁列722使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磁通的大部分朝向磁性体部726a、726b整列而通过,因此,能够减少漏磁通,且能够使磁通有效地转换成扭矩。
(增减速的原理)
接着,如图17所示,说明了在高速磁铁转子710、低速磁铁转子720及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中形成闭磁通的状态下,在使各转子旋转时,其它转子以怎样的旋转数进行旋转。
在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情况下,
高速磁铁转子710的极数为2a=2,
低速磁铁转子720的极数为2b=52,
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的磁力齿数为c=27,
系数d=1,因此,
当将a=1、b=26、c=27、d=1代入式2时,
得到α=-26·β+27·γ。
3个转子中,在固定任一转子的情况下,剩余两个转子的速度可以如下述表示。
在固定高速磁铁转子710的情况下,成为26·β=27·γ,当使低速磁铁转子720旋转27圈时,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旋转26圈,相反,当使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旋转26圈时,低速磁力转子720旋转27圈。
在固定低速磁铁转子720的情况下,成为α=27·γ,当使高速磁铁转子710旋转27圈时,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旋转1圈,相反,当使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710旋转27圈。
在固定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的情况下,成为α=-26·β,在使高速磁铁转子710旋转26圈时,低速磁铁转子720旋转-1圈(向高速磁铁转子710的相反方向旋转1圈),相反,当使低速磁铁转子720旋转1圈时,高速磁铁转子710旋转-26圈(向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相反方向旋转26圈)。
在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中,使用双重感应器转子730a、730b。因此,可以将扭矩作用的面设为低速磁铁转子720的表、背两个面,能够产生更大的允许扭矩,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750更小型化。
〔实施方式9〕
接着,对实施方式9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18是实施方式9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图19是图18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结构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8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8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感应器转子830。高速磁铁转子8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及感应器转子830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高速磁铁转子810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最大的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配置于最外侧。
在高速磁铁转子810和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之间配置直径比高速磁铁转子810大的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b和直径比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b大的感应器转子83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b以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810之间的间隙815a的方式配置,感应器转子830以分别形成和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b之间的间隙815b且形成和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之间的间隙825的方式配置。高速磁铁转子8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及感应器转子830分别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另外,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也可以设为机械性地连接的双层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810的结构及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的高速磁铁转子710、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结构相同。
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的动力传递装置150的低速磁铁转子120的结构相同。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8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820a的磁性体部8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8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820a的磁性体部826b上。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824c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820b的磁性体部826c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824d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820b的磁性体部826d上。
因此,能够将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的磁通导向磁性体部826a、826c、826b、826d。另外,能够将成为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824a、824b的磁力强制性地导向磁性体部826a、826c。
如图19所示,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的磁性体部826a、824b和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b的磁性体部826c、824d相互错开1个间距。
感应器转子830具有用于在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间通过磁通的磁力齿832。感应器转子830的作用与实施方式1-7中记载的感应器转子的作用相同。
高速磁铁转子8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感应器转子830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850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一样,高速磁铁转子810的极数为2a=2,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的极数为2b=52,感应器转子830的磁力齿数为c=27,系数d=1。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850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一样地动作。
在实施方式9的动力传递装置850中,使用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因此,能够将扭矩作用的面设为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的表、背两个面,能够产生更大的允许扭矩,并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850更小型化。
〔实施方式10〕
实施方式10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中,将实施方式9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中从位于最内周的转子到位于最外周的转子从内周侧向外周侧交换。
对实施方式10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20是实施方式10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图21是图20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结构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9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9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感应器转子930。高速磁铁转子9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及感应器转子930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低速磁铁转子920b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最大的高速磁铁转子910配置于最外侧。
在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b和高速磁铁转子910之间配置直径比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b大的感应器转子930和直径比感应器转子930大的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b以形成和感应器转子930之间的间隙915a的方式配置,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以形成和感应器转子930之间的间隙915b且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910之间的间隙925的方式配置。高速磁铁转子9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及感应器转子930分别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另外,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也可以设为机械性地连接的双层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910的结构及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350的高速磁铁转子310、低速磁铁转子320的结构相同。
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的结构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的低速磁铁转子720的结构相同。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9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920a的磁性体部9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9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920a的磁性体部926b上。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924c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920b的磁性体部926c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924d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920b的磁性体部926d上。
因此,能够将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的磁通导向磁性体部926a、926c、926b、926d。另外,能够将成为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924a、924b的磁力强制性地导向磁性体部926a、926c。
如图21所示,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的磁性体部926a、924b和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b的磁性体部926c、924d相互错开1个间距。
感应器转子930具有用于在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间通过磁通的磁力齿932。感应器转子930的作用与实施方式1-7中记载的感应器转子的作用相同。
高速磁铁转子910、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感应器转子930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950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一样,高速磁铁转子810的极数为2a=2,双重低速磁铁转子820a、820b的极数为2b=52,感应器转子830的磁力齿数为c=27,系数d=1。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850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一样地动作。
在实施方式10的动力传递装置950中,使用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因此,能够将扭矩作用的面设为双重低速磁铁转子920a、920b的表、背两个面,能够产生更大的允许扭矩,并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950更小型化。
〔实施方式11〕
实施方式1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在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中将从位于最内周的转子到位于最外周的转子从内周侧向外周侧交换。
对实施方式11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说明。图22是实施方式11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图。图23是图22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双重感应器转子的结构图。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动力传递装置的结构>
动力传递装置1050具有高速磁铁转子1010、低速磁铁转子1020、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高速磁铁转子1010、低速磁铁转子1020及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同心状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直径最小的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b配置于最内侧,将直径最大的高速磁铁转子1010配置于最外侧。
在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b和高速磁铁转子1010之间配置直径比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b大的低速磁铁转子1020和直径比低速磁铁转子1020大的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低速磁铁转子1020以形成和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b之间的间隙1015a的方式配置,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以形成和低速磁铁转子1020之间的间隙1015b且形成和高速磁铁转子1010之间的间隙1025的方式配置。高速磁铁转子1010、低速磁铁转子1020及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分别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另外,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也可以设为机械性地连接的双层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101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4的动力传递装置350的高速磁铁转子210的结构相同。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的结构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的双重感应器730a、730b大致相同。
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1024a的N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1020的磁性体部1026a上。另外,从周方向的两侧使两个永久磁铁1024b的S极侧面对面地对峙配置于低速磁铁转子1020的磁性体部1026b上。
因此,能够将要通过低速磁铁转子1020的磁通导向磁性体部1026a、1026b。另外,能够将成为漏磁通那样的磁通通过永久磁铁1024a的磁力强制性地导向磁性体部1026b。
如图23所示,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的磁力齿1032a和双重感应器转子1032b的磁力齿1032b相互错开半个间距。因此,如图23所示,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b的磁力齿1032b位于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的磁力齿1032a间。
高速磁铁转子1010、低速磁铁转子1020、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由例如电磁钢板、硅铁、碳钢、电磁不锈钢、压粉磁芯、非晶磁芯等磁性体形成。
<动力传递装置的动作>
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50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一样,高速磁铁转子1010的极数为2a=2,低速磁铁转子1020的极数为2b=52,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的磁力齿数为c=27,系数d=1。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1050进行与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一样地动作。
在实施方式11的动力传递装置1050中,使用双重感应器转子1030a、1030b。因此,能够将扭矩作用的面设为低速磁铁转子1020的表、背两个面,能够产生更大的允许扭矩,并能够使动力传递装置1050更小型化。
在以上实施方式1-11中,对各种方式的动力传递装置进行了说明,但高速磁铁转子只示例了极数不同的情况,而没有说明其结构不同的情况。接着,对高速磁铁转子的4个变形例进行说明。
<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图24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1的结构图。图中所示的高速磁铁转子1110具有与实施方式1-11中示例的高速磁铁转子不同的内部磁铁型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1110将两个圆弧状的永久磁铁1114a、1114b收纳于在圆柱形上的转子1112中形成的与永久磁铁1114a、1114b同样形状的槽中。
永久磁铁1114a中,内周侧磁化成S极,外周侧磁化成N极,永久磁铁1114b中,内周侧磁化成N极,外周侧磁化成S极。因此,高速磁铁转子1110具有附图上侧成为N极且下侧成为S极的1组N极和S极。
也可以将这种高速磁铁转子1110换成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的高速磁铁转子使用。
(变形例2)
图25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2的结构图。图25中所示的高速磁铁转子1210具有与变形例1类似的内部磁铁型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1210将两个圆弧状的永久磁铁1214a、1214b收纳于在圆柱状的高速磁铁转子1212中形成的与永久磁铁1214a、1214b相同形状的槽中。另外,高速磁铁转子1210将两个四角柱状的永久磁铁1214c、1214d收纳于在高速磁铁转子1212中形成的与永久磁铁1214c、1214d相同形状的槽中。
永久磁铁1214a中,内周侧磁化成S极,外周侧磁化成N极,永久磁铁1214b中,内周侧磁化成N极,外周侧磁化成S极。另外,永久磁铁1214c、1214d中,永久磁铁1214a、1214b的N极侧的相同方向侧磁化成N极,其相反侧磁化成S极。因此,高速磁铁转子1210具有附图上侧成为N极且下侧成为S极的1组N极和S极。
与变形例1的高速磁铁转子1110相比,变形例2的高速磁铁转子1210由于存在两个四角柱状的永久磁铁1214c、1214d,因此磁力的量变强。也可以将这种高速磁铁转子1210换成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的高速磁铁转子使用。
(变形例3)
图26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3的结构图。图中所示的高速磁铁转子1310具有与变形例1、2类似的内部磁铁型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1310将3个板状的永久磁铁1314a、1314b收纳于在四角柱状的转子1312中形成的与永久磁铁1314a、1314b相同形状的槽中。转子1312的永久磁铁1314a、1314b收纳面圆弧状地形成,因此,3个板状的永久磁铁1314a、1314b各自以沿着收纳面的形状的方式稍微错开配置角度。
永久磁铁1314a、1314b各自将永久磁铁1314a、1314b的一个面磁化成N极,将另一个面磁化成S极,将相同的磁化侧朝向相同方向地收纳于槽中。因此,高速磁铁转子1310具有附图上侧成为N极且下侧成为S极的1组N极和S极。
也可以将这种高速磁铁转子1310换成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的高速磁铁转子使用。
(变形例4)
图27是高速磁铁转子的变形例4的结构图。图中所示的高速磁铁转子1410具有与变形例1-3类似的内部磁铁型构造。
高速磁铁转子1410将汇集3组3个1组的板状永久磁铁的永久磁铁1414a、1414b收纳于在与变形例3一样的四角柱状转子1412中形成的与永久磁铁1414a、1414b相同形状的槽中。
永久磁铁1414a、1414b各自将永久磁铁1414a、1414b的一个面磁化成N极,将另一个面磁化成S极,且将相同磁化侧朝向相同方向地收纳于槽中。因此,高速磁铁转子1410具有附图上侧成为N极且下侧成为S极的1组N极和S极。
当变形例4的高速磁铁转子1410与变形例3的高速磁铁转子1310相比时,由于板状永久磁铁量多,因此磁力变强。也可以将这种高速磁铁转子1410换成上述实施方式中示例的高速磁铁转子使用。
以上的变形例对动力传递装置中位于其最内部的类型的高速磁力转子(上述实施方式中,实施方式1、2、5-9)进行了叙述。但是,对于位于其最外部的类型的高速磁力转子(上述实施方式中,实施方式3、4、10、11),在与上述变形例相同思想下,也可以构成各种类型的高速磁力转子。
<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
接着,简单说明具有上述那样结构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
(应用例1)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1的图。
如图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500(例如实施方式1的结构)具有将未图示的电动机等动力产生机连接的动力输入部1550和向未图示的负荷输出动力的动力输出部1560。另外,动力输入部1550和动力输出部1560可以交换使用,连接动力产生机的侧成为动力输入部,连接负荷的侧成为动力输出部。
动力传递装置1500的感应器转子1530安装于安装架1570上,安装架1570安装于保持动力传递装置1500的基台1580上。因此,动力传递装置1500的感应器转子1530成为定子。
动力传递装置1500的高速磁铁转子1510与动力输入部1550连接。另外,动力传递装置1500的低速磁铁转子1520与动力输出部1560连接。因此,动力输入部1550与高速磁铁转子1510的旋转一起旋转,动力输出部1560与低速磁铁转子1520的旋转一起旋转。高速磁铁转子1510和低速磁铁转子1520分开地支承,因此,动力输入部1550的旋转和动力输出部1560的旋转分别独立。
当在动力输入部1550上安装电动机,且在动力输出部1560上连接负荷时,电动机的旋转以规定的减速比减速并传递至负荷。在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的情况下,减速比为-1/26,因此,当电动机的旋转轴旋转26圈时,动力输出部1560的轴向动力输入部1550的轴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1圈。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1500这样安装用于安装架1570和基台1580上。
(应用例2)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2的图。应用例2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应用到风力发电机中。
如图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600(例如实施方式1的结构)具有连接双重反转螺旋桨P1、P2的动力输入部1650和向发电机Ge输出来自双重反转螺旋桨P1、P2的动力的动力输出部1660。
动力传递装置1600的感应器转子1630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安装架1670上。安装架1670安装于保持动力传递装置1600的基台1680上。在感应器转子1630上,经由动力输入部1650(螺旋桨P2的旋转轴)安装螺旋桨P2。因此,当螺旋桨P2旋转时,感应器转子1630旋转。
动力传递装置1600的高速磁铁转子1610经由动力输入部1650(螺旋桨P1的旋转轴)与螺旋桨P1连接。螺旋桨P1的旋转轴通过螺旋桨P2的旋转轴的内径与高速磁铁转子1610连接。因此,当螺旋桨P1旋转时,高速磁铁转子1610旋转。
双重反转螺旋桨P1、P2当从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碰撞风时,向相互相反方向旋转。如图示,从螺旋桨侧观察,螺旋桨P1向左方向旋转,螺旋桨P2向右方向旋转。因此,当吹过来自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的风时,感应器转子1630进行右旋转,高速磁铁转子1610进行左旋转。
动力传递装置1600的低速磁铁转子1620经由动力输出部1660与发电机Ge连接。感应器转子1630、高速磁铁转子1610及低速磁铁转子1620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因此,发电机Ge以与螺旋桨P1、P2的旋转速度相应的速度旋转。如以上构成的风力发电机中,当使用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作为动力传递装置1600时,发电机Ge旋转以满足上述的(式2)a·α=(a-c·d)β+c·d·γ。具体地讲,动力传递装置1600使螺旋桨P1、P2的旋转速度增速,而使发电机Ge旋转。即,动力传递装置1600作为磁力增速机构发挥作用。
这样,在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的情况下,不使用机械性的齿轮机构,就能够增速螺旋桨P1、P2的旋转速度,使发电机Ge旋转,而能够显著地提高效率、持久性、维护性。
(应用例3)
图30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3的图。应用例3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应用到送风机中。
如图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700(例如实施方式1的结构)具有连接双重反转螺旋桨P1、P2的动力输出部1760和利用电动机M向双重反转螺旋桨P1、P2提供动力的动力输入部1750。
动力传递装置1700的感应器转子1730旋转自如地安装于安装架1770上。安装架1770安装于保持动力传递装置1700的基台1780上。在感应器转子1730上,经由动力输出部1760(螺旋桨P2的旋转轴)安装螺旋桨P2。因此,当感应器转子1730旋转时,螺旋桨P2旋转。
动力传递装置1700的高速磁铁转子1710经由动力输出部1760(螺旋桨P1的旋转轴)与螺旋桨P1连接。螺旋桨P1的旋转轴通过螺旋桨P2的旋转轴的内径与高速磁铁转子1710连接。因此,当感应器转子1730旋转时,螺旋桨P1旋转。
双重反转螺旋桨P1、P2当按照图中所示的箭头方向(相互相反方向)旋转时,向图示的箭头方向输出风。因此,从螺旋桨侧观察,当感应器转子1730进行左旋转,高速磁铁转子1710进行右旋转时,螺旋桨P1向右方向旋转,螺旋桨P2向右方向旋转。
动力传递装置1700的低速磁铁转子1720经由动力输入部1750与电动机M连接。感应器转子1730、高速磁铁转子1710及低速磁铁转子1720分别旋转自如地支承,因此,螺旋桨P1、P2以与电动机M的旋转速度相应的速度旋转。
如以上构成的风力发电机中,当使用实施方式1的动力传递装置50作为动力传递装置1700时,螺旋桨P1、P2旋转以满足上述的(式2)a·α=(a-c·d)β+c·d·γ。具体地讲,动力传递装置1700使电动机M的旋转速度减速,而旋转螺旋桨P1、P2。即,动力传递装置1700作为磁力减速机构发挥作用。
这样,在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应用于送风机的情况下,不使用机械性的齿轮机构,就能够减速电动机的旋转速度,使螺旋桨P1、P2以高扭矩旋转,而能够显著地提高效率、持久性、维护性。
(应用例4)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4的图。
如图所示,动力传递装置1800(例如实施方式8的结构)具有连接未图示的电动机等动力产生机的动力输入部1850和向未图示的负荷输出动力的动力输出部1860。另外,动力输入部1850和动力输出部1860可以交换使用,连接动力产生机的侧成为动力输入部,连接负荷的侧成为动力输出部。
动力传递装置1800的双重感应器转子1830a安装于安装架1870上。安装架1870安装于保持动力传递装置1800的基台1880上。双重感应器转子1830a和双重感应器转子1830b机械性地连接。因此,动力传递装置1800的感应器转子1830a、1830b成为定子。
动力传递装置1800的高速磁铁转子1810与动力输入部1850连接。另外,动力传递装置1800的低速磁铁转子1820与动力输出部1860连接。因此,动力输入部1850与高速磁铁转子1810的旋转一起旋转,动力输出部1860与低速磁铁转子1820的旋转一起旋转。高速磁铁转子1810和低速磁铁转子1820分开地支承,因此,动力输入部1850的旋转和动力输出部1860的旋转分别独立。
当在动力输入部1850上安装电动机,且在动力输出部1860上连接负荷时,电动机的旋转以规定的减速比减速并传递至负荷。在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的情况下,减速比为-1/26,因此,当电动机的旋转轴旋转26圈时,动力输出部1860的轴向动力输入部1850的轴的旋转方向的相反方向旋转1圈。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1800这样安装用于安装架1870和基台1880上。
(应用例5)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应用例5的图。应用例5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应用到轮毂电动机中。
轮毂电动机多为直接驱动型,但图中所示的电动机应用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构成轮毂电动机。对轮胎T附加扭矩的旋转轴S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有线圈C。对线圈C供给与加速器的开度相应的最佳大小的电流。安装有永久磁铁Mg的高速磁铁转子1910相对于旋转轴S旋转自如地配置在与线圈C对向的位置。
轮胎T安装于固定双重感应器转子1930a的车轮H上。低速磁铁转子1920安装于在旋转轴S上安装的安装架B上。因此,旋转轴S、安装架B、低速磁铁转子1920不旋转,低速磁铁转子1920成为定子。即,该轮毂电动机具有在实施方式8的动力传递装置750的内部配置外侧转子型电动机的构造。
在以上结构的轮毂电动机中,轮胎T如下旋转。
当与加速器开度相应的电流流过线圈C时,在该线圈C与永久磁铁Mg之间产生电磁力,使高速磁铁转子1910旋转。当高速磁铁转子1910旋转时,低速磁铁转子1920安装于旋转轴S上而未旋转,因此,双重感应器转子1930a、1930b旋转。
这样,在将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应用到轮毂电动机中的情况下,通过双重感应器转子1930a、1930b的作用,可使允许扭矩高扭矩化,因此,可提供与车辆的驱动相应的、显著提高的效率、持久性、维护性的轮毂电动机。
以上,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示例,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意思。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Claims (25)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高速磁铁转子,其具备径方向磁化的磁铁列;
低速磁铁转子,其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
感应器转子,其使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的磁通通过,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将所述高速磁铁转子、所述低速磁铁转子及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为同心状,
所述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将相邻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地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低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所述感应器转子和所述高速磁铁转子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于所述低速磁铁转子和所述高速磁铁转子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低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和所述感应器转子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低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和所述低速磁铁转子之间。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所述低速磁铁转子、所述感应器转子分别为具有相互不同的外径的圆筒形状,所述高速磁铁转子、所述低速磁铁转子及所述感应器转子通过一定间隙同心状地配置。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所述低速磁铁转子、所述感应器转子全部独立且旋转自如地支承,或固定任一方,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其它两方。
8.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具备的磁铁列具有多个圆弧形状的永久磁铁。
9.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具备的磁铁列具有多个板状的永久磁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板状的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为同一方向。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具备的磁铁列具有内部磁铁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速磁铁转子具备的磁铁列,是通过所述低速磁铁转子具有的磁性体部来配置多个板状的、磁化方向为所述低速磁铁转子的周方向的永久磁铁。
13.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感应器转子的内周侧或外周侧的任一侧具有向内周侧或外周侧突出的多个磁力齿。
14.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极数设为2a且a为自然数,
将所述低速磁铁转子的极数设为2b且b为比a大的自然数,
将所述感应器转子的极数设为c且c=b+d*a,其中,d=±1,
将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旋转速度设为α,
将所述低速磁铁转子的旋转速度设为β,
将所述感应器转子的旋转速度设为γ时,
3个转子的旋转速度的关系满足下述式,
a·α=(a―c·d)·β+c·d·γ。
15.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高速磁铁转子,其具备径方向磁化的磁铁列;
低速磁铁转子,其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
双重感应器转子,其使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的磁通通过,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将所述高速磁铁转子、所述低速磁铁转子及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配置为同心状,
所述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将相邻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地形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的一个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内侧,所述低速磁铁转子配置于两个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的一个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内侧,所述低速磁铁转子配置于两个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之间。
18.如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感应器转子中的两个感应器转子机械性地连接。
19.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高速磁铁转子,其具备径方向磁化的磁铁列;
双重低速磁铁转子,其具备周方向磁化的磁铁列;
感应器转子,其使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的磁通通过,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将所述高速磁铁转子、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及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为同心状,
所述低速磁铁转子的磁铁列将相邻的磁铁的同极性面在周方向上面对面地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一个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内侧,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于两个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一个配置于最外周部,所述高速磁铁转子配置于最内周部,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的另一个配置于所述高速磁铁转子的外侧,所述感应器转子配置于两个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重低速磁铁转子中的两个低速磁铁转子机械性地连接。
23.一种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
24.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
25.一种轮毂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22中任一项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
CN201410044796.0A 2013-02-05 2014-02-07 动力传递装置 Pending CN1039730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0641 2013-02-05
JP2013020641A JP6128872B2 (ja) 2013-02-05 2013-02-05 動力伝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3077A true CN103973077A (zh) 2014-08-06

Family

ID=5002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4796.0A Pending CN103973077A (zh) 2013-02-05 2014-02-07 动力传递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20140217743A1 (zh)
EP (1) EP2763298A3 (zh)
JP (1) JP6128872B2 (zh)
CN (1) CN10397307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12448A (zh) * 2015-11-16 2017-05-24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调整方法及应用所述能量调整方法的系统
CN107109756A (zh) * 2014-12-24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磁齿轮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57682B (en) * 2008-02-21 2012-03-28 Magnomatics Ltd Variable magnetic gears
DE202010001180U1 (de) * 2010-01-19 2010-05-06 Ringfeder Power Transmission Gmbh Permanentmagnetkupplung
JP6038712B2 (ja) * 2013-04-02 2016-12-0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回転―直線運動変換装置
JP6413775B2 (ja) * 2015-01-14 2018-10-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
US10760196B2 (en) 2015-04-23 2020-09-01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agnetic gear device
CN106712452A (zh) * 2017-01-24 2017-05-24 东南大学 双永磁内置聚磁式磁齿轮
KR101819103B1 (ko) * 2017-05-26 2018-01-16 주식회사 에이엘로봇 자기기어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하는 동력전달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0198100B (zh) * 2019-05-14 2024-01-05 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干衣机电机
JP7098843B2 (ja) 2019-09-26 2022-07-11 蘇州比達尓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極細繊維布用押圧装置
CN112491247A (zh) * 2020-11-30 2021-03-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调磁环结构、磁齿轮组件和复合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6564A (en) * 1980-06-14 1982-01-13 Kohei Minato Structural principle of rotatively moving device by magnetic force
DE102006031310A1 (de) * 2006-07-06 2008-01-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steresekupplung
GB2457226B (en) 2008-01-11 2013-01-09 Magnomatics Ltd Drives for sealed systems
GB2457682B (en) * 2008-02-21 2012-03-28 Magnomatics Ltd Variable magnetic gears
ES2392315T3 (es) * 2009-12-02 2012-12-07 Ringfeder Power-Transmission Gmbh Embrague de imanes permanentes
CN201918876U (zh) * 2010-08-31 2011-08-03 东南大学 一种盘式车轮电机
JP5354687B2 (ja) 2010-09-29 2013-11-2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磁場発生装置
JP2012163186A (ja) * 2011-02-09 2012-08-30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遊星歯車速度変換機
US9385581B2 (en) 2011-02-21 2016-07-05 Hitachi, Ltd. Magnetic gear mechanism
JP5817260B2 (ja) * 2011-07-01 2015-11-1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磁気ギア装置
CN103635716A (zh) * 2011-07-15 2014-03-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磁力齿轮装置
CN102324821B (zh) * 2011-08-30 2013-10-09 东南大学 一种同轴磁齿轮
US9559577B2 (en) * 2011-10-03 2017-01-31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rlotte Flux focusing magnetic gear assembly using ferrite magnets or the like
US10326322B2 (en) * 2012-08-20 2019-06-18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Double-rotor flux-switching machin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09756A (zh) * 2014-12-24 2017-08-29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磁齿轮装置
US10662570B2 (en) 2014-12-24 2020-05-26 Lg Electronics Inc. Laundry treatment apparatus and magnetic gear apparatus
CN107109756B (zh) * 2014-12-24 2020-06-26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及磁齿轮装置
CN106712448A (zh) * 2015-11-16 2017-05-24 熵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量调整方法及应用所述能量调整方法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3298A2 (en) 2014-08-06
US10985642B2 (en) 2021-04-20
EP2763298A3 (en) 2017-05-17
JP2014155253A (ja) 2014-08-25
JP6128872B2 (ja) 2017-05-17
US20140217743A1 (en) 2014-08-07
US20180006544A1 (en) 2018-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3077A (zh) 动力传递装置
EP2102496B1 (en) Multiple generator wind turbine
JP5526281B2 (ja) 磁気歯車機構
CN101803157B (zh) 永磁旋转电机
EP2133982A2 (en) An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integrated magnetic gears
Davey et al. Axial flux cycloidal magnetic gears
JP2020533542A (ja) 差動遊星歯車ボックス
TW200631280A (en) Rotor-stator structure for electrodynamic machines
CN101330234A (zh) 直接驱动复合型永磁电机
CN102563004A (zh) 一种具有新型调磁环的磁性齿轮
CN108988574A (zh) 垂直式磁力传动发电装置
CN204131350U (zh) 双定子单绕组游标永磁电机
CN102032119A (zh) 一种集成磁性齿轮外转子风力发电机
CN103314510A (zh) 发电机
WO2012044791A1 (en) Magnetic levitation transmission
CN101373917A (zh) 多盘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CN102386733B (zh) 一种混合型中速永磁风力发电机及其机组
JP2022075529A (ja) 電気機械の磁石
TWI474583B (zh) 磁性聯軸器與軸向氣隙永磁馬達之整合裝置
US20240097546A1 (en) Magnetic geared electrical machine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KR20190130472A (ko) 전동기 극대화 응용 발전장치
CN101860281A (zh) 一种电磁调速驱动系统
CN104104209A (zh) 旋转-直线运动转换装置
EP1810391A4 (en) ROTOR STATOR STRUCTURE FOR ELECTRODYNAMIC MACHINES
JP2014053980A (ja) 回転電機及び風力発電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