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2581A - 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2581A
CN103972581A CN201410035787.5A CN201410035787A CN103972581A CN 103972581 A CN103972581 A CN 103972581A CN 201410035787 A CN201410035787 A CN 201410035787A CN 103972581 A CN103972581 A CN 1039725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xtension
lithium ion
electrode
pack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57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2581B (zh
Inventor
K·D·开普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ong Technologies (USA) Co.
Original Assignee
K·D·开普勒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D·开普勒 filed Critical K·D·开普勒
Publication of CN103972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25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25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8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thermal insulation or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4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ells
    • H01M10/647Prismatic or flat cells, e.g. pouch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4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located inside the innermost case of the cells, e.g. mandrels, electrodes or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袋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袋装电池包括密封的外壳和位于所述密封的外壳内的电极堆栈和热导元件,所述热导元件包括延伸超出所述电极堆栈的延伸部分,所述密封的外壳具有导热性,所述热导元件通过所述延伸部分提供连接所述电极堆栈和所述密封的外壳的热导通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电池模块。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能够减小电池的温差、监测电池内部温度、实现电池的快速散热、增强电池和模块的安全性;且不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和寿命;制造难度小。

Description

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袋装电池,以及包括该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锂离子袋装电池提供了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但由于电极堆栈的过度受热或不均匀受热,尤其对于较厚的电池,电池易受降解。例如,当高速放电时非常厚的电池将在电池中心相对于电池的较外的层达到更高的温度。而且在快速热事件中,通常很难足够快的散热以防止热失控和相关的安全问题。通常,电池通过使用设置以接触锂离子袋装电池的一个或两个平面的热导板冷却,热导板例如铝板。众所周知,由于沿金属集流体平行于电池表面到极耳的热传导比从电池中心经一些电极和隔离层接口到电池表面的热传导更强,因此可以使用穿出袋装电池并在充放电过程中携带电流的极耳部分地冷却或加热电池。然而,期望分离热通路和电通路,使相对于这些参数独立优化系统设计。而且具有较低的电阻的电池不太可能变热。
然而,由于极耳或冷却板或较薄电池数量上的增加而导致的额外的体积和重量,满足应用的能量要求的较低电容或较低电阻电池,解决锂离子电池应用中的热管理和控制的这些方案将导致电池能量密度大大降低。这些方案也会导致电池系统总成本的增加。由于制造困难并且在极耳穿过密封的区域周围形成泄漏的可能性增加,增加穿过铝层压包装密封的极耳或其它热导元件的尺寸或数量是困难且昂贵的。由于增加了穿过袋装电池密封的元件(例如极耳)的数量和尺寸,容易使电池失败。因此,需要增加到袋装电池内部的用于冷却或加热的热通路而不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和寿命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袋装电池,该锂离子袋装电池通过从电池边缘或侧面到电池的热通路而不要求穿过袋装电池密封的额外的热导元件,能够增强热控制和管理,例如加热和冷却,或使电池内部温度更均匀。本发明的电池能够增加从电池的两侧对电池的改进的冷却或加热,或能够用从电池的两侧对电池的改进的冷却或加热代替从袋装电池的表面的冷却或加热。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相对于现有的锂离子袋装电池,通过有效的热管理能够增加能量密度、性能和寿命。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该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电池模块。
通常,锂离子袋装电池包括单独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的堆栈,每对电极被不导电的多孔的分离器分离,或单一的阳极电极和单一的阴极电极被分离器分离并缠绕在一起形成果冻卷,或两者的一些组合。这里所有的变化被称为电极堆栈。用于电接触的极耳附于电极堆栈中的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电极堆栈密封在具有电解液的外壳内,并且具有极耳延伸穿过外壳密封到电池的外部以使电池充电和放电。
通常,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密封的外壳为铝层压袋,铝层压袋由一薄片或多片涂覆有粘性的和保护性的聚合物层的铝膜形成。铝层压片材可以通过传统的热压密封工艺形成密封袋。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发现从用于制造锂离子袋装电池的铝层压片的一面到另一面的热导率非常高,这可能是由于包覆铝层的保护性的和粘性的聚合物层非常薄并且铝是高热导性的。
在本发明的电池中,在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密封的外壳内包括一个或多个热导元件以提供电池的电极堆栈和密封的袋装电池的外壳的内部之间的热导连接。与袋装电池的外部热连接的外部的热导元件从电池的外部实现了锂离子电池温度的内部控制,而不需要内部的热导元件穿过袋装电池密封。内部的热导元件通过热导元件经外壳与外部的热控制元件的接触点形成了电极堆栈和电池的外部之间的热导路径。
因此,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袋装电池,所述锂离子袋装电池包括密封的外壳和位于所述密封的外壳内的电极堆栈和热导元件,所述热导元件包括延伸超出所述电极堆栈的延伸部分,所述密封的外壳具有导热性,所述热导元件通过所述延伸部分提供连接所述电极堆栈和所述密封的外壳的热导通路。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分不在所述锂离子袋装电池具有导电极耳的一侧。
优选地,在内部的热导元件的延伸部分,外部的热控制元件在电池两侧压紧所述电池外壳,使经所述电池外壳在所述电极堆栈和所述外部的热控制元件之间形成热导路径。
优选地,所述热导元件由所述电极堆栈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延伸超出所述电极堆栈形成;更优选地,在所述电极堆栈中的形成所述热导元件的一个或多个电极的延伸部分包括裸金属箔。
优选地,所述延伸部分超出所述电极堆栈1-20mm。
优选地,所述热导元件的材料包括铝和/或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框架和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所述电池框架包括热控制元件,所述热控制元件在所述电池的边缘经所述密封的外壳压紧所述热导元件的所述延伸部分,以在所述电极堆栈和电池外部的所述热控制元件之间形成热导路径。
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通过以延伸超过电极堆栈并完全包括在密封的袋装电池内的热导的延伸部分提供从内部的电极堆栈到袋装电池的外部的热导通路,能够增加对于袋装电池温度的热控制能力,减小电池的温差、监测电池内部温度、实现电池的快速冷却、增强电池和模块的安全性;且本发明能够改进电池和模块的热管理,而无需穿过袋装电池密封的额外的元件,不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和寿命;制造难度小。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能够提供极强的热控制和安全性,可广泛应用于电池生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侧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前视图和其他可能的结构示例。
图3为热导通路和电池模块的示意图。
图4为阴极电极和具有热导的延伸部分的阴极电极的示意图。
图5为阳极电极和具有热导的延伸部分的阳极电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电池组件。
图7为本发明的电池的电压曲线和循环数据。
图8为本发明的电池的热分布。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极;2电极堆栈;3热导元件;4密封的外壳;5密封区域;6极耳;7掐住区域;8散热设备;9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袋装电池,该锂离子袋装电池包括密封的外壳4和位于所述密封的外壳4内的电极堆栈2和热导元件3,热导元件3包括一个或多个延伸超出所述电极堆栈2的热导的延伸部分,密封的外壳4具有导热性,热导元件3通过延伸部分提供电极堆栈2和密封的外壳4之间的热导通路。
本发明旨在在锂离子袋装电池内部设置热导元件3以提供增强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热控制,因此,对于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其他构件无特殊要求,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常规设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电极堆栈2即是由至少一个阴极电极和至少一个阳极电极相互间非电导连接和层压形成。
本发明中,对于热导元件3的大小、形状均无特殊要求,只要其包括超出所述电极堆栈2的延伸部分即可,对于热导元件3的材料,只要是具有导热性的材料即可,为了更好地发挥热导元件3的导热性,热导元件3的材料优选包括铝和/或铜。
对于热导元件3,可以由各种方式形成,使得热导元件3在电池运作期间能够通过延伸部分热导连接电极堆栈2和密封的外壳4。例如,热导元件3可以为由热导材料形成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与电极堆栈2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1热导接触,并包括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的一个或多个延伸部分,在电池运作期间,延伸部分与密封的外壳4热导接触;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用热导材料从电极堆栈2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1的侧面包裹该电极1使被包裹的电极1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形成热导元件3;在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由电极堆栈2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1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形成热导元件3。优选地,电极1的延伸部分是电极集流箔,优选为不覆有电极活性材料的裸箔。为了方便设置且不增加多余的部件,优选情况下,热导元件3由电极堆栈2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1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形成。
图1提供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电池的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电极堆栈2中的一个电极1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形成了热导元件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延伸部分为热导元件3的一部分,延伸部分也在密封的外壳4内。在图1中,电池外壳通过环绕铝层压袋的边界形成密封区域5而形成,仅有正极和负极极耳6穿过密封到袋的外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锂离子袋装电池包括极耳6,锂离子袋装电池中除了极耳6穿过密封的外壳4外,热导元件3和电极堆栈2都完全位于密封的外壳4内。
根据电池的具体的热控制要求,本发明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的电极1并形成热导元件3,延伸的电极1可以为阴极电极,也可以为阳极电极,也可以即有阴极电极又有阳极电极。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延伸部分的数量是电极堆栈2中的电极1总数的一部分。例如,每10个电极1中有1个电极1包括热导的延伸部分,换言之,10%的电极1包括热导的延伸部分。而且,期望横跨整个电极堆栈2分布具有热导的延伸部分的电极1。例如,在40层的电极堆栈2中,具有延伸部分的电极1可以包括电极堆栈2中的每第5个电极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有的具有延伸部分的电极1都位于电极堆栈2的相同的区域,例如都位于电极堆栈2的中心。可以根据应用的要求,在电极堆栈2中选择本发明的热导元件3的分布以最大化电池的热控制并使电池容易制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热导通路和电导通路相互独立,即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热导通路不影响电导通路中阴极和阳极的连接关系。当在热导元件3由电极堆栈2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1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形成的优选情况下,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热导通路和电导通路相互独立。对于实现阴极电极的延伸不接触阳极电极、阳极电极的延伸不接触阴极电极的具体方式例如可以采用锂离子袋装电池中设置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的方式,使得它们以最小量互相抵消,具有设置的隔板使得电极1不电连接,或者采用电池设计领域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一些其它常规方式。
本发明中,对于延伸部分所在的位置(即延伸的方向)或延伸部分的数量无特殊要求,延伸部分3可以沿着电极堆栈2四周的任意方向延伸并且多于一个方向。另外,对于延伸部分的大小和厚度也无特殊要求,大小可以根据电池的具体的热控制要求设定或依据电池尺寸限定。图2说明了包括一个或多个具有热导的延伸部分的电极1的电极堆栈2的不同的可能的结构。本发明的电池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这些可能的热导的延伸的方向和设计。图2中图2A)为延伸部分3沿着电极堆栈2的一侧的整个长度设置;图2B)为延伸部分3位于电极堆栈2的两侧的部分;图2C)为延伸部分3位于电极堆栈2的与极耳6相对的一侧;图2D)为延伸部分3沿着电极堆栈2的两侧的全长及沿着与极耳6相对的电极堆栈2的基底设置。延伸部分3尽管要与极耳6的实际区域分离,但延伸部分3也可以位于极耳6所在的一侧。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锂离子袋装电池中,极耳6有散热的效应,因此,为了平衡极耳6的冷却效应,优选情况下,延伸部分包括沿与极耳6相对的方向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的部分,即如果将设置极耳6的一侧称为顶端,则优选情况下,延伸部分包括朝向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底端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的部分,如图2D)所示。
本发明中,对于延伸部分与密封的外壳4热导连接的方式无特殊要求,为了获得更好的热控制效果,优选情况下,从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外部经密封的外壳4掐住整个延伸部分3(“掐住区域7”),使延伸部分与密封的外壳4热导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
在本发明中,当锂离子袋装电池中包括一个以上相同类型的电极1延伸形成的热导元件3时,不要求所有的延伸部分都被焊接在一起并附于一个极耳6,即多层的延伸部分可以在密封的外壳4内保持宽松存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理解的是,为了减小额外的体积,可以按照锂离子袋装电池中折叠电极层的标准的和常规的方法折叠延伸部分,当从锂离子袋装电池的外部经密封的外壳4压紧或掐住整个延伸部分使延伸部分与密封的外壳4热导连接的优选情况下,这些多层的延伸部分被压紧。
本发明中,对于延伸部分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的长度无特殊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该长度即是指延伸部分的边缘到电极堆栈2的边缘的垂直距离。为了方便设置又达到较好的热控制效果,延伸部分优选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为1-20mm。
本发明中,对于密封的外壳4无特殊要求,例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铝层压袋,铝层压袋的具体结构如本领域所公知,如图2所示,铝层压袋包括容纳电极堆栈2的杯区域和外部的密封区域5。在本发明中,除了极耳6穿过密封外壳外,电极堆栈2和热导元件3均完全位于密封外壳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袋装电池的散热的结构和方法,该结构和方法包括:
(1)提供如上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
(2)在锂离子袋装电池外部用散热设备8热导连接所述密封的外壳4。
散热结构和方法如图3所示。优选情况下,步骤(2)中,在锂离子袋装电池外部经密封的外壳4压紧或掐住延伸部分3以形成“掐住区域7”;为了充分利用延伸部分,达到更好的热控制效果,更优选情况下,掐住整个延伸部分,在掐住处用散热设备8热导连接密封的外壳4,如图3所示。
本发明中,散热设备8可以通过热导材料与密封的外壳4热导连接,对于热导材料无特殊要求,只要具有导热性即可,例如可以为金属条、热导聚合物等。即用热导材料经密封的外壳4掐住延伸部分,然后热导材料与散热设备8热导连接。
本发明中,对于散热设备8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散热设备8,在某种意义上说,上述的热导材料本身即可作为一种散热设备8,如图3所示。这些热导材料也可以是空心的,并且其中含有流动的冷却液以带走热量。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块,该电池模块包括框架9和一个或多个如上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框架9在锂离子袋装电池外部支撑锂离子袋装电池,如图3B)所示。
本发明中,对于框架9支撑锂离子袋装电池的方式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方式,例如,框架9可以通过夹或捏把持住袋装电池,可以在电池边缘的整个周边夹或捏电池,也可以在电池边缘和/或面的某些点夹或捏电池。
本发明中,优选地,框架9经密封的外壳4掐住延伸部分,为了充分利用延伸部分,达到更好的热控制效果,更优选情况下,掐住整个延伸部分,框架9优选包括散热设备8,散热设备8在掐住处与密封的外壳4热导连接。
如前所述,散热设备8可以通过热导材料与密封的外壳4热导连接,对于热导材料无特殊要求,只要具有导热性即可,例如可以为金属条、导热聚合物等。即用热导材料经密封的外壳4掐住延伸部分,然后热导材料与散热设备8热导连接。对于散热设备8无特殊要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各种散热设备,在某种意义上说,上述的热导材料本身即可作为一种散热设备8,如图3所示。
本发明中,热导材料经密封的外壳4掐住延伸部分以形成电极1的热量经延伸部分、密封的外壳4到热导材料传递的热导路径,如图3所示。
在本发明中,当锂离子袋装电池包括一个以上相同类型的电极1延伸形成的热导元件3时,不要求所有的延伸部分都被焊接在一起并附于一个极耳6,即多层的延伸部分可以在密封的外壳4内保持宽松存在,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理解的是,为了减小额外的体积,可以按照锂离子袋装电池中折叠电极层的标准的和常规的方法折叠延伸部分,当在框架9经密封的外壳4掐住延伸部分的优选情况下,这些多层的延伸部分被压紧。
实施例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这些实施例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具有内部的热导的延伸部分的10Ah的锂离子袋装电池的结构和性能
在该实施例中,制造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使用常规的锂离子电池材料根据常规的方法制备阴极电极。阴极集流器为覆有Li(NiCoMn)O2或NCM(111)活性材料、碳基导电添加剂和PVDF粘结剂的层压浆液的铝箔。一旦干燥即形成阴极电极。通过用石墨化碳和PVDF粘结剂的层压浆液涂覆铜箔集流体制备阳极电极。一旦干燥即形成阳极电极。图4A)和图5A)分别示出了为电池装配准备好的标准的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在电极1顶端的裸箔区域用于连接电极1和导电的极耳6。图4B)和5B)分别示出了制备好的具有裸箔集流体的延伸部分的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在阴极电极的情况下,铝集流体沿着电极1的左手侧的长度延伸。裸露或未涂覆的延伸部分大约为15mm宽。在阳极电极的情况下,铜集流体沿着电极1的右手侧的长度和电极1的基底(相对于极耳6区域)延伸。裸露或未涂覆的延伸部分大约为15mm宽。
使用Z-折叠结构组装电池,其中,隔离板以“Z”型位于电极1之间分离每个电极层,用隔离板的连续包裹交替堆叠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总计41个阳极电极和40个阴极电极用于制备电池。在该实施例的电池中,40个阴极电极中的4个为具有延伸部分的阴极电极,41个阳极电极中的5个为具有延伸部分的阳极电极。具有延伸部分的阴极电极为分布在电极堆栈2中的第8、16、24和32层,具有延伸部分的阳极电极为分布在电极堆栈2中的第4、12、20、28和36层。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装配的前视图。在组装的电极堆栈2中,5层铜箔阳极延伸部分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并被收集到相对于极耳6的电极堆栈2的左侧。4层铝箔阴极延伸部分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并被收集到相对于极耳6的电极堆栈2的右侧。
电池填充有常规的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电解液含有LiPF6盐和混合的碳酸盐溶剂,电解液真空密封于铝层压袋内,仅有极耳6穿过密封。在密封之后延伸部分完全包括在袋内。提供期望的电容(~10Ah)和循环寿命形成并循环电池。图7A)示出了第一次充电/放电循环的电压曲线。图7B)示出了以~1C(9A)充电率和~5C(45A)放电率的电池的循环性能。
实施例2:用内部的热导的延伸部分冷却10Ah的锂离子袋装电池
在该实施例中,以~2C率(20A)放电实施例1的电池,分别用和不用热导的延伸部分冷却电池,同时监测电池表面和电池的阳极极耳6处的温度。两个热电偶分别附于电池的一侧的表面的中间(D)以及电池的阳极极耳(C)以在循环过程中连续监测电池的温度。由于阳极极耳直接热连接到电极堆栈2,因此以阳极极耳的温度代表电池的内部温度,电池表面的温度代表整体电池温度。图8A)示出了电池以及热电偶在电池表面(D)的位置和在电池的阳极极耳(C)的位置的照片。
第一次测试,将电池置于热绝缘表面。在测试期间不使用外部的冷却设备冷却电池。以~1C率(10A)给电池充电,并以开放电路休止1小时。然后以~2C率或20A放电。图8B)示出了放电电压曲线A以及在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池表面的相应的温度升高D和阳极极耳6的相应的温度升高C。电池表面的峰温度为62℃,阳极极耳6的峰温度为70℃。这相当于电池表面的温度升高32℃,阳极极耳6的温度升高40℃。如果电池不具有任何的电极1延伸部分,则温度的升高代表了预期的温度升高。
下一次测试,两个小的1/4英寸厚的铝板用作散热设备8并仅通过掐住包括阳极电极延伸部分的袋装电池区域附于电池的底部边缘。通过螺钉拧紧压在两个铝板间的袋装电池的边缘固定铝板。这样在电池底部经铝层压包装将阳极电极延伸部分压紧在一起,使之与外部的热控制元件或散热设备8接触。来自冷却液储液罐(~10C)的水循环流经仅一个铝板中的孔,并且水流动先于电池放电5分钟开始。然后按照第一次测试没有任何边缘冷却所述的相同方式对电池进行充电和放电。图8B)示出了放电电压曲线B以及在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池表面的相应的温度升高F和阳极极耳6的相应的温度升高E。电池表面的峰温度为43℃,阳极极耳6的峰温度为55℃。这相当于电池表面的温度升高14℃,阳极极耳6的温度升高26℃。
在放电过程中电池温度升高的比较说明了在测试条件下使用阳极电极延伸部分冷却电池导致的温度升高比不使用冷却的对照测试少14℃。如果实施例1的电池的另一边缘或所有边缘包括用于冷却电池的电极1延伸部分,将能够预期相似的结果。
比较上述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能够看出根据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能够通过包括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的延伸部分的热导元件3迅速被冷却。
根据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冷却方法及电池模块,通过包括延伸超出电极堆栈2的延伸部分的热导元件3,能够减小电池温度的差异、监测内部电池温度、快速冷却电池、增加电池和模块的安全性,并且无需添加额外的极耳6,使得不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性能和寿命,并且易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冷却方法和电池模块能够提供极大的热控制和安全性,并且能够广泛用于电池生产。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没有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各种变型、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
因此,任何和所有的修改、变更或等效安排都应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具体范围由随附权利要求公开。

Claims (8)

1.一种锂离子袋装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袋装电池包括密封的外壳和位于所述密封的外壳内的电极堆栈和热导元件,所述热导元件包括延伸超出所述电极堆栈的延伸部分,所述密封的外壳具有导热性,所述热导元件通过所述延伸部分提供连接所述电极堆栈和所述密封的外壳的热导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其中,所述延伸部分不在所述锂离子袋装电池具有导电极耳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其中,在内部的热导元件的延伸部分,外部的热控制元件在电池两侧压紧所述电池外壳,使经所述电池外壳在所述电极堆栈和所述外部的热控制元件之间形成热导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其中,所述热导元件由所述电极堆栈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延伸超出所述电极堆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其中,在所述电极堆栈中的形成所述热导元件的一个或多个电极的延伸部分包括裸金属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其中,所述延伸部分超出所述电极堆栈1-2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其中,所述热导元件的材料包括铝和/或铜。
8.一种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框架和一个或多个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袋装电池,所述电池框架包括热控制元件,所述热控制元件在所述电池的边缘经所述密封的外壳压紧所述热导元件的所述延伸部分,以在所述电极堆栈和电池外部的所述热控制元件之间形成热导路径。
CN201410035787.5A 2013-01-24 2014-01-24 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 Active CN1039725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756410P 2013-01-24 2013-01-24
US61/756,410 2013-01-24
US201361806039P 2013-03-28 2013-03-28
US61/806,039 2013-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2581A true CN103972581A (zh) 2014-08-06
CN103972581B CN103972581B (zh) 2018-08-07

Family

ID=5120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5787.5A Active CN103972581B (zh) 2013-01-24 2014-01-24 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9413B2 (zh)
CN (1) CN103972581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9047A (zh) * 2017-12-25 2018-04-24 北京乐华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电池及软包锂电池除水方法
CN108140753A (zh) * 2015-10-16 2018-06-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单元的深型式袋型件
CN109638376A (zh) * 2017-10-09 2019-04-1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
CN110402519A (zh) * 2017-03-22 2019-11-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加热蓄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3306B (zh) * 2015-12-17 2024-04-30 佛山市欣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锂离子电池
CN107528101A (zh) * 2016-06-20 2017-12-29 万向二三股份公司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EP3553843B1 (en) * 2016-12-06 2023-03-22 SK On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TW201842697A (zh) * 2017-04-10 2018-12-01 美商愛克瑪公司 鋰離子電池連結層
CN108550956A (zh) * 2018-06-20 2018-09-18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动汽车
US11108075B2 (en) * 2018-12-11 2021-08-31 TeraWatt Technology Inc. Hydraulic isotropically-pressurized battery modules
US11139516B2 (en) 2019-05-06 2021-10-05 Bae Systems Controls Inc. Battery cell module
CN110739413A (zh) * 2019-09-30 2020-01-31 深圳君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种阻燃隔热电池及电池模组
WO2022143409A1 (zh) * 2020-12-31 2022-07-07 福建福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单体及其电池模块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8667A (en) * 1992-10-29 1995-12-26 Shackle; Dale R. Heat dissipating current collector for a battery
CN102683766A (zh) * 2011-03-11 2012-09-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集成冷却板的棱形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305932A1 (en) * 2006-01-25 2011-12-15 Tulsee Satish Doshi Heat transfer layered electrodes
WO2010009158A1 (en) * 2008-07-14 2010-01-21 A123 Systems, Inc. Prismatic cell with outer electrode layers coated on a single side
CN102356505B (zh) * 2009-04-01 2015-05-20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优良散热特性的电池模块和中型到大型电池组
US9012055B2 (en) * 2012-06-06 2015-04-21 Apple Inc. Mechanical supports for improving resistance to mechanical stress in battery cell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8667A (en) * 1992-10-29 1995-12-26 Shackle; Dale R. Heat dissipating current collector for a battery
CN102683766A (zh) * 2011-03-11 2012-09-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集成冷却板的棱形单元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40753A (zh) * 2015-10-16 2018-06-0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单元的深型式袋型件
CN108140753B (zh) * 2015-10-16 2021-09-0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电池单元的深型式袋型件
CN110402519A (zh) * 2017-03-22 2019-11-0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自动加热蓄电池
US11411261B2 (en) 2017-03-22 2022-08-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lf-heating battery
CN109638376A (zh) * 2017-10-09 2019-04-16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电池
CN107959047A (zh) * 2017-12-25 2018-04-24 北京乐华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锂电池及软包锂电池除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05882A1 (en) 2014-07-24
CN103972581B (zh) 2018-08-07
US10079413B2 (en) 201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72581A (zh) 锂离子袋装电池和电池模块
US11942654B2 (en) Dual electrolyte electrochemical cells,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296361B2 (en) Bipolar battery design
JP5902650B2 (ja) バッテリ
KR101250901B1 (ko) 시트형상 이차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US6617074B1 (en) Lithium ion polymer secondary battery and gelatinous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sheet battery
JP2017092047A (ja) 階段構造の電池セル
US20050122664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ochemical device,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device
JP2012174442A (ja) 溶融塩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15322A (ko)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요소, 전기 에너지 저장 요소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906558B2 (en) Collection structure in batteries
JP2011086760A (ja) 蓄電素子
KR20200012296A (ko) 냉각 효율이 향상된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JP2000030746A (ja) バイポーラ型リチウムイオン2次電池
KR20080090769A (ko) 개선된 구조의 상단 실링부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이차전지
JP2018073838A (ja) インターリーブ電極を有する組み合わせバッテリセル
KR102065102B1 (ko) 향상된 냉각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JP2016091634A (ja) 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09244599B (zh) 一种具有快速加热功能的复合负极极片、及采用其的电芯和电池
JP2012049538A (ja) スーパーキャパシタ
JP2004349156A (ja) 二次電池及び積層型二次電池
JP4044295B2 (ja) 電池及び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207517830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大容量聚合物锂电池
JPH10106531A (ja) パッケージ扁平型電池
JP2019102244A (ja) 仕切り部材及び組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04

Address after: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after: Furong Technologies (USA) Co.

Address before: American California

Patentee before: K.D. Kepler