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2667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2667A
CN103972667A CN201310035011.9A CN201310035011A CN103972667A CN 103972667 A CN103972667 A CN 103972667A CN 201310035011 A CN201310035011 A CN 201310035011A CN 103972667 A CN103972667 A CN 1039726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wire
wire hole
elastic arm
wall section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350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2667B (zh
Inventor
韩占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350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67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31003501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039726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26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26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6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待电连接的引线进行电连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电绝缘且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插线孔,待电连接的引线分别通过所述插线孔引入所述内腔;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定位在所述内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个端部设置成使从所述插线孔引入的引线分别被弹性地挤压在所述端部和所述内壁之间且彼此电连接。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可方便地将待电连接的引线通过壳体上的插线孔引入并插至弹性件的两个端部与壳体内壁之间,从而导通待电连接的引线,操作方便,连接可靠。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设计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电器行业的引线连接广泛采用的方法包括:端子/端子盒连接、铜带连接加绝缘护套和焊锡连接加绝缘护套。
对于端子/端子盒连接方式,首先需将引线端剥线,在引线上面打公母端子,然后套设端子套,最后通过端子插接而进行连接,端子套起绝缘防护作用,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安装繁琐,而且公母端子在周转过程中,易受力变形,从而无法实现可靠的电连接。
对于现有的铜带连接方式,首先将引线端剥线,然后引线并在一起或拧在一起打铜带,最后套绝缘防护套,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安装过程也较繁琐,而且铜带连接的结合力受铜带机刀片以及工艺过程影响较大,且铜带的边缘容易刺破护套,引起漏电隐患。
对于现有的焊锡连接方式,首先将引线端剥线,然后将剥线浸锡并使用电烙铁和焊锡将两端连接,最后套上绝缘管防护,但是这种连接方式安装过程也较为繁琐,且受焊接温度和焊锡的影响,容易引起虚焊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与引线连接方便且连接牢靠。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用于将待电连接的引线进行电连接,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电绝缘且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插线孔,待电连接的引线分别通过所述插线孔引入所述内腔;以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定位在所述内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个端部设置成使从所述插线孔引入的引线分别被弹性地挤压在所述端部和所述内壁之间且彼此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体积小、结构紧凑,可方便地将待电连接的引线通过壳体上的插线孔引入并插至弹性件的两个端部与壳体内壁之间,从而导通待电连接的引线,操作方便,连接可靠。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定位,其中
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端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一内壁部分的距离小于通过所述插线孔插入的所述引线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两端弹性地止抵在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装置形成为至少一个定位柱,且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定位柱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插线孔构造成彼此相对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以及
所述定位装置构造成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相邻且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构造成弹性片,且所述弹性片包括:
水平弹性部,所述水平弹性部被固定至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二内壁部分上;
第一弹性臂部,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平弹性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插线孔和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朝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延伸;以及
第二弹性臂部,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平弹性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插线孔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相向地朝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部和所述水平弹性部的连接处;以及
所述第二定位柱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部与所述水平弹性部的连接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一侧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止动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上形成有第一导电路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弹性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由导电材料所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插线孔构造成彼此相对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
所述定位装置构造成包括第三定位柱,
所述弹性件构造成扭转弹簧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柱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个自由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弹性地止抵在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和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二内壁部分上,且分别与所述内腔的形成有所述第一插线孔和所述第二插线孔的第三内壁部分和第四内壁部分分别相邻。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和所述第二内壁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二导电路径,以将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两个自由端部电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固定地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柱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插线孔构造成彼此相对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以及
所述定位装置构造为凹槽,且所述凹槽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二内壁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构造成弹性片,且所述弹性片包括:
弹性定位部,所述弹性定位部构造成适于定位在所述凹槽内;
第一弹性臂部,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定位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且远离所述第一插线孔的方位延伸;以及
第二弹性臂部,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定位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且远离所述第二插线孔的方位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部朝向所述第一插线孔弯曲,且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最大弯曲部分不高于所述第一插线孔;以及
所述第二弹性臂部朝向所述第二插线孔弯曲,且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最大弯曲部分不高于所述第二插线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第三导电路径,且通过所述第一插线孔和所述第二插线孔分别插入的引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弹性接触。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片由与所述壳体相同的材料所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由沿着所述插线孔的轴线方向的两个半壳体所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二内壁部分的下方的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导槽,所述导槽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水平弹性部穿设所述导槽而定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内腔,且所述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内腔对应的所述插线孔,且每个所述内腔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所述弹性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腔彼此分隔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引线插入的引导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右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其中未插入待连接的导线;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其中未插入待电连接的导线;以及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电连接器插入待电连接的导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连接器100,引线200,线束300;
壳体1,第一插线孔111,第二插线孔112,第三内壁部分12,第四内壁部分13,第二内壁部分14,第一内壁部分15;
第一定位柱21,第二定位柱22,第三定位柱23,凹槽24,导槽25;
弹性件3,水平弹性部31,第一弹性臂部32,第二弹性臂部33,弹性定位部34,止动部35;
铝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用于将待电连接的引线200进行电连接。
如图1(a)和1(b)中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可以包括壳体1和弹性件3。
其中壳体1电绝缘且具有内腔,例如壳体1可形成为长方体形状,如图1(b)中所示,壳体1可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例如用塑料制成。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该壳体1的形状不限于长方体形,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阅读了此处的公开的基础之上,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壳体构造成所需的形状。
壳体1上分别形成有与内腔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插线孔,例如壳体1上形成有与内腔相连通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待电连接的引线200分别通过该至少两个插线孔例如分别通过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引入内腔。例如在图1-图6的四个示例中,插线孔为两个且相对地形成在壳体1上,待电连接的引线200可分别通过该两个插线孔引入内腔内。
弹性件3定位在内腔内。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3被定位在内腔内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弹性件3可以通过定位装置定位在内腔内,或者弹性件3也可通过导槽25或者凹槽24定位在内腔内,这些将在下面给出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即两端)设置成使从插线孔引入的引线分别被弹性地挤压在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和内壁之间且彼此电连接。例如,待电连接的两条引线200分别通过壳体1上的两个插线孔例如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引入壳体1内,其中一条引线200被弹性件3的一端弹性地抵压在内腔的内壁上(如第一内壁部分15),另一条引线200被弹性件3的另一端弹性地抵压在内腔的内壁上如第一内壁部分15。
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将引线弹性挤压并电连接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弹性件3本身为导电件,或者壳体1内形成有导电路径,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将引线抵压在导电路径上,这些将在下面给出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体积小、结构紧凑,可方便地将待电连接的引线200通过壳体1上的插线孔引入并插至弹性件3的两个端部与壳体1内壁之间,从而导通待电连接的引线200,操作方便,连接可靠。
下面参照图1-图7通过多个不同的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100。
实施例一
如图1(a)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插线孔构造成包括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可形成在壳体1的两相对的壁上,例如第一插线孔111可形成在壳体1的第三内壁部分12上,第二插线孔112可形成在壳体1的第四内壁部分13上。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彼此相对,例如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均为圆柱形通孔,且该两个圆柱形通孔的轴线优选重合。
如图1(a)所示,定位装置构造成包括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第一定位柱21邻近第一插线孔111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与第一插线孔111相对设置,第二定位柱22邻近第二插线孔112且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与第二插线孔112相对设置。
参照图1(a),弹性件3构造成弹性片,弹性片包括水平弹性部31、第一弹性臂部32和第二弹性臂部33。
具体而言,水平弹性部31止抵在内腔的一部分侧壁上(例如水平弹性部31止抵在第二内壁部分14上),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一端(例如下端)与水平弹性部31的第一端(例如左端)相连,且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例如上端)从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一定位柱21之间朝内腔的第一内壁部分15延伸。
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一端(例如下端)与水平弹性部31的第二端(例如右端)连接,且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例如上端)从第二插线孔112和第二定位柱22之间、与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相向地朝内腔的第一内壁部分15延伸,如图1(a)所示。
换言之,如图1(a)所示,第一弹性臂部32从下至上向左弯曲且上端弹性地止抵在第一内壁部分15上,第二弹性臂部33从下至上向右弯曲且上端弹性地止抵在第一内壁部分15上。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部32止抵在第一定位柱21上,且第二弹性臂部33止抵在第二定位柱22,具体地说,第一弹性臂部32靠近其上端面的部分抵压在第一定位柱21上,且第二弹性臂部33靠近其上端面的部分抵压在第二定位柱22上。
这样,弹性片通过分别与第一定位柱21、第二定位柱22以及第一内壁部分15弹性抵压,从而使引线200的导线可以被牢靠地定位在壳体1内的第一弹性臂部32和第一内壁部分15之间以及第二弹性臂部33和第一内壁部分15之间,避免弹性片相对壳体1移动造成电连接的导线从弹性片的两端脱离,发生断路现象。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柱21也可设置在第一弹性臂部32和水平弹性部31的连接处,相应地,第二定位柱22可设置在第二弹性臂部33与水平弹性部31的连接处。
参照图1(a)所示,弹性止抵在第一内壁部分15上的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彼此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内腔的第一内壁部分15上形成有第一导电路径,且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分别与该第一导电路径弹性接触。
具体地,壳体1的第一内壁部分15上可设有金属导体例如铝板4,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分别止抵在该铝板4的下面。
这样一条引线200从第一插线孔111引入后插入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与该铝板4之间,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自身弹性变形产生一个力,从而将该引线200牢靠地抵压在铝板4的下面。
同样地,另一条引线200从第二插线孔112引入后插入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与该铝板4之间,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自身弹性变形,并产生将该引线200牢靠地抵压在铝板4的下表面上的弹力,这样铝板4分别与两条引线200电连接从而将该两条引线200导通。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金属导体例如铝板4,此时弹性片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弹性片可为金属弹性片,如弹性钢片或弹性铝片,两条引线200可分别从相应的插线孔引入后可被金属弹性片的两端抵压在内腔的一内侧壁例如第一内壁部分15的壁面上,从而同样可实现将该两条引线200导通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弹性片由壳体1相同的材料所形成,例如壳体1为塑料壳体,则弹性片也相应为塑料弹性片,这样该塑料弹性片与塑料壳体1可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形成,由此不仅可以简化制造工艺,方便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弹性片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强度,可长时间使用,不易损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在朝向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柱22的一侧分别形成有止动部35,如图2中所示,这样当插入引线时,该止动部35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引线被拉出该电连接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弹性片的材料、规格、形状以及定位柱相对于弹性片的设置位置均为可变参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通过改变这些可变参数从而调出弹性片两端抵压引线200后所产生的不同压力,进而实现引线200所需达到的不同拉拔力的技术要求。
例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引线200所需拉拔力的下限、技术要求或用户的要求,选择不同材料、规格以及形状的弹性片或改变弹性片与定位柱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出弹性片对引线200施加的最佳压力,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
总体而言,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可方便地将两股引线200分别从壳体1的两插线孔引入壳体1内并插至弹性片的两端,使弹性片的两端将该两股引线200抵压在壳体1的一内侧壁或金属导体上,从而实现导通该两股引线200的目的,操作方便,可行性高,实用性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插线孔构造成包括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可形成在壳体1的两相对的壁上,例如第一插线孔111可形成在壳体1的第三内壁部分12上,第二插线孔112可形成在壳体1的第四内壁部分13上。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彼此相对,例如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均为圆柱形通孔,且该两个圆柱形通孔的轴线优选重合。
如图3所示,定位装置可以构造成第三定位柱23,第三定位柱23可以分别与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相对设置,例如第三定位柱23、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的设置高度大致相同,即大致处在该壳体1内的中心位置处。
进一步地,参照图3,弹性件3构造成扭转弹簧状,弹性件3套设在第三定位柱23上,且弹性件3的两个自由端部36、37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弹性地止抵在第一内壁部分15和与第一内壁部分15相对的第二内壁部分14上,且分别与内腔的形成有第一插线孔111的第三内壁部分12以及形成有第二插线孔112的第四内壁部分13分别相邻。
其中,扭转弹簧状的弹性件3可固定地套设在第三定位柱23上,例如弹性件3与第三定位柱23过盈配合,或者通过其它固定结构如卡扣紧固在第三定位柱23上,从而使弹性件3可被牢靠地定位在壳体1内,避免弹性件3相对壳体1移动造成电连接的引线200从弹性件3的两端脱离,发生断路现象。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内壁部分14和第一内壁部分15之间形成有第二导电路径,以将弹性件3的两个自由端部电连接。
具体地,壳体1的内侧壁上可设有金属导体例如铝导电层(未示出),该铝导电层的一部分可位于第一内壁部分15上且另一部分可位于第二内壁部分14上,弹性件3的两个自由端部36、37分别止抵在该铝导电层上。
这样一条引线200从第一插线孔111引入后插至弹性件3的自由端部37与铝导电层的一部分之间,该自由端部37自身弹性变形产生一个力从而将该引线200牢靠地抵压在该部分铝导电层上。
同样地,另一条引线200从第二插线孔112引入后插至弹性件3的自由端部36与该铝导电层的另一部分之间,该自由端部36自身弹性变形并产生将该引线200牢靠地抵压在该部分铝导电层上的弹性力,这样铝导电层分别与两条引线200电连接从而将该两条引线200电导通。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金属导体例如铝导电层,此时弹性件3可以是金属扭簧,金属扭簧可固定套设在第三定位柱23上,引线200从相应的插线孔引入后可被金属扭簧的两自由端抵压在内腔的第二内壁部分14和第一内壁部分15的壁面上,从而同样可实现将引线200导通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弹性片的材料、规格、形状以及定位柱相对于弹性片的设置位置均为可变参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通过改变这些可变参数从而调出弹性片两端抵压引线200后所产生的不同压力,进而实现引线200所需达到的不同拉拔力的技术要求。
例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引线200所需拉拔力的下限、技术要求或用户的要求,选择不同材料、规格以及形状的弹性片或改变弹性片与定位柱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出弹性片对引线200施加的最佳压力,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
总体而言,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可方便地将两股引线200分别从壳体1的两插线孔引入壳体1内并插至弹性片的两端,使弹性片的两端将该两股引线200抵压在壳体1的一内侧壁或金属导体上,从而实现导通该两股引线200的目的,操作方便,可行性高,实用性好。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插线孔构造成包括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可形成在壳体1的两相对的壁上,例如第一插线孔111可形成在壳体1的第三内壁部分12上,第二插线孔112可形成在壳体1的第四内壁部分13上。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彼此相对,例如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均为圆柱形通孔,且该两个圆柱形通孔的轴线优选重合。
如图4所示,定位装置构造成为凹槽24,且凹槽24形成在第二内壁部分14上。例如,在图4的示例中,该凹槽24在左右方向上优选位于第二内壁部分14的中部,该凹槽24可为大体U形槽或者可为槽口收窄的凹槽。
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件3构造成弹性片且包括弹性定位部34、第一弹性臂部32和第二弹性臂部33。
具体地,弹性定位部34构造成适于定位在凹槽24内,例如弹性定位部34可对应U形凹槽24形成为大体U形的弹性定位部34,如图4所示。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定位部34以及凹槽24的形状不限于此,对于其它形状的弹性定位部34以及凹槽24,即只要弹性定位部34适于定位在凹槽24内,均适用于本实施例。
如图4所示,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一端(例如下端)与弹性定位部34的第一端(例如左端)连接,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例如上端)朝向第一内壁部分15且远离第一插线孔111的方位延伸。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一端(例如下端)与弹性定位部34的第二端(例如右端)连接,且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例如上端)朝向第一内壁部分15且远离第二插线孔112的方位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臂部32朝向第一插线孔111弯曲,且第一弹性臂部32的最大弯曲部分不高于第一插线孔111,这样方便引线200从该侧的第一插线孔111引入并插在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与第一内壁部分15之间。
同样地,第二弹性臂部33朝向第二插线孔112弯曲,且第二弹性臂部33的最大弯曲部分不高于第二插线孔112,这样方便引线200从该侧的第二插线孔112引入并插在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与第一内壁部分1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内壁部分15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第三导电路径,且通过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分别插入的引线200分别位于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与第三导电路径之间以及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与第三导电路径之间,也就是说,其中一条引线200位于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与第三导电路径之间,另一条引线位于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与第三导电路径之间。
具体地,壳体1的第一内壁部分15上可设有金属导体例如铝板4,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分别止抵在该铝板4的下面,这样一条引线200从第一插线孔111引入后插入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与该铝板4之间,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自身弹性变形并产生将该引线200牢靠地抵压在铝板4的下面的弹性力。
同样地,另一条引线200从第二插线孔112引入后插入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与该铝板4之间,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自身弹性变形,并产生将该引线200牢靠地弹性抵压在铝板4的下面的弹性力,这样铝板4分别与两条引线200电连接从而将该两条引线200电导通。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臂部32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臂部33的第二端也可弹性接触,这样同样可实现将从第一插线孔111和第二插线孔112分别引入的两条引线200导通的目的。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金属导体例如铝板4,此时弹性片由导电材料形成,例如弹性片可为金属弹性片,如弹性钢片或弹性铝片,两条引线200从相应的插线孔引入后可被金属弹性片的两端抵压在内腔的一内侧壁例如第一内壁部分15的壁面上,从而同样可实现将该两条引线200导通的目的。
弹性片可以由与壳体1相同的材料所形成,例如壳体1为塑料壳体,则弹性片也相应为塑料弹性片,这样该塑料弹性片与塑料壳体1可采用注塑的方式一体形成,由此不仅可以简化制造工艺,方便生产加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还保证了弹性片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强度,可长时间使用,不易损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例,弹性片的材料、规格、形状以及定位柱相对于弹性片的设置位置均为可变参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通过改变这些可变参数从而调出弹性片两端抵压引线200后所产生的不同压力,进而实现引线200所需达到的不同拉拔力的技术要求。
例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引线200所需拉拔力的下限、技术要求或用户的要求,选择不同材料、规格以及形状的弹性片或改变弹性片与定位柱的相对位置,从而调节出弹性片对引线200施加的最佳压力,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容易理解的。
总体而言,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可方便地将两股引线200分别从壳体1的两插线孔引入壳体1内并插至弹性片的两端,使弹性片的两端将该两股引线200抵压在壳体1的一内侧壁或金属导体上,从而实现导通该两股引线200的目的,操作方便,可行性高,实用性好。
实施例四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定位装置设置在内腔中,弹性件3的至少一部分可通过定位装置定位,其中弹性件3的两端分别与两端相对的内腔的第一内壁部分15的距离小于通过插线孔插入的引线200的厚度。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两端不直接抵压在第一内壁部分15上,如图5所示。
这样,弹性件3的的一端也可将其中一条引线200弹性地抵压在该端与第一内壁部分15之间,且弹性件3的另一端也可将另一条引线200弹性地抵压在该端与第一内壁部分15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可由沿着插线孔的轴线方向的两个半壳体所形成,且位于第二内壁部分14的下方的壳体中形成有导槽25,导槽25分别与壳体1的内腔相连通。
弹性件3的水平弹性部31可穿设导槽25而定位,如图5和图6所示,具体地,弹性件3可包括水平弹性部31、第一弹性臂部32和第二弹性臂部33,其中第一弹性臂部32和第二弹性臂部33分别穿过第二内壁部分14以伸入内腔中,弹性件3的水平弹性部31则被定位在导槽25中。由此,通过导槽25以及定位装置例如第一定位柱21和第二定位住22的共同定位作用,从而可将弹性件3更加稳定且牢靠地定位在壳体1内,避免弹性件3相对壳体1移动造成电连接的引线200从弹性件3的两端脱离,发生断路现象。
该实施例中,弹性件3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导引引线200插入的引导部(未示出),在引导部的引导下,可以更加方便地将引线200插入弹性件3的端部与第一内壁部分12之间。
总体而言,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可方便地将两股引线200分别从壳体1的两插线孔引入壳体1内并插至弹性片的两端,使弹性片的两端将该两股引线200抵压在壳体1的一内侧壁或金属导体上,从而实现导通该两股引线200的目的,操作方便,可行性高,实用性好。
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对于定位装置、弹性件等部件的具体结构以及设置方式,均可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同,请参照实施例一中相关的描述,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总体而言,该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结构简单、紧凑,尺寸小,可方便地将两股引线200分别从壳体1的两插线孔引入壳体1内并插至弹性片的两端,使弹性片的两端将该两股引线200抵压在壳体1的一内侧壁或金属导体上,从而实现导通该两股引线200的目的,操作方便,可行性高,实用性好。
实施例五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壳体内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内腔,且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与内腔对应的插线孔,且每个内腔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弹性件。
具体地说,该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具有多个内腔,每个内腔对应的第三内壁部分(例如左侧壁)上均可设有一个第一插线孔,每个内腔对应的第四内壁部分(例如右侧壁)上均可设有一个第二插线孔,该第二插线孔可与第一插线孔相对设置,并且每个内腔内均设置有一个弹性件,该弹性件的设置方式可与上述四个实施例中弹性件的设置方式相同。
这样,一条线束300具有的多股引线200可分别从壳体一侧的插线孔插入,另一条线束300具有的多股引线200可分别从壳体的另一侧的插线孔插入,并且每条线束300的多股引线200分别对应地被弹性件抵压在相应内腔的第一内壁部分上,并将该两条线束300的多股引线200分别一一对应地电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该多股线束200也可以为单独地设置和形成。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内腔彼此分隔开,例如多个内腔之间可设有隔板,这样可避免相邻的两个内腔之间互相干涉,提高了电连接器100的实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该实施例适用于具有多股引线200的线束300,对于其它可采用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相同设置的部分,例如弹性件的构造、设置位置和固定方式,定位装置的构造以及设置位置等均可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同或相近的设计方式,这里不再一一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5)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待电连接的引线进行电连接,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电绝缘且具有内腔,所述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内腔相连通的至少两个插线孔,待电连接的引线分别通过所述插线孔引入所述内腔;以及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定位在所述内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两个端部设置成使从所述插线孔引入的引线分别被弹性地挤压在所述端部和所述内壁之间且彼此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定位装置定位,其中
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端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一内壁部分的距离小于通过所述插线孔插入的所述引线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两端弹性地止抵在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形成为至少一个定位柱,且所述弹性件通过所述定位柱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插线孔构造成彼此相对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以及
所述定位装置构造成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分别与所述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相邻且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构造成弹性片,且所述弹性片包括:
水平弹性部,所述水平弹性部被固定至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二内壁部分上;
第一弹性臂部,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平弹性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一插线孔和所述第一定位柱之间朝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延伸;以及
第二弹性臂部,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水平弹性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插线孔和所述第二定位柱之间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相向地朝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臂部和所述水平弹性部的连接处;以及
所述第二定位柱上设置在所述第二弹性臂部与所述水平弹性部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在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一侧的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止动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上形成有第一导电路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路径弹性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由导电材料所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插线孔构造成彼此相对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
所述定位装置构造成包括第三定位柱,
所述弹性件构造成扭转弹簧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柱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个自由端部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弹性地止抵在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和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二内壁部分上,且分别与所述内腔的形成有所述第一插线孔和所述第二插线孔的第三内壁部分和第四内壁部分分别相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和所述第二内壁部分之间形成有第二导电路径,以将所述弹性件的所述两个自由端部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固定地套设在所述第三定位柱上。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插线孔构造成彼此相对的第一插线孔和第二插线孔,以及
所述定位装置构造为凹槽,且所述凹槽形成在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相对的所述内腔的第二内壁部分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构造成弹性片,且所述弹性片包括:
弹性定位部,所述弹性定位部构造成适于定位在所述凹槽内;
第一弹性臂部,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定位部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且远离所述第一插线孔的方位延伸;以及
第二弹性臂部,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弹性定位部的第二端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内壁部分且远离所述第二插线孔的方位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朝向所述第一插线孔弯曲,且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最大弯曲部分不高于所述第一插线孔;以及
所述第二弹性臂部朝向所述第二插线孔弯曲,且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最大弯曲部分不高于所述第二插线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壁部分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有第三导电路径,且通过所述第一插线孔和所述第二插线孔分别插入的引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电路径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部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臂部的所述第二端弹性接触。
20.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由与所述壳体相同的材料所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沿着所述插线孔的轴线方向的两个半壳体所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二内壁部分的下方的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导槽,所述导槽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内腔相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水平弹性部穿设所述导槽而定位。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多个并列设置的所述内腔,且所述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与所述内腔对应的所述插线孔,且每个所述内腔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所述弹性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彼此分隔开。
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端部形成有用于引导所述引线插入的引导部。
CN201310035011.9A 2013-01-29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39726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5011.9A CN103972667B (zh) 2013-01-29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35011.9A CN103972667B (zh) 2013-01-29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667A true CN103972667A (zh) 2014-08-06
CN103972667B CN103972667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332A (zh) * 2016-12-23 2017-03-15 江西省瑞金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铜端头
CN106848914A (zh) * 2017-03-10 2017-06-13 国网浙江临安市供电公司 二次接线端子绝缘隔离保护套
CN112217060A (zh) * 2019-07-09 2021-01-12 上海明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的壳体装置、接线端子和照明设备
CN113112747A (zh) * 2021-04-01 2021-07-13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兰屯热电厂 一种模块化近电预警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4748A (en) * 1987-05-15 1988-11-16 Mitsuku Denshi Kogyo Connection clip
CN2289305Y (zh) * 1997-01-30 1998-08-26 刘思源 自紧接线卡
CN1219006A (zh) * 1997-12-02 1999-06-09 药利东 密封电线插接头
CN2535934Y (zh) * 2002-04-18 2003-02-12 江门市江海区汇聪电器厂 双孔双向导线连接无螺纹端子
CN102025047A (zh) * 2009-09-17 2011-04-20 株式会社遭遇泰克 电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4748A (en) * 1987-05-15 1988-11-16 Mitsuku Denshi Kogyo Connection clip
CN2289305Y (zh) * 1997-01-30 1998-08-26 刘思源 自紧接线卡
CN1219006A (zh) * 1997-12-02 1999-06-09 药利东 密封电线插接头
CN2535934Y (zh) * 2002-04-18 2003-02-12 江门市江海区汇聪电器厂 双孔双向导线连接无螺纹端子
CN102025047A (zh) * 2009-09-17 2011-04-20 株式会社遭遇泰克 电线连接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332A (zh) * 2016-12-23 2017-03-15 江西省瑞金化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铜端头
CN106848914A (zh) * 2017-03-10 2017-06-13 国网浙江临安市供电公司 二次接线端子绝缘隔离保护套
CN112217060A (zh) * 2019-07-09 2021-01-12 上海明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接线端子的壳体装置、接线端子和照明设备
CN113112747A (zh) * 2021-04-01 2021-07-13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兰屯热电厂 一种模块化近电预警系统
CN113112747B (zh) * 2021-04-01 2023-05-02 呼伦贝尔安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扎兰屯热电厂 一种模块化近电预警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72900B2 (ja)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CN104471797A (zh) 连接器
KR20070007740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471798A (zh) 连接器
CN108140974B (zh) 端子
JP2017112031A (ja) コネクタ
CN204118348U (zh) 连接器组合件
CN101873937A (zh) 打印墨盒型连接器
CN104285338A (zh) 压接端子、电线连接结构以及电接线盒
CN115210959A (zh) 连接器
CN103972667A (zh) 电连接器
KR20060060622A (ko) 전기 커넥터
JPWO2016051923A1 (ja) 固定子および電動機
CN103972667B (zh) 电连接器
JP4977768B2 (ja) 複数種の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CN202712451U (zh) 快速接线夹
CN202564639U (zh) 拨动扣合式软排线连接器及与其相连接的软排线
KR20100001179U (ko) 커넥터
JP2016110882A (ja) 電線中継用プラグとコネクタ
JP2006172738A5 (zh)
KR20160053370A (ko) 케이블 접속용 전기커넥터
JP2016051679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US9520667B2 (en) Connector
JP6407690B2 (ja) 電線中継コネクタ
CN214378971U (zh) 一种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